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文学案

时间:2022-05-29 02:13: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离骚》课文学案(锦集8篇)由网友“小破团瓦”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离骚》课文学案,希望大家喜欢!

《离骚》课文学案

篇1:《离骚》课文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感情。

2、 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

二、预习检查

1.诵读法,首先音读,读准字音;然后意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记忆法,熟记关于屈原的基本文学常识。 二、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

1、 了解屈原生平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

2 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了解“楚辞”

3 楚辞

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4. 正音

苗裔 孟陬 庚寅 揽揆 肇锡 扈 芷 汩 搴 骐骥 申椒 昌被 惮 踵 荃 謇 羌

三、诵读感知,解字译句:

(一)学生“音读”。

1、 对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利用工具书查对,注意古今读音不 同的字,注意近音字不要混淆,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2、 课文诵读。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点评。 4、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生“意读”。 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1-6节内容,注意实词的解释。

四、字词探究、巩固提升

1、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来吾道夫先路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2、请解释下列文句中画线的词语。

(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的相关作业。

篇2:《离骚》课文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 了解结构思路。

二、复习巩固

抽生翻译课文。

三、字词解释,翻译句子

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继续看注释理解全诗内容。

1、 学习1、2节。 (1)翻译下列句子。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肇锡余以嘉名(特殊句式) (2)概括诗歌内容: 2.学习3-6节 (1)翻译下列句子。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恐年岁之不吾与(特殊句式)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概括诗歌内容: 3.学习7-12节 (1)翻译下列句子。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2)概括诗歌内容:

四、探究练习

1、对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朕皇考曰伯庸 考:古时对亡父的尊称 B.唯捷径以窘步 捷径:能快捷地达到目的的道路 C.肇锡余以嘉名 肇:始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披 纫:连缀,贯串

2、红色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C.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D.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3、对句中红色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③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都不相同

五、知识拓展。写屈原的对联欣赏: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六、作业布置

1. 练习册的随堂作业;2. 课文后的全部作业。

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简析

第一节:

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

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第二节: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离骚》文学赏析

2.屈原《离骚》的教学设计

3.《离骚》公开课教学案

4.离骚自主学案

5.离骚课文导学案

6.《离骚》实用教学设计

7.《离骚》课文节选教学案

8.《离骚》的学案

9.离骚教学案设计

10.《离骚》课文教学

篇3:课文《离骚》学案

课文《离骚》学案

学习目标:

1 、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 、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 姱 ”、“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 ”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 、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赋与比的写法;

2 、“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第一课时

一、

1、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2、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义。“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3、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 _____ ,字____ ,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 。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诵读课文

1 、指导朗读

注意节拍 如:长太息 / 以掩涕兮 余 / 独 / 好修 / 以为常

虽 / 体解 / 吾 / 犹未变兮 岂 / 余心/之 / 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 、注意延长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四、基础知识

1、注音

姱(kuā) 鞿(jī) 謇(jiǎn) 謇(jiǎn) 谇(suì) 纕(xiāng) 茞(chǎi)诼(zhuó) 偭(miǎnì) 忳(tún) 侘傺(chà chì) 溘死(kè) 鸷(zhì)

方圜(yuán) 攘诟(rǎng gòu) 朕(zhèn) 芰荷(jì) 裳(cháng) 岌岌(jí jí)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3、多义词辨析

【善】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此处活用,讲作“向往”

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好的,美好的

【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定,稳固,可引申为“固执”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看,审察

【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屈原《离骚》):翻转,颠倒

然而成败异变,功出相反也。(贾谊《过秦论》):相反,对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鸿门宴》):背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省不能及,其可怪与欤?(韩愈《师说》):反而,反倒

【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即使,纵然

虽无予之,路车疾马?(《诗经小雅采菽》):难道

【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语气词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在哪里

【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美好的

退将复修吾初服:修理,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高、长

4、词类活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

篇4:离骚课文学案

离骚课文学案

《离骚》作为一首长篇抒情叙事诗,它有着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复杂的情感,抓住其主题,才能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领会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4.分析并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习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

1.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及利用工具书,疏通标记字词句,进一步熟悉文意。。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揣摩文中表现手法的妙处。

3.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3.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多用“兮”字经助语势,富有抒情万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课前导学】

一、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修姱( ) 鞿羁( ) 謇( ) 谇( )

揽茝( ) 诼 偭 ( ) 溘 ( )

诟 ( ) 椒( ) 岌 ( ) 糅 ( ) 昭 ( )

弥 ( ) 朕( ) 规矩 ( ) 蕙纕 ( ) 侘傺( )

二、掌握文中实词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 忳郁邑余侘傺兮( )

何方圜之能周兮( ) 进不入以离尤兮( )

芳菲菲其弥章( )

2.多义词

固 及

固前圣之所厚( )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相如固止之(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及行迷之未远(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伏清白以死直兮( )

夫大国,难测也,惧在伏焉( )

降龙伏虎( )

伏其为人( )

3.古今异义词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 今: )

偭规矩而改错 ( 古: 今: )

固时俗之工巧兮 ( 古: 今: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古: 今: )

宁溘死以流亡兮 ( 古: 今: )

长余佩之陆离 ( 古: 今: )

4.词类活用

从以下句子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

长余佩之陆离( )鸷鸟之不群兮( )

苟余情其信芳( )

屈心而抑志兮( ) 伏清白以死直兮( )

5.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步余马于兰皋兮()

6.重点句子翻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课堂探究】

一、文章开头四句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四句在文中的作用?

二、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三、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

【学后反思】

通过学习以后,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启发或思考?

【达标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 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 ,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篇5:离骚课文导学案

离骚课文导学案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要字词和关键语句。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欣赏诗中赋、比的写法,体会其浪漫主义色彩。

重点难点

1、理解屈原的爱国理想及情感。

2、体会赋、比的特色及其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离骚》是我国古代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屈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屈原的《离骚》。

二、疏通课文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三、特殊句式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步余马于兰皋兮。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不吾知其亦已兮。

四、课文学习,问题探究

1、根据要求,找出以下句子:

(1)表现作者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

(2)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

(3)表现作者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

(4)表现作者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

(5)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

2、《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4、《离骚》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原文分析一下。

5、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思想启发?

五、板书

离骚 屈原

第一段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篇6:《离骚》课文节选教学案

《离骚》课文节选教学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媒体设计】

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⑷ 课堂训练。

① 区别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兮

竟周容以为度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⑸ 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⑹ 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具体研习课文

1、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明确:

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⑴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 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

⑴ 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⑵ 面对遭贬,屈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研习8~13节:

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

三、欣赏品味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写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练习与答案

一、课文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⑴偭( )规矩而改错( )

⑵ 何圜( )之能周兮

⑶ 制芰( )荷以为衣

⑷ 高余冠之岌岌( )

2、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3、对句中加黑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翻译下列句子:

⑴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⑵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⑶ 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

二、基础知识检测

填空题:

1、长太息以掩涕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4、制芰荷以为衣兮,,,苟余情其信芳。

5、,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

6、民生各有所乐兮,,,?

7、屈原,名,字。其代表作主要有、、、等。

8、《离骚》全诗主要以主人公“余”的构成。它采用和手法。

9、“离骚”,按东汉班固的解释,即的意思。

10、《楚辞》是由(朝代)代(姓名)所辑录的、及后人仿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故名为“楚辞”。

选择题:

11、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息:叹息。 謇:jiǎn谇:suì,进谏

B、谣诼:zhú,造谣诽谤。 ?忳:tún,郁闷。 ?侘傺:chà jì

C、溘死:突然死亡。溘kè鸷:凶猛的鸟。

D、兰皋:gāo,有兰草的水边。

篇7:《离骚》课文导学案

《离骚》课文导学案

《离骚》展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这种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国能实行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下面是《离骚》课文导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词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4)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 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篇8:《离骚》学案

《离骚》学案

一、文学常识

关于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人。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

1953年被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中国) 哥白尼(波兰)

莎士比亚(英) 但丁(意大利)

关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二、基础积累

1.识字记音。

苗裔( ) 孟陬( ) 辟芷( ) 宿( )莽 骐( )骥( ) 驰骋( )

2.识记字形。

孟陬 苗裔 嘉名 骐骥 皇舆 弃秽 险隘 幽昧 谗言 驰骋

三、通假字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四、词类活用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特殊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肇锡余以嘉名

六、夯实基础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

⑴ 苗裔:

⑵ 孟陬:

⑶ 揆:

⑷ 肇:

⑸ 重:

⑹ 扈:

⑺ 辟芷:

⑻ 汩:

⑼ 搴:

⑽ 阰:

⑾ 骐骥:

2、辨析下列加横线的词的含义:

① 惟庚寅吾以降

② 肇锡余以嘉名

③ 又重之以修能

④ 纫秋兰以为佩

⑤ 乘骐骥以驰骋兮

⑥ 长太息以掩涕兮

① 帝高阳之苗裔兮

② 又重之以修能

③ 恐年岁之不吾与

④ 夕揽洲之宿莽

⑤ 恐美人之迟暮

3、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① 惟庚寅吾以降

译文:

② 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

③ 又申之以揽茞

译文:

[阅读能力迁移训练]

1、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1)解释下列词语

已: 故都: 美政:

(2)“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

(3)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

(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解释下列词语。

方正: 穷: 信 :

约: 微: 廉:

3.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②“离骚”的含义是:

③屈原用“离骚”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4.翻译下列语句: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③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课外拓展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2《离骚》中的名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4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表现其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课文学案

《离骚》的学案

五上《鸟语花香》导学案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古诗离骚的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案设计及练习(六年级上)

台阶导学案

离骚教学过程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

《离骚》课文学案
《《离骚》课文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离骚》课文学案(锦集8篇)】相关文章:

《渔父》导学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2022-11-20

导学案《古诗》2022-08-19

实施学案导学体会2023-07-02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导学案2022-11-04

小学导学案论文参考2023-07-23

学案导学实施方案2024-03-27

《离骚》课文主旨2022-05-04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023-11-05

《短歌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2022-06-30

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2023-05-26