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

时间:2023-09-19 08:40: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共10篇)由网友“箭垚”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

篇1: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

关于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协调、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别就我国货运、客运对经济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并通过建立Logistic曲线模型,推算出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对于制定正确的交通运输投资政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 者:王斌 WANG Bin  作者单位: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分院,北京,100085 刊 名: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MACHINERY 年,卷(期): 15(2) 分类号:F22 关键词:交通运输   预测   Logistic曲线模型   经济分析  

篇2:我国环保产业经济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经济分析

一、产业规模 为了摸清全国环保产业的生产规模,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198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从事环保单位进行了基本情况的调查.在被调查的3148个单位中有2529个从事环保设备的.生产或研究.1988年的生产总值为38亿元,其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机械设备、专用仪器及专用材料等.这次调查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其中大部分的企业规模较小,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占多数.在1928个企业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仅137家,只占企业总数的7.1%,说明环保产业在当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环境 英文刊名:ENVIRONMENT 年,卷(期): “”(10)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3:我国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旅游经济带来的收入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旅游属于相对高级的需求层次,所以它需要以商品经济等作为基础。

随着我国在国际中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国旅游者出境或者入境旅游者的人次越来越多,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表现出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国旅游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低。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旅游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比的就是服务质量。

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旅游服务质量并不高。

首先,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重视度不够。

很多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旅游企业不能体会到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很弱,甚至对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

其次,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与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速度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旅游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实行黄金周制度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夜之间,各大景区旅游者爆满,出现游客露宿街头,抢饭吃等现象,餐厅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酒店工作人员等旅游从业人员根本无法应付这种人员爆满的状况,更不用说提高服务质量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旅游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旅游从业人员也就将提高服务质量的事情抛诸脑后了。

再次,我国的旅游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综合性大学等陆陆续续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等旅游相关的'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各个层次的旅游专业的人才。

但是,这些人才,尤其是本科学历以上的高学历人才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并不多。

目前在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现象,这就增加了旅游企业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的难度。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机制不健全。

我国旅游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所以从制度上来看,还存在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第一,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质错位。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是旅游行业的服务机构,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官僚气很重,虽然国家对其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并不是很到位,我国目前的旅游行政管理综合性不够,服务性也欠缺。

第二,我国的旅游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旅游经济行为是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的,缺少专门的针对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很多已经与现实经济发展严重脱轨,导致旅游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时,维权,索赔等非常困难,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转和发展。

(三)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粗放。

国外的旅游经济属于产业经济,而国内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尚且处于门票经济阶段,旅游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旅游线路产品单一,个性化服务很少,粗放发展等问题。

二、促进我国旅游经济良性发展的措施

(一)整体提高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要发展我国的旅游经济就必须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我国的旅游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经济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

首先,要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增强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专业水平,要不断满足国内外旅游服务的质量需要;其次,吸引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加入到旅游行业当中来。

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离开旅游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原因是我国旅游行业内总体薪酬,福利,保障等各方面跟不上,随着年龄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很难转岗等。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旅游行业中来,就要在这些方面狠下功夫。

(二)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投入,提高旅游业的硬件保障。

要想避免出现假期旅游高峰期出现的抢饭吃和露宿马路的现象,就要在旅游业硬件上增加投入,提高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

这样可以有效的调整旅游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有利于做到旅游行业的质价相符,诚信经营。

(三)完善旅游行业法律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行为。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调整旅游市场秩序,当旅游消费者遇到侵权事件时能够顺利维权,通过奖罚机制调动旅游经营者的发展积极性。

总的来说,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4: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摘 要 交通运输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其管理尤其是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相关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企业普遍的关注。本文从会计管理的视角和纬度对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企业的特点及其会计管理的特征和特殊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处理对象及其要求,最后明确了其会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要求。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企业 会计管理 分析探讨

一、交通运输企业及其会计管理的特点概述

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产业是凭借交通工具和一定的交通线路、港口及其他中转站从事人或货物地理位置转移的国民经济部门,其生产经营特点是其生产过程只是实现客体的物理位置转移,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具有流动性分散性的特征等等。交通运输企业的行业特点赋予了其会计管理过程新的特征和表象,综合分析来看,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具有成本的特殊性、营运收入核算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会计核算的侧重点偏向运输工具方面以及存在众多的业务结算内容,这些都构成了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的独特特征。据调查研究分析显示,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与其特殊性的相关系数为0.37,这也是交通运输企业加强和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重点和难点。

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及其处理对象分析

根据交通运输企业及其会计管理特征的阐述,在分析了管理会计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意义的基础上,接下来分析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及其处理对象的内容和范畴,以此为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廓清脉络。

会计管理本身是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和改善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改善和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各项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资金节约、运输成本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调查统计显示,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可以带来其经济效益平均13.5%的增加幅度,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贡献率为20.3%。

一般来说,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的处理对象是指那些能够以价格机制和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交通运输企业为了实现其基本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需要购置和拥有一定数量的建筑物、装卸机械、运输设备、燃料、房屋等资产,这些资产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会计损益和自然损耗,这就需要以货币的形式加以反映其总量的变化和趋势,并通过传统财务会计的手段计算成本、费用及收入配比用以表现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和财务结构,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反映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上述这些内容就构成了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的处理对象和内容范畴。

三、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分析

根据会计管理对于交通运输企业作用及其处理对象内容范畴的分析,明确了其会计管理的基本内容,接下来就要回答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和要求,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交通运输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计管理的诸多问题及其环节的关系。具体来说,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需要满足如下的几个基本要求并完成规定的相应任务。

首先,其会计管理对于交通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和减少要能做到正确、及时、完整地记录和表达,以便为相关债权债务的发生和核算、收入费用及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企业其他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一个基本可靠的会计核算信息,以便提高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及其他相关业务决策的水平和质量。调查显示,交通运输企业的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与会计管理信息的相关系数为0.47,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性;其次,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但要实现对于过去及现在情况的真实反映,而且还要增强对于将来相关业务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和预见能力。在对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及物化劳动消耗进行全面核算和监督、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的同时,要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发展趋势方向作出科学的预测并参与到企业决策层面上来,通过成本核算和盈亏分析来寻找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以便对实际业务问题进行追踪;再次,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如实地反映其经济活动效果和水平的同时,要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度等,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会计的监督和审计,特别是涉及到交通运输企业领导人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更需要做到客观性和公平性,为此要求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相关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四、总结

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与一般工业企业的会计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和特征,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问题。本文在明确交通运输企业及其会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处理对象内涵及其范畴,最后具体分析了其会计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每一阶段的任务要求。

参考文献:

[1]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障交通运输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交通财会.(03).

[2]周德学.论交通运输法律与交通运输生产的几种关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1990(01).

[3]孔宪君.对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业营运体制改革的探讨.学术交流.(05).

[4]胡开桥.交通运输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1).

[5]交通运输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综合运输.2009(05).

篇5:我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结构失衡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结构失衡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但中国经济还存在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困难、收入分配不尽合理、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领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经济增长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统一,坚持统筹、协调的`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作 者:吴丽娟 刘晓英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 年,卷(期): 18(1) 分类号:F120.2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结构失衡  

篇6: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泡沫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泡沫问题分析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较大风险.文章结合“泡i”产生的原因和经济动态无效的特征,对我国目前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消除这些 “泡i”提出了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改变消费观念的.政策建议.

作 者:周永健 彭宽胜 ZHOU Yong-jian PENG Kuan-sheng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24(1) 分类号:F12 关键词:经济“泡i”   动态效率   经济增长  

篇7: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思考论文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思考论文

摘要:尽管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水平得以好转,但是涉及内部深层次的经济矛盾问题日渐凸显,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产业结构矛盾。笔者的任务,便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问题和对应的调整策略,加以深入性探讨,希望能够为日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关键词:经济结构;矛盾问题;调整策略;可持续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可以说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化发展进程,贯彻落实经济效益和产业质量同步提升指标的标准途径。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况对比校验,发现不同区域之间贫富差距过大,得知欠发达地区多存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且更新升级速率缓慢。所以说,精准化把握机遇并进行相关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当下我国可持续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对其加大重视和掌控力度。

1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遗留的弊端问题

1.1农业基础过于薄弱,农民收入增长速率十分缓慢

最近阶段,我国经济经济发展趋势异常迅猛,农产品产量持续提升之余,政府开始逐渐加大对农业实际生产条件和基础性技术设施的整改力度。不过透过宏观角度审视,因为农业基础过于薄弱,一时间令农业不具备较强的自然灾害抵御潜能。特别是在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和劳动力资源大量富余的矛盾作用之下,农业既有生产效益开始逐年降低,经济收入增长速度自然长期处于晦暗境遇之中。该类结果可以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实质性的结构冲突,对于社会主义多元化经济活动有着多角度的限制[1]。第一,因为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数量不足和劳动生产率过低等问题影响,加上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使得愈来愈多的农民难以透过农业种植获得合理的收入,涉及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广泛分布。尽管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增加,同时政府开放沿用价格保护和粮食敞开收购等举措,使得粮食销售价格得以适当提升,但是透过全国整体层面审视,农民的收入却并未因为粮食增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改善。第二,农民收入增长速率过慢,使得农民在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购置能力上遭受全面限制,该类结果不单单完全交由价格上涨现象滋生,同时因为单位年限之中农民消费性支出涨幅不大,使得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进程极度缓慢,最终对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势必不利。

1.2政府制定的扶植性政策实效性不高,对于各类产业机构优化造成阻碍

自从我国建立并沿用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地方政府开始获得适当的主权进行经济结构管理,至此过后,社会大众开始将其视为国民经济总量实现在不同区域平衡受控的主体,以及独立控制区域经济活动的组织主体。然而正是在上述政府职能权限的变化影响下,使得当今许多地方政府在调整自身经济结构期间,都本能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本区域利益最大限度地追求层面上,致使产业机构调整质量并非发生实质性的提升。这部分地方政府在针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政策制定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思维误差迹象,就是盲目地认定财政收入高的行业便是主导型产业[2]。单纯那烟草行业为例,尽管其对于地方经济整体带动性不强,不过那纳税数额较高,有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因此许多地方政府并非完全依照产业结构理论进行本区域的主导型产业确立,这样无疑会令其经济经济调整实践发生和既有理论的脱节状况。

2日后改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力争将农业放在首位,保证落实三农发展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农业十分重视,尤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公布实施许多支持农业经济的政策。首先,在产业区需要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力度,及时借助粮食加工方式发展后续多元化产业项目,争取为农业产业化改革目标贯彻,开拓全新的经营掌控路径。其次,积极高效地建设小城镇,开拓出主动迎合我国基础性国情的城市化建设路径,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类重要使命。经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小规模城镇建设、乡镇企业重新布局过后,不单单可以持续高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结构革新调整步伐,同时更加有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交流。事实证明,上述手段对于改变农村经济结构面貌,创造繁荣社会经济体系有着极为强劲的支持辅助效用。

2.2在经济结构调整期间消除区域利益的障碍

主要就是结合市场经济规范性守则,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科学性协调引导,必要时直接借助立法途径予以明确认证。正如上述内容阐述,地方政府过分关注本区域利益的维护,而不能明确划分不同产业和经济结构之间的权限,面对此类状况,中央政府要尽量予以规范克制,保证尽快制定实施一套健全、高效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方案。为了避免各类地方领导重复出现以往短期经济利益追逐行为,需要在该类方案拓展基础上设置经济增长速度、总量,以及环保等社会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等指标,全程关注不同地方政府领导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遵纪守法行为表现。如此一来,便可以顺利强化中央政府对各类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扶植政策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针对经济结构增量和存量进行同步优化改造。具体就是在精准化选取经济结构存量调整策略基础上,沿用限制、淘汰、促进和鼓励等激励手段,保证经济结构增量调整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一些具备广阔发展前景、大附加值、技术水准较高的创新型产业,就会得到更为理想的革新发展[3]。

3总结

经济结构调整原本就是一类繁琐复杂的工程项目,单纯透过国家的人为行政政策是不现实的,希望日后中央政府能够尽快制定一些强制性政策,督促各类地方政府客观地处理管辖区域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事务,为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化发展,贡献应有的支持动力。

参考文献:

[1]薛凤旋.均衡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J].亚太经济,,33(01):157-163.

[2]白津夫.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调整方向[J].领导之友,2010,18(01):123-135.

[3]张磊.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破局[J].中国经贸,2010,14(01):77-89.

篇8:我国土壤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有了较大比例的上升。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环保治理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土壤污染,像土地沙漠化、土壤酸碱化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亟待治理和解决。为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步推进,必须深入分析土壤环境污染背后的成因,为土壤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土壤污染;可持续发展;问题及成因

引言

土壤是一切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开展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土壤资源丰富,但是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部分区域土壤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酸碱化、化学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地利用率,也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土壤依赖程度较大,土壤污染也间接地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而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经过分析,我国土壤环境保护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难以形成保护体系

面对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例如针对大气污染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海洋污染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但是对于土壤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而且难以从细节方面进行量化规定。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生活垃圾(塑料袋、垃圾堆积)、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等,都会导致土壤生态结构破坏,由于成因复杂,因此,很难用法律进行单一界定;其二是我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土壤环保立法意识,而是将相关的土壤保护法规纳入了其他体系,例如《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虽然也从法律上进行了规定,但是专业性不足,难以对土壤问题进行细化分类,不能为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整体环保形势严峻,缺乏有效治理手段

现阶段,我国各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各项环境污染问题都亟待解决,但是考虑到治理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又必须对各类污染问题进行等级区分,像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具有全球扩散性的污染问题,必须作为首要的治理对象,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如果没有经过周密分析盲目治理,极有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就土壤污染治理来说,由于污染原因复杂,尤其是对于工业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如果采用“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强行关闭工厂,虽然能够解决污染来源问题,但是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而环境治理又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做支撑,这就引发了治理与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是影响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

3污染治理基础薄弱,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污染治理问题大、环保工作底子薄”是对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第一,土壤污染治理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我国土壤污染成因复杂,这就给相关的科研分析工作带来了极大阻力,加上受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对于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工作进度缓慢。第二,土壤污染的反复性强,即便是投入较多的科研资金,修复了受污土壤,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极易受到二次污染。第三,我国土壤污染面积非常大,而且地区分布明显,缺乏专门的土壤环境监管部门,难以发挥高效的土壤安全检测工作,无法做到土壤整体保护。第四,地方财政支持不足,土壤污染治理只能小规模开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土壤污染基数不清楚,约束性污染物总量难以控制

土壤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物,如各种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生物污染物,包括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废水、废物等;放射性污染物,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这些污染物进入土壤主要通过污水灌溉、酸雨和降尘、汽车排气、向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以及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等途径。因为污染物来源广泛,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呈现出新增量迅猛,特别是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电子垃圾增长迅速,以及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复杂局面,导致监测困难,治理复杂。除此之外,由于污染基数过大,因此,在土壤治理的短期内很难取得显著的治理成效,加上治理成本较高,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不愿意拿出过多的财政资金进行土壤污染治理,这也是我国地区环境保护工作难以高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5缺乏公益诉讼机制,成本与回报不成比例

公益诉讼是现阶段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环境诉讼机制,能够将区域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必要的维权,从而获取一定数额的环境治理赔偿金。但是由于公益诉讼的对象往往是大型化工厂、工业生产企业,有的甚至牵扯到政府相关部门,因此,公益诉讼的耗费周期较长,加上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在前期需要付出极高的诉讼成本。但是公益诉讼的回报与成本明显不成比例,即便是诉讼成功,获得了一定数额的赔偿金,也需要花费在污染治理工作上,诉讼方在前期调查、起诉等方面的花费几乎得不到补偿,给公益诉讼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极为现实的经济制约问题。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公益诉讼案件逐渐减少,而且诉讼成功率也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部分化工企业的违法气焰,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约束和监督惩处机制,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将没有处理过的工业废水、废渣直接排出,给周边土壤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同时也危害了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安全。

6缺乏责任问责机制,难以追求责任赔偿

排污企业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工作中和当地环保部门打“游击战”,甚至因为不少排污企业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当地政府为了税收、就业等经济利益,不惜为污染企业包庇开脱,出具合法环评手续,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得经济发展和突出政绩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污染者为污染埋单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存在着种种困难。由于目前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无法直接认定,所以很多受到污染侵害的人无法向污染企业要求赔偿。有些即使已经赔偿了,也往往是一次性简单支付,剩下的事情都推给了政府。目前我国缺乏对于企业造成污染后负责修复环境的强制规定,因此一旦污染发生,企业接受一定数额的罚款后,最后为污染埋单的还是政府。如果污染的肇事者是一家小企业,那么损害赔偿、环境修复等工作的开展就更渺茫。

7群众环保意识落后,缺乏全民监督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旋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引进经济效益高的工业生产企业,以此提升政府业绩。由于缺乏相应的土壤保护机制和后期污染治理措施,使得部分地区陷入了“发展-污染-治理-污染”的怪圈,不仅给当地的土壤作物生长和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间接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群众缺乏监督举报意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身权益,难以给污染企业和地方环保部门带来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熊严军.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8):294-295+297.

[2]赵其国,骆永明,滕应.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6):1146-1154.

[3]林玉锁.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2011(1):35-38.

作者:郑丽 肖文琼 单位:云南环境科学研究院 祥云县环境保护局

篇9:我国汽车出口问题分析论文

最新我国汽车出口问题分析论文

我国汽车出口问题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 在我国汽车出口兴旺的形势中,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如何加大研发力度、扩大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如何克服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开发国际市场,以及如何规范出口秩序、抑制恶性竞争等。我国汽车出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出口呈现的新特点和趋势,指出了汽车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汽车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 国际贸易 汽车 出口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始于1957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汽车产品主要按国家间的协定,以无偿援外的形式出口。80年代,开始了汽车产品贸易出口。在这一时期,汽车产品的整体出口水平仍较低。整车出口很少,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品种不多,数量不稳定,主要是标准件、摩擦材料、点火线圈、万向节、千斤顶等产品,而且大多是提供给维修市场的低档产品。主要市场是我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9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了汽车工业产品构成,提高了产品质量,为扩大汽车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发展较快,出口额从1990年的1.27亿美元增长到的11.87亿美元,增长约10倍,汽车零部件、载货汽车、摩托车、轿车和各种专用汽车都有出口。出口的国家近两年排名前三位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商品额占汽车商品总出口额的50%以上。大客车、载货车主要出口非洲,摩托车出口东南亚、南美,零部件出口分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呈现新特点

1.汽车产品及整车出口加速 自开始,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出口额为35.1亿美元,出口总额达47.1亿美元;出口81.56亿美元;出口197.15亿美元,3年来同比分别增长34% 、73%和141% 。上半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11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32%。其中汽车整车出口尤为迅猛。自20开始,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增长速度每年都在7O%以上,20整车出口12.51万辆,20出口13.6万辆,20出口17.3万辆,同比增长120%,同期进口量为l6.19万辆,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1.1万辆,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据统计,20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达到34.35万辆,同比增长97.2%,出口金额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97.8%,与年相比,出口数量和金额翻了一番。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汽车在出口数量上逐年递增,但是净出口量却没有摆脱贸易逆差的境地!巨大的产能消耗换来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思考! 2.自主品牌汽车成为出口主力近年来,受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增势缓慢,我国汽车厂商纷纷加速开拓海外市场。2005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汽车50.9万辆,增长3.7倍,占当年出口总量的46.7%;国有企业出口32.3万辆,增长83.5%,占29.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O.5万辆,增长1.1倍,占18.8%。 3.出口市场多元化态势 2011年,我国共向世界172个国家出口汽车,比上年增加了12个国家。分布较广,遍布世界六大洲,其中亚洲43个、非洲39个、欧洲37个、南美洲36个、北美洲2个和大洋洲l5个。按国别统计,出口金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为4个,分别是美国、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其中向美国出口14.76万辆,向叙利亚出口1.85万辆。向叙利亚出口金额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数量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向哈萨克斯坦出口2161辆,金额3149万美元,同比增长达707.9%,均以7~8倍的高速度增长。 主品牌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车,第二是吉利汽车。第三是夏利,出口额同比增长了近5倍。年上半年我国轿车出口达3。45万辆,超过2005年全年出口量。其中,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出口总量达2万辆,同比增长466.8%,占全部轿车出口量的近6成。不少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家已经制定了出口计划。奇瑞汽车计划将实现25%的汽车出口规模;长城汽车也计划完成出口汽车4万辆,并在实现汽车内外销比例1:1;吉利甚至制定了1O年的汽车出口计划。要在实现三分之二的汽车出口比例。 4.出口规模加大、向发达国家延伸 我国汽车出口开始向发达国家市场延伸。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出现显著变化:欧洲、南美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市场。以汽车出口金额排序,我国对亚洲出口为第一,所占比例为47.4%;对欧洲出口跃居第二,占比例为21.5%;其次分别为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按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分析,欧洲达520%,南美洲达117%,亚洲为113%,非洲为34.6%。出口金额同比增长的变化说明,我国汽车出口市场正在改变以亚、非为主的格局,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

1.我国汽车出口迅速增长的背后,暴露的一些问题。 (1)汽车企业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引发无序竞争。 (2)售后市场不足,不利于我国汽车产品形象。 (3)品牌危机及渠道劣势。 (4)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欠佳。汽车技术落后,性价比相对过低,必然导致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5)低价出口。 (6)易陷入知识产权纠纷。 2.国外对我国汽车出口限制 (1)技术认证壁垒。首先,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着车辆的行驶认证问题。中国的测试标准是独有的,不管是进口车还是中国国内生产的汽车,都要经过中国的认证程序,但是国外不认可这套测试体系,在中国经过测试的汽车,出口到国外要重来一遍。同样,在欧洲经过行驶认证的车辆,到中国也要重新测试一遍,这必然造成时间和费用的消耗。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和外国汽车制造商来说都很麻烦。其次,目前国际上的认证标准繁多,不同的国家执行不同的标准,使中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极大阻碍。 (2)技术、油耗、排放标准壁垒森严。国内汽车出口,还要面对国外市场严格的技术、油耗、排放等诸多标准的考验,而一些标准又往往和知识产权保护一起,成为发达国家阻挡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天然屏障。据介绍,仅美国市场,中国汽车要通过的美国汽车检验标准就多达400多项。一旦检测不合格就可能难以靠岸或面临召回。 3.运输障碍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的滞后性,我国海运物流企业大多没有涉及汽车运输的滚装船业务。滚装船的运营成本高昂,只有在运载车辆的整体体积超过滚装船60%容积的状况下,海运物流企业才能够盈利。但我国汽车企业出口的量都比较零散,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运费开支。我国的整车出口目前由日韩海运企业NYK、KLINE、现代运输等全球9大海运企业掌控。一般整车出口的关税征收按到岸价来计算,到岸价由成本加保险和运费构成,保险的费用大约为2O美元~30美元,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整车进口关税高达40%~50% ,把这部分累加以后,每辆车的运费高达1950美元~2250美元。过高的运费损害了我国出口汽车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三、我国汽车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汽车出口准出门槛 国家四部委于201月1日出台规范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针对上述众多弊端,通过资质考核、目录管理、实施品牌化管理等方式,对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汽车出口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管理,以剔除那些资质差的出口经营主体。根据企业提交的申报资料,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进入“具有出口资质的汽车生产企业及其授权的出口经营企业目录”,未列入目录的企业,将不得从事汽车出口。提高汽车出口的准入门槛,以期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长远发展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和秩序。

2.加强汽车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出口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做好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的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商检局、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发布《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商检局会同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全面负责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由国家商检局和中汽总公司审查考核认可的检测单位负责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的检测工作。企业生产条件的考核由所在地商检局会同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按有关规定审查、考核认可,具备条件的商检局,也可以承担指定产品的检测工作。凡列入《实施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产品目录》的汽车产品,应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办理质量许可证。未取得质量许可证的产品,不准提供出口。特殊车辆(包括试用样车)需经国家商检局和中汽总公司批准,方准出口。

3.积极挖掘海运物流市场 中国海运集团已经看到了海运物流市场前景,在2006年10月成立了汽车轮渡公司,并从日本航运公司订购了两艘二手滚装船,每艘可以装载1000辆汽车。中远集团目前有2艘滚装船,年将开展国际汽车运输业务,并从国外海运公司购置3条二手滚装船,每艘船可以装载700~1000辆汽车。 4.抵制低价出口 2006年5月10日商务部公布的《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目前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一经采用,将会取代前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的《关于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暂行规定》。这对于出口态势激增的汽车行业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将更规范企业出口行为,维护汽车行业的整体利益。 总之,我国发展汽车出口贸易有许多优势,当然也有许多困难与问题。我们要认真做好此项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的收入。

参考文献: 程振彪: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盂良:出口步步高—2005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出口市场分析.汽车与配件,2006.9 洪银兴高波等著: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0.1 梁美娜:出口伊始便遇“威胁论”.中国汽车应有对应牌,中国经营报,2005.6.20 秦淑文:借一切可借之力培育自主开发能力.中国汽车报,.3.23 陶明吴申元等:服务贸易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

我国汽车出口问题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 在我国汽车出口兴旺的形势中,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如何加大研发力度、扩大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如何克服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开发国际市场,以及如何规范出口秩序、抑制恶性竞争等。我国汽车出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出口呈现的新特点和趋势,指出了汽车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汽车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 国际贸易 汽车 出口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始于1957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汽车产品主要按国家间的协定,以无偿援外的形式出口。80年代,开始了汽车产品贸易出口。在这一时期,汽车产品的整体出口水平仍较低。整车出口很少,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品种不多,数量不稳定,主要是标准件、摩擦材料、点火线圈、万向节、千斤顶等产品,而且大多是提供给维修市场的低档产品。主要市场是我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9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了汽车工业产品构成,提高了产品质量,为扩大汽车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发展较快,出口额从1990年的1.27亿美元增长到19的11.87亿美元,增长约10倍,汽车零部件、载货汽车、摩托车、轿车和各种专用汽车都有出口。出口的国家近两年排名前三位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商品额占汽车商品总出口额的50%以上。大客车、载货车主要出口非洲,摩托车出口东南亚、南美,零部件出口分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呈现新特点

1.汽车产品及整车出口加速 自2000年开始,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出口额为35.1亿美元,年出口总额达47.1亿美元;2011年出口81.56亿美元;2005年出口197.15亿美元,3年来同比分别增长34% 、73%和141% 。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11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32%。其中汽车整车出口尤为迅猛。自2000年开始,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增长速度每年都在7O%以上,2003年整车出口12.51万辆,2011年出口13.6万辆,2005年出口17.3万辆,同比增长120%,同期进口量为l6.19万辆,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1.1万辆,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据统计,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达到34.35万辆,同比增长97.2%,出口金额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97.8%,与2005年相比,出口数量和金额翻了一番。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汽车在出口数量上逐年递增,但是净出口量却没有摆脱贸易逆差的境地!巨大的产能消耗换来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思考! 2.自主品牌汽车成为出口主力近年来,受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增势缓慢,我国汽车厂商纷纷加速开拓海外市场。2005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汽车50.9万辆,增长3.7倍,占当年出口总量的46.7%;国有企业出口32.3万辆,增长83.5%,占29.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O.5万辆,增长1.1倍,占18.8%。 3.出口市场多元化态势 2011年,我国共向世界172个国家出口汽车,比上年增加了12个国家。分布较广,遍布世界六大洲,其中亚洲43个、非洲39个、欧洲37个、南美洲36个、北美洲2个和大洋洲l5个。按国别统计,出口金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为4个,分别是美国、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其中向美国出口14.76万辆,向叙利亚出口1.85万辆。向叙利亚出口金额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数量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向哈萨克斯坦出口2161辆,金额3149万美元,同比增长达707.9%,均以7~8倍的高速度增长。 主品牌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车,第二是吉利汽车。第三是夏利,出口额同比增长了近5倍。2006年上半年我国轿车出口达3。45万辆,超过2005年全年出口量。其中,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出口总量达2万辆,同比增长466.8%,占全部轿车出口量的近6成。不少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家已经制定了出口计划。奇瑞汽车计划将实现25%的汽车出口规模;长城汽车也计划完成出口汽车4万辆,并在2007年实现汽车内外销比例1:1;吉利甚至制定了1O年的汽车出口计划。要在20实现三分之二的汽车出口比例。 4.出口规模加大、向发达国家延伸 我国汽车出口开始向发达国家市场延伸。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出现显著变化:欧洲、南美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市场。以汽车出口金额排序,我国对亚洲出口为第一,所占比例为47.4%;对欧洲出口跃居第二,占比例为21.5%;其次分别为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按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分析,欧洲达520%,南美洲达117%,亚洲为113%,非洲为34.6%。出口金额同比增长的变化说明,我国汽车出口市场正在改变以亚、非为主的格局,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

1.我国汽车出口迅速增长的背后,暴露的一些问题。 (1)汽车企业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引发无序竞争。 (2)售后市场不足,不利于我国汽车产品形象。 (3)品牌危机及渠道劣势。 (4)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欠佳。汽车技术落后,性价比相对过低,必然导致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5)低价出口。 (6)易陷入知识产权纠纷。 2.国外对我国汽车出口限制 (1)技术认证壁垒。首先,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着车辆的行驶认证问题。中国的'测试标准是独有的,不管是进口车还是中国国内生产的汽车,都要经过中国的认证程序,但是国外不认可这套测试体系,在中国经过测试的汽车,出口到国外要重来一遍。同样,在欧洲经过行驶认证的车辆,到中国也要重新测试一遍,这必然造成时间和费用的消耗。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和外国汽车制造商来说都很麻烦。其次,目前国际上的认证标准繁多,不同的国家执行不同的标准,使中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极大阻碍。 (2)技术、油耗、排放标准壁垒森严。国内汽车出口,还要面对国外市场严格的技术、油耗、排放等诸多标准的考验,而一些标准又往往和知识产权保护一起,成为发达国家阻挡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天然屏障。据介绍,仅美国市场,中国汽车要通过的美国汽车检验标准就多达400多项。一旦检测不合格就可能难以靠岸或面临召回。 3.运输障碍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的滞后性,我国海运物流企业大多没有涉及汽车运输的滚装船业务。滚装船的运营成本高昂,只有在运载车辆的整体体积超过滚装船60%容积的状况下,海运物流企业才能够盈利。但我国汽车企业出口的量都比较零散,不足以支撑庞大的运费开支。我国的整车出口目前由日韩海运企业NYK、KLINE、现代运输等全球9大海运企业掌控。一般整车出口的关税征收按到岸价来计算,到岸价由成本加保险和运费构成,保险的费用大约为2O美元~30美元,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整车进口关税高达40%~50% ,把这部分累加以后,每辆车的运费高达1950美元~2250美元。过高的运费损害了我国出口汽车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三、我国汽车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汽车出口准出门槛 国家四部委于2007年1月1日出台规范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针对上述众多弊端,通过资质考核、目录管理、实施品牌化管理等方式,对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汽车出口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管理,以剔除那些资质差的出口经营主体。根据企业提交的申报资料,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进入“具有出口资质的汽车生产企业及其授权的出口经营企业目录”,未列入目录的企业,将不得从事汽车出口。提高汽车出口的准入门槛,以期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长远发展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和秩序。

2.加强汽车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出口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做好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的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商检局、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发布《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商检局会同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全面负责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由国家商检局和中汽总公司审查考核认可的检测单位负责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的检测工作。企业生产条件的考核由所在地商检局会同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按有关规定审查、考核认可,具备条件的商检局,也可以承担指定产品的检测工作。凡列入《实施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产品目录》的汽车产品,应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办理质量许可证。未取得质量许可证的产品,不准提供出口。特殊车辆(包括试用样车)需经国家商检局和中汽总公司批准,方准出口。

3.积极挖掘海运物流市场 中国海运集团已经看到了海运物流市场前景,在2006年10月成立了汽车轮渡公司,并从日本航运公司订购了两艘二手滚装船,每艘可以装载1000辆汽车。中远集团目前有2艘滚装船,2007年将开展国际汽车运输业务,并从国外海运公司购置3条二手滚装船,每艘船可以装载700~1000辆汽车。 4.抵制低价出口 2006年5月10日商务部公布的《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目前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一经采用,将会取代10年前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的《关于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暂行规定》。这对于出口态势激增的汽车行业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将更规范企业出口行为,维护汽车行业的整体利益。 总之,我国发展汽车出口贸易有许多优势,当然也有许多困难与问题。我们要认真做好此项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的收入。

参考文献: 程振彪: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盂良:出口步步高—2005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出口市场分析.汽车与配件,2006.9 洪银兴高波等著: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10.1 梁美娜:出口伊始便遇“威胁论”.中国汽车应有对应牌,中国经营报,2005.6.20 秦淑文:借一切可借之力培育自主开发能力.中国汽车报,2004.3.23 陶明吴申元等:服务贸易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

篇10: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论文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交通运输经济的支持,交通运输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面临着更高的需求问题。文章对新时期下实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关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面的完善方法。

交通運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基础来提升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下,通过利用多种方式的交通工具及深入扩大交通运输网来实现以市场为引导,依托市场机制来完成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要与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相同步,大力实行改革创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洛阳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优秀论文

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对策探究

谈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论文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浅析钢铁企业总图设计与环境保护论文

外汇储备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共10篇)】相关文章:

探析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及其对策论文2023-10-09

发展我国田径一日赛的可行性及重要性2023-08-20

交通运输论文范文2023-09-08

如何学好交通运输论文2022-12-21

工商管理的经济推动策略研究论文2023-12-31

初中地理《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优秀教案设计2022-11-04

初二地理教案2023-12-04

林业企业经营的思考论文2023-08-17

推进宜昌低碳发展对策研究2023-10-16

高中数学使用现状与分析论文2022-08-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