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

时间:2023-03-12 08:03: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推荐5篇)由网友“SummerSmith”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供大家阅读。

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

篇1: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

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

导师制最早在14世纪由英国教育家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将原先用于研究生的导师制“移植”用于本科生的培养.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含义是指根据学校的统一组织,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1].为保证教学质量,施行本科生导师制很有必要,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 者:韩捷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12) 分类号:G640 关键词:中医教育   导师制   本科  

篇2:导师制在现代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意义的论文

导师制在现代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意义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本科生 导师制 改革

论文摘要: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在于使教师的教书育人制度化、具体化,其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成熟、有助于学生科研兴趣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本文尝试从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和优化,分析导师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可行办法,找到恰当的途径优化本科生导师制,以实现其在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本科教育实现社会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

1.思想上。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一般生理与心理都处于变革时期。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转变为大学校园的轻松自如会让一些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高中时期对大学的种种幻想,而到接触大学生活的实际状况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许多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巨大动力,进入大学校门之后这个动力消失了就容易迷失自己。而大学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一些学生的思想状况,面对辅导员一对多的管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2.价值观的构建上。本科教育的这四年时间,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修整时期。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象,必须根据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发展的历程规律进行教育。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年龄已经趋于成熟,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期。对大学生来说,处于身体和心理变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脱离了家长和学校的束缚之后,出现了类似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生活社会经验明显不足、政治思想方面虽有自己的见解却明显缺乏稳定性等问题。这些因素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心理的健全,在学生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尤其需要导师能够适时地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引导。导师通过科研、教学言传身教、渗透式的教育可能比辅导员单纯的思想政治管理更有意义。

3.专业引导上。当今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时代,同学们之间求同存异的诉求尤其明显,所以在兴趣、爱好乃至个人素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实行导师制这一教学制度之后,导师不仅作为他们学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在生活作风、处世态度上都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帮助新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使之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对那种较高年级的对大学生活产生一定适应能力的学生来说,导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专业的构建、克服专业选题的盲目性,尤其在论文选题这一过程,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由导师循循善诱把握好选题、调研、基础研究、论文形成几个阶段的关键问题,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二、导师制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1.导师制促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从目前本科的教师设置上可以看出。现有大学教育的教师清晰地分为两部分。育人成为了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任务,专业教师只有教授专业知识的作用。现在大学的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了育人的功能,比较注重书本上知识的教授,这从狭义上讲是教材意义的传递,只管传授,而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大学教育现在有一重要的弊端就是师生之间缺乏适当的教学交往,老师上课来、下课就走,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本科教育中学生生活的管理者都是由专职的辅导员来完成的,它与教学、科研基本上是脱离关系,变成了很明确的分工,教师只负责教学科研、辅导员专门负责学生的管理。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实施导师制可以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活中言传身教、教学中循循善诱,真正的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2.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科研兴趣。一所具有教育精神和传导能力的本科大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而导师制正是符合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思路。实施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正是可以利用专业教师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领域,使本科生在学习课堂内知识的同时,及早激发科研兴趣,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创新能力,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方向,培养专业领域的爱好。导师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柔性培养体制,在导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导师制运行机制下,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独立学习。

三、可行几种导师制的`类型

1.科研导师制。所谓科研导师制,就是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以科研为平台,利用导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科研导师制存在的最终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一诉求无疑对导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科研制导师的特点就在于:首先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是课堂教学和科研教学包括社会实践都能够能动地联系在一起;三是导师与学生之间主动能动性地发挥和教师的主观引导作用。

2.精英导师制。所谓精英导师制,也可称为精英学生导师制,它是一种英才教育思想,让优秀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最好的资源,得到最优秀的导师的指导,以期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作为本科生导师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类型,它以大学学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敏锐的分析能力和较为扎实理论功底的学生为主要的培养目的。通过师生的双项选择机制,为学生配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学术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为这类学生的导师。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都有较强的意义。

3.完全导师制。所谓完全导师制,是指所有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除去了辅导员和班主任之外,另有导师为其提供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各方面的专门辅导。在完全导师制这一模式下主要是组成人员较前两种导师制的形式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导师制包括除教学、科研外的教育管理人员,指导学生的数量也较另外两种导师模式要多。这种导师模式的特点在于,可以大面积、全面而又公平地为大学生提供教育辅导。这种辅导可以不仅是课堂上的,也可包括科研旨趣的提升、人生规划的完善等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不过这种模式须与另外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做到有针对性的、有特点的、分批分层次的展开。本科教育引入导师制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过程,是对现行本科教育管理体制的一种有益补充,这有助于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地完善,以期为本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4):90-93.

[2]李瑞.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2-23.

[3]钟蓉戎.导师制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12-14.

[4]李瑞.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21-22.

篇3:远程教育中导师制的应用论文

远程教育中导师制的应用论文

一、远程教育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面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新使命,更加倾向于服务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的功能定位。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在我国的逐步完善,终身教育将具备更为完备的教育层次,惠及更多人群,包括残疾人、服刑人员、老人等弱势人群,他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都对远程教育发展提出更多的挑战。而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是一种强调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对英国牛津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意义。导师制的主要功能在于导,而不在于传统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但导师不仅仅局限于一人,因为每一位导师专业侧重点、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局限于一位导师很难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导师应该为多人或者是一个团队,同时学生也可以为数十人,发挥团队里导师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试行导师制,能够根据不同远程学习者要求,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提高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深化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二、远程教育实施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导师对远程教育规律理解不全面。远程教育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具有集约化、工业化大生产的特征。远程教育既遵守教育的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独特性,而目前还没有哪所高校培养远程教育的教师,因此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教师主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性,对远程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缺乏真正的理解,自然就缺乏对远程教育规律的整体把握。简单认为只要有先进的媒体技术,有足够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可以自然出现。这样的教师在担当导师时很难根据远程教育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导师制优势很难发挥。

2.远程教育学生能动性有差异。实行导师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师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学生向教师学到更多知识,包括学术、思想道德、人格等方面。但远程教育学生社会背景差异大,弱势学生增多,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学生较早辍学或高考失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有的学生因远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较过去有很大不同,再加上部分学生基础差,常常导致学习成绩不合格,还有学生要面对工作上的竞争和家庭生活上的困难,焦虑浮躁情绪重。这些学生虽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远程教育的学生由于心理压力或实际困难原因,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找老师联络,导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现象在每个远程教育教学机构几乎都存在,学生的能动性直接影响到导师制实施。

3.缺少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导师制最核心的要素是导师,我国目前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要求主要是教师的责任心,从道德情感上要求,但如果教师用心去教,效果如何没有具体的规定。远程教育机构都缺少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即使有相关制度和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大多数考核内容只停留在形式上。同时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的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对导师的考核也可能有失公平,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导师制最后的走向如同虚设。

三、导师制在远程教育中有效实施

严格地按照传统导师制来培养远程教育学生是不可能根本解决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阶段型导师制的提出就是在传统导师制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分类型,分阶段,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要求,从而提高导师制教育模式在远程教育中的有效性,具体含义如下。

1.学前引导学生熟悉学习特点并制定学习目标。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对远程教育学习性质、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不是十分清楚,来参加远程教育的目的性很强,就是想提升学历或者是充实自己在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导师需要在学生进入正式学习前清楚远程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并熟知导师在今后学习中的作用。导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对导师产生信任感,有利于今后学生学习的指导。在这一环节中导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在学习的平台进行网上选课、网上学习、做网上作业和考试。同时导师应该在充分熟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学习者通过工作实践和生活经历的总结,制定出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目标。这个学习目标必须真实且富有挑战性,并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价值,并根据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专业化、可行性的学习计划。合理的学习计划是保证远程教育按预计的教学目标进行的重要手段,学生按照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在计划的不同阶段进行学习行为反思与改善,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完成。

2.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远程教育与普通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学方式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是课程学习方法引导,包括课程的体系、重点难点、学习的建议等。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导师的监督使学生的学习按计划进行。最后是阶段性学习反馈,要求学生在阶段学习之后提交学习报告。在学习过程中,导师对课程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导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性、纵贯性的学习课程,同时按照学生各自的兴趣、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的课程。课程内容符合成人的社会职业的特点,按照成人学习者切身的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为主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习者在与工作相关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利用自身工作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只有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课程才会对远程教育学生产生吸引力。

3.学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考核。导师在学生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起到很大影响,如果考核内容不适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学习。因此课程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内容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而远程教育的考核应该是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考核更侧重于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控制、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学习环境以及得到的学习支持等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考核的角度趋于阶段性、多元化和多视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考核。教学平台可以随时反馈信息,使导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的考核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知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远程教育实施导师制的优点

1.导师制通过导师充当远程教学机构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强化了远程教育机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远程教育机构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导师为学生提供全面教学帮助,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有力的教学保障。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使学生对导师产生亲切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与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有关问题都通过导师的合理帮助,得到有效解决,这种做法能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导师制是一个完善的导师团队,对导师个体而言,要指导各种类型的在职学生学习,需要不断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学习,尤其是实践技能的学习,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否则将不能胜任导师的工作。同时导师团队之间加强相互间交流,互相进步,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促进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3.实施“导师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远程教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导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深入交流,对学习进行了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了远程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突出自身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远程教育实施导师制,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其是在远程教育现有师资力量不够充沛和教学科研条件相对差的条件下,根据各自远程教育机构的特点,积极组建导师团队,积极推行阶段性导师制,根据不同阶段学习内容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多层次给予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潜能,促进远程教育的长足发展。

篇4:分子生物学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医学检验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分子生物学在阴阳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在脏腑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在“证”的本质研究中的应用几个方面做一综述。结果:分子生物学已经普遍应用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对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中,可以使对中医药的研究有质的飞跃,最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关键词:分子生物 中医药 基础理论 应用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阐明了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其主要任务。分子生物学为进一步认识生命现象的内在基本规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核酸、蛋白质等基本生命物质组成了几乎所有的生命现象,人体的细胞中都存在着核酸大分子和环状核苷酸小分子,它们对机体的各种活动有广泛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些生命物质对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可以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得以调控。中医理论和分子生物学虽然是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时代的产物,但是两种科学所探讨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相同的。因此,将分子生物学引入到中医药的研究中,从分子和基因的水平研究中医药对于推动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分子生物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学科。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脏相学说等都体现了朴素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观点。

本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对整体的功能和联系进行辨证的研究。也就是说,分子生物学是应用还原的方法研究生命的。从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分子水平阐发生命的物质基础,再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利用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学说,把“孤立”的组织器官联系在一起,把局部功能与整体的作用联系起来,把局部病变和整体的症状体征联系起来,把人体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这种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整体观不仅与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有相似点,而且比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更为客观更为清晰。同理,分子生物学在实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信息论、反馈调节论等,比中医学五行生克关系中朴素的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更为现代和实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从分子的水平对中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证实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而且可以沟通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医阴阳理论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高度概括,“阴阳失调,百病丛生”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一项基本原则,“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从分子的水平对阴阳的本质进行探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美国生物学家Goldberg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阴阴学说,它的理论依据是cAMP、cGMP这对环核苷酸互相对抗、相互制约的对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这被认为是中医学的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cAMP、cGMP与中医学的阴阳理论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有很多文献证明了体质为阳虚的人cGMP量升高,cAMP /cGMP比值下降,体质为阴虚的人cAMP量升高,但cAMP/cGMP的比值升高(兼气虚者例外)。由于cAMP/cGMP反应了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所处的状态。但对于亡阳或阳脱者,cAMP水平反而升高,这可能不仅仅反映出了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还反映出了与肾上腺皮质活动的加强有关系。对cAMP/cGMP与阴阳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质为阳虚的人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的症候,而体质为阴虚的人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症候。

3.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脏腑理论

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藏相理论主要体现在对基因与肾的关系的探究。

中医认为肾的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肾精正是肾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表明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基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决定着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进一步决定了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这与中医的肾的功能有很大的关系[1]

“肾主生长发育”的肾的这一功能也体现在肾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近几年,国际上对衰老分子水平上的研究逐渐深入。张晓文等[1]于中医关于肾气对衰老的作用同分子生物学中基因对衰老的调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推理论证出了肾的主生长发育的功能的实质即为基因的调控功能,由此使对中医肾的认识更为深化,同时,也为从分子水平阐述补肾中药可延缓衰老提供了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更多的启示。

4.从分子水平研究“证”本质

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而辨证论治首先要从对“证”的研究着手。因此“证”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研究对象,它可以用于概括病变某一阶段的内在病理本质和外部客观表现,也是使中医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证”的.研究尤为突出。例如,阴虚证、阳虚证、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运用现代的各种方法、技术,从多个学科、多和多个渠道、以及多个层次在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各个水平进行了研究。但是从总的成果来看,前面的三种水平的研究更为广泛且深入,而分子水平的研究却少得多。

分子水平的研究主要有沈自尹用Rt-PCR技术发现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mRNA表达受抑与肾阳虚证密切相关,由此将肾阳虚证定位在了下丘脑[2、3]。又经过进一步研究表明温补肾阳药可以直接作用在下丘脑,使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得以提高,进而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的受抑状态得到改善。这充分说明了肾阳虚证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并且涵盖了神经、内分泌、免疫各个系统[4,5]。刘福春[6]通过将3HTdR掺入到细胞核中DNA的方法,发现“阳虚”动物骨髓细胞中DNA的合成率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要想更加深入地研究“证”的本质及内涵,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需要更多地进行。只有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探究出“证”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建立“证”型的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篇5:中医文化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的论文

中医文化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的论文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辨证施护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止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症。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护理方法。辨证是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患者享受到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资料

我院脾胃病科2013年1-5月收治胃肠道疾病共120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均有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暖气反酸、忧虑多思。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根据本科单病种疾病,结合治未病工作和二十四节气特点,确定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床边教育、集中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措施。B组则随机进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干预

2中医护理方法

2.1中医护理评估:通过四诊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如胃脘痛若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另伴有胁肋胀痛、暖气、嘈杂、反酸等则属肝胃不和症,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否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或是否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饮食、劳倦、外伤所致。要求护理人员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

2.2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诊断是以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通过中医护理评估,确立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而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如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

2.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全而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根据不同体质、疾病不同阶段制定计划。如急性胰腺炎(胰痒),中医辨证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卧床休息、使用通腑泄热法为宜;缓解期以畅情志、防外感时邪、适当下床活动、清淡饮食、补气健脾为主

2.4中医健康教育措施

2.4.1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与人的健康关系极大。《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要保持内心平静,排除杂念,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泄,如此,疾病就不会发生。反之,情志刺激过大过久,超越机体的调节力度,就要伤人体止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慢性胃炎患者,因长期胃脘部疼痛,涨满不适,常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如此使气机条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有利于健康

2.4.2生活起居护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活起居方而做适当的节制和调整。在春季,虽气温开始同升,但早晚温差较大,寒气尚存,宜早睡早起,告知患者注意肩部、颈部、头顶保暖,防寒邪。外出可踏青以达到调节目的

2.4.3饮食护理:饮食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人体血津液的来源,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环节,如对食管痒患者,告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饮食结构合理,做到荤素兼顾,粗细搭配,不偏食挑食,夜间睡前4h不得进食等,如此利于康复。

2.4.4用药护理:有效的用药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煎煮及给药时间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陶瓷品为佳;药物煎煮根据药量、药质决定。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宜先煎;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木香等宜后下;大黄、番泻叶、钩藤不宜久煎;花粉类中药宜包煎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之,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说明不同疾病给药方法差异很大。如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2.5中医健康教育评价:成立专门的中医护理评价小组,按中医护理特色评价内容对病区120例病例进行效果评价。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深入临床:一看,护理病历书写内容及质量;二知,患者症状、感受及对自身疾病健康指导掌握情况;三问,责任护士对患者九掌握;四征求,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征求。护士长组织召开评价结果分析会,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将中医特色护理健康教育融入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宣传中医保健知识,有针对性进行辨证施护,在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及满意度调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将祖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

皮革制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论文

微电子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浅谈儿科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中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药剂学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的论文

药学开题报告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

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
《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导师制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应用的探讨(推荐5篇)】相关文章:

药学文献检索论文范文2023-04-03

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与实际的意义2023-07-15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2022-12-18

攻读学位研究计划范文2023-08-20

护理论文题目2023-07-03

神经内科见习带教循证医学论文2023-04-28

强化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影响2023-01-17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感悟2023-09-22

本科生如何发表论文2023-11-20

改进日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2023-10-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