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

时间:2022-08-24 07:50: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推荐5篇)由网友“她藏于玫瑰之下”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

篇1: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

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

农村文化是农村精神状态的反映,也是农民总体素质的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批判继承了从古至今的众多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等.

作 者:韩美群 HAN Mei-qun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LI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5) 分类号:G0 关键词:农村文化   传统文化   先进文化   外来文化  

篇2:青海高原地质形成气候过程_青海高原文化特点

青海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海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海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海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返回目录

青海高原气候特点

由于其高度,青海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海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海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海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返回目录

青海高原文化特点

青海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海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高原上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进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铁路。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海高原拥有我国第二大湿地资源的青海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个高原省份境内的各类天然湿地资源由此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青海高原上包括高原湖泊、河流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三种类型在内的天然湿地资源面积达313.45万公顷,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返回目录

篇3:冰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开阔”(低密度)的刚性结构。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度28分。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每个水分子都能结合另外4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

水在4度以上是符合热胀冷缩的。水在低于4度时热缩冷胀,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度时,则恢复热胀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有价值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能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

篇4:河流袭夺的形成过程

什么是河流袭夺

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腐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腐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舒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腐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河流袭夺形式

河流袭夺是河流发育过程中,由于外营力或内营力作用,以及内外营力共同作用,造成某一河流的`改道或向后倒流,注入另一河流的水系演变现象;其实质是原有分水岭的被切穿(或消逝),形成新的分水岭;河流袭夺存在着营力、地域、水量、水流性质等方面的差异。

最主要的差异是地貌营力的不同;不同的地貌营力作用,决定了不同的河流袭夺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特点和水文特点,塑造了不同的水系形状。按形成河流袭夺的主要营力不同,河流袭夺可以分为主动式河流袭夺,被动式河流袭夺,混合式河流夺等三种形式。

溯源腐蚀的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现象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最易发生,袭夺后诞生的地势也较异常。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袭者称为被夺河。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被夺河的中下游依旧存在,称为断头河。断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在干涸河谷中可形成湖泊沼泽。

篇5: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溶酶体酶蛋白先带上3个葡萄糖、9个甘露糖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后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水解酶的信号斑→将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在1~2个甘露糖残基上→在中间膜囊由N-乙酰葡萄糖苷酶切去N-乙酰葡糖胺形成M6P配体→与trans膜囊上的受体结合→选择性地包装成初级溶酶体。

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略论古代民间的司命神信仰

略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经济观念和文化观念

略论韩国文化发展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森林培育及经营管理完善策略论文

略论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现代高校德育的意义

略论经济伦理中的经济调节机制

浅谈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论文

略论高技术的伦理价值

略论我国商业出版中的品牌策略与运用的论文

略论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论文

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
《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略论农村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文化资源(推荐5篇)】相关文章:

略论计算机网络犯罪论文2023-09-12

略论冯梦龙的民歌观2023-02-16

略 论 盗 窃 罪论文2023-10-27

略论高压氧在护理中的运用论文2023-09-26

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论文2023-04-24

略论经济与伦理张力的思想2022-08-30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2023-08-28

略论英语教材的思想性与教育性2022-11-0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4-01-07

略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性202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