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

时间:2023-11-25 08:16:4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yzz050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

篇1: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当前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封闭的小区物业管理与开放式的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的利与弊,发现小区开放背景下对物业管理更具有积极意义和发展前途。结合小区实际情况,明确了小区在开放背景下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实施模式,即:通过政府相关政策,以及市场情况和信息宣传等方面进行转型和优化,提高当前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小区物业的服务质量,在小区居民中营造良好的口碑,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小区;开放背景;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

0引言

在国家“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政策中,对小区物业管理有着明确的指示,即:在新建住宅区域推广街区制度,将原有的封闭式住宅小区,逐渐转变为具有开放背景的小区。这一政策对不少小区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很多小区的物业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转变原有的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就成了当前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小区开放背景下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进行了研究,对原本的小区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升级和转变进行了探析。

1当前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和状态

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广之前,居民居住的多是封闭式小区,封闭式小区多具有公共设施不够全面,或者居住小区距离公共设施距离较远,居民日常生活不是很方便或是小区的地理位置偏僻,人流量不够大,有着安全隐患。在早期,我国对小区的.物业管理理念比较模糊,多是由街道办事处来对当地区域的小区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区的管理效率和加大了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随着社会发展和对国外先进物业管理理念的学习,我国房地产商也逐渐实行了物业管理服务自主管理小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万科地产所推行的睿服务物业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通过物业管理服务塑造了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当前,封闭式小区物业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封闭式小区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很多封闭式小区修建时间比较早,而且修建地区比较集中,在交通高峰期,小区的人员流动会造成街道的拥堵,不利于城市交通建设规划。二是不能充分使用当地的公共资源,封闭式小区周围不具有大型超市等公共设施和资源,对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变。同时封闭式小区的地理位置也不符合当前城市的建设要求,阻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发展。三是社区的活力不足,封闭式小区外来人员流动较少,没有足够的社区活力,不能充分的使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温暖和居民之间的集体认知感。

篇2: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

小区开放是当前社会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开放式小区的物业服务管理模式转型是当前小区物业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转型过程中有着很多的转型措施。一是政府参与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型,可以通过当地政府的宣传,让小区居民更加容易地接受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变。二是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来转变当前小区物业管理的服务模式。通过市场资源的供给和调配,来保证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向具有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转变,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理念,让开放式小区的物业管理更具有专业性。通过在管理过程中的实践,加强小区的绿化,安保和公共设施的维护等,让物业管理服务更加具有专业性。四是要坚持进行信息化的转型模式。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开放式小区的物业管理也要与互联网发展紧密联合,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互联网软件的高速发展,可以设计相对应的物业管理服务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小区的物业管理进行宣传,提高小区居民的满意度。

3结语

在当前国家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要求下,小区要适应开放式的管理背景,对原有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进行转变和升级,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开放背景下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要具有以下几种特性。一是要具有创新性,能够在物业服务和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发展,提出创新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小区的居民,打造一个积极健康小区。二是缓解当前居民对小区背景的不适应性,及时与小区居民进行沟通和调整缓解居民情绪。三是在开放背景下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变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小区管理标准,不应该因为服务模式转变而降低小区物业的管理质量。四是可以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快开放背景下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型速度。

参考文献:

[1]陈伟,张海兰,蒋海霞,等.小区开放背景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3):1-2.

[2]陈聪.小区开放背景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J].工业,2017,(2):210.

[3]莫金洋.浅议小区开放背景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65

篇3:研究银行服务转型论文

研究银行服务转型论文

内容提要: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商业银行在进入全面战略转型期间,如何整合现有经营网点资源,大力发展以电子化手段为载体的自助服务,实现银行服务转型,提高经营网点的市场竞争力,是银行经营管理层需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银行内部管理网点整合

一、经营理念决定经营网点的设置

银行经营网点不仅是服务客户的窗口,而且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经营网点资源,提升网点的竞争力,与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集约化经营意识不强,为抢占市场份额,曾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尽可能多地在城市主要街道市口、居民小区、甚至大企业(公司)、高等院校内部设立经营网点或设立单一功能的联(代)办储蓄所。这种靠外延广设网点的经营模式,虽然一度对吸收存款,做大负债业务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成本高、效益差、风险隐患多等弊端也逐渐凸现。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监管的加强,经营管理层眼界的开阔,以及电子化发展的快速推进,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建及经营网点设置模式、经营理念的出新,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过去那种广设网点、依靠外延扩张型经营冲动已回归理性。各行在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内控建设、网点合理布局、加快自助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形成了清晰的理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一家银行的经营网点布局在一个城市要形成网络,不仅要方便客户,而且要有一定的业务覆盖面并能产生幅射带动效应。

2、经营网点的功能要齐全,网点要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对公对私、本币外币、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及以电子化为载体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各类服务的金融“超市”,或成为把某项业务做大做强的“特色银行”。

3、为满足客户需要,经营网点除必须有足够的“窗口”为广大散户和VIP客户提供优质柜面服务外,还要有一批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熟悉银行产品、有营销技巧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以此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传统的单一柜面“微笑服务”向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方式转变。

4、经营网点的形象是银行的无形资产,“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银行的经营网点,不仅要有宽畅明亮的营业大厅,统一标识的装修和便民的服务设施,而且要有星级酒店的服务水准,使客户享有“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和“养眼”的视觉享受。

5、在行式、离行式自助服务银行(区)是人工经营网点的补充,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的金融自助工具是银行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行式还是离行式自助服务银行(区)都应配有存、取款机、以及查询等多种自助设备,才能满足客户多种自我服务的需求。同时,以电子化为载体的自助服务不仅操作要方便,而且一定要安全、可靠,让客户无后顾之忧。

基于以上认识,各家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经营网点布局调整、开发推出新型金融服务工具方面,开始了新一轮资源整合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二、同业经营网点设置给我们的启示

近期笔者对同城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设置及有关情况作了初步了解,截止9月30日,存款余额超过200亿元商业银行经营网点及存款情况见表。

通过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人工网点数量多,但是网均存款很少,均在5亿元以下,农行网均存款仅为2.8亿元。而招行、民生、浦发、华夏等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网点不多,但是网均存款均达15亿元以上,招行甚至超过了20亿元,达到24.7亿元。城市商行也相类似,数量偏多,人员配备少,网点功能单一,制度制约机制薄弱,网均存款较少,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与招行等4家行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除网均存款上的差距外

笔者还了解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点数量虽不多,但都实行综合性经营,其特点是网点功能齐全、人员配备充足,一般经营网点员工数都在20人以上。岗位配置为:正、副支行行长2-3人,分工明确,有的侧重外部营销,有的侧重内部管理。高、低柜柜面窗口8-10个不等,配备综合柜员10-12人左右。另配备客户经理、产品经理8-10人左右,专司公、私业务的营销和新品推广工作。这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经营网点既可经营对公、对私、本外币业务,又可从事票据、贴现、贸易融资等授信业务,还可以办理诸如保险、有价债券等中间业务,这种全功能的经营网点通过各种业务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团队合力的放大效应,对客户具有强有力的吸引。笔者同时了解到,民生、浦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工经营网点数量虽不多,但自助银行(区)为数不少,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开展得非常活跃。这种以现代化通讯技术和电子化平台为载体的新型服务工具的使用和推广,与传统的人工网点的柜面服务形成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新型服务方式的转变吸引了广大有潜质的中青年客户和贡献率较高的VIP大客户。

三、整合经营网点资源,加速银行新型服务方式转变

为实现银行服务转型,就经营网点设置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商业银行应根据战略转型和办精品网点的发展目标要求,加快经营网点布局的重新整合和新型金融服务工具的开发、推广工作。

一是更新经营理念。各级经营管理层一定要跳出传统的柜面“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等被动模式的经营理念束缚,充分认识在同业愈演愈烈的竞争中,要想求得速度、质量、效益的三者和谐健康发展,必须要更新经营理念,加快服务方式的转变。一定要整合现有经营网点资源,实行综合经营;一定要从过去靠外延型的单一服务模式,向大力发展无柜台的自助服务模式转变,加速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建设,大力推进知识服务、技术服务、诚信服务、个性服务、亲情服务、综合服务、通过服务模式的转变赢得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二是整合网点资源。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人工经营网点重新规划,整合资源。如把3-4个营业面积小、形象不佳、人员较少、功能单一、无发展潜力的小支行通过重新整合,组建成具有形象好、综合性功能的大支行,提高单一经营网点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资源整合一是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二是完善经营功能,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网点单产贡献率;三是改变网点形象,更好吸引客户,提升无形资产;四是集中管理,有利于内控建设,降低风险。

三是加速新品开发。银行服务方式的转变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服务转型过程中,在对传统经营网点资源重组的同时,要以自助服务银行(区)来替补人工经营网点整合后的空缺。要加强以电子化为载体的自助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速度,并加大安全使用金融新产品的宣传和管理,以新型服务工具的推出、新型服务模式的推广占领市场,赢得客户,不断提升银行的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

篇4: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发展研究论文

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房地产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物业的劣势也日渐凸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举例分析社会资本对物业管理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分析当下物业服务企业利用社会资本取得的成果,提出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需要依靠互联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关键词: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互联网查阅

《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可知,截至底,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为10.5万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3.5%,全国物业服务企业20营业总收入约为3500亿元,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1]。数据显示,物业管理企业增加,从业人数、服务面积持续增长,物业行业呈现出一片大好的景象,但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传统物业显然无法满足业主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其劣势也日益凸显。

1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物业服务企业总体水平低下

当代物业服务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的发展模式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不足,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系统,服务模式单一化,盈利空间狭窄,服务附加值较低,管理机制和制度并不完善。物业管理的区域内部之间划分不明确,结构机制不合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从而导致物业管理整体服务低下。

1.2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匮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物业管理的绿化服务、保洁服务、园林服务、安保服务、设施设备维修服务、停车场管理服务等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技能,但现实中基层从业人员多为下岗工人和中老年人,长期工作虽有一定的经验,但物业专业性、服务意识并不强[2]。另外,物业管理的薪资待遇低,人员不断流失,导致专业性人才缺乏。

1.3物业管理收费困难

我国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物业管理的面积在不断增大,然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欠缺,使物业服务质量停滞不前,物业在岗人员不履行职责。例如,道路不清扫、绿化不修剪,或因安保不严致业主财产损失,甚至因物业管理区域划分不清部门间互相推卸责任,导致服务效果与企业的'资质不符,服务没有达到业主预期,与其所缴纳的费用不能够成正比,业主拒缴物业服务费,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物业企业拒绝为业主提供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1.4物业服务企业与开发商、业主缺乏沟通

传统物业多是在开发商交工完后进入物业,不了解前期开发商承诺业主物业费等其他优惠性条件,也难以不予如期履行,对业主的高期望物业不能够应期实现,沟通的缺乏使业主与物业矛盾滋生。

1.5物业管理人员成本较高

物业服务企业现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成本较高。据统计,物业服务企业70%的费用都用于员工薪资,这在我国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居于多数;物业服务项目单一,获利来源狭窄,承担费用过重,资金链单薄。而高薪聘请专业性人员,企业又要承担过高的成本。物业服务行业存在许多问题,新形势下,物业服务企业需要利用社会资本推动自身管理模式更新升级,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

2社会资本对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2.1互联网+物业

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基于合同形成的长期信任关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如何挖掘业主需求,满足业主的需求,为业主提供全方位服务是物业服务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物业”是现在物业发展的大趋势,线上线下交易更加深入生活。彩生活通过整合业主需求利用彩之云生活服务平台与供应商合作,一方面,业主利用手机就可以满足修理电器、通下水道等日常需求;另一方面彩生活向供应商收取回扣获得收益。彩生活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业主、供应商等社会资本,丰富服务项目扩宽收益渠道,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由此看来,物业管理行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手机APP或者微信等平台与业主进行互动。例如通过手机APP,业主可以缴纳物业费,水电费等相关费用;可以一键报修,电修工通过手机APP抢单,高速高质量满足业主需求,既提升效率又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的薪资报酬;业主也可以在线上对物业服务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物业服务企业针对这些意见调整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使业主满意;更可以与周边商场、餐饮、服饰、超市、物流、娱乐、医疗机构等衔接,将服务渗透到业主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业主衣食住行娱乐医疗等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知名度,打造属于自己的服务品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获取更多利润。除此之外,区别于传统的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现企业更多是通过互联网考察员工的专业技能、考勤状况以及在岗位上的工作能力,物业服务企业可运用线上反馈作为员工考察的标准,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效率。另外,物业服务企业也应利用互联网不断扩大自己的服务规模,发展到有建筑的地方就有物业管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2.2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与合作

市场经济下各行业竞争激烈,物业服务行业内大中小企业达十万多个,一味的竞争不能良好的利用资源,只有合作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进步。胡朔商在《共生、共享、共赢――对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中提出:从互联网角度看,只有海量的客户和高频的客户流量才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彩生活通过彩之云对外进行智力输出,万科物业通过睿服务进行服务输出,长城从知识和服务角度进行技术输出,资本收购、隐形收购和联盟收购,核心共同点都是并购扩张[3]。可以看出企业想要发展必须要寻求自己的优势、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要通过兼并小公司、与其他企业合作,强强联合,互利共享,增大项目获利渠道,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企业间多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可以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本,从而推动整个物业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物业的覆盖率并非百分之百,潜在的业主仍不居于少数,而现在物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挖掘潜在客户,使更多的潜在业主“上线”,物业可在线上为潜在业主提供长远式服务,提早交流,打响企业品牌。

2.3物业管理协会的多层次资源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是以物业管理企业为主体,相关企业参加,政府参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自愿组成的全国行业性的自律组织,具有国家一级社团法人资格,现有会员多个。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是物业管理行业极其重要的组织,它连接了政府与物业服务企业,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政策、技术、智力、科技等支持。同时,协会内部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授,都是物业行业转型升级可以加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当然,物业服务企业要善于利用协会的研究成果,如《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4]中统计出百强企业名单,分析了百强企业管理规模、经营绩效、发展潜力、发展方向等,研究了行业发展状况和态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也为企业间相互借鉴管理模式、学习优秀服务理念提供条件。企业也要借助协会提供的平台与政府、相关企业、专业人才等互动,提升企业声誉,打响自身品牌,吸纳专业人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物业管理协会也要根据各企业的现状,积极研究社会新态势,关注行业新现象,提出新思想,促进物业行业更快的转型升级。

2.4政府调控下的转型升级

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政府对物业管理方面的条例不断的完善,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物业服务企业的行为规范,颁布定价条例,限制物业服务企业乱收费等一系列违法乱纪情况,使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化、法制化。国家不断完善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物业管理企业、业主等的权利,让其有法可依。政府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对住宅的不断规划需要物业服务企业的配合来不断的深入,在与政府的合作中,政府也逐渐由最初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相互配合,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物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也是当下物业服务企业重要的问题,政府在扶持物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的给予高校该专业学生优惠,增添社会经验,培养高素质人才。新形势下,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愈演愈烈,而政府的推动作用无疑是锦上添花。

2.5其他社会资本的推动

现阶段,高校在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为物业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特色化服务,加强信息交流互换,主动创造人才资源,解决企业专业性人才不足的问题,为物业行业注入新血液。物业服务企业也应善于利用其他资源,促进自身转型升级。互联网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变革,物业管理行业出现“互联网+物业”新业态。彩生活6月6日正式启动生态圈计划,打造商业、技术、金融生态圈,推出E租房、E师傅、E保洁、E资源、E健康等多个产品入口。彩之云社区平台更是集合了业主、社区商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做到服务到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与物业管理行业的深度结合,既发挥了资本、互联网、物业管理的优势,又扩展了物业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更新了行业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及各省各地区物业管理协会积极研究物业行业新趋势,解读新动态,阐明新思想,为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开辟道路。

3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物业行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物业服务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互联网+物业”模式。同时,结合政府优惠政策,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转变经营模式,创新服务观念,实现物业服务企业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J].中国物业管理,2015(10):11-15.

[2]金磊.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思路――以建设智慧社区为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65-67.

[3]胡朔商.共生、共享、共赢――对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国物业管理,2015(10):45-47.

[4]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摘要)[J].中国物业管理,2016(6):8-16.

篇5: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只有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和相应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的有效进步。而在基本的物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管理质量,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才能带动整体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本文对物业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相关策略和服务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升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服务;物业管理;重要性

一、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

1.基本内涵。现代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体业主的切身利益。物业管理是发生在企业接受委托之后,在得到委托的同时,相应的物业管理企业就要保证基本的管理理念革新,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整体管理项目的升级。在具体的物业管理中,还包括必要的合同签订、相关权责的划分以及物业管理有效价值的反馈等等,不仅要通过优质的服务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也要为业主提供最为优良的生活环境。首先,物业管理的基本服务项目针对物业工程,要实现合理化的项目规划。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也要针对相对应的人群,不仅要对基础项目负责,也要对整体的业主负责。其次,物业管理是一项经营项目,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价值的优化。并且由于服务管理是劳务和服务的综合,需要企业在提升自身使用效能的同时,进行服务性能的保值和升值。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基础的物业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和服务的优化,也要保证基础经营项目的.合理化,要与基本社区进行联合,实现特色化服务和高标准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基础的中介和信托机制,实现合约约束下的权责分明。

2.主要内容。物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是基础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常规性服务、针对性服务以及委托性服务,针对不同人群形成不同形式的服务项目。

2.1常规性服务.主要运行基本建筑维护和住宅装修监督,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系统化,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对整体环境进行细致化的分管和监督,保证基础绿化管理以及住宅区内相关公共秩序的管理。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常规性服务的细化项目很多,需要对业主区域内车辆的停靠进行秩序的维护,也要保证代办性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妥善保管和建立基础档案,实现整体化的监督和管理。

2.2针对性服务.除了常规性服务的相关规定,也要保证对于特定群体和单位的相关针对性服务,保证日常生活类、文化体育类、教育金融类等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不仅能充分体现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管理的多样化发展。

2.3委托性服务.对于物业管理来说,委托性服务是针对特定条件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专项服务,需求的满足也比较单一,但是能及时性的完成整体的管理质量提升,只有做到细节和大局的合理化平衡,才能实现基础服务的标准化。在整体管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仅要集中优化基础的常规性服务,也要对针对性服务和委托性服务提高认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选取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并且要求相关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整体专业素质,并要以最为真诚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进行相应管理项目。

二、物业管理中服务项目优化的策略分析

1.正确定位职业认知.在物业管理中,要对相关项目管理进行集中的优化,也要对基础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和认知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能清醒的认知到服务是物业管理的根本,并且要树立优化服务意识。要保证相关服务人员了解自身服务对象,了解基本服务项目人群的心理诉求。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了解自身服务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并对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要求进行集中提升。

2.正确了解职业特性.在推进整体服务管理过程中,要集中了解相关服务项目的基础特性,保证对于服务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进行基本的认知。对于物业管理来说,服务项目不是一时的,需要相关服务人员和企业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对项目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管理。另外,企业也要提升自身企业的基础竞争意识,在实际项目建立和推进过程中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创新型监管机制和意识。企业不仅要优化基础企业的监管力度,也要集中提升相关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在创设专业团队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新形势下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基本的物业管理就是保证整体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石,只有将基础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特性得到优化,才能充分优化整体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物业管理中,基础的管理项目不仅包括管理和基础的经营,也要对业主和物业人进行细化的项目服务。物业管理基础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物业企业的基础素质,因此,在实际的管理服务提升项目中,不仅要提升企业内部的基础价值观,也要创建革新的职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只有高质量的服务输出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管理价值的优化。如果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意识和认知的升级,相应的物业管理质量就会下降,管理的社会价值也就会随之降低。另外,在物业管理中企业要明确的认知服务对象是整体服务项目的运行核心,只有保证业主对于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了,才能实现物业服务真正的价值提升。企业要集中巩固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样就可以实现业主需求的满足。建立以物业服务企业为服务内容和形式认可的基本支撑,就能有效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形成整体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分割。在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物业管理能够收获业主的信任和尊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规划的推进和实施。企业要发展,就要集中力度在服务和质量提升上,用心服务,诚信服务,保证了物业管理体系的有效建构,能促进整体企业在市场中完成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真正的正向增长。企业有了优质的业界口碑,就能在市场中拥有基础的发展资本,有了高效的发展服务效果,就有了根本的发展动力。

篇6:财政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财政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提出的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都应及时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财政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发现财政学专业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财政学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特色

财政学专业的特点是涵盖的学科领域较宽泛,人才服务面广。吉林工商学院财政学专业特色体现在:首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其次,构建了“二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再次,注重学生实务技能培养,强化从业资格等证书考试培训和公务员考试辅导。最后,人才服务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三个层面,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宽泛。

(二)课程特色

课程设置方面,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在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四大课程群;宏观理论课程不少于老牌本科院校,实务课程继续保留较多的课时;提高课程层次,开设货币银行学、财务会计学、社会保障学等课程;继续保留原有实务课程的优势;为学生就业考虑,开设了职业考试相关的课程;为更好推进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增加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选修课,并逐步转化为必修课程;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齐全,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财政专业转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学时所占的比重过少

从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可以发现,通识教育所占的比重过大,严重挤压了专业课的任课时间,专业转型应强化专业技能,现有的课时不能满足专业技能深化了解和熟练的需要。

2.实验室硬件、软件都有待更新

硬件上,实验室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一些模拟实践课程在安排时发生冲突。软件上,财税制度改革,原有的软件部分资料都已过时,需要对软件进行不断更新。新购进的财政一体化软件还缺少预算编制部分,需要及时补充。

3.专职实践教师不足

存在专职实践教师不足的问题。本专业的9名教师,以主讲理论课程为主,模拟课程和带队实习有时会占用教师本来的上课时间,分散教师精力。

三、促进财政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1.找准财政学专业建设的方向

财政学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政治两种属性的范畴。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财政就是政府的经济行为。目前国内各高校先后设置的'可纳入公共管理范畴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至少包括了社会保障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类别。以财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融合为基本方向,建设财政学专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等途径,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支持教师参加院级以上各项教学比赛,并通过下派教师到实际业务部门锻炼等手段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3.加强课程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

争取将财政学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优秀课程。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将所有教学资料有机整合,使学生能一站式学习。继续开展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与利用,探索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4.继续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方面,应安排教师外出调研,到国内的综合性大学或财经重点院校去调研学习。另一方面,安排教师到各基层财政部门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掌握财政部门实际业务流程。不断深化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篇7:工商管理O2O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工商管理O2O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自我国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市场秩序复杂化,但是在服务方面还有欠缺。本文将从改革工商管理服务模式入手,正视工商管理服务部门发展现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020管理理念引入到工商管理服务中,改善工商管理服务质量。

关键字:工商巧理;O2O;服务模式

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起着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目前工商管理的服务模式逐渐完善,市场经济向着平等、自由和有序的方向发展,并且,近年来互联网对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深入人们生活。尤其是一种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促进线下交易安全完成,深受人们的喜欢,越来越多的网络运营平台将O2O的理念融入其商业发展中,增加监管力度。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为新兴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面向市场主体的工商管理服务存在的现状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市场主体发展的影响

从表1-1中可以发现,中国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中国的商业资源不断被开发出来,为个体商户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从表1-2中改革开放以后可以看出,企业注册登记用时下降,节省了设立企业的时间成本。

(二)工商部门信息化建设服务时长主体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引进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整合速度,提高商事制度改革速度,网络页面访问量破亿,并且工商部门采集到的数据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一体化应用建设成效明显,网上办事能力加强,政府部门提供资源,支持工商部门信息化建设,使得全国工商管理业务覆盖率达到100%。

二、面向市场主体的工商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巧进严管”环境下,工作化制度有待改进

现在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阶段,中国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题数量激增,为工商管理服务部门增加更多的挑战。具体表现有:一是职能部门信息互通不畅,“证照联动”能力薄弱,先前工商部门实行“先证后照”审批政策,为突出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作用,现在工商部门实行“先照后证”审批政策,但是从其实施的情况发现其办事效率大打折扣,并且形成了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进行商业活动的不良现状;二是网络监管水平不足,市场主体“线上”交易频现新问题,现在电商中假冒和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其中有些是知名的大品牌,阻碍市场主体发展,出现此种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包括监管模式落后,主体审査难,监管时空宽泛,市场巡查难,交易即时无痕,调查取证难等主要原因。

(二)窗口服务水平不齐,对市场主体商务效率偏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窗口服务水平不齐的原因有多个,首先是窗口服务效能低下,从下面图2-1中可以看出,对工商窗口服务进行调查,仅仅只有17.5%的用户对窗口服务持满意态度,其余的人对其持不满意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工商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其次是宣传力度不够,改革进程缓慢,政府部门实行“先照后证”等一系列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因为环境、系统更新和相关人员认识不足等因素,使得推行效率整体偏低,影响市场主体商务效率。

(三)市场主体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尚需要完善

从现在的工商管理部门发展情况来看,市场主体线上服务平台有多个地方需要完善,笔者对工商网上服务的操作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情况总结如下,只有23.74%的人认为服务平台便捷、人性化,由此可见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被调查者反馈的问题,其中33.83%的人反映信息发布速度慢,45.1%的人反映信息更新迟缓,34.42%的人反映操作过程繁琐,总体来说,工商网上服务平台需要重视顶层设计,提高统一建设力度和信息共享范围等。

三、面向市场主体的工商管理O2O服务实施方案

(一)、线下创新服务理念,为市场主体提供链条式服务

1)延长企业服务线,帮助市场主体顺利进门在企业服务线上,首先了解投资者的投资想法,增加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信心,并且在投资者登记的前期,帮助投资者投资的方向给予一定的建议,此外,在投资准备阶段对被登记企业的文化和商业特点信息进行标记,提前为企业进行后续的登记注册工作,尽可能远程操作,降低企业投入成本,并且提供专人服务,提前预审登记材料,将审批过程进行最大程度的简化,缩小限制范围,相关人员对企业申报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将企业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修订企业章程,保证企业能稳定发展。2)搭建惠企平台,帮助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搭建惠企平台主要搭建两大平台:工商内部上下联动的服务平台和工商-企业双向互动的服务平台。搭建内部上下联动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工商服务链上各个部门,例如机关科室等,重点为了保证市场资金充足顺畅,拓宽商业渠道。搭建工商-企业双向互动的服务平台是为了加强企业与工商部门之间的联系,保证工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并及时给予建议和帮助,一般是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企业运营近况,相关人员根据回访的信息进行研究,以开座谈会的方式给予企业帮助,并且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企业与工商部门之间的联系。3)做好后续商务发展,帮助市场主体化做大做强经过详细的研究发现,做好后续商务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争创名牌,结合联络员制度,工商部门与企业合作创立个性商标,提高企业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二是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提高信誉,加强工商部门对企业监管力度,严厉惩罚伪劣商品制造商,将伪劣商品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并且企业自身要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做好商品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此外政府部门加强信用宣传力度,将信用的重要性深深刻入企业文化中,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更多的资源和便利。三是支持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工商部门及时获取消费者反馈信息,了解企业发展动向,深入理解改革政策,促进个体商户转变成有规模的各种企业。

(二)、推进工商管理O2O服务的社会化和多元化

1)、建立“维权+联动+信用”三项机制提升化管效能在维权方面,要建立线上线下维权机制,完善网上监督机制,促使网络经营者能够按照新《消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开展商业活动,及时将消费展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作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沟通。在联动方面,要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将公安、通信等部门联系在一起,工商部门在发现有违法者能够及时交到公安局,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公安部门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虚假宣传的活动能及时反馈给工商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将其进行处理,两者结合做到资源共享,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在信用方面,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工商部门对企业进行分类,将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对企业各种不合法现象进行整理和记录,为企业信用评分提供有力的资料,此外,完善违法企业进行曝光处理,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网络交易监管格局。

2)、发挥行业协会巧市场主体发展的巧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是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其发展主要是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进行的,服务对象为企业,如果协会不能再市场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协会将会被淘汰。协会的工作主要是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和资源供需情况,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资料,尤其是企业转型方面的资料,其次是对企业的文化和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为企业的塑造出优秀的品牌,再次是建立健全与政府、企业、社会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打造协会公共关系与公共服务平台最后是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建一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队伍。

3)、探索工商管理线下报务的化会化途径工商管理部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致力于建立“多元参与、互动合作、共同治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在人群中宣传工商管理部门的优点,加强工商管理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是让消费者和经营者了解到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使企业认识到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商标的保护能力,消费者认识到工商管理部门对产品的监管力度之大,最后是提升工商部口运用社会化手段工作的能力,拓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范围。

四、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工商营理O2O服务模式,是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迅速幅起的背景下,根据工商部口职能转变和体制改革的工作试点基础上提出的,对于工商部口完善市场主体服务登记注册、信用信息公示、市场监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动意义,并在为企业转型提供很大的便利。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槪括为“网管网”和“信用营网”两大类,为工商管理提供平台,尤其是在监管力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乔瑞中,刘敏.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政策执行思路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09).

[2]居欣,宋佳怡,楼崇.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生态思想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09).

[3]吴煌开.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转型的改革取向[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06).

[4]陈瑛霞.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2).

[5]曲德森,张国山.工商行政管理应成为规范市场秩序的工程师[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2).

篇8: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1研究背景

随着黑龙江省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化,黑龙江省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组织方式优化、物质装备先进、服务保障有力、产业体系完善的新型农业局面。现代农业形式下形成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具有多频度、多层次的特点,黑龙江省现存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问题亟待解决。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无论在金融服务质量水平上,还是金融制度环境方面,都无法满足我省农业发展的需求。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进程存在相对较大的滞后性。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弄够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因此,研究现代化大农业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对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及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制约农业主体融资的因素

首先,对于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小型农村经营主体而言,担保物品不足以及农村地区信用信息不完全是农村经营主体面临的主要障碍。制约小规模农业经营者获得金融服务支持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于小型农村经营主体收入水平较低,进而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不足,无法满足农村金融机构对其客户的担保要求;同时,农村地区信用信息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机构无法低成本的获得客户相关信用信息。小规模农村经营者信用情况不佳,贷款服务的获得率不高,导致小规模农业主体融资的交易成本较高。第二,对于中型农业企业来说,担保不足同样是制约其获得金融支持的一大障碍。中小规模农业企业所拥有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对于企业发展的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规模企业受其自有资金限制主要以租赁的方式使用这些生产要素,并不具备所有权。可作为抵押物品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手中。由此,中等规模的农业企业同样面临担保不足的困境。其原因主要来自农业企业资产规模和生产效能的相对滞后,缺乏有力的固定资产抵押物以及可靠的利润来源。因而扩大中等规模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其固定资产包括厂房、设备等的投入是解决中等规模企业金融需求的有利途径。第三,对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受其自身发展的限制,存在生产周期长,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特征,因而其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都相对较高。由此,生产成本高是限制大型农业企业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其经营风险较大。且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使得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空间普遍较小。因而提高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其利润空间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于大型农业企业的根本保障。

篇9: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3.1合作联保金融组织模式适用于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较小的组织形式。分散的小农生产是影响农村金融的重要方面,影响小规模农村经营者融资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于小型农村经营主体收入水平较低,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不足。同时,小规模农村经营者信用情况不佳导致其融资的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基于此种现状,为解决黑龙江省农户小规模运营与大市场环境之间的匹配问题,应着力将分散的小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建立联合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从而借助联合金融组织改善农村借款者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讨价还价的被动局势,从而为小型农村经营主体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合作联保金融模式对以往的小农经营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很好解决了小农经营分散性的不足。因此,合作联保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是黑龙江省当前将小规模农村经营主体联合起来的有效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这不仅提高了农村经营者的融资实力,有利于多种规模经营的发展,同时大幅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违约成本。

3.2订单型农业金融服务模式主要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农业企业。黑龙江省中小农业企业的农村金融支持水平主要受到企业拥有的农机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影响。农业生产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担保物品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中等规模的农业企业同样存在担保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农业企业运营过程可能涉及多个主体,以及上下游企业相关连的运作模式,订单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可以使农村地区企业之间形成以订单为基础的联合信用担保机制。这种担保模式创新着力于突破传统农村金融担保方式的制约,通过订单的形式使农业主体间形成相互配合的信用担保模式。订单农业模式是指农业生产主体通过使用农产品订单作为抵押品而获取金融支持服务的一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以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订单形式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的企业间担保体系。订单农业金融服务模式主要利用下游收购企业订单作为担保,以产品产销完成后的收购款作为贷款偿还资金。从而解决中小农业企业担保品缺失的困境。基于这种农业订单担保机制,能够解决农村中小企业抵押不足等问题,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搜寻信息带来的交易成本。与此同时,农业订单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农产品价格保障和农业技术服务支持等附加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使农村金融风险降低,对提高农业企业运营效率具有较大益处。

3.3价值链融资模式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黑龙江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所面临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其融资过程受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的影响较大。大型农业企业所需现金周转的使用周期长,对金融机构来讲承受的风险较大,因而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龙头企业资金融通的需求。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黑龙江省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农业价值链融资的运行模式为:通过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将企业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过程和金融活动相结合,基于大型农业企业间业务往来形成的真实交易过程,以企业生产加工的最终产品和在产品为信用保障,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便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降低金融机构的审核监督的交易成本。企业间存在大量的赊销预付等商业行为,这使得价值链融资可以通过内部的行为,使得价值链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无形中变为可以提供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这就打破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规模小以及服务数量不足的现实局面。

4保障措施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要想正常平稳的运行,就必须有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制度层面的保障。在此引出以下几点保障措施:(1)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能够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需要保险体系加以合理规避,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为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健康运转提供保障。(2)完善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需要政府积极的发挥其引导作用。基于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家政策性金融引导作用突出。政策性金融可以在纠正和监管金融市场的同时,对农业政策的推行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在经济中地位独特,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3)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普遍较差。对担保体系、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完善担保机制、健全农村金融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村信用状况是确保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EdwardS.Shaw.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M].OxfordUniversityPress,1973

[2]Ronard.I.Mckinnon.Moneyandcapitalineconomicdevelop-ment[M].WashingtonD.C:TheBrookingsInstitution,1973.

[3]赵俊臣.中国农村金融新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蒋永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郭红东,陈敏,韩树春.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规信贷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1,07:25-33.

篇10: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传统煤炭生产模式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煤炭企业进行绿色转型,能够构建以发展理念为引导,以实施战略为支撑,通过自上而下逐渐推进的模式,最终实现煤炭企业的发展目标。现阶段我国煤炭行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未曾对煤炭行业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导致我国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本文以煤炭企业在传统生产模式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煤炭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发展策略,以此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绿色转型。

篇11: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模式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F124;F205

文献标识码:A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剧烈波动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主动或被动地走向绿色化发展转型道路。以目前的气候环境、能源发展状态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发展目的,基于煤炭产业绿色发展为主要道路,转变煤炭开采模式以及销售方式,从而能够全面提升煤炭资源开发,实现煤炭企业开发绿色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煤炭企业的工业化发展。所以,煤炭企业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对煤炭产业生产模式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须要积极遵守绿色建设、安全生产、清洁利用等要求促进煤炭产业绿色转型,以此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并满足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1煤炭企业现阶段生产模式的缺陷

1.1环境污染严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曾出现雾霾天气,导致我国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们对于空气质量尤为关注。人们主要关注重点为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废气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程度等,经过相关人员调查发现,空气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之一为煤炭企业生产以及开采过程中长时期的燃煤积累。因此,煤炭工业化污染是生态环境破坏重要来源之一。工业化生产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污染种类繁多,有烟尘、有机氧化物、碳化物等,其中大部分为烟尘和气体,对空气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为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我国相关产业应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尤其对于煤炭行业应改革生产方式,创新煤炭利用方式,减少废气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升我国环境质量。

1.2能源资源缺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炭产业在生产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发展上较为落后,同时,煤炭销售方式以及使用情况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何完成国家对于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要求成为现阶段煤炭行业发展首要目标。我国煤炭行业在进行绿色转型阶段要高效开发煤炭资源,并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此提升我国经济水平。近几年,我国经济不断进行快速发展,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因此,对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能源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现阶段煤炭企业发展情况,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低于世界水平。由于受到资源的约束和一些地形气候的影响,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模式的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损害,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供不应求,新能源开发的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速度较快,石油行业由于过度开发逐渐减少,天然气行业发展速度较慢,导致我国能源发展结构主要以煤炭行业为主。为保障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其他能源行业发展,保证我国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能源行业进行全面改革,并创新研究策略,以促进我国能源行业长远发展。

篇12: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模式研究论文

2.1强化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是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綠色转型的一个核心话题。人们都知道,空气污染是目前世界上较为严重的环境健康风险。从发展区域中能够了解,空气污染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空气污染防治上已经做了一些解决措施,很多国家一级工业化行业都积极参与进来了。煤炭企业绿色转型,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强化空气质量,人们需要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能力,和将大气污染改善以及减少二氧化碳作为目标。从而有效减缓全球变暖、改善人们身体状况、改善生态系统、改善农业产品出产。在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执行方面应更加严格,只有这样,绿色转型才能发挥其作用,强化空气质量,带给人们良好的生态环境。

2.2增添能源资源

煤炭企业的绿色转型推动了能源资源的改善,也推动了经济的绿色增长转型方向。绿色转型对我国的能源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煤炭绿色转型的约束条件。中国的能源资源大幅度的提升,有效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由速度型向效率性的转变。能源资源是煤炭生产的要素,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和提高上。所以,煤炭企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改善了能源资源缺乏的现象,此前,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能源效率的增长速度。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国正在用更少的能源投入现在的经济增长市场,中国的能源供给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优化的方向改变。我国能源领域的新经济、新能源崛起,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动能。煤炭企业进行绿色转型能够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全新清洁动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发展新趋势。我国对于煤炭企业提出煤炭清洁利用方式、低碳排放煤电、提升油品质量等新型技术,以此促进传统能源行业发展绿色转型,改善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从而有效解决偏远地区缺电、缺炭问题,因此,发展能源产业也成为一些贫困地区增加收入、脱离贫困的重要举措。

篇13: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绿色转型模式研究论文

3.1加强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是人类自主对于自然资源产生保护意识,并通过合理手段使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以及利用,从而有效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如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应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以此创造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生活环境,保证人们身体健康。而保护环境则主要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将环境发展与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使两者处于协调状态,以此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树护绿、抵制污染和防治生产。而环境污染则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人们日常中使用有毒化学产品、生活中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人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人们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因此,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中,人们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地位,应积极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发展生产力。

3.2推动煤炭资源清洁技术

煤炭企业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能够为我国煤炭行业提供全新发展路径。煤炭企业在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的水平。煤炭企业大力开展节能能源改造,对供电方式、运输方式、通风状态以及排水体系等系统进行结构改造,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从而加快生产效率,还应在开采方式上采用专业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以此来提升现代化生产水平,并达到节约资源生产要求。煤炭企业在开采方式上也应进行改变,有效节约煤炭资源,减少废气排放,并制定严格煤炭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在煤炭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制定标准,以此提升矿区环境水平,从而提升矿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煤炭企业要提高煤炭的选用率,对稀缺、难选、细粒的煤炭进行高效率分选,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炼焦煤的质量,加大对精煤回收利用,提升精煤回收率,并不断提高动力煤的入选率和分效率。煤炭企业要发展煤炭清洁技术,应重点推进煤炭资源利用,并通过煤炭分级转型技术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清洁化利用水平。

3.3发展绿色开采技术

传统煤炭行业在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矿区地表塌陷、渗水漏水以及煤炭化石堆积等问题,对于矿井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以上发展情况,我国煤炭行业应创新煤炭生产方式,运用新型开采技术。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煤炭生产技术提高我国煤炭回采率,以此来促进煤炭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煤炭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从源头上解决煤炭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矿区造林绿化力度,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煤炭资源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矿区地形地貌符合绿色煤炭企业转型。由于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因此应加强培养煤炭新型绿色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能够加强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基礎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绿色转型考核和激励机制。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管理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煤炭企业发展进行转型,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停留在理论经验总结上。想要实现转型可持续发展,就要创新煤炭清洁生产技术,引进精益化管理,实现煤炭企业绿色转型。

4结束语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现代煤炭成本管理的发展,导致我国煤炭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煤炭企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在煤炭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针对以上问题,煤炭企业应另辟蹊径,将传统管理和现代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我国煤炭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以此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我国发展煤炭经济做出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杰芳,田淑英.绿色发展下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产量优化研究——基于生态效率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32(5):165-171.

[2]张建勇,赵艳玲,付亚洁,等.基于能值-成本的资源型省域绿色GDP核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矿业,,26(9):104-110.

[3]张雁峰.绿色会计视角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49-50.

[4]马金山.河南省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规划及实施保障[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2):165-169.

篇14: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过去几年,数字出版的高速发展,开始占据出版业成为主导地位,但是用户对于“白纸黑字”的依赖和深阅读的需求使纸本资源仍有其存在价值,按需印刷作为数字出版的一项服务受到人们的关注。按需印刷满足了当前用户小批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印刷品需求,并且实现了人们几千年来渴盼已久的及时获取信息的愿望[1].

按需印刷改变了传统出版产业的生产链条,也变革了图书馆原有的服务内容。图书馆作为文献服务的提供方,按需印刷服务项目逐步融入到图书馆服务工作当中,缩短了新出版物与读者见面的时间,解决了短版印刷和绝版印刷的问题,帮助图书馆进行补藏建设并保证图书馆学术资源的完整性,同时还将用户的选择纳入到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来,节省经费开支。按需印刷逐渐成为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的一项特色服务,并成为继馆际互借服务之后进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重要方式,对图书馆服务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按需印刷概况

1.1按需印刷的概念

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简称POD)的概念始于1990年。所谓按需印刷是指按照用户的要求,在用户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印刷品,通俗来讲,即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制作用户需要的出版物。按需印刷一开始主要是用来印制一些会议资料、宣传手册、标语和广告,随着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成本的控制,逐步应用到正式出版物。按需印刷经常与按需出版等概念一起使用,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印刷方式,后者是出版形式,属于出版链条中的不同环节。

1.2按需印刷生产组织形式

与传统的批量印刷相比,按需印刷应用数码印刷系统,直接将数字化文件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发送到数码印刷机印刷,流程更为简化和高效。传统的出版产业链是“作者-出版社-印刷环节-书商-图书馆/书店-读者”的产业链条,按需印刷将生产组织形式转化为“作者-数字内容管理平台-网络交易平台-数字印刷(出版)-(配送)-读者”的产业链,精简了出版链条,可以使读者直接进行资源选择,根据需要对出版物进行印制,减少了出版物积压和库存[2].

按需印刷凭借灵活、定制性强以及周期短的优势解决了特定人群对于纸本的个性需求。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介绍说,他们已经关闭了世界各地的配送仓库,代之以若干快速印刷中心。用印刷环节本地化的生产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原来运输和邮费费用高、运输时间长、信息获取不便利的.情况,实现了异地选货,就地打印,及时获取印刷品,大大提升了信息服务的效率[3].

1.3按需印刷中涉及的几个问题按需印刷过程中会涉及的几大问题包括:

(1)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个性化印刷涉及大量数字化资源,建立一个有效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保证数字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内容标准的统一性、数字资源格式转换的便捷性和数据传输过程的数据安全性十分重要。

(2)先进的技术设备。如何保证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印刷品,这就要求使用高效的印刷解决方案。数码印刷技术日趋完善,很好地解决了印刷过程中的按需生产,国外巨头如富士康乐、惠普、海德堡、柯达等公司都已拥有了相对成熟的按需印刷设备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且多已投入生产和使用。

(3)版权问题的解决。数字版权管理是一切以数字表示的电子内容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数字传播在带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版权问题,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促进数字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构架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保证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篇15: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2.1国外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典型案例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作为第一个引进按需打印设备的学术型图书馆,早在就安装了图书打印设备(Espresso),并且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密歇根大学图书馆认为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纸本印刷是未来数字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扮演着为用户搜集他们随时随地可能需要信息的重要角色,搜集用户需要的资料内容并且提供将这些内容打印的设备以便于知识的传播和利用。服务基本情况如下:

(1)设备。EspressoBookMachine,该设备是一个集成的、自助图书制作机器,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打印、装订一步到位。完成一本300页的书的装订打印只需要仅仅7分钟的时间,而这仅仅是一杯咖啡的时间。

(2)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包括来自图书馆馆藏或者互联网资源库中的绝版或者短版书籍的印刷;小批量印刷品,如个人创作选集;大学会议录或者活动手册;并承担自出版项目。

(3)成本。根据按需印刷的页数收取费用。少于100页收取$8.00;101至300页为$12.00;301至500页为$16.00;501至700页为$20.00;701至800页为$25.00.

(4)具体步骤。有四种方式供用户选择,一是直接在机器上填写订单信息,并在3天内完成打印;二是从Mirlyn目录(Mirlyncatalog)中选择要打印的书目并选择购买并打印(Reprintavailableforpurchase)选项完成网上支付;三是在线填写申请表,去流通台取书时完成支付;四是邮件形式,将具体书目信息,如作者、题目、出版年以及电子书的下载地址,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等图书打印完毕,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支付的具体信息以及取书的具体地点。

(5)自出版。按需打印设备Espresso为用户提供了将其个人创作转化为成品的新的途径。该项服务提供的前提是需要明确的版权责任声明、数字内容格式一致和转换的便捷性,所以在自出版之前,需要责任者签署一份版权侵权责任的文件,这个文件包括电子内容本身、插图、说明,或者其他图片,包括书芯和封皮上的所有可能引起版权纠纷的内容,如果还有其他责任者,也需征得其他责任者的同意。所有的数字化内容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要求,如字体、图片的分辨率、版面大小和尺寸;对于制作成本,需要支付一个30美元的设置费用,这笔费用可以通过现金、支票或者在线支付,这笔费用包括格式的调整、将文件上传到EBN,书籍打印的一份证明等服务内容。其他费用还包括打印费,和按需印刷的费用相一致,订单在21至100份以上,提供10%优惠,101份以上订单提供20%的折扣。在自出版的服务中,图书馆不提供ISBN号、书籍的编排和设计服务、图书的营销和分销工作、邮寄等内容。

(6)数字资源内容。在EspressoBookMachine设备上有很多版权保护范围外以及开放获取的书籍内容,具体可以查看EspressNet中的公共领域目录(EspressNetpublicdomaincatalog)此外还包含EMB本地目录(EBMlocalcatalog)、开放密歇根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sfromOpen.Michigan)、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合作伙伴目录(HathiTrustpartnerinstitutioncata-log),以及密歇根图书馆Mirlyn目录(UniversityofMichiganLibrary'sMirlyncatalog)等内容。

2.3服务模式

通过对国外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项目的分析和总结,可将当前服务模式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合作促进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项目中,很多图书馆与出版社、亚马逊或者谷歌等平台合作以集成更多优质数字资源,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Amazon.com上提供按需印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万本书[4],并积极参与按需印刷和大规模数字化项目,多渠道向公众开放馆藏资源,同时也积极与谷歌的数字化倡议项目合作,在过去的6年里完成50万册书籍的数字化工程,将学科优势进行保存并推广[5].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通过与一些出版商,如哈泼柯林斯、西蒙与舒斯特、麦格劳-希尔、阿歇特、麦克米伦、奥赖利和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按需打印服务,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内容[6].

(2)以服务内容为主导,优化服务流程。国外图书馆不单单提供按需印刷设备,还会基于印刷设备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辅以提供按需打印手册、具体流程指导,并在线或者邮件等多渠道提供按需打印服务,简化服务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

(3)将按需印刷纳入馆藏建设。借助按需印刷服务项目,很多馆完成了对本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以保存重要资源,彰显学科优势。此外,为鼓励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对于按需打印产生的费用,用户可以自行打印获取喜爱的书籍并支付相应的打印费用,或者打印出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后返回图书馆以作为馆藏的一部分,费用由图书馆支付。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来,只为需求买单,相对缓解了图书馆资金紧张的状况。

3按需印刷服务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图书馆传统的采集、典藏和服务制度都是基于图书印刷出版发行的传统模式设计的,按需印刷环境下,这些要素都发生了变化,国外按需印刷的发展以及图书馆顺应出版发行形式提供的按需印刷服务项目是国内服务项目提供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1按需印刷成为图书馆的一项特色服务

当前按需印刷的技术解决方案日臻成熟。可供选择的按需印刷设备有很多。按需打印服务区别于现如今图书馆提供的自助文印(打印、复印、扫描)服务,它不单纯是简单的文印,它增设了对一本书的策划等重要内容,它提供的不是零散的文稿,而是一本装订精湛的书本。按需打印服务除了技术设备的支持,背后还需要有强大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撑,通过与出版社、亚马逊和谷歌等的合作,拓展自身资源内容,彰显了自身特色资源,提高了图书馆自身吸引力。

3.2按需印刷成为优化馆藏结构的重要方式

按需印刷环境下,文献的单元发生变化。比如若只需要某一种期刊或者一部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图书馆不必像以前一样购买一整本书,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一篇或者一本中的几篇。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除了对新出文献的采购,也包括对以往重要资料的查漏补充,图书馆人不用再纠结图书缺藏补不到书,按需印刷充分调动异地优质资源解决了短版和绝版书的补藏问题,馆藏学术完整性得到增强,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3.3按需印刷成为促进文献资源保障的推动力

按需印刷跳过中间服务商,直接与数据提供商合作,节省了物流成本并大大缩减了信息获取的时间。图书馆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建立数字资源内容管理平台,在将本身资源数字化的同时,依靠外界力量拓展自己的资源和服务内容。GraceMellmanLibrary的馆员JanKuebel说:“我们不再单纯的依靠馆际互借服务,现如今,按需打印服务就可以帮助用户获取到馆藏外的资源。”按需印刷成为图书馆新增服务项目并进行资源保障的一个很好的方式[7].

图书馆在提供该项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空间、人力和资源优势,但是,在按需印刷项目提供的过程中还需要图书馆从中斡旋以排除一些阻碍因素。

首先,图书馆作为出版链条上的一环,应积极促进出版链条中各利益方之间的利益的均衡和研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精简流程,控制成本;其次,国内数字化资源还不健全,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需要成立一个按需印刷数字资产联盟,建立强大成熟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将内容数字化入库变成资源共建共享的重点项目;再次,注意版权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在保证优质的数字资源传播最大化的同时,保证作者和出版社的版权利益,保证图书进入按需出版印刷数据库后既能快速地按订单生产,不会被随意复制、传播,确保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现如今“云出版”平台已经可以对出版的数量和数字资源传播过程中内容保护提供技术保障,如惠普公司研发出了核心的“云生产”技术,数据传输发生在“云端”,只有拥有权限的人才可见,设置按需印刷的数量和使用期限,逾期加密文件将会自动销毁,从而实现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护,此种方式可以借鉴。

4结语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方,应该主动转变服务理念,排除阻碍因素,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一些试点项目或者试点工程。比如图书馆可以开辟按需印刷空间,组织策划有个性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图书馆的品牌力和影响力;高校馆可以从学术专着、高校教材的角度出发,辅助老师和学生定做教学用书,帮助大学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或者组织策划一些个性化的出版物,鼓励读者进行自出版,将优秀的出版物通过按需印刷平台印刷出来,自己珍藏或者作为图书馆馆藏的一部分,活跃出版环境。

参考文献:

[1]熊伟.按需印刷的内涵、意义与发展方向[J].科技与出版,,(6):68-69.

[2]马勇.浅析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

篇16: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各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如何满足用户对日益增长的信息、科技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以及社会文化组织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我国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公众寄希望于拥有丰富资源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高校图书馆,希望高校图书馆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企事业组织以及城市居民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如何使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在保证本校的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有偿或无偿地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运营管理社会化:运营管理的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终端,与传统运营管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用人机制、薪资支付都可以采取市场化方式,可借鉴企业管理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图书管理员及管理人员,采取有偿服务和绩效薪酬等方式,考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高校图书馆运营管理社会化。

2.建设社会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改变传统面向师生的传统模式,在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下积极投入到社会化信息的进程,尽可能地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资金和技术,实现建设力量的多元化和社会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要满足教学与科研的要求,也要考虑社会各界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高校图书馆要本着“以人为本,以用为基”的服务理念,转变高校图书馆只为本校师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敞开大门,欢迎社会读者,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考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的需求,研究地方企业管理、生产中的应用问题,为地方产业提供技术革新、文化建设等提供科技服务;为政府提供社会调研、资政报告等咨询服务;通过网站、媒体、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降低高校图书馆的准入门槛,使得社会民众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社会的力量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信息反馈的窗口。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模式

1.按社会化服务内容划分模式:①初级模式是社会化服务基础的服务模式,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借阅服务和借阅证的办理。目前我国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高校,一般都采取有限制的借阅服务和临时借阅证的办理。②中级模式主要以信息服务为主体,内容包括:馆际互借、文献输出、查引查收、建立专项数据库、电子阅览以及专业素质培训等服务。信息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财务以及信息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按社会化服务方式划分模式:①自建模式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自行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的载体,向社会提供服务;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为校内外用户和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②共建共享模式是一种共赢的服务模式,和企业合作是最常见的方式,企业利用高校的人才专业优势和资源获得所需的科技信息和商务信息,设立商务以及知识产权平台,为企业服务;而高校图书馆通过企业增加了资金来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再者就是与本地公共图书馆和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实际上是加强了地方图书馆的辐射力。

3.高校图书馆网络服务模式:网络服务可以很大程度地实现降低成本,资源共享,与其他高校建立图书馆联盟,不断推出有特色的优质的资源,增强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4.个性化服务模式:个性化模服务式可以满足多种人群多样化的需求,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图书馆不同的专业文献资源以及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的导读服务,提供给不同需求的读者用户,网络数字化资源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且搜索界面复杂,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员为其服务,用户在进入网络数字资源搜寻时,往往是无从下手,图书馆可在网页上为用户设立专门制定用户所需的信息,即可为用户自动提供所需信息,美国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协会所推崇的“的MyLibrary,Mygateway、Mylink”被认为是最值得“关注的个性化服务”.目前我国已有高校图书馆开始为社会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1.硬件环境优势:高校图书馆建筑高端大气,配有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和设备、多媒体阅览室、在线咨询技术平台等,室内环境优雅整洁,是读书学习的最佳场所;馆内查询检索方便快速,局域网、WIFI等硬件设施齐全,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硬件优势。

2.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学术研究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办)的总数为1794所,总藏书量超过616亿册。汇集了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的文献资源,有高质量的、庞大的数据库资源。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不足30%,大部分文献被搁置,造成了管藏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满足本校师生读书学习的前提下,考虑对社会公众开放,既提高了文献利用率,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途径。

3.人才优势:高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有偿地对社会公众进行讲座,使得社会公众也能享受到高校的人才资源,从不同的角度提高社会大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4.网络优势: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3G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很多高校图书馆以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了本馆的信息导航系统和个性化的互联网主页,如果能够整合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逐步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这样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因素

1.传统理念问题:相关人士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一个部门,进行社会化服务不符合其工作性质,且国家并没有规定高校图书馆必须为社会提供服务,人们的思想还禁锢于传统的为本校师生服务的观念,并没有正确认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属性,缺乏承担社会化服务的理念。

2.社会用户管理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并不成熟,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没有一个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对社会公众开发是否会导致学校的安全问题,校内师生与社会公众服务的分配问题,信息资源保障问题;社会公众身份不易辨别,借阅图书超期不还、损坏图书及图书馆设施赔偿问题,没有一定的制约规则将很难管理。

3.知识产权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但没有明确社会化的责任,涉及到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时无法可依。

五、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师生服务的一个机构,没有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理念,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用为基”社会化服务思想。

2.联合社会力量走社会化道路:高校图书馆想实现社会化服务,只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引进外部人才以及社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利用地域优势与企业联合办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公共图书馆可满足公众对信息的一般需求,而高校图书馆可满足专业性较强的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二者“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共同推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3.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引进企业管理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管理图书馆,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馆藏体系,调整资源结构,提供社会化服务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开展有偿服务,缓解图书馆资金短缺问题;打破现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奖惩考核和分配制度,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

4.建立相应健全的法律法规: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服务机构,要想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这需要国家、社会、法律机构的协作,制定具有一定法律效应的规则和章程,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高全民素质。

总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与有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化服务还处于落后阶段,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环境,面向社会多层次地敞开服务,逐步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从不同的角度找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途径,使得高校图书馆早日全面地实现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廖利香。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J].科技广场,2014,(5):147-149.

[2]叶德莲。试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经济,2014,(380):91,95.

[3]汪聪,杨晓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31-33.

[4]杨云芳。竞争情报: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新焦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3):68-70.

[5]孙娜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5-16.

[6]曹红。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浅谈[J].网络财富,2009,(11):102-103.

[7]樊宇。浅议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贵图学刊,2011,(2):55,60.

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论文

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转型路径论文

我国实体经济转型路径探讨论文

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探析论文

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浅谈会计转型之我见论文

公司转型培训心得体会

企业转型升级党课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5000

申论范文 创新经济转型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高级财务会计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2023-11-14

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地理教学实践论文2023-09-17

百货商场转型成功案例2022-12-29

国有物资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的思考2023-01-27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对策探讨2023-09-23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策略探究论文2024-04-16

分析写实性油画论文2024-02-07

贸易动力转型出口贸易论文2022-09-23

绿色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探讨的论文2022-04-30

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模式研究论文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