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整理9篇)由网友“glitlym”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
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
一、我国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是以语言学、文章学和文学为三大支柱的语文教育。语文首先必须姓“语”,但由于三者侧重点不同,语文教育将形成多种模式、多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这些模式、风格和流派都将在新时期的实践中接受检验。
二、我国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且把语文教育和受教育者广泛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同各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应该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但随着学段的递增,四者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在小学初中,或许是以文字、文章为主,在高中或许是以文学、文化为主。
三、未来的语文教育随着电脑和多种媒体的普遍使用,随着人机对话成为现实,读写听说的内容和方法会出现新的变化。诸如方字符号的标准化、语音的标准化、印刷文字的阅读能力和屏幕文字的阅读能力并重,文字检索能力和电脑检索能力并重,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字编码输入能力并重,用最经济的文字传达准确而丰富的信息的能力将被人们高度重视,文字材料和激光软盘教材并存对课堂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为练而写和为需而写并存对写作提出新的要求,如此等。这种变化如同本世纪之初的白话文、国语标准音、简化字的出现一样,是新世纪孕育成长的新生儿。
四、未来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道德素养,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单凭满腹经伦、能说会道将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篇2: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
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
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对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作出如下战略性前瞻:
一、我国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是以语言学、文章学和文学为三大支柱的语文教育。语文首先必须姓“语”,但由于三者侧重点不同,语文教育将形成多种模式、多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这些模式、风格和流派都将在新时期的实践中接受检验。
二、我国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且把语文教育和受教育者广泛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同各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应该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但随着学段的递增,四者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在小学初中,或许是以文字、文章为主,在高中或许是以文学、文化为主。
三、未来的语文教育随着电脑和多种媒体的普遍使用,随着人机对话成为现实,读写听说的内容和方法会出现新的变化。诸如方字符号的标准化、语音的`标准化、印刷文字的阅读能力和屏幕文字的阅读能力并重,文字检索能力和电脑检索能力并重,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字编码输入能力并重,用最经济的文字传达准确而丰富的信息的能力将被人们高度重视,文字材料和激光软盘教材并存对课堂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为练而写和为需而写并存对写作提出新的要求,如此等。这种变化如同本世纪之初的白话文、国语标准音、简化字的出现一样,是新世纪孕育成长的新生儿。
四、未来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道德素养,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单凭满腹经伦、能说会道将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篇3: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一、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处于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生存状况、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儿童权益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与过往所有的世纪相比,20世纪大致可称得上“儿童的世纪”,爱伦?凯的预言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有一批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向儿童学习”这一口号可以帮助教师乃至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建立更为民主的师生夫系,建立更为民主的儿童与成人关系,这一口号将会使成人社会从儿童生活里得到滋养,从儿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们相信,“向儿童学习”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儿童学习”的信念将使儿童空前地凸显在历史与人群之中,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严。
二、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我国的学前教育确实在探索,在前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西方的现代观念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要经过摸索、实验,将先进的观念变成中国本土的东西,才有可能在中国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世纪交汇时刻,我们尝试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怎样建立?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论视野打开,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走得出去”,就是要问相邻学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习,要向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回得进来”,就是要将所学的这一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成长的营养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我们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别是儿童教育学历上一切精华的基础上,建立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现代科学水平、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三、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架构中“儿童发展”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
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获得,强调“美德袋”的灌输,强调成人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等等。应试教育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素质教育思潮便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发的。素质教育最初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应试教育背后的原因──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理论的反思,进而使素质教育思潮逐步发展为一场反对传统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运动。
事实上,儿童中心论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指责儿童中心论的人,他们错误地认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被看作”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试图调解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对立,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儿童总要成为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而,儿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的。而儿童中心论者则认为这种社会需要无可厚非,但欲实现这一需要,仍然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儿童中心论者的这一认识并没有错。
在21世纪,在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强调“儿童发展”这一概念,让人们重视这一概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然而无论如何,“儿童发展”这一概念将是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四、21世纪将逐步要求学前教师具有大学学历
学前教师具有大学学历,这已是时代的要求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过,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城乡差别,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别,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因而,学前教师具有大学学历这一要求开始于局部的发达地域,然后才会逐步扩及全国。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文化发展了,学前教育事业才会有条件全方位地提高质量。
我们相信,21世纪的中国将会逐步出现一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具有近现代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是有系统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修养,经过扎实的教育技术培训的新型师资队伍,对于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的水平,对于奠定整个民族良好素质的基础,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篇4:面向21世纪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构想
面向21世纪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构想
【摘要】:本文在对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个地区网络教育的历史与现况进行系统诊断,对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及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至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措施。【关键词】: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构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通贯全球,网络化、信息化浪潮的涌动迭起,科技生产力--知识经济--信息社会雏形的孕育诞生,网络教育发展战略已日益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历史与现况进行系统诊断,对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及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谨求教于行家,并供有关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时参考。
一、战略思想依据系统诊断与预测分析,参照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制定的有关跨世纪教育发展(振兴)行动计划,和未来经济科技社会总体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要求,在确定我国未来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时,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民族素质,加快我国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战略指导方针。
战略的基本思想是:更新观念,理顺关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加强协作,优势互补;突破难点,分步推进。
・“更新观念,理顺关系”,强调的是要面向21世纪,破除狭隘、分散、孤立的本位主义观念,树立全中国一盘棋、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通荣辱与共的新观念;破除网络教育只是计算机教师或教育部门的事的逃避主义观念,树立构建网络化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新观念。
・“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强调的是既要根据国情,按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而分层推进;又要瞄准全球网络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在一些方面还要走出国门,引进国外教育资源,面向全球招生,振兴我国网络教育产业。・“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人、财、物、技术优势,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电信网络、函授邮递网络、书报发行网络的多信道多网络组合优势,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化系统结构功能。
・“突破难点,分步推进”,强调的是要找弱点抓重点破难点占领制高点,有计划,按比例,树典型,带全面,逐步推进,力戒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重复建设。
体现该战略思想的基本策略是:以网络教育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为领头雁;以网络教育环境建设(包括国家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地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校园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以师生使用网络的技能提高为突破口;以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教育创新体系为目标。
体现该战略思想与基本策略的具体设想是:实行“统”“分”结合、“多元”发展、“五模式”并存的弹性战略。
这里的“统”,是指政治上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文化上坚持计算机汉文化的统一。对编码方案、内码方式、
[1] [2] [3] [4] [5]
篇5: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
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主要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并提出了中国可借鉴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
作 者:曲格平 作者单位:全国人大环资委,北京 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 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年,卷(期): “”(z1) 分类号:F1 关键词:循环经济 三大原则 清洁生产篇6:21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发展前瞻
21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发展前瞻
本文回顾了中国百年现代美学理论发展历史,回答了我国二次美学转型期和跨文化美学发展的`几点原则问题,归纳了应用美学理论各家的主要观点,揭示了当今中国美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美学研究中国化的特点.对21世纪的我国美学理论发展作了前瞻.
作 者:王长江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3(3) 分类号:B83-0 关键词:美学理论 美学转型 跨文化美学 应用美学篇7:发展21世纪的中国环保产业
发展21世纪的中国环保产业
21世纪是人类关注环境的崭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力求在环保领域获得优势,环保产业巳成为当前国际竞争新热点. 因此,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问题应放在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考虑.
作 者:刘助仁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长沙,410003 刊 名:云南科技管理 英文刊名:YUNNAN KEJI GUANLI 年,卷(期):2003 16(2) 分类号:F062.2 关键词:中国 环保产业 发展战略篇8:瞻望21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和道德发展
瞻望21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和道德发展
社会转型包括经济转型、政治转型和文化转型,三者相互作用、依次推进、螺旋上升.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新一轮的社会转型,它意味着经济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治上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文化上由封闭状态转向开放状态.社会转型期存在诸多道德问题,“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都是道德转型和重建的必然表现.瞻望未来,我国伦理道德的发展趋向将显示出三个特征:发展模式将是民族开放型的,发展速度将是渐进型的',发展途径将是综合创新型的.
作 者:孔润年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 年,卷(期): 20(1)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21世纪 中国 社会转型 文化矛盾 道德问题 道德发展篇9: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的问题探讨
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的问题探讨
中国炼油工业已经取得辉煌的成绩,炼油总加工能力超过200Mt,名列世界第四。中国炼油能力不仅能满足各领域对轻重燃料的需求,而且完全承担化工轻油的生产供应,对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稳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其他行业一样,中国炼油业是在政府保护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艘巨轮,迎接市场竞争浪潮的洗礼,炼油加工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随着WTO的加入,政府保护壁垒毫无疑问地会在很短的时期内消失,中国炼油业必须在体制、资源、规模、结构、质量、技术、建设、法规和重组等方面进行新的跨越,才能屹立于世界同业之林。
一、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需要重大改革
中国炼油业同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和问题是管理体制与机制,目前几乎所有的炼油厂都是法人主体,都以生产经营、投资发展、创造利税为目标,这是 资源靠分配、产品包销售、企业办社会的计划经济必然产物。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炼油工业的发展,是资源优化利用、降低加工成本、资本集中运营、改进投资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发挥科技创新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等工作难有突破的根本原因。两大集团现正在进行重组改制,最终目标是各炼油企业由经营发展主体变成生产主体,并脱离社会和辅助职能,由各企业效益最大变成整体效益最大,企业将逐步变成成本中心。预计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使改革基本到位。这一跨世纪改革的关键是剥离是否顺利、彻底,尽管很痛,却是实现其他跨越的第一步。
二、从提高整体竞争力角度调整石油资源战略
世界所有跨国石油公司都是在占有石油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控制的资源遍布世界各地,控制石油资源量占加工总量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甚至超过100%。相比之下,中国炼油行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总体上炼油加工的适应性较差;二是资源控制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问题最大的是石化集团公司,到2005年其进口石油资源半占总加工量的60%-70%,而对海上资源的控制度为零,产品成本将完全受制于国际原油价格,以1999年为例,原油价格暴涨,石油集团公司大受其益,利润翻番并不断增长,而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则面临亏损的风险,同时,中国进口原油几乎全部由石化集团公司加工,而炼厂总体上只能适应比例40%左右的含硫原油。
所以,石化集团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快含硫原油加工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必须调整原油资源发展战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掺股等多种手段开发和控制石油资源,用10-15年的时间,使自产原油和海外控制资源占加工总量的比例至少达到60%以上,而含硫原油在总加工量中的比例因提高到60%-70%。
三、真正形成具有国际规模水平的炼油基地群
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都设有一个或多个炼油厂。全国大大小小炼厂220个,其中,能力为1000kt/a以上的炼厂仅50多个,平均加工能力只有3000kt/a,总平均能力就更低了。目前,韩国、新加坡、泰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正在运行的炼厂平均规模为10-20Mt/a,而我国此类规模的炼厂只有3个。
体制改革为炼油加工发展布局的调整创造了良机。21世纪,中国需要选择市场潜力大和地缘条件好的区域,通过改造或新建,建设具有国际规模、国际水平的大型炼油基地群,如茂名、镇海、齐鲁、福建、南京等,在2010年前形成10-20Mt/a能力的五大炼油基地,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至少需要10个20-50Mt/a能力的特大型炼油基地。这些炼油基地不仅是含硫原油加工重点基地,也是向化工企业辐射的大型化工原料基地,承担着双重责任。
对现有的小规模炼油厂或地缘条件较差的炼油厂应及早制定政策,对其改造与扩能坚决予以制止,直到关闭。对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炼油厂应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进行适度改造。
上述加工布局的调整原则就是发展(大炼油)、限制(中炼油)、关闭(小炼油),此目标一旦实际,投资最小,效益最佳,方可使中国炼油业在21世纪逐步树立起全新形象,明显增强炼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四、资源优化配置要有实质性进展
资源优化配置潜力巨大是众所周知的。资源优化配置包括原油资源和化工原料优化配置两方面,后者问题更为严重,现在所有乙烯化工企业都自配油头,并抱着过时的观念,采用焦化、高压加氢裂化等高费用手段,不惜代价提高化工轻油的自供率。对1998年石化集团公司乙烯裂解原料优化测算结果表明,提高互供率后可净增综合利润至少10亿元。十几年来,化工原料互供率(互供原料与原油加工量之比)不是在增长,而是逐年下降。不仅造成重复建设、无效投资,而且造成较高的生产运营成本。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降低油品、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源优化配置是重要途径。
化工原料资源配置还需确立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途径,为减轻炼油扩能的风险,按照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要求向国际市场寻求轻烃、石脑油、单体料等化工原料资源,到2010年进口乙烯裂解料等化工原料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应提高到20%以上。
对炼油业而言,原油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就是提高原油加工适应性,降低原油总体成本,降低化工原料的生产成本。原油资源向大型炼油加工基地、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倾斜,适应炼油发展布局调整的要求,2005年前炼油规划主要内容就是资源优化配置。两大集团重组改制后,相信资源优化配置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适应市场规律,提高产品结构调整的灵活性
中国炼厂受计划体制影响,片面追求加工能力和加工深度,造成加工手段的灵活性很差。目前,全国炼厂产出的柴汽比,在正常情况下只能调节到1.5:1,通过出口汽油等措施,柴汽比可以达到市场需求的1.7:1,这种状况导致国家在制定燃油税等国策时都不得不受制约。受亚太区域市场油品结构、国内燃油税系列政策执行以及消费领域演变等多种影响,中国油品市场的需求结构不可能保持一个稳定的产品需求比例,而是不断变动、难以预测的需求结构,21世纪中国炼油厂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产品结构调整的灵活性问题。
第一,调整装置构成,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的能力。目前,中国炼厂加氢裂化能力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只有3%,而新加坡、韩国、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分别为8%、5%、9.5%、5%和10%,世界平均值也达到5%。结合含硫原油加工的要求,到2010年加氢裂化(高压或中压)加工能力所占比例应提高到10%以上。
第二,提高高附加价值产品比例,提高炼厂加工效益。如提高高档润滑油、高级道路沥青、高级汽油、高级溶剂油等产品 产量,部分高附加价值产品生产对原油加工规模要求不高,可作为中等规模炼厂的特色发展方向。
第三,依靠两个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石化集团公司所处市场地处南方,又是经济较发达地区,2010年之前产出柴汽比调整的灵活性要达到1.6-2.5,97#高级汽油(部分满足出口需求)占汽油总产量的比例要达到30%-40%,争
取用十年时间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润滑油生产比例占到70%-80%以上。炼厂产品结构调整不仅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也切切实实关系到原油加工量的稳步提高和炼油加工的综合效益,以1998年为例,因炼油厂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使两大集团(含原油关井限产)造成综合效益损失达30多亿元。因此,调整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同样存在很大效益潜力。
六、制定符合国情的产品质量升级步骤与战略
油品质量不断提高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国内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融合,国内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炼油业将始终面临产品质量升级的沉重压力。但也应该注意到油品产品质量标准升级的时机问题,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区域发展很不均衡,主体污染源类别和地区污染容量差异很大,世界各国或地区都根据所处区域特点制定和执行不同的油品标准,因此,应呼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制定环保政策时充分考虑国内国外的差别、国内地区差别、不同能源污染差别等,科学地制定环保限制措施。同国外相比,我国汽车分布密度还相当低,因此,在不影响汽车性能提高的情况下,不必对汽油中各项污染物指标都一味苛求和希冀与国际先进水平靠齐,在这方面,日本、韩国的质量升级步伐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历程值得研究和重视。油品质量升级政策应以大城市为主,以提高汽油质量标准为重点,柴油消费主要在城市之间、农村和矿业地区,污染影响较小,而且,如果发动机技术性能稳定,其污染物排放还低于汽油机,其升级步骤可以适度放缓。预计国家有关部门会慎重制定相关政策,而一旦确定了国标,进口油品的超质量竞争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此外,美欧等国追求超清洁燃料的政策也有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制造非关税壁垒的嫌疑,值得关注。
当然,作为企业一方面呼吁国家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减轻压力,一方面要及早着手制定质量升级战略。21世纪中国炼油厂将根据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出口三个市场区域分别制定油品质量升级步骤与战略。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和部分产品出口的炼油厂需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出口产品质量要紧紧跟随世界最先进水平,以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基本的竞争条件。提高油品质量的难点在汽油和润滑油,仍需坚持集中资金、重点改造的原则 以提高大型骨干炼厂的产品质量,并以质量升级为契机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布局调整战略,关闭小型炼油厂。
七、技术突破将大大推进炼油发展
世界炼油技术已经取得长足发展21世纪炼油技术的突破点仍然在催化剂,根据中国炼油厂未来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的炼油主要催化剂如下:
1, 加氢裂化催化剂,在较低的压力下,能够具有较高的裂化转化率,在当前的转化率下,氢分压降低30%-40%,或在相同的压力和转化率下,空速提高一倍。将对炼油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2, 含硫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对含硫原油加工最佳方案仍然是对含硫渣油进行加氢处理,当前的问题是氢压高、空速低、投资昂贵,应争取把氢分压降到10MPa左右,有待于提高催化剂性能。21世纪东部地区几乎所有大型炼油厂都将改造成全氢型炼厂,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技术突破将影响这一转变进程。
3, 催化裂化催化剂,首先必须在3-5年内解决汽油烯烃、芳烃和硫含量指标控制问题,然后在催化工艺设计和化学动力学理论突破的基础上研制出高性能催化剂,以适应高残炭原料特性,预计在2010-2020年,将出现具有满意轻油转化就绪和可承受烧焦率的全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4, 异构化催化剂,通过石脑油异构化生产高质量汽油组分将是21世纪提高炼油质量的重要途径,MTBE、烷基化等工艺主要受气体资源的严重制约,只有沙特等少数具有丰富轻烃资源的地区具备发展前景,重整工艺的不利因素是难以降低芳烃含量,而催化裂化汽油降低烯烃等含量可能要以减少辛烷值或产率为代价,所以,异构化是资源丰富、产品质量较高的最佳选择。
5, 润滑油催化剂,再过十几年,润滑油生产的主体装置将全部由选择性加氢裂化技术取代,较低工艺成本,高性能、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将推动润滑油质量与性能的全面升级。
此外,信息技术将使中国炼油业的原油采购配置、生产计划、装置控制、产品结构调整等全过程产生革命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炼油厂甚至加油站的控制将直接由总部完成,炼厂和销售员工将只负责环节协调、安全监督及设备维护。
总之,21世纪炼油科技进步在提高加工适应性、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轻油率、降低投资费用、改进产品质量和改进管理手段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八、炼厂建设模式需要更新观念
很显然,跨国公司炼油厂的运营与发展模式将产生直接影响,21世纪中国炼油业的经营与发展将进入管理高度集权的现代管理阶段,从资源开发、配置、加工、销售到改扩建将完全由集团公司总部协调进行。因此,炼厂的改造与建设模式需要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必须站在总体角度以全新的观念进行设计模式调整。
1、突出重点建设大型炼油基地。各炼油厂均衡发展的模式必须打破,必须严格遵循总体效益最大、区域优化互补的原则统筹规划炼厂改扩建工程。根据原油配置、原油性质、油品市场结构与质量要求,区域化工原料需求等多种目标确立大型加工基地的改扩建方案。产品方案特别需要强调化工原料的生产。
两大集团内部改制后,将大大增强资本集中运营的`能力,为资金高投入的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2、加工装置规模大型化建设。炼厂总能力较大不是经济规模的标志,真正影响规模效益的 单套装置能力大型化,现在能力达到10Mt/a左右的炼油厂仅仅是多个小规模加工系列的组合,与国外同类炼厂的差距很大。如茂名炼厂公称加工能力13Mt/a,加工装置构成却是4套常减压,3套催化裂化、5套加氢精制、3套润滑油系列,进一步发展就面临改造和新建的困难抉择。要真正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炼油厂(把扩能改造分散到其他中小炼厂更是错误决策),就必须进行大型化装置建设,如加工能力扩大到16-20 Mt/a时,必须舍弃旧装置,按最多3套常减压、2套催化裂化、3套加氢精制、2套润滑油线进行新的规划设计,才能真正降低消耗、提高效率以及改进灵活性。集团总部应建立装置运行与建设规模指针,关闭指针以下装置,并根据形势发展调拨指针,从而降低炼油总体加工费用及提高总体竞争力。
3、炼厂改扩建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几乎所有炼油厂发展都在套用一个模式,常常是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溶剂脱沥青、减粘裂化、MTBE、烷基化等各种加工手段齐聚一堂,似乎越全越好,却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现在溶剂脱沥青装置开工率仅30%-40%,减粘装置、烷基化装置的开工率更低,因为综合配套能力不够,约有20Mt/a原油加工能力属于无效能力,这是中国炼厂加工费用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因此,应慎重进行新的扩能改造与建设,2005年前将是中国炼油厂重要的调整期,对确需改造扩能的炼油厂要进行特色模式设计,如改变气体综合利用观念,采取油品区域调配的办
法来限制小规模气体利用装置建设等。4、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建设模式。炼油加工处于原油与油品价格的狭小空间内,对现有炼厂扩能或新建炼厂都具有较大的效益风险,寻求外方合作可以分摊风险,特别是寻求产油国石油公司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增强资源供应的安全性。现在重组改制后,很多炼油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为对外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九、国家应及早制定资源与市场政策
国家对石油资源调配和市场管理,目前仍采用政府协调与干预的办法解决,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WTO的加入,这种状况对中国炼油发展形成很大的政策性风险。世界各国都把石油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对原油资源开发、储备与配置、炼厂建设、油品市场价格与供应、对外合作等都制定有政府法规或政策或应急备案,在这方面国内尚属空白或缺少稳定性和公开性,应最多用3-5年时间完成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制定,以保障炼油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研究确定战略措施。
十、在全球寻求战略性重组伙伴
世界石油巨头在跨向新世纪之前纷纷进行联合、兼并等战略性重组,通过优势互补、扩大规模、“强筋壮骨”,其目标着眼于在21世纪的资源、技术与市场领域建立具有更强竞争力的霸主地位。根据资源与市场的发展演变格局预测,2020年以后,国际石油市场就将逐步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能生存下来的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石油公司可能不到目前的1/3。毫无疑问,中国石油和石化两大集团都不可能凭自身实力独自参与国际竞争,在2010-2020年,必须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新的战略性重组。
两大集团进行的内部重组改制对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股份公司一成立,就为跨国重组铺平了前景广阔的道路,与埃克森、壳牌、BP、产油国进行某种重组合不是不可想象的。重组的方式有很多种,若干年后,51%控股的思维定式将突破,只要达到总体控股权重,只要有利于发展核心业务,只要掌握主导产品市场的控制权,放弃个别项目或个别领域的控股权换取资源、产品等其他控制权都是可以尝试的重组方式。根据世界石油业界的历史发展规律,每隔10年就进行地区性小规模重组,每隔20年就会出现世界性大规模重组,那么,20年后的中国炼油业或石油、石化集团必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 人文地理论文
【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整理9篇)】相关文章: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2024-01-13
现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2023-05-25
第一节 国际税法的概念与性质2022-05-07
浅谈道路运输的创新发展论文2023-06-09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的两处疑点2022-11-11
浅谈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和创新论文2023-02-02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论文2022-04-30
全球利率趋势论文2022-08-13
优秀新闻论文选题2023-04-02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