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精选20篇)由网友“高乐高卷卷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
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
(松溪一中 黄家忠)地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受传统教材罗列知识、陈述式体例的束缚,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偏重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 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地妨碍了他们智力和能力 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编写上一改传统的“注入式”为“探讨式”,很好地 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了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教材的教学 过程中,笔者着力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初步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 形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结合”教学模式。下面就“四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
一、实施“四结合”教学的主要途径
1.讲、读结合:即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性的阅读活动相结合。新教 材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读一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 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 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及“读一读”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 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地理知识的印 象,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创造良 好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读,还是先读后讲,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比较 通俗易懂的内容一般可以先读后讲,如上述“地形是变化的”这一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 褶皱和断层”,可先讲后读。即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包括必要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 字内容及插图,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2.问、答结合:这是教师们在上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教材“想一想”这一栏目中设 置的问题及一些教师自拟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回答,可以及时检测和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究“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及其对地形的影响”这一内容后,以学生回答课文P41“想一想”中的两 个问题,就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课堂提问的内容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现有的题 目,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设疑提问,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3.图、文结合: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都无法代替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 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册及课本中的插图,把课文内容与有关的图表有机地结合 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或绘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图象数量众 多、形式多样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课时,注意利用这些图象和课文中的“读图”要求或者是一些教师自 拟的读图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开动筋,认真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将课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与地图形象 语言紧密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在联 系。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六大板块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3. 32图,并把它与3.14图进行对照,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掌握“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带,即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这一内容。
4.练、评结合:即教学中先让学生动脑、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适量练习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分析,并订正答案。这一活动一般是在讲授完一定量的教学内容后,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课文中的思考题或一些自拟的题目来进行的,旨在通过练习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弥补知识 缺陷,并掌握一些地理的基本技能。这种练习活动主要是书面作业练习,但也可以是针对课文某一内容而进行 的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活动。新教材“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进行这种练习的好素材 。
例如,在讲授完“地形的变化”一节课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力 量对地形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并要求他们列表比较这两种力的来源、表现形式、影响结果等内容。课后带学生 到校外做一次野外考察活动,让他们看一看当地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裸露的岩层中有没有裼皱、断层的痕迹 ,探讨流水对当地地形的影响,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考察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作必要的补充。这种 总结性、实践性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二、“四结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明确 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在此基础上严密设计讲与读、问与答、图与文、练与评的 内容并妥善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分析地图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防止出现教师讲解“注入式、学生练习“放羊式”的局面,力求使课堂 教学做到学生积极参与下的教师传授知识与教师精心指导下的学生探讨知识紧密结合。
其次,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明扼要、用词生动准确,注意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对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抓住关键、讲清原理、阐明规律,尽量缩短教师讲解所 占用的时间,以便课堂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探讨式”的学习活动。
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师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转变,使地理课堂教学 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 目的。新教材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给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等小栏目的设置为教师转变单向传输的“注入式”教学为师生双向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合 理地利用“四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念、手动、脑想,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 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地理教学质量就有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2: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
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
(松溪一中 黄家忠)
地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受传统教材罗列知识、陈述式体例的束缚,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偏重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 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地妨碍了他们智力和能力 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编写上一改传统的“注入式”为“探讨式”,很好地 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了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教材的教学 过程中,笔者着力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初步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 形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结合”教学模式。下面就“四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
一、实施“四结合”教学的主要途径
1.讲、读结合:即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性的阅读活动相结合。新教 材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读一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 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 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及“读一读”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 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地理知识的印 象,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创造良 好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读,还是先读后讲,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比较 通俗易懂的内容一般可以先读后讲,如上述“地形是变化的”这一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 褶皱和断层”,可先讲后读。即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包括必要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 字内容及插图,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2.问、答结合:这是教师们在上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教材“想一想”这一栏目中设 置的问题及一些教师自拟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回答,可以及时检测和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究“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及其对地形的影响”这一内容后,以学生回答课文P41“想一想”中的两 个问题,就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课堂提问的内容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现有的题 目,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设疑提问,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3.图、文结合: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都无法代替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 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册及课本中的插图,把课文内容与有关的图表有机地结合 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或绘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图象数量众 多、形式多样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课时,注意利用这些图象和课文中的“读图”要求或者是一些教师自 拟的读图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开动筋,认真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将课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与地图形象 语言紧密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在联 系。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六大板块的关系,可
[1] [2]
篇3: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探讨
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7-8岁儿童从学前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生活转向系统的文化学习,这是一大转折。怎样才能使他们适 应学习,并能天真活泼健康地成长,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要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其教学的层次、内容、系统和要求,应与儿童发育迅速 、活泼好动等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素质和支持能力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相适应。7-8岁儿童心理发展 的基本条件和学前儿童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不够稳定,时 间不长,容易被新奇异的刺激所吸引;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经常带有情绪色彩,这种情感是很不稳定 的;意志还比较薄弱,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思维的过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集体 意识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等。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自身 的心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体育教学就必须发挥其作用。究竟体育教学在儿童心 理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使体育教学做到生动活泼呢?我认为教 学方法是关键。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竞争、游戏、音乐”四结合的 教学方法,寓思想教育、三基教学、身体锻炼于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之中,使课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身 心发展的水平(如图所示)。
(附图 {图})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于数量之中”的原理,我选择了“注意、情绪、意志”这三个心理活动过程 的个性特征,作为评价学生心理表现的内容。把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密度、强度 等,对学生心理状态所产生不同效益的变化,用相应的量或范围表示出来,如心理状态表现评分表(见表1) 。它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手段在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及个性特征表现中反馈出来的心理状态,依据各种特征表现 ,分别排列相应强度层次,用5、4、3、2、1、-1、-2、-3、-4、-5十个分值表示。
根据心理状态表现评分标准,我采用了自然观察法和比较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在二 年(1)班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课例比较。以包括上、中、下三等级学生在内的12人为测试 对象,男女对半,在一节课中,每两三分钟测记一次。把启示下来的三项指标中的对应分值用公式计算出来。 即:单项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测试总分值/测试总次数综合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三项指标测试总分值 和/三项指标测试总次数和
通过采用指标评定方法,可以得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状态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的内容、方法、手 段所采取的态度及心理活动过程。其变化较客观地反映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所起的作用。
当然,除此三项主要指标外,造成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状态表现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生理特点、教材 特点、教师心理、运动能力等,只作为综合分析的参考因素,同时,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是靠人的观察,难免 出现误差。
三、实验结果
在二年(1)班,我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A课、B课的比较。A课代表传统式教学法,B课代表“四结合 ”教学法,其测试结果是明显的。
全课12个同学综合指数的均值:A课1.06属中下水平,B课3.83属中上水平,B课比A课提高 了2.67。
四、讨论与分析
从两课例对照表中不难看出,B课对下等生更具有转变提高价值,它能在A课的基础上提高3.04。是 什么原因呢?下面剖析两课例,则可得出正确结论。
A课例采用传统式教学法。教材内容:30米快速跑和接实心球,从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都 是按步就班,缺乏儿童化。因此学生兴趣不大,干劲鼓不起来,甚至有些贪玩的学生还盼望下课可以自由活动 。从整堂课来看虽生理指标基本符合要求,课的任务也能完成,但由于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较呆板,或较成人化 ,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身心得不到愉快的锻炼。从12个被测者来看,四个上等水平的学生心理状态 表现的综合指数是1.8,被评定为中下水平。而四个下等水平学生的指数就更被评定为下等水平。因此,这 种成人化的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
表1 心理状态表现评分表
(附图 {图})
表2 两课例对照表
(附图 {图})
B课例是一改过去成人化的`教学,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较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情景教 学,运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B课例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跑几步,一脚踏起跳区起跳,双脚 落入沙坑,搭配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助跑跳远的基本动作,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美的精神情 操和培养果断、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动作意念,通过“踏石过河”的游 戏练习巩固学生踏跳的技能,又以“勇敢跳过小河”的活动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并把踏跳区假设为小河的边 缘,这样才能更有保证跳过小河,使抽象的动作概念赋于有生活气息的“具体环境”中。运用“跑几点,一脚 踏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这一知识技能来“跳过小河”,克服假设中的自然环境困难。在身体素质练习中,我根据量力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以及小学生喜欢新奇异的心理,大胆尝试用小哑铃实心球配以立卧撑 和纵跳内容来进行身体素质的循环练习,以四个同心圆的新颖组织形式,在动作编排上形象似一朵盛开的鲜花 ,配上节奏感强且轻快的音乐,使学生象在美丽的花中进行身体锻炼活动。形象中的教学,游戏中的竞赛,音 乐中的陶冶,使学生兴趣盎然,干劲十足,个性得到较好的培养,注意力也能随目标的不断转移而提高注意的 稳定性。从对照表中看出,B课例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的综合指数为3.83,高于A课2.67,被定为中 上水平。下等级学生的一览表更为突出,高于A课3.04,这说明B课是成功。从注意特点、情绪状态、意 志品质方面,对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条件下体育课的行为表现进行的观测和对比分析,充分体现了采用“形象 、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运用四结合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地 把全体同学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增进学生健康,促强体质,培养个 性和创造能力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结合教学法之所以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是因为它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自身的心理活动过程 达到较高水平。认识、情感、意志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发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在密切联系 中进行的,三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注意是认识、情绪、意志的特点和开端,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贯穿全课的一种心理表现。“四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学生自身的意识倾向。通过形象直 观的教学,生动有趣的语言,变化多端的组织形式,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和积极活动的机会,使无意注意转换 成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成为意志的强大动力。
五、结论
实践证明,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采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按照教材 内容灵活地运用,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个性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结合”教学方法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能较好地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 ,是符合7-8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四结合”教学法是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 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我提出运用“四结合”的教学因素,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的 需要,有所侧重地选择某一两个因素加以运用,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篇4: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探讨
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7-8岁儿童从学前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生活转向系统的文化学习,这是一大转折。怎样才能使他们适 应学习,并能天真活泼健康地成长,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要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其教学的层次、内容、系统和要求,应与儿童发育迅速 、活泼好动等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素质和支持能力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相适应。7-8岁儿童心理发展 的基本条件和学前儿童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不够稳定,时 间不长,容易被新奇异的刺激所吸引;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经常带有情绪色彩,这种情感是很不稳定 的;意志还比较薄弱,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思维的过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集体 意识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等。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自身 的心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体育教学就必须发挥其作用。究竟体育教学在儿童心 理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使体育教学做到生动活泼呢?我认为教 学方法是关键。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竞争、游戏、音乐”四结合的 教学方法,寓思想教育、三基教学、身体锻炼于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之中,使课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身 心发展的水平(如图所示)。
(附图 {图})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于数量之中”的原理,我选择了“注意、情绪、意志”这三个心理活动过程 的个性特征,作为评价学生心理表现的内容。把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密度、强度 等,对学生心理状态所产生不同效益的变化,用相应的量或范围表示出来,如心理状态表现评分表(见表1) 。它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手段在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及个性特征表现中反馈出来的心理状态,依据各种特征表现 ,分别排列相应强度层次,用5、4、3、2、1、-1、-2、-3、-4、-5十个分值表示。
根据心理状态表现评分标准,我采用了自然观察法和比较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在二 年(1)班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课例比较。以包括上、中、下三等级学生在内的12人为测试 对象,男女对半,在一节课中,每两三分钟测记一次。把启示下来的三项指标中的对应分值用公式计算出来。 即:单项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测试总分值/测试总次数综合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三项指标测试总分值 和/三项指标测试总次数和
[1] [2] [3]
篇5: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探讨论文
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探讨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7-8岁儿童从学前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生活转向系统的文化学习,这是一大转折。怎样才能使他们适应学习,并能天真活泼健康地成长,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要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其教学的层次、内容、系统和要求,应与儿童发育迅速、活泼好动等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素质和支持能力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相适应。7-8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学前儿童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不够稳定,时间不长,容易被新奇异的刺激所吸引;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经常带有情绪色彩,这种情感是很不稳定的;意志还比较薄弱,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思维的过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集体意识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等。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自身的心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体育教学就必须发挥其作用。究竟体育教学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使体育教学做到生动活泼呢?我认为教学方法是关键。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竞争、游戏、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寓思想教育、三基教学、身体锻炼于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之中,使课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如图所示)。
(附图{图})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于数量之中”的原理,我选择了“注意、情绪、意志”这三个心理活动过程的个性特征,作为评价学生心理表现的内容。把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密度、强度等,对学生心理状态所产生不同效益的变化,用相应的量或范围表示出来,如心理状态表现评分表(见表1)。它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手段在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及个性特征表现中反馈出来的心理状态,依据各种特征表现,分别排列相应强度层次,用5、4、3、2、1、-1、-2、-3、-4、-5十个分值表示。
根据心理状态表现评分标准,我采用了自然观察法和比较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在二年(1)班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课例比较。以包括上、中、下三等级学生在内的12人为测试对象,男女对半,在一节课中,每两三分钟测记一次。把启示下来的三项指标中的对应分值用公式计算出来。即:单项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测试总分值/测试总次数综合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三项指标测试总分值和/三项指标测试总次数和
通过采用指标评定方法,可以得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状态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的内容、方法、手段所采取的态度及心理活动过程。其变化较客观地反映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所起的作用。
当然,除此三项主要指标外,造成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状态表现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生理特点、教材特点、教师心理、运动能力等,只作为综合分析的参考因素,同时,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是靠人的观察,难免出现误差。
三、实验结果
在二年(1)班,我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A课、B课的比较。A课代表传统式教学法,B课代表“四结合”教学法,其测试结果是明显的。
全课12个同学综合指数的均值:A课1。06属中下水平,B课3。83属中上水平,B课比A课提高了2。67。
四、讨论与分析
从两课例对照表中不难看出,B课对下等生更具有转变提高价值,它能在A课的基础上提高3。04。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剖析两课例,则可得出正确结论。
A课例采用传统式教学法。教材内容:30米快速跑和接实心球,从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都是按步就班,缺乏儿童化。因此学生兴趣不大,干劲鼓不起来,甚至有些贪玩的学生还盼望下课可以自由活动。从整堂课来看虽生理指标基本符合要求,课的任务也能完成,但由于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较呆板,或较成人化,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身心得不到愉快的锻炼。从12个被测者来看,四个上等水平的学生心理状态表现的综合指数是1。8,被评定为中下水平。而四个下等水平学生的指数就更被评定为下等水平。因此,这种成人化的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
表1心理状态表现评分表
(附图{图})
表2两课例对照表
(附图{图})
B课例是一改过去成人化的教学,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较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情景教学,运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B课例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跑几步,一脚踏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搭配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助跑跳远的基本动作,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美的精神情操和培养果断、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动作意念,通过“踏石过河”的游戏练习巩固学生踏跳的技能,又以“勇敢跳过小河”的活动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并把踏跳区假设为小河的边缘,这样才能更有保证跳过小河,使抽象的动作概念赋于有生活气息的“具体环境”中。运用“跑几点,一脚踏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这一知识技能来“跳过小河”,克服假设中的自然环境困难。在身体素质练习中,我根据量力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以及小学生喜欢新奇异的心理,大胆尝试用小哑铃实心球配以立卧撑和纵跳内容来进行身体素质的循环练习,以四个同心圆的新颖组织形式,在动作编排上形象似一朵盛开的鲜花,配上节奏感强且轻快的音乐,使学生象在美丽的花中进行身体锻炼活动。形象中的教学,游戏中的竞赛,音乐中的陶冶,使学生兴趣盎然,干劲十足,个性得到较好的培养,注意力也能随目标的不断转移而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从对照表中看出,B课例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的综合指数为3。83,高于A课2。67,被定为中上水平。下等级学生的一览表更为突出,高于A课3。04,这说明B课是成功。从注意特点、情绪状态、意志品质方面,对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条件下体育课的行为表现进行的`观测和对比分析,充分体现了采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运用四结合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地把全体同学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增进学生健康,促强体质,培养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结合教学法之所以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是因为它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自身的心理活动过程达到较高水平。认识、情感、意志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发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在密切联系中进行的,三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注意是认识、情绪、意志的特点和开端,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贯穿全课的一种心理表现。“四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学生自身的意识倾向。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生动有趣的语言,变化多端的组织形式,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和积极活动的机会,使无意注意转换成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成为意志的强大动力。
五、结论
实践证明,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采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按照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个性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四结合”教学方法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能较好地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是符合7-8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四结合”教学法是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我提出运用“四结合”的教学因素,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有所侧重地选择某一两个因素加以运用,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篇6: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论文
小学体育课四结合教法的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7-8岁儿童从学前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生活转向系统的文化学习,这是一大转折。怎样才能使他们适应学习,并能天真活泼健康地成长,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要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其教学的层次、内容、系统和要求,应与儿童发育迅速、活泼好动等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素质和支持能力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相适应。7-8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学前儿童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不够稳定,时间不长,容易被新奇异的刺激所吸引;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经常带有情绪色彩,这种情感是很不稳定的;意志还比较薄弱,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思维的过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集体意识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等。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自身的心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体育教学就必须发挥其作用。究竟体育教学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使体育教学做到生动活泼呢?我认为教学方法是关键。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竞争、游戏、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寓思想教育、三基教学、身体锻炼于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之中,使课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于数量之中”的原理,我选择了“注意、情绪、意志”这三个心理活动过程的个性特征,作为评价学生心理表现的内容。把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密度、强度等,对学生心理状态所产生不同效益的变化,用相应的量或范围表示出来。它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手段在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及个性特征表现中反馈出来的心理状态,依据各种特征表现,分别排列相应强度层次,用5、4、3、2、1、-1、-2、-3、-4、-5十个分值表示。
根据心理状态表现评分标准,我采用了自然观察法和比较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在二年(1)班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课例比较。以包括上、中、下三等级学生在内的12人为测试对象,男女对半,在一节课中,每两三分钟测记一次。把启示下来的三项指标中的对应分值用公式计算出来。即:单项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测试总分值/测试总次数综合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三项指标测试总分值和/三项指标测试总次数和
通过采用指标评定方法,可以得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状态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的内容、方法、手段所采取的态度及心理活动过程。其变化较客观地反映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所起的作用。
当然,除此三项主要指标外,造成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状态表现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生理特点、教材特点、教师心理、运动能力等,只作为综合分析的参考因素,同时,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是靠人的观察,难免出现误差。
三、实验结果
在二年(1)班,我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A课、B课的比较。A课代表传统式教学法,B课代表“四结合”教学法,其测试结果是明显的。
全课12个同学综合指数的均值:A课1.06属中下水平,B课3.83属中上水平,B课比A课提高了2.67。
四、讨论与分析
从两课例对照表中不难看出,B课对下等生更具有转变提高价值,它能在A课的基础上提高3.04。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剖析两课例,则可得出正确结论。
A课例采用传统式教学法。教材内容:30米快速跑和接实心球,从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都是按步就班,缺乏儿童化。因此学生兴趣不大,干劲鼓不起来,甚至有些贪玩的学生还盼望下课可以自由活动。从整堂课来看虽生理指标基本符合要求,课的任务也能完成,但由于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较呆板,或较成人化,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身心得不到愉快的锻炼。从12个被测者来看,四个上等水平的学生心理状态表现的综合指数是1.8,被评定为中下水平。而四个下等水平学生的指数就更被评定为下等水平。因此,这种成人化的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
B课例是一改过去成人化的教学,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较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情景教学,运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B课例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跑几步,一脚踏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搭配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助跑跳远的基本动作,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美的精神情操和培养果断、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动作意念,通过“踏石过河”的游戏练习巩固学生踏跳的技能,又以“勇敢跳过小河”的活动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并把踏跳区假设为小河的边缘,这样才能更有保证跳过小河,使抽象的动作概念赋于有生活气息的“具体环境”中。运用“跑几点,一脚踏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这一知识技能来“跳过小河”,克服假设中的自然环境困难。在身体素质练习中,我根据量力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以及小学生喜欢新奇异的心理,大胆尝试用小哑铃实心球配以立卧撑和纵跳内容来进行身体素质的循环练习,以四个同心圆的新颖组织形式,在动作编排上形象似一朵盛开的鲜花,配上节奏感强且轻快的音乐,使学生象在美丽的花中进行身体锻炼活动。形象中的教学,游戏中的竞赛,音乐中的陶冶,使学生兴趣盎然,干劲十足,个性得到较好的培养,注意力也能随目标的不断转移而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从对照表中看出,B课例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的综合指数为3.83,高于A课2.67,被定为中上水平。下等级学生的一览表更为突出,高于A课3.04,这说明B课是成功。从注意特点、情绪状态、意志品质方面,对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条件下体育课的行为表现进行的观测和对比分析,充分体现了采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运用四结合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地把全体同学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增进学生健康,促强体质,培养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结合教学法之所以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是因为它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自身的心理活动过程达到较高水平。认识、情感、意志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发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在密切联系中进行的,三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注意是认识、情绪、意志的特点和开端,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贯穿全课的一种心理表现。“四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学生自身的意识倾向。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生动有趣的语言,变化多端的组织形式,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和积极活动的机会,使无意注意转换成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成为意志的强大动力。
五、结论
实践证明,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采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按照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个性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四结合”教学方法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能较好地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是符合7-8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四结合”教学法是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我提出运用“四结合”的教学因素,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有所侧重地选择某一两个因素加以运用,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篇7:地理教学反思四
一轮抽测已经结束。我校遵从教研室王老师的指导理念,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教学,现总结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反思本次考试的平时复习,平时教学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的:
第一、明确复习范围
就像拿一件东西一样前提是先把它拿准了,所以我认为首要的就是依据考纲,扣紧课本基础知识,为学生确定好复习范围。讲课时,也如王老师所言,不能讲过多,只讲规律讲方法,同时注意知识的前挂后联,注意知识的以点带面。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理解、去想象、去消化和吸收。
第二、激发学生兴趣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这边的孩子,都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对外面世界充满憧憬与向往,我以孩子的这种天性与心态为切入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复习世界地理时,我常提起那句歌词“全世界走一遍,用爱划一个大圈圈……”,并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解释到这种爱是爱大自然、爱生命与健康。我也常对不愿学习而潜力较大的学生提到:“心致远,梦无限”、“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对外面世界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地理环境都不了解,怎么可以呢?复习过程中还会间或给学生呈现诸如热带草原的图片,欧洲的风光视频等直观资料。
同时还注意培养亲和的师生关系,我课上经常会弯腰给学生拾掉在地上的书、笔。基本做到了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我班上的学生。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尽头确实稍微大了点。总之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开动脑筋,想办法刺激他来学习”。
第三、不搞题海战术,保证训练质量
我一般不留课外作业,因为我们学校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已不多,就是布置了,有的孩子就是做了,也不免有匆忙应付敷衍之嫌,还怕长期这样下去,学生会养成不认真对待地理练习题的坏习惯。所以一切环节都放在在课堂上进行,贴近“粗放型、综合性、时事性”的中考风格,选好训练题,并且在讲的时候,力争将题目讲透讲活,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
这样呢,学生知道了去记什么,又愿意去记。还讲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想法是这样,做法上还有诸多不足,如对学生工作还不够真正的深入细致,爱心是有,耐心比较缺乏,恒心还远远不够;对学生的监查督促力度也还远远不够等等。
在今后教学中,我力争扬长避短,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跟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篇8:地理概念教法例举论文
地理概念教法例举论文
每上一节地理新课时,摆在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尽快熟悉新的地理概念,不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作好铺垫,扫清障碍。如何才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陌生的名词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呢?这里涉及到一个地理概念教法技巧,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借喻法
所谓借喻法,也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地理术语,其实质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与学生的感知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其它事物来做比喻,从而 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比如在讲地震有关的知识时,倘若照本宣科地抬出其定义让学生生活剥地记忆,很容易混淆,始终不能有效地掌握,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果教师采用借喻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时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其具体过程是:
1、让学生勾画出教材中关于震源、震中、震级、烈度的定性描述。
2、借用石子扔进河里进行比喻:如把一石子扔进河里激起波浪这一过程比作为地震,因此,石子为震源,摔石子的力量为震级,石子的落脚步点为震中,所溅浪花和引起的波纹为烈度。
3、归纳总结:一次地震的震级是一定的,即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离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反之,则小。所以,一次地震的震级只有一个,而裂度随震中距不同而不同。
二、分解法
某些地理概念内涵丰富,包含多方面的属性,此类名词宜用分解法,把其属性分解成若干方面,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自然资源的'概念时,可如此开场:
1、自然资源,在教材是如此描述“指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解其属性:从定义上看出。有两种属性:一是其自然属性,即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与能量;二是其经济属性:即是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3、实例讲解:如煤、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等物质符合资源的两种属性,所以均为自然资源,同样水能也符合资源的属性,因而也是自然资源。
三、诗词法
我国的古今诗词歌 本身包含有大量的地理知识,而且生动形象直观,课堂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如果教师平时稍稍留心搜集这方面的材料,适当地运用于课堂上,学生爱听爱学,课堂的上的气氛会立即活跃起来,而且让学生经久勿忘。特别是在地理课堂的新课导入时,引经据典,教学效果则另当别论。比如我们在讲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概念时,如若生搬硬套地将其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或略加讲解,相信其教学效果十分的欠佳。倘若我们借用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显然教师无须多费口舌,“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植被呈相应垂直变化”的地理规律会跃入学生的眼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概念学生便深深地理解了。
四、歌诀法
比如我们在讲地球上的二十四个节气时,如果一个个地板书出来,让学生笔记在笔记本上,学生有如背起石板听戏,既难听,又吃力,教师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反而不愿听,也不愿意记,教与学双边脱节,教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如果我们运用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听得舒畅,加之教师和适当讲授,学生便愉快地记住了二十四个节气,并且能够知道每个节气在阳历的每个月的大致时间。
篇9:谈乡土地理与地理教学结合论文
谈乡土地理与地理教学结合论文
一、乡土地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案例教学。高中学生活动的区域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对教材中的例子缺乏切身体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选取学生较熟悉的乡土地理作为案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知识点,尤其是比较抽象和理性的地理知识,学生更需要从感性资料来达到理性的认识。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指在地理知识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主要有:实验、观测、文献资料、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思辨、建模、论证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一个项目来研究。如调查城乡人口分布、工农业区域布局、商业网点区位、地形地貌、环境问题原因等。
3.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摆脱书本的束缚,感受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魅力。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指派组长负责组内任务分配、协调。教师预先设计好考察的线路和地点,准备好必备的放大镜、指南针、勘探锤等考察工具及应急医疗用品。考察对象可以是当地的'水文、环境、土壤、地貌、植被等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交通、人口、工农业分布等人文环境。前者侧重训练地理技术和操作能力,后者侧重人际沟通和协调,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乡土地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1.引用乡土地理知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地理课堂上并没有专门的乡土地理教学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添加太多的乡土地理知识而占用正常授课时间,导致该讲的重点和难点没有讲,正常的课堂任务没有完成,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而引用的乡土地理知识也不能过少,否则不足以说明教材中的知识,让乡土地理流于“点缀”和形式,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2.引用乡土地理知识不能出错。教师在讲授乡土地理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对准备在课堂上引用的资料采取多种方法反复核实,确保乡土地理知识正确无误,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甚至给学生种下难以纠正的错误知识。
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开创地理教育的新局面,教师应结合本地乡土特点,紧密联系教材,广泛收集、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地理素材,提高地理课堂的活跃度和有效性,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篇10:地理教学反思 四 杨海涛
地理教学反思 (四) 杨海涛
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图片和视频为主要内容的课件,这样教学课程中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仅三十余字。根据教学观察,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笔者制作课件本着朴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片是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笔者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地理课程在中考中占很小的位置,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重视这门课,甚至在课上也没有兴趣学习,为此我是非常着急的。
农村教育有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教育基础普遍薄弱,其二教学力量不均衡导致的教学质量两极分化。有鉴于这个客观因素,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划分为三个层次,在习题练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1)将题目仔细分析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大胆的跳出习题册的拘泥,重考的命题动态进行试题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交流命题,借鉴吸收其他教师的命题经验和成果,将这些习题应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2)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标准化作业”教育,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教学、练习、讲评的各环节的需要,制定出“答题五步骤”,让学生再做练习时,按照五步骤依次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语”可有效防止学生看错题目和漏题现象;“第二步阅读题支,作答并说明理由或解答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细节意识和对课本知识点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时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思路偏差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例如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在比例尺换算和错别字等方面的问题,在讲评中有的放矢,极大的节约了教学课时,减轻了笔者与学生的负担。使节余下来的时间充分地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地理课外知识的拓展上面。
篇11:“五爱”教育要注意四结合
“五爱”教育要注意四结合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爱”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部分,发挥着主导、统率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突出了“五爱”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给“五爱”教育增添了新的教育内容。在当前条件下,中小学实施“五爱”教育要注意做到四个结合:1.“五爱”教育要与重大节日、社会活动、时事政治等结合起来。如结合春节、“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与生产实践、工农相结合。“五爱”教育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思想品质,学校的德育教育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内向型向开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到农村、工厂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磨炼他们的意志,把“五爱”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课堂,形成“五爱”教育的良好氛围。
3.与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五爱”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规范。搞好“五爱”教育,就要使学生的“五爱”之情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中去。重视学生的品质、人格教育,重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做文明学生,争文明班集体活动,使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
4.与学校专题活动、学习榜样、典型结合起来。学校要精心设计安排各项教育活动,将“五爱”教育融于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同时树立校内外的学习榜样,特别是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不追歌星追英雄,使抽象说教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增强教育效果。
篇12:语音教学意义及教法浅析
语音教学意义及教法浅析
语音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语音对英语教学的意义,提出了模仿、反复练习等教学方法.
作 者:何红莲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刊 名:经济与社会发展 英文刊名: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年,卷(期): 5(11) 分类号:H01 关键词:语音教学 教学方法 意义篇13:舞蹈教学与教法
(一)单一动作教学
1、完整教学法
把整个动作或成套动作从头至尾不分部分或段落完整的教授,叫完整教学法。它广泛运用于那些相对简单、易学的动作。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动作才使用完整法教学,只要在动作技术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的时候,都可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因此,事先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已学过的单个动作或联合动作,掌握新动作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条件等。例如学习藏族舞蹈玄子里的长靠动作,学生首先要掌握下肢的屈伸韵律和手臂的动作,这些都是实施完整教学法的基础。
2、分解教学法
按动作各时期的界限,把—个完整的动作沿横向拆开,分解为在时间上、部位上和方向上互相衔接的若干部分,然后结合起来掌握完整动作,这就是分解教学法。分解法主要用于较复杂的动作,其中包括联合动作。这些动作一般协调性要求较高,参与动作的部位较多,动作方向较为复杂。舞蹈中大部分动作是可以分拆开来控制的,这就为使用分解法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1)、按照动作部位运用分解法,一般先学下肢动作,然后学习上肢动作,最后上下肢配合成完整动作。如维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教师就应该先教受脚下的动作,等学生完全学会了脚下的步伐,再学习手臂的动作。当脚底下动作掌握牢固的时候,配上手臂动作就比较容易了。
(2)、按照动作时间进行分解教学就是进行动作速度的分解,一拍完成的动作用两拍来完成,而且在动作的每一个过程,都可停住,并进行讲解或纠正。如藏族舞蹈中的第一基本步,正常的速度是一拍完成一面,在分解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仔细的了解动作运行的线路,教师就可以一拍一步,用四拍来完成。等基本掌握后,再校正确的速度。
(3)、按动作方向进行分解教学,适用于那些协调性较高动作的教学。这些动作主要表现在动作方向的不对称性,分解教学时.先学一个方向的动作,再学习另一个方向自动作,然后将两个方向动作同步完成。如胶州秧歌中的八字绕扇,先学习一个手由前向后的环绕动作,再学另一个手由后向前的环绕动作,最后两手同时完成不同方向的环绕形成最终的完整动作。
完整法和分解法各有利弊,究竟哪种教法更好?教学实践证明了废弃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种教法都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尽可能更好的了解每一种教法在什么情况下最适用。
(二)组合动作教学
学习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时,不可能把所有的动作一口气教完,因此,必须运用分段教学的教学法。一般具有一下几种方法:
1、逐渐分散法,就是每学习一段后及时附加到前面一部分内容中,把已经掌握的各部分动作及时合并起来,最后达到完全联合成组合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分段教学的基础上保持了局部完整的概念和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2、反复分解法,就是用“滚雪球”的方法,逐渐增加动作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要从第一个动作进行重复,直到成套动作学完为止。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教受的过程和时间会延长,但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动作记忆,并会对组合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3、汇总分解法,把组合练习中的所有动作拆分成单一动作。分开来一个一个教给学生,最后再进行汇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蹈组合。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短的组合练习,如果组合太长,学生很难立刻从整体对其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篇14:教学设计方案的教法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即如何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
1、配方:
(1)x―3x+ =(x― )
(2)x―5x+ =(x― )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以上两题可让学生口答。
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3x―1=2x (2)x―5x+4=0
找学生板演。
二、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60页,阅读课本,并思考:
三、出示思考题:
1、
222
22
2www.ffkj.net
如图所示:
(1)设花园四周小路的宽度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16-2x) (12-2x)=
×16×12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x1=2 x2=12
(3)这两个解都合要求吗?为什么?
x1=2合要求, x2=12不合要求,因荒地的宽为 12m,小路的宽不可能为 12m,它必须小于荒地宽的一半。
2、设花园四角的扇形半径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xπ=2×12×16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3)合符条件的解是多少?
x1=5.5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请设计出来与同伴交流。
(1)花园为菱形 (2)花园为圆形?
(3)花园为三角形 (4)花园为梯形
四、小结:
1、本节内容的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只要合符条件即可。
2、设计方案时,关键是列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般有两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本节课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并且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另外,还应注意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设计方案的教法4
学习读书的方法教学设计
沙洺中心小学 周倩超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5、生汇报讨论所得。
6、共同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
7、小结。
(三)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刚才我们所用的方法是针对做阅读理解题的,其实我们平时要读的书很多,如果我们都能用到一些适合我们的读书方法就会使我们受益更大。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的读书方法。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阅读四法:扩大阅读面,勤于思考,勤于记录,善于运用。
孔子读书法:(1)少年时好学不倦。(2)学与思结合起来。
(3)学过的要温习;(4)学习要谦虚。
苏轼读书法:对于一些好书,读一次,有一个目标,读书是终生之事。
诸葛亮读书法:博览群书,知天文,悉地理。
朱熹读书法: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笔到。
毛泽东读书法:(1)稍有空闲就读书(2)不动笔墨不读书。
3、你的读书法:
(此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用多种读书法以及名人读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4、生写再交流。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五)、小结:
同学们,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教学设计方案的教法5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
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
“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矗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篇15:足球教法教学心得体会
xx年10月26日上午,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教法培训会,襄阳市教研室在东津职教中心附小举办了每学期一次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会,所以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参加了此次教材培训会。我是五年级的数学教师,听了教研室人员精彩的透彻的分析讲解后,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现结合我所教班级情况总结以下几点:
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听了后,我的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16:足球教法教学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单位、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平衡,每学期开学前都会组织各年级段的数学教材教法培训,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解读、专家团队的专题报告、视频对专题知识探讨、分组讨论等环节,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教研员老师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教材的总体特点是情境串引发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在情境图的解读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尽管每学期我们都对所教教材进行了解读,但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仅停留在本册教材上,只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等进行浅层次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与本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每单元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通过学习都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为我在今后每单元的教学中,如何
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了每单元、每课教材的教学策略
1、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思想,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弄清学生每一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知识,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
2、每一课的教学要读懂图中故事和图中信息,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且一定要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视解题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
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引领和指导力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自主练习的处理,对每一道练习题目,不仅要能正确解答,而且要更深层次的挖掘练习的含义,有些新知识的学习就放在一些练习题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块的的教学方向。
这里的特殊版块指的是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吗、总复习、教材总体分析、丰收园等,这些板块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容易忽视或者说教
法差异最大的环节。在培训中韩国万老师抓住了教师在这里的困惑,重点让教师分析解读从而让教师不再茫然。让他们知道从何入手,从何教学。我非常有幸对一年级下册总复习进行教材解读,通过自己与团队成员的努力对总复习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教学中的策略,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并对知识有了整体的、系统的掌握。
四、掌握了五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在培训中万老师就对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县组织的系列达标课对数学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那时我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对于这种课到底怎样上还存在困惑,这次的培训不但让我了解了课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对其中的教学策略、注意问题更明确。
(一)计算课
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具体流程为:列算式---说意义---试做---汇报交流---算法优化。
对于计算教学我们研究的较多,而且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我们更加重视计算的真确率,从而忽视了计算的过程以及对算理的研究,特别是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更容易忽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说。我感觉对学生来说列算式不难,难在说题意上,我们发现我们的新课型注意了这点让学生“说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题意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为:自主探索(整理信息——列式——理由
——解答)——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对于解决问题这种课型我想从我听过的两节课谈起:一节是高春霞老师讲的相遇问题,一节是吴正宪老师讲的二年级两步运算的问题,这两节课都很好的运用了我们的新课型。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信息上。因为只有把信息整理到位也就是学生真正的了解题意|——理解题意——掌握题意,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两位教师利用读题、说题、直观演示、画题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对题意进行解析,而且吴正宪老师还利用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明确解题的入手点。两位教师的做法为我们以后上这种课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探究课
探究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
我们的教材中许多课是非常适合用探究课的模式教学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等,这种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让他们感到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猜测、验证,直至得出结论。让他们体会数学家探讨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神秘。
(四)统计课
统计课的具体流程为:产生统计的必要性——探索统计方法——分析统计结果。统计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分析统计的结果。新的课型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解读的,让我们的
学生经过这三个教学流程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让生活更加的有目标。
(五)概率课
概率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三步)
猜测——实验——分析——推断——结论(五步)
五步教学模式一般用在等可能性的教学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有的是0,还有的是1,更多的是0——1之间的某一个数。教会学生猜测才能更了解生活,教会学生验证才能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教会学生根据结论来决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总之,无论哪种课型模式只有我们教师真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五、体会到备课实效的重要性。
从培训的分组讨论中我了解到现在各镇,各学校都有各自的备课形式,甚至一个学校也存在多种备课形式,有电子备课、备课本备课、活页纸备课、教参书或课本圈点备课等。那么这么多的备课形式是否满足了备课的实效性呢?我想备课形式多样并不一定备课实效就高。因此,如何提高备课的实效才是重中之重。
(一)个人备课是基础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教师在课前熟悉教材,把握重难点,搜集课程资源,准备教学具,在课堂上处理师生生成性教学资源、与其他教师讨论研究教材、教学后的总结都属于备课的范畴。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篇17:足球教法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办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改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一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信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习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领域。
2.通过学习教材法,我从整体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与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练习,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和落脚点,有效地实践数学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发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数学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着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4.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数学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数学素养上。也就是说要把学生的评价落到实处,有备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对我们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数学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篇18:足球教法教学心得体会
4月11日,我来到锦屏县三江中学进行为期1天的足球培训。走入三江中学,校园干净、整洁,宽大的草坪足球场更是让我羡慕不已。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县教育和科技局举办的校园足球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学员有40多人。可以看的出:在县教育和科技局的领导下,锦屏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担任本次培训任务的是锦屏中学杨胜韬老师和钟灵中学邓培宇老师。两位指导员一动、一静;一位侧重理论,一位侧重实践;幽默中带着深厚,含蓄中透着干练。听了两位讲师1天的课,使我受益匪浅,因为二位讲师讲得句句都很经验、都很珍贵,仅凭耳朵和眼记,那哪行,回校以后,常结合看看笔记,还要慢慢的把这些知识消化掉。
本次培训可以说是收获多多。本次培训二位讲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我们讲授了运球、突破、传球、接应、控球及比赛。龙胜韬老师发现学员中运球动作不规范,亲自示范运球动作,特别讲解脚部动作变化,强调用脚推球,而不是敲球。突破及传球重点强调各自的时机,力度,讲师讲解的清楚、简练、实用。本次培训在突破方面学习到很多知识,对一过一,二过一,二过二,三过一,三过二的突破过人配合有了新的理解。邓培宇
老师还把自己做球员时的射门口诀传授给学员,简单易懂。看得准,支得稳,起脚快,下脚狠,不后仰,向前跟。很形象,估计小学生容易掌握,对提高射门技术非常有效。
从我们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训练计划,将我校校园足球活动好好的发展开来,让孩子们一起阳光灿烂,快乐足球。
篇19:足球教法教学心得体会
喜欢足球的不一定喜欢贝克汉姆,喜欢贝克汉姆的不一定热爱足球。但是喜欢足球的会为贝克汉姆的香蕉球而叹服,喜欢贝克汉姆的也会在世界杯的时候坐在电脑前欢呼。这就是足球的魅力,无论你喜不喜欢足球,但总能找到与足球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时尚的会经常看到与妻子维多利亚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贝克汉姆;关心慈善的会经常看到报道上出现的球星的名字。而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关于足球的就是我们的国足了,通常还伴随着几句国骂以及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个学期,我很荣幸的选择了足球这门课程,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在我的认知里足球一直是男生的运动,而且因为国足的原因,对足球也一直不感兴趣,我是绝对想不到我有一天也会踢足球的。不知不觉一学期就要过去了,上了一学期的足球课,感觉还挺神奇的,回顾总结一下,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学会怎么传球怎么射门这些技术层面上的,更多的是了解和认识,谁说女生就不喜欢足球,谁说女生就不会玩足球!
满满收获当然不是一句话就能表明的。首先,关于个人技巧,从之前随意踢飞球,到现在能传地滚球,老师教会了我很多,让我了解到自己有很多不标准的动作。其次,足球很考验耐力,我的体质一直不是很好,也希望通过足球课得到锻炼。足球比赛中的跑动是很必要的,我往往就坚持不到课程的最后便气喘吁吁了。通过了这一学期的足球课,我觉得自己的体质得到了提升。一节课过后,并不像之前那样全身酸痛,也不会气喘吁吁了。最重要的是我在足球课上学会了团队合作,团队意识明显增强了,必要的配合是足球比赛制胜的关键,在团队的配合、传接过程中,我们体味着足球的真谛,享受着足球的乐趣。另外,团队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尤为重要,没有合作,很多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团队配合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作为足球课上的唯一一个女生,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照顾和关爱,丰富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一学期的足球课交给了我很多,希望在今后的体育课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篇20:足球教法教学心得体会
足球是世界上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也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我们对足球运动的评价如此的高,但是我们可以看一看我们国家的足球水平。曾经有人说过,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是一个足球小国。也有人说过,中国十四亿人口中难道找不到一支足球队可以去参加世界级比赛?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作为我们国家的体育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只有用沉默来回答,同时心理来讲也有各自的疑问。
作为体育教师我无法去做这样的解释、也无法给出我们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我们能够完成的任务。那就是搞好我们的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我们的校园足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足球运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xx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特别强调“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这一《意见》又从新给我们校园足球注入了新的力量,也让校园足球有了勃勃生机。以前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让很多人走上了足球的专业路线,这就是很多人在理解上出了错。我认为其实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把校园足球抓起来。
在教学中我们也把足球教学作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我们要锻炼学生身体,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和运动中来。足球运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于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体育课中教授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了。主要有以下原因:
1、长期以来的体育课习惯。
原因:我们西部地区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县级、乡级之类的中小学,更是如此。一直都是“两颗篮球一个哨”的上课方式,更多的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所以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形成了一种“体育课就是自由玩耍课”的惯性思维。解决办法:首先我们体育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中要性,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外,例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课程。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同时介绍我们国家响应积极参与运动的口号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
2、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不连贯。
原因:由于在低年级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和学习过该项运动技能,所以在上高年级之后学生对足球就没有认识,更不要说基础了。其中在低年级尤其是小学阶段,我们很多的学校的硬件根本就不齐全。就像有些老师所说“如果几个班一起上体育课的话,热身跑都没地方。更别说踢球了。”
解决办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体育课的上课时间,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最后还需要加快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
3、对体育知识不重视。
原因: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出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对体育知识不重视。无论是体育的理论知识还是一些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就以足球来讲,在我们练习足球专项技能的基础技术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懒散的情况。我认为这是我们家长、学校和个别老师的不重视体育课而带给学生的一种思想。
解决办法:我们体育老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运动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点功夫。班主任应积极配合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学校应加强监管机制,对学生的体育水平进行严格的考核。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每年度的成绩考核。
二、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不够高。
足球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它不仅参与人数众多,同时还是一个无国界的运动。它对参与人的体能、技术、战术、还有团队思想都是有着严格的要求。
1、学生对足球的理解简单
学生在上足球课的时候都只是拿了足球就开始四处乱踢,在教授技术时都没有了积极性。都会觉得这个技术很简单,就是这样两下,但是在让他们做这些技术时又很难完成,重复示范时还是一样,都觉得没意义,足球就是用来踢的。
2、学生的团队思想较差。
现在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娇惯下长大,从小就没有什么团队意识和思想,很多同学连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班级意识都没有。在踢球是都是只管自己去处理自己脚下的足球,总要去表现自己。
3、自信心太强,不相信队友。
很多同学在教学中的表现都是太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技术有很强的自信,很想表现自己。而对自己的队友就不信任,不放心。但是到了最后就会失掉很多的机会。
三、教师的工作态度
1、心态失衡
现在很多教师,特别是我们中西部地区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心态不好,由于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不重视导致。同时也与自己的心态调整有关系,学校、家长、学生的不重视所以很多教师都是以上课不出教学事故为原则,有些老师要求学生做一些练习、有些直接就让学生自由活动。
导致心态不好的原因还有就是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最低的,如果真正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也是导致体育教师心态不好的原因。
2、缺乏目标
个别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目标,这也是一个现象。我们应该积极调整心态,找准目标,为我们的目标去努力,从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中找到我们的教学乐趣,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3、缺乏研究精神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个案,而是很多教师都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都是在一成不变的按照前人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这样就像是在进行机械性的循环一样,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没有什么变化。
我认为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的教师应该大胆的去改变,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胆的去运用自己所想的、所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拓宽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跟上这个时代的需要,也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通过我们的足球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我们的足球教学工作任务非常重,而且路还漫长。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还需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与技术知识,为我们的体育发展和校园足球的发展而努力。
★ 英语学法初探
★ 聋校教学反思
★ 小学英语教学初探
【地理教学“四结合”教法初探(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课改初探论文2022-07-31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2022-05-06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2022-08-1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8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总结2022-05-06
以人为本 个别关爱 有序启动 异步推进――“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2022-12-17
小学英语主动型教学模式初探2022-11-13
高中新教材改革是怎么回事?2022-08-01
初中教学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