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10-14 09:21: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精选12篇)由网友“小森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篇1: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因此无权参与或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

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企业债券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2: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我国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比例则明显偏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发展很不协调。底,企业债券余额为7683.30,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6%,远远低于美国27.61%的水平;债券市场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企业债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20企业债融资规模仅占当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的11.15%。可见,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总体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企业债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1.2企业债券发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债券在发行上的“非企业化”现象。受我国现有有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较高的基础性行业。

1.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仅无法与股票市场相比,较之债券其它市场也逊色不少。另从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对于美国平均200%的换手率要低得多。与其他品种的对比来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国债市场100%的流动性水平。交易稀疏、换手率极低使得企业债券丧失了其作为金融产品应有的充分流动性。

1.4企业期限结构较短

我国发行的债券期限结构总体上偏短。从 年上半年发行的债券来看,其中1 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82.26%。从发行次数的期限看,10 年以下发行次数占97.89%。较长期限的企业债( 10 年以上) 在 年才出现, 为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发行的15 年固定利息债券。从在债券期限的选择上来看, 由于资金成本和发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公司债券期限不宜过短,3年及3年以上的品种较为可行。债券期限过短, 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时间过短, 造成短期内大量兑付需要,从而弱化了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也不利于债券的转手流通。

篇3: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2.1投资者方面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第5期.

[2] 赵继民.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第8期.

[3]许 军,李新.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中国金融,20第7期.

[4]王克. 中国债券融资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7月.

[5] 齐敏.扩充企业债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理论前沿,第2期.

[6] 赵淑敬,张伟. 企业债券发展透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第6期.

[7] 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话题,2006年第5期

篇4: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债券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长期处于一种缓慢的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篇5:企业债券制约因素对策论文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我国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比例则明显偏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发展很不协调。底,企业债券余额为7683.30,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6%,远远低于美国27.61%的水平;债券市场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企业债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20企业债融资规模仅占当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的11.15%。可见,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总体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企业债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1.2企业债券发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债券在发行上的“非企业化”现象。受我国现有有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较高的基础性行业。

1.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仅无法与股票市场相比,较之债券其它市场也逊色不少。另从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对于美国平均200%的换手率要低得多。与其他品种的对比来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国债市场100%的流动性水平。交易稀疏、换手率极低使得企业债券丧失了其作为金融产品应有的充分流动性。

1.4企业期限结构较短

我国发行的债券期限结构总体上偏短。从上半年发行的债券来看,其中1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82.26%。从发行次数的期限看,以下发行次数占97.89%。较长期限的企业债(10年以上)在20才出现,为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发行的固定利息债券。从在债券期限的选择上来看,由于资金成本和发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公司债券期限不宜过短,3年及3年以上的品种较为可行。债券期限过短,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时间过短,造成短期内大量兑付需要,从而弱化了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也不利于债券的转手流通。

2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投资者方面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20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第5期.

[2]赵继民.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第8期.

[3]许军,李新.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中国金融,年第7期.

[4]王克.中国债券融资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7月.

[5]齐敏.扩充企业债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理论前沿,第2期.

[6]赵淑敬,张伟.企业债券发展透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第6期.

[7]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话题,2006年第5期.

篇6: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当代国际经济的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随着产业集群现象在我国的不断出现,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引起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制约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作 者:张曼茵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上海,93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10) 分类号:F273 关键词:产业集群   制约因素   对策  

篇7: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文章首先系统性分析了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然后阐述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对策.

作 者:陶应虎 李传霞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4) 分类号:F830.7 关键词:融资租赁业   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篇8: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就制约我国住房金融业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张英娥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 刊 名:天津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年,卷(期): 21(1) 分类号:F830.572 关键词:住房金融   消费信贷   抵押贷款  

篇9: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摘要】 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后发国家如何针对本国的实际,深入探索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挖掘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需求 供给 制约因素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从企业生产职能部门分离和独立出来的,直接或间接提供中间服务的新兴服务产业,它的重要性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国外学者Grubel和Walker(1989)指出生产服务是服务业的最大且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并认为生产服务是传送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载体;我国学者程大中等人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作为各专业化生产环节的纽带,能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经济效率;郑吉昌()则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社会分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总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研究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著,但总量较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由的13%增加到的27.5%,但总体发展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处于36.5% ~38%之间。

(2)生产性服务业初显现代服务经济的特点,但内部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虽已呈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趋势,但是整体结构仍表现为以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技术含量高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比重偏低。据2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约为1.1%,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5.8%,明显高于知识密集型行业。

(3)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仍较低。年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只占总投资额的12%,远远低于房地产投资比重23%,说明大量资金都投向具有投机性的房地产业。

2、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层次因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存在问题,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上规模小、水平低,又难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引发需求和供给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工业生产方式落后造成生产性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发展方式的落后使得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无法形成有效需求。从内资企业来说,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并且大多数企业仍采用的是传统生产模式,外包服务不多,整个生产流程基本由企业内部完成,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这样既造成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同时又抑制了对外部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从外资企业来说,一般外资企业本国生产性服务较为发达,大多生产性服务由跨国公司或地区性总部负责,对本地金融信贷服务、研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少,未形成稳定的有效需求。落后的工业生产方式使得潜在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没有需求又造成生产服务企业发育不良、服务成本高,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一种不良循环状态,因此,改变生产方式、鼓励外包服务、增加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2)体制性障碍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我国长期存在政企合一、政府垄断经营等体制问题,尤其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管制过多、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这必然导致市场化程度低,造成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从而弱化了竞争机制配置生产性服务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低市场化程度还抑制和削弱了工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动力。健全的制度环境是保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活力的基础。我国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也缺乏配套的行业规范,一些行业的政策执行缺少透明度,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如中介组织。由体制障碍带来问题的严重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活力。

(3)城市化水平低使得生产性服务业无法形成有效集聚。城市化水平是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由于服务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受到需求的制约,必须以空间和时间上的密集需求为前提。只有当对服务产品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供给才会产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且有利于形成集聚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导致生产性服务业无法形成有效集聚,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弱化了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也使得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一定的矛盾。总之,城市化水平低阻碍了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形成,制约了生产性服务总量的增长。

(4)人才缺乏和技术水平落后造成生产性服务业低水平供给。生产性服务业属于信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人才与技术主要是从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角度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是生产性服务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技术设备和手段落后、专业服务技能差、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致使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只能在低端服务上盲目进行重复性投资和恶性竞争,更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换,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急剧增加,更需要高水平生产性服务,技术落后和人才匮乏使高水平生产服务供给成为空谈。

二、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重视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通过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如何促进有效需求和高水平供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应加大垄断性生产性服务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分离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规范的公司体制改造,加快实行企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健康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二是应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市场。政府应根据市场规律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增长,通过政府规制引导培育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以要求一些生产性服务功能由专业化的独立公司来完成,同时通过引入竞争,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增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三是应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制度环境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个性化、特色化、智能化和知识密集化的特征,使其更需要制度和规范化发展环境。要逐步健全一整套利于机制运行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财政资金引导,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有计划的培育和扶持。四是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行业协会能通过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企业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强化政府、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以及服务业各行业间的协调配合。

2、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机制

制造业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主体,而制造业企业又通过生产性服务提高了生产力和竞争力,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国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制造业企业应改变生产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在产业链上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融合,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突出核心竞争力,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延伸,这包括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和后期的物流、销售等服务,同时可以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出来,将企业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给专业公司,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并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企业则应通过整合,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满足生产企业的服务需求,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

3、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密切相关,城市经济活动多样化,生产性服务就更专业化,城市空间越大,生产性服务的外部化就越发容易。城市规模的建设能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进而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考虑城市资源、交通、居住、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并且给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政策扶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集聚式发展。

4、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生产性服务技术创新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对信息技术和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而我国技术水平落后,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具备高技术、高素质的劳动力稀缺,这无疑是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改变现状,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创造性地完善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利用,通过改善人才的开发利用环境、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完善股权、期权激励等措施,面向国内外吸引人才,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空间集聚,发挥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并且要切实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开发力度,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和专门技能的培训水平,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设计、管理人才,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重点科技工程,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建设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应增加科技创新技术投入和创新源头建设,提高技术创新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Herbert G.Grubel,Michael A.Walker:Service Industry Growth:Cause and Effects [M].Vancouver:Fraser Institute,1989.

[2] 程大中:生产者服务论[M].文汇出版社,2006.

[3] 郑吉昌: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4] 2009中国统计年鉴[Z].

篇10: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1.农艺对农机的制约 现以湖北宜都市水稻种植为例予以分析.近几年来,宜都市大力推广农机农艺高度结合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但由于农民选择的水稻种子品种繁杂多样,给水稻机械化育秧带来极大不便.

作 者:付军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农机局 刊 名:农机科技推广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1: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虽然,许多国家的证券法并不要求证券发行时必须取得债券评级,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评级的债券在市场上往往不被广大投资者接受,很难推销。相反,经过评级后,则可以打开销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债券评级是债券进入证券市场的通行证。因此,除了信誉很高的国家主权债券外,债券发行单位都自愿向债券评级机构申请评级。

债券评级的目的是将证券发行单位的信誉和债券偿还的'可靠性程度公诸投资者,供投资者决策时参考,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证券发行单位打开债券销路,也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使之免遭因信息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损失。

债券评级由专门的中介机构;评级公司进行。例如美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日本的公社债研究所、日本投资者服务公司等。为了使评价公正,评级机构应保持其自身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尽量使自己的人员和资金不与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债券的发行单位、承销单位、委托公司和投资者等)及政府或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关系。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要建立信誉,首先资信评级机构要树立信誉,要建立一个象穆迪和标准普尔那样的被广大投资者信任的资信评级机构。而要建立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就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规,使信用评级机构对自己的评定结果负责,否则,除了被广大投资者唾弃外,还要负法律责任。

同时,鉴于广大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知识缺乏了解,对中介机构的评级结果缺乏信任,政府有关部门(如证监会)应借鉴国际上通行的信用评级办法,制定一个人民币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国家标准,供广大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例如,只有当企业的资产净值、速动比率、资本收益率等达到一定条件时,才具备成为AAA级债券,当然,能否成为AAA级债券,还要看其它条件。这样,既可以为信用评级部门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减少或避免中介机构拿钱就签字盖章的不道德行为发生,又可以为普通居民投资者提供一个选择投资产品的参考。

通过这些工作,使我国逐步建立起一套市场普遍认可的信用评定制度,并在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我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只有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有信誉了,信用评级的结果被广大投资者接受了,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篇12:宁夏旱作农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宁夏旱作农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通过对宁夏旱作农业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宁夏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宁夏旱作节水农业的对策是采取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培肥、引进抗旱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生物和工程措施.

作 者:刘晓峰 雷晓萍  作者单位: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银川,750002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S274.1 关键词:旱作农业   制约因素   对策研究   发展潜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论文

简析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论文

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探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制约因素论文

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及对策

基于商业银行综合授信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论文

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相关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和对策分析2022-06-25

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策略论文2023-09-29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法律障碍及对策论文2023-01-21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2023-11-15

财院金融专业论文范文2024-01-27

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论文2022-05-07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范文2023-07-06

分析与企业经营策略论文2022-04-29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2023-05-24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措施论文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