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向西地而坐”为你分享5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十分迅速.社团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梗团文化、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日益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本文从高校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出发,结合我校社团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作 者:傅琪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4 关键词:学生社团 推进 思政工作篇2: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高校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平台,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者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建议.
作 者:郭维华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9 28(3) 分类号:G47 关键词:社团 高校 建设篇3: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展开论述,分析其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提出改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正确地对待和参与高校学生社团。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成的一种学生组织,是自我学习的一种形式。同时,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一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一、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论依据
1.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于1959年创立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协助人们了解与别人互助的本质,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在团体中,成员可以通过他人的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团体成员的互动,还可以使成员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帮助成员把焦点放在生活中要改变的事情上,并能重新做出决定。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的基本观点是个体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个人内在机能决定的,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即行为、环境与个人的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他还认为,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在观察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如果环境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对榜样的观察是学习新行为的条件。
3.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力。在团体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可以使成员降低社会屏障,毫不受防御机制阻碍的揭示自己的情感,即真实的自我。在团体的发展中会使每个成员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从而增强其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加强责任感,改变自己不适应的行为,学会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使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4.平衡理论
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论认为,个体本身与外界环境是处在三角关系中的,即自己、他人、其他事物或人三个元素,它们或构成肯定关系,或构成否定关系,如果三者处在肯定关系,则呈现平衡状态;如果三者处在否定关系,则呈现不平衡状态。当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会引起心理的紧张和压力。这时,人们往往会通过改变对事物或他人的态度来恢复平衡状态,以减轻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5.群体动力学
该理论研究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群体内部人际关系及对其他群体的反应,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群体的内在动力,群体间的冲突,领导作用,群体行为等。研究表明,民主式的群体气氛,能提高工作效率,成员之间充满信任,从而能够激发成员的创造力;群体的内聚力对群体的活动有重要影响,高度的内聚力,会提高群体成员的士气,明确活动动机,自觉努力地完成群体工作。
二、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扩招,生活公寓化的形成,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的正式团体如班级、团支部、学生会和集体活动往往只能满足学生共同的、普遍的需要,对于不同学生的一些特殊需要难以兼顾,不能适应和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等多方面的情感交流和兴趣爱好,而高校学生社团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些需要。
青少年所面临的两个主要的发展性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防御自我同一性的扩散。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社团可以给他们提供方便的机会结识新的朋友,给他们带来许多共同乐趣,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动机,培养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技能和团体精神,参与社团活动是他们适应生活的一种主要途径,能避免孤独和抑郁的产生,并会带来社会卷入的增加与心理幸福感的升高。
以上提到的对大一新生的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新生社会阅历浅,独立生活能力又不强,又刚刚离开家庭和父母,思想极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矛盾,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强烈的交往需要与社交恐惧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广泛的兴趣与目标感丧失的矛盾等,使新生极其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学生社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新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拥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促进自我发展及社会性的发展。
社团活动对贫困生的意义也是重大的。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能够乐观地面对挫折,直视压力,善待人生的.。但也有一些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多方面的压力,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强,虚荣心强等,因而积极的社团活动,有助于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获得希望和与命运斗争的勇气,增强自信心,自强自立,奋发成才。
三、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社团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如果社团交往完全代替了班级、团支部、宿舍等传统正式团体中的关系,则会导致低质量的人际关系,降低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在面对传统正式团体的关系时更加缺少准备,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有的学生把社团作为躲避系科、班级等的避难所,也有部分学生变成社团成瘾者,相应地,他们参加传统正式团体或主流社会交往的行为就会减少,这就容易导致社团积极分子被原集体的精神隔离,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社会性交往,从而造成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缺陷。
学生社团的消极影响还体现在社团间缺少实质性的竞争,会员积极性降低,难以组织行之有效的活动,使会员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下降,很容易产生脱离社团的心理,导致恶性循环。社团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往往凭个人好恶,想当然的开展活动,没有征求社团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集思广益,这样的活动主题不能吸引人,给会员的帮助不大,浪费时间;加之有些社团成员之间不团结,争强好胜,各行其是,使得社团活动也杂乱无序,很难达到成员的预期。缺少民主精神,没有完整的选举制度,未选出优秀的“领导”,社团内部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凝聚力,社团活动经费的滥用,评优时不能名副其实,使得社团成员降低了对社团的信任度与参与热情,对社团失去信心,从而减少活动次数,感觉不能达到加入社团时的最初目的;又联系到选择社团时,社团给出的种种承诺,成员会有“花钱被骗”的消极心理,而这种消极心理可能会影响其观察社会的角度与心理,严重的还会对其自我评价产生怀疑,影响其价值观。
四、改善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消极心理影响的对策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
2.社团活动的安排要做到张弛有度,在适当的时间集中开展高质量的社团活动。
3.社团积极提供友爱、尊重、理解的良好人际氛围,使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学习与合作,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学生的情绪状况,缓解大学生中常见的抑郁和敌对情绪,营造和优化健康向上的社团环境,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社团负责人应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
5.社团在活动的选择上应做到数量与质量兼顾,始终坚持社团的宗旨与承诺,实现目标继承。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浅析大学生社团的作用.科技信息,(5).
[2]吕红梅.大学生社团建设:问题与对策.钦州学院学报,2007.10第22卷(5).
[3]王多明.当下大学生社团特点问题及对策.昌吉学院学报,(2).
[4]杨喜添.浅议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
[5]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中国青年研究2006.6.
[6]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7]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9.
篇4: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论文摘要:论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和作用,并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社团在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社团,在这个大舞台上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素质。
1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学生社团是高校中大学生以兴趣为基础,自己组建、自己管理、自主建设、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它有着与正式组织(如学生会)不同的特点。学生社团一般来讲组织松散,无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展活动严密性不足。这些特点正是吸引学生加入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社团在开展工作中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其活动创造性的关键所在。
2 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我国正大力推行教育制度改革,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学校还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从学生整体考虑,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育,这就产生了对个体教育重视的不足。
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能够为某些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上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使学校抓住了学生社团就等于抓住了学生,有利于学校及时地发现问题,调整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对下能够通过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成员的广泛、亲密的接触,影响广大学生,对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广大学生也在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自我创新意识,完善了自我人格,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应当看到,由于学生社团内部、外部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并在一定泛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进程。
3.1 “虎头蛇尾”
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兴趣为基础,自发地组建的。许多社团都是开始时期轰轰烈烈,成员的积极性比较高,各项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活动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加上社团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成员的积极性受挫,而不再愿意参加社团的活动,甚至退出社团。慢慢的,社团就冷冷清清,消声惹迹了。
3.2 同一院校中学生社团性质雷同
高校中的许多学生社团由于宗旨不明确、特点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工作对象和发展方向等原因,出现许多社团在开展工作中鱼龙混杂、活动的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还有的社团,其性质几乎相同,发展方向也一致,但却以两个或几个独立社团的形式存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各成一派,给学校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精力的浪费,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对单个社团的`兴趣减退,热情下降。
3.3 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杂而乱
许多学生社团组织机构不完备,社团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社团没有规范的章程或制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够严谨、科学、浮于形式,社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等,直接造成社团的管理松散,凝聚力不强,号召力不足,有的社团工作已不能正常进行,这样的学生社团,只能是消磨成员的意志,起不到应起的作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4 学生社团建设中无米下锅
活动经费是一个团体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象润滑剂一样存在于社团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社团能够正常、灵活地运转。而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会员所缴纳的会费,这远远不能满足各社团开展活动的经费需要,致使许多活动因此而搁浅。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现象,使社团的各项工作陷于困境,挫伤了成员的积极性,严重地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4 加强社团建设与管理的途径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当今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正确而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学生社团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素质教育正确、健康、有序进行的一个保障。
4.1 校共青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党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校团委要抓好学生社团,健全社团的组织机构,正确地指导。同时,注意对各社团及其负责人进行监督、考查;积极为锻炼社团成员的综合能力及培养他们的各项素质创造机会。
4.1.1 校团委应起导向作用
校团委直接管理学生社团。由于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学生个体本身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易情绪化,易产生惰性等缺陷,在社团的发展遇到困难时,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从而消极对待社团工作。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校团委要积极给予引导,指导社团开展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指导社团确立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并结合社团的工作计划大力肯定前期工作成绩,鼓励其向着工作目标前进。在适当的时候召集社团负责人进行学习,总结前期的工作经验,树立充足的信心,克服暂时的困难,争取更好地发展。
校团委应及时地发现社团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使社团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4.1.2 团委施行严宽结合的管理方法
“制度”即规程,是指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章程。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令各社团认真遵循,严格地依照其开展工作,是社团良性正常发展的保障。对于社团内部的事务,要放开手让其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鼓励社团内部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竞争机制。只要是有利的、积极的、对社团有益的各种管理手段,团委要多鼓励,增强其信心,充分发挥社团的自主性、能动性。
4.1.3 遵循“少而精”的审批原则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并不是有多少学生社团所决定的,而是在于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各项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其自身的特色,是否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是否有持久性。这就要求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组建工作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建立一套严格的审批制度,从数量上把好关。对于宗旨明确、积极向上、特色鲜明、又具有很大发展意义的社团,给予审批,并大力支持;对于宗旨一致、内容相似、方式方法雷同的社团要给予合并,对其合并后的工作,要认真对待,防止出现不和谐现象;对于那些宗旨不明确、性质特点不鲜明、不够成立条件或没有发展意义和价值的,坚决不予审批,对已成立的,要坚决撤消。
4.2 学生社团自身的管理
一个组织团体建设的成败,其关键在于自身的管理,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一套可行的活动组织措施,就不可能搞活一个社团,就不可能发展一个社团。学生社团要服从团委的领导,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能促进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各社团在其管理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努力创新,要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出新的精神。
4.2.1 发扬民主,行动统一
在社团工作中,要定期召开由社团骨干分子参加的议事会,来解决本社团工作中的疏漏,并布置下一步工作,讨论本社团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方法,以及开展活动时各种人员的协调合作。应当多角度、多方面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敢于剖析自己,并在反省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使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进来,使成员感到加入此社团确是受益匪浅,意义重大。在开展某项活动前,大家要集思广益,争取把此项活动开展中所能发生的问题想周全,并给予解决。在活动开展中,要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成员负责此项工作,大家要坚决服从调配,并及时地把出现的情况反映出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社团才能避免不团结、不协调、不统一、不顺利等问题的出现,才能使本社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社团充满生机和活力。
4.2.2 打破束缚,对外发展
当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不能与世界、与社会融合,就不会发展,就会被淘汰。学生社团也只有面向广大的空间,面向外部的世界,才会有进步、有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形式,在坚持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广泛联系、大胆合作,与校内外不同性质的社团合作,共同开展活动。努力加强校际之间的社团往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各社团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有利于增加社团的活力,拓宽成员们的视野,加强思想的沟通;有利于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一种宽松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学生间的专业融合,扩大成员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培养成员的创新精神,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2.3 转变观念、面向社会
在社团的建设发展中,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想办法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增加其主人翁责任感。对自己的困难要正确地面对,要转变“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地谋求自己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于经费不足问题,要敢于走向社会,向社会谋发展。通过举办有特色有意义的活动,来寻求社会的赞助。各社团也应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根据自身的实力开展一些经费少、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
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的社会交际、表达等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同时,也可对青年学生的性格进行重新塑造,改变其性格中的缺陷,增加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5 小结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校园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我国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把握好学生社团的建设,就等于为盘活一盘棋走下关键的一子。同时,对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和实施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校团委应切实加强学生社团的工作,实现其工作目标,使学生在社团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锻炼,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篇5:浅析高校社团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调适作用
浅析高校社团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调适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学生成为了高校中较为特球的一个群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消极心理.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几种消极心理状态.结合高校社团的优势,探讨了高校社团对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心理的调适作用.
作 者:陈澜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常州,213002;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5000 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社团 贫困大学生 心理调适【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锦集5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2023-08-09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创新论文2023-02-12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讨论文2023-11-09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2024-01-20
群团组织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论文2023-09-01
大学生就业论文2023-11-17
分析独立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论文2022-12-02
大学生就业的感想论文2023-05-27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2022-08-25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