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

时间:2022-11-30 07:40: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整理17篇)由网友“合拍”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

篇1: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

文/黄建武 段 帆

摘 要: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文课程的主体,在提高学生文学知识软实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很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里,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很低,教师在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时热情也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要想让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课堂重新展现活力,教学改革是一条必经之路。

篇2: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

高职院校在教会学生在未来赖以生存的技能之外,也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增加学生文化软实力,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强劲的竞争实力。所以,众多院校在进行大学课程安排的时候,都会安排以大学语文为主的一些文学类课程。职高院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他们的文学知识软实力。但是,通过这些手段得到的结果却让人忧心。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很小,如果不是培养方案要求,可能根本不会来上课,更别提很好地完成课程任务了。这与我们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相去甚远。如何更好地增强大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度,让高职院校的学生爱上大学语文,是每一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改革是改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状况的首选道路。在下文中,笔者将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想法以及一些新思路。

一、明确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地位

很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学校氛围的影响下,也开始认为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院校课程中并不占多么重要的地位。其实,这些教师以及大多数的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众多专家学者都曾明确表示过,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这门课程在所有其他课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大家应该认识到,大学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课程。开设这一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高职院校学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素养基础。此外,大学语文所要求的语文写作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也是造成今天大学语文课程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我们大学语文教师,应当首先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地位,明确自己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以及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将风气重振起来,为大学语文的教学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积极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模式妥善改变,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其实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大学语文教师所使用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比较陈旧的教学内容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缺乏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妥善地改变自己过去的教学模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的都是“新新人类”,我们过去所讲的一些内容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已经有些过时。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在保留原有的教学精华内容之外,也应当加入一些反映时代的新鲜血液。比如,在讲古代小说的特点时,不应当完全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来向学生介绍,可以加入一些潮流性的元素,

比如,专门开设一个课时的时间,给学生介绍现代作家写出的颇具古风的文章、小说。如果语文教师在一学期中专门找一节课来给学生讲《甄执》的特点与内容,学生一定会对大学语文这门课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用压力促进改变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和学校眼中的“辅佐课”,课程考核方式大多非常简单,学生无须用心听课,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当然也有的教师会设置难度较高的考核方式,但得到的结果往往无法让人满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完善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如果希望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下去,就必须努力做到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

较为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书面考试了。中国的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就是“一试定英雄”,教师往往就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下结论。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和可行性,但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仅仅以应试成绩来选拔人才。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小学、初中、高中,对于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区别于学生熟悉万分的考试百分制。适当地添加一些考勤成绩,在课堂上还可以加入回答问题得分的元素,这样一来,就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去;较小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分配也能够减轻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担忧,做到没有顾虑地参与到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同时,完善后的考核模式,也能让很多过去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感到些许的压力,并在压力的促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学习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历史已经有九十多年,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把大学语文课程磨灭掉,反而让这门课程在全国各大本科、专科院校稳稳扎根,必定有其道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地位,在这全新的时代里开拓创新,求实努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求新思路,将大学语文课程在职高院校中越办越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郑苏。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07)。

[2]韦家明。理工类高职大专学生语文素养调查报告[J]。调研报告,(04):63-66.

篇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制约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课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改革。本文从教学目标定位、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及考试方式的选择五大方面探索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全方位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抓好三个立足点,即学生能够接受(考虑学生水平)、学生愿意接受(考虑学生兴趣)和学生应该接受(考虑市场需求)。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大学语文既不同于中学语文,又不同于本科大学语文。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本科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而高职大学语文介于两者之间,它包含了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所以,高职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五马分尸式”的“高四语文课”,也不能讲成“蜻蜓点水式”的“作品导读课”。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在本质上要求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编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一是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二是偏重文学作品,轻视精美文;三是突出作品欣赏,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会造成教学相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教材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找到最佳接合点。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我们的教材应侧重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同时,要实现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并重兼顾,通过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观、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

三、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为了与本科院校争夺就业市场,在强调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为了打造合格的人才,摆脱“高四语文课”的阴影,高职大学语文除应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加强以下内容的教学:

1.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华夏儿女的情怀节操、品格修养,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孔子“见贤思齐”的人格品质、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屈原“兴国存君”的爱国情感、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情怀、韩愈“为文养气”“养气致盛”的精神活动,无不表达出作者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以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

2.抛弃中学单篇课文讲读模式,实现融文史哲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文”,即关于作品本身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研究;“史”,即关于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研究;“哲”,即关于作品所体现的哲学理念的研究。这样讲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作品与社会、自然、作者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3.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与泛读两部分。泛读课文作为精讲课文的补充,是布置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本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类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满足吃不饱同学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1.适当采用朗诵、演讲、辫论、表演、讨论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讽喻说”“同情说”“长恨说”“自伤说”“矛盾主题说”等多种说法,教学时可先将这些不同的说法向学生作总体介绍,然后由学生先围绕一种认同的说法去查阅资料,然后写成发言稿,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样,这篇课文又可采用辩论式教学方式,先从学生的发言稿中提炼出两派较集中的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还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层面上,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之和。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的状态。因此,使用图文并茂、声情相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光盘,可通过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审美感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诗系列讲座、文学系列讲座等;与校园文化月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赛、语言艺术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社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也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

4.适当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课堂教学总是有限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所以,单纯依靠每周几节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承担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责任。

五、围绕教学目标,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全面测定。目前广泛流行的标准化试卷考核,仅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习结果,是很难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考试目的及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首先,在考试目的上,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其次,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再次,在考试形式上,可采取开闭卷结合式、口笔试结合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式、论文设计与答辩结合式及无标准化答案式(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见解主张等),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篇4: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改革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高校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对大学语文进行深度改革,创出自已的特色,使其充分发挥其人文价值和功用价值。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兴起,之后发展迅猛。二十一世纪更是职业教育的新世纪。但它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起步不久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设置,很多院校也都是边摸索、边总结,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也面临着课程趋向边缘化、课程内容设置随意、课时量不足等种种问题。

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是由领导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陈旧、教师的被动消极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适应时代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功用,配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培养出博而专的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价值取向

(一)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取向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大学语文以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理性情感和独立的文化视角。

但是,职业教育具有它的市场导向性。高职院校重点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许多人认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实用技术。在种情况下,很多职业院校急功近利,要么以《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这类功用性强的课程代替《大学语文》,要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差,将大学语文,视为中学语文的延续,基本沿用中学语文的教法,讲课的重点放在段落划分,中心归纳,写作特点上。

市场经济是功利的,但从长远来看,一切功利而又短视的行为都会被功利本身所淘汰,市场需要的是真正的才能,而不仅仅是技能,只有当技能辅之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是一个健全的、能够真正立身于市场经济大潮而不败的人才。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大学语文所传授的应当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大学语文教师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文学用品,用“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注重人的内省,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人文的形式来把握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语文课程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学生文化素质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更具有深远的价值。

(二)大学语文的功用价值取向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实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每个学生都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较低。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学语文应该与时俱进,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紧密结合不同专业,提高学生的实用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从而发挥自己的功用价值,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转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都重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和功用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二个价值向度,做为职院的大学生,两者更应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应偏颇。做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其价值取向也应全面,既要着重强调人文性,也不能忽略功用性。

二、建立高职院校自己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一)模块化教学

我们不妨把大学语文分成三大模块:文学欣赏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和口才训练模块,通过这三个模块的配套学习,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并且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实用写作基础和一定的口语表达及沟通的能力。 I文学欣赏模块。

文学既人学。大学语文要落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操,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公民。

2.应用文写作模块。

相对于普通本专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偏弱,许多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令人担忧,有的同学甚至连一份简单的请假条都写得错误百出,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也要担负起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一方面从遣词造句等语文基本功着手;另一方面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培养一些实用性文体(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的写作能力。行政公文的学习以“够用”为度,不必太多。

3.口才训练。

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但在求职时却由于沟通能力差而屡屡失意;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指出我们的毕业生缺乏起码的表达沟通能力。对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来说,在同等的条件下,是否能顺利进人职场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口才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一定要从利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才训练。

(二)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仍沿袭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法,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缺乏开拓意识,函待改进。

1.语文基本功与文学素养并举。

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主观的、个性化的价值判断,教师的角色是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体会文学魅力,在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审美悟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发学生的意志,鼓舞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还要担负起提升大学生母语水平的任务。大学语文教师在每模块都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比如,讲授文学欣赏这一模块时,注重讲讲文章结构;上口语训练课时,着重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逻辑性,简练性;应用文写作模块,对于文章的格式(特别是公文)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着重抓学生用词造词方面的毛病,文章层次结构是否清晰的问题。

2.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这应是我们重点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职业学院强调的是实用性,大学语文也应紧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大学语文的功用性。

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在美文欣赏模块选取历代的旅游文章进行讲解,口才训练模块则可侧重于旅游口才的内容;面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们口才方面应侧重于训练其推销口才、谈判口才,写作方面则应注重于其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活动预测报告、说明书等经济文种的写作,而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增加阅读和欣赏部分的内容,夯实其语文基础,而且在写作方面应侧重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等文种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从而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丰富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开展课内、课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讨论、辩论、演讲、情境模拟法等方式,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逻辑思维、及口才能力。针对当前文学热点,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认知文学的真正内涵,组织学生开展观看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片、参加文学社、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在切身感受文学的美,体会写作的愉快。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不是一蹦而就的事情,需要全体大学语文老师共同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认真研究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从而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大学语文进行深度的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出既专又博的高技能人才。

篇5:教学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论文

3.1更新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不同的点在于前者更具有理论性和自由行,教书会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而改革后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在教学方式上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讨论式;传统教师模式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统一化,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目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教育所崇尚的最高准则。大学语文可以借用此方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意见,以此探寻新的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讲座式;语文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不像医学知识有严谨的体例和程序。所以,可将医学类大学语文划分为独立部分,如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阅读与演讲,适当可举办相应的讲座,由此一来,不仅对教师专业特长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还能缓解医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的负担。

3)体验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网上开设各种专题讨论论坛,参加文学社团,促进其将课程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借助某项具体活动实现完善自我和走向社会的`目的,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灵魂。

3.2教材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国家规划教材,只有少数学校使用自编教材。其中部分学生所编著的教材中仅有现代文学作品和古典文学作品,忽视了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和写作知识、技能的训练。所以,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针对学生专业特点精心编写教材。首先教材要具有实用性;高职大学语文教材要适合职业能力需求,尽可能的贴近生活。高职院校就以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为主,对此其语文教学应倾向于实用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其中写作培养一方面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应聘,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医学实验报告和医学论文的写作指导,为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口语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该如何用语言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在教材内容上要是适当的增加优秀的文言常识及医古文,即能突出大学语文特色,还能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教材要有针对性;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忽略了不同专业所需语文学科内容和高职生学生职业特点。因此,教材编写要基于满足学生各自职业发展需求和体现专业特点。此外还要将语文工具性结合人文性,内容中实用写作、口语交际和具有典范性的文学作品要占据相同比例,让学生在接受文学熏陶的同时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3.3教学要结合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

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职业道德教育者角色,学校应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渗透对医学生职业修养、职业品格和职业行为的教育。例如用孔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仁者爱人的价值观教导学生要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有爱心的医学工作者。同时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让学生从内心深刻地关注生命,铸造医者的大爱之心。

篇6:教学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论文

当前人类健康观念相对于以往有了变化,社会对医学类学生除了在专业技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医德等综合素质。但大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借助工具,这种方式急剧降低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是必然趋势。首先改革教学是学生完善自我人格的需求;如果不培养医学生美育或健全人格,会造成思想上的迷茫和精神上的空虚。可以说不管任何专业都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完善知识结构需要是改革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医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医学技能,如果长期沉浸在医学专业领域中而忽视外界美好事物,会逐渐降低对社会的期待。医学教育专业教育要结合人文教育,以便在未来就业中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及文化等方面需求。

篇7:经济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语文课在经济院校不受重视的现象,首先探讨了对大学语文课功能的重新认识,并以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基点,阐述了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经济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因其专业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学校不重视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议。在一些专业院校中,大学语文课被放到了选修课的地位或完全被写作课所代替,使大学语文课似乎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为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大学语文功能的重新认识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字;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是和数学相对的重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课程。笔者认为,这个定义限制了语文的作用,对语文一词的阐释更为确切的应为语言和文学。文字是符号知识,而文学则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根据其教授对象的不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同时,应更重视人文性。

大学语文对经济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最为重要的课程,因为它不仅能通过对字词句篇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还能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生命价值方面起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的每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教师讲透课文,让学生吃透课文,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例如:学习了鲁迅的文章《狂人日记》、《阿Q正传》,就会激起学生对黑暗、吃人旧社会的憎恨,同时也更加热爱人人平等、自由的新社会;学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就会让学生受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发愤著书精神的坚强意志的鞭策。每学习一篇大学语文中的优秀篇章,都会让学生受到一次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洗礼,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中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经济院校,一定要提高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大学语文必修课的重要地位,并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落实。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大学语文教材相对于初、高中教材有如下特点:不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属于公共基础课;内容广博,一本书包含了古典、现代、当代、外国文学内容;文史并重,侧重文学史。

经济院校的学生由于受专业的束缚,语文基础较差,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如此多的内容,很难消化。加之没有升学和达标压力、教师教法不当等原因,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影响了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情况,要想使大学语文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一)避难就易,侧重欣赏

大学语文课首先应是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古典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在,如《史记))、诸子百家的作品、唐诗宋词中饱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但由于课本中所选的个别古文生僻、艰涩、难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不要局限于课本,而要从课外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诗篇,“投其所好”。例如:学生对课本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觉读起来很困难,那么我们不如从课外找其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讲解,讲解时不要局限于字词的翻译,而是要让学生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作者高洁的人格,使学生受到高尚人格的熏陶;学生对学习屈原的《离骚》感觉很困难,我们不如把屈原的生平及其《离骚》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虽然讲的内容不同,但达到的教育效果是一样的。

(二)打破文史并重模式,侧重以篇代史

除了中文专业有必要掌握文史发展的脉络外,一般的学生,特别是经济院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史的内容学多了反而会影响对具体篇章的理解。所以,在讲课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略得当地给学生讲解。我们认为,史的内容要讲,但不必要单独拿出来占用很多时间进行讲解,可以把它贯穿于具体篇章讲解之中,因为学生对具体篇章的学习较感兴趣。比如,先秦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在讲先秦文学时若单独向学生介绍《诗经》的'内容、特点,特别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学生听后很难理解,印象也不深,浪费了课堂时间;若拿出其中几篇具代表性的篇章来进行具体讲解,从中总结出那个时代文学特点,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同时也会对具体篇章有了印象,进而把文学史和名人、名篇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再如,通过对《卫风伯兮》的讲解和分析,不仅可以理解《诗经》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婚姻、兵役制度等现实内容,同时也可以总结出《诗经》在写作上的特点,即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多重章叠句,大量运用赋比兴表现手法等等。通过学习《兼茵)),就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诗经》在语言上的音乐美。(三)把课外知识搬入课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精力充沛的学生,一进人语文课堂,多半是看杂志、听音乐、睡觉,而教师却一人在讲台上“读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看的杂志人手,相信结果会大不相同。从学生带的课外书人手,你会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外知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学生对当代作家琼瑶的作品感兴趣,在讲古典诗词时,就选一些在琼瑶小说中经常引用而又为学生们所熟悉但又似懂非懂的诗词来和他们共同赏析。同时提醒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作家,就必须要具备较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琼瑶这一名字也是来源于《诗经》中的“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从而又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适时召开读书报告会,检查阅读情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办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特点,学生们的课桌上放的不仅仅是课本,还会有几本课外书和一些各式各样的音乐图片资料,因为我们从不反对他们带这些东西进人课堂,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教材。平时,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读书报告会,并对报告人提出具体要求:一要以所读书刊的内容介绍为主,谈论个人的感想和理解;二要讲出自己读书时的甘苦,融进个人的感情,使报告具有感染力;三要提供书籍插图、统计表等,以帮助听者理解。在学生做读书报告时,我指导其他学生作记录、写要点,一方面积累知识,一方面为评价报告做准备。这样,把课余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检验,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深化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亦培养了其经常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四)寓美育于大学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许多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这些特点,利用学生对音乐、影视的爱好,提高他们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语文中的一些诗词,在古时都是能配上音乐进行吟唱的,有些诗词,当今也被配上了很好听的现代音乐,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为学生们所熟悉。经济院校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偏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方面的特点进行教学,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记忆。例如,讲唐诗宋词时,可以找一些配上现代音乐的比较好听的唐诗宋词歌曲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音乐的美感中领略唐诗宋词的魅力,同时也学会了一首好歌,增强了审美情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演员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现当代文学部分,戏剧和小说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采取演剧这一教学形式。例如,讲曹禺的《雷雨》时,教师在简要介绍一下《雷雨》的创作背景之后,可以组织班里同学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导自演剧中人物。每组人员演完后,其他同学要发表评论,评价出他们表演时的优缺点。这样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添了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六)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教学尤其要靠教学艺术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次成功的课堂讲授应该是旁征博引,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提问适时,语言准确生动,语气抑扬顿挫,手势挥洒自如,气氛和谐愉快,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升华,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如果做到以上这些,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教师只有有了丰厚的知识底蕴,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引人人胜,从而使语文教学产生诱人的知识魅力。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大学语文对青年特别是经济院校的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每位大学语文教师增强责任感,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探索、锐意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大学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8: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

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课程教学中。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使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还不够完善,这与体育课程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便可以有效推进体育课程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就结合高职体育的教学特点,对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多媒体视野;教学改革;有效途径

身体素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提高身体素质,就一定要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学生阶段是开展体育锻炼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进行的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体育课程是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1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1.1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老师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1]。明白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更加认真。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对于应用多媒体的新形势体育教学会有更大的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动态的展示来代替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解,可以给学生新奇的感觉。并且,通过相关的课程视频的播放,也会让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1.2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堂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够全面,相关的注意事项,学生也只是通过体育老师说,学生大致听一下。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是否做到了真正的理解,这也是体育教学中有些欠缺的地方[2]。但是,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可以开展专门的'体育理论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体育相关的短片,并进行相应的辅助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运动开始之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对学生体育锻炼有哪些影响。现阶段,部分学生对体育知识存在误区。甚至不明白什么事合理的锻炼,对运动量理解错误,觉得越多越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正确锻炼的视频,讲解错误锻炼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

2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途径

2.1设置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置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科学的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将多媒体教学有效应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就应该做到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做到充分的了解。从而,为学生设置更加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另外,体育教学的主要以室外活动为主,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时间的把握。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活动效果。时间过短,又有可能会使学生没有达到充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时间。

2.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

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由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单调的课堂环境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低,学习效率也很难提高[3]。而如果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轻松愉快的小短片,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更高。学生也就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对课程内容和本阶段学生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和把握,进而为学生选择更适合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且,应该灵活应用素材,尽量丰富素材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更好的调动学生,也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

2.3提高示范性课堂教学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性的教学很重要。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才能直观的看到动作要领,也能够比较容易的发现动作难点。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动作示范,然后进行相应的讲解。并且,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解决。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系统性的播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结语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体育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有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彭杰.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02).

[2]彭建才.基于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03).

[3]赵苏喆,余卫平,曾永忠.浅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篇9:高职院校电磁学教学改革

摘要:电磁学是普通物理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是高职院校课程组成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存在太多的问题,阻碍高职院校中电磁学教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方法,改革电磁学的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磁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类技术人才成为各个企业的“抢手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职教育,再加上职业技术人才的紧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许多在高考中没有选择物理的理科考生和文科考生,也在这样的形式下,到了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专业。

而这些进入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学习过高中阶段的物理电磁学内容,或学得很不好。

这样,学生学习电磁学课程时没有基础,或基础很差,就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路,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始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解决的能力不够;还有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不认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没有经常性开展实验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不多,缺乏基本实验操作知识,实验操作技能,能力较差。

电磁学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课程体现“一强四多”的特点:“一强”是理论性较强,“四多”是指概念多,原理多,定律多,高等数学知识用的多。

针对以上分析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的问题,以及电磁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电磁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收效显著。

1 降低课程理论要求、简化推导过程

就目前而言,专供高职院校选用的电磁学教材比较少,大学物理电磁书方面的教材倒是较多,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大都是本科教材,难度高,内容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根本不适用,因此,我们也只能尽量选择适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材。

并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中,尽量做到降低课程理论要求,简化电磁学教材中涉及高等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

高职学生本来就是高考中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与高考拨尖的理工科本科生基本没有可比性,他们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上非常薄弱,因此学校在应用电子专业上,只排了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导数、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本的知识。

不过,高职的学生又不进行科学研究,也没必要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法、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相关知识。

高职院校的性质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电磁学的目的是应用,会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奠定基础,就根本没有必要对电磁学有关定理的数学公式了解得一清二楚,没有必要对其中的来龙去脉象搞得明明白白。

2 突出高职教育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是精英式的人才,不是科研型的人才,我们不需要他们精、深、尖,只需要他们熟、通、广。

培养出来的是有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企业、公司等生产一线的技能熟练应用型人才。

因此,对于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课程讲授,技能培训,就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专业实际,改革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育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就结合相关理论向学生介绍了与工程技术、与现代科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如静电的危害、静电的防治与清除、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与危害、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超导技术原理及应用、新能源电池的原理与运用和磁悬浮列车等方面的内容。

3 变单一的“填鸭式”为现代多种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在知识接受能力上有较大差距,他们早就厌倦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给学生的感觉是在被动接受知识,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抵触情绪,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却感觉枯燥无味,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基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启发式”、“提问式”、“ 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乐于表现自己。

这样就变被动地要我学为学生主动的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吸收新知识。

4 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

电磁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电磁学理论知识,掌握电磁学技能,还要定期开展课堂讨论,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对电磁学知识点不能讲得太深讲得太透,要在教学中留有空白,突出重点,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深入研究电磁学整个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拟定适合学生思考的讨论题目,当然这些讨论的题目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提出,让学生自行质疑,自主解决。

总的来说,由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积极创新,让这门应用广泛、作用巨大、科技含量高的电磁学课程,发挥活力,放出光彩,只有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乃本,陈敏,孙国耀,王钢,电磁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的研究[J],大学物理,

[2] 陶力沛,电磁学教学改革探讨[J]青岛大学学报,2001

[3] J,S布鲁纳,教育过程[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篇10:高职院校电磁学教学改革

摘 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收效显著。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磁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最近几年,国家重视发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张很快,许多高考没有选物理的理科考生和文科考生被录取到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专业。

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物理电磁学内容没有学过,在学习电磁学课程时遇到困难较多。

电磁学是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原理和定律多,高等数学知识用的多。

从教学中发现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还有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做物理实验很少,缺少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实验能力较差。

针对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做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收效显著。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降低理论要求、精简数学推导

目前大学物理电磁学教材版本较多,各有特点,大都是本科教材,供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比较少。

我们尽量选用适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材,降低理论要求 ,精简高等数学公式和推导。

高职学生与理工科本科生相比,高等数学基础较薄弱,我们所教的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只开了一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只具备导数、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知识。

学生没有学过多元函数微积分,不具备多元函数的微分法、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基本知识。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不必对电磁学有关定理的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象理工科本科生那样搞的一清二楚,而是重在应用,会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电磁学中静电场和磁场的高斯定理的推导要用到二重积分、三重积分,麦克斯韦方程组给出要用到偏导数。

我们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降低理论要求,简精高等数学公式证明和推导过程,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省下来,让学生多利用公式做练习,精讲多练,如学会用高斯定理求带电体的场强、电势、磁通量等,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这样做,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结合专业实际在现用教材上改革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向学生介绍了静电危害的防治与清除、超导技术、磁约束原理、加速器技术、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技术、磁记录技术、新能源电池、电磁辐射污染、核能发电与核泄漏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与工程技术、与现代科技、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例如:在介绍新能源电池时,例举了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它具有节能低炭环保的优点。

但是如何把电能高效而安全的储存是一个瓶颈,它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把各种能源如:太阳能,水力,风能,沼气,地热等等发电设备并入电网,建立电网的充电站终端,并在每个终端都有相应的储存设备,类似于加油站。

电动汽车使用通用的蓄电池,电动汽车经过充电站时,只要把蓄电池换了就可以。

然后换下的蓄电池在充电站充电。

这一方案获得成功,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的快捷、高效,电动汽车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让同学们知道:物理学是有用的,克服了过去教学中教学内容枯藻无味, 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电磁学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跟本科生在接收能力上有差距,大都不喜欢教师上课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心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感觉是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

教师在课堂改用“启发式”、“提问式”、“ 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这样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思考、吸收新知识,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

在讲核能发电时,例举了今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和大海啸,接着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先后爆炸或起火,引发举世震惊的核泄漏危机。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受损的燃料棒中喷出的放射性碘-131和铯-137等这些物质对民众有哪些伤害?同时提出,核能发电具有稳定、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等许多优点,但是,核电站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案例教学的方法,结合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开展课堂讨论、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

为了使同学们在电磁学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定期开展课堂讨论,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

对高职学生教学中不应片面追求讲深讲透,而应突出重点,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具体做法是:根据电磁学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确定相关的讨论题目,讨论的题目可以由老师布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篇11:高职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必修课程,由于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繁多,因此基于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改变存在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材模式,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无机化学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多媒体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刺激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抽象性的化学符号和化学图式更加乍动和形象化,能并客现地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使学生对整个化学变化过程有一个上感官的认识,从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同时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需要尽可能的多选择多媒体教学。

比如化学计算部分,酸碱曲线的形成等需要进行分析和推演的过程最好采用板书形式。

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板演,并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思考,既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1)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无机化学课程。

无机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由于无机化学课程繁多,而高职院校有不同普通本科院校,其主要是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为主的,因此在无机化学课程设置过程中要体现出职业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的特点,围绕社会实际岗位要求对课程进行设置:首先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要完整性,将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为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可以按照模块化模式,对课程知识进行优化设计,以此实现课程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其次将社会应用融入到课程理论知识教学设计中。

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将社会生活应用技能等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课程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相符合。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因此在无机化学课程设计中要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相符:首先高职院校要将社会中最新的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将最新的学术成果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断地接触新知识,以此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

例如在化学反应平衡知识点设计上,可以将人工模拟固氮等融入到课本中;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及时跟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现出职业素质教育的特点。

2 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创新教学手段,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的以“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首先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的重要促进作用,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其次遵循互联网+战略,积极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

例如基于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喜欢上网的特点,无机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不愿学、不想学的特点,对此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可以发挥学生的网络情感因素,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无机化学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更不愿意学习无机化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重点与难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针对化学元素较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调查,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为此笔者选择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了趣闻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性;其次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职业意识,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认为自己未来从事岗位的技能要求入手,开展教学。

例如学生会对自己未来岗位要求的知识学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从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紧扣教学大纲,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授课过程中及时归纳总结课堂内容,做到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刚进入高职院校的一年级学生更为重要,因为高职院校的学习、上课方式完全不同子高中,高中上一节课往往围绕某个知识点反复评讲,而高职课程的信息量非常大,知识博而广,不像高中的课精而深。

因此,给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授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掌握情况如何,切忌只顾自己上课,不管学生能否听懂、能否消化。

(3)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多种学科知识。

例如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

4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依据,基于高职院校所存在的“一张试卷看成绩”的弊端,高职院校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应试教育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为此高职院校要深化教学评价体系:一是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尤其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要增加合作企业在教学评价主体中的比重,重视企业的意见,围绕企业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二是侧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改变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为主的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教学评价过程中。

例如我院校就实现了试卷成绩+实验技能的考核评价模式,侧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评价;三是将职业大赛等社会实践融入到评价过程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总之,随着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必须要紧紧围绕化工类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改革,遵循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目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容英霖.试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36).

[2]王静,张艳燕,王丹琦.研究型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86-88.

[3]王运玖,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管理, (06).

篇12: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探论文

摘要: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时紧、内容多,学生感觉学之无用,只有改革大学语文教学的常规模式,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多元性,才能赢得高职语文教学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开设《大学语文》课,也是造就人才,培养人文精神的需要,这就要求把培养与人才目标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因此,它的教学应把握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一个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自我封闭,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发展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克服现有弊端,探索新的、适合课程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偏重人文内容,轻技能培养

大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是最具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的文学形式,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都是文化、美学、道德、情感等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理想主义作品。即便是诗歌以外的散文、小说等作品也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较高层次的文学修养上。这在拓展学生视野、汲取有益人生的养料、提高综合素养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大学语文课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目标,语文素质不但包括文学素养,还包括语言文学知识和相应的表达能力。

近几年,大学语文教学对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个别教师认为这些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并不适用,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大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并不高,表现在语音不规范,用词不规范,语法不过关,写作能力差等方面,有的学生甚至连简单的会议记录、申请书等应用文都不知道怎样写。因此,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文学性、人文性、美学情感的渗透,还要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的培养训练。

2.教学活动脱离社会生活

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两只翅膀,脱离了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语文教学不可能腾飞。但是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的精力大多放在课本内容上,缺少社会生活的滋养和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延伸到生活中去的语文教学,没有基础,缺少活力。这种模式使学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净人”,生活实践和社会阅历少之又少;大学生活更象一个封闭的“象牙塔”,虽然也有社会实践活动,但体会生活的领域并不广泛。语文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抛开社会生活谈语文教学,等于“闭门造句”,离开了社会生活,语文教学是无源之水,将语文教学封闭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3.教学模式呆板,方法单一

大学语文教学目前依旧延续陈旧、封闭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缺乏开拓意识和应变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挫伤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吸纳接受能力被强化,主观性、能动性逐渐弱化;教学过程克守固定模式,按照大纲的要求订出框架,教师和学生们都在这个框架约束下,不敢逾越雷池,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传授型方式授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研究上,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被动行为,心理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改革教材

高职语文教学要实现现代高职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应用型人才,首先要从教材改革开始,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缩短授课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鲜活实用,富有时代气息和改革精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重要依据。以往高职语文教材基本上是采用《大学语文》,这不能适应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又顾及不到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征:文化基础知识不及普通大学生牢固、兴趣爱好广泛、热衷时代热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等。

高职语文教材应充分照顾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际需要而又具有选择性,因此在内容选编上要注重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求职就业需要等,使教材内容既有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化、文史知识的系统讲授,又有专业基础知识的交融,更有适应高职学生求职就业发展需要的应用知识的专题训练。选文范围应涉猎古今中外,文章体裁应欣赏与实用并重,语言风格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1.在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方面

基于《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宏观地分析历史文化;科学地进行文学与艺术的欣赏;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从而坚定地树立起远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完善品德、充实思想。高职语文教材在选编上要尽可能做到:

(1)精选思想内容高尚,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在增强他们“人文精神”、“人格力量”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的作品,如孟子《告子》、苏轼的《定**》等等。 (2)选编一些名人传记,从内容上使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从文体上让学生学会写作自传、个人履历等,如《李将军列传》之类。

(3)专题知识的选编要注意同题材而不同体裁、同内容而不同方法、同题目而不同技巧、同类型而不同风格等诸多要素,尽可能将历代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古代各家的见仁见智集中在一起,在提供学生理解钥匙的同时,也为学生提高思辨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众多的课题。

2.在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而且还成了竞争、谋生的一种基本手段。比如,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需要写社会调查报告;毕业时需要写毕业;就业求职时需要写自荐信、求职信;招聘单位要考核应聘者的工作能力,需要写一份工作设计等。这些口头与文字的说写能力,往往对求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信息化的时代,工作中信息的传递和交往非常频繁,并且也极为重要,更要求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掌握了公务文书和有关专业文书的写作知识,就为他们将来适应现代化管理工作和科技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注重高职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求职应聘时应对面试、推荐自我能口齿伶俐、大胆展示所学所长,笔试上岗时能读会写,为专业成才搭建平台,这就需要从改变教材体例人手,构建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

既不采用单一的文学模式或写作模式,也不采用现在被普遍使用的文选加写作模式,而是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要求,听、说、读、写四方用力,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以促进大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训练其语言的根底和说写能力以适应生活工作的需要,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分析、解决间题的能力,以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尤其加大“说”与“写”的比重,在闯求职应聘这第一关时能应对自如,顺利通过。平时多做一些模拟招聘的口试与笔试训练,真正请主管人事的单位负责人现场模考,锻炼学生胆识、口才、书写能力等;在“写”的方面又要注意选编一些对各专业大学生均有价值的实用性文章,如优秀的科学、调查报告、精彩的演讲稿、合同、协议书、广告以及说明书等,既有严谨的科学性、丰富的知识性,又有生动的文艺性、广泛的实用性。

(二)改革教法

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它主张。学”重于。教”。大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协作者,甚至还是学习者;高校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指导学生有目的、明方向地从事专业学术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以人为本”的现代国际高职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师改换教育角色,改革教学方法。

1.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时很紧,不可能像中学语文教学那样逐篇讲解,而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的'教学是较为可取的。把教学一任务分成若干专题,每个专题都紧密围绕一个中心观念或学生的切身实际,通过他们最为关心的事和物,以文学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底衬,缀以活生生的事语和人为,纵贯思与想,使他们接受且升华为“真善美”的行为准则。如“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思想与信念”、“人生与爱情”等专题,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增加讨论研究课。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学者”“思想家”为邻,大学教育是一种培养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教育,多开展研究性学习、经常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是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就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例如:针对袁宏道的《徐文长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请学生就“人才一及其人才的使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了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遭遇,这对学生来说,既了解了社会历史,又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平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社会热点比较集中的文化现象,并及时使之介人课堂,如当今主持人纷纷著书的现象,可引导学生从文学、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研讨,使大学语文课与社会现实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讨论时可采用分组式、辩论式、设置情景式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3.坚持并积极推进课内授课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布置课外阅读的重点书目,并要求做读书笔记。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将课外读到的好书目介绍到课堂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析、讲解、评价,教师只作必要的组织和点拨,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4.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多一媒体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量,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作品多、课时少的矛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给学生学习《大学语文》提供巨大的资源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比如学习余秋雨的《都江堰》时,就可引导学生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学生从中发现余秋雨先生在散文创作中的创新及“文化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查阅对其散文的讨论和评价,让学生尝试去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给诗文配上优美的画面、标准而动听的朗诵,可以让教材变得立体而生动;组织学生欣赏由世界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们讨论观后感甚至续写故事,这有助于学生们较高层次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人物,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师生角色互换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和作品,以老师的角色向全班同学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诱发和引导作用,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由过去的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实践机会,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或举办散文、诗歌朗诵比赛;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等。改变过于单一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阐述问题。

(三)改革考试方式

1.考试形式

以往考试形式是一张试卷定乾坤,这种做法不适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很难把一个学期学过的内容全部测验出来,应把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与“学”、“练”的过程给予一定的比例分数。如作文、课堂参与发言占期末考试成绩的10%,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占考试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这样做的结果既激励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练”的教学过程,又达到培养各种能力的目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2.考试能力

(1}考察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家作品的考核)、课文阅读分析能力,理解概括能力,重在(写作能力)实际应用。

(2)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考察内容,突出“专才”特色。

(3)在考察文化素质的同时,不忘其他素质的考察。

总之,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时时注重教学课题,以学生为核心,认真发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才能搞好、搞活“大学语文”教学,实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宗旨,才能使“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13: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学科的基础。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开展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而且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开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研究工作,意义十分重要。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语文;教学

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了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但是,由于高职院校逐年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不断得到弱化,并且一部分院校已经将其从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这些顺应时代发展的课程改革变化,一次又一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底线发起了冲击。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吹响了创新、创业模式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号角,也对高职院校中的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警示。要求他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提高自己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营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所有参与到其中的人统一思想,提高教学改革认识,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走出现在的尴尬局面,走上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正确之路。

一、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材中的内容陈旧,具有创新性的知识点很少。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方面上仍然沿袭了高中语文课程的编写模式,这类教材,不能够让当今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迅速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相接轨。虽然,在大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史记》等优秀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更有大量的中西方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但是,学生在学习过这些优秀的作品之后,并没有一种方式让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其次,现存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陈旧,形式单一。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多数大学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中规中矩,缺乏创新。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趴着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为师生开展互动创造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因为学习乏味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当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独特见解,也需要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广大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随着各高职院校逐年的扩招,一方面给了更多优秀学生成材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更是面临同样的困难,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略显脱轨,他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技能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原本应该是高职教育取得的重大突破。但是,他们却为了突出技能型课程的重要地位,忽视了大学语文等文化课程的重要作用。此种情况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必然会受到不小的冲击,这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影响了高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下高职大学语文教改方案

首先,高职院校要提起对大学语文等文化课程的关注与重视程度,毕竟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中,高职院校的教学主管人员首先要紧跟教学改革大潮的推进脚步,思想上转变观念,为大学语文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空间。比如多加课时,突出其课程的必修性等等做法。同时,要为学生经常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语文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勇于自我发挥,敢于积极创新,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后,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读、写、说等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大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依然可以看见高中语文教育的一些影子,但是,我们对于大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来讲,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到一起,才是最好的途径。最后,制定多元化的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生大学课程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大学语文课程都应作为必修科目,并且要强化其实践性。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制定,要采用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学好语文课程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加深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好自己本职教学任务上的创新工作,更要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上独具匠心,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3).

[2]宋永燕.新形势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05).

[3]王育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4).

[4]孙怡,项朋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9)

篇1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探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探析

要有效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发展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发展的视野继续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客观分析,对症下药,有序推进,制定与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大学生精神与实践和谐发展.

作 者:韩杰  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  

篇15: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必须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革。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语文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语文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在理工科专业甚至取消了语文课。高职院校语文骨干教师大量流失,许多转向教文秘、新闻、心理健康等其他课程。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课所面临的共同境遇。究其原因,从许多学者的分析中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不重视,削减课时,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并加以取缔。二是学生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三是教学内容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文学性和鉴赏性,尤其“满堂灌”的倾向较为严重。这样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在这场大改革中是不是只能面临着被改掉的厄运?如果高职院校语文课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以以学生为本,抓好三个立足点,即学生能接受、学生愿意接受和学生应该接受。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转变指导思想,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语文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是说高职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学不可的。当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对语文这门工具没有很好地掌握,许多学生连申请书、求职信这类常用的应用文都不会写,要么是格式不当,要么是错别字连篇。说起话来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是胆怯害羞不敢表达。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看,语文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来看高职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口头表达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式各样的日常应用文训练。

2 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实用性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或普通高中教材。本科教材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突出作品的欣赏、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高中教材则没有一篇是反映工厂生活的,而且应用文的篇目极少。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会造成教学相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教材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所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教材应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还要增加应用文的篇目。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

3 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考试成绩的高低未必是最重要的。对他们来讲,考试仅仅是检查掌握和巩固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社会性。所以教法的改进要力求体现最大的实效性。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不仅指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且包括与语文相关的各类讲座,在语文教学课时大量削减或停开的情况下应以讲座为主。

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口语教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语文老师参与学生管理可以多层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从读音、吐字抓起。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在各种场合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班级干部竞选演说、举办诗歌小品比赛、参加辩论会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每天记El记、要结合学校各类活动的开展,进行应用文写作练习。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讲座等都要让学生参与,并布置他们写报道、消息、通讯等佳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篇16:高职院校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改革

摘 要:施工企业会计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

从施工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材选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中国高职院校的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提出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近些年,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施工企业会计也成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但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是工程类相关人才,所学知识与会计专业学生毕竟有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知识,如何使他们对学习会计知识产生兴趣,怎样培养他们运用会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是我们施工企业会计教学工作人员应该深入深思的理由。

一、施工企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理由分析

(一)施工企业会计教学内容与其目标不相符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施工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远远不能满足施工会计实际工作的要求。

甚至会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错误:一是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生进行会计知识传授;二是保留会计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大幅简化会计课程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辅助性知识,片面认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对于会计知识的学习做到了解即可。

实际上,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是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者提供辅助会计专业知识的,应该具备与其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体系。

这两种片面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施工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施工企业会计教材忽视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以往施工企业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会计核算知识的传授,它是将建设施工单位主要业务的账务处理作为教学重点,主要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对会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会计在决策、支持等管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处理会计信息的实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需要,因此,现阶段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实践教学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目前的施工企业会计教学过分强调学生会计核算能力,而忽视了对其管理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策略单调,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施工企业会计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施工企业会计教学过程中大多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

由于实践操作能力的不足,学生主要通过僵化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施工建设中的.实际理由。

教师仅限于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始终未能深入了解施工会计中的实际业务,教学策略和手段都比较单一。

另一方面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手段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不是十分认可,理由在于:一是现在大多数多媒体教学往往单独运用幻灯片,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

二是板书未能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四)考核形式单一,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不同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要求肯定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仍然采用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使得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死记硬背的老路上,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不仅影响自学的效果,而且会使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收效甚微。

所以,不管是考核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应该注重施工企业会计教学课程自身的差异性。

二、施工企业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施工企业会计教学的一些理由,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适应施工企业会计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改善教学策略和手段是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会计人员,应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在“懂会(下转295页)(上接287页)计”的基础上为企业服务。

因此,施工企业会计教学的定位要根据专业性质确定。

要立足于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使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

如在施工企业会计工程成本核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精细化建造工程项目造施工工艺,将工程成本对象用作业成本法细分作业,突出特别教学细节来讲授工程成本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根据实际需要,精选授课教材

由于施工企业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教材选取的范围相对狭窄,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结构、内容等方面无法体现出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

在选取教材时,应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以施工企业会计工作中主要经济业务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地反映施工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策略。

注重突出工程成本的核算和工程价款的结算等内容,以解决工程项目实际成本核算和制约能力培养;力求叙述简明易懂,便于课堂讲授及学生自学。

(三)全方位改革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

要搞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形式。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创造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拓展其知识面,加强综合素质锻炼。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列举大量的实例,加大课堂信息容量,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是是高职院校积极推进的教学策略。

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应该与板书相结合。

在遇到重点和难点理由时,板书可以对多媒体教学加以补充,以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四)合理完善会计教学评价体系

施工企业会计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采用多种考试策略相结合,“过程型测评+期末闭卷”,分阶段、多站点进行的考试成绩评定模式等。

具体的考评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表现、技能操作考核、案例分析、团队报告、虚拟平台演练等。

施工企业会计教学的考评体系改革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会计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材的合理设计、教学策略的多样化、考核体系的完善对会计教学改革具有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课程定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深思[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7).

[2] 朱宾梅,刘晓君.“施工企业会计”教学中的理由与策略研究[J].网络财富,,(7).

[3] 魏晓卓,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

篇17: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师资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材选用不科学等问题.本文旨在正确分析其现状,提倡切实从师资、教学等各环节对其进行改革,尽快实现教学目标从应试能力到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变,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

作 者:余贽 袁华平Yu Zhi Yuan Huaping  作者单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问题   改革措施  

高考改革新方案

高考改革作文范文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采用市场营销理念发展职业教育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

高职院校数学测试评价革新论文

教育教学研究总结

北京高考改革的思想汇报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整理17篇)】相关文章:

试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2022-11-15

改革电工学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2022-05-02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2023-02-16

对于新时期任职教育改革之我见论文2023-04-20

高职院校电磁学教学改革2023-02-05

电子技术的教学论文2023-01-30

高职下慕课项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2023-11-19

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与改革论文2023-01-23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论文2023-10-13

就业导向下的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