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

时间:2024-02-07 07:39: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集锦12篇)由网友“siuku”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

篇1: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

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提升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究其根源,在于对高职教育类型与层次定位的`认识.因此,应从专业课程建设,学校、企业与行业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地位及教学水平评价标准的角度,对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水平提升的途径加以探讨.

作 者:黄友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课程   三位一体   评价  

篇2: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对其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高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并总结了本人在实践教学中的工作经验.

作 者:刘宏杰 杨明堂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 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2009 8(5) 分类号:G712.4 关键词:高职   实践性教学   研究  

篇3: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做好“三项建设.一项提高”.一是教材建设;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三是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一项提高,即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生产实践性教学的素质.三项建设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整个实践性教学运行的核心保证.

作 者:张力  作者单位:江西生物科技学院 刊 名:职教论坛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 “”(10)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水产养殖专业   实践性教学   改进措施  

篇4: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作 者:王维畅 王桂敏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探索  

篇5: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一、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较低

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中,在板书以及高职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学习方法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有兴趣,将学习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教师对学生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学成果评价也是单方面的。这种教学方法即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电子通信理论知识为出发点,对学生理解及应用方面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观体验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是在学习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但由于很多教师不明确院校长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另外,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他们认为在以后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凭借所学的一技之长便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二、电子通信专业课革的意义

(一)电子通信专业课改需求

当前,新课改强调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以教师为主要引导,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和学习对象。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课改以营造社会实践教学平台为教学目标,既是一种教学创新策略,又能满足新课改革需求。因此,电子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工作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二)新课改教学现状

为提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技术专业实践应用效果,必须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相应的改革,以此来帮助教师以及学生都获得较好的教学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努力地去授课,学生学习效果依旧不明显,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秩序混乱、教学目标不统一及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实施。

(三)教学改革应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以提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电子通信专业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开拓思维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学而有获。比如,教师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竞争奖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地学习中。这一方法可以使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在枯燥乏味。

三、教学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注重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构造出虚拟环境或利用多媒体视频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以教学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整合,构建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单纯理论性的授课使学生对通信技术认识不全面。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能力。在高职实践教学的组织方面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布置实践课程作业、采取现场教学、实习、专项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践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供需脱节,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应当构建起教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如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学生与教师互评等。学生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全方评价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最终以良性的反馈评价联系起全部的教学过程。

四、结语

经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也在电子通信技术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使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学得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10):394~395,397.

[2]张艳萍,李国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1.

篇6:积极开展教师行动研究,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

积极开展教师行动研究,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

英语教师通过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是改善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客乐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进行反思,努力成为研究者,扎实有效地开展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作 者:张宝林 李建成  作者单位:张宝林(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李建成(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行动研究  

篇7: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的论文

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的论文

作为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 力,将来从事医学护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生需要涉猎不同门类专业基础课。但这些在各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的学生,起点低,培养目标高。作为培养未来从事基础 卫生战线从业者的高职院校教师,如何保证学生在有限 的求学时间内获取更扎实的专业课程基础理论,是一个 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需要师生达成共识:最终的学业结 果不仅仅是只满足于通过成绩考核、获得一个单纯的学 分,而应该成为精通理论、熟练技能操作的“理论+技 能”复合型人才,尤其要丰富地占有全部专业课程基础 理论。不仅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全册教材、章、节知识 内在的逻辑体系框架,知晓知识的来源、原理、应用,还 要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了然于胸,纲目分明,条分缕析。要 达到这种教与学的效果并非易事,而借鉴国外的“概念 图”教学模式,对实现该愿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和工具。

一、简介“概念图”

(一)“概念图”全貌概念图最早(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 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但这一名称的 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1]。在国外,这是欧美国家比 较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 络结构图,具有四个特征: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 结构。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 号进行标记;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 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 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 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一 般、最概括的概念位于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 可以结合某一具体概念延伸更多关于补充或辅助说明 的相关内容,并作不同方式的链接。

下图是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医 学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中“生命的基本特征”概念图简 要示例。从图中看出,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个 部分。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两 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的方向是任意的。位于上 层的概念通常可以引出好几个知识分支,不同知识领域 或分支间概念形成横向联系,这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 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往往具有指向性意义,也 是产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 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表明二者之间的意义 关系,作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外显抽象知识的工具。概念之 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 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特别是横向联系的处理。所 以构建概念图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当然,任何概 念之间都可以形成某种联系,我们应该选择最有意义并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适合于当前知识背景的横向连接,可以结合个人的记忆 和思维风格,画图形等都是可以的,以最大化展现内容 为目的。

(二)“概念图”的生理基础现代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大约由140亿个神经元 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的神经元形成功能网络。人 类对大脑的认识已经发展到泛脑网络阶段。泛脑网络学 说认为,人的大脑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及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2]。人的学习、记忆和 思维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系统来进行的。

(三)概念图的研究现状概念图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港台地区发展较 快。在内地,对概念图的研究发展现时处于介绍、引进阶 段。如在国家新课程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教材中对此有明 确的体现,并要求以此作为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培养学 生获取信息的学习能力。

如今概念图的应用范围已超出了科学的范围而扩 展到各个学科,甚至被社会各个领域所研究利用。如新 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发、管理问题的解决等,只要一个 复杂的.问题需要被明确的表达或解决,概念图是一个快 捷有效的方法。

二、职业院校医学护理实施“概念图”教学模式 的必要性

(一)基于学情的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学业基础及学习习惯的现状,有必要 以此训练学生适应职业教育。

每年高考和中考结束后,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收入 等各种原因,选择到职业学院学习技能。对这部分分流 到职业院校、期待着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从事地方 基础建设服务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学业生涯,与 其以往就学的初、高中校园学习生活相比,面临着诸多 的不同,需要经过全面的身心调整,才能逐步适应职业 院校专业化课程的学习。

1.对课程体系的重新认知。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 来,黑龙江省分别在近年陆续启动了对公民有更高要求 的新课程新教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教材 内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容循序渐进,坡度较 缓,纲要性强,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补充相关相近内容;在文本呈现方式上采用彩色铜版印刷,图文并 茂,更多地以示意图、模式图、实景图片等形式辅助主干 知识,类似科普读物,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中配套 不同类型习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领会。而高职院校的各类 课程教材比较注重学术性,突出强调科学性,内容充实 详尽,容量大,密度高,注重整体逻辑体系又保持内容之 间相对的独立性;黑色印刷本,字体相对小,行文紧凑; 这对一些自主招生进校、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读书习惯 欠缺的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学术著作有着不小的阻 力。

2.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的现状要求教学方式 要有所变化。学生在升学前的知识学习主要以自然科学 及人文科学的通识性内容为主,是作为国家公民必备的 常识性内容。而与职业技能相配套的基础理论则更体现 出专业的独特性。对那些已经习惯于按照教师要求作课66堂笔记“照单全收”的接受性方式学生,面对专业知识不 能很好地进行筛选和辨识。

在知识检测反馈方面,由原来的家长监控、到学校 从早到晚都有教师全程跟踪管理、知识反馈及时、作业 频繁、各种检测经常进行到完全由自己掌控学习,以一 个学期为单位全面检测学习效果。这种变化对他们平时 的学业过程是一个很难跟踪的滞后反馈。

在课程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紧凑、快节奏接受升学 任务学习生活突然转为完全由自己支配时间,由以一节 课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到适应与大容量专业知识相匹 配的大课时安排,需要学生重新调整生物钟和兴奋度来 适应大课堂;由原来的固定座位和同桌到自行选择座位 和同桌等变化,需要学生排除干扰,严格自我管理、自我 约束。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巩固复习方面有必要以 “概念图”形式集中化处理大量信息,提炼学科重点。这 样做符合青年学生喜欢简洁、厌烦冗杂的心理期待。

(二)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随着电脑的升级换代,以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改 变了文字的线性排列,变化多端的动态演示、快捷的超 链接形式随时跨越性显示直观有效的需要内容。这种教 学手段的辅助为使用“概念图”提供了便利,并对训练思 维的敏捷性也有很大帮助。

单就一根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板书,“概念图”也能生 动地赋予文字与线条组合的美感。

(三)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对于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具备丰厚专业知识理论积 淀的教师来说,备课时以“概念图”统领全部授课内容, 就能根据学时安排更多的背景材料,宏观调控,驾驭整 体;有序穿插,灵活安排相关内容,将分散在各章节甚至 不同学科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衔接自然。这 种先走一步、纵横交错的思维训练对预先了解他人的学习过程做到“知己知彼”;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如阅读 新材料,筛选和辨识核心内容,对训练学生尝试自主构 建立体化知识网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长期坚持和训练 下去,对检验已有知识储备的正误,链接新知识等方面 是单纯的授“鱼”无法替代的。

总之,建立在全面了解学情背景和专业内容基础上 的“概念图”教学模式,可以减少学科理论识记的“硬 伤”实现知识体系脉络清晰、简洁,纲举目张,指导和培 养高屋建瓴把握课程全貌,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 学习效率。

“概念图”教学模式构建的立体网络“知识大厦”无 形中为师生带来收获喜悦的成就感一单调、古板的内 容活灵活现于眼前,根植在脑海,同时也收获着伴随智 力劳动的精神产品,为学生未来学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淀 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打牢良好的迁移基础。

篇8:浅谈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浅谈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学上的实践性、知识上的实用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改革模具制造专业实践性教学,以寻求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作 者:王真 吴明清 吴玉茵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206 刊 名:金山 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 年,卷(期): 1(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教育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改革实践教学  

篇9: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陶瓷方向为例论文

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陶瓷方向为例论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中,现代科学能得到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就是新材料,所以新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科学、工业和经济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工科学校、高职院校中,材料专业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属于非金属材料之一的陶瓷材料是其中的一大类别。陶瓷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很多陶瓷制品应用于建材行业,如琉璃瓦、瓷砖、地砖、卫生制品等等,另外,先进陶瓷还应用于一些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殊的场合。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是服务于建材行业的一个专业,除了向企业输送大量材料专业人才,还从技术上指导企业,为企业技术提供新的方向和标杆。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的教育需要与企业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就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相比于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这关系到向相关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全国高职院校的生产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生产实践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仍不完善健全和统一,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的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的高职院校,其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加拿大的CBE 模式,也就是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独立发展; 第二种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指的是教学活动分为两块,一块在高职院校内实施( 传授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另一块在相关企业内实施( 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 第三种是模块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不同模块分别进行培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耗时短、效率高。国外职业教育对于生产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视的,生产实践教学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包括生产实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企业实习等。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改革,向多元化、弹性化发展,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 1) 企业协作,让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 ( 2) 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模块训练; ( 3) 告别传统,推行并普及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模式; ( 4)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 5)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从这五个创新方向可以看出,国内的教育培养模式的中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基础知识传授向生产实践教学转变,与企业协作、多元教育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都表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育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转化。因此,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 陶瓷方向)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方向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主要偏向陶瓷、水泥、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专业以研究陶瓷材料为重点。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并且抗压强度较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还耐腐蚀、隔热,所以在建筑、生活、工程中都具有重要应用。所以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的教育模式更应以生产实践模式为主,以使用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探索出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方向和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 1 “双师型”教师培养

生产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基础知识、工艺研究) 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生产工艺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了解该实践内容的现状和前沿,并且熟悉相关企业,了解并探索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来讲: “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使材料专业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带领学生做好实训课程的内容。当然,普通的学校的实训内容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材料专业人才的需要,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的实训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主要强调学历学位,基本上都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学历较高,基础理论知识也非常扎实,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很少接触相关企业,也不熟悉市场,相比于专业理论知识而言,工程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进行相关的培训之外,还必须让指导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指导学生之前要先提高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这样,他们在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时,就能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体的操作,可以安排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全日制的进修,深入到企业一线,这样才能落到实处,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

2. 2 加强生产教学基地建设

在生产实践教学中,实习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稳固的实习基地是学校联系企业的重要纽带,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有实习基地,但关系尚未牢固,临时联系的实习基地给实习计划带来不便,也影响实习效果。所以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节省差旅开支,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习机遇,更增加了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熟悉企业及环境,也能更直观的接触生产第一线,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学校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 从企业的角度,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为企业发现并输送人才。稳固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选择,还能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2. 3 “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样的,信息化也渗入到高职教育中来。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并且可行的方向。数字化教学是指将传统书本、数据等各种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转变成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资源。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通过模拟,可以提供一个与实际生产几乎相同的环境,在这个模拟系统中,比如注浆成型过程,温度、水分、波美密度、回浆时间等影响因素均能充分考虑到,而且,在模拟系统中不会对模具等设备造成破坏,也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率,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对生产过程有全面的认识,所以设计计算机模拟软件并建立模拟实习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来说,专业技能偏向实际操作和实验,对于模拟设计软件的设计和使用不到位,导致模拟软件的资源较为匮乏,但是如果能将陶瓷材料的生产实践与数字化相结合,必将开辟新方向,有利于生产实践教学。

2. 4 考核制度的加强

考核是学习乃至工作过程中较为科学和有效的促进手段,因此在生产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应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可以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校企联合考核,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能促使学生认真实习,积极动手动脑,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是自我考核,也就是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感悟,并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交给指导老师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是指导老师的评价,指导老师除了专业理论教学的老师之外,还包括课程辅导教师和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分析评价。三个方面的考核进行整合,就构成了对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3 结论

随着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还须不断地探索与完善,特别是生产实践教育环节,以满足人才市场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针对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的基本学情和技能要求,分别从四个方向对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 1) “双师型”教师培养; ( 2) 加强生产教学基地建设; ( 3) “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 ( 4) 考核制度的加强。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的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但使材料专业学生接触到陶瓷企业的一线生产,培养了其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有效提高生产实践教学质量。

篇10: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学籍异动现状论文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学籍异动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激增,学籍异动人数也一度较多。虽然近几年招生形势紧张造成生源危机,但是学籍异动人数仍然居高不下,主要是以休退学为主。本文从在校生休退学原因入手探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学籍异动良性发展。

论文关键词:学籍异动;教育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近十年高校扩大招生,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多,学籍异动人数也随之增多,近几年由于每年高考人数都在减少形成生源危机,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这种形势下学籍异动人数还是居高不下,尤其是休退现象较多,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改善目前学籍异动的现状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近十年的学籍异动情况分析

学籍异动工作是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高校对学籍异动管理从观念上和方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十年前高职院校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少,学籍管理制度以学年制居多,对于休退学管理观念较为保守,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起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多学籍异动发生率也提高了,其中休退学占三分之二,并且异动原因也越来越多。至休退学总数为534人,其中退学人数397人,如果包括大一新生的流失数,这一数量就相当可观了;、学籍异动人数达到历年来最高值,其中20一年的休退学人数达到100人,年至20学籍异动人数时高时低,每年都达到100人的规模,其中新生退学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休退学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问题。

通过研究分析学籍异动的资料,和相关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其中因学业成绩不好、厌学、就业、家庭经济困难、无明确原因只是不想继续念书办理休退学的数量还是相关可观的,并且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不仅给学生本人、给家庭带来损失,对学校来说,休退学情况大大提高了教育成本,所以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学籍异动现状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高职学生休退学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缺乏学习兴趣。通过分析,由于入学时的起点不同,其休退学原因也有所不同。

秋季生:高中毕业生入学后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突然消失了,有些学生高考后就松懈下来下想先玩一段时间在学也来得及,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并且一时难以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逐渐失去信心而退学。

春季生:上学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被“逼着学”,进入大学以后,自主学习是关键,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性,把精力放到了网络游戏上不能自拔,不仅影响了学习,还造成自己萎靡不振。

(二)急于就业,认为就业比学历更重要。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经济高速发展,对于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对他们吸引力很大,加之就业压力大,好工作难求,所以一些学生边工作边学习。

(三)家庭经济所迫。我们的生源中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出来上学又需要费用,给学生造成了心里压力,所以需要打工,阶段性地完成学业。

(四)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原因进入大学以后很难适应大学生活,表现在学习、生活、与同学关系上等,什么事情都想依赖家长来解决,最终选择逃避的方式――休学甚至退学。

(五)复读。对高考成绩不满意,初到学校之时就对学校缺乏兴趣,想读本科。

三、引导高职学生异动良性发展对策研究

(一)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建立健全学籍管理相关管理办法。1、完善学分制。在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下我校自开始试行学分制,之后的每年都对学籍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如制定了学分制细则,修订学生免考的规定及学分冲抵办法。在细节方面规范了学籍管理日常工作中的程序,提高了工作质量;2、“以人为本”建立灵活的休复学制度。针对休学政策调整。20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表示学生可以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分阶段完成学业,根据这一政策,在休复学问题上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通过合理的教育、引导,做好休学后的沟通等工作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退学学生人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建立健全学业警告制度。加强学籍管理力度,增加学籍预警机制,在学习成绩管理增加学业警告制度。   通过对因学习成绩差而退学的学生进行了解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的方式方法,习惯于被老师“管着学”,学习不知努力,当成绩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荒废掉了,照此发展下去就导致了厌学甚至退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增加学业警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阶段正是提高修养,学习并掌握技能的关键时刻,只有对学生严格管理才能有助于他们的成长。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十年来根据就业需求,每年对专业教学计划都有调整,加之选修课制度的初步建立,弹性学制的实行等,都给予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实行学业警告制度。学业警告每学期进行一次,即对本学期所学课程按照所修学分总数低于本学期应修总学分的三分之二的提出警告。每学期各系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签发学业警告,累计三次作退学处理。这样能够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能构尽可能减少因学业不合格而退学的情况。

学业警告虽然是一种告知程序,表面上它是一种制度,但实际上它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学生在学期间,学校作为管理者要担负这个教育的责任,对学生在学习中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示和告知,警示、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目的。

(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吸引学生。“以人为本”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目标,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是主要角色,对于求学的孩子们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的长辈和朋友,其中包括严格的要求也有温暖的关怀,学生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启发,老师是学生指路的明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有一颗爱人之心,在管理工作中时刻为学生着想,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需要老师的引导、激励,理解和支持,把爱心作为连接老师和学生的纽带,从而形成一股凝聚力,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留住那些想放弃学业的学生。

1、加强与休学学生的沟通,提高复学率。针对有学籍异动的学生,学校要做好沟通工作。近十年因就业办理休退学的学生达53人,这其中有部分学生是很盲目的,并没有明确的创业目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做好保留学籍的手续,另一方面要做好与学生本人甚至是家长的沟通,即时了解学生想法,尽量争取确保复学率,降低退学率。

2、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减少由于学习、生活压力而导致的休退学现象。重视学生心理变化,了解学习情况。对学习成成绩下滑的学生加大关注力度,采取多谈心,多激励的办法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防范于蔚然。

3、加强教学方法改革,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

班主任、任课教师行动起来携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减少掉队的学生。学籍异动统计显示因成绩差退学的学生人数中男生27人,女生4人,男生人数远远多于女生,从每年补考的情况看男生也多于女生,补考科目多为大学英语或高等数学属于基础课,鉴于男生动手能力强这一特点,可以适当引导,激发对专业课的兴趣,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减少因失去信心而厌学的学生。

(三)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教化吸引学生。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几千年来世代相传,从私塾发展到今天的大学,既有量改变又有的质的飞越,其中不变的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的五彩斑斓,大学里永远是一方净土。

一个有文化气息的校园本身就能够教化学生,吸引学生,所以学校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校风、学风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学校作为培养人和教育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学生可以在大学里获得知识,提高修养、启迪心智、确立人生价值。因此,学校教育应担负起传承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反之,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起到反作用力,从而使教育教学管理更加得心应手,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虽然造成大学生休退学原因有很多,其中与社会、家庭及个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是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去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我们自己,为培养更多地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篇11: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论文

当今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储备型”或“应试型”而是“创造型”的人才[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主要组成部分,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以及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医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临床检验人员只有跟上时代和检验医学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医院临床的诊疗需求[2]。随着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如何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前的崭新的课题。我院在多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1.1 全面了解专业生源情况,及时定位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职医学检验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招收的文理兼收生、部分为中职检验生经过职业院校单独招生以及初中毕业招收的五年制生源。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文科学生学习偏理科的医学检验技术课程难度较大是最客观和现实的问题。

1.2 积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课堂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还不够完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特征还处在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即有兴趣又有强烈的排斥心理。我们采用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学生对专业学习有畏难情绪的症结所在,并对发现问题整理分类总结。

2 加强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1 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因素十分关键,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全面的素质

强化教学一线教师的责任心教育,优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且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及特色,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助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2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学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外出见习和实习;参加各种规模的国培和省培学习;参加贴近专业并且起到一定的交流、提高、指导的继续教育的学习;参加多种规模的职业院校技能比赛等。总之,采用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观念。

3 吃透专业教材,改善教、学、考方法

3.1 教材大纲及教材是教师们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工具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反复研究与改进大纲,使之逐步适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紧扣临床一线对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对不合时宜的内容作了及时的调整和改革,删繁就简。理论课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需要而有的放矢,防止在校学习知识过度陈旧,避免人才培养不能与临床需要与时俱进。

3.2 改革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取多渠道手段教学:学、做、练紧密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

工作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例如,一对一、优对差、集中与分散、点对应片等等教与学的模式,凸显传帮带的作用,使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的最大化使用。同时将当下比较流行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PBL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全方位糅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措并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厌学心理极大的改变和降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效果。

3.3 教学效果及质量如何往往通过考核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为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太过单一,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不能动态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模式考核方式如:每节理论课五分钟的基本理论知识测试;每次实践课进行抽查十人考核讲解、操作技能;每一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归纳式考核。考核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这些“检测式”考核模式,动态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随之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

4有创新,但也要传承经典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创新摸索的同时,我们继续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了集体备课及定期听课的优势。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集体备课和听课使教师们在学科的发展方向及交流上互通有无、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创新改革[3]。交流专业发展的新思想、新动态、使教学思路及理念、方式方法形成动态化、良性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

5 合理投资教学资源,体现职业特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是技能的培养,是面向临床一线的人才需求。教学设施及场所的合理投资是将课程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我院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换了老旧的教学设施、设备及器材,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跟临床一线的发展步伐。

6 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专业教师的永恒课题,也是专业发展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壮大不懈努力。

篇1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教育论文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教育论文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主要包括验实训条件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核心课程建设、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零距离”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校企“蛙式双栖”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过程;项目驱动

威海职业学院2003年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方向,2005年开设软件技术专业,期间先后与北京华育发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引进印度CED-CUL软件工程师认证培训,与北京CSTP软件人才培养办公室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2007年与上海智广公司合作引进IBM教育学院项目,联合培养软件测试工程师。特别是自2006年12月开始,威海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方案中,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地方财政支持项目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建设。自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来,软件专业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本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经过三年的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及项目驱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结形成以下有关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

1 加强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主体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完善相应实验实训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的完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

投资108.29万元完善实验实训硬件建设。其中成功地与山东凯信职业培训学校达成“实行网络教育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引进资金51.6万元,购置计算机120台,建成“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扩充了网络工程实训室,思科网络公司捐赠了3万美元的网络设备。

投资111万元,建设图形图像制作实训室、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特别是在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方面探索了以产权连结为纽带,建立“双向嵌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通过“双向嵌入”形式,把企业引进学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企业化运作模式经营,有效建立起以产权连结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它具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完整的功能和基本特征,但又有别于一般企业以赢利为目的的特征,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完成学生技能训练和技能培养的任务。目前,通过校企共同投资600万元建立了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天赋软件有限公司。

2 构建软件技术专业“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顶岗实习为主要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的体系化建设。到现在,分阶段建设以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实验实训室,分别是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史展览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基础编程实训室;以仿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即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基地含“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动漫设计与创意实训室”等4个实训单元;以真实工作环境的岗位适应性训练为主要功能的生产性教学工厂,即软件开发中心1处(威海天赋软件有限公司);以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功能的创新工作室2个,即机器人工作室、动漫与创意工作室和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30个,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软件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能力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3 多方合作办学,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几年来我们积极拓展联合办学渠道,经过广泛论证,2004年我们与北京华育发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引进CED-CUL软件工程师认证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软件技术方向,成功地培养三届共110名毕业生;2006年5月,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签署协议,成为全国首批13处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实训基地之一,合作成立两个软件订单班,在06级软件技术专业中开展CSTP软件工程师培训;2007年10月,与上海智广公司合作,引进IBM教育学院软件测试模块课程体系,在07级软件技术专业中开设软件测试方向。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能不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实践教学体系。我们近几年先后到北京、上海、大连、苏州、济南、青岛及威海的多处软件园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软件企业软件开发工程师及合作单位工程师共同开展深入细致的研讨,将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web开发、软件测试。因此在实训模块的划分上我们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根据具体的岗位群最终将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划分为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web开发、软件测试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由相应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来支撑,对每门课程有针对性的设置实训课题,采用项目实战的形式展开教学,系统地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从而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块划分及实训实习计划表如图2所示。

4 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形成面向市场、依托行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专业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面向市场、依托行业,让企业参与、与企业共同制定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CSTP(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办公室)、上海智广、青岛软件园合作,请他们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如下:软件程序员、数据库设计与维护、软件测试、WEB开发。根据岗位群进行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将其分解为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按照每种岗位的工作过程将整个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划分为四大模块,以就业岗位为着眼点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优质核心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自主编写并完成“项目导向”的特色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一部。完成了《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其中《Java程序设计》为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为2009年计算机教指委精品课程。

5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完善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培养标准”的原则,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同时,重点创新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坚持了德育为先、实践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1)将德育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无论校内外、课堂内外,都渗透了德育教育的过程,为此出台了全面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在课堂上不仅要进行专业课教学,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教师还要对课堂的教学、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负责的管理模式;课堂外,利用班级活动、对日常行为举止的表现考核、参加集体活动、参加专业竞赛活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时,完全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了“2+1”(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将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由半年增加到一年。

积极开展“学训交替”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青岛软件园合作,先后在寒暑假和实训期间安排学生由教师带队到青岛软件园进行生产性实训,参与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3)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了以“项目导向”为主的实训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展开教学,除第二学期为基础性实训外,第三、四学期的实训,加大生产性实训的比例,选取企业的真实的开发项目,安排学生开发小组主动到社会上去寻找课题,在企业开发的真实项目完全可以抵顶校内的实训学分;第五、六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形成了具有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6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

6.1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项目开发小组,每个小组选举一名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安排。按照软件的基本开发流程展开实训,主要分为“功能分析、详细设计、测试验收”三个阶段,指导教师布置整个项目任务,每个小组制订出详细的项目计划,在项目计划中将整个项目分成几个小任务,给出进度安排。每组的项目经理按项目计划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共同完成项目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敦促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为自由思考、创造留有余地。

功能分析:首先由教师以客户的身份给出项目的总体功能要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鼓励学生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扩充和完善系统的功能。

详细设计:学生按照开发计划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完成项目的开发,教师负责答疑。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测试验收: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测试,教师或指定的测试小组负责验收。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6.2 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组织方式

(1)类比教学法:考虑到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选择的授课案例通常与学生在实训中完成的项目模块具有相似性,学生可以仿照授课案例完成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简化学习难度。或者在讲授一个模块的实现后,让学生设计和实现另一个有共同点的模块,

(2)成对教学法: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程序设计过程中的焦虑感,借鉴合作学习理念,采用成对开发模式,对于难度较大的实训项目,学生强弱搭配,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在旁边看,并定期进行角色互换。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榜样激励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分析高年级学生或同班(或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启发激励其他学生。实践证明,榜样激励教学法很有效,特别是展示同班(或同年级)学生作品最具激励作用。

(4)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工程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提出教学(实验)内容,要求各小组自主完成项目。

(5)自主学习指导法:对那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知识性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指导法”处理。指导教师通过布置自主学习纲要,指出重点难点和学习检查等途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6)现场讨论法:在现场开发时,针对技术细节充分运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活跃学习气氛,并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在选题上则注意选择有异议的操作方法或结论引导学生,达到理解的升华和实现追根问底的目的。

(7)学生演示法:在课堂实训或现场开发时,提供某些小的技术操作问题,让部分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使学生增强解决技术问题的自信心。

(8)任务驱动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期限内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法。

7 完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构建与工作岗位“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环境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顶岗实习为主要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每学期利用四个周的时间,进行实训课程教学,每学期实训侧重于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学期侧重于基本技能训练,主要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及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展开;第三、四学期侧重于综合技能训练,主要进行Web开发方面的能力训练和软件测试能力的训练,以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为主,鼓励学生到企业寻求实际的开发项目,同时利用相关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五、六学期,主要在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软件开发中心)或校外实训基地展开,同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开发中心,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开发小组,开发的项目均是企业实际项目,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单位的实际需要重点发展以上所述的一个或二个方面的能力,从而完成毕业生从学生到职业开发人员的角色变化,实现“零距离”就业。

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机会。完成9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青岛软件园、中科院计算所、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办公室、上海智广科技公司、北京华育发培训中心、威海奥博软件公司、威海农友等软件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已签署协议并挂牌。

8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蛙式双栖”模式为主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成败,我们提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培训。通过合作办学,利用合作单位的优势,每年安排3至5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前沿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自2003年开设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以来,通过合作单位培训20多人次,使软件专业的教师能够始终掌握软件技术的较前沿技术。尤其是示范校建设以来,我们先后选派10名教师赴韩国、新加坡参加了为期20天以上的研修培训;选派6名教师到国内高校或培训机构参加专业培训;选派15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1至2个月的顶岗实践。同时从周边软件公司聘请6名技术主管作为软件专业的实践课指导教师。

我们出台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有关规定,规定教师必须通过“蛙式双栖”途径来培养,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同时必须有相关专业的企业的工作经历,即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与管理过程。

9 结束语

通过多年来的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2006年底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通过校企“蛙式双栖”培养方式对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进行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明显提高;对软件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同时,对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几年来,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大都就业于威海、青岛等地的软件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一少部分毕业生被北京、上海、大连的软件企业录用。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开放及其管理的探讨论文

试析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探索论文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与措施论文

探索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航空服务类课程的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论文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
《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探索(集锦12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电磁学教学改革2023-02-05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理念思考论文2023-04-05

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2023-04-15

工学结合下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2023-04-28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2023-05-13

高职计算机教学论文2022-05-02

双师型教师建设旅游管理论文2023-11-05

高职院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论文2022-11-05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析教育论文2023-08-18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的论文2023-11-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