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

时间:2023-08-28 08:38: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整理9篇)由网友“凶眼白兔人”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

篇1:乡村集市散文

乡村集市散文

集市贸易在我国由来已久,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而乡村集市更是接地气和平民化、是乡野间未经雕饰的原始风俗,在四季的交替中永远有着生动、温暖、热闹和鲜活的场景。

小时候和奶奶去赶集,出门前看奶奶总爱打扮一番。她换上浆洗得挺直叠有皱褶的月白粗布大襟褂子,对着铜镜梳头时梳子沾点水把凌乱的头发抿顺溜,把鸡舍的鸡放出来,“咕咕咕”地叫着时顺手抓一把谷糠撒在地上。东邻奶奶站院门口催了,她答应着锁好房门,挎上篮子时还不忘扑打下裤脚上的灰土。

出了村子,就看到赶集的人多起来。来至十里八村的村民搭伴结伙,穿过村舍、田埂的羊肠土道向集市涌着。一路上都是欢喜——听着树丛中鸟儿的欢鸣、庄稼和风儿的絮语中夹杂着赶集人的说笑。那庄稼的枝叶扫佛到身上了,花粉就落了浑身,香味太浓烈,灰色成阵的蠓虫蜜蜂和蝴蝶紧跟着人嗡嗡乱飞。

像我这样的跟脚孩子在人群里乱钻,一会儿跑到前头,一会儿又拉到后面。听奶奶和熟人热情招呼,问我是谁家的孩子?她欢喜地告诉人家我父亲的大名。很多孩子同时也被路上的羊牛猪狗所吸引,拿小棍儿上去就打,脚猛踢,这让主人牵着牲畜往前飞奔,赶集的人挨着大人的面子又不好说嘴。

我们淘气极了,掐一朵朵的野花插在发根欢呼雀跃,花瓣散落,笑声像银铃一样响在乡野间,惹得赶集的人都说:疯死啦!

和其他赶集的村民一样,奶奶手里并没有多少钱,提着一些鸡蛋卖了才能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锭子,再扯二尺鞋面布。我嘴馋,看到卖糖葫芦的就不走了,缠着奶奶再给我买串糖葫芦吃,那卖鸡蛋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乡村的集市是带些喧闹,热烈和俗气的。即便是兜里没钱的乡民,在五天才轮到一个大集的日子里,心情早沉闷了,暂且放下手中的农活,洗洗灰头土脸,换件干净衣裳到集市上转一圈凑个热闹,不来心情就不着落慌慌难宁。也是,他们过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集市是乡村文明的标志,人们的心啊,需要这种喧闹气氛的浸淫,也算是农家人过日子忙碌中的偷闲罢。在集市上熟人相见都热情招呼:嗯,来了您啊!亲戚朋友相见了更是亲切,找个背静处拉起知心话来没完,总算了却了前一阵子纳闷的心事、再不用相互间的走动。

青年男女有相亲的也喜欢逢集时相亲,媒人和双方的亲近人躲在一旁闲扯些乡野间的俗事,任由两个腼腆的孩子拉呱,有意思的话,男方顺手给女方买些衣物鞋袜礼品包相送。那礼品包买好多,是送给女孩族里长辈和叔伯哥嫂,七姑八姨的。

成了家的男人只会闷头一门心事地过日子,喜欢到牛羊猪市里去看看行情,老道的眼神,碰到价格合适时就买。那小猪娃可着声腔没命地尖叫,集市的另一端也听得真切。相比之下,牛羊则温顺得多,怎么移主也只是耷拉个脑袋跟着就走也无所畏惧。记的一次跟着父亲去牛市里,我惊奇地看这看那,围着他的身子打转不敢移开半步。周遭都是男人呵,他们破旧的鞋子踩在牛拉的粪尿上,也不嫌肮脏。我听着牛贩子扯着嗓子叫喊,那话粗野极了。

父亲上去和他们搭讪,有个人还摸了下我的头,给我他手里的炒花生吃,我没要,心里正把不得父亲赶紧领我走出那臭烘烘的场地,可他是来卖牛的,牛贩子掰开我们家牛的嘴看看是几岁口,和父亲讨价还价。等牛到了人家手里将被牵走时,牛回头看着我们“哞”长叫了一声,我真有些恋恋不舍想掉泪,就见父亲呆愣了一下,跟上去又和那人要回拴牛的缰绳,卖牛不卖缰绳,这是老规矩。等我们终于走出了牛市,父亲带我在卖热丸子汤锅前喝了碗有胡椒粉的酸辣丸子汤,可我喝的全无滋味,仍想着那牛。

长大些常和伙伴们一同去赶集。在纷杂和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挑选着心意的物品——一件衣服,一双鞋子,洗化用的胰子、头膏,红灯牌的润肤霜,打在瓶里的酱油醋,根须带着新鲜泥土的碧青鲜嫩脆蔬菜。年节或家里办大事情时买的更全乎,盆碗勺筷,笊篱,大小擀面柱儿,笸箩,笤帚,盖帘。

有些用品我们家不常买,像母亲用高粱秸杆、粗线纳成圆“井”字的盖帘儿,很厚实挺索,撒上些面粉,过年时能摆放上百十个饺子也不粘,而集市上卖的十块钱一个,但纳得松散不好用。自己过日子了,在商场里买了一个很洋气的塑料盖帘,可总觉得跟平素的日子不搭配,用着用着就弃置了

总之集市上是卖什么的都有,有些物品拿到艺术品展销会上就是珍品。比如用篾条编成福字的笸箩,高粱穗子谷子勒去粒子后用大红绳子扎成的笤帚,原生态柳条编成的花篮,箩筐等……在集市上都是寻常的日用品,可摆在展销会和艺术画廊里,惊羡成了“造型艺术”。朴素的东西所以吸引众人的眼球,是朴素里面透着大智慧,大智慧是日常的。谁说过这样的话了?不记得了。所以我很喜欢集市上这种风俗日常的场景。曾花两块钱买过一个笸箩,用它盛花生,毛豆,水果,真好!那种亲切的感觉像我从没离开过家乡那片亲爱的热土地一样,特别温暖。

再说各村里都有心灵手巧的女人,务农的闲暇时,她们做些小孩的衣物鞋帽拿到集市上卖。如今日子都很富裕,家里并不缺少那点钱,是她们让自己有事儿做,忙碌些心里踏实。做的那连体的棉袄裤,套了新棉絮密密缝制,小领子、裤筒开得合体,盘云扣子盘得实,小孩穿着挡风寒比丝绵的要暖和得多;白底红面子绿面子的虎头鞋,鞋面上用金线和五彩丝线绣出的老虎头,那鼻子那眼睛黑眉毛栩栩如生。这些纯手工的针线活,都是美到极致的工艺品。

我花了十五元钱买过一顶老太太卖的红绸布的荷叶帽子,上面用五彩的丝线一针一针绣的“五毒”图案。据说在民间孩子戴五毒帽子可以辟邪。我把它挂在客厅的墙上视为珍品。那站在风口里兜售自己的手工艺活、头发花白的.乡村老太太当然不知,这要是在工艺品展销会上,得吸引多少人的眼球?价格会十几倍得上翻!

在粮食市里,会看到各色样编织袋里盛着的玉米糁子,麦扁儿,大米,小米,花生,芝麻及各种豆类……摊贩们也不用吆喝,紫红的脸膛子上咪笑着眼,围上来买的都是老主顾了,选择食材上讲究营养均衡,都精明着呢。这些食材超市里都有,可乡民们还是喜欢在这日光下的摊位上买,他们赶集图的是种心性、热闹和顺应了原始风情的习俗。

孩子们喜爱玩的各种玩具,地摊上摆放得满满的。捏面人的捏出的红红绿绿的面人,有红脸的关公、黑脸的老包,头上插着雉鸡尾的齐天大圣,大腹便便肥头大耳扛着钉耙的八戒。竹篾编的蝈蝈笼子里、蝈蝈正叫得欢实,草编的知了、蚂蚱、蝴蝶,栩栩如生。这些玩物可把孩子们的眼睛脚底给定住粘住了,拽扯住大人的衣角不放,是的,买新衣裳也没这么大的情趣,同样的也许超市里都有卖的,可集市上的要便宜得多。

姑娘主妇们喜见的提花新颖花红柳绿的床上用品,家用的碗碟筷笼,土瓦缸,和面的盆,各种模具,炉具,农具等……应有尽有,任意挑选。走过那儿时,当听到手指弹的细瓷发出清脆的悦耳声、挑选农具时碰撞的声响,卖唱片的高音留声机里播放着豫剧或梆子的段子、周遭围了一群七老八十缺了牙口坐着马札的老头老太太时,那画面在日光下就显得那么艳俗,淳朴,厚重,会觉得生活成了慢节奏,同日光一样老着。

还记得当年分家时,我们曾分得奶奶的补钉了八个钢钉的大瓦缸和缀着麻绳的簸箕,日子好过了母亲也舍不得丢弃。她把买来的大蒜编成长辫搭在屋檐下的梯子上,辣椒子用针线穿成长串挂在门框上晒得红紫,好生动的画面哎,出出进进的都看不够。集市上的物品那样丰富那么好,那大瓦缸和簸箕确实没有用处被母亲随之弃掉了。有一次我当笑话向她提起,她好像不记得了,我不知道母亲是真健忘还是不愿再提那心酸的往事了?

说拉着空气中有了火药的味儿,不用说年集到了,人们开始置办年货。退毛的猪头,猪蹄,打着紫戳印的一扇一扇的猪肉,剥得溜光尾巴上只留一撅毛的整只山羊,白条鸡,鸭……摆放挂满了肉市。满大集呼啦啦的都是人,手上都提着东西,脸上洋溢着喜气。

卖年画红灯笼和新春联的在公路两旁人行道上摆了长长两列。那些木刻的花红柳绿的年画我很喜欢,欣喜地挤在陌生的乡民间购买,回得家来并不知往哪贴?只好夹在书里珍藏,时日久了偶尔拿出来看看,看不够。就是喜欢这些艳俗物,还有那绣着五毒的儿童戴的荷叶帽子,得有多少功夫和心巧呀在里面?因为我懂,挂起来欣赏时心里有一种暖意、一种幸福回荡良久。

算起来我在城里居住十几年了,可心里依然喜欢乡村的大集市,是集市上那种扑面而来的火热,浓烈的气息吸引着我,所以逢周末到郊外赶大集成了我的习惯,我会买前面车篮里满满一篮子的青菜,萝卜,西红柿……,这些粘着新鲜泥土的鲜脆果蔬,到大超市里用保鲜膜封着卖时,价格几倍地上翻。是啊!就因为是大集,没有房租和杂税,所卖之物又自产自销才这么便宜。

可巧得很,这个周末我又去了郊外的大集市,邀了朋友一起去的。我们买了很多东西,还淋了雨,手脚冰凉,可心里还是暖暖的。

哦!乡村集市,你这乡野间最原始、风俗、未经雕饰的平民的集市,是你的大朴素在温暖着我们,我们又怎会不深深地喜爱着你呢?!

篇2: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

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

清晨还没起床,楼下便传来一阵阵熙熙攘攘的嘈杂声。透窗看去,街道上已挤满了人和车子,回过头扫一眼日历才发现,今天又是集日了。

多年以来,很多传统习俗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唯独这“赶集”是愈加的兴旺了。许是农村地区地广人稠,单凭几家商铺超市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日常所需;毕竟集市上物品的种类名目繁多,选购起来方便些价格也更公道。

古语云: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四方云集一地,俗称“赶集”,也有的地方称作“赶墟”、“赶市”。每逢集日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到骡马牲畜、蔬果米粮,小到一应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开集的日期是约定俗成的,大抵以农历为准,或三、八或五、十,相邻两地日期相互错开,如此有利于采购时物品更加集中也更便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各地相继出现了晚市,对上班族来说可是一项不错的福利——下班后还可以逛集市!

有人说赶集是农村人的专利,其实不然。翻开资料不难发现,全国各地城市乡村都有分布;只不过相对于农村,城镇的集市更加规范集中而已,像当地的定兴、白沟、容城、新城等等,几百年来一直恪守着传统鲜活存在着;有的集市干脆演变成农贸市场的形势,像山东境内的李村大集和上马大集,则完全是遵从了市场化的模式。

过去集市上的物品以当地农副产品和手工制品居多,像果蔬粮食大都自产自销,时令性颇强,因为减少了运输时间和成本,所以尽量保证了货物的质量和实惠的.价格。

服装和鞋帽也属应时的品类,外来的居多;街道两边的货架上参差罗列,品种和价位丰富的很,男女老少大可各取所需。每逢集日,两边固定的商铺也会把商品搬到路边上售卖,因为是品牌服饰,价格和档次相对高些,所以颇受年轻人欢迎。

记得小时候有很多卖布匹的摊位,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那时不像现在,每逢过年节家家都要扯回一些,给孩子大人缝制过年的衣服;可以自己做,也有专门帮人制作的。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老土,但在当时能美美哒好长一段时间呢。

对孩子们来说,诱惑力最大的莫过于各种果品和风味小吃了。各种手工炒制的干果和外来的新鲜水果一字排开,散发着诱人的光芒;现场制作的美味糕点、煎饼果子惹人垂涎!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往摊位前一站也保证你迈不动步子。索性全都买上一些,家里有老人的再来上一碗老豆腐几根油条,保证全家乐呵呵!

如果说平日赶集时间有些促狭,年集就完全不一样了,持续一两日也是有的。生活用品是必须的,河鲜海鲜、牛羊肉、各种禽蛋一样儿也不能少;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和春联,女孩子们的衣服发饰,男孩子们的烟花炮仗,宴客用的烟酒糖茶……每到此时,各个摊位前人头攒动,火爆的很!卖的人高兴,买的人开心,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和手里头置办的满满的年货无不洋溢着喜庆和祥和的年味儿!

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发展,各种电商、网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购买需求。即便如此“赶集”作为一种古老的商品交易模式依旧繁荣且历久不衰,或许是因为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吧。

篇3:老街集市散文

老街集市散文

时间总是无情,岁月总是匆匆。光阴的手无情地扯着我们,快速地向中年迈进。四十年的光阴,仿佛转瞬间便在眼前流逝。四十年的光阴,让我忘却了许多人和事,但老街集市的记忆却像汩汩流淌的小溪,依旧固执地流在内心的谷底。

------题记

朋友圈里,看到同学发的图片动态:乡村集市一瞥,勾起往昔回忆。顿时,多年前家乡老街集市的热闹场景便又再一次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时,不算太宽的老街集市,水泥铺砌的街巷两侧,店铺林立。店铺前,各家为了抢占商机,又在自家店铺前扩出一席之地,地面及摊位上摆满了各家销售的商品,衣服、鞋子、锅碗瓢盆、刀剪铲子、雨伞雨衣,衣架、花盆等等生活用品,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走出老街集市店铺往前,一人宽的通道跨过街区,把日杂百货区与蔬菜瓜果副食品区分隔开来。拥挤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欢腾中透出浓浓乡土气息。挤过人头攒动的人流,走进蔬菜瓜果副食品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清早从乡下赶来卖菜的村民们,他们或站或蹲。阳光隔着淡蓝色的遮阳棚照在他们黝黑的脸上,映衬出他们的健康与真诚。

“小妹,要不要黄瓜,新鲜,今早刚摘的。”大姐的热情招呼声中,我低头,她面前地上竹篮里,一根根形状不一,头项上戴着娇嫩的黄花,身上插满了白蒙蒙小刺的黄瓜正静静地躺在那已经被汗水侵蚀成了深粽色的竹篮里,抬头,我看到大姐正微笑着用眼神告诉我:“真的,今早刚摘的。”我微笑,随手拿起两根黄瓜放进大姐的秤盘里。过秤,递钱,我接过大姐用稻草绑得紧紧的黄瓜起身准备朝集市里走去。

“买点西红柿吧,看看,我这也是自家种的。”还没站起身,大姐菜摊旁边的大爷就招呼着我买些他的西红柿,挪挪步子,我在大爷的地摊前蹲下。

“大爷,你帮我挑吧。”一篮子西红柿里,我翻来翻去始终不知道哪个才是最好的。于是,我把选择权交给了卖西红柿的大爷。

“个个都是好的。信我就好,看我帮你拣。要几斤?”

“拣着看吧。”我说。

“够了吧,这个,现买现吃好,放时间长就不好吃了,吃完明天再买,我天天来。”不一会儿功夫,大爷就帮我挑了大约一斤多的西红柿。秤完,装袋,付钱,谢过大爷,提着黄瓜西红柿,走过一个个地摊区后,我挤进了郊区菜农的贩菜区。

“小妹,要黄瓜吗?新鲜,今早刚摘的。”又有大姐向我兜售黄瓜,我笑笑,朝她举了举我手上刚买的两根黄瓜。继续朝前,我便被挤进了人群熙攘的副食品区。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城老街集市早已成为了我脑海深处的记忆。老街经过改造,推倒了原先的旧店铺旧房子,随之被一幢幢林立的高楼而代替。老街集市也从小镇的中心搬迁到了城郊。每次回乡,经过曾经的老街区,站在装修豪华的商场玻璃橱窗前,我总会陷入沉思,沉思中极力寻找那份久违的思念,还有经过时间的洗刷,回忆里时间冲不走的那份乡绪。

记得小时候,走过老街那条集市,往南直走还有一条商业步行街,那时,老街也还没拆迁,约四五百米长的步行街两旁,商铺比比皆是:男装、女装、童装、孕妇装、老人装、鞋子、内衣、袜子、围巾、帽子、订单、枕头、被子等等,各式各样各类齐全的店铺方便着千家百户。步行街上清一色的二层建筑,通常都是楼上住人,楼下开店,纷杂的街市上住着不同姓氏的人家,邻里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充满了比血缘还近的亲情。“赵妈、钱爸、孙哥、李姐……”见了面,彼此间亲切地打着招呼,简单的称呼中透着和谐的乡音。

步行街的邻居们和老街集市上的邻居们同样纯朴善良,他们的商品价格基本是统一的,他们不会因为想多卖出些东西而故意抬高或哄低价格,货比三家,生意成了大家乐哈哈,买卖不成,他们也会笑脸相送,临时走还会送上一句:有空常来。买东西的人也大多是小镇上的'居民和附近乡镇的村民,对待每位顾客,步行街的邻居们都是亲疏无欺,老少无诈。有时,一家人有事外出,另一家人就会帮忙照看着生意。印象中,步行街上好像从没出现过因价格与质量问题与顾客或与邻居间发生争执的事。

那时的生活虽然很清苦,但那时候的我们却很快乐。每天放学,走过街口,看到老街集市零食店门口摆出来的各种零食,贪吃的我们总会这包翻翻,那包看看,摸摸这个,捏捏那个,看到眼馋时会拿起零食袋子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然后吞一口口水,揉一揉鼻子,一溜烟地跑开。回到家里,翻箱倒柜地到处搜寻,看下妈妈有没有遗漏下几个买菜的零钱,偶尔会翻出几个硬币,便欢天喜地地出门,直奔刚才那家零食店,到了,抓起刚才闻过的那包零售迫不及待地撕开,拈一点放进嘴里,咂咂嘴后把一个五分硬币递给坐在店里看着我偷笑的阿姨。这时,站在旁边看着的学生,看着我嚼动不停的嘴,他们肚子里的馋虫很快也被勾了出来,嘴里会不由自主地流满口水。

“来来来,吃这个,刚炒的。”看着孩子们的馋相,阿姨马上从桌上端起自家刚炒好的葵花籽让我们每人抓一把,然后,满足了食欲的我们才满意地一哄而散。

那时候,日子艰难,但我们却都很懂事。秋收农忙时,会提着篮子到附近农场田里拾些稻穗、麦穗、黄豆等,等下午集市上生意人散去时就把拾回来的稻穗、麦穗、黄豆摊在集市上晾晒;夏天会在家门口集市上摆上茶水摊卖水给过路人解渴;有时还会让大人去批发些冰棒,用小车推着,沿着老街集市叫卖;有时会在集市上等卖菜的人收摊时帮着捡些报纸、塑料等然后送到废品回收站换些零钱,赚来的小钱自己攒着买文具买零食。

……

后来,老街改造,旧的房屋推倒翻新,集市搬迁换了新的地址,老街集市上那些过去的人和事便就成了过去,老街的面貌也早已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改变,留下的,只是一些物是人非的现状和难忘的记忆,更多的则早已随着光阴逝去。

如今,老街变迁中渐渐长大的我们,终因求学、工作、生活,而一步步远离了曾经喧闹的老街集市,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故土,但老街集市上那热情、淳朴、善良的邻居们,却让身处远方的我时时梦回故地,老街集市已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此时,看着同学发的集市照片,又有往事荡漾在眼前,又有乡愁弥漫在心底……

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也在岁月的更替中,一天天长大,慢慢地懂事,渐渐走向人生的中年。然而,童年时老街集市的生活,却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里,随时光流逝愈加生动清晰。

------后记

篇4:繁华的乡村集市散文随笔

繁华的乡村集市散文随笔

乡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要属集市了。它集中于村子的河道边,也是一个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各有一里路长,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我深在其中,也确确实实感到了方便。

我说的这个集市在单位的村子里,在当地也算是个不小的村子。自从有了集市,单单就卖菜的摊位就摆了一长溜,黄瓜、茄子、土豆、冬瓜、葱头……样样都齐全;水果摊位上,苹果、梨、西瓜、桃子等等应有尽有;化肥、农药、农资门市也是一家挨着一家,百花争春似的。卖衣服的把衣服高高的挂在摊后的衣架上,五颜六色。还有那些卖厨房用品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就如同积木一样,把乡村的集市填充的满满当当。乡村的大闺女,小媳妇,老头,老太太三五成群的提着篮子,一拨又一拨的簇拥到集日的大街上,遇到熟悉的人,都不同的回应道“赶集昂”,“买啥啊?”,“东边的苹果便宜”,“北边的茄子俩毛钱一斤”。

有时候看到邻居去赶集,为了图个省事,让邻居捎个东西啥的,也都乐意。“大嫂,赶集帮俺买回五斤茄子”,“大娘,给俺捎回一斤肉吧。”话一出口,觉得自己方便了,街里乡亲的,也都不说声“谢谢”,有时说声“麻烦了”,谁都不去计较。

没有集市的时候,乡村老百姓感到十分不方便,赶集要到十里以外的县城里。家里有个亲戚朋友的,还得派专人去城里买肉买菜,来回二十多里路,可忙了。再加上有时半路上自行车出了毛病,真是急死个人,心里又慌张又乱的,大冬天可以让人出汗。

大约十年前,大队的干部就筹备立集的事宜了。为了立集,干部不仅选择了日期,还从郑州市豫剧团请来了演员助阵,整个山村都沸腾了,有敲锣打鼓的,有耍武术的,有扭秧歌的,有打扇鼓的,打破了几十年沉寂的山村。男女老少欢快的说着,笑着涌向了大街,又听到了久违的热闹声了。这个说“咱村立集肯定行”,那个说“现在的人富裕了,买个东西都乐意图个方便。”

乡村的集市说立就立起来了。起初一些人还担心,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人这才放心了。前来赶集的大多是三乡五里的农民,也有一些从几十里以外赶转集(穿梭于各个集市卖东西)的小商小贩,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有一些平时不见面的熟人,在集市上偶遇,不免寒暄几句,问长问短的,临近中午,到集市上的`小饭店,点上几个小菜,一壶老酒,诉说着往日恩情,悠哉,悠哉。

现在的集市越来越大了,从日用品到家电应有尽有。于是乎,有拉蔬菜的,有拉水果的,有拉农资的等等,这就是俗话说的“栽上了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乡村集市的不断扩大,也引来了不少的麻烦,由于地处村子的十字路口,也是交通要道,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由于东西、南北方向的车多,有时堵车两、三个小时。有时候急救车120也难以通过,还影响了许多公务通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得已另辟一块地方,搭起了简易大棚,把一些商贩迁入大棚,改善了交通拥堵。集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总之,乡村的集市活跃了市场,搞活了经济,繁荣了农村,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乡村的集市是一架琴,把乡村弹唱的悦耳动听;乡村的集市是一盘棋,把乡村摆布的天马行空;乡村的集市是一本书,把乡村述说的声情并茂;乡村的集市是一幅画,把乡村描绘的绚丽多彩;乡村的集市是一首诗,把乡村书写的生动活泼。

篇5:故乡的集市散文

故乡的集市散文

自八岁随父亲一起来了城里后,就已很少去李集的早市了。近些年,外婆又被接到了城里,渐渐对李集的记忆就更模糊了。但是我的童年却是在李集的闹市里度过的。时光匆匆,告别、求学、谋生。然后搬家,几经辗转。对老家的集市记忆也就更零碎了。

可是,在某一个恍惚的瞬间,我总会不期然的想到家乡的集市,挎着手提包,走在带着泛黄味道的集市,欣赏着满目琳琅的物品,还有那淳朴的口音叫卖,穿街过巷。自有一种温馨和和谐和灌入心底,循着陈年的路线,心情满面春风。

那仿佛是一种古老的意像,带着满是质感的温柔,在童年的温情里,过滤掉浮世的繁华,过滤掉职场的尔虞我诈,只是以一种最厚实、最淳朴的形式记录着耐人寻味的画卷,让人感到安稳而妥贴。

来上海之前,回了趟商丘老家,在车里,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路边吃着肉合子,我便按捺不住的,想到了那个灌醉我童年的集市,因为李集的集市上的肉合子也算是一个地道的特色,油而不腻,嫩而不靡,让人留恋之余亦回味无穷。

算了算日子,第二天正好是集市,因为它是每月的逢五逢十就是集。才黎明时分,我便使了车去了老家,沐着晨光,集市依旧不减当年,多了的是陈年的幽香,在匆匆的脚步里,有着另一种和谐,譬如热气腾腾的烤卤,卖油二馍的小摊,葱面、打糕、五毛钱一碗的黄豆粥,还有闹轰轰的煎包叫卖。都散发着浓浓的人间烟火。

这是生活的暖意还原了生命的本真,简单而充实,淳朴而性感,沧桑而温暖。时光匆匆而过,多少繁华似锦终会归于平凡,而最平凡的气息莫过于,在四季更替的每一个日子里,过着简单的生活,逛逛菜市场,赶赶集市。寻一下人间烟火的味道,这时,不必浪漫,只要一时的踏实,心便会温柔缠绵。原来隔着岁月的尘埃,人生依然可以简单若此,却丰盛无比。

清晨的集市,除去路边的小摊,满满的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排排徐徐前行,要想超车是不容易的。于是,我便挎着手提包,很有耐心的跟着前面的.人,心情满面春风。微笑着看着路边的生意,犹如欣赏一幅清明上河图墨画。这时,一辆脚蹬三轮车,从我的左侧骑过。那是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大爷,带着一个亦是花白头发的老妇人。我没有看清老大爷的神情,只看到他在使劲的蹬着脚蹋,因为人比较多,他们和我只错有一米远。相必他们也是生活在集市边上的居民吧,小三轮里的老女人,很是心满意足的坐在里面。她不时的给路边的摊位的人招招手,点点头,自然而亲昵。

这位老女人,也许也有曾经,也许也曾珍面玉容,可如今,昔日的芳华已不在,已经变的很老了,甚至有点俗了,但是,我发现在她的脸上堆叠的并不是沮丧的沧桑,而是幸福的神态,眼神里也尽是明媚的光芒。

也许这对夫妻过的日子并不富裕,可能也是住在集市边上的小村里,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也无非不过是一菜一饭一粥,可是可以看出他们双双相守着,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即使已到暮年,依然笑如春风。原来人世间,最普通的家常,就是最珍贵的真情。

似水流年的岁月里,爱情之于生活,也远远不够厚实,老了的是韶光,远去的是初见时的浪漫。唯有一路相携,才是最美丽的瑰宝。我默默的看着,静静的随着流动的人群跟在后面。看着他们,以爱的姿态,在浮世的烟火里,绽放着厚实的温暖。不需要惊心动魄,不需要荡气回肠,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相爱的两个人,守着儿女,过着安稳的日子。

于是想到小时候,我们一家就住在集市西边的老房子里,彼此知冷知暖,过着清贫但静好的日子。当年没有锦衣玉食,吃的是自家栽种的清淡的青菜,被母亲在腋下补了补丁的外衣,是我过年买的最华丽的衣服。

犹记当年,父母相亲相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总有一盏温暖的油灯,等爸爸从集市卖菜回来,一听到敲门声,札着两个牛角辫的我,便又蹦又跳的开门。钻到爸爸的怀里,妈妈接过爸爸的三轮车,虚寒问暖。在昏黄的灯影下,爸爸坐在板凳上数着卖菜的钱,妈妈烧水热饭,我蹲在爸爸身边,边吃着肉合子边瞅着爸爸。那时的光阴,仿佛是开在红尘里的水莲,干净、纯粹、甜蜜。

后来,父亲因为躲避计划生育,也为了让我好好念书,就搬到了远地他乡、焦作。从此静好的日子消失不见,老屋的欢声笑语,亦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母亲绵绵无尽的惆怅和等待。而在我,最美好的日子,莫过于离开故乡的那段童年,虽贫寒,但甜蜜,充满着人间烟火,即使过了及近二十年,我仍意犹未尽,怀念不已。

世上,还有什么能抵过一个温暖的家?繁琐的都市生活,情感早就摆脱了媒妁之言,猜疑、迷茫、金钱。红尘俗事,诱惑无处不在,迷失亦不可免。无论是多么唯美的爱情,都要拈上家的温暖,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彼此眷顾中,爱情与亲情丝丝相扣。

故乡的集市,仿佛一直就默默的陪着我们,走过风雨,却一直等在这里。如同漆黑的夜里,总有一盏温馨的油灯,飘着家的温暖,等待着要归来的人。

走在清晨的闹市里,手里掂着热腾腾的肉合子,心中总会流泄出平和而感性的温暖。那位大爷依旧使劲的蹬着脚蹋,他们也许回家,也许再买点什么。但是这一幕,却带着撩人心弦的和谐与温热。时光潺潺流淌,原来静好的岁月,就是在每一个平稳的日子里,与相爱的人相亲相爱,知足而欢,笑语盈盈,尝尽人间烟火。

逛到集市的西头,回到车里,久坐不语。直到朋友说:喂!走了,啊。我才猛的醒过来,原来我又一次走进了童年的世外桃园。

篇6:家乡的集市散文

家乡的集市散文

我的家乡在辽宁省西北部建平县的大山深处,这里是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平日里,村民们都是以种植谷物为生。由于山村相对比较闭塞,因此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通过山下镇子上的集市来购买。镇子每周都会有两次集市,周围村子里的人们到时候都会去赶集,采购自家所需要的各种物品。

在我小的时候,只记得每次集市时,商贩们都在马路两边摆成两排地摊。那时候的货品,种类很少,主要都是以粮食类为主,比如米面油盐、酱醋调料,还有一些常见蔬菜。肉类也主要以猪肉为主。这些物品一部分是从县城购进的,一部分则是镇子上自产的。集市上也有卖服装百货的摊位,不过都是一些很平常普通的衣服鞋帽,并不像今天城市里各大百货商店里的服装款式繁多。服装类摊位相比粮食类,就显得很少了。毕竟那时的农民,生活水平还不富裕,因此赶集时主要都是以采购粮食类为主,至于穿着方面并不是很在意。大家的理念很传统实在,如果家里的衣服还能穿,就不用再买新的。

因为我家的山村离镇子较远,因此并不是每次集市都会去,尤其是农忙时节,去的次数就更加少了。父母亲只有到了家里确实需要采购时,才会去一趟,而且还尽可能多采购一些,作为储备,比如米、面、油等主食类,糖、醋、盐、酱等副食类以及一些容易储存的蔬菜等。每一次,父母赶集都会满载而归。从这次往后,家里就会有很长时间不用再去赶集了。

那时候,交通工具还很古老,山村里的人们都是赶着自家牲口拉的车去赶集。我家也不例外,父亲每次都是赶着骡车去集市。小时候的我非常爱玩,也特别喜欢去集市,毕竟集市上那些玩具类的东西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每当父母亲要赶集时,我就会央求他们带我去。父亲很疼我,一般都会答应。我的两个哥哥虽然已经上学,但毕竟也是孩子。他们一见父亲答应我了,也按捺不住想去的心情,便开始求着父亲。父亲好像知道他们的心思一样,就都点头答应了。当父亲准备好骡车后,两个哥哥胆子大,直接就爬上了车。我胆子小,只能由父亲抱我上去。等到母亲也坐上车后,父亲就赶着骡车出发了。

一路上,随时都能看见络绎不绝的牲口拉的车,有马车、有驴车,还有如同我家的骡车,向镇子方向涌去,就如同浩浩荡荡的队伍。等到了集市上,大家都会把各自的牲口车停在路边的空地上,然后就开始在集市上选购东西。由于集市里人多,母亲怕我们兄妹三个走丢,就让两个哥哥一左一右拉着我的手,母亲则拉着大哥的手,跟在父亲身后。

父亲和母亲每一次赶集前,都会事先计划好具体该买什么东西,而不是毫无目的地采购。当然,我家每次赶集也都以采购米面肉蛋、油盐酱醋以及一些容易储存的蔬菜为主,毕竟当时在农村,先把肚子填饱毕竟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其次,才会根据家中所需,采购一些服装百货类的东西。那时候,我年纪还很小,也很任性,对于父母计划采购的这些东西,根本连看都不愿意看,反而对儿童玩具很感兴趣,偏要往卖这些东西的摊位跑。在当时,这些玩具都是跟着日用百货一起卖的,而且种类也不是很多,大都是一些乡村妇女手工用粗布做的小猫小狗和布娃娃之类的东西,而且做工也很粗糙,跟现在城市里儿童用品商店卖的精美玩具简直没法比。不过,尽管这些玩具外观不是很好看,可还是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父亲对我的偏好真的很无奈,只好让母亲和两个哥哥陪着我,他则一个人去采购家中所需的粮食类物品。

父亲一同意,我和两个哥哥就都高兴得快要蹦起来,毕竟哥哥们的年纪也不大,喜欢玩具的那一份童真甚至比我还要强烈。当我们来到卖玩具的摊位前,就像挪不动步子一样。其实,不仅是我和哥哥,还有不少小孩儿都拥挤在这里,大家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盯着那些玩具看。摊主们看到围拢的孩子多了,便开始大声吆喝起来,吹嘘他的这些玩具如何既便宜又好玩,尽量诱惑着孩子们那颗渴望得到的心。这时候,有的孩子忍不住开始央求他的父母。大部分父母都会以家中有玩具为由断然拒绝,但是有的父母不忍心看着孩子不高兴,虽然心里也不是很愿意,但还是和摊主讨价还价起来,最终都是以一种低价成交了。当买到玩具的孩子高高兴兴离开时,那小脸都会乐得像盛开的一朵花似的。

每当看着那些拥有了新玩具的孩子,我的心满是羡慕甚至是嫉妒起来,便也开始求着母亲也给我买一个。两个哥哥见我要买玩具,也学着我的话一起央求母亲起来。母亲开始肯定是拒绝的,毕竟买玩具的花费并不在她和父亲的计划之内。可是我和哥哥都知道母亲心软,便一个劲地软磨硬泡。往往过不了多久,母亲就会叹息一声,然后就同意了。当然,母亲每一次都不会顺着我们的喜好来买,她总是比较着各种玩具的价格,挑选出物美价廉并且非常实用的玩具,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母亲最宠我了,都会优先买我最喜爱的布娃娃,甚至不顾哥哥们的愿望。其实在当时,我根本就没有什么意见,甚至在心里认为,只要能买任何一个娃娃回家就很满足了。在我点头之后,母亲就开始跟摊主讲价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母亲终于按照折中的价格买了布娃娃。当我怀中抱着这个新娃娃时,心中别提有多么美了。由于母亲已经为我买了玩具,就不会考虑再为哥哥们买了。哥哥们有时因为买不到自己心爱的玩具,都会非常嫉妒我这个妹妹,甚至一路上都不跟母亲和我说一句话。

当我有了新玩具,父亲见了,难免嘴上都会说一些“你在家里已经有那么多娃娃了,还买新的,太浪费钱了”之类的话,可是我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还是同意和认可的。毕竟我是父母亲最疼爱的女儿,他们也愿意为我付出。父母的这份爱,至今回想起来,还让我的心温暖不已。

当然,我也不是每一次赶集都会买到布娃娃。毕竟父母亲是非常勤俭的,还需要供我和哥哥上学,因此不会总是娇惯我,任意随我的性子买玩具。

我从小就爱吃零食,特别是对于甜食类的食品总是情有独钟。那时的集市上,并没有奶油蛋糕和各色精美甜点之类的美食,摊位上都是以从城市里批发来的用大塑料袋包装的散饼干为主。在我的印象里,这些饼干有的是用白面做的,有的是用玉米面做的,而且形状也各式各样,一般都以动物和植物形状的居多。动物类的包括有小猫状,小鱼状,小鸡状等,植物类则已各种类型的花瓣状为主。当然了,即便是这种又干又硬的饼干,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也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因此,我每次和父母亲一起赶集时,除了喜欢娃娃类的玩具外,就对这些饼干感兴趣了。

别看母亲对于买玩具有些不舍得,可是对于购买饼干就大方多了。我想这可能是因为饼干相比玩具较便宜,而且平常还可以作为我和哥哥们的零食。当然了,母亲和父亲虽然不反对买饼干,但每一次买后,都会告诫我们,饼干是含糖类较多的东西,只能作为零食吃,而且还不要吃得太多。我知道,父母亲的这种看法代表了山村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观点,那就是应当以正常的饭菜为主食,任何小食品都不能代替。可是我那时年纪小,嘴也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每次买回饼干后,都想着要大吃一顿,可是母亲总不让我多吃,就给我几块,这让我心里很不高兴。不过,我自有办法,因为我知道母亲的心特别软,于是就不住地哀求母亲,有时也会掉下几滴眼泪。母亲见了,心疼了,于是就多给我几块。我心中别提多高兴了,立刻吃得香喷喷的。我的哥哥看见了,虽然也想吃,但却没有办法。我知道哥哥们都是男孩子,不可能像我那样爱哭。因为父亲从小就教育他们,男孩子是不能掉眼泪的。

有一次,我和父母亲赶集回家,我又想吃饼干了,便如法炮制,用几滴眼泪换来了几块饼干。哥哥们看着我吃着饼干,也馋了,都向母亲要,可是母亲却没有给。“你们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母亲始终用这句话来拒绝哥哥。哥哥们没有办法,只好看着我吃。当我甜甜地吃着,无意间看见哥哥们眼中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目光,竟然十分开心,心中真为自己是女孩而高兴。可是到了后来,看着哥哥们渐渐变成失望的眼神后,我有些不忍心了,就把手中剩下的饼干都分给了哥哥们。哥哥们一口就全都塞进嘴里,只嚼了几下就咽下肚,还不住地用舌头舔着嘴唇上的饼干渣。母亲见了,轻轻叹了口气,于是打开饼干袋子,分给了两个哥哥一些饼干。两个哥哥立刻像我一样高兴地吃起来。母亲在旁边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全都是疼爱的目光。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先上了小学,后来又上了中学。在成长过程中,我已经深深体会到父母为了这个家付出的辛苦和持家的不易。这时我已经懂事了,也不再任性,因此在每一次放假回家并且跟随父母亲赶集时,虽然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还是会在心里产生想要买的意愿,可是一看到父母亲那日渐衰老的面容,内心就疼痛起来,也就把愿望深深埋在心底。我不想让父母亲再为我多花钱了,因为我知道为了供我和两个哥哥上学,父母亲一直省吃俭用。他们把所有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全都用在了我们身上,而对于他们自己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

知女莫如父,疼爱我的父亲就像看透了我的心事一样,每次看见我羡慕地盯着那些我喜欢的东西看的时候,都会对我说:“闺女,你看好什么东西,就让你妈给你买。不用担心,咱家不缺钱。”可是我都会摇头说:“爸,我什么都不需要。”父亲听后,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知道我爱吃甜食,因此每次赶集后,还是不顾我的反对,让母亲给我买一些饼干回去。

后来我要去县里上中学,因为要住校,所以整个学期都会离开父母。父亲知道我也十分勤俭,怕我不舍得吃,会亏待自己,就在每次我要离开家的时候,除了给我准备好很多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外,还特意从集市上买来一袋子饼干,也一起放到我的行李中。“闺女,这饼干能存放,不会坏,平常想吃了就吃两块吧。”父亲总是这样对我说。

每当我听着父亲的话语,心中都会酸痛不已,眼泪就忍不住快要溢出我的眼眶。我知道,父亲和母亲是爱我的,他们怕自己的女儿委屈自己,所以就尽可能地为女儿想到了一切。这袋饼干虽然看似普通,但却包含了父亲和母亲那份伟大的爱。

近些年,随着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日常生活所需求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集市上的商品种类不但越来越多,而且款式也越来越丰富,并且现在只有城市里大型百货商店或者超市里才能见到的东西,也陆续出现在家乡的集市上。在摊位剧增的情况下,那种在马路边摆摊的方式也就越发不适应了,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到交通,毕竟现在马路上的车辆渐渐多了起来。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镇政府后来专门在马路边的一块早已闲置并且是非常开阔的空地上专门设立了市场。这样,原本的路边集市便成为今天的市场集市了。

如今的集市,各种货物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跟我小时候的集市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不但各种粮油蔬菜、副食调料、各色甜点、服装鞋帽、针织用品、五金百货随处可见,就连小孩玩的各种精美玩具,在市场中都能看到。每当集市来临,天还没有亮,各种装满货物的小型车辆就开始陆续进入市场里,然后摊主们就开始卸货,摆摊。这时,有早去的人们,也开始陆续进入市场。叫卖声、询价声,甚至还有讨价还价的声音慢慢喧嚣起来。上午八点钟以后,集市热闹的时候就开始了。附近的人们开始涌进集市,争相挑选自家所需要的用品。到了十点多钟,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放眼望去,整个集市就如同人的海洋一样,那各种声音也都响彻天空。有时候,身处其中,就连行走都非常困难。等过了中午,集市才慢慢萧条起来,人也逐渐减少了。这时候,集市外面的马路上全都是装满了货物的车辆。这些车辆中,牲口拉的车已经很少了,小型货车、三轮车则多了起来,一些富裕人家甚至开着轿车来赶集。而在镇子近边居住的人,大部分都使用自行车。每当采购完,各种车上都是货物满满的。几乎所有人都会满载而归。集市直到最后一批采购的人们都走了之后,这才正式结束了。

虽然现在的集市变得越来越繁华,可是我的父母赶集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因为,我和哥哥都知道,父母亲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衰弱,他们渐渐开始喜欢清静的生活了,自然也不愿意再去熙熙攘攘的集市。因此我和哥哥们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之后,每次回家乡看望父母亲时,都会带上很多东西,有吃的,也有穿的`,而且哥哥们每次也都会从城市里带上最好的米面和食用油去家乡看望父母。如今,父亲还是守着他的那片土地,母亲也还是在家料理家务和兼顾自家的那块菜地。父母亲几乎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再加上现在家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就让他们很少再有需求去集市了。

父母亲每次能去集市的时候,也就是在逢年过年或者我和哥哥们回家看望时,而且还是我或者哥哥们陪他们一起去。这时去集市的目的,只是为了采购一些过年节时用到的东西,当然还有我们最爱吃的家乡食品。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回家乡看望父母,正好赶上镇子的集市。女儿听说了,就央求我带她去。我答应了,于是便和她一起来到集市上。这是女儿第一次赶集,心里十分好奇,便东瞅瞅,西看看。等到我们转了一圈出来后,女儿对我说:“妈妈,这里的集市就像我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一样,没什么好玩的,而且我爱吃的奶油糕点和爱玩的漂亮玩具在这里简直是太少了,还不如城市的大超市多呢,集市真没意思!”我笑着说:“你看着这里的集市没意思,可是跟妈妈小时候的集市比,东西已经是非常多了。”女儿听后,歪着小脑袋问我:“妈妈,那你小时候的集市是什么样子?”我说:“妈妈小时候的集市,并不在现在这个市场里,而都是在马路边上摆摊,并且东西的种类也很少。”女儿接着问我:“妈妈,那你小时候玩过玩具,吃过点心吗?”我回答说:“当然了。”女儿听后,立刻来了兴趣,又问我:“妈妈,那你小时候玩的是芭比娃娃,吃的是奶油蛋糕吗?”我不由得笑了,回答她说:“妈妈小的时候可没有你现在这样有福气,妈妈那时玩的玩具是用粗布做的娃娃,吃的点心就只是饼干。孩子,你现在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妈妈小时候可比不了你。”女儿听后,高兴地说:“那我现在太幸福了。妈妈,你什么时候也给我讲一讲,你小时候的集市是什么样子吧?”

女儿的话,不由得把我的思绪又带回到童年印象中的集市。当年村民们驾着牲口车赶集的情景以及摆在马路边的一个个摊位的影子,就如同清晰的画面一样,又在我的眼前浮现。

家乡的集市,早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虽然过去的模样已经消逝,可是那带给我童年欢乐的粗布娃娃,和饱含无比幸福甜蜜的饼干,就如同父母亲那浓浓的恩情一样,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的回忆!

篇7:繁华热闹的乡村集市散文随笔

繁华热闹的乡村集市散文随笔

乡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要属集市了。它集中于村子的河道边,也是一个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各有一里路长,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我深在其中,也确确实实感到了方便。

我说的这个集市在单位的村子里,在当地也算是个不小的村子。自从有了集市,单单就卖菜的摊位就摆了一长溜,黄瓜、茄子、土豆、冬瓜、葱头……样样都齐全;水果摊位上,苹果、梨、西瓜、桃子等等应有尽有;化肥、农药、农资门市也是一家挨着一家,百花争春似的。卖衣服的把衣服高高的挂在摊后的衣架上,五颜六色。还有那些卖厨房用品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就如同积木一样,把乡村的集市填充的满满当当。乡村的大闺女,小媳妇,老头,老太太三五成群的提着篮子,一拨又一拨的簇拥到集日的大街上,遇到熟悉的人,都不同的回应道“赶集昂”,“买啥啊?”,“东边的'苹果便宜”,“北边的茄子俩毛钱一斤”。

有时候看到邻居去赶集,为了图个省事,让邻居捎个东西啥的,也都乐意。“大嫂,赶集帮俺买回五斤茄子”,“大娘,给俺捎回一斤肉吧。”话一出口,觉得自己方便了,街里乡亲的,也都不说声“谢谢”,有时说声“麻烦了”,谁都不去计较。

没有集市的时候,乡村老百姓感到十分不方便,赶集要到十里以外的县城里。家里有个亲戚朋友的,还得派专人去城里买肉买菜,来回二十多里路,可忙了。再加上有时半路上自行车出了毛病,真是急死个人,心里又慌张又乱的,大冬天可以让人出汗。

大约十年前,大队的干部就筹备立集的事宜了。为了立集,干部不仅选择了日期,还从郑州市豫剧团请来了演员助阵,整个山村都沸腾了,有敲锣打鼓的,有耍武术的,有扭秧歌的,有打扇鼓的,打破了几十年沉寂的山村。男女老少欢快的说着,笑着涌向了大街,又听到了久违的热闹声了。这个说“咱村立集肯定行”,那个说“现在的人富裕了,买个东西都乐意图个方便。”

乡村的集市说立就立起来了。起初一些人还担心,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人这才放心了。前来赶集的大多是三乡五里的农民,也有一些从几十里以外赶转集(穿梭于各个集市卖东西)的小商小贩,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有一些平时不见面的熟人,在集市上偶遇,不免寒暄几句,问长问短的,临近中午,到集市上的小饭店,点上几个小菜,一壶老酒,诉说着往日恩情,悠哉,悠哉。

现在的集市越来越大了,从日用品到家电应有尽有。于是乎,有拉蔬菜的,有拉水果的,有拉农资的等等,这就是俗话说的“栽上了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乡村集市的不断扩大,也引来了不少的麻烦,由于地处村子的十字路口,也是交通要道,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由于东西、南北方向的车多,有时堵车两、三个小时。有时候急救车120也难以通过,还影响了许多公务通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得已另辟一块地方,搭起了简易大棚,把一些商贩迁入大棚,改善了交通拥堵。集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总之,乡村的集市活跃了市场,搞活了经济,繁荣了农村,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乡村的集市是一架琴,把乡村弹唱的悦耳动听;乡村的集市是一盘棋,把乡村摆布的天马行空;乡村的集市是一本书,把乡村述说的声情并茂;乡村的集市是一幅画,把乡村描绘的绚丽多彩;乡村的集市是一首诗,把乡村书写的生动活泼。

篇8:集市中的老人散文

集市中的老人散文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一残的面容。”

当我采撷到这些肖像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杜拉斯的'这段话来。这段话,我想不仅仅适用于迟暮的女人,它适合于一切有过年轻时代的人。这不是煽情,不是作秀,是-----难过。我记得那天集市归来,晚上一个人静静看这些图片,尤其是那位吃包子的老人,那经历苦难看透一切却又与世无争、淡然妥协的眼神,让我想起过世多年的外公外婆,还有老姑。我想念他们,想念那个我喜欢的年代,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生活是温暖、妥帖、安稳、宽厚、慵懒的。就像是阳光照在老棉鞋的粉一红里子上。有他们,便有昏昏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便还是那个长不大的爱做梦的害羞的小小姑娘。

真实的生活无需彩排,比小说还要精彩,历经风雨洗礼时间雕刻的素朴的老人,他们是老天、自身性格命运、时间三者合力完成的作品,每一道皱纹里都有一个故事,因此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们不懂摆PS,他们自己本身就是美,带着直抵人心底的沉默力量,冲击着我们紧闭的心门。

篇9:乡村散文

乡村散文三则

一、我的处女作情结

十八岁那年,高考落榜,我回了乡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借着白云苍狗赋予我的灵性,用读书留下的铅笔,在算数本上写字。

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诗歌,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我将工工整整誊写好的文字,盛进牛皮信封内,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按照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的地址投了出去。

绵延起伏的青山山脉,沉重的耕播岁月。让我的思想长出蝴蝶一样的翅膀,我要飞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转一转。

我一直鄙夷脚下贫瘠的土地,春华秋实,却又放不下这一程山水,一程故人。于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枕着一窗蛙鸣,那些被称作小说和散文的河,在我的笔端潺潺流淌。一梦千寻,归根结底,就是县城叫文联的地方。

早秋的一个上午,在堤坝割了一捆青草扛在肩上,小山包似的向家移动。裤脚被露水打湿,布鞋遭的泥歪歪的。太阳开始毒辣起来,我走一段路,站住歇一会儿。仰脖儿望望蔚蓝的天际,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嚎着掠过头顶。羊肠子土路传来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经常来生产队给大家送书信邮件的邮递员小郭。

我没有理会,自从离开校园,乡村枯燥乏味的生活空间,仿佛与世隔绝了,闭塞,贫穷,落后是村庄的伤疤。谁会关注我一棵绿草的荣辱兴衰?我紧了紧肩上的青草捆儿,朝家挪去。

小郭一身绿色的邮政服装,令我眼前一亮。他慢慢蹬着海燕牌自行车,走近我歪着头问了声:“喂!山妹子,挺能干的,打听个人,你们这里谁叫张燕?”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有我书信?投递出去的稿子已经有三个月了,泥牛入海了,我都不想发表的事了。

“你找她干什么?”我继续赶路,脖子被青草捆儿压的生疼。“嗨!我来给她送一封信,她的文章在杂志上刊登了!”我顿时兴奋起来,就像锅里沸腾的热水,一把掀掉压在肩膀的草捆,惊喜的说,“在哪?我瞅瞅!”

小郭是个和我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他见我急吼吼的样子,故意卖关子,“啊哈,你也不是张燕,我可没权利把她的书信给你看哦!要清楚,私拆别人信件,偷窥对方隐私是要蹲大牢的。”

小郭胳膊高高举起扬了扬手里的一个大信封。四四方方的,很厚的一本书。我红着脸说:“给我呗,我是张燕。”说着,我上前去夺书信。

小郭躲闪着,过来一辆三轮车。我惊慌失措,脚下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一个狗抢食趴在地上。咦?怎么软绵绵的,睁开眼正同小郭的眸子相碰。我居然趴在他身上,刚才小郭伸手拉我,惯性使然,我把他扑倒。我羞的满脸潮红,赶忙起身,拿着书信就往院子跑。

“妈,我发表了!妈,我终于上杂志了!”“哎哎哎!臭丫头,你的青草不要了,啥人啊?连句谢谢都没有。”小郭嘟囔了句,扶起地上躺着的自行车,站在大门口,回味着什么?轻轻地笑了,转身骑车走了。

这晚,妈擀了一疙瘩面,酸菜打的卤子。就着一盘红绿相间的辣椒,喝的我大汗淋漓,爸抿了一杯米酒。“嗯,稿费不少呢,三十元。”爸盯着稿费单看了几遍,不肯放下。

妈说,“你不说闺女写字没用,不当馍吃吗?”爸嘿嘿笑着,“谁知道这个?燕,你就写呗,别耽误过日子就中。”

月色如水,我在灰暗的灯泡下,一次次闻着淡淡的墨香,闭上眼睛,呼吸着,陶醉着。发表的是两首诗歌,题目是《山路弯弯》,另一首是《父亲的犁铧》。一位姓林的编辑特意为我写了很长的推荐语。

这篇处女作,让我幸福了很久很久的时光。直到小郭送来文联对我的邀请函,我还沉浸在接到发表处女作杂志的幸福氛围中。县文联本着积极挖掘和扶持新作者的宗旨,邀请我去一趟。

那是人间四月天,我第一次坐客车去了县城。好不容易找到文联,踟蹰在编辑部门口很长时间,不敢叩门。手心都是汗,我不知道门里的人会如何看我?红格子花褂,黑色紧身裤,一条黑黝黝的麻花辫子垂在身后。

鼓足勇气要敲门,门吱嘎开了。一名漂亮的女子,衣着碎花素色的连衣裙,长发飘飘,“你找哪位?”我捏着辫梢,羞答答的说:“我找文联的老师们。”“哦,这就是文联,你是本土作者吧?”我深深点了点头,闻着女子身上的香粉味儿,有些迷茫。“快请进,来来来。”对方拉着我的手,进了宽敞明亮的编辑室。

眼睛不够用了,书橱上排列着各种书籍,窗台十几盆花草活的有声有色。女子自我介绍说,她姓林,又将文联主席王老师引荐给我,我说了我作品的题目,两位老师热情让座,林老师为我倒茶。几个人谈了一上午,从人生,家庭,到文学的发展方向。了解我在山区,经济条件差些,临走前,王老师吩咐林编辑取出厚厚一摞稿纸,要我带回去写作用。

县文联的王主席,林编辑是我文学的引路人,我的处女作情结延续了很多年,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文学滋养着我的生命。如今,老家那条街上再也听不到邮递员按动自行车铃铛的曼妙音乐,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快递员嘟嘟嘟的粗重喇叭响。

那日走在修成柏油路的村子大街上,恍惚之间,有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耳畔轻轻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张燕,你的书信。”而我用第一笔稿费,为父亲添置的那柄犁铧,时至今日还活在父亲的手掌心。

二、活成叶子的优雅

我很想活成一枚叶子,绿色的,柔柔地烟波,在一棵粗壮高大的菩提树上。对,菩提树。一直以来喜欢菩提树的安静和担当,为了做菩提树的叶子,我对着一面凹凸镜练习面部肌肉,我希望我的表情很接近菩提树,至少不能让这个世界的人看出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没黑没白的训练,练我的牙齿,如果我参差不齐的牙齿变成米粒般的玉牙,我的眸子像星星闪烁,我的舌头比弹簧有韧度,或许,我就是一枚接近成功的叶子了。

事实上,我身体里横刀立马的活着一个村庄,我走不出那块土地。无论它贫穷和富足。我都没法忘掉,就像每一个白昼,我嘴里叼着一只馒头,手中捏着一棵大葱赶向我上班的地方。我刻在骨子里的底层形象,就这样裸露了我的身份,还有未老先衰的年龄。

没事的时候,我对着凹凸镜数着额头的褶子,这些褶子比珍珠还金贵,随着褶子我找回曾经的青春,爱情以及那个遍地盛开着我乳名的村庄。

这样的`姿势我深情不倦,我愿意在凹凸镜里看到我公主一样的模样,那一刻,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是我的,我可以骄傲地行走在众星捧月的目光下,可以坐在白马王子的马背上一起驰骋辽阔的大草原。

可是,我还不是一枚叶子。现实把我打醒了,我囫囵吞枣的消灭掉早餐,然后去挤公交车。和很多人如出一辙,要为生计像一只在热锅上的蚂蚁活的不自在,不知道明天是春意盎然,还是雪花飘飘的冬天。

我不羡慕办公室里看报纸品茶的人,羡慕不来。他们喝着雀巢咖啡,吃着麦当劳,嘴上依旧喊着很累很累,没有更好的生活。而我呢?我今天的饭碗端着,不管是干饭还是稀粥,只要填饱肚子就是幸福。甚至过了今天,我不知道我的腿朝哪个方向迈?我常常要为生存的环境绞尽脑汁,不过,我坚信只要弯一弯腰,就会有一只面包或者矿泉水等着我。

所以,我多么想活成一枚叶子,在菩提树的手心中坦然淡泊地吞吐着每一口生命的气息。

三、芦苇

这个季节,芦花已经谢了。它从容地将对尘世的深情交付于西风,于是,在很多情节里,芦苇做了配角。芦苇和所有大地上的植物都是村庄的配角,它以树的姿态聆听着村庄的悲欢离合。

芦苇宁肯把自己活成一位安静的诗人,一柄月牙镰收割一茬一茬的芦苇,芦苇和村庄上的人一样,一代一代的走来,离去,喂养着村庄。

芦苇紧紧偎依着几棵桑葚树,闻着桑葚的香气,一遍遍敞开心灵。或许,只有村庄能给芦苇唐诗宋词般的万种风情。所以,芦苇选择了在水一方的孤旅。和村庄并肩,听着唢呐一次次送走在这里活了一辈子的人,芦苇波澜不惊。

当芦苇荡撑起碧绿的青纱帐时,我却要向村庄辞行。我不愿呆在没有了牛马的村庄,不肯守着贫瘠的土地整理那点干巴巴的收成。

我做了村庄的逃兵,在河之岸,芦花旋起洁白的雄风,它在为我壮行。而我真的能走出这片大地吗?

芦苇无声,村庄沉默。

直至我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碰的头破血流,也不敢回头。我咬着牙,站立成一棵芦苇的样子。我知道,我是逃不掉村庄的劫,我的骨子里流淌着黄土地的咸腥。于是,我向上或者跳跃行走的意念中,都是村庄的秉性。

那些个漂泊的夜晚,尽管在城市有了一张床,一把通向家的钥匙。心则在长久地思念中,把一切有关村庄的记忆翻阅了一遍又一遍,爱在村庄每一个角落图腾。

村口那片芦苇荡,它是村庄的一粒纽扣,牢牢地镶嵌在大地上。让我百转千回的遐想,情思,然后一张车票扑进它的怀抱,便再也不想远方。

母亲送我一次,芦苇就老了一年,母亲呢?就在和母亲一回回地送别中,我把自己瘦成城市乡村边缘的一弯象牙月。

其实,只要是离开家乡,我们就都是游子。即使繁华都市楼房几栋,那里没有了母亲的故乡,没有了芦苇被风卷起的沙沙声,没有了池塘的蛙鸣,都是漂泊,都是水中浮萍。

我一次次寻找返乡的借口,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芦苇岸边,看着一只蚂蚁爬来爬去,听着耳边淙淙地流水声,闻一闻芦苇清香的气息,哪怕只是故乡的一缕风。

那蚕豆的味道的经典散文

有关过年的经典散文:逝去的年味

老街觉得散文

腊月欢乡村作文

忆童年听书散文

叙事散文:家乡的小路

边陲小镇散文

优秀散文:有雾的感觉

忆童年 散文

忆童年的现代散文

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
《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乡村的集市经典散文(整理9篇)】相关文章:

过年回家散文2023-10-01

回家过年就是这样任性散文2023-02-24

家乡情结-经典美文2022-11-02

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2022-12-17

沙漠小站经典散文2023-01-15

小站昨天的记忆-散文2022-05-06

《安恩与奶牛》教案2022-10-09

心中持朵莲经典散文2022-11-12

杀猪散文欣赏2022-09-09

童年记忆里的村庄随笔:故乡记忆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