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

时间:2023-07-13 12:33:0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精选9篇)由网友“假装在希腊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

篇1: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

百岁爷爷

今天(农历六月二十八)是我的爷爷百岁诞辰。虽然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那些曾经的往事,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前几天家庭大聚会,每个人回忆起对爷爷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同过电影一般在眼前闪现,永远不会忘记。

记忆中的爷爷是威严的。爷爷和奶奶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两个女儿孝顺体贴、三个儿子敦厚朴实、三个儿媳倾力协作。一度时间,我们一大家子,在十里八乡称得上是五好家庭了。大家都说这与爷爷的“家法”有关。父辈们说,爷爷总是那么严肃,家里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以至于影响着他们,做事都是谨小慎微,也很少和邻居发生冲突。那时候儿媳妇们都是要把饭端到餐桌上,接受爷爷的“检阅”。也许是受封建礼数的束缚,女人是不能上桌的。她们只好端着饭碗坐在各自的门槛上了,奶奶也是把饭调好了坐在灶前吃的。只有我们这些没大没小的孙辈们,与爷爷挤在一起,抢着吃下饭食。当时正在热播电影《喜盈门》,简直就是我们家的翻版。就连早上倒尿盆这样的事情,也是一个个儿媳妇接续着完成。现在想起来,那应该就是传统的家风吧。

听父亲说,生产队那会儿,爷爷在队里喂养牲畜,曾经驮着玉米前往百里之外的金华山煤矿换炭。这一去就是个把月时间,路上只能啃干馍、喝凉水将就,期间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也只有爷爷自己知道。父辈们约摸着爷爷该返回了,就走上十几里地,在山口去迎接他,好似有心灵感应一般,父子总能在那里相遇,再一起赶着马车回家。那一刻,应该是他们父子之间最惬意的时刻吧。农忙时节,爷爷总是在三个儿子的场地里帮忙,不偏不倚,直到颗粒归仓。奶奶这时候也把饭送到田间地头,解除了儿子们的后顾之忧。至今还能记起爷爷扬场、摇耧的身影。爷爷还是种菜的一把好手,加上我们那里是水浇地,爷爷总是把新鲜的蔬菜挨个送到几个儿子的门下。有时还骑着自行车,前往十多里外给他的姐姐送些菜蔬。

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能去集市上吃一顿水盆羊肉,算是奢侈消费了。爷爷把日子经营得顺风顺水,逢集便会到街上去,享受一顿美味大餐。说是大餐,其实也就是一碗水盆羊肉而已,里面仅有五六片肉。爷爷一般都是自带昨晚上奶奶烙好的饼子,再买上一个烧饼,夹上两三片肉进去,带回家留给相濡以沫的奶奶吃。记忆中爷爷奶奶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也没说过一次过头的话。逛街实在累了,就买两毛钱一份的甄糕,自己吃上一些,其余的带回来让我们这些馋猫吃。有一年暑假从父亲单位返回,恰好逢集,父亲料定爷爷会照例来进馆子,把我搁在自行车大梁上,自己去买其他东西。没想到爷爷真的出现了,一把子将瘦小的我从车梁上抱了下来,别提有多亲切了,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还有那个悬挂在爷爷屋子半空的小笼,里面放着糕点、石榴等,过一段时间爷爷总是将它卸下来,让我们这些孙辈们解馋,一颗石榴好几个人分。在我们孙辈面前,爷爷总是那样慈祥。

那年分家,爷爷对我说,中午放学走后门“回你们家”。说是分家,其实就是在院子中间隔了一堵墙,中间留着一个小窗口,那个小窗口后来成为我们孝敬爷爷的窗口,有什么好的饭食,都是从这里送给爷爷奶奶吃;也成为传递亲情的窗口,谁家有什么大的事情,都是先从这里交流信息。我那时候才上小学五年级,傻乎乎的,还真的就从后门回了家,爷爷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责怪我说“你这娃,爷爷和你开玩笑呢,你还当真了。”其实那堵墙才刚刚砌起来,还不到一尺高,能感觉到爷爷那时候是依依不舍的,这个场景如同照片一般定格存放在心里。

记得那是九十年代初期,正值夏收时节,伯父的日子风生水起,却因病医治无效过早离开人世,时年仅四十七岁。白发人送黑发人,爷爷怎能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办完伯父的后事,我陪爷爷去赶集,依然吃水盆羊肉,明显感觉爷爷下咽是那样的艰难。回家路上我还开导让他宽心,也不要过度伤感以免伤了身子。可没过几天,爷爷就病倒了。那个暑假,一大家子人从不同的地方赶了回来,陪伴爷爷度过了人生最为痛苦的那段日子。看着爷爷茶饭不思,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皮包骨头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们这些孙辈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可爷爷还没来得及享我们的清福,就永远地离开了。我是眼睁睁看着爷爷停止了呼吸,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眼泪刷刷刷地流个不停。

爷爷去世的那天,距离他的生日还有两天,距离伯父去世恰好四十七天。他还向来看望他的邻居伸出两个手指头,表示还有两天该过生日了,而他自己却没能坚持下来,说明当时爷爷虽已不能说话但心里还是很清醒的。至今我也搞不清,也许是为了减轻奶奶的痛苦吧,在爷爷去世前,将奶奶支走安顿在村北头我们的家里,没能让两位老人见上最后一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好在奶奶身体还算硬朗。当年我和堂哥带着各自的儿女回家看望奶奶,四世同堂,重孙、重孙女双全,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细节依旧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奶奶八十多高寿无疾而终,不能不说是人生的造化。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这些孙辈们业已婚嫁,工作也很出色,日子还算殷实。又赶上好时节好政策,我们家的薪火传承,“任”丁兴旺。今年清明节,全家人相约,一起给您和奶奶扫墓,追忆那些过去的美好岁月,一大家子“任”,和睦相处,可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了。

百岁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

篇2:描写爷爷的散文

秋风瑟瑟,黄叶飘零,落下一片凄美。

老人蜷缩在竹躺椅上,闭上干涩而浑浊的双眼。

老人的日历就像树上的越来越少的黄叶。夜里,失眠,老人经常做往那边去的梦。老人不愿意去那边,但是他知道:去,是早晚的事。没有人能躲过!

树上,有的黄叶,仍然倔强地高挂在枝头。哪一天,秋日暖如春日,黄叶似乎又出现一条绿丝。

老人在孩童时,幻想有一天能走出巴掌大的乡村,到大城市吃一个芒果---像村支书的傻儿子一样;成年后,四海为家,劳累奔波,不知磨破多少双鞋底,挨了多少次白眼;人到中年,打拼出自己的一片蓝天,孩子老婆热炕头---这种鸡蛋壳里的愿景,显得土得掉渣,没有文化得好笑。

如今,老人老了。老家的三分宅基,就是整个世界。

天,一天凉似一天。树下的黄叶,渐渐干卷、碎裂。枝头上,任性的黄叶,怕不是想拖住西去的太阳吧?

老人和孙子争夺电视遥控器。互不相让,比耐心,比强势,比不懂事。孙子耍赖,哭了。老人扔下遥控器,板着脸,一言不发。

儿子看不过去,夺过遥控器,双手捧给老人。老人大发脾气,拿拐杖砸儿子的肩膀。

孙子笑了,老人也笑了。

遥控器是老人的,也是孙子的,但归根结底是孙子的。

老人天天蜷缩在竹躺椅上,天天盯着树上的黄叶发呆。

老人住不惯城里的小区,他觉得:还是乡村的家是家--有家的样子。

昨天晚上,老人又梦见往那边去了。路上,碰到的全是已经在那边安家的,穿开裆裤就在一起玩的粪叉箩头。老人是村里的寿星,和他年龄相近的,男男女女,只有他一个人吃嘛嘛香。

天气暖和的时候,老人把能捡到的黄叶小心地捡起来,刨个土坑,埋掉。如今,不用树叶烧火,没有人拾树叶。树叶不再是宝贝,而是垃圾。

今天,刮了一场北风。太阳,钻进了地窖。老人不敢出门,把竹躺椅搬到堂屋门口,半躺下来,死死地盯着院子里树上的那几片黄叶。

那几片黄叶,零零星星的。藏在枝桠丛中,瑟瑟发抖。

小区的楼太高,路太宽,景太美,人太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前前后后搬过来。门是防盗门,窗是防盗窗。明明屋里有人,却把屋门锁得紧紧的。大家谁都不串门。同一单元的,如果认识,见了面,无非礼节性地,极文明地,打个招呼。或者,微微一笑,走人。不认识的,就两个字—无视。

“小区的人太多,也太少”,老人心里说,“人和人,生分。”

自己的家,也有病。儿子儿媳各有各的公司,吃过饭,就没影。孙子上小学,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常常,一大套房子,只有老人自己在里边晃悠。

老人不习惯用保姆。自己天生的贱命,享不该享的福,会折寿的。

老人回到老家。老家是自己的命。老家的人,厚道,有人情味!他的院子,是公共的,全村的老人,在这里聚会。他资助的贫困学生,经常来看他,喊他爷爷。他心里美得很,不用挠腋窝,就笑了。

院子里又飘落一片黄叶。老人慌忙把它捡起来,用手巾包好,放进贴身的衣兜里。

毛主席多伟大啊!万岁!八十三岁成仙了。孔圣人是天下文人的老师—至圣先师,活了七十三岁!谁都拧不过天!人早晚得死。地老天荒,人没有这本事。

老了,该走了。百无牵挂地,乐乐呵呵地,走。

一场秋风一分寒。天一天凉似一天。

黄叶,飘落,入泥。在那边,美美地睡一觉,再把自己染成绿叶。

篇3:描写爷爷的散文

两岁时,我的亲生父母离异,年长我五岁的姐姐被判给了父亲,而我则因年幼,判给了母亲。遗憾的是,我的生母选择推脱,不愿意抚养我,74岁的爷爷说,我的亲孙子,我来带。从此,我的生母与我断了所有联系,我的世界里从此没有了她。父亲的工作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北京,姐姐也去了父亲再婚的家庭和继母生活,继母因为不能生育所以视姐姐为己生。而父亲因为工作只能把我托付给爷爷,每隔两三年才能回北京看我一次。这一托付便是十多年,终日和我相伴的只有我的祖父。孩子对亲情的是非感非常明确,毫无疑问,在我心底,只有爷爷对我的疼爱没有任何瑕疵,爷爷对我的意义超过父亲。很小时候的事儿我并没有印象,都是家里人讲给我听听,我也只是听听,但我记事起的很多事儿都铭刻于心。因为同学们都有爸妈陪伴而我没有,对于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从小就被邻居家的小朋友编顺口溜来讽刺的感觉或许很少有人能够体会。

爷俩童年

我的爷爷生于19农历二月,用他的话说是经历了四个朝代。我祖上是旗人,曾祖母是德国人,爷爷是混血,是一位留洋西医,传统和西洋构写了他传奇的一生。爷爷年长我72岁,从我懂事起,我就觉得他很老,那时候爷爷留着不长的花白胡子,头发也是银白色的,不掺一根青丝。他有时会穿一身老中山装,有时又会穿戴老传统的长衫马褂和小圆帽儿,曾经也给我做了一套,可我嫌土气,从没穿出门过,爷爷就一直保留着。爷爷很瘦很瘦,年轻时一米八的身高,老了就缩了水,微微弯起的脊背,手指已经被烟草熏黄了,看上去却很精神。

奶奶在我父亲出生后不久就过世了,爷爷和儿女孙儿们在老四合院住了半辈子,退休后,儿女们纷纷离开他自立门户,而他也开始一个人的独居,直到我的出现,小院儿成了他和我独一无二的世界。我家的四合院坐落在京城最老的恭俭胡同里,紧挨着故宫北海后海什刹海景山和鼓楼,位于地安门内,现在已经是京城最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传统的范儿深受小资们的喜爱,也是老北京们享受生活的安逸之地。在我的儿时,这里只是北京最老的居民区,那时没有被开发,一切都保留着皇城根儿下最老的传统和民俗,老人们孩子们相处和睦,很少有人意识到这里将来会变成全北京最昂贵的地皮,而我也一直觉得自己住在北京城最老最破的地方。如今,许多胡同大杂院已不复存在,改造后的胡同已不再像从前,现在很多古老的院墙上依稀可见巨大的拆字,老北京的文化逐渐在萧条在消失。我家的四合院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如今也成了很多游客喜欢参观的地界。小院儿是老北京最传统的格局,前前后后院里院外很多树是爷爷亲手种的,院子里也有些花花草草,还有一小块儿菜地,我们爷俩餐桌上小菜都是爷爷每天耕耘的结果。

我的家族很大,爷爷有四个儿子三个闺女,八个孙子三个孙女,三个外孙两个外孙女,而我爸是最小的孩子,我也是所有孙辈儿里最小的,最大的侄儿只比我小两岁。爷爷对后辈很疼爱,对每个孩子都会关心,他从不奢望孩子们的回报,他只是负起身为家族最年长者的责任。因为最小,家里人对我都很好,哥哥姐姐对我也很照顾,小时候最开心的也是哥哥姐姐们来爷爷家玩,因为终于有人陪我开心地玩儿了。但每次晚上他们要走的时候,也是我最失落的时候,一是因为没人和我玩儿了,二是因为他们都可以回到爸妈身边,而我不能。长大后有次爷爷对我说,那时候看着我孤单的眼神儿很心疼。他告诉我,在我4岁的时候,有天晚上对他说:“爷爷,我能喊你一声儿爸爸么,就一声儿。”当时爷爷眼泪都下来了(不过这事儿我是不记得了)。从此,爷爷在心里更加偏我。

从小我就是家里的孩子王,我年龄小,但辈分大,几个侄儿外甥比我小不了几岁。我喜欢带领他们占山为王,在小哥的影响下,我在蔫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经常玩玩恶作剧伍的。我从小话就不多,看上去属于乖巧可爱的男孩儿。但其实我很任性,馊主意跟喷泉似的往外冒,做了坏事儿经常会表现出一副可怜样儿,大人们尤其是爷爷就舍不得指责我。但爷爷从来不会过分骄纵我,我如果做错事儿触碰到他的底线,他一定会给我相应的惩罚,让我从心底里知道这样做伤了爷爷的心。我6岁,小哥带着我偷拿爷爷放在桌上的零钱买汽水,而我在拿钱的时候被正巧进屋的爷爷逮到,立即招供。爷爷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小哥买了两瓶汽水回来,罚我俩看着桌上的汽水站了一个下午,直到开晚饭。吃饭的时候,爷爷打开汽水递给哥哥和我,说,喝吧。我俩开心地抱着瓶子喝起来,爷爷接着说,偷窃的行为是可耻的,以后想要什么就和爷爷讲,光明正大地提出要求是合理正当的,但为了满足欲望去偷其实是看不起自己个儿。当时的我并不太懂,但我知道偷东

西在爷爷看来非常丢脸。自此,我和小哥再也没有偷拿过长辈的任何东西。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问爷爷你喜欢哥哥姐姐还是我,爷爷就说,你自己琢磨琢磨。我说,爷爷你肯定喜欢哥哥们。爷爷就笑了,说你们都是我孙子,哪个都喜欢,但我悄悄喜欢你多一些。我听完就心满意足。很小的时候,哥哥姐姐来看爷爷,我对他们说,这是我一个人的爷爷。听得所有人哭笑不得,我爷爷就亲我。大侄儿比我小两岁,大哥经常带他来爷爷家,爷爷很疼他的大重孙。有次我看到就很生气,说,那你和他过好了,我要离家出走。爷爷就说,你是叔叔,要懂得谦让。我就哭了,说我只有你一个人啊。爷爷就没说话,把我抱在他腿上。哎,我小时候嫉妒心好强啊...--

我读的小学也在一条胡同里,米粮库小学,如今已经没有了,并入了现在的什刹海小学。我不是特别调皮能闹的小孩儿,但喜欢发呆看闲书,桌上有一只蚂蚁都能把玩一个小时,课间会跑到胡同口看过往的行人、流浪狗和寥寥无几的汽车,因此,我成绩不好,老师也拿我没办法。但爷爷从来没有因此对我发过火,只是嘱咐我不能跑远了。7岁,我第一次吃麦当劳,是爷爷带我去的,长安商城内家。爷爷给小哥和我点了很多好吃的,现在还保留着一张当时爷爷给我和哥哥拍的照片,照片里我和哥哥笑得很傻,鼻尖上还有番茄酱。也是这一年,身体一直很好的爷爷要做手术,我也因为爷爷住院而住到大姑家。两年没见的父亲也突然从国外回来,还有伯伯姑姑们的交谈和神色,让我意识到爷爷病得很重,八十岁了手术风险很大。从长辈们的交谈中和爷爷回避的眼神里,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死亡,知道爷爷会离开我,再也不会和我在一起。手术前一天,爷爷特地让大姑把我带去医院,抱着我说了很久的话,快要走的时候,我抱着他的脖子说:“爷爷你死了,我可怎么办?”爷爷听后紧紧抱着我,亲我。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床上,周围漆黑一片,我很害怕,也是从那一刻,我开始思考如果爷爷不在了,我该如何生活。后来手术很成功,爷爷醒来第一句就是问我在哪儿。这件事以后,晚上我经常会拉着爷爷的背心睡觉,会想爷爷年纪大了随时都会离开我,而我该怎么办,也正因此,我开始学会独立,什么事都靠自己。

8岁,三年级,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爸爸>,我回家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对着作业本愣神儿,爷爷问我怎么了,我说了原因,他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点了支烟出了屋,后来我写了一篇<我的爷爷>,被老师当着全班点名说我不按要求写作业,同班一个小孩儿说,H没爹妈!从此我便被班里的男生嘲笑,我回家一个人哭了很久,爷爷问我为什么哭,我愣是什么都没说,而爷爷就抱着我摸着我的头,我就放肆地哭,这件事儿我一直都没忘,每每想起来都怅然若失。也就是那时起,我对父母怨恨的种子开始发芽,变得沉默寡言,朋友很少。爷爷手很巧,我的很多玩具都是爷爷亲手做的,至今我还保留着,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下,时光就像回到了童年,爷爷把新做好的玩具递给我,我如获至宝。每年生日,爷爷都会给我买个礼物。印象最深的是,9岁,爷爷送了我一个变形金刚,因为每次我都会趴在西单百货大楼的柜台前盯着那一排玩具两眼放光(这是我哥形容我的)。那会儿一只变形金刚足够一胡同的小孩儿崇拜你半年了,收到礼物我特别开心,爷爷搂着我,用胡茬扎我。

晚上我一般都和爷爷睡在一起。老院子那时候没有暖气,北京的深冬气温会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家里只生炉子。冬天,临睡前爷爷会帮我把暖炉放好,被窝很温暖,有时爷爷会提前进被窝帮我暖床。夏天,爷爷会给我摇扇子,直到我睡着。他会给我讲很多故事,有他留学时候的事情,其中一段儿有关初恋,我哪儿听得懂哦;有皇城根儿大杂院里的人情冷暖,有一段儿关于我们胡同一个疯女人,据说是因为男人抱走孩子抛弃了她才疯掉的;有他和病家儿之间生死悲喜,有特殊时期家族的兴衰荣辱,当然最多的是各种神话故事。

相关阅读:描写亲情的散文

篇4:描写爷爷的散文

人们都爱父亲母亲,母亲节常常隆重,可父亲节鲜为人知。于是在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静下心来想为父亲写点什么,以祝福老父亲健康快乐!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沉稳老练,和蔼可亲。我记事时,父亲已经40多岁了,父亲给我的印象就一直是很“老”的样子,那时我就觉得天下的父亲就应该这样老成才对,那些年轻的父亲好像都不称职。老爸是我生活的依靠,更是我们这些儿女们心中的英雄。

在生产队那会,父亲是党员,生产队长,他身材并不高大,夏天里的父亲给我印象最深,一双自己编织的草鞋,一条长长的白色老布汗巾,汗巾既是上衣,也可随时擦汗,他带领队里十几位青年人送公粮时的队伍最壮观,服装整齐,走路时的草鞋声错落有致,像是在接受检阅。他是队里的庄稼头,他用那高音的嗓门指挥着社员们干活,他自己做的是驾驶老牛的技术活,每天生产队给他记入12分的工分。春天一到,他早早的犁田。虽然天冷,却时常带回一些小鱼虾,妈妈是做菜的好手,虽然那时食油极少,可妈妈总是想着法子多加些辣椒生姜什么的,把鱼做得特香。每当公社干部下队,都喜欢在我家吃饭,那时公社干部在谁家吃饭是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常常让左邻右舍羡慕,干部们觉悟都很高,每次吃饭也付给3角或5角的生活费。

我家门前有棵需要几个人才能合围过来的皂角树,树荫很大,吃饭时,庄上的大人小孩都端着饭碗来谈心,各家的饭菜都差不多的。只有我家经常吃鱼,我也因此感到自豪,妈妈经常给长辈分些鱼吃,老人们都夸爸爸妈妈好。老爸的性格很乐观,每当夏夜,生产队车水或者打场,老爸总是为队员们唱上一段安徽的庐剧,因为有老爸在,人们总是乐呵呵地劳动。

我小时候的农村生活就是这样,贫穷而快乐,快乐伴随忧愁。小时的家庭很差,我读初中时,每到开学时,爸爸妈妈总有几天唉声叹气,孩子多,又都读书,庄上很多孩子小学读完就回家为队里放牛什么的,一天也能挣个3分工。可妈妈说:“孩子应该读书,将来才有出路的。”爸爸经常借来利息钱给我们读书。我很理解父亲的难,于是我努力读书,记得一段时间,我因为营养不够,食物单调,每星期只吃从家里带的一缸咸菜,结果腿都肿了,父亲看了,很着急,也只能捉些鱼,妈妈烧了干鱼,算是给我加餐。父亲说:“好好读书吧,将来你考取中专学校了,一切都会好的,现在家里姐妹多也只能这样,家里的情况你多少知道的,我和你妈妈只能这样培养你们读书了……。”我很感激爸爸妈妈,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辛劳,才有我的今天的。

时间真正快!现在,我的女儿也考取大学了,我经常带着女儿回家看爷爷。女儿看着爷爷问:“爷爷的房子这么破,你们小时候怎么住啊?”是啊,我看着老父亲,都快八十的人了,头上的白发增多了,脸上的皱纹加深了,我的心理一阵心酸!爸爸这辈子乐观,一辈子清苦,我们做子女的没能尽到责任,女儿和我爱人都劝说老爸和我们一起过。父亲总是说:“我在乡下惯了,我身体很好,自己能做些事情,不劳动我回生病的,过几年再说吧。”我也很无奈,只能为老爸准备好他的房间备用。老爸一辈子没生过病,最近几年,偶尔生病,找来医生吊两三瓶点滴就好。我想,这与他的乐观心态和有规律的清贫生活有很大关系。也是我们晚辈的福气。

老爸总是隔三差五地带些土鸡蛋什么的到学校来看我们,也不知为什么,他爱他的子孙们,孙女的假期他记的特准,他看孙女总是默默地看着,不出声地笑,笑的总是那么甜!孩子们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依托,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有首歌真好《常回家看看》,我在心里为我的老父亲,也为天下的父亲们祝福——但愿父亲们永远健康快乐!

篇5:描写爷爷的散文

窗外飘着雪花,手中的咖啡散发着浓浓的芬芳,让人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不觉得那么凄凉。年关近了,该回家了,真的好久没回家了。

站在村口的时候天已经黑透,路灯朦胧的亮着,似在用尽全力照亮归途。昏黄的灯光下,那有些佝偻的身影,不知道站了多久。焦急的向前方张望。看到这样的情景,突然觉得心里酸酸的,眼睛涩涩的,脚步都变得沉重。是我离开的太久了,对不起父亲!

记忆里,父亲一直是沉默的,总是习惯默默的守护着我。而作为女儿的我总是一味的索取,却从不曾对父亲说过一声谢谢,现在方才觉得自己的行为就像强盗一样。

每次离开家的时候,父亲总是笑着挥挥手说:快回去吧,好好工作,我一切都好。说的是那么轻松,转身之后泪水打湿了眼底。这是我要强的父亲啊!

多年之后,懂得感恩的我感谢父亲为我做的一切,感谢父亲用他的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感谢父亲给我一个温暖美好的童年;感谢父亲总是为我挡风遮雨;感谢父亲帮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谢父亲一直的不离不弃……

长久以来,我都会觉得只要是我想回头,总是能在转身之后看到父亲慈爱的笑。现在猛然惊觉,那个俊朗的面庞已然老去,高大的身躯变得佝偻,岁月刻满额角,风染花了双鬓。这一刻,我是那么的痛苦、酸涩。多想和从前一样牵着父亲温暖的手掌,赖在他的怀里。请时光停下来等等我,哪怕用一切来换也值得。我曾为父亲做的太少了,现在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呢?

快步走上前去牵起父亲的手,还是那么厚实、温暖。多像小时候,只是他身边的女孩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了。灯光下的投影,一高一低,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比父亲高出了许多。父亲用它生命的老去换来了我美好的生活环境。感谢一路上有您,我最亲爱的父亲。

很想问问父亲:作为您最最疼爱的女儿,我是您的骄傲吗?您感到光荣吗?请放心,您牵挂的女儿已经长大了。

父亲,您累了大半辈子了,也该歇歇了!请让我照顾您的一切。换女儿来为您遮风挡雨。

篇6:爷爷散文

爷爷散文

爷爷在我出生前三十二年,即1932年1月,就已离开人间。

爷爷是宁波市人,一生很艰苦,他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二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爷爷少年时没有了父亲,三十八岁时又没有了母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爷爷不得不早早缀学,出门谋生当起“学徒”,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浙江宁波地处甬江、姚江和奉化江三江汇流之处。这“三江口”正是宁波最早通向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港口码头,那时,宁波人很流行去上海打工的。于是,爷爷不久便手牵着他一弟弟,带着本“三藩节制李氏耕读堂”家谱,跟着本家一些远房亲戚去了上海。

现在,三江口附近的广场上,至今还屹立着一群叫“三江送别”的塑像。该塑像,有二组塑像构成,一组塑像为人人背着行李铺盖,准备离家远去的样子;另一组塑像为他们的妻儿老母挥泪与他们告别的样子。这一幅幅塑像极其生动地再现了爷爷当年告别三江父老,奔赴上海他乡开拓事业的历史画面。

在上海,爷爷手挽着他弟弟,正如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一样,风餐露宿,干些杂活,卖些力气,给谁家干活就吃住在谁家,一副“行李铺盖”即是他们自己全部的家当。

爷爷坚决遵守传统老道德,不违法乱纪,不做坏事,长期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做事认真兢兢业业。很快,工作生活信誉开始逐渐建立起来,在爷爷的人事圈子里,浙商好友以及宁波帮好友也同步多了起来。

俗话说,浙商与苏商、徽商、晋商、粤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宁波帮研究专家戴光中先生曾经这样分析宁波帮:“宁波人做生意,有几大特点:一是信义行天下,非常讲信用;二是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三是善于合作、互相帮助;四是家国情怀,以国家为重。在这些精神的支持下,宁波帮久经不衰,从未中断,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在中国商帮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除此外,浙江商人宁波帮的特点还具有:“和气”、“共赢”、“低调”、“舍得”、“敢闯”等特点。爷爷正是这样的一类人。

在好多朋友的帮助下,爷爷开始努力做起洋布的“掮客”、“跑街”等工作,积极为推销商、批发商将棉布、洋布转送给无锡、苏州、南京等地的'零售商们,不久,自己又迅速集资合股经营起棉布批发来。

据郎咸平等专家说,宁波商帮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为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如第一家中资机器厂、第一家中资轮船航运公司、第一家近代意义的中资银行,等等,都是宁波商人所创办。宁波商帮对清末大上海的崛起和二战后香港的繁荣都做出了贡献。宁波商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工商巨子。孙中山先生《在宁波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说》中也充分肯定宁波商人的业绩,他说:“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清末民初,在民间还广为流传着“无宁不成市”的谚语,“宁”是指宁波商人,即甬商。

“九一八”后,爷爷已无心再经商,常闷闷不乐,长期为国事为天下事,忧心忡忡。爷爷时常告诫我大伯父等,要爱国抗战,要保家卫国。不久,爷爷突然不省了人事,大伯父则遵照爷爷之遗志,在“七七”事变后,毅然决然地告别奶奶与二个弟弟,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爷爷传承砌街李“楝塘翁”之“苦楝”祖训,一生艰苦奋斗,一生节俭而又慷慨助人为乐。尤其临终时,爷爷特将所有的“发财票”(发财后还钱的票据)、欠款、借条全部焚毁。爷爷一再告戒其子孙,不准向任何一位欠款人索回债款,要靠自己努力,不能依靠上辈遗产而生活。爷爷说他一生总是济家救急,“与其积钱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子孙!”。最后,爷爷尽量将遗下来的小小店面、财产等全部赠送给其三弟翊钟公。

翊钟公也不负爷爷所望,在我爷爷去世后,曾认真地帮助了奶奶料理爷爷丧事,并将爷爷遗骨及时地送回宁波东钱湖畔,与祖先们安葬在一起。翊钟公在我二伯父结婚时,也曾积极地帮助奶奶大张旗鼓地隆重操办了一番,很是红红火火风光了得。最后,翊钟公在我奶奶去世后,也曾认真地帮助了二伯父和我家父一起料理了奶奶丧事,并将奶奶及时地送回宁波东钱湖畔与爷爷一起安葬。

好多时候,我总感到,爷爷很象《斑羚飞渡》里的那些老斑羚,在日寇等紧紧追逼下,面对无桥而过的“戛洛山伤心崖”时,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桥梁,心甘情愿地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发展之道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感恩“失马”,后来居然意外得到了一骏马;塞翁感恩儿子被那骏马摔断了腿,后来儿子居然意外地逃避了战争的死亡而安度余生。在平常人认为不应该感恩的地方,如“失马”、“儿子摔断了腿”,塞翁具备懂得如何去寻找出应该感恩的地方,那么塞翁与他儿子这种人就能够在该死的地方不会死,在不可能生存的地方却能生存下来。

祸福本紧紧相依。尽管我们家自爷爷走了以后,生活十分艰苦,但是我们在客观上却真正践行了砌街李氏正华公的苦楝主义思想。假如爷爷不走,或晚走十来年,我们当时是幸福的,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好多事实说明,不管是主观的吃苦,还是客观的吃苦,或多或少地都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

爷爷讳翊镛,字子俊,宁波砌街李氏第二十一世。植偀之长子。李梴公之十一世孙,楝塘公之十五世孙。生于光绪十四年戊子(公元1888年)五月二十五子时,卒于1932年民国二十年辛未十二月二十一日酉时,葬赤塘岙。享年四十四岁。

但愿爷爷的灵魂,已登极乐,已成仙成神。

篇7:爷爷经典散文

爷爷经典散文

爷爷的家位于长春市郊区农林乡的双庙子,过去叫马家岭。追其根源,是因为这里的山田水渠都属于姓马的大户。马家信佛的居多,人又善良,若有人为难遭窄必相助之。所以马家兴旺了近百年。后来有小辈不务正业才导致家道中衰。短短几年间就家徒四壁,只好栖身在村口的两座庙里。双庙有此得名。

这些都是爷爷对我讲的,爷爷那时已经年近七旬,腰不弯背不驼,标准的庄稼人,满脸的摺子,眼睛炯炯有神。爷爷喜欢吃辣椒,不蒸不炒,抓一把通红的辣椒,往烧红的炉盖上一丢,直到烤得嘎蹦脆,然后一口一口咬着吃。还不时津津有味地舔着嘴巴,微微合上眼角,无比知足的模样。

爷爷右手中指弯曲,从我认识他时就这样。爷爷说是日本人用锥子扎的,我总是好奇的问为什么?爷爷总是笑着点我的头:过去的就过去了,小孩子不要问的太多……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知道日本是坏蛋,是专门欺负中国人的大大的坏蛋。

爷爷还告诉我他们是从山东烟台(当时又成登洲府)闯关东来的东北,因为没钱住店就在马家岭的山脚下盖几间草房安身。爷爷兄弟五人,都是不到三十岁的棒劳力,于是就在马家的默许下开山种地,第一批种子是马家送的,好在天公作美,连续四年丰产,不但还了亏欠,还略有剩余。这一下大家就有了奔头,全家不分男女老少一律上山开荒。第三年草房拆了,盖起了一长溜的泥房。还找个几个短工,有一年在崖边捡两个快要冻死的婴儿,后来就成了长工。

有了房子有了地,还有了长短工,爷爷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有了钱,腰杆子就挺起来了。兄弟几个一商量,决定送我爷爷去上私塾,因我爷最小,是老疙瘩。于是就用二斗米为代价爷爷上了一年的学。学成归来,爷爷就成了这一带的文化人。这时要考虑的就是成家立业。大爷这时就四十多岁了,在一年的正月,娶大奶进门,虽说吃穿不愁,娶大奶可是花了一笔数目不少的银子,大奶身体不好,进门生了大姑就去世了,那一年,大奶刚满二十六岁。轮到二爷娶妻又花了一笔银子,是花钱买的一个丫环,和二爷相差十九岁。二爷脾气暴,动不动就打二奶,二奶终日以泪洗面,主要的原因是她一直没生一儿半女。后来,红军招兵,二奶和大姑在一个晚上悄悄地跑去当了红军。当时还以为被土匪抢走了呢。直到四八年的秋天,二奶和大姑回来了,主要是因为搞土改,爷爷家地多人多,初定为富农。二奶和大姑就是处理这事来了。这时的二奶早不是常挨打的丫环了,她的身后寸步不离的跟着两个警卫,大姑也是广西一所军事医院的院长兼政委了。大姑组织全家连夜分家,这样一来就只够中农了。

二奶第二天和二爷离了婚,走的时候给二爷一笔钱,然后跪在祖宗灵上磕三个头,一路哴跄地飞奔而去……从此就再也没来过,二爷含泪叮嘱我们:何家的人都不许再讲这件事,否则,就是叛逆。其实谁都清楚,二奶已经是高级领导的夫人,这一段不幸的遭遇就要彻底的忘记……二爷从此未娶,三十年后,二爷静静地走了,走的那天,手里还攥着二奶给的'钱袋。攥的牢牢的,掰都掰不开。

大姑倒是经常回来,也从不提二奶的事,二奶的一些情况只有她最清楚,但他从没讲过,他说:这是原则,原则是不能违背的。

三爷四爷老老实实的修了一辈子地球。像千百万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样,默默的生,默默的死。

爷爷因为识几个字,在大姑的关照下进了政府的民政办,成了党的人。好景不长,一次意外断送了他的前程。那次去大车店清查,偶遇一个操四川口音的人,爷爷问他他不回答,还指手划脚的骂人,爷爷一生气打了他一个耳光,那人当时就大怒,转身掀开炕席掏东西,爷爷眼尖,一下就看到了驳客枪,心一急马上也掏出枪,顶住那脑后开了一枪,那人死了。

区里一调查,那人竟是城市纠查队的,于是,爷爷被关了三个月小号,出来后就下岗了。

我想:爷爷可能是近代下岗的第一人吧。

篇8:爷爷长篇散文

爷爷长篇散文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中爷爷已仙逝快7年了。每当回忆起爷爷临终前说过的那句话:“我该走啦,再不走要坑俺孙子了。”我禁不住心头一阵发酸,悲戚的泪花在眼窝里直打转。

爷爷生于大清朝宣统初年腊月二十八,卒于农历腊月十三,距99周岁刚好相差半月。爷爷生前,我曾经当着老人家的面许诺:来年三月十八请剧团唱大戏,提前给他庆贺百岁寿诞,可爷爷却未能等到这一天。一辈子操劳奔波的爷爷,临终仍替自己的孙子着想,怎不让人伤心落泪呢。

我出生在上世纪大跃进年代,正赶上全村人合大伙吃大锅饭,一家9口人每顿领一盆能照见人影的稀菜汤维持生活。在我们6姊妹中,我是爷爷的眼珠子。因为从父亲那一辈起,我家单传两代,面对为老祖宗延续的香火已岌岌可危,爷爷几乎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我这棵独苗身上。大炼钢铁那年,爷爷被公社抽调到运输队,每天赶一辆三挂套的马车往返开封。爷爷忍饥挨饿,每趟差节省下两毛钱,给我买一小包劣质饼干连夜送回家。一个月黑头天,爷爷赶着马车行至朱仙镇的沙丘地段,那匹枣红马瞅见前方黑乎乎的柳丛,立时炸毛扬踢惊了车,把爷爷从车辕上撂下来,呼啸而过的马车从身上轧过去,轧断9根肋骨一条腿。爷爷在医院里住了大半年,侥幸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出来,那条被轧断的左腿萎缩得像一根枣木棍,连脚板也小一号穿不了正常鞋。从此,爷爷与拐杖形影不离。

爷爷一生有三大爱好:喝酒、喂马、玩鹌鹑。旧社会,由于家贫,爷爷17岁就给大户人家扛长工喂牲口。冬雪夜,饥寒交加,爷爷一边喂马,一边喝劣质烧酒御寒,日久成习,酒量大得一气能喝一斤不醉。长夜难熬,爷爷从野地里逮回来一只鹌鹑,把在手里消磨时光,最终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养怡之道。

在豫东乡下,鹌鹑俗称“谷子虫”,被人们笼养着专供叨架逗乐。爷爷对玩鹌鹑很在行,仅从皮毛上就能辨别出优劣,什么“菜花、早秋、小雏、白汤”,“黑眼、朱砂眼、豆青眼”,“紫嗓、小灰嗓、大灰嗓”,“麻批胡、水红胡、尿臊胡”。还有羽翅的“单背剑、双背剑”,“单插花、双插花”。腿部的“黑腿、青腿、黄蜡腿”,以及爪子部位的“单滴溜、双滴溜”,等等,浑身上下,评价鹌鹑的行话极有讲究。爷爷不识字,却对那首民间流传的《鹌鹑歌》倒背如流:“姓鹌名鹑,祖籍燕胡。昨听雁大哥说南京好景,俺跟随雁大哥到南京观景。一路之上,行至高空,撇啦号角,吹的是美儿中听……”那抑扬顿挫如泣如诉的歌词令听者禁不住思绪纷然,对鹌鹑的生存环境派生出几许感慨。

大集体年代,爷爷丧失了劳动能力,专门给生产队喂牲口。每到农闲时节,爷爷喂饱牲口,院子里聚集一帮子老爷们,各自从腰里解开鹌鹑布袋,掏出公鹌鹑搁罗圈里叨几嘴,那兴致不亚于现在的球迷观看一场精彩的世界杯。素来心善的爷爷早已把鹌鹑视为自己的好伙伴,和蔼地关爱生灵,总是在鹌鹑叨架的兴头上收场,彼此不分输赢,自然心平气和。茶余饭后,爷爷手把鹌鹑坐进罗圈椅内,眯缝眼吹着逗鹌鹑叫唤的口哨,就如禅坐练功一般进入状态,心境广阔而又高远……

爷爷原本平静的生活环境,却因我的伤残被无情地击碎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随部队赴南疆前线参加自卫还击战,负重伤被抬进野战医院。治疗终结,我被评为一等伤残,拄着两条拐杖退役回到故乡。那年正赶上农村土地联产承包,我们家7口人,老弱病残,一下子分了近20亩耕地。农忙季节,正当壮年的父亲不懂稼穑,眼看焦麦炸豆的庄稼收不到家里,70多岁的爷爷心急,甩掉拄了20多年的拐杖,扬场放磙,摇耧撒种,瘸着腿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家里房子窄狭,我有心建造新宅,却囊中羞涩。大冬天,爷爷赶着小马车,一趟趟地从岗上往麦场里盘土,我们请街坊脱坯烧砖,自己动手做水泥瓦,终于盖起三间西屋。新宅落成,爷爷却不停歇,拉土和泥,给我妻子做帮手,把剩余的砖头垒砌一圈院墙。在乡下艰难生活的7年里,爷爷跟着我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几乎把前半辈子没出完的力气都耗干了。

1988年,我的身体稍有好转,进城重新工作,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决心要把爷爷搬进县城颐养天年,而老人家却故土难离。直到87岁高龄的奶奶去世后,我在县城置买了一处大宅子,把爷爷和父母都接进城里居住,一家人四世同堂,彩电、录音机样样齐全,我专门从街上买回来成套的《杨家将》、《呼延庆打擂》等评书磁带,让爱听戏的爷爷天天听,觉得老人家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这种日子没过上半年,我下班回家,却发现爷爷既不看电视,也不听录音机了,老是躺在床上睡闷头觉,显得无精打采。瞅着爷爷那一脸苍老淡漠的表情,我大惑不解,作为小辈,怎样尽孝心才能安慰老人家的心绪呢?

几天后,一次偶然的故乡之行,让我终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了答案。

那天我下乡办事,正好途径村口。或许是思恋故土的缘故,明知道家中无人,却身不由己地拐进了村子,径直朝老家的门楼走去。我临时下乡,身上没带大门的钥匙,只能绕着院墙兜圈子。踮起脚尖趴在院墙的豁口处,我瞅一眼落叶飘零的院子,心绪在刹那间绷紧了。我隐约感到,堂屋那两扇漆皮斑驳的大门紧闭着,皱巴巴颇似奶奶生前那张苍老的面孔注视着我,好像在不停地唠叨:“走吧,都走吧,谁都不要这个家啦!”我的心头一颤,泪水止不住滴落下来。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至此,我恍然大悟,年轻的游子尚且留恋故土,又何况根系所在的年迈爷爷呢?爷爷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身边缺少了朝夕相处的老街坊老爷们,没熟人喷空儿,自然提不起兴头来。

匆匆返回县城,我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落叶归根!我让父母先卷铺盖回去,随后用车把闷闷不乐的爷爷送回老家。前脚才踏进家门,屁股没暖热凳子,左邻右舍的老街坊们闻讯纷至沓来,挤了满满一屋子,爷爷立时高兴得眉开眼笑。从此,爷爷那蹒跚的身影整天在街道上晃动,与朝夕相处的老爷们天南地北喷闲空儿,话题喷到兴头上,当街围一个人圈,各自从腰里掏出鹌鹑布袋,把好斗嘴的鹌鹑搁地上叨几嘴,那开怀的畅笑声响彻半道街。

从此,我城里一个家,乡下一个家地两头跑,虽然忙点累点,可瞅着90多岁的爷爷大碗吃肉,大杯喝酒,猜拳行令,思维清晰,满面红光地坐在靠背椅内居然能翘起二郎腿,心里总有一种欣慰感,盼望老人家能活过一百岁,成为闻名乡里的老寿星。

然而,子欲养却亲不待。那年腊月,一场寒流袭来,天上下起冻雨,路面变成了溜冰场。思维清楚的爷爷突然间精神失常了,大声喊叫我的名字,居然说有人要害我,夜晚不穿衣服老往门外跑,结果被冻成了重感冒。我闻讯赶回老家,爷爷的喉咙已喊哑了,说不出话来,躺在床上瞅见我,咧嘴一笑,错乱的思维反倒清楚了,继而仰头瞅我身后,哑着嗓子喊我儿子的名字。我家小儿子也是爷爷在乡下一手拉扯大的',隔代亲的感情更加浓厚。小儿子大学毕业在郑州一家公司搞设计,得到消息连夜返乡,支一张小床陪伴在爷爷身边。目睹爷爷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的神情,我当即返回县城,请来医院的内科主任给老人家看病,挂上吊瓶输液补充营养。当时我和儿子提议,要把爷爷接进县城住院治疗,可护理老人却成了大问题。我的腿脚不灵便,床前床后侍候不了爷爷。小儿子所在的公司刚签了一份合同,客户催着要样图。几个姐姐家都娶媳妇有了孙男嫡女,个个脱不开身,条件差最没能耐的四姐家新添一个小孙子,光肚蔫盖在被窝里两天了还没有棉衣穿。我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父母,78岁的父亲耳朵聋得说话直打岔,81岁的母亲患有冠心病,连累得躺在床上正输液。看到这种境况,本家族爷劝我说:“孩子,这大冷天,路上冻成滑琉璃,您爷病成这样,经不起折腾了。是福不是祸,听天由命吧。”当晚,我把医院的陈主任送回县城,眼见爷爷一病不起,自个却又无能为力,难过得抱头痛哭。

一夜北风,及至天明起床,一场大雪下了足有一尺深,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将我阻隔在县城。晌午时分,大雪终于住了,老家打来电话,爷爷念叨着我的名字去世了。我当即驱车返乡,20公里路程走了近俩小时,赶到家里,爷爷已穿好寿衣被抬进了外间的灵床上。轻轻揭开爷爷的蒙脸纸,瞅着老人家端正的五官,就如平常熟睡一样安详,我跪在地上痛哭失声,可惜爷爷却再也听不见孙儿的呼唤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索命的阎罗呀,您格外开恩吧,让爷爷在通往阴曹地府的旅途中一路走好,平安跨过奈何桥,千万别喝孟婆的迷魂汤,但愿老人家能在望乡台上时常看到自己牵挂的孙子的影子。

爷爷临终我未能在身边尽孝,老人家入殓时,我含泪把两瓶好酒放在他的身边。小儿子租车跑几十里路,专门给爷爷买回来一只鹌鹑,连同喂鹌鹑的谷子都搁在了棺材里。尽管我是个无神论者,却花几百元钱请纸扎匠,为爷爷扎一辆三挂套的马车,那浑一色的高头大马是老人家一辈子的心爱之物。

埋葬了爷爷,我独自站在老人家的坟前,无语凝噎。默默回望着天地间浑然一色,连苍天也似乎为之动容,一夜间让万物披上了一身重孝。

长路漫漫,人生苦短。阴阳两界,假如真有轮回,爷爷呀,来世我还做您的孙子,甘愿为您老人家牵马坠镫,把上辈子未尽完的孝心延续下去。

篇9:去年的爷爷散文

去年的爷爷散文

一周年,按照喜事来言,确实是该或小或大地庆祝纪念。但是如果周年的纪念对象换作是一位死者,相信就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回忆起!

去年今日,正泪如泉涌,多少事,想要忘记却早已深入骨髓;那种刻骨铭心的痛,会随时至来, 歇斯底里提醒着你事情的始与未!

去年今日,守在他的身旁,那时我已经哭得红肿的眼睛时不时渴盼地望向同样守在他身边的人,我多么希望我望向的那个人能如我所愿站出来拯救他!遗憾是每一次都只有废然而反!

去年今日,早上。当我看见他倒在他妻子女儿的身上奄奄一息时,我的头脑却是前所未有的空白。我的下半身已经是变得多么地沉重,欲提却不能提的脚步,想要改变却又害怕阻止不了的结果,只能安静地站在离他不到一米远的身前不知所措。我所看见的我所听到的只有围在他身旁的人哭着喊着他的名字,而他,眼睛却只是圆睁着死寂地望向门口的方向!

脑海里的场景一一在播放,那只伸来的手,欲离却不忍离去的眼神,他像在向我呼唤。我的手终于会意地伸向想要迎接他,却遗憾错过了时间,他的手、他的眼睛,已渐行渐远,直到消失。我着急害怕地向他呼喊,而他再不能听见!

可能是他命未到绝时,也可能只是回光返照,他的眼睛终于可以缓缓转动直到可以徐徐看向身旁的人。

渐渐地,我头脑的空白,我的不知所措也找回了上一刻最合适的回应,姗姗来迟的眼泪!

原来我只是在后怕,刚刚明明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明明刚才我睡在他的身旁为他擦汗的时候他还会对我说不用了,你擦不了的!他都还知道我干不好这些,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

知道吗,我更是后怕着会没有您的将来!

去年今日,下午。您的离去,不知怎么,大家都显得比想象中的要平静许多,我亦是如此,本来会以为的泪水不知怎么反而就是掉不下来!

是解脱,是外人所说的无可奈何终要面对他死去的事实,接受不会有他再参与的新生活的时候了吗?那么大家是高兴了吗,高兴着他的死去不用让自己再受到痛苦的折磨了吗?

可是那样的我们是多么的自私,另一个世界的他是那样的孤单,而我们就差在没敲锣打鼓放鞭炮庆幸他的死所给未来带来的安乐!

很抱歉,我不愿做那样的人,我记得我也不是那样的人!我好像记起就在刚才我看见他情况恶化的'时候我是第一个哭喊着叫出声的人。

因为看见您的病情恶化,因为看见您想说话却说不出口,我还是把面子丢开当着众人的面痛声哭喊着叫您!

一直都是您惯着我,难道您就这么狠心吗!我才不管,明明是您把我惯坏了,凭什么就这样丢下我而不管了!跟您说,什么都不会的我没有了您,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生活!

我也不会听劝旁人说您死对您会是种解脱,我不会接受命运这样地玩弄人,所以为了我的不听劝和不接受,您真的可以起来了,我求你就别玩了!

第二天,晚上。众人的跟随,我捧着神主牌一步一步走到墓前,来不及停留我再一步接一步背身离去。您知道吗,我是多么想多看上您哪怕一眼,因为我清楚不用多久您就将永久埋在这坟墓下边;只是我更是知道我不能停留,也不能回头看,我能做的唯有让您看见我的绝心,让您不再留恋世人好安心上路!

很多个晚上,我总是能看见一只白色的蝴蝶熟悉地在屋子里煽动翅膀;我能肯定,那是您的化身,因为想念,因为来不及道出的再见,来不及……,而来探视依然恋您的亲人。

时至今日,我依然对他的死耿耿于怀,他明明清楚我比任何人都需要他;他应会明白,责任应是慢慢交予,而不是霎时间卸下交予他人,爷爷不正是前一种待您!

描写生长疼痛的散文

巴金短文读后感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答案

奶奶的散文

描写奶奶的抒情散文

《银行存折》读后感500字

春色是的美作文

课文《你姓什么》教案

读后感500字

贾平凹:散文的看法

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
《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描写爷爷的散文:百岁爷爷(精选9篇)】相关文章:

《故乡的榕树》教学实录2022-07-30

饶平的春节作文2023-02-03

《汉朝那些人》读后感500字2022-05-13

人教版读后感范文500字2022-11-24

贾平凹的散文2022-12-09

500字读后感2023-10-22

读后感500字大全2024-04-21

贾平凹散文2022-11-19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024-04-06

散文:我是幸福的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