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时间:2023-04-10 07:52:3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共15篇)由网友“晨曦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篇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以培养广播影视艺术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本科专业。在艺术教育视域下,广播影视艺术属于经验艺术的范畴,经验又源于在大量实践创作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好的实践既是验证和完善理论的重要标尺,又是创新创造的智慧源泉。因此,实践环节对广编专业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课程编排、内容设计和课程评价构成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部流程。

一、实践环节的课程编排

广播影视艺术创作,既讲求分工明确,也需要合作互补,且节目形态多种多样、不断翻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课程的编排上,既要按照创作工种设置实践内容,又要有团队合作的项目;既要有专业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又要有课程外的实践项目。

1. 课内实践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大致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类型片分析课、类型片创作课四大类。这其中,以文学、美学、广播影视史论等为内容的专业理论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主、案例分析为辅;而以各种节目形态为内容的类型片分析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辅、案例分析为主。这两类课程,均以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小目标,基本不涉及实践操作环节。以影视创作所需的策划、采訪、写作、摄影、编辑、播报、推广等专项业务的讲授为内容的专业技能课程,其教学以分析示范为辅、实际操作为主,因而在课程内设置有较多的实践环节,以契合通过专业教学,让学生具备影视创作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

2. 校内实践课

课程内的实践环节,主要针对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一些示范性、验证性单项技能,可通过一门课程内若干个单元的实践课时来实现,而综合多项技能进行整体设计和交汇运用的教学目标,则需要通过综合型的节目形态课程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影视节目形态包括新闻片、广告片、剧情片、纪录片等,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类型片的学习被分作类型片分析课程和类型片创作课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先导课程。基于教学便利及教学管理的考虑,类型片创作课程都会安排在校园内完成,因此,这部分课程也称作校内实践课。

3. 项目实践课

在广编专业教学中,除了基础性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拓展更多的专业实践渠道,来弥补这一不足。项目实践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常见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是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而设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大类。这种类别设置,极有利于与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再加上有经费支持,且项目数量多,仅华南农业大学一个高校,就支持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5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的二级学院还设立院级创新创业项目,这就为项目实践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各类竞赛项目。以赛带练,是技能训练中的常用做法,在广编专业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以往广编专业学生参加的专业创作竞赛,主要包括大学生广告大赛之微电影、微视频专项、大学生电影节、广州纪录片大会大学生专项、广东大学生艺术展演之微电影专项,以及各类媒体、各高校相关院系组织的影视赛事。

指导老师项目。像其他传媒类专业一样,广编专业因其实践性强的原因,一般的高校办学点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即使没有双师型教师的办学点,也大多会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现有部分专业实操课教师送到业务单位锻炼,从业务单位引进专业骨干或兼职或专职地充实到教师队伍。这既是各高校办学点出于教学需求的通行做法,也是高校专业评估的硬性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媒体单位与高校互派业务骨干进行挂职锻炼,成为了一项制度。这些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不仅自身业务精湛,还保留有一定的业务资源,具备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能力。他们出于更新教学案例、保持专业前沿的考虑,往往会通过承接项目的方式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获得指导老师的全程悉心指导自是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此为窗口,直接面对社会需求、掌握专业发展前沿。

4. 校外实践课

安排在专业实践基地的校外实践课是一种常规性的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必须在教学进程安排的时间段在指定区域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

根据功能的不同,广编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采风型实践基地,如安徽宏村影视基地、云南元阳梯田影视基地、河南太行山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共同特点是有美景。艺术以审美为前提,在美的环境中艺术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艺术审美的镜头化表现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采风型实践基地,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音乐电视、电视散文、风光片、短剧情片等自命题作品的艺术创作。

另一类是依托影视视媒体、传媒公司或各类影视制作机构的创作型实践基地,如各级广播电视台、影业公司、媒体公司和以创作为主的广告公司等,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是有连续不断的影视创作项目以及成熟的影视创作的流程和机制,高年级学生在此可以参与到完全市场化、职业化的专业操作,为将来从业积累资历。

二、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实践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有影视作品的创作,都分镜头→镜头组→片段→成片四个层次,以影视创作为内容的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也应据此来分阶段为实践环节设计内容。

1. 验证型简单镜头

镜头是组成影视作品的最基本单元,它通过画面来交代情节、表达情绪、营造意境、形成节奏。根据功能和手法的不同,镜头又分为景别镜头、角度镜头、运动镜头、构图镜头、景深镜头、焦距镜头、光线镜头、主观镜头、情绪镜头、长镜头等。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对镜头的选择、把控和运用能力,即称为镜头感。验证型简单镜头训练,即是为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而设立的。

在教师对各类镜头进行课堂讲解、样片分析、亲手示范后,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镜头的功能,巩固对镜头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有三点经验可以分享:一是镜头感是广编学生的基本功之一,需要人人过关,需要让每类镜头都进入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是并非男生的镜头感就一定好过女生,而事实上很多男生在单一镜头训练时对于基础操作较为轻视和马虎,相反,部分女生相对踏实,认真执行老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和步骤,记录的画面也因此更加贴切。三是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此环节的镜头拍摄可用镜头分析来代替,毕竟广编专业主要培养的主要是策划和编导人才,而非摄像师,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摄像水平固然好,但提高学生辨析、把控和运用各类镜头的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

2. 设计型镜头组合

在专业的影像表达中,镜头是成组拍摄和使用的,一个动作、一场对白、一种情绪乃至一个场景都需要若干个相互匹配的镜头来组合式表达,这一点是影视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特征,需要通过专门的实践环节训练,反复向学生们强化“镜头组”的概念。

构成镜头组的各个镜头之间在景别和长度方面并没有固定的范式,需要根据表现对象来灵活设计,组合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做镜头组合的实践训练时,需要学生精心设计,反复比较。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提醒学生在前期采集画面时多拍摄一些分镜头,这样就为后期剪辑时能够有多种画面组合反复比较提供了可能。此外,镜头组合虽然没有固定的范式,但动作组合、对话组合、情绪组合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而这些规律也恰恰就是导演风格和创作潮流的体现之一。学生在镜头组合的实践环节中掌握规律越多,其创作经验也就越丰富,未来创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3. 创意型主题短片

在完成镜头组的实践训练后,就可以安排更高层级的'成片创作训练了,出于循序渐进地考虑,这一阶段可以从难度相对较低的创意型主题短片开始。主题短片在创作上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有集中的主题内容,意思表达非常明确;二是时长虽然短,但涵盖发生、演进、高潮、结束的全流程;三是场景跨度不大,一般涉及1-2个场景。围绕这些特征,在设计安排实践内容时,可重点包括以下科目:

声画关系训练,包括声画对位、声画错位、音效运用、音乐介入等。

节奏训练,包括画面及声音节奏的形成、音画节奏的转换等。

色彩训练,包括冷暖色调的运用、色彩与时间的表达、调色训练等。

4. 综合型影视作品

影视长片在创作上与短片相较,同样存在着声画关系、节奏、色彩处理等细节问题,但随着表现内容和作品时长的增加,还带来了结构、转场、字幕等新知识点需要逾越。因此,这一阶段是影视创作实践的高级阶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完成影片创作。

具備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力,是广编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由于影视节目形态众多,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的节目形态都安排有相应的综合实践环节,再加上一些项目实践和毕业作品,每位学生都将经历密集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合理编排各个综合实践环节的顺序、时长与进度,避免出现忙时忙死、闲时闲死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经过一系列综合实践环节后,学生的能力表现将发生分化,有的专注于前期拍摄,有的对后期剪辑更有感觉,有的钟情于纪录片等纪实类作品,有的就沉醉于剧情片创作,这些都是正常的,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

三、实践环节的评价方式

对很多艺术类专业来说,期末没有卷面考试,而以课程作业取代是常见的做法,广编专业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在每门专业课结束时,实践课程老师都会布置期末作业,然后老师根据作业情况给出分数,学生在假期查到自己的课程成绩,这门课程就完全结束了。这种课程的评价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学生对主观评价而得出的成绩易生不解和不满,在缺乏老师的解释与沟通的情况下,非常看重成绩的学生进行投诉的几率容易大幅增加。另外一个更大的缺陷是学生只知道老师的评价结果,却不知道评价的原因,也就是没有获得评价反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能,而成绩是给予学生阶段性能力的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对经验性学科来说,评价反馈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单一课程评价模式进行变革,转而倡导注重作业反馈的多种课程评价方式并举。

1.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课程作业的评价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评价的方式只有课后批改作业一种形式,对广编专业实践教学来说,还可以尝试“点评+评分”的课程评价方式,它有如下特征:

及时点评。对于课内和校内实践课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作业,老师应该及时点评,这样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教师对作业的意见反馈,在以后的作业中扬优避劣。

匿名评分。具体做法是由学习委员事先收齐作业并重新编号,再交老师点评并评分,学委记录分数。其核心是老师在点评时,不知道具体是哪位学生的作业,也就是说老师对匿名作业的评价是对事不对人,以做到老师在主观评价学生作业时尽量客观公正。

集中评议。对班级所有作业集中点评,可使学生们在实践性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大大缩短了学生获取创作得失经历的时间。不仅如此,点评后公开评分,还可让学生感知作业在班级的排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完成课程作业。

2. 学生互评

对于一些设计型、综合型的实践作业,学生们在创作初期往往会表现得有些自我,认为只要是自己原创的,总不会太差,自己满意就行,不太会关注到受众的感受,久而久之,创作出的作品个人色彩浓厚,很可能曲高和寡,偏离主流的审美标准,难以完成职业作品的创作任务。针对这点,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述互评来解决。

在作业展示完毕后,首先由主创的同学或团队阐述创作理念和得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习惯于在展映场合体面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也逼迫他们为了应对这个发言而不断地总结自己创作中的得与失,而不是作业做完就了事。然后在任课教师主持下由其他同学从专业创作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如有必要,还可以再次要求主创作出解释说明。这个环节要求看片的同学边认真看边思考如何评价,久而久之,可在同学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专业评片习惯和氛围,相互点评作品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最后由同学在总作业数量一半的额度内投票评选优秀作品,任课教师再根据每个作业得票的高低分别当场给出成绩。

这种课程作业的评价方式虽然略显耗时和复杂,但是值得的,不仅可以解决主观评价影视作业不够客观公正的难题,还可以锻炼学生阐述和评析作品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分享到作品创作的得与失,达到通过实践环节有效积累创作经验的教学目标。

3. 展示评价

通过多轮的实践环节,每位同学都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视频短片或完整作品,他们既是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阶段性专业心血的结晶,如果仅仅是在课堂展映讨论,不能发挥这些作品的全部教学功能,还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深挖学生课程作业的效能,在一个更高层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汇编作品集。在每轮实践环节结束后,都可以遴选出部分作品,制作成课程作品集、主题作品集或个人作品集等。这些作品集可用于校外同行交流,也可以用于校内各年级同专业交流,有入选作品的同學,也因此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评价。

长廊展示。挑选部分作品在教学单位的楼宇长廊进行循环播放,对外展示了专业的教学成果,对内褒奖了入选作品及背后团队,客观上还增加了教学单位浓浓的专业氛围

网络展播。随着视频网站和移动视频客户端的快速增加,对内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将课程作品上传网络对网络运营者和学校师生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做法。这使得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将在网络上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加快完成由学生作品向社会作品质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美]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在教学系统设计思想框架下的教学模式开发中,评价是形式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ISD)的一般模式中,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做出反馈,各环节根据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改。修改环节是带有“亡羊补牢”意味的举措,但却是整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课程部分和实验课程部分。理论课程部分依据平时出勤和期末考试为评价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实验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材料书写情况来判定。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积极程度、团队精神的表现等不在评判范围之内。这样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评价的结果也难以反馈给教学设计阶段。

关键词:ISD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与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各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根据教学评价的反馈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修改,从而使教学系统设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回路。教学评价可以认为是医学中的诊断过程,根据诊断结果实施相对应的治疗方法,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最终治疗的方向与效果。假设诊断错误,则所有的治疗都将属于无用功。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也将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我们以往的评价标准以“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为主,各个章节的考核点都包含在试卷中,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90分钟)作答,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评判后对试卷赋分。这个分值与平时成绩和平时作业等按一定比例计算后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总成绩。但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的评价方法具有明显的区别。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并非最终以综合的方法对整个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复合型的考核,而是将整个课程划分成若干部分。学生每学习完一个部分,就用一定的考核方法对这个部分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可以主要从以下几点理解:(1)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评测的过程;(2)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完成;(3)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者适当的主体参与;(4)各部分内容的非重复性考核。这表明过程性评价不可能通过一次评价完成,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者参与的、渐近的成绩建构过程。应该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的重点在于各部分内容之间必须做到知识点的非重复性考核。例如,第一部分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已经完成考核,那么原则上,在第二部分内容考核时就不应再出现针对第一部分知识点的考核。

2.学习成果与评判标准

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不同,在过程性评价方式中我们设定“学习成果”的概念。学生成果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可以看成是学习目标这个大目标下的“小目标”,每一个章节可以有多个学习成果。例如,《电视画面编辑》第一章“电视画面编辑概述”的学习目标之一是“熟练掌握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那么在学习成果设定时,就可以设定“学习成果1:电视画面编辑概念的记忆”,根据教学内容可一次设定学习成果2、学习成果3……学习成果是过程性评价的对象,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要根据“评判标准”对“学习成果”展开评价。至此共有三个概念出现,过程性评价、学习成果、评判标准。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方法,学习成果是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对象,评判标准是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原则。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成果与评判标准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学习成果1:电视画面编辑概念的记忆”,对应为“评判标准1:能够默写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这样依据指定的评判标准,对指定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就完成一个评价项目。每一个部分内容有几个学习成果就进行几个项目的评价。例如,《电视画面编辑》课程公划分为六章,一二章为一个部分,三四章为一个部分,五六章为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展一次或者多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小论文、书面测试和实验操作等。因此,尽量把同一部分相同考核方式的学习成果放在一起考核,这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二、案例:“画面拍摄”的教学评价

“画面拍摄”是《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的重要部分,画面拍摄部分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摄像机的基本参数调整,第二个板块是画面拍摄的构图原则。按照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专业教师将该部分内容讲授完毕以后,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对摄像机参数调整和画面拍摄构图原则进行书面考核。考核的题型会涉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学生针对不同题型作答。在以教学成果为对象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中,评价方法、过程和结果与传统评价有所差异。

1.成绩体现与反馈

按照传统的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画面拍摄”部分的成绩体现在期末试卷的综合成绩中,学生在整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才获知成绩。而且,在期末考试后,关于“画面拍摄”部分的成绩如何,学生难以得知,在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评价中,一般也不向学生反馈期末考试具体信息。如此一来,学生就难以得知自身关于“画面拍摄”部分的学习情况,难以了解对该部分内容中具体哪个环节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作为评价的反馈过程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没有得到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画面拍摄”部分评价完成后,学生就可得知该部分的成绩,且根据“学习成果”和“评判标准”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修补和更正没有得分的相关内容。这样作为教学评价的反馈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画面拍摄”的学习成果

“画面拍摄”的内容的学习成果设定为两个,一是“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包含拍摄模式调整、光圈调整、快门调整、白平衡调整、增益调整、中灰密度滤镜调整和PP值调整,共7项操作内容;二是“学习成果02:画面构图安排”,包含前景安排、背景安排、主体安排、陪体安排和空白安排,共5项操作内容。

3.“过堂”的评价形式

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进入评价阶段,评价的方式是“过堂”。“过堂”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名词,“堂”的意义是“在实验室内”,过的意义在于“逐一通过考核”。专业教师作为考核的执行者,按照评价原则严格考核。首先,考核场地设定为实验室的A、B、C三个教室,A教室为备考教室,B教室为考核教室,C教室为考核完毕学生的休息教室。如此进行场地的安排能够把考核完毕的学生和未考核学生分离开,保证考核的严密性的同时,增强过程性考核的“仪式感”,仪式感能够让学生心生敬畏,这种敬畏是对知识的,而不是对教师的。其次,按照点名软件随机抽取待考核的同学,被抽中的同学由A教室进入B教室,按照学习成果要求完成基于设备的实际操作。需要强调的是,基于设备的实际操作是与传统考试形式完全不同的评价形式。基于设备考核是针对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实际操作的能力。卷面考核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采用基于设备的考核形式。再次,被抽中学生考核完毕后,进入C教室等待成绩,再按照点名软件随机抽取下一位同学。

4.“画面拍摄”的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是针对学习成果建立的,“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的7项操作内容和“学习成果02:画面构图安排”的5项操作按照A、B、C、D、E五个等级划分。根据学生操作和执行熟练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不同的等级所赋分值不同,分别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和60分。以“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为例,评判项目如下:模式调整,光圈调整,快门调整,白平衡调整,增益调整,滤镜调整,PP值调整。“学习成果2”也按照同样的评判标准进行评价。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过程性评价设定的步骤和标准中,逐一进行实验演练和学习,避免了盲目的“散养”和“涣散”状态。通过规则的约束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比较累,但十分充实。充实是因为内容设置相对饱满,环节设置相对合理。

三、基于评价量规的实践教学评价

罗自文在《当前影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在美国的影视专业技能教育中,很少有单一的操作性、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一般融合到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之中;在实践技能训练课程里,一般没有期末理论考试,其课程成绩根据平时的实验作业以及学生自己创作并发表的作品来综合评定。”由此可知,在理论与实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尽量保持全局意识,把理论与实验的讲授用“项目”贯穿起来,让学生掌握并熟知其中的内在联系。同样,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评价也不能用单纯的学业考试和期末作业来进行,而应该将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项目的某个组成部分,如A小组为摄像组、B小组为灯光组等,在作最终评价时可进行评价量规设计。如此,把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分成五个类别,把工作态度、个人位置、实践技能等诸多非理性因素均列入评价范围,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用相对系统和科学的评价量表替代单一的试卷评价。评判准则为:工作态度,能否顾及他人感受,个人位置,对小组的贡献,实践技能。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过程要比传统教学评价的过程复杂,环节和评判标准也较多,但工作量较多的内容大都集中在教学评价设计的环节,当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和评判标准设计完成后,接下来的每一次评价都是运用设计完成的固定模式进行。因此过程性评价只是在开始阶段较为复杂,经过了初始阶段后便“一劳永逸”了。针对教学成果的过程性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得到评价的反馈,并及时修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属于“短期良性循环”,相比于传统期末考试方式的“长期无循环”,基于教学成果的过程性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篇3: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出现以来,该专业迅速发展并且受到广泛欢迎。以河南省为例,除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等综合性院校外,像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的本科院校模式,为保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培养模式上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培养,还要兼顾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与老牌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远远不如这些重点院校;但是与当地高职院校相比,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有差距。所以,目前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发展平台和教学资源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宗旨着重突出了“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反馈在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中,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1]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采用校内创办报纸、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校外积极寻求和当地社会媒体的合作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以上几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

(一)教学偏向理论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仅依靠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周口师范学院要求该专业必须修满172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理论课133学分,实践课39学分,实践教学才占总学分227%的比例。另外,在课堂教学总学时的分配上,理论课1894学时、实践教学567学时,实践教学课时还达不到30%的比例。就一般的电视节目制作来说,前期的策划就需要10个课时,中期拍摄也需要10个课时,后期剪辑则需要更长时间,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最少需要40个课时。按照教学安排,一学期18周,一门课程2个课时,一个学期36个课时左右,并且在教学中还要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安排,就要大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

(二)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与北京、上海等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地方高校在发展影视教育中,还面临着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实验设备欠缺的问题。周口师范学院成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首次招生,该专业的学生就增加到218人,截止到今年为止,该专业在校人数达到600多人。像《电视摄像》课程,主要就是实践操作练习,鉴于设备数量限制,采取分组方式,学生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有一个认识,根本达不到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年轻化,缺乏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

目前地方高校该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大多是学习中文、新闻出身。真正在学历上具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资格的大多是年轻教师,那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却因为学历的限制与高校失之交臂。周口师范学院为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采用“传媒人士进课堂”的方法,聘请在业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导演等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些实践课程存在师资匮乏的现象。

(四)当地社会化媒体较少,校外实习走马观花

周口师范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农业城市,除了周口电台、周口电视台、周口日报社等传统媒体之外,就是一些小型的网络媒体公司,首先在数量上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课教学需求。其次,学生尚处在学习阶段,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不足,受经济利益和社会化效率的驱使,一般的媒体机构只会让学生跟着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进行观摩学习,学生真正亲自采访、拍摄、制作的机率非常小,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规范校内媒体机构,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该类学生普遍趋向个性化,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有个别同学自我意识还很强,因此校内媒体机构并没有充分利用其价值,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由专业教师指导,规范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媒体机构,并培养校园电视台的制作团队,发展并壮大校内媒体机构。校园电视台与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和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指导鼓励高年级学生的独立创作意识,同时还能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较早树立专业意识。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变革教学模式,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

工作室教学机制是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工作室”制下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具有教学方式灵活、教学环境开放等优点,在国内外艺术院校中得到不断的流行与实施。[2]安阳师范学院曾于20组织了影像DV工作室,该工作室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方式,以负责人为主,开展了集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该校在工作室教学机制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带动特色实题项目运作

实题项目运作,即老师带领学生利用企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用,实题实做。[3]很多同学的实践作品都是围绕校园生活为依托的,没有鲜明的创作特色。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不但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同时被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如果把周口特色融入到实践创作当中,不仅能扩大周口的影响力,带动周口当地的经济建设,更能增强其作品在国内各大影视比赛中的获奖机率。

(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赛事

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机会,通过作品展示,不仅获得业界的认可和各类奖项,还能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中的相互交流拓展到业界,从而促进编导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结合每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如《电视摄像》可以与《电视策划》、《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联合起来,组成大的实验项目,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期末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园大赛,展播同学们的作品,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可以推举到省内、国内各大赛事,以带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实践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除上述几点以外,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地方高校由于受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编导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蕾.微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4下):249.

[2]张明.基于“工作室”制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154.

篇4: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育部《关干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1号)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学科。随着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实质性学科不可缺少的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统计学科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教学更应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学生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则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并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已有不少文献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讨论该文结合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来探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论文

一、当前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足

实践是学生了解理论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在目前大部分院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实践学时所占的学时比重都较低,导致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全面顺利开展。

(二)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仍占主要地位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不足,更注重理论教学的.研究和教学,重理论推导和介绍,轻方法应用和操作,甚至有些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都相对偏低,这就导致学生对概念公式非常熟悉,考试成绩很好,但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不能结合相应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应用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很差。

(三)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单一

当前的实践教学仍是以实习为主,有的院校会将学生集中派往实习基地进行参观,由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多是讲解理论知识,或进行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简单工作。这样背离了实践教学的初衷,学生大多走马观花,认为与课堂上的学习方式类似,所学的现代统计理论和方法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实习毫无意义。有的院校不具备实习基地,只能要求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以至于部分学生弄虚作假,白白浪费了实习机会和时间。

(四)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

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不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质量参差不齐,水平有高有低,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而且绝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无统一教材和教学规范,这就容易造成内容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差,不利于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也不利于优秀的实践教学内容推广。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实施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

所谓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是通过介绍实际问题中提炼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案例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引入、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的过程,对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具体问题抽象成统计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深化研究,将教师的引导、学生兴趣、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理论知识的必要补充,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国际上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我国的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将目光投向了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院校的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编写案例,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开始接触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课题训练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实践内容按难易程度和教学要求编制成各种规格的课题,由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课题研究。这里的课题,可以是应用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也可以是一个社会调查方案的编制实施,例如,在校学生的月生活费用调查,图书馆的利用率调查等,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并且学生能够从中体会课题的完整研究过程,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深造。

(三)重视统计工具的使用

先进统计工具软件的使用是对传统统计工作的一个变革,也是学生今后在从事统计工作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至少一个统计分析软件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统计软件的应用不仅仅包括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程序编写和结果读取,更重要的是数据预处理,以及考虑到问题背景后进行的统计模型的选取,这也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指导实践。目前应用广泛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EXCEL、R等,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门专业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

(四)课程实验紧扣理论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的统计学专业都会开设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抽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课程的理论性强,学生对某些重点、难点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时,不妨针对每门课程划分出相应的实验学时,编制紧扣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验资料,在讲授相应知识点时,可以在实验室里引导学生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验证式实验,或者安排学生在开放实验研究中进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对各类统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灵活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能力。

(五)开展假期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参与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调查活动,也可以采用自行命题的方式进行感兴趣问题的调查,还可以参与一些活动主办方委托的调查。学生通过对某些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能够提高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六)强化校外实习作用

具有校外实习基地的院校尽量与实习单位协商,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日常统计工作中,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例如,实习基地为某地区的统计局时,如恰逢普查年度,可以给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之后,选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由单位派出到基层进行相关的普查工作,或者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普查。目前的统计工作大部分开始使用新型的仪器设备,学生在培训中对此接受能力较强,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当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对专业知识才有着感性认识,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运用,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有相当大的益处。

(七)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环节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进行初步科研工作的开始。选题、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和最终成文的过程,能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体现。

三、结语

以上是关于统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一些看法和建议。在统计学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和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通过统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来保障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有效运用各种现代统计工具,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篇5:浅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浅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条主线,对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措施。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戈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实际训练,是评价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抓住这个阶段的教与学将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增长新的才干,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对工程设计缺乏整体性概念,面对一个实际工程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毕业设计前,由于教学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比较分散、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问题多以点状形态记忆,对其全貌缺乏整体性认识。比如:对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的要求多是单独地计算一块板、一根梁、一根柱、一个基础的内力及配筋,而荷载、截面、受力形式等前提条件都是已知的,学生只需根据已知求答案就行了。而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却远不是这样。首先要根据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并考虑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涉及结构选型、结构布置、荷载传力途径、计算简图、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造要求及施工条件、经济效益等诸多问题,其解往往是多元的,计算可能要反复修正迭代,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才能做出合理选择。因此,怎样把学生点状的知识连成线、形成面,进而有机地把点、线、面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工程设计建立较为完整的概念,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一个基本任务。

(二)指导教师对学生综合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训练不足目前,毕业设计在内容上通常是学生按规定的结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图纸绘制等,这占了训练过程的主要时间。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环节等都重视不够,对于相关工程的配合了解甚少。故必须在毕业设计中加大运用已学的知识处理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结构、施工、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的知识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系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结构计算电算与手算比例失调针对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来说,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到设计院做毕业设计的大部分学生只作电算;二是在学校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只作手算。前者会导致部分学生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结构概念不清,盲目相信电算结果;然而电脑不是万能的,电脑是听人脑指挥的。

后者一来使得毕业设计工作覆盖面过小、内容不完整、深度不足,设计水平不高,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未得到培养和掌握;二来导致学生毕业后到设计院先从零学PKPM系列或TBSA等结构电算软件,一些学生虽然毕业成绩较好,但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到了用人单位,面对许多具体工作不能马上进入角色,需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胜任。

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

方向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为主。故提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具体的教学改革目标:应注重加强对学生方案能力、评价能力、建模能力、工程运算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表达能力的培养。

(1)方案能力是针对不同建筑形式要求,作出合理的结构承重骨架方案的能力。结构方案必须传力明确,计算简图明晰,且应严格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结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经济适用、便于施工等因素。结构方案的合理与否对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重要。方案阶段,是一个创造过程,要求学生构思可能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的各种方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评价能力是根据建筑方案,进行结构方案设计、比较,确定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分析各自的优劣,调整完善整个建筑、结构方案;能从经济、技术、开发、施工等方面对工程项目设计进行评价。

(3)建模能力是能根据结构的型式、受力特点或试验现象,建立合理的力学分析模型或计算模型,确定结构计算单元、计算简图。

(4)工程运算能力是在结构方案确定的前提下,根据计算模型或计算简图,计算荷载、求解内力、以及进行内力组合,对结构构件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

(5)工程设计能力即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满足结构构造要求,对结构构件进行经济合理设计的能力。

(6)工程表达能力即绘制标准的结构施工图和规范的结构计算书的能力。

三、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途径

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应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一主题,从选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

(一)科学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设计题目是设计的关键,题目决定了设计的内容,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设计题目力求工程化。毕业设计的题目应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面向工程实际、促进社会需要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方针,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来选题,最好采用真题真作的设计方式,使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际。若条件受限,起码也应采用真题假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实际工程。

2.设计题目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多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应注意到,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越来越普遍,但毕业设计的总学时并未减少,故在选题的空间上及难度上要远大于原来的毕业设计,强调对结构概念和原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必须提出与选题一致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如方案优化、复杂平面的处理、手算与电算的对比计算等),使学生能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设计题目应有较大的自由度,具有用多种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通过方案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对楼盖的设计,则不要限定采用现浇楼盖(不要限定采用单向楼板或双向楼板),还是装配式楼盖或装配整体式楼盖,也不要限制楼面面层的做法,以及梁板所采用的混凝土等级和钢筋等级等,应让学生自己运用土木工程概预算知识,通过方案经济性比较后确定。

3.设计题目既要有一定的约束性,又要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开展分层次教学。设计题目应受基本计算原理、规范、资源、环境、经济指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约束,对一些实际工程遇到而课本未能述及的问题不回避,锻炼学生在具体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同时,除基本要求外,应加入一些选做内容,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层次、深度的指导,给优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为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余地。

篇6: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当今社会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竞争力的关键.文中分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实验教学及工程设计环节、实习环节到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

作 者:祖波 蔡庆 祖建 周富春 Zu Bo Cai Qing Zu Jian Zhou Fuchun  作者单位:祖波,Zu Bo(重庆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重庆,400074;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蔡庆,Cai Qing(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30)

祖建,Zu Jian(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四川,南充,610502)

周富春,Zhou Fuchun(重庆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重庆,400074)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3(12) 分类号:X32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探讨  

篇7:《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项目教学法是适合该课程的方法之一.在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依据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营销调研”这一项目教学的过程进行设计,详细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与评价方案.

作 者:黄海珍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法   市场营销  

篇8:环境科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专业,在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因此,社会及政府部门对本专业都相当重视,希望从高校教学入手,培养出一批能建设家园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环节的角度出发,来谈论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构建出符合教育规律与时代需求的专业教学计划。

环境科学专业的兴起是由于现代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因此,它的专业教学较之于其他专业起步很晚,直到80年代左右才进入发展阶段,现如今已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专业教学水平日趋成熟。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综合的新型学科,涵盖了各个领域,比如说,自然,生物,化学,社会,管理等,因为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较多。为了缓解学生上课疲劳,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它们的各自特色,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学课程中自然包含实践教学,相关数据表明,它是众多课程中昀受欢迎的。因此,我们要总结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进而达到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的目的。

一、环境科学中实践教学的内容

1.教学与实践结合

环境问题来源于生活,也必须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它的实践性非常强。它需要学生在实际事例中,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范围,应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讲授与讨论结合

教学是教与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把课堂氛围提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环境科学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都有极大帮助,而且,它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师生间共同进步的学习乐园。这种平等的交流探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他们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借助于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有很大帮助,对他们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行事态度也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3.组织与策划结合

老师组织课题任务,由学生策划完成,并让他们做课题演讲。汇报时,小组人员要共同在讲台上进行环节演示,讲解和回答问题,努力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一次演讲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关心环境热点问题的积极性。

二、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

1.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的老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教学新模式,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多年来,老师始终将启发与讨论、多媒体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贯穿于教学中,建立了课内指定教材与参考资料相结合、传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课程和发展规划已将专业划分成了若干个教学团队,每个团队都有指定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会定期进行交流,评比和借鉴,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效果,教学理论与时间关系等研究活动进行探讨,昀终一致认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效果昀大。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和秩序,而且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建立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来实现的。教学计划包括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必(选)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课程实施之前,首先要有完善的计划,当然,计划是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基础上。所以,在计划形成之前,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以基础培养为重点,然后再优化教学课程,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无论是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实践环节动手能力,语言讲解组织能力还是思维逆转创新能力,都需要在课程优化时考虑进去,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定会培养出全方位,多功能的学生,在未来,他们必将为环境生态做出贡献。

3.加强实验和实践性教学

由于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从事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不可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讲课时间应少于实践课时间,精讲多练。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操作仪器的机会,避免教师演示或少数学生动手,多数学生观看的现象。同时作为学校的重点扶持学科,我系“环境科学专业”已有 6个教学实习基地,这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轮流开展相应的实验,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共同完成采集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水样和污泥样,分析水样的COD、TN、TP等任务。同时,在污水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水厂构筑物、污水处理工艺,并进一步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理论-实践-理论”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相信随着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改进,环境科学专业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

篇9:实践教学环节在文秘专业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前言:自从我国开设文秘专业教学以来,各类院校已经培养了大批各色各类的文秘人才,但是作为一个要求具有很强的实际执行能力的专业,仅仅靠书本上传授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各企业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因此,就需要在文秘的教学环节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为各用人单位提供兼备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一、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建立实训基地

现代实践教学需要在实践场地进行,所以各类院校就必须要建立各种专业的实训室,主要包括:

(一)现代办公室。

需要配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和复印机等办公室需要的基本办公设施[1]。培养学生对各种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熟练的操作以上所提到的办公室基本的办公设施,提高学生的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电子档案室。

建设这一实训基地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前提下,能够完成在计算机上对文件材料进行整理,以及对各类资料进行检索等一系列环节的具体操作。

(三)会务设计室。

需要配置会议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设备,建立这一基地主要目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实际公关接待,对会议内容的记录,以及在会议期间的各项准备工作和会议进行中的各种礼仪的培训。

(四)综合化情景模拟室。

建立这个实训基地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在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场景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秘书的各项基本工作内容,训练学生的某些工作技能。在这些场景中,学生扮演着文秘工作者的角色,在各种场景中,学生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除了可以运用教师给予的比较客观的建议之外,他们还会从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就为日后他们在正式任职文秘时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实训计划

(一) 写作实训。

就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完成秘书的一些基本工作和内容,进行这项实训时最好将场地选在图书馆、教室、资料室等地点。让学生当场撰写,教师当场作出点评,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文本采编、文字的处理、资料管理,方案设计等方面的技能训练[1]。

(二) 实地实训。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办公室的文秘工作的氛围,熟练运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寻找出在真实与模拟环境中的工作差异,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具有基本的职场生存技能,更快的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文秘专业的就业率。

三、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文秘职业专业技能

秘书的工作的实务性的特点决定了秘书工作的实践性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性,在文秘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注体系,注重教学内容在实际中的指导和实用性作用,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内容的实际性。

(一)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实际上是给学生学生提供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场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的需要,密切联系教学的知识要点选取的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是视频影像,将现实生活中的文秘工作事宜里引领到教学中来,通过向学生客讲述客观的知识要点与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所学的客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以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

(二)综合实习,锻炼学生的工作技能

“综合实习”是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技能的全面价差和考验,是文秘专业实习的总结性实习,是具有专业性质很强的的考察工作,这需要以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面的意愿为准而进行考察。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要到用人单位去实习,在此期间,学生要严格按照用人单位的工作原则展开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积极调动在学校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从中筛选出适合用人单位的工作方式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才能更好的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的成就[3]。

综合实习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就在用人单位的实习工作写出毕业论文或者是毕业实习总结,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们在讨论中,分享中共同进步。同时,学校还要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学校要听取用人单位就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的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定位,这样才不至于在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上产生迷茫的心态[4]。

结论:总之,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环境下,要使文秘专业的学生长久的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求各类院校在文秘专业教学的环节中,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文秘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娜婷.浅谈实践教学环节在文秘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15(11):101.

[2]朱琳.对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7(5):124-126.

[3]黄曼青.高职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8(4):64-65.

[4]徐普.关于高职院校秘书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7(2):54-57

篇10: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成效

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成效

钟胜奎,王德永,伍凌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苏州大学结合冶金工程学科校企合作的优势,系统设计和构造满足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全程化、五模块、四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课程实验、校内实习、校外工程实践、创新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构成的循序渐进的五模块的实践并且增加比重,学生依次在“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四层次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最终培养成未来的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

关键词:冶金工程;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5731502613)

作者简介:钟胜奎(1974-),男(汉族),湖南新邵人,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冶金材料物理化学。

本科教学承担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加大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要将实践教学放在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而目前本科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构建有利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于首次招生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为了更好地加大实践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紧密结合教育部指导实施的工程教育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学院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认真地考察、调研、讨论,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针对不同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学探索,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努力实现工程教育由“学科化”向“工程化”转变,使之突出“工程化”教育和“创新化”教育的特点。本人所在课题组申请了“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苏州大学校级教改革项目,该项目以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教师科研项目为驱动环节,结合苏州大学冶金工程学科校企合作的优势,系统设计和构造满足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全程化、五模块、四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见图1),更好地提高了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主要解决了如下教学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少,在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创新实践需求方面存在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且教学分散,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不利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现场实习存在感性认知多、实践动手少的问题,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因此提出建设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校内实习基地,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实习与实际生产过程脱节。缺乏固定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和管理机制,无法为学生长期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坚持“实践教学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的理念,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构建了“课程实验、校内实习、校外工程实践、创新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构成的循序渐进的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五个模块的实践并且增加比重,使学生依次在这“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最终培养成未来的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

1.优化实验教学,突出综合能力训练。实验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重心,既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且教学分散,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等不利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通过将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学、金属学及热处理等4门专业实验课程全部独立开设,将相近的随课实验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综合实验课程,使实验教学体系具有系统性、有机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对应4门专业课教师作为相应实验教学的负责人,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统一,在理论教学中提升实验水平,在实验教学中将理论升华。在实验教学项目的组建上,以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为主线,注重每个实验项目的独立性、相关性、科学性和应用性,同时强调实验项目组成的有机性和系统性,避免交叉重复或遗漏空缺。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适度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如“铁矿球团制备”,该实验通过学生自主设计配矿、生团制备、球团焙烧等实验参数制备球团,并以球团表征性能优劣作为竞赛评分标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开出率100%,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全部实验课程比例80%。根据冶金工程专业特点,教师自制了热电偶的制作、连铸中间包物理模拟实验、吹氩位置对钢包混匀时间影响实验等多套仪器设备,并且均成功开设出实验,从而更好地加强了校企间实践教学的对接。为了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实验教材编写方式,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自编实验教材。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室全方位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开展网上预约实验,为学生参加实验课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加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并且与对应专业课教师有机统一的.方法,通过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以及自制仪器设备实验的开设,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点面结合专、全方位开放业的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架构,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建立了与生产实践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并且实现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协作与融合。校内实习基地主要包括:钢铁厂模型→钢铁厂实物模型→钢铁厂生产仿真实训系统→钢铁厂检测与控制设备四大系统化模块。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对钢铁厂先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对冶炼主体设备构造特点及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校内就能真切感受到现场的生产环境,最后强化学生对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的操作技能。校内实习基地主要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创新实习三个部分,为满足基地教学需要,编撰了2套实习教材:《国际和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与最新发展方向》、《钢铁厂布局与设计》。校内实习基地实习的内容与现场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且具备学生动手实践的条件,从而达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校内实习基地可以发挥实习与实训两大功能,并且实现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协作与融合,有效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质量。

3.建立了以沙钢为主的多个稳定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建立了以沙钢为主的含苏钢、南钢、长江钢铁等多个校外工程实践基地,每年有近100名本科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活动,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如:《冶金工程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指导手册《冶金工程专业生产实习140问(钢铁部分)》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共同进行实习考核。从而更好地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师生混合编队”的模式,将部分青年教师编入学生队伍,与学生同工作同生活同实习,更好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卓越工程意识。率先在校外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开设与生产工艺、设备紧密结合的“铁水预处理”、“连铸铸钢”2门课程实践,采用课堂授课与现场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对典型技术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分组讨论、专题报告、公开答辩考核、专家点评,加深了学生对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认知能力。

4.以项目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暑假创新实践活动。为了确保构建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院严格按照学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从制度上规范和保障了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制定与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工作相关的管理办法,建立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学生通过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课外学术科研基金、q政学者、科技竞赛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载体,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项目,通过“项目”这样一个具体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力求在项目的难度上有所延伸,专业深度上有所拓展,真正做到“问题引发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是一个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上升过程,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在实践时发现课堂学习不足的地方,因而能很好促进返校后学风的转变,学习专业知识更有主动性和目的性,技能训练更有岗位性和正对性。另一方面,参加暑假实践的学生通过企业真实的岗位锻炼,增强了岗位适应性,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学生根据在企业实践发现的问题,返校后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企业现场生产,从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沙钢钢铁学院从20开始,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沙钢、苏钢进行工程实践,使学生受到“真刀真枪”的训练,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

5.毕业设计(论文)。主要通过设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门槛和注重过程实施的规范化管理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施举措如下:严格执行苏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办法的要求,首先把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关:审核指导教师资格;审核学生是否达到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最低学分;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否符合要求,从而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通过过程管理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首先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师生实施双向选题,再由学院和系共同确定。学院组织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最后,通过毕业答辩严格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从而更好地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同时,突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现场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工程问题进实验室,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三年的改革与实践,很好地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统一起来,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共同执行培养方案。

2.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已经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20%以上,学生在企业(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时间已接近一年。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开出率100%,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全部实验课程比例的80%。

3.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三年来获得国家级、江苏省、苏州大学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q政学者以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共30项,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含专利1项),8名同学参加江苏省、苏州大学高等数学竞赛并且获奖。另外,冶金工程级有6名同学参加了国际炼钢大赛(成绩未公布)。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93.5%、95.8%,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4.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工程素质得到提升。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在《中国冶金教育》等行业重要期刊上发表实践、创新相关的教学研究、改革论文12篇,编写实习、实验指导书3套,获得苏州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奖3名,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

三、项目所取得成果的意义

通过“全程化、五模块、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不仅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点面结合专、全方位开放业的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逐步培养。而且构建的实践教学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各有侧重,有机结合,循序渐进,贯穿于本科教学整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力在不同阶段达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基础与应用并重,能力提升与创新培养结合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满足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

本成果是对地方高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且获得效果良好,故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对相近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在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认证”的新形势下,该成果将更具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钟胜奎,王永山,于学斌,等。 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实习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J].中国冶金教育,,(6 ):43-47.

篇11:车辆控制工程基础实践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论文

车辆控制工程基础实践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论文

[摘要]

针对车辆控制工程基础核心课程,设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环节,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施教方法及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形成基于能力培养的“车辆控制工程基础”全新教学方案并取得实效,并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

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能力培养

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通常,课堂主要教学内容相对固定不变,而教学方法则因教师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活因素,同样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新理论的提出或者新成果的获得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紧密相关,任何教学内容的完成都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源泉,直接关系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造性的改革,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抛弃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环节设计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生单独完成与分组完成相结合以及能力重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各种教育教学环节。提出“以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车辆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并初步设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环节如自学环节、专题作业、文献检索与综述、项目设计、小组讨论与交流、研究报告等6大环节,为“车辆控制工程基础”全新教学方案的形成和教学实践提供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为教学环节主体,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环节基础、培养能力为教学环节目标,以每位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学生团队共同提高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任课教师提出若干个选题,让学生以选题为中心,自行收集料把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表达出来。小组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为10人左右,以小组形成的团队来分别完成相对应的选题。

2.各小组学生针对相应的选题进行资料收集,团队讨论。学生围绕选题收集资料,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内部讨论,理清专题的一系列问题:专题的背景意义、针对问题的最新研究现状、解决途径及方法等。

3.学生设计制作专题演讲材料。各小组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内部讨论的结果,制作专题讨论的演讲材料,以PPT及讲义的形式阐述其讨论结果。

4.各组互评、教师点评,评讲深化。在专题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派一名代表演讲,其他同学补充配合,运用PPT向其他学生和教师汇报研究成果,并把此部分按一定的比例作为课程考核的组成部分,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演讲之后,其他小组学生可根据演讲内容提问。全部小组演讲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大家思考专题相关课程难点,鼓励大家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深化理解。

三、教学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评价的主要部分,是得到教学动效果结论的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不仅可以监督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掌控教学实践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地评估基于能力培养的“车辆控制工程基础”的创新型教学方案,我们将采用SEEQ问卷方式进行调查,SEEQ问卷 ( Students .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该问卷包括 9个维度: 教学热情、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学习/价值感、人际和谐、知识宽度、作业/阅读材料、功课量/难度、考试 /评分。 该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强调学生为主体和教学互动。

四、总结

总之,针对“车辆控制工程基础”核心课程,设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环节,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施教方法及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形成基于能力培养的“车辆控制工程基础”全新教学方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生为主体,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生单独完成与分组完成相结合以及能力重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各种教育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程的教学资源,并采用多种学习手段和途径,以自主方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和参与创新活动及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葛文杰.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10).

[2]李进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4).

篇1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

(一)学生专业技能锻炼的平台

实验教学居于中心地位,因为这是国家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实践课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通过实验教学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应用者,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业务平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国内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较好的高校,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南开大学等都较重视实践教学规划和实验室建设。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世格软件合作开发了“世格外贸教学软件”,被国内很多院校引进作为实验课的教学平台;南开大学把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实验课程、理论经济学基础与应用经济学基础实验课程和各专业实验课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94年建成上海第一个文科实验室―――进出口培训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面向学生、上海、全国乃至全球的实验项目,带来频繁的国际交流和国内教研培训活动。这些高校都较重视实训课建设,以及和校外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西门子、方正集团及银行建立了实习基地,推荐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实习。国内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课建设一方面注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另一方面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多途径、多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在实验室完成,主要实验课程有会计学原理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统计学原理模拟实验、ERP综合课程实习、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金融投资模拟实验、外汇交易模拟实习、国际贸易综合实习、市场调研实习,校外实践课程为毕业实习。

(二)完善我院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1.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校内实验课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校外实训实习的业务指导能力。我院实验课和实训课老师多是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熟悉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应加强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课前进行相关培训,熟悉实验实训的具体操作流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派专业教师到当地的外贸企业考察学习或是兼职锻炼,积累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2.重视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关实验室比较完备,提升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在熟悉实验流程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知识水平不一样,在授课方法和侧重点上应因材施教。另外,在实验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并根据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通过校内实验室不能完全锻炼师生实际业务能力,实验室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和交易有局限性,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效果欠佳。我院学生的校外实训只有大四实习,学生忙于毕业论文、找工作,实训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和当地贸易企业、物流企业建立联系,成立实训基地,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时就可以进行实地锻炼,切实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实训基地进行实战锻炼,提高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适应社会需求,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应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篇13: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系统化与实践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系统化与实践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化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体系划分。本论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一定的帮助。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化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体系划分。本课题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各科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找寻其中各学科的共性与关联,充分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递进性和呼应性,通过模块划分对其进行整体的优化整合,建立适合于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化教学体系的教学思路,以达到改善土木工程专业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教学模式

土木工程属于典型的工科专业,教学课程有自己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并不轻松,有的时候会觉得很难,有的时候会觉得很枯燥,这些或许是工科专业课程的共同特点。但是作为教学组织者,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解决这些理由?以往都是从单一课程出发,研究其教学策略或者其他教学环节,可是收效不大。其实,我们可以开阔思路,从大的视野和角度出发,将系统化的思路用于教学组织当中,将我们的教学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所以,从整个教学体系的角度出发,将各门课程关联起来,进行如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化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体系划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各科课程是存在着很多微妙关联的。从共性、关联性到递进性、呼应性,教学研究应该从一个系统化的角度开展,将各科课程融入到一个大的体系中。由此,可以建立一个模块,系统分析各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深思如何进一步将课程优化整合和教学思路改革等理由。

本研究首先将土木工程各科课程按照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模块划分,并且分析各模块中的课程在各教学环节中具备的共性特点,提出适当的教学改革意见。在此基础上,分析土木工程专业上述各模块之间课程的关性联,寻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递进关系,探究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起到加强课程之间呼应关系以及优化整合整体教学过程的作用,从而将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融合成一个大的体系,达到全面改善土木工程专业各学科教学思路的目的。

一、建立土木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并应用于教学

将土木工程各科课程按照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模块划分,从系统化的角度分析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共性、递进性与呼应性,并将其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当中,让学生也从中深刻体会系统化学习的过程。

同一模块平台的课程之间要突出考虑其共性,教师由此抓住教学内容之间的呼应性,并在课堂教学上呈现,对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刺激,让学生从教学中体会到他所学的知识原来是存在一种关联的,也能推动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复习。

不同模块平台的课程之间要突出考虑其递进性,教师更要在课程上对这种递进性的关系进行不断地强调,首先让学生理清自己学习的思路,其次让学生审视自己对前面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某处的知识点不足时,指导其进行知识的补充学习。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考核四个方面充分围绕这种系统化的思路组织教学,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更加充分有针对性,学生本身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二、系统性考虑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践应用

土木工程专业各科课程存在关联和递进关系,教师除了从诸多教学环节考虑系统化教学思路,还要考虑用一种实际性的事物将这一系统进行串连,让整个教学体系系统化的同时充满活性,这种实际性的事物就是教学实践体系,见表1。

教学系统中,实践教学体系确实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体系中的案例库、网络平台、实践基地平台对于课程起到了有力的支撑。针对各个模块,都应该有一部分自己对应的案例,并且将案例充分应用到课堂中,同时最理想的效果是将一个案例应用于不同的课程中,让学生从几个方面对案例进行深思,不仅能吃透案例,而且可以通过这一案例将各课程联系起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体系要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设置,系统化的教学体系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给出了清晰的大框架。从横向课程出发进行共性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考评四方面统筹安排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从纵向课程研究分析,从工程设计、现场施工、造价管理及其他能力方面入手建立系统化的实践体系,并应用于教学系统中。

最后,通过横向、纵向研究成果的合并,让整个教学系统作进一步的升华,既能够形成体系与教学课程,又能有强烈的实际应用性体现贯通,才是最具备实际应用性和考虑全面的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欧青立.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特点与育人[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2).

[2]王中云.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8(3).

[3]林江湧,等.项目教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10).

篇14:动漫设计专业工作室式教学实践与师资培养论文

动漫设计专业工作室式教学实践与师资培养论文

引言

动漫设计产业,即是将以动漫作为主体,对于其完成设计等一系列流程,最后通过产品的形式进行展示和销售,一般这类产业主要以工作室运作模式较多,除了减少投资成本以外,还将运作模式集约化、便捷化。由于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动漫设计专业,但是缺乏实践性是目前普遍教育存在的弊端。特别是对于一些应用性专业来说,更加应该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本文就是基于工作室的动漫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1 “工作室式”教学的意义

“工作室式”教学是专门针对动漫设计专业开展的教学模式,其意义除了提升教学的实践效果以及教学的趣味性以外,也是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行业运作性质,行业的任务制定、方案设计、项目内容等等。同时,利用工作室的环境能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工作状态”,配合更加切实专业的讲解、分析、策划与设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专业技术。而且对于他们在毕业实习期间,能够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工作的完美对接和过渡,避免学生因为初入社会产生紧张心理等等。[1]

2 “工作室式”教学实践

2.1 工作室的用途设定

相对于传统的统一量化教学来说,“工作室式”教学即是一种本质的创新,即体现学生的自主以及教学的灵活。而一般工作室的用途主要是专门用于专业企业生产项目以及策划的开展,即借用场所、设施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势,然后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展开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作用。同时,工作室本身属于一个开放性平台,对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十分有利的,还能方便师生完成研发、项目启动、实地工作策划以及实践工作设计。

2.2 工作室的管理方法

由于本身具有开放性,工作室的管理除了体现出传统管理的约束性以外,还需要体现出管理的自主性,即相对于管理负责人员而言,主要管理责任人需要根据一般教学的设定、教学的规划以及整体的管控入手,同时还需要对整个工作室群体成员进行二级管理,而教学队伍则主要需要规划学习任务、项目目标以及校企合作对象等。此外,工作室团队则需要在管理人员的引导下,完成教学、研究以及合作等主要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范畴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完成项目的'研究与规划,让教学能够更符合服务的理念。

2.3 工作室的教学实践

工作室的教学实践将会比传统教学更具专业化,即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信息详细化。教学则通过相关的平台进行实现,而师生的关系也顺利转变为师徒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会逐渐增加。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根据学校的类型来进行侧重,如专科类院校应当要符合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此外,理论教学除了普及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手段以外,还需要代入一些实践操作,仿真练习以及明确项目的课程。在真正的实习中,则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目前市场行情的有效信息,并对于项目的内容进行探究、剖析、探讨以及策划等操作。教师要进行教学还应当对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方案探讨教学、实践操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以及项目教学等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所学的教学手段能够尽量与目前社会的一些企业密切接触或者合作。

2.4 工作室的教学评估

对于教学评估过程,主要是在学生在工作室环境下以小组配合的方式完成相应的项目,可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评估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作品展览以及综合总评。首先是作品展览评估,教师需要同时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让评估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其次是采用综合总评,方式主要是“自我测评、组间评价、教师总评、客户需求”几种评估相结合,其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善于介绍与分析自己的设计产品,同时将其中的优势和体验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传递给其他学生、教师或者客户,这样也能让工作室环境形成一个积极拼搏的气氛。[2]

3 “工作室式”教学的师资培养

3.1 教师对于“工作室式”教学的作用

“工作室式”教学需要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工作室式”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则需要通过职称、学历、素质几个方面进行切入。但是客观来说,学生在“工作室”式教学中获得的学习效果不明显,但是教师则能在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工作式”教学对于教师的培养价值更加明显。

3.2 强化市场联动,保证教学热情

市场的联动性可以保证目前的教学方法的正确,强化对于市场和行业信息的了解,而教师则可以根据所收集到的市场需求进行项目的选择和方案的制定。同时,教师还能在与市场联系的过程中对比自身教学的不足,并且思考相应的改进策略。唯有市场的刺激,才能够大大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并且提升他们信息收集能力和自我认知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作、策划、编导、制作技术,并逐步了解动漫市场的运作规则和过程,然后分析通过何种教育手段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将人才培养的效果提升到最大程度。另外,强化与市场的联动性可以帮助教师与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以及动漫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网,对于学生毕业的就业也是有效的提升。

3.3 推崇校企合作,全面提升素质

对于很多教师而言,虽然教学能力较强,但往往没有及时了解行业一线信息,所以他们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即除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以外,还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思想。而校企合作则是一种特别合适的方法,首先其与“工作室式”特殊教学目标完全吻合,教师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而企业则是需要寻找符合企业发展的人。而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平台合作。教师通过平台与企业进行协议联系,然后每年定期与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同时企业也能定期发派一些技术人员进入到高校负责经验交流以及教师培训。[3]

4 结束语

“工作室式”教学对于动漫设计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工作室式”是教学面向市场竞争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所以在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了解市场信息和动向。

参考文献:

[1]吴利锋 . 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以长沙师专创意产品研发基地视觉艺术工作室为例[J]. 设计,(02):192-194.

[2]刘咏松,王家骐 . 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180-181.

[3] 梁世磊 . 基于工作室的动漫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02):90.

篇15: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的论文

按照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2.1 课堂实践难以落实

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基础课实践教学如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中穿插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授课是老师单兵作战,往往因人而异,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大部分教师授课依然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没有落实。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实践教学常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程设计等形式,但也存在诸多问题。(1)案例教学:教师事先准备相关案例,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学生先个人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交流,教师总结。但是选择的案例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全面的反映问题、说明问题。(2)情景模拟:指设计某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开展某项活动,比如:模拟公司组建、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市场调查等。往往因缺乏一些条件和学时不足而开展不多。(3)课程设计:虽然有些专业课在理论课教学之外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力度不够,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2.2 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是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阶段学生到企业实习较难的情况下,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也会碰到许多问题。

实验教学大都在实验室教学,经管类实验室基本上是计算机加软件的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教学软件不适用。教学软件的选用是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难点之一,软件开发往往存在滞后现象。购买的软件有时功能不足或者功能过剩,使用起来不太合适。因为软件开发商销售的软件不是针对具体的专业、具体的课程。而且,一旦程序设定,很难更改,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2)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实验课教学教师大都是专业课教师,有的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对购买的软件难以有效利用;而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承担实验课程。从而使得实验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实验课教学效果。(3)实验教材缺乏。教材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没有实验教材,学生就没法有效的、系统的进行实验。目前,适应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材不多,实验实习的教材缺乏。

2.3 现场实践教学困难重重

到公司、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诸多难点。

(1)联系难,由于企业是经济实体,衡量企业的绩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怕干扰生产管理的正常运行,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所以,很难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教师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校外实习也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

(2)学习难,很多实习单位把接纳的实习生当成免费的勤杂工,却未指定专门的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来教学生开展工作,导致实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丧失。

(3)成本高,学生外出实习需要多项费用开支,包括交通费、实习指导教师费用等,如果班级多,学生多,甚至需要现场实习的课程多,则需要的实习经费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学校的实习经费是有限的。

(4)管理难,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的实习都是分散实习,包括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都忙于找工作,很少有人将精力集中在毕业实习上,甚至有的同学随便找个单位应付了事。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难以统一管理,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4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常常脱离企业生产实际

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面广,毕业后在机关、行政、事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工作,尤其大部分学生在工商企业单位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类管理工作。因此,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联系,不只是了解实际工作中各管理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不只是管理上的要求,还包括技术上的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中外管理者在论述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时,都强调不同的管理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在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上,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存在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学计划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技术类课程。

(2)实践环节中的安排、设计与操作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距较远。实习中重管理岗位的安排,轻生产一线的安排;实训中重企业一般管理项目的设计,如企业创建、设计企业CI、设立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等,轻企业现场管理方案的制作与设计;实验中,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理解管理工作,有关的经济背景、社会和文化背景、技术背景、市场信息等条件都是预设的,这与经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少有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因而,容易脱离实际。

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

关于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创意思维对于影视编导的重要意义论文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论文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广播电视发展论文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

新闻班级云南大理社会实践报告的

滥用人力派遣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危害论文

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广播电视学专业实习报告2022-11-03

优秀的论文范文2022-12-17

舞蹈毕业论文范文格式2023-07-13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论文2023-09-12

优秀论文致谢格式2022-08-30

读书笔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2022-04-30

生态环境论文2022-05-06

新闻专业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022-04-30

舞蹈论文2022-12-28

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论文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