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教育论文(整理20篇)由网友“无人知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础与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基础与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教育论文
基础与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教育论文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基础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基础教学与创新教学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成为教学的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基础 创新 初中化学教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化学启蒙教育――初中化学必须要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化学必须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树立“化学基础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必须突出化学思想的教学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化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的教学精神和理念。
初中化学虽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阶段,就其内容而言不仅涉及到化学学科体系中的各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科学技术以及国防建设相联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双基,根据学生的实际要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和能力,要初步确立分层教学的模式。同时也需准备好不同目标层次的习题和检测,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质量监测,一课一练一评,使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增强其学习的目标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达到学历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能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首要因素是要树立教学中的平等、民主与尊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假想,鼓励学生对提出的质疑和假想设计方案和进行探究,即使存在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能简单的给予驳斥,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向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此培养学生方法、技能、创新精神时要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实验在基础教学和创新培养的积极作用。
例如初中化学《酸碱盐》一章有概念多、物质多、实验多、规律多、重点和难点多、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等特点,对此可以采取自学指导和实验指导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前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和自学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来认识物质、探究物质的`性质等,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学习,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内容。这样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虽然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学生通过自己进行实验能更好的体验知识,而且从教师的实验准备中也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耕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使学生较为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在总复习的教学中采取这种方法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更能体现出基础与创新的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功能了。比如在进行物质鉴别与推断及探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开放实验室的策略,为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学习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提供方便。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由教师确定若干命题,由学生来设计方案来进行探究,指导学生对若干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学生对方案不断完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基础与创新的平台,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检验和落实基础知识,使基础与创新成为教学的核心,才能更好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篇2: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论文
摘要: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其中实验操作在初中化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很多的化学公式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生本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主要对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创新
生本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围绕学生、肯定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自己完成,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育的研究现状
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是化学现象的具体表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1]。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师重要的教研活动。在生本理念背景下,很多教师开始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但是因为缺少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使得教学的效果没有显著的变化。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研究价值
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次重要的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化学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第二,在生本理念下,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总结和归纳出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广大的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第三,生本理念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明白化学现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化学学习的方向,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策略
(一)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生及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要想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以及创新,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例如,在高锰酸钾制造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次实验的目的',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装置组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找出错误并及时地进行纠正,合理地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要点的归纳。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适时地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在这个实验中具体包括气体的收集、仪器的连接、酒精灯的使用以及药品的取用等多个操作,十分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而通过这种实验,不仅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亲自动手以及观察实验的兴趣,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动手的机会
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一般都会比较耗时耗力,预设的目标也时常完成不了,所以有些教师便直接越俎代庖[3]。有些教师不仅亲自操作一些演示的实验,甚至连很多需要学生动手的实验也直接取而代之,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发挥。这也就使得很多的实验变成现场版的视频,和我们大力提倡的生本理念是相违背的。生本课堂强调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个性以及天性充分的尊重。在实际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实验室中的现有器材来对固定的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得操作更加简便,从而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中,需要利用多支试管来进行铜、铁、锌、镁与稀硫酸以及稀盐酸的反应实验,而学生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手忙脚乱以及药品撒掉的现象,这也就使得教学的时间十分紧张,进而造成很多的化学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进行实验[4]。而有些化学教师则能够将一个培养皿分为几个小格,将这几种金属分别放在这几个小格中,然后倒入硫酸或盐酸,这样能够清楚地进行实验现象的对比,并且操作起来也十分地简便。合理地应用实验室中的一些比较常用的物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使化学课堂的活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综上所述,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生本理念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导,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钱勤.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D].苏州大学,(19):639.
[2]罗利平.基于生本理念下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及创新研究[J].教育,(3):00305.
[3]吴从良.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1):69.
[4]姜自干.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6(30):158.
篇3: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
文中从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出发,具体分析了艺术设计从产生、发展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和根源,深入剖析了目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篇4: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教育论文
一、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我国的设计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直至建国初期在北京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实用美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实用美术人才,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人们的观念、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促进了中国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工艺美术”由“艺术设计”取而代之,完成了艺术设计与纯造型艺术在学科上的分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是社会发展状态下的历史必然。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
回顾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二十几年的历史与现状,不难发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从起源说,艺术设计与造型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对西方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简单模仿;二是始终摆脱不了对纯造型艺术专业教学的依赖和影响。没有把二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去看待,以至于不论是在几十年不变的美术高考招生中,还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都脱离不了传统美术的模式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考虑得不够,不论是什么专业的,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致相同。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的基础课没有拉开距离,使得绘画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课教学脱节、“各自为政”,教学缺乏明确的课程目的,造成学生不知道怎样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为今后的`专业服务。学生进校后,普遍对绘画基础课兴趣不大,原因是进校前,考试的素描、色彩内容与本专业所开设的素描与色彩内容大同小异,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的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对基础绘画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是因为其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只是简单的为画而画和机械的模拟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通过对中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反思,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既能注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的表现技巧训练,又能兼顾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专业基础课程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设计课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此,在继承优秀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先进教学经验,以建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创新教学体系,培养有创造力的设计艺术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
1.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不仅包括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引导他们打破常规,活跃其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判断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形式美和表现力的探索。
2.构建合理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要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来实现。目前,大多数院校普遍采用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分段式的、不结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缺乏适应性,极易造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脱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按照专业方向把基础课程改革归并为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工业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工程(制造技术)、工业设计理论和计算机与多媒体等5个相互叠加的横向基础课群,基础课群与专业课形成纵横交叉的课程结构。
3.基础课的内容调整。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基础造型能力以快速表达的能力为主,快速的写实能力与表现技巧训练是必要的,速写作为收集素材和快速表达创意的有效手段在基础课中应受到更多的重视。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选择表现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基础课体系应尽可能地缩短与专业设计课的距离,使之逐步成为设计体系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基础训练中,逐步加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图形创意,从而使学生较早具备创新意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以写实训练为主的色彩教学也不能和设计需求的色彩知识发生更直接的关联,和以培养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的抽象表达,以及色彩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为主的色彩构成从时间安排和内容上都需要调整。同样和平面构成一样大量的重复手工制作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尽早地介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既可提高效率,又能使学生深入地、准确地感受色彩。所以笔者认为基础教学体系应结合专业方向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单门课程课题化,各课程互相渗透,加强教学的环节性。
1.将传统的长期素描逐渐减少,尽快转化到快速表达的速写训练,将速写训练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方向并过渡到以训练变化和取舍能力的四大变化,将写生变化的图形由具象转变为抽象,结合图案和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构图,根据制作的需要适时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快速精确完成部分作业,将平面构成的部分手法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图形创意整合,结合相关专业课,一方面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尽早了解所学的专业。
2.将以写实训练为主的色彩教学和以培养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抽象表达的色彩构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并互相渗透。先讲构成中的色彩规律,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部分色彩的科学训练,再进行色彩的写生训练,然后依据装饰图案和色彩构成中的变化手法进行色彩的装饰和抽象表达训练,讲述色彩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特征,并利用上一课题中图形创意结合专业课的作业进行色调训练,强化对色彩的控制能力。
3.打破“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将部分造型基础课融入设计课题。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可以将书法课与字体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将丝网印刷和招贴广告整合为一个课题,将立体构成和包装结构整合为一个课题,将商业摄影和包装设计整合为一个课题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更容易增加学习兴趣和提高效率。
建立优化的基础课程体系,实现设计教学的目标,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磨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专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并以专业对基础造型所需的能力为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使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由浅入深地认识、掌握设计语言,拥有运用各种语言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创作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森林.包豪斯及其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
[2]钟鹏明.构建素质教育合理课程结构的认识[A].顾明远.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60-61.
[3]苏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纪要[J].装饰,:(5)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资助青年专项课题 课题编号O812
篇5: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育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育整合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
1.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加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目前的初中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化学作为一门新开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便能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很多时候仅仅依靠老师的语言是难以进行描述的,同时很多实验缺乏相应的操作环境以及材料,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仅仅是一种机械的记忆.然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便能够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一些不足,能够采用视频,动画演练等的方式进行展示,相比较于单一的教师的讲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化学课堂能够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也是能够更加主动的加入到课堂中来.
2.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对于什么样的知识来说都是通过自己的加工之后的知识印象最深,而这样便需要学生更多的主动性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而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根本没具备这样的条件,学生更多是以一种被告知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整个课程中所展示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这样更加限制了学生整个的思考.而信息技术加入初中化学,是化学的教学方式上的一种改革,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将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而这样的知识也会变得更加的深刻.想在进行环境保护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方式,学生更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中来,并且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远远比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好的多.
二、信息技术和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
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远远比传统中的依靠教师进行简单的语言上的讲述更具吸引力.所以,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的整合,首先便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紧紧地跟着教师.同时信息技术也给以将一些空泛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变得更鲜活、有生气[2].比如在进行化学的绪言的讲述中,任凭老师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化学的神奇,学生都是无感觉的.或许,在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是没有感染力的,所以,要借助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化学的神奇.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实验的视频或者是幻灯片,特别是在一些实验的操作上,学校没有条件时,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实验的具体过程,这样的观看远远比老师拿着课本单纯的讲吸引学生的多.让学生利用视觉以及听觉去感受化学的神奇,从而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感受化学的魅力.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化学的教学内容
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了,相应的还有便是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能够与时代接轨的,而这种知识的迅速传播便是信息技术在起作用.所以说,利用信息技术,初中的化学课堂上老师便能够尽可能的将知识更加直观的教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老师更是在有效地时间内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扩充,而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进行的教学不再是课本上的“过时”知识,而是重要的同时也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更加的兴趣.在进行第一节“化学世界真奇妙”的时候,老师需要的便是从生活入手,应该进行知识的扩充,进行相应的例证说明的时候,更多的应该从生活中来,丰富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在学生面临一些物质推断题时是相当有益的.比如,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等一些课外题的学习,都是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的,将这些学生不易看到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到学生面前.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都要求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而这便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但是如何进行有效信息技术和初中化学课堂进行融合,如何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改革,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是每一个初中化学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探索的。
篇6: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兴趣打开创新的大门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换句话说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他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事半功倍。兴趣在任何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留给后人的箴言中提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换句话说兴趣在学习工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学习知识与兴趣相辅相成。假如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是兴味索然,没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把自身的听觉和视觉封闭起来,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创新就无从谈起了。相反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着饱满的情绪和兴趣,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强烈希望弄明白所学的知识并跃跃欲试,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既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散性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多是古今中外名篇佳作,传递给学生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以及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哲理;形式上则体现着结构美、语言美、节奏美,以及文章的构成写法。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榜样对孩子进行相关的介绍,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陶冶情操行业升华情趣,这样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了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和德育修养,对孩子言传身教而不是夸夸其谈。让孩子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总结知识理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亲自体会美学理论。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的人物和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地健康的成长,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并在这双翅膀的带领下自由翱翔在知识的天空。
三、教学观念的创新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教学和课堂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因此只有语文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让创新在语文课堂中融合。正如古人云: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传送纽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传播给学生的知识仅限于课本,习题的答案多以教师的答案为主,这样不仅不利于新教学改革的进行,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那么教育的创新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丰富传授知识渠道,学生才能多动能和独立思考,从而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就会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容易和便捷。
四、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探究活动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实践探究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结果告诉我们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效的。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教学活动的形式也是十分多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不同的活动,例如朗诵比赛、创办手抄报或者是班级刊物、开展辩论赛等。教师还可以在每堂课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一些简短的演讲或者是感言,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以日记或者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将自身的真实想法表述出来,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好基础。语文是小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基础课程和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科目,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不仅是语文知识,更是语文素养,也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需要对孩子起到启蒙作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改革的过程中健康发展。创新与语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创新需要语文课堂为其提供广阔的平台,换句话说,创新需要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并对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改革才能健康、有序的进行,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篇7: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研究论文
一、学习生字上
高年级学生的生字越来越少,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字意,分析字形,然后让学生为大家讲解,鼓励讲得好的学生,激发每个学生当小老师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不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看到学生准备得那么充分,讲得那么优秀,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二、分析课文时
我尽量启发学生自己说,因为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要尽量尊重学生,不要急于否决他们,即使错了,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有自信心,再继续努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学会分析课文,找出重点段,体会作者简单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想象及创造力,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并且,在这学期我新推出了课本剧教学,因为六年级语文学习内容有许多是名著的节选,需要详细揣摩各个人物的心理及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特点,我把它们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去演,如《将相和》一文,它分为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我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演一个故事,学生兴趣非常高,他们仔细研究各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使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亲眼目睹了一切,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讨论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自己表演和看别人表演,很容易说出其特点,并且表示要向他们学习那种齐心协力保卫国家的精神,把这种精神运用到生活中,把自己班级建设得更美好。
三、在作文上
每次作文我都充分准备好一定的素材,因为有了好的素材才能让学生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感人肺腑。如有关环保的第五次作文,我先编了一个小品,有人随地扔垃圾,然后清洁工来扫,最后两名小学生出来制止这种现象,并且告诉他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学生看了之后各抒己见,看到扔东西非常气愤,并且联想到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看到小学生教育他们,觉得很对,自己也该保护环境,向两名小学生学习,共同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通过这种小品的演绎,使作文得到升华。
篇8: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教学论文
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教学论文
一、当前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应用价值低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重视的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共同培养。许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更新缓慢,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仅仅学到了一些已经被淘汰掉了的计算机知识,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当
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老师忽视,甚至被压抑,原本开拓的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直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考核难,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的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一般包含课堂作业和考试测试两方面,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平时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定,造成了有些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最终成绩也能达到优秀;而有些学生除了掌握了教师教授的知识以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思维、思考问题,但最终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因此,现阶段的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评价,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改进。
二、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创新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学校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定位教材,例如我校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所以教材的选择应定位在应用实践类别上。其次,学校要多走访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了解当下比较新的计算机知识,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和删减,避免学生学到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最后,指导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计算机知识融入各个专业领域中,多设计些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运用计算机知识如何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因材施教,采用适当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所掌握的层面各不相同。许多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也可以说是零起点。而家境好的学生大多数家里有电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相对较好。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某校为例,其计算机课程除了统一的课堂实验项目以外,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后实验项目,主要包括巩固型和提高型两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课后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巩固型的实验项目能够帮助他们将基础知识掌握地更加熟练;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提高型的实验项目更能满足他们“吃不饱”的需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其次,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近两年的实践教学中,课程组教师总结出一套渐进式的`教学方法,是将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三个阶段。实验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实践技能难度逐渐增强。最后,将二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因材施教中不忘创新教育,这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3创新改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分数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而且分数的差异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能力的差异。要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必须将实践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完善。教师应采用分数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数评价只占总评价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讨论交流、综合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学生的综合评价,其中,综合设计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最后,分数评价和综合评价汇总为一个结果作为学生的总评价成绩。这样,学生才会重视自身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才能够真正将创新教育实施到实践教学中,因此,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保障。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中适当引入创新教育,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推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也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9: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
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
一、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价值:时代对教育最迫切的要求
创新是国家核心发展理念。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开展创新素养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创新是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并且提出:“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新驱动是自治区三大战略之首。2017年6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的代表会召开,党委书记石泰峰在报告中提出宁叟要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这是立足宁夏区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解决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禀赋。《大学》中写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周易?系辞上》中写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些古代典籍体现的思想就是创新推动时代的发展。
二、创新素养教育的现实成就:变革了基础教育课堂模式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的不懈努力下,宁夏创新素养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一是教育理念得到转变。坚持转变理念先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远程资源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的育人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学校的办学观念有了新转变,比如银川市第一幼儿园提出”对每位孩子都有创新期待”的办学思想;固原回民中学提出“每个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个学生不求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的教育思想;吴忠盛元小学提出“让生命成长打上创新底色”,重视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和活动引领,将创新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教学实践变成了常态。二是褪盖面不断扩大。从2015年启动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以来,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教育厅的持续推进,到2017年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从3个市、县(区)的16所扩大到覆盖全区所有市、县(区)的649所;参与实验试点的教师从1200人扩大到4.3万人;学生从1.3万人扩大到46.2万人。实验学校从城市学校逐渐扩大到了农村学校,涌现了诸如隆德县张程小学等创新素养教育课程非常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各实验县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创新素养教育正在形成规模效应。到2018年秋季,全区初中及以下学段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三是理论探索不断实现突破。提出了创新素养教育的概念,对创新素养进行了理论阐释,列举出了创新素养的组成要素,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式。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区分学前教育阶段、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阶段等不同学段学生在创新素养培养方面不同的心理特征。研制出了适用于创新素养教育的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四个评价量表,研制出了对创新素养教育成果评选的案例、创客故事、创新项目、论文等四大类成果评价量表。各地各学校也形成了许多创新教育实践的模式、课程和方法。四是创建了“4+2+N”新模式。“4”就是4个评价体系,即上级部门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4个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牵动作用,促进创新素养教育;“2”就是两个读本,即对教师如何实施创新素养知识读本和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知识读本;“N”就是N种教育方法。
三、创新素养教育的纵深推进:综合施策破冰前行
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从示范学校建设、教学方法提炼、中考改革驱动、家校共育等若干层面来促进宁夏创新素养教育的纵深推进。示范学校建设。创新素养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中的一条就是“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领”。遴选出在创新教育制度、设施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师资配备、学生创新活动参与度、创新成果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自治区级“创新素养教育示范校”,以点带面,引领和促进自治区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教学模式提炼。创新素养教育要立足课堂,把创新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要提炼适合创新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推进,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教学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要汲取现代教学方法的精华,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年龄特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创新素养教育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真活动为方法的理念,如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结构化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教学、情景教学、发现教学、尝试教学、讨论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发创造性的目的。评价改革驱动。各地要用好教育厅下发的创新素养教育评价四张量表,进一步完善对县市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创新素养评价体系。我们还要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发挥好评价对培养创新素养的“指挥棒”作用。宁夏中考改革的变化:一是全科开考,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等科目的具体考试由学校组织;二是命题变化,不单独出说明书,增加开放式题,提高命题质量。这体现了“综合评价、注重能力、彰显特长、创新导向”的改革特色。试题设计立足学科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创新素养教育的内容,将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逐步推进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非标准化,增加探究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考试形式既有闭卷考试,也有开卷考试;既有语言课的听说考试,也有实际操作检测。强化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过程评价来促进创新素养教育的落实。家校共育促成。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家校共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落实创新素养教育目标,学校要密切联系家庭,指导家庭教育,凝聚教育合力,为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导向护航,并提出了指导意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家校共育创新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家校共育专业队伍,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家校共育专题活动;积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积极宣传家校共育成功经验;实施家校共育监测评估。宁夏正在编印《创新素养教育家长读本》,依托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展家长培训,把创新素养教育的相关理念、内容、目标及学校开展的创新素养教育导向传递给家长,通过家校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家校共育的创新素养教育体系。
篇10:感恩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感恩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1.感恩主题班会,走近学生心灵
学生到了高三,压力陡增,容易出现错误归因现象,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产生隔阂或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一段时间,班里几个同学闹矛盾,有的同学因此还出现了旷课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时巧遇感恩节,我决定开一个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多理解宽容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单凭讲道理,学生印象不深刻,甚至学生们也能讲得头头是道。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仔细斟酌之后,事先准备好约400只扎辫子的彩色皮筋,给它们赋予了神圣的使命,称作感恩圈。班会上引导学生做如下活动:选择自己周围的左邻右舍,先用感恩圈答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同学,然后向与自己有过不愉快的同学说出心中的结,道一声对不起或没关系,赠送感恩圈消除误会或隔阂。同学们交流的场面十分热烈,每位学生都发出或收到了很多感恩圈,有的套在手上,有的套在书本上,有的干脆扎在头发上……相互开心地笑着。我专门留意了一下有矛盾的几个同学,他们都高兴地开始交流啦!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0日,今天下午的班会课感触颇深。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同样,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更加优秀、坚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因为这情谊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珍惜高三这段拼搏的岁月,在其中我们收获了坚韧与顽强!”看着大家手上七彩的“感恩圈”,听着大家的笑声,感觉好幸福。是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诚挚地对待他人,乐观阳光地生活,每一天都会那样精彩!希望19班这艘大船,在每个人的努力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明年六月,胜利必将属于每一个人!
2.成人仪式生活化,感动学生
高三的大多数学生都到了18岁成人年龄,自我意识增强,不喜欢大人说教,但面对高三的压力和困难,往往踌躇不前。学校每年都会在12月份隆重地举行高三年级成人仪式,进行责任教育,激励学生管理好自己,拼搏高三。恰逢此时,学生刚上高三的热情已渐渐退却,学习内容都到了攻坚阶段,增分的速度渐渐变慢,一些学生出现了懈怠。班级怎样配合学校的成人仪式呢?考虑到学生虽人至成年,但还会像小孩子一样迷恋生日蛋糕,我给学生们订制了一个特大的生日蛋糕。怎样赋予它更多的教育意义呢?为了学生能储存更多责任和奋斗的记忆,我让做蛋糕的师傅把蛋糕上的祝福语“生日快乐”换成了“用奋斗点亮18岁”!傍晚,看到蛋糕,参加完成人仪式回来的学生们眼前一亮,既幸福又兴奋……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4日,我们18岁了呢!老师切蛋糕的时候,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蛋糕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班那么温暖,真的像个家。18岁的我们肩上多了一种东西叫责任,无论过去的我们怎样无知,怎样幼稚,如今我们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需要坚定地担当。还有174天,曾经漫漫长夜的艰辛终会化为满眼温暖,纪念我们的青春。”我相信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为了梦想,用奋斗点亮18岁!
3.把握高考时机,激励学生
高考前一个月,学生容易出现瞻前顾后、学不进去的情况,这会慢慢消耗学生的身心和成绩。心理专家往往提醒学生要专注现在,关闭昨天和明天两扇门,全力备考。如何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并随时主动调整呢?考前一个月左右,强化训练较多,学生们课外活动较少,学生们特别想上体育课。我和学生在篮球场上了一节班会课,将学生分成五组,先将过去的不愉快写满纸条,奋力向后投掷,比赛看谁掷得远;然后将写满未来梦想的纸条向前投掷,比赛看谁掷得远;最后分组竞走,体验心无旁骛全力冲刺的场景。灿烂的阳光下,学生们愉悦了身心,学会了排除干扰的方法,斗志昂扬。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5月13日,老师今天带我们出去玩。主要是田径、掷纸球和18米团队竞走。觉得她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能感染大家,带动大家。面对高考,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了,专注于自己手边的每道题,每个知识点,其它的不去想,要是遇到困难了,就设想一下成功之后的场景,心里就会好一点儿。还有,老师让我们把该抛下的都抛下,这个我真的很信服。就好像冥冥之中有这样一股力量,如果你把精力分散在不该有的地方,就会收到惩罚,相反,全神贯注的人会得到奖赏,这个看似无厘头,可是很准的。”约半个月后,另一名值日班长又回想起了这件事:“5月26日,当下发生时,你认为毫无意义的时刻,往往到头来成为一整时期的印记,所以珍惜吧。也不知道以后会泪奔成什么样子,那么多朋友、战友……大家的状态都很好。犹记得那天被老师带到球场的那个下午,阳光明媚,微风习习,好像沐浴在梦想之中,青春而快乐。我们19班,在一起,大家手拉手,向前冲刺,毫无畏惧,还有12天了,大家一起忘掉所有哀伤,走下去!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高考之前信心无疑是最重要的了。如何增强学生自信心呢?用曾经的事实和努力证明,会更加令人信服。考前10天,我用自己高三一年用过的31根红笔芯拼成一个大大的“赢”字,提醒学生关注自己过程中的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这个字高考后被一名学生永久收藏了。
考前我发现教学楼前的花开得正艳,为了鼓舞士气,顺手写了一篇习作《绽放的王子锦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渡过最后一个星期。下面是文章中的片段:“你们是新一中首届全部使用三栋教学楼的学生,志恒、智达、致远雕刻了你们的青春岁月,也见证了你们从懵懂少年如何走向成人礼……不是只有别人才能代言成功,把握好机遇,真抓实干,不抱怨,不放弃,充满激情,努力做最好自己的人都可以赢得成功……已经看到了,跑操队伍中的英雄团队!看得我都有些感动!不羡慕鱼戏左右的荷叶,不羡慕雍容华贵的牡丹,看,王子锦带开得正艳,花团锦簇。,陪伴我们一起绽放!”经过精心调整,面对高考,学生们信心十足。6月6日的值日班长在日志中写道:“很难忘很难忘每次跑操时的喊口号,大家都是声嘶力竭地彰显士气,像老师那篇神文说的一样,眼眶有种湿湿的感觉了。今天天气很凉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也是这种好天气。凉爽的天气能让人心静呢。期待这一年的考生好RP,对了,提到RP,大家一整年都在攒RP,‘人在做,天在看’,大家一定会考好的!现在不是煽情的时候,平静心态最重要。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最佳水平的,还有1天,大家推开一切不愉快,坚持到最后!”翻阅一年来的班级日志,我发现那些精心设计过的教育形式,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结语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这符合教育学中可接受原则。有时班主任道理讲了很多,但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因为所采取的教育形式或方法,不能被学生接受,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班主任工作应常做常新,不断探索新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
篇11: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质量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教学是比较着重课本的知识的传授,一般也只能拿学生成绩的多少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这质量观的指挥棒下,教师也就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按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不要求从学习的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只有教学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在重视课文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出发
营造了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氛围,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要注重营造创新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好中国的各种桥梁图片,让学生给图片上的桥进行归类,并说出各种桥梁的历史和桥结构特点及不足。由课内延伸到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然后加以点评,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中挖掘他们创新意识的潜能。
2.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他们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显现。学生质疑能力的深浅,其实反映了他们钻研新知识的表现程度,课堂上,教师要做好示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做到立场观点正确鲜明、思路清晰条理、方法科学得当,语言准确生动。如,学习《白杨礼赞》一课,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找资料了解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生长在哪里?生长环境怎样?找词典了解“礼赞”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阅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精彩片段的地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礼赞它?文章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作用何在?这当中,如果学生提出了独到的有新意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从而营造了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3.训练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提出自己延伸课内知识的问题,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提出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甚至是已成为定论的问题进行讨论,积极思索、触发灵感、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课时,就可以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来。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受许多大中专生走出校门仍无分配的表面现象所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不良的现象,提出了“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最后学生明确目标。还可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故乡》水生和宏儿以后的生活情况怎样?关系怎样?请你想象一下,并把你的想象内容告诉人家。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培养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创新教育应以现代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现代教育思想是突出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动笔能力相结合,调动学生内存的能力,认真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学习活动的空间,培育学习的能力。从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互动法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关注的一些网络语言,吸引他们对学习新课的兴趣,鼓励他们质疑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导读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把握方向,认真钻研,主动探求,自主学习,自获结论,逐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这样才能逐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动手法
在训练写作时,写一篇说明文,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素材,就写不出好文章,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写作之前,带学生去参观手工制茶的整个过程,学生亲临之后,个个跃跃欲试,思维顿时就非常敏捷,写作训练会顺利地完成,达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3.归类法
同类型的几篇文章作比较教学,比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故乡》等,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来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获得人物形象。
4.图示法
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用不同的符号,用图表示出来。特别是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一一提出来,然后一一解答。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大缩短授课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能启迪思维,形成条理清晰的整体形象。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能力为前提,进行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独立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会落伍,不被淘汰,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为21世纪多输送创新人才。
篇12: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了必然趋势。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给语文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面貌。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 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 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二、 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司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外教学研究》第74期。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王明
篇13: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全面创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 上什么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
[1] [2] [3]
篇14:浅谈创新教育与CAI教学
浅谈创新教育与CAI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本文阐述了CAI教学的发展现状和优点及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对CAI教学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 者:张晓晶 作者单位:徐州空军学院,221000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71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育技术 CAI教学篇15:语文教学法与教学创新综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法与教学创新综述教育论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疑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自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编制好检测题,突出重点、解剖难点、提纲掣领,检测学习效果的同时巩固基础知识。教例评析法。这里指的教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理论联系实际,映证理论知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举例映证,并且借鉴以往的精华,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例的印证及示范作用,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实例引人,选择相关教学内容有关的教例,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教例评析法教学,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直观生动完整的教学范例。
1、模拟训练法
具体有三种训练形式:课堂环节模拟训练,在具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相应的专题训练内容;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课堂全程模拟训练,它主要强调的是综合训练学生上课的各项技能;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下微格模拟训练,这种方法是在教学中能把复杂的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教学技能分解成易于掌握的单一技能,有效地分解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技能。其教学过程大体包括:理论准备、教学内容准备、示范领悟、模拟训练以及反馈矫正。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还应针对具体章节和内容具体实施。探究发现法。教育活动是个体性很强的复杂活动,它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激发着新的思想和情感,就某一些问题进行深人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认真探索,发现问题,得出新意,促进自身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教研教改意识及教学创新能力。探究发现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是:举办创新讲座、启发创新意识,使自己不断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组织创新辩论、激发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教材及教学实际。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创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举办创新展览,交流创新成果,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激励导向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改革意义
掌握了知识内容,拓宽了知识视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实习中能够不拘一格,推陈出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内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理解,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学双方的作用,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信息的双向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它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如,不认真钻研教材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改革明确了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专任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上的重复或遗漏问题、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改革问题,特别是补充和完善了教学技能训练内容。在考核时间上把平时考核同阶段考核相结合,解决了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改革问题,加强对学生基本教学技能及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融人小学语文教改的新经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和激励导向作用,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
篇16: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讨论文
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讨论文
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探讨育创新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是民族繁荣富强不可缺少的助推器,当然在深受重视的教育行业必然对也是非常推举创新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精神也要从小开始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学和活动教学可以有效的开启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仍采用陈旧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有效的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自然无法提升。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没有给学生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课堂上,无法获得有效途径去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课堂气氛较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调查,在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生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所占据,没有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也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经常性的开小差,数学活动方式单一,创新性不够,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二、提升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将课堂交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教育课堂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思维,或是思维被局限于教师所呈现的框里,无法有效的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学中的奥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章节时,在碰到数学题目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解这道题要怎么算,一下子就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道题面积的算法,等待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这道题时哪些点没有考虑清楚,教师在对学生做的题目进行点评后,再系统的给学生讲解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可以有效的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开发学生大脑
小学数学是一门包含算数、图像认识、单位认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开始的任务是对一些知识进行认识,但是随着对课文认识内容的加强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是认识数字,但是慢慢的学生就要学会算数的运算,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投身于实践中,学生才能有效的发挥创新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小数除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开展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多出一些类似的题目,或是通过小数除法的学习延伸出其它数学知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计算,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探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大脑思考,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总之,活动教学和创新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综合这两种教学方式,将其更好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果。
篇17: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与创新论文
目前,中国是世界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相关研究表明,直至二零二五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会突破四亿,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因此深化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势在必行。本文将以基于Internet的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网络环境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即为在特性教育标准下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附于相应的主题而构建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构架,教学模式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机制。而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长此以往,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
二、构建微教育教学模式
在过去,对老年人的教育大多依附于常规的“以教师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于“灌输”、教学形式落后,课堂气氛呆板,在课堂中大多是由教师全面掌控。而基于Internet的课堂,主要侧重于老年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老年学员学习的动机依附于自身的基本需求,学习并没有强制性因素,所以,伴随Internet技术的全面发展,开放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教育”也应运而生。“微教育”不仅便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还深化了老年人的学习体系与思维模式。现阶段的教育观念即受教育者是否可以从根本接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主要因素并非为教育者本身,而是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老年人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为教育的基础,教师和老年人这两个主体在整个教育缓解相辅相成,共同达成教学任务。而在协同时,教师要构建教育活动基本情境,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形式予以有指向性的设置,并激励老年人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的引导。举例说明,在“睦邻课堂”中,依附于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要老年人以小组为单位予以有针对性的研究。成员经“微教育”的学习,拓展了合作讨论,根据表情与肢体动作,不断“争执”“妥协”“合作”“收获”,这能够从根本挖掘老年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竞争及协作中学习到相关知识。
三、构建学习在线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对于老年学校持续提出深化多方合作的需求,设计“教育资源联盟”这一基本理念。“教育资源联盟”构建的核心目标即为:主动探索Internet互通、衔接的课堂平台运行体系,进而深化完善终身教育提供Internet服务。“学习在线”可以让学员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老师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老年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例说明,在饮食文化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解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让学员依附于端午习俗进行包粽子大赛。在开展活动时,师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进而进行沟通,同时能够让老年学员感受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最后老师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对老年学生予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所有老年学员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构建学习圈教学模式
“学习圈”即为Olsen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学习机制。这种学习机制以朋友及熟人的形式所开展的,其遵循有针对性、有设计感的学习形式,以教学相长为核心理念,即为欧洲最为有效的市民小组学习体系。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学习形式要侧重于简单,弱化教育背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教育之中;所有人均有机会展示自我,具有相同的权利;书本与课堂在学习圈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依附于Internet的学习的平台从根本理解了学习圈理念,因此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模拟真实的圈子,让老年人自由的进行沟通,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五、网络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可以从根本影响到教学效果。而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
1、自主教学形式即受教育者依附于既有的学习经验,对外在环境中的信息予以深入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组合成主体观念所理解的一种形式,并非被动的接受。举例说明,个别老年学生在工作及生活中曾经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具有一定的基础,此类老年学员能够依附于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学,同时这类学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对于此类老年人,在为教育的先决条件下能够渗透互动翻转实践教学,进而深化此类老年学员的参与性。在“FlippedClassroom”中,Internet视讯即为教学的主要介质,在教学前要进行预先准备,可选用Internet中的开放视频,教师也能够自制相应的视频。为了可以从根本匹配于教学内容,自制视频可以完全匹配于教学要求。在教学环节,要构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老年人在观看视频后可以根据相应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访谈的形式去掌握老年学员在翻转课堂教学体系下的学习主动性、兴趣以及参与性;通过观察法观察老年学员在“FlippedClassroom”中各阶段的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参与性、积极性、互动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FlippedClassroom”实施中的基础即为确保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让老年人积极的参与至学习之中,同时要主动的探究老师所提出的的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挖掘老年人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将所吸收的知识完全消化,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自主教学形式,老年人具备较强的自主权,依附于学习的目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改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效果全权负责;同时可依附于In-ternet,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讨论及沟通。
2、协作教学形式能够应用于所有老年学员,参与者需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整体为基础进行教学。举例说明,个别老年人曾经从事过计算机教育工作,亦或拥有较高的职称,这些老年人可以流畅的使用Internet,同时具有一定的求知欲,能够很好的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对于此类老年人,可渗透一些更高层次的Internet开放课程,供其选择,同时还可以提供无线Internet,设置移动学习设备,自由、方便同时有效的传输相应的学习资料。若要运行相对繁琐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设备需具备运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动学习的平台,也就是相应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综合平台,同时设计第三方APP等微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可以让老年人共同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中,进而深化教学效果,加强课堂的活跃性与班级的凝聚力。此教学形式,Internet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Internet没有地域的局限性,因此能够将所有老年学员连接到一起,让老年学员自由的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六、总结
综上所述,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而一直以来,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同时,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本文仅为笔者浅薄之见,以期为同行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常征.服务“两个率先”:江苏现代远程教育的光荣使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2]钱文珺、王明军.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及实现技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3]刘路.从手工学徒制到认知学徒制———关于变革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5,(06).
[5]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5).
[6]张学波.Internet课程中专题导向异步学习模式研究———《Internet教育概论》的实践与反思[D],华南师范大学,2015.
[7]尤著杰,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N],甘肃日报,,(08).
[8]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17,(01).
篇18: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整合论文
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整合论文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教育的发现方向;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而活动课的开展又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动课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而体育教学由自身的特点决定,它与活动又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教育在教学中体现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应立足于日常的教学;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定向思维;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1.前言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活动课的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它是与活动密不可分的,所以体育教学对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
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如:“体育游戏”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自主体育”教学法等等,与活动能完美的.结合。
3.创新应立足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选择创新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若不然,则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毫无突破。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和学生的反应能力,可编制一个“攻占敌营”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判断、快速奔跑、躲闪、攻占等动作,在此竞赛活动中,为了取胜,有的组在派“兵”上本身自己就做了调整,而个别上陈的“兵”在进攻动作上又进行了创新加上了“转身”和“跨步”动作,为取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此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对此做法进行讲评和表扬,激励学生主动创新,增强创新意识。
4.创新应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升华。如:在体育教学中“前滚翻的学习”,以往教学是教师示范——讲解——强调注意问题(双腿用力蹬、抱腿及时、团身要紧等)——学生练习等。为培养学生的灵活的思维能力,首先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这时,一个篮球从教师手中抛出在地面向前滚动,学生有的说:双脚用力蹬地向前滚得快些就能完成;有的说:团身紧一些像球一样就能完成动作;此时,老师又用叠起的垫子放到另一个垫子下面,使一头高一头低,同学们见了有的说再垫高些动作就更好完成了,又有同学说不如用手推他一把帮他完成等等,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都说出了他们很好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并采用同学们提出的好的建议,使得本教学内容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圆满完成。
5.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老师注重溶单纯知识的教学于兴趣浓厚的系列活动中,如:在对学生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安排“贴膏药”游戏、“报数追逐”和“超越极限”等游戏活动,都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跳跃教学时,可安排“赶鸭子”、“跨越障碍”和“摸高接力”等竞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在丰富而有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展现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主的参与下各种素质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并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和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下,完成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且使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学又能和活动完美的结合,所以广大的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同仁们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创新,必然会带来有缺陷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发奋努力地学习,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教育学刊 02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3] 《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北京教育 2000 05
[4] 《采取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北京教育 2000 08
[5] 《基础教育与创新》 人民教育 2000 08
篇19:小学音乐教学与创新教育探索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与创新教育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创新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形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氛围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促进创新教育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教育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05):221.
[2]王庆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02):346.
[3]张丽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J].新课程,2015,(09):113.
篇20: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课外环保读物、提高环保实践素质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教学探究
随着我国整体的科学水平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宣传绝对不在少数。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对人类提供最基础的教育的阶段,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非常有必要的。而化学教育中,对环境保护的涉及范围较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只有从学生抓起,才是全民族拥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根本手段。
一、积极提供课外环保读物
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但是笔者认为,仅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来帮助学生加强环保知识的累积。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内容提供一些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提升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引导作用,比如在《臭氧》一文中,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对氟氯烃的介绍的结合,可以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臭氧造成的危害。而形成的臭氧层空洞,则是造成地球上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的认识到,臭氧层保护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文中介绍的大气层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对H元素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在课后学习任务种,指导学生阅读《氢能源》,经过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氢能源的清洁性,尤其是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氢气的燃烧,生成的是水。然后学生就可以在氢能源的阅读中,重新回顾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也认识到,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环境报》、《环境》、《人与自然》等书报的课内朗诵,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提升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提高环保实践素质
学校教育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的在校园的时间,是这一年龄段中最多的,学校帮助学生形成了何种的环境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环境意识这种情况之下,通过学校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一种非常有必要的活动。与此同时,学校校园内的环境问题,同样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校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宣传工作,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也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校园内,可以通过张贴标语等方式,让学生处于一个“时时环保、处处环保”的环境中,同时,还可以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有关环境保护的主题进行活动,如设立环保主题的定期广播等等。在班级间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学生行为评比活动,有效地杜绝水、电资源的浪费,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等。上述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养成,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积极效应。 而作为教师,则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尚不稳定的环保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让他们自己设身处地的设想一下,环境被破坏之后的种种情景,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情景的设置,作为课堂内容的导入部分,最终实现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加强。
三、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
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的情况,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文化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课堂内教学知识点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形成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环保意识。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针对不同的污染方式,做出不同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良好而完善的知识体系。
3、利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环保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者污染严重地区的餐馆来加强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在对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存在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是可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进行参观过程中,教师应在化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用丰富的知识来对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结合学生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知识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总而言之,地球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工作来说,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成是一项基础的教学任务来抓,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曹亚玲.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06)
[2]张俊.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科技致富向导,2010,(21)
[3]何平.浅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文理导航(上旬),2010,(04)
★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基础与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教育论文(整理20篇)】相关文章:
研究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幸福感的培养2023-08-12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报告2023-09-06
初中化学班主任工作计划2024-05-15
初中化学教学在生活中的整合与应用论文2022-05-06
教师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2024-05-07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论文2023-03-27
实践新课程理念发挥愉快教学论文2022-11-08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2022-07-05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2022-07-28
《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实践研究》教学反思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