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教学实录(整理14篇)由网友“槛外评说”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谈礼貌》教学实录,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谈礼貌》教学实录
《谈礼貌》教学实录
实用文教学的一次突围――《谈礼貌》教学实录作者/ 祝 禧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课前给同学们讲一个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听完后要回答一个问题)学生看屏幕,老师讲故事。
师:大卫的妈妈为什么老是说“大卫,不可以”?
生:因为大卫头戴锅子,手拿铲子乱敲乱打,吵得大家不能休息。所以妈妈说:“大卫,不可以。”
生:大卫在浴缸里玩“海盗”游戏,浴室里到处是水,所以妈妈说:“大卫,不可以。”
生:大卫衣服也没穿,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多不文明,妈妈才这么说。
师:大卫做了许多不文明的事情,所以妈妈老是说“这不可以,那不可以”。你们的老师是不是常教育大家要讲文明,规定“这不可以,那不可以呀”?
生:(齐)对。
师:老师说什么了?
生:下课要文明游戏,不可以打架。
生:男同学不能欺负女同学。
生:同学之间闹矛盾不可以冲动。
师:老师说得对!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检查预习,读准生字词,提炼文章观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谈礼貌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说到“谈”,我们很熟悉。你犯了错误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要――
生:谈话。
师:你和好朋友闹矛盾心里很郁闷,妈妈问“宝贝怎么啦”,要和你――
生:谈心。
师:大家在一起天南海北地闲聊:“哎呀,今天天气真好。”“听说明天又要下雨了。”这叫――
生:聊天。
师:也叫谈天。双方代表为了达成一致意见不断协商,这叫什么?
生:谈判。
师:“谈”和吟诵、朗读不同。谈要有对象,没有对象不叫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漫无目的地谈叫聊。如果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用道理、用事例和别人去交流、沟通就叫谈论。把你要谈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就是一篇“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
师:预习了课文,知道《谈礼貌》谈一个什么观点?
生:待人要有礼貌,应该彬彬有礼,不应该出言不逊、态度粗暴。
师:这是一篇说理的文章,谈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这是文章的观点。
三、明确目标,层级训练,谈出礼貌“味道”
师:谈论表达观点是需要技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谈礼貌,让对方爱听并接受你的观点。课文一开始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引用”也是经常用来说道理的方法。
师:什么是古训?
生:古人做人的原则,流传了千百年的话。
师:联系“大卫,不可以”想想,这句古训也是怎么说的?
生:是不是也是用“不可以”来说的?
师:真聪明!用“不”来表达有什么好处呢?大家读读古训,体会一下。
生:我觉得语气更加坚定!
生:说得更加清楚明白,一听就明白不能做什么。
师:课文中是怎么表达古训意思的?
生: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可以态度粗暴,也不可以出言不逊。
师:朗读时,把“不”的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再读)
师:为了表达观点,课文用了几个事例来“谈”的?是哪几个事例?
生:课文谈了三个事例。第一个讲牛皋和岳飞问路。第二个是一个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裙子,用礼貌化解了矛盾。第三个事例是周总理的脸被刮疼了,他反而安慰朱师傅。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路、踩裙、伤脸。)
师:为了让“谈礼貌”真正有“谈”的味道,我们来练习一下。第―个事例“问路”该怎么表达呢?请你先简单地把故事和道理说出来。自己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
生:《说岳全传》中讲了有一次牛皋向老者问路,他很没有礼貌,老者没有回答。岳飞也来问路,老者见他很有礼貌,便给他指了路。
师:道理呢?
生: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如果只是这样“谈”话,说服力怎么样?
生:说服力不强。没有说清楚两人到底怎么做的,怎么得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个结论的。
生:太简单了,别人听你的观点,不能心服口服。
师:要紧扣观点把事例说清楚说具体怎样做的,这样做就是礼到了,让人心暖,无礼了让人讨厌。下面要进行第二轮讲述,增加谈论的说服力。谈论时重点要关注什么呢?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生:一定要说他们问路时说了什么,怎么无礼的,怎么有礼的。
生:两个人物的出场要有顺序,先讲牛皋问路没成功,再讲岳飞问路成功。
生:事例的经过一定要说清楚,还要增加一些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师:很好。下面就按你们自己得出的.关注点练习第二次讲述。提醒大家,注意不能光摆事实不讲道理。
(学生练习讲述。指名一生讲述。)
师:和第一次谈论相比,什么地方进步了?
生:他增加了牛皋和岳飞问路的话,故事变生动了,也有说服力了。
生:语言清楚明白,也很流畅。我们能听清楚两个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生:他还能加入一些动作,很生动。就是谈话时眼睛稍微有些东张西望。
师:和第一次比,这次讲述有了进步!当然,谈话时自信心很重要,从眼神就能看出来,不能躲闪。眼神问题也是礼貌问题哟。
(生点头)
师:你们知道用事例说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
生:能吸引人。有吸引力。
生:能感动别人。
师:那叫感染力!就是有艺术地谈话。刚才大家的评论提醒了我们,谈话不仅要条理清楚,还要有声有色,让别人爱听,让别人信服!这是一种演说,一种非常厉害的本领,想不想尝试?
生:(齐)想!
师:好,我们练练怎么讲述就有感染力。先问问大家,牛皋和岳飞是谁?
生:岳飞是古代的一员武将,从小他的母亲就在他背上刻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生:后来,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死了。
生:牛皋也是一员武将,他是一个粗人,但是,武功很厉害。
师:他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从这件小事情上能看出他们的性格不同。岳飞很儒雅,牛皋很粗犷。可见,人物的话是符合他的性格的。提高谈话的艺术有一个经验,注意人物说话动作前的提示语。比如牛皋说话前在马上“吼”道,“吼”就和“说”不一样。不同在哪里呢?谁来吼吼?
生: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师:这个“呔”字还达不到吼的力度,充其量大声喊了一下。
(生用力提高了嗓音,加重了语气。同学们都笑了。)
师:这回像了。很好!这么一吼,“无礼”就表现出来了。牛皋的表现正应了古训中说的什么?
生:失色于人,失口于人。
生:态度粗暴,出言不逊。
师:岳飞问路是离镫下马后上前施礼。古人怎么施礼的,请一个同学学一学。(指名一生上前“施礼”)
师:这是中国古人行的鞠躬礼!身体倾斜15度左右。这也应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
生:彬彬有礼。
师:刚才我们谈到这里做了一个鞠躬的动作,大家就明白了。用上体态语也是谈话的艺术!下面大家练习怎样提高谈话的感染力。(学生练习)
师:(指名一生讲述并提醒听众)善于倾听也是礼貌问题。如果有感染力,我们的掌声就响起来。(生讲述,一讲完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
生:他把牛皋“无礼”的样子表现出来了,我一听就明白向别人问路不应该如此无礼。
生:他声音响亮,把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了。讲得很好!
师:同学们,岳飞和牛皋在战场上都是英勇善战、血气方刚的男儿,在“问路”这件事上表现却不同。一个大将军能从马上下来对一个老者施礼问路,就叫“卑己尊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是需要自己谦卑的。我们一起记住这个词。
生:卑己尊人。
师:《说岳全传》中有很多故事,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这个故事来谈呢?
生:因为这个故事和表达的观点有关。
生:因为这个故事能说明使用礼貌语言,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事例是为观点服务的。不是随便什么事例都能拿来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刚才我们明白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我们进行了三个级别的练习。先简单讲事例说道理是初级,具体地讲事例说道理是中级,带有表演地演说事例就是高级。还有“踩裙”“伤脸”两个事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级别来谈。
(学生各自练习)
第二课时
四、举一反三,循序渐进,提升谈话能力
师:上一课我们练习了用事例说理的三个级别。大家各自选择级别进行了练习。下面请两个同学上前讲另两个故事。
生:一天上午,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时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走在后面的小学生踩到了。女青年回首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了脚,诚恳地道歉:“对不起,我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回答:“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便避免了。
生: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不小心被划了道小口子。朱师傅感到十分不安,连忙说:“对不起。”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是您的错,要怪就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的J1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那温暖人心的话语深受感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我们来评评两位同学的谈论。
生:我发现茅天仪说得很清楚,也非常生动。尤其是小朋友和女青年的对话,语气很诚恳,很符合人物的性格。但是她把说道理漏掉了。
师:你补上去。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师:对!这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
生:陆骁也讲得很到位,尤其是用自己的话把事例和道理讲得非常有说服力。
师:踩裙事例中是什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纠纷?
生:是女青年的微笑避免了纠纷。
生:是小朋友及时的赔礼道歉和女青年的宽容。
师:对,赔礼、微笑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师:踩裙的事例让老师想到另一个例子。美国的克拉克老师为他班上的孩子们订下了这样的规矩:“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读了这个规矩,还可以增加一个道理,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课件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还意味着要有小小的牺牲。
师:是什么让朱师傅深受感动?
生:周总理安慰朱师傅让朱师傅很感动。
师:安慰的话就是文中所说的一
生:(齐)文雅、和气、宽容的话,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
师:周总理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还安慰朱师傅,这就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看来,礼貌待人真不是一件小事!
师:事例都谈完了。比较一下,三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它们的结构相同,都是故事和相应的道理组成的。不同点是,人物的身份以及事例发生的年代不同,有古人、现代人,老百姓、国家领导人。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三个事例呢?写两个、四个不行吗?
生:两个感觉少了,也不足以让人信服。
生:三个感觉正好,不多也不少。四个感觉多了,唆。
生: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三”是恰到好处,比如我们说举一反三,不说举一反四。
师:同学们对语言的感觉非常好。只要选择三个事例,而且是有典型性的事例,就能使你的议论有说服力!
师:礼貌待人是道德底线,说到底就是不伤害人,不伤害物。有时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谈礼貌可以选择的事例太多了!你们也能通过事例说理的方式来谈礼貌吗?
生:(齐)能。
师:老师给你一些情境。(出示:取笑残疾人、就餐时大声喧哗……)选择情境,用一两个事例说服别人,能说三个更好!为了方便大家谈论,老师送几句关于礼貌的名人名言给你们引用。注意引用一定要恰当。
(出示句子――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德]歌德)
3.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美]爱默生)
4.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约翰・洛克)
5.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日]松苏内吉)
6.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英]温特)]学生准备。指名讲述。)
生:用餐时间到了,看到美味的食物,小明迫不及待地坐下来准备吃。他的姐姐小红请从乡下来的爷爷先坐下来,对爷爷说:“您先吃。”爷爷非常高兴孙女那么有礼貌,饭吃得更香了。小明看见了觉得很惭愧。这就说明了“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过节啦,超市里特别拥挤。大家走路都匆匆忙忙的。忽然,一个男生和一个阿姨不小心撞在了一起,眼看就要发生争执了。男生先说:“对不起,是我太匆忙了没注意,希望您能原谅。”阿姨也不再生气了,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也有错,怪我太性急了。”就这样,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正如松苏内吉所说:“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有时候在路上看见残疾人艰难地行走,有一些小学生用手指着他哈哈大笑,还发出怪声。残疾人生气地看着他们,路人也用责备的目光看着小学生,说这些孩子不懂事。因为“礼貌是儿童和青年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该生讲完后众生集体鼓掌)
五、总结全文,比较首尾,掌握文章结构
师:课文还有第五自然段,我们一起朗读。
(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和第一自然段比较,发现了什么?
生:首尾呼应,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点像,都讲到了“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师:议论文往往首尾呼应,开头结尾只是稍微改变一下用词,这重复出现的内容就是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像这样的五段式议论文也是最基本的议论文的形式。
师:今天,我们学了议论文《谈礼貌》,大家用事例说理的方法真实地体验了谈论的艺术,进步很大。相信大家在谈论中也明白了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最后让我们把千古流传的这句古训再读一读,记一记,让它陪伴我们一生。
生:(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篇2:谈礼貌
谈礼貌
谈礼貌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东的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任何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一课时
导入
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
给课文标上序号。
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和课文。
理解词语。
古训 矛盾 咳嗽 粗暴 纠纷 安慰 情操 修养
文雅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实施指导。
检查自学。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节。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
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引出一个什么样的话题。
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齐读。
指名读第2节。
《说岳全传》是一部小说。牛皋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这一段中,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
岳飞是怎样做的呢?
齐读。
指名读第3节。
这一段讲了那两个人?
他们再下公共汽车时发生了什么事?
女青年的态度怎么样?小学生呢?
结果如何?
作者从这件事上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
指名读第4、5节。
朱师傅给周总理刮脸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从这件事上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不失色 态度 彬彬有礼
古训 君子 不失口 说话 使用礼貌语言
1 马上吼道 :“呔,爷问你。” 讨人嫌
下马施礼 :“请问” 人心暖
礼
貌 优良传统 2 连忙抬脚 “对不起” 避免纠纷
微笑着说 “没关系” 架起桥梁
待 文雅 和气 宽容
人 3 安慰 “不能怪您” 沟通心灵
反映情操和修养
谈礼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 谈礼貌
谈礼貌_初中生活叙事
礼貌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会使个人和社会都有秩序,而礼貌又分为很多种,见面的礼貌、语言的礼貌、穿着的'礼貌…等,这些动作和语言虽然简单容易,但如果你做了,就会让人觉得你很有教养,也会让你因此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
如果你有礼貌,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就算是在自己家里,家人早上起床就要相互说早安,若你去餐厅与人吃饭,也要遵守人家的规矩,且要常常说“请、谢谢、对 不起”。你在做这些事情时,要让人家觉得你诚恳有心,不是表面上做做,而是真心去做,就算遇到不认识的人,也得微笑的点头,若是认识的人,就要开口叫人, 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在讲电话时,尽量小声说,以免影响别人的权益。当然还有在和长辈说话时,不可没大没小向长辈顶嘴。
前段举了很多有礼貌的例子,现在就来说说没礼貌的结果吧!像是在课堂上喧哗,或是没经过他人的同意,就随意翻看别人的东西或者偷看别人的日记,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这些都是不礼貌的举动,不但会被人讨厌,还会让人觉得你很没教养,也因此会让你失去友谊。
举了那么多礼貌的正反例子,由此可知,礼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善用礼貌,那么这个世界上就能够少一些纷争,人与人之间关西也会更融洽,那么世界也会越安详和乐,生活也会变得简单、快乐,所以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变成一个有礼貌的小孩吧!
篇4:《谈礼貌》教学反思
当秒针在钟面上滴滴答答不停行走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秒一秒地驶过昨天,迎来今天。针转了一圈又一圈,而我们,又究竟留下了什么?弹指一挥间,再忆及上次的赛课,已经是前年的事了。我一直坚信,每一次赛课都是难得的体检,总能在别人善意的评价与自己的内省中得到成长。我迫切等待着新一轮赛课活动的到来。
20xx年3月24日中午,迎来课题,我的心却猛地一紧:一篇小学阶段为数不多的议论文——《谈礼貌》。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无疑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但是,怎样才能上成纯粹的语文课,而不是思品课呢?指导老师宁老师给我的意见是:紧扣三维目标,静下心来研读课本。是啊,语文离不开字、词、句、段的掌握和运用,字词的学习以及课文内容的熟悉才应该是第一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思路清晰以后,我就开始钻研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说理性文章,但文中还是有些字词不好认读、难于理解。于是我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把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并分了类。例如:呔、牛皋、离镫下马、纠纷、和谐等是这课的生字,学生以前没见过。《说岳全传》、小校场等里面有多音字,不好辨音。咳嗽、师傅词语连在一起读,后一个字应读轻声音。(后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一组)。文中还有:彬彬有礼、礼貌待人、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等这样难理解的词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二组)。因此我决定把字词认读、词句理解作为教学的第一部分。但为了避免枯燥,在学生提出第二组词语中有不理解词句时,我要求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进入课文,在练读岳飞与牛皋不同的问话后,我问学生,你能不能试着用第二组词语告诉老师,牛皋和岳飞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们回答:岳飞是彬彬有礼,礼貌待人;牛皋是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一下子,不仅理解了这些词语,而且还学会了运用,我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孩子们个个兴奋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我乘机指导:像牛皋这样态度粗暴就叫“失色于人”,出言不逊就叫“失口于人”,那你们说“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怎么理解呢?立刻小手如林般高高举起,他们大声地说:像岳飞一样,礼貌待人,彬彬有礼,就是“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在上到牛皋与岳飞不同的问路方式,得到了老者不同回答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老者,牛皋向你问路,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岳飞向你问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继而逐步明确:像牛皋这样没有礼貌,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只会让人生气,让人讨厌,这就叫:“无礼讨人嫌”。而像岳飞这样彬彬有礼,别人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岳飞得到老者非常耐心的指路,这就叫:“礼到人心暖”。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因为是第一课时,在课文内容上,我只选择文中第一个事例即问路部分,重点评讲。但课文是一个整体,问路这一事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这之前,我带领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让学生两次朗读全文,第一次是在看了题目,提出问题之后,带着问题去读;第二次是学习字词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更准确更流畅的朗读课文。通过两次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发现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介绍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都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中间部分是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带学生提炼课文的观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再进入第一个事例“问路”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反应很好。最后,我由问路艺术引向指路艺术,为学生设置情境,联系中博会,练习说话,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些回答非常精彩。
当然,没有任何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我的这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环节还没有做到位。例如,课前占用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时间播放“礼貌歌”,就有失偏颇。课堂上的教学机智也还不够成熟,开发利用突发性生成资源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以后教学当中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总之,在这一次赛课活动中,我收获颇丰,但愿我能在一次次的赛课中走向成熟。
篇5:谈礼貌教学反思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使学生既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呢?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传神,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没关系”等词语,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
有的学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对小男孩冒失的谅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时懊悔的内心。有的学生认识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应该用好礼貌用语,同学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篇6:《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字入手,营造学习气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谈礼貌》
2、指名读题。
3、谁为用“谈”字组词:“谈话”、“谈论”“闲谈”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谈课文,你可以与老师谈,与同桌谈,与大家谈。谈出你的观点,谈出你的精彩,行吗?
二、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古训明观点。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论礼貌的?
2、自读第一小节,找出古人谈论礼貌的观点。(指名读。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谁来说说“君子、失色、失口”的意思。
(“君子”是有道德的人,“失色”是态度粗暴,“失口”是出言不逊。)
师:说得对,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你真聪明,联系上下文自己弄懂这几个词的意思,值得我们学习。这是理解词句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
3、谁来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实际上,这句古训就是要求我们?――讲礼貌。)
4、齐读古训。
5、所以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三、精读第2―4小节,领悟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浏览课文2―4小节,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谈礼貌?
2、自读交流。 问路 乘车 理发
板书:
问路(历史)
乘车(身边)
理发(名人)
(二)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篇7:《谈礼貌》教学设计
(1)课文用3个小故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2)谁来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
(3)指名读
(4)在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牛皋?你从哪里体会到?(动作、神态 抓住关键词语来谈)
(5)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6)引读:大家的感受与老者一样,所以老人……
(7)演一演,再现当时的情景。
(8)那么,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如何做的呢?指名读
(9)岳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谈理由。(相机指导朗读)引读:所以老人……
(10)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
(11)在老人面前,牛皋、岳飞得到了不同的待遇,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12)(简要说说语意。)
(13)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
(文章先讲故事,再说道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2、举一反三(自读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浏览课文的3、4小节,看看它们的写法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一样?
(2)合作自读故事二、三。
a、选择一个故事和同桌或四人小组谈论谈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文中人物讲礼貌的?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个说故事,一个讲道理。
b、完在上述任务后,你们觉得不过瘾的话可以演一演。
(3)交流
篇8:《谈礼貌》教学设计
a、谁来讲一讲下一个故事?(指名读)
b、朱师傅为何深感不安?
c、周总理是如何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d、朱师傅从原来的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动,你从这个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讲吗?
e、引读:可见……(课件出示: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在我们合作谈论中学完了。他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其实作者就是要我们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板书:和谐 美好
五、自创名言,升华主题
1、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人对礼貌有着经典的谈论,他们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2、谈论到现在,你肯定对礼貌有着很深的感悟,你心中肯定也有精妙的一句话,请你写出来,让它成为你的名言。
3、写名言交流。
六、总结写法
1、依据板书,小结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式。
(三个故事,先是讲故事,后说道理;整篇文章总说道理,故事举例,最后再强调讲礼貌的重要性,这就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七、作业
在我们身边肯定有不少讲礼貌的故事,希本周五我们就来举行一个“讲礼貌好处多”的主题队会,请大家在会上交流交流身边的讲礼貌故事,在班中形成一股讲礼貌的风气。我希望到时能成为你们的嘉宾。
【板书设计】
19 谈礼貌
礼貌待人 问路(历史)
乘车(身边) 和谐、美好
优良传统 理发(名人)
总 分 总
附: 课件内容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3、牛皋: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岳飞: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4、“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故事二: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
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6、故事三:朱师傅深感不安――深受感动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7、名言: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三月寒。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已,就是千方百计地
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
篇9:《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谈”字入手,营造学习气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谈礼貌》
2、指名读题。
3、谁为用“谈”字组词:“谈话”、“谈论”“闲谈”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谈课文,你可以与老师谈,与同桌谈,与大家谈。谈出你的观点,谈出你的精彩,行吗?
二、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古训明观点。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论礼貌的?
2、自读第一小节,找出古人谈论礼貌的观点。(指名读。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谁来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古训的意思。
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脸色、态度) 口呢?(嘴巴、语言)
(古训,就是要求我们讲礼貌。)
4、齐读。
5、所以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板: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三、精读第2-4小节,领悟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浏览课文2-4小节,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谈礼貌的?
2、自读交流。 问路 乘车事件 理发事件 板书
(历史故事)(身边的小事)(名人故事)
(二)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篇10:《谈礼貌》教学设计
(1)课文用3个小故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2)谁来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
(3)指名读
(4)在你眼前了现的是怎样的牛皋?你从哪里体会到? (抓住关键词语)
(5)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6)引读:大家的感受与老者一样,所以老人……
(7)现在我是那位老者,你是牛皋, 我们为演一演,把当时的情景再现。
(8)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如何做的呢?指名读
(9)他给你怎样的印象?谈谈理由。(相机指导朗读)引读:所以,……
(10)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
(11)牛皋知道后下次会如何做?
(12)牛皋、岳飞不同的遭遇,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简要说说语意。)
(13)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2、举一反三,自读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浏览课文的3、4小节,看看它们的写法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一样?
(2)合作自读故事二、三
A、选择一个故事和同桌谈论谈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文中人物讲礼貌的?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个说故事,一个讲道理。
B、完在上述任务后,你们觉得不过瘾的话可以演一演。
(3)交流
篇11:《谈礼貌》教学设计
A、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人物讲礼貌的?(同桌一个说一个可补充)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
C、分角色读一读。
D、设想一下,如果二人不讲礼貌那么情景会怎样?哪二位同学来即兴表演一下。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你们合作的真精彩,希望下面的同学也能谈出你们的精彩。)
篇12:《谈礼貌》教学设计
a、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人物讲礼貌的?(同桌一个说一个补充)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课件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c、分角色读一读。
d、设想一下,如果二人都不讲礼貌那么情景会怎样?哪两位同学来即兴表演一下。
(你们合作的真精彩,希望同学们接下来也能谈出你们的精彩,好吗?)
篇13:《谈礼貌》教学设计
A、谁为讲一讲下一个故事?(指名读)
B、朱师傅为何深感不安?
C、周总理如何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D、朱师傅从原来的身感不安到深受感动,你从这个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讲吗?
E、引读:可见……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在我们合作下谈论中学完了。他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其实作者就是要我们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五、自创名言,升华主题
1、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人对礼貌有着精典的谈论,他们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2、谈论到现在,你肯定对礼貌有着很深的感悟,你心中肯定也有精妙的一句话,请你写出来,让它成为你的名言。
3、写名言交流。
六、总结写法
1、依据板书,小结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式。
(三个故事,先是讲故事,后说道理;整篇文章总说道理,故事举例,最后在强调讲礼貌的重要性,总分总的写法。)
七、作业
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讲礼貌的故事,希望你们能举行一个“讲礼貌好处多”的主题队会,在会上交流交流身边的讲礼貌故事,在班中形成一股讲礼貌的风气。我希望到时能成为你们的嘉宾。
篇14:谈礼貌教学反思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议论文,它有其特点:有鲜明的观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往往会举例、引用名言论证,以便以理服人。
于是,我就循着文章的文体特点,展开了教学――
1、在板书问题后,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起了哪篇与此相类似的文章?(《说勤奋》)
2、它有什么特点?有鲜明的观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往往会举例、引用名言论证,以便以理服人。
3、找找课文《谈礼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4、作者用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循着文章的文体特点,很快解决新问题。交流时,我发现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本文的提纲。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论证、辩驳作者的观点。
我发现作者安排三个事例颇具匠心。文章开篇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都选取了中国的事例。而且这三个事例层层递进。首先用牛皋、岳飞的事例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接着用小朋友无意反错立即道歉,避免了纠纷的事例告诉学生要学会主动道歉。最后用朱师傅无心犯错了,周总理却主动安慰的事例告诉学生要学会宽容别人。
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我抓住牛皋和岳飞各自的动作、语言来体会,并让学生通过演一演感知感悟。
教学第二个事例,我抓住本自然段结句,也是中心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没关系”等言语词语,认识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应该用好礼貌用语,同学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最后一个事例同样在读好周总理语言的基础上补充理解周师傅的内心活动。同时补充介绍周总理其他闻名于世的外交故事,让学生感知:文明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素质的展现也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
最后就是体会作者安排这三个事例说明中心的匠心独运――涉足古(牛皋、岳飞)今(后两例);囊括全面,有伟人名人:周总理、岳飞,有普通人:女青年、小学生。这所有的一切都指向论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这就是议论文!这就是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 教师评价语言
★ 《称赞》教学实录

【《谈礼貌》教学实录(整理14篇)】相关文章:
翠鸟教学实录2022-05-12
称赞教案教学实录2023-08-28
教育教学优秀案例2022-06-27
一次家长会的反思实录2023-03-30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23-08-01
小摄影师教学实录2022-09-08
《师说》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一)2023-07-29
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得体性艺术2023-07-17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教案教学设计2023-01-15
识字学词学句教学设计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