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三百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新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医疗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改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医疗改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对于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也不短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构建更加规范有序和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自身管理的首要任务,这对于促进公立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实现自身长远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医疗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分析
新医疗改革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奖罚机制,改变国家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补偿方式,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士安排,积极促进医疗机构投资多元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制度措施。新医疗改革的实施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地改进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整体运转效率。
(二)要求加强对内部的监督管理
新医疗改革背景下,要求公立医院内部经营活动必须合法合规,对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要求更高,这也进一步要求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内部监督管理,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绩效。
(三)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资金资产的管理
资金资产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属于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也同样应该将资金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需要不断完善
造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较弱,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层的内控意识薄弱,在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上,还没有有效的划分权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也不够合理,造成了一些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二)关键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不够严格,货币资金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成本费用控制管理不力,影响了整个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用发挥。
(三)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很多公里医院的内部审计还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没有成立有较强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问责机制也不够健全,造成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解决。
三、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一)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优化上,首先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明确公立医院院长办公会、各临床、医技、行政、物资、附属机构等部门的职责,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应该注重不断地扩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并将内部控制管理活动重点不断向内部决策上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此外,公立医院应该适应新医疗改革的要求,加强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健全与现代医院管理相适应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责、权、利有机结合的运作机制。
(二)加强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更应该突出重点,主要应该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公立医院预算业务的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作好预算的平衡调整,并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确保严格按照计划控制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加强收支业务控制,对公立医院的'各项收入业务严格执行统计稽核,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批审核,确保资金收支的规范准确。强化采购业务控制管理,对采购业务的申请准备、审批复核、招标签约、支付验收等环节严格控制。改进资产管理,对公立医院资产的购入配置、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环节细化要求,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把成本核算作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准性,降低医院各项消耗成本。
(三)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立医院监督管理制度,专项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监督工作,重点检查公立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条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重点对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收支控制、资金流管理等进行审计,通过强化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评审和评价,及时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纠正解决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结束语
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改进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重点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着重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设计,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以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大化,促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
[2]何云,谢志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路径依赖与创新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3]高春明,王星丹,车飞.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财务内控管理之路国[J].会计报,
篇2: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论文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论文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立医院相关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深入的过程。规范性文件制度的出台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者们从控制制度到会计的控制及审计、财务等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研究。雒敏认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院上下要编制一张有效的“安全网”。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对医院营运、偿债和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动态跟踪,从而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适时监控。丁娜提出要使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并达到最好效果必须同时进行财务控制和行政控制。汪建(2011)基于COSO的五个要素来研究医院内部控制,根据我国各类医院存在的现状指出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如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文化建设滞后、制度不完善、风险评估与分析机制不完善等导致内部控制活动存在问题致使医院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冯雁,杨兴宇(2012)基于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重新构建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之中。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中,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在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基础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1.内控环境不健全
医院的决策机制、组织体系、内部审计等要素建设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外部环境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多数医院领导都是由上级政府部门任命,监督缺位;内部环境方面医院领导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其往往形同虚设,对各种风险的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失效源于内部控制环境的恶化。
2.风险评估薄弱
医院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风险评估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找出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寻求解决的策略。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是在全员参与、各部门联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持续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现在医院部门间各自独立,工作中难免存在盲点,很难保证风险点的梳理全面完整。
3.内部评价及信息化应用欠缺
内部评价是医院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内部评价查找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内控中存在的.漏洞及时的纠偏。内部评价工作是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审的设立应当相对独立,保持权威性。医院内审人员大部分都是非本专业出身,人员综合素质低,业务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这些因素都会对内部控制的完善产生影响。内部控制体系平台借助于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把内部控制嵌入到信息系统中,一方面可以增强授权审批执行的刚性约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多数医院领导层对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医院的信息管理水平严重制约了医院管理的效率和决策。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途径
(一)明确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的思路
“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应该是实施医院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思路。公立医院的预算涉及各项经济活动,通过预算这一抓手可以抓住经济活动控制的关键节点,从而实现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而从目前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限定在经济活动范畴这一规定来看,资金管控是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所在。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架构一般应分为业务和组织两个层级。如果只注重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设计,忽视组织层级内部控制的设计,那么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效果就会由于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大打折扣。在组织层级内部控制的设计中,尤其需要关注组织架构和风险评估机制的设计。
(二)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梳理业务流程
在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途径上引入风险管理、流程管理。内部控制作为风险应对的一种手段,实施风险管理,梳理业务流程,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首先,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集业务流程信息,完善业务流程。其次,对单位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医院文化等组织层面进行评估,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再次,评估各流程关键的风险点,加强控制活动,从预算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不同的控制方式、不同的角度对单位的风险进行控制。最后,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流程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点为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
(三)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保障,没有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就会失去约束力。通过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如果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也会形同虚设,难以贯彻执行。
篇3: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逐渐成为了医疗市场的主体,同时也将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医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目的在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
篇4: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论文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其中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公立医院资产安全、经营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以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广大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其中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公立医院资产价值、财务风险较大。公立医院中的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和金额都比较高,并且日常的运营维护费也较高,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也较快,公立医院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政府的财政拨款逐渐减少,公立医院的内部资金并不能满足购买先进设备的需求,因此公立医院在经营中将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需要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来降低财务风险。
(二)公立医院资金流量大。医疗收费是公立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医患在进行结算医疗费用、预付医疗费用的时候大多数采用的是现金支付或者是银行卡的方式,这样每天公立医院就会有较大的货币资金流出流入,同时由于现金涉及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很容易发生短缺、丢失、挪用、被占用等问题,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控制较大的现金流,保证公立医院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三)实现公立医院财务的完整性。公立医院在实际的工作中时常会面临病人欠费、收入漏收等问题,这样都直接影响到了公立医院财务的完整性,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不相容的岗位,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公立医院财务的完整性。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公立医院的管理层都是一些学术带头人、医疗骨干,很少是专业的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缺乏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一些医院的人员简单的将内部控制工作认为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和自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更没有参与到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当中去。同时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环境来看,其内部控制环境比较宽松,大多数采用的是行政指挥的方式,导致了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并不够严格和科学。
(二)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会计控制;另一个是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公立医院经营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内部控制,也就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的公立医院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不利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三)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不足。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内部控制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公立医院都面临着内部控制人员紧缺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公立医院缺乏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投入,内部控制人员并没有得到培训的机会,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技能也就得不到提高,不能够满足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其次公立医院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然而财务部门中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忽视了评估医院的风险,不利于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水平。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从上述情况来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公立医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一)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是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前提,因此公立医院全体上下员工应该树立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首先公立医院的领导者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相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去;其次公立医院的领导者也应该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让全体公立医院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当中去,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全员参与。
(二)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基本前提,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公立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管理职能,公立医院的管理者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是贯穿在单位每个部门和成员当中的,因此内部控制制度要对资金管理、合同签订、投资决策方面加以重视,要根据市场经济变化来调整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水平。同时公立医院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也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应该坚持以下原则:首先,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都应该以遵守国家法律为前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也不例外,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坚持合法性原则,只用在合法性原则的大前提下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审慎性原则。从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都在于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好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就要坚持审慎性的原则,实现审慎性的经营。再次,全面性原则。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必然要涉及到公立医院的各个日常经营的重要环节,因此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负责人必须认识到,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覆盖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要做到最大化的全面性,不能有任何的遗漏之处。
(三)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离不开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人员,公立医院的领导者应该投入较大的精力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上,应该给予内部控制人员培训的机会,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公立医院也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和培训制度,这样才能够较快的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提高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环节是比不可少的,因此公立医院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的水平,首先公立医院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决策不受到部门和领导层的影响,要派遣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而不能简单的由非专业的人员来兼任;其次公立医院也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采用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再次公立医院要充分利用外部监督,通过外部监督来提升自身的内部审计水平,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群众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的,可以对公立医院的日常管理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公立医院的领导者要认识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要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是需要全体公立医院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完成的,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公立医院职工的努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将会得到很好的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海芳.基于风险导向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
[2]高山.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3]王海芳.基于风险导向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以S市立医院为例[N].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篇5:公立医院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分析
医院的经营活动中的各个不同环节,均可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在发生的范围和时间上也都有着不确定性,最终可能会导致医院的经营出现问题,影响经济效益。由于医院审计工作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等其他经济活动资料的合法与真实性,起到监督、防范风险的作用,及时将经济活动引发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也具有合理保证医院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等重要功能。了解被审计医院的内部控制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所以加强公立医院的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就极为重要。
一、公立医院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公立医院的经营现状,通过对公立医院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其中存在不少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的问题
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础。首先问题体现在组织结构以及责任的划分上,公立医院领导多为上级任命,这样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使大部分权利都集中在院长手里,而部门分管的领导权力较小,不利于协调和管理。在应对风险时,集权过大会导致院长的决策风险加大,一旦出现错误,损失严重,再加之权利过大容易产生询私舞弊的行为。再加上会计人员可能为了顺从领导意图办事,为了某些非法目的,有意不按照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不实等问题;其次医院的管理者大部分为学科带头人,对财务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一些医院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对风险的意识普遍不足,责任心不强致使医院出现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
2,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问题之外,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夜巡也存在问题。部分医院内控建立与运行问题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不完善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是制度之间互相矛盾。再者,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各部门之间财务信息难以做到完全公开与共享,致使很多部门的工作划分不清,医院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也只注重自身的管理,与使用科室缺少沟通。
3,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在医院运营过程当中,持续而有效的内部监督有利于发现风险,识别缺陷。但是经过对我国公立医院的现实工作情况的分析,由于医院内部实行院长负责制,容易造成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容易受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干扰。同时,若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性的审计知识,使内部监督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与控制作用,并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二、加强内部监督的策略
优化内控环境。首先应该转变医院领导重医疗轻管理的管理理念,加强会计、审计等部门建设以及专业人员配备,重视审计监督工作,使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不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加强医院管理者财务、审计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各部门人员的素质。医院应创造条件组织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强化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使每个员工都能够自觉按照内部控制的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意识与行为。
三、加强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
医院应结合自身情况,在各个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医院各流程各环节的内部审批制度,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强化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的同时,医院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等各部门之间要互相协作,为领导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加强医院对使用部门信息沟通。
四、加强内部监督
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设立医院经济活动管理目标,并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加强各部门控制监督、检查以及经济问责制度,做好工程建设、采购、基金、往来款项等各类专项项目的审计工作。此外还应对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进行定期检查,并对盘点资产工作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追究责任人并要求及时改正,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过对我国公立医院审计报告的分析,其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问题贯穿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牵涉着各个部门,本文经过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最终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的职能,减少由于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使得医院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玲.试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7)
[2]陈玲娣.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现状思考[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6)
[3]郝玉贵.医院财务报表审计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4)
篇6: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初探论文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初探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务会计的发展,我国的医院内部体系需要更加完善和规范,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然而,我国的许多医院在这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在此,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探索如何完善医院的采取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一、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依据国家关于会计各方面的规定和制度,结合本院经营管理的特点和状况,制定出的使医院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更加完整和规范的制度。通过建立完整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医院的会计工作更加系统和高效,同时也可以提高会计的基础工作的效率。并且有事实证明,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按照制度严格执行,会计的基础工作就会更加扎实,会计工作的作用就会在医院的管理者决策时发挥出来。其基本内容包括: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等共十一项内容。
二、目前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和不足
1.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要把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做得效率高、质量好,需要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许多医院的内部管理都只是走形式,没有真正的管理效果。内部控制人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只能自己来判断和决策,如果长时间下去,会使得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乱套,制约医院的管理和发展。
2.电子化信息建设不完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医院没有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不但使得医院的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使医院的财务工作更准确更高效,然而,医院的信息电子化还在探索阶段,因而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不理想。
3.对审计机构不够重视
根据调查,我国很多医院的审计机构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它们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展开和进行,并且由于受到的重视不够,审计这一工作就由内部的财会工作人员兼管,即使有小部分审计专业人员,他们的专业水平也不够高,财务控制能力不够,因此,医院中的审计工作做得不够,导致财会工作有误差,不准确。
三、如何建立完整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分析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之处,本文在以下列出了几个措施,来对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善。
(1)在新财会制度下來建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根据我国医院的最新财会制度,对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各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调整,在落实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财务会计的信息的准确。
(2)合理调整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是由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和监督等五方面组成的。结合医院的实际状况,对这五个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更完善。
(3)改变医院内部环境,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单位领导要摒弃过去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而应该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重视起来。结合本院实际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院院情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管是院长还是财务科长或者是财务工作人员,层层把关,要坚决杜绝所有的不合理的开支。医院的所有的开支,都应该经过层层审批,最后由院长签字,然后才可以实行这项开支;对于那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重要项目和购买大型的医疗设备,需要开会研究决定;关于卫生材料等其他用品的购买,由各科室写出计划获得批准后,再统一购买,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二,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让会计工作人员与其他人员交流,使他们能够有效分析出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不足和缺陷,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最后,各部门的权利一定要明确。医院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其现金流动频繁且流量比较大,对此要设置专门人员,把每天的的收入汇总,并且一一核对清楚,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
(4)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上文中已经说过审计机构的工作及其重要性,医院没有审计机构是造成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审计机构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检查,可以更好地监督内部控制工作,以保证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执行,同时审计部门可以对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提出一些有效意见和建议。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更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就要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给予审计机构足够的职权,另外,审计机构也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审计机构应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事前审计。
(5)使用网络手段。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使用网络工具,使医院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高效,比如对药品依据不同的标准归类后存在计算机中,更有利于查找。目前,还有很多医院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信息的保存。
(6)控制医院预算。控制预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控制医院的成本。第一,采取措施控制管理费用的使用,可以通过制定一套详细指标来实现这项工作;第二,重视成本的预算,要严格监督医院中各个科室的材料使用情况,做到公开透明;第三,各个科室使用材料要节约。一定要选择专业素质高的人才,之后再对选拔进来的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且要定期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时俱进。
总而言之,在医院实行内部控制体系时,要采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另外,新财会制度已经实行,在此背景下,医院应该分析本院的不足,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将对我国医院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所以建立完善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妥.对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思考.经营者,(2).
2.周海珍.潍坊商业学校收费及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山东大学,2012.
3.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中国外资,2011(15).
4.徐晨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中国集体经济,2012(9).
5.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中国事业单位管理,2012(4).
6.章文芳,杜晓玲,张秀娟.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1(8).
篇7: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研究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提到过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当公立医院需要在新一年购进医疗设备时,要由所需部门在本年年底提出计划,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研究。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购买这一块的要求更加细致,医院要想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完善,离不开一个合理健全的制度约束,所以公立医院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现在国家实行的预算管理原则是“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新一年的预算控制首先要根据上一年度的收支总体情况做出分析判断,根据上一年的业务活动判断今年的财务收入和支出,做到统筹兼顾,努力实现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赤字的情况。有重点、综合的编制预算表,预算完毕后要由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财政部门才会根据预算拨款程序给予财政拨款。所以医院必须要在预算阶段就加强管理,因为当医院年中出现计划调整时,或者国家政策有变化,必须根据必要的程序提出调整计划的文件,再由主管部门批复才能调整。
国家医管中心于开始就规定,公立医院在十万到五十万之间的固定资产可以经由医院管理中心报备,五十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进必须有相关的论证报告。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专用基金是专款专用的项目基金,不可以挪作他用,也就是不能随意改变用途,修购基金提取方式是在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上提取,科目是“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如果固定资产有损坏则不提取。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修购基金全额转入事业基金科目中去,原本的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在此不再使用,折旧问题上与企业的会计处理接近,固定资产的折旧按照年限平均法和工作总量法折旧,无残值。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总结为:“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取,当月减少当月要提取。”并且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下月起不再提折旧,达到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和已经提满折旧还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都不需要再提折旧。公立医院的图书也算作固定资产处理。另外为了延长使用时间需要改扩建的设备的修理后续支出成本按照账面价值入账,日常维护的费用仍按费用处理,事业单位的修理支出仍是在修购基金中列支。
采购管理:五万元以下设备由医院按照要求自行采购,五万元以上设备纳入政府采购中心或国际招标机构实施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招标范围的医疗设备应按规定委托招标采购。
验收、领用管理:验收工作必须及时,尤其是进口设备,必须掌握合同验收与索赔期限,以免因验收不及时造成损失。设备验收应有使用科室、设备管理科室及厂商代表共同参加,进口设备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必须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签字。注意必须有验收报告,表明资产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再入库。
对于医院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应有专人保管,专人使用,无关人员不能上机。大型仪器设备须取得卫生部规定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方能投入使用,使用人员须持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方能进行操作。设备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包括科室设备台账,各台设备的配件附件管理、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大型设备或对临床诊断影响大的设备,发生故障停机时应及时报告院领导,通知医务部门、临床科室停止开单,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篇8:内部控制浅论论文
内部控制浅论论文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指为保护现金和其它资产,检查簿计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的手段和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它国家和组织,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国际上比较典型的定义主要有:
1、1976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审计推荐草案》中指出:“内部控制由组织体制的设计和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的所有协调制度组成,就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取得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和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和及时地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2、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性解释:“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它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3、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从以上三个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各个国家和组织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保证会计信准确可靠、资产安全完整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事实上,这也正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两大动因:企业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和外部审计开展的需要。正如美国会计师协会在其刊物上指出的那样:“(1)企业经营的范围和规模变得非常复杂和广阔,使得管理必须依靠大量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分析资料和报告;(2)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差错,减少发生不合规现象的可能性;(3)审计部门在审计费用的严格限制下,如不依靠客户的内部控制系统,那么对大部分企业进行审计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实行内部控制的原因和所取得的成效,即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性,提高可见信息的准确性,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配合外部审计的开展,也正是我们当前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所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从我国的管理实际出发,认真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外现有先进经验和合理做法,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就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对内部控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特征。
英文control,不仅意指控制,还有管理、核实、检验、调节等含意。而汉语中所指的控制,有检讨或检对之意,即检验事物的实际发展,是否符合预期的状况。据此,我们所指的内部控制,并非是有成文规定的具体制度,而是在单位组织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各种作业程序中,应用内部控制原则、技术、方法,以贯彻实施既定政策。因此,它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
1、全面性。即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组织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它不仅要控制考核财务、会计、资产、人事等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还要进行各种工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2、经常性。即内部控制不是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它涉及各种业务的日常作业与各种管理职能的经常性检查考核。
3、潜在性。即内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与管理活动并不是明显的割裂开来,而是隐藏与融汇在其中。不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均有潜在的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
4、关联性。即企业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管联的,一种控制行为成功与否均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一种控制行为的建立,均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控制的加强、减弱或取消。
三、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作用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2、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的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4、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5、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的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通过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企业普遍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增强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就特别重要。
四、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因此,在具体设计内部控制是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此基本原则下,企业具体设计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即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及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众的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2、协调配合原则。指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能耗,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式定位原则。指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的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充分做到职、责、权、利相结合。岗位规则程式化,有利于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奖罚,能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实行内部控制时,花费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9:内部控制论文
一、引言
自从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SOX)后,内部控制审计倍受关注。我国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4月26日再次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本文从内部控制产生过程中的关于组织行为的线索出发,结合现在内部控制现状研究,分析内部控制实施应当尊重人性。
二、内部控制发展及体现的组织行为内容
现在一般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其中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框架阶段体现出组织行为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开始与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交叉研究,使得行为科学引入企业管理的领域,其强调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以注重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以影响、激励等方式来提高绩效,将满意作为首要目标,生产率作为其次目标,最重要的是认为人是“社会人”的认知基础。这些思想丰富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基于“社会人”假设而采用激励政策,注重内部控制中人际关系的地位,将最大满意度提到与最高生产率比肩的位置。
2.内部控制框架阶段。20世纪末众多管理理论的交叉发展,丰富了内部控制内容。此时的“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人并非不是“经纪人”即为“社会人”,而是“复合人”或“复杂人”,其有不同的需求和需求类型;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而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同时管理也以满意度与生产率不分前后,二者并重为目标。受这种管理思想的影响,内部控制的相应观念也因此改变,控制活动将人际关系与生产管理全部包括在内。
三、现在内部控制现状研究
本文仅就内部控制在我国发展中两个状况进行分析:
1.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台若干涉及内部控制的文件,其后建立内部控制成为众多企业的内部构建之一,但企业在对真正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便纷纷设立内部控制机构,其实施结果可想而知,徒有其表罢了。
2.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设立的内控系统并不完整,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舞弊事项经常发生。这与内部控制最初由内部牵制或会计控制发展丰富起来有根源性原因,对于内部控制的整体理念还缺乏认识,还处于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从组织行为尊重人性的角度展开针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分析。
1.企业。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角度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也并非定要以发展到大公司为目标,企业的危机意识不足,并没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在需求,缺乏动力和主动性。从成本角度来看,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实属“强人所难”,成本与收益不一定相称。例如,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并且业务简单,建立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反而会增加职员的业务量,这与节约成本的追求不符。
固然产生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在是否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这个层次来说,我们应对企业状况予以尊重和考量,不可一刀切,企业作为组织,其发展能力、发展动力等人性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2.管理层。企业的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制度的制定者,企业内部控制同样也无法逾越过那些制定、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行为及其价值观。但当前现实情况是企业高管舞弊已经成为审计的重中之重,财务舞弊、违法违规屡见不鲜。而从管理层人员角度出发,他们的管理理念、对自身在企业的定位、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对企业现状的认识都影响着一些重要问题:他们自身是否赞成建立内控,企业现在是否需要内部控制,应当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因此,在内部控制建立初始,对处于组织领导地位的管理层,其利益和态度是否有考量,其观念是否有进行改进和统一,其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等等,应给与尊重。我们应对管理层的能力、观念、自身利益等方面给予人性化的思考。
3.员工。内部控制的成败自然离不开组织的员工,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有胜任能力、忠诚的员工是提供有效控制的基础。而这些需要在员工的招聘、评价、培训、晋升和奖励办法等各个阶段进行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内控的组成部分并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充分考虑。
著名的 “丰田召回”事件正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曾以“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控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著称的丰田生产方式从80年代开始便是全球典范,却爆发出多起质量问题。丰田过去的成功便是以员工发现问题可停止生产线为基础,一步步改进质量控制得来的,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强调:这次召回问题的背景,是与这些年丰田的增长速度过快,而员工和组织结构的成长跟不上有关,这些年快速的发展使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停下来去思考和做出改进。真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由此可看出内部控制的成功与否同每个员工的关系的至关重要。而相对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态度、其获得的需求满足则镶嵌在内部控制的各环节。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对作为组织基础的员工,是否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对于变革是适合渐进式变革还是突变式变革,是否考虑其需求满足,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等都要从人性角度给予关注。更重要的是提升员工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明白其建议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使员工能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得到自我实现。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内部控制建设应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三层次的需求出发开始。使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首先意识到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需求,继而产生实施动力,并在内部控制实施中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满意感。
对此,提出建议:
(1)提高企业风险意识,使企业全面认识其生存环境充满挑战与风险,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不失为有效的有效手段。
(2)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帮助管理层和员工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需求,首先得到管理层的强烈需求和重视,再将这种观念传达给基层员工,从而建立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欢迎态度。
参考文献:
[1]孙光国,莫冬燕.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新方向:基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J]. 中国注册会计师,,(8).
[2]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 会计研究,,(3).
[3]王虎超.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现状、成因及改进措施[J]. 法制与社会,,(5).
[4]丁瑞玲,王允平.从典型案例分析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J]. 审计研究,,(5).
[5]王缨,杨光.寻找“丰田原点” 丰田生产方式辨[J]. 中外管理,2010,(4).
[6]李雪.会计理论研究。第1版。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92-308页.
[7]施先旺.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其启示[J]. 审计研究,,(6).
篇10:内部控制论文
关注和支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运行,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也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抓住该契机,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升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层次。要加快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促进改善管理转变,深入业务和管理过程,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科学合理性进行调查、测试以及评价。
1.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期准备
1.1理论学习是做好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较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前,应认真学习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4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等文件,将其作为判断和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规范和有效的依据和标准。同时,通过阅读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或书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1.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度和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很广。要达到预期效果,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工作制度和操作手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规范的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内容和各业务循环需关注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控制环节,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除了制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外,还需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测试模板》。《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要明确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的范围、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及报告途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需确定内部控制测试的技术和缺陷标准,包括测试计划、测试工作范围、测试方法、缺陷评价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制方法等。《业务流程测试模板》需在对业务风险描述、现有控制描述的基础上制订需测试的步骤、应抽取的样本及样本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评价和缺陷的分类。《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和《业务流程测试模板》三者结合,可使企业的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应遵循的原则
2.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强调的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涵盖范围应当全面,具体来说,是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和事项。
2.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评价应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着眼于风险,突出重点。因此在制订和实施审计方案、分配审计资源的的过程中,一要坚持风险导向的思路,着重关注那些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高风险领域和风险点:二要坚持重点突出的思路,着重关注那些重要的业务事项和关键的控制环节以及重要的业务单位。
2.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只有在审计工作方案制订、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性,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在实务中,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会影响客观性原则:
(1)内部控制设计部门与审计部门不独立;
(2)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足,依靠印象等因素主观评价:
(3)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
(4)审计人员与内部控制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不能确定最佳的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测试样本选择不合适,等等。
3.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3.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情况,制订审计实施方案。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主要业务模式、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核算、下属企业或投资项目等情况。通过观察作业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了解内部控制的总体环境、各业务循环和管理环节所采取的控制程序与措施。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或修改审计实施方案。
3.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功能性评价和健全性评价,如果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正常,可以作为实质性测试检查的依据。
3.3实施符合性测试。深入企业各业务环节,检查各项制度和流程的设计情况和执行效果。
3.4评价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审计人员对检查到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总结,与国家和主管部门制订的评价标准、规范制度相对照,再结合自己的审计经验验,判断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3.5提交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包括审计评价、存在的缺陷及整改建议等。审计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执行有效的,应给予肯定:对存缺陷的,应与相关部门或人员沟通,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年末,审计部门根据控制缺陷及整改结果,编制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报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
4.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方法
4.1个别访谈法。个别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访谈前应根据审计需要形成访谈提纲,访访谈中应撰写访谈纪要,记录访谈的内容。对于同一问题,应注意不同人员的解释是否相同。
4.2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应尽量扩大对象范围,包括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题目尽量尽量简单易答,如答案尽量为“是”、“不是”,“有”、“没有”等。
4.3穿行测试法。穿行测试是指在内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选取一笔交易作为样本,追踪该交易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表或其他其他经营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即该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以此了解控制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并识别出关键控制。
4.4抽样法。抽样法分为随机抽样和其他抽样。随机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从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其他抽样是指人工任意选取或按某一特定标准从样本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使用抽样法时,一要注意样本库要包含符合测试要求的所有样本,二要确定选取的样本应充分适当。
4.5实地检查法。实地检查法是指使用统一的测试工作表,与实际的业务、财单证进行核对的方法,如实地盘点存货法。
4.6专题讨论法。专题讨论法是指集合有关专业人员就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或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如对于涉及财务、业务、信息技术方面的控制缺陷,就需要召开专题讨论会议,综合各部门的意见,确定整改方案。
4.7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数据分析,评价关注点的方法。可以将企业数据与历史数据、行业标准数据或行业最优数据等进行比较,从而识别异常的区间。
此外,还可以使用观察、重新执行等方法,也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开发检查方法。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较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这并不代表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要,相反,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企业自我完善内控体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控审计制度,探索科学的内控审计方法,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篇11:内部控制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是企业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但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最多的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忽略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在我国企业内外部环境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研究。
1 民营企业现实状况。
在我国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都很相似,在刚成立的前几年发展迅速,过后几年经营状况开始恶化,甚至出现破产、资不抵债,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的很少。
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根据最近几年政府发布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限为3.7年,而国外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限相对较高,其中美国中小企业寿命比我国高出1倍多,欧洲和日本大概高出2倍多。虽然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来推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寿命仍然很短。主要原因是其自身原因,有着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经营恶化。因此,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家族式经营。
家族式经营是我国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经营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的创立者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大多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全凭个人的经验和个人兴趣爱好做决策,公司的股份基本上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高级管理层也由家族成员担任,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即使有董事会,成员大多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常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其组织结构缺乏规范性,没有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标准,考评受到家族关系的影响,没有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有些奖励无法兑现、对家族内员工犯了错,惩治措施也落不到实处。
很多民营企业没有设立清晰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职责划分不清楚,为了节约成本,让家族里的人同时兼任多个岗位工作。一人多职虽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实则存在内部重大控制缺陷,很容易导致隐瞒资产和财务舞弊行为,这种模式将会束缚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难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2.2 高层管理者文化水平低。
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中,其创立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公司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也很少。然而,这并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公司管理者缺乏不断学习的精神才是关键所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不了解,知识更新已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更不要说将这些管理理念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的缺失直接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般缺乏创新精神,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利润问题,重视短期利益,对于企业其他方面,如内部管理等,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新的发展方向。
2.3 规模较小,缺乏企业文化。
民营中小企业在创立时,规模普遍较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占据有利地位,规模过小,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在遇到风险时,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民营中小企业的存在年限一般较短,缺乏相应的文化积淀,在遇见危机时,其风险应对能力较弱,中小民营企业很少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很多都是生搬硬套一些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公司管理层也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当遇到突发问题时,公司员工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培训方面,新进员工除了上岗前业务知识培训以外,为了节约成本,之后再没有培训机会,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4 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措施。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虚指标,不像利润指标那么实在。企业的管理者也普遍认为公司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必要,缺乏对风险评估的正确认识,公司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当企业有风险时,多数管理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而不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分析。对于已经存在的风险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任其发展,长此以往,公司将面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民营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在判断风险时只需识别企业的内部风险,从而忽略了外部风险。
3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树立现代企业价值理念。
民营中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树立现代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高层管理者也应适当转变观念意识,逐渐改变现有陈旧的经营模式,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现有家族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一些职业经理人进入管理层,要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职业经理人,让其有一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明确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能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相分离,使员工熟悉企业的这些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要求员工在业务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使他们之间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对于接班人从自己的`家族中选拔,还是选择职业经理人,应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根据他们的自身能力和素质来选拔,看是否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3.2 拓宽管理者眼界。
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管理者眼界要开阔,要有很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可以准确把握公司发展的大方向,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决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建议对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应当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定期参加一些培训,并经常关注时事热点,及时把握经济市场趋势,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使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适当的减少,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就会有保障。
3.3 注重企业文化的树立、弘扬与传承。
企业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行为特征、精神面貌和人际交往的动态体现。企业文化对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约束员工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指引作用。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经营理念基础之上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企业文化也不同。企业文化的设立应与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营目标、业务目标相协调,企业文化树立和弘扬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树立起属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
3.4 建立风险防范系统。
建立风险防范系统是企业的有效保障措施,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可以使企业在危机发生以前,就能够预测到风险的存在,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将风险降到最低。公司管理层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加大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民营企业更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经营环境和规模等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系统,防微杜渐,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利用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出民营企业今后将会面临的风险以及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并发现整个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中隐藏的风险和问题,及时将这些数据报告给管理者,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4 结语。
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将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虽然在逐步改善,但内部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民营企业要想健康发展,需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茶红云。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
[2] 陈新屋。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9)。
[3] 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1(8)。
[4] 李芸达。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落实途径与措施[J].科学经济社会,(12)。
篇12:会计信息体系内部控制路径研讨论文
会计信息体系内部控制路径研讨论文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着手建立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的财务软件自身都控制功能,在实践中要充分运用。如权限管理,利用会计人员间的不同分工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进行互相监督、互相牵制。操作权限控制是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预先设定的,是按照不同的业务分工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进行的管理和控制。不同的管理级别或不同层次的操作权限应采用不同的资格确认方法。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级管理权限,负责制度的`制定、操作员的设置、权限的授予、操作密码的设定等权限。要保证这些控制功能的有效执行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要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1、一般控制由下面几个方面组成:
(1)组织和管理上的控制企业首先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如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或人员。在管理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如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维护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凭证稽核制度、档案备份制度等。
(2)开发上的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设计要合理,设计不合理的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有非常严密的控制措施,实施也会无效,也就是说会计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开发软件是否合理,因此要加强软件开发的控制。在系统开发前,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内审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参与系统控制功能设计;在系统测试阶段,要按照测试标准进行严格测试。做好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新旧系统需并行运行至少三个月。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控制,硬件环境是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会计数据处理的基础,设备的配置和质量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结果的可靠性。所以,硬件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防盗等防范工作。并且要定期查毒、杀毒,避免病毒损坏软硬件,造成数据丢失。
(4)操作上的控制在计算机的接触上要建立密码制度,管理员密码由专人设置和保管,不可公开;会计人员密码自行设置,自行保管。并且密码不应只用数字和字母。
(5)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对于存储数据的光盘或磁盘要有专人负责,在保管存放上要便于资料的调用,可以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进行标号。数据的修改或更新要有授权,未经批准或不符合批准权限的不得更正,保证数据的修改更新要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以免重要数据丢失或破坏。
2、应用控制由下面几个方面组成:
(1)数据输入控制数据输入控制要保证输入的数据经过授权和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数据输入的控制均作了严格的规定,有效的保证了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2)数据通讯控制企业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例如每次数据传输时都要有时间、日期、记号。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受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回去等等。
(3)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有效性和可靠性控制,该项控制与手工财务数据处理不同,在会计信息系统性,原始数据的录入时关键,录入的原始数据无误,处理结果一般不会出现差错。在数据处理中要注意按照恰当的程序执行,为明确责任要保证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签字。
(4)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控制首先要确认数据的输出是否得到授权;其次要保证输出与输入数据的一致性;三是要评价输出数据的相关性,即输出的数据要满足使用使用者的需要。
总之,实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的企业要加强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好坏关系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企业财务会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时代性、特殊性的,我们不但要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且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篇13: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建设分析论文
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建设分析论文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和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建立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之上,通过软件和数据库技术,打破了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把企业财务和业务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体化智能平台。在内部控制上,会计信息系统虽然遵循了手工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大多基本原则,但由于程序控制替代了人工控制,其控制范围更广,要求更为严格,管理也更加智能,从而体现出有别于原始手工系统控制的显著特点。
1.控制对象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设备(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网络设备、打印机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企业ERP软件)三大部分组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除了原始会计系统中的人员、岗位、职责、流程之外,又增加了信息化设备以及应用软件及自动化流程。
2.财务业务一体化
整个信息系统的融合,把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整合到了一起,使其摆脱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企业整个财务和经济业务交织成一体。
3.管理模式扁平化
依托于高速的网络和计算机处理速度,财务主管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实时管理和在线管理,安排和部署无缝衔接,沟通和交流近在咫尺。会计电算化大大减轻了财务核算工作的强度,使会计管理职能可以相对集中到更高层次,使管理层次呈现扁平化。
4.业务过程数字化
首先,不同于手工会计记账,会计信息系统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全部以数字形式存储。其次,除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外,会计的其他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再次,会计业务中的好多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不用进行人为干预,就能自动处理数据,进行记账,生成报表。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建设
1.企业内控管理意识不到位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在4月26日由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发布的,连同以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要求自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率先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几年来,虽然也有非上市公司开始逐渐实施,但也只停留在纸面上,企业本身内控意识并不是很强。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更多的是把工作职能下放到相关部门,例如财务部门或者信息化部门,而上层没有整体管控,造成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部门间相互扯皮,互相推诿。所以要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真正起到作用,第一要务就是企业领导决策层必须重视和正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其执行力,这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信息化系统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的,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就成为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健全用户认证及系统准入制度,加强对用户名及密码的管理,防止用户仿冒登陆,同时加密业务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其次,实行内外网安全隔离措施,从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时,进行更加严格的身份和设备验证,确保内部网络不被外部入侵。第三,建立信息设备专人负责制,定期对设备进行轮检,对系统进行漏洞安全检查,对核心设备和网络建立容灾备份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信息设备对业务的影响。第四,强化软件采购制度,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采购软件,同时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会计信息化系统运作效率。
3.会计处理差错被忽略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在人们的意识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意识:不会出错。但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处理数据,一旦在数据输入或定制化处理时产生错误,那么和他相关的流程都会出错,并且不易察觉,最终会造成整体财务数据失真或错误。例如,在制作记账凭证录入数据时,如果重复录入,就会导致从会计科目到报表全部出错。所以,在会计关键环节,比如原始数据录入环节、会计凭证审核环节,月末会计科目自动转账环节,会计报表生成环节等其他关键性环节,不能只依赖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必须进行人工介入,以防止人为数据出错造成会计报告失真或者错误。
4.职权分离落实不到位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很多流程都是计算机自动智能处理的,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很多岗位可以精简和合并,手续也可进行简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授权被合并到某个人身上,如果授权不合理,就会给舞弊和欺诈创造条件。为此,人员职能必须适当分工,明确每个岗位的指责,防止对处理过程的权限滥用。
5.缺少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企业来讲,一般主要将风险应对放在关键业务上,比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等,对于信息系统的风险应对,则相应欠缺。企业应该把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解,按可控程度、可接受损失程度、关键与否等标准进行分类,把分解后的各种指标按风险管控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建立起识别标准和应对措施。此外还应建立风险级别升级机制,当发现产生的风险不能及时排除和化解时,应将其风险级别进行提升,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发现企业重要数据有被拷贝的痕迹,风险级别为普通,在经过规定时间的调查后未查出拷贝者,应将其风险级别升级,提升到重要级,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总之,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堵塞其漏洞,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上,一定要抓住关键点,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体系,以保证信息系统同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的独立性,使会计信息系统做到建有所值,投有所用。
篇1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论文欣赏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论文欣赏
内部控制是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它的内容和定义随着现代经济管理技术的进步和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展而日益丰富。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靠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保证经营的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信性、法律规制的遵循性;实现控制目标的五个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与评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这些先进内控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内部控制框架》十三项原则,为各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定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在4月公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指出: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涵盖各项业务活动、涉及内部各级机构、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指引》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防范经营风险;第二层次是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经营环节的规范;第三层次是为实现经营目标和经营效益提供合理保证。
银行内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银行业务部门、内审部门、中央银行和外部审计机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系列银行内部控制失效导致银行经营失败或陷入困境的案件震惊了金融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近期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战略主要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
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在各个岗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上建立严格而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应该建立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核查制度,因为每一个环节在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对上一个环节的检查。
2.制定发展目标和方向。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合法、合规、稳健的要求制定明确的经营方针,各部门和分支机构都应该围绕整体的.经营方针来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以实现整体的经营利益。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应建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坚持资金营运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3.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范岗位管理措施。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要靠要靠各个岗位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推行内部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定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实施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同时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4.实施部门岗位职责的适当分离。职责分离是内部控制独立性的基本要求,能够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尽其职,也符合巴塞尔有效核心监管原则中“职能分离”的目标。商业银行要切实实施有价证券的保管与帐务处理相分离、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相分离、资金交易业务授权审批与具体经办相分离、信用的受理发放与审查管理相分离、损失确认与核销相分离、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技术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员、会计人员相分离。
5.实现合理的授权分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是由各级管理人员和在岗人员完成的,赋予各级人员合理的权限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和保证。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各自经营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分级分口”管理和“授权有限”的管理制度。各级管理人员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按所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并对各自职责范围的工作负责。
6.建立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指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的一种不间断的连续检查制度,即每一个环节在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也是对上一环节工作准确性的核查,它不同于独立的事后内部稽核或审计。实施业务过程中的相互核查制度,可以减少工作差错、防弊堵漏,保证资产和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7.构建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料是业务过程的全纪录,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重要凭证,对这些资料进行安全保管、甚至对某些重要的合同、文件副本进行保管,是业务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全面、真实、及时地记载每一笔经济业务,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各种业务资料的档案,确保内控行为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8.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早期预知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隐情,防患于未然。商业银行应围绕经营行为、业务管理、风险防范、资产安全建立定期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资金运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定期实物盘点、各种账证账表的核对制度以及业务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制度,从而把业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9.建立有效的应急措施。商业银行应对重要岗位和营业网点制定明确的应急措施,保证业务的持续进行。应急措施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内外部因素,依次设定具体的应变步骤。当商业银行遇到断电、失火、抢劫等紧急情况时,各个岗位人员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和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和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
10.确保内部稽核制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稽核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各项业务提出内部控制的建议、检查和评价各有关部门内部控制的情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稽核检查、建议对违反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分和处理。
参考文献:
[1]蒋建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宋良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职责分离审计制度
[论文摘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本质功能,而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功能的深刻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十大战略,为大幅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绩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借鉴。
篇15: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推动,我国各个企业管理经营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显著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并被人们重视。特别是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着手从内部控制的层面促进自身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展开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问题并付出行动。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1.内部控制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开展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以内部控制为工具配置单位资产,这样可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运用账目的准确性核算资产完整度的合法性。在这些工作严密开展的过程中,资产验收、获得以及清查等多个程序都会得到有效控制。这样内部控制工作体系的作用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现如今,上级财政部门、社会公众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资产使用效率的高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止舞弊、开源节流、降低成本。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为例,该单位可以以自身资产管理现状为基础构建起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管理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引导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做好分工,认清自己的职责,并且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会比较容易,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系统化。此外,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资产预算管理控制属于重要的构成因素,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时,要尝试将内部控制的方式和手段运用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使各项事务活动都在规则中有效运行,防止舞弊、提高效率。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下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工作中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上级管理机构在统一性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一般而言,这个机构是由政府的财政部门和政府国资部门管理,只是各个地区行政事业单位最终归谁管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种情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所以沟通、协调工作的难度就会上升,面对这种情况还坚持一致性,终究不利于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仔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对于资产管理的问题,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还是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提不起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部门能够意识到通过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解决混乱的现状。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单位的管理者面对调整任职的问题时,存在对资产使用与处置审查过于放松的情况,涉及资产移交等一系列问题时的规定非常模糊。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只局限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同时,现在形势下各单位人手紧缺,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会成立管理固定资产的专门部分,大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压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比较完善,但实物管理相对薄弱。尤其是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意识,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转移、损毁等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来约束,致使固定资产账物不实的情况普遍存在。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较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上升水平还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已经有许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只是改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范围也要不断增大。实际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因素比较多,众多因素影响该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管理机制工作的积极性。简而言之,我们作为该单位工作人员,需要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资产卡片账和资产明细账,并且还存在一部分账实不相符的问题,非常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领用和报废登记台账方面存在漏洞,或者是登记时只记录经费的支出情况,忽视资产的增加等问题。同时,还存在一部分单位直接将资产挂在账外的现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涉及接受捐赠资产的问题,但是对这部门资产往往账目手续不全,无法弄清楚实际资产的价值到底是多少,甚至有一部分单位完全不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定期盘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资产的完整,引起资产流失。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1.针对管理人员展开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比之前更为完善,时代的发展提升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想要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合适的管理者,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紧跟时代步伐,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员工现状,针对管理人员展开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不断拓宽管理人员的视野,仔细学习、研究当下的政策法规,树立一些先进的榜样,促进大家共同进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管理方式已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在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会应用许多新设备,对于这些新的学习内容,管理人员要坚持积极、主动的姿态,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2.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现有的资产核算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现有的资产核算制度。第一,关于折旧方案的完善。通常单位收到固定资产之后就要结合实际要求展开折旧处理工作,这样的处理方式和企业之间有相似之处,使用资产之后,不论其是否长期使用,在发展过程中资产都会出现不同的折损,随之固定资产价值也会受一定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同样是价值减少的表现。第二,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清查机制。工作人员在清查、判断资产时,要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参照,通过相关指标对固定资产的价值作出反映,经过良好的清理工作之后就是固定资产的实际净值。
3.重视并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如今,时代处于变化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过程同样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正确反映这种变化,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定期、定时报告的规范制度,并且还要以积极的姿态运用各种收编新业务的风险评估方法。整个分析应该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下设的各个部门中,包括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管理的全面性和充分性都能得以提升,并且一些隐性问题能够较为容易被发现,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能及时作出调整,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四、结语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各方面都较为顺利,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支持和付出,其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以顺利的姿态进行下去,会对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进度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内部资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了全面发挥这笔财富的作用,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相关人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要能够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其概念和重要性、问题以及管理应对策略,只有立足于内部控制角度研究资产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措施,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唐晓.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研究[J].经营管理者,(30):363.
[2]孟献霞.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6(12):227.
[3]龚珂青.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会计师,2016(6):52-53.
[4]刘海鹏.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30):142-143.
篇16:酒店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论文
4.1、 B酒店基本情况介绍。
4.1.1. B酒店情况简介。
B酒店是一家拥有二百余间客房的中档精品型涉外酒店,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旗下的一级子公司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饭店创业于1988年,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亲自为饭店提名。作为中信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投资建立的中档涉外酒店,B酒店一度与中信国际大厦、中信京城大厦并誉为中信集团20世纪末在首都北京的三大作品。
酒店下设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销售部、财务部、工程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保卫部等部门,拥有员工150余人。饭店定位为精品酒店,由于建筑规模等原因并未设置游泳池、SPA、健身中心等康体娱乐设施,商务中心也由前厅部代为运营。酒店大堂设有咖啡吧、西餐吧,提供180余个自助早餐餐位,但未设置单独的中餐厅,午间提供商务自助午餐,晚间不设自助餐仅限客人零点,并由服务员送至客房。此外,饭店另有两间设备较为齐全的中小型多功能会议厅和能接待百人左右规模婚宴的宴会厅,会议厅的场地空间可供企业举办产品发布会。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住店客人营造远离都市喧嚣的独特体验,酒店在庭院设置独立的咖啡吧营业区,充分体现商务精品酒店的经营特色,客人可在此享用精致茶点、咖啡甜点套餐与会议茶歇。
4.1.2、 B酒店的组织结构。
酒店内部控制体系设置合理与否与酒店的组织结构联系紧密。案例酒店B酒店的组织结构采取直线职能制,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各部门经理对专项业务负责,并向总经理汇报工作。酒店员工岗位职级的划分按照酒店业务的前台、中台、后台属性结合各部门的职能划分。酒店日常业务经营的最高领导决策者是总经理,其主管饭店人事大权,直接任命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财务部等核心部门的一把手,也对饭店内部控制的整体负责,把控每一个重要环节。由于B酒店是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岗位设置方面较为臃肿,饭店在总经理职位以下设置三名副总经理,在副总经理级别之下才是酒店基层部门正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总监、经理、副经理、经理助理、主管、管理培训生。其中,人力资源部、餐饮部、行政总厨、客房部、销售部、财务部、工程部、保安部为平级的八个部门。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饭店员工的招聘与劳资培训相关事务,还要保障酒店员工食堂的正常运转。餐饮部主管酒店咖啡吧、中西餐餐厅及宴会活动。行政总厨一职与餐饮部经理平级,行政总厨是饭店后厨的管理者,对饭店的菜系、口味、成本负责。客房部主管酒店客房、布草房及洗涤相关设备。销售部负责公关企划、与OTA线上线下渠道的对接、与企业大客户的往来拜访。因饭店规模较小,财务部除了负责财务相关工作,还兼管采购及经营成本控制工作。酒店工程部负责锅炉房的管理以及酒店相关设备的定期更换与维修。酒店保安部则全权管理安保队伍的日常巡逻及监控室的24小时运行。
国有企业职级、职等的设置繁杂,但是岗位设置与分工较为分明,各岗位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基本原则并未改变,这对酒店内部控制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当然,国有企业领导任人唯亲,因人设岗现象,较私有企业更加普遍,此外,国有企业的组织活力、运营效率、市场嗅觉灵敏度与私营企业亦有一定的差距,在设置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时,需要依托更加强力的执行力,以期打破内部控制系统的推进与监督过程中的种种阻力。
4.1.3、B酒店经营情况及财务简要分析。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运营分析的一部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笔者调阅案例酒店B酒店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其资产主要为固定资产、应收账款、预付款项,没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七成。固定资产的高占比虽然是酒店行业的普遍现象,但也反映出酒店经营者习惯重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装潢方面。不少四、五星级酒店不惜花费高昂的资金成本,在大堂、客房等硬件设施反复投入,并未意识到酒店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从酒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算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条件再好,若忽略客用品质量与服务品质,就不会带给客户满意的体验,网上舆论、口碑也不会太理想。酒店流动资产占比不足四分之一也揭示了这个问题,对饭店经营是不利的。研究调取B酒店流动资产的组成与比重表可以看出,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完成比例预付款项。应收账款比例过大也意味着酒店企业现金流即流动资金并不宽松。手头占用大量资金,容易致使企业经营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此外,酒店的资产负债率将近五分之一,说明酒店的财务风险较小,没有外部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酒店融资渠道不足。为了减轻流动资金的短缺、资金周转的问题。国有酒店财务经理应该考虑并善用外部借款。
案例酒店的利润表显示酒店自已连续数年出现亏损,亏损总额大约为500万元。
酒店收入日渐萎缩的原因离不开酒店行业大背景不景气,但是酒店营业收入即使维持在一流的水平,仍然抵不住酒店的营业成本攀升的事实。因案例酒店是典型的老式国营饭店,其客房收入占酒店营业总收入的比重的七到八成,餐饮收入占比仅为两成,娱乐收入几乎为零,其他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故酒店的营业收入中客房收入占比最大,且为表现为该饭店的支柱性收入,说明酒店盈利能力堪忧。从中长期发展战略来看,酒店经营者需要考虑是否在餐饮和娱乐项目方面增加投入以期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扩大利润增长空间。根据行业内的经营数据,正常经营的酒店客房收入与餐饮收入的比例应该控制在3:1,案例酒店餐饮收入占比极低,其中西餐厅的利用率极低,经营者应该考虑盘活中西餐厅,同时注重提升咖啡吧的经营业绩。至于康体娱乐方面的收入近乎为0,系酒店硬件资源有限导致。当酒店经营业态完善之后,管理者应该从降低总体经营成本费用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增加盈利空间。特别要责成财务部门定期分析年度及月度酒店营业总成本的构成及比重,摸清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成本、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费用占酒店营业总成本的比重。如果发现营业成本占总成本构成比重较大,则表明在餐饮或客房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较大而产出较低。若显示酒店营销管理费用占比较高甚至高于行业内平均水平,则表明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还有较大的操作空间,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降低酒店的经营管理成本消耗。可见,财务分析与内控关系紧密,作为内控的措施之一,财务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对比、检验内控成果,揭示内控的主要控制节点,同时内控亦能为财务分析提供一定的保障。酒店经营者应当努力改善财务分析在内控中的应用,以期实现财务分析与内控的互动水平的提高,运用合理的内部管理及控制系统,加强对酒店销售资金、应收账款、成本费用等环节的内部控制,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经营业绩提升。
4.2、 B酒店内部控制现状。
案例酒店B酒店一直在探索适合其自身情况的的内部控制,调研并确立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控制方法。基于对我国酒店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行业经营特点的通盘考虑,充分借鉴行业内已被广泛认可的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能够印证酒店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应该包含内部控制环境、风险控制、业务活动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监督这五大构成要素。
4.2.1 B酒店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环境的好坏。内部控制环境作为能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不容内部环境建设缺位。
对于非上市的中小型酒店的代表,即案例酒店B酒店,其一线基层员工数量较多且文化水平较低。酒店管理层为了从上到下贯彻良好的控制理念,在酒店的内部控制环境的设计程序上着重强化企业员工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在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甚至董事会的能动作用,努力提升企业管理层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经营决策透明度,对优秀员工及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想方设法留住优秀员工,并对员工职业发展与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与物质奖励,采取能者上,弱者退,能进能退的人力资源政策,在企业发展的必要节点,尝试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2)风险防范。
①经营风险。
B酒店针对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加强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工作。其中,酒店公共财产损失的风险分为非人为因素风险与人为因素风险。针对后者,酒店的安保部门为食堂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定期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意识。酒店保卫部还要求中控室员工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必须熟悉酒店消防栓等消防工具的分布,定期进行自查回顾与实操演练,最大程度地减少酒店经营的隐患。此外,酒店对资产折旧风险进行防范,要求酒店工程部出台预防检修制度,甚至利用先进的设备检修仪器对登记在案的设备进行定期巡检,譬如酒店餐厅的冰箱、榨汁机、咖啡机等等。
对于一些贵重设备,则通过向相应的保险公司投保来实现对可能发生的因机械故障影响到正常经营而造成的风险的转移。
②责任类风险酒店企业在经营中最头疼的莫过于五花八门的责任类风险。
客人在住店期间发生财务损失或人身伤害的责任风险是可以避免的,需要酒店运营方根据经验提前加以防范。譬如,为了防止客人在刚刚完成洗地、抛光作业的公共空间跌倒,必须要求酒店服务员在醒目位置设置防滑提示。酒店还有责任要求租赁商家包括但不限于承包的商务中心、美容美发、小卖部等经营者与酒店一起投保公众责任险。
酒店企业还需对自己的员工发生的工伤及职业病承担相应的风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的要求,企业需要提供给员工安全的工作环境;对风险较大的岗位进行定期的规范操作培训,尽可能减少工伤事故;统计备案全员职业病的发生概率,对于经营业绩尚可的酒店企业,还可投保雇主责任险,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等等。酒店企业除了对住店客人与自己的员工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之外,面对上述两个群体之外的第三者的人身伤害与财务损失也负有赔偿责任。
③酒店销售环节面临的风险。
酒店在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风险,酒店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辅助决策,培养市场部、销售部门人员的市场敏锐度,动态追踪行业内的竞争对手,采取动态灵活的客房定价标准,运用行业内先进的收银管理软件,力争酒店收入最大化。同时在不影响酒店盈利能力的前提下,适当的调整市场营销策略,选择优势渠道进行推广宣传,与受众目标群体契合度高的广告媒体渠道形成长期的合作,从而实现酒店市场费用的投放精准与产出最大化。
④IT信息系统故障与数据丢失的风险。
酒店安保部门需要24小时监控机房,对于外力因素,譬如酒店计算机机房周边不能有安全隐患、火灾隐患或者盗窃隐患。酒店通过投保计算机故障险来分担、转移部分风险。案例酒店从上到下,推行全员提高系统安全防范意识,公司还专门聘请在酒店安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⑤公关危机。
酒店建立全权负责应急预案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队伍,明确相关责任人在处理有可能面对危机时的权责,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行事却又不失灵活机动性,从而降低公关危机对酒店造成的影响。
(3)业务活动控制。
B酒店主要业务活动包括餐饮、客房、财务、采购、人事、工程等等。上述业务活动以及其细化后的要素均被收录进酒店企业的业务活动控制体系。从酒店贯彻执行规范化的业务活动控制体系的角度出发,明确上述业务活动的控制原则、目的、要点以及实施控制的相关责任人与监督人,同时还要得到参与人员的理解与重视,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得到贯彻落实。
(4)信息系统控制。
B酒店利用现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经营数据库,安全、高效、准确地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反馈相关信息,在集成化协作办公的基础上,实现了中信集团系统内酒店与度假村高层集中管理、快速应变的机制,尽可能地降低酒店的运营成本,提升管理与决策效率。
(5)内部控制的监督。
B酒店管理层通过设计长效机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质量形成监督,准确识别内部控制系统效力是否达到预期,预测风险并发出警告。
4.2.2、 B酒店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案例酒店的主要经营业务是客房的出租以及餐饮服务。涉及上述业务的酒店前厅部、餐饮部在经营中会频繁地与现金支取及贮存、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控制节点打交道。此外,该酒店的中、后台部门譬如人力资源部、计财部也会面临工资结算、固定资产盘存、有价证券管理等控制问题。案例酒店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现状如下:
(1)现金控制。
在酒店经营过程中,现金属于资产中最容易受到侵害的部分,因此加强现金控制意义重大。案例酒店B酒店关于现金内部控制的程序规定:只有经酒店财务经理签字授权的银行账目支票才有效力。分管签发支票或现金交易的酒店财务部门员工,不能插手调节银行账户相关的工作。不定期审查银行账户调节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记录书写的签名与背书,切实做到核查员与现金保管员职务分离。对于前厅部门的日常备用金,则交由酒店财务部非现金控制岗位的专人定期核算。
①现金收入。
案例酒店B酒店对外经营的服务项目较多,商品价格差异较大,造成日常计价工作量大。现金收入控制涉及酒店服务员、餐厅收银员、商务中心客服专员等多个岗位,出差错的概率较高,因此饭店对现金收入的内部控制程序规定:
处理收到的支票,须按规定作限制性背书且不得与其他现金收入混合,出纳员每日必须做到钱款安全存入银行指定账户,防止现金收入被转移挪作他用或意外丢失。
②现金支付。
案例酒店B酒店规定在现金支付环节除了小额备用金外一律通过支票进行支付。支票必须事先做好编号并使用饭店统一购置的支票保护器记录金额。任何空白或有涂改的支票均按作废处理,同还要除去签名线,以防被二次利用。
在支票被签字确认的环节,其他能够证明现金支付的`单据,包括但不限于发票、收据均要在现场盖上“付讫”印章,以证明被当场勾销。
(2)应收账款。
案例酒店B酒店为了做好对应收账款的控制,特规定:凡是归为允诺付款的项目收到的现金收入均应按照控制规定过账到酒店的应收账款账户,以防止这类收入被错误地划入支付账户,且过账总额控制人员与过账经手人员实行职务分离,从而达到对酒店营业收入与收款的严密控制。
(3)应付账款。
案例酒店B酒店对应付账款实施内部控制要求:发票不经采购人员手中直接交由应付账款部门核收。另据酒店的发票管理办法,定期审查发票是否存在期限或折扣问题。不定期审核发票凭单登记信息与订货单上面记载的相关信息。
检查发票的人员还要在发票底部签名留痕。此外,为保持与供货商的良好关系,酒店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做到及时向供应商付款。
(4)采购与收货。
酒店通常采购频次较高,且餐厅的食品原料中容易变质的成分较多,导致酒店企业的采购控制程序需要加强。案例酒店B酒店采购环节涉及的物资品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酒店客房内的布草、餐厅涉及的酒水与食品,以及前台商务中心集中购买的日常办公用品,采购面儿很广,且采购频繁,批次很多。为此特制定采购程序:首先加强采购控制,提前统计好每次的采购数量,同时做到在采购工作范围的职责内有专职人员按照批准的工单实施采购,采购完成后需要注意对采购的货品仔细检查。酒店在收货后及时编制相应报告,并与卖方出具的发票作对照检查。
(5)工资。
案例酒店B酒店规定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工资的计算与发放。酒店企业日常支出的最大费用就是工资款项,从严控制薪资管理非常重要。案例酒店要求正式职工的工资发放流程须经过工资发放专员反复核对,包括但不限于当月员工聘用数、离职人员数、工资总数额、按人头工作总小时数、加班总小时数,并编制相应的工资单,签署工资支票,调节银行的工资账户。对于酒店中的临时工、小时工、学生工(薪资标准执行所在城市的学生档),薪资发放专员需确认其出勤日数、工作时长,法定假日双薪甚至是三薪的时长,并得到当事人与用工部门主管的双方确认。酒店的工资编制程序还要求对缺勤请病假或事假的员工,保留未支付的工资支票。待其复岗后在指定时间内交付或经请示上级后启动特殊程序处理。
(6)存货。
同国内大多数酒店系列一样,案例酒店B酒店的存货管理难度较大,因其存货品种种类多,库房空间局促,厨房半成品、生鲜采购较多,各类货品的保质期长短不一等问题,促使案例酒店不断加强存货的管理,特别规定:会计部门员工必须保存存货的记录。将会计人员与仓库管理员的职务分离,经手送货就不插手存货的记录工作,反之亦然。公司另设专人专岗定期对存货进行盘存清点。酒店还要求仓库管理员尽量克服库房使用空间有限等问题,对重要存货的空间配锁,以防酒店住客误入贮存区。此外,该酒店还很重视食品卫生,为降低临期食品变质的风险,对特殊食材采取存货差异计算方法,使得仓库管理员能够精确掌握食材的保质期,减少相应的经济损失。
(7)固定资产。
案例酒店B酒店的资产管理程序充分考虑了饭店资产流动性较弱,且固定资产在饭店总资产中占比比较高的客观现状,规定酒店购买添置固定资产的权限一律通过董事会或管理层签发决定并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建立排序,通过该机制以便有条不紊地计算出每项新添置固定资产的成本。指派资产保管员配合与会计记录有关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实物盘查,并将购买记录与所添置的设备实物对比,防止出现各类人为错误的发生。此外,凡报废或准备放弃的固定资产,均需得到相应的管理层的批准。报废申请一经获批,计财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在酒店的账面核销被报废的资产,保证资金能够同步入账。
(8)有价证券。
和其他行业中一般企业的有价证券代指的范围不同,酒店的有价证券通常指免费早餐券、自助餐券、租车券、棒球券、温泉券、养生套餐券等。案例酒店B酒店针对有价证券的管理制度规定饭店所有的有价证券均由饭店办公室统一委托指定第三方设计公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需要经饭店办公室上报公司高层加以确认。董事长批准后,方可通知工厂印制出品。此外,酒店的有价证券在印刷完成后还需统一办理入库手续。一旦完成入库,之后只能由财务部门进行申领,其他个人或部门没有权限领用酒店仓库中的一切有价证券。财务部门需要严格把关对有价证券的使用并做好登记。有价证券只有在饭店财务部门按照特定流程激活后方可对外投入使用。每张票券需严格按照面值出售。销售回款发放情况均需饭店各部门定期上报财务部。如遇有价证券损坏或其他问题,需在七天之内退回酒店的财务部。财务部门另对有价证券的编号进行严格管控,重点监控旅行社团队优惠券、员工福利券、大客户储值票券。财务部门使用专属的电脑备案并记录票券号码,对连号票、换补票加以区分。围堵漏洞,发现一处修改一处,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2022-07-25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讨论文2023-10-10
交通企业会计档案管理论文2022-09-1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23-10-17
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2023-01-12
基于医院背景下有效激励员工的方式论文2023-03-02
边际贡献原理助力医院绩效管理论文2022-11-30
医患关系论文2022-09-18
企业责任成本核算要点研究论文2023-03-27
跨国并购的趋势及其绩效问题研究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