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时间:2023-06-13 08:13:1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哥哥法号悟坤”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篇1: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由于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具有公益特质的专业技术服务,所以即使在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仍需要突出单位职能的社会化特征,以及服务内容的外部性要求。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会计管理时,无法完全按照企业的模式来展开。而是需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目标下,有效构建财务内控机制来弹性实施预算会计管理。因此,这也是笔者想提请同行所关注的问题。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有效内控机制中的“有效”应体现在,切实实现全员参与和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着力点分析

具体而言,在经营管理的双目标驱使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着力点:

(一)经济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在“利润=收益-成本”的简单公式中可知,若要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首先需要严格管控成本的发生,特别是管控虚高的成本发生现象。另外,在追求“产出/投入”最优化目标下,还需要重视预算资金配置的合理化问题。事实上,成本控制与资金预算管理属于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

(二)社会效益目标下财务内控的着力点

突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外部性,则构成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内在要求。以编辑部这类事业单位为例,向社会提供优质的读物则成为了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具体体现。然而,内容丰富、健康和可读性强的读物,依赖于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调研和采风工作。因此,这就涉及到了预算管理的专项经费管理问题。

二、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因素分析

将以上内控着力点落实于预算会计管理中,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针对财务内控的思维惯性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若当年预算资金存在剩余,余额将在年末会计周期中收归国库。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层最为关注的便是如何使用预算资金,而对于资金节约化使用的意识却较为淡薄。在这种思维惯性支配下,财务内控机制的实施绩效也就大打折扣。

(二)针对资金配置的人为干预

在事业单位科层组织结构中,对预算资金的配置往往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领导的审批。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共同作用下,上级主管领带在审批中往往存在着主观偏好,进而存在着人为干预的问题。在包括编辑部在内的事业单位组织生态中,人际关系影响力仍能左右资金的配置方向和额度。

(三)针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

在实现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目标时,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财务部门和管理等。之所以存在这种局面在于,户外调研和采风同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因素的干扰。前者主要在于调研人员谎报经费;后者則在于工作计划因主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

三、事业单位有效内控机制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事业单位有效内控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

在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编辑部单位日益感受到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同时,在新媒体对编辑部传统市场的侵蚀下,管理层应不断增强成本控制意识。为了使他们能在专业视角下来审计成本控制问题,可以通过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来为管理层开设讲座,也可以与单位财务认为分析出成本控制的思路。

(二)完备资金拨付管理

事业单位都拥有完整的财务管理章程,但却因人为干预而使得财务管理陷入人治的境地。为此,在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制的同事,应加强党委集体研究决策的组织建设,来助力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在新媒体时代,应将资金合理配置在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以及优化媒体专业化设施设备领域。为此,这也构成了党委集体研讨的重心。

(三)恰当引入市场原则

针对调研和采风过程中的资金使用监管,在保持适度弹性预算管理的同时,还应引入市场原则中的合约机制。具体而言,额定调研采风人员每天的活动经费,根据具体情况弹性追加预算。但最终都需要对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行严格考核,从而来确保“产出/投入”的满意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本文认为,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编辑部类型的事业单位未来有被企业化的趋势,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来管控单位的预算资金配置,则成为了摆在单位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重要课题。具体而言,内控机制可围绕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完备资金拨付管理、恰当引入市场原则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董隆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178(19):76-77.

[2]孙晓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月刊,(17):10-10.

[3]张绍辉.浅析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新问题及改革方向[J].财经界:学术版,(14):116-116.

篇2: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事业单位的预算在执行与编制方面也在不断进步,运行预算会计的内外部环境也与之前大不相同。众所周知,预算管理是预算会计的关键所在,将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作为发展目标,将核算预算的收支为关键点,并将之运用于社会再生产中包括行政单位、各级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等分配领域的资金预算活动和结果中来,而且还要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数据预算编制的理论基础。所以,预算会计制度的革新是事业单位充分合理利用财政拨款等资金、合理有效的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保障。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一)无法适应投资制度改革

当前,市场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和融资的制度中,并且中国事业单位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公共领域投资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要求事业单位做出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会性的要求也随之加大,一方面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出有一定可比性和参考性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对这些成本的定价和核算由社会上的各界人士自行完成。中国的预算会计水平要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而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更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办事效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将先进单位的管理措施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例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就要用权责发生制来代替被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所淘汰的收付实现制,从而实现绩效的导向作用。

(二)会计与核算存在分离现象

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一些像大型体育场等类型的事业单位,兼具有公共服务和自身经营的双重性,其收入也包括财政拨款和自营盈利两方面,其经济核算方式也是独立的。包括修购和医疗基金在内的专项基金,将直接被列为支出项目进行提取,借方以“事业支出”为由,记作设备购置费或者社会保障费,贷方则以“专用基金”为由。事业单位实际上可以以支出的形式处理发生的医疗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而不用专用基金。假如年底,以“调节基金”的名义记录修购和医疗基金,将支出规模和结余做人为的控制调整,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失去真实性。当前,《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普遍被事业单位的基建会所采用,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所采用的,由于采用的会计制度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借款就会受到影响,例如,有的单位将他们使用的基建借款放在基建账上,往来账的报表上显示不出借款的痕迹,在资产负债表来看,其单位的借入资金为零,如此一来,其会计信息也会失去真实性。

(三)预算会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

收入支出表与资产负债表构成了一个单位的会计报表。其中收入支出表的形态是动态的,一个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财产分配情况都由此体现,而资产负债表的形态主要是静态的,它体现的是特定时间段内,一个单位的财务情况。事业单位是在“资产+支出一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基础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我们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除了收支状况,反映出来的信息也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形态,这完全脱离了以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为理论的基础,这样做出来的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当前的预算制度下,负债、资产、基金以及支出和收入等项目都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这些重叠的财务数据使得负债、资产和基金总金额出现虚增,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还缺乏健全的预算会计报告体制,设计制作预算报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单位的财务情况缺乏了解,其作出的会计报告不能全面完整的概括整个财务状况,获取财务信息的途径被束缚,如此一来,资金动向的情况不能完整的反映到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从而进一步限制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纳与应用

当前中国的财经制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改革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第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用,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营状况可以在这一制度下得到准确完整的体现,使会计的信息系统保持完整与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一个单位的内外部资金动向都可以通过权责发生制得以体现,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清楚明白的进行财务活动,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违规现象的发生;第三,单位使用资金的状况得到准确的体现,使事业单位的四项基本经济事项真实客观的体现其完成情况。

(二)推进预算会计体系信息化

满足需求信息人员对信息的使用需求是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关键性作用之一。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其预算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该信息人员的需求,其会计制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所以,推进预算会计信息制度的发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体系势在必行,从而加快获取信息的效率,使事业单位评价会计业绩的系统得以完整,使核算效率得以提升,财务报告更加具有公开性与透明度,进而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针对当前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满足于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现状,我们采用创建会计信息体系的方式,使财务信息更加系统全面,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公开力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朝着更加坚实的目标迈进。

(三)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与内容

收付实现制是原有经济体制的产物,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的发展需求。而权责发生制则是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产物,它可以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财务状况得到客观、全面、有效的体现。为了上述管理目标,我们改进了当前的会计预算科目,为了使各部门的预算制度与其部门情况相适应,将部门设定为一级科目;同时,为了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状况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我们将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作了扩大,分别增加了二级、三级会计科目。继续改进与健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将核算业务等与财政改革相关的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修订,将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改革,将收支类的财务明细核算内容做改革重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把基建业务纳入其范围,将原有的“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缴预算款”进行改革,使预算会计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结语

当前中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要跟上财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就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与飞速发展的财政改革相适应,作为当前中国会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会计制度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进行改革,是预算会计制度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是预算会计制度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篇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加强途径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加强途径论文

预算会计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工作计划提供保证,同时使预算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预算资金被浪费。如今,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进步。然而,预算会计管理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不可忽视。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信息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筹集以及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工作中,虽然流程以及分配标准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也符合单位各部门对资金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拨款过程中以及资金细节问题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使会计信息出现透明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不完整的现象。预算材料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收入与支出,导致民众怀疑政府发布财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对我国政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核算结果不正确

部分财政部门实施预算编制时,并未科学合理地分析政府的实际支出以及资金总数,在核算时过于草率简单,没有经过复查,也没有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导致财政部门所计算的结果与政府实际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如此,预算会计在计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时,没有将市场经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故而,预算会计无法准确及时地对自身的预算结果进行调整,从而使预算结果偏离了实际情况,影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

(三)预算体系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体系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健全加强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过程当中,问题尤为明显。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部门与其他部门出现工作重叠或者毫无作用的现象,预算报告体系缺少真实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报告出现偏差,从而使预算报告体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使得财政部门的.工作受到较大阻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会计的监管制度本就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可借此逐渐完善、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若要加强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便需先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以及收支约束体制,严格要求预算会计按照体制进行预算。预算会计在完成预算后,也需有明确的负责人对预算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对预算结果进行核查,并由负责人进行批复。所有流程完成后,方能按照预算进行拨款,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部门使用资金的情况了如指掌,令政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金出现浪费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标准,从而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在设立监管部门专职负责审核预算结果,要求监管部门人员对预算全程进行监督,并对预算会计提交的预算结果进行审核。监管部门应联合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数据对预算进行复查,从而保证预算结果的正确性。监管人员审查无误后,在预算报告上签字,并跟踪记录各部门的实际开销。若预算报告出现较大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审查人员以及预算会计一并处罚。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监管制度,能够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避免预算结果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阻碍。

(二)完善财务状况报表

财务状况报表表示企业在一定周期内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能够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该周期内所有资产、负债的详细信息,从而令阅读者以最快速度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此作为分研究预算会计活动的基础资料,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会计的管理效率。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要求预算会计在具体工作当中,完善财务状况报表,完整、准确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务收入与支出,作为日后预算的研究资料。同时,预算会计还应具有预估潜在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之前的财务状况报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避免某部门应突发事件而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指定固定的时间,要求预算会计提交完整的财务状况报表,并对财务状况报表内容进行审查,看是否存在数据漏填、误填的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不定期检查财务状况报表的记录情况,并抽查某一部门的收支情况,同时联系部门实际的收支情况,观察是否相符。某城市行政事业单位曾因长时间未对财务状况报表进行检查,加之预算会计对工作疏忽怠慢,导致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与实际状况无法对应,为该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恶劣影响,民众对政府财务状况提出质疑,使政府陷入信任危机。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以此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

三、结束语

预算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影响,对人民群众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必须注重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民众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篇4:对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论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绩效管理处在一个关键位置, 成功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单位内部资金有效利用的有力保障。 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保证了单位各部门职责的准确执行。 做好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有效管理,完善单位预算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虽然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在不断改革, 改善了管理中的不当之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绩效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1.1 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

预算绩效是单位中拨款数额使用后的产出和结果, 是财政支出后的效果考核,是预算部门结合公共财政效率原则,通过绩效目标的设立、实施和评价来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财政管理制度。 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是最重要的环节,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其中内部绩效评价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科研单位预算绩效内部评价管理要符合单位科研发展特点,符合本单位科研发展方向,建立评价体系和制度,实行预算绩效内部评价工作,保障预算绩效体系的良好运行。

1.2 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首先,传统预算模式是将各部门分别预算,这样容易造成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会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争夺基数的问题。 其次,传统预算方法使财政部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由于没有制度要求,各部门不提前提交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 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加以了解。 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能够将资金在各个阶段的具体使用情况与资金支出后的绩效成果相联系。

再次,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可以使财政部门处于主动状态,了解资金的去向和用途,提高了资金的追踪问效,也提高了对资金的监督效果。

篇5:对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论文

2.1 预算编制不健全

通过对一些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情况的调查发现, 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人员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 缺少对科研项目的调研和询证, 对预算编制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产生障碍,准备不足,方法不当。 预算执行的基础是预算编制,由于很多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比较繁多,需要许多部门共同参与,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科研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出现的普遍现象是, 采用传统的预算方法,虽然简单可行,但是过程花费时间短,资金分配不合理,缺少科学的、系统的预算编制评价体系,出现一些不合理因素。

2.2 财务管理不完善

有的科研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预算编制后的执行力不够,不能把资金完全使用在关键点上。 有的部门在开展项目时使用的资金远远超过预算编制中的数目,资金使用率降低,存在浪费资金和使用不明确的现象。 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度也不健全,造成预算绩效在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的开展中不能发挥重要作用。

2.3 管理监督不健全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科研项目的绩效为导向, 预算绩效要为预算结果的实施效果负责, 这就需要预算从编制到实行都要透明化,监督管理具体到每一个步骤和阶段,会计部门需要向单位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全面的预算绩效信息。 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公开透明方面做得还不够, 预算管理没有尽到相关职责,没有准确地展现绩效真实情况。 预算绩效的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科研事业单位本身以及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力度不够。

3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在对科研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前, 要充分全面地了解预算基本信息,给编制预算留有充分的时间,工作人员应熟悉关于预算编制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要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在编制预算时,要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考虑到,针对各种问题制定出不同方案。 工作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避免主观想法,各阶段都要有资料显示, 明确各项目的绩效目标, 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3.2 提高预算执行力度

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支出使用批复下来的预算时,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计划和程序进行, 尽量减少资金浪费和去向不明的情况,使预算支出与预算方向相一致。 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要准确合理,规范预算支出规模,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对预算绩效执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管理人员能够掌握预算支出的方向和情况,以及预算支出执行的效果,财政部门也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报告。 在预算支出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可以根据资金运作状况和报告内容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资金使用率。

3.3 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

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相关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 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编制、执行和评价的管理,严格按照计划和程序进行,还要细化预算绩效的管理内容。 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范围和程序,使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可以有章可循。领导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特点进行职能分工, 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和协调来完成工作。

在实践中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意识,加强绩效监督,完善相关制度,提高预算执行力度,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情况和效率能够及时获取,对科研事业单位有重要意义。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推进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6: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建议论文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建议论文

预算会计管理体系是基于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相关理论、制度以及技术方法等为基础所提出的总和,尤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其财政活动能够正常运转,其预算会计管理体系更处于核心地位。

在我国,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大致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根据当时的国情现状,并在计划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并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后来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诸多西方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被引入我国,同时依照当时的国情,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建立。然而由于财政目标和具体任务尚不明确,属于探索阶段,因此,新型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只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一小部分中进行开展,但是其理念在不断的开放和前进过程;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市场经济引导经济生活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已经明确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且已经有能力构建起不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而且还能够对其进行指导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框架。

我们正处于第三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生活的指导下,进行财政预算和管理。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制度及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也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透明和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诸多问题分析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不断适应了曰新月异的财政活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

1.核算结果不准确

首先是核算结果不准确。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过程中,并不能依照合理的支出总数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论证,在对结果进行处理时也相对简单,导致了对于核算结果与实际收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具体的财政收支过程中,还需要应对变化较快的市场经济各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及时进行预算调整,这也给核算结果的精确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核算结果不精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和合理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本市某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未能够把握市场经济的导向,在预算过程中为能够进行合理分析,而在对支出情况的.统计过程中,也未能够及时对发票进行整理,直接导致了超过20万的亏损。

2.预算会计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信息

编制部门在对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过程中,需要预算会计部门的大力支持。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零基法“取代〃基数法”的转型过程中,在传统的〃基数法“环境下,处理操作相对简单,仅仅是将单位年支出基数与增长比例进行简单叠加即可,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够完全科学反应财政的收支情况。因此需要”零基法“进行取代,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综合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和资源占有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调整。因此,预算会计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不但保证了各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对于编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并解决。

然而在现阶段,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由于对这一方面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导致了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够对预算编制进行很好的信息资源支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编制工作。

3.预算会计不能够满足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单位和部门也渐渐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实现了科学的管理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并即时对财政政策进行改革,同时配以发行大量国债,以激励市场。然而在国债发行过程中,我国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也承受着一定的风险,同时也要肩负起对人们群众等负责的任务。因此,在进行类似活动中,此类问题应该全面、系统的反映于财务会计报表中。尤其是财政预算,不但要全面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相应的收支情况,很重要的是,在向国外购买国债或者指定投资计划时,应该准确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准确预测,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我国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预算过程中,往往忽视其重要性,未能合理进行预算会计编制。某城市在进行项目规划过程中,由于拖欠工资等〃隐藏”起来的工资总数达到280万元。

4.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会计信息编制过程中,尽管符合相应规定,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满足了各个部门的需求。然而在具体细节中,却由于各种主、客观问题,往往存在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预算材料无法真实反映政府的真实财政活动情况。这种现象不但使人民对其容易丧失,更重要的是,对于政府本身也将存在不利影响。

例如我国在和所公布的财政审计报告中,其中的信息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在这一基础上,我国正财财政部门也对预算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5.预算报告体系问题

在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也容易暴露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体系建设不健全;部门之间存在功能重叠或者功能空白;报告体系真实度缺失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整个预算报告体系发挥不出预计的功能和效果,进而会影响到财政部门的正常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预算会计管理制度理论与经验储备不足;对于重视度不够;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管理等。

例如我国在上世纪末期首次公布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体系,直接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措施

在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总结,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认真调查预算会计需求

首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来说,在对其财务活动,尤其是预算会计管理方面。在实施之前,便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和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分析。调查人员需要对预算细节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和了解,以便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从而确定预算会计的需求以及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提高预算会计的管理效率。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所有的人员均要献计献策,在为集体做贡献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会大大的提高。

2.健全会计目标

健全的会计目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办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思想意识的提高,即明确会计目标的含义和内容,以便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合理开展。同时,由于目标明确,工作热情也会大大提高,涉及范围也将扩大,从而达到全体人员皆动员的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人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并提供相关的准确信息,保证目标合理、科学、健全。

3.健全财务状况报表

财务状况报表是观察和研究预算会计管理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解决预算会计管理问题和提高办事效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和建立。由于之前某城市对于财务状况报表指定不及时,造成了三个季度的财务情况与实际无法对应,不但在单位内部,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为恶劣的结果和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各方面所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以往的财务活动进行系统精确的记录和描述,以供研究[5]。例如许多单位都建立和实施了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集中制等制度形式,直接促进了其预算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

4.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政府的会计信息不但影响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活动,对于整个社会、甚至是市场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为了保证内部的财务活动正常实施和开展,完善其内部的会计信息体系必不可少。其次,财务预算与会计密不可分,只有在合理、精确、透明的环境中才通过前面的分析与描述,可以知道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计提的多少与价值恢复后减值准备的转回对利润是有着很大影响的,这也直接影响着企业收益水平的高低。所以企业应该把握全局,在适当的时候合理计提减值准备来使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同时又不违反法律能够正常开展,为此,在健全会计信息体系的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养也必不可少,同时还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加强工作效率。

5.完善预算报告体系

预算报告直接反应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开展情况和会计管理活动效率。在预算报告中,除了包括各项财务收入和支出的预测,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每一项收入或者支出款项的发生原因和收到效果进行精确的分析,同时也需要成立内部监管和群众代表监管部门,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预算报告体系也将趋于不断完善。

三.小结

基于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但影响着内部的经济活动,在社会上对于人民群众利益和市场正常运转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所有人员对其加以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预算会计管理事业在发展的同时,由于理论和经验不足等问题,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转,因此需要提出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办法。基于此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并结合这些问题本身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包括认真调查预算会计需求;健全会计目标;健全财务状况报表;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和完善预算报告体系等。而在后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使得单位效率获得了较大的增幅,也说明了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篇7: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的现状与改革

(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产生于刚建国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经济体制属于是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表现于政府对于市场的控制率太高,由于政府的控制力度太大导致社会生产中,各类资源的集中程度也相对太高,在进行分配的时候,存在着很强的供给制度,这样的市场经济形式束缚了市场的发展,也束缚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当时我国所独有的预算会计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市场对于经济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旧的经济制度被更新,被改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府对于市场的控制也越来越放得开,不再做过多的干预与控制,使得市场得到了解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形式也得到了最大的改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我国市场发展,形成。这其中的变化包括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的改变,集中性的改变。在这样的经济形式刺激下,事业单位会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其中包括:事业单位除了政府的拨款以外还有了自己的一些收入,因为现在的事业单位也多少的带有了一些经营性质的改变。

(二)国外政府会计体系的借鉴

而对于美国而言,同样的是事业单位,同样是会计体系,但是它包含的.却比中国的会计体系所包含的更多。这之中不仅有政府机关单位,还有一些非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的核算对象是非营利性组织还有政府机关等单位的各项活动。这里所说的各项活动包括很多,比如说:政府及相关机构所举行的一些政府行为的活动,还有国有制企业的活动,还有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像医院,公立学校等组织所办的活动。从以上的各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的会计预算体系和美国的预算会计体系相差很大,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比如,从适用的对象方面,美国的比我国的适用更加的广泛,所包含的范围也更加大,不只是政府机关包含其中,还有与政府相关的一些非营利性的组织也包括在内,美国的会计体系将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组织与民办的非营利性组织区别对待,民办的非营利性组织不属于政府的会计体系之内。这种做法有助于我们分清非营利性组织的归属,虽然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形式,社会体制都有不同,许多事情需要区别对待,但是这种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措施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发现在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中,对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存在着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解决,一、将事业单位会计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然后将其与行政单位所结合,并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因为在现在大的会计体系下,会计主要分为营利性会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会计,还有一种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非营利性会计,这是和企业会计存在着差别的,而且在传统的会计体系中,会计主要就被分为这两大类。二、将事业单位会计分离出来,不再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而应该与企业会计归在一起,因为事业单位越来越和企业相接近,也有自己的盈利,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企业的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适用。

二、结论

在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是制定,开始正式施行的会计制度。在本文中,研究了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还有需要借鉴的对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区分,在比较中显示出了我国现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对于一些范围的界定标准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研究中认为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从而改革自身的不足。建立更完善的政府会计体系。同时还指出我国正在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我们不仅仅需要理论上的支持,更需要在实际中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协调与配合,更需要宏观的制度保障,来保证这一过程平稳快速的进行。

篇8:公路运输内控管理措施分析论文

公路运输内控管理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河北宣化鑫龙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立足自身优势,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结合鑫龙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点带面,就如何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建议

现阶段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公路运输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便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效的做好公路运输企业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现阶段公路运输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由于用人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得到保证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公路运输企业都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并且和自身企业相适应的用人制度,这样就导致公路运输企业的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保证,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业务技能相对比较差,思想观念也比较淡薄并且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

2.在对运输票证进行管理时相对比较混乱

运输票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是企业在对运输收入进行核算时的一个最原始的单据凭证,具备有收款凭证,报销凭证,运输合同以及运输凭证等多项功能。然而很多的公路运输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运输票证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他们认为只要可以保证票证数据的正确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对运输票证进行合理的保存,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数据备查等方面缺乏有效依据。另外,在票据领取、使用以及审核方面也缺乏严格并且规范的审批制度。

3.并没有给予信息建设一定的重视

公路运输企业才刚刚步入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具体的表现为,企业现存的信息化技术装备非常落后,对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程度非常低。实际的技术开发能力也比较弱,完全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并且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企业内的很多资源都不可以实现共享。企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车辆以及驾驶员这三者之间并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缺少内部控制所需要的准确及时的数字信息。

二、公路运输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1.提升公路运输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要想有效的展开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强化他们的内控意识。因为公路运输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营性质的企业,同时还是一个服务性质的企业,因此需要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的对待各种货运操作环节,从而使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可以达到企业的标准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结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的组织一些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的活动,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并且涵盖内容非常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对企业员工展开定期以及不定期的培训,使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都可以提到提升。

2.加强对内务管理的重视

其一,在票据方面,因为票据是企业对营运收入进行核算的一个原始凭证,因此需要运输企业对票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严格要求每一个执行环节必须要遵照制度进行操作,真正做到有计划的领票,在票据的`具体印发过程中有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具体的使用过程有严格的规定,对票据实行统一保管,如果需要对票据进行销毁一定需要进行备案。所有关于票据处理的环节都需要由专人负责,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做到责任到人,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实行奖励,对出现问题的员工提出警告并且给予处分。其二,在油耗方面,公路运输企业需要注意一定不能将汽车厂家提供的理论耗油量作为真实的油耗量,而是只能作为参考数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企业进行专人实地或者根据车辆的运行里程来对车辆的实际耗油量展开反复的测算,从而可以了解各种车型的实际准确的耗油量,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驾驶人员和加油站工作人员从中谋取私利现象的发生,确保耗油量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同时在公路运输企业需要对“半奖同罚”的油耗奖惩制度进行废除,而是采用“半奖双罚”的惩罚制度,采用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对节油行为展开及时的奖励,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油耗过程中漏洞现象的发生,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3.对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合理的应用

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管理方式的必然趋势便是信息化管理,各种不同的营运信息便可以借助自动化信息平台来实现统一有效管理。公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着车辆货物以及驾驶员一定会远离企业总部,守法规范以及安全周到的营运操作便显得特别重要,这时候可以在汽车内部进行GPS定位装置的安装,这样在具体的行车过程中家使用出现了停车、超速、或者是违规超载,又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违规行为时,企业总部便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所有的数据信息,企业便可以对员工展开科学的考核,给予表现优秀的员工一定的奖励,对那些违规操作的员工提出警告以及惩罚。借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可以让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对运输策略展开科学的调整,降低运输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可以对驾驶员形成一种监督,让他们得到自律性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提高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率以及社会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公路运输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从提升员工内控意识,对票据实行统一管理以及加强信息化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促进公路运输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锦寿.试论公路运输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J].财会学习,,(16):233-234.

[2]速鸣.议如何强化高速公路企业的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3]刘丹.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

篇9:市场会计机制革新分析论文

市场会计机制革新分析论文

一、市场会计制度为多元化的产权关系提供了计量基础

新会计制度在全国统一实施,为我国多元化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按资分配”的实现提供了计量基础。

(一)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框架下,体现了一条基本的市场规则无论投资者的社会身份和经济属性如何不同,仅仅只根据出资份额来确认和计量权益与责任大小。只要承认多元投资主体的合法地位,就必须对企业收益“按资分配”。从图1和图2显示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效率稳步提升。

在经济转型期,各种制度安排还不成熟,因而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政治风险。股份制成为有效规避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多元产权主体的直接参与,也是对传统体制下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替代。微观主体根据自身偏好自由进行投资选择,真正分享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多元投资主体地位在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投资积极性与日俱增。市场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资本保值增值状况提供了计量基础,也为投资者监督企业运营提供有用信息。

(二)会计信息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由企业生产,但仅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计划管理机构内部纵向传输,满足计划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是一种典型的内部人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成为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条件之一,如果离开了会计信息,市场经济活动将难以维系。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低成本、广泛传递、为公众分享的市场化信息:受托责任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基本内涵,基于会计信息的信号作用,会计信息成为委托人的决策依据;会计信息为规章制度的建立、公共政策的制定、市场交易的契约和市场监管提供了理想的基础;会计信息为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信号显示。

二、市场会计制度有利于微观经济基础重塑

在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上,中国经济面临的约束主要来自微观层面。指令性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非独立的经济主体,缺乏追求效率的内在动力。国企改革实质上是在重新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微观经济基础。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也就是建立在尊重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市场微观经济体制,其本质特征是讲求经济效益,用最小的资源耗费,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新会计制度激活了企业组织的利润激励机制,用利润考量经济理性的实现程度。在自负盈亏的硬约束之下,迫使国有企业在以下方面做出重大的变革:

(一)节约劳动耗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减员增效可以从1993年至的相关数据分析看到国有企业“瘦身”、“减肥”的努力。国有职工人数从1993年的10920万人下降到20的6148万人,工资总额环比增长速度从1993的23.4%下降到的-4.2%,经过数年调整,年达到19.8%。但同一期间,国有企业工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社会总体水平。而数据背后,隐藏着国有企业职能的转型。在计划经济年代,行政手段替代了市场理性,成为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市场基础调节功能丧失,国有企业成为资源配置的场所,承担了实现社会理性目标的重要责任。职工安置问题成为国有企业的基本责任之一,工资水平则根据不同技术的劳动力用行政方式设定。

职工拥有的职位及工资双重刚性,被形象的称为“铁饭碗”。工资作为反映劳动力市场稀缺程度的信号以及调节资源流向的功能丧失,进而导致工资激励机制的缺失,劳动生产率受到极大影响。市场功能的发挥,无论从外部竞争压力还是内部理性追求出发,国有企业都有减员增效的动力。国有企业微观主体形象的再造,使得理性追求成为必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能力和实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激励机制迫使企业必须从自身发展需要考虑,解决企业冗员问题,对不必要的职工进行辞退,使得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佳用途,从而有能力对在岗职工进行有效激励,这一点可以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来考察,国有企业的平均工资增速在短暂的回落后出现了长期增长,并一直高于社会总体平均水平。企业职工面对下岗压力及工资激励,势必积极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节约成本耗费,提升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从1993年至2007年的数据(图5)分析中发现,销售毛利从1993年5107.77亿元增加到2007年24102.05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从4.1%上升到9.9%。从而表明,市场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国有企业节约成本,追逐利润提供了制度保障及信息基础。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理性追求被封杀,降低成本则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市场环境中,利润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激励,节约成本成为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途径被企业所重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价格的信号功能不断增强,企业为了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资源,势必努力寻找信息,进行价格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竞争机制,使得价格水平趋于合理,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提高资源转换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微观机制,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国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导向下,节约劳动耗费和成本耗费的必然结果就是经济效率的普遍提升。具体可以由单位资产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说明(图6、图7):单位资产收入从1993年的1.7上升到2007年的1.9;劳动生产率则大幅提高,从19的29556元/人提高到229321元/人。在市场会计规则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素的再配置抑或重组,必然发生负面的“制度成本”;另一方面,在利润目标驱动下,也必然提升微观效率,在制度变迁中,机会收益始终大于机会成本。

三、市场会计制度不利影响的合理评估

随着制度的深化改革,加速了企业职能的转型。市场会计制度考量市场理性实施程度的功能备受企业的青睐,制度效率的发挥使得企业的理性追求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企业利润最大化会出现三个方面的恶果:利润最大化会导致劳动条件恶化,是以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命为代价,忽略了劳动者的.个人需要;节约劳动支出,导致大量失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此外,市场体制取代计划体制,会计制度功能从对计划理性实现程度的计量转变为对企业个别理性实现程度反映的过程中,存在高昂的“制度成本”,这必然使得新会计制度的运行效率受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对抗性矛盾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设计者及推动者的意愿本身就是保障个别理性的合理合法地位,使得微观行为主体理性行事,从而满足社会理性实现的要求。但在市场环境中,对个别理性的推崇,从长远计,也未必能使社会整体福利得以提升。更何况,处于制度变迁中的中国,各利益集团相互角逐、对抗,势必提高转型成本,影响经济运行效率。

(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外部影响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外部性问题作为市场失灵的一个主要现象,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科斯对此问题的具体表述为:当交易成本为零,产权清晰界定(无论给谁),经济效率产生。而张五常举例说明“私有产权界定,可养鱼千里”。因而产权的清晰与否成为外部性的症结,转型期的中国,国有财产的“所有者缺位”经过国有资产的分割、重组,从而达到国有企业现代组织制度的确立。在此过程中,虽然新会计制度为法人财产权的界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及操作手段,但是会计制度效率功能的发挥还必须与其它的制度安排相配合。此间的磨合过程必然出现“约束空白”,而这也就成为滋生“外部不经济”的温床。

(三)个别理性与社会理性协调受阻自由市场的捍卫者坚信,市场体制必然使得个别理性与社会理性“互通互惠”。但“阿罗不可能定理”及社会福利函数构造的难度都表明此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转型期的中国自然也面临同样问题。计划体制下对个别理性进行封杀,使得社会理性成为制度安排的首要目标,也是唯一目标。而转型过程中,个别理性的重生、再造,必然引起两者调节的方法问题,方法选择的不易有可能导致高昂的“学习成本”。为了消除上述不利影响,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

首先,必须在就业、劳动、安全、福利等方面制定法律,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企业和国家两个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推进会计制度改革,建立雇员报告制度和考虑外部成本在内的社会会计报告制度,充分披露为谋求“利润最大化”而伴随的外部成本,反映包括裁员、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碳排放等产生的外部效应。在通行的“会计利润”基础上,探索“经济利润”的计量。最后,更深层次考虑,建立相互配套、协调的法律安排与制度安排。

篇10: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论文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落实,除了能够对常规会计工作的核算模式实施优化之外,还能对事业部门及单位进行引导,使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能够对会计工作形成新的认知。为此,作者依照个人在事业单位中参加财会工作、从事会计职位的经历,对落实权责发生制的价值实施探析,并解答如何践行权责发生制这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预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一、前言

目前国内所有的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方面需要遵循收付实现这个财务原则。目前国内整体的会计工作氛围都出现了转变,在转变过程还暴露出了比较突出的弊端。为消除这些弊病,事业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探究,并逐步将这种机制落实到财会系统中。文中作者立足多个层面探析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同时依据事业部门落实财会工作的现状,研究让此类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二、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

(一)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建国至今,国内开展了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在事业部门推行了预算工作,同时还构建了与事业部门对应的采购系统、并形成了集中支付模式。推进上述革新策略令事业部门中的各种财会项目工作出现了多重转变,这些转变使事业部门的会计结构发生改变,同时还影响了财务信息报告编制的方式。然而,许多事业部门未曾根据这些转变对机制实施调适与改良,导致制度无法跟上实务工作的变化进程。尤其是目前主导会计工作的仍然是常规的收付实现机制,所以进行实务工作会呈现某些尖锐的矛盾和根源性问题,所以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二)优化事业部门的服务业绩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机制中,处理全面预算时,对投入环节的咨询信息进行处理是关键步骤。比如要调查款项具体应用在哪个项目,并确定不同项目所约束的实际支付规则及标准。在这种常规的会计机制中,支出的实际控制环节以及使用环节存在矛盾。其中公共性的资金资源将被二者相互抢夺。在运用款项时,事业部门如果得到了相应的资金,其使用过程将被资源所制约和管控,导致使用环节不能自主,欠缺机动性。而过渡到权责发生机制之后,事业部门的会计资讯信息将重点放在费用资金的分配、提供服务和相应成本的关联上。这样可以让事业部门的实际业绩能更为透明,让大众能公开对事业部门践行职责的水平进行评判,以此使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水准得以提升,所以优化国内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业绩,就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此外,为了促成融资模式的革新也需要推行权责发生机制。

三、使事业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一)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

由于传统的.机制在财会系统中生成了庞大而复杂的根系,所以要想清除旧机制并向新的机制过渡必须逐层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国内在实现某个项目或全面性的机制改革时,中央政府一般会安排几个典型的试点,并将新机制放在这些试点进行实验,通过验证探索新机制是否成熟,并对该机制进行调适,随后才能面向全国大面积推行。同时,对于某些根源性的机制革新一般可以通过两个方向进行改革,如从中央或省会逐层向各地实施推广,或者由各地先落实再逐步深入中央实现改革。所以在事业部门内部的财会系统推行权责发生机制时,同样需要循序实现改革的传统模式,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让财会系统在一段比较长久的时间中慢慢适应新机制,这样这种机制才可以真正扎根于事业部门,完全替代原本的财会机制。

具体而言,事业部门在开展内部预算工作方面,为了达成理想的会计核算目标,并让上层管理人员掌握收付环节的信息资料以及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相关财会信息资料,以此提升事业部门承担工作的能力,令事业部门内部资金使用情况更为透明,部门内部的预算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从国内事业部门的情况看,可以沿着两个步骤对权责发生进行落实:先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常规收付实现制着手,对常规机制的内容进行调整,逐步淡化收付实现,然后再尝试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推广,使两种机制并行,让事业部门的财会人员可以慢慢对新机制进行适应;当事业部门对权责发生这种新的机制形成认知并能够接受这种机制之后,再转变新机制与常规机制之间主次地位,将权责发生机制推上主导会计工作的首要地位,并进一步对收付实现机制进行淡化。

(二)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

在财务系统中,预算工作所涉及的信息资料与财务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预算来说,需要先对财务工作的方案计划进行编订,但对于财务报告来说,详细的会计资讯信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交易项目或财务活动事件之上,其真正反映的是事件取得的结果。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有关财务工作报表,尤其是债务的相关报表能够证实过去推行财务决策所达到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对目前做出的决策进行结果分析。把预算工作涉及的财务报告资料与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取得的财务报告信息相互的联合,就能达到互补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事业部门内部的财务运转情况。同时,联合两种财务报告信息还能对预算工作进行检验,确定预算的编制以及落实是否科学。将预算所产生的财务信息账目和财务报表资料进行对照,能够让这两种资料相互衔接,使二者逐步达到统一。同时对照两种资料能够使达到验证与核对两种财务资料信息的效果,以此判断出两种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同时开展对账工作还可以判断使两种财务资料产生区别的根源,给事业部门带来了确定会计政策的依据。

(三)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

通过权责发生机制不但能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和计算,还可以对支出环节进行确认以及计算。但根据西方事业部门推进会计机制的经历我们知道利用新机制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确认,其困难程度会超过支出环节,同时验证和计算收入环节难以达到理想的适应性[4]。这是因为,在不可控制性方面,支出受到的影响比收入环节低。所以,在落实权责发生机制时,需要先对收入环节进行处理,令收入能得到准确计算以及验证,随后再处理支出环节。此外,对收入的详细类别进行确定时,也需要遵循从易入难的方向落实权责发生制。比如,在对缴纳税款的相关义务进行处理时,要分析收支环节多个项目受不可控因素干扰的程度,先处理干扰最小的项目,随后再逐步对受干扰较大的项目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上文作者对于将权责发生制落实到国内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必要性实施了探究,同时在分析当前国内事业机构内部会计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详细落实权责发生制的科学策略,如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等,妥善实施这些策略能够让国内众多的事业部门及单位能尽快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中,使该机制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为会计工作发挥辅助及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路军伟,殷红。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与分析模型——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02):425—437

[2]张琦,张象至,程晓佳。政府会计基础选择、利益相关者动机与制度环境的影响——来自中国的问卷数据检验[J]。会计研究。,09(07):786—788

[3]查良春。OECD国家改革经验对我国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启示[J]。财会通讯。,31(22):567—570

[4]路军伟。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定位与改革路径设计——基于多重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2010,12(08):1363—1365

篇1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建议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建议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对政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会计内控管理,建立科学的会计内控制度,以便可以保证单位内部的各项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而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措施,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利于保证单位内部资产运行的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以及财务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单位的领导层以及财务人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会计内控的重要性。二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相关的组织机构也不够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未能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存在串岗现象,导致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不能独立运行,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在内部审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履行不够。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稽核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单位内部各种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不全面,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够。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导致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较差。四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相脱节,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会计核算工作比较粗放,从而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只能发挥简单的核算以及付款功能,对单位内部各项重大决策的参与度比较低,从而不能有效地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和管理。

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会计控制的意识。意识指导行动,是行动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会计控制意识,真正认识到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牢固树立起会计内部控制的观念。同时,为了确保单位领导层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考虑将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作为考核领导的重要指标。另外,为了更好地推动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单位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学习,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组织相关人员做好会计内控管理工作。财务人员是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直接执行者,更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单位内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管理队伍,为做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为做好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增加单位内部各职能机构的透明度,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各岗位以及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各项管理制度都可以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还需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和配合,共同参与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实现预期的目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内审部门,提高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对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保证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监督,还需要积极引进外部监督的力量,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贯彻执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之所有要提高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加强内外部监督,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单位的领导人和单位的会计人员合伙编制虚假的会计报告,窃取国家的资产。2月6号,著名的“百名红通”嫌犯付耀波、张清曌被抓获归案,两人分别为部门主任和会计人员,两人利用职务之便串通侵吞了国家上千万资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教训,提高会计工作的独立性至关重要。

(3)建立健全稽核制度,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管理当中,原始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原始凭证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始凭证信息不全面、日期不明等,对会计信息的统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稽核制度。首先,单位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设立稽核岗位,配备稽核工作人员,负责对各种凭证进行稽核工作,当然对于规模较小的单位,具体的稽核工作可以由财务主管人员负责。其次,为了端正稽核人员工作的态度,需要对稽核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在对原始凭证审核之后需要签字盖章,如果发现经过审核的凭证出现问题需要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注意制定管理细则,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都能顺利执行。同时,单位还需要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4)财务部门需要对相关的流程进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就需要财务部门对相关业务流程加强控制,这是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会计信息处理的程序,对于单位内部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审批,并充分发挥会计审核监督的作用,对会计部门已经处理的信息进行再次的复核,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防止资产流失。总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确保充分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人员要提高对会计内控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现阶段会计内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做好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安全运行,为社会和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篇12:国企成本内控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国企成本内控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企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常用的审计办法,重点分析如何更好地系统化应用审计办法,提高审计质量,达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论文

一、引言

建设项目管理通常概述为“三控三管一协调”,三控即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三管即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协调即协调与相关单位关系。其中造价控制是国企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较为膨胀,房地产开发项目增多,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建设,国家对国企技术改造,科技投资带来的配套建设项目也在逐年增加。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的变更洽商、施工索赔、结算超概等事件突显,尤其施工企业追求利润虚报工程结算的行业弊端,暴露出国企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不足,也导致工程结算审计上的风险较大,难度增加。由此做好工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如何运用有效的审计办法,达到造价控制的目标,逐渐成为国企在建设项目管理中重点探索的课题。

二、工程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在国企工程建设领域,工程审计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家审计署指派审计团队,对国企技改项目,即以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进行审计;一种是国企根据国家监管要求或内部管理需求,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委托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针对第一种情况有明确的规定,关于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程序等内容。国企内部工程审计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相关内容的规定,通常企业采用的工程审计方法主要是工程结算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一定程度上为国企建设项目造价控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工程审计随着发展,逐渐浮现出的新问题是工程结算审计是工程竣工后的事后审计,针对的标的主要是施工企业工程结算书,存在单一性、片面性和滞后性。根据统计,建设项目结算审计阶段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由于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漏项、计量有误,招标图纸前后矛盾,做法缺失,投标文件不均衡报价等问题,为工程结算埋下隐患;

2、由于合同签订阶段,对于人材机调价原则、变更洽商约定,结算审计规定等关键条款无表述或表述不清,为工程结算留下漏洞;

3、由于施工阶段,变更洽商表述不详,价格无认定,隐蔽工程签证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工程造价难准确计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工期索赔问题;

4、由于结算阶段,抓住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与造价信息的差异和涨跌变化不同,以及建筑设备价格无统一标准参考,通过工程结算套高价格钻空子。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施工企业会统一计算建设投入成本,并结合应获利情况,确定结算数额,组织工程结算书的编报,往往通过抓住工程量清单漏项错误、变更洽商、工期延误等方式,抬高结算额达到目的,坚持不让步,导致建设单位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大多数国企,尤其是军工企业,均非建筑行业内企业,面对建设项目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往往无从下手,无法有效造价控制。

三、工程审计的系统化应用办法

针对工程结算审计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工程审计可调整介入的时机和内容,与工程实施同步进行,从工程招投标阶段即介入,覆盖施工全过程,直至工程竣工结算,引入工程预算审计、工程过程审计,结合工程结算审计,应用系统化审计办法跟踪审计,可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

(一)工程预算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

目前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规定,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招投标,并采用固定单价计价方式签订合同。国企在招投标准备阶段委托一家具备招标代理资质的单位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招标活动,委托一家具备造价咨询资质的单位以施工图为基础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因为招标文件约定了工程合同基本条款并不得在签合同时修改,清单和控制价圈定了工程造价的基本范围并作为投标报价主要依据,所以招标文件、清单和控制价的编制水平和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建议在该阶段即邀请审计公司介入,采用工程预算审计办法,重点审核招标文件和合同、清单和控制价,审计要点应包括如下4项内容:

1、审核招标文件和合同中是否明确清楚与工程造价相关的重点内容,如可调价人材机范围和原则、物价波动引发价格调整原则、变更洽商办理程序以及工程量变化的'价格调整原则、新子目的单价认价原则、工程审计流程约定等;

2、审核工程量清单编制是否完整准确,清单列项有无漏项和错误,工程量计量是否有误,项目编码有无重复,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是否错误含糊;

3、在工程量清单审核过程中,应同时核对各专业施工图,发现施工图中的前后矛盾和做法缺失等错误;

4、审核招标控制价是否符合现行清单计价规范,单价计算依据是否合理,措施项目选用和计价是否合理,工程取费是否执行对应基数和费率标准,材料暂估单价和专业工程暂估价是否计价合理,暂列金额、计日工是否列项合理,总承包服务费是否按标准计取。通过工程预算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消除和降低招标文件、合同、清单和控制价,以及施工图的问题,约定好了调价定价原则,在源头上就控制建设项目造价,圈定工程的合理造价,减少工程造价争议的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过程审计、工程结算审计打好基础。

(二)工程过程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

工程在完成招投标和合同备案并办理开工手续后即可组织施工,影响工程造价变化的因素集中在施工阶段体现,主要包括现场突发问题的签证、设计单位出的设计变更、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洽商,由于政策变化导致的人材机价格调整,以及暂估价认价等。本文建议在该阶段采用工程过程审计办法,跟踪施工阶段涉及工程造价调整的情况,可确保工程计量和计价准确。审计工作主要围绕如下4项内容展开:

1、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对施工阶段构成合同组成部分的双方的协议、信函、纪要、备忘录等,是否与主合同约定原则相悖,是否影响工程造价,确保前后一致并准确完整;工程付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时间支付;工程实施进度是否按照约定工期执行等;

2、审查现场签证。专业审计人员及时到施工现场,对过程中清单漏项、图纸错误等涉及清单、图纸及现场三者有不符的情况,进行实际工程量的签证;对隐蔽工程应在掩盖前记录取证,对未取证的有疑点的隐蔽工程采用抽样定点开挖法[4]核实工程量。

3、审查变更洽商。审查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内容是否明确,工程量是否可准确计量,发现问题要求设计返回修改或者补充对应工程量签证;审查变更洽商中是否有新材料、新子目等涉及新单价的,要求施工单位随变更洽商申报经济洽商,过程审计确定工程变更价款;工程洽商要审查四方签字是否齐全;

4、审查暂估价认价。对于合同约定的暂估价材料和暂估价工程,在实施阶段对价格确认工作进行过程审计,确保认价手续合规、资料齐全。通过工程过程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可使施工合同及付款合规执行,保证变更洽商、现场签证、暂估价认价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及时响应和处理问题避免工期索赔,确保了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同时也对工程质量、进度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三)工程结算审计办法的合理应用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后,施工单位申报工程结算书,经监理单位初步审核后,报审计公司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出具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工程结算审计为工程结算的最终节点,确定了建设项目最终造价,应充分重视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在工程结算阶段,结合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预算审计和施工阶段的工程过程审计的成果,有理有据,应用工程结算审计办法,依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合同其他组成部分、工程量清单、施工图和竣工图、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经济洽商审核结果、暂估价认价单等工程资料,对于合同内外涉及量、价、取费等变化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核算,保证审计的依据合规、计量准确、价格合理、内容完整。

四结束语

建设项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设项目管理中重要工作,应贯穿于项目各个阶段,不容忽视,任一阶段的管理缺少都可能导致失控。充分利用好审计办法的系统化应用手段,将预算审计、过程审计和结算审计有机结合,合理应用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获得良好投资效益。并作为建设单位和审计公司的宝贵经验,指导其他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程行.利用三控三管一协调,降低业主建设成本[J].中华民居,.

[2]高春艳.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4]赵席利.基建工程事中审计的作用及方法[J].建设监理,.

篇13:现代会计管理分析论文

现代会计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0 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主要以手工操作环境为基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形式上看,它改变了数据的核算手段,引进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改变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导致账簿概念的重新定义和分类。当前,掌握信息胜于掌握货币与财政,对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要求给无纸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会计数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尽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 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此外,手工环境下,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会计记录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不宜实施签字、盖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质很容易被改动,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如何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是电算化内部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1.3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而电算化系统中,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1.4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1.5 网络财务是电算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财务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网络财务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的关键在于利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存储介质的脆弱性等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病毒、电脑高手、软件自身的缺陷都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要加强组织控制。从组织机构上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专职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这些岗位除了特殊行业和单位一般无须另外配备专门人员,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如系统管理员可以由会计主管兼任,系统操作员可以由除了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等。

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2.1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 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内控制度具体包括:①组织控制,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②授权控制,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③职责分工控制,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④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⑤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⑥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⑦运行控制,即应用控制,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2.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2.2.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普通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2.2.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输入控制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包括设立参照文件和后批量控制等。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是对业务处理程序、方法进行控制,包括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软件控制是审查软件对数据的计算等处理是否正确,是应用控制的关键。主要的控制方法有程序审核、数据有效性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短点技术控制和设置处理上机日志等。硬件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进行设置。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已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方法为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2.2.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在系统准备、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只有搞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控制,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或维护的系统能合规、合法,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及防止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对于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2.2.4 系统的安全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

3 小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篇14: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

【摘要】推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医院财务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使医院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本文从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的意义出发,研究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应用的价值,分析了公立医院现行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分支,与财务会计同是企业管理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且逐渐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与理念。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仍明显落后于企业。伴随医疗改革的持续进行和医院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医院财务会计已经不能应对内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制约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因此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管理会计可以有效地将医院整体发展战略、医院运营过程及医院绩效衡量连接起来,通过对医院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准确衡量、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公立医院推行管理会计,主动发挥管理会计作用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公立医院的应用提供借鉴。

二、公立医院推行管理会计的意义

(一)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医院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而医院的发展在于科学合理的决策。医院管理层不仅要掌握已发生事项的财务信息,还要掌握有利于医院未来发展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决策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主要是定期向外部使用者提供反映过去某一阶段、某一时期已完成各项经营事项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主要服务对象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不能满足内部管理层特殊化的信息需求。医院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方法理念的结合,主要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层。基于管理会计本身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作用,可以对医院各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不仅能反映过去,而且可以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偏重对未来的规划,从而可以为医院将来发展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因此,医院财务人员在掌握已发生事项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应积极地收集、整合、编制各种信息资料,分析成本与业务量间的关系,为预测经营成本、编制预算、控制风险、绩效评价等提供决策信息依据。

(二)改善业绩考核与评价

对医务人员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是保证公立医院持久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指挥棒。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的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将计划执行与决策实施的各项数据,与最初的预算数据及医院整体目标进行比较,是进行业绩评价的基础与依据。利用管理会计中的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等方法,对公立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实时及完整的事前控制、事中约束、事后评价,可以帮助管理层实现全面业绩考评(冯欣,2015)。利用管理会计相关方法还可以根据医院的整体目标和各责任目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对各科室的业务状况、工作职责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对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和表彰,对业绩不理想的人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甚至给予一定惩罚,以此改善医院管理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三)有利于综合效益的提升

公立医院是国家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社会效益的关注。管理会计的功能是改善自身内部经营管理,通过对医院内部进行管理控制,监督和制约医院经营活动,从而提升公众信任度,增强社会效益。医院应用管理会计,可以计算出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最优的指标。如资产收益率,床位平均周转率、医疗服务收益率等,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经营效益的更全面判断(方霞波,2016)。此外,管理会计中的量本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及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等方法,可以帮助公立医院进行定量分析,实现对成本的管理控制,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现状分析

(一)医院管理层关注度不高

管理层的关注是推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应用的基础,是管理会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现行公立医院管理层大多由医界专业人员出任,更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先进医疗工具方法的引入及应用、医院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关注相对较少。管理会计主要为医院内部各层级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于医院内部经营。如果医院自身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提升关注度不高,对投资、预测、控制、决策重要度缺乏深刻认知,就不会对管理会计重点关注,会计也只满足于记账,制约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体现不出管理会计的价值。

(二)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公立医院体制发展及就业偏好等原因导致公立医院会计准入门槛低、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与实际医疗服务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财务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深刻认识,只是机械地运用相关方法。还有人员则缺乏对医疗服务及业务的了解,不能完整地获取有用信息。管理会计工作需要相对于财务会计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在掌握财务会计各项知识的基础上,要熟悉医院运营及各项业务流程,同时还要掌握战略规划、成本管理、营运管理、价值管理等相关知识。而大多数公立医院缺乏这种综合素质人才,导致管理会计应用受阻。

(三)管理会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我国企业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大部分公立医院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或岗位,财务人员大部分时间用于账务处理、编制报表等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缺少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及应用。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即使少数财务人员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却很少参与医院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实施,话语权小,管理会计提供决策信息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业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9.2%,绝大部分医院收入均来自于医疗服务及药物收费。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以使公立医院以公益组织的角色进入市场,以医疗服务收取病人的医药费、检查费等实现医院的创收,维持医院的发展。在纯经济指标为主的考核制度下,公立医院发放奖金通常与成本、收入核算结果挂钩,使医务工作者的思维一定程度地偏离了公益性服务轨道,开单返点、开单提成等频频出现。过于注重财务指标评测加上论资排辈等因素,导致公立医院业绩考核制度不合理,不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五)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后

首先在医院中采用计算机解决一些数据问题的是美国,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手段进行医院信息管理已普遍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医院。如美国的QMR系统、法国的HIS体系等。我国“金卫工程”的提出推动了卫生信息化进程,但相比国外,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处于落后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公立医院财务软件多适用于财务会计体系,主要是事后核算功能,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管理功能,导致管理会计所需数据及信息需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数据准确度不高。同时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医院付出较大的财力,还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使公立医院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热衷度不高。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

四、公立医院实施管理会计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会计认识

政府卫生部门应该对公立医院主要管理层进行集中培训,使医院管理层学习、理解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方法,激发其对实施管理会计的热情。同时加大对医院管理会计实施的考核与指导。管理层首先应将所学管理会计思想通过座谈、定期培训等方式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宣传,从而在医院全体员工中建立管理会计理念。其次,公立医院应积极实施总会计师聘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领头人不仅要制定科学的管理会计工作方法、流程,还要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会计工作加以指导。管理层应提高管理会计领头人的话语权,使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权威性。最后,管理层应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意识,从医院管理的各个层面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特别是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推进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导、管理会计负责人带队为指导、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局面,引导医院相关人员主动配合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推行。

(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层面: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尽量招收高学历、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人才。严格审查人员职业资格并深入了解人员实践经验水平,从根本上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定期聘请管理会计专家讲授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经验方法,对医院会计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人才水平;三是与科研高校结合,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会计人才的再学习、再教育;四是为财务部门及管理会计人员订有关管理会计的图书、报纸、杂志等,并定期举行读书讨论会,使会计人员主动参与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人才层面:一是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管理会计相关培训活动;二是主动培养人员财务与业务有机融合意识,学习医院运营中相关业务知识,克服人员与医疗业务脱节现象,灵活运用管理会计方法。

(三)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医院对财务部门的职能要求不能局限在做账报账、简单的成本核算、税务申报等方面,还需专门设立管理会计岗位进行全面预算、成本管控、绩效考核评价等活动。明确管理会计岗位职责,拓宽管理会计范围是强化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要手段。如管理会计人员广泛参与制定计划、管理决策、绩效管理等活动可以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来实现,这可以督促管理会计人员参与医院的各项业务活动,在给管理层订立并实施战略规划等提供决策参考信息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赋予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及话语权。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权限是保证管理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管理会计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赋予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更多的话语权,为其创造参与决策的机会,使其能够为医院的管理建言献策,帮助管理层进行科学的管理活动。

(四)建立综合业绩考核制度

对公立医院进行补贴。适当对公立医院进行补贴,维持其正常运营,可以改善医院以“逐利创收”维持其发展的局面,使其承担更多的公益性,有助于综合业绩考核制度的建立。完善业绩考核指标。财务指标反映了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是以货币形式对医院整体业务运营情况、员工工作情况等方面的衡量。但以非货币形式衡量的非财务指标对于激发员工热情、完善考评制度、承担公益责任等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医院员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德医风、医护安全程度等非财务指标,也应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众多学者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融合,构建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公立医院进行业绩评价,而且效果不错(田春华,2014;刘运国,2011)。业绩考核与职位分配、职位工作量挂钩。如岗位的重要程度,贡献大小等,使医院各部门员工都切实明确自己的职责,调动人员积极性,引导员工的行为。

(五)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建立包括会计核算、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价、财务状况分析等在内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对所需要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及时、准确地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例。美国国会在2009年提出《电子病历激励计划》,并且专门拨款用于电子病历有意义使用的激励,促进全国性的卫生信息交换,极大地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由国家出资建立,具有政策先行性特征,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加大政府对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投资,通过经济激励激发医院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热情,调动积极性,缓解公立医院由于信息化建设所耗财力多而止步不前的情况。

作者:郭孟竺 王艳丽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欣.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广东省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案例[J].会计之友,2015(14).

[2]方霞波.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5(6).

[3]田春华.平衡计分卡在公立医院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4(12).

[4]刘运国,黄芳.BSC在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广东ZY医院的案例[J].财会通讯,2011(31).

[5]钱有华.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5(10).

[6]孟焰,孙健,卢闯,刘俊勇.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4(9).

[7]陈新平.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5(24).

财务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书

优化农村乡镇财政论文

如何建立与完善行政预算机制的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论文

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论文

如何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论文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要点探讨论文

会计控制课程融合相关问题探讨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格式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有效内控机制分析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医院内部审计论文怎么写2022-05-02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论文2023-12-17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023-06-02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与监督分析2022-11-06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2023-12-2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2022-05-07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设计流程论文2023-11-28

内部控制论文2022-06-24

我国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论文2022-04-30

农村财务会计论文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