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2-05-06 11:08:4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通用12篇))由网友“yell爱上王师傅”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篇1: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摘要: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变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选择客户、股东和员工作为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主要代表,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它们各自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变化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影响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成功,不再单纯用简单的财务指标来衡量,而是要同时兼顾客户、股东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变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按照一般的理解,企业利益相关者通常包括政府、社会、股东、客户、员工、债权人、供应商等等,考虑到银行的特殊性,我们选择客户(银行债权人即存款人,也属于银行客户范畴)、股东和员工作为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主要代表,并把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含事业单位客户),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它们各自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客户需求多元化,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个人及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使得代表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快速增长,理财和投资需求不断提高。从众多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到日益多元化的理财产品和消费手段,商业银行在满足财富不断增加的个人客户消费需求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应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缺少个人金融产品区分度,产品研发“跟风”;缺少风险定价手段,风险管理能力落后;缺少基于生命周期的客户关系管理,造成客户信息资源分散和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商业银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积极应对。为此有以下建议。

1、加大对个人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亮点领域的.创新力度。个人银行业务的增长潜力和利润空间对于中国本土和外资银行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各类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所处的经济环境,把握好这些机会。要依据国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需求特征构建包括债券、货币、股票投资组合、复合型结构化产品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理财产品,做到灵活多样,覆盖风险偏好各异的投资群体。

2、根据不同客户、产品建立不同理财渠道和处理流程,加大风险管理力度,扩大理财手段和消费方式。针对目标客户对于销售渠道不同的偏好程度,比较不同渠道的有效性,不断提升银行核心渠道的作用。用全局的视角来看待客户关系管理,最大化的吸引和保留客户,从而实现交叉销售、升级销售的机会,促进新产品推广,增加销售收入。

3、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队伍支持银行业务发展。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为银行提供业务支持”来搭建商业银行的IT系统构架,用以满足银行数据的集中、客户信息文档的处理、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共享,并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支持客户细分、决策及产品研发,为提升自身的分析水平和能力提供切实帮助。

二、企业客户需求复杂化,需要综合化解决方案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金融需求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发生了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公司机构等批发性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银行能够提供量身定做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二是脱媒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优质大企业客户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多,除了银行贷款外,还可以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这些融资方式成本较低,对银行贷款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三是市场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使银企双向选择空间更加充足,客户需求和银行应对客户需求由过去“一一对应”发展到“一对多”和“多对一”,趋向市场化。根据企业客户上述新变化,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1、实行差异化服务,抓住现有优质客户。考虑成本因素,商业银行没必要对所有客户均提供同样的金融服务,而应根据客户对银行贡献度大小,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金融资源,以最有效的个性化服务为优质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要,赢得客户满意,培育自身的高价值忠诚客户群体。

2、关注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不断挖掘新的优质客户。在深化现有优质客户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发展新的优质客户,对成长性较好的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从一开始就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巩固合作关系。加大对新兴客户群的拓展力度,分享这些企业快速成长的成果,是新形势下公司客户策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满足优质客户金融需求,构建新型银企关系。构建新型的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银企关系,必须依赖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品种和技术手段,依赖于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针对各类优质客户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应当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把能够满足优质客户需求的新旧金融产品“打包”,一揽子地提供给优质客户,并通过签订银企合作协议等方式把银企关系固定起来。

三、股东要求日益提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投资者或者说股东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一是股权结构更加分散化和多元化。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成为公众持股公司,这使得其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并导致不同类型的股东利益日益多元化。二是股权流动性和开放性增强。在银行股权市场上,中小投资者更注重买进卖出银行股票,从中赚取每笔交易的差价,而忽视了银行的长期绩效,这就导致商业银行股权流动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增强。三是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更加制度化和公开化。上市公司要定期公布经营业绩,并及时披露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这就使得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更多,而且更加制度化和公开化。四是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相比于其他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强大的分析能力,更注重发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对公司治理参与也更加深入。因此,银行要比以前投入更大的努力,来满足股东们不断提高的要求。

1、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核心目标和价值基础。股东价值的增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净资产(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的增加,二是银行股票市值的提高。前者要求银行提高经营效益,不断增加当期盈利和累积盈利;后者要求银行具备良好运作和未来发展潜力,给证券市场投资者以良好的预期,导致银行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扬。实际上,各类考核评价指标,最终的出发点都是为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各种围绕以效益为核心的内部考核和评价指标,把所有的工作都真正放在追求效益上来。

2、进一步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制度。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承上启下,是联系股东和公司高管层的枢纽部门。特别是随着股权多元化发展,董事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未来董事会的建设要平衡各方利益,一方面要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避免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要提高董事会的效率。

3、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建立和提高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透明度。根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和资本雇佣劳动观点,可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其在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框架应当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与银行有关的全部重大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和信息流动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银行风险变化信息,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

四、让员工满意,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在当前我国银行业人才,特别是熟悉我国金融政策环境法律知识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业务的急剧扩张,致使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员工大量流失。统计数据显示,在一般行业中一般工作人员的流动率为9.1%,专业技术人员为13.1%,技术主管为10.1%,中层管理人员为10.1%,高层管理人员为6.4%。相比而言,银行从业人员的流动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一般工作人员的流动率达10.7%,专业技术人员达20.2%,技术主管达20.7%,中层管理人员达13.3%。员工的流失,对中资银行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限制,是中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综合反映,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1、加强银行战略管理,制定银行长远发展目标,在员工中间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中资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没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形成发展过程,所以一般非常缺乏文化上的凝聚力。因此,中资银行企业文化的形成可能更需要一种从上到下的推动建设过程来形成。企业文化是银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多数中资银行所缺乏及亟待加强建设的,需要自上而下长期建设,才能形成适合银行情况的良好企业文化。

2、进行岗位梳理,明确岗位目标,做好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员工知识能力培训。新的经济形势要求,银行的经营方式和营利模式将发生巨大改变,理财、衍生品交易、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将逐渐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这些知识不能仅仅依靠以前经营经验的积累获得,必须通过系统的培训才行,要注重扩大员工培训的覆盖面,增强员工培训的针对性。

3、要建立适合中资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传统上,中资银行考核主要依据行政级别进行,工资水平的高低、占用资源的多少基本上是和行政级别进行对等。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缺乏财务成本基础数据,中资银行绩效管理仍处于较落后的水平,必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适当缩小中、外资银行之间收入差距,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目前存在不小的收入差距,如果不将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还是难免员工流失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强、刘彦、武次冰:利益相关者行为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

[2]赵嵘: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J].经济论坛,2008(24).

[3]杨群:战略投资者参与银行治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拓展[J].新金融,2008(3).

篇2:资源税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摘 要资源税改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扩大征税范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我国资源税改革已基本明确方向,即将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调节机制,并适当提高税率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源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后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篇3:资源税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我国资源税现存主要问题(一)资源税收法律层次低 税收制度的确立是以法律形式来体现,即通过税法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但目前我国缺少一部真正意义的资源税税法,以暂行条例为依据,法律层次和水平低,弱化了资源税的法律执行效力。另外,资源税名义上为共享税,实际上除了海洋石油企业的资源税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且收入完全归中央之外,其他资源税均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完全归地方政府支配。这种分税制的管理模式随着资源的日益耗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现在的资源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资源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 第一,计税依据不合理。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

由此可见,从量计征的资源税课税方式资源禀赋差异考虑不充分,调节深度不足。一方面,从量计征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度、地理位置、开发技术难度的不同。

第二,资源税征税范围狭窄。目前的资源税税制只对矿产资源和盐征收资源税,而对于大部分非矿藏品资源没有征税,难以遏制对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使利用资源和平的下游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刺激了对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 第三,资源税的税率过低。我国现行资源税单位税额只反映劣质资源和优质资源之间的单位级差收入,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偏低,并且资源税税率没有与资源的利用挂钩,导致资源税在保护国家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资源税征管方面存在缺陷 一方面,资源税征管办法不明晰、不规范导致资源税税源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同时,由于税费并存,费挤占税的现象严重,征管部门的增多,加大了企业协调的难度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征管力量和手段落后。

税务部门缺乏对资源税的专项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机构,税源信息监控体系的缺失,导致资源税调控能力严重不足。

二、资源税改革对宏观层面的`影响(一)资源税改革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有利于地方政府增收,从价计征的资源税改革对财政收入有着明显的影响。资源税将与资源价格直接关联,有利于通过税收调节品利润,提高资源价格进入市场的税收成本,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在当前分税制管理模式下,除了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外,其他所有资源税收入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征管和支配,资源税改革后,税率的提高和征税范围的扩大会显著提高资源地地方政府的资源税收入,使资源税占整个地方税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资源税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可以在资源开发环节获得大量收入,增强本地区的自有财力。对于当地公共物品的提供、减轻环境污染、治理受到破坏的资源环境,补贴需要扶持的行业乃至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短期内资源税仍是个小税种,收入预期不可高估,其作用将十分有限。同时,我们也不应以资源税制改革在短期内产生的较大财政收入为目标,而应以在长期内产生的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影响为侧重点,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资源税改革应服务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战略。 (二)资源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资源税制改革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具有税收负担再分配效果。一方面,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税收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促进种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资源税制改革后,得到的收入不仅能弥补资源的使用,也能弥补资源占用而使他人丧失使用机会后造成的损失。并且,由于贫富阶层消耗资源的不同,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可以使税收负担在贫富之间发生转移,这样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从收入分配的功能。另外,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将税款用于补贴合理有效利用的资源的企业和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资源税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 通过调节税率,改变计征方式,可以有效遏制掠夺性的资源开发,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状况。资源税制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一般会降低相关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因而会减少投资。当对的使用征收资源税时,资源的价格就会提高,使用资源的企业必须使用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资源的需求量减少时,就会促使生产企业彩先进设备提高开采率。从这一角度讲,资源税改革将会提高企业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税改革会从税收政策导向上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抵制和淘汰浪费资源、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会产生明显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效应。

参考文献:

[1]刘生旺.资源税改革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问题,(1).

[2]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4).

[3]谢美娥,谷树忠.我国资源税的功能缺陷研究及改革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3).

[4]杨志安.现行资源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偏差及矫正[J].税务研究,(11).

篇4:资源税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摘 要 资源税改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扩大征税范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我国资源税改革已基本明确方向,即将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调节机制,并适当提高税率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源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后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资源税 宏观经济 影响

一、我国资源税现存主要问题 (一)资源税收法律层次低 税收制度的确立是以法律形式来体现,即通过税法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但目前我国缺少一部真正意义的资源税税法,以暂行条例为依据,法律层次和水平低,弱化了资源税的法律执行效力。另外,资源税名义上为共享税,实际上除了海洋石油企业的资源税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且收入完全归中央之外,其他资源税均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完全归地方政府支配。这种分税制的管理模式随着资源的日益耗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现在的资源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资源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 第一,计税依据不合理。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

由此可见,从量计征的资源税课税方式资源禀赋差异考虑不充分,调节深度不足。一方面,从量计征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度、地理位置、开发技术难度的不同。

第二,资源税征税范围狭窄。目前的资源税税制只对矿产资源和盐征收资源税,而对于大部分非矿藏品资源没有征税,难以遏制对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使利用资源和平的下游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刺激了对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 第三,资源税的税率过低。我国现行资源税单位税额只反映劣质资源和优质资源之间的单位级差收入,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偏低,并且资源税税率没有与资源的利用挂钩,导致资源税在保护国家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资源税征管方面存在缺陷 一方面,资源税征管办法不明晰、不规范导致资源税税源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同时,由于税费并存,费挤占税的现象严重,征管部门的增多,加大了企业协调的难度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征管力量和手段落后。

税务部门缺乏对资源税的专项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机构,税源信息监控体系的缺失,导致资源税调控能力严重不足。

二、资源税改革对宏观层面的影响 (一)资源税改革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有利于地方政府增收,从价计征的资源税改革对财政收入有着明显的影响。资源税将与资源价格直接关联,有利于通过税收调节品利润,提高资源价格进入市场的税收成本,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在当前分税制管理模式下,除了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外,其他所有资源税收入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征管和支配,资源税改革后,税率的提高和征税范围的扩大会显著提高资源地地方政府的资源税收入,使资源税占整个地方税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资源税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可以在资源开发环节获得大量收入,增强本地区的自有财力。对于当地公共物品的提供、减轻环境污染、治理受到破坏的资源环境,补贴需要扶持的行业乃至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短期内资源税仍是个小税种,收入预期不可高估,其作用将十分有限。同时,我们也不应以资源税制改革在短期内产生的较大财政收入为目标,而应以在长期内产生的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影响为侧重点,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资源税改革应服务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战略。 (二)资源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资源税制改革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具有税收负担再分配效果。一方面,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税收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促进种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资源税制改革后,得到的收入不仅能弥补资源的使用,也能弥补资源占用而使他人丧失使用机会后造成的损失。并且,由于贫富阶层消耗资源的不同,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可以使税收负担在贫富之间发生转移,这样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从收入分配的功能。另外,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将税款用于补贴合理有效利用的资源的企业和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资源税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 通过调节税率,改变计征方式,可以有效遏制掠夺性的资源开发,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状况。资源税制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一般会降低相关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因而会减少投资。当对的使用征收资源税时,资源的价格就会提高,使用资源的企业必须使用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资源的需求量减少时,就会促使生产企业彩先进设备提高开采率。从这一角度讲,资源税改革将会提高企业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税改革会从税收政策导向上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抵制和淘汰浪费资源、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会产生明显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效应。

参考文献:

[1]刘生旺.资源税改革的有效性分析[J].

经济问题,2009(1).

[2]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3]谢美娥,谷树忠.我国资源税的功能缺陷研究及改革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7(3).

[4]杨志安.现行资源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偏差及矫正[J].税务研究,2008(11).

篇5: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以资金融通及支付信息交流为平台,旨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减少金融中间环节。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之初主要有三种形式:金融中介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1]。

其主要特点为交易成本低、信息量大、效率高。它的这种特点为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归根结底,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发展之初政府对其监管力度并不严格,随着其发展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已经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如今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提升,也相应增加了对其的支持力度,那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便是显而易见的。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资源可获得性强,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极大挑战。

(一)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赢利方式。受到授信额度的限定以及风险规避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工作中困难重重。针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由于具备高速、覆盖面广以及成本低等优势,能够对该领域进行直接扩张。不得不说这是对银行客户资源的争夺,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盈利渠道正在被互联网金融占领。有数据显示,阿里信贷已经累计为数量超过13 万家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总额度高达280 亿,而不良信贷率低于百分之一。

(二)使得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降低。

作为技术与渠道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是通过移动支付进行的,在移动通信技术的作用下实现货币的转移。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极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例如微信、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软件的应用,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由于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支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用户对商业银行的应用。此外,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量、使用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并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

(三)对商业银行现有的融资格局形成了挑战。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信息不对称性以及交易成本都大幅降低,传统的资金中介被资金信息中介所取代,使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效率保持一致[2]。在这样的竞争局势下,传统的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例如平安银行打造的“自金融”,便是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广发银行重组架构,使得自身的体制机制能够更好地使用网络银行。互联网金融将会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融合的推进,发展成为和传统不同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

(四)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发展,使得金融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混业经营现象,是对金融行业分业监管格局的挑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由于发展模式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资本市场交易频率大幅提升,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因素。此外,在互联网金融中,由于存在虚拟账户,这是传统金融流动性监管的盲区,导致商业银行资金中介的功能边缘化,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新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促进商业银行良性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商业银行转型优化。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势头下,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商业银行要想保持较高的竞争水平,就必须从多个方面推进其在互联网金融体制中的布局改革。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经营思路,对现有的业务结构布局依赖性较强。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业务条目繁琐多样,而且对物理网点的建设较为重视,而且银行网点功能并无创新,只是重复传统的业务流程。商业银行的这种现状使得其内部业务处理流程复杂,业务审批工作繁琐、复杂,浪费时间,导致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极低,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体制创新发展的需求。

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从当前互联网金融体制出发,促进自身的转型与优化,改革当前的运营模式。积极拓宽客户服务范围,推进各网点之间和网点与客户之间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使得新的经营渠道能够服务于更多的客户,促进商业银行传统物理网点与新建移动互联网融合,为客户提供多方向互通销售服务。促进经营理念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促进服务便捷、完善网络虚拟服务目标的实现,并逐渐实现智能化经营管理。

(二)促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面对来自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大压力,商业银行必须主动出击,充分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结合自身传统业务,寻求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力求在竞争中合作[3]。这种合作不能局限于推动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项目的改革,而是应该着眼于促进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达成共赢。

在我国,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融合能够在多个方面联合资源,构建出全面系统的销售服务网络。

第一,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的实时消费记录及信用评级,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完美匹配,降低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提升客户体验。

第二,二者可以共同整合上下游资源,促进项目流程系统的完善化发展。

第三,通过二者的融合发展,在不断发掘新客户群体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与原客户的关系,限制物理网点的盲目拓展。

篇6:当前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对建材工业影响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对建材工业影响分析

一、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承接的较快发展势头,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当前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作 者:李欣 李慧芳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刊 名:中国建材  PKU英文刊名: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年,卷(期): “”(7)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7: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展开的研究,在研究后认为,商业银行要获得发展就要主动的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转变经营的理念,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提升管理能力,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才能有效的克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务支付平台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不耐撤随务进行骊,不仅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支付宝、财付通等服务,还推出了与商业银行存款类似的功能的的余额宝、小金库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其在互联网机上优势,不断的推出与商业银行类似的服务的推出抢夺了商业银行现有的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就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富通为代表;第二种是近几年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随着众筹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种,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信贷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直接面向资金的所有者进行,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对存款业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种为大数据金融模式,该种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大数据金融模式;充分的使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开发具有较强市场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而由于互联网的独特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大众性和高效注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直面客户,并且由于互联网细服务的提供企业使:用大数据和智能Agem技术,能够快速的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馈,不仅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客户的业务请求,并且能够使客户养成特定的使用习惯,使得互联网金瞧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三)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最初的发展中,仅仅是传统商业银行线下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扩展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出的担保支付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深人的认识,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并且,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追捧,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形成挑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基金销售模式和P2P信贷服务,尤其是余额宝模式不仅具有传统存款的特点,并且具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动性,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P2P贷款和众筹模式。P2P贷款和众筹模式的出现,为潜在的贷款需求企业和个人在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与商业银行复杂的贷款手续不同的是,使用P2P贷款和众筹的方式进行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的流程也大为简化,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

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传统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我国政策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业务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费用较低,而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业务,手续复杂,不同的商业银行间办理支付业务时还面临较多的困难,而互联网金融服务有效的克服了商业银行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经营理念

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产生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势必会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当转变现在的经营理念,积极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对银行的影响,并对技术变革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是商业银行有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挑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调整经营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话语权不断减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未能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致使互联网企业有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调整现有的经营策略,调整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定位,根据当前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更新战略规划,主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三)提升管理能力

与商业银行庞大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使用智能Agent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与商业银行较低的业务办理效率和较高的业务办理成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要获得竞争优势,就不得不提升管理能力,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对金融服务的必然需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中不断的丧失其应有的话语权,与商业银行未能充分的认识到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当前的研究和现实已经表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金融服务已经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支付业务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还不能充分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对自身进行变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篇8: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借贷、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地便利。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传统金融业的依赖性减少,这极大地削减了商业银行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空间,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继续开设传统的金融业务的信心。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里,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正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重视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的影响和冲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巩固商业银行的现有金融服务项目。

篇9: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也逐渐深入,与国际金融接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使得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得以突破,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得到了改变,尤其是公允价值方法的应用,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探究。

当前,在我国的银行会计业务中,大多都是在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渐深入,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逐渐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然而,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该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首先,随着我国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势必会促使传统的金融资产分类方式以及负债分类方式发生重大的改变,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几种:(1)交易性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贷款、(3)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负债划分为以下几种:(1)交易性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载,资产与负债的分类一旦经过了最终的确定,那么就不得随意更改。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反映出商业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图,对报表使用者有着重要的帮助,有助于他们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金融会计的准则提到,当成为了金融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确认,一个是金融资产,另一个是金融债。与此同时,在《金融资产转移》的准则中,对金融工具的终止条件进行了确认,即金融资产所有权的有关回报或者是有关风险是否发生了实质上的转移,而且未保留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从这些规定上看,商业银行要将各项权利、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者是负债,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所提供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全面。

再次,金融工具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部分,其价值会以公允价值为基础,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负债公允价值会发生变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到当期损益或者是当期权益之中,而这就使得权益的变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故此,在没有其他负债的变动情况下,若金融工具价值发生波动,那么势必会导致资产负债率发生波动。与此同时,准则对上市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其他的金融资产减值都一律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而这种方法也对资产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使资产发生了剧烈的波动。

最后,对于从事套期活动的会计,准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银行无节制的利用金融工具,通过金融工具来任意的调节利润,套期保值准则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在套期开始时,要对套期的关系进行规定。当前,我国衍生的金融工具品种还相对较少,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套期避险的水平还较差,难以达到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故此,在近期内,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方面,套期会计对其影响不会很大。

二、对商业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1.对银行经营损益的影响

以现行会计框架为基础,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如果发生变动,那也仅仅是在它们实际实现时确认收益,如此一来,银行为了增加会计利润,就有较大的可能去进行某项交易。例如,通过对潜在的剩余价值的资产进行销售,以掩盖一些业务活动中的不良业绩。然而,准则对金融工具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金融工具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并且要根据金融工具所持有的目的,来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益得失计入到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将其直接计入到资本公积之中,从而阻止了银行通过金融工具,来对利润进行操作的行为。此外,对于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促使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来对利润进行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于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准则对其施加了一定的限制,这就表明了商业银行提前去进行确认的利得将会减少,促使银行的管理收益空间再次缩小。

2.对银行损益表的影响

随着金融会计的逐渐国际化,也对传统的损益表披露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损益表中,主要是根据实现原则来对收益、利得等进行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內确认,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未实现的利得或者损失存在,因此,以下面几种原则为特征的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1)历史成本原则、(2)实现原则、(3)配比原则、(4)稳健原则等,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西方国家的准则制定结构都在致力于财务业绩报表的改进。而我国金融会计的发展,也会促使我国的损益表得到不断的改进。

三、对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公允价值的运用所带来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有助于其在表内的反映,也符合当前的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对商业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有着更好的了解。与此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削弱商业银行“摘樱桃”的动机,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操作空间大大减小,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管在财务表表中,公允值剂量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但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不确定性、(2)变动性、(3)集合性,故此,很难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公允价值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会在损益表中得到具体的呈现,会导致我国银行的财务报告发生波动。由于受到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非市场化资产价值确定就需要依赖于银行,需要银行所采用的估价模型较为科学。而最为关键的是,假使各金融结构以不同的假设为依据,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会不同,银行不同,对损益账户的影响也会不同,这就使得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所降低。

2.减值准备方法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 金融资产减值,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其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如果发生了减值,那么就要将其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要将其减至可收回的金额,而对于可收回的金额,可以根据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来进行确定。当前,商业银行所采用的是“五级分类法,”与这个方法相比,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有着更大的优势,折现法也更符合银行监管的以下几种目标,(1)防范并化解银行风险、(2)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3)促进银行业的持续发展。此外,与五级分类法相比,折现法也显得更加客观公正,符合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

四、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有助于银行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顺应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银行业要做好准备,要加强对银行内部的管理,在银行内部建立起配套措施。此外,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会计处理规范转换的一个过程,还是银行内部管理水平逐渐提升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而这一工作就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配合,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风险识别机制、(2)风险预警机制、(3)风险规避机制等,这些都能够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

2.促使银行监管资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接受外部会计监督,另一部分还要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在这当中,对监管资本的要求更加严格。当前,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其常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是通过设立一个特殊的目的机构,促使信贷资产发生转移,转移至表外来进行。从风险的角度上分析,银行仍然要对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所产生的风险进行承担,如,为了促使证券的发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商业银行会对证券化资产提供信用支持。因此,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会使银行监管资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银行只有提升监管资本的能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势必会对我国的商业影响产生重大的影响,对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会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对商业银行的损益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行要商业银行不断的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提升其信贷资产质量的能力,要不断的提升监督资本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金融国际化所带来的影响。

篇10: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1.1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资金供需双方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快捷的匹配供需信息,完全不需要金融中介的涉及和参与。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及相关软件技术支持下,互联网金融模式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对交易对象的交易记录进行快捷的查阅、对数据可采用高效的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查询和分析,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更使企业有效地解决了融资等工序对接问题。互联网金融中的无中介性质资源配置,不仅使资金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更以其快速的金融传媒形势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弱化了商业金融的中介角色。

1.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冲击———“鲇鱼效应”

1.2.1在发展模式方面

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操作模式,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申请,不需要来回奔走于营业网点进行查看。另外,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建立在网络电子交易平台之上,客户的相关交易数据和以往信用评价就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客户信息来源,这种数据信息来源可靠,能更真实的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互联网金融的线上审批采用的是全流程自动操作过程,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客户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设定程序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可授信额度。若客户满足借贷条件,可系统可发放贷款。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得是以人为媒介的,整个信息流传递过程伴随着人的操作;而互联网金融全流程线上操作模式完全舍弃了信息流传递时对人的依赖,整个过程信息流自行运作,过程高效、便捷,不但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审批效率,能及时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危机,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1.2.2转变以往的客户价值诉求

受互联网金融影响,客户的类型和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等均发生了变化,其价值诉求也随之受到了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的价值实现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主,虽然大客户单笔交易量大,但是总量少,大客户群体合计总量占比并不多。而中小客户虽然单笔交易量小,但总量大,客户群体总体贡献度较高。互联网金融以客户群整体贡献度为准则,以中小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体,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中小客户的价值诉求,也因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篇11: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2.1调整发展战略定位,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要勇于突破银行业务的原有操作模式,对原有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与国际管理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就指出:所谓企业的战略定位,就是企业需全面掌握“Who———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What———我们应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以及“How———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而作为一个服务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正好印证了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教授的研究观点。因此,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银行的战略定位进行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在现阶段的关键要求就是互联网客户在要求金融服务时,能够保障客户享受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以及随心随性的完美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一方面积极推广商业银行创建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各项网上金融功能,使其具有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实现完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展示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平滑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和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只为能满足客户随时的金融需求。这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完美融合,不仅向客户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体验,更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2.2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里,商业银行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否则只能没落于金融业的大潮中。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这就是智慧型银行的服务宗旨。其服务于银行的前中后整个过程,全面掌握客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调整业务流程,实现客户的终极完美体验的目的。前台的服务是对获悉的客户需求和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服务。中后台的服务是在前台获取的客户信息基础之上,并以此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化整合和创新整个业务流程,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性、舒适体验性的服务。

3结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商业银行要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结合有关数据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在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金融服务市场定位,谨慎地选择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战略联盟,进而提升商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打造智慧型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最大化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篇1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充满风险。由于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比较薄弱,而且没有积累这方面的保险和系统性数据,包括分类的企业违约率状况及其产生原因的数据。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逐步地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可以培养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其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使其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分考虑到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现状,有步骤、有层次、有阶段地逐步完成,既科学又合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抓住有利有利时机,商业银行在管理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的。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

利率市场化包括存款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很好地利用起来,如果利率上涨,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户及散户的闲置资金。目前,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多家商业银行都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并通过大额存单、理财产品等方式来吸引对公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决定利率,那么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吸引到更多数量的闲置资金,以备今后发展。存款是商业银行立行之本,商业银行只有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资产业务,包括贷款业务等。同时,把社会闲置资金吸收到商业银行,也有利于化零为整,更好地整合社会闲置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等形式,使需要资金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得到贷款资金的支持,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二、推动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仍然是信贷业务,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可以说,商业银行除了传统信贷业务以外其他多种业务的拓展也都是依托于信贷业务的基础客户群体而衍生出来的,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定价更加透明,同时利差收入的缩小也会使商业银行从原来比较单一的产品结构向丰富、多元化的组合型产品结构进行转型。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通过直接市场进行融资,而商业银行也会通过利率下浮来争取优质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客户营销策略,以综合收益来衡量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除了要巩固和拓展大客户的传统贷款业务,还要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如承销债务等)、现金管理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实现多维度的收益最大化,提高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减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入空间缩小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开发创新业务品种,积极拓展投行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多种业务形态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将利率市场化减小存贷利差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创新业务品种的动力,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更多的银行业务品种,完善银行业务和产品结构。

三、推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模式转型

在利率管制时期,金融产品的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会更愿意选择大中型客户。而在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和市场利率,充分考虑经营成本、目标客户综合收益、目标客户风险等多重因素灵活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实行风险和收益对称、优质客户优质价格等差别化价格策略。商业银行的定价机制制定的范围包括银行资产、银行负债、和其他业务。建立科学系统定价机制的目的是要让商业银行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商业银行还要对金融产品定价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制定,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不同级别的客户进行细分化处理,最终做到对资产负债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效配置。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而且商业银行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将会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差异化的利率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此举可以降低部分企业融资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融资变得多元化。同时,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可能会更加严格贷款条件,对于发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业优先贷款,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减少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和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控制手段,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对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冲击。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负债框架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为符合环境要求,对金融市场的环境进行了有效调节等。在关于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国外商业银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外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利率风险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风险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之中,在数据库创设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国外商业银行关于资金预测的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结合历史性数据来对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依此决策出最佳解决方案。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会增强,一些银行可能面临新的风险,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稳定,各银行已经逐步开始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根据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实行风险和收益对称的价格策略。同时,也可以加速商业银行除传统银行业务外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行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通过对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创新业务等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转变,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情况,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也应该是可持续的、不间断的。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铤而走险。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就是要做到准确预测风险,制定出相对应的对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创新业务品种,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类毕业论文评语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书

经济类的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竞技规则变化对健美操教学的影响论文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

商业银行信贷问题分析论文

财院金融专业论文范文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通用12篇)】相关文章:

民间金融对国民经济影响及管理措施论文2023-09-25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及应对的研究论文2022-04-29

国际银行业战略性并购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论文2022-08-11

机制设计视角的信用风险论文2022-05-27

会计论文题目2023-07-17

利率市场化发展创新应对策略影响论文2023-02-15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2022-09-21

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2023-04-02

会计论文的结构2023-06-06

教育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