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24-01-29 08:18:1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sun0813”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篇1: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经济论文

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经济论文

一、绪论

外汇储备是关系到一国经济内外平衡的一个重要的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只有在很好地协调经济内外平衡基础上的外汇储备增长,才是合理的增长,是有积极意义的增长,是值得追求的增长。实现了这种增长,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运行与经济增长的内外协调与均衡,使经济发展进入一种较为理想的良性循环状态。

经过20几年的发展,我国己经确立了市场改革的取向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口贸易多年保持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从1978年到,我国用27年的时间使国家外汇储备从1167亿美元增加到8189亿美元。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 536.72亿美元,超过日木(850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9月底己经增至9 879.28亿美元,至我国外汇储备己突破力一亿大关。截至206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 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为世人瞩目。

高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国力和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为过多的外汇储备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承担了很高的风险,高额外汇储备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和风险,我国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己经刻不容缓 。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充足的外汇储备,体现了我国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和吸引外资,提高我国国际融资和对外偿付能力,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遏制国际金融投机。然而如果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超出合理区间且结构不尽合理,将不可避免地给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一)引起高额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的持有是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的。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然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是要以较低的盈利性要求为代价的。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是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既不能存款于国内的银行,也不能投资于国内的有价证券,而只能存款于外国银行(包括本国的境外银行和国内的外资银行)或购买外国的国债等有价证券。由于国债等有价证券流动性强、收益性高,所以,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大都投资于外国政府发行的国债等有价证券。所以持有外汇储备,实际上就相当于向储备货币发行国提供低利率的贷款。

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海外筹措资金时要被强加风险溢价,从而必须支付高昂的利息;而同时将外汇储备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美国的国债,则只能获得3%左右的收益率。这种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现象意味着中国借入性外汇储备越多,其损失就会越大,而且收益从低收入的中国转入高收入的美国。这些资金原本应该用于具有更高收益率的国内投资,而非向美国融资。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并借入大量的外债,等于是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移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同时还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这样,不难发现持有借入性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二)造成内资挤出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以出口导向为主,其核心是依靠国际市场。其实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发展的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些特定的区域,采取这种发展模式效果应该是显着的,但是如果将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恐怕是不可取的。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弊端就是,为求得眼前的经济增长,把出口放在战略高度,结果必然导致巨额贸易顺差,并积累成超额外汇储备,其实质是本国的资源大规模地净输出;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大增,导致外汇占款过多,而引起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在实行信贷规模控制的条件下,这势必会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放款。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无法投放,而形成巨额存差,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国内储蓄存款闲置浪费的现象,但与此同时,我们却以种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这些资金进一步替代内资,形成对内资的“挤出”效应,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

(三)给人民币带来继续升值压力

外汇储备规模的迅速增长,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外汇储备越多,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提高,又加大了外资流入,使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更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见,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央行汇率政策的实施带来严重麻烦。另外,从结构上看,我国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和美国国债,蕴藏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美元每下跌10%,中国就将蒙受几百亿美元的损失,美元的狂跌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虽然近时期伴随着美元的升值,我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和美元资产在升值,但从长远看,美国的“双逆差”难以支撑美元强势,美元仍有下跌趋势,因此大量储备美元还是具有一定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加,又引发各种投机资本的流入,使得经济出现过热;为减小通货膨胀的影响,政府又被迫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些做法不但不会抑制外汇储备的增长,反而促使其更快的增加,当前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些忧患不解决的话,其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

三、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国民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最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1994年一年GDP平均增长率为9.24%,这种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贸拉动”和“外资拉动”,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推动了我国外贸的发展。

(二)我国相关制度的影响

较严格的外汇管理体制和相对平稳的汇率。我国的外汇管理措施较为严格,对进出口商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外汇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渠道进入了央行,使得本应由企业或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转移到了政府手中。因此,我国外汇储备中包含大量的企业外汇,这与西方国家外汇储备仅含官方储备是不同的。在升值压力和外汇供给比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实际上放大了外汇供给。此外,虽然我国自去年7月以来,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但是汇率浮动辐度仍然很小,汇率相对平稳。在前述因素导致外汇供大于求的压力下,为了稳定汇率,人民银行不得不将多余的外汇买进,结果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

(三)投机性资本的大量涌入

对人民币未来必然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中国,尤其是以后投机性资本流入中国增长非常快。投机性资本流入,也是近期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投资者出于套利的目的会投入更多的投机资本,从而导致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导致外汇储备的“虚高”。

四、消化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营效率

按照Fitch Ratings (惠誉国际评级) 的测算,年中国外部资产收益率仅为3.6%,其中外汇储备的比重高达69%,由此推算外储的投资收益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此

次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置换出一部分外汇储备交由SIC来进行商业化经营,无疑会提高外储的投资收益率。如果按照SIC年收益率10%来推算,外储的投资收益率将提高至5.35%左右。

(二)“藏汇于民”政策的落实

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割断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内在联系,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和房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资金拉动,而这部分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外汇占款,如果我们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变“结售汇制”为“企业留存制”,就能使中国人民银行从外汇市场“做市商”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外汇市场上独立的第三方和监控方,进而割断了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内在关系,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

(三)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

对于储备货币,最大的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只有建立合理的币种结构,有效避免风险,才能保证储备资产的安全稳定,从而在安全的'基础上盈利。为了将外汇储备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降到最低,我国应根据各个币种的利率和汇率变动情况选择时机调整和优化外汇储备的结构。例如,近两年美元汇率连续下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使我国成为美元贬值的最大受害者。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我国同日本、欧盟之间国际贸易额持续上升,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机遇,扩大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外汇储备份额,最大限度降低因美元汇率下跌导致的外汇储备缩水。当前,我国货币当局已经意识到美元贬值会持续一段时间,在新增的外汇储备中,购买美元资产的比重已明显下降。

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首先,可以摆脱对单一货币的过分依赖,减少或避免了因美元汇率剧烈波动而导致的外汇储备价值不稳定的风险,并促进各储备货币发行国加强国际金融的合作与协调;其次,使各国选择储备货币的余地扩大,增加了各国调整储备币种的灵活性、进行国际支付的便利性以及实施本国货币政策的自由度,从而避免因采取强制性紧缩政策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再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当某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如日本)时,不至于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短缺。多元化储备体系增加了国际储备资产总额,缓和了原有国际储备资产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增加了平衡头寸的灵活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加强,各国都在促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从发展趋势来看,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过程还要持续下去。因此,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

(四)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弱化创汇企业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07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6. 77%,经常账户顺差几乎全是贸易顺差所创造。如果我们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企业用所创造的则富在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实行企业战略的全球化,不但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成木,而日‘能够减少这些企业对国内房地产等市场的投资。一旦企业“走出去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就会减轻央行高额外汇储备压力,解决我国外汇占款难题,走出货币政策无效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苏多永,张祖国,“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第6期。

2.李晓伟,“浅论中国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1月。

3.曹洁云,刘云,“浅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及其对策”,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第3期。

4.王若晨,廖俭,“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及对策”,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7期。

篇2: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到209月底,中国(包括内地和香港)已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存在过剩的现象,并对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估计;然后对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化解我国激增的外汇储备以及过剩外汇储备的运用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过剩运用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及其过剩

我国外汇储备自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以来,就一直是迅速增加的趋势。20末,我国外汇储备达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6亿美元,增幅达50.5%。至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中国内地的外汇储备加上同期(9月底)香港金管局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1228亿美元,共计达到8918亿美元。与9月底日本外汇储备为8435.6亿美元相比,到2005年9月底,中国(包括内地和香港)已实实在在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考虑到外贸进出口顺差剧增的因素,市场普遍预测2005年外汇储备增加将不少于亿美元。如此,这将是我国连续第三年外汇储备增加额超千亿美元。

表1中国自19以来的外汇储备额单位: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国际收支的明显改善。90年代后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以出口的迅速增加为基础,中国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都是连年黑字的局面。2000—年,经常收支黑字中国合计为1392亿美元,其中达459亿美元。其次,是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增加。2000-2004年中国共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545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屈一指。

外汇储备充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货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然而,巨额的外汇储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大量的外汇储备为金融安全增加了保险系数,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信用度,但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高成本、低效率占用人民币资源。外汇储备作为中央银行的对外资产,是用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购买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势必占用央行人民币资产,如769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将占用相当于近6。2万亿元的人民币货币资产。大量的资产占用,会影响到经济的货币投入、货币传导及实体经济投资等方面对资金的需求,影响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从2004年末外汇储备占当年GDP的比重看,中国高达37.2%,超过了世界平均的9%,大大高于美国的0.7%和欧盟各国的3.2%。从2004年末外汇储备相当于当年月均进口额的倍率看,中国高达13.1个月,大大超过了世界公认的3个月左右的水平。从20末外汇储备相当于短期债务的倍率看,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年末相比,中国超过了1倍以上,高达5.85倍,即都处于还债有余的状况。从上述几个比例数据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存在过剩的现象。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做任何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个“帕累托最优”的境界。一国持有外汇储备也不是越多越好,有一个度的界限。一个国家外汇储备水平究竟应该以多少为宜,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理论模式推导出的确切的衡量标准。特别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交往的程度不同,因此对外汇储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外汇储备水平差异很大。

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外汇需求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进口付汇、外商投资回报、偿还外债、维持汇率稳定的外汇平准基金及特殊需要的外汇需求。进口付汇需求,传统理论认为保持三个月进口支付需要,现在的观点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其货币不是国际储备货币成员,外汇储备往往不具备可替代性,具有明显刚性特征,因此建议应适当放宽,我国可以考虑保持四个月的进口支付需要,即国际储备与进口的比率为33%。外商投资回报,国外投资者一般希望有1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我们考虑按照15%的比例预留外汇储备。偿还外债的外汇需求,根据国际经验,应保持外汇余额的10%的外汇储备,此外再保持年度外汇储备10%左右的外汇平准基金和特殊需要。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得出以下公式:

R=R1+R2(1)

(1)式中,R为外汇储备总量,R1为适度外汇储备量,R2为超额外汇储备。

其中,R1=33%W+10%X+15%Y+Z(2)

(2)式中,W为年度进口额;X为年度外债余额;Y为年度实际用外资总额;Z为外汇平准基金及特殊需要额(10%R)。

R2=R—R1(3)

按以上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算出近年来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及超额储备情况。见表2

单位:亿美元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20以前也存在超额外汇储备现象,但是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从开始三年来,我国超额外汇储备加速,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推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控制在2700亿美元左右。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

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既不能放在抽屉和柜子里,也不能存款于国内的银行,投资于国内的有价证券,而只能存款于外国银行〔包括本国的境外银行和国内的外资银行〕或购买外国的国债等有价证券。由于国债等有价证券流动性强、收益性高,所以,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大都投资于外国政府发行的国债等有价证券。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上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长期经济繁荣,因此在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国债发行增加的情况下,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把其外汇储备的相当部分用于了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000-2004年,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由603亿美元增加到1938亿美元,增加2.21倍,所占比重中国由5.9%提高到10.0%。鉴于世界各国持有美国国债的60.6%是公共部门持有,因此,中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国债,目前至少在1170亿美元以上。

然而,中国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等的对美投资,就未必是一种比国内运用收益高的有效运用,有时甚至低于国内运用的'收益。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因两位数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利率一直高于美国,出现通货紧缩倾向后利率虽然明显下降,与美国相比也所低无几,-年又比美国高1-2个百分点,2004年也基本与美国持平。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明知对美运用收益不高还年复一年地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等,就是因国内没有运用的对象。即使收益低也比闲置不用、没有任何收益强,仅此而已。这样一来,其实是中国把本来应该享受的本国和区域内风险投资的利润,以一种贴息的方式转让给了美国。

中国在将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的同时,国内却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1979-2004年,中国累计利用外资总额达743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621亿美元。可见,中国是在资本不足、大量输入资本的情况下大量储备外汇并用以对外间接投资的。从中美两国的投资关系看,2004年末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共为48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1/4。如果考虑中国在美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购买的其他有价证券,则中国对美国的资本纯输出至少在2000亿美元以上或更多。

然而,中国1938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间接投资,能否比美国对华48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也是一个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给中国带来了必要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另一方面,中国以改善投资环境为中心,付出了允许美国企业享受各种优惠、控制企业经营权、开拓和占领中国市场等方面的代价,并由此产生了国家安全方面的隐患。相比之下,中国政府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除了固定的利息收入以外,可说是什么也没有得到。更令人担忧的是,伴随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的迅速增加,就像现在日本最害怕美元贬值一样,中国也越来越害怕美元贬值了。

三、过剩外汇储备运用的出路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很多人对如何化解我国激增的外汇储备问题提出了建议。笔者认为目前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应该比较有效。

1、适时增加黄金储备份额

近三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同时,我国的黄金储备变动不大。我国的黄金储备在20末为600吨,约为1929万盎司,如果按照2004年12月2日亚洲现货现金报收455.25美元/盎司黄金的高位价格计算,约合87.82亿美元,仅占我国2004年末外汇储备6099.38亿美元的1.44%,这种状况和发达国家美国的56.7%,意大利的47.8%,法国的47%,德国的37.6%大相径庭,所以黄金储备在我国国际储备中所占的份额是非常低的,这种状况和一个发展中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针对我国国际储备中黄金储备份额过低的问题,有专家提出在国际储备中应保持8%到10%的黄金储备。此方案是可行的,因为在金价稳中有升的情况下,黄金是一种有效的储备保值手段,不仅有利于抑制外汇储备缩水,而且更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按照此比例计算,我国的黄金储备量应控制在3750—4680吨之间。按照455。25美元/盎司黄金的高价格计算,约为550—688亿美元,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超额外汇储备完全能满足这个比例。但是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目标,我国应灵活调整国家金、银的收放政策。

2、扩大企业支配外汇的自主权

贸易收支、经常收支和境外资本流入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原因。然而,贸易收支、经常收支黑字是企业的盈余,外国资本流入中除外国政府的开发援助外,外商直接投资等也大都成为企业持有的外汇。但是,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实行的是强制结汇制,即企业将持有的外汇卖给银行,再由银行按国家规定转卖给中国人民银行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我国现有外汇管理体制是在外汇紧缺时期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国家有效掌握外汇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外汇不断充裕的前提下,要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放宽其外汇账户的限额,逐步向自愿结售汇转变。这样既能藏汇于民,分解外汇过度集中于政府的汇率风险,又能便利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更是经济市场化的要求。例如日本,其1996-2004年经常收支黑字累计为12993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增加6494亿美元,企业和银行持有外汇转化为国家外汇储备的比率为49.98%。再如德国,其2001-2004年虽然共有1700多亿美元的经常收支黑字,但企业持有外汇转化为国家外汇储备的金额为零,即企业持有的外汇仍然保持在企业和银行手里。

3、用超额储备建立“战略发展基金”

成立战略发展基金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存在超额的外汇储备,有成立基金的资金来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很多战略性领域都还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例如,中国的科研和开发费用目前仅占GDP的1.4%,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日本的科研和开发费用占其GDP的比重在过去50年里一直在稳步地提高,90年代以来已明显超过美国,2003年达到GDP的3.4%。另外,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低,尤其是政府投入相对较弱。此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对燃料及能源等方面的需求已逐渐超过国内自然资源的储存及开发能力。基于这两个原因,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应该用国家外汇储备成立“战略发展基金”。

“战略发展基金”主要从事两类投资:一是选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进行战略性海外投资;二是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前者是以走出去的形式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战略投资,而后者其实是针对长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政府消费。

这两个投资方向应该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海外投资业务方面,可以以控股的形式来投资于类似于高科技及自然资源之类的战略性行业,要求取得有竞争性的回报,但所承担的风险也高于传统的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至于国内投资方面,战略发展基金实际上是以政府的角色来进行战略性的消费,因此也不可能对其要求直接或快速的回报。在具体操作上,此类消费应仅限于使用外汇的采购,例如购买原油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来支持科研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交流或培训的经费,或者用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顾问等等。

考虑到“战略发展基金”的投资用途,其最初的资本金可在1000亿到2000亿美元之间。在将来,国家可根据国内储蓄率及国际收支的情况逐年对战略发展基金进行增资或减资,其基本参照是国家外汇储备的大致稳定。

参与文献: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8

者贵昌。中国国际储备的分析与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5)

苏平贵。国际储备管理的国际比较[J]当代财经。(6)

胡庆。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J]。西南金融。2004(4)

篇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论文

摘 要: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和预期寿命的增加,我国出现了以增速快、地区分布不平衡、未富先老等为特点的人口老龄化。本文通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消费、储蓄、养老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发展老龄产业、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家庭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的多种养老模式、适当调整劳动年龄范围、利用老龄人才资源等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济影响 对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别于其发达国家。首先,我国老年人增速快,人口基数大。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加之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加大,夫妻生育孩子的意愿下降,导致生育率也在下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达,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致使老年人口的增速加快。其次,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分布不平衡、城乡差异大。由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其老龄化程度也不同,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要高于西部地区,城镇的老龄化要大于农村的老龄化。最后,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一致。按社会正常发展的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伴随的是经济同步增长,但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处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先富未老,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生产率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和质量的劳动力支持,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适应,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导致适龄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劳动力供应不足,将丧失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从而在吸引外资方面不占优势,会减少我国的出口贸易。同时老龄化还伴随着劳动人口的高龄化,由于人的生理机能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年纪大了,体力下降,大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在衰退,虽然其技术熟练,但是与同年轻人相比缺乏进取心,思想保守,跟不上技术创新的步伐,从而会降低劳动的生产率,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制约产业的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趋势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但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却制约了产业的技术创新。因为随着高龄劳动力的年龄不断增长,其生理机能在不断下降,伴随的是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衰退,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速度放缓,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技术创新能力的下降。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开发、创新与推广,才能适应新兴行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高龄劳动力的这种状态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从而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退出劳动者的行列,离退休职工将不断扩大,社会用于养老、医疗、退休及相应福利事业的资金投入会急剧增加,导致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同时,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导致现在一个家庭里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小孩,家庭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一旦家庭中某两个或三个老人生病,这对夫妇便无暇顾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年轻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是家庭的经济、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四)人口老龄化将对提升内需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人的消费行为受年龄、心理和个人收入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青少年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由于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低,加之收入水平的相对减少,老年人的人均消费额随衰老逐渐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人消费具有特殊性,比如:老年人在吃的方面,由于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开始退化、脱落,因而老年人比较喜欢吃方便、质软的食品;在住、穿、用方面,老年人更讲究实用和经济实惠;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更需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服务、锻炼身体的医疗器械服务等。老年人口的剧增和与之伴随的特殊消费,使得社会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急需出现一批专门为老年人生产消费品、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

(五)人口老龄化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储蓄的影响

在养老金制度的推广下,一方面,由于有养老金、退休金、补贴津等的保障,老年人更倾向于当前的消费,减少个人的储蓄或不储蓄;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收入较少,在养老和医疗上的花费使得老年人储蓄有限或者无力储蓄。因此,老年人的增加势必会导致个人储蓄的减少,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负担加重,从而减少企业储蓄,最终使整个社会的储蓄都减少,根据西方经济原理有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减少,必然会引起社会投资的减少,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现行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化储蓄为内需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老年保障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严重存在城乡不平等,表现为:城市保障金高,覆盖面低,农村保障金低,覆盖面窄。为此,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扩大社会养老医疗的覆盖面,实现城乡平等;建立一种基金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将收缴上来的养老保险金成立一个养老保险基金,聘请专业人士用该基金进行机构投资,使养老金增值,获取更多的资金为老年人服务。

二、建立新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化政府养老为全民养老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的特点,政府无法提供向发达国家那样全方面的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养老体系,而且家庭养老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要继续提倡家庭养老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社区、养老院为辅的养老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养老院等的文化、教育、卫生功能,提供多元化的精神慰藉、兴趣化的学习交流、休闲式的生活,从而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服务。这种将家庭养老与其他方式养老结合而成的多元化养老模式课减轻政府、社会的养老压力。

三、适当调整劳动年龄范围,提高劳动力素质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数量的减少削弱了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对于吸引外资不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和预期寿命有所增加,因此,可适当延长劳动者的退休年龄,起到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四、充分利用老龄人才资源,发挥老年人余热

老龄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原因,无法像青年人那样工作,但他们拥有自身独特的技能优势和经验优势,这种技能和经验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积累下来的,非青年劳动者所能立即掌握和替代的,是我国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因此,可充分挖掘、利用老龄人的这种资源,建立各种专家信息服务机构、技术信息咨询机构等,通过老龄人向青年劳动者提供技术、经验、信息等的方面的服务,既可提高老龄人的收入,增加其储蓄,又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洪鸽 梁硕轩.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05)

[2]张桂莲 王永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05)

[3]张媚U.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2010,(11)

[4]卢明名.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06)

[5]许寅.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市场论坛,2008,(05)

[6]陈景.浅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黑河学刊,,(02)

[7]于长永.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11)

[8]数据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篇4:浅谈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外汇储备达28573.38亿美元,连续四年同比增加4000亿美元以上。外汇储备的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的能力,并可能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探讨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汇储备;结构;激增;原因;对策

1.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现状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到超过8000亿美元,9年间增长近7倍。特别是近3年来,储备增速进一步加快,每年新增储备都超过4000亿美元。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截至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0447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同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日本所拥有的外汇储备的三倍。外汇储备激增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也使我们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表中我们看出,1978年到年底,我国积累了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自到20,我国外汇储备是8000多亿美元,到,已经达到19460.30亿美元。也就是说,三年的时间里面,总共有11200多亿美元的外汇新增。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逐渐增强等,归结起来可分为四个因素:

1 根本原因

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看。从国际层面来看,在当前全球分工格局下,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经济体处于国际分工的中末端,承担了大量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转移,从而在贸易创造和转移过程中创造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同时,自以来的本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等发展国家资本回报率优于发达国家,使得大量外资以战略投资等渠道涌入国内,从而通过资本项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从国内层面来看,近年来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内在原因,在此过程中以出口为导向、以引资为重点的对外经贸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

2 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国金融、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贸易额高速增长,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潮流下,我国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从国际贸易看,在不断增加的世界贸易额中我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3 直接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从国际收支表来看,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原因可归结为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我国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优惠、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项目顺差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债务性储备稳定性较差,并且随着美元的贬值趋势,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蕴涵着一定风险。

我国近几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出现顺差,并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大幅增长。因为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关项目的比例大体一致,所以下面仅以20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说明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

从上表可知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发生了双顺差,并且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远远低于经常项目的差额。经常项目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出现了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说明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尤其是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的逆差比较严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金融项目,并且该项目当中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是较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直接投资,尤其是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债务性储备所构成的。

4 制度原因

首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使外汇储备的增长。1994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强制结汇和有条件售汇制度。强制结汇制度使得居民和企业所创造的外汇必须出售给国家,使外汇资源集中于央行,从而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其次,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制度也促使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19,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这一制度使企业在经常项目交易下,可自由兑换外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及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

另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促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加。在年7月汇改之前,我国汇率制度名义上是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但实质却是固定汇率制,出于维持汇率稳定的需要,央行被动地动用吸收外汇储备,从而加剧储备的增长。在汇改之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汇率浮动区间有所扩大,部分缓解了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但在当前汇率制度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预期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在套利因素驱动下,大量外汇通过多种渠道涌入国内,反而加大了外汇储备增长压力。 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的对策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和储备规模较高,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长期如此,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害无利,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当前条件下,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应从两方面着手:即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解决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储备资产的运用效率,两者不可偏废。

1 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当前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减少外汇资源的低效和浪费,减轻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良的影响,是我国最明智的选择。关于如何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存量,一般来说,可以确定一个下限和上限。即根据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出口贸易总量所必需的外汇储备来确定下限;同时,充分考虑该国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对外支付所需要的外汇储备来确定上限;下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临界制约点,而上限则表明该国拥有充分的国际清偿能力。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外汇储备区间。

篇5: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影响论文

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影响论文

【摘要】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它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等;同时它也带来了较高的汇率风险,使我国承担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等。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影响对策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呈递增态势。截至203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了16822亿美元。面对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那就是高额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双面的影响。

一、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保证我国偿还外债。保证对外债的还本付息是每个国家外汇储备的作用之一。我国的外汇储备保留额度,与相应的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36.1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506.30亿美元,上升15.68%。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1535.3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41.74亿美元,增长10.17%,占外债余额的41.09%;短期外债余额2200.84亿美元,增加364.56亿美元,增长19.85%,占外债余额的58.91%。

据初步计算,20我国外债偿债率为1.98%,债务率为27.84%,负债率为11.52%,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4.40%,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短期外债比例过大,这将给我国债务偿还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我们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并使其与债务结构相匹配,提高清偿能力。

(2)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当国际市场出现变化导致出口锐减,或因季节性因素及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国际收支逆差时,国家可动用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无须采取压缩进口等影响国内经济正常运行的限制性措施。二是当国际收支发生结构性失衡,需要进行紧急或长期调整时,国家可以动用充裕的外汇储备进行调节,以缓和调整过程中的外部冲击,从而降低各种措施对国内供求均衡所带来的负效应,维持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

(3)有利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和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我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开放,履行WTO承诺放松外汇管制,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为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做准备,这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4)有利于实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我国进行积极主动的外汇管制调整,进一步放宽境外投资的外汇限制,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早在204月27日就透露,我国正计划取消全国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以满足企业购汇进行境外投资的需要。而且将重新颁布《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以便把近几年境外投资外汇改革的试点经验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加以明确和巩固。同时逐步放宽机构和个人对外金融投资的规模、品种等限制,力争在扩大对外金融投资方面取得新进展。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能为实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强大的资金保证。

2、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被认为是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一定的虚增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强制结售汇制度的产物。强制结售汇制度使中央银行实际上扮演了外汇市场最终出清者的角色,而包括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外汇需求受到高度抑制,造成虚假的.“供”大于“求”,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水平,使由供求形成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相背离。

(2)延缓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而国有企业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加工贸易的发展尽管有利于我国的技术进步、出口增长,但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致使我国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阻碍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此外,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3)限制了我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由于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在人民币缺乏弹性的汇率政策下,外部资本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化等经济问题输入到国内,表现为高价进口和廉价出口。这样使得中国商品的国际销售价格较低,在国内加工制造能力过剩的前提下,每年形成巨大贸易顺差,不断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同时还造成资本项目下外币的国际过剩资本输入到中国,尤其是美元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演变成为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使国内利率政策、其他金融和财政政策失去原本的效力,造成国民福利的损失。中国经济外部不均衡引发了国内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等问题,并且我国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

(4)加大了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它是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可能性。年中国向国外借债3736.18亿美元,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外汇储备实际是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它们若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因此,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实质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它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由于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用于国内外投资发展经济的收益率,超过需求的外汇储备则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和机会成本的加大。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6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同时,我国又持着近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却是借钱给国外,其潜在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二、面对高额外汇储备所采取的对策

面对高额外汇储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规模,做到既不影响储备功能的发挥,又能降低机会成本。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外汇储备管理法律制度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同样,在外汇储备的管理方面,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完善立法,使我国的外汇管理和运营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而目前,在外汇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中国外汇储备的“对外债权”性质是直接以“对内债务”性质为基础的,动用储备直接关系到中国公众的切身利益。而目前我国的外汇管理相关法律还没有对国企注入资本金的相关规定。因此,在如何处理好对上述配置的资本金的合理运用,保护好公众对改制决策和目标的知情权,定位好汇金公司的法律地位,都涉及到法律的真空问题,容易引起争议。

2、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和币种结构的日常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必须注意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合理组合。流动性是第一位的,必须保持外汇储备能满足日常支付和不时之需,其次还要注意安全性,最后才能谈到外汇储备的增值。在储备币种结构管理上要依据宏观经济情况,有进有退,审时度势。

3、深化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

2007年8月13日,国家外管局宣布,境内机构即日起可自行保留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这意味着在中国实行了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速度,应该进一步改革结售汇制度,由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放宽企业、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

4、管理好中国投资公司

作为专门从事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中国投资公司持有的外汇资产实际上已经不能再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外汇储备,其对内和对外投资所受的限制或约束相对较少,不仅能够投资在固定收益类债券上,也能够进行股权投资等长期投资和战略投资,特别是后一形式的投资更容易从长期实现国家或政府的某些意图。例如利用外汇资金注资国内金融机构,实现财务重组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又例如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资源、能源类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国家的资源和能源安全战略。

总之,面对高额外汇储备,我们要辩证分析,建立起外汇储备适度性的观点,并要根据我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现实来确定适度的规模。同时要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印、江华锋:浅议我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J].EcologicalEconomy,(7).

[2]贾丽娜:对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7(3).

[3]周思聪、徐昀君: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5(8).

[4]张唯实: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J].发展,2007(4).

[5]刘微: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与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6]刘艺欣: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J].当代经济研究,2006(4).

[7]张慧毅: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再思考[J].经济论坛,2006(1).

篇6: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对策分析

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对策分析

摘要:经过多年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银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立足于加入WTO后的外部制度环境,对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银企关系、产权与治理结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WTO;银行业;改革;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加强并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经营效益实现了逐步提高。但是,商业银行在体制和机制上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改革任务还十分繁重和紧迫。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银行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健全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国有商业银行虽为国家所有,但没有明确的所有者主体,也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权益要求,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道德风险(moralhazard)与“内部人控制”的存在。由于所有者主体的不明确,对经营者形成了多元化的目标,其业绩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均无明确界定。极大增加了商业银行作为契约组织内部的协调交易成本。尽管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产权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仍未能真正形成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

2.商业银行自身发展能力的下降。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首先,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体现了银行对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由于体制原因,国有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稳定的补充渠道,并被大量不良贷款和无效投资严重侵蚀。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5.11%;11家股份制银行为7.31%。其次,银行盈利能力差。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利润留存,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4大商业银行赢利水平急剧下降,银行风险程度明显增大。目前4大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率仅相当于境内外资银行的1/25(田国强,)。第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6月,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按5级分类已超过两万亿元。

3.商业银行运作管理效率的低下。首先,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粗放,决策与控制缺乏有效性。由于产权不明与资本“人格化”虚置原因,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中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水平较低。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监控职能时,职责不明确,或者“齐抓共管”,或者“互相推诿”,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运作机制与制约机制,金融犯罪与管理渎职行为时有发生。其次,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存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感等较差,缺少团队精神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发展。第三,金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突出问题是业务范围狭窄,盈利空间有限,缺乏产品创新能力。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在现有金融创新能力约束下,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将变得日趋不稳定。

二、加入WTO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挑战

本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长期制度环境。根据中国在加入WTO时有关承诺,我国目前已正在人民币业务经营地域与客户等7个方面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全面地看,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带来了促进竞争的积极效应,但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权制度竞争的挑战。就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构成来看,占国内银行业70~80%市场份额的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新兴商业银行尽管是股份制形式,但其大股东仍然多数与国有成分有关。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产权模式,决定了它经营目标的两重性,既要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同时又必须承担一定的政策性业务,不可能完全按照经济理性来运作,从而制约了自身竞争力的提升。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绝大多数都是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股权具有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这种产权模式决定了其经营目标只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产权制度竞争上面临着不利格局。

2.银行业务上的冲击。外资银行在资金实力、管理经验与金融创新等方面处于明显优势,必将逐渐使国内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受到强烈冲击。(1)储蓄存款出现转移。过去我国法规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吸收存款的规模和范围。加入WTO后,中、外资银行争夺储蓄的竞争加剧,居民部分储蓄出现向外资银行的转移。(2)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因此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大量增加,外资银行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与中资银行争夺业务。(3)贷款业务有所流失。外资银行重视以信贷为手段去争夺市场,而优质企业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灵活、效率高的外资银行。(4)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激烈竞争。

3.在客户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中资银行在优质客户发展和巩固方面的竞争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外资金融机构能够进一步利用其跨国网络优势、创新能力与国内金融机构争夺优质客户群。可能的结果是国内金融机构的一批优质客户出现流失,而有风险、效益不好甚至亏损的客户留在国内金融机构。

4.优秀金融人才的流失。廉价的人力资源是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一个优势,但同时也是一个致命的劣势。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出于业务经营需要,会普遍采用人才本地化战略,雇佣一批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当地高层管理人员和熟练员工。外资银行具有收入水平高、工作条件好与人才任用机制灵活等优点,会以高薪聘请、委以重用等优厚条件,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挖掘“金融精英”,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考验。人才流失对我国金融业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劣化,更严重的是发生客户、业务的'转移。

5.我国商业银行有可能在竞争中被边缘化。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资本实力明显不足。英国《银行家》杂志年第7期公布了当年世界1000强银行的最新排行榜,其中欧盟288家、美国199家、日本116家,我国大陆仅有9家银行进入,并且这些银行相比而言资本充足率也明显偏低,资产质量低下。中资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沉重,盈利能力低,在贷款规模、流向、结构等方面受到非市场因素的限制,而外资银行以市场规律运作,其灵活性会对中资银行形成较大压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1.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逐步减轻国企与银行间的制度性依赖。商业银行改革与国企改革是一个不可分离的过程,银行不良债权大量累积、银行体制改革步伐迟缓等问题都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支持有关。因此,商业银行改革与国企改革应当同时推进。在当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时,要加大行业兼并与地区兼并的力度。政府应积极发挥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协调作用,推动行业兼并与地区兼并,优化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就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而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运用股份制推动企业改制工作。

2.改善商业银行产权与内部治理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独立主体。要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摆脱政府的束缚,就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之成为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以此基础,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经营,形成硬化的风险约束机制。没有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没有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提升只是一句空话。我国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应当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产权结构调整,建立起国有银行的法人产权制度,从而实现银行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股份制改造有利于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有效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改善银行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当前,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谋划和操作的层面。

3.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运作能力。在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围绕治理结构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条件。首先,银行内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监测与控制的组织架构,确保各机构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包括提高普通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建立专项和特别呆账准备金等。第三,要健全内部管理人员行为规范,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人为造成的风险隐患。第四,要撤并业务量较小、管理不规范、长期亏损的分支机构,实现规模经济。

4.在制度先行的基础上开放中小民营银行的行业准入,打破银行业垄断。要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引入新的有活力的竞争力量。民营中小银行的出现必将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加快银行业改革的步伐。与已有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相比,民营银行产权清晰、责任明确,使其能建立起有实际意义的激励机制。发展民营中小银行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和运营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同时,在开放准入之前,要下大力气制定准则、监管和退出法规,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

5.加大银行业监管与调控力度,防范金融改革与开放中的风险。中央银行应改变单纯作为主管部门的观念,监管重心也应及时从单纯的常规性稽核监督向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审慎监管转变,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监管的重心。一是构筑金融法规体系,用法律来规范金融秩序、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金融立法应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中心,吸纳国际惯例和WTO的通行法则。二是建立金融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审慎监管机关,审慎监管政策和审慎监督检查。三是构筑金融安全网,逐步建立适合我国银行业状况的市场准入制、存款保险制、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市场退出托管制。

参考文献:

1.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经济研究,,(8).

2.林毅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

3.Lardy,Nicholas.China’sUnfinishedEconomicRevolution.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

篇7: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影响分析论文

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ERP系统地使用更是引发了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深刻变革。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ERP系统的应用对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都带来了诸多便利。诸如财务数据整合,差错漏洞审核等过去繁琐的工作都变得简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但ERP系统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帮助提升潜力依旧巨大,其自身也处于不断丰富的过程之中。本文就将在对ERP系统做简要说明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为企业对ERP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经验指导。

关键词:ERP;会计财务管理;影响

一、问题引入

ERP系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地快速发展,被国内大中小型企业广泛应用于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极大方便了诸如企业财务数据整合,差错漏洞审核等工作,且精确性高,不仅提高了企业会计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也为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政策制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技术。然而ERP系统的应用潜力尚未被完全发掘,近年来也在不断丰富之中,将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工作发挥极大建设性作用。本文就将在对ERP系统做简要说明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为企业对ERP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经验指导。

二、ERP系统介绍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上世纪90年代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具体来讲ERP是企业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集成一体的企业管理软件。它由客户构架、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组成,此外它还具有品质、过程运作管理等其他特性。

三、ERP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ERP有助于企业各种资源数据的有效整合。现代化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是具有完整组织结构的.系统化单位。企业良好的发展运作离不开各个子系统间间协作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诸如企业人才的引进需要企业财务资源提供成本支持更需要与企业岗位空缺相匹配,而子系统合作的第一步便是对企业各种资源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数据不仅总量巨大,而且类别复杂,诸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流资源、土地资源等等。在传统人工环境下,仅仅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统计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更不必说不同类型资源之间衡量指标不同,涉及不同部门合作,整合难度巨大。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内部资源数据更新速度更快的背景下,传统效率低下且易出错的人工数据统计更是难以满足要求。

(二)ERP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及动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能否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动态是企业能否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的关键,直接关系企业成败。EPR可以及时统计市场各项基本数据,帮助企业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金融市场涨落变化,从而更加及时合理的制定对策,减少因企业与市场信息不畅所造成的机会成本与风险。例如在我国大蒜价格猛涨之后,不少农民纷纷选择种植大蒜,而忽视了大蒜市场基本稳定的需求,从而导致自起大量大蒜积压,不少种蒜大户纷纷破产……近年来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农产品领域也很常见。这都是由于农业规模扩大与农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对称所造成的。

(三)ERP对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科学性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机会稍纵即逝,企业能否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市场变化,快速进行科学化决策,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已经对企业成败发挥决定性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资源流动速度加快,金融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而对于企业特别是大型上市企业,内部资源流动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对于如何根据外部市场信息变化进行快速科学决策,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也对企业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传统紧靠人工的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EPR强大的数据搜集、整合、分析、共享能力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例如当年太子龙股份有限公司和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英国坦峡公司合作就是企业运用EPR把握市场机遇的成功案例。综上所述,EPR对我国企业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动态,从而做出快速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企业要积极做好相关技术引进以及相关人员培训,为EPR在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条件。同时对EPR的运用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灵活调整,如此企业方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影.试分析ERP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J].价值工程,,15(10):168一169

篇8:巨额外汇储备负面影响分析的论文

关于巨额外汇储备负面影响分析的论文

一、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主要原因

1.进出口贸易长期顺差

自1994年开始,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顺差增幅达228%;末,出口总额达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中国的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超千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最主要的原因。

2.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再加上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等一系列因素都促使了外国投资的增加。我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20,FDI已经超过了800亿美元。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年来,资本项目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度逐渐上升。

3.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各种投机资本大量涌入

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使得大量国外短期投机资本绕过资本管制进入我国,导致该国资产价格出现大量泡沫。这些投机资本不仅可以享受货币升值的收益,还可以分享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计算,截至20年底,在我国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年底和年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年底,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这些短期投机资本当中有很大部分转为央行的外汇储备。

4.外汇管理制度的缺陷

1994年实施至今的外汇结售汇制,从本质上讲是“外汇集中制”,即把企业的外汇集中于中央银行。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强制性结售汇的实施、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及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额度控制,银行、企业与居民都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而中央银行则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超速增加。

二、巨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已居世界首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提高了我国对外融资能力,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充足的外汇储备也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过多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了持有成本,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第一,外汇储备过多,国家储备资产管理承受的风险就会加大,主要表现为承担巨大的利息损失和储备缩水。我国的大部分外汇储备资产是以国际商业银行存款和美国政府债券形式持有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收益率远低于国内的平均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而持有借入储备的融资成本高,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每年还以高成本从国外大量引进外资和借取外债,其潜在的损失是明显的。第二,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和汇率波动剧烈,增加了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近年来美元的不断贬值,已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第三,持有外汇储备还包括隐性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若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国持有外汇储备,是将这些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了利用它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

2.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目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加剧我国的经济失衡。近年来我国基础货币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大幅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使得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加上衍生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外国投机性资本进入的力度,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年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外汇占款分别为3565.29亿元、5366.91亿元、11623.58亿元、17745.72亿元及16199.97亿元人民币。20上半年新增外汇储备2806亿美元,就造成基础货币净投放将近1.9万亿人民币,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

3.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随着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明显增多,外汇占款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央行为了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从商业银行回笼资金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等手段都是围绕对冲外汇占款展开,使央行货币政策陷入了被动。在目前状况下,央行必须同时应对外汇储备扩大、汇率相对平稳和流动性过剩等几个目标。由于目标之间相互制约,不具有兼容性,因此,单一的货币政策已难以同时实现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政策目标,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4.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主要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通过付出高昂资源和牺牲环境,不断压低出口成本,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换取的。如果继续依靠这种低层次的出口结构和“以量取胜”的贸易增长方式来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我国高额外汇储备负效应的政策建议

过多的外汇储备,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若长期如此,对我国今后经济良性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警惕,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调控。我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解决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储备资产的运用效率。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调节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减轻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压力

一要调节贸易顺差。通过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让企业承担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措施,来调整和减少低效(微利)商品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进口,这样既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解决结构性的商品缺口,又能缓解贸易顺差的增加,从而减缓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二要适当控制外资流入,减少资本项目顺差。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调整外资的结构;引进外资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延长产业链的企业;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领域,给民族经济留出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

2.采取多种措施,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这是化解外汇储备过多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和居民的储蓄,这不但会增加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财富,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经营持有的资产规避市场风险。甚至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条件地授权境外的机构和个人经营外汇储备,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人力资源和不同的交易技术,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作贡献。为使企业和居民乐于持有外汇,我们要让这些外汇有增值途径,应该开辟和创造更多的外汇投资渠道和品种,并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和适当的政策倾斜。

3.进一步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保持储备资产多样化,化解部分风险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60%~70%是美元资产,而近几年美元对世界各主要货币持续贬值,已使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为避免这种损失,就应适当减少美元储备,扩大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外汇储备的份额,同时可以增加对于高收益币种如澳元、加元以及新兴市场的.国家债券等的投入量。另外,也可将巨额的外汇储备中一部分的美元资产转换为黄金储备来改善外汇储备结构。我国外汇储备虽然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但黄金储备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采用的3%~5%的标准,这种储备水平与我国的战略地位是不相匹配的。增加黄金储备,一方面能够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的战略结构,缓解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对国家安全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创造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是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可以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原油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来支持科研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交流或培训的经费,或者用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顾问等等。此外,还可以部分储备进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某些救济。这些领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长治久安的作用。

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充裕的时机,应制定有关政策,扩大企业境外投资的购汇范围和数量,加快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速度,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的阻碍,还可使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磨练,改变我国境外投资落后的现状。

总之,只有将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资源及时充分利用起来,用于加快经济建设,才能创造出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这远比增加外汇储备的作用要大得多。

四、结束语

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FDI持续稳定增长、热钱的涌入及制度性因素均是造成巨额外汇储备的基本原因。高额外汇储备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贸易顺差,同时还要注重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只有这样,我国外汇储备才能在贸易顺差大量存在情况下得到有效增量控制,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迄今已超过1.8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在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强大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弄清外汇储备规模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和判断外汇储备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对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汇储备贸易顺差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念鲁.重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2]李昱平等: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及其应对之道[J].中国金融.2007年第3期

[3]周莹莹刘传哲: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J].浙江金融.年第4期

[4]杨建莹:热钱,热钱?热钱!.金融时报[N].2008年7月17日

[5]谭小芬: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J].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7期

[6]国家外汇管理局,/model_safe/

篇9: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 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体育机制改革之后,我国体育经济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1体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通过培养、发展、保护、恢复维持劳动力的机制,提高全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将优质的人力资源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使体育通过劳动者的媒体,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体育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相关的经济关系,创造需求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体育的发展还有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等作用,具体而言,体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交通、邮电、通讯以及整个市政建设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整个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组相关互补的姐妹行业或部门它们之间的作用之所以相关互补,就是一方的发展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因为发展体育运动,组织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设规模巨大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而且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邮电通讯、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设施配套。这就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旅游业、伙食业、服务业和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产业中第二组相关互补的行业关系。因为,如果这些行业不发展,体育运动比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体育发展对这部分第三产业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一部分第三产业也对体育发展起着同样促进辅助作用。如1990年是亚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市旅游等服务行业、商业的振兴年,两者是相关互补的。

(3)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体育部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部门就业人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宽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体育有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增加自然就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开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2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使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必须逐步增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但完全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人人享有一定的体育资源的。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用。所以,我们对体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对国家而言:国家应重点支持经济体育,而对相关产业和体育办的产业,应该开放。为弥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使用市场筹集资金。同时,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为其在经营上提供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大力培养和扶持大型体育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体育要通过产业化途径,通过走向市场,经营创收,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自身的补偿机制。

3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企业为了使自己成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个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中形成一定的特殊偏爱,其实质使为了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我国体育市场定位的应该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化。因为,体育的规则是世界的,体育的魅力是永恒的,在我国体育产品与国际化接轨的前提下,越具有中国特色的品质越易经济化,越能抢占市场空白处,,进而占领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树立产品形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着力推进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石,体育经济也必须依赖健全的市场体系发育、成长。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资本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体育产业中体育理念的导入是体育文化、品位的塑造和升华,这也为建立企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名牌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谋求增加无形资产的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之一是建立于文化战略基础上的品牌创新。

6顺应加入WTO和奥运会等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品牌竞争空前激烈,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要利用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在利用先进的国际体育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引领自身的体育品牌走向世界。

7培养和引进符合型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体育经济的大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运作。缺乏精通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索。当前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答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经验和方法。

篇10: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分析了连锁经营的优势和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化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连锁经营;发展对策

1 连锁经营的优势

1.1 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开设分店,以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增加企业产品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可以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这也是连锁经营最吸引人的优势。

1.2 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连锁经营可以将优秀的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迅速有效地在各分店内贯彻实施,从而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选择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营销方式与方法,使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这些都大大加强了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

1.3 物流管理优势

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将企业的采购、仓储、流通、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为企业物流的合理化提供了基础。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产品库存,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的销售成本。同时,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可以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赢得时间,从而迅速占领市场空间。

2 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和问题

2.1 我国连锁经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连锁经营产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30年时间的发展,超市成为我国连锁经营的主力军。从1994年起,我国连锁超市的年平均增长率就一直保持在50%以上。有数据表明,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高速发展也使得竞争进入了白热化。国际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的加入,推进了我国市场国际化的程度,给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规模较小的连锁企业随时都有被兼并收购的可能。

2.2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连锁经营意识和整体战略意识。

我国许多连锁企业的连锁经营管理缺乏知识化,运作不规范,表现为缺少市场竞争和整体战略意识。企业决策者的连锁意识还比较落后,还属于粗放型经营方式,只顾扩张,不计成本。另外,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管理人才的缺乏都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发展。

(2)资金短缺,店铺建设缓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连锁经营努力通过规模经济取得效益,若店铺较少,则通过集中进货和统一管理带来的价格优势和成本降低都无从实现,从而难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的九个统一:统一店名、统一店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宣传需要较多的资金,企业在起步阶段难以承受,致使店铺开设缓慢。由于资金和店铺的制约,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落后。

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效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两大特色,也是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我国连锁企业与国外企业自动化、现代化的配送相比有很大差距。这种状况导致配送效率低下,而配送过程中的物耗和物流成本极高。

(4)相关政策法律不够完善。

连锁经营在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法律保障。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是保证连锁经营顺利发展的重要影响条件。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分割、行业垄断现象严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亟需政策支持。同时,我国的市场监管机制和税收机制给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了连锁企业扩大经营的积极性。

(5)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系统中最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其任务除了大批量采购适销对路的商品外,就是保证适时适地地将商品送达到每个成员店。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状况落后,运力严重不足,导致配送中心难以尽职尽责。给连锁经营集中供货和快速分拨带来困难。同时,我国连锁经营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落后,自动化、电子化程度低,通讯设施不够发达,致使分店无法及时向总部发送市场信息,总部也不能及时对分店进行业务指导。信息管理系统的缺乏,制约了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连锁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11: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3.1 学习国外企业经验,培养连锁经营人才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连锁经营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连锁经营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学习与掌握西方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经营管理手段,提高连锁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国际通行标准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市场和企业特点,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单纯化”的原则,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总而言之,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培养和造就一批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以保证和促进我国连锁经营的顺利、持续发展。

3.2 合理布局经营网点,建立现代化配送中心

连锁企业门店在进行布局时,首先应考虑利用已经存在的营业场所和设施。建立健全现代化配送体系,保障物流畅通。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连锁企业规模比较小、每店货运量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社会化配送。就是将原来由许多连锁配送系统或厂家分别向分散在某个地区的连锁店铺送货,改为先将许多厂家的商品集中到社会化配送中心,心将商品按要送往的各个店铺进行分拣、配货,然后统一向各店铺送货。在连锁经营已初具规模的企业,可建立本企业的配送中心。

3.3 发挥国家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

据了解,连锁经营在发达国家几乎都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如日本从70年代初期开始,政府对自由连镂的发展给予税收、利率、设备更新、营业场所选择等多方面的扶持。发展连锁业是一个渐进过程,从我国连锁业目前面临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条件来看,亟需从政策、法规资金和财政方面给与支持。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应政策,扶持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其中,除了应大力改革财税体制,消除行政壁垒、行业壁垒,为发展连锁经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外,还应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与此同时,抓紧制订连锁经营的法规和服务规范,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尽快从我国实际出发制订连锁经营的标准、管理条例等法规,除国家立法外,地方也可以在自己权限内制订相应的法规条例,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法规。

3.4 建立现代化连锁信息支持系统

连锁企业应该选择现代化的连锁信息支持系统。连锁经营需要依靠科技力量来支撑,需要采用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手段来管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连锁企业随着自身规模、业务的不断扩大,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会不断出现更多更新的应用需求。如若不能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连锁经营的现代化,不仅无法发挥出连锁经营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而且管理上也会出现混乱。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的引进,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必将持续稳定的发展,成为我国商业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业态。

篇12: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尤为重要的,是幼儿接受良好教育和美好品德的第一步,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本文就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做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在人生阶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关系到我国发展进步的国民大计。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针对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所实行的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对于情感、性格、认知的积极养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但是学校有义务、有责任进行教育,社会和家庭也都有责任去关心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结构急需完善的问题

教育结构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教育的不公,很多地方都显现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上学难,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规模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显得尤为不足,对整体幼儿教育的相关服务和设施也亟待完善。求大于供直接就导致了幼儿园上学乱收费、学费贵的社会问题,致使很多幼儿到了适学年龄却迟迟得不到应该有的幼儿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教育体系,这也直接导致了幼儿教育中教育结构中的各种问题。

2.教育观念急需更新的问题

在教育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始终将教师放到了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幼儿教育上,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很多幼儿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承认幼儿为幼儿教育主体的思想,往往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采取着“填鸭式教学”,导致了整个课堂中,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也沦为了拼音、计算、写字的学习。也就忽略了幼儿教育中幼儿性格、思想的培养。

3.幼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种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也相应的在各地建立起来,但是幼师的层次不齐对幼儿教育的成果起着负面的影响。对于在幼儿教育中资历比较深的幼师往往有着教育观点陈旧的问题,对于幼儿教育资历比较浅的幼师,各方面综合素质也需加强,针对这部分幼师,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开设不同的课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幼师对于幼儿教育的教育认识,让幼儿在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接受幼儿教育。另外针对最近几年时常出现的伤害儿童事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让部分品德败坏,素质低下的幼师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以破灭的伤害,这也更迫使我们努力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

二、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1.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幼儿教育要想符合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让幼儿教育现代化,而基本前提就是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有义务、有责任的参与到其中来,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幼儿,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重点去培养幼儿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为主。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资,取缔不合格幼儿园;学校则需要以学生为主导,淘汰综合素质低下的幼师,对于优秀的幼师要进行宣传和表扬。努力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成果。

2.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课程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课程都是载体,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塑造健康品格、享受童年乐趣,让幼儿在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走得更稳。因此,在幼儿课程的选择上,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构建相适应的幼儿教育课程,开创出一条特色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3.开发幼儿教育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游戏了。开发好的幼儿教育游戏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开发好的课堂游戏和网络教育游戏,将幼儿需学习的知识点融会其中,方便于幼儿的学习的理解。在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师也要对幼儿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幼儿沉迷于游戏,让幼儿健康的去玩游戏,在游戏中得到对社会的认识,对知识的学习。另外一方面,对于幼儿教育游戏的开发,还要注意避免近视、无运动、自闭等幼儿容易出现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对幼儿带来危害。

4.促进家园合作与家园互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生活环境也和许多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的重要性,让家长深入到幼儿园,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来,让幼儿教育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能够有效的让幼儿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这样的双边教育形式是符合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需求的。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尝试从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求让幼儿的身心教育得到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玉超.学前教育不公平现状及改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张才生,肖昌斌.普及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发展的松滋模式纪略[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06).

[3]喻小琴.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反思———兼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作者:李洪杰 单位:第313医院赤峰临床部幼儿园

篇1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1.1 国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国外道路交通事故形势虽然比较趋于稳定,伤亡率也很高,每年大约有150多万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亡。其中低收入的国家道路交通事故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占国家总收入的1.5%左右。中等收入的国家每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在700亿元左右。很多国家在遭受到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之后,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和措施减少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坏,制定了一些列的交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且对人们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识。有了这些措施和对策,国外很多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都基本保持了稳定,并且还有降低的趋势。

1.2 国内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与其他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一直是最为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并且危害极大。随着汽车制造业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效果和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加大相关举措,研究出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

2.1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高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高,稳居世界之最。美国虽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比较多,但死亡率不高,平均发生57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数为1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并且死亡率高,平均每4起道路交通事故中就有1人死亡。两者相比较,就可以发现问题的严峻性。

2.2 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不断增长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伤亡率还在不断增长中,增长趋势不容乐观。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数据都比较高,并且呈现增长的曲线形式,并没有平稳和下降的趋势。与国外道路交通事故相比较,国外道路交通事故显然已经度过了高峰期,逐渐趋于平稳和下降的趋势。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伤亡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还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控制力度不够,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稳定趋势。

2.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较多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但已经大规模的实现了高速公路的通路,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还在逐步的扩大中。我国高速公路的驾驶员和车辆对高速公路的适应力度还不足,高速公路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进行发展。所以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较多,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占有很大一部分,高速公路为人们提供了方面快捷的运输方式,但也由于速度快,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高速公路对驾驶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驾驶员在高速驾驶需要具备更高的驾驶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3.1 加强法制建设

针对交通安全部门,建立健全的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能要明确,并且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指定长期的工作规划,对道路交通事故有综合和长效的治理能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制建设,对于交通违规严格的进行惩处。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细化,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进行补充和调整,以便符合和适应现在的形式。加大执法力度,对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非法行为要严格治理和纠正,从而让人们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规则的违反。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肇事者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处罚,警示和教育他人。

3.2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让道路交通的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自觉性,让人们自觉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对于道路交通的驾驶员,要多进行宣传教育,对于其驾驶执照的审核要严格把关,提高综合驾驶能力。对于偏远地区和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需要更加重视,有效的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只有做好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宣?鞴ぷ鳎?才能让道路交通的参与者都能够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这样道路的交通秩序才会更好,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3.3 提高道路交通的理论和技术能力

从理论和技术上大力提高道路交通的状况,改善道路交通的硬件设施和条件,为车辆创造更加安全可靠的驾驶条件。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道路状况不好,将会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所以针对不好的路况,要及时的进行改善,有效的减少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了解其因果关系。很多交通事故都有其内在安全隐患因素,但深入分析其原因,就会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可以掌握其内在的变化和规律,有了这些因素和数据,就可以有效的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预防和较少。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道路安全事故的现状是十分严峻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伤亡率居高不下,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极大和威胁和损害,所以在原有的道路交通事故防范措施之上,还需要采取更好的措施和办法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加大宣传范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宇仁德,张洪宾,孙刚,刘建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05:67-69+76.

[2]刘强,陆化普,张永波,邹博.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06:123-128+145.

[3]徐鑫.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1:120-125.

篇14: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论文

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中有升的增长,现在已经突破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一位。本文分析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原因和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外汇储备;结构失衡;产业结构

一、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原因

(一)全球背景

1、全球流动性过剩,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经济低迷,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多次降息,为经济注入流动性,同时美国国内的储蓄不足而投资旺盛存在储蓄缺口。美国政府赤字政策也提供了大量需求,这两种情况都促使了我国对美国的大量出口,大量的美元流向我国。

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移,发达国家将低附加值的劳动与资源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成为世界产业转移的基地。

(二)国内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安排,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比价一直保持着很大程度的挂钩。政府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在美元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被迫在外汇市场上吸收外贸和外国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美元以保持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平衡,这就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

(2)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仅有小部分留在企业中,大部分被国家持有。

2、持续的

①双顺差

3、货物差额和直接投资差额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归因于国内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政策的大力支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完备的产业链、良好的投资机会。稳定的社会环境、较多的投资机会导致了资本金融项目的顺差。我国具有劳动力禀赋优势近年来制造业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庞大的市场潜力,使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持续性巨额贸易顺差。

4、国内经济失衡,消费不足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消费增长缓慢,推动居民储蓄持续上升;投融资体制不发达抑制了民间投资,扩大了储蓄投资差额;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抑制消费和投资的扩大;这些都促进了我国投资和消费的不足和储蓄的增长,过度的生产力在国内吸收不足,必然转向国际市场再加上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强势从而使我国顺差不断增大。

5、人民币升值预期和

②较高的利率。在巨大的外汇储备下,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人民币预期升值同时央行为控制国内货币供应提高利率,这两方面原因使人民币收益增加,国际热钱以追逐更高的收益为目的大量涌入。

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经济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的能力增加,对于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作用。这对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我国,能够顺利进口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大型成套机械设备等巨额交易无疑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开展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将起到好的支持作用。

2、显示了我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大大加强了国的国力和对外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对于吸引外资流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高和巩固人民币在汇市场上的地位,为人民币最终实现自由兑换创造有利的条件。

4、缓解了我国外汇和资金的短缺,能够降低流动性危机面爆发的可能性,利于支持资本和货币的充分流动,提高一国福利水平。

(二)负面影响

1、不利于利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内基础货币应是由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构成,为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货币供必须稳定,在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信贷规模就会小,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的作用。

2、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和有效性。外汇占款过多过快,得我国的货币增长越来越具有内生性,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更少的由央行自主的决定。同时央行为控制货币投放,必须对汇占款进行冲销,而面对急剧增长的外汇储备央行冲销的手段乏效果也日益减小,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难度。

3、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巨额储备增加了货币供给,作用商品和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上带来流动性泛滥,带来物价水平提高的压力,央行为消除通胀实行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却造成了率调高,载资本市场上抑制了投资。

4、人民币升值压力,巨额储备造成本币的升值,对出口利,同样对我国经济具有紧缩的影响,可能引发大规模萧条,本就是前车之鉴。

5、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造成不利影响。外向型出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消耗较高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他们能利出口外汇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使规模进一步扩大既说明国外产业结构的转移,也说明我国产业分工处在价值链低端的形具有被强化的趋势。部门和产业发展不合理,不利于我国经结构的转变。内向型企业大多是第一,三产业我国没有比较优的产业,他们却由于国内信贷的紧缩或利率过高得不到相应的金支持,抑制了他们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地区和产业结构的不衡。我国生产要素远未实现充分流动,这样又造成了内向型和向型企业,贸易和非贸易部门要素报酬的不同,引起了收入分上的差距。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六版.

[2]刘凤.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及趋势分析[J].金融与经济,(7).

[3]陈立梅,刘伟.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J].改革,(3).

[4]刘顺鸿.中国外汇储备与产业结构[J].晋阳学刊,2006(2).

[5]王永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12).

[6]高丰.中国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及适度规模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3(6).

注:①双顺差指国际收支表中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顺差额。②这里人民币升值和利率提高二者关系是基于央行稳定货币供应的行动而非汇率决定理所说的二者的内在关系。

篇15: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

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

摘 要:文章主要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个层次对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工程造价;阶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近年来,我国市政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为了实现市政工程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从工程造价上控制建设工程的开销。目前研究者们对工程造价控制作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全面考虑影响工程造价本身的各种因素,仍然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多少,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1 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

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1.1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影响因素

首先在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通常会发生预算较实际支出低的情况,这是由于建设工项目在申请立项的时候,通过降低项目预算支出而增加项目的竞争力。人为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概算低的情况发生。其次,由于建设项目需要经历撰写项目规划书到建设施工的过程,在概算中一些原材料、人工费用和各种设备的价格会发生一定幅度的增加,导致概算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最后,项目建设的地址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土地使用费,拆迁花销款项的不同,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形、地貌、施工难度和一些辅助设施供电供水、交通条件等也将影响建设项目的费用。

1.2 建O工程设计阶段的影响因素

首先,在市政建设工程总费用中,设计费用只占总支出的1%,但是如果不选择一家有资历和实力的设计单位会影响其他75%费用的支出。因此,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十分必要。其次,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追求设计技术的完美,而忽略了工程造价的经济性和效益性,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最后时设计过程和建设过程不能有效的吻合,由于很多设计人员缺乏施工建设经验,对一些新型的施工过程、施工设备不了解,造成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更换图纸,增加了相应的费用支出。

1.3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公司为了降低原材料的费用支出,选择一些劣质廉价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完成设计图纸效果,拆除重新建设,从而延长工期,增加建设费用。其次,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也会导致工程造价失控。最后,缺乏专业造价人员。由于监理队伍中没有专职的造价人员,并且监理费用的收取也是按照“费率”来实行的,监理不当,导致造价控制不得力。

1.4 建设工程竣工阶段的影响因素

竣工结算是建设工程的最后阶段,此阶段也会对工程造价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在该阶段,存在的问题就是结算书编制与事实不符,一些人通过抬高结算金额获取利益,使得工程造价提升。

2 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对策

针对影响市政建设工程造价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四个阶段因素,我们分别提出了工程造价的控制对策。

2.1 投资决策方面的对策

投资决策阶段是降低市政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所以要做好投资决策方面的控制对策。首先,投资预算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环节,这样的一个决策性文件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果和效益效果。 相关预算人员必须加强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审核通过了可行性报告之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投资限额作出科学的预算,并以其为依据进行资金筹措[4]。其次,投资预算要跟设计内容紧密联系,投资预算应该按照设计的.内容给出精确的预算结果。对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应该多方考虑,多方比较,依照造价管理的原则,全面对影响投资的动态因素进行分析,在保证施工难度可行性的同时保证经济的合性。

2.2 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

首先,设计单位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对选择设计的单位应该采用招投标的方法选择,在与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要明确设计单位的责任,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的项目内容尽职尽责,如果设计变更费用超出施工合同价的5%,就要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用。其次,对设计出的项目设计方案应该不断优化来控制工程造价。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对某一工程项目拿出几套备用方案,聘请专家组对几套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筛选,最后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最后,要明确设计收费方式。要利用限额按比例提成方法,让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都有共同控制工程造价意识,进而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2.3 工程施工方面的对策

首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应该更加完善。施工这一环节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不准随意更改施工方案,收集工程资料,掌握施工动态,协助业主应对因设计变更而产生的费用,及时调整造价控制目标,为工程结算做好准备。其次,要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计划。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经常出现,但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因此,要加强变更管理,先算账后变更,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4 工程竣工方面的对策

首先,明确差额标准。在编制招标文件和相关合同时时候,规定施工单位上报的竣工结算造价费用与设计预算造价存在一定的差额,但这个差额不能超过一个数值,否则就要由施工单位承担超出部分的费用,并且对其进行罚款。其次,在审计时可以同时聘请两家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工作,对两次审计结果进行对比,以控制审计质量。如果两家的审计结果存在差额,这个差额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这样的方法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娟,丛玉琪.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18):101-102.

篇16: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3.1 加大力度增加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

第一,国家要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国家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二,实施毕业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3.2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高等教育应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使政策向教育行业倾斜

在国家推出的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教育、卫生合在一起才400亿元,仅占百分之一,涉及到教育的资金数目是44亿元,并且都是投向中西部基础教育。美国等OECD国家高等教育经费中财政性经费所占的比例大约为80%左右,而我国目前只有40%左右,差距显著。因此,从长远来看,国家还是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3.3 积极调整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科研结构

高等教育要跟上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新兴的产业不断出现,这也要求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措施,力争与经济发展同步。另外,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也应提高,要加强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的培训及建设。

3.4 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支持研究型大学和行业特色高校同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围绕重点企业的发展开展有效的技术创新工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实施一大批科技成果,服务企业,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3.5 高校应积极开展学校经营,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能力

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是增加高校收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是公立高校的两大收入支柱。而在两项收入都无法预见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高校应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总之,虽然金融危机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但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将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很多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要有勇气战胜挑战,迎接机遇,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得人力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吴筱贞.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人民论坛.2009-05-13.

[2] 许青云.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3.

谈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论文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研究

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经济论文

浅议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谈累积过程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论文

加快建立我国邮电经济的新体制论文

浅谈对欺骗投保人行为的法律分析经济论文

外汇储备现状分析论文

民间投资的现状及政策选择论文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023-10-07

高中数学使用现状与分析论文2022-08-14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2023-06-17

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现状分析的论文2022-10-28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2023-05-20

配网运行现状分析论文2022-07-21

我国黄金储备政策的选择评析论文2023-03-20

国际反倾销不公平性研究的论文2022-11-27

对外投资论文参考文献2024-05-07

寿险产品风险管理论文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