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合集7篇)由网友“anihilis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这是一种高尚品质的学习状态,最大的特点是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实施新课程改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有了更多探索的自由,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研究,本人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挖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发性的提问、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说一说 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解题的看法,教师给予肯定,学生就会感到有说不完的话。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参与学习。如:在教学《租车》时,教师提出有几种租车方案并说说哪种方案比较合理时,同学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先考虑人数,要保证每人都有位子坐;有的说空位子越少越好,最好是没有空位子;有的说坐大巴车比较便宜,大巴车多些……这时同学们的讨论达到白热化,有的还争论得面红耳赤,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看一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出示幻灯、课件、教学挂图、实物等,让学生直观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让同学们从不同的面来观察玩具,再向大家介绍各个面看到的物体形状,轮到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玩具时个个都乐此不彼。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 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提出质疑,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是每个教师应当特别注重的。课堂上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热请,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交融、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为一体的课堂目标。
1、教师要努力探究教材
不“照着”教案讲课,即照着教案设计的流程讲课。教师的教案只是一个蓝本、只是一个参考,但这并不是说教案没有用。教案只是预设,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必须根据现实的、多变的情况,灵活应用教案上的内容与程序,这一点就足以要求教师对教案的内容了如指掌。而这了如指掌的程度就靠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吃透课本来实现。特别是新改版后的数学教材,很多内容不像以往的老教材那样在每个例题后面就是总结相关的内容。现在的教材必须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后由学生自己总结或教师引导来完成。当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积累非常及时的给予回应,这对渴望知识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博览群书,有丰厚的底蕴。
2、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矛盾冲突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分类时,我出了这样一组题:3÷10,5÷2,4÷4,7÷3,5÷9,9÷2,7÷9。让学生思考:哪几道题的商能用分数表示?学生根据已有的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进行联想,认为两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对于5÷2、7÷3、9÷2这三个分数的商比1大多了,从而产生了疑问,进而就很顺理的引出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还有的学生认识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以后,提出:0/7是真分数吗?7/0是假分数吗?这些问题来自学生,不仅是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对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也深入了。这样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3、教学方法尽量多样新颖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教法新颖多样,会使学生在欢欣、愉快中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撇开例题先出示1、10、100,要学生添上单位名称,使这三个数所表示的量一样大。起先独立思考时,很多学生总觉得1比10、100小,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出依次添上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名称后,它们就一样大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接着要学生进一步动脑筋,使这三个数量用同一个单位名称“米”来表示,可不可以也让它们三个数相等呢?由此引出0.1米=0.10米=0.100米。就这样,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了小数的基本性质。
三.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要改变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转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1、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启迪质疑问难,进行探究学习。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能力。
3、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4、合理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在教室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中,每个学生读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来,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如教学“j教学十几减几”时,让学生摆小棒自主探索16-9的算法。有的学生是从16根小棒里1根1根的减,减到最后还剩下7根;有的学生把16分成10和6,10-9=1,1+6=7;有的学生把9分成6和3,16-6=10,10-3=7;还有的学生想到用加法来算减法,即9+7=16,所以16-9=7。这些算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应当加以赞赏和肯定,给学生积极的鼓励,以便使他们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我坚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为学生营造合适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定会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通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真确答案的,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因此,只要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他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有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该有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实施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活动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作用。只要教师不断挖掘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2:怎么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安静、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不易疲劳。相反,噪音污染、杂乱无章的地方就会使人烦恼,心情压抑,易与疲劳。因此,室内布置整齐和谐,井然有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孩子上学伊始,就要为孩子创造益于学习的家庭环境。其一,要为孩子安排安静整洁的房间供孩子读书学习,配备书桌、学习用品以及工具书等;其二,建立全家人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如晚饭后,在孩子学习的时间里,家长也读书学习,不大声说笑,不看电视,不为小事打断孩子的思考,不允许相互干扰等,促使孩子从小就热爱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常言道:“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贻害终生。自古以来,许多有见识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孟母三迁”与“断织”的历史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反复地讲道理和单纯的启发兴趣上,而要注重行为练习,因为习惯只有在实际活动中不断地按规律去做才能形成。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四各方面入手:
1、抓好早期教育。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生活习惯在上幼儿园时期已初步形成,如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等,而读书、写字、计算这样一些学习习惯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循循善诱,又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失时机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种按时作息、生活有条有理,能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就能扩展到学习活动中。如孩子刚上学时,怎样拿笔、怎样写字、怎样做作业等,对孩子的要求应严格,反复练习,多次重复正确的行为,当孩子练得好的时候,就及时鼓励,使其更有兴趣练下去,有了兴趣,就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恪守必要的行为准则。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着重点不在讲许多道理,而在于训练孩子恪守必要的行为准则。家长要根据学校上课时间,给孩子制定合理适度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严格遵守。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做作业,都要有相应的规矩,而且无特殊情况不能违反。比如:让孩子学习前先把桌子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去掉,然后把需要的东西有条理地放好,这样用起来方便,又不碍手碍脚;读书学习时要专心,抓紧时间,不要想别的事,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做家庭作业既要认真仔细,又不拖延时间;做完作业要准备好明天的学习用具,整理好书包,等等。孩子生活作息有规律,就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做作业是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孩子的天性是自由天真、好奇心强、贪玩,常常会因为贪玩 忘记了做作业,或因玩得时间过场而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作业。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做作业与玩的关系,既保证孩子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又不过分强制性地去压抑孩子的天性。首先要教育孩子重视作业。在孩子做作业时,家中一定要保持安静,家长说话、做事最好不要弄出太大的声音,更不能随便中断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感到做作业与家长做重要的一样是严肃的,使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责任,懂得学习自己的首要任务,必须用心认真完成,切实养成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
4、及时与教师沟通。作为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表现,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切磋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方式方法,引导孩子热爱学习每个学生的家长恐怕都会想,如果孩子肯用功读书、学习成绩好一点,那该多好。可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好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往往管不住自己。所以,家长必须教育引导孩子热爱学习,纠正不良习惯。我的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自控力也比较差,常常边学边玩。有时做题粗心大意、不细心,作业错了,还责怪家长没有检查出来,令我很头痛。有一次考试后,孩子无精打采地回到家,我看出他的心理很不是滋味。看过试卷后,我们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同情地对她说:“没关系,没考好只是暂时的,其实你是能考好的,对不对?没考好的原因就是会的题由于不细心做错了,相信你以后能改掉粗心的坏习惯,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这样做,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使孩子逐步改正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产生了信心。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不要忽略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他们受到赞扬与激励时,这种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应该时时刻刻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对孩子多加鼓励与赞扬,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3:怎么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第一,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第二,先让孩子做不喜欢的科目。
第三,用同一步调增强主动行动力。
第四,让孩子先吃点苦,再尝甜头。
第五,培养孩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六,母亲的激励最重要,母亲是孩子终生的班主任。
第七,要改变孩子先改变你自己的态度。
第八,偶尔用恳求的证据与孩子说话。
第九,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
第十,给孩子适当的报酬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十一,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近,让孩子接地气。
第十二,让孩子知道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努力了就会有结果。
第十三,培养孩子主动自我的激励。
第十四,化愤怒为学习的动力。
篇4: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1、敦促孩子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小升初期间的课程由于知识量大、课时安排较为紧张,所以老师们没有大量的时间与孩子进行重复沟通。家长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小升初阶段的紧迫感,敦促他们养成课上认真听讲、课后消化知识的好习惯。上课时间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认真领会,争取把知识都在课上完整地掌握,如果从小学毕业阶段开始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么孩子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
2、提醒并交给孩子恰当地做课堂笔记
由于小升初阶段课上时间紧迫,所以需要孩子和家长多数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辅导,这样记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方便课后复习,也能够为以后的考试提供复习依据。但是由于孩子们以前没有记过笔记,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肯定知识点记录得不清晰并且不全面。所以需要家长们及时指导他们记得更快、更好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紧跟老师思路,记下重点、难点;书本一上已有的知识和例题不必重复记录,节省时间;没听懂的内容做个记号,课后及时请教等。
3、给孩子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在小升初阶段,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最能够影响听课质量以及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小升初考试中成绩好的学生,肯定在课前和课后所做的功课相当充分。家长们要督促孩子在平时就将以后要讲的内容进行提前学习,找出不好理解和不会的知识点进行标明,然后在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部分的讲解,加深理解。另外,也不要让孩子形成“临时抱佛脚”的心态,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每天都能够在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并有计划的将前一段的知识点进行统一梳理、规纳,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就不用临阵磨枪而手忙脚乱了。
4、帮助孩子科学合理的分配时间
在小升初这一年的时间里,相信各位家长会帮孩子同时进行好几科的学习(至少奥数和英语),同时还要应付学校里大量的作业,因而在时问管理上会较为混乱。所以家长们需要及时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动向,纠正他们在时间分配上的错误行为,要将每科的学习都列入时间表中平均分配;另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比如在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就放松一下,听听音乐等舒缓心情。
篇5: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
一、创设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师生之间如果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被接受。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能提供给孩子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热情,你的真诚,你的友善,你的关心,你的爱心。作为回报,学生将从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无比的快乐。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沟通,我将评语引入到数学作业的批改中,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个办法真好!”“你的进步很大,希望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我很高兴,我知道你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因粗心而产生的错误时,我会用 “请看清楚题目的问题”、“第二步应该干什么?” ,“数字抄对了吗?” “方法很好!不过…是不是计算出了点差错!”等评语提醒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改正。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使他们充满了希望。从而也使学生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过:“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就没有主动学习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采用猜谜(数),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是这样创设学习情境的:设疑,首先出示问题“被减数、减数和差它们的和是270,被减数是多少?”然后学生讨论,寻找解题方法。一个小小的设疑,引起了学生的瞑思苦想,学生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老师适时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当你掌握了减法的各部分的关系之后,这道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也促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与乐趣。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到操场走上5圈,先直接直观感受1000米的长度,激起学生对认识千米的兴趣与欲望,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对1千米的长度的感受。还让学生测量出自己的步长,计算出1千米大约走两千步,并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从学校门口出发往家方向步行大约两千步(即1千米),再次感受一下一千米的长度。这样的教学,即能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1千米长度有个感性的认识。
三、改进教法。
第一、加强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教学,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活动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法则、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一般都是根据老师提出的感性材料,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从而作出假设判断、推理归纳,这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应该加强这一过程的教学,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思考方法,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第二、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
1、大胆放手,让学生想
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由“牵”到“放”体现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时,学生列出5×10这个式子后,教师并不是急于讲课本中的算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出:①把5和10交换位置,看成10×5;是5个10,②5×10就是5扩大10倍,③9个5再加上1个5④5×10就是在5的后面加上一个0 ……学生不但掌握了口算的方法,更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更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
2、大胆放手,让学生说
如今的课堂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教风,以解放学生被动受教的地位,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畅通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开口说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3、大胆放手,让学生做
对于教材中的“练一练,做一做”,我尝试着先放手让学生摸索实践,从尝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处,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领悟。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时学生审题后,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解题思路.甲生认为: 第一步,根据做了3种颜色的花和每种8朵,可以求出一共做了多少朵.再跟据送给幼儿园20朵,求出还剩多少朵,所以要用两步来计算,乙生认为还可以这样想:求还剩多少朵,要知道一共做了几朵和送了几朵,一共做几朵还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朵,也用两步计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探索了解答应用题常用的两种思路:从条件入手的分析法,从问题入手的综合法.学生有效的学习了新知识从而也替代了教师单一的教法.
篇6: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
一、目标,让学生明确
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部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而学”,“我要学什么”,也就是说要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设置好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即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上限目标,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二、问题,让学生提出
在“学导练”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不断地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和多提出问题,不断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探究 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疑难,让学生讨论
一般情况下,当课堂出现疑难时,我们先请学生读题并思考,看看能解答哪个问题。于是学生开始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对于有些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篇7:尊重学生主体引导主动学习
尊重学生主体引导主动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中,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学生是主动还是被动,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也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作 者:章伟珠 作者单位:兰溪市实验中学,浙江兰溪321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20) 分类号:H3 关键词:【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合集7篇)】相关文章:
数学课堂中怎样提高学生积极性2023-09-16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2023-01-01
初中数学教学个人工作心得总结优秀2023-07-29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教育论文2022-05-1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性练习教案2023-05-16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论文2022-11-26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总结2023-07-0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2023-11-2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2022-05-06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数学教学质量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