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精选13篇)由网友“meish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文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论文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论文
一、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1] [2]
篇2:寓德育于实习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实习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实习教学之中赵淑琴
摘 要: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训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实习教学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是技工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专业技能得以提高,而德育工作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只有寓德育教学与实习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提高技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技工教育实习教学德育工作
技工教育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途径,生产实习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技工学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训练,更要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学习,学会操作本领,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去生活,学会适应社会,更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做到又红又专,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想达到这个目标,笔者经过多年指导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认为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实习教学的始终。现就加强实习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疏”字当头,防患未然
来自农村的同志都知道,在风雨到来之前人们总是要疏通渠道,筑坝修提,让洪水按人的意愿流淌,一个班主任或一个实习教师,在自己班级或岗位的问题出现之前,要能看出苗头,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条件,引向正确的道路,防患于未然。每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前,首先给学生指出可能遇到的问题,讲述往届学生曾在实习中的经验教训,指出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到厂后要做好师生、师徒、学生与车间领导之间的疏通工作,使他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班主任还要注意加强与实习单位师傅及学生之间的联系,遇到问题随时调查处理,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习学生多、点多线长、分布零散,班主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到学生所在的岗位跑跑转转,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要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交谈、交流学生的实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疏字当头”,防患于未然的作法。首先要勤,要脑勤、腿勤,班主任的思想要走在班级的前边,做到“哭声、叫声、叹气声、声声入耳;校事、班事、社会事、事事在心。”
二、“导”字领先.晓情与理
“防患于未然”这是班主任的心愿,要完全做到困难很大,“除草三遍根难除,人教十年错还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出现后怎么办?简单粗暴生压硬批,势必压而不服,“按下葫芦起来瓢”,闭塞耳目,放之任之!必然导致问题丛生。“数不清,理还乱”。在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时要坚持“导”字当头,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犯一次错误,长一分见识,得一分启迪。
坚持“导”字领先,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心贴心,了解其喜怒,为学生分忧解难。下厂实习学生比较分散,不能将一个班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要想了解学生的喜怒,就必须多跑多接触,多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感到班主任老师时刻在关心他们。坚持“导”字领先,要做到晓情喻理,使学生口服心服。我认为“导”决不意味牵着学生跟自己转,而是给学生以正确的途径,思考的武器,让他们自己迈出步子,在问题面前做出自己正的确选择。
三、“爱”字于心,相互信赖
教育学生一定要爱学生,要常将“爱”字记于心间,时刻关心学生。爱学生,要像慈母爱孩子那样,对表现好的要爱,对表现差的也要爱。因为爱使彼此情理相通,情通才能理达。这样正确的道理更犹如股股清泉,渗进学生的心田。这种爱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教育因素中是一种最有效的催化剂。当老师像慈母一样对学生同情,关心、信任、体贴和帮助时,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爱戴和感激,从而促使他们向教师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师生之间会相互信赖。这样的教育是愉快的,其效果也是显著的。
四、“严”字为主,严抓细教
俗话说:“教不严,师之过”,“严师出高徒”。也就是说,教师的要求越严格,学生受益越大。这是因为“爱”表现了教育工作的策略性,“严”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原则性。前者是方法后者是立场。有“爱”无“严”,只能是骄惯和放纵,学生不会成才。班主任工作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要懂得“严是爱,松是害”。做到“爱有原则,严有分寸”,还要具有诚心,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生下厂实习期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下厂后学生分散了,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多了,思想,行为都变得复杂了,学生的心也散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严抓细教才能不出事。我的做法是:1、以车间(岗位)为单位,成立实习小组定期开会进行纪律讲评,实习研讨,操作小结。同时加强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提高。2、与家长取得联系(电话联系,书面联系)重点采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互通情况,共同教育。3、分片联系,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4、实习教师与班主任多联系,互相交换意见,共同管理。
通过严格管理和耐心的教育,促进班级的团结和进步,促进同学之间,师徒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五、“教”字在前,寓教于乐
实习中,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教”字在前,认真指导学生实习操作,手把手教他们,使他们学到真正的实际操作本领,达到考工标准要求。实习期间,利用空闲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富于时代性和教育性的集体活动。把思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有益教育,而且得到情操的陶冶和行为的训练。例如在学生实习期间经常性的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等,把青年学生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活动开展得好,班级面貌就好,学风就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考”字把关,又红又专
实习教学中,除了经常性地考核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操行表现。考核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班级的好坏。在每个实习教学点,学校、家庭、实习单位,联合建立德育工作网络,成立考核小组,制定明确教育目标和措施,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小结,讲评当月的操行情况,对操行差学生及时提出帮教措施,制订教育计划,充分发挥联合育人的作用,加强教育管理的过程考核。同时,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考核,落实“四有六定”的各项规定,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过硬的本领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素质,成为又红又专的有用之材。(作者单位:第二输油处)责任编辑:赵晨龙
朱可
在新形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坚持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队伍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和所要研究的课题。
当今,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容易诱发职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势,善于冲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凡是能有效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有利于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都应当大胆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的发展环境。
一、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在当代世界汇入”竞争中合作”为特征的新潮流,追求并实现企业内外部和谐状态,就必然地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理念,一个社会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顺利进步,一个企业也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继续发展。因此,构建企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同时也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一个有序的充满活力的企业,其内涵,一是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凝聚力强。二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和谐,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协调有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三是企业内部关系和谐,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干群团结一心,充满活力。职工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职工间互帮互助,诚信守信、融洽相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一)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新鲜经验,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要着眼于解答和解决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安定和发展,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在办实事好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服务职工中引导提高精神境界。
(二)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提出新要求。”和谐企业”的提出,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衍生而来的,与企业的经济建设、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位一体,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三)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创新机制。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实际,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要形成畅通的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急机制,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作用。企业和谐的基础是职工个体的和谐,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企业职工,产生烦燥、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这些疑虑和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企业改革改制,自觉地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舆论和激励鼓励作用。企业最基本的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巨大的精神合力。而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职工观念创新。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创新思想观念,解开思想疙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和激励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三)加强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程中,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战斗堡垒,使党员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先锋模范,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要通过各种教育学习教育活动,达到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党员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时时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周围的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促进”人企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组织保证。(作者单位: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
篇3: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一、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四化”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篇4: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粱国强
广东梅县华侨中学(514700)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德育大纲》指出:“中学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按照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抽象反映,在众多数学概念中处处充满着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数学中有大量对立统一的事物,我们通过对相近或相逆事物的分析比较,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如多与少,大与小,正与反,动与静,精确与近似,有限与无限等概念、方法,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比较而存在。这些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联系”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数学中存在着多种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可深刻认识这些概念、公式,又可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也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发展”是事物的必然结果,数学知识也是如此。通过教学,让同学们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看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数学教材包含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其中相当部分是中国的数学家创造的。在教材的引入中,介绍我国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无疑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祖辈的敬仰。
数学教材中有不少例题、习题、练习是有关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教育,从而在学习数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生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单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在工作中还注重开辟“第二课堂”,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德育渗透。如布置出“数学报”、数学学习园地、开展数学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各种氛围和情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把思想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不用严厉的训斥,也不用空洞的说教,而是用教师自身的师德表率,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供无字的教材、无声的教育。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素质融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一般说教难以产生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勤,带动学生的勤,以自己不怕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人格魅力,激励群体意志。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攻克学习上的困难。
实践表明,通过有意识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其他思想教育,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篇5: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总目标,“……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一、物理学本身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物理模型的建立等,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加以总结和推理得出的,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物理学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及其运用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和他的学生的代表作《墨经》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其中也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汉唐以王充著的《论衡》为标志,记载了大量的力学、声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的许多发现。北宋科学家沈括有巨著《梦溪笔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才观察到地磁偏角的现象早了四百多年。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其中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美妙的声音现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物理学家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比如,科学家牛顿勤奋和悉心钻研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四十年里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路程,这些成就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原子弹的试验成功、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等,都证明了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正如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安培,欧姆坚持不懈的故事,自学成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等,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如同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照亮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本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6: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
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
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文/于桂复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孩子们成熟早,但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发生谩骂、殴打、甚至惨杀老师的现象。这一切的发生令人费解。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深感教育中欠缺了一点什么,不,甚至欠缺了许多,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德育,只有德育到位,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英语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说英语的氛围。每堂课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张,所以就形成了重知识而轻德育的现象。但是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下面就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谈谈笔者的几点愚见。
一、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在英语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场景来对他们进行设身处地的德育教育。例如,四川地震中不顾自己安危拼力背同学的小英雄的事迹。在教问路用语时,让他们分组不断表演怎样指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坚实的乐于助人的烙印。世界需要爱,人人需要爱,“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是我运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当今中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合作能促使人不断与他人为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与合群观念,最终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走出小圈子,融入公共人群。我经常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取比赛方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单词、短语,甚至是语法。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教会他们读单词、理解语法,然后在小组内检测。各组开始力争上游学习,给予胜者小小的奖励,同时给予其他小组鼓励与表扬,在目标语言的练习过程中,每个同学必须在小组内找一个搭档进行对话练习,努力配合,最后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并把成绩记入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
二、教育他们学会感恩
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包括在文化礼仪方面。我们中国人很含蓄,不善于对家人、老师表达感谢。再加上现在孩子的时代特征――一家三代围着一个孩子转,总怕孩子受委屈、不幸福,总是在尽最大努力去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甚至溺爱孩子,至此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让孩子觉得家人、老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感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智慧。在整个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家人朋友。只要涉及家人朋友的内容,我都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让他们进行反复地先在下面对话练习。例如,在讲授初一第二单元的有关“Family Tree”这一内容时,为了让他们尊老爱幼、学会感恩,让他们勇敢地到前面和同学扮演各种角色,在家人或朋友面前表达他们的'爱和对他们的感谢,表达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谢。既练习了英语口语,又学会了如何用英语表达感恩的知识。课后让他们写My Father,My Mother,My Teacher的英语作文,使他们知道父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辛劳,让他们学会感恩。
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全球大问题。由于人类长期对环境的破坏,它就像魔鬼般地报复着人类,如地震、洪水、沙尘暴、全球变暖等,吞噬着我们的生命,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在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环境问题。我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备课,准备了丰富的课件内容。在进行教学时,我大量展示了一些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更多、更严重、更真实、离现在更近的图片,并用英语介绍这些图片,同时引入本课的重点和目标语言。例如,我特意制作了成片的大树被砍倒了,鸟从此再没有栖息的乐园的动画,然后让学生去写作文谈谈对环境的看法,以及我们能够为环境做点什么。最后我设置了目标检测,用了我们吉林北山的一些美丽的照片,让学生用目标语言去谈谈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为我们美丽的家园做些什么。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说人离开时记得关灯、节约用水、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东西、不用塑料袋,等等。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并善于发现教科书中有效的德育内容,因材施教,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不断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不但能让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更能使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中南大学,.
[2]毕迪迪。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中学英语教学研究[D]。天津大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七中学)
篇7: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一、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另外,要结合课本中安排的许多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四、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
[1] [2]
篇8: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诚然,德育工作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里,但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学占小学各科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又兼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接触学生时间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题眼的突破中渗透思想教育。
题目文眼,它隐含着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关键字眼的突破上渗透德育是很好的时机。 例如:我在教学《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时,首先从题目入手,要求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争气”,知道“争气”是全文的文眼,在释题时,抓住关键字眼“争气”进行有机渗透。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争气”在题目中的意思,从而领会题目的意思,渗透坚强意志,然后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有几处讲“争气”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览全文,通过突破题眼,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了要学习童地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为国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我认为在一篇文章学习的开始,突破题眼,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下步的学习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到水乳交融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教材实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首先是增强他们的自我完善意识。我在语文教学讲《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读书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讲生活中有关“爱”的故事,最后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有播撒爱的人才能享受到给予的幸福和快乐。
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要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通过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指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牢记烈士的鲜血,珍惜幸福生活,并学习烈士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祖国高度热爱之情。
三、培养道德行为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可以将某种思想意识定格在人的行动之中。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其实,道德习惯的养成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就拿学生写日记来说,它就可以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因为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写作中,可以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总之,只有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让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细雨,不知不觉地洒落在学生那幼小的心田里,真正做到春风化语,润物无声!
[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篇9: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论文
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论文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
1 正确把握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
纵观前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训练上,许多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另外,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素质。反过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2 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人文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
(1)摒弃功利价值,追求简朴自然。如《大学英语》等二册The Professor and the Yo―yo中记叙了爱因斯坦性格的几个方面,他摒弃社会功利,追求简朴,谦逊自然,毫无矫饰。若不具备如此良好的人文素质,爱因斯坦也许很难有那么伟大的成就,造福人类。第三册Why I Teach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真挚笔调讲述了他对学生的热爱,教书丰富了他的人生,使他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作者视富贵如浮云,追求人生真谛的心声让人振聋发聩。
(2)走出狭隘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走出狭隘的自我天地,树立起对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博爱的胸怀面对整个世界。Going Home中文戈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的错误,用爱的黄丝带温暖他的心灵,爱的感化使得一颗迷失的心重新踏上光明的人生之路。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中的贝O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北方军官,因为他不是敌人,也是某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她们的行为向我们指明了一条博爱的人生之路。
(3)藐视困难和失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A Fan’s Notes中莎拉虽然身患脑瘫,但她藐视困难的勇气和阳光乐观的性格带给每一个读者启示和鼓舞。(4)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善待自己、他人和自然,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 There Life on Earth? 等课文都关注这一主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3 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运作中,应研究如何根据篇章内容,灵活安排课堂讲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的介绍与讲解之中。不仅如此,还要研究如何加大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启迪。从而既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促进其听、说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心智,提高素养,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
(2)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良好的课堂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师生间除了语言点操练或巩固的互动外,完全可以就成长、健康、人与自然、人与人交往等内容进行交流,就某些方面获得指导或达成共识,师生各自的态度价值观也因有所分享而相长。互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开放。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所以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有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有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精神互动。教学互动不是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知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景中,在互动过程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和生成新知,从而实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
(3)教师还应建立愉快的课堂气氛、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须以爱施教,以情育人,既严格要求,又善于灵活处理和对待。同时,努力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配合,力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优化其态度、情感、价值观念、信仰等,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
(4)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良好的人格素养,在外语教学中无疑会显现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讲课。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外语教师高尚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磁铁效应:学生会愿意和老师接近,乐意跟老师交流,愉快地向老师学习,可谓是“度德而从之”。德国的迪斯多惠就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旦外语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他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感受。
4 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高尚的人文灵魂、深厚的学术功底、灵活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课程教育就会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从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9)。
[2] 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
篇10:寓“学习迁移”于教学之中
寓“学习迁移”于教学之中
江泳 浙江金华市城乡建设学校 322100)
“学习迁移”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继 的学习,叫做顺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叫做逆向迁移。学习迁移的性质又有正负之分,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 迁移。把所学的知识推广到其它类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平迁移。
本文就以中专物理教材“电场”一章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应用“学习迁移”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 系统化、整体化。
1 利用“顺向迁移”引导学生把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形成某一单元的“知识链”
“电场”一章可用两条知识链来研究。第一条知识链是从电荷受到电场力出发,研究电场的性质,这里的 知识点有“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场线”;第二条知识链是从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出发,引进了 “电势”、“等势面”等概念。在分别对学生进行这两条知识链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 出每条知识链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共同要素,以帮助学生进行顺向迁移,因为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新、旧知识 间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分量就越大”。以第一条知识链的教学为例。在这里,“电场强度”的教学是关键, 学好这个概念对“电势”的教学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定义式E=F/q中, 教师必须特别强调:电场 强度反映了电场中力的性质,所以它与一切外界因素(检验电荷q的大小、正负、存在与否以及检验电荷受到 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无关,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所以可以用来描述电场。教师可以与重力场 或ρ=m/v,R=U/I等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相同的要素,以便学生进行顺向迁移。
对“电场线”教师必须特别指出电场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和电场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的,但是 引进电场线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电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的弱强;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 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找出这些共同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电场强度”到“电场线”的顺向迁移 。
2 应用“水平迁移”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链”间内在的联系,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
我们把每一节的物理内容看成一个“点”,通过上面这样的教学,学生就可以把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成 一条“链”(称为“知识链”)。如本章中从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场线是一条知识链;从电势能→电势→等 势面是另一条知识链。在物理学习中,如果教师不但能引导学生找出每一条知识链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进 行顺向迁移,而且又能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链之间各对应物理量的关系以进行水平迁移,那么学生就能从某一单 元的“知识链”编织成为整章内容的“知识网”,形成一个全方位交叉的知识网络。
如在电场一章中,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出发,引出了“电场强度”、“电场线”等概念,形成一条 知识链;从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出发引出了“电势”、“等势面”的物理概念,形成另一条知识链。这两 条知识链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却存在着许多类同性。如电场力与电势能、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场线与等势 面,它们就是一对对相对应的物理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类似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使 学生进行水平迁移。以电场强度与电势这对类似的物理概念为例,教师必须讲清楚:电场强度和电势都是为了 描述电场而引进的物理量,所以它们都由电场本身决定,与一切外界因素无关。相对应的.公式E=F/q,U=E[, P]/q适用于任何情况;而E=kQ/r[2]、U=kQ/r 只对真空中的点电荷适用。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势是标量。在 匀强电场中U[,AB]=Ed。对其它两对类似的物理概念即电场力和电势能,电场线与等势面也进行比较,学生就 容易发现,在第一条知识链中的各物理量,电场力、电场强度是矢量,教师可提醒学生在使用这条知识链中的 公式时,如F=kQq/r[2],E=F/q,各量的正负号是否代入都无关紧要; 在第二条知识链中电势能、电势是标 量,在用公式E[,p]=kQq/r,U=E[p]/q时各量的正、负号就一定要代入。通过这样的教学, 不但可以使学生 顺利地进行水平迁移,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防止“负迁移”。
3“学习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随着教学的进展,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教师适时地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把平时学习的比较零乱的知识按 其内在的联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模型,那么就能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俗话说:会读书的人可以把书越读越 薄。之所以这样,是因他善于总结,以使头脑里形成知识结构的清晰图象,到需要时就能按照总结的纲要去思 考。
总结的方法很多,诸如结构法、列表法、归纳法等,按照本章知识结构采用结构法总结较合理,后面的图 表是其知识结构的网络图。
任何学习都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迁移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同时利用各种迁移 ,应为实现正迁移而教,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使重点突出,关系清楚,使 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人变得更加聪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受 益终身。*
篇11: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学之中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学之中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学之中
教学是科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政治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体现无限,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据研究表明,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仅能保持二十五分钟,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处理好知识难点、重点与学生课堂最佳状态的吻合,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巧设情境,在有限的时空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感情,发展了个性,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知识、能力、觉悟、行为”的统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创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获得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个体自己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个体自主地建构;这种建构产生的道德利于转化成个体自觉的意识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一种“中介”来激活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从而使学生将老师传授的道德内容同化、顺化、平衡为个体道德。这个“中介”就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国家教委督学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这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无实用。这种思想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尝试(一)、巧妙导入 吸引心、眼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这就像名演员亮相那样,能一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认真地研究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创设情境激起想像。如讲“情绪”一课,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指人心情的词语,请你们写在纸上,来“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写得最多,同学们议论纷纷,一下子提高了兴趣,唯恐落后,结果全班共写出了三十多个,如“兴高采烈”喜怒哀乐“等。此时,实际上已进入了本节课的新教学内容。讲“世界而生命而精彩”一课时,播放一些如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有切身之感的氛围之中,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二)、妙用漫画 寓教于乐漫画富有幽默感,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寓意,利用漫画提供的感性材料,令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更能够创设“乐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讲“抵制不良诱惑”时,可自己设计一幅简单的漫画:要河边画一条美人鱼,它手中捧着一盆五颜六色的水,非常殷勤、热情地邀请在干净水里游泳的鱼儿到它的所谓的“天堂”水中玩,对小鱼来说这里的环境美极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回答,你如果是河中的小鱼,你愿意去吗?以漫画为背景展开教学,通过漫画联想,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漫画作业,请学生自己创作,或者请学生搜集一些比较好的漫画作品办班级展览,这们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致,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绘画和鉴赏能力。(三)、模拟表演 身临其境初中政治教材的特点是从具体的事例总结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如果肯动脑筋就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了主体教学资源,让学生扮演课堂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角色,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习知识。如初一年级请学生当“心理小医生”,解决青春期所遇到的烦心事,开一间小的诊所,初二年级可以搞“模拟法庭”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讲“正当防卫”时,教师也可以先预设几个属于或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情境,能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组织表演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价,不要使课堂变成单一的表演会,教师所做的目的应明确,即加深学生对进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标。(四)、歌声嘹亮 升华主题从表面上看,音乐与政治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打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内心的感情共鸣,逐步展开想象、联想,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课堂上选用点音乐,这样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同时用音乐渲染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讲“性格”问题上,我将全班同学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环妨 以《好汉歌》为背景音乐,这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最后让学生齐唱《我的中国心》作为结束。学生在嘹亮的歌声中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是爱国主义,整节课的主题在歌声中升华。(五)、开拓视野 延伸课堂我们都知道社会是大社会,课堂是小课堂。单单课堂上教师4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只有理论现时没有实践的操作,即理论没有联系实际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不会长久的。所以必须要使学生实践,开拓自己的视野。当然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于现实的大环境操作起来有点难度,但“实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巧妙在设计情境,使这个实践也可以在讲台上、课堂上来完成的。如:设立“新闻联播”节目,由学生播报最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要闻,并作简要分析、评论,这就把课堂教学延伸了课外,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学生养成坚持看报刊杂志的好习惯。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与教材上的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学以致用”。这样有利于于学生了解社会,又能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使政治学科发挥其更佳的教育功能。
二、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师的要求创设情境,首先要求教师教学时充满激情。政治课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一位优秀的歌手之所以能打动听众,是因为他(她)在演唱时倾注了全身心的感情。教师站在讲台上如同演出,只有激情满怀,才能感染学生。因此,政治教师要热爱所教的政治课程,从而由热爱产生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真情,说真话,讲真理,做真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上好每节课,教师要力争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一进入课堂就调整好情绪,抛却烦恼和杂念,充满自信,专心上课。在讲课时使语调充满感情,表达清晰,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毫无自信,敷衍了事,话语干巴,连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教师,是不可能感染学生的。创设情境,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在对教材的讲述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以此激发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上初三政治课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迅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一内容时,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来创造设情境。教师先叙述英国的利物浦通过奴隶贸易由一个小村庄发展为一个大城市的历史,然后说:“利物浦现在是一个美丽多情的海滨城市,如果说它美丽,那么,请不要忘了它有一段罪恶、肮脏的历史,它的每一幢高高耸立的大厦都枕在无数个非洲黑奴的头颅之上;如果说它多情,那么,请不要忘了它曾经是何等的冷酷、残忍!就在它的每一处阴暗的角落里,都游荡着无数非洲黑奴的灵魂!”。用这种充满愤怒的声音,就能强烈地震动学生,也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随着教师对教材的生动讲述,学生必将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创设情境,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当代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喜欢思考,富有想象,较少保守,求新求变,最忌陈旧的观念,呆板的方式。教师若能抓住这一特点,提出一些新设想,新见解,尝试一些新方法,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政治课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如讲授初三政治教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时,播放一段关于长江水土恶化的录像《长江,我为你哭泣》,并结合录像设疑:“是什么造成成了长江让人哭泣的现状?怎样才能永久地让长江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看到土枯岩裸,污泥浊水的长江,同学们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憾,求知欲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立即活跃起来。教师进一步布置:我们所处的环境怎样,面对恶劣的环境有什么对策,并结合学生身边的事,要求学生对章江、贡江的水源进行调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后一课知识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创设情境,要求教师要会巧设疑问。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之径。设问的方法要明确,让学生知道从哪个角度,哪个范围去思考问题。接着可让学生讨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既能解疑释惑,加深对课文实质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创设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觉醒,那无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对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贯彻素质教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于政治课堂沉闷气氛的改变都有一定的好处。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进取,不断地积累。
篇12:寓“学习迁移”于教学之中
寓“学习迁移”于教学之中
江泳 浙江金华市城乡建设学校 322100)
“学习迁移”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继 的学习,叫做顺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叫做逆向迁移。学习迁移的性质又有正负之分,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 迁移。把所学的知识推广到其它类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平迁移。
本文就以中专物理教材“电场”一章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应用“学习迁移”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 系统化、整体化。
1 利用“顺向迁移”引导学生把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形成某一单元的“知识链”
“电场”一章可用两条知识链来研究。第一条知识链是从电荷受到电场力出发,研究电场的性质,这里的 知识点有“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场线”;第二条知识链是从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出发,引进了 “电势”、“等势面”等概念。在分别对学生进行这两条知识链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 出每条知识链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共同要素,以帮助学生进行顺向迁移,因为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新、旧知识 间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分量就越大”。以第一条知识链的教学为例。在这里,“电场强度”的教学是关键, 学好这个概念对“电势”的教学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定义式E=F/q中, 教师必须特别强调:电场 强度反映了电场中力的性质,所以它与一切外界因素(检验电荷q的大小、正负、存在与否以及检验电荷受到 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无关,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所以可以用来描述电场。教师可以与重力场 或ρ=m/v,R=U/I等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相同的要素,以便学生进行顺向迁移。
对“电场线”教师必须特别指出电场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和电场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的,但是 引进电场线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电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的弱强;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 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找出这些共同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电场强度”到“电场线”的顺向迁移 。
2 应用“水平迁移”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链”间内在的联系,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
我们把每一节的物理内容看成一个“点”,通过上面这样的教学,学生就可以把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成 一条“链”(称为“知识链”)。如本章中从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场线是一条知识链;从电势能→电势→等 势面是另一条知识链。在物理学习中,如果教师不但能引导学生找出每一条知识链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进 行顺向迁移,而且又能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链之间各对应物理量的关系以进行水平迁移,那么学生就能从某一单 元的“知识链”编织成为整章内容的“知识网”,形成一个全方位交叉的知识网络。
如在电场一章中,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出发,引出了“电场强度”、“电场线”等概念,形成一条 知识链;从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出发引出了“电势”、“等势面”的物理概念,形成另一条知识链。这两 条知识链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却存在着许多类同性。如电场力与电势能、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场线与等势 面,它们就是一对对相对应的物理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类似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使 学生进行水平迁移。以电场强度与电势这对类似的物理概念为例,教师必须讲清楚:电场强度和电势都是为了 描述电场而引进的物理量,所以它们都由电场本身决定,与一切外界因素无关。相对应的公式E=F/
[1] [2]
篇13:寓作文于游戏之中
寓作文于游戏之中推荐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也是难度较大、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更是“畏作文如虎”,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了。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如何渗透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其中运用了“作文游戏”指导学生作文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作文游戏”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如何运用“作文游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运用“作文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有关于人物外貌的片断写作训练,教师可制作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游戏“你猜他(她)是谁”。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仔细观察班上某一位同学的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写一段话,并注明被描写者是谁。然后,教师把写有外貌的卡片打乱顺序,随手抽出一张当堂朗读(不读姓名),让大家连猜4次。如果有一次猜中,就说明小作者观察和描写基本正确。如果连猜4次都不中,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特点,就“罚”他(她)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这个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作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联想游戏“对号入座”要求参加游戏者任意选择“人海、放焰火、升旗、听军歌、队鼓声、火炬接力、蝈蝈、梅花香、眼镜、家门、一分硬币、讲台”这12个实的事物中的4个,构思一段联想文字,然后讲出来(如果难,可先写后讲),最后评选出“最佳联想段”奖。
三、运用“作文游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我曾设计了一名为“谁是最佳解说员”的游戏。比赛开始,先让一位学生根据生活片断设计一分钟左右的有情节的表演动作(包括神态),后面几位学生依次为前一位当讲解员,要求讲解员口述表演者的外貌特征,神态及正在做什么,适当的地方可插入自己的想象。通过这则游戏,学生的观察、想象、判断、表述能力得以提高,而这些正是写作的基本能力。
四“作文游戏”不是让少数尖子学生表演,而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全面提高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谁是我班的'故事大王”的作文游戏。我先在班内的“学习园地”栏目里贴上一则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续写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自己贴到栏内,让大家评比,评出本班的“故事大王”。这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的兴趣高涨,连一些平时不太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也积极响应,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将“作文游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综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曾组织了一次“创作音带作文”游戏活动,颇为成功。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盒空白磁带,自编一个故事,题名为《星期天的奇遇》,然后在语文活动课上播放、评点。游戏的内容可以介绍人物(我的爸爸、妈妈等等),要求按写人物(我的爸爸、妈妈等)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介绍。其中人物的语言应是本人自己的声音;也可以现场描述“双休日里的集市”,要求除了用语言把集市现场情景描述一番外,还可用收录机录下现场的叫卖声、喧哗声,然后混录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篇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郁的“音带作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科学教师工作职责
★ 河湟随笔 育德
【论文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精选13篇)】相关文章:
高中德育工作如何展开的论文2022-08-17
略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2023-09-18
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2022-04-30
党员教师工作职责2023-07-11
德育教育教学反思2022-09-30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2022-04-30
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2022-12-09
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2024-01-02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总结2024-02-18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职责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