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章欣赏

时间:2023-04-14 08:11: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散文三章欣赏(共9篇)由网友“齐司礼貌待人”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散文三章欣赏,欢迎阅读!

散文三章欣赏

篇1:散文三章欣赏

散文三章欣赏

《关于朋友》

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列飞奔的列车,我的信念是那两条闪光的路轨,你就是那路轨下面无数个结实的枕木,没有你我的生命必定无法长存,我的信念就无法向前延伸。

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座桥梁,你就是我遇到沟壑时,那厚重的桥墩,没有你的重托,我的腰身必定不再刚直。

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座辉煌的殿宇,你就是我圣堂内温馨不灭的长明灯,没有你的照耀,我再华丽也没有人肯来居住,我也就只能是没有生机的废墟。

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只鸟儿,你就是我鼓动的双翅,没有你,我注定永远不能飞翔。

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株美丽的鲜花,你就是滋养我的必须的土壤和水分,没有你,我怎么能够生长?

《关于遗忘》

如果不说出来就意味着遗忘,那么我们身体里的心是用来做什么的?难道上帝制造的每一颗心脏,不都是情感故事的最好的保险箱?如果不说出来就意味着遗忘,那么无语凝噎的泪是为什么流出来的?难道神祗赋予我们的每一道晶莹的泪之光,岂不都是在抒发对过去的眷恋和怀想?

《那我还是不说了》

一直跟着你的背影儿,渐渐的'忘记了你的容颜,也便在那忘记里,把你给丢了。当你回头时,和我面对面了,还是觉得有些熟悉,记忆也渐渐恢复。是不是能因此,找回丢了的你呢?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分离,每当孤寂无助时,你都能从时光深处,快步地走回到我的身边。跟我一起回味那些怎么咀嚼都有滋味的往事,我就像干渴得打蔫了植物,你仿佛温润的水,给我浇灌上了,我又飞快地焕发了生机,让我觉得活着还真不是了然无趣。

都说靠往事喂养的寂寞,会浮肿的。可每次想起来的你,都能摆脱岁月的涂抹,依然是原来光鲜无比的样子。

有些话像糖,说出来,嘴里就没有甜了。那,我还是不说了。

篇2:雪花三章散文

雪花三章散文

(一)雪,给的惊喜

在都市人的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的时候,农村,依然如火如荼着热闹的气氛。藉由过年回家,亲人团聚,尽情张扬着,为一年来的辛苦与压抑,找一个释放的出口。

适逢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一大早天空就飘起了细细的雨丝。按照预约,要在中午招待一桌客人,忙忙碌碌大半天,等到送走客人,收拾完餐具,竟然已是黄昏。

捋直酸痛的腰身,卸下疲惫,出门透口气的时节,突然就拥抱了惊喜——不知何时,空中的雨丝,已变做了一场春雪。好一场纷纷扬扬的雪,翩翩如蝶舞,大朵大朵的花瓣,分明是浪漫樱花儿纷落了梦河……

而这场春雪,该是多少人仰首期待的呀!在这个缺少雨水的冬天,农人们饥渴的心已然等得疲惫,等得麻木。庄稼急需一场雨水,而我呢,在随波逐流的日子里,为着成为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女人,稀里糊涂地忙碌着。顾不得享受一下拈花微笑的清雅,日渐少了对浪漫的渴望,就算突然到来的春天,似乎也少了冲动。

然而此刻,我却有些动心了,这是别样的景致,她改变了世界的模样,也改变了我的心。我明确地感到,我浪漫的心,复苏了,这是雪,给的惊喜……

(二)雪,走过窗前

油菜花,在陕南,是极其普通的花,因为人们追求的只是它的果实——籽粒是否饱满,为的是用来满足贫瘠的物质需要。没有谁会在意,这片金黄曾经怎样努力地追求着不甘平庸的追求,曾经怎样辛劳地全心全意地奉献着自己。要如何地灿烂,灿烂给谁看?默默地,守着平凡的梦,只求一个简单的圆满。

而你,大江南北尽收眼底,才识广博的你,却单单懂得她的美。你说,她美得质朴,美得独立,虽然简朴,却不媚俗;虽然平凡,却能坚持走自己的小径。花开有人赏,花落有人怜,这一季,终于没有白费,于是,她愿意更加灿烂,为了一双读懂的眼,她愿意,为了一颗如雪的心,她愿意,无数次疲惫时的坚持,她愿意,无数次越过世俗的握手,她愿意,不经意时,在心里的相见与惊喜,她愿意,只要和你有关的晴和雨,她都愿意……

一株油菜花儿,兀自地金黄着。雪在北,油菜花儿在南。雪,住在冬天,那一片深厚里,资质里独特的蕴含,带着禅意的明与净。油菜花儿,是有着自知之明的下里巴人,守着普普通通的春天,简简单单的夙愿。而当一片雪落在油菜花的窗台,谁能知晓,一切都变了模样?

(三)写一封雪花的信笺

漫天飞雪,复活了心底浪漫的情愫。曾想,今生,会不会有一个人愿意陪我赏雪,在雪地里看着我的眼睛,说出那句我从不曾说出口的三个字,会不会有人为我买一束火红的玫瑰,在红与白的辉映中,让我尝一尝爱情的浪漫与甜蜜?答案是否定的,这只是梦中的一个镜头而已,而随着年龄的老去,这样的浪漫,就连偶尔想想都是轻浮的!

值得庆幸的是,指尖上的月亮,给了我明媚的希望。在阴霾的`日子,我可以写一封雨水的信笺,让浪漫在文字里复活,照亮我的偶尔的萧瑟。同样的,在某个突然冷下来的早晨,或者飞雪降临的黄昏,也可以写一封雪花的信笺,让琴弦上流泻一曲轻快的歌谣,遥想彼岸,会有一个人听见,高山流水遇知音,如此,便是任何华美的风景都无可比拟……

此生,庆幸文字作陪,还有雪的情怀梦想,心灵之门,就算很少开启,心的园地,却也不曾荒芜。就像一场雪来来去去,好像是刹那之间的事,唯一的痕迹,也将在不久之后消融在夜色里。但是,我们知道,它毕竟来过,来过我们的生命里。就像某些爱好,甚至痴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些美丽的印记,对于生命的体会,自是别样一番旖旎。

篇3:童年三章散文

童年三章散文

千脚泥

清明已过,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田野一片葱笼,青青的麦苗长得很高了,而那大块的油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引得蜂飞蝶舞,争先恐后地与花儿亲近。和风轻柔地吹着,带来醉人的芬芳,偶尔有满载而归的蜜蜂从耳旁掠过,你甚至能够感受到绒毛抚过脸庞的细痒。

这是五十年前的一个周六的上午,在通往果城郊区某生产队的小路上,行走着一队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一面鲜艳的少年先锋队大队旗在前面引路,紧跟在后还有中队旗,接下来就是被拉得很长的队伍,三角形的小队旗也夹在中间。无数的箩筐挂在小巧的扁担上,或一人独挑,或两人而抬,伴随着那首熟悉的《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支队伍就在乡间的小路上向前移动着。

大概是离农村很近的缘故,那个时节,学校里每年都要搞好几次支农的活动,除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外,给农村送“千脚泥”就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行动。那时,我刚上小学四年级,已经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活动了。

千脚泥是一种附在住房地面上突起的硬泥团,那是长年累月由外面带进的泥土累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经过人脚无数次踩踏,就成了很好的肥料,特别适合于做基肥。

那时,南方小城的生活是艰苦的,就是城里居民所住房屋的地面铺设的都不是水泥,而是一种称为“三合土”的东西。这是用石灰、炭渣、黄泥按一定的比例调匀铺设的。三合土的制作工艺复杂,先是要把那些和匀的灰铺上抹平,等它基本上干了,就要用鹅卵石在上面反复地进行打磨,这个时候,三合土就显出光亮来了。打磨不到位的三合土用指甲都能刮出坑来。我家所在的商贸宿舍地面就是打的三合土,或许是由于年头已久,那些三合土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硬度,和郊区农村那些只是将泥土夯实而没有硬化的屋面差别并不大。这种屋面极容易形成千脚泥。

那个时候,大院里的通道全是天然的地面,遇上连阴天,泥土吸饱了水,整个院子都很泥泞,人从院中经过,会在鞋底沾上不少的稀泥。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居民自然不会进门前就换鞋,带进一些泥土就在所难免了。久而久之,就会在屋里形成一些高出地面突起物,像是一些黑色的蘑菇,犹其以门口为多。这就是传说中的千脚泥。讲究的人家,每年都会将门口边的千脚泥清除一次,以确保门口的平整。而一般的人家只要不影响开门和关门,就任那些千脚泥去了。

试过千脚泥的肥效,在自家门前的院子里挖出一块宽约一米,长度和整个房间相当的地来,将一些千脚泥放进去,用锄头锄细,在上面栽上向日葵等作物,长势果然良好。这才相信了千脚泥真的是可以当成肥料的说法。

当学校发出给农村送肥料的通知后,所有的班级都行动了起来。以居住地划分的学习小组就会统一行动,拿着小锄头和小箩筐,放学后来到各个成员的家里挖千脚泥。这可是个细致活,挖深了不行,挖深了会把屋里的三合土挖起来,让地面变得凹凸不平;挖浅了也不行,挖浅了就没有多少收获。千脚泥主要分布在靠门口处,越往里走,堆积的千脚泥就越少,如果挖得不好,门口就会变得不平整,容易使孩子和老人摔跤。

或许注定了我和锄头有缘,在挖千脚泥上有着独到的长处,我所在的学习小组每次挖千脚泥都由我来“执锄”。

先用不大的力道试着挖一锄,从翻起来的泥土背面上看一下泥的深浅,就知道该用多大的力挖了。然后就一锄挨一锄地挖,直到那些疙疙瘩瘩的千脚泥全部挖起来为止。将挖出来的肥料全铲进小箩筐里,把残存的疙瘩铲平扫净,就结束了一家的挖掘,再去另外一家。

一些家里没有孩子上学的人家有时也会主动邀我们去他们家挖千脚泥,这时,我们会欣然前往。那些人家的千脚泥一般都很多,那些疙瘩从门口一直延续到屋里,一家就能让我们收获很多的千脚泥。

那个时节,我们都会以上交的千脚泥多而自豪,学校也会按积肥的多少给予各个学习小组以奖励,奖品大都是一本作业本,或者铅笔什么的。遇上发一些新奇的书笺等物品时,就更让人激动了。

在一首接一首唱起的歌声中,目的地终于到了。按照生产队接待人员的指引,我们将千脚泥全倒在一起,一般都是堆在一个用茅草盖起的棚子里,看着那渐渐变大的小山丘,想着今年的粮食将会因我们送来的千脚泥而丰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送肥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农村野餐。同学们在溪流边洗净弄脏的小手,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心里充满了欢乐。

广柑窖

至今都记得家里那两个又深又大的广柑窖。

我所在的小城称为果城,所属的几个县区都是柑橘的产地,盛产个大味美的广柑和桔子。打我们搬到商贸宿舍起,就发现每一间住房的中间都有一个簸箕大小的石头盖子,很是显眼。盖子的四周还填着一圈草绳,用以将那个缝隙填满。开始并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直到秋天才明白那个石头盖子下面居然隐藏着一个秘密。

那天中午放学后,就发现屋子外面放着许多装满了广柑的箩筐,而屋里则多了两个不速之客。屋中间的石板盖子打开了,一个中年人正将装满了广柑的吊篮朝下面送。走近一看,才明白下面是一个又深又大的地窖,一盏散发着奇异香味的灯在下面照着,一个衣着劳动布工装的男子正将广柑一个个地往窖里摆放。

一问母亲才知道,商贸宿舍的每一间住房都有一个广柑窖,每年市水果站都会在窖里存放上千斤的广柑。那个时候,水果站属商业局管辖,在自己的职工宿舍里存放广柑,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广柑存放职工的家里,就免去了专门看管的劳力。那时的人大都很老实,大家都明白广柑是国家的财产,而且还是有数的,都不会去动那怕一个。而商业局则会在每一个存放季里,按地窖的多少给每个家庭以补贴,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做法。

观看水果站工人检查广柑就成了我们童年的一大乐事。只要水果站的工人一来,我们就哪儿也不去了,看着他们忙着。平时的养护一般只会来一人,他们进屋后,就把地窖上的石板揭开,拿一把蒲扇朝里面扇风。几分钟后,点燃一盏油灯用一根细绳吊着放下去,如果灯燃得很旺,就说明可以下去了,如果熄了或者燃得不旺,就得继续往下面扇风。至今都记得那油灯散发着一种水果的香味,一问才知道,那灯油中加了桔皮油,这种油不会对窖藏的广柑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孩子的眼里,广柑窖是很深的,下去的人先把双腿伸到窖里,两手撑在窖边上,然后朝下一缩,整个人就不见。再看到他时,就发现他已经在窖里忙碌开了。他挨个儿翻看着那些广柑,将发霉腐烂的广柑捡出来。那些被捡出来的广柑是不能任意处置的,得拿回去上交。有时烂的广柑多了,他们还会写个条子,让我们给他们签上字,以证明确有此事。有的时候,工人们会从窖里拿出一些广柑带走,我们就知道又有一些广柑要进入消费环节了。

尽管小城被称为果城,但水果也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特别是水果站的精品广柑。它们首先得要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然后才考虑在水果站直属的店里出售。尽管很馋,对近在咫尺的美味垂涎三尺,却从来没有生过偷吃的心思,因为我们都知道那些东西不是自己家里的,不该去想,更不该去吃。

盛夏来临,广柑窖就空出来了。那时的夏季格外炎热,而每家除了几把大蒲扇外,没有任何降温的设备。这时,广柑窖就会被我们这些孩子派上新的用场。将石头盖板小心地揭开,学着那些工人的模样朝里面扇一阵风,估计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就将一根方凳吊下去,让它放在窖的中间,然而再小心地下到里面。这时,那根方凳就会起来中转的作用,从方凳上再下到窖底就很容易了。

把小桌子放进去,再来上几根小凳子,电灯也牵到里面,就成了我们温习功课的好场所。广柑窖里很凉爽,还有着一股淡淡的果香,和外面的炎热有着天壤之别,待在里面基本上不会出汗。我们会在里面安静地待上好几个小时。不过,这种奢侈的机会却是有限的,大人们往往会因在我们大白天里也开着电灯而加以干涉。当然,如果不开电灯,只在那窖里坐着讲故事,大人是允许的。

设在居民家中的广柑窖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初,才被现代化的冷库逐步代替。现在,小城早就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但商贸宿舍那些老房子经过改造后还在使用,只是昔日那些广柑窖全都填了,并在上面铺设了水泥的地面。

剥桐子

在儿时认识的植物中,油桐树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这得益于我们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优势。那种春天开满白色的花朵,秋天能出棉桃般果实的.树,在儿时的农村到处可见。

上“农业基础知识课”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过油桐与油茶、核桃、乌桕并称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榨出的油叫桐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油漆、油墨及电器制作等都要用到桐油。生活中也到处都能见到桐油的影子:下雨时用的油布伞、担水的桶,洗澡用的大木盆都是用桐油刷过的。曾经在嘉陵江边见过木船维修的情景,那些木船的船身,无一例外都要用桐油刷上几遍,这样才会防水防腐。

尽管在课堂上对这种神奇的植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那些桐籽从棉桃状的果实里剥出来。直到那年的秋天参加了为期十天的支农活动后,才知道剥桐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支农的地方离家较远,足有二十多里路,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出发。这对于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在学校的操场集中,清点好人数后,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

越往前走,乡村的气息越重,道路也由宽阔的马路变成了乡间小道。已近寒露,早晚都有些凉了。小道旁的草虽然还是绿的,但已经显出了衰老的迹象,绿色中夹着些许枯黄。清晨,许多露珠在草上凝集,如果你一直踩上草上走路,不一会儿,鞋就会被露水打湿。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油桐,叶片已经发黄脱落,偶尔有几个没有收尽的油桐残留在枝头。那果实的绿已经不那么纯了,变得有些发干,呈现出一种间黄间绿的色彩,还夹着些许的红。靠近山坡的草丛里,有秋虫在鸣着。引得几个男生恨不得停下脚来,去寻找那些会掐架的蟋蟀。微风吹过,带来泥土的芬芳。不知是谁哼起了电影《红孩儿》的主题歌:“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不大工夫就变成了大合唱。

劳动的地方是那个生产队的晒坝,知道我们要来,生产队早就作好了准备,晒坝上摆着一圈小板凳,前面堆满了又黑又粘的东西。一些箩筐也摆在那里,那是用来装桐籽的。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这次支农的任务就是剥这种又黑又粘的桐子。

队长给我们做了示范:用手将那些黑乎乎的东西剥去,那些饱满的油桐籽就出来。队长告诉我们,油桐籽是有毒的,千万不能吃,就是一颗也不行。正值农忙的季节,在讲解了这些注意事项后,队长留下了一个老者陪同我们,就匆匆走了。

于是,我们就七手八脚地忙碌起来。新鲜的油桐果实长得很紧密,桐籽很难从里面剥出来。采摘下来后,要堆在背阴的地方,泼上一些水让它的外果皮腐烂,经过十多天的沤制就很好剥了。腐烂了的桐果又黑又粘,还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不大工夫,我们的手都变成了黑色的。秋蚊子也来凑热闹,冷不防就给你来上一口,用手一拍,在打死蚊子的同时,也将劳动的痕迹留在了肢体上。最可气的是蚊子会来咬你的脸,一拍一打,就成了花猫样。于时,你看我,我看你,见有人脸上是干净的,就变着法子让那脸上也沾上黑,一时间热闹非凡。

那时节,支农的活动很多,有时一个学期就会进行好几次,少则三天,多则一个星期。像这种一干十天也有。老师怕影响我们的功课,会利用这些时间给我们补课。这种在外面进行的教学往往会收到比在课堂上更好的效果,只是没有黑板,无法版书,对一些生字老师只能作口头上的讲解。最高兴地是老师讲的那些励志故事,什么“悬梁刺股”、“戳壁偷光”、“司马光砸缸”等,都是那个时候听老师讲的。现在想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老师给我们讲这些,不外乎要我们发愤学习,也是用心良苦的了。

堆在晒坝上的桐子剥完后,在那位老者地带领下,几个男同学来到生产队公房后面的一个洼地里,将那些堆积得像小山的桐子装满箩筐,再抬到晒坝上来。

由于离家远,午饭需要在外面吃。事先每个同学都交了几斤米给学校,说好了,不够的由受援的生产队解决。第一天队长就叫人背了几背兜红苕过来,全是那种红心的,一看就知道很好吃。我们在晒场边支起了锅灶,学校管生活的老师带着几个女同学专门负责煮饭。

至今依然记得那时的伙食:红苕稀饭,煮得恰到好处,用的是井水,很是好吃。至于菜就是由学生自己带来了。那个时候,生活水平不高,再加上是来支农的,不可能带多么丰盛的菜来。同学们带的大都是泡菜、凉拌菜等物,赶着某个同学带来的凉拌豆干,就是上等的佳肴了。大家把带来的菜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顿丰盛的大餐。

十天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仍然记得那段难忘的岁月,记得那年秋天去农村剥桐子的事情……

篇4:花事三章散文

花事三章散文

0、三章之前的闲话。

今年春天,忽然来了兴致,一盆接着一盆的往家里搬些花花草草,雯子很是奇怪:老妈怎么忽然喜欢上养花草了呢?孩子的问话,简单直接,只不过是看到一种变化之后顺嘴一问,却让我心里咯噔一下。为什么会“咯噔”,我也说不清楚。倒是怎样回答她,让我颇费思量,几十秒之后,我是这样说的:“大概是你老妈我老了吧。”雯子点头表示赞同:“我想大概可能也许一定是这个原因。”

和雯子嬉笑了一回,就各做各事了。我心里边独自百转千回。我说因为我老了,所以喜欢上了买些花草回来养,虽说是玩话,难道和年龄没有一点关系么?我心里知道,一定是有的。

以前吧,我也间或买些花草盆景的,女孩子嘛,喜欢个花啊草啊很正常。不过呢,买回也就买回了,既不知道怎么养,有时又被其他喜欢的事牵引了注意力,玩得忘记了不会吵你闹你的花花草草。它们饿了渴了,也是静悄悄的,所以我好像完全不知道它们会怕冷会怕热需要养分需要阳光,连浇水这样简单的事也不记得,这样子养花草,花草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家里的空花盆越来越多,有一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怜惜起被我养死的花草们。我自己归纳总结:我是爱它们的,只是我不会伺候它们;我爱它们但是不会伺候,那就放爱一条生路吧。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家里没有花花草草的踪影,所以春天里我的变化,才会引来雯子的问题。

人的兴趣爱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句话,没有人认为它没有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换言之也就是年龄渐增渐长吧。今年,我又开始买一些花花草草回来。淘米煮饭时,我会将淘米水留下来以备浇花,我会琢磨着怎样给花草换个好看的花盆……这些事,放在以前,会觉得是麻烦得不得了的事,现在做得自自然然而且自得其乐。

1、晒不死的茉莉。

在雯子问过我为什么忽然喜欢上养花草了呢之后不几天的一天傍晚,我和她吃过晚饭后出门溜达,路过学校围墙外的小花草市场。天光有些暗,摆放在靠近路边的几盆开着的茉莉花格外显眼。雯子说:好漂亮哦!我也觉得很漂亮。于是停留下来,和卖花人讨价还价一番,带回来一盆茉莉。

我很喜欢茉莉,还有槐花和栀子,绿叶白花,似素面朝天的女子,清清秀秀的,面对它们,清新的感觉总会扑面而来,直沁入心底,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说不出的欢喜。在我和雯子的亲切照拂下,茉莉花日渐一日地开了一朵又一朵。

茉莉花原先栽在一个白色的塑料盆里,花开得这么好,我觉得这样的花盆委屈了它。人靠衣装马靠鞍,好花也要配好盆不是?我决定给茉莉搬家——换个好看些的盆。从家里的空花盆里,我挑出一个白底青花的瓷盆,左看右看,觉得这才和茉莉相配。

换盆前,我特意跑到茉莉花以前的主人那里,讨教了移栽茉莉需要准备什么样的盆土。那个卖花人告诉我:没什么特殊要求,一般的土就可以,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土里掺上一些木屑。为他这句话,我苦思冥想,想着要到哪里去找木屑。想起来一个同事的老爸原先是做木工的,做木工的总会搞来木屑的。一问之下才知,人家早不做了。一动不如一静,为确保茉莉的安全,在没找到木屑之前,为茉莉换盆的事儿暂时搁浅下来。

看一样东西不顺眼,会越看越不顺眼。就像姐姐说的“要是我想要洗头却不让我洗,我是无法忍受的”一样,在我起了要给茉莉换盆的心思之后,在我已经给茉莉选好了花盆之后,再看那盆茉莉,总有“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之感。但是久寻木屑未果,不敢轻易下手,怕害了我和雯子都爱的茉莉。

一日拾掇阳台,清理出晒干了的茶叶渣若干。那一刻,我灵光一闪:可不可以用茶叶渣代替木屑?我想了又想,反复推断,最后得出结论:茶叶和木屑,本是同宗,只不过出自树的不同部位而已,本质应该差不多的。我又自作聪明地做出这样的推断:卖花人说在土里掺木屑,只不过是使土质疏松一些,更好的透气透水罢了,在土里掺茶叶,不一样透气透水么!我为自己的聪明发现兴奋莫名,立即动手拌好盆土,将风姿绰约的茉莉换到和它相配的青花盆里。再看这盆茉莉,怎么看怎么好看。

我和雯子小心又殷勤伺候地着,为它新开的每一朵花而开心而快乐。

换新盆后的第三天吧,我发现茉莉的一个嫩枝上的几个小花苞蔫儿了,第二天就脱落了。我还没从无比惋惜的心态里走出来,那个嫩枝也跟着萎靡无力地耷拉下来,枯萎掉了。接下来,所有的花朵和绿叶前赴后继一个跟着一个全枯萎掉落了。

雯子说:怎么会这样啊?

我知道,是我惹的祸,因为我换盆,害死了这棵茉莉。“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种树的郭橐驼早就这样劝诫过,我还是犯错了。

看着只剩下枯枝的这盆茉莉,我很难过。蹲下来细细看它,忽然发现,在枯枝的枝桠间,有两个小绿点——我欣喜若狂。摸了摸盆土,有些干,赶紧浇了点水。两个小绿点给了我无限希望。

很可惜的,两个小绿点还是枯掉了一个。另一个小绿点很快地抽条,长出了叶子。看着这个细细嫩嫩的枝条一个劲地往上窜,我有些害怕,怕它又会枯掉。

我又去了卖花人那里,和他讲了我的茉莉的经历和现状。卖花人说:茉莉其实是最好养的,晒不死的茉莉嘛,多晒太阳就好了,然后浇点淘米水……

我恍然明白过来:我的茉莉到了我家之后,还没搬出去晒过太阳呢——大夏天的,太阳太厉害了,我怕秀气的茉莉受不住强烈的太阳光,只在几个雨天搬到外边淋了点雨。

这个夏天缺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唯独不缺阳光,每天每天打开窗,热乎乎的太阳一定挂在天上。于是,每天早晨开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茉莉搬到太阳光下,太阳下山后再搬回家。因为我的无知所犯下的错误,我要努力弥补,浇水,整枝,拔掉盆土里长出来的杂草,我认真做着这些事……

现在,我的茉莉很健康,枝叶很健旺。虽然没有开花的迹象,我却更爱它,更珍惜它。我期待来年的花期,我的茉莉能带给我惊喜。

2、这是番芋藤?

整理厨房,从蔬菜筐的角落里搜罗出几只长了芽芽的土豆和两只同样长了芽芽的番芋。土豆,又叫马铃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番芋是什么是不是人人都知道呢?我还是啰嗦几句吧。番芋,其实就是红薯,有的地方叫它地瓜。番芋,是我们这里的叫法。大家明白了否呢?不明白也别问我了,我的知识面儿就这么宽,再要多说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土豆长了芽芽,是万万吃不得了,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们丢进垃圾桶。长了芽芽的番芋,自然也不能吃了,本来也想丢掉,念头一转,想起了友人将番芋长养成盆景的事儿。我把两只番芋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选了一只模样俊俏些的留下,将另一只丢进了垃圾桶。

说点题外话:以前呢,清理这些东西从来都是连锅端,下手稳准狠。像这次这样温柔的留下一只番芋的事儿,是绝无仅有有史以来头一遭。 要说是看到友人养的番芋忒好看受到启发,这“启发”也不是头一遭。将厨房里的蔬菜弄成情趣装饰,早在多少年前我就见识过。那是某年冬天在姐姐家,她家厨房里水养了一只白萝卜,准确的说是半只萝卜,养在透明的玻璃瓶里,白萝卜,碧绿的叶子,在肃杀的冬季,那真不是一般的好看,带给我的是惊艳的感觉。那几天在姐姐家,除了爱看她家鱼缸里游的不知名的小鱼儿,最爱的就是在厨房里看这只萝卜,心里真是喜欢得不得了。这么些年,看到萝卜我就想到姐姐家厨房的萝卜,可是从来也没想着学那个样子也养一回。我把这件事搬出来说,是想说,有些事并不是很喜欢就一定会去做,而是非得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有耐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哎呀,有点绕口不是?绕就绕了吧,能懂最好,看不懂就跳过。我知道我自己懂得就好。

记得友人的番芋养在一个好看的.花盆里,和我养水仙的盆子差不多。虽说现在盆子空着没再养水仙,可是空盆子远在另一个家里,不在手边上。就地取材,我找了个盛菜的碗,不锈钢的,亮晶晶的也蛮好看,在里面装上半碗水,将长了芽芽的番芋洗干净,安放在了这个碗里。

嚯,这番芋可真能喝水,半碗水,它两天就喝见底了。番芋就养在厨房里,添水是很方便的一件事儿。这番芋喝饱了水,浸在水里的那部分将白白的根须往下长,露在水上的部分,将红茎绿叶往上长,不几天就一派生机勃勃了。

看到番芋的长势,我有些担心,觉得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下去。于是拿起剪刀,将长势旺盛的枝叶剪去了一半。雯子问我:为什么要剪掉?我告诉她枝叶太多太费营养,而且任其长下去会没有“型”,不好看。我也不知雯子听懂没,其实我自己也稀里糊涂,只是跟着感觉走而已。

接下来我们出门了,去西塘玩了几天。出门时是加满了水的,回来时碗里干干的了,不过枝叶依旧生机勃勃。我又依照自己的感觉,给番芋修枝剪叶一番。之后的过程,就是加水,修剪枝叶。我学着友人的样儿,留下一根茎叶,和它一样长的枝叶全都剪去,只让这一根长长,长得垂下来。番芋可真听话,让它长它就长,不让它长剪掉它也没意见。

开学前,我的番芋盆景长得颇好看了。一向不以为然甚至嫌厨房里长盆番芋碍事的雯子爸也说:嗯,蛮好看的。

那几天,有几拨朋友来家玩,看到我的番芋都问:这是什么?我说:番芋啊!他们都惊奇地将番芋枝叶拨来拨去:咦,这是番芋藤?我说:没错,就是番芋藤!大家都赞叹:呵呵呵呵,番芋藤也这么好看啊?和长在地里的不一样嘛!

小时候,番芋一片一片长在地里,我们关注的只是可以吃的番芋,用来喂猪喂羊的番芋藤,谁去仔细看过它呢?说实话,我从来没仔细看过,小时候没那心思,长大了之后又没机会看。还是友人有心,让我知道番芋原来可以这样好看。

养在碗里的番芋,还在努力长着枝叶。我每天看着它,给它添水,修剪枝叶……

3、两株紫薇。

两株紫薇长在这里很有些年头了,我掰着手指算了算,总该有十五六个年头吧。栽在这里时已经半大不小了,那时我也不知她是什么树什么花,和栽在院子里的其他花草树木一样,并不能入到我的眼里,更进不了我的心。那时的我怎么就不关心它们呢?那时的我眼里心里又装了些什么呢?我努力在记忆里寻找,怎么也想不起来。我想,那时一定有更吸引我的事情牵着我的心,让我心无旁骛,无暇顾及这两棵紫薇。

那些年,两株紫薇倒是给我带来不少烦恼。紫薇是落叶树,她们又长在场地中间,春夏天还好,一到秋天,树下落叶一层又一层。遇上有风的日子,那些落叶更是满院子转圈圈。清扫落叶就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还得一天扫几次,让人烦不胜烦。所以冬天一到,就找人把她当年长出的新枝全部剪除,剩下光秃秃的两根树干,虽然萧瑟了点,倒是清爽得很。

对这两棵紫薇开始上心,源于一个懂一些花草知识的人。那是深秋里的一天,他来家小坐,在院子里转了转,和我说:你这几棵树不错,腊梅,倒槐,还有桂树,这两棵紫薇也有年头了。在紫薇树下,他说:可惜树干矮了一些,要是主干再高起十厘米就更好了。他指着几乎掉光了叶子,当年从主干上长出去,本来要剪去却还没来得及剪的新枝说:可不可以把这些枝扎起来,让它们长得融合在一起,来增加主干的高度……

这一番说辞,让对生长在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极其冷漠的我热心起来。那年冬天,破天荒没有让人剪掉紫薇掉光了叶子的树枝,而是当真把那些枯枝捆扎在一起,让其向上生长。 当然,那些树枝没能长得融合在一起,还是一根一根单独成枝。但是因为不再剪掉向上长的枝条,紫薇的整体观感越来越好,去年夏天的大太阳底下,除了花开满枝,已经能撑起一片不小的阴凉。凡是见到这两棵开花了的紫薇树的人,无不赞她的美。因为她的美丽,我原谅了她制造的麻烦,花开时节树下扫不尽的落花,秋冬季一层又一层的落叶,也成了一种景致。这就像爸爸妈妈宠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爱,孩子吃吃喝喝是可爱的,孩子的拉和撒也都是可爱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棵紫薇的缘故,我对院子里的树木花草忽然充满了热情。除草,施肥,修剪,之前从不过问的这些杂事都关心起来,兴致高时,亲自拔草的活计也做得极其开心。等到它们开花的时节,更是一天几趟到花前溜达,拿着相机照个没完。从春天的杏花开始,月季、玉兰、三叶草、虞美人、海桐、杜鹃、栀子、石榴,这些花朵次第开放,带给我的全是欣喜。我将拍下的花一张一张翻给雯子看,雯子很惊讶:哇,我们家这么漂亮啊!真是个花园呢!我说:是呢,漂亮吧!

春天一过,许多花都谢幕了,夏天是绿色的主场,绿色到处流动。炎炎夏日,还是紫薇花的秀场,在绿色的舞台上,在热烈的夏季,紫薇花算得上花魁了。这些年,两颗紫薇年年热情似火,年年花开满树,如丹霞一般的紫薇花从夏一直灿烂到秋。

今年春天,紫薇干枯的枝干上如期冒出了绛红色的嫩芽。在我眼里,那些嫩芽也很好看,那姿态也像花朵一般。当绛红色嫩芽长成绿叶的时候,我发现两颗紫薇怏怏地没精神。我以为是今年少雨天气太干的缘故,让人给她多浇水。这样之后的某一天,我发现紫薇的绿叶远远看去有些灰,老将将的没有生气,而且不断有叶子掉落。我觉得很奇怪,跑到树下看个仔细。这一看把我吓了一跳,每一片树叶上都粘着一些灰灰的黑黑的小虫子,树叶颜色晦暗的原因原来是这个。再看长在紫薇树下的天竺,全都好好的;离紫薇不远的海桐,也绿油油的生机勃勃。唉,怎么回事呢?这么多年来,两颗紫薇都健健康康的,该长叶时长叶,该开花时开花,我从来都没想过她们会生病。这可怎么好?赶紧治虫!这点常识我还是有的。剪下一根小枝,送给我时常光顾的卖花人看,他告诉我,这种虫子要喷敌敌畏,中间间隔十几天再喷一次。我回去照本宣科,让人去买敌敌畏来给两棵树喷药。

这样过了将近二十天,两棵树的情形不见好转,树叶脱落得多的枝条开始枯死。我很着急,但是不知该怎么办。我想,两棵树不算小了,树高总该有三米左右吧,大概喷药的人只喷了低处,高处没有喷到,导致虫子没有全部杀死。这样反复喷了几次药,至少有三次吧,情况还是没有多少好转。

我对生了病的紫薇满是歉意,不知如何帮助她们。我和朋友说了紫薇的状况,朋友说:不用太着急,树比人能干,知道自己的病,它们自己会医治。这样的话,给了我些许安慰。

暑假里经常离家,每次看到路边不管不顾怒放着的紫薇花,红的紫的白的,深色的浅色的,我都觉得没有我家紫薇花的颜色好看。想到我的两棵紫薇,心里只有叹息。

八月的某一天,那天上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院子,我看到我的紫薇竟然也开花了!虽然一棵树上只有零星的几枝花,带给我的喜悦不亚于在我面前呈现了一片花海。我跑到树下,树叶上还是有虫子,但是叶子全都绿油油的了,明显有了生气。看着带着病痛的枝头上盛开的花朵,我的心里满是感激,满是感动,也满是惊奇。就像我不知道紫薇为何会忽然遭遇一场虫灾一样,我一样不知道她是怎样与疾病抗争,怎样追赶着花期,在应该开花的时节,一点不耽误地孕育花朵,准备花开满树?紫薇无言,那几枝花开得热烈喜庆,我也觉得喜气洋洋的。与我们一样高兴的,还有热情似火的太阳。我信了朋友的话:树是强者,不用人为它操心!

之后的每一天,紫薇都在努力开着花,从几枝到十几枝,再到几十枝,直至花开满树。现在,紫薇花还盛开在我的窗外,明丽妩媚,灿烂如霞。每天工作的闲暇,一抬头,就看见她的绿叶红花随风轻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悦目,赏心。

篇5: 雁荡三章散文

雁荡三章散文

一、藏山

游雁荡途中,我总会不自觉地抬头,想看看天。

擦崖而过的浮云,总会被我幻想成一张躲向山背面的纠结的脸,一张由解完牛后踌躇满志的庖丁、与蜷缩于暗室中翻来覆去数金币的葛朗台,重叠而成的怪异的脸。

如果真有造物主,那么,对于雁荡山,他的心态一定很复杂,在庖丁与葛朗台之间,摇摆不定。

这种心态的直接后果便是,雁荡之美,被极其吝啬地分割成多块,展示的同时也意味着隐藏;收与放之间,经过了周密的计算,绝不让人一眼看透看穿。

与其他名山不同,雁荡很少有所谓的最佳观景点。比如同一个剪刀峰,在不同角度,朝天的双剪居然可以绞出至少八种造型,甚至可以将出塞的昭君变幻成狰狞的巨鳄――

雁荡石之美,被一一拆解,隐藏于不同的方位。

雁荡也没有最佳的游览时间。同一簇灵峰,幽明景致迥异。以月之寒光为唤醒山灵的古老咒语,一寸寸褪去刀劈斧削的雄浑盔甲,一寸寸将百炼钢化成绕指柔;不经意间,满山满谷都是如水的相思――

雁荡峰之美,被一一拆解,隐藏于不同的光线。

雁荡甚至没有最佳的游赏季节。“欲写龙湫难着笔”:晴雨阴晴,湫龙喜怒无常。197米的距离,山谷里的每一阵松风,崖壁上的每一个褶皱,都有可能改变水流的节奏和走向,或是婉约,或是豪放,或是潇洒,或是暴躁(我们来时,正值暴雨初停,瀑水如玉龙齐辔俯冲,奋鬣咆哮,雷霆万钧,有击穿山谷之势,同行文友多有数游雁荡者,均言为平生首见)――

雁荡水之美,被一一拆解,隐藏于不同的天气。

如果说,这些隐藏还属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话,那么,关于整个雁荡的布局,也始终围绕着一个“藏”字。沈括是雁荡较早的推介者,他曾如此描绘这片山地留给他的印象:“(予观雁荡诸峰),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巨谷中则深然干霄。”对此,五百年多后的徐霞客也深有同感:“(雁荡)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三上雁荡,可被称为“雁山第一胜景”的三折瀑,还是瞒过了霞客阅山无数的慧眼,直到上世纪才被发现。

假如再联系到雁荡艰难而缓慢的开山历程:虽然早在南北朝便已经引起谢灵运的注意,但真正为人所知却要等到北宋,并且在之后的几百年间,由于战火或者明清两朝的海禁,偏于一隅的雁荡,始终荒芜而萧条;遗憾之余,我们却也不难感受造物主对这片东南山地的珍惜和不舍。

令人感慨的是,雁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惊艳亮相,竟然缘起朝廷的伐木工程;可以想象,当被强行揭开盖幕的雁山首次坦露在天地之间时,那一刻全体匠人如痴如醉的表情。

如果真有造物主,在那片用来隔绝人间的参天古木轰然倒下时,必然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如此想来,仰头望天,不知何处传来一声空旷而苍凉的雁鸣。

二、洞府

羊角洞。

这座深嵌于山腰的洞府,名称随意而鄙俗;但细思之下,却似乎隐含着某种不同寻常的信息。

有说缘由洞外有峰名羊角;有说缘由洞内有井名羊角;有说缘由洞深而曲如同羊角――即便是当地人,好像也说不清这处雁山支脉名称的确切来历。

而我却想起了《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在庄周的辞典里,羊角,是一股拔地而起、直通云霄的神奇旋风。

据说从汉朝起,便陆续有人在此飞升。直到咸丰年间,还有一位炼师陈体阳,在洞中面壁十年,终于得道羽蜕而去。因此,羊角洞也便成了整个雁荡景区中最神秘的一处。

虽然未曾学过风水堪舆之术,但仅从此处的峰峦名称,我也能感受到一种明显的道家气场:左有狮、兔、葫芦,右有笔、剑、蟾蜍,五马列阵于前,龟蛇扈卫于后。行走其间,时有错觉,仿佛彼此举动,俱是手捏剑诀,脚踏八卦。

可洞府之中,供奉的除了道教三清,平起平坐的竟然还有北宋杨门忠烈。令公令婆,五郎七郎、桂英宗保,怒目戎装,正气凛然。崖壁上,“玉清宫”、“观音洞”的匾额边,也赫然标了处“天波府”。

杨家远在山西,怎会在此出现道场?难道是宋室南渡,杨氏随迁至此?或是杨羊同音,乡人借来寄托虔诚?又抑或是此间某姓曾得过杨家恩惠,世代感戴香火不绝?然读遍楹联碑记,依旧毫无头绪:蒲团与神像之间,所有的线索都已被细心地扯断抹净。

方在疑惑,又见殿前石阶上坐一鹤发老道,腰直身轻,目光炯炯。同行文友纷纷凑前合影,冀能沾得些许仙气。有人恭询高寿,道长接过一支敬烟,吞吐移时,轻轻弹落一截烟灰,含糊应答已在此山五十余年;旁人早有领悟,悄声云此老必然已过百岁。道长眼光一闪,隐然一笑,撇下众人,起身进入殿中。鞋底生风,阶上烟灰瞬间消散无踪。

欷[声中,沿着崖腰继续缓行。忽见路牌指示,直前便是“牛鼻子洞”――“牛鼻子”者,道士的谑称也――念及《道德经》“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不由心中一动,转身再望此洞,愈觉幽深难测。

眼光流转,群峦起伏延展,迎面海水山风,飘飘有如羽化。忽觉远山遥处,一峰顶端竟然有孔透亮,不禁大呼小叫,有说锁眼,有说风洞。

恰有一壮年道者经过,闻言应声道,此乃仙桥。心中又是一动:同一石孔,我观其内为锁,彼观其外为桥,锁桥两者,意象截然。

正沉吟间,只见那位道人跨出围栏,走上悬空的崖梁,背对着我等便掀开了衣襟小解。

对着脚底群山,旁若无人。

三、牌坊

如果用铁轨来丈量,乐清与北京之间的距离是2075公里;也就是说,南阁村的牌坊,从起点到终点――即审批地到施工地――足足有四千多里路。

或许还得翻上一倍――南阁牌坊的第一块基石,实际上从章纶二十六岁那年,迎着北风,背上单薄的行李走出村口,踉跄走向陌生的京城时就已经埋下。

营造牌坊的过程同样遥远而漫长。从章纶在北京斩获的第一座牌坊“会魁”,到他的曾孙章朝凤请回的“世进士”,南阁村的七座牌坊(目前留存五座),章家四代人足足修了一个世纪。

九千里,一百年,如今都浓缩在了这短短一百五十米鹅卵石铺成的狭窄村道上。五座牌坊一字形依次排开,每一次的穿越,依稀都带上了在时间长河中溯流而上的沧桑。我不知道章纶的后人每日行走在这五座据称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牌坊群之间时会有什么感觉。不过,在俭朴的章纶故居,在乡人对这位先祖的记叙中,除了骄傲,我还看到了一些类似于《三言二拍》的情节。

比如章纶曾在客栈中拾得一箱珠宝,虽价值连城却毫不动心,还给了失主;善有善报,日后章纶入狱,刑官便是当年的失主,动刑时手下留情,保住了章纶的'性命。又比如章纶赶考途中,借宿某大户家,户主对章纶青眼有加,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待到章纶折桂而回,这位小姐却得病双目失明;章纶不遗不弃,慨然迎娶,夫妻一生恩爱,白头到老。

最具传奇性的是,章纶曾经蒙冤,被皇帝定了死罪,在行刑那天,突然天昏地暗风沙大作,有人说这是枉杀忠臣天象示警,皇帝惊慌,连忙下令将章纶从鬼门关放了回来。据说这个故事还被敷演成了温州高腔《九更天》。

虽然匪夷所思,但我毫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在我翻看《明史》中章纶的传记时,找到了有关此事的记载:“会大风扬沙,昼晦,狱得稍缓,令锢之。”我也知道,这一场大狱,连接着明朝一大关节:英宗与代宗的皇位之争。可以说,在那场殊死的终极博弈中,章纶也是被卷入漩涡的一片树叶。

有关皇位的较量极其精彩,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章纶本人。据《明史》记载,这是一个倔强的老头,方方正正,满肚子不合时宜的想法,喜欢唱反调,很不讨人喜欢。虽然他这一方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没捞着什么好处,还被他拼上性命拥戴的新皇帝有意无意地冷落,发配到南京坐了十八年的冷板凳,终于在1476年,六十四岁时黯然告老还乡。

“会魁”坊建于1439年,“方伯”坊建于1465年,章纶回到南阁时,应该看到了这两座朝廷表彰他的牌坊。我猜测,当章纶用已经长出老年斑的手抚摩着牌坊粗糙的柱基时,心头想必一片苍凉,还有如梦初醒般的幻灭感。

这两座牌坊就像一对锋利的铡刀,切去了章纶曾经的热血和理想,也切去了章纶的棱角和锋芒,以一种温顺而庄严的姿势,默默拱立在这东南角落的一个小小山村内。

再没有争斗,再没有冷眼,甚至再没有输赢对错,只留下几个冰冷的金色大字。九千里,四十年,一辈子就在横平竖直的笔划间烟消云散。

回乡七年后,章纶去世。章纶逝后,在“方伯”与“会魁”之间,朝廷又为这位再也不会惹麻烦的老臣树了一座“尚书”坊。

今天的“尚书”坊附近,是一个老年活动室。我们走过时,里面的录像机播着一部戏曲,十来位老人正看得入神。

鼓点铿锵,管弦呕哑,不知道演的是否就是那部《九更天》。

篇6:散文的三章

散文的三章

【菊花】

每年百花皆杀的时候,菊便悄然地开了。

有无数人夸菊花凌霜傲骨,更有人数落菊花该开的时候不开,端架子;不该开的时候,却开了。纯粹显摆,出风头,做秀。所以,得瑟不了几天,就被寒霜给打蔫了。

还有种种别的议论。

表扬和奚落等等,菊花都听到了,可是,菊花什么也没说,还是静静地迎着冷天的凉意,不慌不忙一点点地开放。

岁岁年年,不改。

成了性格。

成了习惯。

菊开那季,便成了与众不同的一道风景。

【一块石头的心语】

当你发现,我不是你想要的宝石而痛苦时,

如果,我能够说话,我一定会告诉你,我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你知道么?因为你的一次错爱,我多么想变成一块宝石啊。

可是,天知道,无论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

我只有听凭你的安排。

请放心,我不会记恨你的抛弃,只希望,在你将我扔出去时,别硌坏了你的双手。

【遇山】

突然发现,有一座山挡在眼前,你可能无法轻易抵达山那边的目标。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造化弄人,也可能是自己一时糊涂迷失了方向,而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怎么办?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如果你善于攀登善于征服艰难险阻,那么,就奋力地去爬山。如果你没有健康的体魄来支持,也不必固执地继续往上攀爬。

可以先冷静下来,动脑想想办法。比如,其一,我们可以借助缆车索道,来攀升,既然我们能够有机会利用这些先进的.工具,为什么不用呢?不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如果没有那个条件则另当别论;其二,如果经过那座山如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必须翻越的火焰山那样,想想,山下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绕过去,或者,即使没有路,你也可以根据观察探索一次,兴许曲线救国的方式正好帮了你;其三,如果时间和精力都允许,也可以借鉴愚公移山的办法,用现代化的工具,把挡住你的山给它搬走;其四,实在不行,就放弃掉,转身回到出发的地方。如果非想过过爬山的瘾,以后可以觅得机会换一座山来爬,不一定非登上这座山的。

总之,还会有很多办法可以改变这样的不利处境,而且,不管用什么途径,只要不改变你的品性和对他人造成伤害,而又能照样实现山高人为峰的理想,何乐不为呢?

也许这次所谓的像愚公遇到的太行山,正是一个光明的转折呢。

篇7:成长序曲三章散文

成长序曲三章散文

这就是幸福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骨子里都透着浪漫气息的不切实际的怪人,对此我并不否认。也许,我是很怪的。

会为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的一个笑容而悸动并且感动好几年,会认为她的那两个小小的放在一角钱的糖里做赠品的戒指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品并且把它们当成珍宝一样的收藏,会在不小心弄丢了那份礼物而心痛并且内疚了好几年的人是不常有的。更何况还不只如此。会坚守一个别人早已抛弃了的承诺,会为了一些曾经带给自己不愉快的回忆的人而祈福,并固执的相信那些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无论是带给我快乐或是痛苦的人们都是上天派给我的天使,会为了花的凋零、叶的飘落而伤感、而哭泣,会用心去看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用心去听一首歌把它们当做一个生命去解读、去尊重,会做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决定只为了初次见面自己很喜欢的她,会为了一件和自己并无多大关系却给别人带来了一些烦恼的事而心怀愧疚好几年,会在某一段时间天天趴在教室的窗子上只为了希望看一眼爸爸的车子从马路上开过从而知道生病的他已经无碍,而当时读通学的我是天天可以看到他的,会无聊的相信并愿意穷其一生去追寻所谓的知己,会明明知道不可能却仍不愿放弃的去追随自己的梦想,会在半夜用月光取暖,会用诗去记录自己的哀伤,会为了一朵小花的开放而感动不已……

这样的我也许真的让人有点难以接受,难以理解,但我想说,我就是我,就算是一个怪人,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都不支持,我还是只想做我自己,也只愿做我自己,就像我的`“一茎香”,因为它会永远陪着我,因为能够做我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杂感

仇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总认为人在这个世上最应该追求的是两件事:一是不恨任何人;二是不让任何人恨你。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何其无辜、何其脆弱的。我总认为,这个世上最让人伤心的,莫过于生命的消逝了。因为生命一旦消逝,那么无论是爱是恨都没有了任何的意义,所以,对于生命,无论生前是何种关系,死后我们都应该抱着一种悲悯的态度,而不是幸灾乐祸、乐见其成。

曾经在某篇小说里看到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从不计较,这是我快乐的原因”,当然在面对事情时,我并不能像她一样不去计较,相反,我很容易去计较一些事情,甚至比一些人还爱计较,但是,对于我,过去了的事情,我总是很容易记住一些很温暖、很美丽的画面和感情,而忘记了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人或事。过去了的事情,如果不开心,那就让它真正的“过去”,只有过去了,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才会感觉释然。当然,若是开心、温暖的过去,那就不妨好好珍藏,因为只有心存感动的人才能感动别人,只有拥有温暖的人才会温暖别人。不与过去计较,我想这应该是我活得快乐的原因吧,也希望会是大家活得快乐的原因。

对于这段时间发生过的一些事,我知道有些人的立场情有可原,但是,我想问一句:仇恨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仇恨带给我们的只不过是更多的仇恨,只不过是仇恨的循环不息,可是它却会让我们失去自己的理智,失去自己的纯真和善良。为什么不放下仇恨,不让这段过去成为回忆,让我们仅以一个生命的形式去看待、纪念这些逝去的生命。“死者为大”,无论是什么样的一份仇恨,在这个时候都应该放下了啊。人活一世不过才短短的数十年,为什么要让仇恨占据自己的生命,占据自己的情感呢?

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总是会拿起和放下一些东西,这样才会活得充实和轻松 。学会坦然,学会放下,学会拥有,学会珍惜,学会善良,学会纯真,学会坚忍……,人这一辈子要学会、要拿起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仇恨太过沉重,我们还是放下为好。

感恩节快乐

今天是感恩节,我要对所有曾经、现在和将来出现在我 身边的人说一声感谢。

我要感谢那些带给我快乐的人,因为你们帮我驱走了忧伤和不快乐;我要感谢那些伤害我的人,因为你们告诉我什么是生活,也让我知道快乐的弥足可贵,让我学会珍惜。一直以来我都相信世上有两种天使,一种是帮你构筑梦想,让你不失望、不孤单的天使;一种是告诉你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生活,让你的梦想和现实接轨,让你学会珍惜的天使。对于这两种天使,我都要抱以深深的感激。

我要感谢那些未来会出现在我身边的天使,谢谢他们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出现在我的生命中陪我一起经历或是回忆一些事情,让我将来的回忆不至于空白、不至于残缺。我要感谢他们的奔赴。

我还要感谢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人,或许我们并不认识,甚至连一个眼神的交汇都没有,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不曾带给我悲伤或是不快乐,我要感谢他们的擦肩而过。

而对于我最需要感谢的那些人,我想就算我什么都不说,他们也会懂,因为那会是一种心有灵犀,因为言有尽而意无穷。

篇8:品秋三章-散文

品秋三章-散文

品秋三章_散文赏析

【山  镇 之 秋】

清晨里,这儿便宜显得极冷。清清凉凉的风在动,却总也吹不散那轻烟似的薄雾。仿佛这里便是雾的故乡, 山融在雾里,虚虚的一轮。神秘的就像一个梦。薄雾清亮起来,山前浮出一个小镇,那苍苍茫茫的,是覆盖着镇子的杂树,远远望去,全然一片秋的山林,走进去,有屋舍人家,闻得山乡烟火。

一条镇街,似山路一般斜斜地上去,屋舍便错落两旁,常有山石在屋前堆放。这里房矮,门宽,门边都卧着一个锅台,放一张方桌;进得门去,便有茶喝有饭吃,菜清香,饭甜美,吃罢与主人闲聊,才知这镇里有着一条出名的温泉;是泉水引来了游人,山镇也就多了时代的色彩。

街头立了栋新楼,一砖到顶还有像样的餐厅。地用水磨石,墙用贴墙纸,壁灯照明,餐桌也带了电镀;吃着饭,还可享受,四壁有着画框,画的是山水,却要油画表现,说那样才合乎城市人的眼光。生意红火起来,餐厅就轰动了整个镇子,有人就扩房,添椅,办起了美容店。一时间,男的进,女的出,山镇多了城市人的发型。一个女子走出来,脸上粉扑扑的红,一股淡淡的清香裹了她;见了镇里人,羞羞一笑,瞧到城里人,忙将眼珠儿埋下,闪过去,这才悄悄地瞅,暗暗地比呢。

秋天里,什么都成熟了,小镇里到处可见丰收的果实,屋前的树,叶虽已凋零,枝杈中挂满了壮壮的玉米棒儿,黄的一把,白的一把,一嘟噜一嘟噜架了去。树压弯了,有人为它搭上椽子,于是一条街就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倒像镇里有了奇树,长了奇果,全然一个金灿灿的世界。

一担软柿挑到路边,一团红火儿,人们围了去,一个一个地拣着吃,把儿一堆一堆地放,末了数着把儿付钱;城里人来吃,尽挑大个儿的,先用指尖挑破点皮,一圈一圈地扯净,细看过,才放心地吸,轻轻咽,似乎这么吃了,才最香甜。

街里见了太阳,人出到屋外,一条青石上,男人一錾一錾地在打,石碴儿迸去,女人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手挫着玉米,眼却往那錾头上瞅,一颗心时常悬在空里。

嘣!的一声,男人使过了劲。

“哟!咋嘣人了”女人突地揉起了脸,瞪了男人一眼才说:“该死的”。

“嘿嘿”男人瞧着笑了,讲:“死了到好,省的听人骂我穷石匠呢。”

“不是么!跟了你享过几天福!”

“现在咋样?”

“亏你说得出口。”

扑哧,打一处起了笑声,两人慌忙瞅去,邻家的男人正蹲在石阶上,笑皱了脸说:“她嫂,我看你这几年可把福享了。”

“享的那门子富!还不是个穷石匠。”

“看你说的,这些年城里人把那石头当宝呢,凭我哥那手艺,卖一个石狮就够吃一年的。”

“没人把你当哑巴。”女人说着,笑了,脸也红了,她知道那兄弟说的是实话,跟上这石匠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她心里满意着呢,可脸上却不说。

她使劲地剥那玉米棒儿,让那玉米豆在她怀里活跳起来,噼噼啪啪地响着。

这声音是那样的欢快,那么的动听,像一曲优美、朴实的音乐,在这秋天的山镇里轻轻回荡。

【都 市 之 秋】

过了寒露,这天真就凉了,清晨外出,还有些冻手,却不冻脸。人们开始加衣,有的竟上了冬装,才刚刚进入秋冻,人就开始有了感觉。

城市的秋,变化最大的就是天空。天空里的云、气和温度。再不像夏日里那么的燥热、闷气、酷灼,一种清凉、冷爽就越来越浓重。天空里,多了雾,看不到一块一块的白云和蓝天是那么的分明,迟早都是一片蒙蒙的灰。特别是清晨,总有淡淡的薄雾笼罩,连太阳也被朦胧的发红,不耀眼,总感觉没有睡醒似的。

近些年,突然就报道有霾,霾是藏在雾里的,秋天多雾,霾也就来了。霾有害,都是些城市的废物,呈颗粒状,满天漂浮,这便害的人们提心吊胆,早早有人就戴上了口罩,防微尘的,到底起不起作用!但人心是平衡的,少了那一份担忧,从心理上说,她减少了一种忧虑,就多了一份健康。

这秋天,就怕风和雨。风来一次,树瘦一圈,再来几次,满地枯黄,树也就瘦到了家,光秃秃的一身骨架。雨来了,气温就往下掉,成十几度的降,雨就变得冰冷,冰冷的城市仿佛也在变瘦,在萎缩。绿变得深重起来,有了枯黄的叶,开始卷曲,缺少了生机,草也不再精神,霜打了似的,就连人,也不再那般的洒脱,尽管衣服加厚了,动作却变小变快,变得畏畏缩缩、蹴头爽脑的。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死亡的季节,果子熟了,便要蒂落,成为一枚种子。叶儿完成了一生的使命,从春走到秋,秋深时,便落地而亡。人说它是落叶归根,而它不归根又能落向何处!在城市里,它就可以落往别处,一是垃圾箱,再者便是城市垃圾场。城市的秋天,垃圾就多,多得是瓜果皮削,人为了生存,为着健康,便拼命地汲取各种植物的果实,吃果肉不吃皮与核,这便产生了大量的秋天垃圾。所以秋天不光是成熟,不光是死亡,也是生产垃圾的季节,而生产者一定是人,是依赖人类生存的各种动物。

秋天的到来,就意味着冬的到来,冬天来了,人们就得准备过冬,商场里到处都挂上了冬装,一年有一年的流行时装,流行色彩和流行的促销方式,商店里就到处贴满了彩色的条子。有二折、有五折、有九五折,商家的脑筋用尽,消费者总是糊里糊涂地买,口袋里的钱比过去多了,也不在乎几十元的折扣。人在准备着过冬,城市也得准备着过冬,城市供暖,雾霾治理,环境管理等等一系列与冬季有关的人和物和事,都得有人规划,有人处理,这便是城市管理者的职责。

秋天不是一个安宁的日子,就容易出事,时节在转换,由暖变冷,而且冷得很快,有时就很突然,一场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中国的地板图上有一半就成了蓝色,气温突降六到十度,北方高原地区就有了雪。这种急骤的降温,人体就受不了,感冒人增多,哮喘人复发,心脑血管患者发病率倍增,医患矛盾又开始磨擦。所以天气不可小瞧,它可以引发内患,患在人身上就发生登革热、埃博拉这类世界性的疾病,这都是与天气有关的动物、昆虫疾病窜到了人身上而无法免疫的结果。因此说秋天是个多事的`季节,谁都得留神啊!

多事就多在秋天是个转换的时节,有转换就必然有复杂,从天到地,从人到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到人类聚居的城市,必然要在这种复杂的转换中度过,这种度过也是复杂的,复杂在有顺应也有抗挣,有适从也有屈服,有死的悲也有生的乐,有凄冷之感也有赞美之喜,总是矛盾的对立之中求得统一,在这转换时期,锋芒就特别的突出。这便是秋日,便是城市的秋天。

一旦寒冬降临,就是秋去冬来而春天便近了。城市之秋是暂短的,多事之秋也是暂短的,只要有风和雨,一天便比一天凉爽了去,凉爽地落了雪,这个城市就有了冬装,冬天的城市就会有着新的期待,那便是春花烂漫的日子。

城市总是在这种复杂的矛盾之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的转换,并期待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季节的到来。

【落 叶 思 秋】

又落黄叶了,是一片一片地往下掉,旋浮着、翻转着、斜落在地,落在树下的绿草间。就几天功夫,天气骤降,冷的人不断加衣,黄叶也就开始飘落,快将草坪覆盖完了,黄的、红的、褐的、平展的、卷曲的,全静静的浮在那里,叶上储满了潮潮的露水儿。它们在等待着死亡!慢慢地等待着生命的结束!在这深秋的时节里。

生命总是有限的,它们就有限在一年四季之中。初春,寒风抖峭,树杆上就爆出了春芽,叶儿如似婴儿就出生在那个时节里。有阳光和雨露,叶儿天天在长,没有几天,满树就绿绒绒的一团。春暖了,花开了,绿叶就托起红花满世界地去张扬,在展示青春美貌的年华。开始扯条发枝了,树木就壮大起来,丰满起来,绿叶也就长出了成人的模样。

成人的叶子是青葱的,像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浑身绿油油的闪发着亮光,在风里,它喜欢舞动,喜欢歌唱,总是把青春的绿展示在明媚的阳光下,光合作用使它的青春充满活力,到处都是团团的绿的生机。就是夜里,它也不曾休息,帮助母体在吐故纳新。它懂得生命的价值,在于每时每刻不停地劳作和奉献,否则它的存在就变得毫无意义。

夏日的阳光总是那般的强烈,绿叶儿在经受着最为严酷的考验,此时它已是壮年,它不可以躲在阴凉下面享受清福,而是让别人在它的绿荫中乘享夏日的清凉。暴风雨来了,它拼命地狂舞着,就在狂风撕下它的那一刻里,它也不会放弃从风雨中吸取母体需要的养分。它是大树的儿女,知道一旦离开母体,等待它的便是生命的结束,它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却更加珍惜养育它生命的母亲。

当秋雨绵绵时,叶儿已经活过它大半的生命,开始步入暮年,它托住沉重的身子,仍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明白寒冬即将到来,它的生命也将结束,但它不能因此而放下自己的天职,它活着就是要有意义,要为生命的运动奉献自己,它的生命是母体给的,它一生中每时每刻都从母体那里汲取养分,它成长的过程也是奉献的过程,它日夜不息的劳作是在帮助母体健康地活下去,只要母体健康,子子孙孙就能繁衍生息。

它毕竟就是一片小小的绿叶,或许一生里从未受过宠,就长在树杈的角落里,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知道在明媚的阳光里炫耀是什么味道,在清风中跳跃欢唱又是什么滋味,它只是默默地长在那里,从不被人瞧过一次,就是让人看见它的绿也好啊,没有,它没有被注视过。

它不懂得虚荣,不知道炫耀自己能得到什么,也不知道受宠能获取什么样的满足,更不知道狂风暴雨的打击之后就一蹶不振。它不懂甜言蜜语,不懂阿谀奉承,不懂献媚卖萌,更不懂中伤和陷害,它就知道日耕夜作,兢兢业业,不停息的辛劳,而换取母体的生存和壮大。

因为它没有思想,就是一片叶,一片极普通的,有着生命特质和生存本能的树叶。人就奇怪这种生命,同样生存在这个特别的世界里,有着阳光、空气和水分,同样的有生有死,同样有着细胞的运动,可人和物就相差的太大太大了。它没有思维,没有智商,更没有情商,它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的很单纯,很专注,从生到死无声无息,静静的,生无愉悦,死无痛苦,终生辛苦劳作不止。人类崇尚春蚕到死丝方尽,而对于一片落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黄叶依旧在落,落满一地,由黄变红变枯变焦到死,最后缩成一团,当初冬的寒风将它吹走的时候,它便刺啦啦地长叹一声,这是在叹它的一生太短!还是对母体留下眷恋的情思!它的一生是充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可以做到死而无悔的。

已近深秋,望着这落去的黄叶和树,我究竟该思索些什么是好呢?!

篇9:乡村生活三章散文

乡村生活三章散文

种玉米

洛南县产的玉米好,市面上卖的糁子、玉米面以洛南为最佳。市面上卖的是不是洛南产的呢,嗨,吃了就知道了!

洛南县地处黄河流域,土地广袤,土层深厚,光照时间长。勤劳、朴实的山里人,像经管娃娃一样,细心地侍弄每一块地,每一株玉米。每年冬天秋收冬藏之后,乡村农人的主要农事是翻冬地,把地里杂草除净、秸秆烧掉,甚至每一个小石块都一一捡到笼里带出去。这一切就绪后,开始翻冬地。翻地的农具是镲铣,每一铣镲下去,都翻得很深,翻上来的的土块,用铣扎碎。有力气的小伙子,往往翻得深,地下的硬板土被翻上来,这样的话,经过冬天的凝冻,活土层深厚、疏松,玉米长得好。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冻得山里的石头都快受不了啦,翻过的冬地每一个土坷垃正好冻了个美。最好是来一场大雪,厚厚的雪覆盖了田野,积雪滋润着土地,也冻死了地里的病菌和虫子。望着积雪覆盖的田野,乐得农夫笑呵呵的。

春节一过,趁地里积雪刚刚融化,农人再用耙子细细地耙一遍,这样蓄水、保墒,耙过的土地像金丝绒一样绵软。待到枝头慢慢爆出星星般嫩芽芽的时候,山里人把一冬积攒好腐熟的农家肥一担担运到地里,用拉犁拉出一道沟,把粪埋好。干活的农人脸上汗津津的,坐在家里还有些清冷,干开活山里男人脱掉了棉袄,露出了妻子给织的针脚细密的毛衣。男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吸着烟,接过妻子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妻子嗔怪的说:就你性子急,都没埋粪呢。男人憨憨一笑说:人勤春早么,咱早些把粪埋了,省得到时候紧张。苞谷一种,我出门挣钱啊。

农事历书上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山里人有山里人的习惯,清明只是个参照,山里人看村道里的梨花开得正繁的时候,就开始种玉米了。村里人说,梨花开正是种玉米的好时节。一家老少,自然分工,男人拉犁开沟、担人粪尿,女人下籽,孩子撒肥料。每一粒玉米种子躺在松软、细腻的土中。男人嚷闹说,种稀些,去年太稠了,你没看南头蒋伯的苞谷年年都是大棒子,咱今年也种稀些。男人像威严的部队长官,查看着株距、行距。男人是种庄稼的行家,拉出的沟深浅合适,远望是一条线呢。妻子开玩笑说,种地么,弄恁细致做啥,只要粪上得重就行了。男人说:你胡说呢,要是像村子里的狗剩叔,地里坷垃大,深浅不一,你没看他家地里出来的苗子,爷爷孙子一地。年年一样的种,就是收不下粮食。

玉米下种后,要是碰上一场春雨,那是再美不过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地里的玉米苗子慢慢地伸出两片绿绿的叶片,远远望去,地里一行行绿苗,农人心里那个高兴哦。

有苗不愁长,看着看着玉米长得超过套种的麦子了。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要开始追肥,这时候正是麦子收获的季节。要收麦子,又要给玉米追肥。早上起来,露水大得很,裤管湿透了,农人在给每一株玉米追施臭肥。玉米叶子在早晨的清风中轻轻的晃动着,不时地触着农人的脸庞,痒痒的,舒服的很呢。

追过肥的玉米疯了似的长,地里的麦子收获完了,田野里是玉米的世界。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帐。玉米长得快,地里的杂草也长得疯狂。给玉米除草是最累的农活,这时节容不得山里人偷懒,天麻麻亮山里人就下地了。置身绿色浩瀚的玉米地,只听见锄头“咯滋咯滋”刮草声,把草刮掉,然后用锄头轻轻一推,这样,刮掉的杂草上午就给太阳慢慢晒死了。要是不推这一下,等于给草搬了家。遇到雨天草又活过来,那样又要重新除草。

除过草的玉米长得好快,村子里有经验的老人说,要是在深沉的夜里你能听见玉米拔节的声响呢,那是玉米在长呢。我们的玉米长成大小伙子了,脱去了青涩,胡子慢慢变得黑起来,这时候,地里飘荡着玉米成熟的气息。

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慢慢成熟了。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收玉米不像收麦天那样紧张、热烈,下一两天雨也不碍事。地里收获的玉米棒子让山里人挂起来,这几年山里人也盖起了楼房,明晃晃的瓷片映着黄澄澄的棒子,是一道风景呢。

新收获的玉米,挂在高处,风干快得很。剥离一颗,一咬,嘎巴干脆,就开始下架剥了。一颗颗玉米粒像马的牙齿一样,剥着每一个棒子,看着一缕缕金黄的细雨从手中纷纷落到笸篮里,心里畅美的很。

玉米是山里人一年到头的主食,槮子饭是百吃不厌。下地干活回来,汉子敦促老婆,熬些槮子汤,调些酸菜,端起一碗黄亮亮的糁子汤,喝起来五脏六腑都舒坦。要是在冬天,农家的早晨洋芋熬糊汤,民间有一句很豪纵的话: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洋芋糊汤要用火来慢慢熬,锅底下燃烧着树疙瘩,一开始火势猛得很,慢慢的,火小了,锅里的洋芋糊汤“咕嘟咕嘟”着,厨房里飘着香味儿。饭熟了,舀一碗洋芋糊汤,夹一筷子刚窝的酸菜,抄一勺石碾子上碾的酱辣子。吃的人满口是五谷的芬芳、醇香。还有一些会做饭的农家巧媳妇变着花样做饭,把新磨的玉米粉蒸成黄馍,吃的时候,把黄馍切成薄片用油炕一下,焦脆的很,那才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呢。最美的玉米饭是漏鱼鱼,还是用新磨的玉米粉,把细腻的玉米粉一把一把撒到莲花盛开的沸水中,一边撒,一边用木叉子不停地搅动,灶房里弥漫着水汽,还有新鲜的玉米粉的香气。玉米粉熬好了,用漏勺子漏开来,漏出来的就像一条条游动在水里的鱼儿。盛一碗鱼鱼,调上炒的酸菜,再加上蒜水、辣子,吃得人满口余香,直嚷嚷再来一碗。

哈,亲爱的玉米哦。

故乡的野菜

老家在乡下,二三月正是野菜慢慢从封冻了一冬的土层里钻出来的时候。

最早冒出来的是荠荠菜,漫山遍野都是。这时节人们结伴走在春天的田野,迎面而来是绸子一样的拂面春风,用小铲铲把一棵棵荠菜剜出来,不大一会,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细的汗。我们把采好的满满一篮子荠荠菜拿到乾江河边,先择去菜根,然后一棵一棵的洗干净。洗净的荠菜细小的叶片上闪耀着亮晶晶的水珠。等晾晒干了,用菜刀把荠菜细细的切了,拌上菜油,再打上一两颗鸡蛋,如果有豆腐再好不过了,把这些拌匀称。擀好饺子皮,我和妻子包起来,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说着闲话,妻子包的饺子小巧好看。妻子说:你光知道看书,你看看你包的啥嘛,你不闹了,你去弄调料去。我看你闹的调和好哩。我放下手,剥蒜、把剥好的蒜骨朵放在石头辣窝子捣起来,捣好了蒜泥,我调上了各类调料。这时候,妻子已包好了满满一篦子。等锅里盛开了莲花似的水波,妻子把饺子下进去。妻子说,下饺子要大翻浪的水,这样煮出来的饺子好吃。不一会饺子熟了,坐在小木桌旁,我们吃起来,一个饺子蘸一下调和水,吃的我满口溢香。妻子看着我的'吃相,哈哈笑起来。吃荠菜饺子可是春天一道美味呢。

再过些时候,地里的灰条菜、刺蓟也长起来了。灰条菜长的很好看,叶片背后是一种红色。吃灰条菜要挑嫩的,农家用它窝酸菜,口味美的很。刺蓟也不错,就是叶片上都是刺,扎手呢。刺蓟窝酸菜败火、清热,吃着又是一种味儿。还有一种是大蓟,长得茂势的很。用它泡水喝,能治疗流鼻血。我儿子小时候经常流鼻血,母亲就从山野里采了不少,我儿子喝了大蓟泡的单方水,慢慢的好了。

农历四五月,山野间的格拉叶也是农家饭桌上的菜肴。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常常和隔壁的邻居登上高高的白云岭,钻进密林里,采摘格拉叶。回来时就背了一蛇皮袋子,母亲采的都是嫩叶子,洗净后,用开水一焯,再烧些浆水,把格拉叶放进去。过不了几天,格拉叶菜就能吃了。四五月的乡村,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吃格拉叶菜正好填补了这时节的农家饭桌上的空白。每次回到老家,吃着母亲调的格拉叶菜,喝着金黄的糁子汤,简直就是一种神仙般享受呢。这几年,母亲年岁大了,我说啥也不许她上山采摘格拉叶。母亲嘟囔说,你看看你从街上买的菜,都是大棚菜,没有一点味道嘛。咱农村的野菜多好吃呀。我默默的听着,笑着给母亲解释着。

这几年,农家的野菜从山野里走进灯火璀璨的城市,出现在城里人的饭桌上。吃惯了油腻的城市人品尝着野菜,好像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乡间野菜的清纯、质朴、淡远,滋润着城市人的身心。咀嚼着野菜,城里人在职场拼搏的疲惫得到了抚慰。一颗颗天涯漂泊的倦心仿佛在故乡清湛湛的山泉里淘洗、荡涤,碧绿的野菜使他们想起了遥远而模糊的故园,故园的风物复活在他们的记忆里。就是这些乡间的野菜滋润着、温暖着他们,他们一颗曾经冷漠的、迷失的心灵觅到了一块栖息地。

北窗品茶

搬进新居后,我常常一个人独坐窗前品茶。

新居面北,一面铝合金窗子占了整个墙面,光线敞亮的很。站在窗前,看见远方天空下面秦岭波浪般的余脉影影绰绰逶迤连绵。近处的山脉,上面是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的松树林,松林上面是蓝玻璃一样的天空,偶尔有一两只山鹰在盘桓。它是在练习飞翔,还是发现了林中的一只野物。看得倦了,坐下来,我给自己沏了一杯茶,静静的看着茶叶在水中沉浮,我的心便透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茗中。

多少年来,我慢慢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我喝的茶叶,不是龙井,也不是碧螺春。不是毛尖,也不是铁观音。是住在乡下的母亲从山野里采来的山间各类植物的叶子。

每年春上,乡间的院子边、田野的土楞上,到处都是盛开的的蒲公英,小小的黄色的花朵,点缀着沉寂的乡间。这时候,母亲就忙个不停,她到处采挖蒲公英。我说,用它泡水喝太苦了。母亲说,苦是苦,但是败火、清心、解毒,再没有比这好的了。我拗不过母亲。我看见母亲把采回的蒲公英用水一遍遍反复淘洗干净了,摊在篦子上在阳光下晾晒,等彻底晒干了,她用一个很精致的盒子装起来。周末我返回单位的时候,她说,你带上,慢慢喝。

坐在窗前,我喝着母亲的茶叶,凝神望着蒲公英叶子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春天的样子。我想,这个无数诗人笔下纵情吟咏的植物,正悄然盛开在我的杯中。它的花朵有些像秋天山野间的野菊花,金黄的花朵,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温馨。我还想起了一副著名的画面,上面一个小女孩挎着一个篮子,手里正举着一朵蒲公英,呶起小嘴在吹,蒲公英的花絮正缓缓的飘向远方。这个画面很美,一直留在记忆里。

蒲公英茶水的确很苦,喝第一遍时,简直是难以入口。慢慢的喝下去,就不太苦了。有一种淡淡的味道。我的口腔有时溃疡,难受的很,看医生买了好多西药片片也不顶事。我就喝蒲公英茶水,喝的时候我就加量,连续的喝,我多年的口腔溃疡竟然彻底好了。从此,我对蒲公英产生了一种敬意,

夏天的时候,母亲采的更多的是金银花,不是开着花朵的那种,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这时候的金银花是最好的。它比蒲公英茶好喝多了,我在超市里看到金银花茶买的很贵。我说,娘,超市有买的,这茶叶不要采了,夏天太阳多毒啊,我少抽一包烟的事情。娘说,你有多少钱,再说咱农村的金银花漫山遍野都是,我采茶叶,正好活动活动筋骨,多好。母亲不顾我的劝阻,竟然采了好多。母亲把采来的金银花,晾晒在席上,我帮忙翻搅的时候,用手捧了一把,凑近一闻,那个清香啊。

北窗品茶,茶叶的醇厚、清香,让我沉醉。它的醇厚,就像善良、朴实的母亲,用她特有的方式时时滋润着我这个抑郁、浮躁的儿子。它的清香,正穿越纷扰的红尘,时时缭绕在我眼前。

品着淡淡的茶香,我抬头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天空是这样的悠远、澄明、纯净。

《诗经》之《青青子衿》翻译鉴赏

石头与云散文

个人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阿Q正传内容简介

家有硕鼠散文

苏东坡传每章读书笔记

文学社的旅程作文

优秀散文赏析:读诗经

9.《阿Q正传》

散文三章欣赏
《散文三章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散文三章欣赏(共9篇)】相关文章:

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2023-05-25

高一下期英语教学计划2022-12-15

文学社青春诗会活动策划方案2022-10-06

郭风《长江》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2022-05-06

同样的情景散文2022-05-22

文联章程2022-09-11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04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散文2023-01-06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2023-11-07

初二上册教学教学计划2023-06-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