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的平衡智慧管理论文(整理10篇)由网友“tin42121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成本管理的平衡智慧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成本管理的平衡智慧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的平衡智慧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离不开成本管理。探究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不外乎为客户创造价值、培养和发展员工能力、为股东赚取利润这三个主要维度。要在其中任何一个维度上取得卓越的成效,都必须关注成本管理。
尽管关于成本管理的理论和着述汗牛充栋,但是现实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仍然是令管理者们困扰不已的一大问题。我们的成本管理理论,和其他管理领域的视角模式一样,对这一管理职能聚焦、拉近、放大,再分解成若干因素分别加以剖析和控制,似乎这样就能确保管好所有企业的成本了。然而,成本管理不同于成本核算,不同的组织模式、不同的行业性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的竞争战略、不同的企业价值观,成本管理的需要及内容和形式都不相同,它不可能标准化、格式化。成本各因素也不可能孤立地运转,它们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联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成本管理观念,缺乏系统整体的视角,在现实经营中激起矛盾重重,难以奏效。理想的成本管理更像是在一组互相矛盾、互相约束的目标中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需要技术,但更需要的是智慧,一种洞悉事物间联系、把握整体、求真务实的智慧,“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综合视角。
平衡财务目标与客户目标、员工目标
财务目标驱动企业不断压缩成本、节减开支,以增加利润。客户目标要求企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等方式尽力提高客户的认知价值,同时减少客户的买价、搜寻、搬运、等待等成本,以增加客户让渡价值。员工目标则需要企业支付有竞争力的薪酬,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发展员工的职业能力,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承诺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组矛盾:资源多用还是少用,用在外部还是用在内部?究其实质,这三个维度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企业经营靠的是人,优秀的员工能促进客户和市场目标的实现,而客户和市场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汉口大洋百货一楼有家拉面馆,我认为其成本管理理念是不恰当的。为节约人工成本,这家店面雇佣员工较少,可能薪资也不理想,服务员忙忙碌碌跑来跑去,嘴里说着“欢迎光临”,脸却拉得老长,对顾客的要求极不耐烦,同时等餐时间特长。这家店面节约了成本,最后却必然走向亏损消亡。
当然,我们在平衡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时,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把为股东创造价值作为使命的企业更注重财务目标,把服务客户作为使命的企业更注重客户目标,把发展员工作为使命的企业更注重员工目标。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企业需要更注重员工目标,服务型企业需要增强前台员工的满意感。采取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比采取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在员工和客户方面投入更多成本。产品介绍期和成长期比成熟期在客户方面投入更多成本等等。总之,一个企业理想的成本管理应该像T恤一样合身。
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一般认为,被资本市场控制的上市公司追求短期目标的压力较大,任期不确定或较短的经理人追求短期目标的动机较强烈,财务部门出于职业习惯比规划部门更重视短期目标,另外侧重年度业绩表现的绩效考评体系也促使企业追逐短期目标。现实经营管理中,为保证短期目标而忽视甚至损害长期目标的现象并不少见,如限制研发投入、限制工艺装备的改良、限制市场推广费用等,或纯粹为粉饰报表形象把本可以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等等。相反的情形也很常见。由于资本性支出对短期目标影响不大,即使这种支出往往金额巨大、影响深远,在企业中引起的关注度并不如费用性支出,而在相关资产开始折旧时,我们又将其作为不可控费用剔出控制范围。
整体来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宛如时间棘轮上的今天和明天,是不断滚动转换的。今天的短期目标既源于昨天的长期目标,又为明天的短期目标提供必要的储备和支持。经营者在做成本决策时,必须有抗拒短期诱惑的毅力和智慧,用远见卓识引导企业做正确的事情。 综合考虑支付性成本与非支付性成本
我们的成本管理理论,诸如标杆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定额成本、作业成本,还有基于价值链视角提出的战略成本管理等,其考察的范围仅限于材料、人工、税金、动能、利息、保险等支付性成本,而没有考虑企业经营面临的机会成本、风险、员工的创造力等非支付性成本,考察支付性成本时,也多是把各项因素分解开来,孤立地分析。
现实经营中,各成本因素间是存在依存互动关系的,比如对某些夹具、模具的'支出,可以给企业带来生产率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质量改善、员工操作安全性加强等多维度的综合性效应;工效学研究表明,适当增加作业环境的照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耗材消耗水平,有助于降低装备的维修费等等。
我们所忽视的非支付性成本因素往往能对企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我们最大限度地压缩利息支出,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导致现金断流;零库存管理在降低仓储费和利息费用的同时,也会增加生产组织的风险,导致市场失败;过度精简的岗位编制、严紧的环境,会限制员工创造力的发挥;成本管理过于强调对现有行业和产品的一种对内的关注,可能会忽略了对外部机会的把握,从而丧失调整业务、开创变革的机遇等等。
具备平衡智慧的成本管理,不仅要综合考虑支付性成本各因素之间的依存互动关系,还要把非支付性成本因素纳入管理视野。
平衡控制力与灵活性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我们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上的困惑,成本费用预算博弈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都有为本单位争取预算指标的动力。只要有预算,花起钱来理直气壮,年末突击花钱的现象比较常见;没有预算了,也就有了不开展相关职能或业务活动的理由,把压力推向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部门严管也不是,宽放也不是,只好周期性地一管一放。
要使成本管理严宽相宜
,平衡好控制力和灵活性的关系,须同时从两方面来剖析这种管控关系。就管控手段来说,我们大多数企业都是大型的机械化结构的组织,主要依靠制度和规范来管控企业,是一种对控制着迷的组织,强调“宁可牺牲结果,也要成全手段”,也就是说,我们的管控手段强硬且僵化。同时我们民族有着悠久的“上命不可违”的传统意识,官僚政治在组织的权力结构中处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借用营销中的“桶理论”来比喻,在管控的桶中,我们装了官僚科层这块大石头,也装了制度规范这些小石头,但都是坚硬固化的,总有些空隙难以填满。如果我们再装进沙子(比喻更细节性的规范),整个桶会超重,如果我们倒出些石头,空隙又过大。问题的解决不在于装进或倒出砂石,而在于我们要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水来填充。水是至柔的、可渗透的,可以填满桶所有的空隙而不致超重。“水”即企业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愿景等,是一种聚合的力量,一种内在化的管理手段,没有具体的条款却又无所不在。
如果我们能在整个企业内真正树立成本意识,用成本意识引导员工的行为,就有望实现“放而不乱”。就影响管控的主体来说,作为机械型组织的员工,不论层次高低,普遍存在的是一种工具理性,而不是对组织的内在承诺感,“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的”,这句话把这种心态揭露无遗。工具理性的主体,在企业管控压力和自身欲望的驱动下相机抉择,不是袖手旁观就是斤斤计较,能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么?如果我们能借助在员工维度的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承诺感,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对企业有利的事情,跟踪评估反馈资源使用效率情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将有助于实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某企业引入一高级专业人才时,非正式承诺其享受一定行政级别的待遇,后该专家到财务部门报销与该行政级别相对应的费用时,遭到会计人员的坚决拒绝,遂向总经理申诉,总经理怒斥该会计人员及财务部门“事难办、脸难看”。把这件事放在典型的机械结构组织中考察,我觉得会计人员的行为无可指摘,因为专家不能证明其符合正式制度规范的报销条件,会计人员无权逾越制度受理。但是,会计人员的行为也是不值得肯定的,既然公司的价值观指向重视专家人才,会计人员在交涉过程中应保持必要的委婉和尊重,积极为专家解决问题。这个事例印证了前文所述的观点:意识形态这种软管理手段和员工的承诺感对于成本管理非常重要,是正式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结合财务信息与现场信息,综合事后与事中控制
一个务实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可能仅仅依赖财务部门事后提供的综合信息,通过“秋后算账”的考核手段来实现管理目标,而必须像全面质量管理一样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发动全员参与管控。一线作业员工需关注、记录并及时反馈现场发生的成本信息,诸如“定位不准,加工报废零件1个”之类生动的信息。工艺技术人员、装备管理人员、成本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等可以组成一个类似QC小组的组织,对现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在考虑各因素因果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找出事情的根本解决之道,提交企业经营者决策,然后积极采取改善行动。
成本管理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玩的抽象、肤浅、表面化的数字游戏,必须要有现场务实的精神,才能把前面谈到的各种管理思想和原则落到实处,这是关键。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需要经营者既从原理、原则的高度把握,又深入现场、现物、现实具体分析落实,运用平衡的智慧,把技术分析和整体判断完美地结合起来。
篇2:成本管理论文参考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模板
成本管理作为重要的企业管理活动之一,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创新方面,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缺乏完整、系统的梳理总结,不利于成本管理的健康发展,为大家分享了成本管理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管理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也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而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入手,对成本管理原则与管理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成本管理;原理原则;管理要点;建筑工程
建筑行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很强的,近年来不少企业投入建筑行业,以谋求更大的经济利润。一般情况下,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基础上,企业都可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千万不能为了节约经济成本而偷工减料。那么,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呢?从以往的工程实践经验看,只有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遵守成本管理原则,采用合理的成本管理办法才能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对此,下面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原则、管理办法、管理措施等要点进行了分析。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简述
明确与了解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概念,对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规划与执行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为了降低建筑产品价格,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就要在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基础山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从整体上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庞杂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如成本管理制度、成本控制措施、成本分析与计划等,对与成本相关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也要给以全面的综合考虑。可见,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难度是大,需要全员参与、全面管理[1]。为此,企业要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需求入手,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做好成本分析与管理工作,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目标。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原则
(一)全面性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渗透于工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从工程投资决策到最后的工程竣工验收,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采用严格而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将全面性的成本管理原则坚持到底。
(二)可控性
建筑经济成本涉及的方面,涉及的部门自然也多,参与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监管部门。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管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使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支出都能受到严格控制,确保建筑经济成本处于一个可控范围内。
(三)权利、责任、利益三个方面相结合
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因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责任,做到权利、责任、利益三者结合,将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真正发挥成本管理作用[2]。
(四)开源节流
对建筑经济成本进行严格管控的同时,还要强调开源,注重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将节流与开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利于达到最佳的成本管理效果。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要点
(一)合理进行建筑经济成本分析,预测建筑项目主要费用
成本分析与主要费用预测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做好了这一方面的工作,才能奠定成本管理坚实基础。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中,主要费用有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这些成本分析与预测工作的重点。
第一,人工费。进行人工费预测时,注意以下要点: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同类工程经验,对人工费进行合理分析预测,比较精准的确定施工人员总数目,避免劳动力剩余。
第二,机械费。根据建筑工程建设标准分析其所需要的技术、设备装备,确定工程施工需要的机械设备种类和台班,以及购买的设备有什么,租赁的设备有什么,确定设备采购费和租赁费。
第三,材料费。材料费占建筑经济成本占一半以上,其费用预测要充分结合建筑工程量和材料市场价格,按照定额套用计算。材料的质量、性能等要符合建筑工程建设标准,采购是货比三家,选择质量达标、价格又低的供货商,同时还要保持材料供应的持续性,避免中途供应链断裂而增加材料采购费[3]。
(二)树立动态管理理念,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发生费用,由于成本费用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成本管理应当树立动态管理理念,将成本控制落实于建筑工程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第一,制定目标成本,对每一阶段的经济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费用支出,将成本支出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
第二,针对建筑工程实施每一个阶段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等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控制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投入。如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采用全面预算方法进行成本管理,设计阶段采用限额设计方法等,每一个阶段都采油针对性的、有效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
第三,在经济成本发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认真的执行成本监督,加强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优化和改进成本控制措施,提升成本管理成效。
第四,将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成本支出增加的因素加以调整,防治成本支出超预算。
(三)采用全员成本管理方法,制定完善的责任制
全员管理是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成效的有效方法。所以,企业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成本控制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全员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工作局面,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效果[4]。
为了建设这样的工作局面,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责任制,明确权、责、利,分清责任、分工明确,使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一个人都有事情做,将成本管理工作与员工绩效结合起来,给予表现突出者一定的经济奖励,激发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确保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四)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
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和依据。为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力和建筑工程项目情况建立成本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用于保障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第一,组织措施。利用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与成本计划实施、全面落实,可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全面、有效实行成本计划。同时,建立成本管理工作的奖惩制度,明确成本管控和监督两个方面的双向目标,使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通过完善的组织措施得以实施,实现成本目标。
第二,技术措施。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如工程规范、工期、人员配置等,然后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明确各个方面的施工工艺,避免浪费等问题。
第三,经济措施。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成若干个子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落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使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具体化,方便落实。同时,结合目标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在建筑企业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将每一个阶段和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减少资金浪费,开源节流,将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实现建筑工程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清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要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09):250-251.
[2]刘大利.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要点分析[J].低碳世界,2016(20):219-220.
[3]房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12):44.
[4]荆海珍.市场经济下建筑經济成本管理分析[J].门窗,2016(12):250-251.
篇3:成本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模板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成本管理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投入-产出”的研究愈加关注。成本在企业竞争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一个长久不变的主题。如何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这一政策背景下,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差距得到有效的缩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并结合当前供给侧改革这一热点问题,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后通过沙钢集团在供给侧背景下的成本管理的改进案例,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成本管理
一、引言
11月10日,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调整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供给侧各要素的配置,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量的增加和累积,当前供给侧改革则是要将过去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飞跃,要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对钢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改革,进而实现开源节流,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分配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供给侧改革在以国外多年的实践作为基础的情况下,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作为支撑。在成本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供给结构方面,我国粗钢产能虽然过剩,但高端特殊钢却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中低端优特钢的企业居多,低端输送过快,然而高端钢却停滞不前,严重缺少高铁、汽车等行业用钢,中高端特钢也存在供给不足,大多数高端产品只能依靠进口来使国内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十分必要。
二、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现状
就目前钢铁行业现状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钢铁行业现代企业制度所建立的历史并不长久,从管理层面到实践方面仍存在着照抄照搬国外管理理念的问题,其发展受到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长期制约。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成本节约为主导的,片面的强调节约成本来规避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然而,这样过分的强调节约成本,既无法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落于实处,又无法与所在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因此企业的长期战略优势难以发挥。从现代成本管理制度角度看,成本的降低对成本管理来说存在一定的条件和界限。在某些情况下,成本费用管制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品的质量有所降低,以至于对于企业的长期效益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谓是得不偿失。然而,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和高效管理的资本产出十分重视。由此可见,企业在注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更要关注产品在现代市场上效益创造。现代市场经济所说的降成本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的相对成本的降低指的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改善企业经济技术水平,以产生更大收益。要不断加强企业中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在各个部门当中进行合理分配,对产品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使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管理的观念。
(二)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
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十分复杂,生产产品的流程相对较长,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副产品,其物流关系也比较复杂。要做好成本管理,就必须对生产中各个环节和每道程序进行及时的记录。其中,钢铁行业的主要成本管理在以下环节的统计数据不全面:
1.原料成本
我国采用的原材料——铁矿石大多是进口铁矿石。随着整个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我国钢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我国不少钢铁企业开始进行原料储备,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钢铁行业原材料储备金占用率的提高,加之很多因改进工艺而淘汰的原料开始积压,并长期占用库存,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高居不下。这些附加的储存成本和运行成本难以精确地统计,因此原料成本的统计数据并不全面。
2.物流成本
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很长,且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各项物流非常频繁。运输过程不合理,出现车辆空载、搬运重复、流动路径不合理等情况将会使运输效率变低,并且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同时,由于车辆是否空载或载物不满难以确认、搬运重复数难以计量、流动路径不同,造成物流成本数据统计不全面。
3.炼钢成本
钢铁行业属于联合生产企业,钢铁行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生产工序的成本,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钢铁行业属于多段生产的大型生产和管理模式,有着工序多、形式不一的特点。繁琐的过程造成企业无法全面进行统计的后果,企业根本无法得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厂甚至每一个锅炉的全面信息和数据。不能准确地记录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就使得炼钢成本核算不全面,造成成本管理失真的等况。
4.能源成本
钢铁企业的运作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钢铁的生产需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供水供电。因此,能源成本也是成本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钢铁行业属于一种高污染的行业,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环境成本也应列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内。不间断的供水供电量和无法估计的环境成本,使得钢铁行业的能源成本无法全面而清晰地统计。
(三)成本核算方法陈旧
许多规模较大、部门较多的钢铁企业,各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自身的核算和奖励机制,使得各部门只是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由于各部门间的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同,造成企业整体的优势弱化,造成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同时,我国一些小型的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够,并且其成本管理仍处于手工核算的状态。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核算方法相对落后,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而忽略管理成本核算,只注重生产成本核算而无视供应成本核算,该情况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市场下的成本管理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树立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现如今的国内市场中,钢铁行业中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显著。目前,在我国整个钢铁行业中存在着一种全面亏损的情况,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国内外的经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钢铁企业亟需转变现有的传统思维,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其次,企业应制定好一个总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将这一整体目标逐级下分,分配给每个部门、每一个人,并将成本管理这一重要工作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一项企业独有的文化,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对企业成本的管理,使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企业还应定期培训公司的财务人员,让他们具有更加专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成本管理流程和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实施成本控制的首要前提是要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就应该把成本管理的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结合产品制造等环节,从产业价值链的方向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找出增值小甚至不增值的产品,去除成本与价值不匹配的产品,从而使成本有效的降低。企业必须要对目标责任制进行整合和完善,将目标成本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的进行分解,把成本指标与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科学的奖惩制度三者融合起来,并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不同进行科学的比较,才能使目标成本有效执行。
(三)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优化企业作业流程
企业应建立起“降本增效,向成本要效益”的管理观念,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将成本管理的理论逐步扩展到全面的多层次的管理中去,并且有效地对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成本管理人员应明确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价值链,进而保证全面的成本核算,与此同时要充分分析额外成本出现的动因,找出成本管理应注意的关键点,对成本核算的模式进行规范,对成本管理的方法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过程。
四、沙钢集团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一)供给侧改革前沙钢集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都是运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沙钢也是一样,并不注重管理。在企业的长期运作过程中,沙钢集团堆积了不少已经淘汰的、难以再利用的废弃原材料,如此便使得企业库管员的管理复杂,使得仓库保管费用高居不下,造成了资金和空间的占用,使得额外成本增加。沙钢集团对于物流成本的'管理一直很松散,在沙钢工作的调度人员一直无法实时掌握码头和料场的全部情况,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调度运输,出现轮船闲置或者空运的情况,如此便在无形中增加不许多额外的成本。废钢废料的利用率严重不足,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也十分不合理,如此一来,造成利用率低下、原材料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使得沙钢集团的额外成本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变化越来越频繁,铁矿石的采购价格以及钢材产品的销售价格也随即波动,沙钢集团采用以前的“计划价”成本管理制度,造成企业无法看到真实的市场情况,仍然生产有些已经亏损的产品。
(二)供给侧改革下沙钢集团成本管理的突破
在成本控制方面,沙钢集团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中录入的全厂管理人员的人数只占职工总人数的5%左右,并且董事局的副总都是五六人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在成本管理的目标上,沙钢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目标的制定,有效的把一个目标具体化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员工中去,并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奖励,使目标责任制得到有效的体现。沙钢集团机修总厂的负责人提议:采用检修派工,取消外包团队,使所有费用支出都由本企业掌控,如此一来每年将有万的用工成本得到节约。同时,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看到了企业成本管理数据不全面的问题,开始严格控制库存,并在公司内部提出严抓成本管理的要求。因为中国其他钢厂的生产线都很长,使得成本管理的数据无法全面估计,数据漏洞百出,但是沙钢率先运用短流程,在能够避免难以控制的额外数据的同时又能赚很多钱,建造同等规模的工厂,沙钢的投入的资金仅是同行的三分之一。目前沙钢正在努力做大做优现代化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的加强为钢铁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方便,也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为了解决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的问题,计算机应用中心上线了一套“快速成本核算系统”,最后将成本考量的指标与计划成本、库存成本和当前的市场成本这三个价格成本与销售价格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判断出企业赢利还是亏损。另外,沙钢对原油落后的生产线进行了快速改造,也大大降低了成本。车间的考核制度必须进一步改善:考核周期由原来的一个月一次,缩短为一周一次。这样一来,每周沙钢在召开成本分析大会的时候,就可以对各个车间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督促各车间使其不能连续两周超出考核指标。通过这个考核制度的管理,沙钢半年内从车间有盈有亏的情况,变成全面盈利的状态。通过这一举措,沙钢的企业内部制造成本得到严格控制,为实现沙钢的最大利润做出重要贡献。由此可见,优化企业作业流程对于钢铁企业这种流程长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玉梅.企业成本管理与决策[J].中外企业家,(18).
[2]董丽.美国未来钢铁业发展趋势[M].现代材料动态,.
篇4:成本管理论文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有贡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 影响 到 企业 的盈利能力和生存 如何获得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近年来,全球 经济 的一体化使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 中国 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的技术、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大量进入,企业将可能面临着市场被瓜分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的挑战。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或至少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是有贡献的,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因此,国内企业如果要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 同时,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蓬勃 发展 ,使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管理模式大为改变。一些企业的成本系统,特别是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系统,已不能适应当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环境。新的成本 计算 方法 和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如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ABC),也正是在这种需求之下产生的。 目前 ,国内外许多先进的企业都已经或准备实施新的成本系统(如 ABC),以提高效率。 当然,实施新的成本系统是需要成本的,比如投入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和培训费用等,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依赖旧的成本系统,或许损失更大(例如,成品定价、产品选择、供应商与客户的确定等决策的失误、错过改善经营效率的机会等)。因此,成本系统是否需要更换是一个成本-收益的权衡 问题 。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清楚:目前所依赖的成本系统是否有效?是否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而左右了企业的管理决策和行为?等等。然后考虑的问题才是如何改进或更新现有的成本系统。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对上述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并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有效成本系统的重要性 一个有效的企业的成本系统,必须满足:
(1)成本系统的设计以“准确定义和计量成本”为出发点;
(2)正确反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和其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3)成本系统得以恰当的运用。换句话说,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提供的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成本信息必须是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应足够地接近并反映现实,而且不会导致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当然,准确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五位。
第二,成本信息必须是相关的。即成本信息必须以与决策相关的方式予以识别和存储。比如,一些决策需要建立在 历史 成本的基础之上,而另外一些决策则需建立在面向未来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之上。这需要成本系统具有弹性,能够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第三,成本信息必须支持各种类型的管理决策。 一个设计良好的、有效的成本系统(如作业成本制度)对企业(特别是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的企业)的重要作用还有: 通过对成本动因的识别和对企业作业流程的透视,在成本控制、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持续改善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企业的作业与流程更加有效率。 既然成本系统对企业来说这么重要,如果现有的成本系统的设计不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已经过时,而它的管理者又不清楚它的限制,则可能在决策、规划、控制时过于依赖现有的成本系统,从而对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结果。 判断成本系统有效性的方法 一般,管理人员可通过两种方法了解企业现行成本系统的有效性。
篇5:成本管理论文
一、论题的由来:
崛起的成本企画模式对于现代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领域新近崛起的日本“成本企画”模式;
①人们在叹服其令世人瞩目的卓越管理成效时,往往试图更深一层地探索其方法体系的内在核心。日本一些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此作过阐述;
②这类论述内容过泛过宽,尽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很难被认同这是在真正研究方法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企画方法的核心是“成本筑入”,围绕这一核心对成本企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实质进行多重侧面的研究才是更为紧迫的课题,它有助于我国这样成本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尽快地移植进而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全面展开论述之前,先对成本企画模式及其核心范畴“成本筑入”作一基本的探讨。首先,成本企画的方法立足点值得关注。较之于欧美模式,成本企画模式的方法立足点有了重大的转换。传统欧美式的成本管理是基于财务成本信息的管理,其管理方法在成本会计学科中有所体现,即借助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的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成本企画则对成本有另一种理解,日本人认为,成本绝非单纯是帐簿的产物,既然它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就应该从工程学的、技术的层面去把握成本信息,从开发、设计阶段开始结合工程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监控。其基本立足点可认为是全生命周期成本(Whole Life Cycle Cost,WLCC)思想(详见下文)。
一般而言,愈是处于WLCC的前阶段,能确定的成本额愈大,且功能、构件变更的容易程度也愈高,这两种因素的结合,使得前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因此,有必要针对开发、设计、生产乃至销售阶段的目标成本,将成本计算与产品设计一体化分析,以达成根本性的成本降低。其次,必须对现有的成本企画定义加以分析。日本成本企画特别委员会将成本企画定性为企业确立中长期竟争优势的、与产品开发相关联的战略性管理方法,作出了较具发展观的定义:“成本企画是指在产品的策划、开发中,根据顾客需求设定相应的目标,希冀同时达成这些目标的综合性利润管理活动”。
③笔者认为该定义有三点值得注意:
(1)其目标是针对“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CS)的,与欧美的成本管理目标相吻合;
(2)它是以成本管理之形式达成终极的利润管理之目的;
(3)其手段是综合性的,即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是融为一体贯彻实施的。显然,这三方面对传统的成本管理学科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但手段上的'综合性突破尤为突出。 其三,有必要对“成本筑入”这一术语作一简略说明。成本筑入的“筑入”译自日语“つくりご△み”(此译是否达意,专家们不妨发表高见),大意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同时“深深地嵌入”或“紧密地结合进”新的要素(因而笔者认为“筑入”也可权且英译为“building?n”)。上述成本企画的分析体现了“成本筑入”的基本要求,即以先行的或者说先导性的综合性手段(会计、工程与组织)针对WLCC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在源流阶段的实施),使得以WLCC为轴心的成本管理形式达成终极的利润管理目的。
二、成本筑入的检验标准:全生命周期条件下的目标成本成本企画方法基础之一是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Costing,TC),即通过对WLCC之计算(TC)与先导的综合性管理结果之估算(Cost Estimation)的比较,来决定是否真正实施下一步的批量投产。
探讨作为综合性管理形式的成本筑入不妨先从目标成本计算出发。目标成本所包含的内容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所谓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认识。狭义的 LCC是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具体指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的成本。成本企画中的目标成本较之LCC更广,即表现为上述的wLCC形式的广义的LCC,它不仅包括生产者发生的成本,而且要把消费者购入产品后发生的使用成本、废弃成本等也包括在内。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要满足顾客在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需力求顾客的使用成本尽可能低,把包括消费者成本在内的WLCC视为必达目标来加以实现。成本企画中的目标成本范围是指这种全生命周期条件下的各项必达目标成本。其次应考察目标成本的典型计算方式。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某一产品的目标成本计算一般表现为“期望售价-目标利润”或“期望售价×(l-目标利润率)”这样的形式。有些日本学者直观地将目标成本称之为“许容成本”;
④这种命名究竟是什么涵义呢?其实,所谓“许容成本”意味着一种预先制定好的框架,也就是允许可能的最高成本额。这个最高成本额是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成的成本目标值,是WLCC下的最大许容值。这意味着,未来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只能局限于基本市场导向所决定的目标成本框架内。一旦成本估算的结果超出这个框架,就意味着基于WLCC的成本管理综合性手段的失败,或者说,集工程、组织手段于一体的成本筑入并没有在其预想范围内得以贯彻,从根本上说,是成本筑入相对于要求的目标成本范围的无能为力。
反之,如果成本估算的结果在许容值之内,则是成本筑入的成功。换言之,“成本筑入”成败的检验标准是全生命周期条件下的目标成本的达成与否。三、成本筑入的外在表现形式:具象化的“中心实施循环”成本筑入的检验标准只是对其实施阶段性成果考核的一杆标尺,反映了由市场决定的成本筑入的客观数量要求。深入的研究则必须从成本企画实施本身的特征着手。尽管成本企画形态各异,但有一个特征是所有的成本企画方法流程共同具备的,即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再设定)→(再分解)→达成→……”这一“中心实施循环”。“设定→分解→达成→……”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包括了多重循环。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一般可以区分为构想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与工序设计这四个阶段,严格地说,每个阶段都需要实施“设定→分解→达成→……”这一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是对成本的一次挤压(挤压的成败必须以上述检验标准加以判定,如果失败,则必须实施“再分解→达成→”的过程,万不得已时还必须进行目标成本的“再设定”)。只有在最后工序设计阶段的成本降低额达成后,挤压暂告一段落,才能转向实施批量生产。
在整个挤压循环中各阶段的职能有所不同。“设定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数值化,表现为上文所述的目标成本计算方式。“分解目标成本”是对目标成本采用稳扎稳打、各个击破的方式,即对目标成本按照某种特
篇6:成本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浅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成本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要在项目成本控制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来降低工程成本,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必须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1.1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1.3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此外,进度报告还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事态还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损失。
1.4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投资都必将发生相应地变化,从而使得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当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量等。
除了上述几种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以外,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等也都是成本控制的依据。
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念头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2.1比较
按照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2分析
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2.3预测
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项目。
2.4纠偏
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了偏差,应当根据工程的个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代写硕士论文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和主动控制。纠偏首先要确定纠偏的主要对象,偏差原因有些是无法避免和控制的,如客观原因,充其量只能对其中少数原因做到防患于未然,力求减少该原因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在确定了纠偏对象之后,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纠偏可采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合同措施。
2.5检查
是指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以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3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施工阶段是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成本发生的主要阶段。它通过确定的成本目标并按计划成本进行施工、资源配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其具体的控制方法如下:
3.1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将作业用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通过劳务合同进行控制。
3.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控制同样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
3.2.1材料用量的控制
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材料物资的消耗,具体方法如下:
3.2.1.1定额控制
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超过限额领用的材料,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一定审批手续方可领料。
3.2.1.2指标控制
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方法。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耗用情况,结合具体施工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据以控制发料。超过指标的材料,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方可领用。
3.2.1.3计量控制
准确做好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检查和投料计量检查。
3.2.1.4包干控制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对部分小型及零星材料可根据工程量计算出所需材料用量,将其折算成费用,由作业者包干控制。
3.22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由于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等所组成,因此控制材料价格,主要是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应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
3.2.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位两方面决定,为有效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支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2.3.1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
3.2.3.2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
3.2.3.3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因不正确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
3.2.3.4做好机上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施工机械台班数量。
3.2.4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
分包工程价格的高低,必然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项目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经理部应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初期就要确定需要分包的工程范围,决定分包范围的因素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专业性和项目规模。对分包费用的控制,主要是要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等工作。
3.2.5间接费、其它直接费的控制
行政管理方面,要精简机构,避免人浮于事,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业务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加强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是项目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也是人流、物流的汇集地。搞好施工现场管理要从节约施工材料入手,一日施工,一日清,工完料精。
4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和作用
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有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对施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从账簿、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
5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5.1比较法
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2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它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3构成比率法
通过成本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价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5.4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项工程。通过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参考文献:
1缪长江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俞春芳.建筑安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现代商业.. (2)。.;
3黄启国.经营费用核算与控制探讨》.现代商业.2008. (2)。
4吴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分析和控制.中国高新技术.2008,(6)。
篇7:成本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变革。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提出,为现代企业充分利用成本管理这个手段,合理配置资源段,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最大化找到了有效途径。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引人战略管理机制,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管理体系与方法。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将产品的整个价值链作为管理的对象,运用专门的方法,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从而发现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体系。
战略成本管理是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它将成本管理置身于广泛的战略时空,不仅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空间”,即成本管理对象从关注企业内部活动拓展到企业外部环境,而且还延伸了成本管理的“时间”,即从日常经营控制而转向基于长期的战略管理层面。它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外延性、抗争性的基本特点。
战略成本由价值链分析、对标管理、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目标成本法等一系列体系构成,且各方法体系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融合性、互补性。
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转变成本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更新观念,创造性的提出结合自身实际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改革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控制信息
在高新技术环境下,产品或服务成本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以折旧和批量费用等为代表的间接费用比重越来越大,而与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直接人工小时等的相关性却越来越小,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成本管理中的标准分配制造费用,所得到的成本核算结果必然出现成本信息不准、动因不明,#致成本决策的失误。因此,企业可以引人战略成本管理框架中作业成本法理论,通过运用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基本原理归集并分配成本费用,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成本核算信息。
(二)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
传统的成本管理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成本核算、评价考核上,这样做,虽可为以后的成本管理提供基础,但这也造成了已有的支出被固化,显然是有缺陷的。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在充分利用对成本核算信息的基础上,切实将工作的中心转到做好成本的预算、决策、计划、控制上来,特别要对成本计划执行中现的“例外”事项和典型问题,及时“纠错”“纠偏”。只有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不必要的支出,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的终极目的。
(三)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
一些企业虽然注重了的成本的.事前预决策及事中的控制工作,但往往忽视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研究,造成部分无效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被“固化”,这样,当产品投人生产中时,即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也不能把成本降下来。战略成本管理则要求企业要特别重视规划设计的规划性控制。企业可以通过运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法等方法,以市场价格为制约要素,优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线布局,并进行持续的改进,从源头上消除或控制那些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或投人大于产出的无效成本、弱效成本。
(四)从产品的制造成本向产品总成本管理的转变
产品在不同作业环节、不同时点上所消耗的资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不但将企业内部研发设计及供产销诸环节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还把与企业有联系的外部供应商、顾客及外包商等上下游价值链都纳人了成本管理的范畴;不仅重视局部环节独立的成本控制,更重视产品链相关联部门的联动控制;不仅重视物力、人力成本控制,还十分重视资本、环境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企业只有放宽视野,在作业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供应链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跨职能团队合作等方法,对产品成本实行价值链全过程的纵向控制和各部门联动协作的横向控制,才能拓宽成本控制范围,寻找到更有效益的成本消减途径。
(五)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的转变
产品在不同时空上消耗的资源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当期机器的带病作业时,不仅造成后期设备维修费用的大幅增加,同时也会减少了机器的自然寿命。因此,那种只顾眼前的效益的成本控制是绝不可取的。战略成本者认为:企业绝不应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应将成本控制的目光放长放远,从成本结构的动态上,系统分析不同时空上各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不必要作业、控制无效作业、增加创造新产品价值的有效作业,把真正需要降的成本降下来。
篇8:成本管理论文
摘 要:在社会主义“新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自身成本的管理。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降本增效,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其持之以恒的目标。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内部会计手段,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提出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以及优势,并指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对策,希望对企业将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成本;作用分析
一、管理会计与企业成本的概述
1.管理会计的概述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在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中,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可以对其整个生产流程环节进行监控,对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分为五大类,如下表所示:
表 常用管理会计工具
2.企业成本的概述
企业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针对使用成本各方面信息的不同,可以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如上表所示。
3.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在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管理会计伴凭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逐渐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管理会计通过一系列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企业成本进行监控,通过对其方法的运用,可以对存货的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材料成本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点及产品特性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它通过全面预算发挥着作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着事前控制。通过全面预算,可以让企业内部成员,更深刻的了解自身在计划期间内工作职责,能够促进企业合理的开展工作。管理会计充分应用着现代数据模型的定量计算分析,为企业的经营预算提供行之有效的实际依据,对企业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管理会计运用方法具有多样性。它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例如,,华润集团6S体系的建立,成为了我国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管理公司的经典。该体系以全面预算为入口点,建立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结全面预算与多元化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随后20xx年华润引入的平衡积分卡补充6S体系,更有效的促进了华润集团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如,北汽福田,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会计体制,使用多样性的会计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企业成本,由当初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快速成长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三大品牌。
最后,管理会计促进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管理会计既重视局部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又兼顾整个经济环境的全局。能更好的为企业经济生产服务。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运用,在企业发展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并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而解决这些问题,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结合相关文献及数据,发现如下问题:
1.对管理会计缺乏全面的认知
大多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都是来自非会计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所谓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对管理会计认识的表面,对管理会计具体所包含的内容,仍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出现该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有以下几点:一是管理层的不重视,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对管理会计接触不深,无法以身作则带动公司的员工参与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二是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认知,仍然没有从传统的“账房先生”的思想局限中跳出来,使会计人员受到牵制,缺乏独立性;三是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认知差异。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更多的应该是辅助经营管理,而非仅仅是会计核算。管理会计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企业成本的监控。对管理会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就无法使其对成本的监控作用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
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关键是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大部分企业中相关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导致企业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成本控制的需求,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缺乏对专业人才的任用。第二,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对在职职工的后期培训。第三,在职职工不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第四,在职职工因自身原因,对管理会计认知低下。许多企业即使启用了浪潮、航天A6、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但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偏低,也很难利用财务软件,对汇总的信息,利用管理会计做合理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利用财务信息的效率,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
3.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协作性差
我国当前仍有一部分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协作性较差。如今我国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繁杂,各种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不同及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企业规模庞大,有不少子公司或分公司,有些下属公司与总部使用不同的会计软件,这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很难衔接,不能满足企业对成本控制所需。例如,在大企业一般运用用友等财务软件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因为这样的软件可以给他们带来便利。然而,在小商贸企业或者分公司使用金蝶更能给他们工作带来便捷。下属企业启用财务软件主要是侧重对往来业务账务的记录整理,而大公司对软件的需求则更多的侧重对资源的整合,对预算和决算的模块要求性更强。软件使用上的多样化为企业成本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障碍。
4.对成本控制的认识狭隘
管理会计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对企业成本管控是非常有效的。而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成本监控的认识非常局限,没有把对企业发展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部分企业员工认为,对企业成本的监管,只是财务和生产部门的事。企业的管理者对成本控制也存在思想认知上的误区,认为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就能降低企业投入的成本。正是由于管理者的这种错误意识,促使许多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下,最终影响了企业声誉。企业从设计到产出产品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成本的投入,各有关部门只有相互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降本增效作为工作的核心,做到全员参与管理,才能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5.不能运用管理会计量化应用成果
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方法的实践运用,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部分企业对该方法的使用认识不足,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不利于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企业的整体成本控制指标来看,各企业间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导致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不能有效的通过数据量化。不能让企业了解到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到底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多大的成本控制贡献。例如,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进行企业的资产债务重组时,当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好,然而我们却不能通过年度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增值。
三、改善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建议
1.改善企业领导者自身的认知度
只有管理者正确的引导,企业才能长足发展。当管理层对管理会计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就会有意识的引导,全员参与到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管理。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管理者自身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有关管理会计的相关培训。第二,注重理论与本身实际情况的结合,形成本公司的特色管理会计实践体系。第三,注重合理分配本公司的资源,合理的组织本公司的成员,参与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给企业会计人员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其充分发挥专业性的作用。
2.重视人才引入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优秀会计人才的引进。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为企业输送优秀的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最后,各企业本身应充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入优秀才,在其上岗后,注重后期教育。在职人员的后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后期的培训,定期更新专业知识,才就满足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所需。为此,企业应积极的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引进专业的教授、学者来单位授课,创造机会让会计人员进行知识的学习;第二,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鼓励会计人员走出去学习;第三,积极拓展管理会计对外交流的方式,积极鼓励会计人员参与企业间的管理会计实践论坛,积极借鉴学习先进理念。
3.加速管理会计电算化协作进程
采用会计电算化处理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企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整合所需会计信息的效率。因此,一方面,各有关企业应积极加快财务软件的研究开发,尽快的研究出符合时宜的财务软件,促进总公司与子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结合,提升其协作性。另一方面,各企业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最大程度的了解财务软件的运用,熟练的掌握各个模块的功能操作,更好的让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为企业发展所服务。
4.优化企业内部建设形成本企业特色管理会计运用体系
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拟定本公司战略计划时,应积极引入成本控制的概念,积极加强各部门成员对成本监控的认识,督促各职能部门,严格的按照成本监控计划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管理。其次,企业的领导者在拟定本公司的成本控制计划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特色的管理会计使用体系。最后,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有意识的去优化自身的内部建设,在制定成本战略计划时,充分全面的考虑生场经营的各个环节,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5.用数据量化应用成果
针对不能用数据量化应用成果的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方面,企业可以拟定一套统一的管理会计方法使用标准,制定相关条例,监督其在成本监控中的行为。有效的确保管理会计方法的使用成果达到合理的量化。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学习,系统深入的去了解管理会计方法的使用精髓,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对企业成本的控制。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对企业的成本投入进行一个系统的监控和预测,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确,企业各个成员在成本监控中的职责,可以使成本控制分工更为细化。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考察各成员的完成进度,根据各成员不同的表现,对其进行褒奖,有助于调动各企业内部成员对成本监控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保证企业长盛不衰。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管理会计运用的重视,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研究,终将会取得巨大的成效,同时也能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田俊丽.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xx.
[2]赵伟.市场经济体制下目标成本的制定[J].浙江财税与会计,(5):27-27.
[3]钟文琼.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xx(8):140-141.
[4]申红利.浅谈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7):28-29.
[5]王凤芹.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2):32-33.
[6]吴爱萍.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才智,20xx(25):9-10.
[7]蒋文卿.浅议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会计师.20xx(5):34-35.
篇9:成本管理论文
一、成本与财务会计发展史简介
1.传统会计发展阶段。这里所说的传统会计,指以手工记账为基础的会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几乎包括所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如各种款项的收付,财产物资的收发、保管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等。成本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并没有单独列支,与财务会计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不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交叉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财务会计中包含基本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监督,成本决策也有涉及。会计报表的编报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除了基本的财务核算,将利润核算与分析预测作为重点。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会计报表更加注重披露一些非财务信息。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以后,除了基本的成本核算以外,还涉及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会计扩展到成本管理领域。但是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还未发展成熟,由于产业政策的影响,成本管理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够宽松。
3.战略管理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从交叉关系演变为平行关系。财务会计仍然以核算职能为基础,但是监督和决策职能上升到主要地位。现代化的核算工具(电子计算机)普遍应用于会计实务当中’会计报表更注重对战略性、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成本会计的外延则扩展到战略成本的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管理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所进行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管理活动。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引入,价值链分析的实际应用,成本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概念,因此产品成本的核算不再单一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信息因素。成本管理广泛采用作业成本法、预警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管理方法,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些方法更能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4.环境会计发展阶段。环境会计是目前新兴的一个会计发展方向。财务会计在此阶段的主要职能是基本的财务核算、监督和管理决策职能,会计报表更注重披露一些表外信息,主要是关于环境治理和社会效应方面的。但是,由于各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财务环境信息的披露还很不完善。成本会计引入了环境成本的概念,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会计期间引起的环境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问题;二是由配比性(可追踪性)引出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划分问题。
二、环境成本管理与环境会计
1.环境成本的会计确认。一般来说,环境成本确认有两方面:一是微观环境成本确认,是为达到环境法规所限定的环境标准发生的费用。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必然要增加环保设备投资及发生营运费用,这些支出就应确认为环境成本。二是宏观环境成本确认,是指在国家实施经济调节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环境税、征收的环境保护基金和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费等成本费用。
2.环境成本的会计计量。环境会计计量是把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和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定性分析并加以公布。与财务会计计量有所不同,环境会计计量通过对所采取的各种环境措施的投入成本、投资额进行计算,以此来评估经济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从而量化环境保护活动的支出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指导。
3.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环境成本核算是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对企业环境活动中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损失进行衡量,并在其真实统计和合理评估的基础上,从实物和价值两方面运用核算账户和比较分析来反映其总量和结构以及供需平衡状况的经济活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环境成本的资本化和费用化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的范围包括:对现有机器设备进行环境改造和购置污染治理设备的支出;环境污染清理支出中能够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率性的支出。费用化的环境成本包括:治理环境污染的支出;资产的环境检修支出;环境违规罚款支出。核算的内容主要是对每一类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核算。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综合核算以及将自然环境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全面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
4.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从国内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控制的实践看,核算和管理环境成本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可以防止企业陷入巨额的环境债务中,因而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合来说,环境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事前规划法。事前规划法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种可能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比较未来现金流出并筛选出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事中控制法。事中控制法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选择环境负荷小的替代材料,尽量回避和减少为增加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事后处理法。事后处理法就是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予以治理,把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支出确认为环境成本。这既是传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方式,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
5.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目前,由于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尚不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还未以完整文件形式出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还是依赖企业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一般为被动披露,仅要求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在会计报表上反映一些环境成本信息,且多以排污费、管理费形式出现。对此,笔者认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满足人们对环境关心的要求。二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须遵循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采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三是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综上所述,环境差异对于成本与财务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和职能。把握好环境演进对于会计发展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对于成本与财务会计的发展大有裨益。
篇10:成本管理论文
一、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预算管理方式落后
健全的成本预算管理体制能够增强电信企业的管理能力。但是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没有得到电信企业的管理者和电信企业员工的重视,也就没有办法在电信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没办法保障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落实和实施,成本预算管理缺乏制度保障也就很难有很好的推广,对电信企业的决策没有提供帮助。大部分电信企业管理的方法仍然停留在“节省”的方面,认为成本预算管理就是不断地“节流”,容易导致电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资金短缺而造成生产损失,从而得不偿失。电信企业没有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控制工作,在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遵循制度进行赏罚,电信企业管理者的偷税漏税的行为也会导致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深入。同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给电信企业的管理方法带来冲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信企业的管理方法也要不断革新,以往落后的成本预算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电信企业的发展需要。电信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重视电信企业内部的发展和制度的管理,都将使电信企业脱离时代的发展。
(二)管理人员素质低
员工素质的高低是电信企业发展的关键。电信企业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起成本预算管理的意识,没有重视成本预算管理的作用,对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或者不予理睬,导致成本预算管理在企业中不能很好地运作起来。同时也看出电信企业员工监督意识的薄弱,不利于对企业工作的监督管理,也不利于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顺利发展。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足,电信企业的员工培训也没有落实到实处,员工没有很好的管理眼光和管理素质,对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指出,对于成本预算管理政策的改善也没有很好的建议,这些都会影响到电信企业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观念,巩固客户与提升品牌策略
电信企业要做好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就要先树立应有的管理理念,同时意识到影响电信企业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营业收入、资金成本、费用成本、风险成本、税务成本、资本成本,在这几个主要因素中,营业收入是增加项。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依赖度,最终形成稳定的营业收入来源。电信企业要转变成本预算管理的观念,用现代的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观念代替传统的成本预算管理理念,要做好电信企业资源规划,把电信企业的重点放在电信企业生产经营上,开发新的产品,延长产业链,做好电信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开源又节流,双管齐下才能把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做到位。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策略
电信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用战略发展的目标看问题,加强对电信企业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督机制的作用,突显电信企业监督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对电信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才能保证电信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电信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也能为电信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在电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保证成本预算管理贯穿在每个环节,才能真正落实好成本预算管理的工作,提高电信企业的竞争力。电信企业要做到成本预算管理的手段多元化,除了运用会计的知识,还要适时利用管理工程学的知识,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会使枯燥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显得有趣,而且能降低成本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错误。
(三)加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
员工是电信企业的血脉,员工的素质低下也就不能很好地带动起电信企业的运行。电信企业要定期对成本预算管理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树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对于电信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树立管理者成本预算管理的思想,使管理者对成本预算管理有基本概念,然后走出成本预算管理的认识误区,加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重视。定期派遣电信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外部交流,及时更新电信企业管理者的成本预算管理信息,保证管理者接受的思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保证公司的管理水平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四)加强成本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先进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运行的平台,它可以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沟通系统是否通畅,决定着电信企业能否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能否实现信息在电信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为电信企业员工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作出反映,从而及时报告,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电信企业要加强预算绩效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电信企业只有提高预算绩效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电信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为成本预算管理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电信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有利于提高预算绩效工作的工作效率,为电信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三、结束语
低成本充分体现电信企业竞争力的优势,电信企业只有做好成本预算管理,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电信企业管理水平,创新成本预算管理的观念和思想,重视成本预算管理,用战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竞争力,使电信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电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预算管理,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和成本预算管理,树立成本预算管理的观念,带动全体职工共同参与成本预算管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作者:王卓
★ 建筑风水学的论文
★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 道教养生浅谈论文
【成本管理的平衡智慧管理论文(整理10篇)】相关文章: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2023-03-31
会议论文集2023-08-11
小学数学论文集2022-05-06
经济学论文的写作2023-12-30
谈揭示价值本质的研究方法论文2023-09-19
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2022-05-06
德性的生成过程分析论文2023-07-10
矿区城镇可持续设计理念研究论文2022-10-02
会计论文题目2023-07-17
会计论文的结构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