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内涵 毕业论文(共7篇)由网友“厚乳芝士小熊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论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内涵 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论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内涵 毕业论文
论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内涵 毕业论文
试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 江春丽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揭阳52)
摘要:刘亮程的散文呈现了一个生命、乡土和历史意识缺失的文化语境,但可贵的是它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安慰,一种灵魂的呼唤。透过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我们看到了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在执着而孤独地追寻生存、活着的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文本,试着探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一个人的村庄》;灵魂;诗意;家园
面对人们的浮躁、冷漠与无情,刘亮程深感伤痛却无能为力,写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表达的是一种孤独的精神追寻。换言之,刘亮程不满于人们的精神缺失,他在寻求诗意地回归人类的精神家园。他那些独特而超越时空的生命体验是渴望生命自由的自然流露,那些零零散散出现的关于生与死、时间与生命、存在与虚无的思考,正是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在执着而孤独地追寻生存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对读者而言,这既是一种精神的安慰,更是一种灵魂的呼唤。
探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首先看到文集中苍凉的文字呈现了一个生命意识、乡土意识和历史意识缺失的.文化语境。
一、生命意识的缺失
刘亮程往往通过平平淡淡的话语来揭露人的自以为是和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幼稚无知。他的文字中很多生命不被尊重,弱小者往往备受欺凌。同样是人的冯三被当成工具使唤,同样是生命的动植物连生存、繁衍后代的权利都被剥夺。人随意改变树的长势甚至命运,杂毛黑狗因看不了门而被扔掉,小黄狗一抱回家耳朵就被剪成三角形,只因“耳朵长大了耷下来会影响听力”……本是众生平等,人却肆意蹂躏生命,总以为动植物的一切必须接受自己的安排。一条称职的好狗得洞悉人情世故、受人摆布,但“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问津它多病的肉体”。狗的一生,写尽弱小生命的沧桑!这是人自私自利、自以为是所制造的悲哀。更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野地上的麦子》,文中质朴无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人不顾牛的伤口如何疼痛难耐,只管把牛当工具使唤,甚至为达目的竟不惜放火夺取牛的生命这一残酷面目!曾听说牛一出生就流泪,我不知道牛为什么流泪,但牛会流泪却让我想起了人对牛所做的一切。人一味地盘剥和利用自然,是因为没能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倘若人能正视和善待生命,用爱去维护一切生命的尊严,我想作者将无须因同情和关注弱小而身心备受煎熬了。
二、乡土意识的缺失
刘亮程的笔下,许多人数典忘祖,漠视故乡,羞于公开自己的生源地。本来“农村是每个中国人的老家”,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对于乡村应当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感恩和热爱!但是,随着城乡距离的拉大,繁华和物欲的诱惑,落后和贫苦的逼迫使人们纷纷逃离家乡。作者曾借冯三的口说:“村里有点本事的人都搬走了,到外面干大事情去了,剩下些没出息的。”虽然中国人向来安土轻迁,除非万不得已,不然不会轻易丢掉自己的家乡,但我们却看到许多农民还是费尽心思往城里奔。正如《有人死了》中所描述的,进城已成为多少人的强烈愿望!一户户农民,靠着四处托朋友、找亲戚,一步步走近城市,最后彻底扔掉土地变成城市人。然而,这是一种“无根”的选择,当有朝一日他们成功地进入城市实现了家族的兴旺时,“城里的乡下人”这一尴尬地位便形成。浮萍般四处漂流的生活也正开始,荒凉必将步步逼近,因为他们已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失去了自己的“根”。刘小枫在《诗化哲学》中阐述“荷尔德林的预感”时也说了,人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陷入无家可归的状态”、“有如孩儿失去了母亲”lunwen/ 中国大学网论文频道
篇2:刘亮程散文《寒风吹彻》
刘亮程散文《寒风吹彻》
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寒风吹彻 刘亮程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就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我劈好足够烧半个月的柴禾,整齐地码在窗台下;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无意中像在迎接一位久违的贵宾--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扫到一边,腾出干净的一片地方来让雪落下。下午我还走出村子,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我没顾上割回来的一地葵花杆,将在大雪中站一个冬天。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搁一个冬天。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花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残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疼。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熟。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那时一村人都是靠长在沙漠里的一种叫梭梭的灌木取暖过冬。因为不断砍挖,有柴禾的地方越来越远。往往要用一天半夜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禾。每次拉柴禾,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千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只要紧赶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吉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禾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
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可是现在不行了。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我准备了许多柴禾,是准备给这个冬天的。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上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中。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快通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我有一个姑妈,住在河那边的村庄里,许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手走过封冻的玛河去看望她。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
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这句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好像姑妈那句话中的'天'一直没有热。
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记得是大年初四,我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解冻的马路往回走。母亲在那段路上告诉我姑妈去世的事。她说:'你姑妈死掉了。'
母亲说得那么干涉,像再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你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
此后的好一阵,我们再没说这事,只顾静静地走路。快到家门口时,母亲说了句:天热了。我抬头看了看母亲,她的身上正冒着热气,或许是走路的缘故, 不过天气真的转热了、对母亲来说,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
'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母亲还活着。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但母亲斑日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随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柴禾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飓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一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摘自《一个人的村庄》)
篇3: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 ..
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 ..
孔若秋
“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刘亮程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被称为“乡村哲学家”,其中《我改变的事物》就是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普通人生命大彻大悟的哲理的典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豁达乐观的对待生活――笑口常开、笑容常带的理由。
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读书的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去正确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就是先筛选出文章传达的有关信息,再体味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态度,品味文本中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对这样通俗易懂而内涵深刻的文章,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浏览文章 先猜外貌(学习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鉴赏文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知人论世。因为要真正读懂文章,必须了解作者。所以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猜一猜作者的身份、年龄、身材、学历。
A, 年龄:四十上下
根据是:“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经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B, 身份:农民
根据是: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C, 身材:瘦弱
根据是:“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
D, 学历:不高。(初中,没有进过大学)
[ 亮出谜底 ](多媒体投影作者照片并介绍)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读过一年小学,三年初中,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
二, 细读文章,再猜性格(学习体悟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1,找出文中表达“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理解这些词句的深层含义。
“这也许就是命运。”(“这”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指代上一句,“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表达对自己不能干重活累活的无奈,自嘲自慰。)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讨厌只追求物质的人,认为他们是虚度岁月的不道德人。一个人不仅应该尽自己热情参加劳动,追求物质享受,而且应该善于思考,有思想,有精神的追求。)
“这时我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为自己无意间改变了世界高兴,说明“我”是一个热爱劳动并且积极思考其意义的人。)
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为自己无意间做的事改变了事物、给人带来了好处而得意。)
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为自己做了有意改变了事物而无害于社会的事而得意。无意而为的事要善于思考它的意义。)
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坚信自己干的小事有意义。说明一个人作每一件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
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为自己一生所做的小事而自豪。)
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坚信自己扔木头这样的小事也有意义,因为它也改变了与此有关的一些人的行为,因此也影响着周围的事物。)
2,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是个“闲锤子”,爱在荒野上晃悠,把跟自己无关系的一个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去把一棵长得歪了的树用绳子拉直,这些小事不被周围的人们理解,可是作者还很得意地说这是改变的`事物。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解释这种情况的。人家又是怎么评论的。
刘亮程(回答记者):乡下嘛,就这样,没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那个地方,能让人日久天长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长时间,想得没意思了撂掉。实在没啥想头了拾起来再想。一件小事就是这样被想成大事,想成另外一件事,到最后它就不单单是一个村庄的事了。
刘亮程的散文集叫做《一个人的村庄》,他说,我全部的.写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村庄里,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这个村庄既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曾庇护了众多无处依附的心灵。刘亮程因此赢得了众多的好评:
著名文艺评论家蒋子丹这样评价,“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李陀说:“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林贤治说:“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
3, (讨论,综合归纳)“我”是怎样一个人?(讨论,训练综合归纳能力)
“我”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一个不能干重活累活的农民,卑微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只会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只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小事。但又不是像普通农民一样仅以一幢好房子、壮牲口、农具、衣服等物质的享受为目标,而是不愿意虚度岁月,以追求精神的满足为乐,有自己追求,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我”常常为自己有意无意做的小事给人带来好处而得意、自豪。所以,“我”是一个不仅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善于发现生活中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一个善于思考生活意义的人。正因为能够不仅思考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也思考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因而,“我”是一个始终能够笑对人生,豁达、乐观地在乡村中恬淡地生活的睿智者――乡村哲学家。,
三, 品读文章,体悟哲理(学习领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仔细阅读文章,讨论:
这篇文章的许多句子看起来很平常,但仔细体会却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哲理。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很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A,“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 “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
[ 蕴含哲理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有意无意中干的小事,只要给人们带来好处,那么,你就可以得意自豪。不必去计较别人是否理解你。
B,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
作者认为“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的生活是“虚晃荡一世”“不道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一生。
[蕴含哲理] 人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人的一生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的需要,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C,无意而做的小事:赶麻雀,钻进玉米地。
有意而为的小事:铲土包,挖土坑,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用铁锨拍牛。赶走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扔木头。(两类事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 蕴含哲理 ] ①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只能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也值得自豪,因为它使世界上的事物发生了变化,
②如果一个人无意间做的小事对人带来好处,也可以因此而得意;如果你有意做出努力,并给人们带来好处,那么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每个人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自己喜欢做的,只要对人无害,就都可以做。
D,“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
[ 蕴含哲理 ]①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时间不可抗拒的改变着你,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人总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件事无意有意做的小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只要自己喜欢而对人无害的事就可以高兴,只要对人有益的事就可以自豪,人家理解不理解都不必在乎,你都可以笑对人生。
②虽然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是命运注定的,但只要善于思考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的意义,就是一个聪明的睿智的人。
③随着世界间的流逝,时间改变了人,但人在有意无意中也在改变着事物,改变着世界。关键是一个人是否在改变世界上的事物中做有益于人的事。
四, 拓展回味 布置作业
印度诗人泰戈尔《萤火虫》里写道:“天空没留下我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可是刘亮程《我改变的事物》却说自己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留下
篇4:我看到刘亮程笔下那些等死的人散文
我看到刘亮程笔下那些等死的人散文
突然想到那些一把年纪的人。他们一整日都坐在房根下或大门口,一声不吭,也不动,晒着古铜色的太阳。
刘亮程说,这是一些等死的人。他们的确已是鸡皮鹤发,风烛残年。皮肤松弛,手上和脸上布满了老年斑,双目浑浊,眼光模糊,散淡。
他们一整天都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路人匆匆地从他们的身边来往,他们只是默默地看着,不置一语。他们不理识路人,路人也懒得理他们。好象他们已经不存在了,他们早已经归属于另一个世界,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人。
他们已经不会再给这个世界制造点什么声音,似乎也已懒得去制造。他们一直哑着口默对剩下的一段岁月。
他们是一些不再畏死,视死如归的人。阳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快乐,大千世界在他们的眼中早薄得像一张纸,毫无新鲜可言。即使再走下去,也只能是简单乏味的重复。这个世界对于他们已没有秘密。
他们对死有了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渴求。余下的一截子岁月,再多捱过一天,都是煎熬。他们的日渐老化,行将摧枯拉朽,大厦将倾的病体早折磨得他们生不如死,他们早就盼着能早点到那边去了,可以没有痛苦,一跃获得永生。
他们不怕死。死以后的岁月自有他们的儿孙辈替他们活。他们用后人的眼睛继续去看世界,借助后人的腿脚继续行走人生。
我不知道他们于阳光下的默坐中究竟想到了什么。看到他们雪白的乱发在风里一绺绺地飞,我突然好想哭。但我不知我为啥哭。大概是为了我所见识的纷纭众人,亦或是为了我所目睹的一场场有血有肉的人生。
篇5:毕业论文-论关羽形象的义勇内涵及其文化审美价值
毕业论文-论关羽形象的义勇内涵及其文化审美价值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3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所蕴涵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异常丰富,这既表明其自身所独有的人格魅力,也与作者罗贯中浓墨重彩的渲染分不开。历史上的关羽是1个有着忠义品德、英勇气魄和刚傲禀性的名将奇人,是唯11个可以和文圣人孔子相提并论的.武官,在中国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语境中,其形象已被熔铸成忠义的楷模、英勇的化身、高尚品质的代表,寄托着广大人民的精神信仰和理想崇拜。本文紧紧围绕关羽“义”和“勇”的品质特点,对其表现出的多种形式进行分别阐述,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举证说明,使关羽形象的内在气质和外在行为达到了完美结合,成为我国文学史上1个不朽的英雄形象,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关羽;义;勇;文化
ABSTRACT
Guan Yu culture image contain of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 and aesthetics intension unusually abundant, this shows its ones own unique personality glamour,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at author Luo Guanzhong plays up thickly and heavily in colours either. Guan Yu in history is that one has loyal and righteous morality, the legend of star of brave daring and just proud natural disposition, it is the only military officer that can equate with the gentle sage Confucius , in Chinese culture is especially the linguistic context of folk culture, its image has already been foundinged Cheng ZhongYis model, brave incarnation , the representativ, finding sustenance the masses of peoples spiritual faith and ideal are worshipping. This article closely revolves to close the feather “righteousness” and “is brave”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displays the many kinds of forms to it to carry on separately elaborated, through the multi- positions, the multi- angles presents evidence the explanation, caused to close the feather image the intrinsic personality and the external makings had achieved the perfect union, became in our country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 immortal heroic image, has the out of the ordinary significance.
Key word:Guan Yu; Justice ; Brave; Culture
篇6: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教学设计..
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教学设计..
孔若秋
“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刘亮程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被称为“乡村哲学家”,其中《我改变的事物》就是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普通人生命大彻大悟的哲理的典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豁达乐观的对待生活――笑口常开、笑容常带的理由。
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读书的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去正确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就是先筛选出文章传达的有关信息,再体味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态度,品味文本中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对这样通俗易懂而内涵深刻的文章,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一,浏览文章 先猜外貌(学习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鉴赏文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知人论世。因为要真正读懂文章,必须了解作者。所以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猜一猜作者的身份、年龄、身材、学历。
A, 年龄:四十上下
根据是:“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经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B, 身份:农民
根据是: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C, 身材:瘦弱
根据是:“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
D, 学历:不高。(初中,没有进过大学)
[ 亮出谜底 ](多媒体投影作者照片并介绍)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读过一年小学,三年初中,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
二, 细读文章,再猜性格(学习体悟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1,找出文中表达“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理解这些词句的深层含义。
“这也许就是命运。”(“这”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指代上一句,“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表达对自己不能干重活累活的无奈,自嘲自慰。)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讨厌只追求物质的人,认为他们是虚度岁月的不道德人。一个人不仅应该尽自己热情参加劳动,追求物质享受,而且应该善于思考,有思想,有精神的追求。)
“这时我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为自己无意间改变了世界高兴,说明“我”是一个热爱劳动并且积极思考其意义的人。)
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为自己无意间做的事改变了事物、给人带来了好处而得意。)
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为自己做了有意改变了事物而无害于社会的事而得意。无意而为的事要善于思考它的意义。)
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坚信自己干的小事有意义。说明一个人作每一件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
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为自己一生所做的小事而自豪。)
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坚信自己扔木头这样的小事也有意义,因为它也改变了与此有关的一些人的行为,因此也影响着周围的事物。)
2,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是个“闲锤子”,爱在荒野上晃悠,把跟自己无关系的一个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去把一棵长得歪了的树用绳子拉直,这些小事不被周围的人们理解,可是作者还很得意地说这是改变的事物。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解释这种情况的。人家又是怎么评论的。
刘亮程(回答记者):乡下嘛,就这样,没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那个地方,能让人日久天长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长时间,想得没意思了撂掉。实在没啥想头了拾起来再想。一件小事就是这样被想成大事,想成另外一件事,到最后它就不单单是一个村庄的事了。
刘亮程的散文集叫做《一个人的村庄》,他说,我全部的写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村庄里,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这个村庄既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曾庇护了众多无处依附的心灵。刘亮程因此赢得了众多的好评:
著名文艺评论家蒋子丹这样评价,“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李陀说:“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林贤治说:“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
3, (讨论,综合归纳)“我”是怎样一个人?(讨论,训练综合归纳能力)
“我”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一个不能干重活累活的农民,卑微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只会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只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小事。但又不是像普通农民一样仅以一幢好房子、壮牲口、农具、衣服等物质的享受为目标,而是不愿意虚度岁月,以追求精神的满足为乐,有自己追求,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我”常常为自己有意无意做的小事给人带来好处而得意、自豪。所以,“我”是一个不仅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善于发现生活中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一个善于思考生活意义的人。正因为能够不仅思考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也思考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因而,“我”是一个始终能够笑对人生,豁达、乐观地在乡村中恬淡地生活的睿智者――乡村哲学家。,
三, 品读文章,体悟哲理(学习领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仔细阅读文章,讨论:
这篇文章的许多句子看起来很平常,但仔细体会却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哲理。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很有
篇7: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教学设计
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教学设计
“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刘亮程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被称为“乡村哲学家”,其中《我改变的事物》就是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普通人生命大彻大悟的哲理的典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豁达乐观的对待生活——笑口常开、笑容常带的理由。
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读书的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去正确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就是先筛选出文章传达的有关信息,再体味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态度,品味文本中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对这样通俗易懂而内涵深刻的文章,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浏览文章 先猜外貌(学习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鉴赏文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知人论世。因为要真正读懂文章,必须了解作者。所以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猜一猜作者的身份、年龄、身材、学历。
A, 年龄:四十上下
根据是:“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经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B, 身份:农民
根据是: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C, 身材:瘦弱
根据是:“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
D, 学历:不高。(初中,没有进过大学)
[ 亮出谜底 ](多媒体投影作者照片并介绍)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读过一年小学,三年初中,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
二, 细读文章,再猜性格(学习体悟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1,找出文中表达“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理解这些词句的.深层含义。
“这也许就是命运。”(“这”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指代上一句,“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表达对自己不能干重活累活的无奈)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讨厌只追求物质的人,认为他们是虚度岁月的不道德人。一个人不仅应该尽自己热情参加劳动,追求物质享受,而且应该善于思考,有思想,有精神的追求。)
“这时我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为自己无意间改变了世界高兴,说明“我”是一个热爱劳动并且积极思考其意义的人。)
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为自己无意间做的事改变了事物、给人带来了好处而得意。)
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为自己做了有意改变了事物而无害于社会的事而得意。无意而为的事要善于思考它的意义。)
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坚信自己干的小事有意义。说明一个人作每一件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
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为自己一生所做的小事而自豪。)
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坚信自己扔木头这样的小事也有意义,因为它也改变了与此有关的一些人的行为,因此也影响着周围的事物。)
2,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是个“闲锤子”,爱在荒野上晃悠,把跟自己无关系的一个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去把一棵长得歪了的树用绳子拉直,这些小事不被周围的人们理解,可是作者还很得意地说这是改变的事物。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解释这种情况的。人家又是怎么评论的。
刘亮程(回答记者):乡下嘛,就这样,没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那个地方,能让人日久天长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长时间,想得没意思了撂掉。实在没啥想头了拾起来再想。一件小事就是这样被想成大事,想成另外一件事,到最后它就不单单是一个村庄的事了。
刘亮程的散文集叫做《一个人的村庄》,他说,我全部的写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村庄里,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这个村庄既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曾庇护了众多无处依附的心灵。刘亮程因此赢得了众多的好评:
著名文艺评论家蒋子丹这样评价,“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李陀说:“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林贤治说:“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
3, (讨论,综合归纳)“我”是怎样一个人?(讨论,训练综合归纳能力)
“我”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一个不能干重活累活的农民,卑微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只会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只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小事。但又不是像普通农民一样仅以一幢好房子、壮牲口、农具、衣服等物质的享受为目标,而是不愿意虚度岁月,以追求精神的满足为乐,有自己追求,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我”常常为自己有意无意做的小事给人带来好处而得意、自豪。所以,“我”是一个不仅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善于发现生活中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一个善于思考生活意义的人。正因为能够不仅思考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也思考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因而,“我”是一个始终能够笑对人生,豁达、乐观地在乡村中恬淡地生活的睿智者——乡村哲学家。,
三, 品读文章,体悟哲理(学习领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仔细阅读文章,讨论:
这篇文章的许多句子看起来很平常,但仔细体会却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哲理。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很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A,“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 “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
[ 蕴含哲理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有意无意中干的小事,只要给人们带来好处,那么,你就可以得意自豪。不必去计较别人是否理解你。
B,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
作者认为“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的生活是“虚晃荡一世”“不道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一生。
[蕴含哲理] 人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人的一生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的需要,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C,无意而做的小事:赶麻雀,钻进玉米地。
有意而为的小事:铲土包,挖土坑,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用铁锨拍牛。赶走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扔木头。(两类事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 蕴含哲理 ] ①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只能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也值得自豪,因为它使世界上的事物发生了变化,
②如果一个人无意间做的小事对人带来好处,也可以因此而得意;如果你有意做出努力,并给人们带来好处,那么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每个人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自己喜欢做的,只要对人无害,就都可以做。
D,“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
[ 蕴含哲理 ]①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时间不可抗拒的改变着你,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人总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件事无意有意做的小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只要自己喜欢而对人无害的事就可以高兴,只要对人有益的事就可以自豪,人家理解不理解都不必在乎,你都可以笑对人生。
②虽然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是命运注定的,但只要善于思考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的意义,就是一个聪明的睿智的人。
③随着世界间的流逝,时间改变了人,但人在有意无意中也在改变着事物,改变着世界。关键是一个人是否在改变世界上的事物中做有益于人的事。
四, 拓展回味 布置作业
印度诗人泰戈尔《萤火虫》里写道:“天空没留下我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可是刘亮程《我改变的事物》却说自己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留下痕迹,都会改变事物,每个人在有意无意中都在实现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如果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就一定会笑对人生。刘亮程的散文让我们的心灵感到好温暖哦。我想,大家肯定愿意认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同学们,你的一生将留下怎样的痕迹?究竟怎样才能留下值得自豪的痕迹?请以“ 痕迹”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作文。
★ 文学批评写作范文
★ 柳宗元的人与文
★ 诗豪刘禹锡的傲骨
★ 刘禹锡诗歌研究
【论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内涵 毕业论文(共7篇)】相关文章:
芥子的作文1000字左右2022-10-19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23-05-11
初中八年级语文《吆喝》优选教案范本2022-11-01
《我改变的事物》...2022-10-19
《前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2024-03-07
《学会说点道理》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2022-07-17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2022-12-10
诗人刘禹锡简介2022-09-22
高考语文试题2023-11-30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