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3-11-11 07:51: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共9篇)由网友“dsfsss”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篇1: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全国所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已于9月开始由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招生,相应带来的是,原来硕士招生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势必受到影响。建立新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整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与教育专家联系的有效途径,在师资培养和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生教育中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提升研究生整体素质。

篇2: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于20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年)》,将原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代码1003)中的医学技术类(1010)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级学科,为医学门类中11个大类之一。医学技术类(1010)下设: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听力语言康复治疗技术等8个专业。目前国内大约有112所学校设置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国共招生近10000余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医院临床实验室(包括医学检验科和科研实验室)、科研院所、血液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体外诊断企业和商业化独立实验室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去向,即选择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由于各地、各校具体情况不一,这部分学生占各校每年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各不相同。

目前全国举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中,有68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有28所。根据新的专业目录,全国所有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例如,突出了“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性而相对缩减了“临床医学”知识的传授,以符合国家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上述调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今后医学检验技术(代码101001)专业毕业生欲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没有相应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硕士学科专业可以报考。为此,在经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校际协作理事会”的讨论,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授予理学学位),以满足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内的所有下属“医学技术”门类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全国所有院校已于9月开始招生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按常规应于毕业,将于1月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招生目录公布。因此一方面原有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另一方面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也是广大医学技术类学生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之时,这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的稳定。

2 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1)建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及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新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完善医学检验专业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一方面使原来在改革之前就读临床诊断学的研究生能够继续良好的学习和深造,毕业后能够被用人单位接纳,如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改革实施之后,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能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改善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推进了医学检验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转变的新形势和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社会。 (2)改革课程教学,将“转化教学”的新理念,融入整个教学中,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模式。改革研究生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医学检验专业的特性,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深化学生对检验专业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的探索探究和改革创新、发明创造的能力,扩宽检验专业覆盖的范围,更有助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进一步的深化,使其能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

篇3: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讨论文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是以面向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从事实验室工作为主,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医学检验基本技能的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仍然有重理论轻实践,而出现“眼高手低”,综合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几年来,根据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的调研表明,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深受欢迎,而高分低能的学生则备受冷遇。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1 检验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多数一直以独立的按照课程为基础设计的教学实验室,通常为临床生化实验室、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临检实验室和临床血液学实验室。在实验室体制方面,实行的是“以建立实验室,以教研室管理实验室”的模式,造成实验室管理分散,功能单一,仪器重叠购置,资源浪费,效益低下,调配困难。在实验室教学方面,内容陈旧,实验手段落后,实验方式老化,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检验人才。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和培养适应21世纪医学卫生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1]。围绕跨世纪医学生的培养目标,转变旧的传统观念,打破现行课程框架,重新构建新型检验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2]。为此我校于开始了以“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为内容的改革。

2 紧扣临床检验发展,增开新的实验内容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实验室工作,实践性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课时数占到总课时的50%左右,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各门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淘汰内容陈旧和重复的实验,特别是以临床实验室所开展的项目为依据,使实验课的内容贴近临床,如临床生化和临床免疫学实验,实验以手工方法和自动化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开设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再通过实习前的技能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老师点拨一下,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很受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欢迎,很多实习基地主动要求多放些实习生为他们工作。同时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等新的实验技术,如基因芯片技术、PCR技术等。使学生接触到新的技术和方法。

3 组建临床检验实训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教学实验室涉及到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一些自动化设备又不可能重复购置多套件,因此教学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的发展极不平衡,教学实验室相对比临床实验室的技术落后,如自动化生化分析、微生物检验的鉴定和药敏系统、自动酶免分析仪、血液流变分析技术、精子质量分析技术、血气分析、超高倍显微镜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PCR技术等。为此,在开设这些实验内容时,必须依靠临床实验室的人员及设备。临床检验实训部的建立,将解决实践教学与临床检验脱节的问题。实训部可分机能实验部分和形态学实验部分,机能实验部分主要承担临床生化、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形态学实验部分主要承担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脱落细胞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实训部所承担的教学由检验科教学人员共同协商解决。

4 探索新的实训教学体系

4.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这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按照检验医学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首先调整实验教学中内容陈旧、技术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项目。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项目。以检验领域项目和技术归类为依据,如临床免疫学检验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免疫动物开始到抗体鉴定的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实验材料和相关实验内容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教师只作相应的指导。分子生物学检验也从DNA提取到扩增鉴定的整个过程作一次综合性实验来完成。此外,实习前的强化训练也在实训部进行。

4.2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过去,实验教学多采用版书、挂图、幻灯和投影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入实验室,如形态学数码互动多媒体实验室,学生可以从细胞和细菌和图像标本中辨认,并和教师互动交流。从采集标本、标本制作、涂片染色、镜下判断、图像采集等系列过程,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充分体现[3]。

4.3 加大医学检验实训部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在进行实验室体制改革的同时,在重新整合原有实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集中资金添置了一批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并建设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临床分子免疫学实验室等专科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此外,还对一些常规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4]。

4.4 开展疑难范例讨论 为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诊断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尝试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临床检验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如一个谷丙转氨酶高的血标本,应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哪些疾病会出现增高,应排除哪些影响因素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方法紧密联系临床,生动有趣,启发思维。

5 实践教学的课外活动

除了以实验室的课堂教学作为实践能力培养之外,我们还通过以下课外活动获得更多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1 开放实验室 本课程群(5门临床检验专业课程)实行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在开课期间每周1~2次,学生自愿参加,教师在场指导。在形态学方面,学生可以从标本采集、制片到阅片全程自己动手,对血液、免疫和生化检验方面,要求学生对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常见故障的处理进行指导和强化。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5]。

5.2 开设第二课堂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带学生到市中心血站、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内各级医院检验科等单位参观、学习,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眼界,借助别人的设备、技术优势培养学生。

5.3 实施本科导师制 具体做法是: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带5~10名学生,进行资料查询、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分别就某一个专题写出综述,对课题进行初步的设计,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等。通过这一做法,大四、大五的学生每年在公开期刊发表论文5~10篇,提高了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一进入临床检验实习就能很快入门,学习主动性加强,深受实习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率为100%,大多数学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98%的毕业生到单位试用期满后都能考取检验技师资格。

【参考文献】

[1] 石鹏建.适应医学教育标准国际化,积极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5(7):505-508.

[2] 武高辉,杨韬,赵希文,等.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74(3):21-23.

[3] 陈丽华,周马冀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2(3):12-13.

[4] 吴荣泉,崔开媚,黄燕妮.建立检验医学系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15(3):26-27.

[5] 于洪帅,孙蕊,柳叶,等.浅谈开放实验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3):37-38.

篇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近三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发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教学资源;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为高职医学院校工学结合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可供校内外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借鉴。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强化实践环节,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岗位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学习与岗位工作完全一致,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目前,省内外开办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院校比较少,在工学结合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困扰和限制,导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实质性工学结合的院校较少,仅停留在探索或尝试阶段。

2研究目标

通过“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办学之路,创建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社会服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3研究内容

对级、2008级、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通过行业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建立课程体系;探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并实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课程标准;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4课题已经取得的成果

4.1探索了“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入的调研及多年来人才培养经验的积淀,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提炼了临床检验技能、微生物检验技能、免疫检验技能、生物化学检验技能、血液检验技能及寄生虫检验技能等6项核心能力,围绕着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及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早期接触临床、临床见习、校内实训和医院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人文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将学生分组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兼职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到门诊化验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病室等科室轮转见习,参观各科室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了解医学检验的最新进展及各科室开展的检验项目等。让学生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能力需要,使学生早期认识专业、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年专业课教学全部在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临床教学医院交替进行,校内实训中心以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虚拟实训、仿真实训为主,教学医院主要进行综合检验项目实训,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第三学年顶岗实习40周。其中临检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免疫室、细胞检查室、门诊化验室各6周,输血科4周,实训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实习结束时由学院和医院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考核,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工作需要。

4.2构建了基于医学检验工作岗位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

聘请行业专家组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以行业专家为主分析医学检验工作过程中各具体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以行动领域为课程开发平台,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淡化学科界限,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金字塔。

4.3建成了一批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术应用性课程,取得了一系列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1)课程教学建设:有计划性地进行课程建设,深入行业调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分别探索以检验流程和检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重组与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2)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临床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也先后建成了院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起点和契机,本专业正在积极备战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教材建设: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湖北省规划教材4部,校本教材2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参编各级教材共14部。

4.4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借鉴国家级精品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建设经验,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分别推行以检验项目、检验流程或检验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序化,并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高度统一。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答疑、评价等作用,教学活动融“教-学-做-评”于一体。

4.5建成了集教学、医疗、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按照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相一致的原则,将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二为一,科学设置教学区域和医疗服务区域,学生在教学区域完成虚拟实训和仿真实训后,在临床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医疗服务区域进行岗位训练;同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快速、准确的标本检测服务,目前,已经开展TCT宫颈细胞学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结核杆菌检测项目。

4.6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教学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加强对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本专业聘请了十多名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每年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在企业中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占80%以上。以“专业教师下医院,行业专家进课堂”为途径,以着力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团队、科研技能团队为抓手,整体提高教学团队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首席教授”、“楚天技能名师”和“襄江能人”岗位聘任,与襄阳市检验学会联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校院共享、素质精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师资队伍,并将其建成了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5课题的创新及推广价值

5.1“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内学习两年,实习一年,三年学习期间全部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医院在岗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从一年级的.临床见习,到二年级的临床见习和岗位现场教学,再到三年级的岗位顶岗实习,均有校内校外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要求的医学检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5.2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行业调研,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互渗透,同时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为学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创造条件,并建立实践操作技能单独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5.3国内率先与医学独立实验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湖北省内第一家和医学独立实验室(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专业,近年又先后开拓了艾迪康、兰卫等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使本专业服务地方卫生事业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学校与公司合作开设“康圣达”订单班,为该公司培养独立实验室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芹,高璀乡.以能力为本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J].检验医学与临床,,07(19).

[2]王富伟,陈秀敏.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问题的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30).

[3]刘家秀,侯云华,杨学艺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02).

[4]姚春艳,张波,府伟灵.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2).

[5]黄泽智,曾铁功,马新华.高专医学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研究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5).

[6]罗阳,高维寅,张波,黄君富,府伟灵.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和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0).

[7]李静.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03).

篇5: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性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性论文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检验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结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医学检验专业当今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较成熟的、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实践性教学是检验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临床专业能力的关键性环节,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实用型检验人才培养的成败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的结果表明,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学生就业后的受欢迎程度远高于高分低能者。鉴于此,开展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现将主要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检验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多以课程为基础进行独立设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资源浪费、仪器重复购置等问题;此外,还存在实验室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实验手段落后,学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学校学习条件与就业单位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实验报告抄袭现象普遍等问题,造成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难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因此,转变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现行课程框架,在实践内容、方式、手段方面进行更新,重新构建新型检验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功能

为培养适应当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本研究引入ISO 1900质量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管理。ISO质量管理模式过程方法主要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环节(见图1)。将PDCA循环过程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对应起来,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岗前实训与实习以及培养社会沟通能力等方面,实现对检验专业实践的规范化管理,详细制订规程文件,细化每一个工作步骤,切实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删除已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增加方法学评价、自动分析仪器和实验结果讨论等。例如,对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挑选出血液标本采集、血细胞及体液中细胞的计数及形态观察、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无菌操作、细菌的分离培养、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生物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常用电泳技术等经典方法和技术作为实验项目。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和技能。

2.2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在外周红细胞形态实习课程上,血细胞形态以及在各种贫血状态下的红细胞形态难以在黑板上形象准确地描述和讲解,学生因其内容抽象、难懂而觉枯燥。教师在日常实践工作中,可以将看到的较典型的细胞形态如缺铁性贫血的小红细胞、巨幼红细胞等随时进行拍照,制作成幻灯片。在实验课的讲解阶段,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情况下的红细胞形态,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形态,提高形态学教学效果。在全自动生化仪介绍实习课上,利用Flash动画等形式将肌酐的检测过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仪器的结构和使用、实验操作(包括试剂的组成、实际更换、定标)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规范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过程,利于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的掌握。

2.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质量①做好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依据医学检验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及实验总结。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进行预实验,以确保实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正确示范与讲解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能力,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当出现不规范现象,教师及时进行纠正。②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培养基制备、细菌接种、细菌生化鉴定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一次综合性实验。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随机抽取实验标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制订实验步骤,在一周之内完成实验综合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思路、实验流程、实验结果、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综合性实验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能力的基础上,还可锻炼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③开设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便会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为此针对不同课程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实验题目,这种灵活、宽松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创造性得以充分施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

2.4加强实习岗前实训,培养爱岗敬业意识以临床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进行岗前实训。①在正式进入各专业组之前,分专业对学生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岗前培训,使学生对检验各个岗位的临床工作特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②增加生物安全及医疗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延长临床实习时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①增加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时间,由原来的8周增加到12周。②在检验实践带教中采用医学检验实习和临床实习查房相结合的模式,要求学生参加临床科室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③定期在科内组织学生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并组织学生参与院内会诊,以培养出一批既有扎实的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队伍。

2.6学习人际交往,培养社会沟通能力检验岗位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学习与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顺利开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习阶段给每个同学安排4周的时间,在窗口接受标本报告单的发放及检验报告咨询解答,并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增加学生与患者及临床的沟通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

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大大加强,深受实习单位的好评。近三年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四年制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了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提高了医学检验系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既有扎实的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与相应岗位工作需求相适应的实用型检验人才;通过引进ISO 1900质量管理模式,对实验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为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一种新方法。

篇6: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 通过创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院与基层医院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了专业与行业的对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面向基层医院实用性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基层医院培养实用性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值得推广。

篇7: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2]。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职院校,积极创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年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行业背景与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湖南省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显示:至底,全省有卫生人才总数37.1万人,卫生技术人员26.26万人,其中,高级、中级、初级的结构比例为7%、31%、62%。

全省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和布局尚不合理,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规划》明确提出,到,全省卫生人员总量达到4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基层卫生人员达到18万人;到20,卫生人员总量达到6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万人,基层卫生人员达到24万人。

卫生事业是关乎百姓健康的民生大业,卫生人才已成为卫生事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学检验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业办学层次一直以中专、大专学历教育为主。

虽然后来一些高等院校相继开办了本科层次的医学检验专业,但毕业生数量少,主要在省、市三级医院就业。

到20底,全省共有752家医院、2309家乡镇卫生院、5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从事医学检验技术的在岗人员约4500名,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约占25%(含在职学历教育),大、中专学历层者约占65%,还有10%未经过正规学历教育。

在本省基层医院(含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数量和学历层次都不能满足基层医院的实际需要[3]。

因此,高职院校承担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的重任,也势在必行。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和省、市、县、乡镇等各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召开专业分析论证会,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把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

在此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讨论,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必备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能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医学检验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血站、生物技术行业等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毕业生怎样才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为此,在第一、二学年每学期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进行临床见习;在毕业实习中安排1个月到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顶岗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基层医院检验技术人才的工作任务,提前适应基层医院的工作环境,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本校附属医院是学院直属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由于“前院(医院)后校(学校)的独特位置优势,附属医院检验中心是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与附属医院在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融合在一起,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医技人员和学院专任教师共同承担理论教学、实践带教任务;真正体现了“医教结合”的优越性。

因此,本院作为地方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立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自20以来,创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模式[4],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收到了突出成效,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模式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本院通过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创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学院与附属医院的深度融合,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校内检验实验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即“两个中心”共同作为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学院专任教师轮流安排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附属医院医技人员也承担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工作,双方互相交流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学生可以边学边做[5]。

②学院与基层医院合作,体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办学模式[6]。

基层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提供场所。

第一、二学年每个学期都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检验科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任务。

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安排在基层医院(其中在乡镇卫生院1个月)。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基层医院就业。

③该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地方性高职院校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办学宗旨。

作为地方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检验中心的优越条件,为周边基层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共享资源,包括技术支持和在岗人员培训,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的水平。

2.3 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和实施

2.3.1 学院成立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施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副院长、教务处、系部(专业)负责人以及医院主管科教工作的副院长、教学办公室(科教科)和检验科负责人等共同组成,负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以及校外兼职教师等是实施人员,按照要求具体执行。

2.3.2 校院共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检验中心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学院投入450万元用于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检验中心的条件建设。

通过加强硬件建设与制度建设,强化“两个中心”的实践教学功能。

现有实验实训室20余间,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总值达1100万元,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

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6]。

2.3.3 医教结合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学院通过每年轮流安排专任教师到附属医院检验中心从事临床实践锻炼,为附属医院教师举办教学技能培训班,选派教师参加短期进修培训、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通过医教结合、专兼互动,逐步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7]。

现有专兼职教师30名,其中正高2名、副高12名,有硕士学位者8名,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院级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12名,双师素质教师26名,比例达87%。

专业负责人是省级专业带头人,也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医学检验分会常委。

2.3.4 院校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保持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加强了与各实习医院的联系与合作,完善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学院已与50家医院(含乡镇卫生院8家)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实行院校共同管理学生。

学院每年举行校院联席会议1~2次,研究教学工作;每年给乡镇卫生院拨付一定的基地建设经费或赠送仪器设备;每年安排县、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到学院和附属医院免费进修或培训学习,以改善实习基地条件和教学水平。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成效

3.1 毕业生质量高,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

通过建立与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适应能力较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质量高。

近3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均在95%以上,同时该专业招生学生人数稳步上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余人。

3.2 毕业生在基层医院工作适用性强,受到基层医院的青睐

由于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实用性人才,近几年来毕业生自愿到基层医院的就业人数明显增多,年平均为80%以上,受到了基层医院的好评。

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可给毕业生安排住房,工作和生活待遇不断提高,有机会解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等,毕业生能安心工作。

3.3 学院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社会服务功能提升

近五年来,学院和附属医院为全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培训检验技术人员共300多人次,选派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下乡镇医院进行技术指导40余人次,对口支援了8家乡镇卫生院,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检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拓宽了检验科业务范围。

此外,学院利用附属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建立了基层医疗网络,使农民能享受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4 结语

篇8:培养医学检验毕业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论文

培养医学检验毕业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这也是川北医学院第一次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通过2年的实践,已成功进行了2届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初步建立起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但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

1.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1.1 培养方案

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技能精湛,社会认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宄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是医学教育中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年2月我校修订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纳入教学计划,毕业设计时间也包含在毕业实习中。明确了重视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实施过程与管理

1.2.1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实习单位完成的,指导教师由实习单位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学生在进入检验专业实习后,由实习单位安排符合资格的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查阅、开题、实验、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届36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28名教师指导,2007届52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46名教师指导。

1.2.2 选题与开题 在选题类型上,力求选择题目小、实验周期短、有一定意义的项目。在选题方式上,可由指导教师结合医院实际或结合在研的课题提出,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所长提出,与指导教师协商讨论后确定题目。2届毕业论文中,选题最多的方向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其次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今年研宄分子生物学检验的论著也显著增加,说明毕业论文的研宄方向与整个检验医学的科研热点方向是一致的。

学生根据所选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写出开题报告。由所在实习医院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对论文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开题论证通过的论文题目,才能进行实验。

1.2.3 进程监控 主要采用导师监控与系部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导师监控主要在体现《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导师定期考核

学生论文

相关信息

浅谈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文献检索教学策略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试论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实证调查的分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的进度及完成情况,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在毕业论文定稿后,由导师填写指导教师评阅表,对论文水平进行评价,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论文情况及论文水平,决定学生的答辩资格,导师评阅分数将会按比例记入毕业论文总成绩。

系部监控主要是核实学生返校后提交的各种毕业论文相关材料。首先确定导师是否同意学生答辩;然后对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进行抽查,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检查导师对论文修改的原稿,确定论文主要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检查与学生研宄方向相近的主要参考文献,杜绝严重抄袭现象。

1.2.4 论文答辩 为保证答辩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程序:①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要由系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及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分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及临床血液学检验5个专业组,每组5~6名专家。②答辩资格审查:将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导师评阅表等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导师评阅表确定导师是否同意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交答辩,从而确定学生答辩资格。③答辩:组织具有答辩资格的学生按学科分组进行答辩。学生先以多媒体的形式汇报论文主要结果与观点,然后由评委针对论文提问,学生答辩,最后根据论文的`质量和答辩情况填写评分表。④成绩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分依据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和答辩评分表两部分组成。论文成绩分为5个等级: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⑤答辩评优:分组答辩结束后,根据答辩成绩和指导教师评阅成绩所占的比例进行成绩计算,根据成绩等级评选出优秀论文。

2.取得的成绩

2年来88名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88篇,论文涉及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论文质量较高,成绩优良率达64.78%,其中8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2006届毕业论文有7篇已在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

3.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经费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①经费问题:经费问题已经成为毕业论文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目前没有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实验经费只能完全由实习基地承担。许多指导教师没有科研经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面临很大的困难。②指导教师资格:实习基地的选择,除考虑是否具备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能力外,还应考虑是否具备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能力。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可能在一些基层医院进行实习,这类医院中指导教师的筛选与培养还有待完善。一些具有资格的带习教师迫于临床压力,又不愿意指导学生毕业论文。③奖励机制:虽然每届都进行了优秀毕业论文评选,但目前并未建立优秀论文奖励机制,也未对获得优秀论文的学生和导师进行任何形式的表扬。这并不利于在学生中形成“争优”的竞争风气。

篇9: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教育部于2010年9月13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过硬的秘书职业技能,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所服务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秘书技能,从而为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秘书人才。

在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中,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环节,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写与文秘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写调查报告,是目前很多院校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方式。我们发现,这两种方式更加强调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而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测试。为了有效发挥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作用,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我院对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实施

(一)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

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设计在第六个学期正式开始。在第五个学期末,我们召开毕业班“毕业设计动员大会”,让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提早做好准备。会上,由文法系(文秘专业隶属学院的文法系)系主任进行毕业设计动员,激励每一个同学有突出表现,呈交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由文秘专业教研室主任对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内容、相关要求做周详讲解。动员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领会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这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确保选题具有实践价值

学生在确定选题时,首先要了解选题的背景和目前的状况,以确保自己即将研究和实践的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闭门造车”,做毫无价值的工作。因此,教师先要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查,还要结合实际,总结实践经验,收集第一手宝贵资料。

1.确保选题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1)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和实地考察

我们组织学生先后深入公关策划公司、礼仪庆典公司、广告公司和相关社会职能部门与政府机构等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与文秘专业实践基地各项表彰大会、庆典大会、剪彩、签约等重大活动的策划和筹办;深入学院所在地通州区档案馆、人事局办公室等顶岗实习。通过实地调研,学生亲眼目睹了当前文秘工作的条件和状况,各部门开展活动的组织方法、活动流程和操作实施的现状。这些都为毕业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2)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和书本资源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从网络和相关书籍当中查找资料,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秘书之友》《秘书工作等相关优秀期刊,同时为学生推荐中华秘书网、秘书在线、中华礼仪网等秘书工作类网站,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的新闻网,便于学生了解时事政策;还可指导学生到书店购买或是去图书馆借阅和浏览相关专业书籍。为防止学生出现抄袭剽窃行为,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品务必独立完成并有所创新。

2.多渠道广泛收集选题

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选题是毕业设计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曾经由专业老师分头收集选题或是自拟题目供学生选择,但是选题的范围不够宽泛,也未过多考虑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曾让学生自行选题,但学生的选题往往题目太大,以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水平不能完成,或是选题专业性不强,或没有实践价值。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我们最终采取了师生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共同收集选题的方式。

(1)对真实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时,时常参加基地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这样可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学生深入某时装有限公司市场部实习,该公司准备在夏季服装正式打入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之前举办一场夏季服装展示会。因此,在该公司实习的学生就可以此为选题,对服装展示会的全程加以策划和模拟操作。

学院为进一步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或调研。教师可把企业中即将举办的大中型活动作为课题供学生选择。

如果学生最终确定了上述选题,文秘教研室可帮助联系实习基地或教师顶岗的企业,请他们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2)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教师辅导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调研经历,自拟题目,教师给予启发和辅导,确保学生选择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3)专业教师拟定模拟题目

在毕业设计活动开始时,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拟定一定数量的模拟题目,汇总之后,经过集体商议,保留最有实践价值的供学生选择。

(三)按选题完成活动的全程策划和情景模拟排练

1.完成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文本的制作

任何一项大中型会议(活动)举办前,都需拟定一份计划周详,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会议方案是会议的总体安排,是在召开大中型会议前对会议如何组织所做的规划性文书,具有预想性、程序性、请示性等特点。会议(活动)方案包含的'主要内容有:①会议(活动)名称;②会议(活动)目的;③会议(活动)主题;④会议(活动)规模与参会人员;⑤会议(活动)形式;⑥会议(活动)时间及会期;⑦会议(活动)地点;⑧会议(活动)议程、日程;⑨会议(活动)筹备机构的组建及筹备时间表;10会议(活动)经费预算;11会议(活动)文件名称。

学生要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各个要素逐―合理计划。其中,会议议程的拟定,会议日程的安排,活动筹备时间表的制定,会议所需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是文秘专业学生必需熟练掌握的。

2.完成选题中部分重要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

任何一项会议或活动的举办,都会涉及若干文字资料。根据毕业设计计划,我们要求学生拟写领导发言稿、主持人串词、会议(活动)邀请函(请柬)、会议(活动)通知、议程、日程、食宿安排、经费预算表等重要文书。应用文写作是秘书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结构合理、内容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文稿。

3.学生分组对选题进行情景模拟

(1)根据会议(活动)方案编剧本

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此环节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个性等因素,做到合理搭配,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帮助。每组选出一份最佳会议(活动)方案,以方案中的活动流程为内容,小组成员共同编写情景剧剧本。情景剧的内容可以是模拟活动现场或秘书工作场景等,同时确定每位组成员扮演的角色。

(2)准备情景模拟所需物品、进行场地布置

情景模拟最终要在答辩会上展示。答辩会的场地设在多功能秘书实训室。学生需针对本组情景剧的内容布置场地。布置的内容包括:贵宾接待室、主席台的布置,摆放桌签,张挂会标,发言席位的布置,话筒及鲜花的摆放,嘉宾席位及参会人员的座位安排,摄影位置的确定等。因此,活动所需的桌签、会标、代表证、海报、请柬、名片等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为了凸显模拟的真实性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设计完成后到专业的图文工作室制成成品。

(3)小组成员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按所编剧本反复排练、不断改进,希望在答辩时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最出色的职业风采进行情景剧演示。情景模拟时要求做到:角色定位准确、声音洪亮、礼仪符合要求、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符合专业要求。

(四)撰写毕业设计实训报告

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毕业设计期间所做的工作和个人感受,并形成“毕业设计实训报告”。指导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并给予点拨和指正,以利于学生日后学习和实践。

(五)按规定格式上交毕业设计作品

学生要按规定的格式及时上交毕业设计作品。作品的纸质文档包括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部分重要文字资料和毕业设计实训报告三个文档。情景模拟演示由文秘教研室负责录制,并分别将各组的视频资料刻成光盘,一式两份,一份用于专家检查验收,一份由文秘教研室归档留存。

(六)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进行答辩

毕业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取抽签方式确定先后顺序。答辩环节由两个部分组成:

1.对撰写的文字作品进行答辩

文字作品即上述3个纸质文档。每个学生都要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老师现场提出的问题。

2.小组成员进行情景模拟,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演示前由方案撰写人简要阐述情景剧的内容,并介绍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每组情景模拟时间不超过15分钟,演示完毕,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提问和指正。

(七)毕业设计新模式成绩评定方法

毕业设计新模式强调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评定成绩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我们采用了2:3:5的评定方式: “2”是指纸质文档作品指导老师评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3”是指文字作品由2位老师评定,平均成绩占总成绩的30%, “5”是指学生的答辩成绩(文字材料部分答辩成绩和情景模拟部分的答辩成绩及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成绩)占50%。鉴于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能突出文秘专业技能特色,因此我们特制定了情景模拟表演成绩评分标准。见下表。

情景模拟表演总分由4个指标构成:态度、应知、形象仪态、团体合作。各指标得分分成5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最终得分按照各部分的得分占总得分的百分比核定。

采用这种成绩评定方式,老师们的成绩评定工作十分繁重,但是我们认为只有评价指标科学而系统,才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成绩更加客观、科学、公正、合理。

二、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信息管理技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从开题到毕业答辩,学生要到实地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信息管理的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做到了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得到加强

每个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选题撰写文稿,这些文字资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现实工作中应用频率很高。如会议通知、邀请函、领导讲话稿、会议议程、日程等。只有熟练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技能,才能胜任未来的文秘工作。

(三)学生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要深入实地调研,就必须与调研的组织充分沟通。通过集体编剧本、排练与修改完善、共同制作所需的活动用品和进行场地布置,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未来的文秘工作者所必需的。

(四)学生责任感得到加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毕业答辩,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个考验。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针对忘词冷场、电脑故障、所带文件数量不足、晕场、因生病不能完成自己的角色等情况,能够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这说明学生还是有一定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的。

三、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加大深入实际调查力度

学生在选题和方案设计时,从网上和专业书籍中查阅的资料较多,选题的时效性和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现实仍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深入实际调研的力度,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含金量。

(二)选题视野有待扩展

从选题的范围来看,选择商务仪式类活动策划(如开业仪式、剪彩仪式、庆典仪式、交接仪式、揭牌仪式、签约仪式)的学生较多,选择会务类活动策划(如会展、赞助会、信息发布会、洽谈会、茶话会等)的学生较少。学生普遍认为后一类选题挑战性大,策划及情景模拟的难度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这类选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坚毅的品格,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为业务过硬、品格优秀、勇于创新的优秀文秘工作者。

综上所述,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得到学院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学生们也乐于接受。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既考验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期盼专家和同行的指正,使之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秘书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论文

印发《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型研究生培养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药学院自我鉴定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新疆首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名单

微电子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考研承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共9篇)】相关文章:

浅谈儿科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论文2023-03-12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2022-09-23

医学教学论文投稿2022-10-25

本科公共管理论文2022-11-09

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与研究的计划2022-07-01

物流专业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论文2022-04-30

药剂学专业自荐信2024-01-06

公共管理论文2022-07-21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2023-09-12

硕士 导师 评语2023-10-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