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锦集16篇)由网友“记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做出语言评价
在课堂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师会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应用语言的方式给学生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例如,在讲“抽样方法”时,有位教师曾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在这一节课开始前,这位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游戏的气氛,如应用声、光效果,把这一次的教学环境布置成一个综艺节目一般。这位教师指出,咱们今天先不谈教学的问题,记得我昨天布置给你们一些课前预习的.作业,还给你们的学习成果打了分数。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你们的作业成绩到底做得怎样了,我想快速了解你们昨天的学习成绩。有哪位同学能够提供给我好的方案,让我能够最有效率、最准确地了解你们的数学成绩?于是学生联想到昨天学到的抽样的知识。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主题,表示:谁能提出一个最完善的方案,我会给予奖励哦!这位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语言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口头评价,就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接受到学习的激励,感受到学习的引导,这是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在课后拓展环节,为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项目式的学习任务,需要自动地搜集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材料、整合数学知识、完成数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地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可为学生做好综合评估。
三、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为学生做好相应的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即时评价、语言评价、综合评价等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篇2: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增光添彩论文
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增光添彩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高中课堂,高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生命力。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学生认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高中数学教学增添了不少光彩。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有效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整合成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高中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改变了教学模式,也为呆板枯燥的数学课增添了不少生机与乐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我认为引进信息技术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焕然一新,使师生同时受益。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我们往往都是复习引入或者直接点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高中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本是较难且乏味的学科,再以这样的形式引入会使学生更加丧失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缺乏兴趣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通过将动画、视频、声音的结合,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时设置一个声情并茂的动画:国王奖励象棋的发明者的故事。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了等比数列求和这个学习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这个国王有没有能力答应发明者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如何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信息技术声色皆备,动静结合,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应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
高中数学中有的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很有难度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要从抽象的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认知角度上讲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借助工具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数学学习。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数据分析功能、作图功能以及动画功能。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数学思想更直观地呈现和表达。
众所周知,函数在高中数学知识模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是函数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觉得力不从心,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使函数由抽象变得具体直观,更容易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性质”这一节中,在指数函数性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函数的图像(作图过程见高中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必修一P61),从图像动态变化过程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因此,传统教学中难以呈现的α取值不同对函数图像影响的直观展示,而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改变α的大小,认识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直观清晰,使指数函数的学习简单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复杂,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而运用信息技术制成多媒体课件便可以直观地、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
三、应用信息技术模拟现实,把理论知识还原于实际问题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我国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学习最终在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如必修一“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中例6,身高与体重的问题,要求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来反映这一关系。传统的教学由于手段的制约,只能用待定系数法取题中所给的'12组数据中的第二组和倒数第二组数据,来计算身高与体重的函数解析式,对于如果用其他的两组数据会发生什么情况,所给数据的拟合程度到底如何,都是不能给学生讲清楚的。但借助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和作图功能就可以直观地分析出选择什么样的模型比较合适,所给数据拟合模型的效果也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EXCEL作图,让学生自己画散点图选择模型解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来源于现实且应用于现实,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亲切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总而言之,我认为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数学教学增添了光彩。在数学课堂上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去为之而努力,信息技术将会更好地服务于高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M].A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蒋新华.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应用[C].
3.于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M].创新教育,,(3).
篇3: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为快速、全面地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和面貌。数学是一切现代科学的基础,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性作用。高中数学教学是处于这个信息时代大潮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应积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积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强化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通过现代软件技术将抽象、艰涩的数学理论变为具体、直观的动画、图形;还可以通过建立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学生与数学教师之间学习沟通。此外,对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数学集合语言、函数语言、平面解析语言等抽象难懂,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高中数学学习量、知识密度大幅增加等情况,会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形态的改变,实现快捷化、可视化、人文化,从而帮助高中学生克服学习难题,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学好高中数学的信息。
二、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向中小学的不断普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和趋势。但是,当前我国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一是有的高中教师在数学课件设计时,过分追求课件的“花哨”,从而对学生数学学习造成一定的消极干扰;二是重视数学理论的文字展示和知识传授,但容易忽略对教学趣味性的打造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进行教学,而不太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与数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1.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视频、动画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之中,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解关于圆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圆有关的动画片、祖冲之等研究圆周率的数学家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学好圆的有关知识的兴趣,强化他们关于圆形、面积、球体等的学习效果。
2.突破重点难点,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现代新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粉笔”为主导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理论幻化为具体、生动的动画、图形等,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讲到“向量的平移”“、抛物线的运动轨迹”等数学问题时,对于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运行PPT、PS等技术手段,制作动态的向量平移全程效果图和抛物线运动全程轨迹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3.强化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性学习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活动。学好高中数学,不能仅靠教师课堂上的灌输式传授和讲解,更需要学生在课后、课余等进行自主性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数学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和书本之外找到更多的高中数学学习信息、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方法。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既可以将自己备课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参考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还可以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去查询相关的数学资料和网络资源,使得学生在查询学习的过程中,既丰富了数学理论知识,又能够实现自自我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结束语:高中数学具有理论性较强、计算量较大、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畏惧心理等特征,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生产能力,能够有效化解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许多“烦恼”问题。因此,要加大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化繁为简降低高中数学学习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知识的积累和自我能力提升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毅.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34:116
[2]赵晔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4:145-147.
[3]王琳.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6:161.
作者:常秋珍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篇4: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
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智能、信息、资源和网络早已渗透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为我们提供便捷。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利用信息技术能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辅助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灵活有效开展教学,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学水平。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对学生后续教育、国家社会人才需求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三年的学科教学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以多样全新的手段为学生进步发展保驾护航。其中,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信息技术为课堂氛围、数形结合、空间几何和抽象逻辑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性。[1]本文将重点从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的重点在于七大思想和六大素养的培养,七大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和或然与必然思想,六大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用和数学分析。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是我国教育取得进步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各个教材版本的更新替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高考改革变更等,这些变化都在说明国家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全面型人才作为目标。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缺乏师资力量和专业设备的农村地区,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实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它可以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能力去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农村地区可以安装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城市地区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一体化信息电脑设备等,使现代科技深入多维式教学。[2]同时,在疫情背景下,信息设备为各个学科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稳定地开展教学,使“停课不停学”政策落实到实处。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必然,虽然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发和应用不够成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必然取得成功。
(二)信息技术是数学知识多方位解读的关键途径。
数学知识是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尤其是针对高中数学而言,空间立体几何、建模逻辑推理和想象思维发散等重点知识都对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这个层面出发,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则能有效帮助知识进行多方位解读,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黑板的板书是平面的,而信息技术的呈现往往是立体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同时,信息技术的渗透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利用情境和氛围导入关键核心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三)信息技术是改善数学死板传统的有效形式。
不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描述词是死板、枯燥、乏味和单调等,因为数学不像语文、英语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也不像音乐美术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数学建立在数学、符号、定理、公式和图形上,导致教学往往不具备趣味性和多变性,因此,从根本出发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传统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而信息技术的渗透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减少了教师口头叙述的内容和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情境去自主思考知识,这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其次,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总结、反思,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此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合理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的选择开展,使学生对每一次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和期待,从根本出发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3]
二、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课件PPT为课堂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的内容和编排,这是很多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内容和重难点上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和PPT为课堂内容、流程和重难点做出解释说明,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为例,章节内容包括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三个小节,各个小节下又包含了定理、性质、事件判断和实际问题等多个章节要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章节先导课的PPT课件上先有效梳理下章节内容,比如在第一页PPT课件上简要引出随机事件,介绍到随机事件的概率、意义和性质时,引出第二页PPT上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第三页PPT说明古典概型的性质、第四页PPT说明几何概型的性质、第五页PPT说明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之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详细的教学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课件PPT向学生简要介绍了章节重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紧密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同时,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此外,课件PPT是信息技术下最简单常见的教学形式,它能有效帮助教师去拓展和浓缩教学内容,把握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微课穿插便于课堂整合。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资源流动性、精炼简短性、内容针对性和重复利用性等优势,在学科中,教师即可以制作微课或网络搜集微课课堂教学上的整合和学生课下的复习。微课对于教学的穿插性很强,很少受到环节上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回顾导入、课中思考讨论、课后总结回顾和课下交流复习等多个环节。[4]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章节以三个小节展开,小节之间是独立的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对小节内容进行浓缩和提炼,比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小节中,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判定定理的解释、定理的图形解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定理运用时的常见误区等,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因此微课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不可出现脱节现象。
(三)动画视频还原知识推理。
知识的推理过程是学生真正去挖掘、去探究知识的关键,现阶段的教学更加追求知识的得出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死板照套,利用动画视频区还原知识推理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个步骤是可以进行保存和修改的,即具有“快照”功能。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为例,在此章节中,学生会学习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一核心内容,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是有步骤的,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去还原步骤,包括在坐标系上确定区间,判断精确度、求得区间的中心、计算f(a)f(c)<0、f(c)f(b)<0、f(c)=0三种情况,最后,还原精确度的判断。数学的步骤是具有紧密性和逻辑性的,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去还原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得出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促进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
(四)引导学生培养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运用上,更在于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和对信息操作的锻炼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探究讨论等有机环节,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成果的展示等。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为例,教师可以将此章节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将课本划分为多个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小组完成预习、交流、讨论、探究、总结、PPT制作、微课查找制作等多个环节,最终利用电子设备将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它对教学的意义来看,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的趋势和动力,因此,各个学科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多重形式和开展方法,保障信息技术能与学科教学相吻合,与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等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出发保障学生的进步发展。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炜.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8):245.
[2]黄晚桃.微探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科学导报,2020-07-14(B03).
[3]韩永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18.
[4]尕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51-52.
篇5: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论文
一、数学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对于抽象性强、难以想象的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乏味、枯燥的学习中顺利地坚持下来,并且成功地将知识纳为己有。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便成为数学学习好坏的关键因素。作为数学教师,也要重视起学生兴趣及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都能够有这样一位无时无刻不推动自己学习和前进的“老师”——兴趣。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展现和讲解的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就是说能够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作为高中生,他们说好奇的事物大都是非常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到过的物体等,为此,教师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各样、形式各异、颜色丰富的椭圆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利用椭圆形组合绘制出非常有趣好玩的事物形象,学生在观看笔者的展示过程中注意力就被大屏幕当中形形色色的椭圆形所吸引住了。然后笔者引入椭圆的概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形状可以称为椭圆;再通过多媒体让这些椭圆动起来,将其巧妙地置于坐标系中,丰富学生的视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渗透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其发自内心地愿意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
二、信息技术能够推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够成功地运用自己的探究方法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这种良好学习状态的保持下进而能够进行知识的开拓和创新。在学生体现其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所选择的数学问题就成了能够正确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数学教育过程的核心是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和有效组织。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组织和创新环节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背景,以及更多的教学软件为教师提供了最佳的教学工具。在这些资源和工具的充分及有效利用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钻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动态的两条直线,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发现平面内两条直线所有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教师再有目的地将课本中的知识详细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深刻的理解和印象中去体会和感受直线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为教学锦上添花,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经验和技能
数学知识具有超强的逻辑性、严谨性、精确性和创造想象性。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环节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及营造的教学氛围都能够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能够清晰地了解、全面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便于教师揭示数学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拥有自己特殊的数学思考形式和本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适当巧妙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数学知识的经验和技能。如“四种命题”学习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搜索有关“命题”的资料和知识,让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且把自己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关于命题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搜集的资料呈现出来,加上自己的补充和讲解,成功地揭示出命题的概念和内涵。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进行资料的搜索和整理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及网络的优势,便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
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中的适当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想要把知识更加全面广泛地呈现给学生,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就需要在教学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而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本书一本书地进行查阅和记录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身心疲惫,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而有了网络信息这个技术平台,就为教师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就能够搜集和整理出需要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也比较容易将其展现出来。这样就为教师的备课节省了大部分时间,从而能够让教师把精力多用在教学手段的想象和设计之中,从而创新出更加完美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育课堂,为数学教育环节提供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通过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促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
篇6: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与时俱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的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予以合理的总结和引导。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高中数学来讲,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完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应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并借助教学模型,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几何结论。而且,在一节课中,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总之,只要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熟练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单纯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学生大多会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会出现难于理解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利用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将PPT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内容,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题目和相关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讲解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演示。
篇7: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作者/钟伟香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学者,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而高效课堂是促使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稳定提升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效课堂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出几种策略。
一、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高,教学结果才会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触景生情,积极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高一《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促使学生很快清晰地掌握完整的函数定义,我结合学生刚学过的《集合》这一章内容进行导入,首先,我借助有关集合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回顾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然后我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们班50人中,每个阶段的学生人数都不尽相同,成绩分布如下,90――100分5人,80――90分12人,70――80人10人,60――70分8人,60――50分5人,40――50分5分,30――40分3人,20――30分0人,而20分以下2人,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各个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一章时,为了促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空间集合图形,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了两个例子,如“粉笔盒”“电冰箱”“洗衣机”,而后再结合空间集合图形的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联系的亲身经历,谈谈他们所认识的`空间几何图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很快地就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这对我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视“问题”在教学开展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作为整个数学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善于“提问”.
1.在关键处提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直接途径,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最有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精”问,问题要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切忌提“对不对”“是不是”“不是吗”等毫无启发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我通过“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函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意提问的技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有许多的提问技巧。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并灵活运用。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最好在关键处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脑。其次,提问的语言尽量简单、明了、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接受。最后,每次提问,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盲目地提问,无效地提问。
三、提倡学生注重预习
学习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因素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就高中数学这门教学课程的学科特点而言,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很严。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也曾清晰地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动手,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习题预习。在文本预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并且通过分析、整理,能够掌握概念、公式的特点、规律,同时,在预习中能够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上相应的标记符号,方便在新授课中的学习。在习题预习中,要重点根据文中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做题思路以及格式,能够提前将文本相应的习题做一遍,并找出相应的重难点。
四、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程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相对于以往的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为主的新型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转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教师只需要伺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不断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15)。
[2]宋扣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篇8: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教师要做到精讲,需要解决的问题
精讲的过程要努力做到“四精”:内容精简、语言精练、方法精湛、突破精准。内容精简是重点,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意图,准确把握知识主线,结合学情适当调整和精减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启发性强;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通常一节课,精讲用时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如果用时过多则势必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和巩固练习。对于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言,代替老师讲;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才能突破的问题,只进行点拨,剩下的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在有学生突破了后再请学生讲;对于学生没有办法突破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做到讲解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最终突破难点;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智慧型教师。
二、精讲的基本策略
1.研究教材,明确精讲内容。
教学大纲和苏教版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想明确精讲的内容,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教材的安排,能够把握知识主干,在教材整体结构的指引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文化知识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不重合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给学生科学的、先进的内容;其次需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涵,数学学科的特点,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让精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融为一体。
2.精选教学方法,设计精讲思路。
教师通过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也备自己,精心选取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讲”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设计精讲思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人的认知规律,需要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不仅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整合,而且要抓住学生主体,让学生的心理系统与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不冲突,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才能讲出高效。
3.对重要问题精心加工。
精心加工是指为了对知识能够保持长期的、真正的理解,必须补充细节,补充材料,举例,推理,深入研究。所谓讲深讲透,其实就是要重拳出击,泛泛而谈不如不谈。重要内容一般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契合点。重点是指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的主干知识。精讲时,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网络中定位,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分析知识本身,并且联系相关类似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例如数学的每一个定理,不仅要讲清内容,而且要探索其起源,证明其形成过程,讲清楚该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发展及对本章的知识体系的影响。难点通常是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复杂的内容。对于难点,应该采取适当分割,化整为零,做好铺垫,降低坡度,转化为多个小题,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注重和学生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消化。知识契合点是新旧知识之间转化的结合点或者是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学生弄清不同知识,掌握不同知识的'关键点。精讲时要认真弄清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比较,仔细分析,通过拓展训练揭示问题的实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注重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并巩固旧的知识点。
4.运用课堂语言艺术。
“精讲”要求课堂语言准确,规范,能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同时课堂语言还不能乏味,不能枯燥,要具有启发性;语言表达既要条理清晰,又不能过于枯燥,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演员,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应该准确使用普通话,富有激情,抑扬顿挫,发挥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兴趣盎然地上完一节又一节数学课。5.采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的集成,信息量巨大,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强烈的视觉表达,可以将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表示,生动形象地呈现抽象的知识,辅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以激发,可以适度增加教学内容,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重点,突破知识难点,课堂教学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精讲效率。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施“精讲”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运用先进教育技术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精讲中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教师在备课是一定要想清楚准备提问的问题为什么要问?究竟怎么问比较好?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要让问题具备问的意义,问题同时还要有梯度,要给学生搭台阶,如果能兼顾趣味性就更好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充满兴趣,主动思考,激发学习潜能。
2.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并展示学生的错误,要鼓励学生争辩,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能听得见学生的不同意见,同时要能听得进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唯我独尊”,千万不要一刀切,什么都得听我们的,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时候学生的提问、质疑、方法可能更好,更有价值,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这种氛围和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3.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加强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用来解决课堂秩序问题的行为和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听课,要巧妙布局设置问题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除了要传授课本知识外,还要履行教育的职责,师生要平等交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寄托,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
4.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要重点讲解,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把握学情和课堂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讲的教师不讲;学生经过讨论后会的教师也不讲;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讲,这样可以尽量少做无用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之,我们的教学中心应该放在高中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上。实践证明,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讲明重点,讲透难点,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课堂如果能做到精讲,则必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篇9: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数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内容编排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出现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教学需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也在寻求新的方法去增加教学实效。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展开研讨。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由于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数学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如何考高分进行,导致数学教学无法真正实现其教学的根本目标,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许多教师看来,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分数,因此可以对于其他数学素质忽略不计。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更像是无根之木,只注重表面,不重视内在,最终也导致学生在取得高分和综合发展方面进退两难,无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学目标。针对以上不足,为了改善这种教育上舍本逐末的情况,以苏教版高中数学为例,笔者就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详细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方法培养为主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只注重成绩的做法,增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新课标教学实施的今天,更应该强化认知,顺应素质教学的发展趋势。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首次提到了数学素养的优先发展,注重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兴趣性和基础性三个方面。基于一个核心、多种选择、多个层次的基本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应该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应以新课标的要求为蓝本,增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从而减少只重成绩的片面化追求。
二、激活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创设适宜的情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利用和发展丰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科学授教。例如,在对苏教版《函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进行教学时,在讲到有关函数的最值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播放一段精彩的烟花表演视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烟花燃放的过程中,烟花想要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其距地面多远时爆炸最合适?”可用f(x)max公式得出,高度(h)与时间(t)存在怎样的关系?可以通过h=20t-5t2的公式得出。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教学的高效性。
三、领会知识精髓,勇于实践创新
在高中数学中,以苏教版函数教学为例,它其实是整个高中教学的关键部分,因为大量的数学关系都是数学对象间的数量关系,它们总是以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了函数,就掌握了高中数学的核心。在函数教学设计中,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授方法,让学生便于领会知识精髓,并且习得这种实践创新的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勇于在解题时创新思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苏教版的“最大公约数”的数学教学实践为例,求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分析: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分别是每个数的约数,因此也是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也就是说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其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教师可以利用“辗转相除法”,即先求得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1734=816×2+102;816=102×8,所以1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为102。再求102与1343的最大公约数:1343=102×13+17,102=17×6,所以1343与102的最大公约数为17。因此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为17。从解题创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此题深入探究,去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探究,鼓励他们自行尝试解题,然后再在教学的过程中补充提供自己的解题思路。再比如教师讲授时也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先将三个数用刻度表示得出每个长度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分成相应的长度,以找到其最大公约数,便于思考和推导。
综上所述,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入深水期,我们想要在不影响教学升学率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并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将创新教学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注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革新教学模式,利用好学生的主体性,敢于突破教学的瓶颈,通过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展出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之中,从而推动数学教学与实践的有效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同行多交流,做好教学评估与学情分析,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这些都是创新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徐清华.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创新[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1):11.
[2]蒋靖玉.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手段[J].魅力中国,(8):165.
篇10: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人文修养、人格塑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1.2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视。因此,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阶段,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1.3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淡忘所学知识。但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1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
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师:今天小明同学请病假了,流鼻涕、头痛、发热,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学生:感冒了。教师:非常正确,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传染导致。那么,电脑会不会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感冒、发烧?通过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2设置简单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设置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在讲授Word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档等,并且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同时耐心指导,学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Word写一篇生活日志,描述某一天发生的事情、感悟等。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熟悉对Word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融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
小学生极易忽略生活点滴中的规律,但实际上,这些点滴的规律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点滴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比如在讲授《我给文件找个家》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点滴中的案例:教师:每个人家里都有衣柜,那有谁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衣柜就是用来放衣服的呀,好像没什么规律。教师:其实,衣柜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衣服分很多种类,衣柜也有很多抽屉格档,方便我们存放不同种类的衣服。比如穿衣服的人(爸爸、妈妈、小孩)、穿衣服的时间(春天、夏天)等。学生:原来就这样啊。教师:是的。在《我给文件找个家》也是一样。比如上次小红同学存在学校微机房电脑中的文件不见了,而且也找不到了,主要是小红同学自己随意安放文件。因此,当我们以后建文件夹时,一定不能随意摆放,要有一定的条理和规范。通过上述案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指导按照规范来安放文件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建立分类文件夹的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规律。
2.4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应用生活案例,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比如在“画图”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跟同学玩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画,然后将学生的画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或是“看手势猜图”的游戏。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5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还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每位学生的生活兴趣,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对于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可以告知学生如何使用影音软件;对于喜欢听音乐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下载歌曲,并且将其转移到手机、MP4等载体中;对于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指导一些较为简单的画图软件,让学生进行摸索,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或是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加以拓展,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生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从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为学生设置简单的任务,利用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进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篇11: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促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实践训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学习,以此培养他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效果有限,而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充分备课,以学定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环节变化较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提前充分备课,而且备课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对小学生的预设,制作教学视频编制测试题。特别是讲解计算机操作步骤和技巧的视频需要规范化,最后根据学生对测试题的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特殊讲解,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完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前可以学习到部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他们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技能与知识短板能够有效暴露,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二)利用教学视频,学生先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导学资料,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从旁辅导学生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导学资料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一般只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环节则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资料之后,应该完成配套的'测试题,并且对于不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以问题为引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或者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打开教学视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自主选择学习,提升成效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可以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上,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操作,以此提升学习效率,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优等生来说,可能无需教学视频的帮助就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中等生则可能需要看完教学视频,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对待优生来说,即使有教学视频辅助,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与同学应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前提,突出先学后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
(四)教师精准引导,科学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精准引导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对于一些疑难点容易陷入思维瓶颈,难以继续深入,其原因在于一些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对部分信息技术知识点充分理解与掌握,而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包括其引导能力、互动能力和启发能力等。教师应该精准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学评价也十分重要,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客观地评价,以网络为载体的交流模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篇12: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要有所创新,没有创新的教学就没有创新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所以,教师要具备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够应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通过变换文字的颜色和形状,给学生一种新奇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如同具备了动力,动力是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想,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想象,学生肆意发挥自己的思绪,就可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灵活应用教材有效延伸和拓展
新课改实施后,一个很创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这样,教材中内容的应用可以由教师灵活掌握,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不那么僵化。信息技术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要学生获得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具备创新的动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性很强,在实践中,教师要发散学生的思维,给他们足够的创造空间。将教学内容适当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分层次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摸索,最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以游戏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一切真知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应该是兴趣为基础的,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和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算陌生,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发现,在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时,大多小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些小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以较高的热情来学习呢?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小学信息技术及时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游戏功能来展开教学,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将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关于指法的学习既要求学生能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求学生能规范使用。而且,关于指法练习的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此外,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又要求学生熟记硬背。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指法学习提不起兴趣。为此,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感到非常棘手。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后,关于指法的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结合《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开展。这样,学生通过这些打字软件可以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一边可以在无形中练习指法。而且,这些打字软件都自带鼓励和安慰的语音提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结合游戏打字,学生会意识到,要想得到高分、得到鼓励就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学生自己意识和认识到了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后,教师再适时加以讲解,会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加认真。
二、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给与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只有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关于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候,其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学会独立制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表格制作要求: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表格掺入、数据输入即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数据输入、数据修改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更多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学习安排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同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三、注重自主实践,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多动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你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不要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可以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会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会画了,对于其他五边形、八边形等,学生同样可以很快画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要结合实践教学多总结、思考、探索、研究,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篇14: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听的,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运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和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故事能紧扣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处在惊奇、猜想和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人物与计算机界有关的大事,让学生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既新鲜、有趣,又很实用。如在介绍WPS之父—求伯君的时候,教师可以把WPS与Word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介绍WPS与Word的主要开发者—求伯君和比尔盖茨。教师向学生介绍求伯君开发WPS软件的经过,学生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了解到国产软件的开发所需的大量精力与财力,从而增强小学生应用正版软件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再讲解微软和比尔盖茨,学生了解了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知道比尔盖茨非常敬业,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氛围。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微软公司全线产品(DOS、Windows、Office等),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叶鹏和谐情境快乐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解了一些软件的历史,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欲望。
2.巧设悬念,点燃激情
问题是信息技术的心脏,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问题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应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在信息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积极探索,讨论交流,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的建构,享受学习信息技术之乐。例如在学习“金山画王”旋转图片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从图库中拖出了一张鲤鱼的图片,因为系统默认鲤鱼是向左游的。教师说:“这条鲤鱼在游玩时遇到了一条小鲨鱼,鲤鱼就要向右游往回逃跑。谁能帮帮小鲤鱼,怎么向右转啊?”顿时,学生兴奋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对图片旁边的六个按钮进行尝试操作,通过教师指导,最终学生掌握了旋转图片的方法,能够自如地把图片上下翻转、变大变小。这样就消除了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造快乐课堂,彰显信息魅力
1.快乐游戏,张扬个性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最好的途径。小学生上课注意力易不集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电脑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其学习的疲劳感,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如在教学键盘指法要领时,教学内容特别乏味,教师给学生讲解手指摆放要求和指法要领,强行让学生去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练习,课堂上一片混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教师把各个字母的位置和小键盘的作用讲解完后,设计游戏,并把指法练习融入“跳青蛙”游戏中去,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在游戏中掌握指法要领。游戏时,教师让学生用鼠标点青蛙的头部,它就会向前跳,每次只能跳过一个青蛙。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胜,积极练习指法,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要领,课堂其乐融融。运用游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表现,积极参与,把“学计算机”变成了“玩计算机”,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2.注重实践,品尝乐趣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让学生要多练习,在练习中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创设快乐情境,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编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在动手实践时由组长负责指导、检查组员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让他们明确目标,自主探究,获得成就感。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氛围中去探究、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和展现个人观点,培养积极探究的品质,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润物无声的沃土,变成趣味盎然的乐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信息技术课,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茁壮成长,实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
篇15: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1信息素养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该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依赖,并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的泛化,受到多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道德因素成为了信息素养质变的主要影响。总的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三方面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指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道德则有着更为广泛的覆盖面,针对的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性。可见,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素质,而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界定有着新的标准,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从小培养也就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直接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信息素养并非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化的德育教育,因此教育的养成是一条漫漫长路,且任重道远。小学生正值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发展之基础的重要时期,教育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同时对于其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2.1通过信息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意识的培养将直接作用于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追求信息的自觉性,提升信息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对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互联网的优势性魅力,使学生能够看到信息世界当中的缤纷色彩。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网络并不陌生,但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显然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处理各类事务,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应当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比如可以以贴近小学生生活为立足点进行教学,设置教师信箱等栏目,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分析能力。
2.2以“寓教于乐”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小学作为教育历程的最基础阶段,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亦是相关技能与知识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体现,在与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和检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编辑与上网能力,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生成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目标。本文认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并且认知水平决定了只有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打字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类似于“金山打字通”这种打字游戏软件的应用则能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打字的要领。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高效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检索。本文认为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除了进行基本的操作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强化对小学生搜索内容的引导,以保证所有的知识均能够切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为宗旨。另外,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最明显体现就是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优势,各种交流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培养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意义重大。对此,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适合儿童上网聊天的软件当中进行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处于健康的环境下。
2.3灌输“文明用网”思想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具有着极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当前的互联网当中充斥着诸多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均起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中筛除糟粕,保留合理价值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成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举措。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大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使小学生认识到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文明用网”理念的灌输来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建设。
3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能力与道德三个层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于此。因此,教师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紧密围绕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护航,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6: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讲解知识点,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逐渐丧失了兴趣。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比如,《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设置问题:你认为的电脑是怎么样的?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么?电脑窗口组成有哪些,请学生们说出来?电脑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师通过问题的创设与提问,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又比如,《编辑演示文档》这一课。由于上一节课学生掌握了PowerPoint制作标题幻灯片,在这基础上进行艺术字、文本框或者新幻灯片的插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黄山风景视频,然后提问:这一段视频中,呈现出黄山景色的什么特点?有学生回答:山特别有意思,很奇特。有学生说:云很有特点,像轻纱,像薄气。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再将所授课本内容设计成的问题引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创建合作平台,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搭建学习活动平台,其中,利用学习小组的模式,可以增加师生、生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以及学会设置图片的格式,实现图文混排等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初始,教师采用竞赛游戏的方式切入新课。这个竞赛游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将两张图片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然后,让学生在这两张图片中找出不同之处。这个游戏极具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斗志,并很乐意加入“找一找”竞赛活动中。在教师创设的“找一找”竞赛活动平台,各小组成员之间会不由自主地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良好的生生交流。接下来,教师在多媒体上边演示边讲解,如何将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变成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并且在接下来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强化操作印象。当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合作平台,利用一些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划分小组,培养探究能力
学习任务的目的,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实现“优帮差”“一对一”的合作目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重视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识基础、性别、年龄,性格等特点,将4人或6人分为一组;小组长要有权威,善管理,进行全组的组织安排,副组长则专管组员纪律。正副组长的座位设计也要考虑到合作与互助的特点。下面以《发帖与回帖》为例。教师首先演示了发帖回帖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进入论坛发帖?要注册帐号吗?在注册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②当你在论坛准备发帖,或者看到一个帖文注意回帖,你在文字、内容等方面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论坛进行发帖回帖。学习小组对组员进行任务分配,一人为发帖人,其余为回帖人。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过程,还可以发现帖文怎么样才能吸引网民关注。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分工明确,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并且通过分工,可以定向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钻研课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备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锦集16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2023-10-22
导学案自主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12-25
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2022-10-23
滥用多媒体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论文2022-06-15
浅析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应用论文2023-11-14
信息技术对中职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影响论文2024-02-12
微课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12-24
西方文化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分析论文2023-09-18
高中数学教育创新路径探析论文2022-05-07
对高中数学三大教学策略的探讨教育论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