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吹皮自救大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欢迎阅读分享。
篇1: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
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
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教学与基础课教学有着很大差别,基础课教学以理论教育为重点,而临床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专业人才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我院儿科教研室对原有儿科见习教学进行有一系列改革,本文就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探讨,以寻找更适合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
针对儿科学临床教学课时多,任务重,部分教学内容与内科学,传染病学等重复,导致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接触病人的机会及查阅资料时间过少,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反馈调查征求学生对儿科学课时改革的意见,笔者采取缩减课时,由原来的47课时减为40学时,见习课课时,由原来的48学时减为46学时,减少总学时的同时增加临床实践的权重,并同时开展了“以儿科病床为中心的临床观察与思考”活动。
新的教学安排的优点有:精减课时,增加临床实践的权重;小课效果好于大课,利于掌握和交流相关内容,同时讨论课上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理论联系实际,见习过的内容印象深刻,为生产实习作好充分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减课时,开展临床观察与思考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2临床见习方式的多样化改革
临床见习课根据见习内容的不同,要求见习教学安排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笔者采取如下方式:
2.1结合病例的实习讨论
病例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效果好,此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大多数疾病的见习均是由学生对教学病例病史的询问和体查,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通过认识疾病的病理生理,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初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病例讨论时应以学生为主,老师只做总结和点评。使学生很快进入临床工作状态,并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2.2参观法
多用于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见习过程中主要由老师示教,示教过程中讲解其症状与体征相关知识,如在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外观特点及婴儿喂养等常采用此方式。
2.3参与病房查房的见习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见习阶段,是学生接触临床工作,开始行医生涯的第一步,病房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课堂。查房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中了解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病情,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同时教研室要求加强查房的带教质量,无形中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临床査房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加强了师资的.培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4在采集病历中培养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
采集病史是学生与患儿及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刚刚接触临床的见习学生往往面对患者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问诊技巧,让学生明确医生和患者的定位,指导学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关心爱护患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儿及家长交流,取得第一手临床资料。
2.5开展临床观察与思考的活动促进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儿科教学中笔者精减了课时,开展了此项活动,即儿科临床见习后,每1位学生分管1张病床,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课进度,参加了儿科临床医疗实践,鼓励学生展开辨论,发表各自意见,注重培养学生对临床问题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以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2.6以读书报告及论文报告方式培养继续学习能力
作为新时期的七年制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能力、组织写作能力及科研能力。在见习过程中笔者安排了论文报告会,由学生自定题目、检索文献、收集资料,加强整理,制作多媒体,并进行论文报告。使七年制的医学生,在见习阶段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他们善于应用图书馆、网络等査找文献,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利于在医疗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
篇2: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论文
摘 要: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文章主要以国内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的实践为基础,重点分析该课程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课程 教学方式 改革思路与对策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一直都不太理想。
深入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并对其加以总结与分析,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比较与评价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1]
与微观经济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经济学案例的真实性与可读性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兴趣。
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基本上是源自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总结。
这种案例具有典型性、可读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并加以讨论、分析。
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第三,该方式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案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动引导,并发挥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讨论等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才华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使课堂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之中,而不可能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沉闷、学生打瞌睡的现象。
毫无疑问,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曾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杜威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失败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它更注重“在老师指导下”的“再发现”,即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发散思维的结论进行精简和整理,然后选择最佳路径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内涵。[2]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看作是相同的活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模拟科学家为认识自然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来构建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的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探究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技巧,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技巧。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是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最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第二,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无论是培养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都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主动建构才能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第三,知识的重现性。
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演绎和证实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四,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只要学生想到,而且是力所能及的,就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获得一种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三)问题驱动导学教学法
“问题驱动导学”,是指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构建的一个以问题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组织方式。
[4]该教学方式主要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有目的性地去学习,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
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最终使得各层次学生对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5]
(五)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
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不再遵循传统固定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一种开放的,吸收多种教学方法经验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与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它将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虽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遵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庞大,知识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学习难度。
无论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还是现行的案例教学方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目标都是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主体慢慢地由“教师主导,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向“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互动式教学转变。
现代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互动、联动,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是,采用多媒体现代手段,综合运用案例、启发式、探究式、读写议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环节,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对策
1.因材施教,灵活把握。
目前,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管理类和非经济管理类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
微观经济学授课范围比较广,授课对象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教学大纲、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识性和实用性。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夯实理论知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而对于非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2.教考结合,突出特色。
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而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则是衡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教学方式是手段,考核是目的。
因此,教师应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实现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要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纳入考核范围,在课程考核成绩中设置一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王保宇.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探讨.黑河学刊,,(7):102-103.
[2]唐彬.发现式、探究式和研究式三种教学方法在经济理论课中的综合运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43-38.
[3]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1):48-52.
[4]严瑞芳.问题驱动导学模式探析――《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8-9.
[5]唐年.浅谈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在宏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39-41.
[6]张歌.论启发式教学在社会保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商贸工业,2010,(6):219-220.
篇3:高职高专儿科学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高职高专儿科学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成为实用型人才。我校在儿科学课程体系,采用一突出、二优化、三注重的大胆改革:突出儿科学教学特点;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及服务意识的培养,注重儿科专业技能训练和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1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能动性
既往教学只注重理论教学,使学生毕业后难以从事正常医疗工作。医学是一个实践为主的学科,依据其特点,将技能考试紧密结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为改变这一局面,我们调整课程结构,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训操作和临床见习,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统编教材与辅助教材有机结合:首先,编写儿科技能实训指导、儿科操作技能考核大纲及评分标准,其次,学生实习前岗前培训时增加儿科实训项目,为缩短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奠定基础。
2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现用的儿科学教材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大量正常值和计算公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打破原有教材格局,以小儿生长发育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新生儿)开始讲授,启发学生思考,引出下一知识点,如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发现和探索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对各系统疾病的章节,以症状为主线,根据大纲要求将理论课内容按临床常见症状归类,即按症状的主要概念一常见病因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一主要疾病”的框架设计课程内容和结构。突破以往理论课按系统、按疾病逐个讲述的秩序,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临床实际,更符合患者看病主诉症状而不是疾病的临床实际情景。
3改进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1采用“症状为主线,问题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教学时先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可以是一种症状或体征)或提供一份简要病历,这就相当于患者带着健康问题来求诊。然后,让学生按照全科医生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4个基本步骤,即先获取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再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评估,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2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结合:传统观念认为,教学是一个传授和传递知识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教师操纵、控制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将教师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变为主动参与式,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各系统常见疾病章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设置问题和创造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儿科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如胎儿血循环和生后血循环的变化、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脏杂音的响度和性质等,用传统教学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增加了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4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缺乏对临床的感性认识,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增加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不同年龄段儿童人体模型,加大实训操作课改革。采用课堂教学、实训操作练习与临床见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3.5社区卫生为基础的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等地进行义诊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真知,同时对社区儿童健康因素,初步有主动的感性认识,体会到儿童疾病的发生不仅涉及生物因素,还与家长的文化教育水平、生活环境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学生现代医学模式观念的建立将有益于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儿童问题。
篇4:留学生儿科学见习课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留学生儿科学见习课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儿科学作为留学生临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临床课程不同的是:儿科病人有年龄小,体征变化快,患儿以及家长不易合作的特点,加之留学生人数从最初的14人逐年增加到50多人,从而在儿科学见习课中学生人数和患儿数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影响了床边见习效果。根据我们在5年制儿科学见习课的经验11],今年我们尝试了对留学生开展模拟临床病例讨论的见习课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参与性,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受到留学生的欢迎。
现以‘病毒性心肌炎”为例介绍具体的实施过程:
1选择病例和课前准备
选择的病例可以是目前正在住院的病例,也可选择己经出院的病例,但是,必须保证所选择的病例是真实的典型病例,能反映课堂所讲授的理论课内容,并且实验室检查比较齐全。课前准备时,将所选择的病例翻译成英文。本次实习所选择的病例为出院病例,患儿发病时间为10天,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和头晕。查体发现心率48—60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酶谱中CK-MB(磷酸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明显升高。血清学病原学检查:柯萨奇病毒IgM阳性.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增大。
2教师介绍病例和讲解讨论规则
因为是模拟临床病例讨论,必须是模仿真实的临床实际工作的病例讨论过程,即包括病例介绍、讨论和总结。首先,由教师介绍病例,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然后讲解讨论规则。讨论规则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发表意见,每组中选出一名同学详细记录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意见,针对讨论前提出的问题:①患儿的临床特点;②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③还需要做的检查;④治疗建议等,总结出本组的讨论意见。
3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约为6—8人,主要讨论提出的.个问题,时间约为30分钟.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同时又加强了合作,体现了团队精神。
4小组代表陈述和提问
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为代表,上讲台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将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同时,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补充。小组代表陈述完毕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对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不同认识提问。在这个环节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该患儿能否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本案例属重症心肌炎还是轻症心肌炎。
5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评价
教师对所讨论的主要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同学们在讨论中存在的对所学理论知识以及所讨论的病例的认识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解。本例患儿对照理论课讲授的诊断标准,可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但是由于没有心肌、心包液或心内膜病毒病原学确诊依据,故而不能做出病毒性心肌炎的确定诊断。如需确诊,必须做心肌、心包液或心内膜活检,强调了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性。患儿有严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有心脏扩大,应属重症病例。通过讲评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后的调查中,同学们一致认为,模拟临床病例讨论的见习方式能加深对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合作及团队精神。同时,在同学的讨论和陈述过程中,带教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讲评时给予强调和补充。病例讨论式见习课受到留学生的普遍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己由传统教学转向网络教学,我们教研室现己开始将目前的CAI课件制作成网络课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能通过网络学习外科知识,与老师讨论问题,使外科教学的教与学沟通实现信息化、个体化,从而使外科见习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5:儿科学考核方式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儿科学考核方式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医学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学科,临床综合能力是判断临床医学人才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高等医学院校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并已成为衡量和评价医学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
儿科学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对于儿科学考核不仅要经过严谨的理论考核,也必须将临床考核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2]。
1研究背景
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本科专业自从开设并招生以来,学生毕业前一直采用理论加技能考核方式。通过对近5届学生成绩总结和分析,发现本科学生考试倾向于单纯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相对较为薄弱,不能全面反映医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临床实践教学的成果,同时,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简单,毕业班学生因面临考研压力,对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我们从起,从儿科学考核方式研究,对考核现状进行分析,以探求更加符合我院儿科专业特点的考核模式。
2当前儿科考核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2.1临床考核意识淡薄,实践机会不足
学生在进入医学学习中依然采取被动的听课方法,没有很好地掌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缺乏临床实践的主动性。在结业考核期间,学生要迎接多个学科的毕业理论考试,紧张焦虑、心神不宁,部分同学还要复习,准备考研复试等,这些客观因素常常导致学生对临床实践考核的不重视不积极,再加上儿科临床实践中,因病儿年龄小,不会沟通,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痛,对实习医生不配合、甚至拒绝,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缺乏锻炼,走过场的现象也更为严重。
2.2部分教师考核和教学意识淡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医疗任务越来越繁重,医院已引入了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科室工作必定要与经济效益挂钩。一方面导致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重心和积极性必然转向如何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益上;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儿科临床医生,在科室里的工作已经是超负荷,用在指导教学上的时间必定就会减少。因此,原有计划给实习生讲课、组织病例讨论的时间和次数不得不压缩,更遑论顾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了,这样就逐渐淡化了临床教学工作。这样导致在毕业考核中,理论考试成为考核学生的绝对性手段。
3改革儿科考核的措施
3.1强化临床带教意识,提高教师带教积极性
把临床教学考核列入重要日程,明确教学任务,密切配合,选择责任心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组成带教小组,制定临床教学、管理、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针对青年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实践与经验不足的问题,定期集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基本知识、教学方法手段、临床教学技能,并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示范教学,不断提高儿科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并将儿科教师的实习带教成绩纳入儿科医师平时考核内容,促进儿科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临床教学质量。
3.2制定完善實习带教计划,实习考核内容
制定儿科实行时间,儿科实习时间为4~6周,普通儿科和新生儿各2~3周,门诊1周,要求实习生分管一定数量的床位。同时,设立专人带教,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实习生对所管病人从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到各项操作都能够独立完成。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要求学生每天在教师查房前先独立查看病人,在带教查房时对新入院病儿及危重病人向带教老师汇报病史、病情变化及当日的诊疗计划,并在教师查房前完成分管病人的普通或常规医嘱,教师在查房后再对实习学生所写病人病历逐个进行审查并修改,以增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参与性,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有的学生因所管病人疾病构成不全面等原因,缺乏某些操作机会,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机会弥补,以完成实习计划要求。保证了操作规范化。经过实习,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列入毕业考核成绩。
3.3改革毕业综合考核模式
在毕业考核中,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所占比例从以前的30%增加至50%,同时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挑选适合的`病例制定毕业技能考核内容,利用现有的教学模拟设备制做考试标准化病人,严格把关,不但要对学生问诊查体、病历书写、无菌操作等临床基本功的进行考核,同时要增加儿科体检,儿童腰穿、骨穿、胸穿等儿科方面的考核。
总之,考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只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技能基本功,首先重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其次,对考核方法进行探索性的改革,目的是为多层面挖掘学生的潜力,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评价。
诚然,由于硬件设施条件不完善,工作经验不足,学生对临床技能考核的认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因素,该改革方式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形成更加符合儿科专业特点的考核模式,为培养专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姚泰.对新世纪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5.
〔2〕刘义海.论实践临床医学毕业考试模式的管理策略.广州医学院学报,,(3):5.
〔3〕万学红.应用标准化病人改革诊断学问诊查体教学与主祭初探.医学教育,1993,(12):23-25.
篇6:儿科学教学的一些体会论文
关于儿科学教学的一些体会论文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其特殊之处在于诊疗对象为婴幼儿,不能良好表达自己的患病特征和感觉,体格检査不会主动配合,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这就对儿科临床医师的医疗技能、临床经验、医患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髙要求。鉴于这一特点,我科在成立之初就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希望能对儿科临床医师的培养有所帮助,现总结如下。
1注重师资培养,保持教学的连续性
儿科临床教学的好与坏,首先在于儿科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由于临床风险大、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儿科临床医师的流失率比较高,师资队伍不稳定,易造成教学链条的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我科一方面对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医师将教学课时计入工作量,另一方面在科室评先评优中予以优先考虑,这样可以使大家安心教学。不仅如此,我科还建立了持续性的`集体备课制度,在每周定时、定人主讲相关教学内容,所有代课教师参与教案准备、案例筛选、教学内容讨论。这样便于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教学程度,保障教学质量。
2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学直观化
儿科学疾病往往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医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病例及发病机制上有一定难度。我们在教学时除了将传统的教学模具引入临床教学,还将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和网络引入教学,一方面扩大信息的输出量,另一方面使枯燥的医学知识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记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研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帮助医学生学以致用
案例教学法是案例教学起源于100多年前的哈佛医学院,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即运用典型临床病案进行辅助教学的病案教学法强化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这一教学法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围绕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仍然离不开教师这根“拐杖”。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教学,具体实施方法是:在每次教学之前,由带教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大纲形式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大纲査阅资料、搜寻病例、提炼教学难点和重点,等待上课时拿出自己的内容全班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法在我科儿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教学环节中应用后,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了相关理论知识和诊疗手段,取的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在儿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实行导师制,因材施教
导师制是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师生之间建立“导学”关系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儿科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我科在选拔的导师严格要求,第一临床导师必须有良好的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第二临床导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人文知识,第三临床导师扎实的儿科专业机能、丰富的临床经验,第四临床导师要有足够的精力参与教学。选拔出来的临床导师负责带领2—3名实习同学,结合医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遵照教学大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由儿科教研室统一监督执行。经过两年的探索,我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儿科学带教导师制度,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毕业后就业医院反馈来的信息表明,导师制培养出的医学生进入儿科岗位后,临床技能强、诊疗思路清晰,能快速适应住院医师的角色。
5建立完整的教学监督机制,保障教学效果的连续性
我科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由儿科学和相关专业资深教师和临床医师组成,教学督导随机旁听任教教师的课堂教学或临床带教,对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安排作出评价,给出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科在儿科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手段的改进,继续提高教学效果。
篇7: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
关于中职儿科学教学的论文
儿科学是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课,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进行丰富的教学临床实践呢?笔者曾先后承担了农村医学、临床医学等儿科学教学任务,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优化了教学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整了专业教学内容,采取了分组、分层项目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笔者就儿科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情况及课程改革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项目教学法特征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通过对该项目的操作,了解并掌握整个过程及其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将教学过程和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它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人人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实施者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学生完成项目过程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临床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参与对小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合市场需求,成为高素质和实用型中等医学人才。
1.改进教学方法,营造专业气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医学的专业性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对小儿腹泻,由教师找出小儿腹泻病例,让学生自己给出诊断、治疗方案。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既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专业课学习兴趣。
2.注重理论、实验基本功训练
在小儿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各阶段,注重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每个病例必须仔细分析,结合实践与其他疾病做鉴别诊断。
3..确定项目任务,构建项目小组学习
项目任务选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桥梁,在项目教学中,项目的选取是关键,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都要靠项目来贯彻,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设计出优秀、实用的教学项目。选题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班采用小组化,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7—8人,由教师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组合成项目形式,下达项目任务书,组内学生再根据项目任务书,共同讨论、分析、解决。
4.成果展示、学习评价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探索和钻研的过程。通过总结,找到自身在学习上的经验和不足,同时还可以总结出多种完成项目的方法。成果展示、学习评价的形式是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采用这一办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的角色也有了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名答疑解惑者和点拨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体会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项目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展现出富有成效的一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交流方式、学习效果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1.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专业要求,建设专业实训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教学模型,走进医院,接近病人,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实训室和医院去,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能理解和把握儿科学的知识和诊疗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能从疾病诊治过程中体验问诊、体格检査、诊断治疗的程序。同时,通过项目研究,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精神。
总之,应用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8:儿科学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儿科学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医学教育的方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我们对儿科学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1.1引入课堂设计概念,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前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谨安排。为此,在备课时,引入课堂设计概念,即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对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时间安排、媒体运用、引导启发学生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方式等精心设计,以明确授课内容,使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其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往“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的应用,使教学手段得到极大拓展,使课堂教学向着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领域延伸,使以往的教学难点变得容易理解。如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血液动力学改变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心脏的.发育、畸形改变、血液动力学改变、杂音的形成机理等,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通过幻灯片、录像可以再现患儿的实际情况,解决因患儿病情变化快,学生难以观察到典型症状及体征的难题。
1.3强调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以往理论课的讲授以教师为中心,每种疾病均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不够。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理论课讲授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首先给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由教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讲到辅助检查时,提问学生哪些手段可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学的诊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再根据实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查手段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及选择适用检查手段的方法,将知识纵横贯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1.4加强英语教学,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
当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内外医学信息及交流日益增多,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向学生介绍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及常用语,并适当安排一定课时的英语教学。如在查体与病例书写时,由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学生用英语问诊,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2注重实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将理论课所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判断的能力。它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保证,是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在儿科学实践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2.1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以病例讨论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见习过程中,侧重常见病、多发病的实习,如小儿肺炎、腹泻等。由教师选择病例,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病例特点,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由每组代表进行分析、总结,再由教师对其发言作出评述,着重论述具体病例的临床思维和推理过程,并通过启发式提问,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适当安排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开阔思路。
2.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
在儿科学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可先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通过与儿童实际接触,对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实际测量及评价,加强学生对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通过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的特点、母乳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规律等,完成由儿科基础学习向临床实习的过渡。为培养学生收集病史、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的能力,安排模拟训练,由带教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对学生进行问诊训练。体格检查前,通过看录像、带教教师示教等,训练学生掌握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查体的技巧。之后通过实际病例,完成从问诊、查体到病例书写的全过程,并经带教教师的审阅,评选优秀病历,供学生交流、学习。小儿液体疗法中制订腹泻患儿的补液计划,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儿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就一病例进行讨论、确定诊断、制订相应的补液计划;各组派出代表讲解诊断依据及补液计划,教师进行总结及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及作出医疗决策的能力。
总之,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儿科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教师的职责。在儿科学教学中,通过引进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篇9: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论文
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论文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而授课时数有限,并且内容繁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扎实掌握儿科知识并在临床中学以致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儿科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教学多以“一言谈”“满堂灌”“平铺直叙”的课堂讲授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只有在求知欲很强的情况下,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⑴。笔者在教学当中,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时如果按平时直接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的顺序讲授,学生会觉得枯躁无味,千篇 一律,没有兴趣听课,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痄腮为例,首先询问学生是否患过痄腮?接着问当时患痄腮有什么表现?当时患病时医生告诫你们什么了?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讲解痄腮,让同学们带着好奇和疑问去学习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同时讲课过程中用典型、具体的临床事例讲解小儿出现的各种表现、特点等,加深学生对儿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突出儿科特色
儿科总论、各论中某些知识,与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有相同之处,因为已经学过,在此可适当地缩短授课时间,代之以回顾和提问的形式,以启发为主。将讲授的重点放在介绍儿童疾病的自身特点上来,突出儿科特色。以小儿感冒为例,可将授课重点放在小儿感冒不同于成人之处,小儿患感冒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表现,提示在临床治疗小儿感冒时,应注意在解表的基础上佐以化痰、消导、镇惊,才能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
3中西医内容有机结合
为了使学生在今后能更快地适应临床,满足社会需求,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介绍一些必要的西医内容,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是非常必要的。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及时采用西医抢救可降低死亡率;某些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确切疗效,所以教学中应结合病种适当介绍西医学知识,中西医结合方面比较成熟的成果要重点介绍推广。如讲授小儿肺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应该注意讲解一些西医知识。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的疾病,笔者认为讲解时应当按各自的理论体系分别阐述,在治疗上相互取长补短。以小儿临床常见病泄泻为例,在临床中一般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应采取抗感染和补液疗法’能及时治疗并改善脱水状况;而对慢性腹泻,属胃肠功能紊乱、菌群失调及饮食所伤等因素引起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4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现在医学院校多将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声、色”融于一体的直观教学效果,会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如讲授“泄泻”时,给学生观看教材《小儿泄泻的中医治疗》中不同证型的大便性状,学生会对小儿泄泻各种证型的认识更加深刻,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形象地表现临床素材,但在抽象内容(如病因病机)的讲解上可能不够透彻或强调不够,而且多媒体教学相对来说速度较快,内容较多,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没有时间思考,在接受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若利用不好多媒体课件,往往会存在学生感觉这节课学了很多东西,但记忆理解却不够深刻的现象。板书教学速度相对较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接受知识、思考问题,尽量在课堂中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使得教学效果较好,但不足之处是它不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形式表达,症状、体征不能用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应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在应用中,重点部分如病因病机要采用板书,症状、体征能用图片表示的可用多媒体来播放,达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注意文字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看书的效果;同时也不能过于繁杂,导致“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使人眼花缭乱,让形式冲淡了内容。只有灵活使用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5比较归纳总结法
《中医儿科学》的内容庞杂,相似病证较多,再加上小儿自身特有的特点,让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若能把相似、易于混淆的内容与疾病的进行比较讲解,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则易于区分,避免混乱,利于记忆。如(1)内科与儿科共有的疾病,进行对比讲述,重点突出儿科特点。(2)不同疾病之间(如传染性疾病中五种发疹性疾病之间)、同一疾病不同证型之间〔如泄泻的五个分型之间〉、同一治法不同选方之间,通过比较鉴别、归纳总结,也可以做一些表格,这样学生对疾病的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
篇10:儿科学双语教学课创建论文
儿科学双语教学精品课创建论文
双语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及实践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反复锻炼,真正使英语活学活用起来。为提升学校层次、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医学生知识层次,促进全国医疗行业发展,在高等医药院校中推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著名医学家、教育家裘法祖先生曾说过:“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就多拥有了一把打开医学科学大门的钥匙”。医学双语教学就是要把英语转变为打开国外先进医学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双语的应用,使我国医疗行业拥有赶超世界先进的能力。所以,在作为后期临床“内外妇儿”四大课程之一的《儿科学》中推广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我院儿科临床学院近些年来遵循国家教育部的精神,依据苏州大学建设精品课程要求,将《儿科学》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工程来抓。具体实施时将整个《儿科学》双语课程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论课教学及实践课教学,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质疑、双方讨论的良性循环,并且加强讨论和实践时应用双语的比重,做到双语并行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课程规划,重视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国际接轨,强化教学内容及双语教材的积累,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扎实推进《儿科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
双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及内容
1、理论课讲授。双语教学在我国是要求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活动。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双语教学模式。
(1)部分式双语教学:部分学科使用外语教学,而其他学科仍保持母语教学或者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用外语教学。
(2)完全式双语教学:仅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
(3)渐进式双语教学:由开始时部分或完全使用母语教学,逐步转变为全部课程仅使用外语进行教学。目前我国的语言环境还是以中文为主,并不像新加坡或香港那样双语并重,而且我国的双语教学处于起始阶段,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当前及相当长的时间中仍必须采用汉语为主,英语渗透为辅的部分式双语教学及渐进式双语教学。医学知识多数较为复杂,在纯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学生都难以理解,另外,医学英语词汇大都生僻,专业性强,如果单纯使用英文讲解学生则如听天书,基于我院所教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亦采用这种部分式及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中反应良好。
总结起来,我们使用的理论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重点内容全英文讲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现场反应,花20~30分钟时间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全部使用英语进行讲授。讲课过程中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速保持四级语速或更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领会和理解。例如在讲授“Neonatology”时,将总论部分内容用全英文讲解,让学生对基础内容,如“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等重要名词有较深的理解。
(2)复杂内容中英文混讲。对于某些较复杂的课程内容采用中英文混讲的方式:将重要的医学英语单词、短句或长句穿插于中文讲述的过程中,增加大家对其的理解。
(3)常用内容中英文互动。对于经常要使用到的一些内容,我们要求师生采用对话的形式,穿插英文进行对话,让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回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采用单词、短句、长句或段落进行回答和讨论,如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一章节时,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回答中穿插“Jaundice、Hyperbiliru-binemia、Phototherapy”等简单的专业英语词汇即可,而对于英语口语水平较好的同学可让他们使用长句描述症状、治疗方法,甚至是胆红素代谢途径等复杂的过程,促使大家将英语学以致用。
(4)教学课件全英文化。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被普遍采用,我们的双语教学中也充分意识到了多媒体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双语理论教学中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评比促使老师加强这方面的.准备。在我们的双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全英文化率达到了100%,这样板书内容显得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内容与国外原版教材接轨,而在课堂讲解时则用单词或短句,遇到重点或难点的地方配合中文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理解重点、难点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水平,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2、实践课教学。单纯的理论教学在实际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足,特别是在医学这样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中更是如此。考虑到实践环节的时间较多,空间和组织形式相对自由,并且实践课时师生距离更短,更利于交流互动,所以我们在临床实践环节中灵活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双语互动内容。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理论课内容进行拾遗补缺,在实践中加深课程的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课前专业词汇准备。我们会提前公布实践环节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查阅课程有关的重要英语单词和文献资料,预习我们会在上见习课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掌握在病患交谈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句子,为现实交流做好充足的准备。
(2)课时采用真实病人及模拟病人交替。现实中,真实病人能进行英语交流的不多,尤其是儿童医院,本身患儿年龄较小,甚至大多是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龄前儿童,双语教学必然不能是在学生和患者之间进行。所以面对真实患者时,我们要求学生根据病人的主诉和体征当场使用英语进行描述。另外,我们在带教过程中,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模拟病人或者教师自行扮演标准化病人,通过两者之间的英语对话,将上课所学贯穿到实际应用中去。
(3)课后进行书面英语练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双语儿科教学不能仅仅锻炼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写作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SCI论文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文章,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英语写作。所以在我们的双语课程中,也安排了这样的实践环节。在课后让同学用英文对实践课中的疾病进行总结,并将临床病例翻译成英文。这样提高学生接触医学英语写作的频率,为将来医学文章的写作奠定基础。我们在实践环节中全面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等医学英语的学习,所以学生医学英语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交谈中公共英语的表达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很适合他们的需要。
双语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双语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师资队伍是否强大,因为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尤其是口语及听力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现实中,往往因为医学专业性强,知识量大,临床带教的老师本身还有着较繁重的临床工作要做,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英语备课上,尤其是临床医师英语口语能力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具备直接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和教学的能力,大部分时间还是以中文交流及教学为主。教学师资不足是全国教学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定期请外教至我院进行专业英语培训。通过近几年的培训,我院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进步巨大。
(2)尽可能争取机会让医师出国进修,尤其是对带教医师出国进行各项政策上的倾斜,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到国外接受纯正英语的训练。
(3)全面实行英语交班制。每天早交班全部用英语进行,给每位医生创造复习医学词汇和练习口语的机会。
(4)在院内网中开辟医学英语学习专栏,定期挂出医学英语学习资料,以便临床带教医师学习和交流。
2、双语授课教材缺乏。现阶段国内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是通过将原来的中文课件翻译成英语后给学生授课。首先,这其中的翻译的准确性要打一个折扣,退而求其次,学生学到的可能也只是“Chi-neseEnglish”,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医学英语。“好马要配好鞍”,双语教学中同样需要这样的好鞍,一本合适的原版英文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同样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院通过购买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及教学视频资料,并通过互联网联通医学院电子资源,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医学英语学习的资源,以便教学之用,运行的总体效果良好。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学生对教材评价良好,认为通过我院选用的教材,接触到了地道的英文,逐渐掌握了医学英文的表达方式和语法习惯。
医学双语教学展望
与时俱进对于教育而言意义重大,双语教学的实施更是如此。为适应21世纪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需要,高等院校医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不但要求我们要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积累最新的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和国际接轨。故创建双语精品课程,实现课程设置的国际接轨至关重要。我院《儿科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抓的系统性工程,从院领导到各教研室主任乃至教学一线的医师,都充分重视其建设及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大家都能从战略高度和整体角度出发,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把双语深入到整个教学活动和课程体系中去,从整体上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同时我院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不搞跨越,不喊口号。
通过目标管理,克服双语教学人才、双语教学教材上面临的双重考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进入双语教学的情镜中。下一步,我们要以国家建设双语精品课程工程为契机,促进我院《儿科学》双语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儿科学》双语教学的质量,为未来我国医师和国际的接轨奠定良好基础。
篇11:室内设计课程创意思维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
关于室内设计课程创意思维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室内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新一代设计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是设计活动的本质特征,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以怎样的方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科技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成为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而又逐渐趋向大众化的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快捷而多样,使得他们对学校专业教学知识的依赖性不断减少,同时传统课堂作为提供交流场所的功能也逐渐淡化;另外,面对国内市场的特点,多数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所掌握的是将客户的想法快速转化为图纸的能力,而并非推陈出新。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了在校学习的学生,使一些学生不重视设计的原创价值。因此,在信息泛滥和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发挥,反而呈现萎缩状况。
当前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包括五方面内容,即专题讲座、课题调研、概念方案、设计深化、成果讲评。笔者将就整个教学课程的实际过程中不同阶段教师的指导内容和产生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的调整总结如下。
一、专题讲座阶段
指导内容:学生在未进行具体设计之前,需要理论构架性较强的知识概念的铺垫。教师应精心准备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包括理论原理方法、设计技巧、实例分析等。
其中问题:由于理论课课时较短,教师往往无法对原理方法和设计技巧给予系统讲解,有的只进行概述或个别的案例介绍,而设计原理往往无法借助几幅图片和有限的案例就能表述清晰全面。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消化少,可以从之后的修改草图中看出。
策略调整:讲座应不断贯穿在设计课程深入的各个阶段之中,进行有针对性而非泛泛的概述,通过阶段式增加理论知识的深度,使学生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维交替进行,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并提高运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以利于建构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二、课题调研阶段
指导内容:教师根据课题要求提出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收集和考察。
其中问题:学生的课题报告条理化不明确,往往是各种资料的堆积,或者并非根据现场调研的体验,只是通过书籍或网络已有的资料整理而成,忽略了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策略调整: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设计项目安排具体而详细的调查要求,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调查内容,并通过亲身到市场中进行实际调研,提高市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给予思维方式的引导,比如,对调查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概括,抽取有效内容进行提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清晰概念;学会与同行切磋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等,以便快速进入设计状态。
三、概念方案阶段
指导内容:学生做设计,首先拿出设计方案的构思,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修改设计方案。
其中问题:在此阶段学生往往是片段的灵感或者零碎的想法,有时会用书上的图片来说明自己的设计构思。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学生有许多想法但不知该如何取舍;有的学生想法独特却难以表现;更多的学生则在这个阶段头脑空白,没有任何想法,很难将教师在理论课上所讲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设计行为。而教师直接在图纸上提供修改方案,很容易割断学生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思考,造成学生的不解和茫然。
策略调整:以修改指导为主要方法的教学行为,始终处于思维向度的单边,并不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开始的阶段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对设计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必要的启发式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交流应当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当鼓励设计思路的多样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创造一个相互交换思想、激发灵感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将课余时间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带到课堂中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设计思路,促使学生主动获得创意构思的源泉。
四、设计深化阶段
指导重心:在基本确立了概念方案之后,修改学生的设计草图,指导学生将设计概念、平面布局、立面及效果图表现、设计细部、材料使用等逐步完善、深化,直到最终完成。
其中问题:设计深化的草图指导过程是设计课程中花费时间最长、形式单一而又相对枯燥的教学阶段。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困难,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课题兴趣的减弱而变得没有耐性,或者始终停留在某个阶段不能深入;有的对自己的设计思路产生怀疑,不断地改变方案,造成时间的浪费;有的学生在思路还不明确的情况下急于做表现图,等等。并且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使设计的进度出现很大差距,很难进行统一的指导。
策略调整:还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不可能迅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必须把设计任务分解为若干层次,有步骤地解决,必须使学生明白每一步思考的重点是什么。设计创作过程往往是比较个人化的,此时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到共性与个性,并应及时介入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完善设计理念,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一旦产生系统的理念之后,后续的深入细节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将设计过程的构思及改动过程展示出来,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将设计继续深入下去。
五、成果讲评阶段
指导内容: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并给出成绩。
其中问题:由于设计作业评价标准和尺度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大多以最后的出图效果作为依据,忽视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路积累过程。设计课程的后期学生因赶作业急于交图,往往平日很用心做出的图却在最后出图阶段匆匆结束,使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策略调整:突破以前单一效果图的表达方式,以文本形式展现作业的全过程。教师应在课堂中组织模拟方案汇报场景,锻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设计层面的语言,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设计概念和设计手段。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排版、成果展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评定成绩应当适当参考平时的阶段草图成绩。
结语
创造力的培养是所有设计学科的共同特征,因此创意思维教学是室内设计教学的核心内容。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室内设计教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各种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贾倍思.从“学”到“教”.建筑师,第119期.
[2]潘琳.室内设计教育新概念.室内设计与装修,第2期.
篇12:电子商务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研究论文
电子商务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研究论文
1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实验课不仅重点强调实践性,而且需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水平,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操作技术和商务技能.所以在做课程设置时既要设置理论基础课,又要设置实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近几年,在素质教学的倡导下,各个高校也纷纷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1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不够重视实验性实践教学形式,学校对实验室投入力度也明显不够,教学设备比较旧,没有对相关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与更新.另外,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也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验案例的教学关注比较少,致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降低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实验环节不真实
目前,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仍然比较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实验重视度不够,比如网络合同签订、网店的建立、网上购物技巧等这些内容一般只是老师在计算机上演示一遍,讲述一下流程和步骤,然后让几个学生做一下实际操作,但是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实际操作.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实验的真实度不高,比如,如果在网络上实现真实的买卖、支付、交流等过程,必须让学生由网上支付的银行卡,需要有资金才能进行实际操作.而在教学中这些环节只能进行演示,实验环节的真实度不高,所以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实验模拟软件不灵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都购置了电子商务模拟软件,以此建立较完善的模拟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熟练度,从而提高电子商务实践水平.但是市场上的模拟软件设计一般过于机械化,流程操作都有固定好的步骤,方法单一、内容简单,这样的实验课并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这些操作流程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相差较大,比如在上购物时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流程性操作,在讲解戴尔直销的时候,学生无法真实的感受整个流程.所以仅仅依靠这些模拟软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4实验教学与电子商务实际应用和企业人才需求脱离
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迅速,而课程实验教学比较滞后,教师在教学时只能借助于相关网站进行实验知识的搜集与训练,才能够使学生对现代电子商务的知识有简单的理解.比如微信营销、位置服务等、社交网络等在教学和实验环节均不能够体现出来导致试验教学内容与电子商务实际应用脱轨.另外,目前社会上电子商务除了专业电子商务企业以外(淘宝、京东)还有一种传统电子商务部门.从两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来看,前者人才需求较广泛,比如网络营销人员、网站制作人、网络规划师等等,这类企业一般需要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而第二类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需要的是具备有一定网络管理能力和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的通才,而学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时,并没有把这类人才区别培养,界限模糊,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符.
2改革和创新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措施
对于实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积极改进,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实验的操作性和技能型,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全面应用型人才.
2.1提高模拟实验平台的真实性
模拟教学实验方法是电子商务类课程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需要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软件的选择比较重要,可以选择一些流程清晰的模拟实验软件,利用软件上模拟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软件平台环境与实验系统中其他用户进行比较正规的商务交流.利用实验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交易流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切身体会电子商务对不同企业、消费者所包含的不同内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2积极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战演练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要积极企业资源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长期的学生实验基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战演练.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电子商务环节中各个角色(经销商、分公司、物流公司等),进行交互式操作,与其他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B2B交易流程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企业网站完成注册,成为企业会员.比如注册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进行商铺的装修、公司介绍、商品发布、订单管理等环节的操作,使学生以企业的身份登录完成交易,从而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
2.3实验教学教材建设
构建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综合应用或技术应用项目强化职业素质训导,突出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编写电子商务实验教材,在编写教材时应当与电子商务的理论教学配套,其中实验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的规律.同时,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考虑目前的实验条件,在完成电子商务必要实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电子商务的资金投入.
2.4创建开放式的实验环境
开放式实验环境的创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从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践为目标,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和模拟实验软件等技术要素,从而创建一个以因特尔网为核心的网络资源环境.实验课程以综合性实验为主,积极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这种实验环境能够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综合开放,实验方法和内容均是开放的,依托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料资源,面向经管类学生创建实验基地,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感受电子商务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5利用实验考核,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考核时,对教学的内容、学生相关信息、电子商务课程内容、考试、实验等进行系统化的设置,与学生进行交互管理,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软件中的教学管理模块中考试与操作过程跟踪评分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选择本课程中难度适中的课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考核与检测.这样不仅完成了理论教学,而且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结语
在电子商务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关键.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不能一味的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总之,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操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商务教学与电子商务实际发展同步,奠定电子商务的整个教学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便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水平高的电子商务人才。
篇13: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介绍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影响因素,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区别,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主要区别;工程量清单及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熟悉总则、术语、工程量清单编制及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条款内容。重点掌握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内容。
以建筑工程附录为主线,详细解释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的五要件,通过小案例计算来熟练掌握清单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能够编制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清单。(1)要求熟练掌握土(石)方工程清单项目及其计算规则,砌筑工程清单项目及其计算规则,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清单项目及其计算规则,屋面及防水工程清单项目及其计算规则,防腐、隔热、保温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2)熟悉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厂库房大门、特种门、木结构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金属结构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重点是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计算规,难点是熟练计算清单项目的工程量,以及进行项目特征的描述。以装饰装修工程附录为主线,详细解释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的五要件,通过小案例计算来熟练掌握清单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能够编制装饰装修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要求熟练掌握楼地面工程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墙、柱面工程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天棚工程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门窗工程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熟悉油漆、涂料、裱糊工程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了解其他工程工程清单项目并掌握计算规则。为了突出重点,在清单规则的讲解过程中将清单计价规则与定额计价规则进行对比讲解,并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穿插典型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在具体操作中体会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差异,为学生考取全国造价员执业资格认证奠定良好的基础。
熟悉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依据,计价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综合单价的编制,掌握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综合单价计算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措施项目费及其他项目费的计算方法。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各种类型的计价例题,对综合单价的编制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较法。在学习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方法,这时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再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分清两种计价方法。如在土石方工程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是什么时候应该留工作面,什么时候不留工作面,清单量和定额量到底是如何计算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比计算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逆向思维法。本课程的内容分了三大部分,而每一部分都紧密联系,如果前面的内容掌握不熟练,后一部分的知识就会衔接不上,所以在每一部分内容讲完之后,都回顾总结这些阶段性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学后续内容,忘记前段内容。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问法、课堂练习题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都是教师考学生。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内容,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让学生考老师,让学生根据每一章所学内容以及自身掌握情况,自行编制习题,习题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习题题目来源要求涉及本章重点、难点、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出题的过程中复习、回顾、总结了本章内容。学生编制的习题由教师收集,在学期末复习时再返回给学生做考试复习资料。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老师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学生通过老师的授课,自己能够根据现行的预算定额、清单计价规范、相关手册资料和案例图纸,计算清单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组综合单价。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克服因示教而占去大量时间的缺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整体思维、逻辑思维、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一对一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实现,因而可以通过分组教学来解决这一矛盾。小组人数以5~8人为宜,小组成员中推选一名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遇到问题时,先由小组展开讨论,若问题解决,学生会有成就感;若问题无法解决,由小组长反馈给老师,老师再进行辅导。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案例教学法。借助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案例,有选择性地引入课堂,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造价管理活动之中,组织学生对造价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结合,通过学习间接经验,培养提高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所选案例均来自实际工作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针对课程关键知识点联系实际工程项目,就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计量、综合计价的计算、工程投标报价等能力的面,设计相关训练任务,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实践应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互式教学法。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80%以上的学生拥有手机,40%以上的学生拥有电脑,而在大学校园里,专业课老师又不可能随时为学生解决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创造良好的校园局域网络环境,建立翔实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余随时上网进行自学并提出疑问,教师可随时在网上进行答疑,实现师生交互式教学与学习。
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本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技能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清单工程量,组综合单价,最终学会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编制投标报价。教学中结合地区定额和有关文件,选择满足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唐代韩愈曾在《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课程定位、课程性质、教学要求,通过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充分展现教学才华。
篇14:七年制儿科学见习带教的体会论文
七年制儿科学见习带教的体会论文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硕士学位的高级医学人才,其特点是“学、硕连读”、“七年一贯制”,因此七年制的培养模式既不同于五年制本科生,也不同于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二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与其他临床学科比又有其特点。如何在儿科临床见习阶段加强七年制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摆在儿科医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教研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障教学质量
1实施脱产教师负责制
儿科教学一直实施脱产教师负责制,每年选出3—4位具有多年临床经验、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儿科医师脱产进行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名脱产的教师,必须热爱教学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具有扎实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技能;具有儿科教学经验;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兼备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开始接触病人的阶段,也是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关键时期,带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医学生涯有重大影响。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1病案教学法
它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见习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医学知识,精心选择有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病例,通过讨论病例,分析病例的特点,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的见解并进行评论,从而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应用这种方法,能提高见习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启发式教学法
在见习中,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以组为单位进行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教师在旁指导和启发,逐步强化儿科学知识。如在上结脑和化脑的见习课时,教师给每组选好了病人并在床旁带领学生了解惊厥、前囟隆起及张力增高等相应症状体征。启发学生惊厥可见于哪些疾病?学生在问病史时是否注意问及发热这一症状?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高热惊厥和无热惊厥分别要考虑哪些疾病?为什么小婴儿的头痛和呕吐症状没有年长儿或成人明显?为什么结脑的患儿容易出现面神经受累,而化脑的患儿出现面神经受累较少见?无形中就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儿科学的特点与临床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就注意诊断及鉴别诊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3问题式教学法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由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医学院推行的一种教学法。其实施步骤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总结。问题式教学法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儿科学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控制小组人数’还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适应,提出的问题或见解很肤浅、幼稚,这时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并对其掌握的现有知识有所了解,并且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2.4多媒体教学法
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低,或者由于患儿年龄小或病情重,加之患儿家属的法律意识的强化,不配合教学工作,有些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在见习时不一定能见到,这时多媒体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带教教师可以收集相关体征的图片资料制作电子教学课件,如脑积水时典型的“落日征”和佝偻病的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0”型腿、“X”型腿等可以展示在学生面前。但带教教师需避免变为简单的电脑操作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2.5以病床为中心的临床观察与思考
由于儿科学学时的压缩,而儿科学的内容又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更多的儿科疾病呢?我们采用以病床为中心的临床观察与思考的教学方法,以2—3人为一组,把病房的床位分给各个组,每组的床位是固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每1—2天进入病房了解所管床位患儿的病史、病情变化及进行体格检查,以摘要的方式记录所观察的和自己的思考,追踪病例至出院,学生分管床位直至教学结束。学生如果在观察中遇到疑问,则及时向病房的医师或带教教师请教,而带教教师应该定时检查学生的记录并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并据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见到更多的病种,还可以早期进入临床多接触病人和参加一些医疗活动。学生问卷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认为以病床为中心的临床观察与思考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希望继续开展。
3加强医患的沟通,正确处理与家属和患儿的关系
随着我国向法制化社会的迈进,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得到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患儿的父母或祖父母过分关心和爱护孩子,不愿意配合教学,加之小儿不能自己主诉和不能准确诉说有何不适,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儿有“白大褂恐惧症”,因此使得儿科见习的质量和内容大打折扣。这时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点头、手势、微笑”等“支持传播”动作来与患者沟通,平时多到病床关心小儿,态度要和蔼可亲,不要表情严肃;还可通过抚摸、送给小孩子小玩具等方式以减轻小儿对白大褂的恐惧,建立“朋友”关系;体查时动作轻柔,冬天要注意暖手和听诊器,盖好被子。通过与家属谈话、倾听以了解患儿的病史,取得患儿和家属的信任。在见习时如果有家长咨询有关问题时要认真、耐心、准确回答,不知道时千万不要因为怕丢面子而乱回答,而应该及时请教教师或查阅相关资料后再予回答。见习结束后要向患儿及家属表示感谢,并祝他们早日康复出院。学生与患儿和家属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4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模式,带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并将其渗透到儿科学的教学中。①有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正在进行科研活动,这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进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活动。②开展科研兴趣小组活动。见习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某些疾病研究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肾病这一章节时,可以介绍目前有关难治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检索相关文献,积极参加每周的肾脏病理阅片会并鼓励其发言。③参加其他研究生的开题报告。④开展读书报告会,形式多样,内容以儿科学内容为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儿科学的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改革论文2022-08-29
改进日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2023-10-28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2023-05-30
医学检验的优秀毕业论文2023-07-30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2023-07-09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论文2024-05-07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2023-05-26
教学中的知识管理浅析的论文2022-11-06
旅游管理专业在CBE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论文2023-09-25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