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

时间:2024-02-27 07:13:59 英语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szzhangjiafe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

篇1: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

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

初中英语中的人文教育论文【1】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从英语学习中感受到英语背后厚重的英语文化,并以英语学习为中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在初中英语中的渗透要注重渐进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在实施上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观念上强化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融合、教材处理上挖掘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教学方法上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上突出人本主义立场。

【关键词】初中英语;人文教育;人本主义

初中英语是学生培养语言素养,提升外语听说读写技能的主要平台。

学生以英语课为主线,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英语各项技能的锻炼和语感的培养达到顺利自然的运用英语之能力。

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从英语学习中感受到英语背后厚重的英语文化,并以英语学习为中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升人的人文素养为目标,重点提炼知识中的人本内容,并将其以不同形式传达给受教育者,使其在内心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德修养,逐步提升自我内心境界和文化修养。

人文教育围绕一个“人”字展开,一切都要以人的成长为依归,在内容选择、内容传授、内容评价等方面都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准绳。

在教育教学上,人文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并通过教学过程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很好的感悟知识背后厚重的人文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品质,实现自身内在的不断提升。

二、人文教育的实施原则

1.渐进性

所谓渐进性,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口吞”,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内在含义和深刻意义。

初中学生的情感发育正在处于高峰期,其性格培养也正在可塑期,人文教育如果能够顺应学生情感的发育规律,发挥其积极地正面影响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要首先明确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文教育特点和学生情感发展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规划,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2.实践性

实践性强调人文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头传授”和“书面作业”。

人文教育更偏向于价值观教育,是从教学内容中抽取出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过程。

所以人文教育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认和感知。

而这种感知需要在实践中去把握,去体会。

人文教育不仅仅靠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吸收内容,更需要学生成为内容中的主角,成为实践的主体,进而更好的体会到人文教育的真谛。

3.灵活性

人文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单元,它是各门科目中共有的成分,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和健全个人的必备元素。

人文教育并不是单独的以开课的形式才能进行,实际上每一次社会实际、每一次课外讨论、每一次师生交流都能够成为人文教育的机会。

强调人文教育的灵活性,就是要让人文交友无处不在,形式多样。

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出现,在课外也能够延续至学生的生活当中,使人文教育的效果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而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尝试多种教育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人文教育的实施方法

1.观念上强化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融合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师实施人文教育的第一步。

很多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育时还是基本维持着旧时的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上并未做与时俱进之改变。

其实,初中英语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章节都是教师可以发挥人文教育的阵地,关键是教师是否能做个“有心人”。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在进行请求、道歉等基本语言教学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在进行过去式叙述的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丰富学生对UFO的认识;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主要围绕着谈论日期展开教学,而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全班学生传达关爱同学的思想,通过记录本班所有同学的生日,并鼓励同学在其生日那天送上祝福,以此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教材处理上挖掘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英语教学内容在人文教育方面有着很多的契合点。

这些契合点不是强拉硬套的,而是教学内容中自然流露的,教师可以自由顺利发挥的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时,在把握教材教学重点内容的同时要放宽眼界,拓宽视野,找寻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可以进行人文教育的点,以点带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

除了上面介绍到的三个单元蕴含的人文教育内容以外,几乎每一个单元教师均可以做人文教育的发挥。

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就可以以英式足球和美式足球为突破口,为学生介绍English soccer的来源与发展;八年级上册《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可以以派对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国外派对的举办情况以及在个人接受派对邀请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教学过程上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应对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和学情而准备的。

教学方法的不同是背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不同。

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学案导学法等都是一线教师常用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在不同侧面渲染了英语课堂的氛围,凸显出了不同内容所具有的特点。

在进行人文教育时,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体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Good morning》可以以情景教学法为手段,将班级设置成为一个学生自由交流的场景如英语角、食堂、新生晚会等,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下交流,并认识到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国外礼貌用语、自我介绍等的表达和基本用法。

教学手段的丰富也是调动学生兴趣、提升人文教育效果的方法,经常性的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增强人文教育的感受。

4.教学评价上突出人本主义立场

人本主义立场是人文教育的基本立场。

“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也是目前教育界的主流声音。

初中英语的教育评价同样也要突出人本主义立场。

具体的应该做到对量化评价的适当把握和对质性评价的灵活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丰富和人性化,使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沟通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篇2:影视文化中人文教育的论文

作为文化大国,我国每年虽然也有不少影视作品上市,且呈现出“井喷”的趋势。

然而笔者以为,由于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度关注和文化认同感,一些影视作品一经问世,大家便知其是“烂片”,比如《神马都是浮云》;有些则是拙劣的“嫁接”,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有些则是为了无厘头的滑稽闹剧和“娱乐至死”的媚众心态去游戏人生,如《小时代》《不二神探》《心花怒放》《三枪拍案惊奇》等。这一切的“文化贫血症”,其根源真正在于我们影视作品缺乏对现实人生的真切关注和深度挖掘,过度的商业化、娱乐化和功利性严重损害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性。相形之下,韩国影视作品不醉心于戏剧手法和编造宏大叙事等影视媒体的手法,反而在小故事的日常叙事、弱势群体和人文情怀的深度关怀等诸多方面胜出我们不少,比如《母亲》在一件谋杀案中,讲诉的是母子深情;《太极旗飘飘》则是民族内战中,兄弟手足情深的感动;《大长今》全方位式的韩国饮食文化,则令人惊叹不已。这一切都令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受众和青少年学子,在一定程度上深切感受到了从未有的视觉享受和心理震撼。于是,众多青年学子和普通受众倾心于韩国影视文化就不足为奇了。但作为教育者而言,所有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因为“如果说单纯而独立的个人习惯力量已不小,那相互结合而成的集体力量则可谓强大无比”。韩国影视作品正是在无形之中,不仅结合了人文因素中诸多积极有利因子,还结合了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文化教育效应。

首先,韩国影视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因子,对于学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作用和意义。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有41.1%的人认为韩国影视文化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念,22.4%的人则认为韩国影视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有近35%左右的学生群体认为韩国影视文化无助于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8](P24)。尤其是《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大长今》等家庭伦理剧,其所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以及行为准则,使很多学子们能看到了相互关爱、孝敬父母等儒家礼仪规范和道德理念。可以说,这种文化的亲和感,是我们许多学子醉心于韩剧文化的最大原因所在。不仅如此,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也可看到,有许多学子甚至为了看韩国影视,不惜重金去学习韩语。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由于东亚文化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韩国影视以《大长今》《明成皇后》《商道》等影视作品为代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回归到中国,它所经历的文化循环“漂移”和百年文化“寻亲”经过现代传媒技术的整合,得到中国学子群体的普遍认同。而令人汗颜的却是,我们的影视作品在迈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娱乐至死”的文化效应被无限放大的时刻,各种庸俗和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则充斥于媒体受众群体中。难怪出于青春期可塑的学子们在一遍遍咒骂“烂片”的失望中,转而沉迷于韩国影视作品不能自拔。此外,以《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孤胆特工》《老男孩》等为代表的影视作品,所传递出家庭情感的民族视野,正是处在憧憬爱情和事业的青春期学子心中最为渴望和亟待的“家园”情结所在。正是基于此,笔者以为,韩国影视作品中所特有的人性和文化的亲和力,使其在具体的文化传播中得到了中国广大受众的青睐。

其次,韩国影视作品中的社会问题自觉意识,更能诱发青年学子和受众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韩国导演黄赫曾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我们被世界改变。”正是这种文化追求,使得韩国影视作品不但对现实问题深切关注,还表达出草根社会的原生状态。比如《不可饶恕》则是通过一桩惨烈的谋杀案,揭露出人性的恶与善,法律正义与现实困惑;《熔炉》以光州聋哑障碍人学校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引发出了人们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和反思;《杀人回忆》以1986-1991年期间发生在韩国华城市的连环杀人案件,能促发人们对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命关怀,以及对产生社会阴暗角落原因的深刻反省;《生死谍变》所突出意识形态下的情仇爱恨,使得人们在惋惜中,更能深入反思特殊历史社会环境的人性悲剧。加之,韩国影视作品一向又以制作精巧,形象俊美,服饰靓丽,情节曲折而著称,而这种“集束”文化经济的影视文化效应,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青年学子的人生奋斗激情和意愿。

尽管韩国影视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韩国影视作品中的.负面因子也不少。

其中一些所谓励志的青春剧和偶像剧,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社会现实环境,容易造成青少年学子不切实际的行为和想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于影视文化效应的需要,韩国影视作品中存在着许多虚幻和浮夸的不良因素,将会对我们的青年学子产生许多不良的文化效应。

以韩国的偶像剧为例,这些影视作品大多数离不开高富帅的俊男靓女和一掷千金的豪门作背景。比如《哈佛爱情故事》《浪漫满屋》《皇太子的初恋》《守护老板》《秘密花园》等影视作品,其所渲染的赤裸裸的“感性消费”,已经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不少人间悲剧。特别是对于处于风华正茂、可塑性强的高校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校园环境中,他们极易接受这些“集束”经济文化效应包装起来的行为和理念。韩国世宗大学的金京昱教授在评价韩国影视作品时曾说:韩国影视作品“那些在历史创作中饱受痛苦的主人公,面对死亡,经历前所未有的悲剧。即便如此,这类作品并没有直面历史的伤痛和旧时代的黑暗。取而代之的是幻想和怀旧、新派通俗派剧和感伤主义和退行的情绪”。比如最近热映的《鸣梁海战》就有过分夸大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在其中,而忽视了真实的历史原貌;以《咖啡》《明成皇后》等为代表的韩国影视剧,则具有扭曲史实,美化傀儡帝后的正义号召力量,充满了一股虚无缥缈的自我满足感倾向。这一切当然与韩国影视产业文化上的独立和文化输出的独特发展思路,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一切假如为我们的广大受众所接受,那么其后果将不言而喻。我们的青年学子不仅会因此迷失人生发展的合理目标设计和判断,还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严重的隔膜感。

第二,由于影视作品具有很强娱乐文化因素在其中,韩国影视作品所奉行的情感路线,很容易促使青年学子和广大受众沉迷在一种虚幻迷茫的世界中。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兼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弊端,使得广大受众中的草根群体,尤其是青年学子特别需要影视作品的娱乐放松和审美愉悦。而“韩国影视大多数走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受众”,往往会被韩国影视剧演绎的虚拟生活空间所迷惑和引诱。不仅如此,韩国影视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没有摆脱“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世俗观念,更没有摆脱“媚众”的文化理念。以《宫》《皇太子的初恋》等为代表的韩国影视作品,一方面,使广大受众和青年学子产生了许多不良的理念和行为,比如拜金主义,消费至上,过分追求相貌等不良观念和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此类影视剧的文化影响所及,国内近几年来模仿韩剧的作品也可谓屡见不鲜,这就使得本来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学子更加迷茫和困惑,也极易滑向负面影响的深渊。

篇3: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实施策略论文

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实施策略论文

一、人文教育的现实内涵

如今人们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多种多样,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把人们对人文教育的理解概括整理可以得到两部分人们彼此认同的观点:人文教育的起点是加强人文课程及知识的教育,而人文教育的传播媒介便是文史类的学科;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对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并不单单指文科课程学习或理解掌握部分有关人文的知识。人文教育的核心便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拥有科学的、以人为本的人身追求。因此,人文教育的'现实内涵便是指:人文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一切能够起到陶冶人性作用的人类文化及人生阅历;人文教育的目的则是在教师完善自身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指导,帮助提高其整体素质。人文教育促使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立完善的个性及人格,引导学生行为做到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

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今各种物质诱惑及多种文化充斥的情形下,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及培养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其立足于社会。而现今科技的发展也需要遵循人文精神原则。因此,进行人文教育刻不容缓,人文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时代的发展。

三、人文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第一,在教材中渗透人文教育。教材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是无法脱离教材的。在一篇篇教材课文中可以体现人文教育,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情感及思想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由课本文字这个媒介与文章作者近距离地进行接触交流,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及情感。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充分蕴涵着人文文化,值得教师去进行人文教育,也值得学生进行对人文教育的深刻体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发现课文中的人文亮点,合理运用其中的人文素养,再与自身的阅历及体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学生也要学会对人文精神的领悟。

第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人文教育并不仅仅是只维持一段时期的教育,而是需要持续长久的进行下去。人文教育着重强调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及内心的感受,而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进而进行吸收及领悟。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把适合的文章进行自主改编,进行一个情景模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自主改编及情景模拟表演,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人物内心有充分的体会及感受。这种做法既实现了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也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教育。

第三,教师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教师如果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则能够帮助其在人文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还应时刻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以便对学生发挥良好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作文进行阅读批改时,如果能够保持微笑,对学生慈爱地进行课程辅导,充满爱意地进行阅读教学,是一定能够使学生感受及体会到的。教师将人格魅力与专业水平两者进行同步提高加强并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帮助提升人文素养。就像作者能够通过文字使读者感受体会到其思想、情感,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人文思想,对其进行人文教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人文亮点并结合自身阅历,教会学生“成人”便是对学生的一种很好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需要一步步开展进行及贯穿人们一生的,因此,仅仅让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凭自身的一己之力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不止是对学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对于社会全民而言,人文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篇4: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丰富,但相对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匮乏。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新课改的突破,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须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问题进行多层面研究,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对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渗透研究

1人文教育的含义及其与生物学科的关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我国最初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有教养、化成、规范人类行为的作用。春秋时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主张二”和“礼”,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在现代,“人文”又有了一定的发展,简单说来,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爱人,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也叫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一直以来人文教育的阵地都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生物属于自然科学,好像和人文教育关系不大,但是,古往今来,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哪个不是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自然科学取之于自然,但用之于人,如何利用体现了它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生物学科中所体现的对生命的尊重、对健康的教育、对环保的教育都和人文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

篇5: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应用论文

新课标对高中教育提出了要设计三维目标的要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对高中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出的要求。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技能目标,生物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新课标面对新形势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能力。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课程目标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篇6: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应用论文

近现代以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继而引发炫富、失衡、冷漠等道德滑坡现象。国民的整体素质下降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甚至有人利用自然科学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这已经偏离了他们掌握科学的最初目的。人的个性、主体性的及自然性的弱化甚至丧失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科学技术在不适当的使用下,就变成了奴役人的工具。成人世界直接影响了孩子世界。高中学生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懵懂状态,并未完全建立。因此,他们需要正能量的引导,需要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再有,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目前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的溺爱,他们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信仰、畏惧困难、缺乏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人情淡薄、功利心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等。我国的传统教育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在自然学科中很少渗透人文教育。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和学生都以应试为目的,很多生物教师认为人文教育应该是文科老师的事,所以,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程度不够。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必须引起高中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篇7: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应用论文

5.1运用目标做好渗透。高中生物教师要明确新课标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在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价值教育。

5.2运用教材进行渗透。无论何种教育都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主要基础,通过教材的知识的讲解,向学生摆明利害关系,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在教师逐渐正向的引导下,学生对人文教育逐渐了解。高中生物教材中主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就是环境,这就要求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当地环境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环境的状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是新课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人文教育的方法,培养出对社会有利、自信、乐观、豁达的全面人才。

作者:杨小慧 单位:吴起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秦佳佳,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5.

[2]高颖,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1期.

[3]李贤,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学科教育,2015.1.

[4]贺宇.武燕花,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究,新课程,2014.

[5]钱莉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探索,河南师范大学,2012.4.

篇8: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应用论文

4.1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中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让学生产生失衡的心理。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经常进行鼓励。对有缺点的学生要耐心细致的作心理工作,用爱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认为世界是充满阳光的,让他们身上充满正能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教师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和谐发展。

4.2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讲究的是真理至上,人文性讲究的是情感取向。这两者并不矛盾,相反还能相互促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也要追求精神的真、善、美。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幸福的真正含义、人类的终极关怀,让他们明白精神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使他们懂得学会生物的真正意义。

篇9: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思考论文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思考论文

摘要: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人文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体育与健康同步进行的今天,要强化体育课堂中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人文教育;融合;渗透

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国民积极向上,全民健身的热情。中国现在已经步入世界体育大国,但距体育强国的差距还很大,重要原因是我国群众性体育基础较差,特别是学校体育不够发达,体育课堂教学缺少足够的魅力。

一、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中国学校体育课,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在这100多年的风雨中,有彷徨,更多的是探索,现在已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学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已成为部分学生思而不乐,乐而不往的场所。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摆脱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要学生列队在操场上,老师下达教学内容,学生那种愉悦温度就会骤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理念不可或缺,务必加强。

1.中小学生如何看待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教学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是学生极其喜爱的,但学生对体育课不喜欢,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不单单是态度问题,也不完全是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和学习压力大无暇顾及体育的问题,而是体育变得不自由,由于上体育课的时间、内容和形式都是设计规定好的,教师走进体育课堂,体育变得严肃、冷酷了,到课的全体学生围绕授课的内容在老师监督下逐个进行,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器材设备也不够完善,教学安排呆板,使得在体育课中学生不够尽兴。体育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不得随便乱动,不得交头接耳讲话,学生间的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学生感到体育课变得孤独。体育课中大家在学习一个动作,往往数十人的目标成为个人的目标,老师对技能好的同学的高要求,也成了全班同学的自己的要求,这样体育课变得难度太大了。中小学体育课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和达标,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考试和达标,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运动,而且还是很热爱体育运动的,可他们不太喜欢体育课,但他们还盼着体育课,因为体育课毕竟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2.如何看待中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国外一份资料显示,学校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看来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我们在长春市第七中学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不喜欢体育课的更多一些,我们这里的问题显得更突出。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体育课,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极大的矛盾,如果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他们表现的生龙活虎,一旦进入体育课堂他们就没精打采,他们把体育和体育课分得特别清楚。中小学生中不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这种怪现象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对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警示。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了,我们体育课的教育教学中不能做到寓教于乐,严重缺失了体育教育的魅力。如果学生不喜欢体育的势态扩大,那么将来这些人如何用体育来丰富他们的生活,用体育去锻炼他们的身体,体育学科的价值又如何体现?“群众体育做大,竞技体育做特,体育产业做强,体育教育做优”难以实现。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体育人文精神实质是以全民健身发展为核心,以青少年体质发展为关键,以竞技体育为目标,通过群众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育、竞技体育的赛事来寻求体育人文精神和人的本性,探索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在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中的作用。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运动将以实现以人为本,走向群众利益为重,关注个体和人类发展的主体层次,突出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深层要求,体育运动不仅是竞技体育参加国家、国际重大赛事的需求,同时也是每个青少年的人性基本需求。中小学体育课更多地融合人文教育,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小学体育课由于受到“三基”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生物观”长期主导地位,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有些简单化教学与学的关系混淆,教师的教凌驾于学生的学之上,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人文精神:首先,建立良好的充满人性的民主平等的体育教学环境;再者,就是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把人文关怀融入学生中。教师在爱岗敬业的同时树立以学生为本、真诚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改变教学作风,发扬教学民主,因人施教。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顺其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为此,教师如何获得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只有从教师本身认识提高、思想改变,丰富自己、科学与人文相融合,才能使体育课上得更好。

2.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长春市第七中学初二体育课堂教学的调研中发现,改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将人文精神的观念融合与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在承接以往体育教育传承“三基”的基础上,融合人性化、人本化的教育,着力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能力和体育的行为习惯。(2)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为中小学生提供力所能及而且喜闻乐见的运动方法和内容,以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激发体育兴趣,增加其体育课自主参与的热情。在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基础,探索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能力锻炼、情感培养上下功夫,调动中小学生体育课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体育教师融入学生中。(3)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上,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形式应该体现客观性,不仅是运动能力的评价,还是有体育人文精神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评价,还要对教师评价,同时参考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只有这样中学生体育课才能有声有色。体育课堂才能是中小学生思而乐往的场所。

三、不断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具有人文科学的基础特征,是人的活动,是关注人类最根本的健康问题。

1.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是把体育和健康教育建立在健康行为理念基础上开展的体育实践活动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能力,体育教育应向富有人性的方向发展。

2.中小学生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素质的家庭,家庭教育和养成差别较大为此,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我们体育教育者应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行为,确立正确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运用人文精神,提高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健康意识及文化意识。只有把人文精神融合、渗透到体育课的教学中,才能引领中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与拼搏精神,才能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体育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育课教学是全面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在塑造人的身体,完善人的个性,树立独立的人格,健全心理,培养良好的意志力等方面,具有独有的效果。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导致“纯生物体育观”。只有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融合与渗透人文精神才能确立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使更多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也使中小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梅辰.人文大家访谈录[M].中国文联出版社,-01.

篇10: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学生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

高校的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核心,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中不断增强自律性,从而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防止学生成为“伪主体”的现象发生。

(二)树立服务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要把学生当成顾客一样来对待,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是维持校园秩序,不是限制学生的行为,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不能一味强硬,而是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建立体现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

高校校园不是劳教所,其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谈发展,才能谈创造。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足够广阔的空间去施展,再好的才华也会被埋没。因此,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高校管理制度,是保障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的基本前提。高校教育是学生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不仅要积累足够的知识和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修炼自身,培养独有的能力和魅力,为自己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拥有属于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的留存。

(二)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

大学生都是有理想和抱负的新时期人才,他们不会被动地接受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发展自我,汲取教育中的营养。只有大学生本身最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在每一项活动中都会进行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学校更多的是开展引导工作。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这一特性,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激发大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心良知,带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使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自我约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实现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效果。

(三)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建立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即使在学生对自己合法权利不了解的情况下也要积极进行维护,杜绝高校内一切侵权行为。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过于生硬,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准”和“不许”。而且学生管理工作大都以对学生的处罚为主,轻则留校察看、记过处分,重则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对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有些规定甚至是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悖。此外,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序存在着一些问题,程序方面有着很多的不规范,有些地方甚至是空白,途径也是十分匮乏。所以,要建立有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就必须在实体和程序上加以规范,更多地去完善学生救济制度。在实体上,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行政主体,在行使剥夺和限制学生受教育权这一权利时,应该依据明确的法律文献,明确地指出其事由、范围与效力,绝对不能根据学校内部的规范性文件肆意处理,在涉及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权利纠纷时,不能对双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随意配置。在制定设计学生重大利益的校内规范性文件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采取听证和座谈等方式广泛地征集学生的意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正确的意见要积极地接受。在程序上,高校在行使对学生的管理权时,必须依照合法的程序正确地行使权力,保证学生的程序性权利。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权属于行政性权利,在行使时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当做出影响学生利益的处理时,必须事先通知当事学生,听取学生陈述,给予学生申辩的权利。在事情影响比较大时,涉及的利益比较多时,应当举行听证会,让学生代表参与到事件的处理程序中来,给予学生充分的、平等的表达意见的机会,以此更好地疏导不满与矛盾。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遵守法律程序,这是对学生和国家法律的尊重,是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体现,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救济制度上,要想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完善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救济和权力是相对的,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没有权利也就没有救济。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仅体现在防范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上,还体现在学生权利的救济方面。在建设学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投诉机构的建立,重视学生的合理申诉,切实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重视学生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实行人性化管理

所谓“实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工作中的规范作用和严格的要求作用等理性因素;还要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也就是情感、意识、责任心等内容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的自尊、自信、自控意识,帮助他们管理自身,通过学生群体的共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方向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调整管理手段,转变传统的理性管理方式,更多地偏向人性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激发他们自我控制和自律意识,以更多的引导代替硬性的规定,用情感交流来感化学生,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由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重视非理性因素的管理方式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理性因素对人的影响是直接的,以奖励和惩罚等最浅薄的层面为基础,其效果也是短暂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无视,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非理性因素是以对人的心理和感情的影响为基础的,虽然不能像理性因素那样立竿见影,但是其过程是间接的,是潜移默化的,不仅效果好,而且不会引起反抗情绪。理性管理手段,在规范教学秩序,保障学校治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理性管理并不是适合于任何环境,只有将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将被动的约束变为主动的自律。

四、学校文化建设渗透人文精神

篇11: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从人文教育概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提出了树立人文教育理念、营造人文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现实与教材有机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素质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融入人文教育。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未能关注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与人文教育均缺少必要联系,从而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降低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人文教育概况

人文素质涵盖的内容较为复杂、繁琐与宽泛,对个人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文教育主要是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塑造其理性人格,以此促进其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人文教育蕴含着人文精神,其实质为人性教育,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为时代性。高中语文具有专业性与工具性的'特点,通过有效教学,可完善人的知识体系,提高生活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必要的,通过日常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积极与健康的人生观。在社会经济交融发展的环境下,为了有效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需要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借助语文课文及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深刻的内涵,正确的价值观,激起共鸣,进而达成素质教育目标[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高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未能关注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其次,教学内容。高中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侧重于文章背诵及语句分析,而对语文文字美、情境美、结构美及精神美的关注度偏低,抑制了人文内涵的传播及人文教育的渗透。第三,教学评价。当前,教学评价仅关注考试结果,缺少全面性与发展性,不仅会影响教学的高效开展,也会制约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人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学习,认识以人文本的重要性,并逐渐树立新型的语文教学观。还要重构基本价值体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评价及教学考核等内容。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

(二)营造人文教学环境

人文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借助愉悦、平等与轻松的教学氛围。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协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竞争意识。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组别,让其朗读精彩段落,以此营造真实、激动的教学氛围。在此情况下,学生对语言人文素养的认识将更加准确与深刻。例如屈原的《离骚》,通常情况下,古文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调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结合屈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等,以此降低文章理解难度,保证教学质量[2]。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标”要求可知,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动态性与全过程性,在教学开展时,考察学生的表现与发展,具体的评价指标有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经多因素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课业成绩,还可明确其情感动态。为了保证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借助分层式评价方法,认可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现实与教材有机结合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各种诱惑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当今,高中生紧随社会风气步伐,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与认识;过于关注个性化发展,轻视了团结、合作等精神。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教学实践中应收集、整理与毛泽东有关的资料,如生平事迹、爱国情怀等,在丰富的信息支持下,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将更加全面[3]。此外,高中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的局限,借助实践活动,以此展现生活的多彩性与丰富性。通过小组活动、任务分配、角色扮演,也可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及组织等能力。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其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促进学生对人物的把握。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影响着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从而促进人文教育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宇杰.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7):75-76.

[2]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157-158.

[3]张学君.从语文教学走向人文教育:当代五位语文教育专家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11):22-27.

篇12: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人文主题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精神与态度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启发学生对生命、社会进行深入地思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传统目标加以关注的同时,应该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今中外关于祖国、民族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伟人和名人的爱国故事,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奋斗的远大志向。课堂上学生再阅读这篇《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情感与价值取向都自然勃发,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的审美教育与西方比相对落后。美育能促进人的感性思维活跃,使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捕捉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能通过调动教材中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欣赏语文学科的语言艺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之美、人类心灵与创造之美,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灵魂去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即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概括和分析教材中表达的意境和思想,能自己书写和表达美好的事物,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诠释和实现美的价值。例如人教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美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还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教育素材,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搭建了平台。例如小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文章,教师应该在语文训练和讲授各环节中,进行良好人格的潜移默化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中,学会更好地做人、做事,能更加诚实、进取,主动学习高尚的精神和思想,成为有独立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广博的题材,成为人性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最重要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兴趣、性格等,能辩证分析学生的个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有的学生善于朗诵,有的学生阅读广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有利于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锻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人文精神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①感悟教材单元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学以组为主题,收录了相关文章,对学生进行抒情、写景、叙事等描写。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美好、坚韧、尊严、意义、价值,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懂得对社会与他人的付出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这一组的《语文园地》中,教材安排了对生命的感悟与非典中的感人故事,对小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行升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与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一切人文因素,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厚度。

②感悟教材人物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靠讲大道理,应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行人文精神体验。《慈母情深》是四年级语文课文,“母亲”为作者买书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为母亲买罐头的细节,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心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慈母的情深与儿子的'懂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细节的分析,引领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品读,联系父亲已经过世的背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应该进一步对学生展开启发:你的母亲是如何为你的成长付出的?学生会将自己母亲日常的关爱与母子之间的爱心故事回忆起来,进行母爱的体会和表达,从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你将如何做,才能回报母亲的一片深情呢?学生会展开思考与探讨,进行心灵的对话与自我拷问,从而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使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文情怀。

2、打造人文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更善于在形象、直观的场景中进行情感的抒发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打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将学生带到与教材适合的特定情境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进行人文精神的自然渗透。情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音乐渲染、表演、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影片、游戏,等等。例如诗歌都可以用音乐作为背景,《开国大典》《长征》《老人与海》等可以用电影创设情境。教师要注意让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的人文目标实现有效互动,避免为了热闹而活动,应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在回归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素材和课程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学生正确观察和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负有引导和点拨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与自然、人文现象进行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通过带领学生野游、参观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人文素养的体验。例如在讲授了《触摸春天》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公园或者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学着教材中的情境闭着眼睛感受绿地、触摸小草,体验生命的勃勃生机,珍惜大好时光,更加热爱故乡和祖国。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文化与实践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渗透是一个具有广阔挖掘空间的教育与科研课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依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合理调整,认真分析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结合语文学科教育的任务,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自然贯彻到课堂中,促进小学生的审美精神与个性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论文

当代商业广告中的人文性因素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网友来稿)

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浅谈经典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况与策略论文

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
《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今年中考备战从去年中考题看2023-02-18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论文2023-12-11

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2022-05-04

东南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2022-11-08

我校举行开学典礼2023-04-25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2023-12-1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症结及对策2022-09-24

农村自主招生自荐信2023-09-28

学校举行开学典礼2022-11-14

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思考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