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探讨人才的价值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lele2007”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探讨人才的价值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探讨人才的价值论文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探讨人才的价值论文
早在 19 世纪中叶, 马克思在对工厂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比较研究中, 就发现了科学劳动对价值创造的意义。 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 解 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并把两种劳动者即“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合称为“总体工人”,认为他们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创造者, 这就很明确地将脑力劳动者的科技劳动视为总体工人劳动的重要内容, 而科技劳动者显然就是人才的一部分, 只是当时还没有系统理性化的人才意义。 因此,马克思对脑力劳动的关注, 也就奠定了马克思在那个时代所形成的人才思想。
第一,人才的一般价值。
如同一般商品, 人才的价值同样是凝结在商品其中的一般人类的劳动, 同样为抽象劳动所决定。 从这一意义上探究,人才商品依然是体现了“两种劳动形态”统一体:(1)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对立统一中,私人劳动是基础,社会劳动是条件。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人才的一般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 这是人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人才的价值必须在社会、市场的竞争关系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实现。 同时,人才的个别价值又是由私人劳动决定的, 这是人才劳动成本和实现其价值的自我抉择基础。 正是这种私人劳动的作用, 才有了人才间的差别, 因而成就了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人才结构。 这就更加说明了, 在人才的培育成长过程中, 人才自身的努力和付出起着决定性作用, 自我的努力付出与其价值形成必然是正比关系。 社会劳动是重要的外在条件,家庭抚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锻造等等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人才的成长, 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作用。 (2)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对立统一中,活劳动是基础,物化劳动是条件。 按照马克思观点,活劳动是价值增值的源泉,物化劳动只是价值转移,但它是价值形成必需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因此,在人才的培育过程中,所有投入到成才过程中的活劳动, 包括自我奋斗、家长抚育、教师教导、社会化育以及各种形式对于成才的人力因素影响等等, 都凝聚在人才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 人才的培育并非简单的价值转移与增减, 而是一种以精神价值为支撑的综合价值形态的创造,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综合的长期劳动。
所以,外部人力因素的正确推动、引导和教育的方向、力度以及方法显得特别重要。 按照一般人才成长规律,成长过程中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工作条件以及整个社会状态等等, 无不对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当然,物化劳动对于人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物质条件对于特殊人才往往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诸如实验室对于科学家、工厂条件对于工程师、高校设施条件对于教授等等, 这也是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现实社会实践中, 人才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 它的内在价值必然具有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具体劳动对人才价值具有特殊意义。 对于人才而言,所谓具体劳动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培育、使用人才过程中个别劳动的不同内容、形式和方法。 也就是说,除了用心用力的劳动付出程度外, 不同类型和层级的人才一定是不同劳动的方式、不同的内容所造就的。 这就说明了诸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量才使用” 等人才培育规律的道理。 (2)人才价值远非经济形态。 它还凝结着与劳动有关的思想、道德、社会、情感等价值观与精神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力, 而且这些影响力对于人才价值提升具有决定作用,也是人才社会性的必然要求,这是人才与其他商品价值的本质区别。 (3)人才价值实现过程, 也是自身价值增值和磨损的过程。 对于人才而言,实现价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其才能在工作中增值的过程,但同时也必然会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变化和自然生命的衰减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存在着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价值磨损和生命因素相关的自然磨损,人才的价值增减将挑战着人的一生。因此, 成才是一个人终身劳动的付出和事业。 (4)从长期视角看,人才价值包括自然生命价值与精神生命价值两种形态。 如果我们仅仅拘于一般观念理解人才的价值,就会得出结论:人才的价值与其自然生命是一体的, 必然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失。 但是,人才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超越于自然生命价值, 在于它具有鲜明的穿越时空的精神生命价值。 如上所述,人才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同时是精神产品, 凝结着大量而卓越的精神劳动。 正由于其精神生命价值的存在与影响, 人才资源才能独据其他所有资源不可企及的经济价值与社会精神高地。
第二,人才的使用价值。
人才对人类社会的不同作用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即人才效用。 人才使用价值一般由三个效用层级所构成:(1)自然状况、智力结构和能力释放的基础层级。 所谓自然状况主要指人才所具有的健康身体素质和良好心理素养, 其才能只有与健康体魄和心理融为一体, 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才资源; 所谓智力结构主要是指人才所拥有的知识领域与深度、专业结构与技能以及吸纳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受教育和训练程度的标志, 既是人才使用价值的主体与基石,也是社会、市场衡量人才有用性的基本标准; 所谓能力释放主要指人才所具有的潜能以及发挥这种潜能的能力, 是人才能力与发挥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 是人才体现其效用的重要保证。 (2)品格修养、行为风范和激情有为的优秀层级。 所谓品格修养主要指人才性格、品德和素养等内在精神因素, 这是一个人自然形成与接受教育的结果,是人才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所谓行为风范主要指人才的社会形象与社会认同状态, 是人才融入社会的`能力和利用外在条件而发挥作用的能力, 它对人才作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所谓激情有为主要指人才对人对物的积极态度, 是提升人才精神境界和激发人才潜1有乘数效应。 (3)坚定信念、宽怀睿智和深厚阅历的杰出层级。 杰出的人才必然具有坚定的信念与信仰, 并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毅力, 它决定了人才成就大业的根基; 必然具有宽阔的视野与虚怀若谷的胸怀,它决定了人才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气度;必然具有非凡的阅历磨砺,并具有百炼成钢、彻骨感悟的人生积累,它决定了人才驾驭自我、奉献社会的能力。 人才使用价值体现出来的形态是才能,深层次的内容则是综合素养,这也是现代人才学研究的对象。 与其说这里提出了人才使用价值三个层级的具体形态, 还不如说这就是人才自身追求与社会评价的境界与尺度, 就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鲜明导向性。
第三,人才的交换价值。
人才既然是商品,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所以, 人才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形式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特点, 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人才价值实现同样遵循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 只有凝结在人才商品中的一般劳动通过使用价值的体现而得到相应的补偿, 整个社会的人才再生产才能得以继续。 所以等价交换原则是人才价值实现的基本原则, 也是人才资源配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同时,人才又是特殊商品, 其个别价值又是私人劳动所决定的, 而且其特殊性还在于它具有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效能。 人才价值的实现既包含了补偿劳动付出的物质成本, 更包含了人才高尚的精神价值的实现, 物质成本补偿是有限的,精神价值实现是无限的。 真正具有强烈精神生命价值观的人才是不会将其所得报酬作为其价值实现的唯一标准和追求。
人才交换价值是在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实现的, 它同样遵循供求基本规律,受到价值规律的决定和支配。 绝大多数人才必需在市场供求规律支配下自由地寻求实现价值, 最主要的选择参照物依然是工资和待遇等有形的物质利益。 市场在千千万万人才中选择千里马同样需要检验人才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这就是人才价值、市场价格、人才使用价值、市场供求规律在交换价值关系中的互动。 同时,人才与其他商品交换价值主要区别, 就在于它具有更鲜明的社会属性和独特的自然属性, 它同人才的生命质量高度结合, 同精神生命价值高1值实现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性; 不仅具有突出的实际应用效用性, 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变化的互动性, 人才资源的价值意义完全是通过交换价值体现出来的。所以,一个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使人才的价值能得到充分实现, 是人才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本所在。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人才成长规律, 使我们对人才培育成长领域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诸如:(1) 人 才 价 值 由 私 人 劳 动 和社会 劳 动 决定的原理, 阐明了既尊重人才才能的私人性、经济性和补偿性,又要尊重人才的社会性, 人才必须回报社会劳动的付出。
在现实社会活动中, 既不能完全将才能看成是“组织”的,不在乎人才自身的价值与感受;也不能将才能完全看成是“自我”的,没有社会感恩情怀和回报社会责任意识。 (2)人才价值的特殊性集中表现为自然生命价值和精神生命价值的原理,阐明了人才在价值实现过程中,既要追求与自然生命相关的物质利益, 更要追求与精神生命相关的精神价值。 因为自然生命价值是有限的, 精神生命价值则是超越时空无限的。 (3)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人才创造了超过他自身价值, 而且是超额剩余价值的重要来源。 这一原理阐明了奉献精神必然成为人才基本价值观取向的道理, 因为在尊重等价交换基本原则、实现劳动成本补偿的基础上,人才的报偿不可能完全与其价值一致,一致是相对的,不一致是绝对的,这也是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 所以,奉献是人才效用的基本原则和最高实现形式, 是人才精神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 (4)人才使用价值效用层级性原理, 阐明了人才作用于社会的一般要求, 指出了人才培养和自我成才的方向、路径。 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人才标准, 但是对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去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这一原理对我国当前人才成长、培育和发挥作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5)人才交换价值在供求规律作用下实现的形式, 以及人才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原理, 对于阐明社会对于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与使用、人才市场机制的培育以及特殊人才的尊重与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
篇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内涵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内涵
在当前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中,我们应该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真正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才能正确把握劳动价值理论的真谛,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当代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作 者:吕志敏 曹子勤 马熙融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1 刊 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B0-0 F0-0 关键词:唯物史观 劳动价值理论篇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价值范畴与劳动范畴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价值范畴与劳动范畴
价值和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必须准确把握价值和劳动,才能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贡献.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体现的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价格的基础,是一个历史范畴;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且其结构随着生产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作 者:夏子贵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刊 名:重庆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年,卷(期): “”(1) 分类号:A81 F014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 劳动篇4:对马克思价值理论中劳动的几点思考
对马克思价值理论中劳动的几点思考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有着科学的内涵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是,它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有着它产生和作用的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劳动价值论显现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被了新的.内容.我的必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分析它,研究它,发展它,才能使这一科学理论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作 者:张辉 作者单位:丹东行政学院,辽宁,丹东,118000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2 4(6) 分类号:A81 关键词:劳动 劳动价值论 非生产性劳动 生产要素篇5: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构筑世纪人才高地
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构筑世纪人才高地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运用伟大的实践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伟大的理论.本文重温了马克思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等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构筑世纪人才高地,培养更多从事复杂劳动的价值创造者,用当代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等观点,并就构筑世纪人才高地的具体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 者:饶光明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67 刊 名:重庆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年,卷(期): “”(6) 分类号:A81 关键词: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人才高地篇6:试析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的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劳动价值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摇篮”。本文主要阐述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并进一步分析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部分人对体育教师常用的说法,也许当时的体育教师就是这般情形,我们不去考究,冈为80年代以前中国的体育还未兴盛,民生水平并不富裕。可是现在,有人曾想把体育教师上课的课时打八折,也就是说,1节体育课等于其他文化课的0.8节,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体育教师等于0.8个其他文化课老师?可见,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还是有不少模糊的认识,就连个别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没把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还认为体育只是让学生打打球玩玩而已,体育教师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劳动。有这样的认识,当然不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有正确的评价。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书中有云: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对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现代意识、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它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每个的成长,或长或短都必然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才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成员体质的强弱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快慢,同时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们体质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而学校体育正是在这方面既为未来的社会劳动者打下了一定的体质基础,又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和练习方法。历数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学校体育这个“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攀登体育高峰的。因此,可以说学校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学校体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是国力盛衰的体现,群众体育是民族强弱的标志,而学校体育是二者的基础。显然,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评价一个人的劳动价值不可忽视他所从事的专业的特点和从事的.劳动的特殊性,离开这一点,就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他的劳动价值。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教学而言的,其特点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师虽也要传授知识技能,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并在练习中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是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的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般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是构成这些表面形式的实质却是潜在颇大的脑力消耗。知识技能的获取、技术战术的掌握、示范保护的完成,对教学中学生各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复杂情况的分析,综合和处理、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等,都是分析、判断、记忆、思维、想象等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劳动。这种特殊劳动体现在:
1.体育除作为潜在形态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储蓄外,他们还必须不断地为维持和提高这种水平而付新的劳动。诚然,其他教学也有这种需要,但却远不如体育教师表现得这么明显、突出和迫切。因为人的体力退化较知识的老化要快得多,人的运动青春是短暂的。也冈为如此,国家才给予优秀运动员优厚的报酬和奖励,在国际比赛中设立巨额奖金。到一定年龄后,体力下降锻炼停止就会动作呆滞,技术生疏,课前不进行运动技术的备课,课堂上表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2.由于学生体质、性格、技能的明显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个别辅导、区别对待。这与其他教学相比,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所花去的劳动量要大得多。另外,体育老师在广阔的露天课堂上,要经受风雨寒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这较拿支粉笔在室内教学不能不说要辛苦得多。
3.对体育教师劳动的评价与其他学科亦有不同之处。如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就不能单从发表论文多少来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活”的标准,即学生体育“三基”的掌握,体质的增强,运动人才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运动成绩也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的学校在评价体育教师时就出现了不设岗或拿体育教师的劳动与其他教师的劳动作横向比较,用一般教学程序备课、讲课、作业批改、实验等来衡量。认为体育教师既不批改作业又不做实验,很清闲。殊不知,体育教师除完成体育教学外,还要承担课外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大量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是在其他教师下班后进行的。
4.从体育教师劳动范围的广度和劳动作用的深度来看,在同等条件下,体育教师的劳动比其他教师的劳动有着更大的教学效应。因为从体育教师劳动作用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机智果断、活泼乐观等优良品质,也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表现在学生体质的增强上。这种价值在通常情况可观察到也可测量出来,这是一种有形的价值。二是体育教师的劳动创造了大量潜在的无形价值。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机智勇敢、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高尚品德情操,这是一种以意识和能力为表现形式的,是无法进行测量的无形价值。三是体育教师的劳动促进了我国竞技水平、国际威望的提高。
篇7: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科学而又独特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内涵。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全面建立,金融日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构成要素,可以说,金融业发展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货币资本与金融业的发展向来紧密相联,它是影响金融业发展稳定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货币资本,发挥好货币资本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马克思关于货币的论述关于货币的起源,马克思认为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随着商品交换矛盾的日益扩大,价值形式也开始不断扩大,并最终演进为货币的形式。关于货币的本质,马克思指出货币就是一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职能主要具有以下 5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以及世界货币。最后,伴随着现代信用和金融制度的形成,以银行券、商业票据为代表的银行券产生。
2. 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货币是商品交换的最后产物,而每一轮新资本重新出现在市场上的过程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六个区别,即:第一、流通形式不同;第二、流通顺序不同;第三、流通中的货币具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流通的目的不同;第五、流通的形式不同;第六、流通的限度不同。资本的总公式是 G-W-G,这个公式也表现出来资本运动的基本特征。商品和货币的流通并不能刺激资本的形成,资本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而是商品经济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
3. 虚拟资本虚拟资本的形成被称为资本化。因为虚拟资本是指企业生产中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价值,而现实资本是指企业股票的资本价值,所以虚拟资本的价值并不等同于现实资本的价值,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作为一种纸质副本,虚拟资本价值的变动与现实资本价值的变动毫无关系,也就是说虚拟资本同货币资金的运动并无关联。
虚拟资本的价值主要通过证券、股票等投机性活动实现,因此,随着虚拟资本的不断膨胀,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也会显着提升。
二、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1.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施行和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的货币资本是“第一推动力”的理论表明:对社会生产起决定作用的是货币资金。着也就是说货币资金的投放数量和投放方向是影响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因为货币资金的投放数量也与资本运动和市场规模紧密相联,所以它也能影响到产品的生产结构、生产规模以及生产速度等,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如果货币投放数量大于实际所需数量,那么加剧通胀压力,造成物价上涨;如果货币投放数量小于实际所需数量,又会造成产品积压、经济萧条。
2.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正确应用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积累理论提出: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既能促进经济增长,也能阻碍经济增长。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的 M2/GDP 都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自 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加快,国外热钱也开始不断涌入我国资本市场,使得我国的货币供应量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资产市场价格的上涨,但是也加剧了通胀压力,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 对于我国新阶段的金融改革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开始进入减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要加强产业结构升级,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统筹城乡发展,但是,这些战略举措都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来进行支撑,由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来源重要以短期资金为主,因此造成了严重的借贷期限错配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尽快完善金融市场,引进更多的长期资本。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起长期资本的投融资体制。
4. 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提出:适当的虚拟资本能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同时,它也能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高风险、高利润是虚拟资本的显着特点,当实体经济中的大量资本开始流向虚拟资本时,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的大量减少,对其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虚拟资本也容易引发投机行为,造成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同时还能诱发金融危机,严重威胁到市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货币政策的正确应用、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也并不表示货币资本理论能有效解决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所有问题,事物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会有其局限性。因此,在生活实际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理论,要在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建立起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货币制度。
参考文献:
[1] 姚华 , 刘涛 . 论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内涵及现代意义 [J]. 山东电大学报 ,(04)。
[2] 段文阁 , 冯继康 .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逻辑内涵及现代价值 [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 济南市行政学院 .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04)。
[3] 李振华 . 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思考 [J]. 山西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05)。
篇8: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走出现代经济学的困境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走出现代经济学的困境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分析起点,现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实践悖论和理论困境,即“企业发展的悖论”和“现代经济学的困境”.只有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个新社会公正原则的基础上理顺各种劳动关系,解决现代企业的“风险责任主体缺位”问题,才能解决企业发展的.悖论,走出现代经济学的困境.
作 者:李惠斌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100032 刊 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 年,卷(期): “”(2) 分类号:A81 F01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风险责任 风险责任主体缺位 企业发展悖论篇9:新的历史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新的历史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确定“总体工人”和“总体劳动”的`范围,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结构的变化.
作 者:夏子贵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刊 名:重庆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年,卷(期): “”(2) 分类号:A81 F014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 总体工人 总体劳动 劳动结构篇10: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总体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总体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体力劳动价值论 十九世纪中后期,马克思根据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作 者:陈延宏 作者单位: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 年,卷(期):2002 “”(5) 分类号:A8 关键词:篇11: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劳动创造什么价值?劳动创造财富价值、商品价值.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劳动怎样创造价值?有效劳动生产使用价值,一般劳动形成交换价值.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把总体劳动、整体劳动、系统劳动统称为社会共同劳动.是共同劳动创造财富价值、商品价值与剩余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各有其义,各得其所.
作 者:熊光政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 刊 名: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ZHONGGONG SICHUANSHENGWEI SHENGJI JIGUAN DANGXIAO XUEBAO 年,卷(期):2001 “”(2) 分类号:A81 关键词:共同劳动 创造 财富价值与商品价值★ 经济学的论文范文
★ 经济学论文的写作
★ 关于经济学论文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探讨人才的价值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07-19
会展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浅议的人力资源论文2022-09-02
市场经济与治安保障的互动关系 论文2022-09-26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2023-07-25
人力资本的论文2023-11-11
浅谈颜元论“恶”的来源及其意义论文2022-06-03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2023-05-28
形势政策论文2022-09-10
经济学论文2024-04-28
初中法律小论文范文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