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婆婆家-随笔散文(精选19篇)由网友“关于莉莉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回婆婆家-随笔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回婆婆家-随笔散文
回婆婆家-随笔散文
又是快俩月没有回婆婆家了,老公不在家,总感觉去婆家有些生疏似的,结婚十几年了,在心里却还是不能把婆家看作自己真正的家,说起来,我真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媳妇。
婆婆身体不太好,有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当我刚刚怀孕时,她就利索的提出“我可给你们看不了孩子,生下孩子你们自己想办法!”或许是因为当初年轻气盛,记得当时我很是不满,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在我听来就是不想我生下这个孩子?可这孩子身上也留着你们家的骨血啊!很想好好的理论一番,可身为一个在职职工,又不想像农村一些媳妇那样,为了一点小事,和婆婆吵来吵去,于是,我选择了默然。
生下女儿后,婆婆果然如她说的那样,只有在我们出院那天来过一次,然后满月来了一次后,就再没出现。那时老公出差没有回国,我妈一个人陪我住院出院,又伺候月子,原先健康的身体也承受不了那么辛苦的操劳,小月牙小时候又特淘气,动辄哭得惊天动地,一晚上要醒五六次,醒来就哭,一时半会都哄不欢喜,我想或者她和我一样委屈,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世间,爸爸竟然不在身边……唉——
或者就是那时,心里已慢慢滋生了委屈和怨恨,一直以来,对婆婆怎么都无法做到亲近,虽然只要老公休假,我们都会一起回家,但总感觉那家是我的驿站,我只是陪同最亲的人一起出现而已。
每年春节回婆婆家,在我都是一种勉为其难,曾经也对老公抗议“凭什么年年都要回你老家过年,就不能回我的老家?”老公却总是笑笑:“姑娘出嫁就是泼出去的水,怎么能回娘家过年?更何况你家弟妹什么的,也不会愿意你回去啊!万一来年人家家里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那不都赖你回家过年过的?”心里恨恨着这些封建习俗,却也不得不同意他的观点,唉——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女人出嫁从夫,不管怎么样给女人提高地位,这些观念还是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大脑中。
好在我这个人好面子,即使在心里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个家等同于生我养我的那个家,却也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一是觉得老公一年到头难得在家过个团圆日子,不想让他难过;二是总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很高,不想让老家的一些人看轻了我;为了面子维持着这份风度,倒也相安无事,亲热有加。慢慢随着女儿长大懂事,婆婆对孩子也是真的想念疼爱,每次回家,进门就拉着她的手问寒问暖,对我这个儿媳妇也渐渐亲热起来,家中有什么事也喜欢和我聊聊,问问我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俩都疼爱着同一个男人,不管是我,还是婆婆,都不愿意看到我们疼爱的那个男人为难吧,所以我们渐渐学会了包容,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之间的心结渐渐融化在琐碎的嘘寒问暖中,而回这个家,在我,也渐渐变得理所当然……
只是——无论和婆婆的关系做到了怎样的融洽,在心里还是不能把婆婆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那么纯粹自然。每次回婆婆家,都要斟酌思考几次后才会成行,而回自己老家,却往往兴之所至,随时想去,开车就走,或许人都是这样吧,有时候并不是刻意的,但心之深处,却不知不觉已分了远近亲疏……
人们常说婆媳相处是一门很深的艺术,我却觉得婆媳双方最重要的是:双方是不是真正爱惜那同一个男人,因为婆媳之间的联系就在这个男人的身上,聪明的男人会用他的聪明智慧调和他生命中的这两个最重要的女人,只要打开两个人的心结,那么回家——就不会变得那么勉为其难了……
篇2:回婆婆家过年散文
回婆婆家过年散文
一、
还没到年关,公公就打来电话:“你们都退休了,不工作了,有时间能不能早点回来啊!不要等到二十九才回来,好吗……”听着父亲几乎用央求的口吻在和自己商量,爱人本来计划等儿子放了假一家人一同回去,可八十岁的老父亲用这样的语气说出这话,让做儿子的心震撼了,他在家里再也坐不住了,用坚决的语气对我说道:“我先坐公交车回家了,你在家中等着儿子放了假,让儿子开车带你一起走吧!“
我用担忧的语气说道:“儿子开车技术行不行啊?也没有单独开车回过老家,认路吗?能行吗?”
“怎么不行?儿子技术已经熟练了,如果你们不认路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你们怎么走。”
爱人匆忙地走了。再多的理由,也阻挡不住他回家的脚步了。
儿子终于放假了,我们准备回家了。我把准备好的东西一件件搬上了车,儿子和我也系好安全带,我耐心嘱咐儿子道:“小心点啊!慢点开,安全到家啊!”
儿子胸有成竹地说道:“放心吧,妈妈,我让您看看我的开车技术。”
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驾驶着车驶向城市的东部远郊。车穿过城市繁华的马路,乡村城镇,广袤的原野,绵延数十里厂房……我第一次坐儿子开的车,看着儿子一招一式和他爸爸开车的架势如同一辙,娴熟的技术让我的心安稳了。我稳稳当当地坐在儿子的身边,自由自在格外开心。
途经一个县城,我有点疑惑,往前的路该怎么走?我忙打起爱人的电话,爱人在电话里详细地给我交代着怎么样走外环,到哪里拐弯,哪里有指示标,儿子又打开了手机导航图,按照爸爸指导的路线,看着导航图的提示,不断分辨着前面的方向,等看到路边老家县城的方向标,我和儿子放心了。
宽阔的马路上人车稀少,一望无际的大道给了儿子施展车技的天地,车一路风驰电掣,如流星赶月,奔向前方……家,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来越迫切,远隔老家县城还有数十里,我的灵魂早已穿过原野,穿过了一望无边的道路,飞到了它的身边。当车行驶到老家县城的地界,看到县城高高耸立的城标,我的心情激动起来,和儿子一起欢呼雀跃,城里林立的高楼上飘扬的彩带在向我们招手,小河里潺潺流水声在向我们欢唱,那片土地在向我们投来深情的目光……
二、
长孙开着车回家了,公婆早早地站在凛冽寒风中等待在家门口。车未停稳,老两口已经走到了车边。迎着我们下了车,爱人和我们把车上的礼物一趟趟搬进家中,少不了公婆的一顿埋怨:“买这么多东西干啥?家里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了,人回来就行了,城里的东西那么贵……”在老人眼里,东西对于他们无关紧要,孩子们能回到家里过年,哪怕倾其所有,也是心甘情愿,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地在一起过年,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中午的饺子开始包了,三十元一斤的羊肉,婆婆一下子买了两斤,一大盆子羊肉馅,满眼都是羊肉,只有少许的葱花。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在谈笑风生中开始了包饺子。饺子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元宝,圆圆地排满了盖子。当饺子煮好的时候,晶莹剔透的饺子皮外可以看到里面的一团肉丸,咬一口满口流油,那种芳香的美味让我们大饱口福。
中午到了,婆婆首先把煮好的素饺子和和水果摆放在家族的牌位前,祭奠先人。牌位是一个大大的`布状轴子,高高悬挂在墙壁上。轴子上逝去的先人论资排辈,高高在上接受后人虔诚地祭拜。在另一边,一个用黄纸背自制的牌位单独放置在一边,那是爱人的亲妈,也就是我的亲婆婆的牌位。一个后老伴,一直坚持多年祭奠丈夫的亡妻,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的,这也是公婆多年关系和谐的根基。我很佩服婆婆的襟怀,所以家里我这个唯一会写毛笔字的媳妇,多年来乐此不疲地为没曾谋面的亲婆婆写着牌位。
和婆婆的相邻的是个洗车的门市,过年前夕,正是小车美容的高峰期,一辆辆小车在排队等待。经营门市的年轻小两口正忙得不也乐乎,男的穿着雨靴,拿着高压水枪在冲刷着车外表,女的手拿着抹布在擦拭着轿车,在他们眼里,年根挣钱是主要的,已经把吃除夕的饺子忘到了脑后。婆婆煮好饺子后,端着一碗饺子走到他们家中:“你们光顾挣钱了,饺子也不包了,来,尝尝我们的饺子吧!”
小俩口冒着热汗,感激地对婆婆说道:“谢谢大娘了……”
等他们忙碌完店里的活,坚持要给我们洗洗车,爱人婉言谢绝,可小两口的盛情难却,他们忙碌在我们车边,又是冲刷,又是打蜡,在他俩的辛苦劳作下,洁白的桑塔纳车被洗刷的崭新如初,在傍晚的灯光下,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夜幕降临了,小两口带着赚得满满的票子,熄灯关门,和我们挥手告别。在乡下他们的家里,同样有父母在等着他们回家团圆。他们打拼在城里,是婆婆,让他们感到了身处异乡的游子,有了家的温馨。
晚上,一家人的晚上饭依然是中午吃剩的饺子。只是多了几个下酒的菜,儿子充当了不爱喝酒的爸爸角色,在给爷爷敬酒,爷爷也破例多喝了几盅,笑眯眯地对孙子说:“什么时候,我喝上了你的喜酒,才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吃了晚上饭,一家人开始守候在电视机边,分享一道文化盛宴--央视春节晚会。被称为年夜饭的春晚,成了一家人守岁的“篝火”,吃花生、嗑瓜子、吃糖块……食物的清香萦绕在屋子里,“篝火”旺,夜半温,给除夕夜增添了热能量,驱散了冬夜的寒冷,围“火”夜话,欢笑声飘荡在除夕夜的夜空。
一年在这个时候才是一家人最开心,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
三、
楼下客厅只有一张单人床铺。往年,在过年来临的时候,两位老人为了迎接我们回家,为我们早早地在客厅里支好双人床铺,烧好了暖气,等我们在双人床上过足过年梦后,老人再把床掀起来,让客厅里有着充足的空间。
今年,为了不给两位老人增添太多的麻烦,爱人和我商量:“你一个人在楼下睡行吗?”
我满口答应着:“行的,不要让爸妈再支双人床了,我一个人睡楼下就行了。”看完春晚,一家人要上楼睡觉了,我一个人守在空荡荡的楼下客厅里睡觉。婆婆早早地为我晒好了被褥,窄小的床铺厚厚的,躺上去软绵绵的,新棉赶制的被子,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被子,公公早早把灶火燃放,把土暖气烧的烫手,床边的被子被熏得热气腾腾。婆婆还有点歉意地对我说道:“让你一个人睡在楼下,委屈了……”
我轻松地说道:“没事的,我喜欢寂静,这里挺好的。”等我躺下了,婆婆仍不放心地来到我的床边,一会儿为我扯扯压风的被子,一会儿为我掖掖被角,而我也闭着眼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久违的母爱。尽管我年已不惑,还是渴望有母爱陪伴在我的身边。自母亲走后,在喧嚣纷杂的城市中,已经没有一个有母爱的家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没有一张床铺供我四肢舒展,没有一双苍老而温暖的手抚摸在我的身上。回到婆婆身边,才让我感到了母爱的亲切。
在客厅里窄小的床上,我美美地进入了梦乡,寻找到了那份久违的舒适和安然,感到这才是我停靠的码头,避风的港湾。
到了黎明,远处乡村的“噼噼剥剥”首先敲响了年的大门,紧接着,县城的鞭炮声连成一片,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那情景简直是惊天动地,激动人心。
大年初一的饺子煮好了,吃饭前婆婆照例先祭祖,招呼我们在轴子前给先人们磕头,然后我们三口给公婆磕头,公婆说:“免了吧?”
爱人说:“不行,一年一回,这头必须磕。”
于是,一家三口,对着两位老人,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磕了两个响头,对父母所有的感恩,无以言表的感激,都磕在这个头里了。
婆婆掏出二百元钱,递给儿子,儿子坚持不要:“我已经上班了,不要你们的钱了。”可经不住爷爷奶奶生拖硬拽,钱,塞进了儿子的怀里,也把老人的两颗滚烫的心暖在了儿子的心里。
我拿出了我新买的一个小棉袄,递给婆婆:“妈,只是给您买的小棉袄,您穿上试试?”
婆婆欣喜地拿着棉袄穿在身上,蓝色小碎花的小棉袄穿在婆婆身上,淡雅得体,朴素大方,一改婆婆邋遢的家庭妇女形象,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平时滋润许多,光鲜许多。
吃完初一早晨的饺子,公婆在家中等着晚辈来拜年。爱人开着车带着我们穿行在城里的亲戚家里开始拜年。两个亲姑姑家是必须要去的,正是她们在县城里,给了公婆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们做儿子儿媳的能够在城市放心地工作。远房的表姑,也是过年必须要走动的亲戚,这些在我们眼中不再陌生的亲戚们,还有和公婆有了深厚感情的邻里们,我们做晚辈要一一拜访,替父母报恩,是我们的责任。
初一的中午饭,是一家人最丰盛的午餐。冷盘、热菜、蒸碗、腐乳肉……珍馐美味,饕餮大餐把餐桌上摆的满满的,尤其油而不腻的腐乳肉,芳香四溢,爽滑可口,让人食指大动,直吃的口角流油。不爱喝酒的爱人和我经不住公婆的一再劝说,也喝了一盅白酒,喝的脸红耳赤,头脑懵懵懂懂,仿佛这样,才对得起辛劳的父母亲。
到了下午,爱人开车带着我和儿子、公公,一同回到距城有三里地的老家,看望了大堂叔堂婶,病中的大堂婶看到我们来了,拄着拐杖,迈着不灵便的腿脚在院门口喜盈盈地迎接着我们。一家人毫无顾忌的交谈,真情触动了岁月的触角,欢声笑语,飘荡在暖意浓浓的院子里,格外温馨。
二堂叔,因为和公公的老宅子发生过矛盾,多年没和公公来往了,公公嘱咐我们去他家中给他拜年。我们在大堂叔的闺女带领下,穿过村子的街巷,找到了二堂叔家。看到我们的到来,二堂叔堂婶惊诧地长大了嘴,那一刻,他们一定是料想不到的,要不,他们眼里怎么会闪着晶莹的泪花呢?
世间再好的宴席也要散去。不知不觉中,红红火火的大年悄然落下帷幕。我们要回家了,婆婆早早地熬上了一大锅米粥,一边让我们吃饭,她一边开始给我们准备带回的东西:白菜、馒头、鸡蛋、油、棒子面、就连自己腌制的萝卜咸菜,也给我们装好的一大塑料袋,公婆的身影穿梭在屋里车后,叠加在光焰柔和的夕阳中,满满的后备箱,盛满了公婆给的食物,却盛不下公婆对我们的一片爱心。
再见了,我的公公婆婆,不,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有你们的牵挂,我们时刻被幸福包围着,不会感到孤单;有你们在,我们会在每年年来临的时刻,不顾一切地投向你们的怀抱。
篇3:婆婆家的动物园
婆婆家的动物园
婆婆家的动物园城东小学五(9)班 周臻远
婆婆鸡的院子就是一个小型的动物园。有什么动物呢?有鸡、鸭、鹅、狗,还有兔子,连刺猬都有呢!
两只小刺猬一公一母,是舅妈送给我的礼物。书里说刺猬常常把水果挑在刺上背着走,想吃的时候再弄下来。可是,我看到的刺猬不吃水果,而是吃肉。后来舅舅告诉我,其实刺猬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我观察了一阵子,确实如此,水果、肉类、坚果、蔬菜、草等刺猬都爱吃。刺猬常常蜷着趴在笼子里,十分懒散,完全不像故事里那么活泼、机灵。有时,它会打开身子,立起来,向笼子外面探望。是不是在向往外面的自由呢?
我喜欢我的“小黑”,它是我的宠物狗。公公说它是只雌狗,给它取了个女性化的名字――黛娜,还说“黛”也有黑的意思,但是更好听。好吧,就叫“黛娜”吧!
黛娜很可爱。有一次我的手里有一根鸡腿骨头,黛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手上这根骨头。我想出了一个十分好玩的.游戏逗逗它。我把骨头拿到左边,它的视线马上就跟了过来;我把骨头移向右边,它立刻就把头扭向这边,死死地盯着,生怕逃走。这样重复了几次,黛娜不耐烦了,没有兴致继续跟我玩了,凶猛地扑了上来。还好我眼疾手快闪开了,否则的话,估计我的手指头一个也不剩了,都成了黛娜的美食。
婆婆家还有三四只大白鹅、七八只鸡、一群鸭子。常能听到,鸡在咕咕下蛋,鸭子在嘎嘎欢唱,鹅引吭高叫……
婆婆家,就是一个热热闹闹、生机盎然的动物园呢!
篇4:婆婆家的一日漫水流年散文
婆婆家的一日漫水流年散文
去年年底的时候,公婆提出了要回老家的要求。于是,兄妹几个放下了形似的匆忙,有了一次静心说着话的机会。终由于公公的坚持,商讨显得有些无意义,只剩下唯一的结果——回家。人老了,大概都是叶落思归根的,尽管那个根已不是很清晰了。也许几句乡野的俚语,仨俩街坊的问候,还有那若有若无的稻香,便是那个根,那个家了!
而及至真正确定那个归根的居所时,还是费了些周折的。村中的老屋,有四邻,热闹,适合老人话家常,可公婆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腿脚都不是很灵便,上街买菜购物就是一个难题了。街边倒是有一个小房子,一直空置着,可临路而居,很是嘈杂,也是不安全的。后来还是大姐提出,她有一个绝佳的住所,安静而不寂寞,方便而不喧闹,很是适合老人。细述之下,一家老小都笑颜同意了。于是,便有了那个归根的居所,婆婆现在的家。
婆婆现在的家,在一个环水面山的乡野里。站在马路边,一眼看去时,那排小房子显得有些寂寥。也许是因为屋后的田野太过空旷,又或者是房前那些水太过明亮了。而当走下那条乡间小道,及至屋前,再回眸时,你会发现,其实它离马路,离村庄,甚至是街道,都是那么的近。根本无需你的脚力去寻找热闹,双眼平视过去,就是一片生动了。可要真正走进人群,你的脚还得实实在在地踏过屋后的小道。道其实不小,但原始地裸露着,没有水泥,只有盎然的青草。修葺房子时,哥姐提出,路是否要好好铺一下,否则车是很难进来的。可公公一言拒之,掷地有声,你们的脚就那么金贵吗?走几步路,累不着人的。于是,那条路,就一直自然的躺着,随着四季,或青绿,或枯黄。风大时,有尘土扬起;雨落天,亦有泥泞漫过。夏天回家时,露水会打湿硬硬的皮鞋,锃亮中,竟有些柔软了;草儿也会纠缠着摇摆的裙角,甚至缠绕至家中,在婆婆的轻轻拍打下才分离。哥姐回家也多有相似的一幕,可没有人再提修路。也许偶尔让你的脚贴近一次泥土,亲吻一下露珠,便恍若回到了曾经的年华,忆起赤脚抚摸土地的纯真。似乎有些侨情,所以从没有问过哥姐的感觉,但我想,大概没有人会拒绝偶尔的回归一次吧,无论你走过的岁月是长或是短。
端午回家时,屋前已是郁郁葱葱,桃儿挂满了枝。我和嫂子在林间摘果子时,不觉都慨叹,这儿真是一个养生的好地方呢。公公不知怎么的,竟听到了我们的话语,嗫嚅道,是个好地方呢,就是缺一孩子戏耍,要是宝宝在这儿热闹着,真就齐了呢。不待我们接话,他又笑了,孩子要上学呢,哪能老在这儿呢。我们几个也相视笑了,却无语。而就在上周,由于很多的琐事堆在了一起,女儿又感冒了,不能上幼儿园,无奈之下,我打车送女儿去了婆婆家。见到女儿的那一刻,公婆脸上的皱纹都乐成了花。婆婆亲着女儿的脸说,宝宝都瘦了呢。怜惜之情让我很是愧疚。交代几句我就得赶回家上班了,临行前,婆婆似乎怕我不放心,一再地重复,我会好好带宝宝的,保证让她胖乎乎,乐呵呵的,上赶着吃饭才让她回去呢。对于婆婆所说的,我是绝无怀疑的,因为实践证明,她比我会带孩子的多。于是,我轻松的和女儿吻别,匆匆走过那条有些崎岖的小道。再回首,看到了立于屋前的老幼三人,心里笑了,公公,这回你该说齐了吧!
知道婆婆的仔细,所以对女儿没有牵肠挂肚。可在周末来临时,那份习惯的惦念还是变得强烈了。周五的晚上,老公回家已是九点多了,我们还是决定连夜赶去看女儿。赶到时,发现那老少三人竟已是入梦多时了。看着女儿甜睡的样子,心一下变得很柔软,亦很想对婆婆说声谢谢。因为自己带女儿时,这个点她多是喧闹着的,或是不情愿的刚入眠。也许是受女儿甜美酣睡的感染,那一夜我也睡得无比安然。此地的夜真的很静,静至只能容下均匀的鼾声了。
朦胧中听到了鸟儿的叫声,睁开眼,发现窗外已很是明亮了。而女儿也不知何时被婆婆抱走了呢。正回想间,听到了女儿在外面叽叽喳喳的声音,如天籁般悦耳。起床推门而出,看到公公正静静的守着炉子等水开。女儿围着爷爷转悠着,嘴儿不时的念叨着什么,偶尔大声的嬉笑着,白发的爷爷陪着孙女乐呵着。而婆婆已是将早饭准备妥当了。待我们洗漱完毕,在她的监督下,灌下一大杯白开水时,稀饭,鸡蛋,还有豆浆,已在桌上冒着热气和甜香了!婆婆说,宝宝每天能喝一大碗豆浆呢,以后回家也记着早晨要打豆浆。我点头应允着,可心里发着虚。要做到婆婆这份生活中的妥帖和条理,我不知还得静心修炼多久呢!
悠闲地享用完早餐后,发现时辰已是不早了,该是要到半晌午了。因为屋前的水面上已无薄雾,波光粼粼的亮着眼;远山也不再朦胧,清晰如黛了。由于晨间的悠然,这个上午便变得务实了:婆婆提着篮子去买菜了;公公继续伺候着炉子,逗着孩子;我刷洗着衣物;老公去水边捞着鱼。因为所有的事务都是在蓝天白云下进行的,琐碎竟也成了一幅静物画。大儿锄禾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虽不及此画面的优美,但此刻能洞穿千年让人忆起它,唯有那份相通的静然能做到吧!
当我在收拾鱼的时候,公公不觉对我念叨道,这儿的鱼瘦,不如你那儿的鱼肥,但味道好,以后想吃鱼就回家来。公公以前是善与人谈八卦野史的,很少如此家常的说话,听到此语的时候,我想他大概是有些寂寞了。果然,他接着问到了很多我住的地方的事物,他也曾在那住过三年,所以一直惦记着。公公问题的种类有些多,诸如:对面厂子拆了后,那个楼现在盖了几层?院前小区的路还是那么坑洼吗?隔壁租房子的两个孩子考上大学没?模糊地回答了前两个问题后,在听到第三问题时,我有些惶恐了。因为我甚至想不起公婆以前的两个小邻居的名字了,更不知道他们考得如何,现在在哪里就读了。当再次听到我支吾的回答后,公公哦了一声,便不再说话了。也许他真的困惑了,想不通我为什么对身边如此之近的事物竟是那样的疏忽呢?而他以前从未刻意的探询,可那些市井邻间的事或物,在他眼里总是清晰着,如他掌心里的脉络。可能是我每天把自己的纷扰无限的.扩大了,以致我的视线里容不下更多的风景了。公公,但愿有一天我也能如你般静心地看看身边的世界。
午饭是乡野味浓郁的,人的食欲也被激发的很是充足,而絮絮的说话也把午餐的时间拉得很长。收拾碗筷时,无意间抬头看钟,才发现,每日的午自习时间今天全被揉在了话语中,竟毫无知觉。婆婆也抬头看了看钟,然后对我说,带宝宝去睡一觉,下午睡足一个小时,对身体好呢!于是,我在本是匆忙的午时,再一次享受了拥女酣睡的幸福。直到听到外面细细的碎语,那个甜梦才恋恋不舍的匆匆收场。和女儿起床后,婆婆已削好了两个秋梨递过来。她说,秋天里,人会心火旺,容易感冒的,吃秋梨能降火呢。婆婆其实不知道什么是抗生素,什么是耐药性,但她一直不信赖药物。她相信人和食物的天生亲密。所以四季中,何时降火,何时进补便如印在她心里,时时体现在家人的饮食中。女儿偶有的不舒服,她也理解为身体对季节或是食物的不适应,从不似我们急急欲送女儿的慌张着。所以,帮我看孩子的那几年中,我们经历的几次张皇,都被婆婆轻轻的抚平。而孩子也在奶奶顺应着时节的调理下,自然着,健康着,快乐着。有人说,优雅的女人就是临乱也不慌的女人。于是,看着已是古稀之年的婆婆,我常觉得那该就是一个最优雅的女人吧!
终于,一天的日子如漫水流年而过,很黑很静的夜来临了。黑夜里,立于小屋前,视野里只有星星了。他们对我眨巴着眼睛,纯黑的夜消失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手可触摸的近。偶尔看到路边有一束光流过,那该是一辆疾驰的车。夜晚中,在乡间的路上,车是绝无尾随的,所以那一束束光都是孤寂驰行的,如急归宿的旅人,匆匆隐入某个村落中。
欲入睡时,忽的很留念这儿的夜晚,何时我也能如此的不徐不疾,缓迎着晨曦,慢送着日落,让日子如漫水流过呢?
篇5:婆婆家的花园作文300字
婆婆家的花园作文300字
春天已逝,夏天的钟声也即将结束,迎接我们的就是金遍大地的秋天。
秋天,外婆家的小花园也格外灿烂,柿子树结果了,橘子树也结果了,一个个黄黄的.绿绿的,真好看。
婆婆家的小花园里,柿子可是数一数二的好吃呢!你要是看到柿子树上的柿子,你的.口水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因为,光是看到那黄澄澄的外表,圆溜溜的身体,就一定已经要迫不及待地冲上去了,要是换成你,也一定会像我这样子的。
这柿子,不但外表华丽,而且味道也非常好,刚摘下来是有点硬硬的,吃起来像苹果那样脆脆的非常爽口,待它熟透之后软绵绵的可甜了,希望你下次来和我一起品尝下这美味的柿子。
小花园里,不但又既华丽又鲜美的柿子,还有青的发亮的橘子。橘子树上的橘子,虽然现在的橘子是半生不熟的,但是,以后可是很甜的哦!它以后不是青绿的,也不是酸酸的,而是橘黄的,甜美可口的,我可喜欢吃了!
婆婆家的小花园不但秋天灿烂,而且其他季节也都很美。我爱秋天,但我更爱婆婆家四季如春的花园!
篇6:婆婆家的动物园二年级作文
婆婆家的动物园二年级作文
婆婆家成了动园啦,因为她们养了很多小动物。现在我们就来听听它们的事故吧。
就先说小免子吧,那两只小免子性格一点都不一样,一只非常调皮,它叫坏坏,坏坏的尾巴有一点毛是黄色的,也许是它的.胎记吧。它非常爱吃饲料。一只文静优雅叫乖乖,如果你把它捉出来的时,它非常的不情愿出来,脚就会使劲的前后蹬,差一点就把坏坏的脸蹬肿了。
还有吃了又睡,睡了又吃的小猪,它们也挺有趣的。它俩总是争吵不停,在吃饭的时候抢来抢去,抢的时候它们的屁股扭来扭去,身子转来转去,头顶来顶去。如果你把食物放在上面不它喂的话,它恨不得爬上去用嘴顶下来吃,如果吃着吃着它们没吃饭你就给它们吃了,它们可就更不会撒手了,它就会不停的嚎叫,我的耳朵都快被它们吵聋了,然后一边骂着小猪一边继续给它喂。
还有一直以我为主的小狗胖胖,它可乖啦!但它总是缠着我叫我给它挠痒痒,不过后来婆婆把它拴起来了。最后又来了一只小花猫,自从我给它吃了肉之后它就一直赖在我们家不走了,它想一直在我们家吃下去。还有小鸡、小鸭……。
婆婆的动物园可真丰富呀!
篇7:婆婆家的菜园作文300字
婆婆家的菜园作文300字
我的婆婆有一块菜园,里面种了许多的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吃!
她种的 这些蔬菜不仅颜色不一样,而且连品种也不一样。颜色有绿色、黄色、红色……品种有青菜、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西红柿、菊花脑……太多啦!这些蔬菜娃娃们伴随着风的笛声,随风飘荡,翩翩起舞,那舞姿实在是美极了。绿色的芹菜在转着圈儿、金黄色的向日葵在向着大伙儿点头、深绿色的“宝塔”青菜像一朵朵花儿一样,散发着芳香、红色的小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为大家照明……
通过 婆婆的讲解,我还知道了许多原本我不认识的蔬菜,以前只是吃过,但从来没有看见过在地里生长的。我记住了许多的名字:毛茸茸的`荠菜有很多的颜色,淡绿色的是嫩的,深绿色的老一些,发褐色的像土一样颜色的是更老的;叶子宽宽的是马兰头,它的茎发淡红色哦。长长的是豇豆、每根的顶角还有一点红色,像刀一样形状的豆子是刀豆,长长地挂在枝上……
婆婆家的蔬菜可真是多啊!春夏秋冬,季季都有,吃都吃不完呢!所以我的婆婆是一个勤劳的人,你们赞同吗?
篇8: 婆家娘家散文
婆家娘家散文
结婚多年,婆家娘家相比较,体会个中滋味,感触颇多。
婆家在农村,儿女三个,个个学业有成,谋得糊口工作。子女们屡屡劝二老随住均遭婉拒,公婆独居乡间,耕作二亩田地,权作健身运动。偶尔到儿女家小住几天,含贻弄孙,其乐融融。公婆两儿一女,两个孙女一个外孙。这对居住在农村的他们来说无疑承受着巨大的重男轻女世俗压力。可是,婆婆依旧欢欢喜喜地照顾媳妇的月子、每一位新生的'孩子,将每个孩子都带大到上幼儿园。因此,三个孩子和二老最亲。外孙高中三年,都是公公陪读。原本不会做家务的公公竞成了高明的厨师,对营养搭配说得头头是道。 公婆乐善好施,在乡亲们中人缘极好,这都缘于他们的豁达乐观。与这样的公婆相处,尊敬而客气,如有不同意见,我都保留,唯他们是听。
娘家父母是退休干部,家中四女一男,对子女教育甚严,尤其是在品行教育方面更是一丝一毫不放松,唯一的小弟也不例外。记得在小时候,过年时只允许我们玩到年初三,然后就要我们看书学习。因此,几个孩子长大以后,规规矩矩做人,规规矩矩工作。父母日渐年迈,对子女的感情日益增加,如同公婆一样,隔代更亲,对孙辈呵护有加。把照顾孙辈当成了退休后的第二职业,同时也是为了减轻儿女负担,让儿女专心投入工作。
父亲性格含蓄果断,母亲爽朗热情。我们和母亲相处更像是最不分心的朋友,有啥说啥,尽管有时说出的话惹母亲生气,甚至伤心。但父母总是不会记住儿女的过错,因此,这就纵容了我们屡改屡犯。而在婆家,我们从来不会这样直截了当的说话。这也许就是对待娘家与婆家的区别吧。
娘家是待嫁女儿的安乐窝,挥发天性的自一由地;婆家是媳妇义不容辞辛勤劳动的责任田,而女人是月亮,满月的光辉常年盈盈而轻柔地照耀着婆家和娘家。
篇9:婆家奶奶散文
婆家奶奶散文
我的奶奶在河南,自从远嫁之后,我和奶奶的交集便越来越少。可是婚后我又多了一个奶奶,今天就来聊聊我婆家奶奶吧。
刚认识老公时聊到奶奶,老公说奶奶做得一锅好菜,说一锅是因为奶奶一直生活在农村,由于到街上交通不便,老人家很少买菜,但农村有地啊,所以许多蔬菜、佐料奶奶都种,而一年的肉就是每年腊月里杀的一头大肥猪。当儿女各自成家,爷爷奶奶便独自生活。两个人的饭菜,奶奶便经常在灶上煮上一锅菜,虽然没有超市里的各种佐料,但一撮花椒、几瓣大蒜、一块生姜、几个辣椒皮,一锅香气四溢的'菜就来了。
那年第一次回家,奶奶一听说就来了,看到我就高兴地想拉我的手,可手在我面前晃了一下就腼腆起来,我意识到可能奶奶怕我嫌弃便拉奶奶坐下聊天,只可惜刚来那会我们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临走时,奶奶偷偷拉我到房间非要塞些钱给我,我看到那些钱有整百的还有一元五元的,没错,这是连她都不知道攒了多久才攒下的500块钱,我怎么都不肯收下,直到老公说等我生了孩子办酒席时再要她才不情愿的把钱装起,那一刻我觉得有个奶奶真好!
孩子满月后我们便到街上租了房子,身上仅有打工时剩的三千多块钱,为了省钱,房子两面透风,那时已近年关,寒冷自不必说,为了取暖我们买了取暖器和电热毯,但依然觉得那个冬天最冷。正月初一,奶奶拎出一篮子炭说“你们在那没炉子该多冷,我在家用坛子闭了些炭你们带去烤。”当时有几个亲戚七嘴八舌,我虽然很想要下那些炭但终是不好意思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操心这些,便说现在天暖了来年再要,但那一刻心里是热乎乎的。
之后的日子,我们一直在镇上,为了生活也极少有时间回老家,但只要有人说来街上又认识我们,奶奶便让人给带些东西,有时是几十个土鸡蛋、有时是一只腊蹄子、有时是半口袋黄瓜辣椒……如果老公放假问要买些什么东西回去,那边绝对一口回绝“什么都不差”,只好买些副食饮料类的,奶奶便唠叨“你们挣钱不容易,花这钱干嘛!”走时却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给你,我有时在想:天下怎么有这样的傻奶奶,而我何其有幸,就有这样的奶奶!
奶奶生于1938年,经历过各种坎坷,但却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只可惜前年病痛一检查却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二期。奶奶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我要上班所以只好抽空去陪着化验,输液时让放暑假的女儿在那守着,一日三餐有时别的亲戚送,而大部分都要我备好送去,也许奶奶觉得我太忙,也许她挂念家中八十多岁的爷爷不会做饭或许不放心那几只鸡和一头猪,反正后来只要医生一进门就开始叨叨着回去,医生没办法只好让奶奶出院。这两种病都要禁劳累、禁饮食,刚开始我们都还劝,这不能吃那不能动,但看着奶奶被束缚后痛苦的模样,我们也只好作罢。
奶奶快八十岁了,却从不倚老卖老,这也许是奶奶人缘好的原因。几天前我们准备返回镇上,就特意去奶奶那坐了会,我看到几只不算大的鸡在散步,便问奶奶这些鸡是大姑给的吗?因为大姑家在村合作社报名领了100只小鸡。可是奶奶却说是和别人换的,鸡老了不生蛋喂着划不来,所以九只老鸡换了十只小鸡?我刚想和奶奶算算这账,奶奶却说“我和人家非亲非故,人家去年给我送了一斤茶叶,还有人家那次打牌赢了还给了我十块钱,我欠他家人情呢!”我无话可说了,爷爷又补刀“你奶奶老糊涂了,20个鸡蛋只收人五块钱”。我没有再问,我知道奶奶并不糊涂,肯定是人家帮了忙奶奶不想欠人情而已。 愿时光慢慢老去,愿奶奶慢慢变老!再有一个月奶奶就八十岁了,仅以此文,祝愿奶奶长命百岁!
篇10:我第一次回婆婆家作文700字
我的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吃西餐,第一次包饺子,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在家自己在家,但是我最难忘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回婆婆家。这件事令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不要自己吓自己,这世界上没有鬼。
一天下午,大概是星期五的时候。我们一个小组要扫地,扫到六点的时候才关教室门走人。不好,今天要回婆婆家呀!要是再晚一点天就黑了。我感到很害怕,就飞一般的来到了操场,然后以光一般的速度来到了车站。当时还下着雨,运气还好等了五分钟28路就来了。这是冬天,天黑得很快,一会儿就黑了一点,我又想着有鬼。结果我忐忑不安的坐上了公交车。我心里有两我在打架,天使的我说:“小主人,害怕你就快点下车回家吧!”恶魔的我说:“怕什么怕!就是鬼嘛!你下车了再玩一会儿。”他们俩一言,我一句的。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我心里太害怕了。心里想着恶魔还叫我多玩一会儿,他一定是想吓死我。我这时我选择了天使。
下了车我想起了朋友,今天中午讲农村要天黑的时候要闹鬼。想到这儿,我飞快的跑向婆婆家,雨点一滴一滴的打在我的皮肤上面。树枝被风吹得乱舞,好像一只张牙舞爪的大怪兽要把我吃掉。这时我更要加快脚步,突然我感到有一个人,我表面上非常害怕,但心里大胆的想猜着他是不是鬼?他是不是要跟踪我?我回慢慢头看了看,什么也没有!我认真的想了想终于想到了,是我的影子。接下来我就放心大胆地飞快跑去婆婆家,最终成功到了婆婆家。这时婆婆关心我说:“你饿了没有啊?快来吃饭。”我说了一声:“谢谢!”就跑到桌子旁边,我还没有静下来,脚还在不停地乱动。额头上还不停有汗流下来,而且心还在乱跳着。但是一闻到饭菜的香味,我渐渐地没有了恐惧。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我明白了不要自己吓自己,再说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鬼呢!
篇11:拾荒婆散文
拾荒婆散文
昨天早上刚出门,她十分虔诚地递给我一张名片。这下,把我可弄懵了。她是个拾荒婆,经常在我们的小区里拾荒,几乎天天能看见她的身影,没有语言上的交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奇怪?她给我名片做什么?莫非受雇于商家?我顿时有些反感。
近些年来,商家的名片铺天盖地,硬往你手里塞,非要掏走你兜的钱不可,烦死人。我刚打算丢掉,她对我说:“是我的名片,不是卖东西的……”她也有名片?出于好奇,我注目看了起来。名片很简单:名字、电话,再什么也没有了。名片的意思告诉我:以后家里卖什么废品给她打电话,她来取。
我在家里是“劳动委员”,任务就是管卫生,兼职是扔垃圾,因为扔东西,妻没少冲我瞪眼珠子,我扔,她还捡回来。也好,这个拾荒婆还比较喜欢我,因为我经常白送她破烂东西,有几次,妻把我送给她的东西还抢了回来。闹腾吧?
望着这张不平常的名片,我的心里热乎乎的。这些年来,接过无数张名片,刚时兴的时候看上几眼,以后基本不看,也真没有法看,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级集团、公司的门市头,全是一色的董事长,总经理……只有今天看到拾荒婆的名片,只有三个字――名字,十一个数码――电话号,却是印象最身刻的,牢牢镶在了心上。
拾荒婆五十多岁,长的胖胖的,富富态态的,虽然个不高,身板挺结实,红脸膛,大嗓门,笑起来很迷人,要不是老在阳光下晒,经过打扮一番后,还是挺漂亮的人。每天她早早地来到小区,趁清洁工还没有运垃圾前,从垃圾筒里捡居民扔的她认为可回收的物品。我观察过多次,她最{爱的是矿泉水的瓶子,每捡一个,就好像挖参人挖到千年人参一样,好像打麻将的人抓到“宝中宝”一样高兴。她不但捡东西,还收破烂,小区大,住户多,每天她都能拉出去几车。到了中午,她把家里的老头儿叫来,帮助她清理、分类物品,老两口累了,在荫凉地上铺一块塑料布,边坐下来休息,边啃面包,喝矿泉水,吃喝完,又美美地吸一支烟,那高兴劲,驱走疲劳,驱散了烦恼,好像在香格里拉吃一顿大餐那样高兴,那样幸福。
今天,妻指着楼下的.她告诉我,你经常给东西这个捡破烂的,昨天协助保安抓了个小偷。妻那口气好像要给她颁发奖状和奖金啊?妻话多,又开始叨咕没完没了:我看她就比咱小区的有几个臭钱那些老娘们强,满口脏话不说,年年不愿意交物业费,丢人陷眼的……看妻,又好像是管物业的。爱憎分明,妻就是这个特点。
我把昨天拾荒婆给我的名片给妻子,她看了看,好像宝贝似的的放在了一个十分显眼的地方。我知道:妻以后要做些什么的。
篇12:二婆散文
二婆散文
能说会道的养父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肯读书,讨米都盘(供的意思)你。就是这样看起来很朴素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也让我结缘了二婆。
走进大明小黄村,新家原有三口人,养父七十多岁的母亲和比我大好几岁的女儿,因是同宗同族,按辈份叫养父爷爷。养父能干,木工、漆工、瓦匠……都是把好手,常年在外做手艺,还带着不少的徒弟,正月出门腊月回家口袋里就是没有钱,一辈子也没正正规规地娶过老婆。
堂屋的那头住着养父的二哥二嫂,我叫他们二爷和二婆,他们的四个女儿就依次叫他们大姑二姑……二婆比二爷小十来岁,他们的分工很明确,田地里的活是二爷的,种菜喂猪家务活就归二婆了。
可能是两家堂屋对着的门长年关着的原因,门框上都已经结满了蜘蛛网,各自都是从侧门进出,也从不窜门。二婆家的人多,几个小姑和我的年龄不相上下,一起玩有伴儿,天生爱热闹的我就经常呆在她家。养父的女儿出嫁后,养父回家的日子就更少了,家里就剩下八十多岁的老太和十来岁的我,为了这个家(准确得说也是为了自己填饱肚子)被迫辍学.。
可能是为了自己窜门方便,把两家堂屋对着的门都打开了,自家火坑里的火熄了,跑到对面火坑里把那边燃着的柴抽几根过来,那边菜熟了端着饭碗就挤上那边的饭桌。二婆洗衣的时候,把自己和老太换的衣服一抱丢进她的洗衣盆,一天,看到二婆正在洗衣我又重复昨天的故事,当转身准备离开时,二婆叫住了我:来啊,二婆教教你怎么洗衣服吧。
二婆从一堆衣服中翻出我的一件外衣,在衣领上涂上茶枯后就用洗衣刷刷洗,刷过后还得用手搓揉,洗好衣领接下来就是两袖,一件衣服洗完后,二婆就笑着对我说:来吧,你也试试啊?我随即蹲在洗衣盆旁,二婆从盆里翻出我的长裤,在示范洗一只裤脚的同时把那一只裤脚递给了我,随后,在二婆的引导下我洗了裤腿接着洗好裤腰……二婆给我洗衣不下四年的时间了,已经让我养成了衣服盆里一放就走人的习惯。在她叫我停下不要离开的一瞬间,真的觉得自己十分难堪,当我尝试了怎样洗衣的全过程,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受益一生.。才明白二婆的一片苦心。
小姑出嫁后,养父不在家,老太动不了,我又不会种菜,家里吃的小菜也经常断缺。二婆每天从菜地回来,就直呼我的小名叫我去取菜,不在家的`时日,经常放在堂屋进门的磉瞪岩上。
到了种大蒜的季节,二婆叫上我:没事做啊?跟我去园圃玩吧。到了菜地,有几下猛力的我挖地,二婆在后面把我挖的大块大块的土胚子弄细,像裁剪师一样精心地整理菜地,几条小狗把菜地分成几小块,在平整后的土上刨好小坑,把蒜种撒在里面,我也蹲在二婆的身边,学着她的样子,把大蒜种子一个一个的竖插在土里,上面再盖些草木灰.。菜地边上还剩下一小块不规则的空地,二婆没有刨坑,而是顺着坡地的倾斜刨出细细的小沟,细沟里插上蒜种后,再撒把其他的菜种。
回家的路上,我不解地问二婆:一块地有的刨坑有的刨沟,多麻烦啊?二婆告诉我:方方正正的地刨坑好,边角的地刨沟就不显得浪费,在上面撒把菜种几天后就可以吃新鲜的菜苗。随后,还告诉我平整地怎样分块,斜坡地怎样理排水沟。进屋后,把剩余的蒜种给了我的同时,还给了我许多有萝卜种,白菜种……没过多久,也吃上自己亲手种的小菜。
二婆喂有一头母猪,猪崽像草鞋棒头一样漂亮,真的是人见人爱,见我喜欢就对我说:把小猪崽给你一个,你去喂,猪钱赊着,有了就还.。我真的不敢答应,因为自己人都养不活怎么还敢喂猪?二婆看透了我的心事:平时自己喂,出门有事去了我帮你啊……
寨上人经常说:宁愿少一斗,不愿添一口这不无道理,喂了小猪,平时得扯猪草,早晚少不了一桶桶食料,农忙时,田里的秧地里的草真的是一天两头黑,为赶季节时常就与人换工,家里本来就我一个劳动力,自己当然得亲自下田下地,一日三餐的饭菜和早晚喂猪的杂活就落在二婆的身上。
快过年了,二婆请人杀年猪,我把自己喂的那个猪也一并杀了(实际上有一半时间是二婆帮忙喂养的),百来斤肉,和二婆喂养的几百斤猪相比是差远了,但我已经满足,把猪身上最好的肉砍了几块给二婆,因为我没给她买小猪的钱。
或许自己懂事了,会说话的养父他编的故事再好听已经感动不了我了,每年出门前总说能挣好多好多钱.,年底回家空着口袋不上算,没钱还帐别人还来家提腊肉、挑谷子,经历这样的情况,二婆帮我点燃的希望之火被养父无情浇灭了,对这个家我彻底失望,无奈的我与养父分家再一次走进学校,犹如水田中的一片红萍,漂入人生的江湖。
离开了二婆走进学校的我,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亲生父母总说我不听话,又怕和养父发生矛盾,不敢管我,二婆想管我,和养父关系一直不好,也不便说什么,此时的我所有的时间就只能呆在学校.。
一天中午,我正在教室做作业,一位同学告诉我:快去,你妈看你来了。走出教室,看到一个和我母亲一样朴素的妇女,但不是我母亲——是二婆,她把眼眶红红的我拉到一边,从背篓里取出了一双布鞋和两罐头瓶干酸菜递给我。
几年寒窗的我还是没有走出大山,总有了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第一个月领了九十九块钱的工资,花了十多块买了段衣服布料送给二婆时,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她生气的样子:自己手边钱不宽余,年纪也不小了,钱攒着该讨门亲事。村小呆了一个学期到乡完小,乡小教了半年调到了镇上,结婚的时候,养父没见着背影,二婆带着寨上的父老乡亲点着“嗵、嗵、嗵”杆炮给我恭贺,。
二爷病故后,几个姑姑都出嫁了,家里就剩孤独的二婆,儿子出生不久,接到去吉首大学脱产学习三个月的通知,二婆提几只母鸡背半背笼鸡蛋来看月。请求二婆在家住段时日,帮我照看妻儿。二婆爽快地答应了,在我学习回来的第二天。二婆背着被篓回家了。
阳历三六九镇上逢场,寨上来了一位大叔在我家吃饭,趁这机会,我和妻因为孩子的事争吵起来,并扬言要离婚,大叔知道我们争吵是没人带孩子,告诉我们:回去给你二婆说一声,叫她来给你们照看孩子。
第二天下午,走了七十多里山路的二婆再次圶进我的家门,当时正逢秋天收粮,在粮站上班的妻真的很忙,刚开学的我在学校也是早出晚归。妻收粮工作结束后,二婆又嚷着要回家,怎样劝说都没办法,给她点零用钱一分都不拿。说真的,舍不得二婆离开但又留不住她,往后的日子,一有时间就往她家跑,上厕所的路上装上路灯,买了几圈水管子把水引进厨房,秋天就为她备好冬天的木炭和干柴。
几年后,调进县城的我离二婆越来越远,修了房子后,无数次接二婆来住就是不肯。逢年过节总掂念着她,无奈的我只能带着妻儿去二婆的木房子陪她聊聊天。
前年,寨上的大叔打电话来说二婆病重,我随即驱车赶回二婆家中,躺在床上的二婆见我来了,伸出干枯的手,摸着我的头说到:你这鬼老壳就是讨人喜欢,要不是我和你养父搞不来,你也不会吃那么多的苦。说着的二婆又哭了起来,我拿出餐巾纸赶忙擦去二婆眼角上的泪珠子。把她抱在怀里,她刚歇了口气又道:和你媳妇吵架要我带小孩子肯定也是你搞的鬼。
二婆病故了,几个女婿都不是本地人,丧事的操办和策划就由我负责。她生前就和我说过,百年之后要和二爷合葬在一起。
二爷葬的那块墓地划责任山的时候划到另外一个山寨,听旁人说那家主人很不好说话,为了却二婆的最后心愿,我点着松明火把,踏着幽光幽光的青石板,翻过一座大山去找责任山的主人商谈。
这主人真的不好说话,好话说了几箩筐,给多少钱也不卖,绝望的我想起孤苦的二婆,死后连一块墓地也找不到,想到她手把手的教我洗衣、种菜、喂猪,我实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双膝跪在主人面前,头贴地板,双手着地,没有任何语言地嚎啕痛哭……
夜深人静了,我的嚎啕之哭声惊动了整个山寨,在我的身边围观了越来越多的乡里乡亲,或许是我的孝心和真诚感动了寨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们出面帮我劝说主人,主人红着眼眶把我拉扶起来,同意我使用墓地的同时还不收一分钱,我很感动,伤心的泪水变成无数的感激的泪滴,向在场所有的乡里乡亲磕跪至谢后,站起来又深深地鞠上一躬。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今天,为了一个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的二婆,跪地求人。我知道什么是尊严,也理解什么是颜面,但就是再跪一百次,再哭一千回也报答不了二婆给我的慈母之恩。
篇13:吧婆经典散文
吧婆经典散文
吧婆一词,在现代派的摩登词典里,应该是对大酒店或茶楼里的吧台小姐们的所谓敬称吧。但我所要说的吧婆却是一位先生,因他有一个句句不离口的口头禅:“他妈的这个吧婆的世界,到处都是骗子在招摇撞骗”。因此他便也有了“吧婆”这个“雅号”!
“吧婆”姓张名举,来自遥远的新疆石河子,父亲是当地某团场的场长,因此他有优厚的条件来名城西安读书。“吧婆”五官长得也算标致,只是说话油嘴滑舌,让人感觉像个不三不四的人。他爱讲些风言风语哗众取宠,常会冷不丁冒出几个滑稽的词语,让人家忍俊不禁。真正认识吧婆的滑稽是在“莺声燕语”的表哥“鸟人”的一场生日patient上。那次大家聚在“鸟人”的租住屋里,在“荷花”、“黄花菜”和“莺声燕语”等几个女生,手忙脚乱的炖鸡、做菜时,男士们赶闲无事,都在对“鸟人”写的书法品头论足。“蒙巴特”对其中的篆字“天道酬勤”不认识,正在请教“师爷”。谁知“吧婆”阴阳怪气的冒出一句:“哎呀,我的天哪!还真是他妈的这个吧婆的世界!这些字连原始人都认识,竟然有现代人不知道?真是天大的笑话!看来某些中国人真是退化了!鲁迅先生真是高明,早就看出来了,怪不得九斤老太会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大家当即哄堂大笑。弄得“蒙巴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吧婆”学的是新闻专业,喜欢写一些豆腐块的小文章,所以和作家班的高材生“鸟人”也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是校文学社的骨干,共同组建了西部文学社,并主办着校刊《青春文学》。
“鸟人”来自甘肃名郡古甘州城——张掖地区的昭武(临泽)县,一个文化气氛很浓厚的小城,那里山清水秀,被古人誉其为塞上江南。悲壮的红军征西史,就终结在那里。“鸟人”每次提起那段“苦战临泽,血战高台。”的历史,就义愤填膺。对马步芳的马家军,恨的咬牙切齿。当然对于红西路军的惨败,除了马家军的凶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以“鸟人”的话说,却是西路军的惨败都是家乡人的懦弱和逆来顺受,不敢抵抗邪恶势力的侵蚀、压迫,和西路军并肩战斗造成的。所以,他在骄傲家乡有《老子与怀柔》、《霍去病征战双墩子》、《张骞与威虏墩》、《狄青盗宝双泉堡》、《张三丰与聚丰塔》、《仙姑寺的来历》等悠久历史典故的同时,也痛恨家乡人甘于忍受压迫,不敢反抗压迫,才使凶残的马家军阻截了西路军的征西,导致全军覆没。因此后来“鸟人”便狂言,要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豪情,改写家乡人懦弱的性格为荣;要以红军战士的敢于拼搏,宁死不屈为荣。他说比较喜欢《水浒传》里的李逵,敢于和一切邪恶势力做斗争,所以见了人总喜欢称别人“鸟人”。起初有人不理解“鸟人”是什么意思,他便解释“鸟人”其实就是好人。因此,一来二去他自己倒有了“鸟人”的称号。“鸟人”和“师爷”、“黄花菜”、“蒙巴特”、“荷花”,都是在“星星杯”全国文学大赛上获奖后,来古城上作家班的,因为作家班人少开不了班,所以并如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班,也所以他们都是《青春文学》的编辑、记者、笔杆子。虽然文人们一般穷酸又傲气,私底下谁也不服气谁,但面子上因为“鸟人”还出过一本诗集,再加上年纪都比他们要大,所以他们也都对他比较尊重。再说他又是文学社的顾问,名誉主编,因此大家也都拿他很当那么会事。文学社大事、小事,社长“荷花”副社长“师爷”、都会向他来请教。“荷花”来自西子湖畔,名字叫张芙蓉,芙蓉也是荷花的别称,所以她有了“荷花”的.美称。“师爷”是来自浙江绍兴的王炎,绍兴自古出“师爷”,又因为文学社的出谋划策少不了他这个副社长,因此他就叫“师爷”了。那一段时间,学校里突然刮起一阵风,特别喜欢给人起外号,谁要是没个外号,反而没面子似的。所以几乎各个社团的成员都有外号。“黄花菜”是宁夏人,听说她的家乡特别盛产“黄花菜”,因此她成了“黄花菜”的代称。“蒙巴特”毫无疑问是内蒙古人,性格豪爽,为人大大咧咧,不知谁问起“巴特”是什么意思,他不厌其烦的一解释,结果他自己就变成了“蒙巴特”(蒙古人巴特简称)。这么一大帮人聚在一起,自然很有意思,尤其又是一帮文人,聚在一起就更热闹了。
他们本来就成天想着一些找乐子的事,这次听说“鸟人”要过生日,自然想借机聚一聚,热闹热闹。“吧婆”历来是大家的笑料,这样的聚会当然少不了他。那天“吧婆”对“蒙巴特”的取笑,引得大家开怀大笑,自然招来了厨房里忙活的几个女生的注意。“莺声燕语”小燕子一样的飞出来,急切地问:“怎么了,怎么了?”“师爷”连忙打圆场:“没什么,没什么。”而“吧婆”一见到花蝴蝶一样的“莺声燕语”,一下子僵直在那里,手足无措,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大家看着他滑稽的样子,一下子又哄堂大笑。“蒙巴特”伺机反击到:“没什么,美女妹妹,我们的吧婆兄弟得了花柳病,旧病复发,又思春了。”听完这话,“吧婆”竟头一次没有反驳,搔搔头皮没啃声,大家都觉得十分奇怪。自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吧婆”迷恋上了“莺声燕语”,还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莺声燕语”的父亲原是甘肃玉门油田的石油工人,后来跟随钻井队转战东北大庆油田、湖北江汉油田、最终落户到了河南中原油田。后来考中被油田系统招考委培的播音员,来到了古城西安读书。“莺声燕语”生的娇小玲珑,相貌俏丽,语音甜美,尤其从小一直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所以说话字正腔圆、莺声燕语。名字也如其人楚楚动人——梅丽。“吧婆”自从见到这个梅丽,眼睛就挪不了窝了,一个劲的向人家瞅,还殷勤的问人家小姑娘的名字,夸人家语音甜美,说话真是莺声燕语,可人家就是不告诉他,还不许别人告诉他,所以“吧婆”只好称呼人家“莺声燕语”,这一叫不要紧,从此梅丽在大家嘴里成了“莺声燕语”。
梅丽和表哥以前没见过面,小时候只通过信,见过照片,后来通过书信才知道彼此都在西安读书,才联系上。这次“鸟人”过生日,特意从广播学院赶过来,也才和他的这一帮子文友欢聚一堂。没想到“吧婆”对她一见钟情。“吧婆”本来一向对人没个正经,不分大小,可自从见到“莺声燕语”,就好像换了一个人,变得斯斯文文,中规中矩,让大家都不觉十分好笑,戏谑他是花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谁知“莺声燕语”离开时,“吧婆”甘做护花使者,执意要送人家回学校,还说替大哥送表妹义不容辞。人家不容许,他竟然偷偷跟到了学校。回来后,接着和“鸟人”、“蒙巴特”他们喝酒,酒酣处“吧婆”和大家较上了劲,还扬言追不到“莺声燕语”,就放弃大学生涯,到四处去流浪,甚至在人间消失。他还说新疆人巴郎仔都是儿子娃娃,说话算话,绝不悔改。他的狂言激起了“蒙巴特”的狂攻:“此话当真,若做不到不是男人,学司马懿从此只许穿女人的衣服。”“吧婆”还当即和“蒙巴特”击掌拉钩,邀众人为证。“鸟人”的生日patient,因一帮子西北人都善于饮酒,赌酒达到了高潮——变成了“赌气”。
此后,就听说“吧婆”三天一情诗,五天一情书,对“莺声燕语”张开了狂追,还隔三差五到人家学校送花,托“鸟人”当媒人,但后来终于没有打动“莺声燕语”的芳心。寒假过后迎来新学期的时候,文传院的校园里再也没有见到“吧婆”的身影,有人说是“吧婆”追不到“莺声燕语”,信守承诺自动退学了,也有人说“吧婆”报的新闻专业停开了,本来就属于违规操作,学生们全属于上当受骗者的行列。虽然不知道真相究竟如何,但“吧婆”真的是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见到。
篇14:婆太散文
婆太散文
想写这篇短文已经很久,两年前就酝酿要下笔了,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下笔,对婆太的那份情只能放在心底。这次清明节回家,有了想法,就下笔了,算是为她追忆生前点滴了。
——题记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家里爸妈和大哥都出去广东打工,在家时间看到最多的人应该就是婆太了。因为初中要补课,每次只有月假的两天时间才能回家一趟,停留在家的记忆不多,婆太却依稀在我脑海中浮现,带着点点的追忆、心痛。
每次提着书包回家,总是能看到婆太在天井、厨房之间忙活,八十多岁的身影鞠着腰,带着盘着簪的满头白发,在阑阑珊珊的走着。婆太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只是耳朵有点聋,不大声的跟她说话太不会听清楚的。当我走进家门时,我知道婆太却是不知道的,我习惯大声的叫了一声“婆太”,我知道她听不清楚,重复叫第二次她才抬起头,看到每次都布满笑容却有着岁月痕迹的脸,她呵呵的笑了,我也笑了。每次回家,我都能感觉到她的宽怀的真实的笑容,我拿着在街上买的'香蕉,给了婆太她和公太,知道她们的肠胃都不是很好,人老了多多少少肠胃功能不太好,就香蕉合适老人的口味。
在家的时间不长,只有两天。
早上我习惯性的七点半起床,乡下的清晨空气很清新,鸟儿都在鸣叫,声音很清脆。。起来时已经看到婆太坐在大厅的侧门的凳子上拿着梳子在一丝不苟的梳理着满头银发,一梳一梳的用簪子盘起银发。婆太的身体一直很好,平时都是自理生活,家里的爷爷、叔公都叫婆太别干活,有他们供养到百年,可她一直很倔强的自理生活,用她的意思就是“活到老做到老”。其实我知道,婆太从民革时就一直为了她的七个孩子操劳惯了,坚强惯了。
高考,那年我落榜了,考到了一个大学的专科,那时的想法只有出去打工,七月我就到了佛山我大哥那里打工,一直做了一个月的小工生活。八月,一个让人心烦的月份,也发生了伤心的事情,婆太住院了。我是从大哥的口中知道的,八月的太阳太毒了,毒到让我去恨他。婆太是因为晒农作物而造成心脏衰竭的,爷爷当时也一直阻止婆太不要去晒农作物。可她却说,她不出手不放心。晚上婆太身体就感觉不舒服了,坐在椅子上就起不来了,那晚,家里的全家人都惊动了,半夜送她上了市中心医院。爸妈,叔婶第二天都回去照顾婆太了。一周后婆太坚持不要住院,她说在家我安心。我也在一周后,工作单位的辞职已经下来,就赶回家了。路上,我想了很多,见婆太我要怎么跟她说话,我又应该做什么。
那天到家,行李没放就跟着妈妈去婆太的床前,我看到,婆太的银发不再盘着,是她没精力再理银发了吧,她躺在床上,妈妈跟婆太说:“啊婆,阿二转到了”。“婆太,我回来了”。一句话,我再也想不出要讲什么了。婆太轻声的叫妈妈扶她起来,婆太用了很久才坐起来,妈妈也怕太用力弄痛她。“阿二,婆太没有多少时间在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想到的就是“婆太会长命百岁的”。后来,不知道是怎么结束和她说话的,好像是她要休息了吧。
那晚我睡不着,想了很多,也失眠了。后来我还是重新去读书,上了南宁读大学专科。一直到去南宁之前,我天天都在和婆太聊天,呆在可以听到她叫“阿二”的地方。
月30号十点四十三分。在上课,手机突然的响了起来,电话的另一边,爸爸的话让我心头一堵,婆太去了1一直不敢相信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以前一直跟大哥说,要看着大哥结婚,要做老祖宗的婆太去了,心里却不自然了。婆太最后还是没有等到大哥娶媳妇的那天。88岁的你,七个孩子的你,七个孙子、四个重孙的你,我多么希望你能看到曾孙啊!
今年清明节,妈妈不在家,却发了信息给我,说:“如果拜祖后,去不了为婆太清理坟墓,就要记得买好七色纸烧给她,婆太生前最痛的就是你和你小叔了。”我都知道,老爸就说过的。因为我不在家在南宁读书的时候,小叔在海南读书的时候,婆太天天念得最多的就是我们两的名字“阿二、阿朱”。
今年清明,拜了族上的祖坟,婆太的后人挑着有烧鸡,猪肉,香烛元宝的担子祭拜她了。草长莺飞,今天的日子好像比平时长了,坟头上荒草也见长了,旁边的桉树林也比两年前的要高大了。
那年,你就安详的睡在了棺材里,我默默的将话放在了心里,没有开口,我知道,就算我开口你也不会醒来的。
那年,我去送丧出山,这里荒草丛生,山腰没有几个坟,几年却是添加就几分销寞。
那年,我还是你眼中的孩子,你一直看着我长大。
一年,又是一年,我会长大,你在西天的话,我会让你看到“阿二会长大的”。
上学校的时候,我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婆太,我去学校了。”
篇15: 家婆散文
家婆散文
开篇,先解释下何为“家婆”,家婆既不是外婆,也是不奶奶,顾名思意,她即我家里的婆婆。
家婆出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中文化。其人性格温和,安静,平日里言语不多,瘦弱的中等身材,实属一平凡的农村妇女。和旁人没什么不一样,然而她却是及为不平凡的。早己过不惑之年的家婆,一生养育了二个儿子,即我的爱人陈伟和弟弟陈涛。据说爱人小时候很是调皮,贪玩,虽聪明,但常厌学,读书到初二说辍学归家,没少让家婆操心。弟弟却积极进取,连年成绩优异,一举爬到象牙塔顶端。让家婆欣喜不己,家婆非常疼爱她的孩子们,每当冬日,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四筒大炕上时,爱人和家弟就撤娇,让家婆为其备晚餐。本来相夫教子,是我这为人之妻应尽的本份,然而,我也由于某部连续剧的吸引,赖着热炕懒着动弹。家婆却毫无怨言,悄无声息地溜下炕,穿上她自己亲手做的棉布鞋,静静地走向了冰冷的厨房……一刻钟后,热气腾腾地炒面条,可口的桨水菜,就放在了炕沿上,且几十年如一日。两个大男孩就毫不客气地享受起了美味。
腊月,我分娩在即。全家未归,唯我和家婆同居一室,夜里我们如多年未见的知己一般,聊至深夜。言语之中,我感到她对于我的分娩很是担忧,常常为此彻夜不眠。而我由于是初次怀孕,对将要经历的一切却是无知的,很茫然,天真地问家婆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婆却笑而不语,后只补充了句“一切有我呢,放心吧,孩子”
分娩的日子如约而至,我的宝宝赶在虎年的最后一天降生了,这是上帝送给我们全家最好的新年礼物。小家伙刚出生就会笑,且小眼睛睁得大大得,好像要好好看看她的父母以及这美好的大千世界,我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幸福之中,己忘记了先前所经历的巨大痛苦,护士将我推出产房的那一刻,家婆忙拿出我结婚时的红盖头,捂在了我的脸上,我知道她这是怕我受了风寒,落下月子病。
春节,我和爱人、家婆,三人在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妇产病房里,渡过了最难耐五天,期间宝宝的一切都由家婆打理。早上7点,宝宝洗澡、8点打早餐、9点母子量体温、10点冲奶粉、换尿不湿,等等。此类烦锁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以至凌晨以后。
她刚一打盹,只要听到宝宝的哭声,家婆立即会从梦中惊醒,去照顾宝宝的一切。看到宝宝 ,家婆高兴地乐开了花,和宝宝“说话”逗宝宝笑,她被无穷地幸福包围着。
年,宝宝一岁多了,我也该“重返江湖”为生活奔波了。经人介绍,我在镇上进了家建筑工地,成为了32位建筑工人的灶傅。一日三餐,我蒸馒头,擀面条,切菜,炒菜。我用自己的勤奋征服了所有挑剔的眼光,成为队里最年轻的小灶傅。
某日,家婆上街赶集,提出想去我的工地帮帮忙。我再三推辞,可她还是在我侄子的带领下,步入了我的工棚。她看着眼前两大盆发好的酵面,再环顾四周,看看工人的通铺,以及简陋的炊具,便默默地挽起袖子,和我一起接面,蒸馒头。临别时,家婆的眼眶湿润了,说:“要是累了,咱就别做了,回家去吧!我让伟打钱给你用”我笑而不语,只是向他挥了挥手,家婆和她的'自行车就消失在了乡间小路的尽头……
我是一个不安份的人,总喜欢折腾,心比天高。灶傅的工作量是相当地大,做32个民工的饭,仅1200块钱的薪水,的确是少了点。我萌生了向老板加薪的念头,然,此举未果,我毅然选择了离开。
数天后,听妹妹说她同学要将城内营业中的馒头店转让,费用也不太大。后我便找家婆商量,她说我只负责看娃,如你接手,我无闲暇给你帮忙,伟也有工作,你自己慎重考虑,一旦陪本,你是否能承受起打击?我听后撂了句“前怕狼,后怕虎,怎能做成事”便再也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独下彬县,将此店接了过来。由于此前有做饭方面的经验,馒头店对于我来说可是轻车熟路。5月1日,没有鞭炮声,没有祝福声音,我的实惠馒头店开业了。
起初家婆买馒头很不好意思,时而找错钱,时而数错数,常令人啼笑皆非。每天凌晨三点,家婆便陪我起床,生火,接面,做馒头。当天空由黛青色,渐渐变为鱼肚白时,我们娘俩己将上百个热气腾腾地馒头,整齐地码放在了案板上,接下来便是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时候了。宝宝也醒了,既要买馒头,又要做馒头,既要照顾宝宝,又要招呼来店的顾客,常常忙得是焦头烂额。然,家婆却无半句怨言,只是默默地陪伴着我,风雨兼程,同甘共苦同,一起感受着我的感受,痛苦着我的痛苦,快乐着我的快乐。中午,她尽可能让我多休息片刻,而她却抱着宝宝看着店门继续买我们的馒头。
数月后,家婆告诉我,她可能不能再为我继续照顾宝宝了,我顿感情况不妙,经再三追问,才得知,她身体及度不适,且患了严重的妇科疾病。闻此消息后,我的情绪坏到了及点,我感到自己的天塌,我好想在无人的深夜大哭一场。可以说为了家婆的病,我曾独上高楼,一度“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祷求上天让她快点康复,不为别的,就为她能好好地享几天清福,看看家弟毕业后的情况,见见她未来的二儿媳妇,让我和爱人好好地尽尽为人子女的孝道。可是她确实病了,这病来的是那么的突然。让我们家的天空阴云密布。生病期间,她的情绪十分消极,总念唠着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弟,他还未毕业,未成家,他一个人很懂事,也很可怜。且没有为我将宝宝看大,她很自责,像个无助的孩子。我总安慰她,会好的,一切都会和过去一样,顺顺当当地。
次日,家父带着她去咸阳就医。车经东桥十字,来电通知我去接宝宝。一刻钟后,草绿色的公交车驶放了我的视线,但在距我10米之外的路边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小孩,手里提着一个大包裹。她步履蹒跚地朝我所站立的方向,一路小跑着过来,定睛一看,正着家婆。刹那间,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我的双眼湿润了。平日里,为了生活中的大小锁事,两人难免高高低低,挣得脸红脖子粗的,如今她病了,却还不忘记为我照顾宝宝,我也小跑着迎了上去,接过她手里的小孩及包裹。她匆忙叮嘱我小孩的衣物及作息情况后,便转身又上了车。车经我身旁时,心酸又一次袭上了心头,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忙将身上仅有的200块钱,从车窗外仍了进去,并嘱咐家父一定要将她的病医好。绿色的公交车,渐渐消失了,我抱着宝宝在十字路口站了好久好久,任由自己的思绪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将关于家婆的往事一段段地在脑海里回放。
感谢上帝,家婆的病,经医生精心调理,现己完全康复,我的心也如石头落地一般,踏实了许多,我不再感到惊慌失措。
半年后,由于人员紧张,我忍痛割爱,将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馒头店转让他人,自己则又上班了。
前两天准备休假,致电询家婆,需要什么,以便我稍回家。她说什么也不缺,我就买了箱奶粉及日用品和水果。到家后,家婆将我带的水果剥开,一个劲地喂宝宝,我也剥了一根香蕉给她吃,她却说,“我吃宝宝剩下的,他一个人吃不完,总浪费了”我听后心里五味杂尘,一时语塞!
中午她亲手擀了可口的面条,并为我专门蒸了两个鸡蛋,并嘱咐我多吃点,饭间,她一直在喂宝宝饭菜,念唠说,丽这次回来胖了许多,多么朴实的感情。农村妇女招待客人或至亲的人儿时,常常就是一碗美味的手擀面,或是自己家老母鸡,生的两个土鸡蛋。我趟徉在无限的母爱之中,感受着融融地亲情。细长的面条如同棉延无期的爱,咽到了我的肚子里,同时也温暖着我初春的心灵……
相处的时光总里那么地短暂,饭后我将继续起程上班。家婆抱着宝宝将我送至十字路口,并追出好远好远。我想这每一步丈量着的都是父母对自己无限的期待。随着宝宝的追哭声,我沉重地挥了挥手,踏上了远去的车辆。路口只留下两个一高一矮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并非都是轰轰烈烈的,有时它就隐藏在某个细微处,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品读,用一生去求征。
华灯初上,难以入眠,眼前又浮现出家婆的点点滴滴,思绪万千,便任由往事变成一串串记忆的文字,由笔尖缓缓滑落。将往事一遍遍重温,将爱一次次地回味。几次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涌动……
感谢家婆为我养育了优秀的爱人,聪明的儿子。为我的世界撑起了一片天空,为我的家庭注入了浓浓的爱意。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平安度春秋,愿所有的子女都能细细体会“百善孝为先”的涵意。并用心去品读父母那份沉沉的爱。莫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
篇16:我的婆家经典散文
我的婆家经典散文
嫁入婆家这一晃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风风雨雨历历在目。
高校毕业的那一天就随我的同学、我的夫君来到他的家,木塔之乡——古应州,不一样的乡音没有拉开婆媳之间的距离,相反公婆憨厚朴实、秉正善良、弟弟们的热情拥戴让我注定成了这家的人。第一次登婆家的门,婆婆早已准备好了那个年代少有的可口饭菜,油炸黄糕,凉拌土豆丝,玉面滴溜,白白胖胖的黑豆芽,还有那筋道的水豆腐,油辣乍黄的熬土鸡肉;质朴和善的老公公从村东果园讨人盛回一帽壳熟透了的大红结李,不爱说话的三弟羞涩地藏在屋里翘首等待着,调皮的四弟和五弟跑出五华里外等待着大嫂的到来,特别是五弟那年才九岁,愣是把家里仅有的一棵李子树上的九个李子留给嫂子我吃。
那个年代家里虽然穷,但是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景象让我永生难忘。每逢过年回老家那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路途遥远拖儿带女的辛苦可想而知,难以言表,但一想到在老家过年的热闹浑身都有了劲。三十年如一日过年回家已成了我既定的又热烈的期盼。家永远在雁门之外,恒山脚下,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心中的“公婆”和我的弟弟、弟媳、侄子们。
篇17:苏三婆散文
苏三婆散文
一
四十多年前,冬天,大杂院。
早饭时分,一缕缕冬阳穿过高窗格子,照进了窑里,撒在了炕上、地上,碎金一片一片。土炕中间的木盘里并排放着一碟腌萝卜叶子、一碟醋调辣子面,挨盘边码放着七八个玉米麦子面混合的馒头。父亲和爷爷、奶奶、妹妹、弟弟都围着盘子坐在炕上,我和妈妈坐在灶前的小凳上,手里端着一碗刚出锅的玉米粥饭吃着早饭。
突然,门帘被掀开了,三爷进来了。看见他,母亲急忙放下手里的饭碗,起身舀了一碗粥饭,递到了坐到炕上的三爷手里。他边吃边夸母亲熬的粥饭黏糊有香味,抱怨我三婆熬粥饭时把握不好火候,熬的粥饭不黏糯,吃起来没味。我知道,不是我三婆熬的粥饭不黏糯,是她压根懒得做,偶尔做的也是稀汤寡水,也就少了粘稠劲。
三婆,三爷的老婆,名讳不详,村人给起的外号叫“苏三”。这个外号是有来历的,据说有一年县剧团来村里演秦腔折子戏《苏三起解》,有好事者觉得她与苏三的扮演者长相相似,就呼她“苏三”。从此,“苏三”的外号就传开了。
二
听母亲说,年轻时,三婆曾嫁给邻村一个小伙,两人的日子原本不错,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有了孩子后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
谁会想到,一天,她男人被抓了壮丁。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神经受损了,有些疯癫。婆家人一看这样,马上休了她。被遣送回娘家后,她受尽了白眼。
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我三爷,算是填房。
三爷娶过妻,妻命短,年轻轻的得了紧病走了,留下一个女孩,我的堂姑。她进门时,堂姑已经出嫁了,他们之间少了许多纠纷,但是他俩过得不好,俩人经常拌嘴,原因无外乎三婆的女儿和前夫。
三婆心里一直挂念着前夫,老爱拿三爷和前夫比。前夫高大帅气,有本事,她心里是仰望的。其实,三爷个头也高大,浓眉大眼,也算英俊,但是他脾气暴躁,做事没耐心,遇事爱上火,最主要的是他缺少男子汉的担当,没有责任感,天大的事也不放在心上。三婆清醒的时候是一个正常人,爱打扮,爱干净,还算勤快;一旦病来了,就犯糊涂,控制不了情绪,像小孩一样爱找茬,正吃着饭,噼里啪啦一阵响,碟子碗就被她摔到了地上。每每这时候,坐在炕中间吃饭的三爷脸上阴云密布,眼里能喷出火,半天不说一句话,只闷着头扒拉碗里的饭。
当时,我还小,不太懂,母亲告诉我你三婆本身就疯疯癫癫的,咋能和正常人一样呢?
三
三爷在世的`时候,日子虽说可怜,多少还有个样。
三爷去世后,三婆的可怜日子才真正开始了。
没有三爷了,她失去了生活来源。年龄大了,又是小脚,不能下地劳动,挣不到工分,也就分不到多少粮食。好在当时是大集体,无依无靠的她成了五保户。
靠着生产队的接济,她总算有了一口吃的,只是她身子懒,不愿意动烟火,屋里经常冰锅冷灶。蒸一锅馒头,她能吃上好几天,顿顿开水泡馍。实在扛不住了,就在院子各个侄子家里蹭饭。侄媳里,她最喜欢的是我母亲,在我家蹭饭的次数就多一些。
那个年月,家家日子都紧巴,母亲也是变着法儿填我们的肚皮,玉米面实在揉不到一块,就用手压成饼状煮到玉米糁子里,或者烫面撒点盐放上葱花烙成饼,美其名曰“医生干粮”,三婆最爱吃我母亲烙的这种饼了。母亲也是善良人,每每做好了饼就让我们姊妹叫三婆过来吃,她吃完了直夸我母亲手艺好。
四
晚年的三婆遇到了一件悲凄之事。
她那可怜的女儿在母亲离开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过,期间曾患过病。那时,一般家庭里小孩的小病小灾只能自己扛,扛过去了就好了,抗不过去就认命了。她女儿的病扛过去了,可是留下了后遗症,说傻倒也不太傻,说聪明吧也就差那么一点。据说,她父亲也带出去看过几次,只是时间太晚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长大后,奶奶给她找了个人家,家里条件倒不错,可是那个可恶的男人不把她放在眼里,看她哪都不顺眼,整天不是打就是骂,生了孩子也不让她管。实在在家里呆不住了,她就跑到三婆家来住几天。她很勤快,帮着三婆收拾家里,有时也帮我母亲收拾家务,经常带着我去地里寻猪草。我那时还小,一点也看不出她有什么毛病。
可是,命运总是那么捉弄人。
有一天传来消息,三婆的这个女儿失踪了。她失踪了,真的失踪了!后来,我父亲也帮着在周围到处寻找,无果。
女儿失踪后,三婆彻底疯了!
之后,她的行为特别怪异。在村子里看见女孩就往前扑,边扑边喊她女儿的名字。她一出门,就有一群小孩跟在她屁股后头瞎起哄,她就像“老鹰抓小鸡”里的鸡妈妈一样带着他们到处乱跑,和他们一起折腾。
女儿走丢没有多长时间,她也离开了人世。
五
冬日的一天,天气温暖,我打算和家人出去走走,路过小区旁边的广场,那些秦腔迷们唱着折子戏《苏三起解》,唱词飘到了我的耳朵里,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岁月深处,带到了童年的大杂院,带到了三婆还在的日子……
篇18:二十年后回故乡随笔散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随笔散文
眨眼之间,二十年过去了,在米兰工作的我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浓。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因工作繁忙,我已经二十年没有回过故乡了,今年是母校建校150周年,我收到了母校的邀请,将前往出席庆祝活动。终于要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了,心情好激动啊!
在飞机上,我想:现在回故乡都可以直接坐飞机了,故乡应该早已不是我所熟悉的老样子了吧?心里对家乡的变化充满了期待。经过几小时的飞机,飞机终于降落在了家乡的机场,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镇沅。
走出机场,我立刻打开手机叫了豪华出租车,司机有礼貌地说:“请问您要去哪里?”我觉得这个声音非常熟悉,便问道:“你是小田吗?”
“哈哈,被你猜中了,恬恬,你是要去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吧?”
“对呀。好多年不见了,看来你挺好的'呀。”
“嗯,还行吧,我现在是镇沅一流出租车公司老板,今天送人到机场,正好接到你了,真巧。”
“哇,挺厉害的嘛,你都当上老板了。”
“恬恬,那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呢?”
“我在米兰做设计师。”
“那新闻上报道的那个米兰出名的设计师是不是你?你平时都做些什么设计?”
“这么多问题,你都可以去当记者了。首先新闻上的那个设计师的确是我,我设计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是做衣服、鞋子、包包和珠宝。”
“到了,正好我也是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咱俩一起吧。”
我和小田一起走进怀念已久的母校,这是目前县城里唯一没有改变的建筑物。她的旧貌又让我想起上学时的情境,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无悔的教导、同学们开心玩耍的身影……那熟悉的一幕幕一下子全都涌现在眼前。就在这时,几位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她们是小赵、小华、小珂、小冉,穿着母校工作服的她们跑过来一人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原来她们毕业后都回到母校来工作。
“走吧,老同学,你这么多年不回来,我们带你好好逛逛咱们的母校。”厕所旁的小台松都长粗了一大圈,片片落叶,使我又想起了老师教我们写a e,教我们做1+1=2……小冉拍拍我的肩膀说:“发什么呆呢?走吧,去看看我们五(1)班的老教室吧。”来到五(1)班的老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让我惊叹不已,老师不再用粉笔书写,通过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来教学,学生们通过大屏幕来学习和交流,用平板电脑做作业,咱们的母校虽然房子外观没有改变,但是教学设备早已更新了不知很多次,与我们上学时简直是天差地别。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会场吧,一会儿庆祝大会就该开始了”小珂说道。我们几人一起走向庆祝大会的现场,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老师们、校友们已经早早地在此静候大会开始。时针指向10:00,庆祝大会正式开始,领导讲话、校长致辞、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祝语……在《希望的摇篮》合唱声中,庆祝大会结束了,但镇沅直属小学学子们对母校的爱却永远不会结束!母校是我们永远的家!
告别了老师和同学们,我决定自己慢慢走回去,顺变看看家乡的这些年来的变化。原来坑坑洼洼的道路全部都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低矮的平房变成了别墅,到处矗立着高楼大大厦,游乐场里面孩子们尽情地玩耍着……当年的小县城早已变成了大都市。
回到了父母家里,爸爸妈妈见到我都很惊讶,“你怎么回来也不告诉我们,我们好去接你呀”,“就是不想你们来回跑累着了嘛,我回来参加学校校庆,正好回来看看你们啊”。爸妈高兴极了,连忙为我去准备好吃的,并邀请亲戚们来家里相聚。久违的家乡味、浓浓的问候和关怀,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光。满满的温暖,满满的回忆,这就是故乡,无论离开了多久都永远忘不掉的地方!
篇19:秋去秋又回-随笔散文
秋去秋又回-随笔散文
秋去秋又回人生往事
引子:坐在十月深秋的氛围里,记忆的心扉悄若菊花敞开往事的大门。回眸1993年重访福州的记忆,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垂挂在心之屏幕上……
“一树树绿绿茶园,一层层果树,闪着红红果子的光芒,一条条明澈如镜的河流,一阵阵流水声声,游着尾尾欢快的鱼儿。一田田盛放的稻花,散发出息息醉人的清香。”
“荷花红遍水乡,稻子扬穗江南。”这就是八闽大地的情丝,终于,在一场雷鸣后的大雨倾盆时,所有休息在榕树枝桠上的鸟儿将要飞走……该是分手的时候了,该是再见的时候了,该是自由的时候了,来不及回味,来不及叹息,汽笛声长鸣,站在闽江口,写满归乡的航程。
一声声祝福飘逸成一段记忆,心儿流下泪水,这晶滢的泪珠融入广翰的大海,水连天,天接水,水天一色,一望无垠,带着我归乡的记忆飘向遥远的北方……
粗犷热烈而又秋阳暖暖,追不上远去的雷鸣与夏的火热,潇潇秋雨伤感的泪,缠绵成秋风落叶。
秋,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的梦中。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更何况卷卷枯叶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牵起自己迈向冬雪的脚步,秋只是冬的华光一瞬。
深秋的风儿,金黄的枯叶,随西风飘舞而后又缓缓飘落,它们忘情地摇摆、回旋、分享最后的.生命之舞。
寒蝉凄切的深秋之夜,我漫步于无人的街道,这时想到黄黄的枯叶,将停伫于树根之下,随时光推移,走向死亡。
也许在红尘中超脱,我不禁慨叹:“每一片树叶都是一片断了魂的云霞!”这时好似有人在说“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秋的微笑。”
一个陌生的声音,我吃惊地四处观望了一下,没有人?“落叶的生命会随着躯壳的腐朽而消失吗?”他在自问,“不!”它们正在走向新生,化入泥土融入新生的世界。春天不久就会到来,将付与新的理念。
记忆中的秋天随季风而走,但生命的秋天将植根在落叶的内心,内心的净土上,秋天始终存在。
尘世间一切生灵总要经历产生、成长、衰老、消亡的过程。
秋心不是愁,人生释然了,秋去秋又回,换一片天地,换一个季节,不换的是人生与秋的情义。不换的是对往事的回忆!
★ 心痛伤感散文随笔
★ 清明随笔:清明粑
★ 说婆道媳随笔
★ 婆婆也是妈随笔
【回婆婆家-随笔散文(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残酷的真相亲情随笔2022-05-08
二十年后回故乡心情散文随笔2022-08-06
落笔之前散文随笔2023-05-25
父亲的心结随笔散文2022-04-30
梦的归处作文2023-03-16
女人一定要有的四样东西散文随笔2022-06-03
文艺随笔范文2022-11-03
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2023-06-15
母亲为我背起行囊的随笔2022-05-08
激情六月随笔散文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