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

时间:2022-10-09 08:09: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精选17篇)由网友“爱豆在好韩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

篇1: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

【摘 要】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尚未突破传统的种理论灌输,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式,严重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技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应构建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完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工学结合;三位一体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一)培养模式突破性改革严重不足

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出现了明显的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主要定位过低,且狭窄。在人才的培养中也缺乏目标的明确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其二,人才的培养方向没有明确为中小企业;其三是人才的培养中缺乏凸显出专业能力;其四,没有彰显出专业的特色,工商管理类专业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模式,导致这一专业缺乏教学的特色化。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传统的学科本位主义,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不能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实践锻炼,更不能满足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职业技能培养脱节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课程与内容主要划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但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仍然着重突出理论知识,而实践教学则微乎其微,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没有结合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有的教师则完全集中对企业管理的理论讲解,当理论讲解完了再进行实践操练,这种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通过人为的因素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完全的分割开来了。近几年,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弱化了与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衔接,不能满足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能力教育的培养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教师专注于演示和学生重复操作,致使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岗位完全脱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致实践经历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二、“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际操作人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应包括: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以及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特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的,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学生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进展是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查评价参加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三)“工学结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深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念。教育部以教高〔〕4号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求。通过本课题研究,不仅能够践行教育部教高〔2012〕4号文件,还将进一步深化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素养,较深的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的业务素质,掌握管理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技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

(2)深入践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宗旨。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教育宗旨。本课题研究旨在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中心、以其职业岗位的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为特色,从而保证在就业与岗位之间形成“零距离”的对接,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教育与培养此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办法。

2.实践意义

(1)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本项目旨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建设和改革,并建立与此改革相对应的运行机制,作为学校贯彻教育部教高〔2012〕4号文件,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这一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将作为我院专业、课程、实践基地等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并构建新的教学过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2)建立科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本项目研究,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专业实训状况,确定评价要素,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要求,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参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上,设定定量化、定性化评定指标,使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实现路径

(一)建立行业、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

洞悉学校及其依托行业群的优势,找准共同的利益驱动点,推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努力构建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机制,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条件支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在教学设计、实施、反馈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建立以政策法规为支撑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以双向合作互赢为结合点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运行动力体系,以集团化为着力点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操作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推进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和加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等主要做法,探索实践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应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确定专业服务面向的岗位,按照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重点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周全的修订和设计,制订出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

( 三) 构建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为学生提供足量的生产实践岗位。这是前提性的条件,因为离开了众多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学生就没有真实的生产实践岗位,工学结合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这些岗位并不是现成的,要努力去争取。为此,工商管理类专业要开门办学,上至院校领导,下至普通教师、学生,都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把寻找合作企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展示自己能力的窗口,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为学院寻找合作企业,增加更多的生产实践的岗位,将学校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行业及企业的优势充分融合,积极发挥行业与企业的辐射力,建立行业、企业和学校全面合作的组织和机制。积极主动开拓“工学结合”新方式,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充分联系起来,发挥学校的丰富的智力资源,以其知识优势、技术优势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开辟新的途径。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学院成立有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这个机构由院校领导和行业企业领导共同组成,是校企结合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指导各组织机构,负责沟通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单位成立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教学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组成,负责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审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此外,学院还成立专门的从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对外联系与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校企合作办公室,对外联络合作单位,沟通信息、签订协议、密切关系、办理相关事务;对内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落实合作项目、牵头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工学结合教育及对外社会服务与学校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环节有机融合;提高院校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稳定就业。

其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包括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对外合作合同协议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定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的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校企合作的方方面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校内各种保障措施都要制定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有合作企业、学生、院校和社会参与的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形成规范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其三, 理顺工学结合的各方关系,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目前,真正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亟需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建立有机统一的工学结合利益责任共同体,使有关各方的利益、愿望、要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并通过沟通和协调上升为制度和措施,从而为工学结合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在这方面,院校应通过主动上门向企业提供学院、学生信息,了解企业需求,提出合作意向。在实施过程中,主动配合企业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尽量不给企业增加其他麻烦。主动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推荐工作,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机会,同时力所能及为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培训等。在工学结合中,学生可以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接受学院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和考核,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使其能顺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院校及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工学结合。

(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参考文献:

[1]梁琛,郭金林.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3.

[2]张向超,丰云.基于“利益均衡”的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机制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02.

[3]杭俊.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判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3.

[4]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07.

篇2: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文章通过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内涵、建设现状及模式的`深入析论,揭示了现代高职电气专业教学的开放性与工学结合内涵的内在联系,阐述了以工学结合建设为基础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和品牌,是提高高职电气专业发展原动力的重要途径.

作 者:赵静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山东淄博,255013 刊 名:科学与财富 英文刊名:SCIENCES & WEALTH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高职   工学结合  

篇3: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及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及体系建设的思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涉及面广: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家庭,涉及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涉及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生职业素质等的培养,涉及实验、实习、实训硬件建设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设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

作 者:刘紫婷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刊 名:河南教育(高校版) 英文刊名:HENAN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运行机制  

篇4:人才培养模式及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及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需要,积极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焦化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及运行管理体系.

作 者:贺建忠 解国辉 苏英兰 He Jianzhong Xie Guohui Su Yinglan  作者单位: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太原,03003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20 关键词: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  

篇5: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文秘专业433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文秘专业433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张爱梅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高职文秘专业经过市场调研和多年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基于工学结合的四个结合、三个环节、三种技能的433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爱梅(1965-),女,河北保定人,黔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贵州都匀 558000)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36-0179-02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其运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不断得以强化。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所需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直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难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无疑为高职院校办学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寻求工学结合的契合点,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文秘专业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分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开设文秘专业,近年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秘书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内部选调、任命的方式上岗,且比例较少。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兴盛,各类商务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行业企业急需应用型、复合型的秘书人才。但从人才市场上反馈的信息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秘书人员,而许多秘书毕业生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职文秘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对称。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近年来,文秘专业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任何行业企业都有秘书岗位,但各自要求不同(见表1)。总体来看,各行业对文秘人才规格要求普遍较高,除了要求具有文秘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行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如何培养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工学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形成校企合作、校(乡)镇合作、校村合作等办学模式。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设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共同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实训与岗位实习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二、工学结合下文秘专业43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文秘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对行业企业秘书岗位的考证,加上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职业能力及秘书技能标准,建立了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训体系,构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433实践教学模式。433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四个结合、通过三个环节,培养三种技能。

(一)四个结合

基于工学结合的文秘实践教学坚持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前提,以秘书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把文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秘书行业发展结合;课程体系与秘书岗位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秘书实际工作结合;实践技能培养与秘书职业技能标准结合。

(二)三个环节

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三个环节完成(见下图)。

1.教学实训。实训教学作为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实训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了解实际知识、熟悉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是教学实训。我院文秘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在情境模拟、案例操作过程中完成办文、办会、办事等一系列秘书工作流程。通过职业模拟实训,学生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还能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逐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实习学生完全按照实习单位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在具体的秘书工作岗位上,办理秘书工作事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让学生毕业后能就业、好就业。文秘专业顶岗实习主要采用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形式。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就业环境,拓展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院文秘专业所在的管理系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利用有限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机会,如安排学生在学院周边的乡镇作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系办公室见习,管理系学代会和团代会的会务工作均让学生承担等。

(三)三种技能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训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具备3种技能,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见表2)。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要确保文秘实践教学正常运行,应做好制度、师资、教材和实训基地四方面的建设。

(一)实践教学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在实践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它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拟订与规范、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实习基地的评价办法、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评聘和评价办法等。只有实践教学制度形成科学严密的的系统,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本网网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教师不仅是“双师型”教师,更是“多师型”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是加强校内实训教师的培养,按照“双师”素质要求,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工作一线接受锻炼,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实践能力,使专业教师成为“能手型”教师;另一方面,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组合成不同层次的教师梯队,承担实践教学和教师培训任务。

(三)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围绕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在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紧跟社会发展和行业的需求,紧贴岗位的要求。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材,从实训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确定与编写,聘请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技术专家把关,保证教材内容新颖、适用,与市场对接,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充分发挥教材在秘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秘书工作实际,编写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确保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文秘专业实训实习主要采用5+1形式,即前5个学期在学校实训、见习,最后1个学期在校外实习。校内实训主要在实训室进行,目前,我院文秘专业实训室有:计算机实训室、中文速录实训室、语音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院系的会议室等。校外顶岗实习是在校外实习基地或者行业企业的秘书部门实习,为使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效结合,文秘专业正在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可真正将职前、职后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从而实现高职文秘专业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秘书人才的教育目标。

篇6:浅谈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探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为1:1,或者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大一些。通过开展项目化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并且逐步地把实际项目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中,加强模具设计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模具设计相关工作过程的介绍;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工作的实际过程,对职业技能的教学进行精心的指导,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冲压工艺的编制、冲压模具设计、模具的装配和维护以及冲压件质量检测与分析等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查找资料和文献的方法能力。

(二)完善《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和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总结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

1.主要包括冲压生产和冲压模具,前者可以通过生产情景录像来进行教学;后者可以通过典型模具的工作过程录像来进行教学。

2.主要包括冲裁件质量问题分析、弯曲件质量问题分析、拉深件质量问题分析和成形件质量问题分析,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次品件进行演示教学。

3.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订、冲裁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和冲裁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冲载件(托板)进行教学。

4.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定、弯曲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弯曲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弯曲件(支架)进行教学。

5.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及拉深次数的确定、罩壳的生产方案的制、拉深模总体结构设计、罩壳的工艺计算、拉深模零部件结构设计。主要通过拉深件(罩壳)来进行教学。

6.主要包括气瓶的成形工艺分析和气瓶的缩口模设计。主要通过成形件(气瓶)来进行教学。

(三)开发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材。通过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及一线员工开展研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教材内容的制订以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工艺规程的制定、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典型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归类为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及成形模具设计,新教材结构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择恰当,教材难度适中,选取的工作任务真实,具有代表性且实践性强,满足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精神,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导向是指依托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冲压件模具设计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是指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使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成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相应的引导文件;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规则。学生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化协作学习能力。学生群体化协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如实验实训、综合实训、学科技能竞赛、体育比赛和辩论赛等)来引导学生群体化协作学习和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群体化合作能力。利用BBS、微博和QQ群等网络的形式,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并且形成一致意见,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将以前片面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改革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利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情况、以及工学结合模式下下厂实习等都在考核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结论

经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心选择并组织以真实冲压件模具设计和制造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冲压生产及其规律有生动、直观、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而且还节省了企业的二次培训,因此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唐永泽,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1).

[2]徐其航,等.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讨[J]. 广西轻工业,2010, 139(6).

[3]贺定修, 等. 高职实训课程建设[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篇7:浅谈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探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课程建设

论文摘 要: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卢龙飞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型下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索了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新方法,提出了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转换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途径,从而使职业教育中的公共英语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杨润丰等人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比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生产以及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卢菊洪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构建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胡茵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从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新和拓展的应对策略。王婷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的含义,并且提出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将工学结合的基本思想融入到《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通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华高电子五金厂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座谈、研讨,明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从而确定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为:在机电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维修、设备维护、机床操作与加工等工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领域的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管理、应用研究、机床操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为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方法、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冲压件的质量检验和分析方法。

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确定出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并且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协作,提出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执行和课程评价的相关措施。并且关注《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以及项目化的建设。

(二)设置和课程对应的“体验课”,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得到技能上的训练,并且逐步地掌握未来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专业师资是制定和实施科学课程体系的保证。双师型师资的确定,不仅仅是指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一些相关培训,而是高职院校能够为教师争取到一些可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机会。通过在企业的实际训练,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发现自身在课程教学中的缺陷,从而能够使以后的教学可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紧密,从而能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篇8: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科学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理论,以及参考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经验,实施“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 者:邓秋萍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广东,广州,510507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校企结合--工学交替”   旅游英语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篇9: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论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论文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观念、教学实践、师资状况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对策是本文主旨。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完成了规定的管理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学习,可到了单位面对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比较茫然,无从下手,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洞察力,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理论来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更是无从谈起。这些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这种不适应与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体系密切相关,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得到了许多高等学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规划上、投入上、建设中仍有许多的不足。如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需要什么建什么;实践课学时相对于理论课学时不足,理论课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选题理论性较强,偏离实际,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不足等等。

(三)教育部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针对本科院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过低,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无论从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能力需求,还是从高等院校教学体系改革的角度出发,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国高等商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工商管理专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忽视实践教学较之其他专业而言其后果更为严重。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这使得教学对象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导致教学成果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前社会普遍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应用能力较差,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确存在着较大问题。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学历可能较高,亦是从校门走进学校,没有在企业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没有做具体实务的阅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对有些具体实践操作存在较含糊或逃避的现象,由这样的实践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生会把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依然保留下来,再加上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对问题不多问或根本自己未发现问题,那么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说实践教学环节的课能开出,但未见得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验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情况下,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特殊规定,再加上人均实验配套设备的不足及实验教师的缺乏,很难使专业实验室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够规范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各实践项目不同,需要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由于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利因素,因此,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也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尤其对学生的评价缺少效果的考核。

三、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国家教育管理层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实践教学真正运行实施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把学科竞赛和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纳人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记人学分,将实践教学体系和体系运行保障机制有机结合。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思维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与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这不能仅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还需要加大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力度。第二,实践教学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它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分析与解决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第三,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与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教师的职业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等都将有所提升。因此,高校管理者与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意义,切实从教学观念上有所更新,摆正实践教学的位置,使实践教学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还原实验教师的“教师”身份和地位,聘任操作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到实践教学的第一线。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岗位,建立公平合理的实践教学课时薪酬制度,让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和理论课教师获取同样的荣誉和待遇。其次,学校还应利用多种手段对实践教师进行培训培养,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上岗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组织理论教师学习有关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并组织教学的知识技能培训。要鼓励理论教师走出去,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人到工商管理事业、企业一线熟悉工作流程,参与项目和实际工作。要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到国内外企业交流学习进修和实践的机会。深人了解市场,体验真实的岗位环境,提高职业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第三,学校要优化实践教师队伍结构,并设法积极招聘引进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商管理从业人员的加实践教师队伍,努力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工作相对稳定的富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机制

要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设施不足的问题,应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企联合的新型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

第一、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应以工商管理专业技能实训为重点。实训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职业岗位环境下得到技能训练,使毕业生具有上岗优势。

第二、在事业企业单位工商管理岗位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基地”,以学校的人力和科技资源与企业的资金物资资源互换。

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了解和学习工商管理实际运作的知识技能,聘请工商管理岗位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应依托当地工商管理行业协会和企业,按照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打造校内实训基地。

(四)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现在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教师完成,标准由指导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师掌握尺度不同,会给出不同的成绩,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尤其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缺少考核,因此,应在确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评价包括对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明确,对师生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对教学水平提高,学风建设都会有良好的帮助。

篇10:建设涉农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的论文

建设涉农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的论文

生态系统在生物学中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任何事物都应适应环境来获取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在此,用生态系统来概括营销专业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企业、学校、学生、政府”等相关方之间关系。该模式是指专业在获得政府支持的前提下,依据市场需求与涉农企业(单一企业或者企业资源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相对宽松开放的学习与实践的环境、比较灵活的管理制度、有弹性的教学时间设计的前提下鼓励并支持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市场实践,给学生提供多样化、有效的校内仿真模拟方式与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一方面接受学校安排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指导下的“工学结合”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课余、假期等时间穿梭于校内小市场与校外大市场之间,自发进行营销实践活动,使校内系统与校外大系统融为一体,学校安排指导式与学生自发探索式“工学结合”交叉循环进行,最终完成“工学结合”培养过程。

一、实现校内小系统与校外大系统之间的顺畅链接,建设“工学结合”多渠道开放式生态系统模式

(一)校内系统。各个高职院校都有大量消费农副产品需求,如水果、茶叶、蜂蜜、有机蔬菜、肉食品等。比如,我院就有学生7,000人左右,相当于一个大中型社区的人口规模。依托这个“大”市场,一方面由专业组建各种类型的公司,安排学生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后勤市场空间以及各种教学管理上的便利与支持,使校园市场成为涉农营销专业学生自发实践的舞台。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1、安排方式

(1)自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专业自建的校内企业实体中进行实训的一种基地类型。各高职学院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建设比如农产品代理公司(校内农产品销售经营、参与校外业务拓展)、餐饮公司(在学院食堂辟出一块区域由学生负责经营,可经营小吃、小炒、咖啡、茶馆等)、营销策划公司(策划各经济实体的开业、促销、学院大型公开活动、到校外拓展业务)、学生超市(经营日用消费品,引入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开辟销售专区)等校内实训基地。各企业实体经营所需资金通过教师学生自筹、学院提供小额无息贷款或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解决。各种企业的经营全部按真实企业的经营程序运作:注册、筹资、纳税等。学生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可以在商品采购、促销、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发掘其潜能有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的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以及模拟实训中心比如模拟推销室、模拟谈判室等,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校园商品展销会。适用于有一定资金投资的同学,把校园作为一个市场,首先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然后根据调研的结论,从校外的批发点批发适合学生需求的产品,在校园内摆摊设点,销售商品并盈利,过一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小老板”瘾,从而克服推销恐惧症,积累销售经验。

(4)校园手工艺品展销会。我院营销专业还采用手工艺品展销会的方式,将同学们分组,模拟注册公司,设计企业的概况,并进行新产品(手工艺品)样品的开发与制作,然后对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设计,在全院范围内举行模拟展销会,对产品进行宣传与推广,进而销售洽谈与签约,邀请老师、企业现场专家等作为模拟顾客身份来参与展销过程,并对实训进行考核评分。

(5)参加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在大赛中锻炼自己,如今年我院营销专业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第一届全国营销大赛并获得三等奖,使学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与全国各地高校营销学子交流与切磋的机会。

2、自发方式

(1)二手货交易市场。适用于没有资金经营的同学,代销二手商品,首先对同学们的二手货的供应与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然后采取搜集同学们的二手商品代销的方式,赚取佣金,做一回“经纪人”。

(2)创业园。为了给营销专业学生营造实践的市场氛围,可以在学院指定专门区域作为学生创业园,学生可以按照市场管理的规则进入市场运营,学校后勤收取一定金额的租金与市场管理费,由学生自主决定经营范围,经营资金完全由学生自己来筹措,自负盈亏,学生拥有双重身份:课堂上的学生与课余的小老板,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与做”交融的境界。

(3)创业团队设立营销公司。本专业引导学生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鼓励学生介入社会、兼职创业,利用协会组织的平台培养优秀的创业型的毕业生。本专业营销协会、创业协会等学生团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开设模拟营销公司,按照企业的方式运作,并且对外承接市场调研、产品市场推广、节假日促销、社区宣传、校园产品推广等业务,让学生在校期间即活跃在企业、市场之间,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团队的成员中绝大部分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并且在企业中成长速度很快,企业满意度非常高;还有个别成员毕业即创业,缓解了就业的压力。

(二)校外系统。校外系统中,企业在此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企业的合作,校外“工学结合”就会仅仅停留在无序与自发的状态,校企合作在此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校外系统遵循“自发+安排”的原则,两种方式循环进行,相互交叉、相互补充。

1、自发。即由学生自发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营销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市场是营销专业一贯鼓励的做法,营销专业的课程安排尽量做到紧凑,让学生有足够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假期以及课余时间到校外兼职或者在校园外做小老板,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的氛围,加强包括纪律观念、时间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在内的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我院营销专业大半以上学生课余时间都有工作,他们还充分利用长沙每年一度的农博会、房交会等会展的契机,与组委会以及参展的商家联系,在开展之前即进入会展中心,向参展的商家推销自己,赢得“应聘的经验”,在应聘成功之后,就在会展期间参与企业的布展、参展、推销、洽谈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顶岗实训”;农博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几乎每一届都有我们学生的身影。

2、安排。即由校企合作来解决“工学结合”问题,学院安排学生在教学时间到校企合作协议企业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由专业与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市场需求共同研究制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在课程体系中对“工学结合”的过程进行规定,在教学中严格执行,保障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形成。具体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与单一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学、实习、教学”的方式,改革为“订单-校内教学-企业实训(或校内仿真实训)-校内或企业教学-就业”的方式,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学生就业问题,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是一种工学结合的高级模式。但此类模式很难持久,因为作为一个企业需要营销人员的数量是很有限的,而且企业希望营销人员队伍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人员的流动性不如流水线工作人员那么大。因此,企业不可能连续几年都跟专业合作订单式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合作的长效性无法保障。

(2)与多个分散企业松散合作解决课程实训问题。目前,企业对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大都是碍于熟人情面,处于完成任务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即使有些企业和学校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也往往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企业的参与往往不是基于对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是基于一时需要而产生,而且除非参观式实训,否则一个企业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也很难承担几个班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况且企业的人事变动、经营状况都会对合作持久性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选择与多个分散企业合作来解决单门课程的实训问题,比如《推销技巧》课程可以将几个班的学生同时安排在不同的企业实训。

(3)与企业资源平台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企业资源平台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以学校为主体、聚集众多企业资源所构成的资源共享平台即教育集团,如我院牵头建立的由湖南茶业公司、湖南亚华乳业等100多家企业参与的商务教育集团;另一层是指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而注册成立的职业教育品牌机构或者企业创办的行业人才培训机构,旨在整合企业和社会的培训资源以及政府关系,通过面向企业岗位所需人才要求进行职业教育专业改造,提高职教毕业生就业档次的教育集团。据此,与企业资源平台合作就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充分发挥学院主体构建的教育集团资源共享作用,借助集团企业成员解决“工学结合”问题。当然,教育集团的成立,毋庸置疑是为今后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提供了企业资源以及合作交流的.平台,但据我们调查,教育集团如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起到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资源共享的作用,教育集团还是一个空架子,要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尚需时日,而且因为校企合作制度缺失、企业观念比较落等以上原因的存在,使得企业加入教育集团纯粹就是做样子,并不是真正想参与“工学结合”的培养过程,使得其合作方式事实上跟分散企业合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此建议我省高职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可以选择第二种模式。

二是与社会职业教育品牌机构或与企业创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校企双方在教师、实训设施设备、政府关系、就业等各种方面达到充分的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人才。我院订单式培养合作企业湖南旺德府集团下属有旺德府管理学院,专门承担装饰建材行业员工的培训与进修的任务,为整个行业输送人才,跟他们合作可以利用他们在行业营销知识方面的优势共同培养建材行业的营销人才;我院合作办学协议单位华大菁英则是属于社会职业教育机构,跟他们合作则不限于行业,更多是因为可以获得实践方面教育的支持以及就业安置问题的解决。

二、依据生态学、营销学观念,任何学校都应根据自己营销专业开设的资源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工学结合模式

生态学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应和一切有机体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态环境,与环境相适应,保持协调与平衡。高职营销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的选择也一样,应根据学院所处的地域、企业资源环境、学校自身条件、生源质量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比如,地处长沙交通便利地区的学校与郊区交通不便区域的学校、地处商业氛围不浓的市级学校与商业发达地区的学校的方式选择就应该有所区别。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地区学校可以将学校教学时间拉长,边学边做,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时间尽量宽松,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市场实践;而交通不便、商业不发达的学校则相反,应该将学校期间的理论教学时间尽量缩短,甚至用一年半或两年的时间学完全部的课程,剩余时间全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三、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获得政府的政策扶持是系统持续有效循环的保护屏

根据国外的经验,制定法律法规是政府支持工学结合开展的最根本、最彻底的方法。如英国政府规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可以减免教育税。同样,加拿大政府也通过退税政策来鼓励用人单位参加工学结合。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一直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够获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规范“工学结合”体制,很多现实问题就多迎刃而解了,企业、学校“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提高。当然,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说,要促使政府采取此类手段显然力不从心,但是可以从学校行业主管部门(供销社、教育厅、财政厅等)入手,多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获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动用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威作用,为学校构筑“工学结合”企业资源平台提供帮助。

篇11:谈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材建设

谈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材建设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密不可分,教材建设要重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以学习情景为组织内容,构建指导手册与课业文本相结合的新型教材.

作 者:刘继修 王秀梅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宁,272037 刊 名: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G714 关键词:工学结合   课程模式   工作过程   教材建设  

篇12: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王青松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417000)

【摘要】研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我院会计专业立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的“三段递进+角色轮换”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形成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五化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化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建成一批精品课程,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化系列教材,采用“一体三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已取得明显成效,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篇13: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五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主要突出“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五化教学模式”即课程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任务化、技能训练标准化、实训项目模拟化和顶岗实习岗位化。

2.1课程教学项目化。 会计专业课程围绕不同的工作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根据社会需求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工作。

2.2实践教学任务化。与企业合作,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任务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会计工作任务。

2.3技能训练标准化。技能训练严格参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和结合会计法律、制度、准则要求进行训练。 技能训练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依据,以会计制度、准则、会计技能抽测标准为训练标准,进行技能训练。

2.4实训项目模拟化。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并组织学生按企业会计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实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共同承担企业会计工作任务。

2.5顶岗实习岗位化。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分为出纳、制单会计、记账会计、财务主管等岗位,学生完全以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角色轮换”,以“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强化训练。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熟悉工作过程,接受会计感性知识教育,达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发挥企业在课程设计与开发、建设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教育的职业性,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是“工学结合”的核心思想 ;“五化教学模式” 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用。实践表明,“五化教学模式”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14: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1125)阶段性成果

1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三段递进+角色轮换”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在充分市场调查和论证基础上,依据“核心课程+认证课程+拓展提升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的“三段递进+角色轮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见图1所示。在该框架中,“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认证课程”是学生取得行业准入资格(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资格),是职业岗位能力得以发挥的必要课程;“拓展提升课程”是为使学生毕业后职业岗位能力得以继续提升与发展的储备课程。将“专业学习―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获取资格证书三项内容连成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与实践教学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递进提升与拓展以及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资格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重点,以校内、校外实践训练和顶岗实习为载体,确保工学结合的“三段递进+角色轮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

篇15: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3.1培养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会计教学团队。

⑴通过鼓励在职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或兼职会计, 获得或跟踪行业或企业的动态信息, 掌握必要的新知识与新技能。我系会计专业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先进会计工作者2人,教授2人,博士1人,注册会计师3人,注册税务师5人,双师型素质教师有20人。确立专兼教师合作机制,贯彻专兼结对,共建一门课;专兼联手,共编一本书;专兼协作,共管一基地;专兼互动,共育一方人的校企合作方针,形成多元化、开放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格局。

(2)加强与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联系, 大力开展横向课题, 通过校企合作, 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 获得企业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

(3)引进三一重工、华菱涟钢等知名企业进学校, 合作创办培训机构, 既为企业培养一线员工,同时借助知名企业的资源和技术, 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与技术水平; 积极开发师资培训基地, 在培训期间可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提高培训教师的水平。

(4)聘请兼职教师。为保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聘任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龙兴、世纪龙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大英华财务咨询公司财务专家、华菱涟钢财务部高级会计师与审计部的高级审计师担任实训教师,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3.2开发工学结合项目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与教材。

(1)以岗位操作流程为导向,形成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开发流程。

“五化教学模式”课程的开发范式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开发产品,核心是开发过程。基于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第一步是专业调研的目的是调查专业所对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专业调研的`关键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哪些?目前与该专业对应的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会计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企业等方式分别调研华菱涟钢、三一重工等国内知名的企业,形成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定位为初级会计人才。

第二步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实际上是工作任务的分解,目的是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描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一开发步骤需要企业专家和从事一线工作的业务能手完成。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履行会计管理职责及内部稽核和纳税筹划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拓展能力,能够从事会计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三步是课程结构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过程就是课程重构的过程,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重构工作体系下基于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即将原基于“知识储备型”的课程,构建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第四步是课程标准编制。项目课程标准应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等主要内容。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定位为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和证书课程。通过学习企业会计的工作流程,培养会计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五步是学习项目设计。根据项目课程的特点,课程中的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因此学习项目的设计应首先确定课程中的项目组成,其次,对每一个教学项目进行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等。

第六步是教材开发。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包括教科书和各种教辅材料,尤其注重开发数字教学材料。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教学材料有项目化教材、单项实训指导书、 综合实训指导书、优质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网站等。

(2)建成一批优质核心课程和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项目化系列教材。

会计专业为院级精品专业,《基础会计》、《会计综合实训》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 其中,《会计综合实训》入选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推荐课程。这一系列教材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开发理念、采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方式而开发的,并结合企业会计实际工作而编写,以模拟企业典型业务为背景,采用“角色轮换”模式,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单项实训到综合实训,体现会计职业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朱阳生等开发《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及配套习题集,肖月华与金蝶公司长沙分公司李凤娥共同开发《ERP供应链/财务项目化应用教程》教材,袁其谦主编《基础会计项目化教程实训》,朱阳生主编《基础会计项目化教程》等一系列教材。

3.3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的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将《管理会计》的主要教学内容融入《财务管理》, 整合后的课程名称定为《财务管理》;《经济法》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有关税法的教学内容整合到《税法》中;《珠算》调整为《计算技术》,讲授内容以单纯讲授珠算调整为包含珠算、点钞、会计书法等内容。由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议,开设《纳税筹划》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2)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会计专业不同课程,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基础会计》中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教学,采用现场教学法,将学生带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增强感性认识。《财务会计》采用项目教学法,按会计要素分项目进行教学。《审计》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基础会计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采用岗位轮换教学法,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流程,掌握不同岗位的会计处理方法,真正达到毕业后“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会计专业采用“ 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如图3所示,其设计的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实训 、综合仿真实训 、电算化上机实训、顶岗实习等五个环节 ,前一环节以后一环节为行动基础,后一环节以前一环节为行动导向,环环相扣,依次递进,将校内仿真工作情境的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场景的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目前会计专业有以下7门专业主干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筹划》。《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学资源已经上网共享。

(4)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决定了其教学评价具有多样性,课程考核体系由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三部分组成,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考核,课程教学全面融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内涵课程的考核应是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考核应在理论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加大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的比重。转变单一评价模式,淡化期末考试,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具体包括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集中测试、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等。由传统的“重理论变为重实践”、“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4建立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1)建立教学资源库,形成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精品课程上网资料,CAI课件,电子教案,习题,考证培训资料试题库等。

(2)建立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工学结合的会计仿真教学。

建立功能齐全的仿真会计实训中心;建成能够满足仿真实训的会计综合实训室2间,能同时容纳180人进行手工实训。建成电算会计实训室2间,能同时容纳240人进行电算实训。与金蝶公司共建ERP实训室3间,企业经营沙盘演练室1间。

(3)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全真教学。

成立产学合一服务型实体―娄底市弘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公司的宗旨和主要任务是“产训合一,学以致用”,会计专业全体师生同时又是公司的员工,分别在公司财务会计项目部、会计咨询项目部、培训项目部等部门任职并开展经营活动,学生分期分批在公司进行真实的实习实训。

(4)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会计感性知识教育。

先后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类实训基地已建立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配备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强管理能力的实训教师。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清娟,李永川。基于工学结合的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3 ):72-74

[2]王金。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三段递进+角色转换”全程训练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36-40

作者简介:王青松(1975- ),男,湖南双峰人,硕士,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篇16: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良行为矫治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良行为矫治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但现实中,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普遍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等方面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在校的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深感在校期间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探索了具体方法和措施.力求达到学生行为习惯和企业要求的基本一致.

作 者:万鸣 梁玉芹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6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不良行为   习惯   矫治  

篇17: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探究的论文

1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及自主研究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软件行业对我国各个方向的计算机人员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资料显示,每年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不及软件行业中各类信息企业需求量,IT行业人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然而,目前众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报告显示,在众多专业的就业率中,计算机专业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居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列。据统计,我国当前计算机从业人员 75%来自于全国高校及各类科研机构,而来自社会培训机构及职业学校的人员比例还不到 25%,这就造成了我国在软件行业的人员匮乏以及对人才应用的不均衡等现象。社会需要动手操作能力强、实践能力相当的技术型人才,在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当前,许多毕业生已不能满足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软件产业。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分类主要有三种:计算机基础专业、与文科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和与理工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存在于各类学科中并衍生出新的学科,因此目前市场所需求的计算机综合人才既要求掌握物理、美术、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也要求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从学校教学中获得计算机相关知识,并通过实战训练获得更好的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从业经验。工学结合是计算机人员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最好选择。

浅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策略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教学管理小论文反思课堂心得体会

浅析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论文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皮革制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论文

高职下慕课项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和运行机制构建(精选17篇)】相关文章: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2022-11-19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论文2022-04-30

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2022-05-06

浅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育论文2023-12-09

对于校企合作开展省级学科竞赛的分析与实践论文2022-05-04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23-11-29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机制研究论文2022-09-06

建筑工程技术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创建论文2023-12-27

以师德构建推动素质教育论文2022-09-23

工学结合下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2023-04-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