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影响(整理9篇)由网友“SipiritBea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强化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强化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影响
强化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方法 建立完善而有规范的技能培训机制,和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医教研相结合稳定的临床师资队伍,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分析、评估,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拓展培养途径和力度。
结论 提高了临床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执业医师的考试通过率。
【关键词】技能培训 师资建设 医学生素质
医学临床实践的目标就是要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现对患者进行的规范诊断、治疗、操作、服务,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1. 2]。
临床实践是本科医学生五年中学习关键的一年,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中的一年,也是临床医学教学核心的一年。
因此,本院结合了、二届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与考核情况,就进一步强化临床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医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了探讨。
1 临床技能培训考核结果分析
我院在和10月分别对二届临床医疗、急诊、影像、放疗整形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其中2004级有113名,进行了二周培训,2005级有108名,进行了三周培训,我们采用客观结构性临床培训。
首先制订计划――培训老师――规范操作,其次确定具体时间――场地――培训前动员,然后进行培训――集体与个体培训相结合――自我训练,最后考核――人人参与――人人合格。
培训内容包括:DVD观摩整个规范化体检、操作过程。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循环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随机抽考2项)内科四项操作(腰穿、腹穿、胸穿、骨穿,随机抽考1项)外科七项操作(清创、缝合、换药、洗手、铺单、识别器械、取用无菌物品抽考2项)妇产科的产前检查、双合诊,影像读片、心电图判断等。
参加技能操作考试的2004级113名医学生:内、外、妇、儿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9.2分、85.1分、70.7分、78.5分,心电图判断74.3分,影像读片70.9分。
2005级108名医学生内、外、妇、儿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5.1分、93.4分、90.1分、83.7分、心电图判听75.6分,影像读片76.8分。
考核结果显示:内、外、妇、儿操作成绩相对较好,而心电图判断,影像读片分数偏低,而且个体中分数差异也较大,提示医学生对心电图、影像读片掌握情况较差,儿科体检成绩相对也薄弱了点,外科操作的标准差也较其它科大,提示部分医学生技能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实,待强化提高。
同时,我们也对二届实习生的技能成绩进行了比较,2005级明显高于2004级,提示培训时间的长短、培训前动员和规范对技能质量的影响,同时也提示学校、实习医院已越来越重视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了。
2 从考核成绩结果分析中发现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技能考核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实习生的真实技能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较真实、公正地反映了一定的问题和亟待我们解决和探讨的。
2.1医学生重理论,轻临床,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把实习作为考研的一个充实点,整天把头埋在书本里,无暇顾及临床学习和临床实践,还有的医学生整天奔波于找工作、就业,认为有了工作再掌握技能也不迟,还有的学生对学医不感兴趣,只想有个毕业文凭,在临床实习中,没有主动意识,老师在旁指导也不愿意动手或多动手,明显淡化了临床实践。
2.2带教老师方法陈旧、单调,一些老师依然是重理论知识传授,轻临床实践,不善于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的能力,有些老师对医学生要求不严,教学激励机制也不到位,许多老师都是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来做这项工作的,教师间缺乏竞争力。
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好的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出现了“吃大锅饭”现象,此外,临床带教费时、费力,责任大,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法律知识越来越强的今天,给医学生动手实践的几率就明显降低了,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因此,有些带教就出现了敷衍,应付的态度。
2.3操作技能训练量化标准缺乏统一,如外科的手术衣、老师在教学中是用现在的新式无菌手术衣,而在考核中(或到学校去考核)还是沿用传统的手术衣,实习生没见过,就不会穿也影响成绩。
2.4轻视细节训练,不少学生在问病史、查房、诊疗操作中,不善于与病人交流沟通,询问病史带有暗示、审问之意,行为拘谨,诊治过程中既不交待病情也不安慰病人,不了解患者的心理,使患者对其没有信任感,这些均说明学生缺乏临床技能的训练。
3 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对策
1、加强临床实习技能培训,提高职业医师考核通过率
由于今年起执行了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习生在对病人进行相关诊疗操作须征得对方同意,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等因素,造成了愿意让实习生实践锻炼的病人越来越少,因此,我院加强并扩大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又增加了人体模型、妇产科模型、外科缝合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对医学生制订训练计划,每季都组织教研室对同学们进行规范的技能培训,平时每天开放培训中心,使同学们有机会在模型上多练习,以此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尽快适应临床,为提高执业医师考试奠定了基础。
2、强化教学意识、激发教学动力
临床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医师又是教师,既是临床技能操作者,又是医学知识的传授者[3],因此,院领导、科教科经常对他们进行教学意识的教育,在教师中牢固树立以教促医、以教促研的思想,同时加强教学投入,保证有足够的临床教师和教学经费投入教学工作,建立教师教学档案,把教学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年终评优考核,激发教学动力,形成长期而持久的教学氛围。
3、加强医学生的素质培养
医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医学伦理与交流沟通等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贯穿在医学教学的全过程,在临床上,带教老师要教学生认识疾病,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医患、医护之间的交流沟通技巧及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能力[4],努力使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严格出科考核、打好职业基础
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科教科在每年的教学安排以及临床技能出科考核中强调规范、注重考核实践能力,各科负责带教老师在命题、技能操作以及评分标准上都做到统一要求,教学办老师亲自参与,让同学们感觉出科考核不仅是一次考试,还是一次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手把手学习的好机会。
年11月份,科教科还组织所有临床实习生参加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情景模拟考试,让同学们进入角色、自我评估,找出差距,以便更好地努力。
总之,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医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尔迅,仇明,王来根.日本医学临床教学改革现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21-22.
[2]刘学政,高书杰.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4.
[3]杜雪艳.换位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4,(1):47-48.
[4]陈道虎.大学生交流困难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7(2):103.
篇2: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介绍了提高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主要在于科研实践,这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素质和完善医学生的职业规划都是有正面作用的。
本文还就如何提高医学生科研能力,在校方政策、师资队伍建设和医学生教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习培养;科研能力
一、提高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学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临床医学生,应该在学习期间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现代科学分支对经典医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新兴学科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工程、纳米靶向载药和缓释、人造医用材料等等。
这些新兴学科甚至颠覆了经典医学对疾病的传统认识。
而经典医学院教育远没有对这些新兴学科产生必要的重视。
很多新药、新技术、新设备都是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并注册了专利,才被国内引进。
为此,我国的医疗界付出了重大的经济代价。
其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也远大于古代。
在新的环境下,很多新的疾病被引入并被发现,给经典医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例如SARS的爆发,还有最近韩国MERS的爆发,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我们的临床医学教学只是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停步不前,而没有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那么这对应对现代社会变化是远远不够的。
再次我国拥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宝库――传统中医和中药理论。
很多中医和中药手段已经被国外著名医药公司和大型医学研究机构挖掘,并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
比如青蒿素、人参皂苷和姜黄素等等,都被国外开发新药和注册专利。
对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上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日渐提高。
临床医学应届生除了要掌握书本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这样才能在毕业求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为将来更高层次的深造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科研条件、学术气氛、创新思维是对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的。
而且国外一系列著名成功大学也证明,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大学成功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1]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笔者在指导心血管外科研究生科研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看法,特进行小结。
二、我国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的经典医学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无可非议的作用。
近来,我国普通高校医学专业持续扩招。
我国普通高校医学专业招生数在突破10万,而在达到53万。
来,医学专业毕业生数已达到300万以上。
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已达到246.6万人。[2]
但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经典医学教育却暴露出它和21世纪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弊端。
在教学中偏重传授知识,强调书本理论的考核,而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科研能力偏弱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学生得不到科研经历的锻炼,同时又会带来科技文献调研能力和外文文献阅读能力的缺失,最终使得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在世界上竞争能力不行。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现在医学院校侧重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而对教师科研精神和能力不重视。
这使得教师不会去发展自身的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和基金写作能力,从而使整个师资队伍也无法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科研条件有限,无法给医学生提供理想的科研环境,也无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医学院整体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淡泊。
三、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加强科研领导。
医学院校要把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当前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抓紧落实。
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科研的投入力度和奖励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
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动机。
第二,需要积极建立本科生实习制度。
国外各大高校基本都有本科生实习轮转制度,实习期纳入本科课时,实习评价纳入学分统计。
国外本科生在实习期基本都能按自己兴趣选择进高校实验室、研究所,或者大公司研发部门实习。
第三,学校也应该建立专门的部门统筹、落实和考核学生的科研实习活动。
2.加强科研训练。
医学院校可适当引进一些基础科研领域的教师。
基础科研领域青年教师接受过系统培训,可以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科研训练,包括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等。
第二,基础科研领域的教师也能够开设文献阅读课和专业外语课。
第三,学校也可以开设基础科研实验课,规范医学生的实验记录写作,确保实验数据有据可循。
第四,学校还要重视校际甚至国际间学术交流,做到“引进来,走出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可以抓住一切机会邀请国外知名教授来国内演讲,并介绍最新科研进展或者国外先进实验室的情况。
学生在打开眼界的情况下,一定会对继续科研深造感兴趣。
如果本科生愿意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校方可以考虑给予适当补助。
3.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道德、人格和精神感染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应以科研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师勤劳刻苦顽强拼搏的品质、对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不唯书本大胆设想的精神等等,都为学生建立深刻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4.建立实习机制。
国外著名医学高校无一不有成熟的本科生科研实习机制,本科生实习时间纳入学时统计,本科生实习成果也纳入学习成绩考核。
这使得本科生很早就发展科研兴趣,拥有毕业后的奋斗目标。
我国医学院校也应当建立类似机制,每学年都设立实习期。
这会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早早地对科研产生兴趣,丰富他们本科学习经历,也开拓他们的知识面和眼界。
5.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
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地提出发表科研成果的要求,但有些显得急功近利,与实际不切合。
高校应当鼓励教师和学生确立长期发展的可持续科研目标,而不是仅以发表论文来衡量。
学生的个人兴趣各异,有些偏重临床,有些偏重基础科研。
学校对学生的不同科研兴趣方向都应该重视。
如果学生有自己的创新想法或项目,学校更应该鼓励和支持。
这是因为由于没有以往学术背景的束缚,本科生思维活跃,是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
很多国外知名公司最初都是从本科时代的一个新颖想法开始萌芽、创业并发展壮大的。
四、科研对培养医学生的意义
科研是一个开创性的探索活动,特别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科学研究过程中,综合性较强,涉及学科门类多,在这一复杂的认识过程中,需要系统理性地建立自我科学观。
另外,在科研过程中学生必须坚持不懈才能将课题继续研究下去,这一点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灌输过程,而需要学生将科学实践和自我领悟相结合,培养其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的创新精神。
这种精神在医学生的今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3]医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目的是给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思维十分活跃敏捷而又企盼能力发展、自我完善的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能力、发展自我的空间,使他们积极参与和认真实践。
同时科研实践又使得医学生能够验证书本知识,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所以医学生的科研实践结果必然是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4]
其次,科研实践能大大开拓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校实验室、研究所或者公司研发部门的实习,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工作环境的目的和要求,能够让学生确立将来的奋斗方向。
在科研实践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将不再迷茫,毕业后能有更好的职业规划。
再次,现代科研水平日新月异,为了赶上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当代中国基础医学研究仍然急需大量人才。
“不是为了研究生学位而读研究生”,这种观点才是医学生应有的学习观。
而持有这种学习观的研究生才能真正成为科研人才。
总之,如何将教学与科研真正结合起来,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医学生的学习有益,而且对其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梁瑛琦,金可可,宋张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在医学本科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5-6.
[2]侯建民,董哲,王维民,柯杨.重新审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扩招问题[J].人才杂志,,(7):09.
[3]李伟兰.论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基本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44.
[4]黄一虹,王志荣,董晨,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调研及对策[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3):1.
篇3:内分泌实习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人们渴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临床能力强的医师。
培养临床能力强的医师,笔者认为:转变观念、加强临床实习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方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非常重要。
篇4:内分泌实习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人们渴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临床能力强的医师。
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学生必须通过临床实践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知识,训练临床思维,掌握临床技能。
因此,医学生培养的重点应该是临床能力的培养。
同时,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也是符合医学生教育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并与国际接轨的。
所谓临床能力(clinical competence)就是完成医疗保健活动所需的特殊能力。
临床能力通常被定义为知识、技巧和专业行为的综合,临床能力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做出医疗决策、执行医疗决策、继续治疗护理、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方面[1]。
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特点:①内分泌疾病与代谢性疾病的复杂性:内分泌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体现在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要受影响,而且多种激素之间、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物质代谢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内分泌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遗传因素、免疫学密切相关;此外,内分泌与肿瘤科存在相互影响。
内分泌学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包含已渗透到临床的几乎所有专业。
②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完整的内分泌诊断包括功能诊断、病理诊断(性质与部位)、病因诊断三个方面,都需要实验室检查。
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MRI等一般资料外,还有腺体分泌功能特殊检查和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的病理检查结果。
③药物治疗的广泛性:多数疾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有的疾病需要长时间用药或终身用药;由于正常人部分激素分泌具有生物节律性及激素对代谢的影响,导致激素的给药时间、方法、剂量与普通用药不同,使用不当易产生副作用。
④急危重并发症的多样性:内分泌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并发危重急症或危象发作。
如何引导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使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掌握基本技能,提升临床能力,我们结合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医学生临床能力要求的认识
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认识到临床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医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带教水平上,提高对医学生临床能力要求的认识。
二、加强临床实习生技能训练
1.教学查房。
病房是培养医师最好的课堂,教学查房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利用教学查房,指导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提高对疾病的观察分析处理能力。
为提高教学查房效果,每次查房前都提前通知学生查房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病情,查找疑难问题,并参阅有关资料,在查房过程中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病情和相关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由老师做出概括性的总结。
这样训练有助于督促学生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查阅教材及参考书的习惯。
2.疑难病例讨论与分析。
利用临床典型病例对实习生进行分析讲解,组织实习生参加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甚至参加医疗差错及事故分析,跟带教老师参加院内、科间会诊,出专科门诊,使实习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在科室典型病例、疑难病例讨论中,首先让实习生充分表现自己,最后由带教老师做出启发式的点评和小结,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反复锻炼口头表达的良好机会,进一步加强思维条理性、逻辑性训练,有助于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3.小讲座。
结合病房中的病例,定期地为实习生举行临床知识讲座,提高他们对疾病系统、横向、纵向的分析能力。
4.管理典型病例。
通过管理典型病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能有效地加深对内分泌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临床实习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方式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2]。
循证医学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为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机遇。
在临床实习中,我们应用循证医学方式引导实习生们学习,以临床问题为基础,整个过程中不是由教师准备病例和查寻资料,而是由主管病人的实习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查寻的最新研究证据,大家一起讨论,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最后结合主管的病例制定诊断、治疗决策。
学生们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共同讨论,使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锻炼了检索文件的能力,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检索工具,全面迅速地查寻研究证据;学会了如何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学生们对于查寻到的研究证据进行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及实用性的`评价。
通过学习,按照循征医学的评价标准,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对研究证据进行评价,将最好的研究证据应用于自己主管病人的诊断、治疗决策中,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四、改革出科考核方法 实习科室考核穿插在平时的实习当中,在平时的病例分析、回答问题、技能操作、职业道德、考勤等方面综合给予成绩评定。
五、加强临床一线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带教能力
临床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速度和程度,要培养实习生的临床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建立一支教学意识强、业务水平精、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
多年来,我院通过举办多期“中青年教师素养培训班”,开展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教案讨论、典型病例讨论、授课比赛、学术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外出进修学习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科对年轻教师实行传帮带方式,分组管理临床病例,有助于年轻临床带教老师的成长。
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重点也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3]。
这就要求临床医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会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拓宽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思路。
要求高校应尽快转变观念,既要传授科学知识,又要“育人”,让学生认识自我、关心他人、关爱生命、理解社会,成为科学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医学人才。
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医疗服务的整体感,即从局部到全身,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人到群体,从生物学扩展到社会医学,不但要了解疾病,还需要了解病人,了解病人的社会关系,把病人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同情病人,促进疾病的全面恢复。
例如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生活方式改变、经济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病人存在心理异常,一种表现为满不在乎,照常不控制饮食、吃喝,生活无规律;一种自暴自弃,拒绝治疗,精神抑郁、焦虑、人格异常等。
实习生就需要对这类患者的病情有理智的认识和理解,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疏通,增强他们对疾病治疗和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总之,我们结合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特点,给内分泌临床实习医学生在临床思维、技能训练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他们将来的医学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琴,高歌军,季红.临床能力量化考核指标建立的研究与实施[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16):78-80.
[2]熊鸿燕,易东,李亚斐.医学科研方法――设计、测量与评价[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19-248.
[3]王雪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医学教育[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9):146.
篇5: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习技能的探讨论文
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习技能的探讨论文
内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提高对内科疾病认识的过程,是其独立行医的前奏。实习医生如何尽快提高内科临床的基本技能,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以笔者所在医院(或科室)内科学学生临床实习为例,原有的实习多局限于内科学教材,被动地听、写,缺少主动的讨论,缺乏查阅文献、书籍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本教学组根据多年的内科带教经验,对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内科学实习教学作了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1.过去内科实习不足之处
内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课本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过渡阶段之一,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上有很大的转变。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多种学科知识来深入了解临床现象的本质,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复习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多门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然后和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是一个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过程。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实现角色转变,懒于思考,仍寄希望于教师的填鸭式教育,实习工作浮于表面,不去深入病房和病人多交流、多沟通;再加上部分实习学生基本功较差,不能及时获得临床信息,以至于不能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使得不少学生在轮转几个科室后就消耗掉了开始实习时的热情,消极对待临床实习工作,极大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2.应对策略
2.1重视基本临床技能
基本临床技能包括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采集病史的过程,应该是医师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筛取各种可能有意义的病情资料,并进行及时的分析思考,本质上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即在了解病史过程中,医师可以随时产生某种诊断假说,但随着了解的进展和深入,又随时修正自己原有的想法,并不断因此产生新的假说,寻求新的证据和资料,在了解病史过程中要始终进行鉴别诊断。通过采集病史产生的诊断假说是否成立尚难以确定,因此需要通过查体寻找阳性或阴性体征,验证或排查各种假说,使诊断更加接近实际病情。
一在我院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五年制学生共5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30人。实习期间,每周组织1次病例讨论。由带教教师在自己管理的病例中选择典型病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并写出综合临床报告。讨论时,先由学生汇报病例,提出自己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关治疗方案。然后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由主角学生解答;回答不准确或不知道时由带教教师解答。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然后由病房负责人进行重点讲授,讲解本次讨论的'重点、难点,同时简单介绍国内外的有关新进展,最后总结本次病例讨论的优缺点。实习结束进行问卷调查。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D针对各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定期选择部分典型病例设计了一系列临床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分析问题,提高了其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临床推理能力,并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2.2运用先进教学手段
运用计算机模拟病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结合临床见习、实习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可以丰富临床技能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改进:
①在讲解疾病时,配合典型的症状、体征的照片,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直观、形象。利用音频在同步授课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干湿罗音、心脏杂音等;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中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②体格检查采用“一对一”、模拟病人、临床见习和实习进行训练。③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和急救技术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训练。④症状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心电图学、影像诊断学采用讨论患者化验结果、胸片结果、心电图结果等进行讨论式教学。⑤通过晨间查房、晚间查房和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等病例分析、医患沟通、问诊和临床思维训练。
2.3重视带教教师的示教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带教教师在实习医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优秀的临床教师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目的就是选拔优秀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本科生导师在临床带教前接受学校有关临床沟通与交流技能的培训,并定期接受学校的考核,保证带教教师的高素质。带教教师既是医疗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带教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恪守医疗道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带教教师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以理服人,交流沟通条理有序,言谈举止大方。要做到言传身教,注意树立良好的当代医生形象。要认真了解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有效沟通,为医学生树立一种积极、主动的医患交流态度。医学生要学会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同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与患者接触,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如何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3.问卷调查
在实习结束时对所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问卷52份。详细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该实习组学生对该实习带教方法满意,在对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原则的掌握程度、病史采集的能力、体格检查的规范和熟练程度等方面得到提高,对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达90%以上。但是仍然有7%的学生在选择和运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能力提高方面不甚满意,这也是今后教改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4.结语
临床实践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已知探求未知,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形成科学而缜密的思维方式,才可使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真正合格的内科医生。
篇6:临床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临床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这一主题,扬州大学医学院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修订、四级联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等多方面构建了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促进了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教学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成效。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也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医学院校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扬州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以机制为保障,以基金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导向,以普及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大大促进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医学院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我院围绕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主线,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四级联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的建设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构建了适合医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强医学生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高校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具有扬州大学特色的本科教育,我校于开始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坚持教学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强化创新实践教学及设立创新学分等多种措施,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1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由多种课程构成的`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重点是将临床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大课程群重新进行分类整合,新的课程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及专业特色课程。其中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由临床医学导论、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医学科研方法和循证医学七门课程组成[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课程的开设从第一学年开始,贯通于本科5年之间的10个学期。如临床医学导论和医学文献检索在课程群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可以在第1至第3学期基础医学阶段开课,其次是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安排在第4至第5个学期开课,而医学科研方法和循证医学均需以医学专业知识和其他医学方法学知识为基础,所以在第6学期及以后开课。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的构建,使所有的学生在接受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上,得到系统的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培训,从而实现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各种问题与医学科研方法和技术的对接,通过综合运用医学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多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1.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在培养方案修订时即将各门课程内的实践内容单列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20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继续秉承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这一理念,适当压缩授课的总学时,特别是理论课学时,继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用于开展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后,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近30%,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时间和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在原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并着重提高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加强过程考核,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篇7: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摘要:现在大部分的医患纠纷并不是医疗技术水平、质量方面的理由引起的,而是因为医疗服务不到位、医患的及时沟通不够引起的。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医学生建立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通过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展开探讨。
关键词: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能力培养
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20,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其中对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起,职业医师考试中也增加了职业素养部分。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三十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比例达438%,医生认为双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这种不信任将慢慢演变成“集体不信任”。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不断发生,使得患者、患者家属对医疗质量感到不满,进而引发社会对医务界的不满和误解。这充分地说明了目前的医疗纠纷并不单单只是医疗技术的理由,而是医疗服务的理由。由此可见,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医生而言显得越为重要。
二、现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理由
1.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医学院作为培养医疗队伍后备力量的教学基地,在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水平和技巧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生需要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医患沟通的能力,这种原始的师徒教学模式缺乏规范性、系统性,有些带教老师自身就缺乏沟通能力,使得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不同而迥异。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医患沟通是医生必须具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2.医学生紧张及胆怯心理
大部分的医学生在刚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接触病患时,都会产生紧张及胆怯的心理,不知道应该怎么与病人沟通。有部分医学生甚至会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加上部分患者对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容易导致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
三、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1医科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在我国,极少有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沟通技能还只停留在简单的“采集病史”阶段和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的交代上。因此,把医患沟通课程教育融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迫切需要的。
1.带教老师帮助医学生树立信心
带教老师应该给医学生足够的信心,尽早地将医学生以“医生”的身份介绍给患者,使学生能够以医生的角色面对患者;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鼓励医学生多与患者接触,教会他们找到与患者沟通的切入点,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分析,锻炼他们帮助患者解决理由的能力;在患者面前多肯定、鼓励医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树立自信,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又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感。
2.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医学生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学会感同身受,使患者感到被理解,从而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另外,还应该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说清楚病因,尽量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3.建立监督考核奖罚制度
不定期派老师深入各个病房进行教学质量抽查,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状况进行调研,收集医学生的医患关系状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对带教老师的评价等,并且定期组织评分,对优秀生进行适当奖励,对后进生进行适当教育。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引导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之成长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临床医师,是我国未来医疗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双虹,陈治珍,胡小英,等.医患沟通理由的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05).
[2]阎平慧,李冬梅,屈榆生.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07).
[3]张师前,沈祥芹,纪春岩.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疗前沿,(13).
篇8:强化医学生临床实习前教育提高临床实习质量论文
【摘要】自起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包括课堂教育、技能培训和与临床相结合的模式,以进一步规范临床实习前教育的形式,使临床实习有一良好的开端,保证临床实习任务顺利进行,切实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开展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后,97 %以上的学生和教师认为开展此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实习前根据各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及医院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有目的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实习学生尽快熟悉实习要求,是实习学生顺利进入临床科室、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的有效方法。
篇9:强化医学生临床实习前教育提高临床实习质量论文
实习是医学院校专业教育的深化与延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由途径。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是实习的第一步,是架起医学生从课堂至临床的桥梁。如何规范临床实习前教育的形式、使实习有一良好的开端、保证实习任务顺利进行、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实为当前应引起重视和探讨的课题。我院自2007年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统一规范的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的内容和实施
临床实习前教育采取课堂、实验室和临床相结合的模式。
1.1 加强临床实习前教育, 提高学生对实习的认识 在临床实习前1个月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床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实习基地简介、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组织纪律、人际沟通、就业指导和学习《实习生手册》等,采取老师讲座,与往届优秀毕业生、实习生座谈、交流等形式。
1.2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阶段
针对学生进入毕业实习时距离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等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结束已有近1年的时间,同时在专业理论课学习期间有来自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有所遗忘,如直接进入实习,可能会在面对病人时无所适从[1]。因此我们每年对进入毕业实习的学生安排一定学时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由各附属或教学医院组织教师对学生从熟悉接诊步骤、询问病史、病历的书写、填写各种申请报告单,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及步骤,熟练掌握刷手、皮肤消毒、铺巾、戴手套、穿手术衣,学习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等方面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进行了培训。学生在带教教师带领和指导,采取集中讲解、观看录像、利用诊断、外总技能实验室进行训练、自行练习等方式进行。
1.3 入院岗前强化训练阶段
我们在临床本科专业实习计划中制定了详细毕业实习强化训练安排,要求各实习医院对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进行为期1周的强化训练,结合医院实际,组织相关科室、教研室对学生就医院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实习学生管理条例、医德医风教育、医疗服务工作的特殊要求、责任与义务、工作关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教育,带领学生参观医院相关科室及辅助科室,更直观的了解医院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同时组织医技科室对学生进行X线、心电、B超、彩超、实验室检查等的集中强化培训。
1.4 入科教育
学生进入每个临床科室时,要求科主任、教学秘书或护士长都要介绍科室基本情况、工作任务和特点,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医患关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用实例对学生进行入科教育。
2 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的效果
我们通过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对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调查,97 %的学生和老师认为开展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非常必要,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有以下效果。
2.1 提高了认识,端正思想,明确实习目的
通过教育使学生对临床实习有深刻的认识,去实习单位后,面对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跟着老师上下班、写医嘱、送化验单等简单工作让学生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是给老师打下手、跑腿,实习积极性严重受挫,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教育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有勤劳精神,做到“三心”、“五勤”,“三心”指虚心、细心、热心;“五勤”指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腿勤[2]。临床实习时学生就是要多想、多问、多动手、多跑腿,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将带教教师的解疑等及时记录在实习日志中,过后再整理、保存,让学生懂得医务工作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持之以恒地细察好学、日积月累才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丰富临床经验、建立临床思维。现在学生对于在医院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抱怨明显下降,医院带教教师普遍反映我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强。
2.2 增强组织纪律性,建立防范医疗纠纷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讲座、医疗纠纷实例的介绍,使学生一进入医院,立即在思想上对实习期间的管理、医院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服从医院和带教教师的`工作安排,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重视病人权利,依法行医,认真履行医疗活动中的各项义务,积极预防各种医疗风险的发生。
2.3 学会正确处理社会交往方面的关系
在实习期间一方面实习学生应注重与带教教师、护理人员的关系,听从他们的工作指导与安排,融洽相处,取得信任,这样对于学生会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另一方面注重与患者的关系,要严守为患者服务的医德规范,树立服务意识,要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态度要和蔼可亲,行为要恰如其分[2];第三要注意处理好与其他社会人员的关系,在实习过程中要在医院这个小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结交朋友。
2.4 提高了学生基本技能,缩短了临床实习适应期
通过培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角色转变,增强学生临床工作的思维和能力,进一步了解临床工作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减少和避免进入临床后出现的问题,减少医患矛盾,进入医院后能很快适应医院的工作流程,为临床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5 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处理好实习与考研的关系
我校学生多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我校的教学基地基本为区内各盟市的二级以上医院,对于学生回家就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把学生选择实习单位与学生就业挂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意识地调整择业目标和就业心态,鼓励学生到盟市各医院实习,利于学生利用关系到家乡所在地就业和缩短就业单位与学生之间的试用期。同时我们也在区外开辟教学基地,为学生就业开辟新途径。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将实习与考研对立起来,认为实习影响了考研,因此不重视实习。我们通过一些正确处理好考研与实习关系的学生实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二者在时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注重长期的学习积累,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纵向学习,在实习时通过临床病例来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临床实习也是对考研的一次复习,有助于考研。同时也通过一些学生专注实习就业时进入较好医院脱颖而出的实例让学生认真理解成才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临床实习对从医的重要性。
3 小结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临床实习前根据各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医院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有目的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有利于实习学生尽快熟悉实习要求、顺利进入临床科室,是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的有效方法[3]。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用新思维、新方法,不断完善、补充新的方法可行、效果可靠的临床临床实习前教育,保证和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舒向俊,唐云峰,李勇.试论医学专科生的临床临床实习前教育[J].华夏医学,2007,20(3):567.
[2] 朱青芝.强化临床临床实习前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9):92.
[3] 杨瑞雪,赵旭晖.浅谈医学生进入临床临床临床实习前教育的探讨[J].新疆医学,2008,38:262.
★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
【强化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影响(整理9篇)】相关文章:
医学本科生素质培养论文2023-07-01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构想及措施论文2023-03-01
医学论文的范文2022-09-25
青年教师临床医学教育的必要性论文2023-09-06
创新创业教育与培养卓越医学生的融合论文2022-11-21
关于医学论文范文2023-01-20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2023-05-01
如何写预防医学论文2022-12-28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2022-06-25
医学论文评语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