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论文投稿

时间:2022-10-25 08:05:2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医学教学论文投稿(共13篇)由网友“天青色”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医学教学论文投稿,欢迎阅读与借鉴!

医学教学论文投稿

篇1:优秀医学教学论文

有关优秀医学教学论文

《 本科循证医学PBL教学法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比较。结果共有149名学生,其中PBL组67名,LBL组82名。PBL组成绩(71.25±6.71)分与LBL组(73.27±5.30)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81.2%的人认为应该对传统教学法改革,69.8%的人认为PBL教学法适合自己,34.9%的人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循证医学课程;2组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兴趣,锻炼其临床循证实践能力,提高本科循证医学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循证医学;本科;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我国医学院校的本科生授课多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传统教学法,长期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标,过分偏重知识及技术的传授,培养的医学毕业生虽然医学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思维的活跃性不足[1],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很难适应快速的'医学知识更新。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其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应用于医学教学当中[2-4]。为了探讨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选择2个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海南医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5年制学生155名。

1.2试验设计

按班级编号随机抽取2个班,1个班为PBL组,另1个班为LBL组。试验开始前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1.3试验方案

PBL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大纲提出问题,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小组讨论后制成PowerPoint,每组选1名成员发言,其他组参与讨论和提问,教师控制讨论的范围及时间,对疑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程的重点及难点。LBL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满堂灌”授课,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1.4教材及教师

2组所用教材均为李幼平主编《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个班均由相同教师授课,每周1次,每次3学时,连续7周,共21学时。

1.5效果评价

以卷面成绩、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课后对2个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的认识和态度。在教研室召开组长座谈会,对PBL教学法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96%。149名调查对象中,其中PBL组67例,传统教学组82例。2组在参加社会调查或课题研究、文献检索训练、阅读中外文献情况及听说过循证医学或PBL等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2组基线情况可比。

2.2教学效果评价

PBL组平均成绩(71.25±6.71)分,LBL组是(73.27±5.30)分,2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t=-2.00,P=0.048)。2组121名(81.2%)认为应对学校现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04名(69.8%)认为PBL教学法适合自己,52名(34.9%)认为现行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循证医学课程;PBL组60%以上的人认为PBL教学法可以锻炼临床循证实践能力等方面。2组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组长在座谈会上反馈意见:①PBL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构建临床问题、检索和评价文献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②PBL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不断完善,不能单凭期末考试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进行阶段性评价。③小组人数应控制在4~5名,人数太多不利于每位同学的参与。

3讨论

学习实践循证医学是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利用资源广泛收集信息,结合患者实际,批判性应用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PBL教学法正是循证教育理念很好的体现[1],在循证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是符合循证医学实践的要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PBL组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传统教学组高,并且问卷调查也表明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并未使得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师生交流。说明PBL教学法虽有许多优势,但也要注意到在我校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法的障碍:

①PBL教学法适合小班(20名左右)课,而我国大学都不断扩招,一个班至少在30名以上;再加上开设的医学专业课程多,学时数少,教师少,教学任务重,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PBL教学的实施。

②由于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教师习惯了满堂灌教学,对PBL教学所要求的角色转换一时难以适应。

③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又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加大教师授课难度。

④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设备陈旧落后,若要实施教学法并保证教学效果,图书馆必须购买权威的数据库,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更多的专职教师。

⑤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自身学习能力有差异也会影响PBL教学效果[6]。

⑥缺乏针对循证医学的PBL教学教材,没有一套完善的PBL教学评价体系。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循证医学教学,但必须结合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现状和各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努力探索适合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实行的PBL教学法,使之成为更科学、更成熟的教学模式,为循证医学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7]。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38.

[2]FERRILE,FELDMANLS,STANBRIDGEDD,etal.Patientperceptionofaclinicalpathwayforlaparoscopicforegutsurgery[J].JGastrointestSurg,,10(6):878-882.

[3]YASUNAGAH,TSUCHIYAK,MATSUYAMAY,etal.Analysisoffactorsaffectingoperatingtim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ndlengthofstayfortotalkneearthroplasty:nationwideweb-basedsurvey[J].JOrthopSci,,14(1):10-16.

[4]刘琴,王宏,钟朝晖.PBL在留学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133-1135.

[5]黄进,赵宇亮,余钰,等.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循证医学[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10(4):437-440.

[6]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39-43.

[7]田金徽,刘爱萍,杨克虎,等.PBL在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2):106-108.

篇2:跨专业医学教学论文

1跨专业医学硕士生进行核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及目前教学内容的不足

自1895年WilhelmRoentgen发现X射线以来,人类对生命规律的每一次重大揭示几乎都离不开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如证实DNA为遗传物质、验证半保留复制假说、DNA→mRNA的观察、遗传密码的发现以及细胞周期、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研究等。由于仪器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现代核医学已经从体外放射分析技术和单纯的器官功能测定,发展到利用SPECT/CT和PET/CT进行功能融合显像阶段,并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形成了分子影像学。可以说,当今核医学技术已涉及几乎所有的基础和临床学科,并在肿瘤个体化治疗、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无论从提高医学硕士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还是培养其科研创新思维方面,对跨专业医学硕士生进行核医学教育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本科化”倾向,具体表现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仍占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部分专业基础课与本科教育阶段相重叠,不少研究生读研之后又重新学习本科阶段的课程,并且其教学内容也相差不大。具体到研究生的核医学教学中,许多院校沿袭了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核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介绍,与本科阶段的核医学课程近似,而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讲授不足;教学内容依然来源于现成的教材,适用于研究生的核医学教材缺乏,多为十年以前所编撰,如《实验核医学与核药学》和《实验核医学》等,欠缺近期文献资料的支撑;在授课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较为滞后,过度偏重于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某一方面,难以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进行讲解。这些不足限制了跨专业医学研究生对核医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整合多重教学内容以适应跨专业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要求

为适应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大多数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参照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中逐步推行医学课程整合,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我们认为可以突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界限,加强学科与专业间联系的教学模式,以进行跨专业医学硕士生的核医学教学改革,并为此构建了新的硕士生核医学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与博士研究生不同,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而非需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所以,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中,我们以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与临床中的应用为中心,分为核医学实验技术及科研应用、核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和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三大模块。由于核医学课程同样为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因此,在上述硕士生教学模块建设中,我们更加侧重于核医学技术应用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作为重点内容。为满足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核医学实验技术及科研应用模块侧重于进行基础研究中各项核医学技术的应用介绍,并在各项技术的介绍中贯穿应用原理的讲述。考虑到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今后的临床实践应用,核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模块又分为核医学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核医学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2个子模块。在子模块中以系统为中心,突出核医学技术在具有诊治优势的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模块则充分兼顾实验室安全和临床应用安全的`两方面问题,整合了放射生物效应、辐射防护的特点、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放射性安全管理以及多个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进行讲解。这种基于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与临床中的应用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整合形式,提取并精炼了相关内容,突出了核医学的技术优势,体现了核医学在不同专业中的适用范围,对于跨专业医学硕士生了解并应用核医学技术具有较大帮助。

3不断补充和更新核医学技术的进展内容以提高硕士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加强交叉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生能够将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应用于本专业疾病诊治,并且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和探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因此,熟悉和了解核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应用于本专业的研究之中,能够提高跨专业硕士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即分子影像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核医学显像结合形成的核医学分子成像,这项技术在研究不同系统的复杂性疾病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核医学分子成像进行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和评估;通过不同的放射性乏氧显像剂研究心肌细胞、肝实质细胞或中枢神经元的缺血损伤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新近的研究进展仅见于各类文献报道,而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成为研究生核医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①各教学模块中,在介绍常用的核医学技术之后,均安排3个学时讲解该部分的新近研究进展,包括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进展、核医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核技术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进展。其中2个学时为教师授课,1个学时由学生就核医学技术的应用进展展开答疑,也可以就本专业某个方面如何与核医学进行交叉研究,提出自己的初步思路和考虑,授课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②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再以现成的教材作为主要授课内容,提炼多种工具书的相关内容,综合近期的文献报道,制作PPT。同时,根据每年选课研究生的专业分布、人数,进行PPT内容的修改、完善,课后将PPT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拷贝,以供其进一步复习理解。

③在本门课程的最后一次教学中,授课教师将核医学应用方面的常用检索式传授给学生,并进行核医学技术在不同专业应用进展的国内外文献检索示范,使跨专业研究生能够在后续的自主学习、科研和临床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逐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4优化教学体系,合理配备师资力量,传授较为全面的核医学应用知识

核医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桥梁学科,其内容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两部分,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近十多年来,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将核医学教研室与临床核医学科进行合并,由核医学科兼具教学和科研功能。这种模式可能较为适合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而对跨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尤其各基础专业研究生对实验核医学技术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其他兄弟院校不同,目前我校的核医学教学工作则主要由学校的核医学教研室和3所附属医院的核医学科以及PET中心共同承担,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核医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实验核医学的教学与科研;核医学科开展临床核医学部分教学;PET中心主要进行部分PET/CT应用的教学工作。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各教学单位具有明显的教学侧重点,既能够体现出各单位的优势,也可减轻临床核医学科室的工作负担。我校的核医学学科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位点和放射医学学位点。既往研究生的核医学教学工作主要由教研室专职教师承担,侧重于实验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理论知识的传授,对提升各临床学科硕士生的核医学技术应用能力帮助较小。因此,当时该课程多为部分基础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硕士生选修。在目前的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核医学技术应用范围与发展趋势,以及我校各教学单位的特点和优势,增加核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内容。教学师资配备上,不再设置主讲教师,而是依据每位教师不同的研究领域,各负责一部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讲座的形式授课。授课教师既包括教研室的专职教师,也有临床学科的兼职教师,均为本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其中多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关注核医学的应用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造诣。同时,组织研究生授课教师每年参加国内外教学和科研的各种学术交流,将最新的研究思路和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当中。这样能够体现授课教师各自的专长,并将每位教师的科研和临床优势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核医学应用知识。

总之,经过上述改进后,与以往相比较,我校的核医学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且精炼,突出了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实用性强,兼顾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硕士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以及其科研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要求,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目前,在我校除本专业硕士生必修外,相当多的跨专业硕士生选修本门课程。选课的跨专业研究生来自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和妇产科学等11个专业,覆盖面非常广泛。

作者:金问森 徐师国 徐慧琴 罗家伦 司宏伟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篇3:医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医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医学多媒体教学论文【1】

【摘 要】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内容的传递和表达形式,在医学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文就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多媒体教学中存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代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不断加强,理论课学时的不断削减,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在课堂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的中心也就是教科书,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

在课程设计上,一般关注的是结论,未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纳入,教师总是想利用最短的时间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内容多为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

此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资源上,传统教学的资源多局限于书本,课堂的焦点都放于书本知识,单一的平面文字和图片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其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在课堂上也容易疲劳,对知识的消化率低。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1 信息容量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它可以改变教学对象的形象、活动的位置,甚至使学生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有利于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教学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的文字内容如抽象的名词、药物的作用机理等制作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图文结合,逐步递进的演示方式。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有效时间。

教师可利用有效时间,从教材的广度、深度进行挖掘,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补充及发展,从而扩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能增加课堂互动效果。

2.3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多媒体技术,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做到动静结合。

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生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兽医药理学》中抗球虫药为例,可将书本上的球虫发育过程用图片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球虫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根据球虫的发生发展过程合理选择药物。

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插入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下一步能正确选择药物、合理用药的思维能力。

3 应用多媒体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3.1 课堂的师生互动变成“人机”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情感的交流。

学生听的是机器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汉字和图像。

教师忙着操作机器,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3.2 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声形并貌,追求知识传授上的“信息量”,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会降低课堂效果。

每一个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板书和应变能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3.3 应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间的关系

以上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曾提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可见,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课堂教学,在真正的课堂中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但也绝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4 医学多媒体教学总结

总之,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做到该用时用,不该用绝对不用。

用时要做到课件、教材和学生三者的有机融合。

同时,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入多媒体教学评价机制,并予以及时反馈与交流,以督促教师及时调整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4:医学日语教学论文

[摘要] 为了适应新时期医学人才发展的需要,在教授医学日语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新时代合格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实现立体化教学,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医学日语;教学;教学方法;模式

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缩短了空间、时间的差距,拓宽了各行各业的交往,扩大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医生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医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各国国民素质,因此作为一名当代合格医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应当熟练使用外语。

医学博士属精英之才,他们很好地完成了本科、研究生课程,积累了良好的医学知识和英语知识。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立于科技前沿,他们还应当学好第二外语一一日语。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既能掌握日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利用日语,与日本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尝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助教学。

总结出一套适合博士生学习的日语教授方法。

1 全方位介绍日本当今先进的医疗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本是我们邻国,拥有世界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尤其是他们

人性化的医学理念,更急需我们学习。

1986年中日两国签署了世川医学奖学金协议。

由日方出资,邀请中国有一定实力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日本著名的医科大学进修;与此同时,许多日本年青学者,前来我国学习传统的中医药学。

在讲授基础口语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广范围向学生介绍日本医学新动态,各大著名医学院校的招生情况;同时还同留学中国的日本学者,加强联系,成立中日医生联谊会,定期举行各种活动,不断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既提高了口语水平,增长了医学知识,开阔了眼界,又促进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

2 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本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包括人们生存方式、表达感情的方式、交流和医学行为方式。

医学文化决定人们的医学思维和表达方式,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中的医学语言,通常反映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信念。

来自不同医学文化背景的人们,常常由于“医学文化差异”,在医学理念的交流和沟通中,产生误解。

医学外语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授学生掌握另一种医学语言文化体系的过程。

医学外语教学不应该只是医学语言的教授过程,还应该是医学文化的导人及医学文化能力培养的多层次的综合过程。

医学日语教学不是两种语言的解码过程,它是两种医学文化交锋、交流、转换和理解的过程。

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医学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时代医学外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是医学日语单词的简单罗列,它要求我们的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外语知识,还具备医学文化贯通和对话能力,掌握避免医学交往误解的策略。

教师要从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医学文化各个方面对医学生进行国际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医学文化融合的趋势下,进行有效的交往。

在医学多元化社会概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学生跨医学文化能力为目标的日语教学应以交际教学法为主要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的`医学交往能力,加强医学文化的渗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医学场景:内科、外科、放射、检验、药学等等,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双向互动。

教师负责解释其活动场所所蕴含的医学文化意义,以此实现医学社会文化和日语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结合医学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日语的意识和跨医学文化的能力。

另外,以培养跨医学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日语教学,除了开设基础医学日语课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日本学者,定期进行讲座,从理论上提高学生跨医学文化的交际能力。

3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实现立体化教学

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外语学习者有更多机会、渠道独立学习外语。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设立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上网查询相关医学背景资料和知识,抓住时代前进的步伐,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有关世界医学动态及医学语言的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环境对医学语言能力培养和促进作用。

依赖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扭转了学习的被动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医学生开阔视野,扩大医学知识面,培养跨医学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医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

4 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全方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的医学能力,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整个跨文化的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协作、开展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学需要,优化医学日语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水平。

①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②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只有具备了很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才能组织起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③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专业教学能力。

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够把学科前沿知识带给学生。

5 结论

医学日语教学的国际性素质与跨医学文化的能力培养是时代的

要求。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养成学生跨医学文化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为医学日语课程的任务和终极目标。

医学日语教学将不再是只关注语法、词汇等语言层面单一语言体系教学,而是多元医学文化为导向的医学文化教学、跨医学文化实践的多层次立体教学。

因为跨医学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医学日语应用能力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异域医学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大量了解多元医学文化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因素,为他们参与包含不同医学文化的国际事务作准备。

培养大学生国际性的素质和处理国际性事务的跨医学文化能力,这是新时代医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明智之举和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适应医学国际形势,与医学国际教育接轨,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篇5:医学电子学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电子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指出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加强教师医疗知识及增加学生实验与实习。

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医学电子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使用相关仪器时,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为现代医学作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电子学;教学探讨

引言

医学电子学发展迅速,促进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的仪器日益增多,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以及医学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可以说,在今后的年代,不了解《医学电子学》,就不可能掌握现代先进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过程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很多医疗手段更是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

作为一名当今的医护人员,仅仅只具备单纯的医学知识,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医疗的要求。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而医学电子学正是一门讲解电子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

一、医学电子学的介绍

对于这门学科,研究的人比较少,在网络上及各杂志、期刊上也少相关的研究介绍。

我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电子学数年的工作者,仅结合自身的一点体会来谈一谈这一门学科。

对于该门学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医学电子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与物理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归属于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类。

它的内容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应用。

(二)医学电子学的特点

医学电子学是临床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既与医学有关又紧密的联系着物理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仪器设备的发展所带来的,电子仪器在医疗上的应用,目的是为医疗服务的,而过程却又是以电子学为基础的。

2.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引进医学领域,形成电子技术与医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同时现代医学的迫切需要又促使电子学吸取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化学、材料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方面的成就。

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三)学习医学电子学的方法

医学电子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与医学有关的电子学方面的物理基础、电子电路的原理、结构及功能。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

1.掌握本科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理论;

2.了解相关电子材料及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熟悉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要求;

3.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医学电子学和临床所用仪器设各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医学电子学的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第一,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

第二,医学电子学是一门以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操作为主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仪器,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依赖性。

单纯的理论讲起来空洞、乏力,学生很难理解。

即便理解了,由于没能实际的操作,也难于记牢。

而当今的医疗设备基本都较贵,一台仪器通常动辄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

我们不可能把医疗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所有电子仪器都买来让学生实际操作,就国内而言,基本上还没有哪个医学院校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医学电子学大体上还是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局面。

实验器材极为缺乏,大多的医学电子学实验室都没有与现代医学发展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就连目前所拥有的少量的实验设备也是老旧不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

第三,极少有专业的医学电子学教师。

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师,大多是专门从事物理这一学科研究的。

而这门学科同时与物理学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老师很难讲解这门课程。

这与老师的师范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毕竟物理与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上课时多有学生在干别的事,而没有认真听讲。

虽然老师也会维持课堂纪律,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认真听讲,但收效甚微,

三、针对以上难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医学电子学的教学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困难,想要彻底解决它,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本人仅提出一些能稍微使现在的教学改观的浅薄建议:

(一)学校要注重培养医学电子学教师的能力,要给予其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可安排听一些与医学电子学中所要涉及到的医学方面的课程,虽不致精通,但大概的要能懂。

主要还是把专业的物理教师培养起来,而不能用只是单纯的会物理的老师来教这门学科。

(二)要让教师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各种医用电子设备,能够先搞清楚各仪器设备中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可安排教师到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

(三)对于学生未能见到仪器设备,学起来空洞的问题。

可采取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增加对麻醉设备的了解。

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麻烦,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是在经济能力不足不能买大量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稍低价格购买一些较为便宜的二手仪器,用于给学生开设相关的实验课,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这些仪器设备。

(四)学生上课不认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门课程学校本身就不重视,也只是安排成一门选修课程,在绩点中所占比例也少,医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很多,对他们来讲,医学方面课程显然要比电子学重要;其次,本门课程是属于物理学范畴,众所周知,物理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极为难学的;目前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办法就是,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电子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大。

我们的教师可以多与生活联系,能方便学生理解,也能更好的提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教好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电子学,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努力,虽说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只要教师用心,学校用心,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经验谈的一点体会,望同行专家和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新珉,医学物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程守洙,江永之,普通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陈仲本,医学电子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6:医学SCI论文投稿方面的常见错误

医学SCI论文投稿方面的常见错误

第一,可能是未完全遵守期刊的作者须知

作者提出的咨询显示出他们有无看过和遵守期刊的作者须知,这对AMA委员会来说是最大众化的问题。所以在投稿之前作者们一定要将所投递的目标期刊的作者须知浏览一遍,确保自己论文的内容与期刊的要求相符。

第二,可能存在一稿多投

作者不可同时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递到两家以上的期刊,就算是部分论文也不行。此规定对于即使是两家分属地方与国际、不同读者群的期刊也同样适用。虽然很多作者没有注意到,不过重复地发表是违反发表道德的。而且如果真的同时出现两家期刊收录的情况,也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所以在论文投递中作者必须做到一稿一投。

第三,可能存在前后数据不一致

文中提及的数字经常跟图表的数据不一样或没加上去。这便涉及到论文撰写过程中数据的统一,不管是文本中的数据还是图表中的数据,只要论述的是相同的内容,理所当然的数据也是一致的,所以切莫出现这类数据不统一、不一致的情况。

第四,可能是未能保护病患者身份

医学案例报告通常有些照片或文字可能泄露病患身份给读者。根据发表道德,此举极不恰当,而且病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作者就应该确保病患身份不被认出。所以在出现病患身份的内容中,作者应该使用必要的代号或者名称,将病患的信息保护好。

第五,可能是参考文献错误

遗漏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和内文引用编号对不上、而参考文献排版错误又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遗漏和不正确的参考文献会影响论文的可信度。当别人通过你的文献索引查找文献时却发现对不上内容,这样的文献引用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更会让别人怀疑说引用文献的真实性。

第六,可能存在夸大结论的问题

虽然一个强而有力的结论是很重要的,编辑发现数据无法完全支持这些夸大的结论。论文的撰写要求便是实事求是,所以在结论的撰写中也是如此,过分夸大的结论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会让读者对论文的价值产生考量。

第七,可能对文字编辑的质疑太过轻率

文字编辑在返还修改文稿的同时会附上说明信解释原因,但作者经常在了解原因前就先质疑文字编辑的修改。其实文字编辑之所以会提出修改意见,那么便是自己的论文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或者只是说明的不够清楚,但不管是哪个原因,我们都不应该轻易的.质疑,要先确认没有存在该问题,再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八,可能标点符号及风格错误

这包含使用错标点符号、缩写使用不一致,虽然是很常见的问题,但也不是很严重,通常是在排版阶段就能修正。虽然细节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注意到,但是一点小小的细节却总会在最后造成较大的失误,所以在这样坏的情况出现之前,作者更应该细心的把握好。

第九,可能有不明原因的注脚

作者常常忘了解释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的东西,比如说表格里的数值是四舍五入的结果等,类似的信息对读者来说或许也不是太明显,但应该在注脚加以说明。这一部分的注脚是十分必要的,将一些必要的东西解释清楚,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论文的内容。

最后,医学SCI论文投稿时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填写著作权、利益冲突、道德委员会批准等的表单是发表过程中很重要的项目,但作者总觉得这个工作累赘,经常把没填完或填错的表单递交出去,这样导致编辑部与作者间必须要多次来回沟通,进而耽误论文发表进程。

篇7:医学SCI论文投稿后应尽的事宜介绍

医学SCI论文投稿后应尽的事宜介绍

稿件追踪(follow-up correspondence)。如果投稿 周仍无任何有关稿件收到的信息,也可打电话、发e-mail 或写信给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的。稿件退修(revised manuscript)。几乎所有的经审查学术水平的达到出版要求的自由来稿,在发表前都需要退给作者修改其表述及编辑格式,如压缩文章篇幅的、重新设计 表格、改善插图质量、限制不规则缩写词使用等。然而退给作者修改的稿件并不代表文章已经被接受的,文章最终接受与否取决于作者对文章关键性重要内容的和表 述方式的修改能否达到审稿专家及编辑的要求。通常退给作者修改的材料包括原稿、审稿专家意见的、(reviewers’ comments)和一封编辑的信(covering letter)。

当作者收倒退修稿后,首先应该仔细地阅读退修信(modify letter)的和审稿专家意见。然后应考虑能否或愿意接受审稿专家或编辑的意见,修改稿件。如何处理稿件修回?从主编回信和审稿人(reviewer) 修回意见可看出文章录用的可能性的。

主编的回信会特别提到你文章的科学先进性(scientific priority);审稿人对文章总的.评价中会提到对文章是否感兴趣(interesting)等;修回不要仓促的,反复阅读、理解审稿人的问题。对每位 审稿人提出的意见要逐条回答(response to reviewer1,2,3);对修回稿中已修改的地方要具体的标明(page, lines);给主编回信,感谢给文稿提出的修改的意见,并指出按修改建议已作的修改,未作修改的地方要说明的理由。

篇8:关于论文投稿介绍信

编辑部:

我单位科室x同志撰写的题为:一文,现投予贵刊,此稿件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内容,请予以审阅,录用为盼!

此致

敬礼!

单位名称(公章):

介绍人:

x年xx月xx日

电话:

电子邮箱

篇9:论文投稿介绍信

编辑部:

我单位科室x同仁撰写的题为:一文,现投予贵刊,此稿件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内容,请予以审阅,录用为盼!

此致

敬礼!

电话:

电子邮箱:

单位名称(公章):

介绍人:

x年xx月xx日

篇10:论文投稿介绍信

编辑部:

我单位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已经通过贵刊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成功投稿。

稿件编号:;论文题目:。

经审查本文内容不涉及保密与涉外关系,不存在资料不真实、剽窃与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问题,作者署名无争议,同意向贵刊投稿。

一旦被贵刊录用,全体作者将签署《论文着作权转让书》,并且文责自负。

此致

敬礼!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20x20xx年xx月xx日

篇11:论文投稿介绍信

投稿介绍信

《* * * * * *》杂志编辑部:

我单位 *** 科室 等同志撰写的题为:《 》一文,现投予贵刊,此稿件作者署名无争议,内容真实,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内容,请予以审阅,录用为盼!

此致

敬礼!

单位名称(公章):

20xx 年8月21 日

【论文投稿介绍信15篇】

篇12:论文投稿介绍信

xx编辑部:

兹有我单位职工xxx女/男同志所撰写论文x篇,拟投贵刊。

该论文资料属实、方法正确、结果可信,且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未一稿两投。

特此证明,请予接洽为宜,谢谢!

此致

敬礼!

介绍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13:论文投稿介绍信

介 绍 信

编辑部:

兹有我单位职工 等同志所撰写论文 篇,拟投贵刊。该论文资料属实、方法正确、结果可信,且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未一稿两投,特此证明,请予接洽为宜,谢谢! 此致

敬礼

XXXXXX医院

年 月 日

【论文投稿介绍信(集锦15篇)】

写好医学论文的技巧

医学论文发表多少钱

医学论文发表评职称

医学院论文参考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

泌尿外科医学学术会议闭幕词

医学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微信投稿400字范文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论文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

医学教学论文投稿
《医学教学论文投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医学教学论文投稿(共13篇)】相关文章:

医学教学讲座范文2023-12-13

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论文2023-01-13

医学论文的选题、写作要求和格式2023-08-31

青年教师临床医学教育的必要性论文2023-09-06

医学论文综述范文2022-11-04

医学生医德教育论文2023-12-12

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的应用论文2022-05-06

护理杂志投稿征文2022-08-1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2022-05-31

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论文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