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也说中考加分(锦集9篇)由网友“sytguangga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散文:也说中考加分,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也说芦苇散文
也说芦苇散文
芦苇,是一种多年生的禾草植物,是一种集阳刚洒脱和阴柔曼妙与一身的植物,更是一种集药食、建材、工业多用途与一体的植物。由于它作用众多又草根常见,自幼就对它有着深重的情感。
芦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我家乡那种沿海滩涂那盐碱性极强的地方,独自下汲地脉精华、上承雨露滋润,均能够旺盛生长,且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特性。在沿海地区,沟河纵横,池塘密布,在加上那些沼泽的区域,到处是芦苇的王国——芦苇荡。
春来江水绿如蓝,而在我们沿海地域,那些碧水就是简简单单、纯纯净净的绿色,绿得恰似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的绿,深幽而鲜活,细腻又温情。在你观望先知的鸭子在河水里扑棱棱的欢快场面时,春姑娘的裙裾香风在你回眸时,熏红的桃枝,也染白了梨梢,岸边的柳条绿得成帘。
如果你透过柳帘向彼岸望去,才猛然间发现,彼岸不再黄褐,不知是谁将竹青涂在了水滨岸下。低头,脚边的泥土上齐刷刷冒出灰紫色的芦笋,倒置的恰似饱满斗笔的尖上,也飘摆着一面面绿色的小旗子,微风吹过,呼啦作响。天籁之音瞬间在你的心房飘荡,也将春的希望播种到你的心田。
并非是我在用夸张的手法在行文,而是芦笋的生长速度恰如竹笋。见过竹笋在雨后长势的人都知道其速度之快。而生长水滨的芦苇,尽管还春寒料峭,可一旦它听到春姑娘的妙曼足音后,不需春雨,不必春风,更不分丽阳时光亦或月华之时,就会拼命地撑破土层,去欣赏春姑娘的花容月貌。
当芦笋抖开第一面小小的、紫中带青的三角旗时,芦笋最嫩、最鲜、最可口,是采食芦笋的极佳时候。轻轻地向一侧一推,芦笋就“吱”地一声断裂,扒去层层叠叠的外皮,就露出了白嫩如同荷藕一般的芦笋,好像只要吹之即破。为了平息舌下之波,忍不住就会塞进嘴里,丝丝的凉意也许就是冬日的雪意,微微的甜味或许就是大地精髓,似有的涩感恐怕就是料峭晨露的凝聚,那暖暖的感受肯定是阳光的杰作,而素白细腻的皮肉该是月色的恩赐吧。它是一种只能身受不可言传的味道,如果一定要定义的话,那就是春天的味道。可以说,芦笋是春天的第一果,也是春天最早的蔬菜之一。
芦笋,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爆炒、红烧着吃,还可以淹制、酸制食用。由于芦笋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蔗糖和微量元素,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同时,它几乎不用任何调料,就是一碟美味,只要一口,就会黏在你的记忆的褶皱里。也真因为芦笋那份记忆,在最近的几年前,芦笋再次成为上海、苏浙等地的宴上佳肴(请注意,芦苇的芦笋与蔬菜中芦笋是二种植物)。
初始的芦笋洁白如玉,口感鲜美,一旦高出土层10公分时,就变成了竹青色,涩味加重,但共同都具有一份怡心的茶香,可以滋肺养津,润健肠胃,美容护肤。是大自然的既易得又难道的恩赐,说它易得,是因为芦苇在我国好多地方都能够生长,无论池塘河流,还是湖畔海边,亦或沼泽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说它难得,如今的水质污染严重,即使芦苇成荡,密布生长,但最好不要轻易采摘食用。
芦苇有着极强的再生能力,无论你怎么采摘,只要采摘期一过,它的根须还会重新发芽,迅速生长,成片,成墙,成林,成荡。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每一个根节处,密布着好多芽尖,一旦出土的芦笋被采摘,为了挣阳、汲氧,再次发芽成笋,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当我们站立四月扉页时,芦笋就脱去灰紫的外套,长成为一袭绿炮的芦茎,娉娉婷婷,又刚劲如竹,集阳刚与阴柔与一体。节节上升,不枝不蔓,恰似刚健俊朗的后生;而每一个结上有生长着飘柔的长长的苇叶,似舞台上柔美少女在抛飞着青绿色的水袖一般,秒杀着一双双台下的眸子。
四月的芦苇长得虽然不高,只有一米左右,但已具规模,业已成荡。微风拂过,掀起青波绿浪,也荡起特有的清香,迷醉着过往的人们。既赏心又悦目,让人无法不流连顾盼。如同其他孩童一样,我同样有着好奇的心里,和好动、好玩的举止。随手摘下数片苇叶,几乎不用眼看,就可以在手中随性地卷成为一个小小的广播筒状,扳下二枚刺槐的紫褐色的针刺,扎封底部,再将口部十字压扁成为鸭嘴状,轻轻一吹,就发出了洪亮的小号一般声音,我们就习惯地称它为“芦号”。
很是奇怪,芦号的音色和音域与它的长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同一个人去吹,短则清明似笛,稍长则深沉若箫,超过五十公分的才嘹亮赛号……芦号虽然不能够去演奏那些高雅的旋律,但足以表达儿童的心语心曲。于是,在芦苇的青绿海面,又会翻卷出芦号的浪花,童心也得到了释放。
芦苇的叶子飘曳到五月时,自然成景,却有翠竹的风韵。不必走进旷野,站立在自家的门前就可以感受到芦苇的气势和神韵。小河成了青绿色的围墙,池塘成为了方阵,蔚为大观。曾经一部《天仙配》的电影里,有一组镜头是俯视芦苇的,如诗似画地展示着河岸芦苇的景观,连天宫的七位仙女也放声歌唱:“渔家住在水中央,四面芦苇是围墙。蹲在船上撒下网,一网鱼虾一网粮。”
六月,是栀子花飘香城乡的日子,素雅的花朵飘舞着浓郁而奇特的香味。一个具有千古风韵的节日——端午节就杵在栀子花的花香中,为了纪念一代忠臣屈原,我们就在下午放学后,刚刚放下书包就拿起一个竹篮,去采摘那些较为宽大肥硕的'苇叶,让母亲用苇叶去包粽子。洁白的糯米包裹着青绿的苇叶,在锅里蒸煮后,立即就成为黛玉的色彩和光泽,也携带着浓郁苇叶的清香,在我们享受大快朵颐的口福时,也让苇叶的药效健康了我们的身体。由于苇叶具有祛暑清目的作用,同时错过了端午这个时节就会变得苦涩,母亲总是要我们多采摘一些,在热水中略煮一下,然后扎成小把,挂在屋檐下晾晒干,留着日后蒸馒头、烧米粥时使用。
走进七月,也走进了流火的夏日。芦苇的长势只能够用“疯长”二字去形容,变得粗而高大,足有三四米。茂密的苇干加上浓密的叶子,为水面带来墨色的浓荫。见不到阳光的水域自然成为了清凉的世界。炎炎盛夏好多人都会钻进四面芦苇的池塘或者两岸苇墙的河流去打浴或者游泳,去欣赏那份惬意。
夏季是当地的雨水丰沛的季节,几场雷雨后,村庄内的小河水位迅速地高于了大河,形成了湍急的水流。放假在家的我,曾经数次穿上蓑衣、戴着斗笠,在倾盆的大雨中去将涵洞堵死,让河水从路面翻过,并在低水侧放置渔网。不知底里的鱼儿一旦进入,就成为瓮中之鳖,这种捕鱼方式叫做“等鱼”。等鱼时,人是不能够被鱼儿看到,芦苇就成为了天然的遮蔽。茂密的芦苇使得明处的人无法成影,每每让鱼儿落入圈套。
芦苇生长的地方是夏日清幽的场所,不仅是人们喜爱呆的地方,更是鸟儿的天堂。孟夏时分南来的一种叫做“呱呱叽”的候鸟,很是聪明,直接将自己的巢穴搭建芦苇上,好像它们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般都搭建在三根邻近的芦苇之间,高出水面大约二米处,在那里繁殖后代。芦苇不仅为它们遮去阳光,也挡去了雨露。
别看布谷鸟一来到那方水土,就从晨曦初上到夕阳西下不停地催促着人们“布谷、布谷……”深受农人的喜爱,应该是一种勤快的鸟儿,可出人意料的是,布谷鸟却是一种十分懒惰的鸟儿。白天只顾独自不停歌唱,晚上却躲进并栖息枝头,每遇大雨,就成为了落汤鸡。可,到了繁衍后代时,却又将自己的卵下在“呱呱叽”的巢穴中。无奈的“呱呱叽”只好忍气吞声地为它们孵化雏鸟,并哺育到雏鸟展翅飞翔。
至今我都无法忘却有一种我不知名字的鸟儿的叫声,似经典的古筝曲,妙曼的旋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海。也许那种鸟儿的嘴里一直衔着一枚晨露,充满着水意,让人感到它栖息的芦苇荡恰如走进了旷谷幽林,那勿用编排的天籁之音,恰似晨露一般一滴一滴的洒下来,不,应该是一点一点地下来。
也许没有那些鸟语的诱惑,我们孩童或许只在芦苇的河边,去捏几只蜻蜓或者钓几只青蛙,就离开了芦苇荡,可,期盼将那妙曼之音留在家里的我们孩童们,不是将鸟蛋拿回家,就是将那些幼鸟捕捉回家,不过,很少如愿。野性的东西,一旦被关进笼子之中,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
笛子,虽然经常出入那些高雅的厅堂,甚至代表着东方旋律走进国际的表演场合,但它的根却一直扎在乡村民间,具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或者说它的清越明亮的音色就是来自草根。每年的八月,走进浅秋的芦苇,如同其它植物一样走向了成熟的孕育期,不在长结的芦苇开始孕育花蕾,它的茎秆也初步硬化,拥有坚硬而光滑的表皮。
芦苇的茎秆酷似竹竿,它的第七八节节距最长,也最圆润。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一个农民的家庭不轻易去为孩童去购买竹笛。可孩童看到被人吹奏悠扬的笛子,心里总是痒痒的,纷纷打起自制笛子的主意,就地取材地砍来芦苇,猜摩着钻孔打洞,并劈开芦苇取出苇膜贴在音空上,一支支芦笛就诞生了,有时候制作出的芦笛还真的可以和竹笛相媲美,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起来清纯悦耳。
九月,是我们孩童高唱“小儿小儿郎,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时候,书包里总少不了自己认为得意的佳作——芦笛。于是,清静的秋天不在寂寞,无论是村庄的炊烟里,还是村前的河流中,亦或蓝天白云端,到处都融进了芦笛的旋律,特别是放学的途中,笛声是道路无法承载的,纷纷飘向田野。乐红了高粱的脸,笑黑了玉米的胡须,高兴得大豆摇铃伴奏,稻菽更是舞出起伏的金色波浪……
也在我们的芦笛声声里,少了我们孩童侵扰的芦苇,开始将孕蕾抽成为黄绿色的锥形花序,飘柔地舞动在蓝天白云下,不知道是哪一缕秋风,也不知道是哪一夜白霜,把荻花(芦花)染成为紫褐色,似一柄柄火炬燃烧着秋意。无论在月色里还是阳光下,都给秋天添加了一份温柔。
金秋十月,芦花绽放,绽放出一朵朵、一片片白云,漂浮在翠衣黄裙的芦苇发梢,使得蓝天也好像低了许多。即使十月是收割庄稼的忙碌时分,农人们都会见缝插针地寻找一些空隙,哪怕是月白风清的夜晚,也会拿起带有稻香的银镰,去割上一些刚刚绽放的芦花,风晾日晒后,有人将它塞进枕头,将清香留在鼻翼,也有人在冬天将它制作成为被胎或者褥垫,将它的温暖带进梦乡。
母亲曾经在空闲的时间里,利用芦花还为我一针一线地制作出一双叫做“毛窝子”的棉鞋。一双柳木板制成的鞋底,底面一前一后各自固定着二块高约五公分的木板,而上面则是将芦花编织在麻绳中间的鞋帮子,连鞋垫子也是用毛茸茸的芦花缝制的。这种棉鞋,其貌不扬,但在冰天动地时,却十分暖和。同时,穿在脚上,暖在心里,也增高了人的身高,恰如戏剧舞台上那些演员穿着的靴子一般,具有艺术感。初始穿着,走路需要小心,一旦熟悉后,可以可以快步如飞,身轻似雁,甚至还可以踢毽子、跳绳等。除了温暖外,毛窝子还有一个好处,不会因为雨雪而潮湿了鞋底。所以在当时布匹棉花紧张的计划经济时,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温暖。即使在今天,还有好多上了年纪的人在空闲时去制作,也许也算是一种怀旧或者说是一种喜爱吧。
到了十一月份,种植完来年希望——三麦的农人们,开始走进农闲的季节。芦苇开始脱落被霜染黄被风摧枯的叶片,婷婷高擎着洁白的苇花,云雾般地点缀着初冬。而一旦风舞,成熟的芦花犹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向四面八方飘飞,天涯海角般地寻找自己的归宿,去清梦春日的新绿。
此时的芦苇才真正地“成熟”,农人们再次拿出磨成为月白色的银镰,去收割芦苇。在我的家乡,芦苇错了可以作为建材使用在屋顶、屋面,一些低矮的芦苇往往被造纸厂收割而去,而粗壮高大的芦苇则要进行加工,编织成为床上用品的席子,囤积粮食用的结子,遮阳挡雨的斗笠,蒸馒做饭的锅盖,清洁场院的簸箕……到了后来,芦苇编织成为了我家乡的一项副业,不仅为附近的盐场提供了经久耐用的盐岭覆盖物——盐席,也为全国各地编织出图案精美经久耐用的床席。好多人家在八十年代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从腊月开始,芦苇收割后的旷野也好,村庄也罢,一应地消瘦了。池塘、河流、沼泽地现出了本来面目。但,不是说芦苇荡就真正的安静了下来,农人为了蓄积更多的柴火,用粗号的铁丝制作出专用的筢子,去打捞落在水中的苇叶,晒干后去烧饭炒菜。
让人喜悦的,是那些筹备新年翻盖房屋的人家,往往请来数十位青壮年,拿着铁锹推着独轮车,去芦苇荡里取土,垫高宅基。芦苇的生命力极强,即使你冬天将芦苇的根须连同土壤挖走,但一到来年,四周的芦苇根须很快基占领了那些地方,有生长出密密麻麻的的芦苇。另外,芦苇的根须被运到了宅基后,虽然伤筋断骨的根须只有二十公分左右的长度,又在寒冷中被冻坏,可是,具有野草一样属性的芦苇,如果听之任之,柳绿桃红时,宅基地也会成为芦苇的天下。
看似普普通通的芦苇,却以独特的风韵从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翩舞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可见其风骚:“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们姑且不问伊人的相思之情,只从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来看: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切背景都是白色的,圣洁的,为后文的少女缓缓行走以及她那份思念之情,做了画意的铺垫。
“迎风飘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的芦苇,在唐风宋雨中,更是不乏佳作。比如唐代的王贞白曾经写到:“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以叙事的手法和优美的文笔,动静相宜地在现了芦苇的四季之景。
篇2:也说犁田散文
也说犁田散文
寒石先生七月二日在宁波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犁田”的文章。受其启发,也想说两句关于犁田的话。也许地区不同,各有各的耕作方法,据我在十几年的务农生涯中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宁波东乡的耕耙作业与该文所描述的有较大的差异。
先说耕地吧,并不是只耕旱地,也要耕水田的。横草籽后第一次耕地那叫起畈,把草籽覆盖在土下,灌水让它腐烂,然后是耙田,做到基本平整;数天后还得再翻耕一次,这就叫耕水田。为了使一丘田灌水平均以利秧苗均衡生长,田土应该没有太悬殊的高低,耕完水田后首先要拉高低,有时还得把高地的泥土一担一担地挑到低的地方去,再经过粗耙、精耙,才可以插秧。那时的农民没有如今那么先进的科技知识,也没有很有效的化肥、农药,要想增产只有靠精耕细作,三耕六耙是基础的基础,农民是绝不敢大意的。
至于耕地和耙田哪一项劳作的技术含量更高一些呢?
我和寒石先生的'看法却好相反。(特别声明一点,我绝对没有贬低他父亲的意思,我所说的只是在我们当地的情况。)耕地、耙田都是由人指挥牛共同依靠犁、耙这两件不同的工具来完成的。所谓老马识途,老牛也是通晓牛轭路的,(如果是新牛刚上轭,一般都由牧童拉着干活。)所以驾驭牛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用这两件工具。犁稍和背在牛肩上的牛轭形成一个扩展了的V字形,而犁铧所在V字的底端正好要在力的中心,所以要根据牛的大小、高矮对那条牛绳的长短进行调整,这是犁把手的必备技术;开犁时犁稍角度的把握是耕地深浅的关键:角度大,翻起的土就深厚,但是如果过于大了,犁铧就会深深地插入土层中,很难启动,而且可能折断犁冲;反之,角度小一点,翻起的土就比较浅薄,但是如果过于小了,犁铧就会窜出土层,变成牛拉空犁。所以,犁把手一定要根据土壤掌握好开犁的角度。在铧犁行进途中,一定要让牛匀速前进,而手中的犁稍必须稳而不抖,保持犁铧的绝对水平,这一点对于老把手当然不在话下,中间随时还可以捡几条泥鳅、黄鳝什么的,然而是新手那就一定要心无旁骛咯!
再说说耙田吧。耙是由耙挺、耙横头和耙钉组成的一个长方形,在牛拉着它前行时依靠耙钉和站在上面的人的重量将大块的泥土粉碎,因为着地面积大,只要你不将牛惹恼,人一般是不会从上面掉下来的,更不可能伤筋动骨。好的耙把手主要表现在能把高低不平的水田在最短时间内耙平。因而生产队长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总是让刚从牧童抽上来的大孩子去耙田(因为他们体重较轻,可以让牛少花点力气)他们进行的是粗耙,最后的精耙就会让体力较差而又有经验的老农去操作(因为在大忙季节耙田相对是较轻松的一项农活):遇到高的地方,他们就来一个“前脚蹬,后脚松”的大马步,将浮土往前赶,到了低处,他们再来一个相反的动作,浮土自然就留在了那儿,如此往返几次,高低就压平啦。
我是半路出家,扶过几次犁稍,但耕出来的地不是弯弯扭扭,就是七高八低,速度慢不说,还累得气喘吁吁;而耙田就显得得心应手了,除了在调头的时候拉耙比较吃力外,站在耙上的感觉不要太好哦!遇到田丘长的,能有那么十多分钟,哼哼小曲甚至放声高唱真是其乐无穷啊。所以我的记忆里耕地比耙田容易多啦!
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只是想和寒石先生探讨探讨,请农民伯伯们多多指教。
篇3:也说机遇散文
也说机遇散文
机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是否能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自己。要想准确抓住机遇,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己将来发展的愿望,并具备一定的机能,这样才能抓住机遇。
人生一世,虽然无法左右机遇,但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如果我们的知识丰富了,能力增强了,气质高雅了,思想意识得到了升华,那么就会很容易得到机遇的青睐。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工作中,同行在台上握手,台下脚踢者有之,你去办一件事,希望你成功者有之,但希望你失败者也大有人在。有时,甚至领导或老板都不希望你能成功。我们不要总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要想成功,一方面要靠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机遇。
当我们处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怎样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对我们的工作、前程甚至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时不待我,抓准机遇要有条件,机遇从来都是给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准备的,没有观察力判断力的人,就无法发现机遇;无知识、无工作能力的人,就是发现了机遇也没有办法去抓住,只能在一次次竞争中接受失败的命运。
这就像坎贝尔说过的:大多数人对生活所要求的,是拥有选择的机会,这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要重要得多。最坏的生活可能是没有选择的生活,对新的事物没有任何希望的生活,走进死胡同的生活。相反,最愉快的生活是具有最多机会的生活。
最后,我借用卢梭的话来进一步阐明我的观点:谁成了哪一行的尖子,谁就能走运。因此,我们不管干了哪一行,只要成了尖子,就一定会走运,机会自然会到来,而机会一来,我们凭着本领就一定能一帆风顺!
篇4:也说善良散文
也说善良散文
善良,做人的可贵品质之一。善良不等于懦弱,不等于一味的委曲求全;善良是发自内心的爱与宽容。
一个心存善良的人,自有福报源源;因为所有的所得都来自于勤奋与头脑,都来自于不损害他人正当利益后的一种水到渠成;善良,是营造和谐、追求卓越、体验幸福的必须。
善良是天性中原本就有的部分。不管人性本是善还是恶,都忽略不掉那种最原始的爱,亲情间的爱、友人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生命的爱。没有这种爱,人类也许还在原始森林里过着左躲右闪、饥一顿饱一顿、与野兽争夺生存空间的.日子。
能遮蔽善良的无非是无节制的欲望。无节制的欲望可以让我们失去理智,失去温情,失去最原始的爱;赌桌无父子,因为对输赢的欲望压倒了亲情;战场无兄弟,因为对胜负的欲望压倒了手足之情;而因一时的冲动造成感情的裂痕、爱人的争吵者更是不胜枚举。
教育,其实也要从这个角度上多考虑一些。学生们贪玩,不管是沉迷于网游还是在街头“混世”,其实质都是内心中急于证明自己的欲望压倒了需要耐心与持久才能获得的学问的积累和素质的提升。不管这种欲望有多么不合理,它都是真实存在而且最能左右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所以要首先理解、尊重,其次劝导感化,这些都有赖于爱的基础上的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
只有善良才会具备善解人意的品质。如果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则只能对他人的一切心生排斥,眼前的世界只有自我,只有欲望不能满足后的怨尤。这样的心态不能说是普遍的,但也确实有其市场。从盲目争夺到实现双赢、多赢,这是一个难能却可贵的跨越,是实现高质量人生的必经之路。
只有善良才会悦纳。如果没有善良,则他人的好都是一种威胁,一种错误;整日挣扎在自我的不如意与他人的如意中,忽略了最可贵的拥有,内心只被嫉恨充溢,何谈快乐?
只有善良才会赢得尊重。厚德载物,而德便来自于善良,因“不忍之心”、“好生之心”正是德的土壤;用平等、包容、接纳、祝福的心对待一切,自然会拥有平静的内心、融洽的氛围。
开头说到,善良不等于懦弱;善良需要智慧、勤奋的护持;如果没有智慧、没有勤奋,善良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大自然与复杂现实的考验面前,不能快速定位自我、判断周遭,不能凭借点点滴滴的积累造就的生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则善良也便失去了依托,很容易向盲目依赖、盲目抵触转化。
善良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境界;套用一句话:拥有善良或许并不能让你马上得到什么,但失去善良,即使拥有再多,也只能是形影相吊的孤单。
篇5:也说淡泊散文
也说淡泊散文
卧龙先生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恐怕是路人皆知的。可就是因为太熟,以至于懒得去推敲其中深意了。其实淡泊不是躲掉而是化掉繁华喧嚣,使胸中自在,怀内空明,自然就能看到事情的要害。
淡泊非叫人从此袖手不做事,专吃闲饭。所谓“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有了对人对事的了悟,做起事来就少了患得患失之心。又因事不扰心,心如明镜古井,思虑就格外周详,做起事来亦如行云流水。孔明于空城之上潇洒抚琴退敌乃后人杜撰,却正可反映前辈达人临阵方寸极稳,正是淡泊的功用。
淡泊绝非冷血,它是大关心而仿若不关心。而这不关心又非作秀,乃是基于对生命的整体把握:宇宙何其茫茫,生命何其渺渺。荣辱转眼尘烟,何须萦怀?但在另一面,生命对己而言,终究只有一次。在此一次中,胜了固然好,败了亦无妨,最要紧的是能够实现生命意志。只要有充实的'过程,结果是不必太计较的。而在这进程中,却时时须有超然的心境。
这也是淡泊的最深意——无为而无不为。
篇6:也说七夕散文
也说七夕散文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七夕节”。早在前几天,就有人在网上躁动不安了,有关七夕节的种种,竭尽搜刮及想象之能事,无非想要传达一种关乎爱情的讯息。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年比一年热捧的七夕节来源于中国民间古老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而我,则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从课文里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当时的感觉,牛郎挺不容易的,有点可怜;织女挺无奈的,有点可怜;孩子们挺可怜的,一年才能见一次亲妈。只有王母娘娘,非但不可怜,甚至还有些可恶,是她,强行拆散了一个完满的家庭,破坏了一段唯美的爱情。而那头老牛,知恩图报,甚至奉献出了自己的老皮;还有那些被忠贞爱情感动了的喜鹊们,竟然自愿搭成鹊桥,助牛郎织女跨过天河相会,实在令人感叹。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一些西洋节日受到追捧,尤其2月14日的情人节。明知道是商家在推波助澜,饮食男女们也宁愿视而不见,就这样,任一股人为制造的'热浪,席卷祖国大地。商家是最精明的人群,只要有利可图,恨不得使尽浑身解数,搬出十八般武艺。男人们也不是傻瓜,花点小钱,博取红颜一笑,甚至更多的福利,何乐而不为呢?女人向来有点傻傻地分不清,又常容易犯痴,还天生爱慕虚荣,一句甜言蜜语,一点小礼物就足以让她飘飘然感动万分。于是乎,玫瑰花、巧克力,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一夜之间乱纷纷大肆交易,满足着各路人马各式各样的心理需求。看着男人们迅速干瘪下去的钱包,女人们越来越膨胀的虚荣心,商家躲在一旁边数钱边窃笑。
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重视的西洋情人节,终于让一些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人坐不住了,简直有点义愤填膺,咱中国也是有情人节的呀,为啥抛开自己的节日过别人的节?于是,奋笔疾书,大声呼吁,把我们的七夕节从各个角度解读了个遍,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过的情人节嘛。商家又嗅到了商机,乘机附和,大量推出各种包装精美而浪漫的礼物。饮食男女们也不嫌累,正恨不得每天都是情人节呢,各取所需,各行其道。
天性使然,我向来不喜热闹,宁愿作为一个旁观者,冷眼看世界。不用往大了说,我坚持认为,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资源这些大自然赐予的东西,要心怀敬畏,心存感恩,包括一切美好的感情,是人一生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最应该珍惜,不要浪费。人活着,需要不断地去伪存真,把一种真正属于内心深处的东西发扬光大,不要让表象蒙蔽了眼睛。不要说世界观、历史观了吧,你只需稍稍考虑一下你的子孙后代,给他们创造并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空间,才是你的所愿。
再说七夕吧,自古以来,忠贞美好的爱情几乎是每一个具体人共同的追求和愿望。不管洋情人节,还是中情人节,都源于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我们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是故事里那种坚贞不渝的爱的精神,付出爱,拥有爱,体会一种生而为人的幸福。
不知为什么,儿时课本里那个喜鹊搭桥的场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那时就问过大人,喜鹊真会在七月初七这一天飞去天河集体搭桥的吗?大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举了活生生的例子,你注意观察,每逢七月初七,平日里大杨树上、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喜鹊全都不见了踪影,不是去搭桥会是去哪里了呢?于是每逢七月初七,我就特别留意起喜鹊来,果然连个喜鹊的影子都不见,就连大杨树上的喜鹊窝,也是静悄悄的。连续数年的观察,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每到七月初八日,总可以陆续看到一些稀稀拉拉的喜鹊,但那些喜鹊呀,几乎每一只都是萎靡不振、精疲力竭的样子,熬了夜似的,而且它们的羽毛,一副被蹂躏或浸过水的样子,远不似平时那样油光闪亮。它们真的是去天河搭鹊桥了吗?
随意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坚信神话故事里的传说绝不会是现实。但是,那个喜鹊在七月初七日集体消失,七月初八日一身疲态出现的现象,依然令我困惑。如果不是去了天河搭桥,那又是去了哪里呢?为什么它们会那么疲态尽显而又羽毛不整了呢?
篇7:也说过年散文
也说过年散文
就如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寓言故事《狼来了》一般,今天说过年、明天喊过年,转眼之间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且不说年前的市面儿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不讲喜字、对子铺天盖地,就从人们喜气洋洋采购年货的表情上,已经足以让你陶醉于春节的喜庆氛围中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我却越来越对“过年”失去了兴趣儿,有时甚至有点儿怕过年。正如朋友所说“过年比上班都累”一样,与以前大相径庭,我真的有些不喜欢这个节日。
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那个年代父母工资低,物质极度匮乏。加之家里孩子又多,一年到头粗茶淡饭食不裹腹,想吃一伢儿苹果都是可以激动好久的美事儿。记得那时每到冬季,最好的零食是在大人切酸菜时,分得几瓣儿酸菜芯,我们会在手里握很长时间不舍不得吃掉。偶尔父亲买来几颗橘子瓣糖,还要用变戏法的方式逗我们开心。当那糖被我们瓜分过后,依然不依不饶地让父亲再变些出来,父亲苦笑着说今天没有了,改日再变吧!其实那是他兜里空空了,上哪里再变出糖来啊?穿的更不用说了,常年是拣比自己大的孩子的旧衣服穿。记得我小时侯都是拣小姨的,破了的地方,母亲用布补上,短了就接一截儿……,所以,年就成了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期盼。
因为家里再困难,也能为孩子们做一件新衣服,女孩子甚至可以买一条现在看来土得掉渣的粉红头绫子。我会用本子把它小心翼翼地夹起来,生怕弄皱了那心爱之物。也常常在夜晚的灯光下,偷偷地拿出来欣赏,然后把它夹回书本中压在枕头下面,然后去做着那过年的美梦酣然睡去。弟弟们则会有一个小小的灯笼和几挂小鞭儿(爆竹),这一切足以让他们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了。弟弟会把那些宝贝放在炕头上,为的是不让那宝贝受潮,到时候要和小朋友比拼谁的更响亮,如果自己的占了上风头,就像如今的运动员得了奥运冠军一般自豪。
特别令我们神往的就是过年时的年夜饭,鲜美的.胖头鱼炖粉条儿、炸丸子、花生米和一些其他菜肴,仿佛是王母娘娘蟠桃会里的仙丹美酒一样,令我们魂牵梦绕。说来让大家笑话,那时的我吃一次饺子就“伤食”一次,因为一年也吃不上几次饺子。所以每次吃饺子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很怕别人比我吃多了。后来想个鬼主意,就是先吃饺子皮儿,把馅儿留在碗里,等吃得差不多吃饱了再吃馅儿,结果就……
现在的日子好了,人们天天几乎都在过年,谁还会为了过年的吃食在意呢?走在大街上,在路边和垃圾箱旁,经常看见被丢弃的咬了一口的苹果、吃了一半儿的面包和随手丢弃的香肠……人们忘了那吃不上喝不上的艰苦年代,正如一个小品里演绎的,一提吃饺子孙子就大喊“奶奶!怎么又是吃饺子啊?”
上班后,我喜欢过年,是因为过年加班可以一天拿三天的工资。对于低薪阶层的我们来说,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啊!所以,每到年节领导安排加班,即使家里有再多的事情,我也毫无怨言地欣然前往。那时的冬天天气很冷,走在大街上一边听着过年的爆竹声,一边拉紧了衣领,在30多度的严寒中疾步前行,去做那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是为了多赚些人民币,现在想来真的有些汗颜啊!
生活条件好了,既不缺吃也不愁穿,出门儿自己也有了车,我却为年节的应酬犯了难。首先,年前要去拜访亲戚中的长辈、要为领导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要为亲朋好友设一下宴席,以表一年来对自己生意的支持……闹得你昏头涨脑不知所以。过年了事儿更多,有老人时,要应酬来看望老人的亲属,一顿寒暄过后是打扫菜底儿的战斗,总不能都扔了吧!还没等打扫完战场,下一拨又欢喜而来,周而复使这年就在吃剩菜中过完了。
现如今老人们相继离世了,我却最怕过年这令人思亲的日子。平时工作忙有时就忽略了这些,但到了年节,思亲的念头萦绕心头,看看如今的好日子,再想想他们过的清贫生活,心中一片暗然。我常和孩子说“如今家里什么都有了,可你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不在了,可怜的老人们牺牲在了黎明前,他们没有享受到幸福,这是我们家最大的遗憾……”
说句心里话,过年时没有它求,只想一个人静静地躲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沏上一壶好茶。然后,听着外面的爆竹声声,坐在电脑前浏览或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否则和爱人一起看看电视、说说家常,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年”的味道了。不想让自己太累,年后才能精神抖擞地去迎接新的开篇。
篇8: 也说几句散文
也说几句散文
人要有自知之明,因为自己脾气不好,遇事喜欢直言不讳,常不留情面讥笑和批评人家,因此虽无恶意,却常惹人讨厌;为此自己也作检讨,尽量多吃饭,少讲话,多看看人家的文章,自己少动笔,以免人家烦,不高兴。
这次灵山幻景阁下又呼啸而来了,于是忍不住也想说几句,因为我和这位宝贝有点过节,有些话不吐不快。
这里先要为梅芷班主辨护一下,梅芷其实对灵山宝贝也保护得很,例如去年我批评灵山的那篇《也许有毛病》,刊出后即被删去。当时我也不大高兴,后来设身处地一想,也就释然了。梅班主作为编辑,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当有自己的苦衷。而且他和灵山宝贝也前世不是亲家,不会那么袒护;当然从灵山角度来讲,彼此也前世无仇,之所以如此,灵山也许自己也应当检讨点什么。
《也许有毛病》一文认为,灵山把美国侵略伊拉克战死的人和中国辛亥革命牺牲的烈士相提评论,并认为中国应当对美国感恩戴德,在天安门广场树碑谢恩。这很像一个有毛病的人说的话,而且从他种种不合时宜、经纬错乱的言行看,他真的可能有毛病。因此对病人大家要原谅他,有时哄哄他算了。
不料灵山阁下恼羞成怒,说侮辱了他的人格,要到法院去控告。平心而讲,灵山自己的言行早把自己的国格和人格都丢掉了,因而谈不上侮辱不侮辱。而且法院终究也不是灵山家开的,所以我至今也没有收到传票。
而梅班主恐怕是抱息事宁人的态度,把我的'文章删去,避免了灵山去法庭上出丑露乖,这本对灵山是有恩的举动,而灵山不但不买账,反而经常对他狺狺,这真有点狗咬李洞宾了。
这次为死刑的存废问题,灵山又语出不善,大放獗词。其实死刑的废除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我废除了死刑社会就文明了,这得看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中国目前的状况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为了赶时髦,向西看齐,也废除死刑,会增加社会犯罪率,于社会治安不利。
灵山有的话也不对,欧洲并非所有国家都废除了死刑,至少俄罗斯目前还未废除,只是延长了死刑执行期,因为有七成的民众不赞成废除死刑。
发达国家中,美国和日本曾一度废除过死刑,但社会治安迅速恶化,又只得恢复死刑。它们并非不爱文明的名誉,只因为治国只能从实际出发,不能沽名钓誉。
我不赞成封杀灵山幻景的话语,让他讲话,天不会塌下来,封杀他的话,这从各方面看都不好。
篇9:也说剽窃散文
也说剽窃散文
这是一个文坛已经说烂的话题,是一个人人听闻都会耳朵疼的老旧话题。谁都说累了骂累了,有时候你不说它还真有点不行,躲都躲不了。
下午接到文友沧海英子从青岛打来的长途电话说,她的一篇老朽曾经编辑的文章被“热心人”拿去发表了,且发表时间标明的比樱子还要早。看来,这位是一个老手、高手级的“剽窃者”。
这叫我想起一段时间以来与之类似的几件事。
一是朋友文清女士,系一家大型站的总编,散文颇佳,文采飞扬令人叹羡。前一段发表一篇文章,读罢令人哭笑不得。她的一篇文章被剽窃了,孰知七扭八拐鬼使神差地又投到她的网站,可谓新鲜罕见,开创剽窃行道新的里程碑和新纪元。
二是好友加文友ggggjk深夜近乎零点给我留言说,在老朽做编辑的网站的“窝窝”里日志中他一发表的两首诗被另一会员重新组装后也在同一窝窝的日志中发表,颇感气愤异常。
三是老朽去年曾写了组《批判狗》的杂文分别在几家网站发表,某日一朋友说新浪网里有和你一摸一样的《批判狗》,且连标点符号都不差一个,只是作者不是你,能解释所以然么?
……
此类的例子,要板着指头数数,没数完你就得气个半死,不说气得吃不下饭,肯定得来个“夜不能寐”!但凡站写作熟手高手们,几乎无人幸免。
面对此等“荣幸”,除了苦笑,还能做什么?
古往今来,文坛窃贼不乏其人。恕老朽不引经据典,单说说这二三十年间的剽窃的发展变化和壮大吧。在往昔网络尚未问世纸质媒体统领天下独霸时代,哪里出现一宗剽窃事件,在文坛旋即一片哗然立刻响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且刊发的报纸杂志要指名道姓的予以公布剽窃详情,追缴剽窃者骗取的稿费等等,使之受到震慑和产生畏惧。那时媒体数量较少,一旦被揭出来转瞬间当事人臭遍全国,一般没几个大胆的敢于铤而走险的,弄不好说不准由此一举断送了一生的文学生涯。这等剽窃“成本”应该说是非同一般,是非常昂贵的,剽窃是根高压线,轻易不敢触及。前二三十年老朽曾见过几例因剽窃被揭出的事例,剽窃者“荣登”报纸副刊显赫位置,“先进事迹”公布于众,煞是夺目。可想而知,那剽窃者丢人现眼灰头土脸的狼狈相有多么荣光和可爱。说那时的报刊杂志主持正义,至少是公布于众的被揭丑事例来看,应该说是铁面无私不留情面的,对打击文字剽窃起到了相当的震慑作用,所见所闻的剽窃事例罕之又罕颇为鲜见,偶然一现,极为新奇颇为震撼。
网络来了,网络文学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一夜间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繁若星辰,现如今谁人一口能报出个全国共有多少家站?网络文学的春风眨眼的功夫催生出无以计数的网络写手。客观地说,这些写手都有自己的文学梦,皆是文学的爱好者和痴迷者,对文学一往情深,挤出点时间皆想把自己的文字在网站上一露风采一展身手,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性作用。站的门槛儿较低,一些在纸质媒体发表不够格的新手新作,在这里也照样可见天可发表,以满足一些人的文学追求和圆其文学梦。纵观这些发表的文字,客观地说其质量和层次不尽人意,参差不齐,优秀的不亚于或甚至强于传统媒体发表的文章的质量和档次,质量平平的“大路货”居多,还有一些质量就不敢恭维了,其中不乏胡拉乱扯颠三倒四者,一篇大作从头到尾仔细拜读好几遍,仍云里雾里懵懵懂懂不知所云,更甚者标点符号的使用尚需回炉补课。有人瞧不起网络文学,称之为垃圾文字或大杂烩一锅煮,此话虽一棍子把所有网络写手打翻在地,甚是难听却不无一点道理。这是人人可观可睹的不争事实,随便到几个站溜达一圈儿便一切释然。尽管各家网站所设门槛定有种种“标准”,但比起传统纸质媒体的文章其差距差之绝非一二。在这种写手和文章呈三六九等的状况之下,并不意味着一些文学爱好者不辨文章优劣高下。一些人见识得越多其鉴赏辨别能力越强,自己又写不出他认为的精美文章,极其旺盛的虚荣心和及弱的自尊心撩拨得心里痒痒坐卧不宁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在点灯熬油绞尽脑汁拍破脑门还是无济于事,美妙的文字就是自己“造”不出来,叹之爹娘生得脑袋瓜有点不尽人意了。咋办?个别者就走上了文学梁上君子之路。现在的剽窃不像过去那样费劲,又是誊写又是寄送稿件的,当一次窃贼比偷辆自行车还简单,只是分分钟毛毛雨个小事情,在电脑上来回几次小一捣鼓,粘粘贴贴的操作三两下,张三的文章就成了李四的新作,且立马发表面世,不知就里的网站再给予编审评级,授以优秀或精华,弹指一挥间一个网络新的写作高手闪亮登场。原作者辛辛苦苦点灯熬夜苦思冥想的结晶,就这么轻而易举变成了他人的“大作”,是人没有不愤慨之理。高科技带来的新气象真是可爱可心又如意,操作极其简单易行,几乎无需任何成本,二傻子才不干呢!更为令人无奈的是,网络千千万,被剽窃能发现的毕竟是少数,原作者大多是不知情还沉浸在乐滋滋悠悠然之中。还有一层最重要的当说是,即便发现,能耐剽窃者何?费尽精力与之理论或向其所在网站揭发,折腾到最后除网站删除该文,或注销其账户,个别做得好的网站公布一下其丑恶行径还能咋样呢?原作者岂能为此与其打官司不成?值得吗?有那份精力真不如在写几篇新作呢。这,有可能就是当下网络剽窃的真实写照,谁人能把它奈何?也正是由于这种剽窃成本极低,而被揭露出来后果微乎其微才导致剽窃者大大方方理直气壮毫无愧色,被剽窃者无奈多多无力也压根儿不愿与之较量的悲哀局面吧。因而使这些个窃贼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连连得手而得不到应有的惩处,致使他们的存活空间不能消弭。今天碰到此类事,除了自我安慰还能咋样?
静思之,换个思维角度想想这也未必全是坏事和不幸。
其实,作品被剽窃是坏事也是好事,反映出一个事物的双重性。文章被剽窃,至少说明你的作品被这些剽窃者高看几眼,是他可望不可及的,如若臭不可闻谁会关注你、谁还会理你、谁还会剽窃你?是不是这个理?他偷,只能偷走你现有的文字,能偷走你所有的文字么?更主要是他能偷走你的.大脑和思维么?偷走的文字会满足一时他极度虚荣的心理和装潢其所谓的面子,却不会给他带来文学的源泉和智慧、文思和才智,反而极有可能以此折损了他的文学创作的路子。文学创作不比其它行道,他盗取剽窃别人名家的作品,他就真正成为名家吗?能把名家的灵感才智装到他的脑子里么?很显然,绝不可能。不要说他剽窃一次两次十次八次,就是穷尽其毕生精力也是枉然。不必为此动气或烦恼,无需找这些人理论一番,权当是,这些人拿着你的作品免费为你做广告做宣传好了。如此想来,一切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快不就云消雾散了吗?老朽以此宽慰着自己,也劝解宽慰着文友。现时情况下,这可能也算自欺欺人的一颗有效的宽心丸儿吧。不这样,还能奈何?说这话,绝非为剽窃小人开脱丑恶之行径。
说到剽窃者,老朽借此事再叨叨两句。这剽窃文字者和行窃偷盗财物者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已是公认的过街老鼠,遭世人鄙视、唾弃和贬斥,然这等事今天在站时不时地冒头显神威,屡屡得手,这种不劳而获的基因代代有传人,也是文坛的古新悲哀!在此,奉劝那些不敢见光亮苟苟营生的窃贼们几句,真想吃文字这碗饭或离了文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话,就该多多看看别人的好作品从中汲取养分提高自我,仔细琢磨细究高手文章的构思、结构、遣词造句甚至是每个标点符号的用法,老老实实学习。须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借小聪明一时得利,终究还是害了自己,且剽窃之事被揭穿那丢人显眼的滋味儿恐怕一时半会儿抑或终生都难以忘怀。何必呢?自己不行,可以向别人学习请教,既不丢人又增进友谊何而不为之呢?网络世界里求教熟手一分钱不花且热情直至,少有几个不愿给人帮忙的,比起现实世界里那些名家大腕儿们好说话的多了,不妨一试。
行文至此,也想给我们的站们进一言,一个网站,坚持正义应始终是第一位,绝不叫那些投机钻营不劳而获者哪怕有一点点市场和立足之地。对这种行径就应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不给他们任何生存空间。作者举报一经查实,就应立即予以严肃惩治,删掉被剽窃文章,同时封闭其账户,公布其丑恶行径,令其彻底丢人现眼遗臭万年,以此来保护作者的合法正当权益。是否把这条能列为各站的投稿须知之一呢?
★ 福州中考语文范文
★ 临高考提笔作文
★ 淮北游记作文
★ 我为你感到悲哀
★ 初中作文评分标准
【散文:也说中考加分(锦集9篇)】相关文章:
初一作文评分标准2023-11-18
4月调考作文范文2022-05-07
初三语文试卷2024-01-15
如何做一名教师范文2023-05-29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2023-01-17
如何规避考场作文常见误区2022-08-01
北京高考新政策,高考改革北京2022-04-30
学习作文的心得:获得满分作文的技巧2024-03-10
我们都在路上作文2023-12-14
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