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

时间:2022-12-04 08:05:4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共7篇)由网友“山谷风”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

篇1: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

林地既是土地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发展林地资源,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资源的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数量少得惊人.这样的一个林地资源状况也难逃因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厄运:大量的'林地资源被破坏和流失.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挥霍、浪费,导致资源的减少,已经影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林地的特性及其所处的重要位子.

作 者:郑厚彬  作者单位:木兰县林业局大贵镇林业工作站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22) 分类号:S7 关键词:林地   林地特性   林地重要地位  

篇2: 工作计划管理的重要特性

计划就是为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

计划管理的定义可以确定如下:

广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则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通常我们这样描述:

计划就是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谁去做?怎么做?

目标是不合理的

计划有一些根本的特性需要大家了解,对于这些特性如果不了解就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在计划中,最重要的特性是两个:

目标是对未来的预测。

计划的起点是目标,同样,目标也是计划的重点。因此目标对于计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希望目标合理,但是目标一定是不合理的,因为目标是对未来的预测,而预测无法合理。

为什么目标要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呢?因为目标是解决未来问题的,而不是现在的问题。设定目标的时候,并不是看企业自身具有什么资源,具有什么能力,这些企业是要考量,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发展的趋势以及所面对的竞争。

如果不能基于这些来设定目标,而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来设定,也许目标合理,能够实现,但是当目标实现的时候,也许你的企业已经被同行和市场淘汰。

所以在今后的管理中,请不要去探讨目标的合理性,因为它一定是不合理的。对于目标而言,不是探讨合理性,而是探讨必要性,这是计划的第一个特性。

计划的另一个主要的特征是行动,而且必须保证行动是合理的。

计划最真实的含义是什么?就是确保行动合理,能够找到资源,以实现不合理的目标。计划从本质上讲是寻找资源的计划,不断地寻找资源以实现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不要和上司探讨目标的合理性问题,另一个是要与上司探讨资源的问题。

好的管理者,一定是承接目标,但是寻求资源。只有主动承担目标而又不断地寻找资源的人,才能够体现出经理人的本色。

很多管理者因为不了解计划的这两个最重要的特性,在日常管理中,喜欢在目标问题上和上司讨价还价,觉得如果可以让上司调整自己所要承担的目标,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目标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可以讨价还价的是资源。

因此,目标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实现目标的行动,也就是寻找资源的行动要合理,只有行动合理了之后,目标才会实现。某种意义上讲,计划就是行动的安排。

所以我们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没有行动的计划是无效的,没有计划的行动是致命的。请在实际工作中确保计划是由行动的,而行动是有计划的。

篇3:世界电视日的重要地位

世界电视日的重要地位 -资料

每年的11月21日为世界电视日,是在召开的第51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其原因不仅因为当今时代通讯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到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1911月21日和22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一次世界电视论坛上,各 主要传播媒介的重要人士讨论了电视在当今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并考虑如何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认识到电视提醒世界注意冲突及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从而日益影响着决策,以及在集中注意力于其他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资料

大会强调联合国面临日益增加的要求,要求它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电视作为今天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传播媒介,可以在向世界介绍这些问题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大会邀请所有会员国通过鼓励全球交换电视节目来纪念世界电视日,除其他外,这些节目应把重点放在例如和平、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加强文化交流等问题上。

11月21日,农历10月24日,星期五为第23个世界电视日,同时这一天也为世界问候日。

篇4:农业经济科技资源的重要地位论文

农业经济科技资源的重要地位论文

1引言

安徽是农业大省,全省国土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中有耕地42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0.3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表明,全省总人口5950.1万人中有3391.0万居住在乡村,占总人口的56.99%.但安徽还不是农业强省,至,安徽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06%,低于14.36%的全国平均增长.安徽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为第七位,20降至全国第十位.安徽省农业增长低于全国水平,这与各种农业投入的结构及其比重息息相关.安徽省农业投入要素及其比重与农业发达省份相比,尤其是在农业科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本文就科技资源对安徽农业发展的贡献进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0-20《安徽统计年鉴》为面板数据(表1)[2].选定安徽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等指标.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衡量农业的总产出,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能准确的反映农业的生产状况,在统计数据中它包括了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生产总值;二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容易查找,有利于研究.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为相应年份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相应年份的农业资本投入;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来代替科技资源投入.为剔除价格波动因素,以2000的价格作为不变价对表1进行处理.以20安徽省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4]和年安徽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4]为面板数据(表2)进行安徽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分析.

3数据分析

3.1文献回顾

吴海民的《基于新C-D生产函数的广东省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在原有C-D生产函数基础上,加进了制度因子θ,把资本、劳动力、科技、制度作为决定产出的投入要素.并以广东的经济发展数据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的转变,就必须进行制度的革新[5].龙海亮的《基于DEA回归的C-D生产函数分析》,把DEA回归和C-D生产函数结合起来,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本和劳动产出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在DEA基础上的回归模型对经济现象的释义比一般的生产函数要优秀得多[6].韩静舒在《安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测算分析》一文中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表明科技进步对安徽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文章分析的各要素贡献率如表3[7].

3.2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0-2010年,农林牧渔总值占安徽GDP的比重逐年降低,且降幅趋于平缓.随着安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二、三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是促使安徽农林牧渔总值与安徽GDP比值下降的关键,而2000-2010年安徽的农林牧渔从业人数逐年减少.但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在全社会的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高,2000年为58%,2010年仍然占39.1%.这说明在安徽农业经济增长中,劳动力投入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资本投入强度的加大导致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有所弱化.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投入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数逐年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产出比从2000年的11.5%上升到年的59.07%.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如:农业机械、农田水利设施等提高了农业耕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了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导致农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表一显示相对于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安徽的农业科技的投入较低.2000—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缓慢,-2010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开始出现较快的增长.上表显示2001-间对安徽的农业增长贡献中,物质消耗增长亦即资本的贡献率为74.67%;劳动力的贡献率为-4%;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94%.而改革开放到20间,对安徽的农业增长贡献中,物质消耗增长亦即资本的贡献率为51.32%;劳动力的贡献率为4.78%;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20%.在科技贡献率中科技资源的投入占据绝大部分,因此科技资源投入是安徽农业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2000年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为0.34亿元,占同期全省R&D经费总支出比重的1.7%,高于同期0.9%的全国水平,此年安徽农业总值全国排名第七位;2009年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仅为0.18亿元,占同期全省R&D经费总支出比重的0.13%.低于同期7%的全国水平,此年安徽农林牧渔总值全国排名第十位.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与安徽农林牧渔总值全国排名呈现出了高度的相关性.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的低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安徽农业的低产出.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安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当前安徽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力度不够,成为制约安徽农业由大变强的根本因素.为实现安徽农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安徽农业科技资源投入的强度是必要的.

4.2政策建议

4.2.1加强安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在职培训,制定农业技术人员轮训、跨岗、跨地区交流计划;对有志于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政策上、财政上的支持;加大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农民夜校、农技培训辅导班,对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财政补贴、减免培训费用.

4.2.2加强安徽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提高安徽在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方面的投入强度,赶超国家投入的平均水平.积极地把企业资本、私人资本引入农业科技研究领域.让企业参研到有关农业科技的项目,实现农业科技研究与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有机衔接.对于农业科技领域投入研发资本的企业,政府应该运用税收政策给予特别支持,减免其企业所得税.

4.2.3加强安徽农业科技物力资源投入.继续推行“农业机具下乡”政策,把农机具补贴的范围宽进一步放,补贴水平进一步提升,简化补贴的程序,缩短农具补贴资金的时滞.对于大型、昂贵的农机具设备,政府可以与与银行合作,为农民提供分期付款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物资市场的监管并提高监管部门的检验水平.对农业化肥、种子、地膜、农药实行严格的检验,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保证物资投入的质量水平.

4.2.4加强安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投入.政府建立公益的农业科技传媒如农业科技网站、农业科技电视频道、农业科技广播、农业科技报纸杂志等,拓宽农业科技的传播渠道;政府牵头举办农业科技、农业设备、农业产品、农业产业等展览、交流会,扩大本地区的农业影响的同时招商引资;进行农业科技图书下乡,向农民发放免费的农业技术知识实用手册,建立乡村农业科技书屋;不定期聘请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知识的专门讲座。

篇5: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地位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地位

摘要:我们下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未来的`“三农”发展道路上,要不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以及预期.本文不揣冒昧,试图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进行较客观的分析论证.作 者:冯开文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期 刊:农村经营管理  PKU  Journal: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N RURAL COOPERATIVE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 

篇6:网站描述在网站优化中的重要地位

网站优化工作中,标题、关键词、描述是我们seo刚接手一个站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这三个因素对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一般是不能轻易的更改的,所以说我们对此一定要非常的重视,

有人说描述对关键词的排名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所以说不必要花太多的心思,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如果一个网站描述写得好,符合用户需求,那么通过描述能吸引用户的点击,从而渐接提升网站的关键词排名,所以描述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板块。

网站有了一定的排名是第一步,而点击率和转化率的提高才会拥有最终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说对于网站的描述我们一定要多花心思。

一、揣摩用户心理

描述是对网站内容的一个综合性的介绍,当你的竞争对手很多,而用户会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站来进行点击,所以我们的描述必须满足用户需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挖掘呢?首先我们得对我们的行业相当了解,

因为只有我们网站产品的行业非常了解,我们才能更准确地了解用户更关注哪些内容。结合用户心理去撰写与之相迎合的描述才能赢得用户的地点击。

二、展现出自己的特质

现在市场的饱和使得各行各业都充斥着竞争,如何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就显的非常的重要了。这个我觉得京东做的就非常的好,为什么京东可以在众多的电商中赢得翘楚就是它有着自己的低价特色并且坚持去执行。所以说突出我们的特色并且诚信的坚持做下去才能更好的熬出头。

三、描述注重用户体验

现在seo要注重用户体验,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要顾及到,比如说描述。我们很多SEO喜欢在描述中堆叠关键词,其实这是毫无意义的,只会让用户很反感,因为描述中堆砌关键词是不会增加你网站的相关性的。描述所能显示的最多字数为75个,所以说我们要用这75个字清楚明了的介绍我们网站以及特质。

综上所诉,描述对我们网站后期的优化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我们要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和营销知识,写好我们的描述,只有更多用户的点击才会带来更多的权重,才能带来转化。

篇7:企业测量管理的重要地位论文

企业测量管理的重要地位论文

1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

1.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上为了统一衡量企业在质量管理水平上的一种尺度。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贸易竞争不断加剧,有关国际间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客观上形成了产品质量的激烈竞争,迫使生产企业不得不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取得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这就加速了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和推广。ISO9000族标准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000版ISO9000族标准是ISO/TC176组织把1994版ISO9000族标准进行优化改进后所形成的4个核心标准,即:ISO9000、ISO9001、ISO9004、ISO19011。ISO9000族标准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质量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是在2000年12月15日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的2000版ISO族标准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标准号分别为: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2002年5月23日国家又批准发布了GB/T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目前,企业一般都采用的是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2测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测量管理体系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是工业企业在测量方面的管理体系,是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0012:2003取代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标准。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的管理体系。它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同样是1个组织的若干不同的管理体系之一,成为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的基础。是把ISO9000族标准的“测量控制体系”的术语改为“测量管理体系”,实质是将“测量管理”充分体现在了“计量管理”的特征之中,使之具有了“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社会性、权威性、技术性、服务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完全满足和支持了2000版ISO9001标准中7.6条款的要求,并形成了独立的国际标准。我国经过多次完善,现等同采用为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家标准。

1.3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

环境管理体系是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管理与生存矛盾越来越突出,全社会都在普遍关注。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在质量管理标准化成功经验的启发下,率先开展了环境管理标准化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随之也在成员国家的推动下,着手从事这项工作,并于1993年6月成立了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07,正式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了国际标准化的轨道,产生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即:ISO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我国于1996年等同采用该标准,标准号为GB/T24000系列。(注:在系列中,其他标准正在制定和拟议之中)。2004年又将1996版改成GB/G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01年国家标准研究中心等单位考虑了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1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间的相容性后,结合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所有技术内容制定了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0-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2测量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之间的联系

测量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之间的对比。通过4个体系之间主要条款对比,不难看出本企业已取得的4个管理体系之间,不仅大多数条款(要素)从格式上要求是相同的,只是在论述次序上有所不同,而且条款(要素)名称大多都是一致的。从条款(要素)涉及的过程上,只有质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参与的管理过程链长、面广、结构严谨,真正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必将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带来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3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管理就是实现生产的低成本,经营的高效益。实质上就是把各种管理“要求”转化成“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从渭化贯彻执行的4个管理标准来看,不论哪个管理体系,始终都把“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关键要求加以明确,其目的就是实现管理过程的受控和产品实现过程的受控,把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的风险,从源头或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或消除,并经过分析、沟通、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不断改进。可见,测量管理体系是所有体系的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1)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满足计量的法制要求和顾客的计量要求。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等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包括企业使用的法定计量单位、量值溯源系统、使用的测量设备、产品的标语、标识、形成的技术文件、人员的任职条件都作出了具体规定。所以,在GB/T19022-2003国家标准中指出“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2)在企业建立其它标准时,均对测量管理体系有要求。如在ISO9001中7.6条款、ISO14000和ISO18000中的4.5.1条款中,均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控制提出要求,成为其它管理体系的重要要素。(3)在建立其它管理体系时,都愿将ISO10012作为满足其体系要素输入而直接采用。因为在测量管理体系中,重点强调了“过程方法”,对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采用计量确认和追溯的办法,使计量数据准确可靠,风险最小。(4)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也遵循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从《管理手册》到《程序文件》,文字简练、逻辑性强,便于宣传贯彻,易于执行,成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支撑标准。(5)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国家《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企业申报国家名牌产品时,就对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出了要求。如果企业取得此证加5分(满分为20分)。(6)由于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考核,不仅是独立的第3方(中国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审核,也有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监督考量。所以,使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和计量检测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参与国内外招标、签订合同等活动提供了稳固的计量基础保证作用。(7)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经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在企业实施其它认证(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时,可免于对相关条款的审核。总之,在经贸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为了自我生存和发展壮大,为了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都纷纷采用和贯彻ISO9000族国际标准,其目的就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而计量正是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加强计量工作,主要就是保证产品生产和服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可靠地得到测量,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正如国际标准化维组织定义测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所必须的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活动”,这就充分明确了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几点思考

在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利用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以后,又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甚至还要建立检测实验室或校准实验室管理等体系。面对多个管理体系给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和生产时间上造成的负担,大家深深感到“每月都在受审”,经常要“迎接审核”,从而也影响到了各个管理体系的威信。国家认证管理部门,应该考核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将不同的管理体系进行合理地整合。通过前面对本企业已取得的4个方面的管理体系所形成的程序文件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有很多条款都是兼容的。所以在企业拟建立体系或正在建立体系时,就可将多个管理体系文件、组织结构、职能职责分配和管理目标进行整合;同时在企业进行内部审核时,也可以整合由一个管理职能部门牵头来统一进行,最终形成一个总体评价。

林业中造林的方法与技术原则论文

农林业航空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油茶种植可行性报告

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优势论文

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探究论文

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论文

脑低氧预适应及其机制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种群的土壤养分效应

风景园林的实习报告

鼎城区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思考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共7篇)】相关文章:

林业3s实习报告2023-12-15

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模式及研究进展论文2023-05-05

基因技术专利保护为题的优秀论文2022-07-28

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2022-04-29

项目工程建议书2023-02-19

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得调研报告2022-04-30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论文2023-07-12

县林业局年度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总结2023-11-04

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发展探讨论文2022-12-18

地理教案2023-12-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