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共8篇)由网友“饼干苏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游泳池设计规范
游泳池设计规范
1、国际比赛标准规格
(1)池长 一般为50m,允许误差+0.03m。在池端可安装触电板调时器,(触电板规格:2.4m×0.9m×0.01m,在两端池壁水面上30cm处安放。浸入水中60cm。板表面色彩鲜明并划有与池壁标志线相同的标志线。)池总长为50m,短池长度为25m,短池总长25m,允许误差+0.02m。
(2)池宽 21m,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要求25m。
(3)水深 水深要求≥1.8m。两端池壁自水面上30cm至水下80cm处。可在距水面不超过1.2cm深以内池壁上设休息平台,台面宽10~15cm。
(4)比赛泳道每道2.5m宽,边道另加0.5m,两泳道间有分道线,分道线用浮标线分挂在池壁两端,池壁内设挂线勾,池底和池端壁应设泳道中心线,为深色标志线。
(5)出发台应居中设在每泳道中心线上,台面50cm×50cm。台面临水面前缘应高出水面50~70cm。台面倾向水面不应超过10》,并保证运动员出发时能在前方和两侧抓住台面,出发台上应设不突出池壁外的仰泳握手器,高出水面30~60cm,并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出发台四周应有标明泳道数的号码,号码从出发方向由右至左排列。
(6)游泳池需在两侧壁安装溢水槽,以保持池水的要求尝试和排走表面浮游污物。游泳池的攀梯应嵌入池内,数量一般4~6个,其位置应不影响裁判工作。
(7)水池池壁必需垂直平整,池底防滑,池面层平整光洁易于清洗。一般池壁贴白色玛赛克,池底贴白色釉面砖,泳道标志线为黑色釉面砖。
(8)游泳池的池岸宽一般出发台端池岸宽≥5m,其余池岸≥3m。正式比赛池,出发台池岸宽≥10m,其他岸宽≥5m。
2、游泳池细部设计
泳道、出发台等设施的.细部设计
(1)泳道 比赛池两端水平面处应设置嵌入池壁内的挂钩。分道线用白色圆软木、橡皮管或圆木棒制成,直径50-70mm,分道线的两端距池壁5m内全部漆成红色,使运动员到达池端前易于识别。泳道标志线国际标准。
(2)出发台 出发台台面尺寸为450mm×450mm,向前倾斜约15》,前沿和池边对齐,台面应作防滑处理。出发台前沿离水面300-750mm,四周应有标明泳道次序的号码。出发台还可装置供仰泳出发用的握手器。
(3)溢水槽 溢水槽设在游泳池四周池壁上,以清除浮在水面上的杂物,比赛池可以只在两测设置。槽底要有倾斜坡度,使水流到排水口。溢水槽边缘厚度最好在70mm左右。
(4)攀梯及台阶 攀梯设在游泳池两侧,不宜突出池壁,数量按池长决定,每隔25m可设一座。也可以用台阶代替攀梯。
(5)水下观察窗 在运动员训练用的游泳池,池壁可设置水下观察窗,供教练员观察运动员的水下动作和摄影用。水下观察窗根据条件可设一个或数个。
(6)溢水子
(7)歇脚台
(8)游泳池剖面形式
3、池底、池壁构造
游泳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在地上开挖形成池;另一种是将池放在建筑楼层上。前一种情况池壁受水的侧压力和回填土的侧压力。当池较深,而又是空池时池壁实际上就是挡土墙,而池底承受压力。如果是架空或在楼层,池壁需进行结构设计,实砌(非架空)池壁也应按结构需要处理。池壁的防水层和面层应满足水池的防水和便于清洗的要求。经过研究和实践,池壁一般用条石池壁、毛石混凝土壁或钢筋混凝土池壁为好。池壁和池底防水层,宜柔性层和刚性层同时用。游泳池及跳水池池身池底构造作法。
4、游泳池伸缩缝构造
室外游泳池由于受四季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室外游泳池宜设伸缩逢。伸缩缝的做法有用橡胶或紫钢片作止水带的两种。紫钢片耐久性好宜用于比赛池,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宜用于练习池。其构造作法。
5、游泳池用房组成及附属设施。
篇2:景观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
《公园设计》CJJ48-9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6SJ81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GB 50180-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
《风景名胜区条例》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95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J6-8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
《城市绿化条例》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园林树木养护技术规程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垂直绿化技术规程》
《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
《花坛、花境技术规程》
《大树移植技术规程》
《行道树栽植技术规程》
《假山叠石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绿地设计规程》
给排水常用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
电力设计常用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特殊灯具安装》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室外工程》02J003
《围墙大门》03J00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03J012-1 《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03J012-2 《环境景观-亭廊架之一》04J012-3 《庭院与绿化》93SJ012
《砖墙建筑构造》04J10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05J102-1 《地下建筑防水构造》02J301
《地沟及盖板》02J331
《木结构住宅》07J924
《钢筋砼过梁》03G322-1
《钢筋砼过梁》03G322-2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 《河南无障碍设施》05YJ13
《城市道路――路缘石》05MR404
篇3:商务酒店设计规范
商务酒店设计规范
酒店设计要点
道路总体
● 后场内部人员出入口与客人通道严格分离
● 车行通道,客车货车入口和道路应严格分离
● 入口附近宜设出租车等候点,旅游车或穿梭巴士上客点
● 酒店货运车一般为2吨货车,充分考虑卸货位置和地库入口高度。
● 后场设置员工考勤出入口
● 大堂入口外宜设三条车道,上设雨蓬至少遮蔽二条车道。
● 高星级酒店宜设二个出入口,一个入口直接进入大堂,另一个出入口主要为团队,宴会,餐厅的综合出入口。
● 地面停车至少设置二辆大客车的停车位。
● 停车位最少应设置客房数的30%
● 大堂入口到停车场环道应顺畅,避免造成拥堵。
客房层
客房自然间面积参考
● 快捷酒店客房每间24平方米,4000×6000
● 四星级商务酒店每间35平方米,4200×8400
● 五星级酒店客房每间40平方米,4500×9000
● 超五星酒店客房每间48平方米以上,4800×10000
套房面积参考
● 小套房 1.5个自然间
● 普通套房 2.0个自然间
● 大套房 3.0个自然间
● 总统套房 6.0个自然间
● 总经理套房 3-4个自然间
客房层
● 每层楼面客房自然间宜为20-25间
● 客房楼层平面宜上下一致,避免自然间房型变化
● 客房层宜设至少二台后场货梯
● 客房层每层应设服务间和布草间,位置邻近后场货梯,内设给排水设备
● 有条件可设布草井,直接通向地下室布草收集房
● 客房层至少每二层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间
● 层高结构应保证客房走道管线安装吊顶后净高2.35 米以上
● 残疾人间为客房数的1%,应与一间标准间连通
● 样板房室内施工图设计须在扩初阶段完成,样板房施工完毕后,经评估后,出修改后正式施工图。
大堂前厅
● 大堂入口考虑设置不小于直径2.4 米的旋转门,另需设置平开门,平开门应设双门门斗。 ● 酒店到达处宜设置行李通道,能直接连接到行李房和服务电梯
● 入口设置礼宾台,行李房宜接近礼宾台。高星级酒店行李房宜设二间,团队与散客分开。 ● 前台位置的设置应考虑不影响大堂入口的交通
● 高星级酒店前台宜设二处,团队与散客分开。
● 前台办公室应近邻大堂前台,向总台开门连接
● 贵重物品存放室与前台办公室相连,员工从前台办公室进入,客人从大堂进入,设置柜台分隔
餐饮
● 中餐厅,宴会厅,会议室应另设置垂直交通,便于疏散
● 全日餐厅座位数为客房数的50%,每座面积2平方米。厨房面积为餐厅面积的50% ● 全日餐厅开发式厨房与厨房相连,应保持足够的后勤通道宽度
● 全日餐厅兼顾客房送餐服务,应紧邻服务电梯。
● 中餐厅大厅设计应考虑可作婚宴使用
● 中餐厅应多设包房,主要包房都应设有独立卫生间和服务间,服务间宜设独立出入口。 ● 中餐厅宜设20人一桌的大包房,另外宜设二-三桌连通的包房。
● 中餐厅包房区宜有独立送菜通道与厨房相连。送菜通道不宜穿越大厅。
● 酒吧选位时应考虑设置与街道连接的直接入口。
宴会厅
● 宴会厅应设活动隔断,需能分隔成二-三间,长宽比宜为16:9 ● 宴会厅面积分隔后每小间宜为200-250平方米,每间区域都应设入口和后勤入口
● 宴会厅应设前厅,前厅面积约为宴会厅面积的30%-35%,前厅宜设在宴会厅长边一边。 ● 宴会厅后勤区应设厨房,面积约为宴会厅面积的30%
● 宴会厅后勤区应设家具储藏室,面积不小于宴会厅面积的20% ● 宴会厅附近宜设贵宾休息间,宜设独立通道与宴会厅相连,宜设独立卫生间。 ● 宴会厅层宜设贵新娘化妆间,新娘化妆间应设有独立卫生间。
● 宴会厅层宜设宴会销售办公接待间。
● 宴会厅音控室设置宜位于宴会厅入口上方夹层。应设有回音孔,用于监听现场音效。
其它公共部位
● 会议层应设服务间,部分会议室前宜设公共的茶歇空间
● 酒店行政办公区域应设在酒店公共区域,主要设总经理室,销售部,餐饮总监,财务部,接待室等部门,四星级酒店一般公共区域的行政办公区域为200-300平方米
● 游泳池池面形状可以自由,但应保证有25×4米的直道区域,直道长度最少不得小于20米。应尽量避免游泳池面区域有立柱
● 游泳池长边两端不宜直接靠墙,应留有池边空间,可供上岸休息。池边应设有躺椅休息区域,以及饮料服务设施。
● 更衣室通向游泳池的通道上应设有洗脚消毒池。
● 公共区域宜设置通道或观察窗直接通向游泳池
● 如设有SPA区域,应与游泳池健身房能独立分开出入,可设通道相连
后场
● 后场设计,内部工作通道与客人通道严格分离
● 后勤区主要有:
卸货区,收货采购办公室,主仓库,垃圾房;
食品初加工区,食品冷库,酒水饮料库,总厨办公室;
员工考勤出入口,员工更衣室,员工食堂,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室,员工医疗室; 管家部办公室,布草仓库,制服间,洗衣房,日用品库;
工程部办公室,工程部仓库,工程部工场间;
保安办公室,安保中心,消防中心。
● 后场主要室内设计区域为:员工餐厅,员工培训室,员工更衣室
后场
● 卸货区宜设卸货平台900高,卸货平台宜设收发货室,收货仓库,干湿垃圾储藏室,空瓶室等。湿垃圾室须设空调。
● 制服间应临近员工考勤出入口,男女更衣室宜临近制服间。
● 快捷酒店员工人数一般为客房数0.8倍,一般高星级酒店员工人数为客房数1.2倍。员工男女比例约为男员工45%,女员工55%。员工更衣柜宜每人一个。
● 更衣室成品更衣柜尺寸300×1000,上下柜为一组,每个组合柜由四组或六组合成。员工更衣室须设男女淋浴间,卫生间。
● 一般300间客房的酒店,洗衣房面积应在320-350平方米之间。降板250-300。 ● 洗衣房蒸汽为必须提供的能源,应有不少于1.5吨蒸汽的来源。
厨房
● 一般餐厅的厨房面积不低于用餐区域面积的35%,厨房的吊顶高度应不低于2700mm。 ● 所有厨房的后勤区需要降板至少300mm~350mm,开放式厨房需降板150mm,以方便推入式冷库和地沟的安装
● 厨房负载一般区域负载要求为500kg/O,特殊结构区域负载700kg/O,一般库房和冷库负载800kg/O。
● 厨房区和食物加工区所产生的带有油脂的废水,必须先经过隔油池才能排放到污水渠。厨房中央隔油池应设计在厨房区域之外,其容量能满足一星期处理一次的要求。
● 部分食物加工设备和洗碗机需要用蒸汽加热,但其设备本身并不带蒸汽加热器,需要由蒸汽管道提供蒸汽。
与境外室内设计公司合同谈判几点注意事项:
设计费的价格所包含的内容(翻译,通讯,交通,税金等杂项费用的支付)。设计费支付的时间节点,支付比例及方式。
2. 室内设计所承担的责任和服务范围。
3. 今后主创设计师的人员名单及代表作。人员如随意更换的法律责任。
4. 出图的阶段工作时间表及每阶段出图的深度。拖延交图时间的责任。
5. 免费设计修改的次数和可以重新颠覆性修改方案的阶段。
6. 设计效果图的数量,价格,可以出图的阶段。
7. 设计阶段的`交流方式,出席会议的次数。施工阶段配合的方式及往返次数,超出部分的工时费用及交通费用等。
8. 设计方对国内施工图深化图纸的审核,与设备安装设计的配合。
顾问公司的邀请,顾问费用的支付,责任的承担与配合问题。
(宾馆酒店的顾问公司主要有:灯光,厨房,洗衣房,室内景观, 软装饰,室内机电,会议音响系统,弱电网络等方面的顾问公司)
10.为便于控制价格,设计方应优先考虑国内已有材料,业主有权要求 设计方对材料进行免费替换设计。
11.国内设计顾问公司责任的范围,配合的深度及价格。
篇4:钣金件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设计规范规定了钣金件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空调器需注意的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内销和出口的空调器产品中使用的钣金零件,其他产品可参考使用
2.相关标准
QJ/MK0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 13914-1992 冲压件尺寸公差
QJ/MK05.022- 冷轧板喷涂件技术条件
QJ/MK 05.910-2001 连续电镀锌钢板及钢带
QJ/MK 05.912-2001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3.内容
3.1 冲裁件
3.1.1 冲裁件最小冲孔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厚度、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冲孔方式有直接关系,在设计方孔、圆孔、长方孔、椭圆孔、异形孔等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见表—1,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见表—2,精冲腰形孔的emin/t见表—3。
表—1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
冲孔材料
孔的形状
钢 δb>70×107帕
钢 δb(40—70)×107帕
钢 δb<40×107帕
铜、黄铜
铝、锌
d≥1.5t
d≥1.3t
d≥1.0t
d≥0.9t
d≥0.8t
a≥1.35t
a≥1.2t
a≥0.9t
a≥0.8t
a≥0.7t
a≥1.1t
a≥0.9t
a≥0.7t
a≥0.6t
a≥0.5t
a≥1.2t
a≥1.0t
a≥0.8t
a≥0.7t
a≥0.6t
注: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0.3mm。
表—2 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
冲孔材料的δb(107帕)
最小孔径
15
30
45
60
0.3—0.4t
0.45—0.55t
0.65—0.7t
0.85—0.9t
注: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
表—3 精冲腰形孔的emin/t
材料厚度
t(mm)
L(mm)
2
4
6
8
10
15
20
40
60
80
100
150
200
1
1.5
2
3
4
5
8
10
12
15
0.69
0.62
0.58
0.78
0.72
0.67
0.62
0.6
0.82
0.75
0.7
0.65
0.63
0.62
0.84
0.78
0.73
0.68
0.65
0.64
0.63
0.88
0.82
0.77
0.71
0.68
0.67
0.66
0.94
0.87
0.83
0.76
0.74
0.73
0.71
0.68
0.97
0.9
0.86
0.79
0.76
0.75
0.73
0.71
0.7
0.69
1
0.92
0.88
0.86
0.85
0.8
0.79
0.78
0.98
0.94
0.92
0.9
0.85
0.84
0.83
0.97
0.95
0.93
0.87
0.86
0.85
1
0.97
0.95
0.88
0.87
0.86
1
0.93
0.92
0.9
0.96
0.95
0.93
1.范围
本设计规范规定了钣金件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空调器需注意的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内销和出口的空调器产品中使用的钣金零件,其他产品可参考使用
2.相关标准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 13914-1992 冲压件尺寸公差
QJ/MK05.022-2002 冷轧板喷涂件技术条件
QJ/MK 05.910-2001 连续电镀锌钢板及钢带
QJ/MK 05.912-2001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3.内容
3.1 冲裁件
3.1.1 冲裁件最小冲孔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厚度、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冲孔方式有直接关系。在设计方孔、圆孔、长方孔、椭圆孔、异形孔等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见表—1,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见表—2,精冲腰形孔的emin/t见表—3。
表—1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
冲孔材料
孔的形状
钢 δb>70×107帕
钢 δb(40—70)×107帕
钢 δb<40×107帕
铜、黄铜
铝、锌
d≥1.5t
d≥1.3t
d≥1.0t
d≥0.9t
d≥0.8t
a≥1.35t
a≥1.2t
a≥0.9t
a≥0.8t
a≥0.7t
a≥1.1t
a≥0.9t
a≥0.7t
a≥0.6t
a≥0.5t
a≥1.2t
a≥1.0t
a≥0.8t
a≥0.7t
a≥0.6t
注: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0.3mm。
表—2 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
冲孔材料的δb(107帕)
最小孔径
15
30
45
60
0.3—0.4t
0.45—0.55t
0.65—0.7t
0.85—0.9t
注: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
表—3 精冲腰形孔的emin/t
材料厚度
t(mm)
L(mm)
2
4
6
8
10
15
20
40
60
80
100
150
200
1
1.5
2
3
4
5
8
10
12
15
0.69
0.62
0.58
0.78
0.72
0.67
0.62
0.6
0.82
0.75
0.7
0.65
0.63
0.62
0.84
0.78
0.73
0.68
0.65
0.64
0.63
0.88
0.82
0.77
0.71
0.68
0.67
0.66
0.94
0.87
0.83
0.76
0.74
0.73
0.71
0.68
0.97
0.9
0.86
0.79
0.76
0.75
0.73
0.71
0.7
0.69
1
0.92
0.88
0.86
0.85
0.8
0.79
0.78
0.98
0.94
0.92
0.9
0.85
0.84
0.83
0.97
0.95
0.93
0.87
0.86
0.85
1
0.97
0.95
0.88
0.87
0.86
1
0.93
0.92
0.9
0.96
0.95
0.93
3.1.2 冲孔边缘离外形的距离(孔边距)过小时,会影响冲件的质量甚至模具的寿命,最小孔边距见表—4。
表—4 最小孔边距
冲孔类型
孔的形状特点
边缘与外形不平行、不相似amin
边缘与外形平行或相似bmin
普通冲裁
>t
>1.5t
聚氨酯冲裁模
LY12M、LF21、T2、T3、T4、A3、10钢
>4t
>(5—6)t
LY12C、TC2、TC1
>3t
>4t
精冲
δb =15×107帕
δb =30×107帕
δb =45×107帕
δb =60×107帕
0.25—0.35t
0.35—0.45t
0. 5—0.55t
0.7—0.75t
1.1—1.2emin
注:精冲时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
3.1.3 在设计弯曲件和引伸件上的孔时,孔边缘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弯曲件和引伸件冲孔时的孔壁距见图—1。
图—1 弯曲件和引伸件冲孔时的孔壁距
3.1.4 冲裁件转角处需设计合适的圆角半径,冲裁件的最小圆角半径见表—5、表—6。
表—5 普通冲裁件的最小圆角半径
工件邻边间的最小夹角
工件材料
黄铜、铝
软钢
合金钢
落料
≥90°
<90°
0.18t
0.35t
0.25t
0.5t
0.35t
0.7t
冲孔
≥90°
<90°
0.2t
0.4t
0.3t
0.6t
0.45t
0.9t
注:当t<1 mm时,以t=1 mm计算
表—6 精冲件的最小圆角半径
工件邻边间的最小夹角
材料厚度
1
2
3
4
5
6
8
10
12
14
15
30°
60°
90°
120°
0.4
0.2
0.1
0.05
0.9
0.45
0.23
0.15
1.5
0.75
0.35
0.25
2
1
0.5
0.35
2.6
1.3
0.7
0.5
3.2
1.6
0.85
0.65
4.6
2.5
1.3
1
7
4
2
1.5
10
6
3
2.2
15
9
4.5
3
18
11
6
4
3.1.5 冲裁件凸出和凹入部分的最小宽度与其长度及材料厚度有关,
设计冲裁件时需考虑此因素,普通冲裁件凸出和凹入部分的尺寸见表—7。
表—7 普通冲裁件凸出和凹入部分的尺寸
冲件材料
B
硬钢
黄铜、软钢
铜、铝、锌
2—2.3t
1.4—1.5t
1.1—1.2t
注:聚氨酯冲裁件的局部凸、凹宽度一般大于2—4t
3.1.6 设计冲裁件时要考虑合理的精度等级范围及合理的尺寸公差,冲裁件的合理精度等级和尺寸公差见表—8、表—9。
表—8 冲裁件的合理精度等级(GB/T 13914-1992)
类别
材料厚度(mm)
精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精密冲裁
普通冲裁
—0.5
0.5—1
1—3
>3
孔中心距
≤3
孔边距
≤3
注:横线表示合理精度等级范围
表—9 冲裁件的尺寸公差(GB/T 13914-1992)
尺寸分段
精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3
3—10
10—30
30—120
120—315
315—1000
0.015
0.02
0.03
0.04
0.05
0.07
0.10
0.02
0.03
0.04
0.05
0.07
0.10
0.14
0.03
0.04
0.05
0.07
0.10
0.14
0.20
0.04
0.05
0.07
0.10
0.14
0.20
0.25
0.05
0.07
0.10
0.14
0.20
0.28
0.40
0.07
0.10
0.14
0.20
0.28
0.40
0.56
0.10
0.14
0.20
0.28
0.40
0.56
0.78
0.14
0.20
0.28
0.40
0.56
0.78
1.1
0.20
0.28
0.40
0.56
0.78
1.1
1.5
0.28
0.40
0.56
0.78
1.1
1.5
2.0
注:孔公差取表中公差值,冠以“+”号;轴公差取表中公差值,冠以“-”号;长度、孔中心距、孔边距取表中公差值之半,冠以“±”号。
3.2 弯曲件
3.2.1 弯曲半径过小时,变形区材料易产生畸变和微裂。设计弯曲件时,要设计合适的弯曲半径,板材的最小弯曲半径见表—10。
表—10 板材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
退火状态
冷作硬化状态
弯曲线方向
与轧纹垂直
与轧纹平行
与轧纹垂直
与轧纹平行
08、10、A1、A2
15、20、A3
25、30、A4
35、40、A5
45、50
55、60
65Mn、T7
铝
硬铝(软)
硬铝(硬)
铜
黄铜(软)
黄铜(半硬)
磷青铜
0.1 t
0.1 t
0.2 t
0.3 t
0.5 t
0.7 t
1.0 t
0.1 t
1.0 t
2.0 t
0.1 t
0.1 t
0.1 t
0.4 t
0.5 t
0.6 t
0.8 t
1.0 t
1.3 t
2.0 t
0.4 t
1.5 t
3.0 t
0.4 t
0.4 t
0.4 t
0.4 t
0.5 t
0.6 t
0.8 t
1.0 t
1.3 t
2.0 t
0.4 t
1.5 t
3.0 t
1.0 t
0.4 t
0.5 t
1.0 t
0.8 t
1.0 t
1.2 t
1.5 t
1.7 t
2.0 t
3.0 t
0.8 t
2.5 t
4.0 t
2.0 t
0.8 t
1.2 t
3.0 t
注:1、最小弯曲半径指弯曲件的内侧半径、弯曲时应使毛刺一边处于弯角的内侧;
2、弯曲线与轧纹的角度介于20—60°时,可取表中垂直与平行的平均值;
3、冲裁后未经退火的胚料,应视为硬化状态;
4、弯曲角不同时,按下列修正系数乘表中数值:
弯曲角 90° 60—90° 45—60°
修正系数 1.0 1.3—1.1 1.5—1.3
3.2.2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太小时,会影响弯
曲件成型后的精度,一般需加大弯边高度,
然后待弯曲成型后加工至规定尺寸;或在弯
曲变形区内制成浅槽,再弯曲成型,如图—2
所示。
图—2 弯边高度和工艺槽
3.2.3 冲孔后弯曲,孔的位置应处于弯曲变形区外,孔壁到弯边的最小距离见表—11。
表—11 弯曲件上孔壁到弯边的最小距离
t(mm)
s
L(mm)
s
≤2
≥t+r
≤25
≥2t+r
>2
≥1.5t+r
25—50
≥2.5t+r
>50
≥3t+r
3.2.4 工艺切口(槽)可防止弯件成型时发生局部畸变。欲冲孔的弯曲坯料,当孔在变形区内时,要采取切口以防止孔变形,如图—3所示。
图—3 防止孔变形的切口形式
3.2.5 弯曲件的形状比较对称时,可减少弯曲成型时坯料在模具内的错移。为使坯料在模具内定位准确,可增设工艺定位孔。
3.3 引伸件
3.3.1 引伸件的圆角半径过小时工件不易成型,应根据引伸件的形状的不同来设计合理的圆角半径,引伸件的圆角半径见表—12。
表—12 引伸件的圆角半径
圆角半径
无凸缘圆桶形件
带凸缘圆桶形件
反向引伸件
矩形件
带凸缘矩形件
t≤0.5mm
t>0.5—3mm
r
≥t
一般为3—5t
≥t
一般为3—5t
≥t
一般为3—5t
软钢5—7t
黄铜3—5t
软钢3—4t
黄铜2—3t
R
≥t
一般为4—8t
6—8t
软钢5—10t
黄铜5—7t
软钢4—6t
黄铜3—5t
R角
≥3t
大于0.2H时对引伸有利
大于0.24H时对引伸有利(酸洗钢)
大于0.17H时对引伸有利(黄铜、铝)
3.3.2 引伸件的形状应尽量设计成对称。
3.4 挤压件,挤压件的横断面应尽量设计对称,避免剧烈的断面变化。
3.5 补充
自攻螺钉的孔,当壁厚δ<1.2时,应翻孔,孔径为φ3.2+0.10;当δ≥1.2时,可不翻孔,孔径为φ3.2±0.05;
电机支架上电机螺孔, 当壁厚δ为1.2时仍应设计成翻边孔,以保证安装电机的牢固,避免螺钉打滑。
减少底脚与底盘的焊接接触面,增加喷粉有效面积,底脚设计应开方孔和增加高度,避免喷粉死角,防止生锈。
底盘的底部,需多设加强筋,以增加强度,若强度不够,则易引起振动及变形。
蒸发器边板、冷凝器右边板翻边的高度应小于6mm,否则上线焊接时,会挡住火焰。
内销柜机室内机左右侧板可使用冷轧板,所有其他钣金件则使用镀锌钢板。
附加说明:本规范由标准化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规范由制造本部家用空调开发部和制造本部工程部
共同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永贵 陈绍光 刘海
篇5: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植物的色彩及观赏特性
植物材料的质感特征是由景观植物的枝干特征、叶片形状、立叶角度、叶片质地、叶面颜色等构成。植物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必须与体量、形态、色彩、线条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质量。在某些情况下,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本身可以作为景观中表现的主题。
2.植物的芳香及观赏特性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赏,唯有景观植物景观中的嗅觉观赏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人们嗅觉感赏景观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所以熟悉和了解景观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远向益清的荷香;编排好景观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3.植物的季节变化及观赏特性
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植物景观构图中,对于这种景观的季节变化,并不是听任自然,不经安排的。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公共空间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图。
4.植物的文化内涵
植物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们构成了景观植物的潜在的特征。中国文人多喜欢在自家庭院中种植一些特定景观植物,比如竹子,其原因就在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虚心和气节,做人要有气节。景观植物的文化含义一直是我国园林景观的基本内核之一,熟悉并且掌握某些景观植物的文化寓意,是对景观植物特征的更深理解,巧妙利用这一点可以使城市特色景观空间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
篇6: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在城市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城市的骨架,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体现着城市形象,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城市道路建设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城市道路环境创造更是是一个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多种环境因素共存互动、相互交错的复杂
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将各种要素融合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应。
1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由于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所以道路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质、车行和人行的 要求,道路立地条件、周边建筑、市政设施等。根据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土 壤条件,背景条件等进行合理配置,做到适地适树。
1.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应用自然群落 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行道树, 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然过渡,它具 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 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显着等特点。在道 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园林植物配植不再是墨守成规,更多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逐渐向自然群落式布置过渡,不仅美化道路,而且深层次的寻 求富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配置方式。
1.2规则式的手法
在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为了强调整洁,大气的视觉效果,中央分车 绿带及花坛景观等常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人行道绿带以等距、单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1.3多层次综合手法
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大,建设已经从抽象的植物色块逐步 走向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为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 行绿化,市内其他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多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背景 树、主景树、灌木群、花境、草地多层次手法进行绿化,以保证良好的视线效果及足够的绿化量。在较宽的人行道绿带。尽量做到层次丰富,上层高大乔木有效的为行人遮阴,中层的开花小乔木和常绿的修整绿篱有效的吸附,阻滞汽车尾气和道路的尘埃,并减少行人随意穿越马路的情况,较好的达到功能与景
观兼顾的效果。分车绿带形式较为灵活。不再是一味的整形设计,而是尽量以有限的立地条件创造多样的绿化景观,布局手法从抽象走向生态。分车绿带以规则式和自然群落式两种设计手法为主,做到按不同功能的分车绿带、自身宽度、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植物配植。
1.4因地制宜的手法
城市道路园林植物的配置,更凸显地方特色,就应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采用乡土树种来营造,重视乡土树种的推广和应用。另外再用香花植物,色叶植物、观花植物的层次搭配,使道路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环境条件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在植物的景观表现期(如开花、结果、叶色变化等期间),给行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2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的种植设计形式
行道树绿带是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 带,又称人行道绿化带 步行道绿化带。它主要的功能是夏季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 美化街景、装饰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2.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绿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绿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 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lO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 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 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t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 简单大方。
3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3.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 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O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在天津市应用较多的有法桐、国槐、合欢、白蜡等。
3.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选择时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
(1)枝叶丰满 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荫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工人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可作地被应用。
3.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 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5t益突 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 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篇7: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该文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从道路空间的划分、道路本体及附属物、路侧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点以及设计经验,对一些例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作 者:李翔 Li Xiang 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 英文刊名: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年,卷(期):20xx “”(1) 分类号:U418.9 关键词:道路空间 道路本体 道路附属物 路侧环境篇8: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1章 总则
第1.0.1条
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 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2.1.1条 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
第2.2.1条 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第2.2.2条 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二、中师、幼师应有供全体学生住宿的宿舍用地。有住宿生的中学宜有部分学生住宿用地。
三、学校的自行车棚用地应根据城镇交通情况决定。
四、在采暖地区,当学校建在无城镇集中供热的地段时,应留有锅炉房、燃料、灰渣的堆放用地。
第2.2.3条 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作课间操之用。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二、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表2.2.3的规定:
学校田径运动场尺寸 表2.2.3
学校类型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
跑道类型
环形跑道(m)200250-400400300
直跑道长(n)二组60二组100二组100二组100
注:
①中学学生人数在900人以下时,宜采用250m环形跑道:学生人数在1200-1500人时,宜采用300m环形跑道。
②直跑道每组按6条计算。
③位于市中心区的中小学校,因用地确有困难,跑道的设置可适当减少,但小学不应少于一组60m直跑道;中学不应少于一组100m直跑道。
三、每六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四、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五、有条件的学校宜设游泳池。
第2.2.4条 学校绿化用地:中师、幼师不应小于每学生2m2;中学不应小于每学生1m2;小学不应小于每学生0.5m2。
2.3 总平面布局
第2.3.1条 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第2.3.2条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第2.3.3条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第2.3.4条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第2.3.5条 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第2.3.6条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第2.3.7条 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第3章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3.1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第3.1.1条
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条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
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条件和情况设置。
第3.1.2条 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第3.1.3条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3.2 普通教室
第3.2.1条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第3.2.2条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第3.2.3条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第3.2.4条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3.3 实验室
第3.3.1条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第3.3.2条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二、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
三、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四、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
第3.3.3条 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二、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三、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四、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第3.3.4条 实验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根据功能的要求设置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和各种电源插座。
二、实验室内应设置黑板、讲台、窗帘杆、银幕挂钩、挂镜线和“学习园地”栏。
三、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的地面应设地漏。
第3.3.5条 演示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演示室宜容纳一个班的学生,最多不应超过两个班。
二、演示室应采用阶梯式楼地面,设计视点应定在教师演示台面中心。每排座位的视线升高值宜为120mm。
三、演示室宜采用固定桌椅,当座椅后背带有书写板时,其排距不应小于850mm。每个座位宽度宜为500mm。
第3.3.6条 化学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药品贮藏室等附属用房。
第3.3.7条 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宜设在一层;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
二、实验室内的排风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风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风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一面应设防护罩。
三、实验室应设置带机械排风的通风柜,当有二个以上化学实验室时,至少应有一间实验室设置通风柜。通风柜内宜设给水排水装置,但电源插座、照明及煤气开关均不得设在通风柜内。
四、实验室内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
五、实验室可设置煤气管道,并应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第3.3.8条 物理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9条 物理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做光学实验用的实验室宜设遮光通风窗及暗室。内墙面宜采用深色。
二、做光学实验用的实验桌上宜设置局部照明。
第3.3.10条 生物实验室宜设准备室、标本室、仪器室、模型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11条 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
二、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三、实验室的显微镜实验桌宜设置局部照明。
第3.3.12条 实验室附属用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分开设置的附属用房的位置应靠近所属实验室。
二、化学实验室附属用房除药品贮藏室可与准备室合并设置外,其它房间均宜分开设置。
三、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药品贮藏室,除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外,尚应采取防潮、通风等措施。
四、物理实验室附属用房宜分开设置。
五、物理实验室的实验员室宜设置钳工台。
六、生物实验室附属用房,除实验员室可与仪器室或模型室合并外,其它房间均宜分开设置。
七、生物标本室宜为北向布置,并应采取防潮、降湿、隔热、防鼠等措施。
3.4 自然、史地、美术、书法教室
第3.4.1条 小学自然教室宜设附属用房教具仪器室(兼放映室)。
第3.4.2条 自然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9500mm。
二、教室中间纵向走道宽度和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50mm。
三、教室及教具仪器室应根据功能要求设置水池及弱电源插座。
四、教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五、教室宜设银幕挂钩、透射银幕、仪器标本柜、窗帘盒及挂镜线。
六、教具仪器室应设门与教室相通。
第3.4.3条 史地教室宜设陈列室、贮藏室等附属用房,也可在教室内设置供存放仪器、挂图、展品、岩石标本等的位置。
第3.4.4条 史地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理教室和历史教室宜合并设置为史地教室。
二、史地教室讲桌应设电源插座。教室内宜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
三、设置简易天象仪的地理教室,其课桌宜安装局部照明。
第3.4.5条 中小学美术教室宜设教具贮存室。
中师、幼师美术教室宜由教室及教具贮存室、工作室、陈列室等附属用房组成。
第3.4.6条 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二、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三、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第3.4.7条 书法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书法桌应全部采取单桌排列,其排距:中师、幼师不宜小于1200mm;中小学不宜小于950mm。教室内的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二、室内宜设挂镜线、水池、窗帘盒及电源插座。
3.5 音乐教室、琴房
第3.5.1条 音乐教室宜设附属用房乐器室。
第3.5.2条 音乐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内地面宜设2-3排阶梯,亦可做成阶梯教室。
二、教室应设置五线谱黑板及教师示教琴位置。
第3.5.3条 中师、幼师应按教学要求设置钢琴的琴房。
琴房内应设电源插座,并应考虑室内音响和隔声设计。
3.6 舞蹈教室
第3.6.1条 舞蹈教室宜设器材贮藏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附属用房。
第3.6.2条 舞蹈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
二、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mm。
三、窗台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
四、室内宜设吸顶灯,并应设电源插座、窗帘盒及挂镜线。
五、采暖设施应暗装。
3.7 语言教室
第3.7.1条 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第3.7.2条 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生座位的要求。
第3.7.3条 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二、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三、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四、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第3.7.4条 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3.8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第3.8.1条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宜设教师办公室、资料贮存室等附属用房。
第3.8.2条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二、微机操作台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
三、微机操作台前后排之间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四、微机操作台应设置电源插座。当微机操作台平行前墙布置时,楼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五、室内地面宜采用能导出静电功能的材料。
六、当室外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教室内应有屏蔽措施。
第3.8.3条 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窗帘杆及银幕挂钩。
3.9 合班教室
第3.9.1条 合班教室的规模宜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可兼作视听教室。
第3.9.2条 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
第3.9.3条 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第3.9.4条 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第3.9.5条 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低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第3.9.6条
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第3.9.7条 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二、安装透射幕洞口的宽度应为教室长度的1燉6;洞口的高宽比应为1:1:34;洞口的底面标高与讲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200mm。
三、放映室的墙面及顶棚面宜采用无光泽的暗色材料。
第3.9.8条 装备电教设施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前墙应设黑板和银幕。前后墙均应设电源插座。
二、室内应设安装电视机的设施和窗帘盒。
3.10 风雨操场
第3.10.1条 风雨操场宜设室内活动场、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及男、女更衣室等附属用房。
第3.10.2条 室内活动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活动场的类型应根据学校的规模及条件确定,并宜符合表1.10.2的规定。
二、室内活动场的设施、设备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条件设置。
三、室内活动场窗台高度不宜低于2100mm。门窗玻璃、灯具等,均应设置护网或护罩。
四、室内活动场不应采用刚性地面。固定设备的埋件不应高出地面。
室内活动场类型 表3.10.2
项目面积m2净高m使用说明
类型 小学 中学、中师、幼师
小型 360 不低于6.0 容1-2班
中型(甲) 650 不低于7.0 容1-2班
中型(乙) 760 不低于8.0 容2-3班
大型 1000 不低于8.0 容3-4班
第3.10.3条 体育器材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体育器材室宜靠近运动场,并宜与体育教师办公室和体育教师更衣室相邻布置。
二、体育器材室应设借物窗口和易于搬运运动器械的出入口。
三、体育教师更衣室内宜设洗手盆、挂衣钩。
3.11 图书阅览室
第3.11.1条 图书阅览室宜设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书库及管理员办公室(兼借书处)。
第3.11.2条 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二、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
三、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
四、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2;中师、幼师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6。
第3.11.3条 书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20-3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700册。
二、中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
三、中师、幼师藏书量宜按每学生80-10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400-500册。
四、书库设计应采取通风、防火、防潮、防鼠及遮阳等措施。
3.12 教师办公室、休息室
第3.12.1条 教师办公室的平面布置,宜有利于备课及教学活动。
第3.12.2条 教学楼中宜每层或隔层设置教师休息室。
第3.12.3条 教师办公室和教师休息室宜设洗手盆、挂衣钩、电源插座等。
第4章 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
4.1 行政办公用房
第4.1.2条 广播室的窗宜面向操场布置。
第4.1.3条 保健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健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保健室的大小应能容纳常用诊疗设备和满足视力检查的要求。
二、小学保健室可设一间;中学、中师和幼师保健室宜分设为两间,根据条件可设观察室。
三、保健室应设洗手盆、水池和电源插座。
4.2 生活服务用房
第4.2.1条 生活服务用房宜设厕所、淋浴室、饮水处、教职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自行车棚。
第4.2.2条 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第4.2.3条 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
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第4.2.4条 当有条件时,学校厕所应采用水冲式厕所。
学校水冲厕所应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应设排气管道。
第4.2.5条 教学楼内厕所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设遮挡措施。
第4.2.6条 学校厕所卫生器具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二、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三、厕所内均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四、教学楼内厕所,应按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计算。
第4.2.7条 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淋浴室、更衣间内应设排气管道。
第4.2.8条 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
第4.2.9条 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第4.2.10条 学生宿舍宜由居室、管理室、盥洗室、厕所、贮藏室及清洁用具室组成。
第4.2.11条 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并不得分层设置,其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第4.2.12条 学生宿舍的居室,应设贮藏空间,每室居住人数不宜多于7-8人。
第4.2.13条 学生宿舍应设晒衣设施。
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第4.2.14条 宿舍盥洗室的盥洗槽应按每12人占600mm长度计算;室内应设污水池及地漏。
第4.2.15条
宿舍的女生厕所应按每12人设一个大便器(或长1100mm大便槽)计算,男生厕所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500mm长小便槽计算。厕所内应设洗手盆、污水池和地漏。
中学、中师、幼师的女厕所内,宜设有女生卫生间。
第4.2.16条 餐厅和厨房的人流,气味和运输路线,均不得干扰教学用房的正常使用。
第4.2.17条 食堂的餐厅和厨房,应设部分走读生吃午饭、热饭和课间加餐设施。
第5章 各类用房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
5.1 各类用房面积指标
第5.1.1条 学校主要房间的使用面积指标宜符合表5.1.1的规定。
主要房间使用面积指标 表5.1.1
房间名称按使用人数计算每人所占面积(m2)
小学普通中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
普通教室1.101.121.371.37
实验室 1.802.002.00
自然教室1.57
史地教室 1.802.002.00
美术教室1.571.802.842.84
书法教室1.571.501.941.94
音乐教室1.571.501.941.94
舞蹈教室6.00
语言教室 2.002.00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1.571.802.002.00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附属用房0.750.870.950.95
演示教室 1.221.371.37
合班教室1.001.001.001.00
注:
①本表按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中师、幼师每班40人计算。
②本表不包括实验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附属用房面积指标。
③本表普通教室的面积指标,系按中小学校课桌规定的最小值,小学课桌长度按1000mm、中学课桌长度按1100mm测算的。
第5.1.2条 一台钢琴的琴房,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二台钢琴的琴房,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
第5.1.3条 实验室设实验员室时,其使用面积每人不应小于4.5m2。
第5.1.4条 阅览室的使用面积应按座位计算,教师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2.1m2,学生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1.5m2。
第5.1.5条 教员休息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2m2。教师办公室每个教师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5m2。
第5.1.6条 中学、中师、幼师学生宿舍的使用面积,应按每床为2.7m2计算。
学生宿舍贮藏间的使用面积,宜按每生为0.10~0.12m计算。
5.2 层数、净高
第5.2.1条 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
第5.2.2条 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主要房间净高 表5.2.2
房间名称净高(m)
小学教室3.10
中学、中师、幼师教室3.40
实验室3.40
舞蹈教室4.50
教学辅助用房3.10
办公及服务用房2.80
注:
①合班教室的净高度根据跨度决定,但不应低于3.6m。
②设双层床的学生宿舍,其净高不应低于3.00m。
5.3 建筑构造
第5.3.1条 教学用房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实验室靠后墙的门宜设观察孔。
二、有通风要求的房间的门,均应设可开启的上亮。
三、门宜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并宜设置固定门扇的定门器。
第5.3.2条 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实验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mm,并不宜高于1000mm。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
三、教室、实验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
四、风沙较大地区的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药品室等,宜设防风沙窗。
五、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六、炎热地区的教室、实验室、风雨操场的窗下部宜设置可开启的百叶窗。
第5.3.3条 严寒地区教室、实验室的地面宜采用热工性能好的地面材料。语言教室应做防尘地面。舞蹈教室宜做有弹性的架空木地板地面。
第5.3.4条 学校用房墙裙的高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主要房间墙裙高度 表5.3.4
房间名称墙裙高度(m)
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门厅、走道、楼梯间1.00-1.20
风雨操场、舞蹈教室2.10
厕所、饮水间、盥洗室、保健室、食堂和厨房1.20-1.50
淋浴室1.80-2.00
第5.3.5条 三层以上的教学楼,宜设垃圾管道。
第5.3.6条 采暖地区教学用房的散热器宜暗装,并宜设散热器罩。
第6章 交通与疏散
6.1 门厅
第6.1.1条 教学楼宜设置门厅。
第6.1.2条 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挡风间或双道门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6.2 走道
第6.2.1条 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二、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第6.2.2条 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第6.2.3条 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6.3 教学楼楼梯
第6.3.1条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第6.3.2条 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第6.3.3条 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
第6.3.4条 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6.3.5条 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6.4 安全出口
第6.4.1条 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
第6.4.2条 教学用房及其附属用房不宜设置门槛。
第7章 室内环境
7.1 采光
第7.1.1条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 表7.1.1
房间名称采光系数最低值%玻地比规定采光系数
的平面
普通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
语言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
合班教室、阅览室1.51:6课桌面
实验室、自然教室1.51:6实验桌面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1.51:6机台面
琴房1.51:6谱架面
舞蹈教室、风雨操场1.51:6地面
办公室、保健室1.51:6桌面
饮水处、厕所、淋浴0.51:6地面
走道、楼梯间0.5 地面
注:
①全年阴天数在200天以上,早上八时的云量在七纸以上地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其玻地比不应低于1:4:5;临界照度为4000Lx。
②走道、楼梯间应直接采光。
第7.1.2条 教室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当教室南向为外廊,北向为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第7.1.3条 房间内各表面应采用浅色的装修。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符合表7.1.3的规定:
房间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 表7.1.3
房间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反射系数数(%)
顶棚70-80
前墙50-60
地面20-30
侧墙、后墙70-80
课桌面35-50
黑板15-20
7.2 照明
第7.2.1条 凡学校建筑均应装设人工照明。
第7.2.2条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表7.2.2的规定,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 表7.2.2
房间名称平均照度(Lx)规定照度的平面
普通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
音乐教室、史地教室、合班教室150课桌面
实验室、自然教室150实验桌面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200机台面
琴房150谱架面
舞蹈教室150地面
美术教室、阅览室200课桌面
风雨操场100地面
办公室、保健室150桌面
饮水处、厕所、走道、楼梯间20地面
第7.2.3条 教室黑板应设黑板灯。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黑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黑板灯对学生和教师均不得产生直接眩光。
第7.2.4条 教室照明光源宜采用荧光灯。对于识别颜色有较高要求的教室,如美术教室等,宜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第7.2.5条
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除外)。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第7.2.6条 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前排灯不应遮挡后排学生视线及产生直接眩光。
第7.2.7条 照明设计计算照度时,照度补偿系数应为1.3。
7.3 换气
第7.3.1条
教室、物理、生物实验室等房间换气次数不应低于表7.3.1的规定。并应采取各种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措施,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
各主要房间的换气次数 表7.3.1
房间名称换气次数
(次/h)
教室、物理、生物实验室3
风雨操场、厕所10
保健室2
学生宿舍2.5
第7.3.2条 教室、实验室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炎热地区应采用开窗通风的方式。
二、温暖地区应采用开窗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
三、寒冷和严寒地区可采用在教室外墙和过道开小气窗或室内做通风道的换气方式。小气窗设在外墙时,其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0;小气窗开向过道时,其开启面积应大于设在外墙上的小气窗面积的二倍;当在教室内设通风道时,其换气口可设在天棚或内墙上部,并安装可开关的活门。
第8章 建筑设备
8.1 采暖、通风
第8.1.1条 教学用房设置的集中采暖系统,应根据学校的特点设计成能分区或分层调节,自成单独环路。
第8.1.2条 过渡地区、非集中采暖地区的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琴房等宜设置采暖设施。
第8.1.3条 学校建筑各种房间的采暖设计温度应符合表8.1.3的规定:
学校用房采暖设计温度 表8.1.3
房间名称室内设计温度(℃)
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书
法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语言教室、微型
电子计算机教室、合班教室、科技活动室、仪器室、教
室办公室及行政办公室16-18
风雨操场12-15
图书阅览室18
注:
①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室内设计温度宜为26-28℃。
②表中风雨操场室内设计温度的规定,系指带围护结构者。
第8.1.4条 炎热地区的教学用房可设置电风扇。
8.2 给水排水
第8.2.1条 在寒冷及严寒地区教学用房的给水进户管上应设泄水装置。
第8.2.2条 当化学实验室给水水嘴的水头大于2m,急救冲洗水嘴的水头大于1m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化验盆排水口应设耐腐蚀的挡污篦;排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管材。
第8.2.3条 学生厕所大便器(或大便槽)应采用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维修的冲洗设备,并应保证冲洗强度和水量。
第8.2.4条 饮用水应设消毒处理设施。
第8.2.5条 自然科学园地和运动场地应设洒水栓。
8.3 电气、广播
第8.3.1条 学校供、配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建筑的照明用电和电力用电应设总配电箱,总配电箱的位置应便于管理和进出线方便。
二、室外线路应保证安全,维护方便。
三、各幢建筑的电源引入处应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当为多层建筑时,除首层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外,各层应分别设电源切断装置。
四、配电装置的位置和构造,应考虑安全可靠,防止意外触及的措施。
五、室内线路宜采用暗线敷设。
六、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宜按以下原则:
(一)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
(二)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单独支路。
(三)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二至三个教室为宜。
(四)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支路。
(五)各实验室内教学用电应设专用线路,电源侧应设有切断、保护措施的配电装置。
第8.3.2条 学校用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凡规定设一组电源插座者,均为220v二孔、三孔插座各一个。
二、语言教室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应根据设备性能及要求,设置电源及安全接地、工作接地。
三、照明灯的开关控制,应考虑节电、使用方便及有利维修。灯具选型应符合安全要求,并应有利于清扫和维修。
四、实验室的电源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电源插座宜设在实验桌上。
(二)准备室应设置电源和安全接地措施。
(三)物理实验室讲桌处应设三相380v电源插座。
(四)化学、物理实验室应设直流电源线路和电源接线条件。
(五)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室,设天象仪的地理教室,在实验课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第8.3.3条 学校广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操场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设置广播支路和扬声器。
二、播音系统中兼作播送作息音响信号的扬声器应设置在教学楼的走道、校内学生活动的场所。
三、广播线路敷设宜暗装。
四、广播室内应设置广播线路接线箱,接线箱宜暗装,并预留与广播扩音设备控制盘连接线的穿线暗管。
五、广播扩音设备的电源侧,应设电源切断装置。
附一 名词解释
现用名词曾用名词说明
建筑容积率 学校总建筑面积与学校建筑用地面积之比
教学用房 供教学专用的房间,如教室、实验室
外廊 房间外的主要交通过道为开敞式明廊,包括挑
外廊和带柱外廊
单内廊 主要交通走道一面布置房间,另一面用墙和窗
封闭的内廊
中内廊 走道两面布置房间的内廊
边讲边试实
验室 实验室的座位排列方式类似普通教室,以教师
讲课为主,并做些小型实验,学生除听讲、记录外,
还模仿老师做一些小试验
演示室 老师在演示桌上做实验示范表演,学生主要看、
听、记,不动手操作
白昼电影 一般为后放式电影放映系统,学校中使用的白
昼电影多在教室前墙开洞装设透射幕,并在教室
相邻的放映室内设反光镜,将由放映机放射出的
光束经反射镜再反射到透射幕上,供教室内的学
生观看。学生可在较明亮的环境下看清映象,并可
记笔记。此种电影称白昼电影
透射幕 为白昼电影放映系统放映机使用的银幕
遮光通风窗 具有通风和遮光双重功能的窗
控制台 语言教室内进行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操纵电
教器械进行多种功能的语言教学的操纵台
玻地比 窗玻璃有效透光面积与室内使用面积之比
通风柜 为排放化学实验过程中有害气体的通风设施
语言学习桌 语言教室内供语言教学时学生使用的有隔音板
的课桌
微型机操作台 供放置与操作微型电子计算机的课桌
附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 省文明办工作职责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共8篇)】相关文章:
城市建设的调查报告2023-04-20
建设局领导讲话稿2022-11-21
诉求书无障碍设施范文2023-06-12
城市道路交通的相关论文2023-09-24
城市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2023-10-31
规划局个人年度总结2023-05-30
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修正版2022-11-04
城市高架桥满堂支架设计分析论文2022-04-30
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2022-11-07
城建局年终工作总结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