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

时间:2022-05-04 03:14:1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整理14篇))由网友“久病成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

篇1: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

一、吉林省民间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民间投资已成为推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年鉴资料,吉林省民间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扣除国有及其它经济的投资,包括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为29.1%、为37.7%、为37%、为39.7%、为43.9%,基本呈年递增趋势。但同东部发达省区比较,相差较大,以19为例,当年吉林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为37%,而浙江省为63.5%、安徽省为54%、江西省为60.4%、福建省为58.6%.其中个体民营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浙江省为19%、安徽省为22%、江西省为27.8%、福建省为18%,而吉林省只有9.8%,尚未达到13.2%的全国平均水平。为了支持省内民间投资的发展,鼓励公民的创造欲望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应采取积极的支持政策,动员组织民间资本参与吉林的经济建设。

二、吉林省民间投资的政策选择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但由于基础和背景的原因,政策支持力度仍显得不够。为此,应从产业准入到运行、政策体系和落实保障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投资管理

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民间投资这一“弱势群体”,加大政策扶持是最直接的方法。

1.拓宽投资领域

鉴于目前产业准入的局限,建议尽快给民间资本充分而广阔的营运空间,特别是要引导民间资本开拓新兴的产业领域,诸如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小区服务产业,这些领域可以通过竞争发挥民有企业机制灵活、风险承受力强的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应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成长前景看好的产业领域,例如教育产业、旅游产业、市场中介组织,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在以上领域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当前,我省至少有三个领域可供民间资本考虑:一是生态工程,例如绿色食品、绿色产业的开发;二是教育产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是有广阔空间的;三是医疗卫生,随省内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私立医院也是民间投资的好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原有的垄断性行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目前,公共交通、通讯、铁路、金融保险等领域也已具备打破完全垄断和引进竞争的阶段。可考虑采取政府所有,委托民有企业经营;或政府控股,民间资本参股;或政府监督,允许不同成分的企业竞争营运等多种方式,向民间资本开放这些领域,以鼓励公平竞争,提高这些行业的效率和效益,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2.财政金融支持

政府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应允许财政资金直接进入以民间投资为主的项目。根据我省民营经济十五发展规划,吉林省十五期间民间投资重点项目中,26%属农产品加工项目,27%属生物制药项目,47%属工农业产品及新材料项目,这些项目均围绕吉林省的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将对吉林省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重点项目60%的投资资金仍需通过借贷或其它方式筹集,为此,作为政府财政部门应考虑部分导向性的贷款贴息资金,财政贴息的方式可以使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同时省内金融机构应运用多种信贷方式,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并根据民间投资特点制定相应的贷款规则和程序,如对于实物资产较少、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可根据企业资金流量、订单情况等发放贷款,条件成熟时,可探索建立民营金融机构,以满足广大民间投资者的借贷需求。此外,应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为民间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鼓励民间资本经营

政府应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进行证券投资。现代经济条件下,民间投资远远不止局限于让百姓都去办企业, 众多投资者联合起来进行资本经营以求得规模效益也是行之有效的投资方式。应考虑改变企业上市的行政计划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允许其发行债券、股票。当前许多民间投资者面临最大困难是资金来源问题,而上市融资是迅速大量获取资金的`有效途径。资本市场上的平等竞争,不仅可以为民间投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加国有企业的危机感,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效率,从而带动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政府还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省内国企改革可谓举步维艰,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资金,如果民间资本能以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将资金注入国企或以人力资源(经营才能、技术专长)、智力成果以及品牌、资信等无形资产要素作价投资,可以使国企改革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也可以大大减少职工下岗、失业的压力。

4.加强投资管理

随着经济生活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总投资比重的逐渐加大,并逐步成为主体力量,应考虑将民间投资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政府在确定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名单时,应按照统一标准,将民间投资项目和民营企业纳入筛选范围。针对吉林省民营企业具体情况,十五期间,吉林省有33家重点民营企业,64项民间投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投入除需资金上的支持外,还需要在项目运行的有关制度、投资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并为民间投资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此外,还要加强民间资本的归口管理。省内除设置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外,还应加强对民间资本跨行业、跨地区流动的指导,尽可能发布完备而充足的信息,避免民有企业的重复投资,也应成立以民间资本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机构,诸如风险投资基金或共同互助基金等。

采用上述政策支持,需要将民间投资纳入全省经济中长期规划,统筹管理、统一调控,但不可统得过死,否则将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同时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这种政策优势只能作为短期内启动民间投资战略思考。

(二)实行公平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1.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

借鉴各国及国内发达省份的经验,除了有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领域外,不应再对民间投资领域有过多限制,各方投资者在市场中享有平等权利,对行业渗透及项目投资应坚持谁有能力介入,谁就拥有市场。在实行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民间投资同样适用,如民间投资项目所需土地,应与国有投资项目用地享受平等权利。总之,为民间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机遇。

2.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吉林省的许多重大项目都由政府部门投资,而市场经济的冲击,又使政府部门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应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严格界定政府投资的范围,将其约束在确保国家安全、弥补市场失效和引导经济发展等方面。目前,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由政府来垄断,针对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对水、电、煤气、供热,通讯网络建设领域,应打破政府投资、国有垄断的局面,允许民间资本参股这些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仅为民间资本提供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3.完善产权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定和保护产权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民间投资者能否具有和其他投资者在投资范围、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上平等的机会,需要有明晰的产权界定,它不仅包括所有权凭证,也包括怎样使用权利的一些特殊规定。为此,急需制定《吉林省民间投资保护条例》,使民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得以规范,并能得到自身权利的保护。

采用上述政策措施,要求政策的制定者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公平观,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对投资效率高,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投资者应予以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也要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打破对非竞争性行业的垄断,为民间资本提供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而这些都需要明晰的产权加以保护。

篇2:吉林省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

吉林省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民间投资的现状,对如何解决吉林省民间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与制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期使吉林省民间投资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

作 者:许春燕 潘福林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刊 名:工业技术经济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TECHNOLOGY & ECONOM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 关键词:民间投资   政策选择  

篇3:石家庄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及相关政策选择

石家庄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及相关政策选择

文中指出了石家庄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调整“三农”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以“三化”带动“三农”,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作 者:课题组  作者单位: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50000 刊 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 年,卷(期):2004 25(3) 分类号:F061.5 关键词:石家庄市   “三农”问题   政策选择  

篇4: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和管理政策的战略选择的论文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和管理政策的战略选择的论文

摘要:在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应对不同种类的人力资产实施不同的投资和管理政策,以确保人力资产投资能产生较高的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资的风险。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工具即“人力资源地图”,并试图利用这种工具来区分不同的人力资产在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中的贡献差异,阐述了针对不同的人力资产,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投资和管理政策。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利用“人力资源地图”,制定人力资源的投资和管理政策的初步分析模型,以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关键词:人力资产;投资和管理政策;能力;价值;独特性;人力资源地图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观点之一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看作人力资产,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和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其进行投资和管理,以提高人力资产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中外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对人力资产的有效投资和管理,能有力地推动企业的战略实施。但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企业如何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投资和管理政策,确实是一个需理论研究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认真研究的棘手问题。

从人力资产的投资方面来看,企业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两难问题是:如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投资,就提高不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也不能吸引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甚至无法留住现有的高素质员工,导致经营无效率,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但如果企业对员工进行投资,又面临着对哪些员工进行投资及投资的风险问题。因为对员工的投资将提高员工的价值,使员工在市场上变得更有吸引力而成为竞争对手极力猎取的人才。由于企业对其人力资产没有所有权,企业的投资回报可因人员的离职而化为乌有,而竞争对手因此获得了有价值的人力资产。

从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方面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能为企业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人力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产,这些核心资产必须具备价值增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及不可让渡性四个特征。因此,企业应认识到其内部的人力资产并不都是能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资产。不同类别人力资产的'特征影响着企业对人力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政策。在实践中,企业往往认为其人力资产是“铁板一块”,对各类人力资源采用同样的投资和管理政策,不能确定其核心的人力资产,造成人力资产的投资政策不明和失误,即浪费了企业宝贵的资源,又不能通过人力资产的有效投资和管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正是由于这两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造成了我国大量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对人力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而且把人力资源看作是需极力降低的成本,采取了重使用、轻投资的短期投资和管理政策。虽然在短期内能够降低成本,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员工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再加上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使企业无法获得持续竞争力。

据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的调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的企业在人力资产的投资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20%左右的企业的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30元之间;大多数亏损企业已基本停止了人力资产投资;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已放弃或准备放弃岗前或中长期的教育培训。由于缺乏人力资产的积累,我国企业人力资产的增长能力十分低下。在亚洲15个国家工业效能的排名中,我国的总得分仅略高于最后一名的孟加拉国。我国机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31。我国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4%。每年我国工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损失达亿元。国有企业约有20%的员工人力资产的存量低于“临界点”。

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企业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企业应能制定与战略实施相匹配的人力资产的投资政策,即企业应对哪些人力资产进行投资才能产生最大的收益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要确保人力资产的投资收益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措施,保证高价值的人力资产在本企业内有较长的服务期,直到企业获得相应的回报为止。

由于对人力资产的投资及其收益在计量上的复杂性,迄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定量解决方案。但这并不等于说企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可以知难而退,无所作为。为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很有必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理清思路,制定合理的政策,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人力资源地图”是美国康耐尔大学斯科特·斯内尔(Scott Snell)教授在研究企业人力资本配置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分析工具。斯科特·斯内尔(Scott Snell)教授通过对现实企业管理实践的观察,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综合分析,认为企业的人力资产对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并不是“铁板一块”,可用其价值和独特性两个特征,作为可选择的人力资源投资和管理政策的决定因素。通过对企业人员能力的特征分析,把企业的战略与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及相应的人力资源的投资和管理政策联系在一起,据此制定对各类人员的投资和管理政策。

图1为斯科特·斯内尔(Scott Snell)教授提出的“人力资源地图”分析模型。横轴表示的是各类人员的能力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差异;纵轴表示的是各类人员的能力对企业来说的独特性差异。横轴和纵轴结合把企业的人力资源大致分为四个类别。

(1)处于第一象限的各类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他们的工作成效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具备与企业战略成功实施必需的独特的、专用性的能力。由于其能力的独特性和专用性,这些能力几乎没有可替代的来源,不能从外部市场获得。企业只能通过内部长期的培养和开发,提高其能力。因此,对核心类员工,企业要制定长期的投资政策,注重员工未来能力的提升对公司发展的战略贡献,以期得到人力资产投资的未来收益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也由于此类员工能力的高价值和独特性,其流失不仅对企业战略实施产生重大影响,还使企业的前期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企业也必需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如股票期权、分红计划、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政策,还应采用基于价值观的雇佣政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核心员工的组织承诺程度和忠诚感,减少核心员工的不必要的流失。还应注意的是,独特的核心员工离开企业后,其在市场上的价值并不一定很高,可为核心员工提供略高于市场水平的报酬,采用长期激励(基于发展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短期激励为辅的激励政策。

(2)处于第二象限的各类员工,虽然员工能力对企业战略实施有较高的价值,但员工能力的独特性低。这些员工的能力和技能有可替代性的来源,可以从市场上通过竞争来获得。员工通常由于其能力是自身人力资产投资的结果和其能力的普遍可用性,经常会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企业对此类员工能力的内部投资,风险较高,其投资回报往往得不到保证。因此对此象限内员工,企业为避免投资的风险和节省经营管理的成本,一般会通过外部市场的竞争来获取,通过基于市场竞争所反映的工资率支付员工报酬,确保投资产出即刻的收益和回报。应注意的是,虽然可以从外部市场获得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但这种短期的投资回报主要取决于员工在工作时的生产率,所以对此类员工还需一定的社会化培训投资,培养一定程度的在职期间的忠诚感。为激励员工提升绩效水平,常采用短期激励(基于业绩的)为主的策略例如计件工资制等,并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率。

(3)处于第三象限的员工,其能力对企业战略实施的价值较低,且不具备独特性。此类能力是属于公共知识类的,有较多可替代的来源,可以从市场上较容易的获得。因此,企业可制定临时雇佣的政策,与雇员签订短期的临时合同,或者将任务外包给外部服务代理机构,签订临时的任务合同。此时,企业与临时雇员或者外部服务机构保持着合同关系,注重的焦点是具体任务的完成,这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保持企业人员配置的灵活性。

(4)处于第四象限的员工需要独特的能力,但这些能力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直接相关,例如法律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这些专业性服务虽然对企业来说具有独特性,但相对于第一象限内员工的能力来看,这些独特的能力并不是企业的专用性的资产,也可以通过外部市场获得。同时企业对这些服务并不总是时刻都需要,如果企业对此进行投资,成本较高,往往不足于获得应有的回报。同时,这些专业性服务只有与企业的其他资产有机结合时,才能产生较高的价值。因此,企业一般利用外部提供服务的机构,在必要时通过合作做一次性的投资,以产生双方的协同价值或通过与外部机构建立伙伴关系获得持续性的服务,而没有必要对此类资产做长期的投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用“人力资源地图”这种定性分析工具,能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的投资和管理政策提供明确的指引。但要真正用好这种分析工具,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或者要遵循必要的分析过程,以保证制定的投资和管理政策与企业的战略要求相一致。

作者认为,制定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投资与管理政策,一个必要的分析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和内容,如图2所示。

(1)企业需明确其战略目标;

(2)确认战略成功的关键要素;

(3)明确基于关键成功要素的各类人员胜任能力;

(4)分析确认各类人员的胜任能力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差异和独特性差异;

(5)绘制企业的“人力资源地图”;

(6)通过“人力资源地图”制定人力资源的投资和管理政策。

利用以上的分析过程,企业可制定针对不同种类人力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政策。作者之所以要分析人力资源投资和管理的政策,是因为政策是具体的人力资源活动的指导方针,它指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努力方向,这也正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否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人员配置、薪酬体系、绩效评估体系之间)可能只注重某一活动的效果,且这些活动之间缺乏统一和相互配合,甚至相互之间彼此矛盾,使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不能产生协同的效果。作者希望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学者们,能在此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为企业通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篇5:浅谈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摘 要:政府的项目投资建设关乎着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点之一,同时也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代建制”则是目前政府主推的关于投资项目建设的模式,不过此种模式目前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因而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所以笔者在此对其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政府项目投资 代建制 探索 完善

一、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含义、意义

1、“代建制”含义

“代建制”作为目前政府主推的项目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等模式,选择一些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建设公司代为建设,直至建设完毕后交付使用。此种模式关键之处在于将以往的“建用合一”改为“建用分离”,同时强调了其作为“制度”的存在,为此,建设部于7月16日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月16日出台的《建设攻城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此两种规范性文件的推出,使得“代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建设模式有了其较为系统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运作流程。

2、推行“代建制”之前的政策以及“代建制”的意义

就以往的情况来看,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是一种很单一的模式,即以政府的建设资金为中心,集建设、管理、使用等为一体,而由于参与建设管理人员的经验、专业技术等的不足以及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而最终导致超预算、超标准、工时延期甚至于拖欠工程款等等。而推行代建制后使得政府建设投资更加科学,一方面,在机制上代建单位享受不到项目使用的利益,因而在建设的规模等方面基本不存在扩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其建设过程中,如若资金的使用超出了批准的投资部分,代建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赔付责任,因而在法律上有了限制;同时,由于代建单位的的承揽是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因而在其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水平以及后期的工程质量等问题受到市场的监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迫使着代建单位在设计、造价、质量等领域进行更加精细、合理的规划。

二、代建制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代建制目前还处于一种探新、摸索的阶段,一方面在这期间确实出现了很多新颖优秀的管理方式,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也存在这诸多的问题。

1、关于投资项目建设中体质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项目法人的问题,而这便关乎到项目委托单位的职责问题。具体上来说,项目的委托单位指的是委托方的代建部门,如承包商等。对于项目法人或是项目委托单位来说,他们应对政府负责,在工程方案设计的前期,对项目的预算、策划、管理以及施工单位等应有着其具体细致的规划,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方面委托单位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2、细说代建制下承建单位的责任及问题

对于承建方来说,在工程开始之前的勘察、规划设计等必要工作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不过也有承建方对于这些前提条件不够重视,因为勘察、设计的不全面性或者不细致性导致项目预算的超支时有发生。同时如前文所提,在总承建方下包子项目过程中,招标和管理不够完善,造成了很多下属项目的相互制约,不能系统完善的进行工程建设,从而造成工程的延期等。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可行性的辩证中,某些单位也不够科学具体,因而也造成了工程开始后一些审批工作的拖沓。而在建设过程后,代建方还需协助政府完成项目的资产交接、对于使用者的专业操作培训以及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和投资效益等的后评估等。在这方面很多代建方也存在着问题。或是对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进行草草培训,或是不对项目的建设和效益等进行评估等,这都会造成一些政府汇报工作的难度或是拖延工程使用方的入驻时间等,这也可以归位承建方的办事效率问题。

三、对于代建制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

现今情况下虽然“代建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是在基于目前没有更好的建设模式下,我们也应当去更好的建设、探索它,力争在完善的基础下再进行新的创新。

1、对于项目投资过程中体质问题进行的探索

这个问题如前文所提,是目前“代建制”下的典型问题之一,它导致了工程施工的混乱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错位、缺位等问题,为此北京石景山区政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石景山政府实行了“总承包代建制”,将此问题详致的剖析为投资和建设环节。在投资的环节中,石景山区政府明确了项目的法人。在投资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坚持的是质量、速度、节约和透明。而对照社会投资的项目来看,资本纽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点,而作为资本投资的最大执行者项目法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规定,从未完善的去约束、监督其行为规范。

2、对于代建方责任问题的探索

代建方作为政府的受雇人,理应受到政府更多方面的约束,而就目前来看这也是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来说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承包混乱等方面可以设置一个分包商硬指标等,从而解决分包单位大小不一、组织不一等问题;同时对于在建设过程中监管不力的问题,政府也可以委托咨询公司来协助项目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国际上也较为通用,此种模式的有点在于其管理方法成熟、对相关程序熟悉,政府可以对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从而节约成本。

四、总结

“代建制”在今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其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总结、反省这些问题时更加细致、耐心,并且对于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予以重视,这样才能使代建制更完善、健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韦芳。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的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02

严铃;周国栋。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31-37

篇6: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研究论文

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研究论文

【摘要】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是我国软实力的表征。我国文化产业跟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虽然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逐步突显其支柱特征,但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规范文化产业运作,这都离不开资本的链接与支撑。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对于提高其使用效率、改变文化产业融资格局、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文化产业经济支柱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诠释了民间资本与文化产业价值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目前民间资本投资存在的困境,提出需要建立民间资本治理机制、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立民间投资协会或管理咨询公司等措施。

【关键词】金融投资论文

目前,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文化产业,并且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渗透交互影响,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逐步突显其支柱特征。但是各地区域文化产业在区域市场上发展并不平衡,其具备巨大的发展和调整的空间。近几年,我国已出台许多重要文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政策的指引下文化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要对资源进行整合、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规范文化产业运营管理,都离不开资本的链接与支撑。在资本市场的协助下,文化产业才能逐步走向资本运营和产业化经营的大空间。特别是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文化产业铺平了金融支持的发展道路,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资本化的新时代。由于国有资金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杯水车薪,依靠资本市场融通社会资金势在必行。

一、民间资本的内涵与文化产业的价值诠释

(一)民间资本的内涵。民间资本作为我国特有的概念,是以产权归属为划分标准,站在不同的资金投资主体角度,诠释了非国有资本和非外商资本的属性问题。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国有资本、外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并肩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匹快马,是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资本约束,我国国有资本投资主要目的是引导其他资本投资,而外资仅是平衡投资结构的有益补充,面对资本缺乏的当口,民间资本以其存量大、灵活性高和投资领域宽广等特点,成为弥补国有资本不足的筹资源泉。

(二)文化产业价值诠释。①文化产业内涵。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根据我国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可以把文化产业分为两大类,即文化服务业和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服务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等;而相关文化服务业包括生产和销售文化用品、设备的行业。②文化产业价值。文化产业的价值有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之分。其经济价值是指在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相互合作基础上,产业带动GDP增长的程度。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担当道德机构角色,体现了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它们引领舆论导向,为自身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获利能力。并且其中很多行业完全是以实体经济的方式运营的。文化服务业的兴盛改变了现存文化的发展轨迹,具有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价值。它是表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由于经济中心必然是文化中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能够打造区域经济中心,而且还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所以根据一个国家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成熟程度可以评价其未开发文化资源的.战略价值。控制并开发这种未开发的文化资源是国际文化战略竞争的核心。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共同构筑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内涵,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是其在外界环境约束下合法经营的直接结果,是内涵,而战略价值是其反作用于外界环境,强化文化渗透的影响力,是外延。

二、民间资本投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民间资本投资提高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的效率。所谓文化产业结构,是指文化经济资源的存量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文化产业越快越好的发展。虽然我国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转企业化管理,不但减少了人员编制,减轻了财政压力,同时也加快了文化单位的运作效率,然而,国企以大为先的经营特性造成资源过度集中,产业盈利水平和产品质量不高。并且国企以其天然的社会资源优势降低了行业竞争程度,限制了经营效率的改善。为了说明民间资本投资与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我们选用该产业的增加值作为衡量指标,从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比较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与民间资本投资的关系,见下表1。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及统计年鉴,由于掌握数据的局限性,加*的数据是不完全统计。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民间资本投资也逐步增加。文化产业的兴盛使得民营文化企业遍地开花,带动了人员的就业,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然而从与私营文化单位数量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投资繁荣的同时也出现投资重复,行业竞争加剧,产业内部出现企业兼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二)民间资本投资效率与文化产业价值增长。由于人们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与国有资本、外资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杯水车薪相矛盾,因此需要把民间资本引入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由于供给需求的平衡关系,通过民间资本的投资量与投向可以了解文化需求的变动方向,影响文化产业内部的平衡发展。所以,民间资本投资效率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提高民间资本投资效率有利于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提升我国的软实力。首先,文化需求与民间资本投资有着内在的联系。由于资本是逐利得,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价格。正是这个价格机制控制着资本的流动、流向和流速。而决定资本价格高低的主要是供给和需求。所以文化需求的变化如果能够形成高额回报,必然引起民间资本的积聚。虽然有效的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能够缓解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是无效的投资过剩也是存在的。这又会导致文化需求萎缩或者转移,进而引导民间资本流出。因此,文化需求与有效的民间投资之间是动态平衡的关系。其次,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源于文化需求的变化。文化需求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民间资本通过变化流动的方向,成就了报酬高的文化行业。同时政府需要弥补市场失灵提供文化公共物品,来平衡文化产业发展,所以,文化需求的变动文化结构调整的内驱力。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果促进了经济增长。通过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会相应调整,进而带动相关领域的就业。由于资本和劳动从生产效率低的文化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文化部门转移,增加了国民收入,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偏好,拉动文化消费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最后,经济价值与战略价值相辅相成共促文化产业价值增长。文化产业价值增加本质上是经济价值的增加和战略价值的提升。文化产业经济价值的提升有利于文化战略部署,要提高产业经济价值必须不断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源自于文化需求的变动,文化需求与有效的民间投资保持动态平衡关系,所以民间资本投资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文化产业价值增长,而文化产业价值增长促使民间资本投资效率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困境

(一)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大民间资本望而却步。由于文化产业依赖文化创新,通过不断的文化创新满足人们多变的文化需求。然而要打造文化产品并使其高度创新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文化产品是否能够获得高回报率却由文化消费者的主观意思主导,所以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必然需要根据自身社会经验揣测文化消费取向,其投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文化产业投资的固定资产少,大部分以无形资产存在,其产权归属不明晰,受政策影响巨大。由于文化产业有其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需宏观调控,这使得一些转制的文化单位依赖原有的社会资本在资源配置中抢占优势,民间资本投资无法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民间资本缺少投资文化产业的平台。从几年前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再到日前的全民炒金,可以窥见我国民间资本的巨大与其投资领域不明朗共存。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民间资本,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民间资本持有者缺少对优秀文化项目的了解,也无法通过网络收集文化产业相关信息和数据,没有信息交流的平台。只能依据个别优秀企业家的亲身示范,才能带动高度分散的民间资本集中运营,这也是民间拆借存在的原因。所以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文化产业投资平台,是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必要条件。

(三)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缺少管理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由于风险大,不但要控制风险,同时也要确保投资效率。这都需要向投资的文化创意项目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设置严谨的管理制度。这需要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协助民间资本投资。但由于民间资本的高分散性,及其缺乏文化项目价值管理和评估的能力,相关投资人才不足,使得民间投资在推动文化企业快速规范成长方面大打折扣。

四、规范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对策

(一)建立民间资本治理机制。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狭窄,资本通常采取分散化运作或者高度集中运营,投资的不理性和风险性并存。规范民间资本运营,更快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不但政府要引导,而且还需要建立适当的治理机制。首先,完善政府金融监督机制。鄂尔多斯案例与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危机已经反映出民间资本也需要金融监管,其投资风险需要专业人士指导。其次,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国家出台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是否能够将实惠落实,帮助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民间资本在运作中受到何种政策牵绊。这都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反馈机制,用实践检验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二)政府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中一些项目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其获利空间小,需要政府投资。而对于可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和项目,政府部门应改善机构服务水平,为民间资本提供合适的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并且通过提供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把文化产业的蛋糕做大。发达的文化产业自然会反哺财政收入,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三)建立民间投资协会或管理咨询公司。民间投资分散程度大,集中管理很困难,并且资本持有人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和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效率低,某些文化产品投资过剩。政府作为引导民资的主体不可能势必躬亲,这必然需要一个中介机构为民间资本持有者提供文化产业的投资信息,帮助进行项目咨询与评估,或者代为运作闲散资金。所以建立民间投资协会或者民间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是引导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目前温州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已经建立了首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如果能够不断完善并规范运作,可以作为试点向其他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岳正坤,石璋铭.文化产业发展与风险资本投资的互动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11)

[2]郑俊芳,邓修明.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路径探析[J].会计之友,(2)

[3]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

篇7:《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论文

《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论文

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三类:一是有效市场假说,二是实证会计理论,三是经济后果理论。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问题还关系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一、有效市场假说(EMH)

简森1978年把有效市场定义为:对一组信息Qt,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无法赚取到经济利润,那么市场是有效的。1

EMH理论认为,在次强式或强式股票市场上,市场能够无任何偏好地对包括会计程序变动在内的所有信息作出反应。税收是会计变动唯一可引起的现金流量效应。在没有税收条件下,会计程序的变化不会影响股票价格。EMH预测不论股票价格如何随着会计收益的变动而波动,最终的股票价格肯定是对股票未来价值的无偏倚计量。

EMH认为,由于信息交流,资本市场终会了解一家公司是否存在现金流动问题。一家公司绝不可能依靠会计来作为欺诈手段,长期隐瞒现金流动问题。一旦为外界发现,那么,次强式以上的股票市场就会对会计收益中隐含的未来现金流动问题作出大致正确的评估并通过当期股票价格反映出来。证券市场不会总是被会计收益引入歧途,而会作出对股票未来价值的不偏不倚的估计。甚至在某企业特定的会计程序不为外界所知时,有效的证券市场仍将对该企业运用的会计程序作出无偏见的预测,并对该会计程序将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程序作出不偏倚的评估。

总之,EMH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无关紧要,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效资本市场将形成不偏倚的股票价格。

二、实证会计理论(PAT)

PAT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是通过对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的考察,推导出有关的三大假设。2

1.分红计划 假设在做出“管理人员在某个分红计划下的.报酬随着报告收益的增加”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实施分红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收益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

2.负债权益率 假设在做出“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企业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程序”的假定之后提出该假设:假定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愈高,企业的经理人员便愈有可能选择可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的会计程序。

3.规模假设 在做出“大企业的政治敏感性和所承受的财富转移额(政治成本)均大于小企业”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在其它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愈大,它的管理人员就愈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收益递延到下期的会计程序。

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三大假设。简言之,PAT认为确实存在管理人员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

三、经济后果理论(ECT)

史蒂芬・杰夫在其1978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经济后果’的兴起》文章中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决策行为、政府、债权人所产生的影响。”3这个定义的本质在于,会计报告能够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所做出的真实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威廉姆・斯考特(Scotc,WR.)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不论有效证券市场启示如何,会计政策选择能够影响企业价值”这一观念。即从本质上认为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确有影响(matter)。4

经济后果的出现,照斯考特的观点

[1] [2]

篇8:林场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论文

林场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论文

林场会计政策选择是目前影响林场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林场经营的计划性和市场性双重身份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中也面临很大的选择空间,如何处理好会计审计政策选择和林场经营的问题就成为摆在林场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林场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

就目前我国林场发展形势看,林场会计政策选择已经不仅仅是林场财务问题,林场经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与林场的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林场会计政策选择是目前摆在林场发展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林场会计核算制度主要依据《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自1995年执行以来,这项制度对我国林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指导和影响着我国林场甚至林业的发展和经营问题[1]。但是这项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会计核算制度,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和林业发展的基本形式的变化,也与时代和形式产生了一些隔阂。林场木材产销成本、利润、资产不实等问题频频出现成为制约林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隐患。以往国有林场的经营方针是“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随着形式的变化,这种方针已经逐步为“营林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取代,国有林场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大量资金支持,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已经成为林场日常经营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因此林场的会计政策选择就成为影响林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新形势下林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营林成本

营林成本和林木资产是影响林场会计政策选择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林场林木资产入账价值以每年营林成本所投入的资金作为入账价值,这种核算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固定时间内林场成本投入的量化问题,但是对于整个林场的固定资产总值存在很大核算盲区,不能真实反映林场林木资产的实际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式的不断利好,租地造林、股份合作并购森林资源等业务在林场发展中不断增加,而对于这些业务带来的收益或者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营林成本的核算思维来概括的,而且,近几年林地征占合作开发等山林权的变化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林场发展的一项困扰,他不仅挑战了传统的营林成本计算方式,同时也突破了林场会计选择基本底线。

而且营林成本中需要考虑核算森林、林木培育过程中投入的肥料、苗木、人工及其林区道路、设施、良种科研、调查设计、管护等内容的“营林成本”,这些投入都是长期性的,其投入产出比例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如果简单的列入成本类科目核算不能反映林场经营中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问题,因此“营林工程”科目进行核算是比较适合这种短期投入长期回报的营林模式的。

(二)固定资产

随着林场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大,有些林场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林业生产,甚至有的已经在省内外投资购建房产或土地,这些部分取得的收益在名义上也是林场经营所得收入,因此财务核算问题和会计政策的执行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很显然,以往简单的一林业思维核算财务的'制度和政策在处理这些复杂财务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力不从心。而林场发展过程中又不得不处理国有林场资本的保值增值的问题。因此,企业化运作的林场经营问题开始考虑《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这样就是摆在林场会计政策选择中的另外一个重大影响因素,而且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为制约林场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影响国有林场的保值增值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但目前林场经营过程中有些业务属于投资性资产获得的收益,这些收益不属于上述减免企业所得税范围,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就非常之地林场会计工作思考和斟酌了,林场的持续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项复杂的财务问题,如何利用好国家政策,为林场获取持续发展动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务扩张问题,而是在业务发展与政策利用方面的一场博弈。总而言之,会计政策选择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三)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也是林场经营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原制度第三十五条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月份次月起,计提折旧,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累计折旧的核算对象主要是固定资产,而且是固定资产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价值转移。但是林场业务中有一些固定资产是长期闲置的,这些资源即使不利用也会因为技术革新、自然老化等原因而发生减值。长期闲置的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这一部分的减值计算受到的外在影响因素较大,例如经济形势,货币价值等等,这些因素发生了变化,而闲置资源没有发生变化,因素核算起来对林场资源的保值增值就产生不利影响。如何使用会计政策选择就成为影响累计折旧核算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林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也包括了累计折旧这项业务。

三、林场会计选择的参考

从上文可以看出,各种发展变化的因素对现有林场会计政策带来了重大挑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适应林场面临的发展形势,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对林场的持续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因此调整选择范围和方向成为林场会计政策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扩大营林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

传统林场会计核算在处理营林成本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会计核算政策已经无法与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对接。随着林场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营林成本已经今非昔比,而且这些成本问题也涉及到短期投入和长期回报的问题。尤其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问题的今天,兼顾林场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应当从林业行业做起。为此,扩大营林成本的核算势在必行。扩大营林成本的核算问题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现有的营林成本重新评估、整理,使之成为一项单独的业务出现在新的会计核算中。二是选择适合现有林场发展的会计政策,目前我国会计政策总体上是依据市场经济体制和思维制定出台的,林场改革也是朝着市场和计划兼顾的连个方向发展,身份上的双重性给了内部会计政策很大的选择空间,如何利用好这些会计政策,为林场发展成为影响林场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当灵活多样

每个林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经营效益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始终摆在所有林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影响会计政策核算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会计政策选择。选择何种会计政策指导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工作模式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林场对自己固定资产的全面评估。只有知道自己的价值,才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使之成为影响和推动林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固定资产核算灵活多样首先取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对于半企业话运作的林场来说,这些会计选择在处理各项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影响和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处理固定资产核算问题中,会计核算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工作对于经营发展和处理范围来说也成为影响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决策。二是处理和政策和资产的关系,不同的政策执行得到的资产评估结果是有差异的,如何保值增值不仅仅是如何经营的问题,还涉及到如何核算,处理好会计政策和固定资产的关系就是影响二者之间重要问题和关系的一个方面。

(三)处理好累计折旧与会计政策的关系

林场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累计折旧问题,这对企业发展的过程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和导致企业化运作能否在林场经营范围中取得相映成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折旧成本意味着资源减值,林场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资源的长期闲置是林场经营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单纯的按照企业会计政策计算折旧是不科学的,因为企业产出的是商品,而林场产出的是生态效益。但是对于生态效益的价值目前没有很好的计算和评估模式。因此在折旧问题上林场会计政策选择就应当偏向计划经济政策下出台的会计政策。

综上所述,林场会计政策选择对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这是林场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结合目前林场发展面临的形式也不得不对现有的会计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会计模式是林场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篇9:启动民间投资:创建良好政策环境是根本

启动民间投资:创建良好政策环境是根本

以来,国家连续4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短期行为,投资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从长远来看还应立足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上。本文拟从衡水市民间投资现状入手,分析民间投资的特点,揭示发展民间投资的阻滞点,提出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衡水市民间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联营、个体私营、股份制等经济形式的长足发展,民间投资迅速壮大。衡水市全社会投资132亿元,比增长10%,其中民间投资90.8亿元,比重为69%,比20增长13%[1],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1.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有投资的增速。~20衡水市国有投资年均递增4%,而民间投资年均递增12%,高出国有投资8个百分点。表明民间投资的自我发展能力要高于国有投资。由于衡水市“三农”地区的特殊性,缺乏大项目、优势项目,能够列入国家、省级重点的项目少,增加了争取资金的难度。~年4月间衡水市有27个项目争取国债资金7.8亿元,带动投资18.2亿元,占4年国有投资额的15%[2],占全社会总投资额的`比重更小,对带动民间投资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

2.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主体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宽松的宏观环境为民间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机遇。1995年衡水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33.7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30倍和56倍,民间投资的比重由1990年的32%上升到57%。1995年以前,民间投资呈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1995年以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下滑趋势,由的36%下降到2001年的13%,其中增幅仅为9%[3]。民间投资增长减慢一方面说明民间投资经过前几年超常发展之后已渐入正轨,投资行为更加理智,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来经济的不景气影响了民间投资。

3.民间投资行业介入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民间经济的发展,民间投资的产业进入由窄变宽,不断扩展状态。在统计部门规定的十五个行业中,都有民间投资的介入,但投资大量集中在农业、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行业。民间个人投资中,绝大部分是住房投资,2001年衡水市城镇和工矿区个人投资9.1亿元,都是住房投资,农村个人投资12.5亿元分别是住房投资和农业生产性投资。在民间集体投资中,制造业投资31.9亿元,比重为50%,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金属制品、橡塑制品、化工原料等部门,占制造业投资的56%,而电子通讯、仪器仪表、纺织、医药等部门投资为零;农业投资12.5亿元,比重为20%,批零餐饮投资4.8亿元,比重为8%。民间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特别是制造业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相对竞争优势。民间经济在其他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比重较低,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行业占比不到3%。民间投资在诸多领域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

4.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在2001年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比例为70%,国内贷款占15%,群众集资占13%,而国家资金仅占1%。而在国有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资金占4%,银行贷款占25%,自筹资金占48%,群众集资占13%。由于民间投资主体经济实力有限,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银行贷款对其支持力度不够已成为制约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因素

(一)总体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很难形成热点

一是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缺乏发展后劲。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以来我国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以启动内需、刺激增长为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经济增长。但是从投资的产业方向上看,新一轮的投资扩张

[1] [2] [3] [4]

篇10:民间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参考

民间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参考

关于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影响,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关于“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的争论。国内学者基于已有理论成果,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谈民间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比如:郭庆旺、赵志耘认为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条件下,政府投资不会挤出民间投资,反而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入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提出了提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途径和对策;刘溶沧、马栓友(2001)基于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检验了财政政策是否存在挤出效应;胡琨、陈伟珂()则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都把财政支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得出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出”或“挤入”了民间投资。这种分析略显粗糙,因为增加的财政支出被用于各种领域,不同领域的支出,对民间投资将产生不同的效应。当然,也有学者尝试过对不同种类的财政支出进行分析,比如许莉、郭定文()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数据处理及说明

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关注了国家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创新、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和民生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本文的财政支出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中的各项财政支出数据,私人投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数据,选取的时间段为1992—。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内的数据,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1992,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开始活跃。中国财政年鉴自起,统计项目有较大的变动,为了便于比较和保持数据统计标准的一致性,本文只选择20及其之前的数据。为了解决通货紧缩的困局,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段时间的数据能很好地反映国家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本文所选取的数据包含了这一重要的时间段。在数据选取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选用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的财政支出来衡量,科研创新支出选用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再加上文教、科学和卫生事业费用中的科学费用来衡量,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选用文教、医疗和卫生事业费用减去科学费用来衡量,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则选用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来衡量。

篇11:农民参与土地现状及政策建议的论文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的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了解农民认识、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以及愿望,为建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土地整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参与了土地整理,但农民的认识不全面、参与不深入,对土地整理存在自己的愿望。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整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建立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成立土地整理农民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广泛地、全程地、有组织保证地参与土地整理。

关键词:土地整理 农民参与 现状 政策建议

土地整理是我国政府解决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理,投入巨额资金,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并取得巨大成效。然而,目前我国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其运作全过程主要是政府行为,与农地关系最为密切的农民却参与较少[5-6],农民利益不能切实保障,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整理综合功能的发挥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土地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生存保障资料,农民对土地最了解、最珍惜,拥有丰富的耕作和管理经验。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建立农民参与机制,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农民的认同与支持,让农民广泛、全程地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决策、管理、实施、监测和评估,可以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正确性,促进土地整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7-9],更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进行农民参与土地整理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识、参与现状以及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实际愿望,建立土地整理农民参与机制,对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1调查设计及实地调查

1.1调查设计

土地整理的内容包括对农用地进行土地平整、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防护林网建设等。农村的土地归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农民承包经营,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资料,农民对土地最了解、最珍惜,因此,土地整理只有得到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深入。而要让农民参与,必须让农民知道什么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包括哪些内容,他们需要什么、想整理什么。为了得到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知程度,了解农民获得土地整理信息的渠道、对土地整理内容及其与自身利益关系的认知程度、对开展土地整理的意愿等。第二部分是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包括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时间、方式、人员、权属调整等。为方便调查,将所有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形式。为得到农民更多的、真实的土地整理意见和建议,最后一个问题设计为问答题,请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1.2实地调查

由于我国土地整理目前主要采取政府推动、自上而下的形式,在广大农村尚未普遍开展,项目区以外的农民了解较少,参与的更少。基于此,和有关部门联合于4月和8月集中进行了两次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区域为山东省惠民县、沂水县、蓬莱市、莱芜市、平阴县、青州市、金乡县、东平县等8个市县的16个土地整理项目区。调查时,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根据调查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性别等随机抽样调查,共收回问卷240份。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有效性分析,有效问卷208份,样本有效性为86.67%,本次调查结果有效。

2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对两部分调查内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1 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知程度

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态度及有否整理意愿是土地整理顺利开展的前提。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民了解土地整理的渠道、对土地整理的内容及其与自身利益关系的认知程度,以及是否愿意开展土地整理四个问题来了解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知程度。

2.1.1农民了解土地整理的渠道

农民获得国家土地整理政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村干部、电视、收音机和报纸等。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可多渠道获取国家土地整理政策、本村土地整理信息,其中有74%的被调查农民选择通过村干部,43%的农民选择电视,21%的农民选择报纸,还有9%的农民选择收音机。可见,我国农民获得土地整理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村干部,村干部在向农民宣传国家政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电视,在较发达的农村,农民普遍购买并安装了有线电视,通过电视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国家政策等信息。由于农民订阅报纸较少、收音机几乎淘汰,农民通过报纸、收音机得到土地整理信息较少。

2.1.2 农民了解的土地整理内容

我国目前实施的土地整理以农用地整理以主,整理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防护林网建设和权属调整等。调查结果显示,89%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土地平整,74%选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83%选择农田道路建设,32%选择农田防护林网建设,35%选择产权调整。由此可见,当前农用地整理的实际内容主要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道路建设,而防护林网建设、产权调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农民了解的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民比较关心农田土地质量、灌溉条件和交通条件等生产条件的改善。

2.1.3 土地整理与农民自身利益的关系

土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等,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调查表明,45%的农民认为土地整理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45%认为有点关系,10%认为没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90%的农民对土地整理有认同感,认为土地整理与自身利益有关系或关系密切。也有少量的农民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未涉及到他们的利益。

2.1.4 对开展土地整理的意愿

“是否希望本村开展土地整理”这一问题,除1位不希望、1位未回答外,其余农民全部选择希望开展。实地调查发现,土地整理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他们不需要自己投资就可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收入,切身感受到土地整理带来的实惠,认为土地整理是国家和政府在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办好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因此土地整理工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许多农民将土地整理工程称赞为政府的“民心工程”。

2.2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

农民广泛、积极、全程地参与土地整理可促进土地整理项目顺利运行。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时间、方式、人员、机构和权属调整等了解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

2.2.1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时间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可分为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阶段。为了充分保护农民的权益、实现农民的愿望,农民应全程参与、尽可能早地参与。调查结果显示,21%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在立项阶段即知道该村可能进行土地整理并参与进去,提出意见和建议,这部分农民主要是村干部;26%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在规划设计阶段知道并参与,对规划设计提出过建议;45%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知道,在这一阶段,有些土地整理项目区需要农民投工投劳,有些项目区没要求农民施工,但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大型施工机械平整土地、修建农田道路和水利设施,部分农民因好奇而关注,提出问题和建议,并进行质量监督,也有部分农民只是看到并没有真正参与;还有10%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在竣工验收阶段才知道土地整理。由此可见,除村干部能较早地参与外,普通村民多在在施工阶段得知并可能参与进去,农民参与时间较晚。

2.2.2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方式

农民可以通过提建议、决策、投资、义务或有偿投工、监督等方式参与到土地整理中去。调查表明,47%的被调查农民以提建议的方式参与土地整理,32%的被调查农民选择义务投工方式,33%选择有偿投工方式,10%选择监督方式,没有人选择决策和投资方式。由此可见,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农民主要是以提建议的方式参与土地整理的,土地整理能较好地反映民意;农民也能以义务投工、间接投资形式参与土地整理;调查区内尚未有农民对土地整理进行决策和直接投资的案例。

2.2.3 土地整理参与人员

土地整理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农民自己应尽可能地参与进去,不管男女老少。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参与人员中男劳力占68%,妇女占25%,老人占6%,儿童占1%。因此,当前土地整理中主要是男劳力参与,提建议、投工等,妇女参与相对较少,老人和儿童参与更少。

2.2.4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机构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主要由国家投资,采取自上而下的运作形式,某村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土地整理,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或乡镇政府,而村集体无力独立承担。农民通过哪种组织机构参与土地整理?调查结果表明,15%的村民选择通过乡镇政府及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这部分农民主要是村主任, 29%的农民选择通过村民委员会参与,这部分农民主要为村委会成员,35%选择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没有农民选择土地整民间理组织。由此可见,农民参与土地整理主要是通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农村尚无独立的、专业的土地整理组织机构,农民没有参与土地整理的专业组织保障。

2.2.5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

现阶段,农村土地整理不仅采取各种工程措施进行土地平整、道路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还要进行地块合并、地块规则化整理,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调整生产关系。因此土地整理中必须进行权属调整,开展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土地登记等工作,这是土地整理区别于以往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的主要标志。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国土管理部门对权属调整态度不同:有的地区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承包期30年,不能随便调整土地产权,否则违法;有的地区认为调整土地产权太麻烦,需开展地籍调查、权属变更等工作,不仅村里的土地产权资料、图、表要改,而且要逐级上报,非常麻烦,不愿调整;有的地区在田间进行了产权调整,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耕作,但为了减少逐级上报、调整的麻烦,上报的资料包括图、表等都未调整。调查结果表明,近30%的项目区未进行产权调整,在进行过产权调整的项目区,有49.5%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在权属调整时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总体而言则有65.35%的农民在权属调整中没有发言权(有发言权的是70%*49.5%=34.65%);关于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的影响,41%的被调查农民选择土地整理后产权更清晰,51%选择无影响,8%选择产权模糊。可见,当前土地整理尚未达到促进土地规模化、土地权属更加清晰的目的。

3、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3.1.1 农民对土地整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全、不深、不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农民通过村干部和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土地整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平整、农田道路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并且得到了土地整理带来的实惠,如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加了收益等。但由于当前土地整理实践中通过建设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调整土地产权进一步改善农地产权关系的工作相对滞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土地整理知识宣传较少,加之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小农意识较强、主动获取土地整理知识的愿望较低等原因,大部分农民还不知道土地整理尚应包括建设防护林、调整农地产权等内容,还未充分认识到土地整理更重要、更长远的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农地生产关系,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促使农地产权更稳定、更清晰。

3.1.2 农民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土地整理,但参与不充分、不全面

在土地整理的各阶段农民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但参与者主要是村干部,普通农民较少,且参与时间较晚,这有可能会造成项目规划、决策不能充分反映普通群众的要求和保障他们的利益。在土地整理中农民参与方式主要是提建议、有偿或义务投工,缺乏参与项目决策的机会和权利,从而有可能造成项目决策不完善,也没有农民直接投资项目,这有可能导致农民不爱护、不珍惜土地整理成果,影响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由于不同人群关注的利益问题不同,如果不能公平地参与,其利益就很难得到保证,当前土地整理参与人员主要是男劳力,而妇女、老人、儿童参与较少,他们的利益就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尤其在村庄整理中,妇女、老人、儿童所需要的娱乐设施、保健设施和教育设施等可能得不到重视。农民参与土地整理主要是通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农村尚无独立的、专业的土地整理组织机构,农民没有参与土地整理的专业组织保障。产权调整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农民利益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节,但是目前开展得还很不普遍、不规范,农民参与也较少。调查表明,是否进行产权调整、产权如何调整主要由主管土地整理的政府有关部门决定,而不是农民自己,农民对自己的土地调整没有决策权。总之,在整个土地整理过程中,农民作为土地的主人应该拥有的参与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2 建议

土地整理是国家、政府的事情,也是广大农民的事情,土地整理事业要获得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得到广大农民更广泛深入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土地整理中借鉴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参与式乡村评估理论[10,11],建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机制,让农民更广泛、更深入地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是当前规范和推进土地整理发展,维护农民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和必然要求。

3.2.1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全面了解土地整理基本知识和政策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必须首先了解土地整理。今后应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全面了解土地整理知识、政策和信息。除通过村干部宣传外,广泛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和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土地整理知识、政策和信息。在农村有线电视逐渐普及,电视已成为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和信息最主要渠道的情况下,媒体宣传中要突出电视迅速、及时、直观可感的优势和作用,在农民关注的频道和栏目如农科频道、农业农村栏目中加大对土地整理知识和案例的宣传、教育。同时,近年“送科技下乡”作为宣传国家政策、带给农民致富信息的重要渠道受到农民广泛欢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有关科研院校可借此形式送土地整理知识和政策下乡,以举办讲座、发放知识手册、明白纸等形式加强宣传。此外,村政务公开栏、标语等户外宣传形式也是宣传土地整理知识和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得到更多的土地整理知识、更真实的土地整理政策和信息的有效途径。

3.2.2 建立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机制

建立健全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的机制,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农民全过程参与。土地整理立项阶段,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宜开展土地整理的村(乡)提出建议,村(乡)委会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意愿,经综合研究后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立项。

规划设计阶段,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农民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和农民关心的问题,征求农民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编制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要进行公示,并召开农民听证会,根据农民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土地整理规划。

实施阶段,向农民公示项目规划方案、实施进度、资金使用等,发挥农民对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的监督作用。同时可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承包给农民,让农民直接参加整理,增加农民收入。

竣工验收阶段,吸收当地农民参加,站在经营耕作者、使用者的角度进行验收、评价;后期运营阶段,农民耕种土地、使用各项新建设施并进行维护、管理,以延长土地整理的后续效益。

3.2.3 成立土地整理农民组织,建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组织保障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保障。根据我国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可以土地整理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并整合乡镇政府、村委会或党支部以及普通农民代表组成土地整理中心,由该中心负责土地整理事宜。为充分反映各方的利益,中心每做一个决定都要召开由所有代表组成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相关事宜。在这种方式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主要是通过农民代表,农民的意志由农民代表来反映。农民代表如何选出?本文提出成立土地整理民间组织,由独立于各级行政组织之外、关心土地整理事业的农民组成,由该组织选出自己的代表参加土地整理中心,从而参与、决定土地整理有关事宜。

参考文献

1、高向军.土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中国国土资源报,-2-6.

2、刘文甲.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J].中国土地,(7):17-19.

3、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 18(1):1-5.

4、高向军.论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管理[J].资源产业, 2002(5):5-8.

5、鲍海君,吴次芳,贾化民.土地整理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1):43-46.

6、徐雪林.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必然[J].资源产业,2004,6(6):20-22.

7、贾文涛,张中帆.德国土地整理借鉴[J].资源产业,,7(2):77-79.

8、杨相和.国外土地整理的启示与借鉴[J].国土经济,2002(7):43-44.

9 伍黎芝.德国农地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5(4):75-78.

10 杜受祜.参与式理论与农民权益保护[J].农村经济,2004(1):7-10.

11 石晓华,胡瑞法,Erika Meng.采用参与式理论研究农民关注的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1):54-57.

篇1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岭南民间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宝贵资源库。从家庭及幼儿园两个方面对岭南民间游戏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岭南民间游戏;现状;对策

岭南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善良的岭南人民在漫长的历程中创造、流传下来的生活素材,它沉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是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宝贵资源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岭南游戏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具有取材方便、玩法多样、灵活多变等优点,对于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兴趣,开发智力、发展能力、塑造品格,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归宿感,引发幼儿对本土生活及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岭南民间游戏教育现状分析

在现代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下,这些古老、优秀的岭南游戏日渐式微,许多从小生活在广州的孩子不会说粤语、不会玩岭南游戏,粤剧表演观众稀少,岭南民间工艺后继乏人,在幼教领域,西方教育思潮此起彼伏,幼教改革轰轰烈烈,岭南本土文化、本土游戏教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纵观岭南游戏教育现象及研究应用状况,分析如下:

1.家庭方面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追求高效和急功近利成为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陷入的误区。许多家长重视知识速成,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盲目地追求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而忽视幼儿作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培养,忽视了幼儿需要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需要在与同伴互动中发展社会性,需要在艺术熏陶中培养乡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幼儿园作为家庭与社会的沟通桥梁,有责任去影响、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时代期望的社会公民,实现“教育一代人,影响两代人”的教育目标。

2.幼儿园方面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岭南民间游戏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岭南传统文化熏陶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岭南文化精髓的理念已获得教育界大多数人的认同。虽然有些幼儿园对岭南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岭南游戏活动还没在幼儿园课程中普遍推广运用,在教学的时限性上往往是一个课题做完就停止了,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课程,缺乏和幼儿一日生活的融合。

二、岭南民间游戏教育策略

岭南民间游戏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幼儿是参与岭南游戏的主体,更是未来弘扬岭南文化的新生力量,幼儿对岭南游戏的喜爱程度,对岭南文化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索岭南游戏教学,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是意义深远的课题,现将笔者所在园开展岭南游戏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幼教同行进行交流与分享。

1.开展岭南游戏,渗透一日生活

将岭南游戏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把岭南童谣游戏编进幼儿体操,利用升旗仪式、早操时间对幼儿进行岭南文化的熏陶,让幼儿在“月光光”的优美旋律中领略岭南音乐风情,培养审美能力,在“跳飞机”的欢快节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利用早锻、户外活动时间玩岭南游戏,让幼儿在“斗鸡”游戏中养成拼搏精神,在“踢毽子”游戏中发展动作灵敏性,在“跳房子”中培养坚持力和耐力。利用自由活动、餐前、餐后活动时间玩益智游戏,让幼儿在“七巧板”的拼搭中发展想象力,在“五子棋”的竞技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重视环境创设,营造文化氛围

环境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我园历史悠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大树,如木棉树、大叶榕、小叶榕、梅花树、白千层、芒果树、龙眼树、木瓜树、鸡蛋花树、人生果树、白兰树、玉堂春等,春天孩子们在木棉树下欣赏花开,夏初孩子围着树捡红红的木棉花,夏末采芒果、龙眼、木瓜、白玉兰,秋天捡鸡蛋花,冬天欣赏院里的梅花,春节过完一回院就可以看到玉堂春和杜鹃吐着花蕾娇艳开放。这些独具岭南地域特色的树木、植物成为我们进行岭南文化教育的天然课堂,构成了我园优势独特的岭南生态环境。同时,创设岭南文化的环境氛围也十分重要。我们把幼儿园的风雨长廊布置成“岭南风情长廊”,其中包括三大内容:岭南民俗、岭南建筑、岭南佳果。幼儿每天行走在风情长廊中,置身于岭南文化的氛围里。在花园开辟“岭南鱼米之乡”,种植岭南特有的植物,农作物,让幼儿感受岭南物产丰盛,资源丰富,是美丽的鱼米之乡,萌发对家乡的热爱。制作“我是岭南小主人”亲子海报,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动手收集岭南游戏、岭南风俗的有关资料,一起涂画、剪贴、装饰海报,制作海报的过程也是岭南游戏及文化在幼儿家庭延展的过程。我们不仅重视园内大环境的创设,各班级也开展了岭南游戏主题活动,如大班的“岭南游戏”“童玩岭南”“好玩的铁环”,中班的“鸡公揽”“醒狮”、小班的“岭南游戏真好玩”“岭南童谣”“岭南乐”等,走进班级好像进入了岭南游戏的世界,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材料、诵读的游戏儿歌、玩的益智玩具,信手拈来、随处可见,营造了浓厚的班级岭南文化环境。

3.注重主题活动,挖掘文化内涵

以岭南游戏为主题,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深入挖掘岭南游戏的文化内涵。如主题活动“醒狮”:由于幼儿对岭南的舞狮游戏兴趣浓厚,由此产生:“舞狮”的系列问题,老师以孩子的问题导入开展“醒狮”主题活动,通过深入挖掘“狮文化”,进行“舞狮游戏的历史来源”、“舞狮游戏的类别”“狮在中国民俗中的寓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舞狮发源于清朝民间,分南狮、北狮二类,南狮主要在广东佛山,所以舞狮是以南拳为基本步法,了解狮在中国民间是祥瑞的动物,所以人们在春节和一些节日庆典活动时就会玩“舞狮”。又如,主题活动“龙的传人”由舞龙游戏延伸到龙的传说、进而探讨龙文化等。

4.整合各方资源,家园教育一体化

开展岭南游戏实践,营造家庭岭南文化氛围,家园教育的一体化必不可少,我们整合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岭南游戏亲子大型活动,利用家园桥梁,弘扬岭南文化,让岭南文化走进家庭,扩大岭南文化的社会认同度。如以岭南体育游戏为主题的“粤动粤健康、粤玩粤精彩”亲子运动会,运动会有四个环节,家长们卸下了工作的压力全程参与,和孩子一起全情投入到游戏中,体验岭南体育游戏的魅力和乐趣。同时,我们还举办了“欢乐省委幼,精彩广府游”“书香节”“艺术节”等,这些大型亲子活动家长从筹备开始参与,亲身体验每一个环节,和孩子一起游戏锻炼身体、一起聆听童谣学说粤语、一起看书品画欣赏岭南艺术,岭南游戏不仅使家长和孩子浸润了岭南文化的熏陶,还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增进了亲情,其乐融融。总之,开展岭南游戏教学实践,将岭南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接受本土游戏、本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小耳濡目染,在孩子心里播下岭南优秀文化的种子,汲取岭南游戏中的精神营养,养成岭南人优秀的人文品格,岭南游戏、岭南文化才能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教育部,.

[2]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叶春生,凌远清.岭南民间游艺竞技[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篇13:地方创业投资发展现状及对策述评论文

地方创业投资发展现状及对策述评论文

一、创业投资人才缺乏

从事创业投资工作的投资者,不仅要掌握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一定的管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科技生产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评估投资项目,降低投资风险。这要求创业投资者应具备敢于冒风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并兼有对科学技术的前瞻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嗅觉能力,也就是我常说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外,此类人才的培育通常是一大批技术专家或经营管理者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从研究所、大学或大公司分离出来,创办投资公司。通过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投资的实践来训练培育。这些人才在市场上聚集与竞争,成为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湖南目前创业投资机构少;创业投资从业人员普遍拥有一定金融和管理知识,缺乏投资管理经验;创业投资人才增值服务能力、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平均水平偏低;真正的创业投资家凤毛麟角,大部份是技能方面的“跛子”,有技术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了解技术。这种偏颇也是导致湖南创业投资成功率大大低于国内水平的重要原因。

二、创业投资机构资金来源单一

创业投资机构资金来源,这是创业投资发展的根本。只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创业投资才会红红火火。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创业投资机构能否真下建立起来与资金渠道的来源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在欧洲创业投资的来源有个人、公司、外资、退休基金、政府、保险基金及学术团体等等。湖南创业投资大部份来政府、国有企业、外资、小量民间资本。退休基金、保险基金、学术团体、银行等等很难进入,或者不进入,再加上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不畅通、创业投资政策环境不宽松等,导致创业资本来源枯竭。

三、创业投资环境欠佳

创业投资环境主要是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湖南创业投资政策环境欠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收费多、审批难,创业投资办事程序复杂。大多创业企业或创业投资公司上缴税只占其交给政府的1/3,而费用占到2/3。例如,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年审核费和质量检验费等让创业企业不堪重负。二是创业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主要是创业资本供给、创业投资机构、创业资本退出等相关法律法规缺陷。三是政策不明朗,存在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创业投资文化环境欠佳主要表现在,湖南传统文化重农轻商、创业文化淡薄、安贫乐道、追求中庸等。特别是受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意识不强,使创意文化不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发达。[4]

四、创业投资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不高

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在创业投资市场上互为2个独立主体。创业企业是一个不成熟的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很少。外界及创业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如果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创业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为了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必须寻找中介机构,通过第三方来解决此问题。湖南创业投资起步较晚,目前创业投资专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例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投融资咨询机构、证券商有一定的发展,但其服务质量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还存在专业中介机构缺乏的问题。例如,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等还缺乏。

五、创业投资与创新企业没有真正融合

目前,湖南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等城市学习美国硅谷建立科技园。这些科技园的建设还处于完善阶段。例如,管理制度、服务平台、引导性政策等。科技园内的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的融合处于起步阶段。例如,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内组建了创业服务中心,引进大量的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也引进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对创业企业融资方面开通了绿色通道。同时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园区内的企业的服务工作,促进创业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投资。但园区内的企业大部分是有政府背景的科技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他们往往各自为政,只顾眼前利益与自身利益,没有长远眼光和双赢博弈的理念。因此,目前还没有达到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的真正融合,还存在“一部分项目找不到资本,一部份资本找不到项目”的现象。[5]

六、湖南创业投资发展的对策

(一)改善创业投资环境

(1)健全法律法规,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创业者和投资者。优惠政策环境能够吸引大量创业者和投资者。例如,长沙市高新开放区制定《长沙高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实施办法(暂行)》、《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10-02-26》、《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鼓励留学人员、大学生来区创业的实施办法(暂行)》、《长沙高新区(麓谷)创业优惠政策》等一系优惠政策。从上述政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政策主要是面向大学生、留学归来者等一些创业者。一个科技园能不能繁荣,一是要创业者,例如,大学生、留学归来者等。二是要创业投资家或创业投资机构。因此,我们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同样也要考虑创业投资者。要健全创业投资者投资优惠政策。

(2)提高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科技园或相关其它平台,要向园内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园内企业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3)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创业投资蓬勃发展的基石。其中的政府公信力和社区居民的诚信度是营造诚信高效创业投资环境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创业投资人,他在考察投资项目时会把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二)发挥科技园的平台作用

创业投资活动不可能在所有的地点开展,而是集中在特定空间地域,例如,科技园、大学城、开发区等。为遵循这一规律,湖南创业投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开发区科技园的作用。例如,国家级长少高新技术开发区、株洲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开发区、衡阳开发区等开发区的作用。通过这些开区来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湖南经济的发展。

(三)培养或引进创业投资人才

纵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等湖南创业投资发达一点的城市,能担当创业投资管理的人才非常少。创业投资人才或将成为制约创业投资发展一个重因素。创业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就成为当务之急。

(1)本地创业投资人才的培养。建议政府建立创业投资人才和创业者人才的培训体系。通过高校、研究所、企业、科技园等合作教育,建立各具体特色的培训基地。这些培训基地免费向创业者、创业投资人开放。例如,三一重工采用高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培养人才。近年来,三一重工为自身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应用人才,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另外在培养创业投资人才时,可以选调一些人员到深圳、上海或国外进行学习。

(2)利用平台,引进创业投资人才或邀请专家来湘指导。例如,聘请国内著名创业投资人对湖南创业投资进行指导。举办创业投资论坛会。另外,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来长沙市创业或参与创业投资。可以为这一特殊群体,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好的环境。这些优惠政策最好按国际惯例建立创业投资业绩报酬激励机制。例如,高管人员期权激励或从项目增值收益中提取10-20%作为团队奖励等。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措施,切实改善和优化创业投资人才自身的生态环境,解决人才瓶颈,推动湖南创业投资快速发展。

(四)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

(1)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吸纳民间资本参加创业投资人。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创业投资的主要力量是民间资本和独立创业投资基金。湖南当前创业投资的主要力量是政府投资和境外基金,对创业投资发展至关重要的民间资本发展却很少。民间资本能否发展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整湖南创业投资事业成功与否。因此,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吸纳民间资本。

(2)允许社会公共基金参与创业投资。借鉴国际经验,允许一定比例的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以及商业银行存贷差额资金参与创业投资[6]。这样,不仅满足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增值保值,同时也解决了湖南省目前创业资本供应不足的现实难题。

(3)放宽国外创业投资资本进入的门槛,拓宽资本来源渠道,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五)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创业投资市场一个显着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创业投资家为了降低风险,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湖南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水平低,操作不规范等。要解决此问题,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培育中介机构发展的良性环境。一是规范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一般中介机构行为;二是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三是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标准认证机构、项目评估机构、投融资咨询机构、知识产权估值评价机构、保荐机构等创业投资特殊中介服务机构。四是改革中介机构的组织制度,采用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制度以强化中介机构的行为约束力,建立自身机制,制定系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篇14:我国黄金储备政策的选择评析论文

我国黄金储备政策的选择评析论文

一、我国现阶段的黄金储备情况与发展趋势

1我国黄金储备现值

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各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中,只有6个国家超过1000吨,中国排名第五。本世纪以来,我国调整过两次黄金储备,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从394吨调整到500吨和600吨。自2003年以来,逐步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吨。从03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的增加数额,大多是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下匆忙购买的,由09年至今为止均未有黄金储备的持有量的变动,这足以可见中国的黄金储备缺乏前瞻规划与战略远见。

2我国高额的美元(外汇)储备及潜在风险

具IMF组织的估计,我国国际储备中美元储备高达70%以上;按这个比例计算,我国具体持有的美元储备在14000亿美元之间。如此高额的单一外汇储备管理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一旦美元大量贬值,我国势必面临国家资产缩水的危险。事实上,在我国不断增持美元为主的外汇吃呗的同时,美元自2005年起相对人民币的不断缩水使得我国官方储备严重缩水,国家财产面临严重的贬值压力。增加黄金储备持有,势在必行。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黄金储备持有趋势

由黄金储备数量的变动趋势来看,发达国家拥有的黄金储备量在逐年减少,而发展中国家虽然有所起伏,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类国家所拥有的黄金数量基数以及黄金储备比重相差很大,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二者必然会有一个趋近的过程。另外由于发达国家税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偏重多持有外汇储备资产,通过在金融市场的相应运作谋取较高的收益率;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弱势地位,中央政府为规避风险,而选择具有较高安全性的黄金储备。另外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黄金依然起到国际货币的作用,可以作为一国的财力后盾。而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所积累的外汇储备,也使得它们具有成为国际黄金市场的大买家的能力。

二、我国黄金储备规模的选择及相应政策

1增持黄金储备的必要性

国际储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人民币币值是否稳定。黄金储备是某一货币从主权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物质基础,大量足额的黄金储备是简历信用货币在国际上自由兑换的前提。之所以美国被称作“美金”,正是有因为其庞大的黄金储备,世界第一的黄金储备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密不可分。而在中国,仅仅1000余吨的储备黄金明显满足不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需求,黄金储备量不足导致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与支付能力的乏力。

增持黄金借以规避外汇(美元)风险。随着美元逐步失去信任的同时,黄金却向着相反的方向走。近年里美国大举发行国债,毫无疑问将导致美元的持续性贬值,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应该增持黄金,以平衡外汇储备,力保外汇资产保值;同时也是对以美国为首采取负债策略的国家发出一个抗议的信号。

2影响央行调整黄金储备规模的'因素

黄金储备受供给因素的制约。目前,黄金供应被少数国家所垄断而且增长缓慢,使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持黄金具有较大难度,发展中国家提高黄金储备规模的成本急剧上升,这也将导致增持黄金积极性受挫。

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与管理目标将决定黄金储备规模。一国中央银行出于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可能倾向于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以便用于随时条款外汇市场,从而提高货币资产在外出储备中的比重。

从长期来看看,黄金虽然可以做到防范汇率风险,提高收益水平,但其风险也相对较高。近年来,黄金价格波动较为强烈,其风险水平强于其他投资渠道,因此各国在调整黄金储备规模时,必须结合本国国情,依据本国的风险容忍程度制定相应黄金储备规模。

3增加黄金储备的途径

鉴于我国黄金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差距较大,进一步扩大央行对黄金企业的直接收储力度势在必行。与发达国家的黄金储备绝大部分是在金本位时期所积累的情况不同,我国的黄金储备是由中央银行以人民币向国内黄金矿山企业、居民收购形成的。基于此,央行应增加直接从生产渠道的购买规模;通过培育完善的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在国内市场的黄金采购数量。在黄金现货市场上赢采取更多的黄金现货延期交易模式,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参与。

在国际市场中选择合适的代理机构,寻求合适的时机,增加对现货黄金的购入以使国际储备的构成更加合理,或是待黄金价格上涨后再抛出获利。同时注意买入的时机并进行严格保密,合理规避短期大量增值的黄金而导致金价攀升的过高成本。另外,在国际市场中,可以利用外汇储备投资大型国际金矿公司的股票,加强与具有黄金资源的国家合作,获得对金矿公司的一部分控制权,从而间接拥有黄金资源。

4对当前黄金储备政策制定的建议

完善黄金市场,创新黄金业务品种,采取藏金于民的管理方式。打造专业的交易平台,加强黄金市场交易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窗口对黄金进行报价,扩大实物黄金和账户金等各种业务方位,这样可以增加黄金交易的影响力,使更多投资者加入到黄金投资行列中。另外可以仿照国际上成熟的黄金租赁模式,盘活黄金资产,增加黄金的流动性。

与实际相结合,坚持适度合理增持黄金储备策略。增持黄金势在必行,但考虑黄金国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且金价处于历史高位,若短期内大量增持黄金,将剧烈促进金价上涨,从而导致持有黄金成本上升,另外增加黄金储备将导致外汇市场美元供给量增大,将引发美元的贬值,对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缓慢适度,切勿在短期内进行大量的黄金买卖操作与外汇储备组合转换。

民间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参考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法律障碍及对策论文

经济类毕业论文评语

经济类的毕业论文题目

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论文

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策略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石家庄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及相关政策选择

毕业论文题目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整理14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论文2023-09-19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2023-02-02

浅谈对欺骗投保人行为的法律分析经济论文2022-09-09

浅谈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2022-12-26

新农村建设中居民满意度的调查与评价论文2023-09-13

实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挑战与机遇论文2023-05-07

食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民间金融对国民经济影响及管理措施论文2023-09-25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