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

时间:2022-12-10 07:48: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合集9篇)由网友“宋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欢迎参阅。

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

篇1: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

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

摘要:流行语按照媒介的划分有书面流行语,口头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各种流行语都有其自己特定的适用环境,书面流行语是最为正是的媒体用语,具有庄重严谨的特色,网络流行语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普及的,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着使用者的鲜明个性特点。书面流行语的使用和形式都非常固定,而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和形式上很多时候都发生的变异。

关键词:媒体;网络流行语;书面流行语;流行语

流行语是在一定的时期或者范围内使用的具有传播意义的语言,在使用中,它可以是一个词语,一段话或者一个符号标记。流行语是在特定的时期内社会现象的一种展示,反应了一定的社会焦点或者社会人们心里,所以,流行语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了语言界和传媒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很多时候都是借助媒介进行传播,船舶在不同形式下有着不同的表现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语言的自身风格。一般情况下,流行语可以分为口语流行语和书面流行语。随着网络传媒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与口语和书面相等同的网络传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主要是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步产生和创新发展的,语言风格上形成自己的独自的特色。有很多学者将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报纸,新闻广播和电视中最为流传广泛的媒体流行语展开谈论,从语体风格和自身特色上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新闻媒体当中流行的主要类型

流行语的应用主要依靠三个主体进行承载,书面,语言和网络。为了促进流星雨的发展,每年都有“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和“十大网络流行语发布”这样相关的媒体介绍展现这一年最为普遍流程的创新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相关的很多高等学府近几年来一直对流行语给与了足够的关注,对于那些普遍应用的流行语进行了检测和发布。除此之外,《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众多的主流报刊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易等众多知名传媒机构也都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追踪报道,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并且逐一公布。很多情况下,由于流行语的发布者学术水平和语料技能水平不同,让各种流行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各自都觉有不同的特征。比如一些字母:MM、GG、CNN的网络流行语,再如9494、斑竹、火星帖等,还有那些比较正规的书名流行语:高铁、低碳、“十二五”规划等都各自具有鲜明的来源特征。有很多的流行语正在被各种媒介引用,但是由于其不具有全民性的特征,所以很多时候不能被所有受众群体理解和接受。

2、书面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的实质

书面流行语主要应用比较正式的长河,所以聚焦的也都是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网路流行主要呈现社会热点对人们的影响,所以反应的大都是群众本身。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流行,主要是可以引起听着在情绪上的共鸣,让人们可以更为直观的接受所描述的事物或事件内涵。所以可以简单的归纳一下,书面流行语大多数展现的是现象,网络流行语则注重情绪,不管采用哪种流行语表达方式,都要求可以准确的表达语义,这也是流行语发展的最终方向。

在的主流媒体流行语发布会上,综合评定出了最为应用的广泛的十大流行语词汇,分别是: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这些流行语用词基本都是书面流行语,具有非常强烈的代表性,反应了我国在20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大事件。大家在使用和传播这些流行语的最初衷,而是为了客观准确的表达发生的事件,不但语义明确,而且表达简明。同样,在年也公布了十大网络流行语用词,分别是:神马都是浮云、给力、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鸭梨、非常艰难的决定、蒜你狠、围脖、凡客体、闹太套。这些词汇的流行所表达的意思和事件本身并无多大的关系,主要是为了迎合网络环境下,网友的情绪的一种宣泄。有时候,一个事件发生别传播以后,由于传播的媒介不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书面流行语虽然与网络流行语在实质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就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功能而言,他们的基本特征都具有客观性。都可以准确的表达一个社会事件,让受众群体更快的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所以很多时候,流行语恰恰代表的是全体国民的主流意识。书面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虽然传播的.媒介大不相同,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如果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可以与公众的情绪相吻合时,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个流行语就会瞬间爆发,并且开始疯狂地运动传播。“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句话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它表明的就是政府官员一种毫无责任心,自我意识强烈的态度,在网络盛行传播以后,找来就是人们对这种态度的情绪宣泄。

3、书面流行语与网络流行在传播中的变

流行,传播广泛是流行语的主要特点,所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流行语,都可以满足人们对事件的认知需求,也可以满足人们情感上的宣泄,所以在一定范围传播中,也会随着传播产生变异。

书面流行语在流行过程中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书面流行语的意义,是特定时期某一个或一类特定的事物或事件的概括。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动因是宣泄公众的情绪,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带来了语言的个性化和新颖性。

当然,网络流行语流行中的变异,并不局限于形式的框填化和意义的扩散,其实,为了适应流行,流行语的语法和感情色彩都发生了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4、结语

综上,本文从语体的角度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研究。语体的类型往往受制于传播媒体。正因为此,书面流行语更具社会学价值,它反映的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重大事件和思想,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当然,网络流行语所反映的情绪也和一个时代社会密切相关,但它更具语言学价值,它的产生和在流行中的变异,对研究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传辉,李志超. 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映射[J]. 新闻爱好者. (01)

[2]王希杰. 语体的定义与性质的反思[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3]邓玲. 当代中国新闻语体变化的文化反思[J]. 新闻爱好者. 2012(09)

[4]刘艳春,胡凤国. “播新闻”与“说新闻”语体比较研究――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马斌读报》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 (01)

[5]李熙宗. 语体学的研究方法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01)

篇2:浅谈公文语体中的词义磨损

浅谈公文语体中的词义磨损

孙志豪

词义磨损,主要指词语使用时的意义和词典义相比程度的弱化。词义磨损现象已有学者论及,吴立红探讨了状态形容词语义程度的变化及其在句法中的表现。吴文分析了“雪白、湛蓝、滚圆、碧绿、粉红”等状态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现象,认为: “从目前使用的情况来看,程度磨损引发的这种新的表达方式具有三个倾向:第一,主要是书面语使用,口语相对少一点;第二,主要是年轻人使用,中老年相对少一点;第三,主要是网络使用,其他领域相对少一点。”其实,如果把视野放宽一些,可以发现词义磨损现象不止网络,公文文本中就不乏磨损现象。李胜梅从“主要”“基本” “特”等词的使用说起,谈词义强化程度的“磨损”“衰减”及相关语用现象。李文从语用现象、磨损原因、常见范围等七个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胜义纷陈,深受启发,但其所谈也以副词为主。本文从公文角度,指出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四个词类存在的大量磨损现象,并略作分析。

公文中因专用词语多、复现率高,词义磨损现象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词的意义的具体分析,归纳出一批具有词义磨损典型特征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词义磨损理论对于准确理解公文语体的用词特点,鉴别公文正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义磨损现象

贯彻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贯”有“穿,贯通”义, “彻”有“通,透”的意义,贯彻属于并列式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以下对词的解释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为“彻底实现或体现(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既然是“彻底实现或体现”,前面就没必要加“坚定不移、深入、全面、认真”这类强调程度的副词。

以“贯彻”为引子,我们从常见公文中归纳出如下磨损词类和具体的词,限于篇幅,例句简省为“修辞语+磨损词”的简缩形式:

(一)动词磨损类

落实:切实落实

增强:切实增强

加强:切实加强

发挥:充分发挥

提高:全面提高

推进:不断推进

开展:深入开展

坚持:长期坚持

实施:深入实施

树立:牢固树立

解决:着力解决

完善:依法完善

(二)形容词(含属性词)磨损类

英勇:英勇牺牲

牺牲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流血~1为国~1他~在战场上”。英勇: “勇敢出众。”这里丝毫没有贬低英雄们的意思,但牺牲已经包含了崇敬的含义,前面还要用“英勇”修饰,并且从使用频率来看,有进一步固化为“英勇牺牲”表述的倾向。

高度:高度重视。

重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全面:进一步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明确:提出明确要求

牢牢:牢牢把握

有力:有力进行

坚决:坚决完成

妥善:妥善安置

密切:密切跟进

(三)副词磨损类

更加:以更加有力的举措

“更加”用于“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有力”指“有力量,分量重”。既然是有力量的举措,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不加“更加”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加上“更加”,无形中造成了“更加”词义的磨损。

大力:大力支持,大力协助

务必:务必保持

(四)名词磨损类

名词类磨损现象较少,仅举一例。

意见

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报告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充分听取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意见本来是指对事情一定的看法或想法,既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批评的,但是在语言的运用中逐步磨损,现在一般情况下倾向于指认为不对因而不满意的想法。随着使用人群的增多,逐渐成为一个义项。意见也就成了既指上位概念又指下位概念的一个词。公文中用意见指代不满的情绪,用建议表示积极的态度,已成为一种常态。

二、词义磨损的原因

(一)强调造成的循环往复

一般情况下,布置工作总有轻重缓急之分,有些事情是一般强调的,有些事情是着重强调的。公文的书面表达方式没有现场交流中表示强调的重音等辅助手段,也无法运用手势、表情等非语言交际手段,而且公文严肃庄重的特点限制了修辞手段的运用。正因为这样,公文中强调一件事情,从谋篇的角度,可以采用语序提前、加重笔墨的手段;从遣词的角度,增强修饰语是一个有效手段。如对于着重强调的事情,公文中往往要求“切实落实”“进一步落实”。这样无形中造成“落实”的词义磨损, “落实”的词义就打了折扣,这种磨损后的“落实”就贬值了。“贯彻”也是一样,公文中“贯彻”前常加“深入”或“全面”,如不加感觉好像一般做做就可以了,贯彻的语义在无形中就贬值了。

同样道理,领导作一般意义的讲话,其他人提起时也常冠以“重要”字眼。从词汇的角度看,因为重要的.程度义已经磨损,一般意义的讲话,如不写“重要”就有轻视领导讲话之嫌。这样,真正重要的讲话就不得不再加修饰语,如“非常重要”“特别重要”。类似的还有亲自、指示、调研、指导等词。从这个意义上讲,词义磨损是工作作风打折扣在公文中的反映,是现实问题对于公文常用词语的冲击。

(二)四字格增加语用气势

四字格,两两相对,音节平稳,语气增强,契合公文庄重典雅的特点。公文中用四字格和两字格不是因为强调,而是从音节的角度求得朗朗上口、音节和谐。因为两字格和四字格经常变换使用,有时甚至一篇文章里彼此互现,这就证明了单用和组合使用在意思上并无区别。仍以“贯彻”为例,单用的也为数不少,举例如下: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 《中国法制出版社》,下同)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

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当“贯彻”不作谓语,仅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或者和另一个双音词并列时往往单用。不过,四字格的运用无形中增加了词义的磨损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词义磨损研究的意义

词义磨损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公文特征词”的概念。李如龙提出了“方言特征词”的概念,认为汉语方言特征词是区内大体一致、区外比较少见的方言词。借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相应提出“公文特征词”的概念。

从语体的角度看,确立“公文特征词”的概念可以鉴别公文语体的正式度。单位字段内“公文特征词”出现频率越高,语体的正式度就越强。冯胜利、王永娜提出了语体正式度的概念,认为正式度可以分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级数越高,语体越正式。借助“公文特征词”,可从词汇角度对语体进行鉴别,有助于丰富鉴别手段。

从语用的角度看,确立“公文特征词”的概念可以推动公文实践,有助于在公文语体特点背景下正确理解磨损后的词义,准确掌握公文的含义。公文撰写者恰当运用公文特征词,有助于提升公文正式度,写出符合公文语体特点的标准公文。

篇3:消费者维权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功能分析

消费者维权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功能分析

为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家相继制定或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在此方面也起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成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舆论监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利器。

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舆论监督,因为“新闻天生具有监督的功能”。马克思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公众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宽松,随着媒体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新闻媒体主要功能之一的舆论监督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日益凸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

所谓舆论监督?概括讲,新闻舆论就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抑恶扬善抨击时弊,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舆论监督有何作用?“不怕你通报,就怕你见报”,就是人们对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形容。具体说,舆论监督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1)震慑不法分子。因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如造假售假,以劣充优等违法行为,大多具有隐蔽性、欺骗性,违法者最怕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千夫所指的丑闻。新闻媒体一旦曝光,很有可能使这些阴暗的行为者被绳之以法。

(2)促使有关部门依法办事,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虽然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没有强制力,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却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递,影响广泛,揭露深刻,导向明显等特性和优势,由此在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能够迅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促使市场执法机关秉公办事,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组织或个人及时依法严惩。3月份,新闻媒体集中曝光了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有关部门迅速介入,遏制了劣质奶粉在农村市场扩散势头,进一步净化了奶业市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新闻监督成本较低,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往往依靠以下几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是到有关机构,如到消协投诉;二是依靠法律手段;三是依靠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而言,对消费者来说,舆论监督的成本比较低。如消费者到一家商场买了一双劣质皮鞋,他到有关机构投诉,但可能面临“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也可能面临工作人员推诿的情况,维护自己的权益耗时耗力。如果他在有关机构能解决问题不力的情况下,虽然可以依靠法律手段,但是从起诉立案到出庭。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需要的成本可能远远超过一双皮鞋的成本。相比之下,借助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提醒其它消费者,在该商场购物时一定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传播导向功能――引导、影响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帮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知情权,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新闻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导向强等特点,并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行为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消费者对自己的权益有所了解并增强自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新闻媒体可能通过消费者知识的宣传,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消费;新闻媒体还可以发布商品信息,让消费者增加选择余地,如此等等。简言之,就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消费者对自己的知情权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尽量避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三、谨防新闻媒体功能的“异化”。

在这里,新闻媒体角色功能的“异化”,是指舆论监督被“乱用滥用”及导向不正确。

在我们国家,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时间较短。如果说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成功开播,标志着舆论监督的真正起步,算下来只有十年功夫。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舆论监督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舆论监督环境的宽松及公民心理的逐渐成熟。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至今尚无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因而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界定、保护或制约尚处在初始阶段。

篇4:消费者维权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功能分析

消费者维权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功能分析

为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家相继制定或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在此方面也起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成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舆论监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利器。 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舆论监督,因为“新闻天生具有监督的功能”。马克思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公众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宽松,随着媒体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新闻媒体主要功能之一的舆论监督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日益凸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 所谓舆论监督?概括讲,新闻舆论就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抑恶扬善抨击时弊,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舆论监督有何作用?“不怕你通报,就怕你见报”,就是人们对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形容。具体说,舆论监督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1)震慑不法分子。因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如造假售假,以劣充优等违法行为,大多具有隐蔽性、欺骗性,违法者最怕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千夫所指的丑闻。新闻媒体一旦曝光,很有可能使这些阴暗的行为者被绳之以法。   (2)促使有关部门依法办事,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虽然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没有强制力,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却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递,影响广泛,揭露深刻,导向明显等特性和优势,由此在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能够迅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促使市场执法机关秉公办事,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组织或个人及时依法严惩。203月份,新闻媒体集中曝光了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有关部门迅速介入,遏制了劣质奶粉在农村市场扩散势头,进一步净化了奶业市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 益。   (3)新闻监督成本较低,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往往依靠以下几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是到有关机构,如到消协投诉;二是依靠法律手段;三是依靠新闻 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而言,对消费者来说,舆论监督的成本比较低。如消费者到一家商场买了一双劣质皮鞋,他到有关机构投诉,但可能面临“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也可能面临工作人员推诿的情况,维护自己的权益耗时耗力。如果他在有关机构能解决问题不力的情况下,虽然可以依靠法律手段,但是从起诉立案到出庭。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需要的成本可能远远超过一双皮鞋的成本。相比之下,借助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提醒其它消费者,在该商场购物时一定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传播导向功能――引导、影响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帮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知情权,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新闻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导向强等特点,并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行为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消费者对自己的权益有所了解并增强自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新闻媒体可能通过消费者知识的宣传,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消费;新闻媒体还可以发布商品信息,让消费者增加选择余地,如此等等。简言之,就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消费者对自己的知情权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尽量避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三、谨防新闻媒体功能的“异化”。   在这里,新闻媒体角色功能的“异化”,是指舆论监督被“乱用滥用”及导向不正确。   在我们国家,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时间较短。如果说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成功开播,标志着舆论监督的真正起步,算下来只有十年功夫。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舆论监督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舆论监督环境的宽松及公民心理的逐渐成熟。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至今尚无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因而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界定、保护或制约尚处在初始阶 段。   同时,媒体市场的不断成长,新闻媒体数量的增加,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一,使得新闻媒体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功能定位把握不准,甚至出现偏差。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新闻舆论监督成为一把“双刃剑”。离开法律的保护,舆论监督的功能就会受到制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干涉。在这种干涉下,维护的可能只是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损害的则是公众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如有的地方之所以盛行假冒伪劣产品,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部门或当权者干涉了新闻媒体正当的舆论监督。同样,没有法律的约束,舆论监督也会被“乱用滥用”,新闻媒体的导向也会出现偏差。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少数媒体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为己谋利。 最近几年,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增加广告收入,少数媒体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和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抓住企业产品或服务存在的某一缺陷,对企业进行威逼利诱,投放广告,就不曝光;相反,则立即曝光,而且是连续曝光。许多企业对此行径深恶痛绝,但很少有办法。如今,哪家企业愿意得罪媒体呢?   (2)部分新闻媒体角色定位“偏差”,不是依靠有关部门解决问题,而是自己做了“裁判员”。 有此新闻媒体片追求新闻效果,采访工作不扎实,不全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其结论往往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如有的新闻媒体在接到消费者投诉质量问题时,明明质检部门检验结果还没有出来,媒体就先说质量一定有问题。“运用一种强权语言,罗列为自己观点服务的片断事实,已成某些媒体的通病”。其结果不仅损害了有关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其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   (3)导向“偏差”甚至存在严重错误。 受利益驱使,有些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广告发布等方面放松了对其自身的`严格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刊登有偿新闻报道。这类花钱买来的报道,一般有无限放大企业或产品优点,无限缩小企业或产品不足的特点。其结果是导致消费者判断力受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受到影响。其二,发布一些内容低俗的,与事实不符的广告。前者如大量的性病医疗广告。后者如放大某产品的效用,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南京不少消费者今年初看了某媒体的不实宣传,结果买了某品牌增高垫而被骗上当。 不难看出,如果新闻媒体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发生“异化”,新闻媒体将很难在消费者维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还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对自身的信誉、公信力造成伤害。   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保障新闻媒体和公众知情权。从各国的实践看,舆论监督的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公民的知情权和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公民的知情权受到重视,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开,那么舆论监督所受到的限制就会少。相反,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就会受到压制。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厂家和服务销售商,维护市场秩序的市场监管部门、如质检、工商、税务,都应实事求是的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只有这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作用。   (2)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监督导向和角色定位,才能担负起本身在消费者维权中的积极作用。   其一,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并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和杜绝舆论监督被“乱用滥用”,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发挥出其在消费者维权中应有的作用。   其二,新闻媒体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舆论监督的威力并不是来自新闻本身,而是来自新闻背后所代表的民意”,同时,新闻媒体要清楚“舆论的力量要通过舆论以外的力量去表达”。所以,新闻媒体要注意倾听消费者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同时,要加强同工商、质检、税务等市场监督部门的关系。只有舆论力量与有关部门市场监督、执法等强制力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切实有效地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市场监督部门的工商、质检、物价等部门同样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个别地方劣质商品泛滥,无不跟当地的市场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关,也跟当地舆论监督没有到位有关。坚持正确的舆论监督可以促使市场管理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秉公办事,对损害消费合法权益的组织和个人及时依法严惩。还需特别强调的是,防止新闻媒体和市场管理部门两者权力结合后出现新的“异化”。其主要表现在是新闻媒体和市场主营部门串通一起,四处找企业拉资助等。其结果是直接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其三,新闻媒体也要新闻媒体要自觉接受监督。如在广告发布方面,必须严格遵守《广告法》的规定并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督。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在消费者维权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前提是新闻媒体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倾听消费者的呼声,必须使舆论监督的力量同市场监管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篇5:论汉语教学中的语体习得

论汉语教学中的语体习得

目前,国内关于语体习得的研究不多.不论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对本国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对语体习得都重视不够.本文力主在汉语教学中加强语体习得,重点讨论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语体习得与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语体习得的差异性.

作 者:于灵子 Yu Lin-zi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刊 名:社会科学家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TIST 年,卷(期): “”(5) 分类号:H19 关键词:语体习得.第一语言语体习得   第二语言语体习得   语体能力  

篇6:网络聊天中用到的英语流行语!

26. Thank you all for coming.(谢谢光临。)

27. I appreciate your help.(我感谢你的帮助。)

28. You're always welcome.(别客气/不用谢)

29. Forget it.(算了吧)

30. It was my pleasure.(不用谢。)

31. I made a mistake.(我弄错了。)

32. I'm terribly sorry.(实在抱歉。)

33. I must apologize!(我必须道歉!)

34. I feel terrible.(我感觉糟透了。)

37. What do you do?(你做什么工作?)

38. How do you like your new job?(你觉得你的新工作怎样?)

39. I like it a lot.(我很喜欢。)

40. I like read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我喜欢阅读和欣赏音乐。)

41. What's wrong?(怎么回事?)

42. What happened?(发生什么事了?)

43. I hope nothing is wrong.(我希望一切顺利。)

44. I know how you feel.(我知道你的感受。)

45. Sorry to hear that.(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受。)

46. Come on, you can do that.(来吧,你能做到的。)

47. Use your head.(动动脑筋。)

48. You did a great job.(你赶得很好。)

49. That's very nice of you.(你真好。)

50. I'm very proud of you.(我为你感到自豪。)

篇7:网络聊天中用到的英语流行语!

51. I like your style.(我喜欢你的风格。)

52. I love you guys.(我爱你们。)

53. How do I look?(我看起来怎么样?)

54. You look great!(你看上去棒极了!)

55. That's fantastic!(那真是棒极了!)

56. That's really something.(那真是了不起!)

57. It's a pleasure working with you.(与您合作很愉快。)

58. Congratulations on you success.(祝贺你的成功。)

59. I'd like to propose a toast.(我提议干杯!)

60.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你结婚了吗?)

61. I've been dying to see you.(我非常想见到你。)

62. I'm crazy about you.(我为你疯狂/痴迷/神魂颠倒。)

63. I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我全心全意爱你!)

64. You're everything to me.(你是我的一切!)

65. You're in love!(你恋爱了!)

66. I'm tired of working all day.(整日工作使我厌烦。)

67. You work too much.(你做得太多了。)

68. Money will come and go.(钱乃身外之物。)

69. Are you crazy?(你疯了吗?)

70. Have you got it?(明白了吗?)

71. I've got it.(我懂了。)

72. I can't afford that.(我承担/买不起。)

73. I did it, I'm so happy now.(我做到了,现在我很满意。)

74. I don't care.(不关我的事/我不管。)

75. I don't think so.(我不这么想/我看不会/不行/不用。)

篇8:网络聊天中用到的英语流行语!

76. I guess so.(我想是吧。)

77. I have no other choice.(我别无选择。)

78. I will do my best!(我会尽力的!)

79. I mean it.(我是认真的。)

80. I's so scared.(我怕极了。)

81. It's hard to say.(难说。)

82. It's a long story.(说来话长/一言难尽。)

83. It's a small world.(世界真小。)

84. It's against the law!(那是违法的!)

85. It's a good opportunity!(好机会!)

86. It's dangerous!(危险!)

87. May I help you?(我能帮忙吗?)

88. No doubt about it.(毫无疑问。)

89. That's bullshit!(废话!)

90. Think it over.(仔细考虑一下。)

91. Time will tell.(时间会证明的。)

92. What a surprise!(太令人惊讶了!)

93. Whatever you say!(随便你!)

94. You are the boss!(听你的!你说了算!)

95. You have my word!(我保证!)

96. Tough job, tough day, tough world. Life is not always sweet. That's life!(艰苦的工作,艰难的日子,不幸的世界。生活并不总是甜蜜的。这就是生活!)

97. I need some sleep。(我需要睡眠。)

98. Take it easy.(别紧张。)

99. Just relax.(放松一下。)

100. Zip your fly!(闭嘴!)

篇9:俄语科学语体中名词词层特点及发展趋势

俄语科学语体中名词词层特点及发展趋势

科学语体作为独立的'功能语体,在现代言语交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名词在科学语体中的变化最灵活,是其发展状况最直接的表现,因而是最值得研究的.名词的词层特点及发展趋势体现了科学语体的抽象性、客观性、准确性的特征,丰富发展了科学语言,成为现代俄语词汇语义体系不断丰富的重要源泉.

作 者:高丽英 GAO Li-ying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2(6) 分类号:H35 关键词:科学语体   名词   术语化   趋势  

开题报告新闻传播范文

托福听力备考练习做笔记详细训练方法指点

对当前具身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论文

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论文

新闻系自我鉴定

浅谈英语话剧表演对学生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写作知识点

新闻系毕业生自我鉴定

浅谈逻辑学在不同传播语境中的运用论文

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
《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闻媒体中流行语的语体特色(合集9篇)】相关文章:

适合练习托福听力的美剧2023-08-07

大学生锻炼口才的办法2022-05-24

托福口语练习方法之看美剧练口语2023-01-07

托福听力材料之三部美剧2023-06-15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2023-02-23

考研英语小作文 依四特点进行复习2022-07-21

对中职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论文2023-10-01

浅析仿拟的语用特点2022-11-21

高中语文修改应用文练习32022-10-25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