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

时间:2022-11-28 08:17: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通用11篇)由网友“二二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

篇1: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

一、机构设置

中心机构常设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院人才与社会资源开展工作。

中心设主任1名,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担任;设副主任2名,由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各派1名同志担任,负责中心常规工作。

二、主要工作

1.组织职业教育研究

中心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年度研究课题指南,明确研究方向,规划研究课题,进行项目申报,组织课题研究,组织鉴定与评奖,以促进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为学科建设提供强劲支持。

2.培养职业教育学科人才

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平台,整合科研资源,优化专业队伍,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院内外结合的研究队伍。

3.组织职业教育学术交流

加强横向联合,以论文交流、学术讲座、人员培训等方式与国内外职业教育界建立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

4.进行服务社会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积极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

5.管理科技档案

注意学术活动资料收集,规范档案管理,积累科技资料。

三、学术委员聘任

中心根据研究需要聘请学术委员,学术委员聘期三年,任期满后可以续聘。

1.学术委员聘任条件

⑴ 学术委员应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乐于学术研究,学风端正;

⑵ 具有高级职称;

⑶ 学术委员具有普遍代表性,学术委员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校、行业企业。

2.学术委员职责

⑴ 规划中心科学研究项目

学术委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明确中心学术研究方向,规划中心研究课题。

⑵ 评定科学研究成果

对中心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水平与价值评判,评定优秀科研成果,向更高级别的学术评议机构推荐。

⑶ 评审申报的科研项目

对申报的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审议和申报指导,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

⑷ 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学术委员是中心各学术领域带头人,有责任培养科研团队,带领团队开展科学研究。

四、经费管理

1.经费来源

中心经费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划拔经费以及社会捐赠等组成。学院每年划拨经费10万元,并接受社会捐助。中心将积极向市教育局争取市级职教专项经费支持。

2.经费使用

中心挂靠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依托学院现有机构开展工作,不产生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中心所有经费全部用于学术研究。

⑴ 用于资助以中心名义申请的纵向课题的研究。中心将按1:1的比例给纵向研究课题匹配研究经费。

⑵ 资助中心规划的`课题研究。重点项目资助研究经费5000元,一般项目资助研究经费3000元。

⑶ 支付组织学术交流的费用。用于支付专家讲课的劳务费以及学术活动的资料、宣传等费用。

⑷ 支付学术奖励的费用。中心将每二年举行一次已结题项目评奖,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

⑸ 支付成果推广的费用。

3.经费支出审批

各项目研究经费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集中管理,使用时先由项目负责人签字说明用途,经中心主任审批后,由学院财务支付。

学术交流、学术奖励的经费支出,活动前先做预算,经中心主任审批后实施,活动结束后,凭票据由经办人签字说明用途,最后由中心主任审批支付。

五、附则

本章程由中心负责解释,如有修订须报市教育局审批方可实施。

篇2: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xxxx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是在xx及西南地区xx物流与航运发展的研究机构。研究领域为xx物流、航运发展等有关问题。中心组织协调高校、政府、企业等有关教授、专家、学者协同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并在xx物流与航运发展等领域研究中起领先作用。

第二条 研究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研究中心主动接受xx市人民政府、xx市教委的指导和帮助,依托单位为xx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协办单位为xx市是人民政府xx办公室。

第三条 研究中心的任务是深入研究xx物流和航运理论,构建与现代化xx物流和航运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为建设现代xx物流、加速航运发展,提升xx综合竞争力服务。

第四条 研究中心的全称是“xxxx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五条 根据xx市人民政府、xx市教委等有关部门的要求,xxxx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1)围绕航运与产业协同发展进行长期持续地研究,将西部航运物流行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航运物流业发展增进相关产业增长速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角度展开研究,推动xx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针对xx发展要求,在xx通关效率、xx辐射能力以及xx物流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开展研究。

(3)针对保税物流和保税区发展难题,开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区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侧重于保税物流和保税区实践探索。

(4)承担国家、地区和行业港口物流、航运等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相关的关键课题研究;

(5)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通过联合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辐射,促进形成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基地;

(6)引领本领域学术方向,推动重要成果的培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具有国内、国际一定水平的成果,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系列学术研究论文;

(7)开展xx、港口、航运等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8)建设xx、港口、航运等领域的学术梯队,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第三章 管理机构

第六条 xxxx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是研究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机构成员由xx交通大学管理学院、xx市人民政府xx办公室、xx市交通委员会等组成。研究中心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研究室主任各1名,由xx交通大学任命批准。

第七条 管理机构会议由中心常务主任召集并主持。中心主任也可委托常务副主任召集并主持会议。

第八条 管理机构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2次,临时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由管理机构主任决定召开。

第九条 管理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关修改xxxx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章程及其他重大决议,须得到2/3以上成员的同意方能有效。

第四章 运营方式

第十条 研究中心为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通过承担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委托任务及开展技术开发、咨询、培训等取得收入,维持中心的正常运转。

第十一条 研究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与其他单位的工作关系主要以项目合同的方式确定。

第五章 人事及财务

第十二条 研究中心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实行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相结合,面向社会择优选聘,注意吸收国外专家参加研究中心工作。

第十三条 研究中心财务由学校单独建账,并专款专用。中心认真执行各级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第六章 其它

第十四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时,以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

第十五条 本章程由xxxx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解释。

篇3: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根据招生对象主要分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和对口招生三种。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性、技能性较强的生产、工作第一线的专科层次技术(含管理、操作、服务等)人才,毕业生应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理论,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毕业文凭及同等学力的在职从业人员。凡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可持毕业证书在所在地招生机构报名,入学实行三门文化课(全国成人高考)、两门专业课考试。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加快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速度,缓解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而举办的专科层次学历教育。招生对象是面向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

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是指招收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对象的成人中专应届毕业生的专科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文科学制2年,理科学制3年。报名采取推荐加考试的办法进行,被推荐的考生必须思想政治表现好、专业思想牢固、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技能课考核合格。考生先参加2门专业课考试,按招生计划的三倍确定名单参加三门文化课(语文、数学、政治)考试,录取工作与电大专科普通班同时进行,根据文化成绩按1:1.2的比例划出文化分数线,学校录取时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篇4: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名称:xx省xx基因与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英文名称。

第二条性质:本中心是由x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愿组办,为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宗旨:本中心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主要从事基因资源的制备、收集、保存、交流、检测和评估工作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和服务,目的是整合xx乃至全国、全球的基因资源,提高我省基因研究及产业水平,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第四条本中心接受业务主管单位xx省科技厅和登记管理机关xx省民政局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住所:xx省xx基因与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依托xxxx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x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地址:xx省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城M3组团三楼,邮政编码:xxxxxxxxxx。

第二章宗旨与目标

第六条中心的宗旨与目标:依托中南地区雄厚的研发力量、人才优势、综合技术实力,结合新的机制以及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充分发挥优势,提高中南地区基因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力争使中心成为我国基因新技术创新源泉和高级人才培养平台,并在技术上对下游基因产业和医疗服务业起到辐射推动作用。

第三章理事会

第七条中心设理事会,理事会是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决定“中心”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第八条理事会有15-20名人员组成,理事会成员由各方代表组成。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4-5名,秘书1-2人,下设学术委员会。

第九条理事会每届任期五年,任期届满时可以连任。各参加方在更换理事会人选时,须通知中心。

第十条理事会决定中心的重大事宜,其职权主要如下:

1、听取并通过上一年度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2、制定和修改中心章程;

3、决定聘用和解聘中心主任、副主任;

4、理事会认为需要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理事会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经理事长或三分之一及以上的理事提议,可以召开理事会临时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召集并主持,理事长缺席时由副理事长召集并主持。每次理事会会议须有书面记录,形成决议或纪要。理事会形成的决议须三分之二理事出席会议且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四章学术咨询委员会

第十二条学术咨询委员会应由在本研究领域内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组成,负责对中心的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咨询意见,选聘和考核项目专家。学术咨询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10-15人。

第十三条学术咨询委员会每年召开至少1次会议,咨询中心课题设置、评审课题进展、考核项目负责人,向理事会提出调整研究方向的建议。

第五章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

第十四条中心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依托x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设立中心办公室管理日常行政事务,其他事项由x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本中心兼管。

第十五条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5-7人,主任助理2人,秘书1人。中心主任、副主任和主任助理由理事会提名,理事会聘任。

第十六条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主任向理事会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各项决定,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中心主任任期五年,经理事会聘任,可连任。

第十七条中心的财务管理遵照国家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事业单位财务规定执行。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十八条修改的章程,须在理事会通过后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十九条本中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表决通过,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条本中心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剩余财产。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本中心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未尽之处,由理事会修订补充,解释权归理事会。

第二十三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和规定有不符之处,以国家法律和规定为准。

篇5:工程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xx省xx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章程中简称“中心”)是由xx省科技厅批准立项、依托xx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致力于从事清洁燃烧理论与技术、低温余热利用与工业过程节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及与循环经济相关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条 “中心”将发挥自身优势,在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我省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条 本章程为“中心”建设、运行、管理遵守的工作规范。

第二章 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 “中心”以推动xx省能源产业发展为目的,逐步打造成海峡西岸经济区能源科技高端研发服务平台,最终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五条 “中心”致力于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承担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的任务。

第六条 “中心”为xx省内的高能耗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包括进行测试服务、培训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等。

第七条 “中心”将积极进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第八条 “中心”将积极参加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第九条 “中心”将成为技术人员进修、本科生及研究生实践的基地,并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有利条件,为xx省培养出高层次的能源科技人才。

第十条 “中心”将积极开展与外单位的合作研究;积极组织和参加技术交流研讨活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包括人员聘任、仪器管理、技术研发、工程化基地、财务开支、行政管理等。

第十二条 “中心”设办公室和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事务管理和组织研究成果的.转化开发工作;学术委员会负责“中心”的学术事务。

第十三条 “中心”的工作人员由固定人员、客座人员和附属人员组成。其中固定人员主要由xx大学能源学科的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客座人员主要由xx大学能源学科的客座教授、合作单位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组成;附属人员主要由科研和行政秘书组成。

第四章 运行机制

第十四条 “中心”是隶属于xx大学的二级单位,独立建制,单独设账,单独核算,业务上接受xx省科技厅和xx大学科研处的共同指导。

第十五条 “中心”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和竞争”的运行机制,遵循“资源分享、风险分担、分工合作、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与有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建。

第十六条 “中心”将积极对外开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以获取建设发展经费。

第十七条 “中心”将通过积极申报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和为省内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技术服务而获取研究经费,逐步形成“以项目组织人,以研究培养人,以技术服务人”的良性自我发展模式。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章程由“中心”领导小组及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通过后执行。

第十九条 本章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心”领导小组。

篇6:工程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公司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研发中心在公司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特定制本章程。

第二条 建立技术中心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利用社会资源能力,推动公司建立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三条 技术中心是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强化公司科学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活动,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第四条 技术中心不以自身营利为目的,经费由公司提供。技术中心应强调市场意识、整体意识、效益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技术活动,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研究开发水平。

第二章 技术中心的职责

第五条 技术中心的职责:

1、参与制定和执行公司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的规划和计划。

2、负责公司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负责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形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

3、参与公司有关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等重大项目的调研和技术论证工作;组织制定公司重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实施计划。

4、协助组织召开公司级技术方案评审会和重大技术问题讨论会。

5、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科学和技术资源及国内外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综成和二次开发;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载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6、负责收集、分析与公司相关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动态,为公司产品和技术发展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7、负责组织科技成果上报鉴定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公司技术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

8、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到公司开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增强公司对科技人员的凝聚力;组织科技人员的学习培训,加快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第三章 技术中心的机构配置

第六条 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依照高效、精干的原则,依照国家、省

市研发中心建设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

第七条 公司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和研发层组成。

第八条 决策层为公司专家委员会,下设技术委员会。

第九条 专家委员会由公司主要领导组成,论证和审核批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研究开发方向和重大技术课题进行决策;制定公司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政策;确定技术研究开发方向、年度科技计划和经费预算。

第十条 技术委员会主要由李鹤林院士及其团队成员以及公司内的副总工程师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对公司技术的研究开发方向、重大技术问题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咨询和评估。

第十一条 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并负责研发中心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研发中心主任负责研发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进行工作。

第十三条 研发中心设:试验部、设计中心和技术质量管理部。

第十四条 研发中心负责组织技术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管理;编制公司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公司年度重点科技项目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公司科技管理体系和考核制度;总结上报月度、季度、月度公司科技统计报表及《企业研发中心评价指标》报表;负责科技项目及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组织申报工作;负责科技成果鉴定、上报、奖励等工作;负责科技开发经费的管理和运作等工作;负责研发中心综合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研发中心负责建立科技开发项目立项制度,组织开发项目的申报、审查及立项工作,并定期检查、总结、汇报研究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负责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项目;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和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成果鉴定工作;负责公司知识产权及技术合同的管理;收集、研究国家和行业的有关科技政策、科技信息及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方向。

第十六条 设计室参与组织公司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和调研工作,组织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和技术论证工作;负责公司技术开发工作。

第十七条 技术信息室负责科技情报的收集整理,负责查询、收集、整理、编辑于公司业务相关的科技资料和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

第十八条 研发层是根据公司发展目标而设下的各类专业研究开发机构(包括项目组)和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开发、试验、设计产业化应用、技术服务等工作。

第十九条 研发中心要根据公司主导产业的发展,建立直属的研发机构、工作站,作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第四章 研发中心的运行机制

第二十条 公司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技改项目、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等,由技术委员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发展方针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组织技术论证和评审,提交公司决策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研发中心作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负责公司管理部门对所属单位业务管理和考核;负责研发中心的建设,承担公司重点科技项目计划的事实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研发中心下设的各专业开发机构采用矩阵式的管理,行政上归公司管理办公室领导,技术业务上由研发中心归口管理。研发中心与公司所属各有关单位和外部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业均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目标责任书或技术合同(开发合同、转让合同、服务合同、咨询合同)为约束机制,共同承担完成科技项目的计划服务。

第二十三条 研发中心建立合理的立项程序,项目选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在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以及企业优势分析基础上,确定立项的优先顺序和开发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称中定期组织评估和进行重要的调整。

第二十四条 科技项目由公司各部门和各单位提出,按具体要求申报立项,由研发中心整理、初审,提交技术委员会审查、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签订科技项目合同,研发中心根据项目进度和考核情况下拨开发经费。

第二十五条 研发中心的研究开发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引入竞争机制,项目组成人员由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双向选择,项目组人员可根据需要来自不同部门,研发中心的人员可与公司其他部门人员相互流动,中心内缺乏的急需专业人员可对外实行招聘,以利于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十六条 研发中心的管理人员实行定编定员,竞争上岗;研发层的科技人员在项目完成后应立即转入其他项目,采取人员能进能出的'开放的用人机制。

第二十七条 研发中心负责编制公司科技开发项目计划,各部门因工作需要需增列计划外项目,必须向研发中心提交申请报告。

第二十八条 研发中心受公司委托,负责依法与境内外企业、科研机构、等高院校及其科技人员合作,签订技术合同,进行联合开发科技成果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第五章 科技经费的筹措与管理

第二十九条 科技经费的来源:

1、公司自筹的科技经费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安排,应满足科技开发项目的资金需求,并逐年递增,科技收入经费达到公司销售收入3%以上,基本达到国家、省对国有重点企业的要求。

2、研发中心通过承担国家、省、市和其他企业的研究项目,开展技术开发、咨询、转让、服务等活动,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科技收入。

第三十条 科技经费的管理:

1、研发中心专设财务管理人员,负责科技费用的管理,业务上受公司财务部及审计部的监督。

2、研发中心财务实行独立核算,所需资金纳入公司年度预算。

3、科技经费的使用须严格执行程序审批。

第六章 研发中心的考核评价

第三十一条 技术委员会每年度按相应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企业研发中心认定与评价方法》及《企业研发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 每年一月底前,研发中心应对上一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并认真填报《企业研发中心评价表》,上报相关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解释权归公司技术中心。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篇7:工程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xx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防洪减灾、调控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的重要措施。xx工程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对公共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xx水电水运工程建设对水工材料的需求量大,需要研究和开发高性能超耐久、低能耗、节约地球资源的环境友好型水工新材料。为加强水工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经xx部批准,成立xx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水工新材料中心”)。

第二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xx部。依托单位为南京xx科学研究院。

第三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的宗旨是在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的应用基础和重大公益类研究的同时,紧紧围绕水工程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注重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为水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的全称是:“xx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五条 根据国家、xx部和有关部门的需求,水工新材料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1、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水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中与水工新材料有关的重大关键课题研究;

2、承担水工新材料的检测与认证,制定水工新材料的有关技术标准;

3、针对水工新材料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增强水工新材料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为水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4、组织开展水工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加速其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5、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通过联合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辐射,促进形成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基地;

6、开展水工新材料领域的国际合作;

7、培养水工新材料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第三章 管理委员会

第六条 xx部工程安全和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是水工新材料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单位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建设管理司、xx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xx部建设与管理司、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xx部xx水电规划设计总院、xx部长xx委员会、xx部黄河xx委员会、南京xx科学研究院、xx委员会长江科学院、xx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xx委员会黄河xx科学研究院等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和委员若干名,由xx部批准。

第七条 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1、确定水工新材料中心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2、制定和修改水工新材料中心章程;

3、指导水工新材料中心的工作,协调内外关系;

4、听取水工新材料中心有关重大问题的汇报;

5、审议水工新材料中心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总结报告;

6、聘任或解聘水工新材料中心主任、副主任。

第八条 管理委员会会议由管理委员会主任召集并主持。管理委员会主任也可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会议。

第九条 管理委员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2次,临时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由管理委员会主任决定召开。

第十条 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关修改水工新材料中心章程及其他重大决议,须得到2/3以上委员的同意方能有效。

第四章 专家委员会

第十一条 专家委员会是水工新材料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和委员若干名。由中心主任提名,征求本人同意后,报管理委员会备案后聘任,任期三年。

第十二条 专家委员会对以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1、对水工新材料中心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咨询意见;

2、对重大研究开发项目提出咨询意见;

3、开展水工新材料技术应用咨询;

4、管理委员会或水工新材料中心委托的其它工作。

第十三条 专家委员会会议由专家委员会主任召集并主持。专家委员会主任也可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会议。

第十四条 专家委员会会议定期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次,临时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由专家委员会主任决定召开。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五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组织结构见下图。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设:办公室、4个研究室、实验室和中试车间以及新材料公司。组织结构见下图:

第十六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管理委员会决议和水工新材料中心章程管理该中心各项事务;

2、负责组织制定水工新材料中心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报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3、定期向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

4、主持召开水工新材料中心主任办公会,讨论研究重大问题;

5、聘任或解聘部门负责人及职员,协调部门间的工作关系。

第六章 运营方式

第十七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为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通过承担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委托任务及开展技术开发、咨询、培训等取得收入,维持中心的正常运转。

第十八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与其他单位的工作关系主要以项目合同的方式确定。

第七章 人事及财务

第十九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实行流动岗位和固定岗位相结合,面向社会择优选聘,注意吸收国外专家参加水工新材料中心工作。

第二十条 水工新材料中心认真执行国家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第八章 其它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时,以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由xx部工程安全和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8: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现状

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初见成效;专业数量猛增,专业更新步伐加快,各校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注意加强学生综和能力的培养与整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初具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随着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在学校建设方面,高职教育的定位不准,办学特色不够突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软硬件水平跟不上学校转型的要求;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还不够协调,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实习场地和配套设施不够,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师资建设方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够规范等,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渐突出。

二、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对策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优劣程度,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一要满足学生个人的需求,即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专业设置等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求学和就业需求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即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满足了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双重需求,即是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内涵。

2.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高职学校的特色发展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调查分析,制定完整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生质量标准,突出地方办学特色;以体现就业为导向和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来设计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要以应用为主旨,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内容要与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要求有效接轨,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要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行业企业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规划调整和改善专业设置;争取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多方支持,加大教学设施设备经费的投入。

2.2加强职教师资培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等教育的扩招同时带来了师资数量和结构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职教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达标率低。另一方面,职教师资队伍的结构也不尽合理,由高校毕业生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占教师比例的绝大多数,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师资基础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应以掌握职业技术为目标,实践性课程占相当大比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有,要成为既懂理论﹑会教学,又熟悉生产一线,会应用的双师型教师。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合作企业和培训中心开展教师的再培训和在岗实训;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士报考﹑应聘;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老师,实行专兼结合;建立职业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促使职业教育师资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

2.3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核心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各行各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建设上应围绕拓宽公共素质课﹑改进专业基础课﹑革新专业核心课程几方面来深化教学改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职业岗位的流动性和更换频率大大增强,为了长期的职业发展,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适应性,公共素质课应涵盖人文﹑自然﹑社会等全方位的基础知识,考核方式可以更加自由灵活。随着知识更新﹑技术更新速度的大大加快,专业基础课应不断补充前沿的发展成果,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借助多媒体﹑讲座等方式更新专业知识,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专业核心课程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适应岗位需求,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积极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好地与工作岗位衔接。

2.4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增加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资,大力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优化学生的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构建优化﹑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建立符合专业设置标准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与社会企事业等单位挂钩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习的需要。二是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规范标准,严格考核和检查。对学生实行学历毕业证和专业技术等级证“双证制”,要求毕业班学生必须参加专业技术等级考核。三是实行产教结合,建立校办企业,把教学实习延伸到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委托培养。

三、小结

产学结合绝不仅仅是实践环节的内容,它应当贯穿于从业环节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不断推进学校与用人单位各种层次的合作,广泛开展实习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并利用学校知识密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协作。在产学结合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学校﹑学生﹑企业和政府四方面的积极性。

篇9: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规模到重内涵发展阶段,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追求。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力军和基本阵地。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正在为我们国家的`新兴工业化以及我们工业的升级换代,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不少差距。一是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不足,特别是基础能力建设较为薄弱。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仅占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的30%左右,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院校和职教集团;二是实训基地和装备建设投入不足,实训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实习岗位严重不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办学难以推进;三是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课教师偏紧﹑实习指导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短缺﹑专业课教师补充和引进困难。这些不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制约着国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按照市场的需要办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打造特需的专业,培养新型的人才。

二、城镇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进,关键在于人才。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可以助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将带来大量新的就业专业﹑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向城镇转移。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物流业﹑物业﹑营销﹑建筑装璜﹑学前教育﹑餐饮﹑酒店管理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就业空间巨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应新的就业专业﹑就业岗位﹑就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其次,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而这些就业岗位,大多数是需要一定专业技能和素质。但进入到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却很少,将很难适应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第三,城镇化建设将降低低素质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延长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降低低素质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目前,部分劳动力一方面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劳动收入相当低;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增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的存储器,可以吸收和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缓解就业市场压力。而且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前储备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3.1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城镇化建设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覆盖面广﹑办学条件好的发展态势;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工程建设,通过整合﹑扩建﹑迁建﹑引进等方式,建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产学结合,融职教院校和培训机构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引导企业和行业参与,组建多元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布局结构﹑专业设置﹑育人质量上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推进城镇化建设。

3.2面向新型城镇化,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改变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引企进校,全面推行“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教学﹑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两项专业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与城镇化建设接轨,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职教资源,着力抓好大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篇10: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一、地方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地方经济整体水平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必然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都要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大小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只有当地方经济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分条件时,高等职业教育才会发展壮大,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壮大是不现实的。同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也受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设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等。如果地方经济疲软,提供不了这些条件,或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时,必然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地方经济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层次结构

不同地方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着专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术的密集化,对有知识有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这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考验,进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产生影响。

(三)地方经济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扩大生源、吸纳就业

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居民用于教育的支出一般较高,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较高,这就相对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同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员迫于压力而选择继续教育或培训,这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其再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条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毕业生就业将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导致第一产业毕业生就业人员逐步减少,第二、第三产业毕业生就业人员比例逐步增加。第二、第三产业注重就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可见,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地方企业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落后,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阵地,以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它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职业性等特征。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明确,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但人才的培养标准难以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导致其毕业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经费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需改善

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模较小,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相对于普通高校,政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较少,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如科技信息化程度和教学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由于财力不足,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比较落后,使得培训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师资队伍不合理,缺乏实践性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上,学科型教师的比重较大,而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都比较低。随着这些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地扩大,对于教师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许多教师来自中专、中职、大专等学校,或者是刚刚走出高校校门的年轻人,要么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要么缺乏实践能力。

(四)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缺乏适应性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社会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不相符合,比如专业设置重复、混乱,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甚至简单地套用本科学科专业目录,这种专业设置远离了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也不符合职业教育重实践的特点,且缺乏适应性。由于专业设置缺乏对与市场适应性,导致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

(五)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关系不紧密,校企合作不深入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即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企业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主题,也是直接受益者。而目前,高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升学,忽视与企业间的联系,人才培养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所需,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明确办学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先明确其办学定位,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训内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市场需求,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得到改善和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中去,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合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在不断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之处,完善自身,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多元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机制

相比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更偏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实训基地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需要较多较好的实训设施,也就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因此,应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多种渠道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用以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改善教学条件。

(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育,其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即具备双师型素质。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拥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6]一方面,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分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定期检查,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让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能,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针对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有限的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面向社会和企业外聘专业技能型人才,扩大双师型比例。

(四)对接地方经济,优化专业结构

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取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在对市场及岗位需求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新的专业,对于老专业进行改造,实现其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五)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由学校、企业和社会来共同培养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为标准,为行业、社会、企业培养人才,同时,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产学研各方共赢。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7]显然,订单式培养是一种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校、企业、社会的积极性,调解三方的矛盾,真正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篇11: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摘要:

我国于2014年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决定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这就为培养外语型技术型人才提供契机。

目前社会对日语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教育中对日语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

各地的高职教育学校需要根据当地对日语技术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技能,培养适合当地发展的日语人才,建立日语职业教育体系,并且将规划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培养经验和完善培养模式。

本文通过分析现状,结合所任职的高等职业学院的经验,讨论培养日语技术型人才的方法,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日语;技能型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不仅日企的数量不断上升,同时中日贸易交流也日益频繁。

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也积极地推动企业走出去,而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是中国走出去的主要对象,所以对日人才是一个巨大的缺口[1]。

在大连地区,由于历史,地理上的诸多原因,与日本的关系比其他地区更为紧密。

不仅在金融,制造业,尤其在软件服务行业中对日外包业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不断增多,更为迫切地急需日语技能型的人才。

因此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日语技术型人才的重担,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高素质和技能性强的日语人才,是当今高职教育需要探讨的课题[2]。

一中国当今日语教育的现状

(一)日语教育忽视素质教育

第一,虽然当今教育下培养了大量的日语人才,但是根据市场的调研,社会仍然缺少具有日语综合能力高并且兼备行动能力强的职业高素质的人才,日语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质量存在较大的矛盾;第二,日语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涉及IT软件行业、金融业、制造业等区域的日企;

第三,国家对政府的支持力度欠缺,但是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语种教育,颁布计划强调发展职业教育,在师资、配套设施等方面加以资金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

第四,在具体的高职教育的课堂教育中,整体的教育水平与知识深度欠缺,而且过度重视日语教育而忽视综合能力以及日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培养[3]。

(二)日语人才所需的综合性能力较强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对日语技术型人才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培养出的日语技术型人才需要锻炼和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日语的掌握上,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的听说、翻译和读写知识以及良好的日语表达沟通能力,以及专业相关的日语;

在就业上,面对现代自动化时代,需要具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同时应对对外沟通,要兼学商务礼仪,做到与顾客良好沟通,达到理解明白客户的需求;因为学习日语主要针对于日企,那就需要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和日企规范,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同时作为一个职场人,要求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素养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抗压能力在紧张的职场中必不可少[4]。

目前对日语技术型人员的.标准的提高,结合现在的日语就业状况,高职教育的培养人才的任务任重道远。

从其它的调研结果看来,无论是日企还是其它企业,对外招聘标准除了日语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兼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知识,反映出日语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特点。

(三)日语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

随着对日外包行业的不断扩大,大连地区的日语技术型人才的缺口十分庞大。

虽然中日关系一直起起伏伏,当今也有一些日本企业暂停在中国的投资步伐,但是在我国的日企的数量并没有实质性地减少。

展望未来,由于中日经济联系紧密、地理位置紧密以及全球局势的推动,中日经济合作的势头依然强劲,对日语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大连华信软件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十年间培养了大批日语+软件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8%,就业势头良好,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日语技能型人才。

从侧面反映了大连地区对日语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之巨大[5]。

二培养高职教育中日语技术型人才的方法

(一)高职教育日语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与市场需

求相适应,政府、企业、职业教育三方合作首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

针对高职教师,为了能更好的获取最新的市场教育信息为培养日语人才提供不断更新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安排老师与相关企业签订学习协定,定期去企业学习了解市场信息,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事后书写报告并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行这样的方法,不仅对高职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日语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内涵修养的提高、知识界面的拓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也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

然后,在学校方面,学校要与日语企业进行合作,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讨论,还可以聘其作为兼职教师。

安排操作性较强和锻炼动手能力的课程例如日语实际锻炼、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对实习生的实习给予指导。

这就会使学生接触到企业和社会实际工作经验,以实战模拟的形式提高日语的技能,同时还会让学生敏感捕捉日语企业发展的情况和动态,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前规划;其次,针对于企业方面,相关日语企业要主动配合学校和学生,为培养日语技术型人才提供帮助,做到双向交流。

这样才能挑选适合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日语人才,间接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

只有政府、企业、职业教育相结合,在不断沟通合作中培养高素质日语人才,才能实现三方共赢。

(二)重视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日企等企业所需要的日语技术型人才除了要求要有牢固的日语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其工作态度和精神等软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发现总结能力,通过感染企业氛围学习敬业精神和忠诚意识;举办创新项目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举办团队比赛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意识;通过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探险活动或模拟企业活动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然后,采取学分和记录的学习体制,对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内容进行记录并且计入综合成绩,这样的体制会使学生主动并积极地参加学校的活动,争取较高综合素质的评分;其次,要加强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同时掌握一些日本礼仪,为学生以后与客户沟通提供方便[6]。

(三)加强高职校园建设

第一,制定并且完善学校制度和规章。

在学校的管理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上,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重要保障,有效地减少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随意性,为培养日语人才和建立教育体系提供保障;第二,加大对学校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金,形成和巩固学校精神、风貌,观念价值。

在加大对物质的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精神建设,进行双向建设;第三,保持学校与外界社会和企业的交流和沟通。

校园全面建设需要学生接触社会,不能仅仅只在学校的狭小范围,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思维。

同时引进相关人士进行教育。

三总结

职业教育中日语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缓慢的过程,但又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我国现在职业教育中存在日语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日语人才所需的能力综合性不强、同时日语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本文提出对应的培养日语技术型人才的解决方法:高职日语教育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政府、企业、职业教育三方合作、重视高职教育中对日语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校园建设。

作者:高松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软件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立坤.大连中等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J].教师,2014(14):32-33.

[2]王娟.浅谈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1):2-3.

[3]汪琪.中职类商务日语专业日文录入教学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9):41-42.

[4]郑佳.强化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法初探[J].华章,2013,5(10):98-99.

[5]王娟.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企业导报,2016(19):125.

[6]荣新星.新时期对高职日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才智,2015(35):250.

试论高等学校校园法治化建设

学校章程核准的申请书

学校章程核准申请书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招生章程

苏州市职业大学招生章程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章程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招生章程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生章程参考

河北工程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章程(通用11篇)】相关文章:

沈阳建筑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23-09-06

华北电力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23-05-26

昌吉学院普通本专科招生章程2023-12-26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招生章程简介2024-03-12

吉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2022-10-31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2023-05-20

大连理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2023-06-05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2024-01-26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22-10-13

东华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