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时间:2023-09-29 08:02:5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锦集6篇)由网友“chzh802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篇1: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如,特色突出不够,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对比指出了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困难;问题

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集中体现。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完善中国特色大学制度”部分,要求“各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大学进入了制定“宪x”的时代,标志着大学办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校章程的制定,将能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目前,部属高校的章程工作制定已经完成,章程在学校发展中也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省份针对省属高校也都已经启动了章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省属各类型各层次院校的章程制定时间表。章程建设进入了国家和省里重视,各高等学校全力制定的时期,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我国各高校章程建设将陆续完成,各高校都将建立起新的有利于高等教育本身健康发展的新秩序,行政力量在办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进一步减弱,高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增强。

一、高职院校的章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影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原因

1.部分高职院校对如何在章程中体现学校特色的思考不够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多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升格而来,因为经验缺乏,基础薄弱,体现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上,就是模仿本科院校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设置。体现在章程内容上,就是在章程制定的过程对如何体现特色思考不够,不能准确体现其作为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不能准确体现院校本身的特点,不能体现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点。

特色不明显,学校本身存在能动性不强的问题,但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很明显,首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是共同的,高职院校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共同的,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所依据的内容是共同的。但这并不是说高职院校没有突出特色的空间。各高职院校应该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特色。

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体现学校章程特色的基础。高职院校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深度思考其作为高职教育本身的特色。在章程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能够鲜明地把高职教育和一般本科教育区别开,能够使章程在日后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长久的作用,能够从根本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要突出特色,就要在章程内容中做到“六个始终体现”,即始终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始终体现“为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始终体现“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始终体现“课程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始终体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始终体现“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为抓手”.

从各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来看,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具体的办学活动的过程中。这些特色是学校宝贵的办学财富,是各高职院校能够彼此竞争又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2.部分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缺乏,制约学院的章程建设

章程建设是一项既细致又宏大的工作,细致是因为章程内容中要体现学院办学的各个方面,说宏大,是因为章程建设要有前瞻性,要能指导学院未来的发展,因此这项工作,对制定者的水平要求很高。参与章程制定工作的人,要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要熟悉高等教育规律,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综上所述,学校应该抽调精兵强将,共同参与完成章程建设。但从高职院校的内部人才来讲,这种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高职院校大部分以工科为主,注重技能教育,教师对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的了解比较缺乏,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章程建设。

二、在现有的人力资源条件下,高职院校要提高章程的质量的措施

1.领导重视,选择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起草组织

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从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章程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学院现有的人力资源中择优成立专门的起草组织。要把了解学院的办学历程和特点,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职工选到起草队伍当中,为章程起草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研究政策,认真学习,做好章程建设的资料准备工作

章程起草组织的成员要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章程建设需要的各项知识,做好补课工作。与此同时,要积极向本科院校学习,主要学习本科院校在章程起草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总结特色的方法;要向同类院校学习,主要学习章程建设中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起草组织要经常召开会议,汇报学习情况以及通过学习所思考的对学校章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高职院校的章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宪x“加强对制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在文本规范的前提下,凸显各院校自己的特色,避免千校一面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徐元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需先制定大学章程:以高职院校章程建设为视角.学理论,(25)。

篇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论文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03-0088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特殊场所,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扩招政策,导致大学教育、教学资源空间的承受力不断增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力量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对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从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来看,校园文化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西周王朝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就现代的高校校园文化而言,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度的体现,更是学校风貌的突出表现。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精神、师生面貌、校园风气等,它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第一课堂)而言的课外文化活动(第二课堂),主要内容为第一课堂以外的第二课堂而开展的社团,文化艺术等活动形式。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务外,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规范道德准则,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教育任务。要达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高职人才培养的成功必须要平衡几者之间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增加,要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成为现今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要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某些高校虽然也将精神文明列入其发展规划纲要中,但并未付诸实践。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体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方面,也体现在学校师生的思维方式、人格塑造、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水准方面。校园文化不仅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培育,还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培育。因此,本科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校园精神文明培育,会出现畸形的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形式单调,缺乏特色

高职院校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突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营建属于自己的具有专业类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的特点是“高”和“职”,高职教育不可避免的偏重职业技能教育,导致高职院校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只注重了学生职业技能知识和文化的培养学习。很多高校在校园文明建设过程中,很少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人文景观、校训、基础设施方面,千篇 一律。在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主要以文艺类、体育类、社团活动类为主要载体,毫无新意。

3.规章制度不完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高职院校亟待建章立制。一套完善的、可行的规章制度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可以规范校园人的行为,依据学校的章程能有效地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品德,形成优良的校风。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对建章立制和制定学校章程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重视先进文化

我国现在正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要坚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环境,建设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2.营建有特色、高品位、的高职校园文化

有特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直接关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需要具有本校特色校园文化。要通过校企合作、社区合作、校校合作,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首要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优秀作品、正确舆论、高尚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在探索中求创新、创精品;既要提供专业技能知识,也要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生活情趣,更要升华学生人格水平。

3.加强校园建章立制工程,摆正制度文化的地位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建章立制,要建立适合本校的管理制度,要创新管理的模式,提升制度的内涵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摆正制度文化的地位,制度文化直接影响到校园活动、师生言行,对师生起到良好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既要给予师生个人空间,又要建立制度的“牢笼”使其不偏,且要保证建章立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即以法束人。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何独明.大学校园文化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雷召海.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J].云南名族大学学报,

[4]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岌展论[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5]孙雷.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文化透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篇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论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10(c)-0173-0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而高职院校又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快,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行政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开展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联系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各工作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开展好各项工作的中枢。作者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1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通过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资产及后勤服务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和行政协调力,带领和引导教师开展好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以达到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培养的目标。不难看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行政管理工作。因此,行政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是高职院校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教师管理、职称评聘、教研室管理等工作,可以有效实现学校与教师的联系;通过辅导员管理、班级管理和学生社团管理等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实现学校与学生的.联系。通过上述方式,高职院校又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将他们对学校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这使得行政管理工作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发挥着上传下达、沟通多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高职院校主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行政管理、教学及科研三个方面,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涵盖有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学生管理等。高职院校通过高效有序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实力和学生综合素质,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因此,行政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篇4: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论文

(1)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和教辅部门设置相对较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也多种多样,呈现出同一项工作“九龙治水”的情况,从而导致各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经常出现职责划分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进而导致在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师生的各项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2)管理理念较为传统保守。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竞争。但很多高职院校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管理理念,将行政管理等同于行政化,很多工作采取行政化手段进行管理,缺乏从“管理”到“服务”转变,致使难以调动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3)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行政管理专业化是当前发展的大势所趋,通常体现在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以及组织机构专业化两方面,其中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至关重要。一是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人员编制和财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专职从事行政管理事务;二是高职院校招聘录用管理人员时,并未对口招聘管理类专业人才,招聘录用人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

(4)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一是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与教学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相对较低;二是高职院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在岗位培训和岗位进修方面的重视不够,行政管理人员很难外出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也很难接受到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能力的拓展;三是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晋升空间狭窄,致使管理人员极易出现职业倦怠等校级情绪,进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篇5: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论文

(1)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规律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通过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遵循“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行政管理部门数量,实现部门职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制度,定岗定编,明确岗位职责,奖惩分明;三是构建服务型管理体系,按照有利于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的原则,优化校系两级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转变观念,提升服务创新意识。高职院校要借鉴当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断贯穿服务创新的理念、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和依法治校的理念。一是要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贯穿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二是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治校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三是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将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到法律法规体系中,科学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办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3)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是要加强对兼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轮岗、挂职等方式,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的“双肩挑”教师;二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入口招聘选拔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招聘的学历和职称标准;三是要专项针对管理人员制定长期全面规范的培训计划,让管理人员有进修培训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四是要制定管理人员晋升晋级政策和奖惩制度,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4)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政治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学习、礼仪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应急处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着力培养管理人员敢于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精神。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因此,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能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出行政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发展进步中的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姚青春.新时期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J].山海经,(2):153.

[2]刘宇.浅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J].人力资源管理,(12):149-150.

[3]张悦.浅谈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J].时代金融旬刊,2015(35):197.

篇6: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校企合作理论、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分析了当前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着“基地”建设缺乏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基地”建设经费筹集渠道单一等困境。最后,提出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要构建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构建多元投资结构的投资机制等对策和思路,为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产学研基地困境对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其中,高职产学研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高职“基地”建设和运行中的困境,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分析

笔者认为,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校企合作理论和技能形成过程理论。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主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要想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教育必须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当前,尤其是高职教育,只有建设高质量的“基地”,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理论。校企合作论理是指校企双方以资源优化整合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合作力量“倍增”的目的。合作后,该合作体拥有技术、厂房、设备、市场、信息、人才等综合优势,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合作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结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事实证明:校企合作是高质高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今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出路。而校企共建共创“基地”就是校企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

3.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指通过练习而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它分为认知、联系形成和自动化三个阶段。高职院校建立的“基地”,提供了学生技能形成过程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形成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的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基地”模拟练习和真实性生产环境下的实践练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完全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来说,从制度上将教和学、产和学以及做融为一体,有利于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上述“基地”建设理论,不但给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指明了方向,而且说明了现代高职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同时,凸显了现代高职教育必须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本质。

二、高职教育“基地”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根据“基地”建设的理论,高职“基地”的建设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应该有困境而言,更不应该有大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不少高职院校却面临着“基地”建设滞后、“基地”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和“基地”建设不到位等实际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基地”建设缺乏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国家对开展产学合作和“基地”建设的方针是明确的,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法律法规,从而影响了高职“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很多情况下还只是学校一头热,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及支持还远远落不到实处。如政府没有更多地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知识产权以及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导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2.“基地”建设经费筹集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基地”建设资金都是由高校自己筹集的,但由于“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而高校的资金筹集能力又十分有限,造成不少的“基地”建设滞后或不理想、不规范,导致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基地”的生产设备简单、陈旧、落后,或数量少,不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更缺少真实性的顶岗实习,且教学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含量与职业岗位群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至今,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基地”建设仍达不到教学要求,严重地影响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只依靠学校自己单独建设,是难以完成的,即使勉强建立起来,也难以满足教学、生产与科研发展的需要。因为“基地”建设需要花费的经费是巨大的,不但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更需要增添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大量设备和技能指导教师,而这一切,光靠学校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3.“基地”中现有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如上所述,由于不少“基地”建设缺少企业的参与及合作,因此,所配置的设备或是考虑不周,或是不够先进,不能达到既用于教学,又能用于生产与科研的目的,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有时甚至出现设备闲置或效率低下的情况。如有的“基地”存在着设备只能用于教学,根本无法进行生产和科研,教学、生产和科研设备使用上存在着矛盾,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和科研方面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基地实习,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很难达到技能训练的要求,使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更缺少开拓创新精神;而在有些高校“基地”中,把好的设备只用于生产,不能用于教学与科研,使教学与科研需求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训练,也达不到教学要求,训练的实战性也会大打折扣。 4.“基地”实训运行成本高。由于学生的实习作品不是真正的企业产品,实习用完后都当做消耗品处理掉,计入学生的实习成本。因此,“基地”的日常运行成本非常高,如数控模具类(机械类)工夹量刃辅具、材料、水电费等的日常高额开支,令高职院校领导望而生畏,这种开支对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是难以承受的。因为,据有关专家统计,高职院校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是普通高校的2.5~2.7倍,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下拨的生均培养经费远比普通高校少。因此,有些高职院校“基地”中出现了部分设备不敢给学生用或尽量少用,有些设备甚至成了学校的“摆设”;有些“基地”在建成初期时,设备等在国内是领先的,但由于没有“造血功能”,没有及时升级和更新换代,几年运转后就落后了,还需要二次资金投入,造成“基地”实训耗费大,运行成本高,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的运行状态。

5.“基地”没有发挥综合功能的作用。教育部对于新建的产学研基地都要求发挥综合功能,要辐射和惠及周边地区学校和产业部门。但由于高职教育“基地”的建设不规范、不理想,特别是缺少企业的参与,达不到产学研基地建设应有的要求。所以,有些“基地”只能满足自己学生的一般性实习,不能为周边学校或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或实习服务,没有充分发挥出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也没能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部门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更没有发挥基地的综合功能和作用,从而造成“基地”运行成本高、效率低的被动局面。

三、“基地”建设的推进策略

1.构建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要构建有利于产学合作特别是“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推动是“基地”建设的动力来源。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在产学合作特别是“基地”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政策的配套能为产学合作特别是“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国家一定要制定配套的法规体系,制定强化行业、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政策,用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调整、规范和推动这项工作,并建立较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其次,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有利于加快“基地”建设的步伐。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他们通常采取的经济杠杆有财政、税收、金融等。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对于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通过金融机构设立政策性优惠贷款等;对能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场地或支援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企业也能给予一定的税收、知识产权以及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对在办学场地、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上能给予企业更多的鼓励措施,从而构建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

2.构建多元投资结构的投资机制。“基地”建设资金光靠高校自身力量投入,不仅困难大,而且也没有必要,学校应本着“不求完全拥有,但求满足需求”的理念,积极构建多元投资结构,开拓投资渠道。

第一,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模式。政府出钱、出政策;企业出钱或是进“基地”办厂、出设备及配备实训指导教师;学校提供场地、人员、管理及配套设备。这种模式有利于加快“基地”建设的速度和提高教育质量。如同济大学高职教育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是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学校配套建设的范例。在项目建设中政府拨出专项建设经费1000万元,学校则在场地、人员、技术及部分建设资金等方面积极予以配套。在建设过程中,国内外几十个外资、独资、合资企业和公司、厂家等为实训中心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赞助,赞助设备费等一千多万元,为学校节约了大量开支,并扩大了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规模。再如,在2005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政府、企业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政府的投入有:用地优惠,每亩为7万元;建设配套费减免2000万;县财政一次性补贴基地建设费500万元;政府每年给100万元的资助,且“基地”还引进企业办厂,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企业投入资金约需三千万元,这也减轻了学校设备投入和专业指导教师缺少的压力。学校的投入主要是购买土地、盖厂房、配备实习设备等,现已累计投入七千多万元。这样,一个集实训、科研、培训、和社会服务一体的“基地”就在宁海建立了。该项目的成功启动,充分发挥了共同投入机制的优势。

第二,“股份合作”或“分工协作,独立核算”等投资模式。这种投资模式,使校企(所)联合或多所学校与多家企业更大范围联合、校校区域联合变成强强联合的方式,满足了“基地”建设资金的需要。特别是校企(所)联合,则是高职办学本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与企业联合建设,既解决学校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使师生直接接触和适应生产一线岗位技能,有利于实现能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这种合作投资模式还可以发挥基地的综合功能,不但能为周边学校或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或实习服务、科研咨询服务、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服务,还能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真正发挥了基地的综合功能。

第三,直接引入投资。通常由学校提供场地,将有代表性的企业生产线(车间)等引入学校。引进企业投资,目前国内有不少成功的实例,如冠名投资。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茂达能力风暴机器人”实训室、“北京阿奇华东培训中心”、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江苏培训中心和SOLIDEAGE产品技术培训考试中心均是由有关企业投入资金或设备并冠名成立的。海尔集团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投入资金建成了“海尔集团湖北培训中心”。从而既满足学生实训,又实现创收,更可贵的是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不但降低了“基地”的运行成本,而且最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3.构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科研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办学品位、树立良好学风、增强高职办学实力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基地”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从而能吸引企业参与“基地”的建设,更是“基地”展示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亮点的特色所在。因为,“基地”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高职院校“基地”建设的设计和定位必须充分体现科研的生产功能。不但要提供科研场地、仪器设备配置等硬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特别是要制定和执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如宁波市教育局为了加大对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旨在进一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基地”基本建设,培养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师德高尚的名师队伍,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特设立了科研成果奖,主要是奖励高层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宁波“基地”为社会、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广泛开展。又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加快产学研基地的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营造为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服务的氛围,从而使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能力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在2008年度宁波市高校科研奖励中,名列市高职院校第一。因此,高职“基地”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场地以及学校的人才优势,将“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建设高职“基地”,有利于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更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的经济法课程设计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试析以“三自管理”为载体推进SPT人才培养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

试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培养论文

论文教学档案怎么写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锦集6篇)】相关文章: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2022-11-1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论文2022-11-30

旅游管理专业在CBE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论文2023-09-25

教学管理类论文2022-11-23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2022-10-09

2022年安徽高考分数线预测2022-11-15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2-04-30

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和改革思考论文2023-07-06

关于教学管理的论文题目2024-05-07

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