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

时间:2023-04-27 07:48:51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共16篇)由网友“kikiyaokaixin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

篇1: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并未达到企业的标准。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197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和25家企业的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有显著差异;2、随着年级的增长,与用人单位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也会增加;3、实习经历能够减小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进行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我校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的研究,是检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之一。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实证研究

1.调查对象的样本分布情况。

1.1样本分布情况。

本课题调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与信息学院的学生对于职业素质的认知情况。一共发放问卷197份,回收问卷197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9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占44.67%,女生占55.33%。

1.2用人单位样本分布情况。

本课题调查了我校学生曾实习过的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情况。一共发放25份调查问卷,收回25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2.t检验分析。t检验过程,是对两样本均数(mean)差别的显著性进行检验。P值或Sig值称为观察到的显著水平。当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t检验时,P值或Sig值<0.05表明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反之亦反之。

2.1用人单位与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

将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用人单位与学生对执行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正直诚信、责任感、信息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2.2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

2.2.1将低年级(大一、大二)和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对组织协调能力、理性决策能力、战略意识、时间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发展、创新能力、正直诚信、责任感、自信和外语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2.2.2将不同年级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执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是四个年级共有的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长,与用人单位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也会增加。

2.3不同性别的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

2.3.1通过将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对角色定位、时间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灵活性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2.3.2将不同性别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执行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正直诚信、信息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感是男生和女生共有的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同时,与男生相比,女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有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较少。

2.4有无实习经历的在校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性分析。

2.4.1通过将是否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对同一职业素质的评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和无实习经历的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2.4.2将不同实习经历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执行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不同实习经历的学生共有的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实习时间的长短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有影响。

三、结论与分析

1.在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有显著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都表明,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当前大学生对自身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认识不足,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能力现状与未来将要从事的行业职业要求的差距认识不全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未来职业间的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情况。

1.2学校缺乏相应的职业素质教育。学校提供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将专业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减小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对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加毕业生求职成功率,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2.随着年级的增长,与用人单位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也会增加。

通常来讲,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对本专业以及将要从事的工作会有更为清楚的认知,但是实证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与用人单位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

2.1学校提供的职业素质教育低年级化。

以我校为例,学校提供的职业素质教育主要为全校性选修课、讲座、模拟面试大赛等。从其形式来看,更适合低年级的同学参加,学校并未对高年级的同学提供适合的职业素质教育方式。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应实现全程化,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和渗透于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实现毕业生正确择业观的确立和价值观的成熟。

3.实习经历能够减小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职业素质的数量。从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讲,通过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能够通过企业观察社会,体会到企业真正需要的东西,从而不断修正自身的努力方向,提高职业素质。同时,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大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更为深入,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也会随之减小。学校与企业联合,通过实习就业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的共建,为学生提供职场“实战演练”的机会,让学生在仿真模拟中掌握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应届生、智联招聘等网站积极寻找实习机会,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学校的职业指导在减小职业素质认知差异的作用。每个学校都设有职业指导机构,但其作用如何我们并不知晓。通过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在这几年中对职业素质的认知差异变化,同时进行访谈法的调研,从而得出学校的职业指导在减小职业素质认知差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前瞻性思考.《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1-92.

[2]冯元.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方法及途径.《商场现代化》.(21):340.

[3]高兰.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途径探究.《黑河学刊》.2012(6):85-86.

[4]耿乃国.基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就业模式探索.《中国校外教育(理论)》.(12):178,184.

[5]何玲霞,曹正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3(6):29-32.

[6]郝志刚.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成才之路》.(12).

[7]黄中益.论职业素质教育的三大关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39-40.

篇2: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评价研究策略论文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 现代交际, 2010(10).

[3]张利兵. 多层次灰色系统评价模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谢长旺, 赵彦, 范丽远.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0(8).

篇3:职业素质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职业素质教育

一、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能力绝不仅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而更多地体现在职业能力和就业态度之中。

在经济迅速增长、技术迅速进步、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的当下,毋庸置疑,用人单位对于聘用人才的挑选将更加严格。

因此,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只有依靠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职业素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技术、产品和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职业的转换越来越快,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多次转岗或者重新选择职业的考验,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

而职业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素质进行有机整合,以进一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现代社会,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和科技发展,使职业内涵趋向于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而技术进步又导致简单工种向复杂工种发展,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迅猛发展,使学习由原来的终结型向终身型转化,而竞争机制又促使一元型职业向多元型职业转变,这就要劳动者不仅要有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因此,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能使劳动者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应有的经验,还能使劳动者建立克服困难的胆识和信心,养成勇于实践和创新创业的主动精神。

二、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素质教育效果不明显。

本课题组在对设计公司员工进行访谈时,他们对当前职业素质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提出了一些看法,十分中肯。

有的认为,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能力,如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其专业技能之所以不突出,主要是所学的专业软件和其他专业没有太多的不一样。

有的认为,由于自我认识的不足,导致许多方面的能力、素质没有在学校中养成,如许多学生毕业时,还未能体会到所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有哪些;许多学生上岗时,才知道没有很好地进行所学专业的素质训练。

2、职业素质教育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连贯性。

一是职业素质教育缺少整体的计划和安排。

如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只偏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虽然开设了“两课”和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第二课堂也进行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仍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和得到具体落实。

二是职业素质教育没有面对全体学生的就业需求。

近年来,学生的学习从追求升本科转变到以就业为目标上来,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熟悉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但目前的教育教学都没有从这个出发,“以就业为导向”还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三是传统的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涵盖职业性特色。

如由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虽然以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内容为主,但职业针对性不强,难以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

3、职业素质教育没有涵盖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原则上讲,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只有长流水、不间断,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目前,高职院校只重视一年级的活动开展,不重视或弱化二三年级的活动,认为大三就是找工作,忽视了就业前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如职业道德中的守时教育和诚信教育等。

4、职业素质教育没有全员参与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职业素质教育往往是学工部门的事,一般由他们组织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而其他老师则上好课就行了。

于是,部门之间各行其是,互不往来,这种缺乏全员参与的作法,如何能达到深化职业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

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1、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一是以严格的日常管理为抓手,强化诚信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加强考勤管理,严抓学生的上课、参加活动的考勤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比较散漫,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除掉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这对于促进他们养成守时观念,更具有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教育,让学生认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按规则行事,出现违纪违规时要严格处理。

通过这些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守时、守规中,逐步增强诚信意识。

二是以专题教育活动为平台,推进学生的诚信教育。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许多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往往无法受到监控,无法保证他们作品的真实性。

为此,可以安排“诚信应考的承诺签名”“抄袭作品就是小偷”“敢做敢当”等专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诚信的后果,促进他们进一步树立诚信意识。

三是以建立档案为保障,推进诚信教育机制的建立。

艺术设计专业和会计专业一样,如果诚信意识淡薄,弄虚作假,就会影响到他们是否能成功就业。

从这一点出发,从入学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档案包括如下内容:学生考勤情况、学生考试有无作弊情况、学生违规违纪教育和处分情况、学生作品诚信比赛情况等。

要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逐步树立诚信档案的权威,以此成为企业录用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2、以适应社会为目标,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首先,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和心理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普查,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心理普查并做好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

其次,开展“共同进步”活动,促进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共同进步”活动是一种以小组或宿舍为范围开展的每个星期或每个月的谈心活动。

通过这种有目的地谈心活动,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克服盲目自大的缺点。

第三,开展“挫折教育”等团体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引导人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追求得到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人变得消沉,情绪低落。

因此,正确应对挫折,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防止和克服消极情绪,正确地面对人生、社会和工作。

3、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加强适应素质培养。

其一,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开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

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自我拓展的引导,让学生千方百计地争取社会实践的机会,努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中,以较为硬性的规定,组织和设计各种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必须参加。

如班集体、系学生会组织的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小品晚会、主持人大赛等活动。

其二,以实践学分为教育机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单靠引导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应该要有制度的约束。

在学分制中引入实践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取得2个到3个学分,并形成相应的报告,就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其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和日常训练活动相结合,推进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在大一学生中开展班级“每日一故事会”“每周一作品交流会”“每月一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趣味运动会”“表现自我舞会”“团队历奇拓展训练”等专题活动,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篇4:职业素质论文

企业对职业素质要求及评价

一、调研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网络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电话交流,走访企业,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问卷46份。

个别访谈100多人次,主要为调研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在企业工作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召开小型座谈会5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是此次调研的重点。

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校园招聘人才资料信息和企业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来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对企业招聘人才的信息材料进行汇总整理,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是很重视的,许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条件中都强调职业素质。

对企业的问卷调查,我们主要是在问卷中列出职业素质的20个相关选项,请企业根据重要性进行选择。

为此项调查问卷中企业选择情况统计表。

从以上调研分析我们可发现,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每一个职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必备要求。

从企业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列为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他们希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在企业走访中,我们发现企业最青睐有强烈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员工。

XXXX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张X,20XX年毕业后进入某汽车4S服务站做一名普通的喷漆工,他爱岗敬业,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努力钻研,两年后被提拔为车间技术主管。

第二,吃苦耐劳,有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调查显示,91.3%的企业把吃苦耐劳作为招聘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许多企业在招聘面试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愿意到第一线工作?是否愿意从基层做起?有的甚至明确招聘来自农村或贫困户的学生。

如柳州天晟模具有限公司的公司负责人曾明确地对我们就业办的教师说:“你们推荐的毕业生最好是百色、河池地区的,因为那些地区的学生特别能吃苦。”同时,调查发现,企业非常欣赏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有强烈的进取心,追求不断进步的毕业生。

第三,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

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挑选人才时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把成熟的技术与成功的设计引进、消化、付诸实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问卷调查中,80.4%的企业认同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人才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

第四,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

调查显示,82.6%用人单位都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之一,要求个人在团队中懂得尊重他人,要有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建立并维护高产出率的团队合作关系,使整合的团队能够产生最佳的业务效益。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基本道德要求。

调查显示,93.5%的企业要求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

第五,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密集时代,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是劳动者素质的灵魂。

调查显示,78.3%企业已经把毕业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标准之一。那些不善于学习,没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此外,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遵纪守法和规则意识、服务意识、生产现场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

为了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了“很高”、“较高”、“一般”和“较差”四个单项选项,请企业给予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38%的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较高”;46%的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持“一般”的态度;只有12%的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很高”,还有4%的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较差”。

篇5: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研究论文

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研究论文

摘要:本调研报告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研宜昌市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问题的基础上,以统计法为主,分析了我市酒店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掌握情况、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等,提出了重新调整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范围、更加科学完善课程设置、更加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等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的具体措施,并对如何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稳固校企合作机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对接产业

一、调研背景

宜昌市委、市政府于5月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千亿支柱产业,到,全市文化旅游业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到,文化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要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酒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我校应对蓬勃发展的宜昌酒店业而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旅游人才、服务旅游产业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顺应宜昌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近期组织师生开展了一次专业对接产业的专题调研活动。基本情况如下:

二、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主要围绕宜昌市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问题进行走访调研,目的在于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造升级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历时3个月,20多名师生走访了宜昌市城区各种类型的30家酒店,包括2家五星级酒店、2家挂五星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10家三星级酒店、6家连锁餐饮会所,其中桃花岭酒店、峡州酒店、上海葛洲坝酒店等属于本土品牌酒店,均瑶大酒店、华美达酒店等是近几年进驻宜昌的高端酒店,还有刚刚兴起的快捷酒店如如家、运七等。调研活动主要采用座谈、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实习生座谈会、校企联谊会等多种方式,调研对象从管理层到基层的各种岗位。

三、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发放基层工作人员18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62份,有效率90%;发放管理层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率为87.5%。我们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

(一)企业基层员工职业能力掌握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表1)得知,酒店基层员工对“基础理论”、“酒店实务”和“实践经验”的掌握程度得分均值分别为4.01、3.92、4.00,表明他们对这三项能力的掌握处于较好阶段。酒店基层员工对“熟练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得分均值最高,分别是4.22、4.16、4.27,表明他们对这三方面的掌握最熟练;其次,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电脑操作能力”的掌握也较好;但是对“英语交流能力”的掌握较差,得分均值仅2.59。酒店基层员工对“适应能力”、“亲和力”等关键能力的掌握最好,得分均值为4.31和4.20,其次是“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均值都是3.94,掌握较差的是“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3.61。

(二)受领导赏识情况与职业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讨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次调研运用SPSS19.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将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各职业能力掌握度进行了配对分析,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小于0.005,即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大于0.005,则说明两者无关。(见表2,表3,表4)3显示,酒店基层员工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的程度显著相关,与“熟练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英语交流能力”无关。表4说明,酒店基层员工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掌握“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程度显著相关,但与“适应能力”和“亲和力”无关。

(三)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

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调查数据的分析(表5),可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的.实际要求。在基础知识方面,管理层更看重员工的酒店实务、实践经验;在技能操作方面,管理层更看重熟练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在关键能力方面,管理层更看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

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表6),可知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以下课程需要增加课时:酒店市场营销学、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不太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为:调酒与酒吧管理、康乐服务。

四、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不断深化。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明确了专业对接产业实现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作了适当调整:

(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定位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酒店从业人员现状和人才需求,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基层骨干、中层管理者”调整为“中基层管理者”,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就业追求“高平台”,工作勇于起步“低起点”。

(二)职业资格证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调查、分析酒店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要求,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和发展空间,我们增加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即在“三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调酒师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

(三)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完善

通过调研,酒店管理专业将逐步增加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等突出管理者素质的课程,目前已增加了康乐服务、宴会策划实务、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公共关系学、三峡民俗文化等课程,不断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四)学生顶岗实习更加规范科学

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不够严密、学生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等。调研中通过沟通和协商,现已将实习时间由6个月缩为4个月,学生管理实行学校、企业、家长、学生的四维管理模式,企业尽量满足实习期间轮换实习岗位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对企业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五、专业对接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

制定以产业需求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要顺应宜昌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将产业中最前沿、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建成品牌、做出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宜昌市酒店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对应,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降低专业学生的可替代性;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相对应,围绕职业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各酒店对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二)稳固校企合作机制,提高专业对接产业的长效性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专业对接产业的有效保证,如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相互渗透、实现融合;采取互聘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讲座型课程、企业订单培训、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等方式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近几年,为服务宜昌特大城市建设对高端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湖北峡州旅业集团、桃花岭饭店、均瑶酒店等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课程,如新增的宴会策划、会展管理、西点与酒水调制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职业技能,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定岗实习的无缝对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R],.

[2]李敏.秦皇岛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篇6:基于高等院校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研究论文

基于高等院校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研究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关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从学校层面要以课题研究入手实现整体建构、分步推进,从研究、实践到提升、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增强其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同时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以至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品牌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职业素质;技能训练

目前,国内的高等院校已经在注重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同时,采取很多措施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但由于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界定不明确、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实际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距离用人单位和企业都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高等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存在着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不到位,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1、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大部分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起步较晚,素质培养体系尚未建立或尚不完善。近年来,虽然各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越来越密切,但很多院校还没有达到深度合作的程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校企双方的合作还处于较低水平。首先,目前校企合作学生素质培养还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面和力度还比较小,学生的管理主要以学校为主;其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素质的层次还比较低,部分院校校企双方对于学生素质培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共识,还没有做系统的规划,还处于摸索阶段。校企双方对经管类合作培养理念存在差异,在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对于大部分高等院校来说,学校层面上对于有的.专业无论是资金还是重视程度都不足,认为该专业操作性不强,更多依赖于软件,投入不需要太大;对于企业来说,有些认为学生动手能力差,校内实训水平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合作的难度较大,甚至对学生能力产生质疑。此外校企双方实训条件上的差别也影响了双方的合作。校企双方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但对职业素质重视不够。一方面,相比较本科生的全面发展,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培养定位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在较短时间里,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这种目标定位使得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方面很难投入大的精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的需求,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需求,重视技能培养,轻视思想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当前各个高等院校中,学制大多为两年半甚至两年,思政教育课被压缩甚至被严重压缩,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是一种轻松的事情,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认识不利于思政工作开展。

2、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3、高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措施

3.1重视人才市场的调研

人才市场是大学生求职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各行各业的企业到人才市场去招聘本企业需求的人才。重视人才市场,一方面可以为高校教学提供信息,让高校了解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将来要投身工作的地方,也是锻炼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地方,高校教学工作如果能加大对这两方面的调研,在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势必会有很好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

3.2进行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

每位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所以高校需要针对这种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工具来使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要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依据测试结果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同样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地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3.3借鉴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在群体教学中榜样无疑是最好的激励方法,好的案例拥有最值得学习的素质与品质内容,是教师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的很好的素材。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成功职业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

3.4加强课堂内外的团队训练

团队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借鉴心理学与教育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培训的成熟经验。这部分教学,除了授课教师外,亦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4、结束语

总之,是大学生从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职业素质培养的很直接且有效的办法。团队拓展训练,可以依据企业的需求,锻炼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以便大学生很好地为以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只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好的高等教育。

篇7:大学生英美文学素质研究论文

大学生英美文学素质研究论文

一、英美文学教育与大学生智力素质培养

文学教育是激发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兴趣、培养大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教育是不分国界的,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智力拓展、审美提升、道德促进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应该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良好素材。其中,英美文学教育在大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拓宽大学生日常生活观察的视野,以及训练大学生独立思维观念的形成。首先,大学生通过接受英美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掌握了英语语言基础之后,要提高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其掌握丰富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语言学习上获得质的飞跃,那么,包含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在内的英美文学教育无疑是促使大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和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要阶段,其可以增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充分了解,达到既能够通过英语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文字的形式)与国外人士进行沟通交流的目的,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生活描述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进而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见识,启迪自身的心智。在课堂内外,大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英美文学名著和其他文学作品,或者通过积极参与英美文学诗歌的朗诵、戏剧的表演,或者通过潜心编写英美文学故事等形式,能够有效突破和摆脱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时数的极大限制,促进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比如,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大学生选读了英国小说《简爱》,在阅读该篇小说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主题要旨、主角的性格品质、人物的心理刻画、情节的演化设计、叙述的展开角度、特定的风情描写、独特的语言风格等等,驾驭和运用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用心灵去感受小说《简爱》所具有的经典神韵和无穷魅力。

总之,接受英美文学教育能够直接促使大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文学术素养。其次,大学生通过接受英美文学教育,可以拓宽其生活观察视野的范围。在未接受系统的英美文学教育之前,大学生的生活观察范围比较狭窄,往往仅仅着眼于中国的传统生活感悟与风俗习惯。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了解英美文化背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和人物发展轨迹,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英美民众争取自由、竞争协同的历史进程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境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启迪,拓宽其生活观察视野的范围。西方历史、西方风俗、西方礼仪、西方宗教、西方科技等蕴涵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点点滴滴文化传统和其他学科知识,都可以有效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观,丰富和增进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国际视野,使大学生在了解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知生活、领悟人生、追求价值、树立尊严和强化责任。西方文学作品当中所容纳的智慧与情感、经验与收获、原创与想象、健康与审美等艺术思想和意识也可以说是其复杂社会生活的一种高度浓缩,可以充分激发起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再者,大学生通过接受英美文学教育,可以训练其独立思维观念的形成。独立思维、自主思考应是当代大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英美文学教育凭借其得天独厚、洋洋大观的人文学科优势,在训练大学生独立思维观念的形成方面卓有成效,应成为培养大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训练的较佳平台。通过接受英美文学教育,大学生可以对某种生活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发表不同看法,采取对比分析、甄别鉴定等形式透过事物产生的一般现象来观察本质,探究文学作品故事情节背后所深藏的现实主题,逐步形成带有批评性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尽管这种独立自主思考的过程较为复杂和漫长,但是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视角,培养了他们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不但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西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也可以使他们由于采用了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而感知到了乐趣,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科研探究。总之,大学生主动参与探悉西方文学作品内容的过程,就是渐次培养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分析力、准确的表达力、独立的思考力的关键过程。

二、英美文学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审美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否具备敏锐感知生活、深刻体验生活的主动意识,是否具备较强的文学艺术鉴赏力和文化审美敏感性,是否具备对生活真、善、美孜孜不倦的热切追求,都是评价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修养的关键因素和衡量指标。英美文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文学作品,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西方文学,都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体验、感悟和思考的真实记录。在阅读和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他们透彻理解这些作品的要旨和精髓,获得人生的客观体验和丰富经历之外,也不断通过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文化意蕴而扩充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在切身感知和欣赏语言艺术大师们精美语言表达的同时,形成对人类各种心灵意识和精神面貌的深刻认识,最终提高其文学鉴赏力和艺术感悟力。通过接受英美文学教育,大学生既可以学习借鉴作者超强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可以解读感悟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既可以习得到一种认知方式,也可以掌握到一种文学鉴赏方法,这对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功能、文化交流意识、艺术鉴赏能力等都具有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成为从整体上促进和培养其综合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英美文学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道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高尚的品质观、健全的心理观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道德观念和个性品格的形成,是与大学生深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艺术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英美文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英美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与道德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识别善恶、分析美丑,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高尚的个性品质。大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了解英美文化背景,以对比分析和相互借鉴的方式,可以识别作品主题与人物品格中哪些是我们所推崇的,哪些是我们所摒弃的,形成开放与批判、包容与舍弃并举的思维习惯和学术态度,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篇8: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

浅谈职业素质的论文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及构成内容

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是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而提出来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我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包括四方面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要步骤,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一个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职业,教师职业素质必须有其科学的内涵与特征。所谓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应当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首要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是指在德行修为上堪做人表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学行为双方的关系既有“施”与“受”,也有“表演”与“模仿”,还有“付出”与“收获”,“奉献”与“成长”的对应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教学双方还是平等交往的对话关系,在“教者”与“学习者”之间应当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与信任基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认为:“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因此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品德言行无疑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教师将在无形中带动和教育着成批量的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学科知识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是教师的基础素质。学科知识是作为教师知识储备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一部分,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某个专门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专家,对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学科知识使教师具有了学术性特征,是所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教师既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应付裕如,同时还是进行专业发展、学科研究的必备条件。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专业化人士,尤其是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无论这种考核机制是否健全合理,但高校教师担负着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重任,没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功底是难以胜任工作,使学校和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的。

3.教学素质。这是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高校教师职业构成为双专业,即所从事的学科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具有学科专业性的职业专业性的双重属性。对教师而言,职业专业性的实质是教育专业性,正是这种专业性,它的发展将最终使教师职业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不可替代性。

教学素质主要包括:教学理论素质、教学研究素质、教学设计素质等。

教学理论素质关于教育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等,为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教学研究素质主要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发兴趣与研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职业本身蕴含着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要始终带着敏感的研究意识,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且富于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素质是指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艺术地进行教学组织、确保教学活动的秩序和系统性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指导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段话涉及到教学设计素质的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的目的,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使学生掌握能力。因为学生作为个人的发展必须以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获得为前提,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向一位或数位教师求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

4.情意素质。在众多随着教育实践而发展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所担负的角色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社会以及人们更关注今天教师的情意素质在职业生涯成长中的功能发挥与促进作用。情意素质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它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教师首先应具有正确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价值的信念。认可本职业,悦纳本职业,喜爱本职业,确立自己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发展目标,才能在指导并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专业的发展;其次是在与人沟通、合作与交流时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这表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需求的理解,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更多地注意学生感情的`开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同事的需求来寻找合作形成优秀的学习团队等。还有诸如灵活、谦虚、想象力、真诚、对话和交流的能力等。良好的情意素质可以为教师建立并有效改善如下一些关系而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教师与管理部门等,从而走入良性发展循环。

二、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系统体系。英国教育学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RTER)在《教师与教育训练》的报告中明确地把教师教育分成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培训、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即“师资培养三段制”。在职培训主要指在职教师参加的一切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活动,包括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教师在职进修以取得各种资历证书、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在职培训多年来一直是学校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面对着社会及青年人对教师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如何进行教师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如何设计、需要取得的培训效果等值得重新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为阶段性在职培训注入终身教育的理念,着眼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传统的在职培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培训的阶段性较强,即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组织为期一年半载的培训,以取得一种资格或速成一项教学技能。这种培训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较大程度上是由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系统各层次和系统内所有成员的改革与改变,世界各国都在根据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更好地组织教育系统。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认为“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无论是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的学校管理机构还是接受培训的教师本人,均应树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对在职培训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以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培训重点,以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在职培训,使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设施有机地结合,建立起在职培训的长效机制。

2.在职培训中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从词义上理解,“校本”有“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之意,引申开来则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方面的含义。校本培训应当视为当前学校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校的发展,即要使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成长相结合。这就需教师将个人的发展置于学校环境中,基于学校的现状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校本培训还可以有效地将教师的科研兴趣引导到学校需要加强提高的学科方向上来,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

3.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要从重视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着手。教师入职教育是保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一环。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是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做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利于学校培训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概言之,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要达到三个目的应当是:

①使新教师全面了解学校的定位、发展目标,相关教学、科研及人事管理制度,利于全面认识学校并从头认识自我,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②使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树立专业理想,对职业特征和专业发展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作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③利于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集体,找到归属感,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形成。

三、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我国学校教师的来源各有不同。对基础教育师资的任职资格和职前培养院校有明确规定。原国家教委早在1986年发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二级教师任教四年以上,或者获得硕士学位者”,高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五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者”。高中教师由本科师范院校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小学教师由师范学校培养。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即中学教师由教育学院培训,小学教师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但高校师资并无相应的师范教育机构来培养,也没有为研究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之前的必要教学训练设置其他专门机构,许多高校教师只是凭借自己的学术资格,而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训练。

由于来源各有不同,对不同级别学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中小学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应当着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情意素质,提升学科知识素质,增强教学研究素质,增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对话的能力;对于高校师资的校本培训,则应当以教学素质的训练与提高为主要内容,切实补上教师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等基本课程,着力创建以“教研文化”为核心的教师文化,促使高校教师将学科知识素质通过更恰当、更顺畅的方式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学校组织教师校本培训,还应采取灵活丰富的样式,如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以老带新,使优秀的老教师们的职业生涯所积累的良好的师德风范、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迅速为青年教师所学习和效仿,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学校还应当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创新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使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篇9:职业素质的论文

1研究方法

1.1教学实验法

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由同一个教师对14个班(前半学期7个班,后半学期7个班)进行拓展模块课程的授课,时间为9月—月一个学期9次课,共18个课时。

1.2问卷调查法

在对授课的14个班级学生上完拓展训练课程后,对团队协作等十个维度能力素质是否有提升的认可度调查。

共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

1.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无缝衔接,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就是无缝连接的接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2.2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

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

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

2.2.1拓展训练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

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

可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克服恐惧、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此外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认识能力,以及感恩心理,从而减少对社会不满情绪等。

而这些品质和能力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范畴。

2.2.2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开设情况

我国从1995年引进拓展训练以来,随着受训人数越来越多,各大城市素拓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拓展训练受训人群也从军队、企业、单位开始逐渐走入到学校当中。

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最早进入课堂的是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开设了供本科生选修的以“体育综合素质训练”为名的拓展训练课程。

目前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本科学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6所,高职学校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5所,一共11所,占据浙江省高校总数的1/5左右。

2.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

2.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

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

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

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

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

2.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

课程内容、项目介绍以及教学目标见表2。

2.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

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

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

通过表2可以看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2.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

2.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

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

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

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

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

2.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

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

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3结论与建议

通过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后的调查得出,拓展训练能够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同时在拓展课程的项目选定上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开设课程要尽可能考虑器材的简便性;同时应该设有两副以上的背摔台和求生墙,并可以分开建设,能够解决上课时的互相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培训应该注重的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以及培训途径: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

作者:刘立军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篇1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1.360度评估

优点 缺点 自我评价 和蔼友好;活泼;开朗;友善;勤奋;乐观;坚强;直率… 责任心不够强烈;某方面自信心不足; 家人评价 勤奋;努力;懂事;体贴;体谅;坚强;直率;勤俭节约… 在某些方面上太过于冲动 老师评价     亲密朋友评价 勤奋好学;勤俭节约;心思细腻;乐于助人;善良;关心他人坚强; 某些方面固执;自卑;悲观;某方面缺乏自信… 同学评价 谦虚、助人为乐,虚心、热心 乐于助人 有时候太过于冲动 其他社会关系评价 谦虚,热心;乐于助人;幽默风趣 有时候讲话过于坦白

2.基本描述:

・ 具有友善、负责、认真、忠于职守的特点,只要你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你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 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拥有对细节很强的记忆力,诸如声音的音色或面部表情。

・ 与人交往时较为敏感,谦逊而少言、善良、有同情心,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你们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你有很强烈的反应,但通常不愿意将个人情感表现出来。

・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传统。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你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工作中的优势:

・ 能够很好地集中精力、关注焦点;・ 强烈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工作努力

・ 良好的协作技巧,能和别人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 讲求实效的工作态度,办事方法现实可行

・ 十分关注细节,能够准确地把握事实;・ 乐于助人,给同事和下属职员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 了解公司(或组织)的经历,能够很好地维护公司(或组织)的传统;・ 大多数具有出色的组织才能

・ 愿意在传统的机构中工作,而且兢兢业业、不遗余力;・ 能够连续地工作,对相同的工作任务不会感到厌倦;・ 非常强的责任意识;别人可以信任你实现自己的诺言;・ 喜欢运用固定的办事程序;尊重别人的地位和能力;・ 能情达理,看问题现实

在工作中的不足:

・ 可能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难于坚决地维护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 不愿意尝试、接受新的和未经考验的观点和想法

・ 对反对意见过于敏感;在紧张的工作环境里感到很受压抑

・ 可能只关注细节和眼前之事,而对整体和将来重视不够,或看不将将来后果的征兆

・ 倾向于同时投入到过多的工作任务之中

・ 难以适应新境况,或者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时会有困难

・ 易于被需要同时解决的太多的工作项目或任务弄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 如果自己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赞赏,可能会感到灰心丧气

・ 一经做出决定,就不愿意从头考虑同一个问题

・ 对突然的变化缺乏适应

篇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职业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是重要的。在全球化的竞争之下,每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从事热爱的工作,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他们最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最大的成功。“知己”十分重要, “‘知彼’也是同等重要的。” 有自我生涯规划的人会有清晰的发展目标,每个人的人生不仅与收入有关,还与自己的生涯规划发展有关。有目标的人才能抗拒短期的诱惑,有目标的人才会坚定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有目标的人才会感觉充实。每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最容易成功。很多时候失败的人不代表没有能力,而是角色定位的失败。个人生涯规划正是对个人角色的有效定位的方式。

古语有云:自知者明,知人者知。大学里面做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无论你以后要走怎样的路,无论你现在怎样过,一个重点就是先知道:我是谁?WHO AM I?

至于怎样进行对自我的认识:

1、人生历程:完整的记录你的人生历程,我们都可以从我们的过去,去看我们的未来,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是过去我们是可以分析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以及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很多都是来源于他的人生历程,记录你的人生历程,这个方面一个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我们的性格,价值观,对于人生与世界的看法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另外就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叙述,可以让看的人,帮助你分析你自己,通过分析你的过去,可以给你的未来良好的意见。尤其是专家可以针对你的过去,设计你的未来。

我的理想历程:

1.小学时代(孙武,韩信式的人物)

由于父母工作方面比较繁琐,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关注我的发展,这段时间我养成了很好的独立能力,尤其是独立学习能力(父母学历不高无法给予我太多指导)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看了许多古代名著和历史人物传记,立志做一个像孙武,韩信式的人物,带兵打仗,利用谋略保家卫国,攻城伐地。另一个方面就是4年级的时候,我自己就拥有了一台电脑,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和操作。在学习上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并且培养了自己广泛的爱好:历史,地理,政治,计算机等,遗憾的是没有学会一种乐器或者绘画。

2.中学时代(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式的人物)

我开始认识到现在社会不可能出现古代式的战争,但是古代的兵法和谋略在现代商场上可以有无限的发挥空间。初二我真正确定了要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长远目标。并且一直在坚持着,这段时间除了完成正规的学习任务外,我主要是看了大量的著名企业家传记,工商管理书籍,并且组织和参与了很多校内外活动,担任班干,学校学生会干部等。

3.高中高考(李嘉诚,民族企业家)

高考成绩还没有出来,我已经开始为大学,为职业做准备,先在舅舅的公司(加拿大健美生深圳分公司)实习,帮助公司维护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帮忙策划产品推介会。大学目标是,上海财经大学,2+2(国内两年,国外两年的课程)。结果并没有如愿,来到华南农业大学,我的目标没有改变,我希望在华南农业大学里找到可以结合我专业和目标的途径和工作,立志到哪里都要干一番事业。

2、背景分析:对自己的认识总是有一定背景来限制的。我们认识自己,要在社会背景,学校背景,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生活背景来分析自己,这样做的自我认识,除了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外,还会得出家庭,社会,学校等背景下,自己如何发挥。对自己背景的分析,可以让专家全面的帮助你运用所有的资源。

我的背景:(成长背景)

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同样的发展,全国高等学府每年都进行扩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就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得形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员的招募也越来越严谨。商机无限,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加入 WTO以及全球化,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

学校背景: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热带亚热带区域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在9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己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多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家庭背景:我童年时家里人主要是务农,接着父母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入深圳的建设队伍。之后在深圳经商,很多亲人也随着到深圳经商,到了现在,基本上整个家族都是从事商业活动,大部分为个体商人。家里的商业气氛也是影响我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人背景

童年背景:因出生于农民家庭,童年的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度过,在农村长大,我自小就帮助家里干活,生活艰苦,知道作为农民的艰辛,热爱大自然,渴望成功。

求学历程:在农村读完幼儿园和一年级后就随父母来到深圳这个大都市,在深圳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毕业于深圳重点中学“深圳高级中学”。在求学过程中成绩优秀,中考为深圳市化学单科状元,高中取得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深圳市一等奖,在校多次获得学科之星等奖项。高中时是学校溜冰队和曲棍球队成员。

生活背景:在22年里,农村生活让我热爱大自然,让我知道什么是贫穷,什么是艰辛,也让我明白到勤劳的重要性。在城市的生活,让我看到世界的变化,开阔了眼界,敏捷了思维。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证明,而我的成长过程也同样见证了深圳的发展。深圳人和深圳一样,开明外向,容易接受新鲜事务,求异创新,懂得使用新生科技。我也可以算是深圳的一分子,我在深圳生活了,只是多了一份农民的勤劳和吃苦精神。

3、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 (Weakness)、机会(Q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环境因素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社会的、市场的、家庭的、学校的、能力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个人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的、经营的、财务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久要考虑到个人的背景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个人的未来发展。

二、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个人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三、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个人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4、性格分析:(可参考星座,血型,测评各个方面进行性格分析),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要对自己进行完整的性格分析,通过性格分析,得出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我的性格分析:

性格方面:积极、主动,热情、大方,受人信任和依;雄心勃勃,学习能力很强,具有很好的口才和娱乐他人的能力。优点是充M活力,果敢、刚猛;喜g冒险,求知欲很强。缺点是个性冲动,主观强,太过权威和专断,自制能力不够。

5、个人价值观分析:(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会对很多方面的事情,具有自己的看法,在工作,事业,爱情,家庭等等,在职业规划,自我认知方面,我们都需要去罗列,这些有助于遇到问题你如何去分析和解决。

我的个人价值观

学习方面: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但是我是一个讲求效率的人。我习惯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去处理大量的事情,而且保证事情的质量。坚持学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自己需要的东西,增强信息收集能力和吸收学习能力,整合资源能力。能力第一,形式第二。“这个世界,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工作事业方面:我是一个认真的人,我是一个比较有自我规划的一个人,我从初中就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路途和目标,虽然一切不能全部如意,但是我并没有改变我的目标,并且在前进的路途上,不断修正方向。参加了学多校内外的工作,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工作和处事的理论

生活方面:我是一个大方,勤劳的人,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不容易受周边人员合事情的影响。热心帮助别人,得到许多人的认可。生活上往往向其他同学退让以求总体的协调。认为自己多做一点事情,多付出一点对自己没有太大损失。

感情方面:

友情:有不少知心朋友,有更多的普通朋友。喜欢结交志同道合之人。深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好越多,认识的朋友就会越多,人的其中一个精神享受就是可以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爱情:一个负责人的人,一个理智(现实)的人。

兴趣方面:十分广泛,因为小时候喜欢看报纸和书籍,加上成长于深圳这个中国的窗口。知识面比较广阔,和很多人都拥有共同话题。

特长:组织,策划,管理,公关,创新,演讲。

人生原则:经营个人品牌!思考是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自我评价: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理智的人。认真!负责!守信!积极进取!

篇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前言: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自我评估:

自己的性格偏内向,做事时认真踏实肯干,对于自己的分内、外之事都能做到认真对待,有较强的责任心,也有一定的同情心,我认为这些性格都比较适合自己的临床专业。同时由于自身比较胆小,导致与其他人的交流能力就稍有欠缺,但经过在学生会三年的锻炼,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因为当一名临床医生是自己从小的心愿,所以在专业学习方面有浓厚的兴趣。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大幅度提高。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很多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人事调整和改革,用人指标有限,而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都渴望进入大城市的医院工作。但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而且人员数量多有饱和,想进入比较困难。虽然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不能就此气馁而放弃学习,反而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奋斗,为自己打造属于自己通向未来的阶梯。

目标树立:

(1)能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医院科室的性质属于中西医结合

(2)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内科医生,最好是消化内科的临床医生

(3)能够成为科室的主治医师甚至是副主任医师

策略实施步骤:

大四:大四是已经可以接触临床的时间,加上学校所开设的大多数临床课,应该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去临床实践,获取属于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最基础的铺垫。

大五:在上好本科最后几门基础课的同时,在临床科室进行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努力学习各种临床技能,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由于自己的专业不涉及考研,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多向老师求教,了解所在实习科室的一些最新前沿诊疗技术和概念,空暇时锻炼自己的身体,为以后的工作打造一个结实的革命本钱。

研一:认真学习该阶段的学校课程,同时在导师的带领下,更加认真对待医院工作,仔细了解老师的课题,开始为自己的毕业课题着手准备,考虑自己毕业后希望工作的临床科室,收集该科室的用人需求,同时更加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

研二:认真完成自己的毕业课题,争取在最后一年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同时开始寻找工作医院,要是不能找到合适的医院,就先选择基层医院,为以后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

评估和反馈:

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不一定会如意,所以我们只有梦是不够的

在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临床医学专业。还要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因为近年来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经历了很大变化——从最初专看学习成绩,到慢慢注意学生的爱好特长,现在则是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医生这个特殊的行业,实践能力更是我们需要锻炼的技巧,所以要加强实践。在学习之余,给自己找个医院实地观察和学习,很多临床经验使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现在制定的规划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对自我和职业探索,来及时修正我们的计划。

篇13: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状况认知实习

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社会,和谐的要义应当是让社会中更多的人体会到幸福,而公益事业正是以人类幸福为终极目标,是可以承担和凸显和谐这一含义的载体。我们看到凡是公益事业繁荣的国家,人民生活也相对幸福,社会更多体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具有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按理说应该有将进入回报社会的阶段,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区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情况,。以“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为主题,以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作为国家“栋梁之才”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看法及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以后的公益事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范围、方式、内容本次调查范围:针对在重庆市主城区沙坪坝区高校内的大学生为对象,主要为本科生,无专业年龄之限。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与接受调查者进行一定内容的询问,对特别影响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参与的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动机以及参与过程中受到的障碍因素,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等内容。

(二)调查样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份,返回有效问卷共54份,调查了54位重庆市主城区的大学本科生。1.样本分布情况:在所被调查的对象中,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有6位,二年级的有21位,在大三的有22位,处在大四的有5位。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1.1%,二年级的学生数占38.9%,大三的学生占40.7%,大四的学生为9.3%。2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所调查中,男生为30人,所占比例为55.6%;女生为24人,占总数的44.4%。二、大学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度针对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问题,主要以他们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大学期间是否参加类似活动以及在参与过程中遇到挫折会怎么办的三个题目进行分析。如果大学生支持参与公益活动,就会首先自己从心理上就有付出的准备,遇到挫折会有怎么办,处理得好就会继续参与。、

从中可以看出,应该是大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公益事业,要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态度上的转变就意味着更多的大学生会积极参与。大学生不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大学生本身对公益活动理念的认知不佳,参加公益活动的方式有很多,而逃避公益活动的理由也有很多,“时间限制”、“没有不了解相关信息”等原因为措辞。在缺乏正确理念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身边的不少同学不愿奉献,或者单纯追求奉献的直接回报,甚至不知道何为奉献 。

篇14: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状况认知实习

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加深社会阅历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当今社会上也存在许多关于民众道德公益意识缺失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此次调查,来真实反映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看法及认知。

调查统计

本次问卷共发布156份,共收回有效数据145份。根据其调查后的分析情况,受访者女生占据比例较大,年级分布较均匀。由该数据可以看出,所调查数据较为准确,符合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分析问卷的重要依据。

调查报告显示,所有同学都有过参与过社会实践的经历,从社会实践类型分析,公司实习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比例占大数,社区服务及自主创业的则占少部分。

其中,通过对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具体分析,我们能清楚了解到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情况。

从参与活动的形式看,同学们参与最广泛的是志愿者活动和捐款捐物,也有参与献血活动的,其次还有义务支教、敬老慰老、关爱留守儿童等。调查显示,所有同学都认可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必要性,都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但对于公益活动具体的一些看法以及认识,还是存在的一些差别。72%的同学认为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主要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50%认为这个也出于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心和同情。83%认为希望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公

益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还有17%认为这是由于大学里要求的而不得不参加。另外92%的受访者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来积累人脉,为今后工作做准备。至于其他目的的也占3%。

造成这些差别的问题有待解决,宣传和时间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67%的同学认为公益活动宣传及相关信息资源不足,83%的认为时间资源不足,可能与其他安排冲突。另外,仍有16%的同学认为活动资金投入、活动可信度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也有部分同学也考虑过将公益活动作为长期职业发展方向。

总结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发现,可见我们在参与公益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认知度不高。有些同学认为只要学好课本知识,社会实践可有可无。大部分同学把社会公益活动仅仅局限于志愿者等实质参与方面。实际上,社会公益活动包含有许多。如献血,宣传公益思想,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2、社会对大学生公益事业的重视度不够。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给其社会公益的锻炼和熏陶,对国家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3、社会宣传力度不够。主办方资金投入不足。公益动机、可信度等。

篇15: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目前高职教育的取向成为热点话题,有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服务产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紧扣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首先还应遵循“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并在高职教育培养两大目标———“高素质、高技能”中应坚持前者优先于后者。以上两类主流观点的产生和冲突与高职教育脱胎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背景有关。前者试图通过强调“就业“”应用”来突出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后者试图通过强调高职教育仍是教育来矫正前者的过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适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业”导向的缺陷,继而以体育高职教育为例提出“职业导向”和重视职业素养的办学探索思路。

一、高就业导向的几个问题

现今,常用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标准来衡量某一高职教育专业开办是否成功。但高职教育如果片面追求高技能,去实现零距离就业,那么高职教育将沦为企业的岗位培训,失去其教育的属性。

1.从用人单位对雇员的要求来看

至少包括素质和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前者往往是隐性的,后者则是显性的,可考量。有的学校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中的就业要求,片面地理解为仅包括可考量的技能的要求,于是,试图在课程设置方面努力达到与应用场景“零距离”,努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将非常有限的教育时间投放在企业所擅长的业务培训领域。用人单位往往认为许多岗位的新手通过企业上岗前的培训和几个月的帮带便可成熟了,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思维、性格、意志、职业操守等素质,却无法通过内部培训来培养。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在大学生招聘中找到素质较好的苗子进行业务培养。高职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若持之日久,则会因其业务技能培养与企业培训相比较效率低下而失去存在的部分价值。

2.从调研的专业角度来分析

要与三年后业态的用工需求“零距离”,是难以达到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各专业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专业需求调研,描绘出岗位的关键能力需求,并通过课程来体现,自我要求高者提出“零距离”。这种借鉴STP营销思路的专业建设思路,比起之前完全按照学科体系、无视用人单位需求闭门造车式设置和建设专业的做法,无疑是先进很多。但这种思路需要对至少后三年的用工需求和能力要求进行精确预测,而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许多变数,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

3.从学生个体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看

就业或许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应视为全部仅盯住某一类岗位的入职要求来指引学生,也存在着给受教育者带来难以应对未来变化的潜在风险。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职业或岗位的变换并非无条件的,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教育至少应从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出发,在高素质的基础上追求高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从就业市场和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这两种需求从发,高职院校可分析自身教学活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在教育服务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而从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来设计服务产品。下面,以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这种专业设置思路。在教育服务产品提供者市场上,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是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和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区别主要是职业化教育和学科应用化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明显的区别优势———体育类教育服务。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比较优势在于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体育类及职业化。将这两大比较优势进行内涵上的丰富,并形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选择和设计时应考虑的两个维度: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1.体育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体育类院校,以体为本,这也是与其他类职业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之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体育素养的培养。《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不断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体育素养”有不少定义,但都是从别的角度去定义这一名词的。在此尝试定义适合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体育素养: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在体育技能与行为、体育知识与意识、体育个性与品德等方面形成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这一定义先在此提出来,可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体育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体育技能与行为,

(2)体育知识与意识,

(3)体育个性与品德。上面三项中,前两项属于显性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各种课程考试成绩、职业证书(如某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如笔考或技能考试)来验证;后一项属于隐性体育素养,体育对人格培养作用已有诸多论著,在此不再转述。一般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都会注重对学生显性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一技之长,但往往忽视对学生隐性体育素养的有意识培养。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隐性体育素养的提升会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职业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型院校,以市场为导向,是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类型体育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职业素养”(Occupationalquali-ty)并不多,有一条定义较接近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根据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一定的修正,得出合适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成为该专业方向所瞄准的职业或行业的入门人时初步具备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职业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技能。如从运动员转变为健身教练,需要有能力将运动技能转化为指导技能。

(2)职业意识(或思想)。

(3)职业行为习惯。

(4)职业道德。上面四项中,第一项属于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后三项属于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三年时间使得学生掌握体育、计算机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入门技能,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而隐性职业素养代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虽然看不见,但决定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决定一个技能人才长远发展和成就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而是其职业素养。从教育服务产品的角度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产品功能定位便可视为致力于提高学生(或学员)的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3.二个维度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将上面分析得出的二个维度作为四象限分析法的坐标,便可得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模型图(篇幅所限,图略)中,共有四个象限,各代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专业)在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大小的组合,Ⅳ象限表示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都较大,是教育服务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三、以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评价专业建设的合理性

这种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评价思路,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用就业率作为评价标准来说,更为科学。除了提升学生就业水准和获取更多更准的就业信息外,就业率往往由许多教育机构所不可控的因素决定,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中细分行业及企业的年景、学生原有基础、学生及家长所拥有的有利于就业的社会资源、偶然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培养人才的三年期间变数极多。用由这些因变量决定的就业率来否定或肯定某个教育服务产品,明显是不科学的。此外,这种评价思路往往更注意其隐性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创建专业特色。例如一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这一专业从表面上来看见似乎与体育不沾边,几乎无法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竞争时形成优势。但如果这专业注重对学生的体育个性与品德等这些隐性体育素养进行有意识培养,则可以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比较中独树一帜,形成巨大的比较优势。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取向,永远是一个社会热点。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高校应该紧扣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重点,而且“高素质”应该优先于“高技能”。以上两类主流观点的产生和冲突,与高职教育脱胎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背景有关。前者试图通过强调“就业”“应用”来突出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后者试图通过强调高职教育仍是教育来矫正前者的过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适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业”导向的缺陷,继而以体育高职教育为例提出“职业导向”和重视职业素养的办学探索思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篇16: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论文

论文摘要:

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维度的构建和不同类型、不同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比较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90年代初以来国内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并据此提出了评价和建议。

职业价值观又名工作价值观。国外一般称为workvalues或occupationalvalues.是当今心理学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领域中最有研究价值的论题。西方国家开始有关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陆续有学者对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从9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日益成为热门,研究者们用问卷法,一般常采用修订了的Holland的职业兴趣量表、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自编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上。根据CNKI收录的中文期刊.从I995—2005年以职业价值观为题目的论文有85篇。其中有63篇是以各种类型的大学生(高师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军校生、研究生、医学院学生等)为研究对象。另外,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为题目的有28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维度的构建;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不同年代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区别。

1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

研究者们对职业价值观作了不同的界定。楼静波认为,职业价值观是关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活的意义、职业等级等问题的价值的'评判,主要表现为: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选择原则、职业活动报酬的期望等问题上.其定义强调了职业价值观对职业选择的倾向性和指导性。

宁维卫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衡量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优点、意义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他强调了职业价值观的社会性。

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了人的内部需要以及职业价值观来源.属于一般价值观。

凌文辁、方俐洛等认为,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价值观”.也可称之为择业观。它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余华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余华看到了职业价值的社会性和职业要素的理想化目标状态。

于海波、张进辅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概念。

金盛华、李雪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其定义简单明了。

2 职业价值观结构

国内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时普遍运用的是修订的Holland的职业兴趣量表和Super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研究者们使用自编的量表来进行研究。国外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而使用广泛;国内自编的量表成熟度不够.使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

方俐洛、白利刚等在90年代中期对Holland职业兴趣量表根据国情进行了修订。Holland认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可以划分为六种。分别是: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1)、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1)。方俐洛、白利刚等在测试项目上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增删。

Super将工作价值观的内容分为15个维度:利他主义、美的追求、创造力、智性的刺激、成就感、独立性、威望、管理权力、经济报酬、安全感、工作环境、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生活方式、变异性。Super的量表在国内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测试中也应用得较为普遍。

凌文辁、方俐洛等人将职业价值观结构分为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其中声望地位因素有易成名成家、单位知名度高、较高社会地位、单位级别高、较高经济地位、晋升机会多、有出国机会、单位规模大、单位在大城市九个题项;保健因素有劳保医疗退休金、职业稳定、福利好、有住房能解决两地分居、职业环境优雅和收人高六个项目:发展因素符合兴趣爱好、学以致用、能发挥自己才能、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交通便利快捷、自主性大不受约束和能提供受教育机会。"

于海波、张进辅编制了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其维度结构为自我发展、人际关系、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较为适合中国高师生,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运用。

王垒、马洪波研究了北京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结构,将其分为工作报酬与环境、个人成长与发展、组织文化与管理方式、社会地位与企业发展四个维度。

金盛华、李雪借鉴台湾的吴铁雄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分成目的性和工具性职业价值观。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前者包括家庭维护、追求地位、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后者分为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六个方面。由于其使用的数据较新,比较适合中国当代大学生。

乙型肝炎医学认知状况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自我认知

影响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因素及对策教育论文

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土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高职生生涯规划观的调查研究论文

心理学心得体会论文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参考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失独家庭的策略研究论文

创业咨询师二级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状况研究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2023-04-21

聋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思考论文2022-12-18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2022-08-09

大学心理健康报告论文2023-06-01

大学生心理成长论文2023-06-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2023-04-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论文2022-09-12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2022-05-0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23-07-15

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