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

时间:2023-01-13 08:34:3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合集10篇)由网友“我思故我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

篇1: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

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无人不知,做人以德为本,要成才,须先成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方式却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面对老师对学生德育太过注重课本上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仍旧局限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教育。漠视了学生个体的生活环境,漠视了他们内心当中潜藏的愿望、热情等现实生命所指的方向,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从而导致了当前学校德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规范约束之外,更离不开心育启导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德育讲求的是实效性。只有引领着孩子感受、观察、分析生活,才不至于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时束手无策,他们才能真正认清善恶,才能有选择地接受和摒弃。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过于说教式的教育对其作用不是很大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实践、养成,以最终达到内省的目的。

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德育的.深厚沃土

学生在教育中发展,即在教育中生活。新课程倡导要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引导学生意识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事实上,德育更大的舞台在课外、在生活中。因为那是学生道德情感尽情抒发的空间,是学生道德思考喷发的大海,也是学生自觉实践道德意志的肥沃土壤。我们可以在做好课程教学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体验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安排相关的德育实践活动,并使这些实践活动课程化、规范化。例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半点马虎。针对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我们习惯于说教式的教育,要求师生提高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各种交通标志,了解过马路的方法。但这些终归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够的。因为马路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错综复杂,不亲身经历是得不到真感受的。我们何不专门为学生组织安排一次德育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自找一找书本上的交通标志都出现在哪些地方,在街头观察交警如何指挥交通;亲身体验遇到具体情况该怎样安全过马路。

二、社会生活中的正能量是培养学生德育的催化剂

让德育回归生活,并不是要在德育中向学生诠释生活,而是重在通过学生重温生活事件,在生活画卷的引领之下,认识和理解生活,形成正确的态度,积累鲜活的案例。因此,德育还需要及时捕捉现实生活中鲜活而有价值的资源。例如,借助学生身边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的正能量。我们不妨开展“寻访身边的残疾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与残疾人零距离接触;再如,针对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可以开展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活动。让所有的学生了解他们身边弱势群体生活的困难,感悟他们意志的坚强,由此获得的情感体验才是最真切的,最不能磨灭的。学生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学生会全方位的吸收有用的东西,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分享快乐;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学会生存,在各种情况下善待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帮助他们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

三、社会生活中的“负资源”是培养学生德育的警鸣钟

学校教育不能一味地避免社会的阴暗面,反而是要想办法创造性地利用社会生活中的这些“负资源”,巧妙地在学校德育中适当呈现,通过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哪天在生活中真的遇到了,也能够判断是非、合理选择。也可以尝试着“因势利导”,将生活中的不利转化为有利。例如,学校可组织每班每学期收看一部青春期教育片,两部法制纪实教育片,让学生看后写观后感,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自我防范能力。总之,学生德育需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具体而丰富的教益,并在体验中领悟、积淀提升,进而升华凝结出自己的道德智慧,指引人生的路程。我们坚信学生德育在现实生活中定会扬帆远航。

篇2:德育工作在体育课中渗透的研究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目前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体力活动减少,心理压力增大,人类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受工作环境与竞争激烈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国家的发展、国民的健康、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青少年,他们生活在新时期,长在糖水里,从未受过苦,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养成了我行我素,看不惯就大打出手,不合心意就大发雷霆心理的不平衡,没有学会和谐相处,心目中没有法规,只要我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独来独往,目中无人,加上现代物质生活的诱惑或多或少给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就这些问题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工作改变学生的看法,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能和谐地发展。

提高现代体育与卫生认识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培养新一代青少年健康体魄是教师的一项神圣义务。使学生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篇3:德育工作在体育课中渗透的研究论文

1、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解放以来每一个时期对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旺盛,国民的健康是国家的宗旨。我在四年级学生上跨栏课的时候,拿出一张报纸,上面是一个人在奥运会跨栏比赛后的留影。学生就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刘翔”。我就以他为题,刘翔是中国国家田径队队员,是中国在历届奥运会短跑项目中,中国运动员取得的第一块金牌,他为国人争了光彩赢得了荣誉,他披着五星红旗绕场一周证明了中国人在世界强手面前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这一节课同学们精神非常集中,兴趣特别大,学习的劲头很足,不管是过边栏还是过全栏同学们始终保持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纪律优良体现不服输的良好势头、下课了学生兴趣尤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守法教育

守法,社会才能和谐地发展。公民有公民道德,中小学生有行为规范。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内容与往不同,我在上三、四年级体育课中,有小部分女生认为篮球项目不适宜她们运动就随意离开运动场。就这些问题,我课后找到这几个学生,拿着小学生行为规范,第十三条进行教育。坚持锻炼身体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为什么逃避不上体育课,原因就是不想参加篮球学习,对篮球学习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耐心地教育她们要遵守学校上课的纪律,不能够随便离开运动场,不想打篮球可以选择其它项目学习与训练但不能够一走了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经常进行锻炼,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工作将来为社会作贡献。使她们认识到自己错了,知错能改才是好学生,从此之后这几个同学从未缺过课,且体育成绩不断有进步。

3、诚信教育

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知道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记得我在本月份上四年级短跑课五十米跑,在上课中,学生提出与老师一齐跑,输了就做十个俯卧撑,我就答应了学生。当时是五个学生和我跑,起跑后,学生挡住我跑的路线,为了不踩住学生让了一下,结果跑到终点时,的确是自己最慢。学生说要我做俯卧撑,我说你们挡住我跑的路线不算数。学生说我赖帐,我只能诚信于人,照做十个俯卧撑,通过这件事,学生做什么运动都很积极,师生关系也消除了一幅心理障碍,使师生懂得诚信的价值,说到做到,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情可诉,从而活跃了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知礼教育

记得有一节课我在上四年级上立定跳远与篮球课中,有二个男同学因同时争一个篮球而大打出手,课中我找这二位同学谈心,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条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二个同学都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今后不会再犯,然后两位同学互相握手表示道歉,后来这二个同学成为好朋友。礼貌待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在生活工作中时刻都要体现,如果人人做到这一点,社会就会和谐地发展,人民就会安居乐业。

5、和谐教育

目前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和谐共处。我在体育课中渗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和谐共处,把体育课上得更好、更活。其实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一齐做准备活动、参与到各项练习中去,融入到各小组的团队学习中去,解决学生学习的难题,与学生团结一致。取得胜利,赢得荣誉,这样师生高兴、气氛和谐,给学生带来运动的乐趣,锻炼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要素。这些在体育课中适时运用,就会得到体现。

6、纪律教育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课与文化课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点,人数之多,课堂之大,再加上室外上课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难免。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很难上好一节体育课。我在体育课中强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集队做到快、静、齐;学生讲话时,教师不出声;学生分神时,教师说话大声些;或者点这个学生名字;集中练习时,队伍要整齐,学生不能随意走动,由小组长加以管理,出现学生争吵或打架时,教师立即去给予制止,并进行教育,以情以理晓之于人。分组练习时教师更要眼观六路,进行辅导与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处理好,发现学生走来走去应立即制止,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训练,形成习惯,课堂纪律自然就会好起来。

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都会感染到学生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形成儿童与小年学生懂得基本待人做事的观念。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大道理,学生会得到体现,和谐社会就得到实现。

篇4: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各方渗透论文

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各方渗透论文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在日常生活和各个教育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通过各种手段有机渗透。

1. 在“环境”中渗透“德”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在实施幼儿德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德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走进南沙幼儿园,玲珑精致、古朴典雅的'环境中,“德”是主旋律。有教师自创的园诗“德之韵”,与之呼应的是德之石,我们把“德”字铭刻在石头上的同时,也通过言传身教,把它镌刻在幼儿的心里。我们“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主题墙上,有我们每个班级每个孩子和老师的照片,让每位来到幼儿园的人,都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友爱。孩子们在文明礼仪环境的熏陶下,变得日益文明儒雅、乐学善助。我们的宗旨是:让每个入园的孩子享受关爱的幸福。

2. 在“生活”中学习“德”

“生活即教育”。象有的幼儿园每天早晨,几名身披绶带的礼仪队的小朋友整齐地站在幼儿园门口,向家长、老师、幼儿热情礼貌地打招呼,使得平时不怎么注意言行的家长都开始约束自己的言行了,过往的行人也驻足观望,投来赞许和充满希望的目光。每周一,伴随着朝阳和雄壮的国歌声,精神抖擞的小旗手和老师一起把五星红旗冉冉升上幼儿园的天空。随之在国旗下向全园小朋友宣传科学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国情感。同时,开展“餐桌礼仪”、“亲子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时时处处在潜移默化地净化着孩子心灵。

3.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我们应该利用节日活动,渗透德育。

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比如“九?九”重阳节进行爱爷爷奶奶的教育:节前,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老人的情感;节后,要求幼儿在家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4.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爱心传递,渗透德育教育

比如经常组织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在老师的组织下,大班的小朋友会主动带领小班的小朋友进行散步活动。在散步过程中,大哥哥大姐姐们会把幼儿园的一些特色介绍给小弟弟小妹妹们,还会给他们介绍一些植物的变化呀等等。这样促进了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的关心,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心灵上引起共鸣,使大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做事情要有责任心等优良品质。现在大班的小朋友早上来园时,在操场碰到小班的小朋友会主动送到教室。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做真人,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和方法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共同营造幼儿晴朗绚丽的成长天空。

篇5:德育工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工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工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每所学校都应以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德育育人为办学宗旨。而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实施德育,也可以直接借助课堂教学特别政治课教学来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现将我在中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德育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利用中师《法律常识》教材中《国旗法》一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单纯凭借教授教材和课堂灌输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很难实现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说明国旗是象征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旗帜。热爱国家就要热爱国旗。一个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人,必然表现为对国旗的崇敬感和责任感,并在维护和体现国家尊严的行动中具有使命感。那么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真正感受到五星红旗带给我们的自豪与自尊,增强自己的国旗意识。 我又以1999年夏天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的暴行为例,我国驻南联盟使馆馆顶的五星红旗遭到破损,并且使馆人员遭到猛烈炮击,致使多人受伤,二人牺牲。当时,我们国内掀起了反对北约组织暴行的浪潮,举国上下纷纷谴责其暴行。通过真实感受,引发了学生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采用中师《经济常识》教材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我就摆出一些问题:我国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我国的主要经济成分有哪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使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思考,寻找其答案。然后,我进行逐个分析,并做解释。让学生们懂得:我国的经济制度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内容,而不是直接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目的就是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周围的环境、从自身的经历去分析。更容易使学生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其中,我对确保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做了详细讲述。因为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那么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就丧失了坚定的经济基础,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难以实现。 三、选用中师《师德常识》教材中的“教师道德的作用”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师道德教育。 由于教师道德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不具备该素质,不仅教学工作不会搞好,而且学校各项工作都会滞后。所以说,对广大学生进行师德教育成为历史必然。  师德常识是广大师范生必须学习的一项内容。因为他们毕业后要从事小学教育,具有较高的教师道德水平是工作必需,这样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就逐步形成了。“教师道德的作用”一内容主要就教师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做了说明。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做为未来人民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更加自觉的加强自身道德教育,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服务。

总之,尽管德育工作在政治课中的贯穿或渗透形式不一,但其宗旨都是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当然,政治课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就这一工作来说,仍是一项较为艰难而复杂的工程。在此,我希望我们的同仁齐心协力,共渡此关,我们的德育工作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ssw简介 简历:德州师专毕业,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

篇6: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一、阅读式法制教育

英语教学由听、说、读、写四大部分组成,其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新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阅读的文章和相关阅读题材,英语教师可以从这些阅读教材中提炼出法律知识和信息,从而让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培养一定的法律观念。例如,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主题为CulturalRelics,介绍了中外许多文化遗产并详细描述了文化遗产琥珀宫。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欣赏和赞叹文化遗产的同时,可以利用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扩展阅读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文章,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法。再例如高二必修五第五单元主题为FirstAid,教材介绍了一系列紧急伤病情况的急救措施,尤其是流鼻血、骨折、扭伤等都是学生常见的伤病。单元主题紧扣学生校园生活,学生对于该单元学习兴趣浓厚。在该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英语教师可以扩展到青少年保护法,通过阅读一系列青少年保护法的英语文章,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急救知识解决伤病,还要积极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免于伤害。

二、情景式法制教育

情景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定好的情景之中,成为其中的角色之一,在情景之中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情景教学法是高中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法之一,在课堂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法制教育同样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进行结合。例如新人教版高二选修七第五单元主题为Travelingabroad,虽然单元内容是旅游相关的,向学生介绍国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国外留学旅游的体会,但是国外留学旅游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和文化常识之外,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差异也是需要注意的。因此,英语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设定情景,由学生扮演留学生来应对国外的各种法律问题,通过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国外的法律,对中外法律进行思考和反思。此外,对于一些国家的特色法律还可以专门进行一次课堂展示和讨论,帮助学生在掌握我国法律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国外的法律结构,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三、讨论式法制教育

讨论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深化文化认识,并且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分享信息。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讨论环节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培养一定的法制观念,为自己树立一定的法治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选修七第二单元主题为Robots,其中一篇阅读文章提到了著名科幻小说作家IssacAsimov在其小说中提到机器人三条法律。从这一话题可以延伸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这三条法律以及与人类法律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借由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去主动了解我国的法律结构,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中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依托。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作为一线教育教师,我们应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自觉将法制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中学生受到法制理念的熏陶,不断深化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认识和信仰,最终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人。

篇7:学校德育中渗透意识论文

摘要:

学校德育是一个长期、连续和渐进的系统工程,由此决定了德育的渗透特性。要全面提高德育渗透的整体水平及效率,必须切实解决好德育中的渗透意识问题,建立科学的受众、比照、渐进、反复和差别化渗透意识。

关键词:

篇8:学校德育中渗透意识论文

德育作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特色的集中表现,对培养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20岁左右,身心变化处在无忌与隐秘并存、成熟与幼稚交替、自信与盲从混杂的阶段。面对学校德育,他们绝不会因一朝天降甘露,即刻茁壮成长,而无不经历着一个接受知识、生活比照、行为选择、内心反省到行为养成的过程,时间跨度漫长,变化迁移细微,影响因素众多、认知过程曲折,决定了德育过程与方式的“渗透”特性,从而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渗透”意识,学会“渗透”方式,把握“渗透”过程的要求,为此首先要解决好科学“渗透”的意识问题。

受众意识

受众意识就是要明确德育渗透一切要围绕和服务于学生“接受”的需要,并以学生“接受”的程度作为评价德育渗透成效标准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就是专门研究让学生接受什么,如何接受并最终使学生接受的工作,接受是学生的本质特征,德育渗透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接受品德、接受他人、接受自己,既是其学习生涯的基本内容,也是德育渗透的目的。德育要摒弃任何脱离学生“接受”需要的德育理论和实践,认真研究和满足学生的“接受”需求,力求让学生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接受自己,为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接受”和“接受”的过程。

“接受”是学生用身心感受和吸纳外在的知识、技能、品德及信息的过程。从量的方面来说,“接受”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从质的方面说,“接受”是由浅到深、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体验的过程。从启蒙教育开始,教师就犹如置身于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丰富而又神奇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犹如甘露渗透进贫瘠的土壤,6年、9年、甚至更长的日子里,点点滴滴的渗透,使无知顽童变成莘莘学子,多少个教师、多少节课、多少次批阅、多少次谈话,重复并强化着不计其数的“接受”,于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在“接受”中一天天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初见端倪。由此可见,接受渗透是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学生被动接受渗透、难度较小、成效较快是这一阶段德育的基本特征。要充分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的有利时机,悉心创造学校德育的大环境,精心策划,赋予丰富、积极的德育渗透内容,为下一阶段德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照意识

生活比照意识就是一种开放渗透意识,即把德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把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对待。

从教育关系来看,中小学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崇拜与敬畏,“教师说什么就信什么”的现象比较普遍,虽有盲从的成分,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小,这也是德育渗透初级阶段的特点。然而,随着学生认知水平及能力的逐步提高,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学生,不再愿意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和直接接受渗透,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并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比照,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标志着德育渗透进入了新阶段。

从教育内容来看,学校德育一直是以积极和正面教育为主,其初衷是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正直和善良诚信的品质,因此,社会上阳光的、积极的一面讲得多,社会阴暗面、消极的一面讲得少,甚至完全回避,对未成年学生来说,这种做法不能不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当学生面对社会及身边的阴暗和消极现象的时候,德育工作还是暴露出某些免疫能力的缺失,从惊愕、困惑、到逐步认同,甚至津津乐道而身陷其中,相当部分学生在辨别是非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低能,不仅使多年德育的成果荡然无存,而且也使学生的身心蒙受巨大伤害。

不言而喻,学校德育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培养的是一种理性境界,但学生毕竟是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家庭和人群中,每天都要面对许多陌生、鲜活的新现象和新观念,每天都要进行不计其数的比照与思考:反思学校的,观察社会的,形成自己的。如果说此前的德育渗透主要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东西,现在则要求学校德育渗透在向学生灌输积极、正面的东西的同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和分析,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并在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承受范围内,不应回避而是坦然面对社会及人性的消极、阴暗面,通过“反向渗透”来取得“正向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与相应的社会免疫力,让学生正确认清社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学会辨别、学会选择、学会接纳、学会拒绝,过好人生的青春期。

渐进意识

渐进渗透意识是指德育渗透的过程性和匹配性意识。德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其渗透活动必须同学生生理、心理、文化及个性发展的阶段性需求相一致,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过分超越学生的'实际,是一个在渐进中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选择、反省最终养成的过程。

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爱家乡、爱父母以及诚信守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与人格方面的情感,教师可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身边的小事或杰出人物,甚至通过自身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在这一阶段,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学生,事实上过早地成熟有违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样,在这一阶段对学生也不宜过分强调理论方面的要求,德育的实践证明,过早地进行抽象的理论教育,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承受范围,会使学生对德育产生心理疲劳和厌烦,只能导致事倍功半。因此,青年学生只能在渐进的渗透中渐进地成长,由感性走向理性。

反复意识

反复渗透意识是指德育渗透过程的曲折性、波动性和重复性意识。科学的认识过程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注定了德育是一个反复渗透的过程。接受一种理念与最终形成一种理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好奇、逃避、享受、从众心理与习惯是青年学生反复尝试某种生存方式的根源。人不应在同一块石头上摔跤,这是一种哲学境界,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奢望,德育工作者应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反复。他如果是迟到再迟到、缺课再缺课、上网再上网,那我们的德育就只能是渗透再渗透,只有通过反复的行为强化,才能消除不良行为,培养和稳定良好行为,青年学生也只能在无数次的反复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差别意识

差别渗透意识就是德育渗透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意识。以人为本对学校德育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的渗透内容、方式及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认知发展及注意、记忆及思维方面的差异,要求德育渗透必须根据学生注意和注意品质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进行差别化渗透;其次是学生情感发展方面的差异,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情感及其控制能力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在德育渗透中注意区别满足并逐步提高学生从低级情感到高级情感方面的要求,进行差别化渗透;再次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社会认知发展、社会交往发展方面的差异,要求德育渗透必须注意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方面的差异,注意学生对他人、权威、友谊、社会交往认知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

总之,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系统、渐进而又紧迫的工作,德育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渗透意识,用最大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倾力付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充分运用比照渗透、渐进渗透、反复渗透和差别渗透手段,在培养“四有”新人的同时,造就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篇9: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首先,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采取有效的教法步骤,巧妙地、恰当地把知识技能德育教育传授给学生。如做队列练习时,比较枯燥乏味,可教学生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好“立正”、“向右看齐”、“左右转化”等动作,以实际动作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同时培养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的学习习惯。再如铅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劲头不足,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上一个或多个标志物,并画上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有能力炸灭鬼子兵,如投球不过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奖励”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兴趣盎然,全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达到了体育课的目的,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障碍跑课上,创编一套组合游戏,“长征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草地”、“铁索桥”、“水池”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等活动,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达到了教学效果,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当时革命战士们的拼搏精神,从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其次,体育教师应在“寓教于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学生都有好动爱新鲜的特点,另外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自主的从事体育学习,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

目前,对广大山区来说,学校场地都不很宽余,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好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好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如:“老鹰抓小鸡”。短绳:除各种手摇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游戏等等来教育学生心情平和,学看结合。

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要求老师,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如向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多少年以后,你在学生们心中,始终是很崇高的,这样在体育课上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又很好的渗透了德育教育,从而充分的发挥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总之,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在体育课中我们不仅要努力上好专业课,而且还必须同时上好德育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篇10:浅谈课改中的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课改中的德育工作论文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纵观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灿烂的名族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功臣,没过于教育。上至春秋时期的孔子,从他开辟了教育的先河,一直到现在,都时刻没有停止过。而德育工作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从《大学》中的“身不修不引以齐其家,修身在于正其心”至现代的培养“有道德的”四有新人,无不体现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中,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制约,把文化课为代表的智育作为教育的主流,从而导致德育工作没有得到横好的开展,以至于人民的道德素质不太高,基于 这方面的原因,作为新型教育理念,贯穿新的教育思想,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使其具有开展的空间,重新树立德育的重要地位。

古人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作为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标准是不行的。尤其是我们进行的课改中,要做好德育工作,对于道德的认识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和做好德育工作呢

首先,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但什么是品德呢?什么是思想平的教育呢?又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一个范畴。从有关德育方面书籍而知,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也就是西方教育理论所教的——moral-education”。但我国认为德育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应包括;思想 ,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按照唯物辩证发的观点,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育过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影响,但这一环境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德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德育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所以,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先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其次,明白了德育工作的重心是道德的建构和提升,就明白和了解道德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是非感。

是人们在辨别是非,善恶时所产生的一种道德感,是与道德评价紧密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

2责任感。

责任感是个人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内心体验。

3自尊感。

是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和尊重的情感。

4羞愧感。

当人意识到自己或自己所属的团体违反道德行为准则时产生的自我谴责的内心体验,就是羞愧感。

5友谊感。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交往,相互关心,体贴爱护,支持帮助的道德情感。

6荣誉感。

一个人在集体生活中,逐步意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以及自己所处的集体在大集体中的地位,由此而产生的光荣或羞愧,自豪自疚等情绪体验就是荣誉感。

7集体主义感。

是一种关心与爱护集体,尊重于维护集体利益荣誉的道德情感。表现为对集体的热爱,愿为集体做贡献的'热情,对集体成就感到喜悦与自豪等情感。

8爱国主义情感。

指对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感情。包括对祖国的大自然,对祖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几其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的强烈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社会主义祖国光辉前景的民族自信心。

9国际主义情感。

包括对世界各国,各族劳动人民团结友好的情感,对革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和建设而进行的斗争的同情,以及对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的仇恨和愤怒的情感等。

对于道德情感的内容,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和据有关资料的整理,大致就可以归纳为以上九大方面。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就要以这几方面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道德素质进一步的将耦合提升。

从我国的古代到现代,都关注人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教育的片面性,导致德育工作开展的不理想。在教育改革中,作为德育工作者,要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性,搞好德育工作,使我国的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祖国培养出“四有”新人,让祖国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的意义探究论文

数学教学德育的渗透论文

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史的渗透分析论文

ERP沙盘模拟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论文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初探教育论文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的渗透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
《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社会生活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论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论文2022-05-08

谈中小学音乐课中如何渗透相关文化教育论文2022-05-14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有关论文2022-05-06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考论文2023-01-04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论文2022-12-06

初中数学教学中动探思实工作思考论文2023-11-17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2022-04-30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2024-04-02

论德育在小学美教中的渗入论文2023-02-10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论文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