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煤区煤炭资源浪费现状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调研报告(精选2篇)由网友“西古”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产煤区煤炭资源浪费现状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产煤区煤炭资源浪费现状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调研报告
产煤区煤炭资源浪费现状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调研报告
在我国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自去年表现出来的全国煤、电、油、运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对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在这一期间得到长足发展,国有大煤矿加速生产,地方中小煤矿扩大生产,且生产设备落后的地方中小煤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无序性和掠夺性生产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基于我国国情,做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对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大县—大同市左云县煤炭生产销售中的浪费问题进行了典型调查,旨在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一、基本状况
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大县,左云县境内煤田面积65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9.4,煤田地质储量约200亿吨,境内探明的煤田主要是“侏罗纪煤田”和“石炭二迭纪煤田”。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依托地下资源丰富、银行信贷支持充足,煤炭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原煤1500万吨,煤炭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0左右。据调查统计,近30年来全县累计生产原煤3亿多吨,金融部门累计投放贷款达40多个亿。随着国家对“五小”工业实行强制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全县金融企业对煤炭生产企业的贷款逐步收缩,但到20__年底,全县56000万元的贷款余额中,煤炭生产企业(只是原煤生产)贷款仍达2亿元,占比36,贷款不良率为70。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县存有的167座煤矿,除3座煤矿年产原煤超过20万吨,其余都是2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全县煤矿属于典型的中小煤矿,生产销售中对煤炭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煤炭资源浪费的实证分析
长期以来,在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缓慢、生产力增长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的经济运行方式遵循着“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在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中,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现象,直接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恶性破坏,构成了对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威胁。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如下:
1、地下浪费严重。一是采煤方法粗放,回采率低。调查了解,目前,全县煤矿的采煤方法全部是传统的“炮采”,部分小煤矿甚至仍使用畜力运输。该方法不仅回采率低(回采率在25左右),而且“炮采”振动对地下地质结构影响很大,使很大一部分资源无法开采,对地下资源的浪费极大,这也进一步降低了回采率。与国有大矿50和国家标准75的回采率相差较远。全县目前年产原煤1500万吨,按50的回采率测算,由于回采率低全县每年将形成近1500万吨的煤炭资源浪费。二是煤矿小而多,分布散,地下资源破坏严重。左云县一段时期私开煤矿现象严重,只是在近两年随着国家对私开煤矿打击力度的加大有所收敛。全县境内30亿吨的侏罗纪煤田地质储量,经过30多年的开采目前只有近2亿吨的储量。30年中平均年产原煤不足1000万吨,原煤累计生产约为3亿吨左右,开采量只是煤储量的10。众多小煤窑无序私开乱挖,“爪分”煤田,造成煤矿坍塌、废弃,严重破坏了地下煤炭资源。据业内人士测算,因此造成的资源浪费达煤储量的50。目前全县境内报废煤矿达30多座,部分矿由于地下进入空气,出现“地下自燃”现象。
2、地上浪费严重。一是运销不畅,场煤存在“自燃”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开采出的煤炭在煤矿的“自燃”和在煤站的“自燃”两个方面,在煤炭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自燃”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全县每年场煤自燃达1万吨以上,占年产量的近0.1。二是公路运输“超载”造成运输途中的浪费。全县原煤“出口”70靠公路运输,运输户为了获得更大利润,“超载”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公路沿线大量散失的煤炭一度成为全县的一道独特“风景”,沿线居民(村民)常年靠检煤就能维持生活用煤。三是矿产品附属物利用率低。调查中了解,作为煤矿生产的主要附属物煤矸石,长期没有被利用,同矿石一起被丢弃。境内只是在20__年才着手组建煤矸石电厂,算是对该附属物的利用。但该项目因重重原因,至今仍未投产。
3、转化浪费严重。主要是“土法炼焦”造成煤炭资源浪费,自去年全省对“土焦炉”进行专项打击后,目前各地虽有所收敛,但仍存在“地下作业”现象,转化利用率不高。
三、煤炭资源浪费的原因分析
1、体制性因素。
原因之一:大量中小煤矿实行承包,短期行为严重,造成煤炭资源巨大浪费。调查了解,全县80的`乡村煤矿实行过不同形式的承包,且多以产量承包为主,承包期内,承包者的唯一目的是实现最大限量的开采,有杀鸡取卵之嫌,对地下资源浪费极大。
原因之二:地方本位主义作祟,产煤乡村各自为战,造成煤炭资源浪费。据调查了解,地下同一片资源,地上分属几个行政乡、村,存在各乡村争吃同一块煤田的现象;部分小煤矿开采的是国有大矿煤田的边缘,存在与大矿争吃资源的现象。如境内部分小煤矿(特别是一些私开煤矿)开采的是同煤集团、市营煤矿等大矿煤田的边缘,为争吃资源,这些煤矿在开采中急功近利,造成对地下资源的浪费。
2、成本性因素。低水平的开采方法虽然浪费资源,但降低了开采成本。调查测算,全县目前煤矿的开采方法,吨煤直接生产成本为40元左右,加上相关税费等,总成本为100元左右,而售价在220元左右,利润空间相当大。而按国家标准进行开采,生产成本将大大增加,这就造成经营者以损失浪费国家资源为代价,实现自身利益。
3、管理性因素。
原因之一:职能监管部门对煤矿企业注重的是生产安全、环境状况等,对地下资源利用率问津的不多。
原因之二:各级政府只是注重煤矿的产量、当期企业效益及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缺乏长效意识。
原因之三:经营者只注重自身效益,对资源浪费问题漠不关心。特别是对一些承包煤矿,承包者在承包期内唯一的目的是多出煤,对回采率、资源利用率根本不予关注,甚至对煤矿安全生产也得过且过。
4、技术性因素。
原因之一:全县所有煤矿在建矿初,生产人员多凭经验吃饭,后期也缺乏专业培训。对采用现代化“普采机组”作业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
原因之二:煤矿技术改造资金不到位,技术装备跟不上。调查中了解,全县多数煤矿没有强制提取技改资金,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煤矿虽也有技改资金,但对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也是杯水车薪。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全县煤矿也只是逐步实现了采用双回路供电的状况。
原因之三:部分乡村煤矿规模小,服务年限短,大规模的技改得不偿失。调查了解,一些乡村小煤窖服务年限仅为3—5年。
四、对策建议
1、以煤炭资源整合为突破口,积极发展能源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的线性经济而产生,建立起资源节约、控制废弃物产生、反复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的线性增长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要把对能源的认识从传统陈旧的能源观中解放出来,树立能源有限、能源开发需要全过程控制污染、能源经济就是生态经济、以最低的能源消费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以“质量能源”为理论依据的新型能源观。要通过抓大关小,扶优限劣,精减矿井数量,合并井田,联办大矿,规模开采,实现中小型煤矿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集团化发展。
2、树立向科技要能源的思想,大力推广运用先进能源技术。改革采煤方法,加大技改力度,保证技改资金的提取和到位。要通过大力推广运用先进能源技术,节约大量能源,实现向技术要能源的战略目标。同时确立优先发展的产业,不能再是初级能源资源产品输出型,而应该是尖端技术效益型。如煤炭资源不能再是简单的采煤卖煤,而应把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煤转油等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使其成为高载能产品的生产基地。
3、改变中小型煤矿承包经营的模式。可对煤田小、不集中的煤炭资源在科学勘测、合理估价的基础上,对煤矿的采矿权进行公开竞争出让或协议出让,实行采矿权有偿转让,使经营者在生产中更加注重资源的利用率。
4、加大对煤矿生产的综合监管力度。将资源利用率作为煤矿生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加大日常生产中的监管力度。
5、促进煤炭资源有效转化。金融部门应抓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煤炭能源形势较好的机遇,结合当地调产项目,科学选项,大胆注资,促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
篇2:当前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现状分析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
当前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现状分析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监督工作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载体和直接体现,在当前的卫生监督工作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现以我市为例,试对当前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简要分析和讨论。
1.1、遂宁市基本情况:遂宁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共辖三县两区,面积5326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全市共有独立卫生执法监督机构6家,其中地市级1家、县区级5家,目前共有在编卫生监督员90余名。
1.2、四川省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总体情况:遂宁市从2009年开始使用四川省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省系统),经5年运行,系统逐步完善,使用日趋规范,从总体情况看,省系统的运行使用,促进了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人员水平不高、数据填报不及时不充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1.3、省系统具体使用情况:截止2014年12月25日,根据省系统报告数据,遂宁市全市共有被监督单位5221家,2014年共监督7611户次,监督覆盖率97.68%,监督频次1.44。案件查处168件,其中当场处罚31件、一般程序137件,罚款共计226266元人民币。从被监督单位信息卡来看,共有不完整被监督信息卡16张,不完整率为0.31%,待审核修正的经常性监督信息卡115张、案件查处信息卡20张。卫生监测、预防性卫生审查等监督数据尚未录入。
1.4、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人员情况:目前全市共有信息管理员6名,均为兼职,一般由办公室人员担任,绝大多数所学专业为卫生及相关专业。
1.5、其他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情况:2011年起使用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系统),2014年起试用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平台(以下简称行权平台),国家系统主要任务是机构人员信息的报送、网络培训及少量监督数据的直报(如饮用水和放射诊疗),行权平台主要是进行行政处罚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的录入。
虽然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为卫生监督工作中的“新军”,信息管理和其他专业工作相比还显得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意识不强、机制不善、投入不足、力量匮乏、系统繁杂、人才短缺、系统有待完善等。
2.1、监督员信息意识不强、责任制未真正落实。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监督员的信息意识比几年前有了很大提高,但距离信息管理工作发展变化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有:监督数据不能按要求及时准确填报、监督覆盖率和案件录入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及预防性卫生审查数据尚未录入、数据审核力度不够等。此外,信息管理工作尚未真正纳入目标绩效考核或者考核流于形式,责任制未真正落到实处,缺乏奖惩激励机制。以上种种是导致信息管理工作在整个卫生监督工作中处于较为滞后状态的主观原因。
2.2、信息化投入不足,设备老化短缺。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信息化专项资金均未纳入政府预算统筹安排,仅靠有限的公业务费难以有效支撑,经多年运行,单位的电脑、网络设备及其他信息设备、系统软件等均不同程度老化短缺,亟待更新。现有设备难以保证信息系统高效运转,客观上对卫生监督信息工作开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2.3、人少事多矛盾突出,信息系统工作力不从心。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实有人员不足,监管对象数量大,以市支队为例,监管对象达2000余家,监督员日常监督任务繁重,既要完成现场监督检查、许可审查、举报投诉处理等,还要在监督信息系统完成监督日志、处罚案件等录入,可谓“忙里又忙外”,人力显得捉襟见肘,效果不尽如人意。
2.4、多系统并行,加重基层负担。除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外,2014年四川省又推出了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平台系统,要求所有行政权力事项纳入此平台运行,包括行政处罚等必须全部在此平台录入运行且程序繁琐。多平台的共同运行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负担,让基层疲于各种录入操作。
2.5、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匮乏,信息化推行任重道远。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员多为卫生专业人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尚有不少老同志电脑操作水平较低,信息化意识不强,不能较好的完成信息系统各项操作。既懂卫生执法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严重缺失,也制约了卫生监督信息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6、信息系统本身使用体验不佳,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经过几年运行,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如2013年系统改版并升级到云平台,速度有所提升,操作有所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问题,如处罚案件填报流程多、行政许可及注销流程复杂、信息卡审核不畅、查询统计功能尚待完善、系统问题解决不够及时等,此外国家系统网络培训平台经常拥堵,难以登陆培训,也影响了网络培训的正常开展。
3.1、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奖惩激励机制。各级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将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任务细化分工,责任到人、逗硬奖惩,真正把奖惩激励机制落到实处,实现“有功者奖、有过者惩”,从制度上保证信息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开展。
3.2、加大投入,及时更新设备。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执法监督机构加强与相关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卫生监督信息工作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统筹安排,以专项资金形式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从硬件、软件及网络上保证信息工作的有力开展。
3.3、加大信息工作培训力度,完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工作技术性和操作性强,应加大对信息工作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操作、信息安全等方面,培训要更细、更专、更实用,培训范围要尽量扩大。
3.4、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使功能更完善、操作更方便。系统的操作体验至关重要,希望在完善功能时多听取基层监督员的意见,在具体细节上多下功夫,多加改进,使系统更快、更好,达到方便、快捷、高效的目的,与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3.5、关于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平台,希望能与省系统和国家系统对接,实现信息互通、
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录入,减轻基层信息工作量。
3.6、尽快推广卫生监督移动执法试点工作。移动执法是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的新方向,也是有益的尝试,从其他地方试点的情况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建议省总队将此项工作做好做完善,并尽快将试点工作推广到全省,惠及全体监督员。
总之,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将在今后的卫生监督工作中,日益突现其重要作用,我们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管理工作,真正提高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只有从制度、软硬件、人力物力等方面保证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信息管理工作的薄弱局面,从而为卫生监督工作的大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 煤炭局个人总结
【产煤区煤炭资源浪费现状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调研报告(精选2篇)】相关文章:
探析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论文2022-10-08
探讨内蒙古煤炭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论文2022-07-11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开题报告2023-10-23
铜陵市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2023-09-01
煤炭企业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论文2023-08-09
经济运行对策研究论文2022-11-25
物价局煤炭税费和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机制调研报告2022-09-15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2023-02-09
电力经济运行形势及对策分析论文2022-05-27
企业发展规划怎么写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