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诗与茶随笔(共19篇)由网友“热心市民露露∞”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有诗与茶随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我有诗与茶随笔
直到今天,才发现自己好像一无所有!
我没有如花似玉的青春容颜,
也没有了少女时代清纯、纯洁的模样和味道。
我没有苗条婀娜的身姿,
我也没有风华绝代的才华。
我没有读过大学,
也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我没有太多的金钱,
也没有高贵华丽的外衣。
我没有若大的豪宅,
也没有品牌的汽车。
我没有?赫的名利,
也没有辉皇的荣耀。
……
难道我就真的一无所有吗?
不,不是的,至少我还有诗与茶!
我有古韵的唐诗、忧美的现代诗与淡淡清香的茶!
我是女子,
我从来不饮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
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
我真的不会饮酒,
所以,我都用茶代替!
篇2:我有诗与茶随笔
还会有人要我吗?
我一直想找的文字缘人,
你还会要我吗?
文字缘人,你在哪里……
篇3:与茶相关的随笔
我爱茶又不太懂茶,味蕾不灵敏,尤其是差别不很大的茶,我很难品出滋味有什么不同来。舌尖上品味不到,只好在茶外多下些功夫来弥补我对茶的愧疚,譬如写点感悟茶、赞美茶的文字。不久前,我看到茶人雅聚时有为茶而吹箫者,心血来潮,竟然想要为茶而弹琴。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未摸过任何乐器,但我的古琴情结由来已久,年轻时学诗,习作中曾有“何时闻得雅琴声”之句。
其实即便不会弹也无妨。陶渊明曾有一张无弦的琴,兴致上来在光光的琴面上抚摸几下,并赋诗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欧阳修也说:“若有心自释,无弦也可。”大音希声,最美的音乐是自然无声。正如茶的“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写过《茶笺》的明代文人屠隆曾说:“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是否。纵不善操,亦当有琴。”意思是读书人无论会不会弹,都应该备有一张琴。听说学琴并非很难,有位老叟偶得一张好琴,练了半月,竟能弹出《仙翁操》、《秋风辞》等简单乐曲来,人家时年六十有三。我生也晚,初知天命,尚未老朽,何难之有?况且我只是对茶弹琴,自娱自乐,灵茶有知,应不会笑我。
于是到古琴馆去购得一张名匠斫制的古琴。梧桐良木,前宽后窄,上圆下方,是最常见的仲尼式。我书房狭窄,搁不下琴桌,便把琴固定放在摆着紫砂壶、品茗杯、随手泡和茶叶罐的桌上,正好与茶日夜相伴,玉体平卧,如同睡熟的美人一样。琴也有琴额、肩、颈、胸、腰等,髹漆的琴面似少女肌肤一般光洁滑亮,镶嵌的蚌徽是她佩戴的珠宝,琴轸下棕色的绳穗是她秀美的发辫。因此我给琴起个名字叫“侍茗”,听起来好像是给茶做婢女,实际上二者情同手足,亲如姊妹。琴与茶的缘分很深,同样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发现了茶。不仅发现了茶,他还发明了琴,传说是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古琴的样式流传至今,其中就有“神农式”。古琴擅长表现潺潺的泉水声,而泡茶用水最好就是山泉,所以这张琴也可以题铭“吟泉”。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就有听琴品茶的雅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与琴茶相伴,作有《琴茶》一诗:“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我自从有琴伴茶,便少了些寂寞,闲暇时用朴拙的紫砂壶泡上一壶普洱茶,在氤氲茶香中正襟危坐,按照减字谱上“挑勾抹剔,托劈打摘”指法,拨弄几下琴弦,竟然也能发出悠悠的美妙声音,再啜上几口普洱老茶,倒也有几分古韵陈香的感觉。醉翁之意不在酒,听琴是听弦外之音,品茶也是品的茶外之味。
古琴有“十四宜弹”: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其实这些又何尝不是品茗时所适宜的佳境呢?购琴时配有锦缎琴套,或是皮革琴盒,任意挑选。锦缎固然华丽,我却选择了可以肩背手提的琴盒,为的是携带方便。我看过不少描绘古人听琴品茗的绘画,在山林泉边,席地而坐,置琴于膝上,俯首抚之,茶烟琴韵,其乐融融。我也期盼有朝一日兴致上来,或独自一人,或邀三五知己,携带古琴和茶具走出书斋,投身于大自然,或幽泉山野,或涧边松下,或密林深谷,拾取柴薪,汲泉煮茶。至于会不会品茶、会不会弹琴都无所谓,茶不饮而自醉,琴不弹而自鸣,只要心里觉得“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流水”就足矣了。
篇4:与茶相关的随笔
父亲爱喝茶,而且爱喝浓茶。从我记事起,父亲喝茶用的茶罐、茶杯,换了一件又一件,一直不变的是父亲嗜茶的秉性。那时家境贫穷,父亲在外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喝杯茶解解乏,对他,应是一种放松和安慰。
父亲爱喝茶,却并不讲究,也没条件讲究。茶叶一般是乡下亲友送来的,每次用暗黄的土纸或报纸包着,看起来挺多,掂在手里其实轻得很。有时是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时,看到有人叫卖茶叶,捡便宜的买,每次也是报纸包着,满满一大包。这样的茶叶,泡开了,茶水看起来浓黄,闻着没多少清香,喝起来也只是满嘴的苦涩。我曾偷偷喝过一次父亲的茶,那种苦那种涩,是年少的我无法接受的。我因此怀疑,父亲喝茶时那种舒坦的快乐表情,也许是一种伪装。
有一年,父亲下到一个叫坦子岭的村组蹲点。蹲点结束时,除了行李,父亲还带回了一罐茶。这罐茶之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因为之前我家的茶都是论包的,这次突然换成了“罐”,而且是那种大腹便便的橘子罐头瓶子装的。 父亲说,那罐茶可不比寻常的茶,那是一罐桂花茶。“这种东西很难搞的!”父亲的语气不无得意,似乎那不是一罐茶,而是一罐蜜糖——我一直认为蜜糖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自然也是最难搞到的东西!那时候,我们这个小县城种的桂花似乎并不多。因此在我心中,桂花是用来看的、嗅的,做成茶还是头一遭听说。我和弟弟马上跑过去细看,只见黑不溜秋的茶叶里,零星夹杂着米粒般的桂花。旋开盖,一股清冽的桂花香扑鼻而来。
父亲很宝贝这罐桂花茶。父亲说,好东西要慢慢品尝。因此心情舒畅的时候、来客的时候,父亲才会搬出那罐桂花茶,捏一小撮放进杯子,开水一泡,一股淡淡的桂香便幽幽散开。父亲喝桂花茶的姿态很是享受——坐好了,微闭着眼,轻轻啜一小口,含在嘴里缓缓转几个来回,使茶香与桂香点点滴滴渗满了齿缝舌底,最后才肯吞进去。然后,父亲便摇头晃脑扯长声调说道:“此中——有真意啊,欲辩——已忘言!”
那时我还不知道父亲那句话的含意,我只是隐隐感觉到喝桂花茶时的父亲,是陶醉的、幸福的。其实,不仅是喝桂花茶,只要是茶,不论贵贱,父亲都喝得兴致盎然,表情总是那样陶醉、那样幸福!也许在父亲看来,往寡淡的白开水里添些茶叶,即使有点苦有点涩,也应是一种滋味吧?
幸福生活的含义,谁说不就是把寡淡过得有味一点呢!
篇5:与茶相关的随笔
1
记得《清茗》完稿的那天是的9月28号晚上。我一个人在家里站着,看了会儿电视,又给金鱼换了换水。我好像还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有时候,人要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其实是什么都想做。是的,我什么都想做,我想立刻就把儿子接回来,想去逛街,想看那些我从来没好好看过的杂志,想看我淘回来的盗版DVD,我还想在网上看《越狱》,看《绝望的主妇》……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我的心里莫名其妙地空旷起来。当我终于把一个庞大的故事勉强讲完的时候,心里却忽然因为曾经的拥挤而变得空旷起来。
是的,空旷,无知无觉,什么都没有,比雪地还干净,比大海还广阔。我后来才知道,这种感觉应该叫幸福,境界最高的幸福。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
知道这句诗的那一年,我去了武夷山。武夷山里有一座寺庙,名字叫天心永乐禅寺,而在我的小说里也有一个天心永乐禅寺。确切地说,我小说里的那个天心永乐禅寺就是这个天心永乐禅寺,虽然为了情节的需要,我让书里的天心永乐禅寺站得离崇阳溪近了一点。
在这座寺庙的四周,有永远开不完的四季桂花和成片成片的毛竹。我常常一个人在寺庙的茶室里坐着,想一些不着边际、深不见底的事情。师父在大殿里诵经,渺茫的经声和缭绕的青烟一起从风里传过来。然后,我站了起来,从师兄手里接过一杯茶。
那是一杯正宗的武夷岩茶。颜色是金黄色的,夕阳一样的金黄色,而且,在那金黄色的水面上,停泊着一缕兰花的味道。
我像每个武夷山人一样,把茶嘬进嘴里。然后,夕阳便流到了我的心里,而兰花,也开到了我的心里。
3
如果顺着天心永乐禅寺下的山路一直往下走,我们就可以和崇阳溪相遇;而如果我们沿着崇阳溪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梅溪。
梅溪不曲折,更不妖娆。她流过的地方,山不高,但是山色很绿。顺着她一直往前走,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叫下梅的村庄。村里有许多老屋,有马头墙和小石桥,有孩子,有老人,有猫,有狗,还有船。不过,当你背着包想要靠近它的时候,就会有人走出来,问:“你买门票了吗?”
如果你从远方而来,你要买门票。
而你只要买下这张门票,就可以买下下梅的一段历史。
下梅是个有很多很多历史的地方。
在那段历史里,这个村庄曾经很张扬。
它有一条穿村而过的人工运河和一个繁忙的码头。有一个宗支庞大的家族和许多分工明晰的作坊。它还有高大的祠堂和精美的砖雕,有祠堂里朗朗的书声和祠堂外争分夺秒的劳作。
在那段历史里,梅溪边上的下梅顺着梅溪走到了崇阳溪,走出了武夷山,走过了分水关,走过了鄱阳湖,走过了长江,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了它能走到的那个世界的所有角落。
下梅之所以走得那么远,是因为它乘了船,一艘茶叶做的船。
4
茶真的是一艘船。
它载了一缕清香和一缕纯真,从武夷山出发,无所畏惧地上路。在沿途,它看到了寂寞的山谷,山谷中有石头铺成的.羊肠小路和马帮叮当的驼铃。山色清新,危机四伏。
有时,它可以看到喧哗的街市,看到街市上独自走着的小脚女人,看到神色匆匆的商旅和脚夫。一个拖着长辫子的民族正斜眼观察东南方微启的国门,而在那半掩的国门外,盘旋着资本贪婪疯狂的梦想。
在资本的驱使之下,茶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白骨累累,一路上叮当作响的白银在弹奏胜利的凯歌。
而茶,却永远是茶。
它静静地沉于杯底,对杯盏之外的世事浑然无知。
夕阳在杯底,兰花在杯底。
而同样幽静的武夷山,也在杯底。
5
那真是一段奇妙的历史。
在那段历史里,温和迟缓的东方竟然和激情喧闹的西方站在了一起。不好说是西方的激情喧闹征服了东方的温和迟缓,还是东方的温和迟缓捕获了西方的激情喧闹。那是上层建筑的事情,而我,只看到了人,一个个,行走的人。
许多人在这段历史里行走。
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这段历史里行走。
历史不能重演,而我亦不能走回从前。我只能把我的想象寄托于下梅村祠堂里悬浮的尘埃,借着那些尘埃,历史,忽隐忽现。
或者,我只能翻阅那些沉默不语的书籍,在那些字迹的缝隙里,搜索到历史些许的痕迹。
然而,历史真的不能重演。
我看到的,只能是我以为自己看到的历史。还有许多人的历史。或许,还有许多人的现在。
6
这是我第一次在我的文字里描述这样的历史。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这个描述的过程就像分娩一样漫长和痛苦。更多的时候,是浮躁,和由此带来的崩溃。
不在崩溃中倒下,就在崩溃中重生。但是后来,我学会了在崩溃中妥协。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妥协,一场和命运的妥协。没有一个人可以原原本本按照最真实的想法生活,所以,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妥协。在妥协中活着,也在妥协中坚持和不屈。
为了这样的坚持,我舍弃了叙述的完美,舍弃了细节的真实,舍弃了每个字句的斟酌,换来的,是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
7
这个故事基本完整。
只能是基本完整。
知子莫如母。这故事就是我的孩子,我清楚地知道它身上的每一个斑点和瑕疵,知道每一处无法下笔的彷徨与忧郁。但,我无力改变它的美丑和优劣,因为它是我的孩子,而我,已经竭尽全力。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放下。
我放我的孩子走向它自己的旅途,从我将它带到人间的那一刻,它就只能自己行走于自己的旅途。
因为佛说了,莫向外求。
8
还是回到那座寺庙。
因为那一年的那一月,我常常在寺庙里,坐着等师父。
师父很忙,他的信徒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他们匍匐于他的脚下,只为了聆听佛的声音。
佛也很忙,因为众生都很忙。佛要聆听忙碌众生的声音,他听见一个人的欢笑,听见一个人的痛哭,听见一群人的欢笑,也听见一群人的痛哭。
然后,佛不语了。他因为沉默而更显高大,因沉默而更见包容。
最后,他瞥见了那只静默的茶盏和茶盏里更加沉默的叶子。他迟疑着将茶盏举了起来。
茶是金黄色的,夕阳一样的金黄色,而且,在那金黄色的水面上,停泊着一缕兰花的味道。
佛像每个武夷山人一样,把茶嘬进嘴里。然后,夕阳便流到了他的心里,而兰花,也开到了他的心里。
于是,佛笑了,我们听见他说——吃茶去。
篇6:与茶相关的随笔
故事发生在清朝中叶,是中国南方茶叶经济从兴起到辉煌的年代。武夷山下,茶商陈运德正和崇安城中的茶商方茗梅进行着暗中的较量。一户庞姓人家却悄悄在下梅落户,家徒四壁,贫寒落魄。悲惨的命运让庞家和陈家方家的命运纠结在了一起。此后,茂瑾在婚姻和事业上遭受了双重的打击,成为方茗梅最大的敌人。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也为了争取在茶叶贸易上的自由,他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从狱中出来的庞茂瑾在朋友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的茶行,尽管举步为艰,他还是靠着信誉和正直杀出重围,成为武夷山三大茶商之一。武夷山茶叶贸易的繁荣吸引了更多的晋商、徽商和广东十三行商人,也吸引了英法等国商人的目光。大清国的闭关锁国让洋人深感贸易的不自由,中国微微开启的国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财富的贪婪。于是,一些罪恶的黑手,也悄悄伸向了风景如画的武夷山中……
庞氏家族在困境中坚持着,并且扩张着。
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然而,繁华背后是难掩的凄凉困惑。
篇7:茶的诗句与诗
1、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1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1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7、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18、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19、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20、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21、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22、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23、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24、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25、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26、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27、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28、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29、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30、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篇8:诗与远方随笔
诗与远方随笔
我不愿意让别人称我为诗人,还是称呼我游子吧,我觉得我配得上这两个字,而诗人我实在是不敢妄称,我觉得诗是需要看尽了所有东西才能写的。对我来说,我觉得拿起笔来就写的几个长短句,那只能叫作小品。但是真正的诗,一定要看透了世间种种以后才能写。人可以看不透就拍电影或者写歌,但是诗就是用来把事情看透,所以自己要有能看透世事的眼睛。我觉得诗人需要的第一个气质就是要冷酷,如果你没有不够冷酷的眼睛,你就看不透,你看不透你就写不了。还有一种人看透了,但是他又不敢直面,你不敢直面的时候,那你写什么诗呢?
诗歌在我心里有很神圣的地位,我认为它是七大艺术之首。当然了教科书上说七大艺术是从建筑开始排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诗,然后电影排最后。这可能是从诞生的时间来排列的。因为人类最开始只有建筑,其他的都是后来。我觉得诗是应该排第一,就是如果按照离心灵的距离的话,就是所谓的远方吧。什么东西最能代替最远方,那一定是诗排第一位的,诗能带你去最远处,然后才是音乐。然后才可能是绘画,然后才是建筑。
其实我现在也能背出很多诗,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诗,也就是说今天我想起来,还能觉得特别的,唯一的一句就是我觉得北岛有一句诗到今天我还是能够感受到那种东西。比如小的时候,我老觉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有点儿意思。
可是真正我体会了人生,我体会了很多东西、看透了很多东西,是我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就不觉得这样的诗是很好的,因为我不觉得总结性的诗是很好的,我觉得只有特别凌厉的那种,比如说我现在还能喜欢一句就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我觉得特别好,远方其实就是只有远没别的东西,就是天天向往远方,远方有多远呢,其实就是一无所有。我觉得这句还行,就是因为我真的去了很多地方,我大概只有两次清楚地感觉到,这个地方就叫远方。不是因为距离,是因为离你自己心灵的距离很远。
有一次是在厦门,那是一个雨天,我背着包,看着我几乎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公交站牌,不知该何去何从。还好当时认出了站牌上厦门大学的字样,便果断上了公交车去了厦大。接着就邂逅了我日后总念念不忘的那段美好生活,以及曾给我巨大支持并谈了四年恋爱的女朋友。我还记得当时闻着那座城市陌生的气味,我突然觉得,哦,原来远方就是这儿啊,这个地方就是远方。接下来的种种际遇都让我感觉我是最幸福的人、最幸运的人,因为我还能曾经到过远方,偶然中闯入我生命中的那些人,在我心底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以至于后我们依然往来,感情依旧。只是厦门大学早已变了模样,曾经学校门口的小吃摊不见了,那是我多么留恋的味道,记忆中那些小吃比现在的任何珍馐都美味;曾经蜗居过的小村子也高楼林立,失去了我记忆中的容貌,那是我多么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和我一样有梦想的人,所以虽是寒舍但也有温暖。你们想,这事儿多有意思,后来我天天坐飞机飞来飞去,今天去这儿,明天去那儿的,我也不觉得是远。我从来不觉得纽约和巴黎是远方,但是我第一次到了厦门的时候,我突然就觉得,哦,在这儿,原来远方就在这个地方。
篇9:诗与信仰随笔
诗与信仰随笔
“我化身永恒的爱人。”
“有一天在凯旋荣耀里破土而出。”
——塞尔努达
这无疑是一个棘手、复杂的问题,它连接着诸多关于人的根本命题,宏大且深刻,于我都是极不擅长的。但我还是斗胆写出了这个题目,并借用马雁所说的“冒着生命危险”来谈论它,更多的是因为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深深地在我的心中给我雷电般的刺触。
诗与信仰之间的关系时时困扰着我,尤其当我从十八岁起离开宁夏中部那个穆斯林聚居的小县城去外地求学、游荡开始,我在“汉化”与“再回化”交汇的浪涌中一次次审视自身的位置和身份,但终究还是觉得处在漂移与断裂的暧昧之中无法挣脱,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宿命。我面对着一次次自我的危机,徘徊在信仰的悬崖边上,有时我厌烦禁锢在我的身上的一切,有时,又觉得自己需要它们的呵护。我害怕自己成为一个刻板、乐于说教、不通情理的信教者,更害怕我变成一个不讲究洁净、堕落与无信仰的人,因为我知道,如果那样的话,那唯一与永恒的造物主会彻底厌弃我。
我对信仰的追求,就是洁身自律与恰当和及时的爱。(这似乎不算太高,但实在太难了。)
诗是无法替代宗教的,起码不能替代xx在我心中的位置,更无法替代我个人的信仰。(这不得不说有某种隐秘的前定因素,但也有我后来自觉的再确信。)同时,信仰也无法替代诗在我内心中所占据的地位。它们之间是一种含混、纠葛、统合与辩证的存在,但不会是等同的关系。诗与信仰之间,也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对于我的生命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正如每一种脏器对人生命的重要程度一样。在今年成都的一次诗歌活动中,我与同行的几位诗友也谈起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交流是必要和愉悦的,那会让你学到一些别样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促使你更进一步地去思考诗与信仰的.关系。
信仰是可以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比如我在诗中,会有意选取一些在xx中具有丰富宗教内涵的事物(比如“水”、“无花果”等等)来深化诗中信仰的元素,虽然这只是达到了一种初步的艺术诉求,但仍然是我内心中对这些事物及造物主的无限之爱的表达。帕斯说诗人是“世间博爱的镜子”,我认为,把这句话的主语换为“信仰者”也是可以成立的。因此,在某种层面上,诗人与信仰者是互通的。在现实中,诸多的束缚与教条都在压抑着人内心中的爱,许多信仰者为此失去了那份最珍贵的“伊玛尼”(即伊斯兰信仰),他们变得庸俗、胆小、刻板,在自我的世界内作茧自缚,终于使生命枯萎下去。可以确定的是,人在信仰上的探寻与他在诗中的探寻同样艰难与漫长。有时,它们二者共同构成对人的压抑;有时,它们又互为翅翼,以新鲜和清晰的面目出现在人的面前。
在诗中,有意无意地坦白自己的信仰是自然的事情,毕竟一个信仰者的真实生活就是如此。然而,如果将这种信仰以说教的形式在诗中呈现出来则是极其有害的。这其中,还是需要一定的技艺与某种高明的手法。有时候掌握这种诗艺甚至比你一味地去坦陈自己纯真的信仰还要重要。说实话,我从一些过去的和现在的伟大诗人那里汲取了无数的写作方法(这个过程仍在继续),有时候我也很赞同布鲁姆与艾略特的一些说法,但还是觉得在巨大传统影响下的个人的创作仍然是一个新的星系。你的经验、情感、困惑和诗艺跟任何人的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诗中的探寻是一步步地与形塑灵魂的过程紧密结合的。但诗与信仰还是有着无法遮去的差异,只不过你在它们二者之间总会遇到互相递升的某种时刻,那时便是你与造物主共同漫步的一瞬间。
虽然爱着那唯一而永恒的造物主,但当我与其他非信仰者在一起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自己与他们之间存在任何差异或特殊的地方,尤其在与同代的青年诗人在一起或阅读他们诗作的时候,我似乎还有一种精神的愉悦感,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愉悦感比我与那些不写诗的信仰者在一起的时候似乎还要强烈。因此,我觉得在诗的层面上,人是有必要去倾听他人的批评或与他人交流的;而在信仰的层面上,人是无需与他人交流的,你唯一的交谈者只有造物主。尽管诗与信仰都是纯粹的个人内心的精神活动,但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路径及方式,如何去处理好它们二者,不至于顾此失彼或陷入非此即彼的认知模式确实是一门考验人的学问。(现实中,我见过许多的穆斯林青年一旦创作或搞艺术,便不再信仰自己的主,觉得那些东西都是不可信的、太落伍等等,荒废了自己的信仰,实际上这是他选择的自由,但也有可能是他从来都没有体验到造物主对他所施予的爱。)但,在诗与信仰之间,还是具有许多复杂与深奥的情况。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信仰与诗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也不仅仅是那种一味在诗中赞美造物主以体现自己信仰的关系,它还具有多种纷繁的样态,它完全依循不同的个人在诗与信仰之间所探寻的道路。
然而,说这么多,我连自己到底算不算一个信仰者仍无法确定,也不知道自己够不够得上是一位诗人。但我惧怕并爱着造物主,爱着自己,爱着一切我所喜悦的人们。我匍匐在巨大的岩石上,细心寻找那些被遗忘在石缝中的小花,闪电打下来,我也无法挪动,因为只要我一起身,那岩石就会粉碎,而我就将会跌入那道深不可测的渊谷。信仰给予我确信,而诗则教我怀疑。我处在两难的境地,并造就着自身的分裂与异质,失败与狂喜,矜持与兀傲。但我仍然不会放弃同时对缪斯与造物主的不屈不挠的热爱。
正如信仰一样,诗也是需要不断被确认的,不断地在每个人的内心反射出一道道新的光束。于是,那些伟大的诗篇便如雨水一般持续地降临在不同时代的人们那里,给被贫乏、苦闷与孤独所压抑的人以无与伦比的启示。在阅读塞尔努达写给洛尔迦的悼诗时,我尤其体会到了这种如大海一样广阔的启示。它让人一下子就跃入到了另一层世界,并在那里看到了圣光般的事物。我期待这样的诗出现,如同期待在夜晚向造物主坦陈自己的罪过与悲伤一样。它们都使我变回纯洁,并重新具有一股崭新的生命力。正如我在《黑天鹅》一诗中写过的:“我渴求那些超越的事物来临。”
但我仍然时时处在反思与困惑的节点,我似乎乐于不断地推翻自己,但又不敢轻易去相信那些外在的事物。所以,我是矛盾的,并不清晰,处在自我确立又自我焚毁的岸边无法前行。我要说的就是这么多,混乱中夹带着呓语,我也不想让自己清晰起来。有时候,清晰是可怕的。
篇10:茶与灵魂生活-随笔
茶与灵魂生活-随笔700字
重读《生活的艺术》止于某处穹高,立于窗前掩卷唏嘘时,忽见爷爷衣衫褴褛、步履维艰而过,忽觉辛酸。在冷静与书法中逗留了一生的爷爷,在爱情与亲情中认真了一生的老头子,在这个迷茫的晚年,想一个被时代榨干了的油菜,被抛弃在繁华世界的浪潮中,依着浪潮,古典成了配角,在舞台之上或者在人类的编导之中,被取缔被替代。
在那个旧时代,公务员的爷爷,拥有一辆自行车、一身老式的中山装和一身西装,一个人走在路上时刻思酌着政事或文字艺术的事。他遵守做一个中国人的道德和客气,无论地位和贫富,对于谁他只会冲同一种茶,递同一种香烟。然而一辈子清廉高贵的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他,却倍受冷落,一生无所成就,所以他对于地位来说并不显得有什么光泽。
有“烟雨小江南”之称的汉中,对于被完美的自然环境和欲望包裹着的汉中人,和固守闲适与祖辈伟绩中的人,其实他的'人生真的没有写进故事中的必要,然而对于他的灵魂,对于他的世俗,我的小说中不可没有它们,就像大象迁移不可没有领队的一样。在人类的灵魂中,我时常认识到人类所缺乏的闲适和深沉的灵魂,我想爷爷是我唯一认识到的存在于当下的伟大灵魂——不急着去追逐未来,不迫切的逼迫自己归于动容,这是中国先贤庄子的伟大智慧,所以对于爷爷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在天堂中有的人的生活状态却犹如在牢笼中一般,对于这种闭门造车、关闭心灵的大门,在浪荡的生活中不时因放纵过度而产生孤独感的人,我只能用自掘坟墓来形容。我很沮丧的说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追逐中,我看到的只有冲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冲动,有着点和不着边的冲动,有些人把有意识的和着点的冲动称为智慧——可能真的有智商的参与。然而都太激动,太有声有色,更甚者达到了绘声绘色,倒可以去玩一款电竞消磨一下。
在消磨中,我渐渐明白了这种境界,用《心经》偈语的译文来表达更为贴切——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
篇11:与茶初识杂文随笔
与茶初识杂文随笔
今年年初朋友和同事送了两盒茶叶,让原本对茶叶不感兴趣的我,竟然开始喜欢上了喝茶。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喝茶的新人,我并没有去买那些很专业的茶具,一是觉得没有必要,二是不想让别人误会我已经是资深人士。但是,如果没有一点仪式感,又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前几天看白岩松的书,他写到我们做事要认真一点,那样才好玩。比如打麻将,输的一定要抓耳挠腮,想尽办法翻盘,赢得就要兴高采烈,牌局热热闹闹,大家都尽兴,如果有人输多输少都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大家的兴致也就没了。
于是,上班的时候就用我的玻璃杯,家里有媳妇发的玻璃茶壶,再加上结婚时媳妇带的一套瓷具,也就足够了。有人说保温杯不利于散热,泡出来的茶不香,我觉得无所谓,自己喝,香气多几分少几分又如何,重要的是喝茶的乐趣。
说到喝茶的乐趣,可能每个人的方式都不相同。约一二好友,泡一壶香茗,谈家国论古今,好不惬意。或于午后,一个人独坐阳台,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沏一壶茶,与书为伴,以茶为友,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作为一个初级爱好者,我的乐趣要先从找茶说起,茶叶又分红茶绿茶,冬天宜喝红茶暖胃,夏天喝绿茶解暑。然后开始从网上找关于红茶绿茶的介绍,找各种茶叶老字号,比如红茶中正山堂的正山小种红茶和金骏眉,龙井茶中的狮峰牌龙井,三万昌的`碧螺春等等。每次找到一种茶,都好像发现一块儿新大陆,都说喝茶提神,我对着屏幕看也能起到相似作用。
每天都在找,找到了就加到购物车里,虽然朋友送的还没喝完,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两罐狮峰牌龙井。从找茶,到喝茶,体验升级版的乐趣。
往杯里放上茶叶,冲入热水,茶叶开始在杯里翻腾,然后漂浮到杯口,不一会儿又慢慢的一片一片往下落。水由透明变成浅绿色,茶香也扑鼻而来,由此发现,这冲茶看茶,也是一种乐趣。
冲上开水,隔几秒钟就可以喝了,但是我这属于保温杯,散热慢,得多等一会儿,但往往心里等不及,总忍不住尝一尝,喝下去,倒出一阵香气,回味无穷。如果喝茶的意境有十层,我现在也就体会到其中一二,不过这已经使我感到心旷神怡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知其然,不如知其所以然。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学一下如何采茶炒茶。在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我置身于茶园之中,体会茶的前世今生。
也许是我足够幸运,才能这么早的与茶相识,在以后的日子里,在茶刚入口时的苦与回味的甘之间,品味自己的人生。
篇12:我与茶散文
我与茶散文
前些日子偶感风寒,邪气入体,拖累至今,已成小疾。一生一再叮嘱须按时服药,我依其嘱咐而行,奈何因此,致平生最爱之茶,不得率性而饮。闻先生曾经有云:“我的粮食是一杯苦茶”。真是如此,除却茶香之浸润,我常倍觉惴?,感觉我之生活不能继续。屈椅脾躁,卧榻难安。我毕竟凡人,毋有诚斋先生的“夜半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的勇气。茶性本寒,当初诚斋先生因过饮而使身体获疾,他亦坦诚:“老夫茗饮小过,随得气疾”。“频啜得中寒”,至于后来,到了骨瘦如柴之田地。想我如今,四肢健壮,却因小疾而心怯,只能凭窗唏嘘,叹其“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
神话传言神龙之腹乃是透明,能视体内血肉,而尝百草,医百病。一日食毒草不醒,恰逢茶叶之露珠顺流而下,入其体腹,故而获救。所以史书记载有“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可见,茶之史可谓久远。虽然其来历众说纷纭,犹待考证,但其影响,已成不容置喙之事实。
细思回想,我的茶史也已逼近豆蔻之年。初次喝茶,大抵是在七岁左右。每至玩耍归来,大汗淋漓,端起祖父之灰黄茶杯,不管垢尘遍布,亦不顾父母之训阻,只是一口,不理礼节,满腹尽爽,然后一脸睢盱。再顺手撩起衣袖擦干流过嘴角,流过脖颈的茶渍,好不快哉!那时候,哪知品茶?更勿论茶之四相“色泽、香气、滋味、茶韵”了。但觉清爽可口,一天惫倦之气尽除,还以为是得了什么神汤妙药呢!农村人喝茶一般不作茶碗泡,只购一茶壶,从铁瓶里抓出一把茶叶就扔进去,倒上开水,就成一天之饮品了。作物繁忙时,人们常拎着茶壶赶往田地,把茶壶往那埂上一置,就开始了一天的辛作。但觉累时,便弃锄赖地而歇,端起茶壶对着嘴巴“咕咚咕咚”就是一顿虎吞。然后再传给你,也是如此一番动作。漏出的茶水与汗水混在一起,在太阳光下金光直亮。我虽不是出自什么诗书之家,父母亦俱都农民,但家教上也不比他人。通常只是趁父母都不在家时,才敢对着嘴巴去满足那一刻的贪欲。这些都是我小时所经情节,到我渐大之时,情形往往不同。我记得父亲喜欢在夜间泡上一杯新茶,若是在冬天则更好(夏天作物繁忙,往往是没有许多清闲时间的),干脆将茶水放在火桶里暖着,然后自己再依偎进去,右手旁放着一瓶腌好的生姜,吃口姜来喝口茶,茶香与姜香混合在一起,感觉人生之悠闲也不过如此!我大概是在这时候养成吃姜喝茶的习惯的,因为父亲旁边总是少不了我这个馋虫的`。家里来人,我们首先便是问句喝不喝茶,若是喝茶,自待取来好茶泡上端来。小孩子此时得养成眼力见儿,这是大人观察一个孩子是否伶俐活泼的关键。但见客人茶水将尽时,须及时取来开水好生斟上。大人们此时往往伸着拇指夸道“这小丫有出息着咧!”然而去亲戚家里也是会享受一般待遇的。只是小孩子只能与父母共盏而已。坐下前,亲戚总会亲切问上一句“你也要来一杯茶么?”这时我总是因于羞涩“不了……不了,我喝开水就行。”当时说完,心中便是一片懊悔。后来长大再之亲戚家时,再也不像小时那般,直接大方地说道“谢谢,给我来杯茶就行”。
我喜欢茶,甚于喜欢吃饭。至少米饭仅是身体所需,而茶水于我乃是精神食粮。一日无它,便觉空虚。因此对于其他饮料我倒是有点惭愧了,非是我不喜爱它们,而是我实在是过于钟爱茶了。我喜欢茶带给我的感觉,如周作人所说:“在刹那间体会永恒”。现在再也不像小时只会饱饮了,我也是时刻注视着那“一苦二甘三回味”的状态这种状态,恰如人生!
古时也有许多人爱茶。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而他也自认为是“水淫茶癖”。陆羽也以歌释其爱茶之情“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暮,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白居易也说“食罢一觉睡,醒来两碗茶”;或是诚斋先生之评论“非叶非花自是香”。在日本,茶是“万病之药”,在英国茶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有副对子如是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能斗茶”。随历史之进迁,喝茶已分为四个境界“喝茶、品茶、茶艺、茶道”。文人士徒们也更加注重制茶、敬茶、品茶之过程。如沏茶当用好水,轻清之水。自来水乃是下等之水,江河之水乃是中等之水,山间叮铃之泉水乃是上等之水,再往后,松上雪融更是极品之水。哪位名士曾说过“茶八分,水十分,则茶水十分;茶十分,水八分,则茶水八分”。茶已不再是简单俗世一物,经世人之意所托,已转为精神之所,成为礼交之介。诚如徽宗赵佶语:“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得知矣。中澹高洁,韵高致静”。在这里,他就将茶拉离俗物之界,使其成为高雅人士之所求。吴觉农将茶道归结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以及陈白香提出的“七艺一心”,正是诠释广大爱茶人士之心声。中国茶道讲求“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事、敬爱为人”。这已经将茶上升为一种艺术。至若英文中茶道被译为“teaceremoney”,即茶之艺术。
然而,我却不懂什么艺术。我但知我之茶道即是我人生之道。一曲《琵琶语》,一卷轻珠帘,一杯肖坑,茶香、曲香四溢。最好再有一支笔,带着墨砚之香。不要什么“对尝兼忆剡中人”,但求“不风不雨正清和”。少年喝茶壶嘴上,而今喝茶杯日香。无奈,俗事烦扰,如今连沏杯茶的功夫也难求得。我才知道,喝茶或是“闲人”才有的品格。或也因如此,多少人爱茶求茶,为的不仅是贪得一时口爽,更是为“偷”得些许时光。我喝茶不挑剔,好茶也好,坏茶也罢,只要入得沸水,只要能深得我心(事实上我也喝不起好茶,但再差好坏之分也是有的)。“廉、美、和、敬”,缺一字且不成真性,这几乎是所有爱茶之人之所追求。我亦不在此外。身处浮沉世,但求一真心!念至于必,也豁然开朗,也无所谓什么病了。更觉得诚斋先生近在眼前了!
篇13:与民谣相伴,有诗和远方杂文随笔
与民谣相伴,有诗和远方杂文随笔
云南:
自在,在午后春笋的下午,天空格外湛蓝,没有一丝云彩,很蓝很蓝噢。
自在,听着民谣 ,在云南,泡着素茶,淡淡茶香随风飘散,打开落地窗春风和绪的吹来,多么惬意噢。
民谣,去年听赵雷的《成都》,还知道有这么一种曲风的歌。随手打开旁的家庭影院音响,一人点上烟,把声调到不大不小的时候那感觉出来了,不像其他类型歌,摇滚类,金属之间的咚呛声,那样激进,迸发。在这样环境中听那样完全是有歃**
听到民谣后,心就感到慢慢地静了,心随着它去远方,也就有了诗和远方在精神上的一种表现。从另外一方面说:民谣当中也有一种孤独,就如: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民谣也侧面表现出来,如没有故事的人,是听不出当中的味道。民谣是属于孤独的人,为什么说了,《画》.《成都》.《理想》.《南方姑娘》,这些都是民谣里的,都有书写自己的。在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来说就是颓废表现,用前段流行语,也叫佛系吧。管他的佛系也好,颓废也罢。这就是民谣的“江山自有人才出,独领风骚数百年”? 。
民谣多元化地看,不是除了黑就是白。民谣是属于孤独的,它不是大众化的,也大众不了。在浮躁的'社会中听一听,静一静。也不是去听佛教卍,大悲咒。它是独有的,不是励志,不是心灵鸡汤会让你满鞋复活,当中有种淡淡的忧伤,莫名的孤独。和《水手》的调有些重合,又不属于。当忙完了一天的生活工作后,民谣的旋律响起,会好睡觉,也让自己想起种种 还有在地铁口,隧道,广场处也会有唱民谣的,有很多驻唱歌手,有出名的了,也有正在打拼的。听的有老人,小孩,有故事的比较多吧。旭日阳刚当初也在唱,但不是唱民谣火的,是属另一种,这儿也不是说民谣多么**?
大家想在云南偶遇,如有条件我更想的是在云南听民谣,更好地感受心中诗和远方,在民宿。那边的驻唱歌手会更多吧,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来去匆匆,更好感受诗和远方都被打乱。
篇14:茶与咖啡的杂文随笔
茶与咖啡的杂文随笔
每每到了秋冬季节,特别是晴朗的冬日午后,如果闲了下来,有一个处所便会等待着我的到来,那里就是阳台。
阳台,看似一方平凡无奇的区间,却有着别样的空间格调,吸引着我。
一本书,一杯绿茶,偶尔也会来一碟瓜子。躺在椅子上享受暖阳照耀,好不惬意舒畅。
而关于选茶,绿茶是我的最佳选择。不管是铁观音还是西湖龙井,都飘逸着淡淡的清香,而那一抹绿与阳光相映,更显得妖娆动人。
友人常问我,作为一个“九零后”,怎么生活状态像老人家一样,喝茶、看书、晒太阳,丝毫没有一点青春气息。然而,我觉得茶的状态,反而更是我推崇和向往的。
相比同样是饮品的咖啡,我喜欢喝茶。如今,喝咖啡越来越成为上班族和学生群体的一大爱好,甚至起床时都会不由地来上一杯热咖啡。
有人说:“咖啡是情调,茶是生活。”不错的,咖啡的那种天然的富有情调的色彩,充满了贵族气息,加上奶油和焦糖,则更显得风情万种。往往是在姐妹间的午后相邀或者是男女朋友间约会时才出现的“奢侈品”,如今依然演变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饮品。当一样东西太普遍的时候,有时候却成为了一种垃圾。就像是你最喜欢的一首歌,当你反复听的`时候,往往一阶段后,你不会再爱这首歌,而要经过一阵子的消停后,才会重新再来回味它。咖啡也是如此。
而且现在的咖啡,无论是花样还是种类,都可谓是多如繁星。卡布奇诺、速溶咖啡、猫屎咖啡、手摇咖啡等等,但每次喝这些咖啡的时候,总觉得不自然。也许是我太土了,每次喝咖啡,我总会先看别人是如何去喝的,对于咖啡的不同喝法,我是一窍不通。而当朋友问:“你喝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十分犯愁的,因为对于品种,我了解的也是少之又少,完全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在哪儿,口味是否有差别。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焦糖玛奇朵……如果把它们一股脑放到我跟前,或许我只能识别我最常点的卡布奇努,不过不是因为我爱喝,而是每次点咖啡的时候,它的名字是最容易记又顺口的,懂得了最简单的喝咖啡的方式,往往也就懒得去尝试不同的咖啡了。
喝咖啡对我而言是快饮型的,特别是上班的时候,面对繁忙的工作,根本没有多少心思去细品它的味道,而它蕴含的咖啡因也不断触动着那颗浮躁的心。而喝茶却不一样,即使再忙,一喝到茶,闻着淡然的气味,会让人感到平心静气。
我是一个向往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喜欢慢节奏的人。所以,这大概也就是我为何喜欢喝茶而不喜欢喝咖啡的原因所在吧。
篇15:我与诗有个约会作文
诗,早已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不得不说,我已经爱上了读诗,爱的无法自拔。每一首诗,都有属于自已的灵魂,而我,则是诗的“知己”,去发现它们的真正价值,去发现它们的存在意义。
诗,就像是冬天里挺立的腊梅,在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接受着时间,这刺骨的寒风,冰冷的雨雪的洗礼,却无时无刻不在绽放光芒;诗,就像是秋天中火红的枫叶,浓烈、热情奔放,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诗,就像夏天炎热的太阳,它是生命的种子,永恒的象征;诗,就像春天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包含着无限生机,蕴含着无限力量!
我爱诗,于是,我与诗有个约会。
我与诗有个约会,牵着诗的手,在属于唐诗宋词的天堂中翱翔。一起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象着灯火通明的小村中,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场面。与王维一起去登高,遥望山水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去细细琢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
我与诗有个约会,踩着智慧与知识的阶梯,与诗举杯共赏,畅谈友人之间的情谊。坐在桃花潭的船中,听着汪伦深情款款的歌唱,其中耐人寻味的深厚友谊着实让人感动。摇摆船桨,深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冒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恶劣环境,耳边却一直回荡着高适《别董大》时依依惜别的话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与诗有个约会,在庐山瀑布下,我与李白再次相遇,也终究见识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与杜甫在《望岳》之中,“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看出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
我与诗有个约会,诗中的一切,我都知晓。诗里的友谊,令人惊叹,即使常别千里,却依然能演绎出高山流水般的心灵交融。诗里的思乡情怀,如一杯酒,越是浓烈,喝起来越是惆怅。游子在外的辛酸泪,全跟着这杯烈酒,下了咽,流到了心里。诗里的山水,全是文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们所铸造出的唐诗的灵魂,饱含着诗人自己对自然的含情脉脉。
我与诗有个约会,我们一生为友,相依相伴。我爱诗,爱的无法自拔。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灼灼红叶,我采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我捧一朵最美的——诗。
篇16:我与诗有个约会作文
相思是冬日的梅,晚风吹不醒相见;想念是朝花的吻,晨露挂不住告别在来自放放假在相思想念中我与你相见相约,相约在夕阳蔓延的长堤,相见在马蹄声缓的季节。
——那是你吗,美丽的唐诗,多情地吟唱?
我与你相遇在初唐。乍见之下惊为天人:你如滕王阁绵延的秋水,婉约而美好。于是我化作落霞与孤鹜比翼双飞,同你唱脂粉嫣然的戏,妙指生花手型百变。戏台上你“归时休照烛花红”,我“待踏马蹄清夜月”;最终看着你曼妙的身姿空灵的影摇曳在我送你的玉钏中渐行渐远,暗暗许诺:“来时待你遍赏芳丛。”
我与你又见在盛唐。惊讶你曾把青梅嗅的青涩化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气,如此壮阔的美丽令我心动。于是我与你携手醉饮葡萄美酒;与你共奏一场风流富贵琴瑟和谐的`曲:大红幕布“唰”地扬起,用一杯月光销去万古愁绪;陪你抒写“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年岁轮回;伴你滴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看遍春柳春花满画楼;手捧一粒眷恋,默念“思君如满月,月月减清辉”。
我与你再次相约在中唐。怎料到曾经怦然心动的绝美汩汩流淌成了“感时花溅泪”的凄美。于是我抚摸着你清瘦的容颜,伴你“群山万壑赴荆门”,同奏“千载琵琶作胡语”。任凭柳烟凄迷了离别破碎了河山,任凭《霓裳羽衣曲》被无情地击破,任凭“蓬莱宫中日月长”,我只虔诚地祝愿祈祷:愿我和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与你相逢在晚唐。无限好的夕阳是何等的美丽!可是芳华刹那红颜弹指老,一切“只是近黄昏”,可叹“义山京地吟松雪,不知千年太匆匆”。盛唐的余韵化作清江柳烟愁,美得支离破碎。我本想与你共剪红烛,却不料“一寸相思一寸灰”;我本想与你并蒂连理,却不料“为梦远别啼难唤”。你说你愿用庄周迷蝶与杜鹃啼血的一刻春梦,换我一世沧珠海泪和良玉生烟的荣华,可惜“花魂鸟魂总归魂,鸟自无言花自羞”。
一曲唐韵的绝唱,明媚而茫远。纵使诗曲唤不回,柳烟换不回,纵使“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仍愿用尽一生将对你的痴情对你的执着,刻入入骨的红豆,用尽一世的轮回与你执手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的大唐,与你,美丽的你,相约相伴,多情地吟唱。
篇17:我与诗有个约会作文
莫名其妙地,到了五年级,我居然喜欢上了写诗。不过,这事儿,我没告诉过任何人......
“叮叮叮”,下课了,“耶!”我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是我们开心的“对象”不一样,他们开心可以玩了,而我,则是兴致勃勃地等着写诗时间的来临。同学们大部分都去走廊玩了,我打开笔记本开始了写诗时间。这时,成垚向我走来,我连忙把本子合上,看着她走过,然后才继续写。接着,第二节课间,第三节课间,我都在写着属于我的句子,直到回家写作业。
啊!又要写作业了,我计时四十分钟,开始厌倦地写作业,一边写一边抱怨,计时器一响,我就迫不及待的奔向笔记本,拿出它,看看爸爸妈妈在不在旁边,确定他们不在后,我再“哧溜”一声,跑进房间,关上了门,接下来,就是我快乐的写诗时间啦!我拿出笔记本,修改那些不够完美的句子。原来,我出的诗题是《树的香气,》但后来又觉得不够美,便改成了《树叶的芳香》。我还改了好多处觉得不合适的地方,我才暂时让这首诗过关。
第二天午自习的时候,我又拿出来涂涂改改,终于把它写好了。我晚上可以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在休息时间闭眼休息了。这时的我正放松地躺在沙发上闭眼休息呢!突然,妈妈急促的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近,“这是你写的.吗?”我的心里“咚”的一下,因为妈妈想让我在课间休息眼睛,而我却......,妈妈现在已经发现了,我就像悄悄看电视时被妈妈发现的小孩一样,惊慌失措,可是妈妈却正在读我的诗,“写得蛮好的呀!”妈妈读完后欣喜地叫道。我开心极了,眼睛里闪出一道亮光,读着自己创作的诗:
树叶的芳香
夹在文学书里,
一枚金黄的银杏叶,
有自然的香味,
有森林的气息,
只要这一枚小小的树叶,
就能把美丽的,
秋天的童话,
长久地保留在心里……
篇18:我与诗有个约会作文
星期五,我们薛家小学201班举行了诗词大会的决赛。由初赛选出的四位选手加上选手自己挑选的两位小帮手各组成一个战队。我是“太白再世队”的队长。比赛在选手们的紧张期待中、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第一题数字题“回眸笑()媚生,()宫粉黛无颜色。”当主持人读完题目的时候,场上顿时鸦雀无声。选手们个个皱眉沉思,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还没有人抢答,这第一道题就把我们给难住了。“这句诗我应该听说过,怎么就想不起来呢?”我的心怦怦直跳,但我的大脑还在飞快地运转着。“10、9、8……”观众们的倒计时在我的耳边响起,我突然灵光一闪,有了!下一秒,我的手已经高高举起来。就在倒计时还差三秒的时候,我自信响亮地说出了答案:“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这样,我得到了比赛的第一个十分。我们组的同学欢呼雀跃,其他三组的只有唉声叹气了。
接下来的'三道题目我都顺利地抢到并答对了。我得到了40分,而其他三组的分数却仍然停留在0分,对手们个个目瞪口呆,我禁不住有些沾沾自喜起来。但乐极生悲,第五题、第六题我明明知道答案,却被倪晨涵抢了先。“oh,no!”我掩面叹息,懊恼不已。接下去,我屏息凝神,对手们也不甘示弱,大家你追我赶。但是我还是一马当先,率先冲破了100分。
接下去就是飞花令环节了,飞花令的主题字是“雨”。每队一句,按顺序轮下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句经典的诗句从我们的口中缓缓流出。到第三轮的时候,我对了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面的“逍遥队”绞尽脑汁,却哑口无言。许老师宣布比赛结束。我以绝对的优势拿下了冠军。
开始颁奖了,当许老师把沉甸甸的“金牌”挂到我脖子上的时候,我激动不已。以后我要更加热爱诗词,走上更大的舞台。
篇19:我与诗有个约会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一坐下,就有一阵童声响起在我耳边,那声音多么响亮,多么好听啊!接着,几位小同学从台上跑了出来,在那些朗诵的同学前面,随着音乐轻轻的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真好看呀!原来在台上演出的是我们学校的同学,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参加了《中华行》大型爱国主义诗诵会。
马上,第二个节目开始了。
“风雨如织披盛世,岁月当歌试比高。
九州风气商如海,四面涛升心若潮。
誓主乾坤开阔步,京发日月显真豪。
征程屈指邀朋辈,宏图直挂九重霄。”
这是五年级表演的诗朗颂。他们富有感染的表演,真是好听啊!不愧是高年级啊!他们朗诵了很多古诗,首首精彩。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十点多了,我想:应该可以结束了吧?突然舞台上,一个妈妈和一个小女孩走了出来,我从她们的对话中知道那个小女孩叫婷婷。是一位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孩子。这时感人肺腑的诗朗诵《永遇乐·汶川抗震救灾感怀》从台上缓缓飘到我的身边。
地动天摇,群山失重,嘉陵江畔。
西岭雪寒,汶川南北,生死别离惨!
锦官城恸,江船渔火,直照相呼送远!
又何忍,悲绝无泣,鬼门一剑截断!
一方罹难,情牵万里,守望相助四面!
骨肉相连,泪眼万般,神洲凝一片!
草堂应羡,东吴相告,无数英雄酣战!
待时日,还球侧看,风光竞灿!
汶川,你被地震害惨了,是他害了你,是他,使你的儿女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时而来,时而去。有时在,有时不在。但我知道,地震,人人都恨他,人人都害怕他。但在英雄的中国人民面前是永远不会屈服的。
时间到了,我们要回学校了。我还真有点恋恋不舍,在快要走出大门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里面,耳旁还回想着那激动人心的朗诵声。
★ 苏轼的介绍
★ 一段诗词介绍
【我有诗与茶随笔(共19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学教案2023-09-04
苏轼与茶的介绍2024-04-02
宋代茶百戏随笔2022-04-29
苏轼的成就介绍2022-04-30
惑与不惑随笔2023-04-08
诗和远方与童年成长三年级作文2023-10-27
古诗鉴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022-11-21
电脑名词术语解释――开发术语2023-10-13
成都、后会有期杂文随笔2022-07-10
心向远方作文800字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