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时间:2022-05-24 13:46: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精选6篇)由网友“芝士漫雾”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篇1: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教案设计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

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

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

【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国家和地区。

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

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

3、国际合作。

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

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

篇2:国际合作促进越南遥感发展

国际合作促进越南遥感发展

在总结越南遥感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越南遥感应用的主要数据源以及限制因素,解析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在越南遥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比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和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数据的技术指标,探讨CBERS数据在越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CBERS数据用于世界资源研究提供案例.

作 者:赵晋陵 Zhao Jinli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刊 名: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RESOURCES REVIEW 年,卷(期): 41(3) 分类号:V557 关键词:国际合作   遥感   数据共享   CBERS   越南  

篇3:区域发展差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区域发展差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作者:曲h

西部论坛 05期

修回日期:-09-28

DOI:10.3969/j.issn.1674-8131..01.05

中图分类号:F061.5;F26;F4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5)01-0042-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经了几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现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作为区域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的大国经济范例之中国,如此高速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初期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先行快速起步。大量针对之前的情况的研究的确表明,我国的产业是向沿海地区聚集的(范剑勇,;罗勇等,),这源于在产业发展初期存在一个自我强化的效应(Krugman,1991)。然而,随着中西部区域经济的追赶,要素禀赋以及成本收益在区域间状况的改变,中西部地区逐渐开始有条件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传统制造业具有在中国内部的区域之间发生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蔡P等,2009)。阮建青等(Ruan et al.,)的研究表明我国纺织业已经呈现出从东部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应该说,这样的情况是符合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形成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寻求向要素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的基本理论的(Duranton et al.,;Diego et al.,)。

那么,作为难得一见的一国内的“雁阵模式”的范例,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产业结构在区域间的重新配置是如何发生的。其中,在产业集聚、要素成本等决定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诸因素中,哪些因素和机制诱致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此,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相关经济数据,描述在这一期间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的情况,进而了解各因素在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包括初期的集聚以及后期的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沿海与内陆地区制造业发展路径存在的差异。总之,本文将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通过一系列测算诠释我国特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一个“大国”版本的区域间“雁阵模式”的发生机制。

二、劳动力成本冲击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

1.区域发展差异

我国的区域之间在人口和劳动力禀赋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具体来讲,从人口资源和劳动力构成上看,中西部地区仍然具有一段时期的人口红利上的潜力。我国总体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且处于较低的水平上,由此带来了老年抚养比的快速提高;同时根据相关预测,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约在20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胡英等,2010),也就是说我们可获取的显示性人口红利将趋于终结。但是,作为地域广泛且区域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的中国而言,其东部与中西部在人口的发展和增长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虽然很难准确描述各区域在各年度劳动年龄人口的具体变化,但是可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分析该时点上不同区域的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进而对区域间人口红利状况做出大致的推断。图1给出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东、中、西部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到,东部地区有更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4.53‰),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5‰以上。可见,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将较东部地区以及全国整体多延续一段时间。相反,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其人口红利结束的时间也会略早于全国整体及中西部地区。

图1 我国区域间人口发展差异

资料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

2.劳动力成本冲击

对于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劳动供给是无限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是由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决定的,企业只需支付劳动者生存工资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劳动力,在这个阶段,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水平。但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接近刘易斯转折点(蔡P,;Zhang et al.,),普通工人的工资快速上涨,也就是说企业开始逐渐给劳动力提供高于生存工资水平的工资。我们认为这种工资的上涨是补偿性的,补偿一直以来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的生存工资。这样补偿性的工资上涨,再加上劳动需求层次提高带来的工资上涨,会导致企业所需承担的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给不同类型的企业造成影响的程度会有所差别。比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与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劳动成本所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上是不一样的,因而在面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时受到的冲击也不同。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少的资本来从事生产,从这个角度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可能更大;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的劳动力更多的是低端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也低。特别是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劳动力的供给相对是无限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停滞在低水平上,低端劳动者与高端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因而,这个时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而低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见图2)。

图2 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份额

注:我们依据产业的资本密集度选择了12个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分别为: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资料来源:根据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整理。

如图2所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技术的升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点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尤为明显。但是有意思的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则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以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求的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摆脱了长期停滞的状态,开始快速上涨。在之前,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刘易斯转折点之前,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少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之后,由于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快速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开始超过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总体上而言,在未来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的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总成本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相应的利润则会受到更为严重的侵蚀。

进一步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各自的情况则可以发现(见图3)①,在,东部沿海地区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显著低于中西部,具有较为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伴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中西部的一些投资倾斜政策使得其综合经营成本有所下降,而东部沿海地区愈演愈烈的“用工荒”推动了其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无论是占总成本,还是占总利润的份额都在大幅下降,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开始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已开始超过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日益显现出其在劳动力成本以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优势。

图3 东、中、西部企业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份额

资料来源:根据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整理。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的诱致因素

正是由于区域发展状况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冲击影响的不同,从大约20开始,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尤其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曲h等,)。那么,产业在区域间的布局是什么因素决定的?诱致产业布局变化和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对于过去几十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其最主要的优势来源于大量的成本低廉的劳动力,那么我们在考察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和转移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述,在刘易斯转折点后将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从区域上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受到的冲击大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从产业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冲击大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更一般的层面来说,在产业形成的初期,首先会受产业集聚的影响,产业趋向于往同一个区域集中(Krugman,1991);而随着产业逐渐发展成熟,要素成本和其他综合生产经营成本开始逐渐发挥对产业形成的作用,引导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Duranton et al.,2001;Diego et al.,1996)。这样的`一般性理论在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则表现为:首先,得益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政策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摇篮;随着制造业发展逐渐成熟,同时伴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受到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冲击,制造业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向劳动力成本、综合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

为深入分析我国区域制造业形成、发展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本文将构建产业形成模型,观察制造业的形成受制于哪些具体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寻在区域制造业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2004年以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转移中,各因素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以县级区域制造业的资产数量为被解释变量,以检验县域产业经济的形成过程;解释变量包括产业集聚度、综合税负成本(具体为每单位工业总产值的工商总税收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同时为了控制县域经济体规模,在模型中加入人口数量变量和省份虚拟变量为控制变量。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i代表各县,K为县域制造业资本水平,approx为产业聚集度;taxrate为综合税负成本,popu为人口数目②。

为进一步考察哪些因素诱致了产业转移的发生,我们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资产占整体的比重的变化分解为各因素的贡献效果:依据每年样本数据估计出县域制造业资产决定方程,反推得到各年各县制造业资本水平的预测值,再根据各因素的均值和系数,将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占比的变化分解为上述各解释变量的贡献因素。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各年样本数据估计县域资产水平的决定方程为:

根据方程(2)估计出各年的各个参数,代入各年各个变量在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取值,就可以推算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县域制造业资产水平的预测值:

其中N代表全国,E代表东部沿海地区,预测时人口变量取区域的总值,其他取均值。

图4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资产占全国份额增长率(模型预测值)

这样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资产占比的对数值为:

那么东部沿海地区资产占比在时期t1和t2之间的变化(增长)为:

这样就可对各年之间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资产占比的变化率进行分解。图4给出了我们预测的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资产占比的每年增长率。为了平滑年份之间的波动,我们采用了三年移动平均值。

接下来,我们根据式(6)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资产份额的变化率分解成3项,发现大约在2004年前后,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资产占全国的份额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动,因而把整个时期分为-2004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见表1):2000-2004年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资产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而在2004-2008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说明制造业先在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后逐渐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模型中加入人口数量变量是为了控制县域经济规模的影响,而这一变量可能包含了一个县许多方面的综合特征,因此其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主要关注产业集聚效应和综合税负成本效应。通过分解各因素在2000-2004年和2004-2008年两个时间段的效应,我们发现:对于制造业整体而言,产业集聚效应有了明显的下降,由2000-2004年的5.62%下降为2004-2008年的-0.04%;综合税负成本效应则由0.97%下降为-0.16%。而对于12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的资产份额甚至在2004年前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1.95%),当然,在2004-2008年的下降更为迅速,下降了9.79%;与此同时,在2000-2004年和2004-2008年两个时间段,产业聚集效应的变化不如全部制造业大,但综合税负成本效应的变化远远大于全部制造业。可见,目前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其承担的综合税负成本(扩展来说就是要素成本)是诱致产业形成和产业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四、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形成

前文以全国统一的产业形成模型,分解并解释了产业集聚和要素成本在诱致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初在东部沿海地区聚集而后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过程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产业形成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主导了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积聚;随着沿海地区产业逐渐发展成熟,成本因素(综合税负成本效应)则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诱致因素。那么,作为区域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的中国,其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产业形成路径是否存在差异?分别是由什么因素驱动的?

接下来,考虑到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分别对沿海和内陆两个样本进行分析,以考察起步较早的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与发展相对滞后的内陆地区在制造业形成上的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具体的做法是,在模型中控制县域的固定效应,分析不同区域各影响产业形成的变量对县域制造业形成的动态作用效果。在上述模型的每个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其与时间(所在年份-初始年份)的交互项,同时还加入与时间二次项的交互项,具体的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i代表各县,t代表年份;T代表以为起始年的时间(即“所在年份-1998”),D为东部沿海地区虚拟变量,approx为产业聚集度;taxrate为综合税负成本,wage为县域工资水平(采用滞后一期变量),在模型中同时控制了年度效应(year effect)。

我们分别估算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县域制造业资产总量的决定因素模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有19和的职工工资的数据,故而采用不含工资变量的模型估计1998-2008年的样本,采用包含工资变量的模型估计2000-2008年的样本。模型估计的结果见表2。

应该说模型估计的结果较好地描述了我国制造业在沿海和内陆的形成以及产业转移的发生。首先看总体制造业的情况(见表2):对于沿海地区内部而言,产业集聚的效应不显著(也就是说产业集聚效应更多地体现在沿海和内陆之间,而在沿海地区内部并不明显),模型中唯一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综合税负成本。这说明制造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已经到达一定的程度,其进一步发挥效应的潜力有限,也就是说,沿海地区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营成本已成为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在加入工资变量后,包括产业集聚在内的大部分变量的显著性都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工资变量与产业集聚等其他变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进,代表要素成本的综合税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效应有所增强(与时间二次项的交互项较显著地为负),即沿海地区制造业形成初期更多地受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但在后期产业集聚的效应减弱,而综合税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效应逐渐增强。

再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情况(见表3)。根据同样的模型对12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样本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随时间而减弱比制造业整体更为显著(系数的绝对值更高,显著性也更强),也就是说,制造业近来发生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同时,产业聚集效应基本上不显著了,甚至在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呈现出负效应;而在决定产业形成或者产业集聚的因素中,工资(劳动力成本)起初并不是最重要的方面(哪怕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如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工资(劳动力成本)逐渐阻碍了制造业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聚集。这些都说明,经济和产业发展初期吸引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主要力量是产业集聚效应;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其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时,沿海地区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而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则是要素成本效应。

五、结论与讨论

根据相关预测,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5年达到顶点后开始减少,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到达了刘易斯转折点,劳动力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与此同时,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决定了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都不尽相同。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其制造业的发展面临挑战;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并依托其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而承接沿海地区转移出来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对于区域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处理好劳动就业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是成功渡过中等收入阶段并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所在。

本文根据1998-2008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考察在刘易斯转折点(通常所认为是在2004年)前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同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多年来在沿海地区聚集的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上涨之后开始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其原因在于,以往沿海地区吸引制造业聚集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要素成本效应在引导产业向欠发达内陆地区转移的过程则逐渐增强,这种态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更为显著。了解这些情况,对于我们如何进一步顺应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进而引导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要素资源相对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陆地区转移,提供了较好的经验支撑;同时,也为今后如何实现制造业在区域间协调发展以继续拉动全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②由于在1998年和19的统计数据中未能涵盖工资(劳动力成本)的数据,为了得到更多年份的情况,同时考虑到本部分内容所需的预测值以及移动平均值等指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部分的模型里舍弃掉工资(劳动力成本)变量,但包含观测值在各年份相对完整的综合税负成本,一般而言劳动力成本对产业形成的影响效果与综合税负成本类似。

作者介绍:曲h(1982- ),女,辽宁沈阳人;副研究员,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研究;Tel:010-59868182,E-mail:quyue@cass.org.cn,北京 100028

篇4:地区发展差异同步练习题

地区发展差异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目前,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以外的各大洲。

2.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洲、洲、洲,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二、选择题。

1.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下列四组国家中,人口均在1亿以上且都位于亚洲的是()。

A.中国、印度、日本

B.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C.中国、美国、加拿大

D.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3.下列所给出的山脉、河流、海峡成为国与国之间,或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的是()。

①比利牛斯山脉②巳拿马运河③土耳其海峡④台湾海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既属于发展中国家,又位于非洲的是()。

A.巴西B.墨西哥C.伊拉克D.尼日利亚

5.划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的多少B.人种的差异

C.军事力量的强弱D.经济发展水平

6.一个国家的领土是指()

A.这国的耕地面积B.这国的陆地面积

C.这国的陆地及其上空D.这国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三、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最多的`是(填字母),是。

(2)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填字母),是。

(3)有赤道穿过的国家是(填字母),是。

(4)面积居世界第四位的国家是(填字母),是。

(5)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填字母),是。

(6)发展中国家有、(填字母)

(7)主要使用英语的国家有、、(填字母)。

(8)以白种人为主的国家有个。

篇5: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终总结

国际合作交流处于今年三月份正式成立。成立伊始,我处人员严格按照学院“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从严治教”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积极,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参加“保先”学习,分清职责,拟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我处的三名党员同志自8月份起积极投身于“保先”教育的活动中去,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的查摆问题以及第三阶段的整改,党员同志找出了自身不足,并制订切合部门工作开展,与学院“四大战役”密切相关的措施,切实整改,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本部门的工作,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处刚成立时,由来自原国际审计系4名同志及原院办的1名同志组成,7月份又新分配1名大学毕业生。人员年纪青,从事外事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合作时间短,尚处在磨合期。部门领导通盘考虑并把握全局,适时理顺工作关系,分清职责,将部门的几位工作人员打造成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

由于历史原因,外事及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很不健全,甚至是空白,使得在合作办学,外教聘请,留学生管理,公派留学,举办及参加国际会议等一系列与学院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方面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因而在很多方面不能做到有章可循,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只能零星地请示领导。为了使外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处人员集中学习,认真领会上级的文件,通过深入院系调研,切实掌握院系聘外,合作办学,国际会议等方面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了解他们的发展目标,规划等信息,同时我处派出人员前往南京,上海,北京等高等院校学习,取经。经过精心酝酿,我们为学院拟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南京审计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南京审计学院关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管理规定(试行)》,《南京审计学院关于举办国际会议的暂行办法》,《南京审计学院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外籍教师)工作管理办法》,《南京审计学院公派出国留学暂行规定》等,这些文件将于近期颁布实施,从而使得我院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巩固现有的合作办学项目成果,积极开拓合作办学新途径

我们积极贯彻我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国际化”的原则,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巩固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成果:今年我处代表学院先后三次接待科廷科技大学来访人员,使中澳项目扎扎实实地成为了我院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为教师开辟了新的培养途径。目前该项目已顺利送出了3位教师出国读研和进修,送出了11名毕业生出国读研,我们还为第一届学生争取到一个特殊的科廷科技大学录取政策,使他们顺利被该大学录取,同时引进了4门国外先进的课程及教材。中澳项目为我院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XX年中澳班招生火暴,共招收88名新生,良好的生源质量意味着我们会有较高的学生出国率。为了进一步拓展中澳项目,除了在会计学方面的合作之外,电子商务专业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

二是继续维护我院ACCA的品牌形象:为了使ACCA的各项工作交接平稳,我处派出专人与国审院共同工作,使ACCA的教学,管理,考试等工作衔接并有新起色。在我处的努力联系下,本年度有2名ACCA毕业生到了新加坡就业,1名学员到了香港就业, 3名学员去了香港实习。4月份在我院成功举办了首次ACCA毕业典礼及颁奖典礼,本年度在我院顺利举办了两次ACCA全球统考,共有31名学员顺利获得了ACCA毕业证书,1名学员获ACCA考试大陆第1名,他们受到了ACCA总部的特别嘉奖。

除此之外,我们大力开拓了中加合作项目:与加拿大纽布朗斯维克大学签署了多个项目的合作协议,目前,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学分转换”方面的谈判顺利,办学模式,启动时间,招生专业和对象,课程计划,收费标准,班级规模等已经有了规划,同时纽大决定每年派5位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12月份该大学校方代表来我院访问,进一步洽谈了合作办学的细节问题。

今年我处代表学院与世界上其它多个著名大学和机构积极联系,商谈合作办学的事宜,其中包括与英国爱丁堡内皮尔大学洽谈金融,计算机等专业的.合作办学事项;与英国中英格兰大学洽谈合作培养会计,审计人才的项目;与英国马赛会计师事务所,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洽谈合作及合资办学事宜;与美国CLAFLIN大学及Suffolk大学洽谈合作办学事宜;与韩国培材大学洽谈留学生等方面的合作事项。

(三)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因公出国(境),聘外工作的开展

今年我院共有24人次因公出国(境)洽谈合作,参加培训,其中我院独立组团三次,一是5月份的加拿大考察团,我院与纽布朗斯维克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二是12月份英国考察团,与爱丁堡内皮尔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两次独立组团,我处除了承担常规的护照签证工作外,还负责了所有前期的对外联络与行程安排,使出访团的目的更加明确,规格层次较高,考察成果显著。暑假期间,促成了我院第二批由10名教授组成的香港培训考察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经过积极努力联系,我们为有关院系聘请了短期专业外教6名,长期语言外教6名。我处人员承担了所有外教的衣食住行等全部的工作,还承担了外教教学管理的辅助工作,我们经常听取聘外院系的反馈意见,及时与外教沟通,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外教,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1名外教还获得了我院优秀教学质量奖。精心的管理很好地实现了聘外效益。

搭建合作平台,多方位开展对外宣传

由于学院的各种对外宣传资料空白,部门成立伊始,我处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搞翻译,在短时间内编印了留学生对外宣传画册等多种外文宣传资料,同时开通了国际合作交流处的中英文网站,还为学院义务开通了英文网站,拓宽了信息渠道,加大了我院对国外的宣传力度,使得学院的对外宣传渠道更为畅通,完整。

我们还积极努力,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求审计署外事司的支持,促成了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担任我院荣誉教授一事,这3位世界著名的审计长计划于明年访问我院,这对提升我院对外交流的层次,扩大学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促进外事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存在不足

(一)留学生招生规模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在我处成立之前学院没有专门的机构做留学生的招生宣传工作,学院也没有为留学生留出专门教室和公寓,致使我院留学生招生工作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留学生在校生还停留在零零星星的几个人的水平上,这与我院拥有江苏省内高校为数不多的对外汉语这一专业极不相称。虽然9月份,我处人员与对外汉语系联合参加了韩国的国际教育展,但是由于招生时效的滞后性,目前参展的效果尚未显现。

(二)人员素质与高效的外事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我处人员年龄青,从事外事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参加培训少,因而其外事综合素质尚不能达到我院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加之部门新成立,各项事务繁杂,大家都忙于日常工作,难以抽出时间进修提高,长此以往,将更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工作要求。

三、努力方向

(一)开辟途径,巩固成果,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

明年将具体落实今年正洽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促成新的合作办学专业顺利招收学生;落实引进外资合作办学的事项,使学院办学形式取得突破;加大宣传并为院系聘请高质量的符合我院学科与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外教。

(二)广开渠道,扩大宣传,使留学生招生取得新突破

在留学生招生方面,继续主动出击,加强宣传;制定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招生政策;规范留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改造留学生宿舍及教室,争取开辟留学生招生的新局面。

篇6: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终总结

20___年,学院安保工作任务空前繁重。围绕新校区建设和使用,“十运会”等频繁密集的重大活动,以及“涉日”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等事项,展开了紧张,快节奏的全院安保工作。

一、基本情况

1,治安工作

(1)全年处理治安案件2起,接警处理治安事件391起(含盗窃,打架,诈骗等),其中新校区工地接警40余起,处理工程队打架纠纷12起,查处流窜新校区“拾荒”人员75人次(其中查处暂扣材料11起)。

(2)全年登记处理校内交通违章758起,其中校内车辆违章210起,校外来院(含工程队)车辆违章近500起;浦口校区东门指挥疏导马自达500余辆次;查处新校区入口冲岗等违章50余起。全年两校区内实现年度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安全责任零事故指标。

(3)代为保管未锁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80余辆,其中自行车70辆,电动车7辆,摩托车3辆。均已被未锁者按证件认领。

(4)办理遗失物品保管和认领公告132起(含各种证件,钱包,各种卡,书包等物品)。

(5)办理“四工人员”登记(含换发证件)近3700余人次,其中莫愁校区316张,新校区办理出入证3422张。

(6)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均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2,户政工作 XX年办理迁出户口1700份,迁入户口2200份(汉中门,珠江镇两个派出所)。全年共为学生代办因丢失重新申领身份证560个,开具户籍证明,户口迁移证,边境港澳通行证等各项证明1900余份。无一差错。

3,消防工作 全年进行了8次消防安全自查,特别是对浦口校区的消防设施进行了彻底检查和维修,并补充配置了灭火机和水龙带。在新校区学生宿舍灭火机因大宗采购需招标而暂未配置到位的情况下,及时配置消防灭火机100只。全年共查出消防安全隐患11起,发出整改通知书1起。被查消防安全隐患1起,已整改。

4,人武工作 对XX级1726名普通本科生进行了16天的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组织进行了10080发子弹的实弹射击。组织国防教育周活动,有4名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学院历史上零的突破。

5,政保工作 通过班级安全员,学生校卫队等组织系统,做到各类信息畅通。特别在敏感时期,能做到心中有数,判断准确,措施得当。

6,重大活动安保工作 全年共组织重要活动,大型活动,重大活动安保工作40余次,其中莫愁校区26次,浦口校区20次。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7,廉政工作 今年,在保先教育活动中,保卫处十一名党员干部思想培养有所提升。基本上能做到执规执纪,按章办事,不循私请,真抓实干,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在采购大宗物资中采用招标制度,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

二、主要做法

1,运作机制 通过对院二级单位签订综合治理治安责任书,形成全院安全工作网络;通过院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布置和检查全院安全工作。努力形成全院安全工作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合力。

2,机构调整 今年8月,学院对保卫处进行了机构调整。机构调整前,在“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各负其责,确保平安”方针的指导下,逐步使两校区保卫工作做到目标一致,工作要求一致,规章制度一致,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一致。同时,根据两校区内外环境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因有上述铺垫,所以并处比较顺利。目前,上述目标的贯彻正在深入进行中。

3,制度建设 今年制定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暂行条例》,《南京审计学院外来人员治安管理条例》,《南京审计学院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规定》,《新校区摩托车,助力车,自行车管理暂行规定》,《新校区南大门区域有关停车规定》,《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安全工作若干要求》等多项安全工作制度和规定;继续深入贯彻《南京审计学院机动车辆管理规定》;完善了门卫查证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项工作制度。

4,安全宣传教育

(1)全年共组织各类安全宣传教育专题讲座22次,其中,面向学生干部和部分院系全体学生12次(含普教,金审,管干院);面向“四工人员”专题讲座4次,共300余人次;消防安全培训3次,培训300余人。并在两校区组织学生进行了灭火实践操作演练。

(2)出各类安全警示,友情提醒,公告,通报,宣传板近50份。

(3)给3000余名新生(含普教,金审,管干院)每人发放安全手册一份。

5,安全隐患排查

(1)全年组织或参加各项安全检查21次。其中莫愁校区9次,浦口校区9次,新校区工地3次

(2)全年共发现大小安全隐患260余起,大部已整改。

6,队伍建设 以“规范,纪律,奉献”为核心理念,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全体安保工作队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1)安排保卫干部对保安进行系列培训。达到既培训保安,又锻炼保卫干部的目的。

(2)通过多次处务会议,小型谈话,个别谈话等方式,不断促进保卫专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1,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1)今年初提出的“保卫干部每年应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一篇文章”的要求今年没有实现,是一项重大缺陷。保卫处工作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理念,服务意识需不断提升和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与考核应成为XX年考核的较硬指标。

(2)对保安队伍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有待改进和规范,保安素质需进一步训练提升,特别是工作规范,应长抓不懈。对基本素质存在明显问题的人员,及时快速清理。

(3)学生校卫队应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努力把学生校卫队建设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更好发挥队员在安全宣传,政保信息等工作中的“嘴巴”,“眼睛”,“耳朵”的功能,丰富工作内容,强化服务意识。

2,安全隐患需排除

(1)莫愁校区围墙因为市容改造采用栅栏隔离,防范功能下降,技术防范不成系统,需升级和扩大防范区域。特别是体育场馆,在围墙改栅栏又对外开放的态势下,应拿出更为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2)浦口校区缺乏必备的专用停车场,停车位,车棚,交通和车辆管理难度很大,需逐步建设完善,使交通和车辆管理更为规范,也能方便师生员工。

(3)新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巡查面积成倍增加,因没有机动车辆,快速反应能力不够,也应分步添置。

(4)浦口校区周边环境相对恶劣,但仍需以“长期睦邻友好”为基本方针。

3,户政和消防

(1)根据上级公安部门的规定,今年所有迁户口的学生一律换办二代身份证,给浦口校区学生到汉中门派出所采集人像带来一定的困难,需精心组织实施。

(2)浦口新校区食堂,学生宿舍,教学组团消防器材还未到位,内部消防栓无水,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有关方面应尽快落实到位。

4,安全教育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为深入贯彻“依法治校”基本方针,了解学生对依法治校的理解以及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认识和意见,保卫处于今年11月份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面向全院各年级,各院系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360份问卷,收回354份,共提出50个问题。问卷调查中最集中反映的意见为84.7%的学生认为应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拟提请学校统筹考虑安排。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地理教案

小组教学总结

小学差异教学总结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差异教学体育教学论文

浅析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会计准则论文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高中数学的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反思

谈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精选6篇)】相关文章:

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研究论文2022-08-01

“牛”语汇历时差异论文2023-03-14

会计准则论文的参考文献2022-06-12

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2022-11-02

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2022-07-19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论文摘要2022-12-13

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初二2022-11-23

跨文化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论文2022-05-06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研究分析论文2023-07-23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2023-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