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3-04-02 07:47:1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共7篇)由网友“雨后”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

篇1: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

一、研究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其诱因被认为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很多参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大公司都轰然倒地。衍生金融工具为何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是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普遍可以分为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以及互换合约。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取决于一些基础性的价格、利率、汇率以及其他变量。当基础性变量发生的变化有利时,衍生金融工具就能为持有者带来收益,反之则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给持有者带来损失。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允许用现金交割,不需要交付与基础性变量相关的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的另一个特征是其具有杠杆性,可以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使较多的资产获得保护。杠杆性也是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被大量使用的又一原因。

二、我国上市银行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现状

我国上市银行目前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较为普遍,除了南京银行之外,其他上市银行都运用了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利率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以及权益衍生工具。银行进行金融衍生交易的出发点与其他类型的公司、企业类似,都是基于降低资本成本、提升投资的回报率等财务原因,或是用来规避风险,作为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抑或是用来调整资产负债率等。由于证监会的硬性要求,各家银行在年度财务报表中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情况及其公允价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研究假设

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将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是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能力的'集中体现。银行通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达到其套期保值的目的,减少或消除与市场波动有关的风险,保证公司的业绩稳定。

假说H1:银行类上市公司拥有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总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每股收益是普通股股东所持每股所能获得的公司净利润,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每股盈利水平以及投资风险,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越多,通过其进行风险规避以获得保值、增值,以增加每股收益。

假说H2:银行类上市公司拥有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每股收益正相关。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了公司现金流量的充裕程度,该指标较大,则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成长性,有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的份额,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企业税收情况呈凸函数时,有效边际税率为税前价值的增函数,则企业的税后价值是税前价值的减函数,企业税前所得的波动将会增加税负,因此银行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规避风险,降低税前所得的波动性,获取降低税收支出的好处,从而增加银行日常经营现金流量。

假说H3:银行类上市公司拥有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正相关。

四、模型构建和变量的选择

(一)模型的构建。通过采用确定面板数据模型形式的F检验,得出本研究适合采用不变参数模型,因此建立模型如下:Y=b+aLnD+a1X1+a2X2+a3LnX3+a4X4+a5X5+ε(二)变量的选择。本文选择了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CASH),分别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指标的被解释变量Y;选择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对数(LND)作为解释变量;资本充足率(X1)、不良贷款率(X2)、总资产对数(LNX3)、存贷比(X4)、营业利润率(X5)作为控制变量。

五、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中,~16家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除去1家未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银行以及一个数据不全的样本,有效样本44个。实证分析的数据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和“金融界”网站公布的各上市公司年报。

(二)统计方法。本文的数据和统计分析利用SPSS18.0以及EViews5.0完成。

六、实证检验和数据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上市银行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较小,说明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相差不是很大;各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对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的差值大约为8,表明各行拥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相差较大,各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量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这与银行规模及其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约为11.72%,高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表明我国上市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表1)在以总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中,采用了PCSE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复杂的面板误差结构,对同步相关,异方差,序列相关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样本量不足时尤为适用。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模型通过了F检验;调整后的R2=0.751926,拟合优度也较高;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对数LND通过t检验,且其系数为正,说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对于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即公司业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得出假说H1没有被拒绝。(表2)在以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得出DW值接近于2,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衍生金融工具价值对数的系数为1.188142,对应的t值为1.87,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具有增加作用,呈正相关关系,假说H3没有被拒绝。

在以每股收益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中,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未能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与每股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结果,因此拒绝假说H2,银行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并没有能够提升公司的每股收益。

七、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经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与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银行的业绩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的结果是值得肯定的,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降低了市场上商品价格、汇率及利率的波动给银行运作带来的风险。在笔者收集整理数据时,发现银行业上市公司所持衍生金融工具价值普遍较高,而到了,价值下降幅度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衍生金融工具贬值,也可能是由于银行主动减持的原因。衍生金融工具犹如一把双刃剑,一面可以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使公司资产获取较多的保护;另一面也可能因为其杠杆性质,而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

(二)政策建议

1、加快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建设。我国还未完全放开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各公司可以运用的衍生金融产品很少,而从事境外交易又有着严格的限制,衍生金融工具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很陌生,这对于我国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以提升公司业绩造成了制约。我国应加快建设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步伐,使更多的公司有机会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升公司价值,并使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受益。

2、我国企业在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实现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要清醒地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两面性,运用要适度,不可操之过急。

我国企业要想真正通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实现风险规避、套期保值、提升公司市场价值,必须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积累操作经验和实际操作水平。

3、应当大力培养衍生金融产品方面的人才。我国国内企业较少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精通衍生金融工具的专业人才。当前,我国金融领域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这方面人才对于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应对一体化的国际金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

篇2: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的冲击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的冲击论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和功能

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种金融合约,而非资金借贷关系,其价值取决于现货市场上的一种或多种资产或资产指数的价值。在计算其价值时,一般可以将之分解为期货、期权、调换等基本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用于转移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即用于避险或投机。衍生金融工具极具风险性,按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1994年7月发布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即市场价格不利变化而影响机构财务状况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即缺乏对手会使公司不能实现平仓或不能以同等或接近市价而平仓的风险;结算风险即公司未能于预算期内收取对手方付款或付货的风险;运作风险即公司因人为的错误或运作系统控制失灵招致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即公司因合约不能执行或条文不当而招致损失的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极为活跃,在运作时大多采用财务杠杆的方式,即以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交易者只需少量的资金即可搏动巨大的交易合约,只要操作得当,价格预测无误,便可以较少的投资成本,带来十倍或数十倍的收益,因而引来了大量的投资者。衍生金融工具这种以小搏大的财务杠杆放大作用不仅分散了企业风险,增强了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还拓宽了企业的筹资渠道。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数据处理电子化降低了支付清算方面的成本和二级证券市场的发达,证券利率的下降,企业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将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的冲击

1.对会计处理基础的冲击。现金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均以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作为基础。而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待执行的合约,与合约相关的经济利益和平仓交割义务只有到实际履行合约时才能确认为资产、负债、收益,在此之前无法证明其利益和风险,况且衍生工具具有风险性、流动性、市场性,要求不断的确认和再确认。从传统的实现原则出发,这些事项在财务报表上是无法反映的,会计也失去了对它的监督职能。

2.对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的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确认一个要素,应满足两项标准:(1)与拟被确认的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2)拟被确定的项目的成本或公允价值(Fair Value)能可靠地予以计量,其共同点是立足于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且在未来期间又必定有经济利益或资源流入流出企业。衍生交易尽管为企业所控制,但其立足点在于未来期间合约的履行情况,其风险性导致未来期间经济利益和资源的流向、金额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计量。若要把衍生工具列为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对它们则必须重新定义,其他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3.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会计计量基础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属性只确认交易和准交易的事项,并且在确认时,通常只以市场交易价格为依据,入帐后,一般不再变动。金融衍生交易不像传统交易那样可在一个时点完成,从合约的签订到最终交割或平仓,都需要一段时间,此间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合约价格反映的即是订约时的价值,如果不对随时变化的市价作及时反映,就无法反映交易的风险。

4.对会计报告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由于自身的特点,加之现行财务报表的固定模式,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很难在表内充分反映,只能在表外作重大信息说明。如按现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及分类,金融资产和负债无法得到充分的披露。然而衍生交易的规模及风险以及企业未来的巨额现金流量足以影响企业的存亡,如此重大的信息若不能揭示反映,显然与充分揭示原则相悖,不利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决策,也不利于企业会计人员对风险进行监管预测,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将大打折扣。

三、对现行会计制度的改革

1.对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衍生金融工具实际上就是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合约,合约交易结算是通过独立的结算系统来完成,结算系统根据市价的变化决定交易者保证金帐户金额的增减与否,可见进入了结算系统,合约的风险和报酬就已经转移,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开始确认、记录、列报和揭露。把合约从订立到履行过程的全貌反映在报表上。也就是在确认金融资产和负债时采用“转移原则”代替“实现原则”。

2.对财务会计要素的重新定义。资产不仅要包括由于过去的业务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还包括约定的未来可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负债不仅包括过去业务引起的由企业承担的可用货币单位准确计量的经济责任,还包括约定的未来由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经过新的定义,会计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均包容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这样会计要素就可分为金融性要素和非金融性要素,以利于报表信息的揭露。

3.采用多种计价基础。衍生金融工具没有历史成本可循,不能采用历史成本计算。为了客观、公允地反映出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以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可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应从有效的市场取得,它是通过市场价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体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通常的终值、现值换算关系。

4.对财务报表的改造。由于会计要素的重新定义,我们有必要对报表项目按双重标准进行分类,先按金融资产或负债和非金融资产或负债分类,再按流动性大小分类。在报表的排列上,金融性项目按风险程度大小排列;对非金融项目按其流动性大小排列。为了适应金融工具的特殊需要,可增编一张“金融头寸表”。必须改变“附注”的观念,报表附注不仅仅是附加注释,而是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报表体系,其作用明显的在提高。附注内至少应包括金融工具的类别、特征、风险系数、帐面价值、本论文来源于( www.51lunwen.org/ )公允价值、到期日、持有日等重大信息。

篇3:国际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影响论文

国际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影响论文

会计信息在银行监管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会计报表数据是银行持续监管的基础,会计谨慎性原则与银行审慎监管在理念上一脉相通,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实质上是财务比率的演化。银行监管者更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也更强调会计标准的重要性。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当前会计准则与监管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从目标来看,会计部门趋向于建立对银行财务状况的“中性”评估,监管部门从审慎的角度则更趋向于保守的评估。从方法来看,会计部门要反映过去交易和事件的结果,强调回溯性方法,监管部门则更关注未来,强调前瞻性方法。长远目标是要保持会计准则与监管要求的一致,但在达到长远目标的过渡时期,两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

一、对监管资本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来自银行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变动,而国际会计准则直接影响了这两个项目。一方面,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化,增加了银行资本的波动性。另一方面,新资本协议对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主要包括表内业务的信用风险和表外业务的市场风险,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有些表外业务也将纳入表内反映,必将影响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

二、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强调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要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贷款损失已经发生。这与银行监管政策的审慎性和前瞻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银行监管当局要求银行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计提专项准备,还要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一般准备。

三、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风险和回报是否已经实质上发生转移的终止确认标准,绝大多数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仍应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就不可能在资本监管方面得到优惠,从而提高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

四、对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划分的影响。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银行应将交易性业务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分开。交易账户按市场价格计价,银行账户则按历史成本计价。而国际会计准则极大地拓宽了按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工具范围,使得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界限更加模糊,增加了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实施审慎资本监管的难度。

五、对判断银行损益真实性的影响。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有确实的理由、事实或依据,但不能排除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这给监管部门评价商业银行收益或损失的真实性带来一定困难。

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银行监管机构都认为,新的会计准则为金融工具规定了全面的、明确的会计标准,建立了良好的约束机制,对提高银行会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高度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审慎银行监管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各国监管当局高度重视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与监管政策不同步带来的分歧和挑战,强调监管当局应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采取审慎的前瞻性的监管标准,努力使会计制度变革符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在会计报告和监管报告、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机制,一些发达国家的监管当局也对国际会计准则表示了谨慎的支持。

篇4:探究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的论文

探究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的论文

一、引言

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Paul McCauley 给出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影子银行是经营借贷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类似于传统银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其源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随后影子银行逐渐成为了金融改革发展的补充系统。进入21 世纪之后,美国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开始超越传统银行,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一般而言,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影子银行设计了不同的投资产品,执行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传统银行的功能,因此在美国影子银行也被称为“平行银行”。

我国影子银行的起步较晚, 年类似于上述影子银行的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率先出现在国内的商业银行。尽管起步较晚,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却十分迅速。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不够完善,造成我国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促使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和过度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中国关于影子银行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关于影子银行的研究方面持续发酵。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有多大、促使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何监管影子银行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

二、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及其风险机制

(一)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自从提出影子银行的概念之后,其就被广泛地应用在金融领域,有关影子银行的一些基本特点如下:

1、期限的不匹配。影子银行不具备吸收存款的渠道,然而它却可以吸收安全系数较高的基金并将其贷出。这意味着影子银行是将短期债务提供给金融市场作为长期资产使用,使得影子银行面临更高的风险。

2、高杠杆性。影子银行没有最低准备金的要求,因此其操作的杠杆较高。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影子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创新出许多高杠杆的产品,随着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这种信用的扩张逐步变成了一种系统风险的来源。

3、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影子银行在产品的结构设计上十分复杂,综合考虑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其销售在场外市场进行。由于其拥有证券化的背景,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性也是影子银行产品的重要特征。

4、监管的缺失。在风险监管领域,传统的商业银行接受着监管当局和巴塞尔协议的监管,他们必须确保相对充足的保证金,公布业务和账户的风险。绝大部分的影子银行不受监管系统的约束,其不必考虑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充足率的规定,也不必公开金融地位的细节,这使得影子银行在金融系统遭受外来冲击时抵抗力减弱,同时也使得影子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机制。

明斯基时刻是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候,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的长期稳定可能引起债务和杠杆的同时增加,进而增大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最终经济陷入到了去杠杆化的长周期中。明斯基时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投资者承担大量的债务,同时拥有持续支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第二阶段,尽管投资者仅能支付利息费用,然而他们仍然能够促进金融规模的扩张;第三阶段,只有金融资产价格的风险爆发能够补偿债务,这也被称为庞氏骗局。明斯基通过揭示经济从稳定到危机的运动规律而闻名。为了迎合监管需求,传统商业银行采取了以下方法:(1)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购买信用风险对冲工具,比如CDS(信用违约互换);(2)继续发行那些流动性弱但稳定的现金流;(3) 将结构性投资工具发展转化为信用风险,并且取得大量的投资收益,这些工具是基于多种流动性、风险和盈利能力共同设计出来的。在这种高风险的业务中,影子银行仍没有被监管机构监管,也没有被强制性地设置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各种风险。在影子银行系统中的信用委托链持续扩张和延伸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成为金融模型的假设,信用链的崩溃也将波及影子银行。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影子银行起源于美国,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影子银行也具备上述影子银行的基本特征,但也具备一些特有的特征,这是由于中国和美国的金融系统和其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影子银行和其运行模式也存在差异。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主要基于衍生品、证券化和再证券化工具,其产品主要是银行信贷的信用创造。然而,中国的大部分影子银行局限于传统银行的间接融资领域,通过在机构形式上的改变,传统的银行融资转变为直接的民间借贷,比如股权融资。

第二,以影子银行的规模来看,美国的影子银行已经成为主要的信用创造者,并且深刻地改变了金融结构和金融运作模式。中国的影子银行起步较晚,早期的非标准信托和农村资金合作社已经拥有影子银行的一些特征。直到2004 年,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财富管理产品拥有一些典型的影子银行产品特点,在 年中国开始出现信贷资产证券化。

第三,从影子银行扮演的角色来看,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加速了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改变和美国金融系统市场化进程,这极大地提高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然而,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影子银行局限于直接融资的传统领域,影子银行仅仅是一种商业银行业务的替代。因此,影子银行有利于金融的多元化,更好地迎合了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影子银行是我国传统银行系统的有效补充。

第四,不同于美国和欧洲影子银行的创新能力和高杠杆性,过度创新和高杠杆并非是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这是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欠发展和缺少衍生金融工具,改革和杠杆空间不大。

第五,由于美国和中国不同的环境,两国有关引起影子银行风险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在中国,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化不会成为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活跃在民间金融、非标准的资产证券化、私募基金和其他一些灰色监管领域。因此,民间金融的盲目发展和监管措施的缺失将成为中国影子银行的最大风险来源。

四、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 年到,国内社会融资规模从28,629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64,773 亿元人民币,增长规模巨大,与此同时,银行的存贷比从 年的64.9%仅增加到 年的67.24%。这表明银行信贷不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同时也间接看出影子银行的扩张规模不容小觑,但是在影子银行领域仍有许多参与者,包括信用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小贷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典当公司和其他的投资金融机构。以上机构并没有被严格的监管,因此统计这些影子银行的规模具有相当的难度。随着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其对于金融系统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大。

总之,影子银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产物,它有效促进了金融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然而,影子银行在关于宏观调控机制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方面,威胁着金融安全。首先,在金融市场,以满足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的需求,影子银行创造出信用产品,进一步地促成了资产的价格,最后形成资产泡沫、降低了资产质量;其次,影子银行的活跃也会加速全社会的资金流动速度,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调节。另外,影子银行体系内各种金融资产的创新是为了规避监管和暴利产品的追求,它的价格会影响官方的利率,并对实施的政策意图造成有害干扰;最后,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将会导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错配,破坏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五、小结及建议

尽管我国影子银行的实际规模难以确定,监管措施和监管体系缺失,但是影子银行在近几年来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不容否认。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规模也引发了极大的关切,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够完善,影子银行也表现出不同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的特征。我国影子银行是在民间投资的快速发展和监管体系缺失的环境中产生的,同时我国影子银行并没有过度改革和高杠杆的特征。

根据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特征,本文给出了几点关于避免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建议:

(1) 监管机构应该制定影子银行股权资本比例来降低风险;

(2) 银行类似信托计划和金融产品的资产负债表外活动通常是以股票回购和银行资产的担保为支撑,但不能转移或规避预期风险,相反,这会增加风险的混乱性和隐蔽性。监管当局应该加强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控制金融风险的消极影响;

(3)影子银行应该被纳入到监管体系,其行业经营数据也要定期公布;

(4)构建合法合规的平台系统来支持影子银行,完善投资银行行为规范,修改有关金融产品的法律和法规来改善金融环境。

总之,影子银行的存在有其积极的一面,影子银行推动了金融发展的改革,然而,信用的过度扩张和非常规的发展将会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因此,完善相关法规和规范监管,以保证我国影子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5: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论文

会计信息在促进银行体系稳健、良性运作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从银行稳定的角度看,会计直接影响对信用风险评估和信息披露的范围和真实程度,以及对经济实质的揭示深度。因此,基于公允价值的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制度在增加透明度和市场纪律上的作用

市场纪律作为金融稳定的基础设施和银行监管框架的支柱之一,只有建立在充分、及时、准确和相关的信息流动基础上,才能揭示市场主体蕴藏的风险。而要揭示经济实质,就要明确对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和估值的原则。现行混合式会计制度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对风险揭示不充分。银行财务报告中采用历史成本估值的项目主要在投资账户中,而按市场价值估值的项目列入交易账户。当然,如果对银行投资组合分开管理,就没必要对现行会计制度改革。随着银行交易和资本市场业务的增长,交易工具更多地用于防范投资账户中的利率风险,由于衍生金融工具被列入表外业务,财务报表反映的风险与报告主体的真实风险状况相去甚远。二是对风险揭示缺乏可比性。混合会计模式对一些项目(如银行)以历史成本计量,而其他项目(如交易账户)以市场价值计量。银行统一管理头寸后,按照混合模式对账户的区分带有人为色彩,造成机构之间,甚至机构内部缺乏可比性。例如,债券如果被划为交易资产或待售资产要按市场定价;如果被视为持有到期的资产组合,按成本价值持有。三是对风险揭示存在时滞。现行会计制度按金融资产和负债产生的价值计量,只有在它们属于交易账户的一部分时,才按市场价值计量。例如,银行属于投资账户,其真实经济价值下跌后要隐蔽一段时间才暴露出来。对美国的研究显示,尽管储蓄信贷银行危机起因于抵押资产的收益不足以支付高利息,但是监管宽容特别是会计标准松弛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在传统会计框架下,上述问题通过负年净利息收入逐步暴露出来,但由于对这类机构的监管会计比公认会计准则的标准松,对其经营状况估计也过于乐观。例如1982年根据监管会计计算,储蓄信贷银行的净值为资产的37%,用公认会计准则估计净值为 3%,而根据市场价值估计的净值却是-12%.

国际会计准则对银行稳定的政策含义

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40多项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对于银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是第39号(ISA39)。 ISA39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明确了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规则,把规则和经济实质结合起来。ISA39对资产和负债确认主要按照功能把金融资产分为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待收、持有到期的投资、和应收账款。前两项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后两项用摊余成本计价。

ISA39对透明度、套期和准备金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银行的稳定性。套期会计是在同一个损益表中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化导致的损益进行配比和揭示。一种是公允价值套期,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按市场价格计入损益。另一种是现金流套期,用于投资账户账面头寸的套期衍生金融工具按成本计量。例如,存的投资账户不按市场价值计量,用于防范利率风险的利率掉期,按产生的利率流来计量。现金流套期对股本变动的影响较小,但是对美国大银行的样本分析显示这种变动相当于股权资本的5%.

ISA39强调计提损失准备时,要明确损失已发生,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要用未来现金流来确认。计提准备金是资产面值与未来全部现金流量贴现值之差。这与美英的会计标准类似,但与银行内部会计制度预测到的组合发生的损失不一致,也与新巴塞尔协议的审慎性要求有差距。从银行稳定角度看,银行信贷质量要在准备金中得到体现,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计提专项准备,还要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一般准备金。

篇6: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论文

公允价值会计旨在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对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行计量,优势在于及时揭示由于市场风险变化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如投资账户中的利率风险等。它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是扩大市场约束和纠正行动的范围。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把表外业务纳入到表内核算,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对风险揭示更全面,从而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抑制交叉补贴,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银行危机。其次,期限和流动性转换功能。银行利用金融工具创新可以实现信息转换功能。例如,银行通过证券化及其他风险转换机制控制公允价值会计对盈利和损失产生的负面影响,用流动性准备金支持无法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工具的发展,提高流动性不足资产的市场化程度,以及风险的跨期分布,增加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三是限制顺周期的范围。对利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或信贷差幅的大户来说,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信贷质量的认识,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估值的变化。基于预期现金流的公允价值具有前瞻性,包含所有可得信息,及时揭示资产质量恶化情况。如果对已发生损失的确认是基于私人信息和管理部门的相机决策,具有向后看和顺周期性的特点,在计提准备金和进行核销时对市场造成冲击。而银行资产质量调整幅度过大,会造成信贷萎缩。如果投资者能够正确解读信息,那么会计制度造成的波动是可以避免的。

篇7:ACS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实施对基层银行的影响论文

关于ACS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实施对基层银行的影响论文

一、背景介绍

依托A C S系统“一点接入,一点清算”强大功能,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5 年初在全国推广了银行机构资金归集管理功能。依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资金归集业务管理办法》(银办发〔2014〕193 号)精神,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人民银行申请设立资金归集账户和零余额账户,并进行绑定。中国工商银行在 2015 年 6 月通过了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开办申请,工商银行湖北辖内鄂州、孝感、黄石、荆门、恩施等分支机构于 2015 年 11 月 12 日实施了零余额账户绑定,实现了存放人民银行备付金账户内的资金实时自动上划至总行备付金归集账户统筹管理。工商银行孝感分行成为孝感辖内首家开办该业务的银行机构。借工商银行孝感分行进行 A C S 零余额账户绑定总行归集账户四个月契机,本文探究了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实施对基层银行的影响,思考分析了该业务运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二、主要成效

(一)节约清算成本,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

通过实施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功能绑定零余额账户后,基层银行机构在人民银行开立的零余额账户产生任何一笔收入或支出时,都会实时从归集账户调拨对应的头寸,从而做到零余额账户的余额皆为“0”。因此,相较于实施绑定前,基层银行现在不再需要在零余额账户上分级存放备付金,极大的减少了机会成本,提升了备付资金的使用效率,解放了支付清算的“生产力”,使得资金可动用头寸大大提高。

(二)减少业务总量,降低了柜面操作风险

在实施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后,基层银行的零余额账户全部业务可通过同步借记或贷记指定的资金归集账户,清算全程电子化实时处理,减少了人工干预的诸多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业务量和柜面操作风险。以工商银行孝感分行为例,一是原先日均 2 次的调拨头寸降为“0”次;二是存取现、汇款、财政性交存款等柜面业务均可通过 A C S 综合前置子系统,全程电子化处理实现,减少了人员手工制单和跑票的中间环节;三是业务处理人员由原来经办、复核、主管、票据交换的 4 人精减至经办和主管 2 人;四是运行以来业务处理时效由半小时缩短到 10 分钟完成,支付便利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统筹资金管理,强化了清算安全性能

零余额账户绑定有效实现了基层银行清算资金的自动上存下划,清算业务由总行进行资金调配和监督运行,资金安全和风险保障上收,基层银行成为业务终端,其资金分散缴存管理模式得以调整。例如,工商银行总行资金归集账户可实时查询工商银行孝感分行 7 个分支机构账户余额、预期头寸、日间透支和业务排队等流动性情况,方便统筹管控备付金的流动性,规避了分支行头寸透支及敞口风险,强化了清算资金的安全性能。

(四)归集资金账户,便利了双方业务管理

以工商银行孝感分行为例,一方面,实施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时,它先要对自身账户进行梳理,主动归并多余资金账户,然后将选择零余额账户进行绑定,集中上存下划清算资金,有效克服了分散、重复开设账户而导致的资金滞留和管理低效。另一方面,因其全部业务由 A C S 系统自动同步借记或者贷记绑定的资金归集账户,人民银行分支行管理的零余额账户余额实时为零且不计息,日终账务核对也依托 A C S 综合前置系统自动对账,大大节约了人民银行的账户管理成本。

三、几点思考

(一)基层银行“权受限”,推广步调显被动

一方面,在现行总分支行制度下,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的开办由商业银行总行向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申请,经审批后部署安排其分支行机构到归属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具体办理零余额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等手续,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工商银行孝感分行在实施零余额账户绑定后,减量增效明显。辖内其它几家国有银行申请权限受限,业务推广自上而下步调被动。特别对于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如:湖北银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来说,因清算资金管理模式不同,推广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更是难以实现。

(二)基层银行“重操作”,业务规范待提高

要推行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商业银行需要对支付清算系统、核算流程改造,内部管理规范也应及时跟进。然而,在业务实施中,基层银行一般注重清算支付方式便捷性、业务量增减性等实际操作流程的变化,往往对于业务推行方案的制定、岗位责任的明确和明确预警措施、内控制度等方面容易忽视,这就要求基层银行机构要把工作做细致,把制度抓严实,提高资金归集管理业务的规范性。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内控管理,以规范促发展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是一项新的资金清算模式,推广实施涉及基层银行机构多方面工作。基层银行不仅需要改变资金清算流程,清理各类账户,完成零余额账户绑定,而且还要及时关注 A C S系统对行内运行操作的合规性,修订办理资金管理业务营运操作规程,明确总分支行各级管理职责,并从风险预警制度上划分经办、复核和主管的权责范围,强化重点环节风险提示,纳入总分行考核重要指标,加强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促进该业务健康发展。

(二)加强沟通协调,以合作促共赢

基层银行机构要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一方面按照指导和要求完成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的账户开立、变更、撤销、运行业务,保持与上级行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共享信息和应对问题,统一实施步调;另一方面要与当地人民银行沟通联系,在账户清查、绑定、调整上齐心协力,做好资金划转、清算账务核对管理,日终处理后及时相互监督,以合作促成共赢,确保资金运转安全、畅通。

(三)加强交流学习,以实践促推广

在我国“三去一降一补”背景下,经济社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安全的资金调度机制,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推广恰逢其时。目前,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华夏银行等机构已经办理了资金归集账户管理业务。在人民银行总行大力推广下,未来将有更多银行机构开办 A C S 资金归集管理业务。人民银行分支行要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加深经验案例的交流学习,顺利做好资金归集业务的推广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开发建设合理高效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其次,选择合适的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通过一定的自定义平台来开展数据分析,确保数据分析的质量。最后,可以采取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结合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思考论文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措施论文

基于商业银行综合授信风险管理论文

票据和金融凭证诈骗若干问题研究论文

银行管理的论文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

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新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论文

毕业论文怎么写大专

经济收益观看公允价值计量的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论文(共7篇)】相关文章: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思考论文2023-02-19

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相关问题研究2023-02-24

浅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对金融调控的挑战的论文2022-05-28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析论文2022-11-03

浅论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建议2022-06-21

衍生金融工具有哪些?衍生金融工具市场2023-07-30

试论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与对策建议2022-09-30

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建议论文2023-08-22

QDII产品汇率风险管理论文2022-05-07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论文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