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时间:2023-05-03 08:17: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共14篇)由网友“意君兮”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篇1: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靖安县中心小学  涂久凤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的提问,不仅可以给课堂增添几分活力,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教育家这样评议:鸦雀无声,无人发问的课是一堂失败的课。可是,怎么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得出问题,多提出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平时对学生好奇、好问的表现加以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问题意识的情境和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你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出创新的想象力,提出更多的问题。笔者从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看法。

篇2: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驱使孩子们去“寻求新异”,去“打破沙窝问到底”。对于电脑这个新鲜而又神奇的东西,初学的小学生更是充满了幻想,问题肯定不少。当电脑课上,孩子们把他们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作为教师,不应该去责骂孩子们“异想天开”、“不切课题”等等,这样,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束缚学生的思维,措伤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敢发言提问;相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学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发挥想象。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电脑画图”。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师问:“美术课我们学了画图,现在如果要大家画个红苹果,大家肯定能画得出来吧?”生答:“我们都会画。”师又问:“今天电脑老师要教同学们不用颜料、纸和笔等画图工具来画这个红苹果,好吗?”这一下激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问。甲问:“电脑画图不要用颜料和画笔吗?”乙问:“电脑画图不用纸,那画在什么地方呢?”丙问:“画好的图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和他们提出的一大堆的问题,教师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对电脑绘画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来学画一画,不就知道了吗?”。于是,同学们学着老师,拖动着的鼠标,用椭圆工具画圆,用填充工具填上红色,用橡皮擦修正……一步步,不久,一个个红苹果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了。同学们看着自己第一次用电脑画出的图。心里乐滋滋的,在学电脑画图的过程中,课前的疑问也随之一步步解开了。又如五年级电脑课学internet中的“网上购物”,老师就给学生设置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师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去商店买过东西吗?”学生们对答如流,把购物的过程说得清清楚楚。然后老师又问:“如果要在网上买一本书,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学生中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网上到哪里去买书呢?要办什么手续呢?”,“网上书店有新华书店的书多吗?”,“怎么付钱呢?”,“网上的书能打开看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呢?”……然后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登录上了网上购书的网站,和孩子们一起“逛书店”。孩子们就象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购物一样,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如何在网上购物了。在轻松学知识的同时,心里的疑问解决了,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了。

二、创造问题教学条件,满足学生的好动心

创新是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然后再动手去尝试,去探究。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的双边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爱迪生小时候看见母鸡孵蛋,孵出了小鸡。于是他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人能不能也用自己的体温孵出小鸡呢?有了这种想法,于是他就学着母鸡也开始孵蛋了。哪个孩子不好动?如果片面地认为这种“好动”是孩子不守纪的表现而加以制止,那么,许多创新发明的火花将会被扑灭,孩子将失去灵感,失去童心。“因疑而动”、“因疑而学”。当学生对某个东西产生了疑问时,也总想动手尝试一下,这时,老师应该为他们创造尝试的'机会和条件。三年级学生学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学生看到网上许多漂亮的贺卡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word具有图文混排的功能,贺卡也是由图文组成的,能不能用word来给老师和同学做一个贺卡呢?”这时老师就鼓励他们说:“动手试试看吧!”结果他们的尝试成功了,一张张生日贺卡、新年贺卡、圣诞贺卡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他们高兴之余,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自己亲手为爸爸妈妈、朋友、同学做的贺卡,少数人能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收卡人,但许多人却没有上网,更没有电子邮箱,这时,教师为了让他们能如愿以偿地把这些贺卡送到收卡人的手中,就帮他们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还有象五年级学生学了做网页,学生总想自己设计一个自己的个人网页,做好了,都想在网上发布,让他们的父母、老黄牛师和同学都来欣赏自己的作品。这时,老师可以教他们在因特网上申请免费空间来发布他们的作品。许多电脑知识,既有知识性,又有娱乐性,对孩子具有很大吸引力,他们都想动手试试,如:许多电脑作品需要配音,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配音,再导入作品中,孩子们特别喜欢欣赏自己的配音在作品的效果,这样,他们的问题得到尝试,他们心愿也得到满足了,这样的电脑课,何愁学生不感兴趣呢?

三、设置创新问题竞赛,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争强好胜”是一个孩子追求上进的表现。教师正确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每个作品的成功诞生,都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提出创新的问题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学习中,学生一个好的问题或建议的提出,往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意义。学生们往往也会因自己提出的某个问题或建议被采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因自己的作品的创新与众不同获奖而感到十分的荣耀。如:每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主要看谁的作品能以一种巧妙的创意反映社会问题,谁的作品就能获奖。我校刘航同学制作的电脑动画《横行霸道》,周雅韵和张浦制作的电脑动画《小山雀进城》能在省里获奖,他们能从动物身上反映社会问题。首先,他们从动画片里看到老虎凭着自己是兽中之王而欺负其它小动物,又看到新闻里说美国老是欺负小国,就产生这样的问题联想:把老虎比作强大的美国,把小兔等小动物比作弱小的小国。于是就产生了《横行霸道》这个作品。《小山雀进城》也是从小山雀通过山村和城市环境对比,联想到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这两个作品都用小朋友喜爱的动物(老虎和小鸟)来做比喻,分别反映出作品“反对霸权和保护环境”的两个主题。作品反映了他们创新问题的设想,所以获奖了,作品的获奖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更会促进他们进一步探索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因此,他们平时更注意观察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敢于设想创新。每年都做作品参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举行一些电脑知识的小竞赛来满足学生这种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求异创新。如(创意图的设计、网页创意设计、网络信息查找等竞赛),老师把获奖作品或者获奖作者用广播教学的方式展现给大家看,打印出来,或者在网上发布。让同学们都学习他们那种敢于想象,敢于提问,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样,那些获奖的学生会觉得自己胜出别人而感到光荣,这种好胜心会促使他们朝更高的目标不断的奋进。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创造条件、举行竞赛等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和好胜的心理,逐步培养学生好问好学的习惯和求异创新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由“严肃”变得“活泼”,让我们的学生由“学会”变得“会学”,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的空间里放飞出不羁的思维,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篇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小学 王春梅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办王耨小学 郝文花

【摘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决不因学生问题的幼稚无理而取笑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安排师生间相互提问,也安排学生间相互提问,形成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学生提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也要做提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 在小组协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积极从事阅读实践,养成质疑问难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问题意识 多向交流 点拨诱导 敢于提问 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正如教育界学者所说的,不能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要“会答”,更重要的要“会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不敢提“问题”,主要受师道尊严等传统思想的束缚,传统教育习惯于教会学生“听话”、“谦虚”,学生不敢提问,否则会遭斥责,被扣上“扰乱课堂”、“多嘴多舌”的帽子。因此,当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想法也不敢提出来,于是乎不少学生常常你讲我听,唯唯诺诺,唯书是从,为师命是从。久而久之,“唯书”“唯师”的思想痼疾犹如一块巨大的顽石把学生的创造欲望扼杀在摇篮中。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关系。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尊重、理解、支持、赏识学生,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焦虑情绪,让他们充分表露灵性,展现个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决不因学生问题的幼稚无理而取笑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问而无后顾之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我在教学“钓”这个生字时,把“钓”写成了“钩”,(教学论文 )一个平时不太爱举手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变单向提问为双向或多向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打破老师单向提问的常规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课堂上有教师的提问,也有学生的质疑,师生相互提问,共同研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导读前引导学生质疑,在讲授中加进学生的提问,在授课结束前再让学生质疑,以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通过双向交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安排师生间相互提问,也安排学生间相互提问,形成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的多向交流。

三、教师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使教师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可能提出来。”但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方法。学生提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不仅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也要做提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学《三顾茅庐》时,一个学生提出“谒见”用在下级见上级或见地位较高的人,刘备当时是皇叔,手中握有一定的兵权,而诸葛亮当时还是住在茅屋里的一个农夫,这儿用这个词是否恰当?这个问题就提得好,说明这个学生动了脑筋。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这儿用“谒见”一词反映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四、在小组协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提出问题,我都让小组成员讨论后一起说,锻炼他们的胆量,创造合作的机会。同时,我对每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鼓励,对每组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的行为给予支持,努力营造出民主的氛围。随着时机的成熟,逐步将小组成员讨论后一齐说所提出的问题,过渡为由各小组的“发言人”来说,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好,不负众望。渐渐地,各组的“发言人”也不断变换,每人轮流做“发言人”。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思辩能力提高了,问题意识也逐渐养成。

总之,只要教师给予学生问的权力,创设问的氛围,指点问的路子,就能打破“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呆板局面,出现学生积极从事阅读实践,养成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篇4: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大门镇小  蔡胜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我在教学“钓”这个生字,把“钓”写成“钩”,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自信的风帆高高扬起,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乐问。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填压式”的教学,几乎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不爱问、不想问。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一位教师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课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树林”,而“鸟

[1] [2] [3]

篇5: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东莞市东城花园小学    梁绍权

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要想让学生能开“金口”,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环境,让学生敢问。

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同学树立自信心。如:我上《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一课时时,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后,就引导学生提问题:“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呢?”这时,我有意识地提问了一个不敢举手发言的差生回答,这个差生回答:“什么是威尼斯的小艇?”这个问题虽然提得不太理想,但我仍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比以前有进步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再不用老师点名回答,而是主动举手提问题。因此,只要解决了学生的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他们在上课时就自然会积极举手,发言踊跃。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爱问。

要使学生爱问,就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如:我在教《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一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呢?学生思考后,纷纷质疑:1、课文里哪些句子讲了“一碧千里”的意思?哪些句子讲了“并不茫茫”的意思?2、面对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景色,你想说些什么?3、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作者在描写草原景色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提出问题了。

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敢问,爱问,但现在又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有个别同学在提问题时,不用 思索地乱问,为提问而提问,造成问的质量不高,不能紧扣课文的内容来问。因此,要进一步训练学生善问,而且“问”要有所创新。

(一)、从爱问到善问,适时点拨。

1、做好问的示范。

学生在学校,什么都想模仿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老师倾向于问能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老师为榜样。因此,老师要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也要做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如我在教《鲸》一文的第四段时,我先提了两个问题做示范:1、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2、假如你是一位渔民,你怎样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接着,我就让学生模仿我的问题,紧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力求使学生能提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有一个学生接着就提出:“鲸睡觉时为什么要几头聚在一起,而且要头朝里,尾朝外,这与什么有关?”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假如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在老师的熏陶下,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要抓住“问”的时机。

问的时机很多,有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有

[1] [2]

篇6: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小学生问题意识和反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如何使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 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产生问的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5,乙数是4。”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等。这时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出判断题呢?我说可以呀。他说:“比如,已知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  ,乙数等于4,对吗?”他的想法很有创造性。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框框。“已知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  ,请算出乙数等于多少。”“已知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乙两数的和比两数的差多百分之几?甲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5:9,乙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等。接着我让学生把上面的问题改变成应用题。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解答各类应用题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一个个好奇的想法,强烈的质疑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想问。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大胆质疑。 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科学的发现。比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 有这样一个“彩票问题”:无锡市体育场今年春天发行体育彩票,彩票面额每张2元,中奖后奖金情况如下: 中奖等级 奖金额 中奖数(个) 特等奖 20万元 20 一等奖 10万元 20 二等奖 1万元 50 三等奖 5000元 100 四等奖 1000元 500 五等奖 100元  六等奖 10元 20000 七等奖 2元 250000 (1)小华在第一天摸了10张彩票,你猜猜他可能化了多少钱买的彩票?说说你的理由。 (2)若本次奖金总额是发行额的.42%,则至少卖出多少张彩票方能兑现这张表中的奖金? (3)从这张表格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刺激下,集中注意力,努力去揭示题中的奥妙,去寻求“疑”的答案。当一个学生对第一个问题报出答案20元后,其他学生则会提出不同意见,而第三个问题更是让学生爆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让学生在深入讨论中产生新问题。 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新华书店到我校卖图书,其中不少推出不少优惠措施吸引学生去购买,优惠措施有: (1)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偶数,则可以九折优惠; (2)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奇数,则可以九五折优惠; (3)一人买总本数超过九本,可再享受九折优惠。 现有a、b、c、d、e、f六位同学准备购买下列图书: 学生 图书 价格(元) 学生 图书 价格(元) a 童话大王 5.20 d 小科学家 4.50 作文大全 14.80 十万个为什么 25.50 b 我们爱科学 5.00 e 海底世界 4.90 快乐天使 25.00 神奇的纳米 15.10 c 集邮世界 4.70 f 盐的奇妙用途 5.00 动脑筋 5.30 - - 你认为他们一共付给售货员多少钱?为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认为可以有几种方案。有的学生给出第一种方案:每人单独买再累计;马上有人提出质疑,说他们还有更好的方案:六个人合起来让一个人买后再分摊。马上又有小组表示有不同意见,说让学生f先买,其余5人合起来买这种方案才是最好的。其实第三种方案才是最好的。不过学生想出了其它几种方案,都可行。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讨论中学会选择最好的方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发现了完成这道题,实际是复习了奇偶数、折扣、百分数等运算和应用题的练习。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变换思维方法寻求问题答案。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这样设计,既具有探索性与启发性,又锻炼了学生探究过程中再生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究心理,启发和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篇7:浅谈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陈小虎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学则生疑,疑则学进。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是发现的基础。善于提出问题是其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和先导。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发散思维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初中数学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一文时,我先提了两个问题做示范:(1)列了一些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这些函数为什么叫一次函数?它有哪些特点?(2)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有哪些异同?接着,就让学生模仿我的问题,紧扣教材内容,()深入思考,力求使学生能提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一次函数中,当b=0时,就成了正比例函数,那么二次函数中b,c等于0,还是二次函数吗?当a=0,b不等于0,是否又变成了一次函数?”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假如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在老师的熏陶下,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肤浅。

二、注重逆向思考与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逆向思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做综合题或者几何题的时候,逆向思考,即从结论入手思考,往往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中,并能快速找到这个题的关键所在。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已知条件,发散思考。比如,综合题中或几何题中,当学生读一句已知条件,就思考,出题者给出这个已知条件有什么目的?和什么知识有联系?这个已知条件能得到什么结论,除了这些还能想到什么。再读一句已知条件,又思考,这个条件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又想到了什么。

三、恰当给予评价,培养学生问题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宽容的态度,提得有深度、有新意的,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提得简单、偏激的,切不可否定和嘲笑,而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并就其提问的闪光点给予赞赏。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

综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过程。教师只有持之以恒,采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自觉地质疑,最后走向解疑,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张爱红。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新校园学习:中旬刊,(10)。

篇8:加强语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加强语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孙春霞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最关键的第一步。

一、学生问题意识现状

到了初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中,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

1.不想问

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思维惰性,认为书本和老师都是对的,问题老师上课会讲清楚,不用自己费心思,因而一味接受,从不发问。

2.不敢问

尽管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惑,但由于心理胆怯或自卑,害怕受到嘲弄和漠视,不敢向教师或同学提出。这主要是心理问题,基础差、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要严重一些。

3.不善问

因为知识、经验、语言等障碍或限于思维发展水平,不知从何处疑,找不到问题点,或提问不得要领,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二、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原因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

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甚至课文中哪些是要识记的生字生词也是由老师规定。学生养成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学生不能或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能被动地接受。

2.教师牢牢把握着课堂教学的“提问权”

教师在备课时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什么是重点?什么会考?而没有认真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不会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想知道什么?”因此,学生不会思考自己到底会什么,想要探索什么,久而久之,失去了对知识的求知欲。

3.提问模式趋于固定化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尽方法设计“连环套”,一环套一环,硬是把学生的思路套入了预想的教案中,对超出预想的问题不予理会或不正面回答。这样的提问模式使得问题成了引学生入“洞”的“圈套”,不仅淡化了学生提问的意义,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语文课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预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预习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预习,不知道预习要完成哪些任务,预习时提不出富有价值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没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

1.明确预习的任务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如果是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加深,应注意新旧知识对比,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弄清知识的生长点;如果是新知识,应注意概念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在预习中发现问题的方法

(1)做好标记: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一些疑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等符号做好标记。

(2)记下问题: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记在自己的问题记录本上,交给教师。

(3)提炼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提出普遍不理解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3.巧用激励措施

教师可以对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扬,树立榜样,动员学生向他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加分、分阶段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在每学期末,教师可以统计每位学生在一学期中的问题数量,适当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加强课前预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莲塘小学 陈碧英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它是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主线。现代思维科学也认为:问题是思维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着名教育家顾明远也曾说过“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而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勇于探索、不畏权威,有敢于怀疑科学精神,会思考,勇于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任何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里状态、它在学生思维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爱问。

1.创设心理安全环境,让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每次需要分组讨论时,我总是作为小组成员加入讨论的行列。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师生平等对话,从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2.创设激活思维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课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已认识了元、角、分,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观察他们自己搜集的人民币,然后让学生围绕人民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提出的问题。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讨论是热烈的:有的学生问“人民币为什么有纸币和硬币?”有的问“硬币为什么有金色的、有银白色的?”“为什么五角的硬币比壹角的还小?”、“人民币的图案代表什么?”还有关于纪念币、币上文字等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讨论,解决了一些教材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有些问题要求学生带回家可以查阅资料找答案,也可以问家人或银行工作人员,也可以自己去猜测,看谁解答的问题多。

3.尊重学生的劳动,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目前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师或他人提出的问题,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教育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评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因此应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平时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观察的场地和思考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如:在课堂上教师有时可以故意留点疑问,露点破绽,在讲解过程中设置误区,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思考,利用认识冲突一起讨论,甚至争论,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大胆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先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当我把得数写在黑板时,有几个学生在下面说“老师,你做错了。”“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是吗?能不能说说错在哪?你有什么问题?”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还动起笔来,有的学生问“老师,我用我们学过的把每个数的倍数列出来,再找出它们最小公倍数为什么会和您的答案不一样?”“老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商要互为互质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商是否也为互质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商的是三个数互为互质数还是其中两个数为互质数”学生对我做的题目提出了疑问,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检验,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理解,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与“灵感”,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10: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论有一个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初听顿觉很新鲜:“学生听课一点就通,没有问题还不好吗?”其实不然,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走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若干问题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想办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薄了,课堂上也就难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逐渐的缩小。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只重视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自己事先设想的范围内,以便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在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一切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适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比如数学的应用题是许多学生的难题,尤其是寻找等量关系,如果我们尝试由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做,我想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培养能力,教给技巧,让学生学会提问。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技巧,于是他们就不敢问、也不知

怎样问;有的学生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是怕提不出“好问题”会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还有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教学结果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当然,有的教师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作用,每节课是围绕着问题如何解决进行的,下课了问题也就解决完了,学生是没有提问的空间和时间的,学生天天在这样的教学影响下,逐渐失去了提问的兴趣,对问题的敏锐也逐渐麻木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批判与自我批判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大量的信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是没有得到培养呢?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这种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师授―生受,学生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性和选择性。第二,教师提供信息的方式上有失偏颇,信息多以陈述式语句出现,或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启发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就应该围绕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样看情境图,并能收集、处理信息。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

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没有独立思考是无法提出数学问题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和紧迫。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一是教师从唱主角改为当配角,适当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师有机会对那些不能或者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二是加强教学民主。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营造一个人人都愿提出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展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⑴合理选取一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⑵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⑶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要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⑷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当学生学会了如何提问题时,一节课中就会提出相当多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难免与教学内容发生游离,可以采取如下做法:一方面注意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问;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要仔细分析,慎重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取与舍、详与略、课内与课外等),把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克服思维定势,鼓励学生质

疑问难。

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天性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得到保护和尊重。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呵护学生问题的天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扼杀学生的宝贵的问题意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些教师经常斥责学生的“奇谈怪论”,有些教师经常不自觉地嘲笑学生的“无知”,就在最近也听到

这么一件事情:一位学生向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老师用了十分钟的训斥+两分钟的解答。殊不知,这样做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没能得到丝毫保护,相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深深挫伤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总之教师要防止从言行上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其提问题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应善待学生的“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允许出现各种不同观点的交锋;作为教师也应学会欣赏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去帮助或指导他解决问题,欣赏是一种心理品质,有欣赏才会有鼓励与保护。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由于已有知识观念的影响,人们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惯性会对人的思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不良思维定势的存在,会使人头脑不够灵活,不愿思考问题,总是用老思想、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这会削弱人的问题意识,使人无法产生疑问,从而阻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克服思维定势,就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一是要善于从他人不同的经验、思想中获取新知识;二是要学会逆向思维、换位思考,以求知识的突破。提出问题,改变传统思维就得学会怀疑。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标新立异、突破陈规,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及教师的授课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训练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增强问题意识。比如说数学函数这块内容,第一节课是函数的概念,说实话许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概念是十分突然地,这时应该欢迎学生质疑提问,在发问和回答的过程中知识就得到了解决。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教师要多加指导,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畅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让我们从每一个45分钟做起吧!

篇1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小学生问题意识和反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如何使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

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产生问的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5,乙数是4。”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等。这时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出判断题呢?我说可以呀。他说:“比如,已知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

,乙数等于4,对吗?”他的想法很有创造性。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框框。“已知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

,请算出乙数等于多少。”“已知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乙两数的和比两数的差多百分之几?甲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5:9,乙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等。接着我让学生把上面的问题改变成应用题。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解答各类应用题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一个个好奇的想法,强烈的质疑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想问。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大胆质疑。

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科学的发现。比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

有这样一个“彩票问题”:无锡市体育场今年春天发行体育彩票,彩票面额每张2元,中奖后奖金情况如下:

中奖等级 奖金额 中奖数(个)

特等奖 20万元 20

一等奖 10万元 20

二等奖 1万元 50

三等奖 5000元 100

四等奖 1000元 500

五等奖 100元

六等奖 10元 20000

七等奖 2元 250000

(1)小华在第一天摸了10张彩票,你猜猜他可能化了多少钱买的彩票?说说你的理由。

(2)若本次奖金总额是发行额的42%,则至少卖出多少张彩票方能兑现这张表中的奖金?

(3)从这张表格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刺激下,集中注意力,努力去揭示题中的奥妙,去寻求“疑”的答案。当一个学生对第一个问题报出答案20元后,其他学生则会提出不同意见,而第三个问题更是让学生爆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让学生在深入讨论中产生新问题。

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新华书店到我校卖图书,其中不少推出不少优惠措施吸引学生去购买,优惠措施有:

(1)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偶数,则可以九折优惠;

(2)买的书总本数若为奇数,则可以九五折优惠;

(3)一人买总本数超过九本,可再享受九折优惠。

现有a、b、c、d、e、f六位同学准备购买下列图书:

学生 图书 价格(元) 学生 图书 价格(元)

[1] [2]

篇12: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标提倡“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很明显,探究式教学日趋重视,并成为课堂教学主要方式,它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

一、探究式教学对问题意识的要求

各地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设定问题情景,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假设;③设计解决问题过程,进行推理验证;④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因此可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只有把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才能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探究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很多概念、性质、公理、定理、公式等都较适宜于学生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发掘和创新,把问题融入恰当的数学情景中,不断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1)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疑”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促使学生心理活动进入更高的境界,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情感态度及时变更并重新组成认知行为,促使学生对问题更细致、更深入思考,寻找方法,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学生问题得到解决,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设疑,增加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问题的难易要适度。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设置学生通过周密思考基本能够解答的问题。如果设置了学生可望不可及的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放弃心理,容易打消其学习和探究的信心。

(3)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创设具有激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望需要的过程。有质疑的问题,不一定都有启发性,有些问题虽然使学生产生疑问,但与学生现有认识水平距离很远,这些问题只能对学生启而不发,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心理需求,尽可能地能在学生现有能力下得以解决,与学生发生共鸣,使学生感兴趣。

(4)要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探究教学要求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回答问题,充分展示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师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欣赏者的身份在学生的面前出现。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宽松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要遵循教学原则,把握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精心设疑,激发兴趣。探究教学中,学习内容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思维。但是问题的设置必须选择真正使学生困惑的、适合本节内容特点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使学生愿学、乐学,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学生兴趣油然而生,进而发现错误原因。

启发诱导,以问代答。在探究教学中主张尽量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总结结论,开阔学生思维。在学生发现问题时,通过设计中间台阶,让学生顺势独立完成,找出问题答案。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证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线的2倍”这个题,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的一部分进行180°旋转或延长一倍中线。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对应关系,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顺势利导,总结作辅助线的方法:遇到图有中线,只须将其一倍延。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类比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篇13: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大邑县元兴小学   易富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的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  16÷3=   32÷3 =    21÷3=

81÷3=   111÷3=    342÷3=  212÷3=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篇14: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大邑县元兴小学   易富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的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 16÷3= 32÷3 = 21÷3=

81÷3= 111÷3= 342÷3= 212÷3=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

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论文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论文

基础与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教育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共14篇)】相关文章:

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论文2023-10-05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上)2023-11-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探索2022-04-30

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论文2023-05-22

对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究方向分析教育论文2022-12-04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022-08-2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023-10-31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2022-07-25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2023-01-25

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2022-11-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