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

时间:2024-02-20 07:29:3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共10篇)由网友“幽幽谷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

篇1: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

1编辑的“学科专家”素养

高校学报编辑要能编出好文章,除了具备编辑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对自己负责栏目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了解。一篇文章在所属学科领域是否具有开拓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文章刊登后能否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编辑是最初的判断者,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只有编辑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才能具备与作者、读者对话的能力,才能鉴别、加工专业性强、学术性高的文章,才能策划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选题,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1992年,时任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的杨焕章教授,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口号。一时间“,学者型编辑”引起了编辑界的共鸣。可以说,学者型编辑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中知识类型最全面、知识结构最合理的人才,是学报编辑努力的最终目标,也是学报对编辑的最高要求。这类编辑不仅是期刊界的优秀学者,是科技界优秀学者的组成部分,也是期刊界编辑加工能力的高手,他们架起的科学研究与成果交流及传播的桥梁才最合理、最科学、最快捷。数字化时代,作者投稿基本不用纸质版本,更多的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学报对外开放的网络投稿系统,他们的投稿成本很低,很多作者有“一稿多投”的行为,因此学报的自由来稿很多。而如何在海量的自由来稿中甄别出符合自身学报要求的稿件,是学报编辑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作为高校学报中的学者型编辑,只有让自己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行家,才能识别出有潜力的“原料”,制造出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吸引更多有鉴赏力的“买家”,为学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2编辑的“外交家”素养

传统的纸媒时代,编辑给人的形象是整天埋头看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应该能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做好对内对外的联系工作以及学术信息交流工作,成为业界、学界的“外交官”。强调学报编辑的社交能力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学报作为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传递各学科研究信息的桥梁,本身就是一种交际工具。高校学报的出版包括收稿、编辑初审稿件、送专家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工作过程中要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编委、排版员、印刷员、发行员、国内外重要数据库的联络员等人打交道,要能保证期刊的正常出版,编辑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出色的社交协调能力能够保证学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学报的办刊实践来看,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贯穿于学报出版的全过程,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刊物成功的黄金法则。因此,编辑在文章初审时,对每篇来稿都要持客观、公正、平等的态度,并且及时处理稿件,将审稿结果及时告知作者,从而增加作者对学报的信任。稿件录用后,责任编辑在对文章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切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文章通过初审后,编辑要将之送请专家审核。在这个过程中,编辑首先要了解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及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多种方式邀请其担任学报的审稿专家,然后将文章送请其审核。待审稿意见回来后,编辑要认真研读专家的意见,有不懂或者有争议的'地方要及时向专家请教,从而对文章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与读者的“外交”,就是采用约谈、电子邮件、电话访谈、座谈会等方式与读者沟通或交流,了解学报的学术水平、编辑质量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交流,既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栏目策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稿源;又可以改进学报的形象,增加学报的亲和力,从而提高学报的办刊质量,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此外,编辑要与技术方案提供商、网络出版运营商等营销机构沟通与合作,及时将学报的内容呈现给读者。技术方案提供商为学报设计的采编系统必须符合学报自己的特点,在系统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编辑要与他们保持联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采编系统的正常运转。而学报按期出版后,编辑要与网络运营商联络,及时将期刊的电子版本传至网络平台,供读者阅读和下载。

3编辑的“经纪人”素养

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报的市场特质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高校学报的编辑要树立商品意识,融入“经纪人”的色彩,在审稿专家、作者与读者之间搭建“经纪人”的桥梁,适应市场经济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编辑工作就是处理好学报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作者是论文的直接生产者,读者是论文的直接消费者,编辑在其中起着桥梁和沟通者的角色。这种“经纪人”作用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文章送外审阶段,编辑搭起了作者与审稿专家之间的桥梁,将专家的审核意见准确地反馈给作者,对作者提出的异议部分再次向审稿专家请教,这样的桥梁与沟通为学报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提供了保障;二是学报出版发行后,编辑搭起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编辑既离不开作者和读者,又有与他们不同的立场和视角,从而形成了比作者更了解读者需求、比读者更熟悉作者特点的优势。因此,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策划选题;另一方面要向作者介绍读者的需求,引导作者创作出既符合作者的研究范围又能满足读者需求的作品,达到作者、读者与学报三方共赢的结果。

4编辑的“企业家”素养

目前,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度相当低,高校学报更是如此,其网络版和电子版一般授予网络出版运营单位,他们每年根据文章的下载量给予学报一定的稿酬,这些稿酬相对于学报的编辑出版发行成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高校学报要想在数字化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注重学报的社会影响力之外,还必须关注学报的经济效益。而长期以来的政策性导向使得学报编辑的市场意识淡薄、学报的市场功能脆弱。因此,为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促进学报更好地发展,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在生产文化商品———学报的系统工程中充当“企业家”的角色。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生产和销售的过程。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对高校学报这类学术期刊作过明确的解释:“新闻出版事业,除了它传递的信息、搭载的内容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外,它的所有环节都是一个产品生产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出版要兼顾学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注重出版质量,做好创新性成果的推介和转化,实现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度统一,扮演“企业家”的社会角色。目前高校学报的办刊大多由学校全额拨款,经费较为紧张,而且出版成本逐年增加。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办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学报,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学报在审稿、编辑、发行的全过程实行目标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一,目前高校学报对自由来稿和专家约稿大多执行严格的“双盲审制”,请专家审核文章需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如果学报编辑对所有自由来稿都不加甄别地全部实行双盲审,这对学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就需要编辑在此发挥“政治家”“编辑家”和“学科专家”的作用,只将学术质量较高、编辑水平较规范的文章送专家审稿。文章犹如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只有质量好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才能为学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文章的加工过程大多要经过4~5次的编辑、校对,在这个过程中,浪费最多的就是纸张以及排版工人的劳动。经验显示:优秀的编辑只要2~3次的修改就能达到文章“齐”“清”“定”的要求。而且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很多工作可以通过网络、运用各种软件来完成,这样就对编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编辑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软件,加之精湛的编辑加工技能,就可以节省部分办公费用和排版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第三,编辑要有商人一样敏锐的眼光,能及时洞悉读者的需求,并且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选题策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稿源,出版读者需要的期刊,实现企业运营中的“按需生产”,以减少生产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第四,学报按时按期出版发行后,编辑要做好营销工作,要像商人一样在选题策划时就要预测产品的市场定位、读者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可能的消费群体,并且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销售策略,争取更多的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结语

总之,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在高校学报出版发行的全过程中,作为编辑活动和经营活动的主体,学报编辑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做好编辑工作,在对内的工作中,编辑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一流的编辑加工技能以及高超的学术水平,具备“政治家“”编辑学家“”学科专家”的素养;在对外的工作中,编辑更要有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具备“外交家“”经纪人“”企业家”的素养。只有高校学报编辑具备内外兼修的素养,才能适应新时期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编辑事业的良好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篇2: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

关于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

一全媒体时代背景

在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所使用的技术、所利用的媒介和所获得的反馈都将与传统媒体环境有所不同,高校学报编辑如何在全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完成学报编辑和出版工作,需要以编辑们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基础,探索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优化体系构建,这对编辑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和高校学报在全媒体环境中的进一步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全媒体时代背景对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提出的要求

1.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高校学报的影响体现在高校学报的出版形式和出版工作的基本过程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阅读方式使高校学报不能再以纸质和文字印刷作为主要的出版形式,出版数字化期刊和将期刊上网已经成为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高校学报要在出版形式上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就必须进行出版工作基本过程的改革,即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不再是单纯的审稿和排版编辑,还包括在网络社会中进行学报出版和发行。因此,利用新媒体进行学报编辑工作是高校学报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高校学报编辑应做到以下三点:

(1)应用网络系统接收作者的投稿并进行投稿反馈,与学术论文作者们建立长期的联系,通过网络了解作者研究方向,为以后的收稿和编辑工作做准备;

(2)利用新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术作弊行为的审核,保证高校学报出版的学术成果是有效的、有用的;

(3)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学术动态信息,分析并综合这些信息,快速定位高校学报的整体出版走向,避免工作陷于被动。

2.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能在网络环境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

稿件修改和加工是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最能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感的工作行为。一个成熟、优秀的学报编辑应本着对整个学报出版和发行负责的态度,进行稿件的审核和加工,这就意味着除了要掌握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动态、国家对学术期刊的提名、关键词等细节内容的编辑要求之外;学报编辑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审稿能力,以求将学报编辑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在全媒体环境下,网络的发展使作者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文献的引用,其中由于只改动字句造成的抄袭行为也不在少数,但这些抄袭往往是通过抄袭率检测系统检测不出来的;反而,有些作者的文章因为文字加工不善,表现出更多类似“抄袭”的迹象。这需要高校学报编辑能在网络环境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网络稿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加工,而不仅仅是依靠目前的抄袭率检测系统来辨别文章的原创程度。

3.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具有与全媒体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创新能力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关系着高校学报的发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纸媒的发展并不仅限于图书、杂志的网络化出版,还包括后续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如与读者交流、与文章作者交流、发现并确定最新的学术动态并以此指导作者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还需要在职业素养培养中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即通过不断创新高校学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学报编辑和服务,使高校学报在全媒体环境下发展成为能影响高校师生学术研究、影响全国学术发展的有影响力的媒体。

三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优化体系

1.培养高校学报编辑的网络编辑职业技能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的出版仍以纸媒的形式为主,虽然有电子杂志出版,但出版时间较纸媒稍有延后,而且很多高校学报并没有被纳入学术研究数据库,使高校学报的影响力降低。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编辑职业技能。首先,学校应为高校学报编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使高校学报编辑能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网络编辑的技能,使学报的电子版发行量增加,能跻身到学术研究数据库之中。其次,高校学报编辑应主动了解、学习和掌握与网络出版相关的知识,不断总结学报网络出版过程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报网络编辑的能力适应网络出版的要求。

2.进一步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学术思想水平

在全媒体环境中,高校学报编辑的责任更加重大,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一个人负责一个版块的工作模式是不适用于电子杂志出版和发行的,一期学报的出版,需要整个学报编辑团队的通力合作。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团队的凝聚力形成是十分必要的,每个学报编辑都应将学报编辑的每一个工作细节视为自身的直接责任,通过不断合作去完善整个期刊的出版形态,努力提升期刊的质量。另外,在全媒体环境下进行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还需要高校学报编辑具有长远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发掘学报发展的可能性,用敏锐的思维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去分析目前的学术研究动向,使学报的质量走在学术出版业的前列。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自身的学术思想水平提高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高校学报编辑不断努力地、有意识地去进行自身素质培训。

3.鼓励高校学报编辑进行业务创新

高校学报编辑的业务包括与高校学报编辑相关的各种工作事项,高校学报编辑以高校学报的学术背景为基础了解其他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动态,将新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新的发明创新成果引入学报是高校学报编辑日常工作中的主要业务。此外,高校学报编辑还必须重视业务的创新,使学报除了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之外更具有服务性质,这是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优化体系构建的顶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校学报编辑不断了解和学习走在时代前端的纸媒的编辑方式,如在电子杂志出版之后开设读者讨论论坛、开创学报下期文章“预告”和“预读”版块、在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上建设学报文章作者与读者交流窗口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如何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下扮演起新媒体人的角色,如何使高校学报在全媒体环境中有所创新,是每个编辑都应思考的问题。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优化体系建设是能引导高校学报编辑进行资深职业素养发展的有效手段。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优化体系包含职业技能优化、职业思想优化和创新能力优化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建设都需要高校学报编辑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只有这样,高校学报编辑才能胜任全媒体环境下的编辑工作,使高校学报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篇3:电视台编辑职业素养论文

电视台编辑职业素养论文

在一部叫做《天下无贼》的经典电影当中,出现过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最匮乏的东西是什么?是人才!”这句台词在当时可谓红火一时,成了许多现代人口中大为流传的口头禅。从这句话台词中可以看出,连导演都意识到了目前社会发展中人才的大量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各种竞争也油然而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与步伐也不断加速,就连电视行业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了快车道中,在电视行业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人才。例如,电视台编辑、主持人、策划人等,在此文中,笔者主要针对电视台编辑的职业素养对电视台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讨论,由于电视台编辑的职业素养对电视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电视台对于编辑的职业素养也就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一、电视台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政治素质

电视行业是我国传统四大传媒之首,作为党及政府和群众的喉舌工具而存在,它是连接党与政府及人民之间的重要桥梁和枢纽,就以上这些重要性而言,就必须要求电视台编辑与记者具备强烈而深远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为政府和民族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电视台编辑应具备的各种素养当中,政治素养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其他素养的核心要素,应得到高度的重视。

(二)专业素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电视行业所采用的编辑与播放理念及技术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不断与新技术新手段接轨。若电视台继续沿用传统守旧的编播理念或手段,在很快的时间内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并处于目前社会竞争的最底层,这一现象的发生无疑对电视台编辑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现代电视传媒正在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进行不断发展,各类先进的文化思想及技术手段正在不断影响并改变电视传媒的发展方向,电视传媒只有将传统的技术与思想摒弃,掌握最新的科学手段及编辑播放技巧,将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编播过程当中,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我国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竞争过程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三)文化素养

在如今这个机械化并未完全普及的时代中,所有工作与任务基本都要通过人来完成,可见人的重要性,而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往往会决定工作的完成效率及完成情况,一项工作由文化素质越高的人完成,其完成效率也就越高,成功的概率也越大。因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提高编辑的个人文化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关键了。文化素养对于一个编辑工作人员来说是其基本的内在素养,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够对党和政府的发展方针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因而电视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喉舌功能。同时,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够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更深刻的钻研,使自身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观众制作出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供观众欣赏。除此之外,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可以满足编辑工作人员自身的心理需求与渴望,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化社会当中,各种环境与状况都变得如此复杂,让人难以适应,为了使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决策力来迎合各种挑战,就必须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四)身体素质

首先,电视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的不稳定性与恶劣性,作为一名普通的`电视编辑人员,朝九晚五的生活状态基本不能成为现实。另外,电视是人们接受信息最关键的渠道之一,政府对于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内容及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现象很容易导致编辑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度压力的状态之中,防止自己的编辑有误,引起重大失误。以上这些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对于编辑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巨大的要求。作为一名电视编辑人员,首先应该具备充沛的精力,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应对与调节。其次应该确保身体各个部位发育正常,健康状态良好。最后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对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二、编辑人员职业素养对电视台发展的作用

(一)编辑人员是电视台节目信息的获取渠道

电视台播放的所有节目,都是通过编辑人员提供的信息而策划形成的,包括传达党和政府政策与法规的新闻、关注群众民生的新闻、我国经济发展与趋势相关的新闻、丰富多彩的娱乐新闻、传授科学知识的专题新闻等。这些新闻都是由编辑人员确定题材,围绕题材进行构思、拍摄,最后在成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而形成的。因此,观众在欣赏到各类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若没有编辑工作人员的勤恳与辛劳,就不会有这么多优秀的节目供人们观看与欣赏。

(二)编辑人员是节目把关的重要参与者

对于电视台媒体而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非常关键的原则之一。因此,作为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向观众传达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思想观,引导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设一个团结、合作和谐的社会,大力开展经济发展,以上这些都是政府对于电视台提出的基本要求。编辑人员在节目的质量及科学性等方面充当着重要的把关角色,编辑人员必须在节目制作与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好政治观、事实观与模式观。编辑人员在制作节目之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整治素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将正值主旋律传达给观众。其次,应严格遵守客观及真实等要求,对眼花缭乱的电视节目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在保留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加工。最后,应针对电视节目的文稿进行适当修饰,例如,解说词应流畅,被大部分群众所接受,并同时添加一些文学性与艺术性,让观众感受到美与艺术,这一行为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及延续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的节目形式制作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追求哗众取宠,也不能仅仅为了表现个性和艺术性来进行过分修饰,必须秉着以人为本,尊重大众的原则来进行编辑与播放。

三、编辑记者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

电视台编辑人员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文化素养、政治素养、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并提高审美情趣与艺术情趣,才可以创作出更多具有当代特色的节目,使节目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使观众的娱乐及服务需求得到高度满足。同时,只有提高了自身职业素养,才能够适应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从中脱颖而出。下面,笔者就针对编辑职业素养的提高方式进行分析。

(一)提高学习兴趣,加大学习力度

学习可以有效开阔编辑人员的视野,使其思想更具深度,在制作节目时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编辑人员需努力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使自身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身知识体系。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基本涵盖了社会中各行各业,编辑人员若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就很难对各行各业进行深入、正确的了解,更不用说节目的效果了。

(二)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尤其是对于电视编辑人员来说,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游刃有余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供观众欣赏。

(三)培养努力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众所周知,所有伟大而优秀的成功,都是来源于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不断坚持不畏艰辛,勤勤恳恳,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编辑人员才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浩瀚如海的信息库中,挑选出精炼而不失意义的素材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从而创造出一系列感染观众的精品节目。

(四)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探索与发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电视媒体行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作为编辑人员必须培养自身创新意识与能力,积极探索勇于发现,力求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接受前卫的思想与理念,这样必定能够制作出题材新颖形式丰富,蕴含艺术性的电视节目。

四、结束语

电视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才能使节目呈现出多样化的电视节目,使节目鉴赏价值提高,不断满足观众日益上升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只有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以生存,加快电视媒体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篇4:高校管理者职业素养的调研论文

高校管理者职业素养的调研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地位日益的提高,高校的管理者对于高校的教务管理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地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在高校教育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教育改革一样,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在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力求使高校的教务管理能够适应现阶段的高校教育改革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对高校教务管理者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就明显地提高了。高校教务管理者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职业素养对于教务工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务管理;职业素养;新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被引进,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日益丰富,考核方法日趋灵活。这要求教务管理者摒弃教务管理年复一年简单、重复劳动的旧观念,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不断接受教务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认真开拓,努力创新。

一、高校教务管理内涵和现状

随着国家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全国的各大高校都实施了扩招的计划。同时许多民办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建。高校教育工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教务管理工作,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等方面进行管理的'。因此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素养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教务管理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社会与学生的重要枢纽。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者必须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适应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的需要。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还有待提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影响,现阶段的高校教务管理者的文化层次偏低,综合素养还没有达到高效教育的要求。学校对于教务管理者的要求偏低,导致了高校教务管理队伍整体的职业素养偏低,管理水平不能够达到现阶段的高校要求。影响到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教务管理者职业素养

教务职业素养主要内容为:职业操守、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和品格修养,它直接关系着教务质量,影响着高校教育管理难题的解决。首先,高校教务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而作为国家思想领跑者的高校教育,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的转变,走在社会的前沿,时刻与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接轨,这样才能够保证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国家、社会相统一。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的社会的主人。因此高校教务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其次,高校教务管理者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的业务管理知识。高校是培养现代化高级人才的摇篮。从高校里走出来的学生必须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想使高校学生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必须保证高校教务管理者有着很高的职业素质,高校教务管理者要有先进的管理知识、要掌握全面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更加的系统、全面。第三、高校教务管理者要有不断创新的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高校教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思想,高校教务管理从另一个方向上来看,就是为高校学生进行服务的。因此要有服务意识,从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出发,从他们的需求中进行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提高。要有超前服务意识。从教师、学生的根本出发,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第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务管理工作是平凡的、繁琐的,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淡泊名利,甘当奠基石,默默奉献。

三、教务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新能力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教务人员管理水平,教务管理者需具备以下新能力:1.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教务管理工作是进行学校与学生、教师、各个教学部门进行沟通连接的纽带。因此教务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多个部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工作者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执行力、协调性,能够把各个部门的关系协调好,能够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准确的传达上级部门的信息。2.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科技的社会。许多高科技产品被运用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高校教务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同时也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熟练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高效的进行。

四、结论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对于高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断地创新自己的管理方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切实的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淑艳,詹伟达.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J].学园,2014(29).

[2]毕大鹏.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心理问题及人才培养探究—浅谈独立学院教务人员培养的途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3).

篇5:高校职业素养教育门径探究论文

高校职业素养教育门径探究论文

职业素养就是隐藏在水下的“素质冰山”的一部分。第二,基础性。教高[]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到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即是企业需要的“两高”员工,即拥有较高知识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第三,长期性。职业素养的长期性表现为培养的长期性。职业素养的内容涉及道德、意识、行为等层面,而道德、意识、行为的认识、接受、转化,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耗时更多,对个体主观和外界培养环境的要求更高,并会出现波动和反复。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方面不亚于职业技能的培养[3]。

以我院地铁学院为例,认真贯彻“第一年走入地铁,感知职业;第二年深入地铁,熟悉工作;第三年融入地铁,胜任岗位”的办学思路,帮助南京地铁订单班学生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重点抓好“职业意识启蒙”、“职业素质拓展”、“职业技能提升”三个关键阶段,以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优化课程资源,加强实践培养,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以行为引导习惯,为学生创造一系列学习实践模式,构成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学生在校教育占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最多是课程教学。目前,高职关于职业素养的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开设不到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专门开设《职业素养》课。关于职业素养的内容零星地分布在《就业指导》、《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既没有向学生完整地呈现职业素养知识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培育训练体系。第二,课程安排不恰当。如《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这类课程是站在职业发展的高度,引导学生来认识专业职业,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但出于课时考虑,这类课程有时被安排在第二学期,甚至第三学期,而不是第一学期。第三,也是问题最严重的',职业素养只是在上述课程中被提及,在其它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几乎未涉及,甚至完全被忽略,这是不恰当的,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的职业习惯,学生最终学到的可能还只是理论知识,不能内化成为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因此,地铁学院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围绕职业素养的要点,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重组,提高教学效能。开设《城市轨道交通基础知识》课,详尽介绍全国和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让每一位订单班学生都能够了解个人即将学习的专业和企业、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开设《职业化素质》课,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其中,着重围绕职业意识、职业心态等内容,选定合理主题,开展演讲、征文、讲座、论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开展案例大赛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案例、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地铁学院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开展丰富的实践培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意识。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方向,积累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周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积累社会经历。通过校企合作,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是学生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指导学生在竞赛中,进行学习交流,展示自我,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满足地铁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校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以地铁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开放、灵活、互动的训练科目。从“适应性素质拓展”到“提升性素质拓展”,从“感性基础”到“理性提升”[4]。

行为引导内化的手段和过程成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地铁学院充分重视日常渗透式教育,对订单班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纪律意识是地铁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通过学生日常活动场所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要求,完成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引导其思想,规范其行为”,向学生施加有目标、有组织的影响,能使学生懂得作为一名职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生活习惯,在集体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强,责任感强的高素质的职业人,培养塑造具有优良生活习惯的职业人形象[5]。

当前,是否具备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地铁企业衡量人才的新标准。只有通过员工职业化素质的提升,才能为企业的迅速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才能将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地铁订单班中开展职业素养训练就是要按照地铁企业对职业化员工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做好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系统的载体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订单班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铁企业“准员工”,使学院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地铁企业的人才标准进一步接轨。

篇6:高校酒店管理人才职业素养解析论文

高校酒店管理人才职业素养解析论文

目前,我国酒店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酒店专业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酒店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将是几年以后酒店业的主力军,因此,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现状着手,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针对问题从高校、学生、酒店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力求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符合酒店业发展的需求。近40年来,中国酒店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际酒店品牌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强大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酒店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欠缺

职业道德主要体现为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感。职业精神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和价值的取向,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对待职业的理解。职业情感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它可以从实际效果或业绩中得到检验。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理想模糊,从事酒店工作的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本文以对某高校的46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访谈调查为例.有的学生过于偏重个人前途、待遇,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欠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职业精神认识模糊,在职业情感和奉献精神方面的问题很严重。

(二)服务意识薄弱

由于对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存在一定偏见,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应该从事管理工作,不理解酒店工作由基层到高层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择业时可能出现好高骛远、心态不端正、心理落差大,服务角色转变慢等情况,这将很难适应一线工作,服务意识更无从谈起。在职业素养的研究中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种现象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责任感和忠诚度。在对客服务中,不能摆正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难以尽心尽力地为客人服务,对高水平的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进入职业角色的过渡期长。

二、职业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培养的酒店人才与酒店需求出现错位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高校的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出现问题,与高校这个环节是分不开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浓厚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对于职业素养培养这一薄弱环节,没有做到潜移默化、一点点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使他们拥有提高职业素养的意识,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供积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与酒店业没有形成统一的节奏和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酒店需求的专业人才出现“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酒店疏于培训职业素养

酒店这一方没有重视高校酒店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企业认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以业绩来衡量管理人才的能力。酒店业没有重视,职业素养的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会形成一种误区,他们会认为职业素养在和工作能力、业绩水平比较起来,没有那么重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会造就成功的管理人才,一个成功的酒店管理人员是魅力型的领导,魅力型领导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职业素养是提升人格魅力非常重要的因素。酒店业对于高校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是有职业素养要求的,但在进入正式的工作阶段之前没有着重培养,在以后的.工作阶段中专门培训职业素养的课程也很少。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自身要求不高,满足现状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职业素养的提高是最有效的一个环节。职业素养存在问题,从内因说,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潜意识里不注重职业素养,而是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第一位,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也是优秀的,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同时,自己对职业素养的关注不够,容易满足现状,认为自身具备的职业素养良好。其实不然,更有甚者,连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养是什么都不知道。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不成正比,在酒店业看来就会造成误区,会认为即使高校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其职业素养也是一般。

三、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高校提升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措施

1.指导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首先应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以及个性倾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价值观等);然后进行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目标;最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的设计目标。高校应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构建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并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从事酒店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使他们初步完成向职业过程的转化。这一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也是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2.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将酒店文化多渠道、多途径地引入高校,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提升。高校可邀请酒店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分享成长心得、宣传酒店文化。通过与成功人士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把行业要求与职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自觉提高个人修养,强化职业意识。学校也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开设类似该酒店新员工培训的课程或讲座,如酒店历史及愿景、员工手册、酒店礼仪、基本服务技能等,这里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员工忠诚度、责任感、团队精神等培养,让学生与酒店文化无缝对接。3.建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提升专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以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高校应推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理论升华”的“三明治”式的教育模式。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于,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总结,继而升华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让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学习和实践的相互交融中不断收获和提升。

(二)酒店提升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措施

1.重视学生培训,发挥学生价值酒店要重视对学生的培训,尤其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在职培训,力求做到持续、系统和规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职工作的兴趣,树立职业忠诚度。由于学生在酒店的身份特殊,往往比较容易对酒店做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酒店相关部门应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实习心得。一方面了解学生在部门实习的情况,掌握学生表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给酒店找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积极落实和改进,并给予一定表扬。同时,酒店也能从学生中发现人才,为以后培养为正式员工创造条件。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开展,酒店应根据实习时间的长短定期轮岗,增加学生的实习环节;实习学生应随着工作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步增加劳动报酬。2.职务见习制,储备管理人才酒店通过实习期的磨合与观察,可择优选拔并着重培养一批优秀的实习生,为酒店储备人才,延续梯队。酒店应为他们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实行轮岗制和职务见习制,为其提供发展空间。这不仅可以锻炼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管理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毕业后留下工作的信心。3.积极配合学校完成顶岗实习首先,酒店应该将实习生看成酒店的“学生员工”。“学生员工”与“实习生”并非只是称谓的不同,两者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本质区别。“学生员工”赋予实习学生两重身份:一是酒店的员工,其享有与酒店正式员工一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能得到培养、锻炼、发展和提高;二是学生,是具有学生身份的员工。要让实习的学生真正将自己看作酒店的一分子,激发其对酒店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就应该将他们当作酒店的一员,给予他们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住宿、培训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在分配工作时,应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岗位的安排不是“一刀切”,也不是哪里缺人就将实习生安排到哪里。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岗位分配,不仅可以使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愉快地接受,还可以使他们的优势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果。另外,实习期间安排部门内部轮岗,并根据其表现适当给予优秀者晋升基层管理者的机会,以更好地调动实习的积极性,使实习生真正感受到被认同、被尊重、被重视,对酒店的忠诚感也由然而生。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提升

1.学习——学海无涯、艺无止境酒店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也是一个涉猎知识面很广的行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地博览群书、听讲座、与人讨论等方式,增长见识,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首要途径。通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参加职业进修培训、名师指导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2.能力层面的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必要延伸,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有兴趣的学术研究活动,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准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自主思维意识和独立创新精神,注重个性发展,提倡创新意识。只有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可能发现新问题、做出新成果,孕育出真正的创造力,成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酒店业需要的人才。

篇7:浅谈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论文

浅谈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论文

科技期刊既是学术信息和学术成果主要的交流与发布平台,更是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培育学术新人、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因此,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担负着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对学术与文化的责任、对读者与作者的责任,只有充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责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

1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1恪守职业道德

学术期刊在申报课题与结题、职称评聘以及单位要求完成科研目标考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编辑自身必须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无视学术文章发表的原则,发表一些关系稿、人情稿,从而影响期刊的整体质量,弱化作为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与职责。因此,期刊编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业道德,倡导学术正气,对那些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的人予以抵制,做一名合格的把关人。

1.2努力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广博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因此,编辑要不间断学习各类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做到: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盲从;培养自信心,认为对的要坚持,反之坚决反对;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勇于开拓创新,保持强烈的进取心。编辑要努力做到并践行,才会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期刊独特风格的形成。

1.3提高编辑业务及学科专业素养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是精通编辑业务的专家,而且应成为熟悉自己刊物所报道领域的科技知识专家。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加强编辑业务规范的学习,熟练掌握《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期刊编排规范》、《量与单位的用法》等编辑规范,不但要从稿件的形式上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把关,还要重点查看文章的结构、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恰当。同时注意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其次,在考量作者稿件质量的同时对编辑自身的学科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既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背景,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新理论、新观点及新的研究动态,捕捉新热点,选出具有独到见解及创意的好文章,同时,对一些有创新又不太成熟的文章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引导作者加以完善,从而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提升期刊的刊文质量。因此,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参与科学研究,多听学术报告,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1.4多读无用之书,使其变成有用之学“无用”

不是真正地没用,科技期刊对文史哲等领域图书的阅读或文艺编辑对自然科学领域图书的阅读,看似无用,其实对于期刊编辑意义重大。期刊编辑是一个杂家,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一个更有人文修养的科技编辑,会带来视野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强大。同时,在诸如文字处理、编辑规范及审美等方方面面会做得更理想。此外,多读一些看似无用的闲书,也是一种怡情养性的生活方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用”的阅读不仅仅是编辑职业拓展的需要,更是一种职业责任感,也是个体和谐人格发育成长的有益方式。一本优秀的期刊,一名优秀的编辑,能在无形之中将自身所追求的境界与审美理想传达给读者及影响身边的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审美的享受,增加人格魅力,因此,编辑在“无用”的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1.5注重培养对外交流沟通能力

首先,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从作者投稿到出刊,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当作者将稿件投至编辑部开始,应明确告知作者审稿周期,做到来稿即处理的原则,并及时告知作者稿件处理进程及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最大可能防止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其次,一本期刊的有用性体现在始终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支持并关注着这个期刊。目前,科技期刊大多数是为作者办的期刊,很少考虑到读者的利益。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应该引导读者,提升读者,而不是追随他们。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树立“读者本位”的观念,将办刊思想从为作者服务转变为读者服务,通过征询意见、网络媒体等方式积极与读者进行沟通,真正做到科技期刊不仅仅是作者的期刊更是读者的期刊,从而使期刊获得更多的办刊资源,更具市场竞争力。另外,还要具备与审稿专家及上级主管单位的交流沟通能力。及时与审稿专家沟通稿件情况,缩短审稿周期,提高刊发的时滞性。及时关注出版管理的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使期刊出版依法依规。

1.6增强法律意识

科技期刊编辑既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等基本素质以及编辑规范等业务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尤其是要熟悉《著作权法》。因为许多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既是作者急功近利思想膨胀和学术道德缺失的结果,也与其法律意识淡薄有一定的关系。著作权立法的根本目的是鼓励作者独立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社会发展。科技期刊编辑作为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递者,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必须以《著作权法》为依据,同时还要有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导,规范编辑出版流程,从而保护作者及期刊社的权利不受侵犯。

2转变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技期刊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要求它不仅要为行业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负责,还要为区域的科技创新、出版环境等负责,因此,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2.1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生态文明

编辑的职业敏感要求编辑要掌握学术理论前沿知识,才能独具慧眼,只有熟悉该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才能辨别是否剽窃、抄袭,是否篡改了相关实验数据。另外,编辑的职业敏感还来自于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虽然如此,但编辑毕竟不是专家,不可能都懂,这就要求编辑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查阅资料,找出佐证,以辨别真伪。作为第一把门人的编辑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传播的科技信息与成果的优劣会对社会科技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预防并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尊严,保护学术的生态文明环境,是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论文是为了项目结题、职称评聘、学位论文答辨等,并不具备真正的学术价值,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去伪存真,减少并最终杜绝各种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调试与升级,检测范围已经涵盖绝大多数论文库。但编辑也不能完全依赖它,该系统也存在自身缺憾,有的内容检测不出来,例如:文章中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插图等内容并不能完全有效识别,对于该系统外的英文文献也不能够识别。因此,这也要求编辑具有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此外,还应明确作者的责任。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原创性论文,如果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需要在文中注明,作者应主动遵守学术规范,若违反,作者及所在单位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编辑在收稿及录稿时及时提醒作者应该遵守的学术道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术垃圾的出现。

2.2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对科技期刊来讲,产品就是刊发的每一篇学术论文,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具有权威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论文,也更能体现期刊的学术价值。因此,科技期刊必须要发表一定比例的高质量、能够彰显办刊特色的学术论文。一方面,编辑部负责人员应事前做好整体布局,做到全年的每本期刊都发什么样的稿件心中有数,有目标、有重点地针对计划选题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去组稿、约稿,争取更优质稿源,减少稿件的无质无序刊发。同时,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优质稿件给予优先发表,提高刊发的时效性,进而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本刊。对于所来稿件在经过编辑初审及学术不端检测两项工作的基础上,隐去作者的相关信息,送交方向专家复审,专家可以从论文的内容和观点上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论文的抄袭,保证论文具有更创新的价值及学术贡献。另一方面,重视培育学术新人,在科技论文写作方面及内容有价值却存在没能表达出来的缺憾给出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在学术上不断成长。尤其是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一部分本科生,他们所做的课题都是由在校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这些论文是科技期刊稿件的主要来源,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期刊编辑部应逐渐建立这些人员的信息数据库,随时掌握他们最新的科研动态,抢占第一手稿源,确保优质稿源不流失。

2.3搭建宣传平台,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从媒介属性来看,科技期刊属于专业性媒介,其在重视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经营的同时应承担起传播先进科技信息的责任。如果科技期刊找准切入点与大众传媒结合,也许会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拓宽道路。比如,与大众传媒建立合作关系,将刊发的文章提要发布到大众传媒上,让更多读者事先了解文章的创新点,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者将期刊中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以及会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论文成果撰写为简短新闻向大众媒体发布。通过新闻科普化的方式,使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是在广大科研人员之中传播,而是让普通大众也有了解科技新成果的通道,使他们了解我国的科研能力及实力,提升他们的科研自信心,从而为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塑造和普及科学知识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此外,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也是期刊宣传的一种方式。为更好地做好服务,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作者、读者开展详细的社会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整理相关数据,与一些重点单位及作读者建立联系。通过这样的调查,扩大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2.4正确理解和使用期刊的评价体系

科技期刊由于其报道的多为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内容,因此,它拥有学术导向权。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一些用于课题结题、职称评聘、岗位评聘、论文答辩等的论文有硬性规定,导致部分期刊过分强调量化指标,学术评价片面追求客观指标,并且还存在混淆学术评价、期刊评价和论文评价的现象。为此,有些期刊为了片面追求这些指标,搞自引及与他刊联合互引,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期刊出版的正常秩序。而近几年有关部门的这种错误导向,使得我国的许多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投到国外期刊,使国外收录期刊论文数量快速增加,但质量却明显降低,这样的局面不仅限制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有悖于学术评价是为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的初衷。作为科技期刊的办刊人,有责任承担起引导正确看待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体系的责任。宣传正确的科技期刊学术评价体系,如不同学科之间不能进行简单比较,应重视专业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的资料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以论文被引用率来论英雄,期刊影响力不等于论文的影响力等等,从而为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总之,编辑自身修养的提高与社会责任的建立是息息相关的,一本刊物只要有优秀的编辑人员才具有竞争力,而编辑能够担负起学术责任才会使期刊的发展基业长青。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升编辑人员的自身素养,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认真履行期刊办刊人的社会责任,不断地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科技期刊的竞争力,确实是一个值得科技期刊办刊人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游苏宁,石朝云.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8(6):471-474.

[2]张明海,欧兆虎.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策略[J].编辑学报,2009(6):488-490.

[3]唐宏伟,杨君丽.GoogleScholar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82-84.

[4]李林,倪天辉,董秀芬.科技期刊应对著作权纠纷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23):415.

[5]刘冰.科技期刊编辑定版后作者撤稿现象引发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

[6]俞晖.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07(5):25.

[7]马云会.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74-676.

[8]李桃.学术生态建设背景下学术期刊功能及编辑责任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0):84-86.

篇8:研究生论文写作需求及高校学报编辑的应对举措论文

研究生论文写作需求及高校学报编辑的应对举措论文

一、在校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多数研究生在校期间撰写论文时,均未经过系统的论文写作培训,对文章的写作格式和要求知之甚少,基本上是通过阅读文献进行模仿,依葫芦画瓢,无法达到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要求的语言客观准确、简明通顺等的基本写作要求,对新出台的国家标准更是没有櫸念。且有的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以“毕业”为目的,弄虚作假,甚至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虚构论文内容和数据,或利用现代化手段,抄袭、拼凑论文,以达到发表的目的。此外,有不少研究生利用网上投稿方便、成本低等特点,一稿多投,造成期刊人力物力的浪费;在修改稿件过程中,自以为是,对专家意见不予理睬,敷衍了事,完全不按要求进行修改。

二、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帮助需求

为了解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帮助需求,以期有针对性地为学报编辑在研究生培养中提供指导意见,选取了湛江市3所髙校在校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问卷119份,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94.4%。调查内容包括: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必要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且以哪种形式开展?如需开设课程,最希望掌握哪一方面的知识?是否有必要学报编辑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进行千预和指导?

本次调查中,84.9%的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一度出现瓶颈问题,常常因论据不足而反复更改论点。71.4%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可以“选修课”形式开展,增加课时。同时59.7%的学生希望“论文写作课程”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述,学报编辑可提供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特别是医学生,几乎100%希望课程开设有关“医学统计学”和“英文翻译”等方面的知识。在调查的研宂生中,92.4%的学生希望学报编辑能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进行干预和指导,在遇到瓶颈时,能够尽快得到解答。同时,95.0%的学生希望在稿件修改过程中,编辑能够提供“有建设性价值”的.指导意见,反对“平白”或“官方”形式的修改意见,以及“敷衍”的退稿信息。但在调査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学风,科学态度不严谨,但这部分学生往往却不自知,在论文创作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面对这一群体,作为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报编辑,应肩负起培养和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在校研究生提出的帮助需求,主动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强化学报的育人功能。

三、学报编辑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举措

学报编辑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从事的是精神产品的认定与再加工的工作。他们不但肩负着传播和交流科研信息,推动科技成果发展,传承精神文明的重任,而且还赋予了教育和培养新时代优秀科研人员的责任[3]。

(一)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

严谨的学术精神是培养优秀科研人员的需要,是创造先进科技成果的保证,是人类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崇高的求真务实的精神。从研究生来稿中发现,部分研究生缺乏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学风,科学态度不严谨。学报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身作则,并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和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帮助他们自觉抵制虚夸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不良学风的影响。同时可以以电话、网络或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不失时机地向研究生宣传出版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让他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避免发生侵权行为[4_5]。还可以讲座的形式,邀请学术造诣高、品德好的科研工作者或资深编辑担任主讲,向学生讲述一个合格的研究者应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学术道德以及社会责任,培养他们在今后的科研实验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杜绝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

(二)以多种形式传播论文写作知识

论文是科技研宂成果的直接体现,可为他人所借鉴。因此,研究者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能为科技成果更好地传播与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论文写作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一坏,但是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为主,缺乏系统的论文写作培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论文写作知识,学报编辑可邀请资深编辑或科技论文写作水平高的作者结合文献检索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论文写作讲座,言传身教,并通过自身实践,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选题和论文创作。也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研究生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不足,并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开展学术论文研讨;或通过学报网络系统留言,有针对性地接受和解答研究生在论文创作和投稿中遇到的问题M。学报编辑还可利用期刊补白版面、稿约等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知识、规范论文表达方法、学习国家标准和编辑常识,包括正确的单位表示、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和引用、图表的选取和制作、摘要和关键词的规范等。

学报编辑还可以通过自身具体的工作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在初审中,应正确对待研宂生来稿,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从选题角度、论证方法、写作规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质量较差的稿件,可提出意见和具体的解决方法,使之达到专家审稿的要求[7]。在退修稿件时,编辑应在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编辑部的观点,向作者具体、准确、委婉地表达修改要求;对修回的稿件,亦要认真审读,不足之处仍需作退修处理,直到达到发表要求。如稿件质量确实较差或不符合学报发表范围的,则编辑在退稿时,语言要诚恳、委婉,指出文章的问题所在,以后应如何避免,帮助他们提高论文质量,树立信心。

(三)加强对研究生作者的扶持力度

目前,大多数研究生直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起点高,其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加强对研究生作者的扶持力度,从某方面来说亦是扩大学报优质稿源的有效方法。考虑到研究生的特殊性——论文发表直接与毕业挂钩,学报编辑应尽量缩短稿件的处理时间,及时处理来稿。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要以热情、负贵的态度培养研究生作者,接受他们的咨询,指导他们的写作。同时,学报编辑还可通过建立研究生数据库的办法,积累信息资料,增强信任感,便于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进展和论文撰写情况。为提高研究生的写作热情,学报可建立并实施定期评奖的激励机制,间接培养他们民主、平等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为主,缺乏系统的论文写作培训。在校研究生对如何将科研成果用论文的形式准确表述,并投稿至相应的科技期刊的技巧知之不多,导致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通过率低。髙校学报是科研学术交流的园地,肩负着教育培养人才的重任。学报编辑应自觉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强化学报育人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研究生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并以多种形式传播论文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报还应加强对研究生的扶持力度,为扩大优质稿源提供有效途径。

总之,作为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报编辑肩负着培养和教育研究生这一群体的重任,这对编辑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报编辑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态度,及时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提高个性化服务意识,为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9:编辑职业素养对电视台发展的意义论文

1.1编辑人员为电视台提供合适的节目信息

编辑人员需要为电视台提供相关的节目信息,基于电视台的`实际节目时间要求、节目主题设计要求等,实现节目信息的再次加工与策划,制作成为电视节目进行播放[1]。新闻节目内容众多,其中包含党政新闻及各类民生新闻等。编辑作为电视台编辑节目信息的主要人员,编辑的个人新闻敏感度、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等,均会直接影响电视台的整体发展质量,关系到电视台各类新闻信息来源性的真实性,也会直接影响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

1.2编辑人员是电视台节目质量掌控的关键人物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台以其专业性、权威性的信息发布特点,仍然是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电视台需要充分展现其价值,为其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编辑人员是把控电视台新闻质量的关键人物,其工作质量关系到电视节目的舆论导向、人们的价值观念等[3]。在实际的电视台发展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加强对节目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做好各项节目信息的审查与监督工作,充分展现编辑的个人文化素养与政治素养。

2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的对策

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电视台的全面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可以通过明确学习价值,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制作更多的优秀节目以及注重与时俱进,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等方式,增强每一位编辑的综合职业素养。

2.1明确学习价值,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电视台编辑的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全面展开,电视台编辑不但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健康的人格,同时还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与完善,传播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内容,使电视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每一位电视台编辑均需要加强对各项知识、各项技能的学习。在实际的电视台编辑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类政治分析、民生问题等,电视台编辑需要对此有所了解,才能够使新闻编辑工作更加具有专业性特点,能够深入到新闻题材中进行报道。电视台新闻编辑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条件,制订规范的学习计划,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展自身的视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报道更多的节目题材,使电视台新闻节目能够更加丰富多样,受到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2.2提升综合素质,制作更多的优秀节目

电视台新闻编辑每日工作量相对较大,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撑。因此,每一位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均需要加强身体锻炼,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使其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均能够得到提升,在编辑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证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稳定性。同时,新闻编辑人员还需要具备敢于吃苦、勤劳认真的工作态度,积极参与各类新闻编辑工作,不怕苦、不喊累,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付出自己的努力,真正展现新闻工作者心系民众、心系国家的精神内涵。

2.3注重与时俱进,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一位电视台编辑人员也需要基于时代的特点不断进行创新,注重与时俱进,报道更多贴近于人们生活、贴近于时代特点的电视台新闻内容。编辑人员需要实时关注微博、微信等人们热门讨论的话题内容,观察人们普遍的心理等,并将这些内容有选择性地引入到电视台新闻中,加强电视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3结语

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关系到电视台的发展,因此,每一位编辑人员都需要认识到自身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职业素养,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等,促进电视台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浩.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新媒体研究,(1):88-89.

[2]陈欣欣.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提升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17):123-124.

[3]徐洪斌.新闻编辑面临的电视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困境分析[J].科技传播,(4):43.

篇10:高校普通话培训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高校普通话培训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语言规划的产物,是推广普通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语言学服务于国家语言战略的一项特殊的创新性成果。《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继续加大培训测试力度及评估力度,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扎实推进此项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形成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普通话的使用指导和普通话水平测评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体系,形成有“学”、有“训”、有“用”、有“测”、有“评”的良好的普通话推广普及氛围,从而充分发挥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对培养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普通话培训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随着普通话测试水平培训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积极探讨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网络培训方式的区别,从而构建新形势下科学的培训方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选取河北北方学院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2013年参加传统人工培训与2014年通过“普通话智能评测与学习系统”网络平台学习评测后参加正式测试的成绩统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2013年前人工培训模式及其效果

为使学生提高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认识,掌握测试的内容、方法等,根据《河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的要求,学校每年在测试前都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考前培训。根据报名人数,按照学院专业划分为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安排一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采取集中授课共计16学时,培训工作1个月内完成。讲课内容包括宣传普及普通话及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意义,讲解普通话语音知识,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各类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分标准、测试内容、方法、程序、注意事项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生普通话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掌握了必要的应试要求和技巧。2013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统计显示,参加培训测试的学生5185名,其中二级乙等1437人,占27.71%,二级甲等3185人,占61.43%,一级乙等329人,占6.35%,二级乙等以上总计95.49%。

二、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定位偏差

由于学生本人认识不到,大学生能说一口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具备较为流畅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既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个人必备的技能,对他们今后就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于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仅仅停留在取得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证书上,认识不到提高语言素质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培训教师通常为普通话测试员,在培训过程中语音知识、发音基础讲得少,强调如何应对考试、考试得分技巧讲得多,没有从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考虑组织教学,偏离了以测促学的主旨。

2.培训模式僵化

受教学场所、报名人数多等条件所限,学校普通话培训模式为测试员大班集中授课,一般在1个月内上完16学时的培训课程,上课时间集中、教材统一是培训模式的两个突出特点。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域,语言背景较为复杂,差异较大,但是教师往往事先不掌握教学对象的语言背景,无法兼顾教学对象因来自不同地区而存在的发音缺陷、学习语言难点和纠正发音习惯的薄弱环节,做不到真正因人施教,难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重点训练。

三、利用普通话智能评测与学习系统培训的测试效果

2014年,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稳步发展,切实提高师生普通话水平及测试通过率,根据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要求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我校购买了科大讯飞普通话智能评测与学习系统,部署安装在学校局域网环境中,学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终端对普通话进行针对性学习、训练及模拟评测。系统提供了“基础语音学习”、“大纲短文练习”等6种学习方式,并且可以进行普通话全真模拟测试,测试结束后系统会对用户的普通话等级、发音面貌和具体发音缺陷进行详尽的反馈。使用者即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快速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系统部署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学校要求每位报名参加测试的学生必须完成各个模块的学习和至少3次模拟评测方能参加正式测试。通过考前自主学习和模拟评测的有序开展,从而直接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2015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统计显示,2014年底参加培训的学生4662名,二级乙等949人,占20.36%,二级甲等3341人,占71.66%,一级乙等221人,占4.74%,二级乙等以上人数总计达到96.76%。与人工培训相比,二级甲等人数显著增加,成绩提高明显。

四、网络学习的平台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随意性强,缺乏有力监管

目前,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去学校机房登录系统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选择随意性强,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度、效果不易掌握也不易实施监管和督促,完全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模块的学习或者囫囵吞枣或者浅尝辄止,完成3次模拟训练便不再学习训练。对于教学和培训环节的疏忽,使得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学生眼中成了简单机械的.普通话水平认定工具,而不是推广普通话和提高自己掌握、运用普通话能力的有力推手,更不用说能够自觉去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了。

2.命题说话环节培训薄弱

普通话属于口耳之技,通过普通话培训及测试达到让学生能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并养成一定的口语素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的设置和与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学生这种能力的高低在测试命题说话环节体现尤为突出,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说话技巧、语言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网络培训系统无法为学生设置合适语境,无法实现人机口语对话练习,在学生说话环节中凸显的发音缺陷及语法习惯性应用错误给予纠正。一部分学生选择从网络下载或者找一些范文来背诵,考试中便出现学生背稿现象较多,口语化差;内容雷同、偏离说话主题者多,不能达到以测促训,从根本上规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五、思考与建议

1.综合两种培训优势,采取1+1+1培训模式

根据两种测前培训方式的测试成绩统计结果分析,采用智能评测与学习系统后,学生成绩与传统人工培训模式成绩相比,成绩同样主要集中在二级水平,但是二级甲等人数明显高于人工培训,说明大部分学生通过利用智能评测与学习系统自主学习后,对提高普通话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对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是有效的。但是,一级乙等比例明显低于人工培训模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主要在命题说话项目上丢分较多,很多学生在前三题成绩很优异但是命题说话扣分都在6分左右,反映出采用智能评测与学习系统自主学习和训练,由于学生自主性不强及人机不能互动,不能纠正语法应用习惯等原因,培训效果不及人工培训。权衡两种培训方式的优缺点,建议采取1+1+1培训模式,即先由教师进行普通话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命题说话部分的辅导和训练;然后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培训系统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最后通过网络培训系统将学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教师开设专题培训课进行有针对性地讲授和训练。

2.培训构建分类教学模式,实现培训课程教学化

依据网络语言培训系统练习和模拟测试,系统分析诊断各生源地学生发音缺陷,应安排测试员教师根据各地学生发音缺陷,进行专门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纠正发音习惯及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方面多做研究,对突出的发音缺陷开设普通话发音的公共选修课程,编写教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做到因地施教,因人施教,集中规范训练,这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自信,有益于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和练习普通话,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现计算机辅助测试之后,测试员由于负责测试说话部分,每年只是限于完成评测任务,加上网络培训软件的出现,使得很多测试员疏于专业知识的研究,对于学生发音方面问题关注得少,研究得少。分类教学模式和培训课程的教学化对普通话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积极参加省、国家级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测试员队伍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以及培训主体与对象的双赢。

3.积极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拥有语言学习和培训的良好的人文环境。除了常规的培训之外,积极结合“推普周”等活动,全校统一组织或者学生团体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训练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氛围,并安排测试员全程指导。测试员除了“听”与“测”的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示范”、“正音”的能力,在这种开放式语境下对学生普通话和语言能力进行培训和指导,必将会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的目的。

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认识的论文

新环境下服务社会的职业素养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素质作文

国内访问学者继续教育的实现途径论文

大学编辑部计划书

医学教学论文发表的期刊

高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材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核心期刊论文格式2023-08-10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022-07-23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范文2023-06-11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2022-08-01

成本会计课程探索学习的教改和掌握理论的论文2022-09-27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材料2022-05-06

校报改版策划书2023-05-07

文献检索学习心得体会2022-06-10

学习文献检索心得体会2022-09-13

文献检索报告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