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

时间:2022-05-06 11:41:1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推荐16篇))由网友“Sunbeam”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

篇1: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

摘要:社会工程造价机构是重要的审核力量,风险客观的存在于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中,当然也是能控制和防范的。每个工程造价审核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具备控制和防范工程造价审核风险的意识。只有审核机构和审核人员真正建立起审核风险防范意识,坚持依法审核,才能防范和控制工程造价审核中的风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核;风险;防范

1解析工程造价审核的风险成因

1.1建设和施工双方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方主管及相应负责人对《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深、学习不够,不能按工程招投标活动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规范合同行为,例如:在合同签订时,存在少填、误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结算价格活口,使承包工程合同失去约束力,因此造成结算价格偏高,给工程造价审核带来风险的关键。

1.2工程造价审核的原始资料不完善

工程造价审核大多数为事后审核,它的原始资料主要依靠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所提供,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合同、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施工预算、变更、签证等相关资料;工程造价审核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受这些资料是否真实、是否完整及是否合法所影响。由于原始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这也是造价审核风险的原由。

1.3建筑施工主报审预算不准确

建筑施工预算中证据资料要具有合法性、相关性、充分性等条件。但往往施工方报审预算多用工程量的多报、定额的高套、计算工程量重复等手段,高估工程造价。又因建设方缺乏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管理人员,造成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合规的变更签证增多。比如乱签证、多签证、隐瞒施工情况这也是导致审核风险的形成因素。

1.4工程造价审核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工程造价审核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体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无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及执行情况。应包括审核从业人员的审核方法是否得当,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是否规范,审核技术手段运用和重点的确定是否合理等因素。工程造价审核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也会给工程造价审核带来风险;所以完善工程造价审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核乃是防范审核风险的制度基本保证。

篇2: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

2.1规范工程合同规避审核风险

做好审前准备工作,针对前期的工程招标过程,要严格依法按照程序开标、评标及定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应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监督,并职责明细分工、相互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强化行政管理及监督工作在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规范工程项目变更签证的办理程序,完善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的签订,办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深刻学习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加强提升建设单位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和职业道德。将审核风险尽可能消灭在前期阶段。

2.2做好造价审核准备防范审核风险

把好工程造价审核的准备关,深入了解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原始资料。认真核对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确定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承包方式及附加条款的.实践情况,要注意各项费用的计取是否按合同要求或项目建设期间有关费用规定计取,防止计算误差还应进入施工现场核定有疑问的工程量,同时收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会议记录、材料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资料,了解工程项目的竣工图纸、变更、签证、合同、施工方提供的工程结算书等原始资料。

2.3做好工程结算审核防范审核风险

工程造价审核取证工作应做到擅长严格搜集相关证据资料,首先,检查计算底稿跟软件计算结果一致情况,并逐项认真核实工程量,检查工程量计算式正确情况、查看依据是否充分。工程量计算式应核查材料价格是否真实,甄别定额选择项目的准确性和确定取费基数和费率是否正确等工作。并逐项核对计量单位、引用数据、调整数据、定额套用情况、分析综合单价的组成、数据汇总准确情况。清晰、完整地记录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底稿并完整准确地记录审核成果文件,以保证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2.4规范工程审核制度降低审核风险

工程造价审核风险的防范应不断的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并提升审核专业技术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及时学习相关的新法规,掌握有关政策和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每个年度参加继续教育及单位内部的年度考核。审核人员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比例,创新工程造价审核软件功能;审核人员在审核方案编制中明确工程项目审核编制依据、工程项目审核的目标、内容、范围、重点和必要的步骤等制定的审核方案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总结

在工程造价审核中应该合理规避风险,做好审核风险防范,把好工程结算审核实施关,必须做好审核取证和编制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底稿等环节。在实施中应该做到规范应用核查法、计算法、审视法等方式收集书面、实物、电子数据资料等事实审核证据;不断丰富自身的审核经验,从而及时发现并加以防范各种潜在的工程造价审核风险,提高工程造价审核业务质量,保证工程造价咨询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参考文献:

[1]李贺.工程造价管理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文洁.集对分析法在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3]郭丽辉.造价工程师结算审核风险的控制[J].会计之友,,(01):67-68.

篇3: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对策论文

1工程造价咨询管理中有哪些风险因素

建设工程造价会出现决算超过预算、预算超过概算、概算超过预算等等风险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在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工作中,必须掌握并规避工程造价的风险。

1.1工程造价咨询管理的风险概念和特点

(1)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的概念。我国传统的工程风险主要是由一种不确定的事件引起来然后达到的一种结果。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工程的结果与决策者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这种偏差程度就是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大小的程度。中国学者把火灾风险定义为火灾发生的比例和发生火灾产生的后果,主要是根据火灾的特点进行分析的;美国学者把风险定义为产生结果的不同,是根据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况下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而日本学者是将风险划分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把不利事件发生的比例和产生的后果定义为风险。各个学者对风险的理解程度不同,各个国家研究的方向不同,对危险的定义就不同,但归根结底大方向都一样,都是研究风险发生的比例大小,风险产生的后果程度,风险造成的危害面积。(2)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的特点工程造价咨询管理的风险有很多特点,下面对这些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风险的突发性特点是建立风险预警措施以及防范措施来预防突发性的风险;风险的客观性特点是风险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构成风险的因素出现了风险就会出现,所以人们要了解风险,发现风险的客观规律,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处理,有效的把风险降低到最小;风险的无形性特点是对风险没有具体的描叙,在分析评价风险时往往只运用概率比例、模糊概念及系统理论知识等;风险的`相对性特点是产生风险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而且会提前预知风险,从而降低风险;风险的多变性特点是由于各种因素对风险的影响,致使在结果和破坏程度上,产生动态的特征。

1.2工程造价风险的因素

造价风险不仅存在于工程投标报价中,还存在于订立施工合同的内容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人们很难在发生风险前确定和控制风险,风险是否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点发生,以什么形式发生,损失的情况是多少,这些都不确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商面临的造价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根据工程造价实现的过程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风险可以分为六种风险,包括社会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根据风险成分的不同,风险分为三种,包括确定性的造价、完全不确定性的造价和风险性造价;风险受工程目标的影响的因素,风险可以分为三种,包括质量风险、工期风险、造价风险;风险根据后果分为两种,包括纯风险和投机风险。分析工程造价风险,首先,要识别出工程造价风险因素,找出产生风险原因和风险存在的具体位置。还有一个因素是信息的不准确这些因素造成造价存在风险。

篇4: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对策论文

进行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工作时,首先需对工程造价风险进行识别,而检查表、流程图、头脑风暴、情景分析法、德尔非法和敏感性分析法是我们最常用的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识别的方法。采用识别方法来确定目标和影响的因素,然后根据文件资料,评估出项目的风险形式,直接或者间接的将风险识别出来。影响工程造价风险的设计技术方面大概是35%~75%,影响工程造价风险决策的方面大致范围是75%~95%,对工程造价风险的施工阶段的影响范围是10%~35%。由此可见,直接影响工程决策的主要因素是设计阶段,而设计阶段和决策阶段才是控制造价的关键部位。进行合理的设计,一方面满足工程项目的各方面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风险评价方法有:主观评分法、传统造价方法和决策法。导致造价管理事后控制的因素是概率分析缺乏可靠度和精确度。在对工程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要正确的评价风险管理,目的是为工程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还要根据相关信息的特性,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要从根本上将工程造价成本降下来。统计试验法又称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法,它的原理是在分析多参数、多种参数的时候,要根据相关的概率进行随机的变化。在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的时候,通过统计试验的方法产生新型的成本造价,对工程的成本才能有效的进行控制,这种分析法能够充分利用概率分布的优势,在进行管理决策时是通过投资分析的,这种办法的特点是使用十分广泛,信息预测比较丰富。

篇5: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对策论文

风险存在于工程造价的整个阶段,如果要想把风险有效的控制住,就必须要控制工程的整体性。

3.1风险遏制法

风险遏制办法主要是控制危险源,要减少造成危险的不利因素,从根本上控制危险继续延伸扩散,隔离分开保护对象和危险因素,对已经造成危害的部分迅速的进行处理,对受损害的物体进行快速的更新和修复。

3.2风险规避法

风险规避法是以中断的方式进行实施的,采用放弃原有工程的方式,设计时采用保守办法,利用科学的合同条件。这个方法是从根本上避免使用有风险的方案、技术、资源,目的是避开风险。特别注意的是规避的同时也会衍生出新的风险。所以,在风险防范中,采用最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防范。

3.3风险转移法

风险转移法实施时是通过一种路径将风险意识转移到与自己利益毫无关联的另一方,其主要包括工程分包、工程索赔等措施。比如,在进行工程保险担保的时候,将工程的风险通过购买保险和合同等方式转移给其他人,将工程分析得到转移,大多数这样的办法适用于概率比较小的工程风险中。

4结束语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保障了工程造价的效益。本文认为,想要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就要使用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对工程造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促进单位蓬勃发展。

作者:唐洵 单位:四川大明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茹泉洪.浅析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8).

[2]李蜀燕.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3]曾俊.工程造价咨询项目集管理[J].中华民居,,(7).

[4]孙海虹,叶晓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的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建筑学报.,27,(6).

[5]郭嘉,邹继雪.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浅析[J].山西建筑,.(6):243-244.

[6]李晓宇.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硕士学位论文..

篇6:工程审核结算中如何控制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审核结算中如何控制工程造价论文

一、保证工程造价与工程量之间的一致性

对于工程总体造价带来直接影响的另外一个核心因素就在于工程量。在部分工程建设期间,市场会发现的是,这类施工单位要么是漏记,要么就是超出记录,这直接导致最终的工程量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而要避免这方面情况发生,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面的审计,防止出现造价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并且在对不同等级的工程项目审计期间,可以进行分派审计人员的措施,对于某些部分规模较为大型的工程项目,这类措施尤为高效,最后秩序总结信息即可。

二、确保工程审核程序的规范化和风险因素的调整

2.1审核程序的规范化

在工程项目审核结算过程中,应该确保其程序的规范化,促使工程项目总造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很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审核结算程序大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审核结算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不高。第二,审核结算人员自身的审核计算程序化意识较低。针对这些原因,笔者建议在工程项目审核结算之前,应该加大对相关的审核结算人员的`审核程序教育和相应的技术培训、指导,同时还应该在思想方面增强审核结算对该类问题的重视,在根本上减少因审核结算人员自身的主观因素对工程项目总造价造成的影响。

2.2风险因素的调整

根据合同中的风险内容以及其相关的调整方法来进行风险因素的调整,若在实际风险处理过程中,在合同中没有提及到该内容,可以按照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造价管理部门所提出的相关规定来实施。通常情况下,工程总造价合同中的价格涨跌风险与工程量误算风险都是由工程项目的承包人来承担;若超出了范围的价格涨跌风险通常是由发包人来承担;不可抗力或者政策性的调整则也是由发包人来承担。

三、针对工程质量需求合理套用定额

在工程项目审核结算过程中,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质量来合理套用定额能确保工程项目总造价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在审核套用定额的时候,应该依据工程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的签证记录和通过建设方签证同意的工程项目施工图纸,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情况来准确且合理的套用定额。对于那些实际工程项目质量不是很高的工程,即使具备了这些原始的各项依据,也应该针对建设方相关管理人员的意见,适当调整其套用定额。

四、费用计取的合理以及计算的合理

在工程项目审核结算过程中,计费与取费的准确性、合理性是确保工程项目总造价合理性的关键环节。在工程项目审核结算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有关调整结算文件中相应的规定来合理结算,并且合理计取费用。在审核的时候,应该根据费用核实的有关计算程序来实施审查,避免在不该计费的时候却计费。在明确取费标准时要确保其和地区分类工程的类别保持一致,确保其采用的预算定额与取费定额相匹配。在工作中,由于最后结算工作较为繁琐,其分工必须要细致,同时还要进行二次审核工作,以此确保最后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审核结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使得该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效果,就必须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多个不同的部门共同配合工作。尤其是审计人员,务必要以职业责任心的态度来执行审计工作,公事公办,保证最终结果的客观性。此外,当前建筑行业是持续发展的,其中的变化因素较多,审核结算工作也应当要不断的完善和强化,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审核工作需要,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篇7: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投资风险是指大中型施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由于受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大中型企业的预期收益,与最终所得到的收益存在一定偏差的风险。大中型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大都是由于政策变动和垫付项目款项等原因,导致所投资的施工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的收益,使得企业对债务的偿还能力变得不确定所造成的。

第1: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空间,也使得建筑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大中型施工企业更容易受到这一外部环境的影响,大中型施工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施工企业,

由于其工期较长,投资较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这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外部环境中,随时可能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因此,探讨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控制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以期为大中型施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大中型企业在筹资时,市场经济环境和资金的供需市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财务所带来的风险。

当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施工企业先施工后结算的行业规定,使得施工企业前期对资金的投入较大,而要保证施工正常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筹资,导致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以至于失去偿还的能力。

2.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大中型施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由于受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大中型企业的预期收益,与最终所得到的收益存在一定偏差的风险[1]。

大中型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大都是由于政策变动和垫付项目款项等原因,导致所投资的施工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的收益,使得企业对债务的偿还能力变得不确定所造成的。

3.营运过程中的风险

由于大中型施工企业的生产周期往往比较长,先施工后结算的运行方式,导致大中型施工企业在前期,投入了大金额的资金,只有在项目验收完成后才能回收资金。

而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拖欠工程款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大中型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

4.市场面临的风险

招标文件、国家政策的变化、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机械设备的变化等,都会对大中型施工企业地财务风险造成直接的影响。

市场环境要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资金要素、国家政策、设备供应市场和材料市场等。

二、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当前我国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不仅包括受到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受到了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影响。

1.内部环境

大中型施工企业的内部环境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企业产权治理结构、信息的不对称和施工企业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

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直接决定了大中型施工企业的项目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2]。

当前在很多的大中型施工企业中管理粗放,管理机构设置也不合理导,从而致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规划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化程度也比较低,从而加大的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是由于大中型施工企业的领导层,

没有及时的将命令传达下去,导致下层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接到消息,这一现状使得企业内部的沟通产生了障碍,使公司内部的管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由于项目目标难以准确的传达下去,就容易导致工程的延期;在当前的大中型施工企业中,由于施工队伍的素质普遍较低,从而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所以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经常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

而这一现象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也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2.外部环境

导致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宏观环境、建筑行业环境和自然环境。

宏观环境由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组成。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的随时调整,直接影响了大中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方向和重点,但往往施工企业难以对国家的政策进行预测,导致施工企业的发展直接受到了影响;大中型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影响与变化,经济环境由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与体制共同组成,这些因素对大中型施工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施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相应的发展机遇与投资风险;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受到建筑行业环境的影响。

由于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都具有相同点,导致很多的施工企业开始了恶意竞争,通过降低价格等手段进行竞争,导致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到了影响,甚至陷入了财务危机当中。

三、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

1.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内部环境的优化

内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因此,大中型施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积极地优化大中型施工企业的内部环境。

对企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可以从企业产权治理结构、信息系统和施工企业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着手进行优化,构建良好的组织机构,将组织机构向扁平化发展,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送,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深入灌输,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预防工作。

2.加强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应对与分析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是大中型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要加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应对突发的外部环境风险,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的损失。

其次,也可以通过分析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与趋势,来积极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将近几年市场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和施工项目的发展前景相互结合,将企业内部的投资方向和组织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

最后,也可以加强与金融行业以及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合作,将银行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应用到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当中。

3.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

只有加强对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才能更好的对所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

而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就需要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对施工项目的说明书、项目施工合同进行收集,同时,将对施工项目的制约因素以及和项目有关的决策,进行财务资料的汇总[3]。

而后,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将企业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识别出来。

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工作分解和风险核对等方式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工作。

4.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估

对所识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大中型施工企业,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可以从施工项目的风险评价和施工项目的风险评估两部分来完成。

风险评估是对施工项目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概率大小进行评估。

风险评价是对施工项目中财务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以及企业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

在对施工企业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将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和个别风险评估出来,还要将企业对这一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从而保证财务风险在大中型施工企业的接受范围之内。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渐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而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客观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大中型施工企业由于施工的规模较大,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多,所以在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将能够决定这一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

因此,大中型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也只有了解了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和形成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大中型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樊继贤.国有石化工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

[2]陈晓丹.试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以施工企业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5):186-187.

[3]刘林峰.高铁建设中,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经济,2010,(24):141-143.

第2:公路施工企业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越来越重视,建筑公司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意识,运用现代化施工理念,聘用施工专业人才,加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力度。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机制,让很多建筑公司面临发展的困境,如何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突破公司发展瓶颈,是现在很多建筑公司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事前预测分析、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能,树立企业形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不足,导致在建筑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资金不足的情况,其问题主要是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意识落后和成本核算意识薄弱,在工程开始以前,

建筑公司都需要运用多方面的数据(地基价格、材料价格等)对工程投资进行估算,确保整个工程的资金链不会出现问题,但在现在的情况却是工程已经在施工了才做预算,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没有综合考虑影响到工程预算的因素,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支出,增加整个工程预算。

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加大了建筑公司本身的资金压力,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等工程竣工后成本才被计算出来。

这种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二、加强公路施工企业实施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

(一)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不断进行创新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施工建筑企业也不例外,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各个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对内部机构、制度体系等进行创新改革,

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过不断精简财务机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素质,完善业务指标考核机制,真正使企业的管理做到奖惩分明、权责清晰、信息对称,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现代财务管理的重大作用,

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合理优化配置施工企业的各项资源,对于集图式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通过收回下属各项目的财务管理权,集中到企业上层,每一个施工项目部不需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从而做到统一管理、一同规划,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实现上下一体化。

(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资金利用率

施工企业要想不断提升财务费用的利用率,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核算制度,通过良好的企业社会声誉,不断加强银行征信化建设,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投融资,不断拓宽资金的利用渠道和来源渠道。

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合理调整财务杠杆比率,加速资金周转流通,通过推行“收支两条线路”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的资金利用透明度。

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核算监督,弥补传统的财务恶性腐问题,杜绝做假账等不良行为。

所以应该不断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财务人员要恪守职业技能道德准则,通过不断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向上层机构提供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以便管理决策的有效实施。

(三)核算施工材料,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优化工程结构,核算施工材料,要求建筑工作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把控好每一环节,照顾到每一个施工细节,定期进行工程图纸检查,保障建筑工程的合理化,在结构优化技术的帮助下,合理安排工程资金,加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方案设计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

强化建筑质量意识,积极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方法,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加大科技进步与提高工程质量的结合力度,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提高施工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意识。

篇8: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诸多问题的出现严重的阻碍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企业中财务风险问题。

第1: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在国家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一些相关文件对这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国有企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这更大的经营风险,出现越来越多问题。

跟我国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缺乏。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我国现有的企业风险管理现状,本着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对我国国有企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开展了全面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相对价值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限制,使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发生偏离,导致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无法按照计划实现。

在国有企业内部,良好的财务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各方面的数据,通过合理分析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内部风险进行有效化解,通过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损失。

一、国有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主要原因

1.国有企业内部风险预警机制相对薄弱。

在国有企业经营内部经营模式中,最初是由原本的计划经济演变而来的,国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思想意识薄弱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中,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企业风险防范知识严重缺失,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只是将重点放在做好账和管好钱两个方面,没有将财务风险管理的范畴拓展到市场,在企业的各项债务、资金和投资等方面,处处存在隐患和风险,使固有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2.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存在一些欠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公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审批程序过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内部各个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对各类风险惊醒有效的梳理。

比如,在国有企业内部的事监会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

在企业内部同样缺乏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中,存在这各种各样的缺点,对审计的严重不重视,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可行性方面存在问题。

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对风险预防方面都是在形式层面上的操作,或者是风险预警投入的成本过高,这种成本风险预警机制根本不符合国有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可行性方面比较差,企业在对面风险的时候没有科学合理的措施。

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不惜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现金管理模式,国内大型企业都要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是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会面临这更多的挑战,根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无法收回的款额多达千亿美元,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十分紧迫。

二、国有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原则

1.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

在国有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财务风险一般都是出现在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在建立预警机制的同时,必须要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建立的机制更加便于操作和执行。

风险预警机制必须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特点,在难度方面要相对降低,使那些具备一般财务知识的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范就可以进行实施。

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国有企业必须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将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数据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对日常监督手段的强化来有效避免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企业实际经营效果。

2.要科学考虑成本效益。

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由于其本身特点,预警机制在考核方面不方便执行,所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方面,很容易出现只增加成本而不产生效益的顾虑,这种成本方面的问题导致风险预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故此,在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实际情况,通过财务措施的方法来进行考量,有效地减少成本,全面夯实企业内部的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多方面改革有效降低风险预警方面的成本费用,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重点全面和激励的原则。

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保证企业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受别的方面影响,在预警模块的设置上要保持独立性,使其科学合理地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有效结合。

比如,在一些国有的商贸企业中,需要将内部预警机制的资金、存货等方面监控工作结合,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更多的是需要考虑融资和投资,在预警机制中,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在企业内部的存在财务风险的工作模块全部建立起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要与企业内部的财务考核有效结合在一起,对风险预警进行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保证预警机制的科学实施,以此来促进预警机制的全面提升,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三、国有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措施

1.进一步明确部门管理工作。

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来进行落实,归口落实部门一般是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在工作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找出相应的办法,来完成企业日常的核算和内部管理,通过核算或者统计的方式,来完相关的数据统计,在完成风险预警的过程中不需要再设计专门的部门。

这样做可以科学有效地节约企业内部的经营成本呢,在进行风险预警防范的过程中,相关财务负责人要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比如,某国有企业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将企业的总会计师当作第一责任人,这样可以达到更加方面推动企业预警机制的实施。

2.完善跟踪监控预警工作体系。

在国有企业内部,相关财务人员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梳理,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企业内部的预算和执行情况,通过年度工作考核等有效方式,来完成对风险的敏感性分析预测,工作人员要充分关注企业内部的敏感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跟踪体系,设置跟踪表来作为风险预警的有效依据。

比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费用,可以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按月跟踪,也可以通过周期跟踪的方式来完成企业内部的成本预测,在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预警级别。

3.科学合理制定风险预警步骤和方法。

要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将前期工作进行有效统一,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按照科学的原则和预警方式,对整改和奖惩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再通过制定相应的流程化准则,来有效推动风险预警机制的贯彻落实。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特别是在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必须要增强自身在管理和预防风险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盈利的最终目的。

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简单易行和考虑成本等方面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采用内部奖励机制,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符合实际的方式将风险预警工作做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肖华,李建发.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74-80.

[2]李梅.对建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思考[J].西部财会,,12:42-44.

[3]郭华.关于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探讨[J].商业会计,,17:59-60.

第2: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然而在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诸多问题的出现严重的阻碍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企业中财务风险问题。

本文从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构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防范和控制系统。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钢铁企业中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愈发多样化、复杂化的财务风险成为了当下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此外,随着我国越来越多钢铁企业上市,资产经营上这些钢铁企业原有的管理逐渐的转变成资本经营管理,在管理模式上也逐渐的买入到以财务为主导方向的阶段,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也愈发显得重要起来。

因此,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在目前众多钢铁企业中也越来越重要。

一、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钢材供应量已经逐渐的超过了需求量,从而使得在生产能源上很多的钢铁企业都无法做到完全解放,钢材在价格上也出现了非常巨大的浮动。

价格上不断上涨的各种钢铁材料,特别是不断上涨的有国外引进的铁矿石价格,使得在利润上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出现增长和下跌现象,甚至一些企业还出现了非常巨大的损失,我国钢铁材料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烈起来。

而想要生存和发展,国内钢铁企业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加强、对效率进行提升、对经济规律进行遵循,从而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完善自身的机制体系。

二、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预警系统的构建

(一)财务控制体系

钢铁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就在于财务管理体制,企业整个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就在于财务决策管理权限的划分。

因此,在对钢铁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在控制能力上对钢铁企业中的主公司进行提升;应积极的将良好的控制环境给营造出来;建立钢铁企业中的信息系统,并加以完善;对企业中内部审核计算的作用力量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科学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

例如我国的鞍钢集团,已将建立了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也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实施。

集团公司使用资金、筹集资金、资金分配以及分属公司的成本预算、资金预算以及利润预算都得到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详细规范。

同时,鞍钢集团也将成本费用预警机制进行了全面实施。

从而使公司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还能自动报警超出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对应项目的预算金额。

而这些制度的落实和贯彻,很大程度的加强了鞍钢集团对线下公司的控制。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设计和选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资金结构预防报警指标、赔偿能力预防报警指标以及资金运用效率和盈利能力预防报警指标是钢铁企业中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三大组成部分。

可以有效的对集团经营的可靠程度进行监测,从而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判断。

三、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一)防范和控制好筹资风险

所谓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金市场和当下进行环境的不断变化,造成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情况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而为了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就必须对企业中债务和自有资金、长期和短期资金之间所存在的比例关系合理的进行确定。

在筹资方法上要选择正确,在筹资的时机上要适当,同时还要通过运用不一样的方法对筹资结构进行确定,要让筹资结构选择上找到最为合理的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让筹资的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二)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

所谓的投资风险是指企业通过相应的活动而取得了足够的资金后,资金的投入使用的实际情况和预期情况出现不一样现象的可能性。

为了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应该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

通过对投资组合理论的运用,在投资上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使投资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分散。

(三)资金营运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将资金的进行使用到资金使用后收回来的过程就是钢铁企业的经营运转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钢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现金、应该收到账款。

因此,为了很好的控制这种营运风险,就需要在日常资金的需求量上以及资金的支付时间上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及时的掌握,从而可以对现金余额的合理进行确定,并借此来对现金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此外还应该不断的分析企业所拥有现金的机会、短缺以及管理成本,将企业所拥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找出来。

篇9: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论文模板

企业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清楚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可能负债情况,及时调整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现金流量的配置符合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企业合理分析资金、生产、营销的关系,并充分利用营销的手段获得利润。总之,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

第1: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发展壮大,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所以企业财务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

本文就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控制;策略

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想要继续发展就必然会面对很多的风险,这其中财务风险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所以企业管理层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健全风险防范体系,保证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压力,确保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1企业财务风险的发展现状

1.1出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性活动,企业在这种风险背景下发展就必然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风险,而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因各种因素导致企业不能正常运行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一种风险。

财务风险贯穿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始终,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营发展就意味着面对了更多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这些外界因素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而财务风险就目前的发展而言除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税收政策等影响外,还受到了企业自身资本结构、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如何协调内外部因素是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关键所在。

1.2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全面。

全面的评价指标才能保证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准确性,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仍然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现在常用的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估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模块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

这三部分中盈利能力评估和偿债能力评估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计算分析而得到的,而企业的成长能力评估则是依据于企业人事、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在进行实际评估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成长能力评估的基本要素同样包含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三方面,

这三个方面也受到财务指标的影响,由此来看,在进行综合评估时仍然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评价因素,评价结果难免会出现偏颇。

第二,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

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时所用的评价模型中的很多评判因素都是由财务管理人员自行确定的,比如在确定企业非财务指标时如何确定企业相对稳定人员数量和流动人员数量时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怎么选择确定全部由财务管理人员自行掌握,这种数据采集方式具有极大的主观性,

而不客观的数据采集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如果所有的财务风险评估都是建立在不准确、不客观的基础上的,那么企业必然难以准确把握真正的财务情况。

第三,财务风险评价的内容不专业。

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时必须有专业的财务人员支持,专业财务人员才能把握准确的评估内容,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时以国家宏观政策作为评估背景,综合考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税收政策、当前人民币汇率、实时银行利率浮动、同行业竞争水平和产品销量等因素,这些复杂的内容必须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

另外,若是在财务风险评价时选用的评价指标不专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掌握正确及时的数据,最终不能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和控制的具体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当前经济市场的迅速变化,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风险评估,由于我国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历史还不长,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外国发展经验,摸索出真正适合我国经济现状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1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已经较为全面,基本能够包含企业运营过程中会涉及的各方面,但是今后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侧重点,着力于改革评估的方法,让计算方法更符合当前企业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先进的计算方法能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掌握财务风险,

最终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工作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协调运转。

2.2确保风险评价内容的客观性

过去的财务风险评价方式主观性太强,受到这种主观性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并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所以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确立一套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价模型,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有效。

想要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就必须摒弃当前的评价模型,转而采用更为先进的方法,尽量做到在计算过程中将人事变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种计算方法也要求更加具体细化分工和收益,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提升了评价客观性的同时,工作量和计算难度也在大大提升,一般情况下适用于企业较为重要的财务风险评估场合。

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制合适的风险评估指标,既优化了评估指标也提升整个风险评价的效率,进而让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更具科学性。

2.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人员息息相关,财务人员直接影响了最终的评价结果,企业想要改变目前风险评价的现状就必须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将培养财务人员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策略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也会应运而生,现代化、科学化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是今后进行风险控制的工作重点,而这些新操作方法的实现离不开财务人员,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注重培养财务人员,让财务人员素质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3结语

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自身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根本原因,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和控制是每一个企业需要深思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与科学发展现状,找到真正符合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让财务风险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仲艳茗.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4(24):167~168.

[2]连建新,崔月升,尹继北等.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内部管理控制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35(05):10~13,24.

第2: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规避分析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生成那时候起就必然会存在,因为一个不以利益为目的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

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财务风险,并加以分析其特征、存在形式、成因,再有效地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规避措施

一、正确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用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遇到财务风险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要认清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到防范风险的对策,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使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哲学中,马克思理论哲学阐述到资本家的目的就是资本增值手段。

企业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的产物,具有客观及主观上的不确定性。

这也充分解释了清楚认识财务风险,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从而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使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成因系统地加以分析,以获得更好的规避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在资金流动过程中操作不当,例如资金的来源不合法,资本结构配置错误,信用损失,企业内部矛盾,领导决策出现问题等。

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

1.企业内部矛盾。

从社会产生起也伴随着矛盾的产生。

在企业发展中也会存在着企业内部矛盾。

这主要体现为企业思维或战略导向不同,在有些决策上观点不一致,立场和目的不同,自然使的力也不同。

同时工作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也会导致利润的差异。

思想不同导致行为上的不同。

领导决策出现分歧,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若是没有清楚认识到市场的供需问题、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走向,盲目的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无论是以主权资本方式还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的资金筹措都存在风险。

一个企业的发展绝离不开优秀的领导。

企业积极关注并获得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合理分配资本结构即负债规模,筹资期限结构即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在产品质量上把关,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自然法则。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毫不犹豫敲毁不合格的产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企业在制定产品之前,首先就是要充分调研顾客的需求,后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没有质量的东西注定是会被淘汰。

这同时也注定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需求也多种多样,这就给企业在产品的物美价廉上提出挑战。

挑战是与机会相关联的。

企业在产品的创新,制造出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打破传统,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并发展壮大。

3.资金流动的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就必然涉及资金流动的风险。

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资金流通过程中的不合法手段等都会造成资金流动过程的风险。

企业投入资金后,最终的收益远远小于预期收益,那么风险程度大。

同时,资金流动的过分分散也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一个企业也不是拥有三头六臂的。

企业在收益良好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也会导致风险的出现。

同时,企业若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就很可能造成还债能力急剧下降、支付压力大,进而陷入财务危机。

(二)企业风险的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具有客观性,主要是为市场的动态变化。

市场并不以人的意志存在,自然不是企业所能决定。

企业财务的外部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财务管理系统滞后性、财务决策的失误。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企业清楚认识到财务风险,预防风险,抑制风险、转移风险、利用风险,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

主要内容如下:

(一)企业领导方面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预测理财过程中可能隐藏的风险,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判定,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有效地通过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来源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手段减少投资风险。

同时,把握好筹资机会、筹资规模、筹资组合、筹资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情况选择筹资机会。

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筹资渠道一定要合理合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法律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只有合理有效,才可以实现经营目标,不然筹资渠道的不确定性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投资方面

企业为扩大规模及获得更多的利润通常会选择投资。

那么,稳步推进多角经营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但,这应该是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市场的走向,政府的政策走向决定的,如果不切实际地乱投资,结果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反而使企业走向衰败,巨人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企业投资就必须审时度势。

(三)现金管理方面

企业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清楚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可能负债情况,及时调整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

现金流量的配置符合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企业合理分析资金、生产、营销的关系,并充分利用营销的手段获得利润。

总之,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

篇10: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摘要: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防范对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对策

1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出现不稳定性的情形。

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未来经营方面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偿还债务本息产生不确定性的情形。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经营信号,它存在于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企业分析和判断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具体重要的作用。

2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宏观金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对企业的筹资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银行利率的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宏观信贷政策的改变、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的要求、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交易的控制手段的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财务管理造成各种影响,会使企业融资环境发生变化,对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2国家经济法律环境因素会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影响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法律规范着企业的经营行为。

同时国家法律又会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保护。

经济法律会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法律的颁布与修改、调整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决策等经营管理行为等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否则对出现违反现象。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超越其法律范围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干预和制裁,甚至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受到法律的惩罚,引起财务危机,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

2.3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属于经济环境范畴,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的调整,都会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开展,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和决策,使企业的经营产生不稳定性,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加大了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政府的税收法规的修订对企业的税费支出产生很大影响。

国家的各种税款对企业来说是强制性的,作为企业必须按时上缴,不可能有长时间的拖延,确认了应缴的税款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支付,对企业来说形成了现金流出量。

而企业对税收的合理规划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及其调整,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2.4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缺陷的影响

由于有些企业追求发展速度,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扩张需要的情况下,大量的借入债务资金,使企业的负债率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

而资金结构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量不稳定,使得企业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很容易产生财务危机。

有些企业盲目扩张,有时候会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筹资,甚至不考虑财务风险因素盲目扩大其生产规模,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由于投资决策的失误,使项目投资建成投入生产后没有利润甚至产生亏损,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失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扩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

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活动管理的全过程,任何方面出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意识,并将其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制定会计政策、财务制度来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

要定期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财务风险管理好的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贯彻到各项风险管理工作中去,当企业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有及时应对的具体对策。

3.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

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比较好的方法是事前进行财务规划,制定防范财务危机的应对方案,运用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系统指标来管理控制财务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准确地掌握财务风险源和种类并能够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判断。

建立健全财务信息运行网络体系,保证及时得到高质量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指标。

选择能够反应企业长期财务状况的指标建立企业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指标,对企业的债务进行动态管理。

3.3提高企业资金的管控能力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顺畅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应合理调度使用资金,根据企业的资金运行的规律和生产经营的特点,适当安排资金的使用,即能保证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又能够及时地归还到期债务的本息和应分配的企业利润。

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避免出现支付能力下降的关键环节。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客户应做到事前进行科学地信用评级,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

事中应做到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坏账的产生。

事后进行总结,加强对坏账的管理尽量减少企业损失,保持企业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

3.4建立健全企业的决策制度体系

企业的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它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机制等。

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执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科学的企业财务决策制度系统能够使各层面的决策和执行产生效力,为防范财务风险创造了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防范与管理财务风险的基础工作,应引起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龚林.企业财务危机及其规避[N].西安财经学院学报,(04).

[2]万宝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02).

篇11: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摘要:煤炭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在国家工业化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煤炭的开采和管理缺乏集中和有序性,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浪费,在此背景下,国家逐步加强了对煤矿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

许多煤矿企业优胜劣汰,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提升。

本文主要从资源整合前、整合中和整合后,煤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形式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在资源整合趋势下增强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以有效促进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煤矿企业资源整合是国家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到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通知》,都深刻地表明了国家对煤矿企业资源整合的决心和支持力度。

要求大型的、生产效率高的、管理水平好的企业兼并或资源重组那些小型的、资源生产效率低的安全隐患大的煤矿企业,从而培育大型的煤矿企业集团,实现煤炭资源的集中管理,有效地优化煤炭产业的资源,走资源整合、产业重组的道路,为国家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高效的管理支持。

但是在产业重组的过程中,随着企业重组并购的产生,和资源管理内容的扩大,必然会相应的产生许多管理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管理则是当前煤矿企业资源重组趋势下面临的重要风险类型,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提升和可持续的运营。

一、整合前、整合中和整合后煤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形式

1.整合前——财务调查信息失衡风险

煤矿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之前,为了得到更多的整合效益,许多企业都会积极地抢占煤炭资源先发制人的优势,但是由于信息市场的不对称,往往会在整合时使并购方对相关财务信息产生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偏差。

在企业进行并购之前,需要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事先调查,要对目标并购企业当前的财务和各项运营状况进行事先审阅和评估调查,以充分地掌握目标并购公司的各项财务信息,确保并购方在充分的事前调查信息的基础上,保障财务管理方式和模式的正确性。

但是现实往往是在调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例如许多被并购方,由于心理上的不接受往往不能将自身实际的财务信息准确的、全部的告知并购企业,对矿井当前现实的工作情况有些也会因为运营管理的问题,为了得到更高的并购资金而选择遮遮掩掩。

再比如客观上许多并购企业在财务评估人员的作用发挥上较匮乏,不能很好地对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储备状况、矿井生产力状况、采矿技术条件、盈利状况等进行充分把握,最终会使并购企业因为各项信息的不对称,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2.整合中——支付和融资风险

在煤矿企业资源整合的大趋势下,企业重组和并购已经成为当前煤矿企业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许多大型的国有企业也往往会遵循国家的政策和方针,选择企业并购重组的方式,进行煤炭资源的整合,在重组过程中,企业必须向被并购方支付大量的并购资金,才能充分掌握资源优势。

由于资金量的巨大,企业往往会出现资金不足或匮乏的问题。

再加上随着并购的逐步进行,企业要承担的各项费用也会逐步提升,如职工变多就会增加薪酬、企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资金投入量大等,都会让企业的负债能力下降,如果在收购协议签订过后,并购企业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支付被并购企业相应的并购资金,就会出现支付风险。

3.整合后——流动性资源短缺和运营风险

在企业并购重组完成后,因向并购公司支付了大量的并购资金,重新形成的大型的煤矿公司往往会面临大量的资金负债问题,短期内也不能及时地通过融资来填补企业的运营资金匮乏问题。

尤其是那些在并购过程中采用资金支付的形式进行的并购企业,其资金风险更是较大,由此会使企业出现流动性资金短缺的问题。

流动资金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企业运营成果的好坏,流动资金越多,企业用于生产投资的费用越高,使资源生产和企业管理上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促使企业运营效益的提升,相反,流动性资金匮乏,企业用于日常生产和技术改造上资金就会出现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收益。

企业并购采用资金支付的方式,将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外部信息获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很大方面增加了重组后的企业运营风险。

二、如何在资源整合趋势下增强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尽职调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在进行并购之前,并购企业就需要调取专门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财务人员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

从更专业的角度出发,并购企业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并购咨询公司,代理企业并购的财务调查工作,根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采取科学的评估策略,全面掌握被并购企业的煤炭资源生产状况、财务运营状况、债权责任状况、技术条件拥有状况等。

还需要深入到被并购企业进行走访调查,与被并购企业进行积极的探讨和交流,从而让被并购企业从心理上接受并购重组的优势性,以积极提供正确的企业财务运营信息。

并购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和企业未来的资金流量做出科学的预算策略,明细企业财务股权结构,对发债率较低的,生产状况较好的项目加大未来生产的投资力度。

同时还要积极地寻求国家和政府的帮助,国家要根据当前大型煤矿企业在资源整合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煤矿企业资源整合发展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企业资源整合的范围,明晰企业股权结构,出台相应的产业变更的企业补偿制度,为并购企业提供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

2.改变并购支付方式,利用多样融资降低财务风险

从上文中我们深入的阐释了煤炭企业并购过程中,采用资金支付的方式,在企业流动性资金较少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经营效益,使企业负债能力下降,在资金融资上缺乏竞争力。

基于此,企业可以改变资金支付并购的方式,采取股权并购和权证支付等方式,给被并购公司的民营企业法人给予一定额度的并购后企业的股权。

篇12:审计风险防范论文

事实证明,审计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控制。会计公司发展需要依靠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实现。其实,在审计开展时,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导致风险难以避免。针对这种情况展开研究,对审计工作起到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当前审计风险防范的现状

所谓的审计风险,简单明了的解释就是指:审计人员发现了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者漏报,但是审计人员审计后却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降至为零,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审计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可持续性运行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内部控制失灵,其正常作用便难以发挥,导致经济活动中容易出现各种难以避免的偏差。有些企业人员会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作弊,导致风险随之产生。因此,一套较为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备科学严谨的特点,否则就会在其对工作发生作用时出现较为严重的差错。这种情况出现时,审计人员展开审计工作,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参照的过程中难以发现问题所在,使得作弊行为难以得到揭露。

2.审计人员与客户沟通不足。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应该和委托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个过程中,应该针对审计工作的内容交换意见,了解委托单位的财务信息。还可以对单位内部人员展开调查,了解具体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如此方式可以达到从整体上掌握单位信息的目的,为审计工作展开作好铺垫。针对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及时告知客户,使客户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从现实角度讲,审计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了杜绝这种问题,审计人员应该事先与客户签订委托协议,就审计内容进行沟通,就各个环节事先作好交涉,避免在审计工作中由于某些环节而发生冲突,以此作为法律依据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3.审计方式不能适应要求。审计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由于我国针对审计工作进行研究以及开展的时间较短,各个方面的审计内容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前,审计方式一直无法得到应有的改变,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审计。当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也随之出现了较为蓬勃的发展局面,各种财务的新问题以及新情况不断出现,使得审计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审计现实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审计单位必须对其进行重视,认真搜集当前审计形势的信息,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确保这种状况能够得到较为良好的改善,为我国的审计事业作出贡献。因此,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执行能力,认真负责的对待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问题。

二、我国当前审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审计知识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审计理论素养,主要包括会计、审计、税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能够在处理业务时,对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信息都能清晰地掌握,然后将信息进行整合,展开整体性分析。不仅如此,审计人员要可以对审计信息的性质进行判断,确保问题能够被准确发现。在具备个人修养的同时,还要能够对宏观政策进行清晰的把握。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分析,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那么在其查阅会计资料的过程中,就会难以避免地出现各种情况,对会计信息作出错误判断。

2.审计违法处罚规定缺失。在审计方面舞弊的现象较为常见,但是却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分析其根本原因,便是因为其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缺失的情况,没有针对审计违法进行处罚的具体措施,致使违法人员的违法成本较小,增加了处罚难度。在如此情况下,针对审计问题进行作弊或者审计人员配合客户作出虚假报告等情况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大。一旦作弊状况被发现,仅能够按照机构的规章制度予以相应的处罚,刑法等法律性文件对其违法行为处罚较轻,不能够对违法犯罪人员行为进行良好的限制,无法发挥出法律的权威性和震慑作用。

3.审计方法不够科学。审计方法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存在的缺陷导致一些风险难以避免。其实,审计步骤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让风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主要的方法是抽样,决定了审查的误差必然存在。抽样方式本身规定必须将成本和效益进行结合。这种情况决定了审计工作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否则就会使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当前,审计焦点主要集中在账项和制度之上,没有进行深度审计;在选择统计或者估测方式进行抽样方面,都是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工作,导致审计中的一些问题无法避免;审计过程缺乏严格标准限制,为了将成本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而对材料进行筛选,依靠自身的判断将一些文件舍弃。同时,审计方法的选用没有坚持合理性思想,审计报告中的内容也没有按照标准进行记录。

事实证明,当前的审计方法仍然不完善,仍然将重点放在会计资料之上,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因为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中并没有关于作弊行为的记录。有关部门能够开一些座谈会,针对各方面的信息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这些信息却不能够得到印证,展开活动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一些舞弊行为也无法通过审计工作查清,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线索,才能够在法律部门的干预下,利用一些特殊的审计方式针对问题进行解决。

4.审计对象不规范。目前,审计工作的处理对象繁多,加之企业不断发展,一些金融工具出现在企业的经营范围之内,使得审计对象的繁复程度进一步增强。这种情况不但增大了审计的难度,也使得产生的会计信息随之增多。面对这种情况,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记录的时候,需要处理各种类型的会计事务,在信息如此复杂的情况下,难免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但是,这些差错被过于繁杂的信息掩盖,审计人员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应该针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养,让其学习与审计有关的各种理论知识。经济理论是审计人员的必修课程,必须对其内容进行良好掌握。在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组织审计模拟实践活动,让审计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积累审计经验。还要组织审计人员心得交流活动,针对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换彼此看法。通过如此形式,可以使得每个审计人员能够对自身的审计水平进行重新定位,发现别人长处,针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如此便可实现自身水准的不断提升。

2.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事实证明,法律法规内容的缺失使得审计工作无法在统一的规范下进行,出现的风险难以规避。我国针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会计、税收等方面的规定出现较大变动,使得资产等内容的统计与之前情况出现变动,各种风险随之而来。刑法等内容是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震慑的有利武器,但是其对审计违法的规定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仅存的规定也处罚较轻,使得违法成本较小,难以发挥出现实作用。可以针对此部分缺失内容进行弥补,将各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内容进行详细规定。

3.使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当前使用的主要审计方法便是抽样,因而在选取样本时,必须坚持科学的理念应该对资产负债表中的事项变动进行明确的确认,方便人们查阅。审计人员应该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使审计程序能够符合审计的现实要求。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针对审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审计的现实情况改变审计方案。目前,国际上较为盛行的风险基础审计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国内审计领域应该考虑对其进行引进,针对风险的信息进行搜集,将各种方法运用在审计之中,为审计风险的防范提高必要的依据。

4.严格挑选审计客户。在进行客户选择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品行端正的委托单位。如此的客户存在作弊的几率相对较小,审计需要面对的风险较少。如果选择信誉不好的单位,那么就会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出现较多问题,使得审计风险失控,难以进行处理。同时,还确保客户能够对其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详尽说明。注册会计师需要面对的行业较多,各种差异性使得其需要进行的审计业务也较为复杂,需要承受的风险压力较大。一旦委托单位的财务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便会面临破产危机,企业股东会运用各种手段将企业财务压力进行转移,审计单位因此常常面临此类企业的诉讼。

四、结束语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难以避免,对审计事业本身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必须处理引起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致使审计工作缺乏合理性,审计方面的法律也出现缺失的状况,难以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舞弊行为进行良好限制。审计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缺陷,阻碍了审计事业向前迈进。

篇13:审计风险防范论文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跨国集团的出现都将审计推向了国际化的高度。我国的审计从最初的国家审计开始,逐步建立内审制度,如今内部审计已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也逐步凸显。国外在审计风险方面拥有比我们更多、更丰富的经验,我国对审计风险的研究至今也不过二十几年较好的发展,内部风险研究在大多企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对比起拥有健全法律和控制体系的国外来说,仍然有很大部分企业并未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性,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深刻认识。特别是传统观念上企业总是将经营管理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认为审计是对经营的`阻碍,企业内部审计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地步。然而,近些年,不断出现的“ST郯百文”、“银广夏”等事件,却为企业敲响了警钟,暴露出的审计缺陷和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审计的风险也大大的增加。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法律环境尚不成熟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企业向着多元化发展,经营管理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多,过程控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企业的内部审计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审计,而是作为一种经济职能开始向企业管理延伸,只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都是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这不仅要求企业审计人员对现有运行状况进行评定,还需要依据其审计结果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作出评估,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信息,审计难度也随之增加,审计风险也变得很高。法律环境不成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客观的原因。法律在经济社会中,既为企业的审计提供强制保障,同时也对其进行约束。然而,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至今依然不够成熟,和国外成熟的审计法律体系相比,专门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成熟,缺乏一套完善、具体的法律体系,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难以用标准统一的法律来进行约束,审计的风险大大增加。由于审计法律的不成熟,缺少法律的约束和监管,审计难以保持其职业的独立性,才会爆发出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事件,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审计风险的巨大危害性。

(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完善

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审计顺利开展的保障,运行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指导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也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相反,没有制度的保障,难以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审计人员也难以用统一的规范去进行审计活动而增加审计风险形成的可能性。目前大部分企业依然缺乏完善、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工作开展难度大,审计人员多以单纯的记录为主,很少去记录有效的审计事项,审计结果和审计质量无法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难以得到全面的展现。审计的目的性不强,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进行深入挖掘,停留表面。总之,没有制度的约束,审计工作难以发挥作用,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审计人员职业化程度不够高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与审计风险息息相关。审计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丰富程度要求很高。目前,我国的内审人员大多都是专业的财务从业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但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却无法做到全面的掌握,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审计经验。并且,加上企业内审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对审计工作的责任心。总之,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的情况,难以应对企业越加复杂的经济状况,这无疑为企业的审计又增加多一分危机。

三、防范和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企业内部审计顺利开展的保障,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环境保障。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宣传,特别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宣传,让社会对审计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特别让企业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保证审计工作的切实执行,国家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脚步,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统一标准的法律解释,并且依据现实情况和借鉴相关先进国家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修正我国的审计制度。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快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进程,同时也能保证审计发挥评估、监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落实企业内审工作,减少企业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重视内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参考内审法律法规,借鉴成功企业的内审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并严格执行。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减少抽样审计带来的审计误差,提高审计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降低审计误差带来的审计风险。同时,为保证审计制度的切实执行,需要坚持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评价的原则,企业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必须遵循内审法律法规,不因私利,做出违背法律的判断。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内审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的工作操作,其次,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如实反映审计情况,通报审计结果,不弄虚作假,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审计人员是整个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多学习审计、会计包括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审计相关法律的学习,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对审计人员培训的投入,使审计人员能够不断地接收和掌握新的审计知识,不断应用科学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工作。同时,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踏实地对待审计工作,富有责任心,客观公正的处理审计工作遇到的一切情况,如实反映审计结果。其次,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对可能存在风险要多思考,不可盲目草率的下结论,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革的逐步深化,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只有深刻认识审计风险在审计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正确看待审计风险、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4:风险防范的论文

风险防范的论文

风险防范是指某一行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且事先估计到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但行动的真正结果究竟如何不能事先知道。下面是风险防范的论文,请参考!

风险防范的论文

海外项目的税务风险防范探析

摘要: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承包项目。本文通过对X公司印度项目在税务风险防范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根据一般风险的防范办法,即风险的回避、风险的控制、风险的转移和风险的保留,对X公司税务风险的防范策略进行了分类。把风险的一般防范办法运用到海外项目的税务风险防范中,降低企业风险,增加收益。

关键词:税务风险;防范转移

一、税务风险的回避

税务风险的回避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有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采取措施进行回避,保留这些税务风险不仅不能得到收益,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提前策划并确定税务风险防范重点

对海外项目税务风险防范的提前策划应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在项目进行投标时,企业就应该对项目涉及到的税种、税率、缴纳方式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把税务风险发生概率较大的税种作为投标时研究的重点对象。其次,在项目中标以后总承包商应该把税务风险易于控制的税种归集分类,编制相关税务风险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根据印度税法的特点,X公司为了防止印度税务机关对境外供货合同征收所得税,在合同签订时就与业主签订协议说明X公司以降低一定合同金额的代价来让业主承担印度税务局可能会对项目境外供货合同征收的所得税。在项目执行阶段,X公司要求每个会计年度该印度项目都要进行税务自查,并编制税务自查报告,列明项目目前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种类以及建议的风险防范办法,有效回避了税务风险。

(二)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准确性

海外项目的经济活动分析是通过对项目以前发生的经营情况的总结和对以后项目经营情况的预测来反映整个项目经营性的报告。经济活动分析对项目的税务风险防范起指导性作用。X公司印度项目非常重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每个季度都要求项目的相关部门编制当季度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对报告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必须有原单据证明,预测的各项成本要有合理的计算过程及说明等。未来项目要发生的销售税金和服务税金主要基于经济活动分析中将要发生的物资采购成本和分包成本。通过分析,有效的规避了X公司的部分税务风险。

(三)定期发布项目税务风险预警

税务风险的预警就是根据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因素,对可能会发生的'税务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发生以后产生的影响和处理难度进行分类发布以及跟踪处理的过程。税务风险的预警发布对X公司印度项目的顺利执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每季度一次的税务风险预警发布,项目部把有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以图表的形式通知到项目部各相关部门并抄送给X公司总部,并对税务风险发生的金额、建议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引起总部和项目部各相关人员的重视,并积极配合来回避税务风险的发生。

二、税务风险的损失控制

(一)借鉴其他在印中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经验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目前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有的中资企业在某些国家已经从事了很长时间的项目建设,税务风险的防范方面也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后来进入当地的中资企业是十分宝贵的。由于该印度项目是X公司在印度从事的第一个项目,而其他一些在印度中资企业比如东方电气、上海电力和山东电建等都已经在印度从事项目建设十几年,积累的税务防范经验比较丰富。印度税法比较复杂,在印度从事项目建设涉及到的税种也非常多,在项目执行期间一定会发生税务风险,X公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借鉴其他在印中资公司的税务风险防范经验和教训,有效的控制了税务风险产生的损失。

(二)聘请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是税务风险防范的专业机构,他们拥有比较丰富的税法专业知识和税务风险防范经验,同时,在税务风险发生时可以指导企业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损失金额。X公司印度项目在执行之初就聘请了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从经验上来看,项目开始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当地事务所从X公司与业主签订的项目合同和合同中价款中保函的税种知道企业建立相应的会计账套,设置合理的会计核算科目,为以后税款的计算、税务报表的申报提供便利。其次,事务所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X公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纳税筹划提供建议,降低了企业多缴纳税款的可能性。最后,在X公司发生税务风险时,当地事务所积极为项目出谋划策,合理修改相关账务处理和原始单据信息降低税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增进与业主的交流

业主作为当地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税务风险防范经验,有的国外业主可能是政府单位,更能帮助EPC总承包防范税务风险,通过增进与业主的交流,借鉴他们在当地的经验和利用他们的本土优势,可以大大减少税务风险发生的损失。在印度项目执行时,X公司非常重视与业主的交流,双方高层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印度项目部人员也把与业主的交流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与业主的交流,加快了发票等资料的审核接受速度,减小了对合同税法条款或税法更新造成的分歧,从而减小了税务风险的损失。比如,由于印度某些税种的特殊性,要求发票资料的接收确认必须在一定的期间内完成,否则税务局就会征收滞纳金,通过与业主商务和财务人员的交流,可以提前让他们签收发票。再如税法更新后,项目部会把税法更新对X公司的影响以正式信函的方式发送给业主,双方的税务人员召开会议讨论,及时划分权利和义务。为以后税款的缴纳和补偿打好基础,避免项目完工以后还存在税务方面的分歧。

三、税务风险的转移

(一)税务风险向业主转移

海外项目税务风险向业主转移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首先,在项目投标时,企业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方式让业主来承担税务风险。其次,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国外税法会发生变化,企业要及时计算已经发生的影响并且预计以后产生影响的金额,根据合同规定,及时与业主沟通,把相关的税务风险及时转移给业主。X公司根据项目投标前期考察的情况,了解到印度服务税税率变化比较大,同时,服务税也是在印度执行项目涉及的主要税种之一,在项目投标报价时与业主商议报价中不含服务税金额,在项目执行过程中,X公司缴纳的服务税金额由业主来全额补偿,列明了业主补偿服务税所需要的资料要求,服务税的风险成功向业主转移。在项目执行期限内,项目所在邦的增值税税率由4%调增至5%,X公司积极准备购货发票等资料,并按照合同规定税法的变化造成的影响由业主承担这一条款向业主索赔多支出的增值税金额,在以后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定期向业主提交材料索赔,转移了增值税变化造成的风险并且保证了项目的现金流。

(二)税务风险向分包商转移

海外项目的税务风险向分包商转移应主要侧重于与分包商签订的合同条款规定,因为总承包商作为分包商的雇主,按照惯例承担税法变化造成的影响,总承包商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已经把税法的变化所产生的税务风险转移给了业主。在工程分包招标时,应当要求分包商的报价中包含所有的税款,不能出现合同报价以外的价外税情况。虽然X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不含服务税,但是,为了合理的转移服务税风险,X公司在与分包商签订合同时,明确分包商的服务税由分包商来承担,报价中应考虑此金额,X公司不再补偿,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分包商缴纳服务税金额大于业主补偿给X公司的服务税金额,给X公司带来税务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三)税务风险向供货商转移

海外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一般都会从项目所在国采购大量的材料,由于材料的采购中包含销售税的因素,从税务风险转移的角度看,总承包商应该合理的选择材料采购和销售的模式。在印度根据材料采购的地点可以分为邦内采购和邦外采购,根据采购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采购和不落地采购,每种采购所涉及的税种和需要的资料都有所差异。X公司在进行材料邦外采购时,要求供货商报价的时候不含中央销售税,根据印度税法的规定,如果X公司出具C表格给供货商的话,中央销售税的税率就由5%降为2%,但前提是供货商提供的资料必须符合印度税法规定,否则税务局额外征收的税款由供货商来承担。通过出具给供货商C表格的方式,X公司把其余3%的中央销售税风险转移给了供货商。

四、税务风险的保留

(一)积极开展项目纳税筹划工作

纳税筹划是海外EPC必须要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如果一个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没有进行纳税筹划,可以说这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X公司在执行印度项目时做了以下的纳税筹划。1.所得税纳税筹划。X公司的所得税纳税筹划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划分及确定合同金额时,合理的增大境外供货合同,把项目利润转到国内;其次,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得税纳税筹划。在印度,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42%,相比中国25%的税率要高出很多。为了尽可能的增大印度当地的成本,抵扣企业所得税,项目部采用合理转进中国国内成本的方法。2.服务税纳税筹划。根据服务税的相关规定和特点,X公司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的分包商采取不同的服务税税率。为了避免应缴服务税在工程结束的时候出现支出的服务税不能得到抵扣的情况,账务处理上,项目部、财务部尽可能的在项目开始期间合理的增大服务税可抵扣金额。把项目部支付出去的服务税金额降到最小。服务税纳税筹划的目标是项目部支付给分包商的服务税都能得到抵扣或者从业主处得到返还,X公司不承担服务税费用。3.增值税纳税筹划。首先,X公司通过和税务代理沟和做相应的工作,把申请到的WCT证书(工作合同税)税率降到最低,避免了业主代扣的WCT工程完工后存在进项抵扣的情况。其次,和物资部门沟通,争取采购的材料都能取得合格的发票。最后,对于分包商自行购买的材料所包含的增值税,在付款的时候都要分包商提供相应的材料证明。尽可能多的抵扣应缴增值税,减少增值税费用。

(二)利用典型案例合理的降低税负

印度的税法属于案例法,即以前对案件的判定对以后相似案件具有参照性。在X公司印度项目执行过程中,对X公司税务风险比较有影响的案例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案例是对国外进口机械设备是否要缴纳过境税的判决;第二个案例是对不落地销售是否要缴纳增值税的判决。X公司根据这两个案例的判决结果,综合考虑公司总部和咨询当地税务代理的建议,决定暂时不缴纳以上两个业务涉及到的税款金额。为了减少税负,承担了相应的税务风险.

篇15: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风险分析论文

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风险分析论文

【摘 要】分析造价风险管理流程,从中重点强调工程造价风险分析,从业主方和施工承包方两个方面来论述传统造价风险分析存在的缺欠,为蒙特卡洛风险分析方法提供必要性。

【关键词】工程造价,业主方,施工方,

引言

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项目风险性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对于那些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或可能多发生也可能少发生的建设项目风险性造价进行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才可能实现建设项目成本最小化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我国现有的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建设项目确定性造价为重点进行控制,而且经常情况下对风险的处理存在两种情况:或者完全忽视风险的存在,或者简单的定出10%的准备金。传统的编制项目造价的方式允许一定范围内提取风险准备金,但任何风险准备金都是一劳永逸的,除了通货膨胀外,几乎没有正式的更新方法,而且风险的识别、评估也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论,这样准备金就会出现设置过高或在分项准备金和总准备金中两次计量的现象,但也就只有按照一定比例确定的不可预见费属于风险性造价管理的范畴,而其他的一些造价风险管理的办法就属于具体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罢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1.工程造价风险流程分析

按照风险研究理论,要对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应对其进行识别,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是风险分析的起点;然后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后果的影响大小进行分析,如何恰当地评价和分析投资估算阶段的风险,形成对造价影响的量化指标,是造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依据风险大小的分析结果,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对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和防范。造价风险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图1造价风险分析流程

对于工程造价而言,尽管人们可以在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等对建设项目特征通过预测和分析去预先规定出需要开展的各项具体活动和各项具体活动的程序和做法,但是各种人为因素和个人意志的影响会改变这些预先的设定,同时项目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工程造价出现不确定性。在投资估算阶段,风险因素的识别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找出潜在的影响项目造价精度的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的任务是对某一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和大小进行估计。PMI对每一项目风险采取三个因素进行表达:风险事件,即项目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有害情况;风险概率,即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后果量值,即风险后果的严重性。

为了降低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价估算进度的影响,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给出相应的风险准备金,一般有两种风险准备金提取方法:一种是最大风险准备金法;另一种是平均风险准备金法;最大风险准备金法是在假定风险最大化发生的情况下所需的估算金额,它一般只用作平均风险准备金的比较对象,而不会加入最终的估算额。

2.业主方面的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

业主可以通过合同把风险转移给承包商,例如业主在合同中这样规定:施工现场发生设备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和费用,这样就把风险转移给承包商,承包商可以通过保险再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是自身消化。但对于材料价格上涨这样不确定性很大风险,如果工程项目规模小、周期短,业主可以通过合同把这一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但对于规模大、周期长,仍通过合同把这一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工程建设中材料价格约占总造价的60%-75%,如果材料上涨10%,那就使总造价上涨6%-7.5%,在利润微薄的.建筑市场中,这样的经济风险对承包商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为此,在规模大、工期长、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材料价格的上涨,所以如何防范这一风险对承包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工程造价业主方面的风险因素:

(1)规划设计方案陈旧,未进行优化优选,目标优化错误,设计中未采用现代化优化设计方法。

(2)项目规划、设计深度不够。在目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错误,规划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不全,重要边界条件遗漏,采用规范不恰当,设计参数选用不合理,未考虑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行性等。

(3)地基勘察资料不全,地下埋藏物未事先考虑,临时处理不当。

(4)承发包方式选择不当;合同类型选择有误;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不严谨,合同管理不力,引起大量索赔。

(5)项目实施期间通货膨胀,材料、人工费用上涨;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投资额大幅增加。

3施工企业方面的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

3.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如果建设项目风险事件一旦发生,项目风险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将造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提高。引起经济风险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项目所需资源的单价上涨。如施工过程中材料单价的上涨和人工单价的上涨等等。工程设计的不完整、不详细、不清楚,给施工和投标报价带来的风险。工程承包范围是否清楚,承包内容是否明白无误。不要因为工程承包范围不清楚造成互相扯皮,增加项目的风险。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并根据该方案定出准确的报价,如果到施工时才发现原先制定的施工方案不合理要重新制定,则很有可能引起造价提高的风险。

3.2工程量风险

(1)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符的风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定招标单位给出工程量清单,并对其偏差负责,在结算时调整。但在实际操作中,招标单位为了规避工程量计算错误的风险,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多少范围内比如±3%不得调整;或者规定由投标单位复核工程量,负责校正,如果在投标阶段不提出,则视为没有工程量偏差,结算时也不调整。这样招标人就把工程量编制的责任和风险又全部推给了投标人。如果施工企业不能摆脱清单责任,业主就可以随时以投标人报价里包含的所有工程风险为由来打压施工企业,施工企业将不得不额外承担不应由自己来担的工程量风险。

(2)工程量清单缺项的风险虽然在计价规范中规定:“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综合单价由承包企业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但承包企业提出的漏项项目往往在投标时就应在投标书中有所体现,才易为业主接受,并有利于与业主在价格上协商。如果承包企业在审核工程量清单时,没有及时发现漏项或发现漏项却没有向业主提出异议,施工过程中想通过索赔来获得相应的工程款是很困难的,想得到一个有利的价格则更难。

3.3合同风险

业主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起草合同,使合同质量很高,其中隐含了大量的不利于承包商的风险责任条款和业主的反索赔条款,再加上承包商很难全力对等参与合同谈判,往往受制于业主,这样就很容易被业主牵着鼻子走,自然就增加了履行合同的风险性;承包商又十分轻信业主在合同以外的妥协和承诺,轻率的签订了既没有法律约束力,又无法兑现的“君子协定”;承包商对签订合同的前期准备工作明显不足,对业主的资信和合同的公正性缺乏严格的分析;对合同缺乏识别力,当合同条款不全、不完备、不具体,缺乏对业主的权利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商保护条款时,没有能去修改完善它,不自觉地接受了合同中大量隐含风险,最终在合同施工导致了承包商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炜池.论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J].建筑经济,(6):115-117

[2]阎瑞娟.张莉.浅议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90-92

篇16: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论述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管理制度、计价方式、工程预算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的措施,从而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经济效益

0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在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造价控制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成本,影响到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就目前来看,我国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工程消耗大、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工程建筑的消耗增加必然会增加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就是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与其自身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密切相连的,建筑企业只有做好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保障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稳定发展下去。

1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及意义

在这个科技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工程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建设工程中,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才能更好地节约工程成本,带来更好的工程效益。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为实现工程经济效益,通过各种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方面管控的活动。对于建设项目工程而言,它本身有着建设周期长、施工复杂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建设项目工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保障,是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重要途径,工程企业只有做好工程造价控制,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1]。另外,在工程项目中,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就目前来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工程造价人员水平有限、素质偏低,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率。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保障,而工程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认识到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抓好工程造价控制,加强工程造价人员的管理,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进而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为工程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造价控制不全面

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工程建设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一个建设项目不仅包括了工程施工阶段,同时也包括了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竣工阶段,工程建设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然而就目前来看,工程建设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不全面,工程造价控制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对工程其他阶段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工程施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造价管理人员在进行造价管理的时候,容易偏向于这个阶段,从而造成其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较少。再加上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增加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而许多造价管理人员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粗略的进行成本统计,影响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项目的其他几个阶段对工程建设成本也有着重大影响,比如,在招投标阶段,如果企业的竞价一旦过高,势必就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另外,我国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制约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的行政干预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市场价格的干预,而建筑项目的建筑材料都来源于建筑市场,政府对建筑市场价的过多干预就会影响到建筑材料的供应,进而影响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2.2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匮乏

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项目的始末。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工程造价人员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还比较少,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水平有限、执业质量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另外,从事工程造价人员大多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他们缺乏理论知识,在工程造价工作中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造价管理。

2.3工程造价计价方式落后

在我国当前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计价方式依然采用的是定额计价,定额计价是根据招标文件,对建筑项目中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汇总,进而得出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然而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动态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以定额计价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3提高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3.1设计方面的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而在建设项目中,工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阶段,要想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设计方面的控制工作。首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全面评估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然后对工程建设基地进行综合考察,合理安排工期,给出合理的方案。再者,就工程总体效益,对设备、材料、原件选择进行优化,对管理队伍、施工人员进行控制[2]。

3.2健全工程造价控制体制

制度是一切工程执行的标准和依据,而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动态的工作,建设项目工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健全工程造价控制体制。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统一工程造价机构,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其次,工程企业必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管理工程,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工程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造价人员的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监督,防止出****的现象发生。

3.3工程材料、机械设备的控制

在建设工程中,材料、机械设备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为了给工程建设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工程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控制。首先,对工程材料必须验收,待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入施工场地;其次,要加强进场材料的管理,避免材料遭受雨淋和长时间暴晒;再者,对于设备要安排专业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同时还要避免机械设备被雨雪浸湿,防止出现安全事故[4]。

3.4加强工程造价人员的教育

工程造价控制作为建设项目工程一项重要的工作,工程企业要想更好地节约建设成本,就必须认识到专业工程造价人员的作用。首先,工程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造价人员的教育与培养,不但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能力,同时,还必须落实责任制,将工程造价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身上;其次,工程企业必须对外引进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加强对外的学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5]。另外,作为政府,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年轻的工程造价技术人员深入到建筑项目工程中去,为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保障。

3.5转变计价方式

长期以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成本统计的方法一直是沿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然而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动态的工作,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工程建设停工、返工等现象,而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如果企业继续使用定额计价的方式,势必就会影响到工程造价成本,影响到工程经济效益。为此,建设项目工程企业必须积极的转变计价方式,要综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用预算加变更签证的合同,进而节约工程造价成本[6]。

3.6做好工程预算工作

工程预算作为建设项目工程一项重要的工作,工程预算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成本。建设项目工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工程预算[7]。根据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全面评估,进而给出合理的方案。同时,在工程预算中,要考虑到工程建设的风险,综合计算出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而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3.7做好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建设工程而言,安全是工程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此,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做好工程安全管理工作[8]。要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进场的工程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项目工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加强对专业工程造价人员的培养,做好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控制,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做好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进而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李郁楠.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2]于今.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3.

[3]黄丽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陈蔚.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5]王政宇.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6]连海燕.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7]李华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8]易红霞.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外建筑,2010(1):107-109.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论文

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与控制论文

茶企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的法律防控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要点探讨论文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的探讨经济论文

风险预控演讲稿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

茶场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防范论文

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
《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论文(推荐16篇)】相关文章:

会计控制课程融合相关问题探讨论文2022-12-18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022-08-14

事务部工作职责2022-05-06

研究石油项目工程成本控制的风险因素论文2022-07-11

法律事务工作总结2023-09-06

法律事务部年终总结2023-03-18

审计方面的研究论文2022-05-06

公路工程内部审计思考毕业论文2022-05-28

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2022-08-16

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探讨的毕业论文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